俄罗斯投资环境(共11篇)
俄罗斯投资环境 篇1
2011年CNBC根据世界银行的《经营环境便利度》研究报告评出全球10大经营环境恶劣国家, 排名依据为兴办公司和获得营业许可耗时、纳税便利度、投资者保护程度等10大指标。俄罗斯排名第九, 由此可见俄罗斯经营环境之恶劣。俄罗斯新开公司的供电要等将近九个半月, 几乎是东欧、中亚国家的两倍。由于事故和停电的多发, 为企业的经营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俄罗斯在跨境贸易方面的得分近乎垫底, 商品出口耗时是经合组织成员国的三倍多。随着近年来中俄之间的贸易及投资的不断增长, 俄罗斯的投资环境不容忽视。
一、俄罗斯的投资环境简介
投资环境是指投资者在国际间进行直接、间接投资时所面临的各种条件和状况。良好的投资环境可以为东道国吸收更多的优质投资, 促进经济发展。投资环境主要包括东道国的自然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
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 领土面积1700多万平方公里, 是世界上幅员最辽阔的国家。广阔的国土面积和多样的气候类型使得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俄罗斯的石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40%、天然气占45%、铁矿石占44%、煤占30%、森林占40%。其他具有战略意义的矿物原料如铀、黑色金属、铜等贵金属和钻石的储量也很丰富。俄罗斯丰富的自然资源、廉价的能源和原材料吸引了众多的外商投资者。
2000年前俄罗斯政局不稳, 1998-1999年, 更换了5位总理。政府效率低下, 市场秩序混乱, 寡头势力膨胀。2000年普京当选俄罗斯总统, 承诺“给我20年, 还你一个奇迹的俄罗斯。”当选后, 普京以其强硬的手段打击恐怖势力、整顿政治秩序。从2000年到2008年, 普京连续8年担任俄罗斯总统。2012年普京再次当选俄罗斯总统, 政策的连贯性得到保持。俄罗斯政局比较稳定, 为各国投资者创造了平稳的投资环境。
叶利钦改革初期实施的休克疗法使俄罗斯的经济大幅衰退, 濒临崩溃边缘。普京执政后, 打击寡头, 实施私有化改革。坚持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取向, 建立国家经济调控体系, 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随着国际油价的大幅上涨, 俄罗斯经济得以复苏。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 2000年俄罗斯的GDP为2597亿美元, 人均GDP1175美元, 到2012年GDP为20147亿美元, 人均GDP达到14037美元, 12年间GDP增长6.8倍, 人均GDP增长近11倍。俄罗斯快速增长的经济被外国投资者所看重。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油价下降的影响, 俄罗斯GDP出现下滑, 但随后又继续增长。
2012年俄罗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中, 签署了57个货物贸易市场准入双边协议和30个服务贸易市场准入双边协议。除部分商品进口关税和市场准入享受过渡期外, 俄罗斯将履行世贸组织的所有规定, 违反规定的进口数量限制、禁令、许可证、授权将废除, 此后不能再出台。对于服务领域和服务部门的承诺, 包括:电信业, 4年后取消电信领域外资股比限制, 同意适用《世贸组织基本电信协议》的条款;保险业, 9年后允许外资保险公司建立分支机构;银行业, 允许外国银行建立分支机构, 单个银行业机构中外资资本不限顶, 但俄联邦整体银行体系中外资不得超过50%;铁路业, 2013年7月1日起根据世贸组织相关规定收取铁路过境货物运输费用, 对进口货物与本国境内同类货物收取相同运费;销售业, 允许外国独资企业进入批发、零售和专营领域。
二、环境对外国投资的影响
随着俄罗斯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 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额不断呈现增长的态势, 到2008年达到747.83亿美元。然而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急剧下降, 金额还不足2008年的一半。到2010年虽然流入金额有所增长, 但十分缓慢, 截止到2012年净流入额甚至没有恢复到2007年的水平。
资料来源: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 俄罗斯前三大外资领域分别是加工业, 矿产开采, 批发和零售贸易、洗车、摩托车、家用电器维修。在加工业中食品加工、纺织品加工和皮革加工占12%, 其余的产品加工均涉及到能源与自然资源。由于自然资源禀赋, 俄罗斯吸引的外资主要集中在与能源和自然资源有关的领域。这虽然对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但由于没有先进的外资企业的带领, 俄罗斯其他行业发展缓慢, 造成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资料来源: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
资料来源: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 金融业占外资比重中不断上升, 到2011年甚至达到45.60%, 接近一半的比重。同时矿产开采比重逐年下降, 跌至10%以下。这都源于俄罗斯经济政策的改变。由于出口产品受国际市场高价拉动, 俄罗斯商品出口规模加大, 外汇收入大量增加, 外汇储备增加, 至2013年3月, 俄罗斯国际储备总额已达到5261.72亿美元, 这为俄罗斯提供了很好的金融环境。另外, 2006年5月10日, 普京在国情咨文中强调实际卢布完全可兑换。7月18日, 国家杜马通过了《外汇调控和管制法》, 取消了对卢布的一些限制, 俄罗斯国内政治制度基本稳定并且加大与国际金融市场的接轨, 这些措施进一步促进了其他贷款和间接投资的增加。另外, 俄罗斯政府2005年10月底又公布了禁止外国资本进入的首批战略资产名单, 主要是石油、黄金和铜矿产地。限制外资进入的主要是石油储量超过1.5亿吨 (10亿桶) 的油田和天然气储量超过1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田。包括:季马诺-伯朝拉盆地两处油田 (石油储备分别为5700万、8200万吨) 和西伯利亚地区恰扬金斯克油气田 (天然气储备超过1万亿立方米) 。该限制对任何外国资本超过50%的公司都有效。此外俄政府宣布禁止外国公司投资占俄罗斯铜资源储量40%的乌多坎铜矿以及俄最大的苏霍伊洛格金矿。
三、中国企业对俄罗斯投资应注意的问题
针对俄罗斯的投资环境, 我国企业在对俄罗斯进行投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严苛的法规政策
根据《俄罗斯联邦税法典》规定, 俄罗斯个人所得税税率为13%, 但是《联邦税法典》第二部分却为非俄联邦注册纳税人所取得的收入规定了30%的税率。对居民和非居民规定不同的个人所得税税率, 明显违背了国民待遇原则。此外, 俄罗斯对货物实施增值税制度并对出口产品实施出口退税政策。但俄罗斯办理出口退税的手续非常繁琐, 成本高昂, 一般情况下获得退税金额还不足以弥补办理退税的相关费用。
1999年的《投资法》允许一些例外的国民待遇的一般原则, 然而宽泛的定义使俄罗斯政府在禁止或限制外国投资方面有相当大的自由裁量权。《投资法》中的“祖父条款”规定, “优先级”的外国投资项目中外资参与超过25%的就能免受某些税收制度或新的限制外国投资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法律定义的“优先”项目为那些外国特许资本超过410万美元, 总投资超过4100万美元的项目。但是, 由于缺乏相应的税务制度和海关法规意味着这个条款给投资者提供的保护是非常有限的。
(二) 腐败问题严重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 (USTR) 公布的报告指出, 腐败仍是妨碍外国对俄罗斯投资的主要障碍。文件称:“俄罗斯政府将改善投资环境作为优先发展方向, 但来自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投资者仍然认为商业和官僚交易中的腐败现象是投资的障碍。”报告编写者指出, 尽管俄罗斯于2008年成立反腐委员会, 但反腐败的立法却在2011年5月才通过, 并且“迄今在这一领域取得的进展却不大”。
(三) 部分人排外情绪严重
俄罗斯民族团结党是一个极端民族主义组织, 因其党徒多以光头形象出现, 所以人们称该组织为“光头党”。俄罗斯光头党组织以俄罗斯民族为本, 宣扬“俄罗斯是俄罗斯人的俄罗斯”, 主张俄罗斯人 (白种人) 至上, 仇视一切居住在俄罗斯的非俄罗斯人, 崇尚暴力。监督调查俄罗斯极端民族主义势力活动的人权组织“索瓦”的领导人维尔霍夫斯基说, “有关极端民族主义势力的暴力袭击行动的情况在不断恶化。根据我们的统计, 暴力攻击行动的数量每年都以15%到20%的速度在稳定增长。”近年来不断有中国人在俄遇袭事件, “中国威胁论”、“黄祸论”甚嚣尘上。
四、总结
随着俄罗斯经济的不断发展, 俄罗斯的市场潜力将会不断地被挖掘出来, 对俄投资的前景是十分光明的。然而在对俄投资时要注意俄罗斯的投资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保护好企业自身的利益。虽然近年来俄罗斯的投资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但还存在纠纷解决机制不足、缺乏对少数股股东权益的保护、不是所有的公司和银行遵守符合国际规范的会计准则、执法不到位等问题。企业在投资时要对俄罗斯的投资环境进行深入的了解, 规避不必要的风险。
摘要:虽然近年来俄罗斯的经济发展迅速, 政局稳定, 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 实施的一系列开放政策使俄罗斯的投资环境不断好转, 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成为俄罗斯吸引对外投资的重中之重。中国企业对俄投资应注意的问题:俄罗斯严肃的法规政策;腐败问题;部分人严重的排外情绪。
关键词:俄罗斯,投资环境,分析
参考文献
[1]李福川.俄罗斯外资环境分析[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 2012 (5) :3.
[2]李红娟.俄罗斯投资环境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 2010.
[3]张丽.俄罗斯利用外资的特点及潜力分析[J].理论界, 2009 (11) :214.
[4]郑雪平.中国企业对俄直接投资的风险及其防范[J].西伯利亚研究, 2010, 37 (5) :46.
[5]古丽艾山力·阿衣木.中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的现状剖析[J].北方经贸, 2013 (4) :13.
俄罗斯投资环境 篇2
俄罗斯的环境污染问题
俄罗斯幅员辽阔,横跨11个时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其领土面积几乎是美国的两倍.此外,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自然资源.除了丰富的石化燃料矿藏之外,俄罗斯还有北方森林资源,其面积占世界森林覆盖率的20%.俄罗斯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有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湖--贝加尔湖,占世界淡水总量的20%.北极和西伯利亚的森林、俄远东地区的地热资源和土著居民以及濒于灭绝的野生动植物构成了世界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 者:柴德坤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所,哈尔滨,150018 刊 名:西伯利亚研究 英文刊名:SIBERIAN STUDIES 年,卷(期): 36(6) 分类号:X508.512 关键词:投资俄罗斯:乘上鹰的翅膀 篇3
在不久前举行的APEC峰会上,普京表示,包括中国在内的外资在远东可投资的领域非常广阔。而中国企业早已走向这块投资宝地。
急寻新增长点
俄罗斯经济增长并不如意,近两年陷入停滞。2012年俄罗斯经济增长3.6%,2013年上半年仅增长1.4%,预计全年增速仅1.8%。除此之外,其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拉大,占国土60%以上的东部地区经济萧条。
在这种背景下,俄罗斯正急切寻找国内经济的新增长点,“东部大开发”计划应运而生。该计划注重资源开发和搞科技领域。
普京曾表示,未来10~15年,应使俄罗斯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速高于全俄平均水平,到2020年,使这些地区的GDP增加两倍。
俄罗斯东部地区是资源宝地,能源开发率低,并且基础设施落后,需要大量基础设施投入。对此,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也表示,希望俄罗斯远东地区能出现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更多的外国企业开发项目,只有这样俄罗斯才能获得稳定发展。
除此之外,目前俄罗斯拥有4种类型、共计28个经济特区。其中,工业生产型6个、科技研发型5个、旅游休闲型14个、港口型3个,大部分分布在东部地区。2012年,入驻特区企业累计直接投资同比增长61%,并启动了5个新的工厂。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各类型经济特区内共有340家入驻企业,其中有来自21个国家的57家外资公司,包括美国福特、岩棉公司;日本五十铃、横滨橡胶公司;欧洲诺基亚、西门子;瑞士诺华制药等大型跨国公司。
据悉,截至2013年初,在俄罗斯的外国企业累计投资额为 3624亿美元。2012年,外商投资俄罗斯主要集中在加工生产、金融活动、批发零售贸易及交通工具修理、资源开采、不动产等领域。
其中,前十位投资国和地区分别是荷兰、塞浦路斯、英国、卢森堡、德国、爱尔兰、法国、维尔京群岛、日本和中国。
中俄投资合作热络
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对俄罗斯非金融类累计直接投资较上年同比高速增长116%,为6.6亿美元。2013年1~9月,中国对俄罗斯的投资增长22.2%,增速次于美国(250%)、欧盟(108.1%)、澳大利亚(83.6%)、东盟(26.4%)。投资主要分布在能源、矿产资源开发、林业、贸易、轻纺、家电、通信、建筑、服务等领域。
实际上,中俄之间的投资合作互动近些年更加频繁。2004年以来,中俄进行了多次投资促进会议,期间签订了35 个在俄投资的双边合作协议,计划投资总金额为40 亿美元,涉及外贝加尔边疆区“阿马扎尔”纸浆厂、诺永达拉果多金属矿区开发、托木斯克州木材深加工基地等多个大型投资项目。
2009年7月,中俄双方签署了《中俄投资合作规划纲要》,规定了中国在俄罗斯的优先投资领域,涵盖机械制造业、建筑材料生产、轻工业、运输与物流、农业、建筑业、信息技术与电信业、银行和保险业、创新与应用科学开发、能源领域、煤炭工业、化工业、林业、采矿业、区域合作15大类。
除此之外,2009年9月,中国与俄罗斯领导人批准了“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与中国东北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年至2018年)”,其中有96个俄罗斯境内经济合作重点项目。
据悉,俄罗斯是中国汽车品牌出口前三大市场之一,因此汽车企业是投资俄罗斯比较积极的一拨。目前,一汽、福田、东风、奇瑞、长城、吉利、力帆、江淮等中国企业均在俄罗斯设立了子公司。
投资也将拉动中国产品对俄罗斯的出口。记者在对工程机械企业的采访中发现,近些年俄罗斯新上多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要大量工程机械设备,不少企业注意到这一点。三一重工早在2006年就已经进入俄罗斯市场,正考虑在当地兴建工厂和研发中心。
降税引外资
记者从俄罗斯驻中国商务代表处了解到,为了吸引投资,最近几年俄罗斯对税务系统进行了改革,以便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
调整内容包括:企业所得税从35%降至20%;增值税从20%降至18%;个人所得税从35.6%降至13%;企业社会保险费从40%降至34%;取消了原为5%的销售税和1%的汽车道路使用税。
自2007年起,俄罗斯取消了对出口商所得外汇款项的强制性结汇。自2009年起,对进口俄罗斯产品目录中未列出的技术设备免征增值税;对出资培训员工和为员工缴纳养老金的雇主免征所得税和自然人收入税;免征正在进行科技研发或已经生产的现代化新产品的增值税。
与此同时,俄罗斯采取了新的促进投资政策,其中包括组建经济特区;设立俄罗斯联邦投资基金,以投资国家项目;成立国家发展与对外经济活动银行集团,以吸引外资;组建俄罗斯创业公司,以吸纳私营创业基金份额、成立高新技术科技园区,以支持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商。
为了刺激石油开发,俄罗斯还将北部大陆架、亚速海和里海、涅涅茨自治区,以及亚马尔半岛石油开采的矿产开采税率降为零。
相比而言,俄罗斯4种类型经济特区内的企业,享受更优惠的税率(见表)。在经济特区注册的企业在缴纳所得税上享受4.5%的优惠;投资者在财产登记后5~10年内可免缴公司财产税;经济特区的投资者可免缴土地税;投资者在注册后可免缴交通工具税。
新形势下俄罗斯投资环境评估 篇4
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之后, 俄罗斯加入了世贸组织, 2012年普京第三次就任总统, 提出了经济发展的新战略, 在这种新形势下, 俄罗斯的投资需求与投资机会显著增加,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加入WTO后, 俄罗斯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加强
尽管俄罗斯加入WTO的历程看来历经重重困难, 但是2012年8月俄罗斯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成为其世界上第156个正式成员国。加入WTO, 标志着俄罗斯经济开始全面与世界经济接轨。这不仅对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 也将为世界经贸合作加快发展带来新机遇与新挑战。加入WTO俄罗斯将履行加入WTO承诺, 降低关税壁垒, 开放国内市场以及降低对于战略行业的控制保护。尽管俄罗斯的入市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计划体制和思维模式束缚, 但俄罗斯加入WTO, 的确为外国商品与服务的进入创造了新的机会, 使俄罗斯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国际投资场所。
(二) 俄罗斯远东地区大规模开发的投资需求
远东地区是俄罗斯最东部的经济区和联邦区。自1999年普京政府执政后, 远东地区的规模式开发成为俄政府的重要战略之一并实施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快速增长, 改善投资环境的有力措施。普京新任期内, 通过发展远东, 带动东部地区的发展, 将成为俄罗斯国家战略构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俄罗斯正在实施东部大开发战略, 积极吸引外资向远东地区投资, 现阶段, 远东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经济结构的改造, 以及老化设备的更新等都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如果远东地区没有得到持续大规模的投资来保证大型项目的实施, 远东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将陷入停滞状态。此外, 远东自然资源极其丰富, 是世界上唯一尚未得到很好开发的自然资源宝库。远东丰富的自然资源引起了众多发达国家的投资关注
(三) 俄罗斯经济的资源依赖型转向技术创新型的投资需求
俄罗斯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两大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一个问题是俄经济的发展过度地依赖于资源, 二是生产效率较低。为解决这些问题, 普京政府提出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是俄罗斯当前的最佳选择, 认为俄罗斯必须发展创新经济, 让其经济从资源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变。在2008年, 俄罗斯政府发布了《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社会经济长期发展构想》。该战略的主要思想是俄罗斯要通过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经济创新能力, 从而增强俄罗斯产品和产业的竞争力。很显然, 俄罗斯应该为从资源型经济向创新经济的成功转型创造出充分的条件并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然而从长期来看, 2006至2010年间, 俄罗斯公民收入增长的平均速率达到通货膨胀率增速的1.5倍。[1]可见, 俄罗斯国内的资金供给情况并不乐观。这也给俄罗斯发展创新型经济造成了巨大的阻碍, 也同样给外国投资者提供了投资机会和市场。
(四) 俄罗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需求
作为吸引外资的必要条件之一基础设施的完善是目前俄罗斯政府首要目标之一。目前基础设施在俄罗斯的城市和地方性区域之间有着巨大差异。在绝大多数的地方性区域, 道路建设和维修发展缓慢, 极大地限制了地方区域对于外资的吸引力。首先, 俄政府拟向交通领域注入巨资, 拟全面提升现有铁路、公路和航空的运营条件, 加快港口和机场等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步伐。这意味着巨大的国外投资需求。[2]其次, 俄互联网产业近些年一直处在持续增长阶段, 但总体数量较少致使俄公民上网成本高, 网络的不发达给企业的工作效率也带来了巨大挑战, 俄未来互联网发展需求和潜力以及后续的配套服务对于外资而言极具吸引力。再次, 目前俄罗斯的电产量相对较多, 但是由于俄国内在电力节能技术方面发展的不是很成熟, 致使大量的电能源的浪费, 对于相应的科技及设备型外资引入而言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五) 俄罗斯油气资源、林业资源和农业资源开发的投资需求
近年来, 外资投入最多的领域仍然是自然资源领域, 主要集中在油气工业、森林开采和木材加工等。目前, 世界能源资源日益紧张, 油气工业是最具投资吸引力的领域, 俄罗斯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对外资的吸引力日益剧增, 燃料工业也就自然成为外资进入最多的行业。其次, 俄罗斯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 这为其发展木材加工业提供了前提条件。森林开采和初级加工是目前该领域的外资主要集中所在, 相对而言其深加工领域外商投资较少, 长期而言存在吸引外资对木材原料进行深加工的发展空间。再次, 俄罗斯农业发展相对滞后, 生产能力较为低下是俄罗斯经济结构特点的突出表现, 急需外部资金和技术注入。然而, 外资对这一领域的投资与其需求相比却显得微不足道。随着俄罗斯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 农业领域将成为吸引外资的重要领域。
二、对俄罗斯投资环境的基本评价
总体看, 今后一段时期俄罗斯的投资机会非常可观, 但要对俄投资, 就需要了解俄罗斯的投资环境。新形势下俄罗斯的投资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 具体概述如下。
(一) 加入WTO以后俄罗斯市场开放度将进一步放宽
俄罗斯加人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履行其成员国义务而进一步降低关税壁垒, 开放国内市场以及降低对于相关产业保护等等。自2012年俄罗斯成功加入WTO开始, 俄罗斯的平均关税降低至9.5%。到2013年底将降至7.4%, 2014年底其关税有望达到6.9%, 到2015年底的基本值为6.0%。近11000个品名中的1000个商品涉及降低关税。进口方面还有近25%的商品关税到2015年开始逐步降低, 得益于实质性关税减让的部门包括民用飞机及零件、医疗和科研设备、农业发电和建筑设备、信息技术和化学品。[3]对于境外投资者而言, 尽管市场开放程度以及相关行业的进入和保护政策调整尚未明确, 但大幅降低的关税已显出明显的吸引力。当境外投资者向俄罗斯投资建立实体, 其生产的产品从俄境内进行出口时, 由于出口关税的降低将会降低其出口成本, 当进口相关原料时也将会降低其进口成本。
(二) 基于俄罗斯对于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注重而进一步优惠的投资政策
1999以后颁布的相对完善的《俄罗斯联邦外国投资法》标志着俄罗斯为改变吸引外资乏力的不良现象并完善引资政策而做出努力, 俄罗斯政府给予外国投资者与本国居民平等的国民待遇和大量的优惠政策, 并提供一系列法律保障。[4]为了进一步降低外资进入门槛, 简化一些行业的手续, 2011年俄罗斯修改《外国投资法》, 在一些行业和地区上实施积极的外资鼓励政策, 鼓励外商投资者对传统产业进行投资, 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例如外商投资开发地方工业、交通、建设工程和农业项目时, 政府则减征利润税, 并免征财产税。同时, 在俄各地区制定地方法律、法规, 对外国投资者给予不同程度的优惠和减免等。例如当地政府对外商免征财产税、水利工程使用费和土地税。此外, 俄一些联邦主体还制定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措施, 对一些鼓励发展行业的投资项目, 实施通过地方预算返还境外投资者上交的部分税款等优惠。
(三) 俄罗斯政府对于相关部门的腐败治理及制约将减少投资障碍并提升其效率
普京政府执政后的经济政策调整特点之一就是特别惩治政府相关部门的严重腐败, 采取措施打击金融寡头的违法掠夺, 续任的梅德韦杰夫政府大力推行反腐败措施, 相继出台了《俄罗斯联邦反腐败计划》和《国家反腐败法》。仅2011年上半年, 因腐败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官员就高达2800人, 两届政府出台的法律法规构建了反腐败的法律基础和预防机制, 促使俄罗斯长期处于投资萧条的状况出现了一定复苏。[5]除了采取措施高调反腐。俄罗斯联邦政府为发展创新经济, 吸引外商投资, 针对俄法律法规目前仍不完善, 地方政府出台的法规与联邦政府出台的法规存在较多矛盾和脱节, 法律缺乏一致性和稳定性, 变动较为频繁等现状, 积极制定并出台很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制度, 有效地拓宽了外国投资者进入俄罗斯行业的经营渠道, 与此同时联邦政府也会在相关投资项目的土地使用上、经营管理、征税等方面放宽限制。
(四) 俄罗斯融资环境的较大改善
俄罗斯金融信贷机构经过几年的整顿巩固, 实力已有很大提高。一些投机性且无实力的银行退出舞台, 目前金融市场变得比较坚实稳固, 投机性减少, 证卷交易市场、融资平台以及金融咨询等方面正在发展完善。近年来俄罗斯同意让外资银行、券商和投资公司拥有高达100%的股权并对新增银行和保险业保留一定条件下的设限权, 其条件是外资占总投资的比例超过50%。[6]海外投资公司和银行登陆俄罗斯将发挥重要的牵头引线作用。此外, 《俄联邦海关法》、《俄联邦税务法》和俄罗斯地方联邦主体出台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对于一些重要外资项目和优先发展项目, 地方财政可以利用本级预算收入或预算外资金向外资企业提供融资、风险担保和补偿。此类法律法规的出台对于进一步改善俄罗斯融资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 俄罗斯基础设施环境的显著改善
基础设施因素是外商在东道国投资的物质基础, 直接影响外商的生产成本, 它作为投资的“硬环境”, 是目前投资环境的决定因素之一。近年来俄罗斯政府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俄罗斯较大型城市经过一系列改革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发展, 梅德韦杰夫政府在其执政期间着重加强能源和交通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 高新技术建设电站和输变电设施使电力输送的根本得以保障, 铁路、航空等方面的建设很大程度上提升俄罗斯交通的便利性和运载力。外国投资者对俄罗斯这一方面评价较高。此外, 俄罗斯通讯基础设施包括固定宽带互联网和电话线路近年来得以发展, 通讯等基础设施大大降低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的运营成本。尽管目前俄罗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但值得注意的是除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型城市外, 基础设施陈旧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三、对俄罗斯投资环境的风险评估
(一) 经济形势和市场形势的不容乐观
近年来, 俄罗斯国内的GDP、通货膨胀率、CPI指数、人均GDP收入等指标, 一致表明俄罗斯的宏观经济环境欠佳。此外, 俄政府连年的财政赤字, 宏观经济环境恶化, 持续低迷, GDP增长缓慢, 市场需求萎缩, 贫困人口比重增加等等是俄罗斯有效吸引境外资金和投资商所面临的一大障碍。其次, 俄罗斯银行体系不健全, 市场体系完善程度不够也是进一步扩大引资的障碍。目前, 应该说俄罗斯己经初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但无论国内经济制度还是对外经济制度, 俄罗斯都经历了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一个严峻的问题是, 俄罗斯离真正的市场经济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而WTO的规则要求商品价格主要由市场来决定。但受上世纪70年代社会主义中央计划经济的影响, 俄罗斯要建立起市场经济不是一天、一年甚至十年能够完成的。
(二) 政府对于战略性行业开放的严格控制
俄罗斯政府出台许多鼓励外商投资政策的同时也制定了一系列限制外资的政策, 主要有:限制外资进入俄罗斯的战略性行业, 如飞机制造、航天、军工生产、原子能和专用技术。由普京签署《有关外资进入对国防和国家安全具有战略性意义行业程序》联邦法明确限制外资进入的42个战略性行业、所涉及的交易类型。规定私人和外国投资者对相关行业企业的控股不能超过50%, 以国家身份出现的外国投资者则不能超过25%。而且, 对于俄罗斯战略性企业外资并购过程极为复杂和严格, 并购所涉及许可及程序需俄政府专门委员会批准, 通常耗时以年为单位。此外, 俄罗斯政府对外国企业在某些战略领域的具体项目投资总额设定最高额限制。而且对外资进入某些行业领域进行苛刻的审查。这样,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资的进入。
(三) 俄罗斯对于其投资优惠承诺的兑现存在不确定性
目前俄罗斯对本国的立法进行了很大的修改, 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国际惯例, 尽量符合WTO的需要。另一方面这也是适应国内经济结构调整需求, 尽量体现出其对于外资尤其是直接投资的优厚承诺。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俄罗斯目前在法律法规的制定上基本按照WTO规则的要求行事, 这并不意味着俄罗斯在其法律法规的实际执行及其程序设置上兑现其投资优惠的承诺。被纳入到俄罗斯法律中的WTO法律和规则在多数情况下未反映到受法律约束的文件中, 因此不会有实际具体的措施。[7]此外, 俄罗斯法律条文难以准确识别, 特别是俄地区政府还不能保证所有地方性法律法规的公开性。对境外投资者而言, 投资承诺的透明度原则是必要的, 否则入世后俄罗斯的投资优惠政策一定意义上讲更具有表面性质。
(四) 俄罗斯政策多变性使投资的风险度提升
目前俄罗斯的外资政策特点之一可归纳为经常变动, 缺乏相应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俄罗斯有关外国投资的法律至今仍不够健全和完善, 联邦法律与地方法规有些地方脱节, 不同领域的经济法律在同一类问题上缺乏一致性, 而且这些法律变动较频繁, 缺乏稳定性。外资政策执行缺乏附加保障体系且执行不透明, 因此境外投资者与俄罗斯政府之间很难互相信任, 从而致使俄罗斯每年都要有大量的外资因此而流失。[8]而且俄罗斯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外商投资管理上各有分工, 其审批程序繁琐, 在外资流入过程中容易造成管理多头, 无序管理。此外, 俄罗斯的外资立法仅仅从表面上降低了外国投资者的显性风险, 事实上俄罗斯外资法的隐性风险例如无约束地国有化或没收财产, 国家拒绝履行国际义务等等更容易造成境外投资的失败。
(五) 俄罗斯的腐败程度和社会治安的实质改善面临关注
现任总理普京在其第二次总统选举前承认, [9]俄罗斯对长期投资者吸引力不大, 这与“系统性腐败”密切相关。虽然俄罗斯一直都在努力反腐, 然而, 庞大的行政官僚机构和国有大公司的垄断依然是俄罗斯贪污腐败高发的主要诱因。虽然俄方一直都在努力完善法律法规, 积极争取外商投资, 但是截至目前, 俄方的相关法律法规仍然存在着较多问题。尽管一些司法改革的措施已经获得通过, 然而整个体系依然效率低下, 腐败现象非常严重。此外, 俄罗斯社会治安问题十分恶劣, 一直以来俄罗斯治安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外国投资者在俄人身安全存在隐患。俄罗斯境内极端主义组织的犯罪活动猖獗。大批外国投资商都受到不法分子的袭击, 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俄罗斯社会治安问题仍然十分严峻。
(六) 俄罗斯政府对于其市场和国内产业较浓的保护意识引发投资障碍
在总统普京的直接干预下, 俄罗斯重拾已经废弃多年的构建经济特区思想, 以示对外开放的决心, 并希望以入世和政策法规调整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然而对于外资而言俄罗斯政府始终无法放弃外资进入可能会排挤和控制民族产业、可能致使国家利益流失。这种情绪在俄政策层面中反映在对于一些敏感行业如军工航天领域, 政府在环境、技术等方面设置许多壁垒, 阻碍外资的进入。此外, 一些敏感性产业诸如能源产业等在引入外资或涉及海外并购时往往受到政府的特别关注。例如股权比例限制和产品分割协议。值得提出的是, 即使一家外国公司获得了投资及运营许可。一旦与当地本土产业集团或利益集团发生冲突, 特别和当地的大型公司发生利益冲突, 指望受到公平的待遇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一系列相关限制政策极大地影响了外资对俄投资的积极性。
摘要:俄罗斯自经济转轨以来引资状况有了较大改变, 随着俄罗斯政治经济形势的好转, 外国投资者对俄罗斯投资环境的评价日趋正面, 对俄投资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外资流入呈增长趋势。但由于多年来经济危机的不利影响及投资环境欠佳, 其引资状况一直不尽如人意。
关键词:俄罗斯,投资环境,WTO
参考文献
[1]俄罗斯经济发展和贸易部网站:www.economy.gov.ru.
[2]董玉玲.俄罗斯利用外资的投资发展阶段实证分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4) .
[3]俄罗斯国家统计署网站:www.gks.ru.
[4]李传勋.俄罗斯投资环境与对俄投资策略研究[J].东北亚论坛, 2004 (4) .
[5]曹志宏.俄罗斯投资环境及中国对俄直接投资问题研究[J].西伯利亚研究, 2011 (10) .
[6]孙晓谦.对俄投资合作的风险及防范[J].西伯利亚研究, 2010 (8) .
[7]安兆祯.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与我国对俄投资[J].西伯利亚研究, 2008 (2) .
[8]尹雪菲.俄罗斯投资环境评估与对俄投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 2006.
美国金融家索罗斯投资名言 篇5
3、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如果发生什么就该如何应对。
4、我不愿意花很多时间和股票市场的人们在一起,我觉得他们讨厌,和知识分子在一起比和商人在一起感觉要舒服得多。
5、很多年我都拒绝把它(投资)作为我的职业。它是达到目的的手段。现在,我很乐意去接受,事实上,这就是我一辈子的事业。
6、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有充足的自由时间。
7、在股票市场上,寻求别人还没有意识到的突变。
8、要的不是你的判断是错还是对,而是在你正确的时候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你的力量来!
9、我生来一贫如洗。但决不能死时仍旧贫困潦倒。一一挂在办公室的墙壁上。
10、市场,你就得准备忍受痛苦。
11、你的投资运行良好,那么,跟着感觉走,并且把你所有的资产投入进去。
12、来一贫如洗,但决不能死时仍旧贫困潦倒!
13、我已经和公司打成一片。它以我为生,我也和它生活在一起,日夜形影不离,它是我的情人。我害怕失去它也担心做失败,并尽量避免失误。这是一种悲惨的生活。
14、炒作就像动物世界的森林法则,专门攻击弱者,这种做法往往能够百发百中。
15、我很高兴拥有这种身份,因为它可以使我能得到我想要的东西。作为一名市场运作者,我有理由回避这种身份,因为它是有害的;但我不再是市场运作者了。我的声音在政治问题上也被听到了,正是这一点,我发现它很有用。
16、我认为我不是一名商人,我投资别人经营的商业,因此我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评论家,在某种程度上你们可称我是世界上薪水最高的评论家。
17、我必须改变人们对我的看法,因为我不想仅仅是一名富翁,我有东西要说,我想让政府听到我的声音。
18、股市通常是不可信赖的,因而,如果在华东街地区你跟曾别人赶时髦,那么,你的股票经营注定是十分惨淡的。
19、果操作过量,即使对市场判断正确,仍会一败涂地。
20、认错误是件值得骄傲的事情。我能承认错误,也就会原谅别人犯错。这是我与他人和谐共事的基矗犯错误并没有什么好羞耻的,只有知错不改才是耻辱。
21、认为我不会出错,这完全是一种误解。我坦率他说,对任何事情,我和其他人犯同样多的错误。不过,我的超人之处在于我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这便是成功的秘密。我的洞察力关键是在于,认识到了人类思想内在的错误。
22、为一个市场参与者,我关心的是市场价值,即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作为一个公民,我关心的是社会价值,即人类和平、思想自由和社会正义。
23、错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正确时获取了多大利润,错误时亏损了多少。
俄罗斯投资环境 篇6
当前俄罗斯国家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
俄罗斯军事科学院院长撰文阐述了新安全形势下国家所受到的主要威胁,与近两年总统普京在多次会议上发表的观点基本一致,可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北约东扩不断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俄罗斯将独联体国家视作稳定周边、抗衡北约的前沿阵地和战略缓冲地带,阻止北约东扩的关键是扼制独联体国家的离俄倾向。乌克兰南扼黑海,西南与波兰、捷克、匈牙利等北约国家接壤,是俄罗斯与北约间最具军事战略意义的国家。2013年底,西方势力再次挑起乌克兰“橙色革命”,拉拢“亲西方”势力加速乌克兰“离俄入欧”。俄罗斯一旦失去这一最后的战略屏障,向欧洲发展的战略咽喉将完全被封锁,而且北约的军事力量将被直接推进至俄罗斯边境,对俄罗斯构成直接的现实威胁。因此,俄罗斯在“乌克兰事件”中态度强硬、举措鲜明,竭力阻止周边安全局势的持续恶化。同时,俄罗斯已将此类“颜色革命”视为对其实施颠覆瓦解的常用方式,高度重视、全力应对。
美国战略威慑力量威胁俄罗斯国土安全。俄罗斯军事科学院院长表示,世界上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大多对准俄罗斯,核威胁是俄罗斯当前主要威胁之一。尤其是美国,至今未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其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机动性最强、毁伤威力最大的核武库。同时,美国还以摧毁俄罗斯核反击能力为目的,发展全球快速打击、太空作战、赛博作战等新兴战略威慑力量,并不顾俄方反对,有条不紊在欧洲和亚太部署反导系统。核武器是当前俄罗斯最为倚重的威慑和遏制力量,如果核反击能力被抵消的话,俄罗斯核打击的有效性降低,与美国保持战略稳定的基础将受到破坏。
西方军事技术迅猛发展削弱俄罗斯军事强国地位。西方军事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和作战方式的演变。美欧等国在信息武器、无人系统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始终保持领先的技术优势。2012年,美国启动网络战武器研发“X-计划”,开始开发全球感知、全球供给、全球反制的网络战武器,其网络战触角已延伸到全球网络空间;2014年,美国海军X-47B无人机完成首次阻拦着舰,无人水面艇和潜航器也正在展开测试。
苏联解体致俄罗斯国防科研整体水平的下降影响至今,有些专家甚至认为,目前俄罗斯国防技术水平落后美国至少10~15年。整体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支撐新兴武器装备的研发,当前有限发展的无人机、机器人等新兴项目尚处于概念研究和技术演示验证阶段。俄罗斯军事技术水平的落后会拉大与西方国家军事实力的差距,恐削弱其传统军事强国地位。
新安全环境下的武器装备发展重点
普京认为,军事力量是国家生存的惟一手段,是保证俄罗斯大国、强国地位的战略保障。2014年9月,普京在武器装备现代化会议上表示,将依据对国家安全威胁的最新评估,制定新版《国家武器装备发展计划》,明确2025年前武器装备建设重点和发展方向,全力打造可抗衡威胁的强大军事力量。
精简武器种类、提升装备现代化比例。俄罗斯现代化武器装备更新速度与预期尚有差距,因苏制老化产品占比高,延续苏联的装备种类多、型号杂等特点暂未消除。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表示,出于减少维护和培训费用等因素的考虑,在新版武备计划中将减少武器装备的种类,加速且大量发展可靠性更高、性能更卓越的型号项目。
继续更新核武库,进一步提升核威慑力。俄罗斯一直将核武器视为维护国家利益、维持大国地位的重要筹码。乌克兰事件后,普京多次表示俄罗斯存有5000枚核弹头,以此示强震慑各方威胁。在装备现代化会议上,普京提出几项武备建设重点,其中首要就是建设能穿透任何防御系统的新型进攻性武器,以“保证核威慑力量”。
俄罗斯将使核力量的“三位一体”格局更为合理和均衡。陆基方面,主力导弹处于更新换代时期,以增加弹头数量突破美导弹防御系统而研发的“亚尔斯”导弹正在部署,计划2021年前取代98%的苏制老化导弹。同时,“马克耶夫”国家导弹中心预计2018~2020年完成性能更为卓越的“萨尔马特”导弹研制,莫斯科热工所重启便于隐蔽的SS-24型铁路机动导弹项目,全面提升战略导弹部队的突击能力、机动能力和威慑能力。空基方面,对现役图-160型和图-95型轰炸机进行升级改装的同时,正在研制具有高隐身、远航程、大载弹量等性能特征的新一代PAK-DA轰炸机,预计在2025年前完成试验交付使用。海基方面,第4代“北风”级战略核潜艇已建成3艘,在建3艘,将开工2艘,2020年前可实现部署8艘的目标,该舰可携带16枚射程达8000千米的“布拉瓦”弹道导弹。
完善空天防御系统,与核威慑联合构建“双重遏制”力量。2015年,俄罗斯将原空军和空天防御兵合并,组成新军种——空天军,此举意味着空天防御重要性的再次提升。2020年前,俄罗斯将争取实现新一代具备探测陆基、海基战略导弹和战术导弹能力的“统一航天系统”,以及11部“沃罗涅日”系列雷达的部署;用新型A-235替换现役A-135战略导弹拦截系统,积极构建分层拦截能力,全面提高战略导弹预警和拦截能力。加快空间监视系统发展步伐,推动地基系统和天基系统融合发展;改进和新研军用卫星,补充数量和补齐类型,保证向新一代顺利过渡;必要时重启反卫星计划,重新部署地基、空基和天基反卫星平台等。2015年9月,俄罗斯还提出“独联体国家空天防御方案”,拟联合独联体国家军力共同应对空天威胁。
nlc202309091155
发展远程常规打击力量,应对美国全球快速打击计划。在新版《军事学说》中,俄罗斯提出“非核遏制”概念,表示将在理性发展核力量的同时,着重构建具备强大非核遏制力的常规部队,逐步转向“核”与“非核”战略手段的同步运用。尤其面对美国迅猛发展的全球快速打击能力,俄罗斯正考虑通过研发装有常规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和高超音速巡航导弹来建立自己的“全球快速打击系统”。
目前俄罗斯拥有射程超过一万千米、精度在几十米的“白杨-M”和“亚尔斯”等洲际弹道导弹,以及“布拉瓦”和“深蓝”等海基型导弹,在此基础上研发常规型,有进一步提升精度和射程的空间,其总体性能基本接近快速远程打击武器的技术需求。
苏联时期已建立高超音速导弹研制基础,飞行试验中速度达到了马赫数5.2。当前俄印正在联合研制“布拉莫斯”导弹,计划实现速度马赫数5~7、射程超过500千米的性能指标。根据2013年俄罗斯制定的高超音速武器研制计划,未来利用海基和空基平台发射、能够携带常规弹头导弹的速度可达马赫数12~13、射程超过1000千米,精度达到10米以下。因此,俄罗斯有能力在较短时间内研制性能先进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与常规弹头洲际导弹一起构成反制美国“全球快速打击”计划的主要力量。
推进常规武器装备更新换代,逐渐弥补与美差距。“非对称”是俄罗斯根据敌我形势做出的现实选择,长远来看,俄罗斯要重振大国地位,具备打赢大规模常规战争的能力,不可能一直依靠“非对称”的威慑作用,必须发展常规武器装备,从当下开始逐渐弥补与美国的差距。
调整与发展国防工业,保障武备计划顺利实施
2014年版《军事学说》将国防工业发展定位于战略高度。不但为军队现代化建设服务,还将其视为国家发展高科技的重要力量。尤其在当前面临严峻安全威胁下,更应促进其健康、稳步發展,为武备计划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美欧经济制裁背景下,竭力保证国防预算降幅最低。俄罗斯财政部长表示,因乌克兰事件引起的美欧对俄罗斯经济制裁及国际油价下跌等影响,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仅为0.4~0.5%,2015年经济总体下滑约3.7%,未来发展形势也不乐观。但在经济持续萧条背景下,俄罗斯政府力保国防预算降幅最低,避免国家武备计划受到较大影响。2016年俄罗斯国防预算预计下降5%,但总统普京强调,国防采办经费不会受到影响。
普京亲自领导军事工业委员会,提高国防工业管理层级。军事工业委员会是国防工业顶层管理机构,履行跨部门、跨领域的协调和统筹管理职能,具有装备科研、设计、试验、拨款等方面的决策权,负责理顺国防部、联邦政府部门和军工企业的关系,协调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专用技术研发、国防动员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问题。
2014年9月初,普京签署总统令,将原由联邦政府管理的军事工业委员会改为联邦总统直接领导,将国防工业协调与统筹管理层提至最高层,显著提高委员会在总统直属机构、政府部门和军工企业间协调和沟通的能力,及时有效解决各类问题,保障贯彻高层意志,快速推进武器装备研制和国防工业能力建设的步伐。
实施“进口替代”计划,加速国防工业自给自足。2014年克里米亚脱乌入俄后,美欧中断与俄罗斯多领域合作,严重阻碍国民经济发展。尤其乌克兰及北约同俄罗斯军事技术合作冻结,原本依赖进口的直升机动力装置、舰船燃气轮机、电子元器件等大量设备及零部件突然断货,已影响武器装备研制生产进度,使俄罗斯面临国防采办拖期和出口军品无法按时交付的风险。如正在建造的11356型护卫舰因缺少燃气轮机而停工、直升机因动力装置不足年产达不到出口需求等。
西方制裁后,完善并实施进口替代计划突成重任,普京特别关注国防工业进口替代问题,要求必须能够自主研制全谱系军品,彻底消除进口依赖,使装备研制免遭政治风波影响。目前已理清共有186类装备研制需乌克兰生产的上千种设备和零部件,要求2018年全部国产化;640类装备研制需北约和欧盟生产的上万种设备和零部件,要求2018年完成90%、2021年完成100%的国产化。
立法及精简机构,保障国防采购顺利执行。俄罗斯通过修订《联邦国家国防采购法》,健全了定价机制,平息了订货方与军工企业间的价格战。同时,普京下达总统令,取消国防订货局和联邦供货局,使国防采购由联邦供货局统一订货变为国防部、内务部、民防部等多个主体单独组织订货;联邦政府相关权利执行部门接管原国防订货局的监督职能,形成“谁使用谁采购”的新模式,使国防采购管理简化而透明。同时,结合普京领导下军事工业委员会协调和监管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武器装备采购的执行,保障国家武备计划顺利完成。
加强国防科技储备,为新一代装备研制打下坚实基础。增加项目数量,先期研究基金会瞄准新一代装备研制。该基金会运行4年有余,已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在新技术、突破性技术研制上已取得一定成果。2014年先期研究基金会获得国家拨款1亿美元。以军事需求为牵引,以促进第六代装备研制为目的,2015年底先期研究基金会承担的科研项目增至50余项,并在高校、军工企业和机构内建立专门实验室。
加强合作,将各机构研究项目同新一代装备紧密结合。俄罗斯正改变科研机构合作机制,加强国防部、高校、科学院、联邦科学管理局、军工科研机构和国家科学中心之间的有效合作,将承担国防基础性和探索性研究的科研机构,同承担重点装备研制的军工科研部门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广大科研工作者的作用,实现“研有所用”。
举办“创新日”“开放式创新之窗”,促进创新成果产出。2014年起,国防部组织开展了“创新日”主题展,向军方、国防工业部门、俄科院等展示了300余家企业自主研制的装备和产品,以此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活力和企业间业务交流。2016年还计划创建“开放式创新之窗”,创新团队或个人可借此方式直接向国防部下设的科研活动与先期技术跟踪管理局提交创新研究方案,以此扩大国防部对突破性军事技术和创新研究的发现和征集。
责任编辑:彭振忠
俄罗斯投资环境 篇7
一、俄罗斯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的法律环境
2013年7月,俄罗斯总统普京推出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新政策,计划从国家福利基金中划拨4500亿卢布(约140亿美元).用于投资建设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项目。2014年,普京再次强调,必须确保俄罗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资金需求,尤其是能源、电力、通信领域等。除了不断加大投资规模,俄罗斯政府也正在陆续出台相关法律措施予以保障。
(1)立法体制不断完善,增强外国投资者信心
目前,俄罗斯调节外商投资的基础性法律是《俄联邦外国投资法》(2011年修改版),对外商投资的政策分散于其他各种法律法规中,除《俄联邦外国投资法》外,与外商投资有关的法律还有《俄罗斯联邦海关法典》、《俄罗斯联邦税务法典》、《俄罗斯联邦经济特区法》、《俄罗斯联邦矿产资源法》、《俄罗斯联邦劳动法典》、《俄罗斯联邦民事法典》、《俄罗斯联邦建筑法典》、《俄联邦土地法典》等。
2012年8月22日,俄罗斯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国,其经济政策将按照加入WTO的承诺逐渐与国际接轨,从而将增强外国投资者对俄投资的信心。根据俄罗斯战略发展规划,未来几年俄罗斯将对涉及金融、基础设施、能源等领域的大型企业进行私有化,并且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这些举措都将促进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并为外国投资者创造更多的机会。
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大背景下,俄政府一直将基础设施的改善视为重点发展的方向。随着政府承诺的改革措施付诸实践,建筑工程领域内的相关法律的逐步完善,俄罗斯的建设工程市场环境也将不断改善。
(2)降低外资进入限制,简化外资审批程序
近年来,俄罗斯已出台了一系列旨在降低外资进入俄罗斯的限制以及简化外资审批程序的政策和举措。2013年3月,俄政府批准通过的《简化法人和个体工商户注册程序》方案提出了为简化公司注册程序而拟采取的系列措施,包括放宽注册资本金交纳期限、出台注册标准化公司、缩短联邦税务局和预算外基金间信息交换时间、取消公司注册前必须持有公章和对法人及个体户须向税务部门和非国家基金方面通报开设与关闭银行账号信息的规定等。
此外,2013年7月,俄总统普京签署《中小企业发展法》修正案,又进一步取消了外国自然人和法人对俄中小企业参股比例不得高于25%的限制,有利于提高本地中小企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3)加大外资优惠政策,实行行业与地区鼓励
根据《俄罗斯联邦外国投资法》第十六条规定,在外国投资者对俄罗斯联邦政府确定的优先投资项目(主要涉及生产领域、交通设施建设或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投资时,且投资总额不少于10亿卢布或者外国投资者在有外国投资的商业组织注册资本(合股资本)中的最低股份(投资)不少于1亿卢布,将根据《俄罗斯联邦海关法典》和《俄罗斯联邦税法典》的规定对外国投资者给予相应进口关税和税收的优惠。
在行业准入上,政府于2011年通过修改《俄罗斯联邦外国投资法》进一步扩大了鼓励外商直接投资的领域范围,从传统产业,如石油、天然气、煤炭、木材加工、建材、建筑、交通和通讯设备、食品加工、纺织、汽车制造等行业,逐步向食品、医疗、银行及地下资源使用等行业开放。
另外,俄罗斯各地区、州、边疆区、共和国分别根据本地区的不同情况、也分别制定了地方法律和法规,对外商投资实行不同程度的减免税的优惠政策,以吸引外国投资者对本地区进行投资活动。
(4)出台《公私合作伙伴关系联邦法》、鼓励以PPP模式参与项目投资建设
2013年3月,俄政府批准通过《公私合作伙伴关系联邦法》草案,允许联邦和地方政府与私营企业家、本国以及外国法人(俄罗斯国有企业除外)合作建设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该法为俄私人资本甚至外资进入俄垄断行业和公共服务领域奠定了法律基础,是俄改善投资环境,提高私人投资积极性,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公私合作伙伴关系联邦法》出台后,外国投资者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适合自身的PPP合作(公私合作)模式,而不再局限于原《联邦特许权协议法》下规定的BTO (建设-移交-运营)和DBFO (设计-建设-融资-经营)两种。同时,新法不再强制要求项目协议客体的所有权必须归属政府方,外国投资者因此可以争取更高的物权保障以及在投资回收模式上留有更大的余地。
二、俄罗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承包的法律环境
机遇与风险是并存的,虽然我国企业对俄的投资力度在不断加大,在俄投资的法律环境也在不断改善,但是,处于转型期的俄罗斯在立法、执法、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对于想要“走出去”在俄开展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业务的中国建筑企业来说,参与工程承包会是现阶段较为普遍的方式。但是,针对俄罗斯基础设施项目的承包仍然具有较大的法律风险。这些法律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招投标风险
按照俄罗斯法律规定,俄罗斯国家及政府项目必须通过招标进行,大型的基础设施项目的招标信息俄罗斯国家及各级政府都会在部门网站或主要报刊发布。在过去,俄罗斯在招标过程中作了较多针对俄罗斯本国建筑企业的保护性措施规定,但是随着近年来行业准入范围扩大、注册要求放宽以及引入外资的鼓励政策的出台,工程项目招投标程序有了较大改善,特别是允许外国承包商参与的国际工程项目。
但是,由于俄罗斯招标投标相关法律仍处于规范化的进程中,而且俄方政府对承包工程项目的审批、资金来源通常会有特殊要求。因此,中国建筑企业在俄罗斯承包工程时首先应在投标之前慎重选择工程项目,对承包工程项目的资信情况进行细致调查,谨防上当受骗。比如,重点审查该工程项目是否已有政府的批准文件;该工程方案是否确定,有无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是否落实了该工程项目建设的土地审批等等。项目建设方案需要得到俄政府部门批准的,应提前与设计部门联系沟通,研讨设计方案等。在招标过程中对于项目资金有特殊要求的或者要求企业出具银行保函和交纳预付款的,承包商应认真研究,保证承包方的利益。
(2)建筑领域准入与标准体系的差别
对于外国建筑企业承包俄罗斯当地工程项目,2008年7月25日生效的《俄罗斯联邦建筑法》规定自2010年1月1日起实行建筑领域准入制度,取消了原建筑领域的国家许可证制度。建筑业的资质许可证将不再由联邦政府,而由联邦自律机构颁发,原联邦政府颁发的建筑业许可证失效。
在基础设施领域,根据《俄联邦关于修改建筑法典和俄罗斯联邦其他法令的法律》(俄罗斯国家杜马及联邦委员会分别于2008年7月2日和7月11日通过)规定,对于建筑工程勘察、建筑工程设计、建设维修基建项目等领域的项目,同样需要有自律机构(作为非商业组织)颁发的对基础设施项目安全产生影响的工程勘探、编制设计文件、实施建设、维修以及基建项目大修类的许可证。如我国建筑企业希望能够进入上述领域,承接工程业务,则必须先加入相关自律机构,并获得相关许可证。
新法规从表面上看简化了以往先注册公司,后申请许可,再获得许可证的繁琐程序,但申请入会提供的各种文件及各项规定实际增加了入会难度,且一旦被拒绝入会就没有申述的机会。而且,已经获得俄工程建筑许可证的企业面临需要重新选择俄方的自律机构,重新申请入会和获取从业资质。这些都实际增加了外国企业加入自律机构、获得从业许可证的不确定性。
此外,俄罗斯建筑许可共分35类,且与我国的分类差别较大,在我国在一个资质类别里可以从事的工作在俄可能需要申请多个类别的许可,这就增加了我国企业获得施工许可的时间和财务成本。
(3)劳工政策风险
出于保护本国劳动力市场的考虑,俄罗斯对外来劳务采用配额管理制度。根据俄罗斯劳务移民法规,用工企业和部门每年向当地劳动就业部门及移民局申请下一年度使用外来劳务的数量。根据《俄罗斯联邦外国公民法律地位法》规定,外国公民根据劳资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取得俄罗斯工作许可证的情况下,才可以在俄罗斯从事相关的劳务活动。因此,在工程项目开工之前,外商投资企业需要事先申请外籍劳工配额,为每一名外国工人办理劳务许可文件后,才能引进外国劳动力到俄工作。对于多数工程项目,特别是建设期较长的项目而言,这无疑给劳务派遣造成了诸多不便。
此外,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俄罗斯经济出现衰退,进而导致就业形势严峻。在这种情况下,俄政府大量削减外来劳务配额,大量在俄承包工程项目的中国建筑企业于是被迫转为使用本地劳动力,这也大大增加了投资与建设成本。同时,俄罗斯工人权利保护意识强,工会力量也在成长,这是中国建筑企业不容小觑的问题。
(4)司法救济风险
解决中俄商事纠纷主要包括两种方式:诉讼和仲裁。若选择诉讼作为争议解决机制的,经济纠纷案件以及其他与进行经营性活动和经济活动有关的案件都属于联邦仲裁法院的管辖范围。在俄罗斯联邦的仲裁法院并非中国人所理解的商事仲裁机构,而是属于俄罗斯联邦法院体系内的联邦法院。关于涉外案件管辖,如果俄罗斯联邦加入的国际条约未有其他规定,则案件当事人不论是否有进行经营性活动的外国组织、外国公民、无国籍人士和外资组织,仲裁法院均有管辖权。
俄罗斯仲裁法院实行三审制,即一审法院作出判决,可以提出复审(二审),不申请复审或者复审申请被驳回后,判决生效。对生效的判决可以提出上诉(三审),如果驳回后仍然不服,可以向最高仲裁法院提出再审申请。可见,在俄罗斯当地法院进行诉讼明显具有诉讼周期过长的风险,从向一审法院起诉到向最高仲裁法院提出再审申请,当事人需要支付巨额的诉讼费用和时间成本。
在仲裁方面,俄罗斯联邦的商事仲裁分为国内仲裁、国际商事仲裁和外国仲裁三类。国内仲裁和国际商事仲裁的仲裁裁决的地点均在俄罗斯境内,主要由俄罗斯相关法律来调整。而外国仲裁裁决的地点在俄罗斯境外,在仲裁事项、仲裁机构、裁决的执行和拒绝执行及撤销等方面均由不同的法律规范来相应调整,对于在俄罗斯境外作出的外国仲裁裁决,只能在俄罗斯境内要求承认和执行。因此,对于缺少仲裁经验的国内建筑企业来说容易在仲裁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处境。另外,虽然俄罗斯法治环境有所改善,但是仍然存在着司法制度不健全和司法腐败等问题,部分法官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因此,如果在俄罗斯当地涉诉,中国建筑企业往往容易陷入被动的不利地位。
三、俄罗斯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和承包的注意要点
面对俄罗斯陌生的投资环境,中国建筑企业在对外工程承包过程中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其错综复杂的法律环境也带来了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如没有充分准备,中国建筑企业“走出去”的风险加剧。针对在俄罗斯基础设施项目和承包的诸多问题,在承包工程项目过程中配备法律团队,构建体系完善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主要注意要点如下:
(1)项目公司化运作、有效规避风险
在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公司化运作是最有效的风险规避方式,可以将风险控制在对外的有限责任范围内。在俄罗斯工程承包市场上,如中建总公司就是通过在俄罗斯设立有限公司的形式来管理在俄项目投资与建设。在内部管理方面,项目公司的重大决策都受到母公司的监督,母公司通过对海外下属公司的约束,在一定程度上与母公司建立了风险隔离。在对外融资方面,可以通过项目公司股权结构的调整吸引其他资本,扩展项目的融资渠道,缓解项目融资压力,从而增加项目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2)寻求合作机会、提高市场竞争力
由于在俄承包工程项目需要办理相关建筑和设计资质许可,同时俄罗斯又有其独立的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因此国内中小建筑企业以一己之力往往难以满足相关资质申请要求。在这一情况下,可以采取和国内及国际大型工程承包商合作的方式联合经营,扩大经营规模,在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分担。
另外,在无法直接参与国际工程招标独立获取工程承包业务的情况下,通过与俄罗斯当地或者国内的其他承包商合作,从事专业分包业务,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因此特别提倡民营企业与央企结伴走出去,很多央企走出去比较早,耕耘了很多年,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得失,中国石油工程建设(集团)公司承建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太平洋原油管道工程,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则以工程项目施工分包商和工程装备供应商的角色与中国石油工程建设(集团)公司进行合作,从而在俄罗斯市场上开展了工程业务。,
(3)了解当地劳工政策,避免劳资纠纷
项目所在国劳工政策对中国建筑企业在当地开展业务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特别是在需要大量人力和建设期较长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劳工政策对项目造价和工期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为了满足项目建设的进度安排,实现合理的劳务资源配置,应格外重视劳工管理以及避免劳资纠纷的产生。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首先应尽早开始对于外来劳工配额管理的相关准备工作,定期为外来劳工进行工作签证的更新或劳工团队的轮换,以保证项目进度的有序实施。聘请当地劳动力的,应全面了解俄罗斯关于雇佣、解聘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规定,高度重视当地工会的作用,主动处理好与当地劳工部门的关系。同时,建立有效的项目内部沟通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避免发生冲突和纠纷。
(4)注重前期预防,配备专业顾问
面对俄罗斯国内错综复杂的司法环境,中国建筑企业在俄罗斯开展承包业务时,应在项目前期准备、谈判以及后期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俄罗斯联邦的法律和相关的国际法律进行评估和审查,随时防范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与俄方签订合同时要尽量坚持选择依据中国准据法解决纠纷。在纠纷解决机制上,相比与诉讼,作为解决国际商事纠纷的主要方式,仲裁具有程序灵活、高效便捷优越性。同时,为避免陷入在俄境内仲裁的不利地位,在签约时应尽量优先选择国内专业的国际商事仲裁机构,如上海国际仲裁中心等。
在项目的前期筹划阶段,建议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对承包工程的法律风险进行评估和论证,通过对目标国法律环境的调查,对项目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提出风险防范方案,尽可能地在项目初期做好风险防范。当争议产生时,也应当借助专业律师的争端解决经验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利益,为项目保驾护航。
结语
中国建筑企业要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走出去”是一条与时俱进且符合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途径。然而,机遇与风险并存,虽然对俄投资机会很多,但是风险也是无处不在。对于有意投资俄罗斯基础设施项目的中国建筑企业、在对外投资和承包当地工程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和充分识别项目法律风险,聘请高素质法律顾问,评估控制法律风险,安全稳健地“走出去”。
参考文献
[1]、《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俄罗斯》(2014年版),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
[2]、《俄罗斯PPP项目的新选择》,田文静、徐越、马轲,2015年10月16日。
[3]、《俄罗斯投资法律风险和防范建议》,许立新,《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11期。
俄罗斯投资环境 篇8
(一) 中国对俄罗斯投资的情况
由于中国对资本流出的严格控制, 以及国内资本的匮乏, 长期以来, 虽然中俄两国仅有一江之隔, 但是经贸关系一直比较冷淡。尤其是在直接投资领域, 虽然中俄两国领土接壤, 在经贸投资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中国对俄罗斯的直接投资一直蹒跚不前, 截至2002年, 中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额仅为0.31亿美元, 2003年之后, 随着中俄政治互信的加深, 中国对俄经贸投资发展迅猛, 2003年全年的对俄直接投资就达到了往年投资的总和。
中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在近几年增长速度非常迅速, 几乎每年都翻一番以上, 大幅度超出中国对外投资的增长速度。同时在2006年, 中国对俄直接投资超过了对美直接投资, 列第四位。但事实上, 前三位分别为:开曼群岛、中国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 这三个地区均为国际避税港, 因此中国对俄直接投资已经在对外投资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二) 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主要战略
1. 国外市场寻求战略
一部分中国企业在国外投资是为了出口的需要, 通过FDI或境外合作来提高其市场业绩。在俄罗斯市场, 作为该战略的一部分, 中国公司通过购买当地的分销渠道。
2. 自然资源寻求战略
资源寻求, 特别是特定稀缺资源的寻求刚开始就成为中国对俄直接投资战略的重要内容。在20世纪90年代, FDI的自然资源寻求战略得到了发展, 这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结果, 同时也带来了对燃料及工业原材料的大量需求, 很多投资倾向石油、天然气开发, 并且在中俄政府双方的努力下, 中俄能源合作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中国企业开始与俄罗斯企业合作勘探油气资源。
二、中国企业对俄直接投资面临的障碍
1.俄罗斯迟迟未加入WTO
WTO作为一个国际性的贸易组织, 其成立的目的就在于要公平、公正的处理各国贸易活动中所发生的争端, 建立平等互利的健康国际贸易秩序。这样任何国际贸易方面的争端均可以纳入WTO规范的解决渠道进行调解, 但是目前俄罗斯仍然没有加入WTO, 这就给中俄双边货物进出口带来很大麻烦, 一方面俄方设立一些歧视性政策来限制正常的贸易, 另一方面“灰色清关”的存在让正常的贸易往来无法抵御非法贸易的冲击。
如果俄罗斯能顺利加入WTO, 俄罗斯市场必然要进行较大范围的改革, 从关税制度到国内市场范围, 很多方面都将规范化和系统化, “灰色清关”等非正常现象将会逐渐消失, 通过国内市场也必然会更加开放, 企业也能够获得国民待遇, 这些对中国企业的进入都是十分有益的。
但是就近期形势来看, 俄罗斯加入WTO的进程依然缓慢, 尤其是与格鲁吉亚关系紧张更加拖延了俄罗斯加入WTO的进程, 并且普京也曾经表示只有在条件对俄罗斯有益时才会考虑加入WTO, 所以俄罗斯很可能长期排除在WTO之外, 而中国企业和投资者也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缺乏WTO规范的俄罗斯市场将不会有很大改善。
2.俄罗斯劳动力匮乏
据俄联邦国家统计委员会预测, 以2000年人口数量为基础, 随着国家人口数量的不断减少, 达到具有劳动能力年龄的人口数量将于2005—2006年扩大到8 990万, 占人口总数的63.6%, 但自2006年起开始呈逐步减少的趋势, 到2016年仅剩下8 040万, 占人口总数的59.9%。2006—2016年预计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减少1 000万。
中国企业在俄罗斯投资方向一般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技术和资本密集度不高, 包括农业、林业、建筑业和资源类项目等都是中国企业投资的主要方向, 这些产业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作为支撑, 而俄罗斯的劳动力资源却十分匮乏, 一是很多俄罗斯人不愿从事体力劳动, 一些人宁可赋闲在家也不愿在中国企业就职;二是俄罗斯国内劳动力价格十分高昂, 这与中国国内的状况正好相反。这两方面都给当地企业带来很多困难, 于是不少企业利用中国的剩余劳动力, 招募劳务人员到俄罗斯从事劳动。
3.中国企业缺乏对俄罗斯市场的了解
投资国外市场, 很多企业都有“水土不服”期, 这就要求企业在市场进入前期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工作, 包括政治、经济形势的总体分析、有关行业的市场行情分析等等。相对于中国市场, 俄罗斯市场环境更加复杂, 风险也更大, 前期市场调研显得更为重要。而中国企业往往并不了解俄罗斯的市场信息, 甚至很多投资者根本不会俄语, 不了解俄罗斯文化, 对于俄罗斯的投资环境、消费者习惯、消费心理、政策法规等更是一窍不通, 这就使投资在开始阶段就处于危险的境地。作为中国投资俄罗斯的第一家零售企业———莫斯科天客隆超市的前期准备时间仅仅为六个月, 对于市场没有清晰的了解, 这在日后的经营中埋下了巨大的危机,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兴盛之后, 最终不得不退出俄罗斯市场。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俄罗斯的产品检验标准比中国本土的检验标准要更严格, 这就要求我国企业必须提高产品质量, 尽可能地达到国际标准, 才可能有机会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以往许多中国商品由于检验指标未达到出口标准而未能进入俄市场, 因此提高产品质量, 也是中国企业必做的基本功。
4.法律与市场不完善
在吸引外资方面, 俄罗斯已经制定了许多有利于外商的法规政策 (包括税法, 土地法, 企业管理法) , 但是这些法律实际上却不起效果。司法系统公正裁决的不确定性, 以及在国家管理机构广泛存在的贪污受贿, 严重损害了外国投资者对俄罗斯法律法规的保障的信任。另外俄罗斯宏观经济不稳定也给投资企业带来很大风险, 包括高的流动性陷阱, 两位数的通货膨胀, 过多的预算赤字, 吸引外资政策有限等等。俄罗斯政府应该做好宏观经济稳定工作, 如保持低的通货膨胀率, 保持预算赤字的可控性, 保持适当的稳定的实际交易率, 保持稳定的适当的实际利率。
三、结论和建议
1.扶持企业“走出去”, 更要扶持走出去的企业
首先是政府要加快立法, 促进对俄投资。从中国国内看, 应尽早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投资促进法》, 将企业对俄投资纳入法律框架之下, 以法律为指导, 避免人为因素的不确定性, 完善的法律有助于企业制定对俄投资的整体计划和长远安排。从中俄双边看, 要提高法规和政策的透明度, 制定鼓励相互投资的政策、措施, 尽快商签《中俄投资保护协定》, 加大对双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力度。
其次, 建立跨部门的领导协调机制, 制定对俄投资的整体战略, 全面指导对俄投资工作。以往的经验证明, 仅有相关部门参与指导企业对俄投资工作显然不够。应成立由国家领导人牵头的领导协调机制, 全面规划和指导对俄投资工作, 解决投资中的重大和难点问题, 全面推进这项事关全局的伟大事业。
再次, 政府部门应该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支持。迄今为止, 中国对俄投资失败的少, 成功的多。失败的原因非常复杂, 有些也与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不到位有关。对俄投资涉及国家和企业的利益, 既要积极又要稳妥, 政府部门应给予全力支持, 同时也要加强监管。
2.注重经济特区的作用, 提高企业的情报搜集能力
首先, 中国企业应该充分了解俄罗斯经济特区的发展建设。经济特区是俄罗斯政府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而设立的区域, 一般而言, 经济特区中能够得到普遍的优惠政策, 例如:加里宁格勒州特区内企业建立前六年免除企业利润税和财产税, 从第七年到12年利润税和财产税减半征收, 对利润税地方预算应征收部分减半征收;利佩茨克州通过有关经济特区地方法律提供减免税和提供补贴等优惠政策。 (1) 企业入住五年内免除财产税; (2) 车辆购置五年内免除车辆税; (3) 企业入住五年内应缴地方预算的利润税降低到4%; (4) 土地租赁税降低到每年缴纳2%; (5) 对入住企业引资项目贷款利息提供地方补贴; (6) 对企业入住安置提供地方补贴等等。充分利用这些政策, 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 提高竞争力, 成功实现境外扩张。
其次, 完善信息服务体系, 相互提供《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等对外商投资的规定, 可考虑成立对外投资企业协会, 交流信息, 对外沟通, 并对国内拟投资的企业提供咨询和建议。形成风险分担机制, 为企业对俄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企业对俄投资首先碰到的问题, 是如何回避投资风险。俄罗斯市场高风险和高回报并存, 特别需要形成境外投资风险保障机制。可以考虑设立专门的保险与担保机构, 也可将此功能赋予现有的对外保险与担保机构。
3.注重培养国内企业的竞争力
中国企业不具备足够的技术先进性, 需要消化和创新引进的新技术, 因此本土化能力还不是很有优势。即使是家用电器行业, 目前前景最好, 但很多产品仍需进口主要技术, 同时也缺乏自有品牌, 特别是高端产品, 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将会长期限制中国的海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另外还要积极培育具有竞争力的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实力的象征, 也是海外投资的主体。目前对俄投资的国际资本以跨国公司为主, 俄罗斯的外资政策也明显对大资本倾斜, 中国如没有一批自己的跨国公司, 就不可能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竞争条件, 与国外跨国公司在俄罗斯市场同台竞技, 也难以在此过程中获得应有的利益。
参考文献
[1]李传勋.中国东北经济区与俄远东地区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问题研究[J].西伯利亚研究, 2008, (6) :5-14.
[2]成键.春眠不觉晓——困境中复苏的俄罗斯经济[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7.
[3]SALIMATA KONE.中国企业在非洲的直接投资问题研究[J].当代经理人, 2006, (2) :46-48.
[4]孔文华, 杜胜利.实施“走出去”战略中的对外直接投资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5, (3) :24-25.
[5]张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问题研究[J].运营指南, 2007, (10) :43-44.
[6]李建民.中俄相互投资现状及其促进政策的建议[J].西伯利亚研究, 2005, (10) :18-19.
俄罗斯投资环境 篇9
1. 地缘优势
远东地区是俄罗斯通往亚太地区的门户。绵延的海岸线和漫长的国境线使远东地区融入亚太成为可能:勘察加边疆区、萨哈林州和楚科奇自治区与美国和日本有海上疆界, 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阿穆尔州和犹太自治州则分别与我国黑吉两省和朝鲜毗邻。这一地区有最重要的欧亚交通走廊———西伯利亚大铁路、贝阿干线和北方海运, 以及其他将俄罗斯与亚太国家连接起来的交通线路。重要的航空枢纽有:哈巴罗夫斯克机场、符拉迪沃斯托克机场、布拉戈维申斯克机场、雅库茨克机场、勘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机场和南萨哈林斯克机场等。此外, 远东地区拥有俄罗斯东部地区最大的国际海港 (东方港、瓦尼诺港和纳霍得卡港等) , 是连接东西方的交通要道, 在过境运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 东方港是远东地区最大的港口, 同时也是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阿干线的出海口, 承担着海上进出口的重要运输任务。因此, 远东地区是俄罗斯与亚太国家建立经济联系的前沿阵地, 而丰富的自然资源又成为吸引邻国对其进行投资的最佳条件。
2. 资源优势
俄罗斯远东地区是全俄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是尚未充分开发的自然资源宝库。远东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主要集中在萨哈共和国和萨哈林州两大油气盆地。萨哈共和国油气田的勘探工作已初步完成, 但目前还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开采。萨哈林州周围的大陆架蕴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采用租让方式吸引外国投资者开采。远东地区各联邦主体都有煤炭资源, 其储量占全俄总量的11%。此外, 远东地区其他矿物资源也很丰富, 已发现和探明储量的矿物有70多种, 包括贵重金属资源、黑色金属资源和有色金属资源等。远东地区森林覆盖面积为2.78亿公顷, 是俄罗斯最富饶的林区之一, 这里的贵重木种储量在俄罗斯名列第一。其中有大量冷杉和云杉, 是生产纸浆和纸张的最好原料。俄罗斯远东海域是俄罗斯重要的捕鱼区, 也是重要的海产品生产基地, 其年捕鱼量和海产品产量占全俄的60%以上。
3. 政策优势
面对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 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 作为一个欧亚大国, 近年来俄罗斯对远东地区经济发展给予了充分重视, 其根本目的是确保东部地区、尤其是远东地区的领土完整, 巩固地缘政治安全;强化俄在全球东部地区的存在和影响, 推动其欧亚大国地位的复兴;同时, 搭乘亚太经济快车、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开发。普京出任总统后, 开始了同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积极参加并支持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 参与亚太经济合作, 并于2011年正式成为东亚峰会正式成员。根据现实情况, 俄罗斯政府分别于2002年、2007年和2010年对《远东地区和外贝加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纲要》进行修订;2010年, 时任总理普京批准并实施《俄罗斯远东和贝加尔地区2025年前社会经济发展战略》;2007年与
我国签订《中俄关于促进和相互保护投资协定》、2009年签订《中俄投资合作规划纲要》《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合作纲要 (2009—2018) 》, 有利于实现双方优势互补, 促进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远东地区投资环境的劣势
1. 产业结构不合理
远东地区的产业结构以资源开发和加工工业为主, 属重工业主导型, 农业和轻工业生产相对落后。燃料动力工业和采矿业是其支柱产业, 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领域也是远东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 但是由于缺少国家的财政支持和投入, 这些领域的开发和利用率都很低, 产业链短, 集群程度低。远东地区与我国东北地区接壤部分, 如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滨海边疆区和阿穆尔州, 耕地面积较大, 土壤肥沃, 但是近些年由于投入不足、劳动力匮乏, 加之种植品种退化等原因, 土地撂荒面积较大。远东地区轻工业的发展长期滞后, 是远东地区最薄弱的生产部门。生产能力严重不足, 弥补巨大的消费品供需缺口和改变严重失调的产业结构现状都急需外部资金和技术的注入。
2. 基础设施不完善
远东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交通运输、能源和社会基础设施。远东地区的交通主要依赖西伯利亚大铁路、贝阿干线以及北方海运。与俄罗斯其他联邦主体相比, 远东联邦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十分落后, 部分铁路路段需要进行大规模电气化改造, 过境通行能力低, 而在楚科奇自治区、马加丹州、勘察加边疆区等地甚至不通铁路。在能源方面, 远东地区存在大量的独立电力区和分散供电区, 电网输电能力不足, 电费高昂, 电能的生产效率低下, 急需将现有电力系统的电网连通, 提高电力设施效率, 以解决“电力受困”问题。在社会基础设施领域, 远东地区教育体系、医疗体系以及社会保障体系均不发达, 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环境。这也是远东地区人口持续外流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 保障居民拥有住房和社区服务, 提高居民生活舒适度, 是远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3. 投资环境令人堪忧
为吸引外资, 远东地区各联邦主体正逐步健全法律法规, 如萨哈共和国制订的《萨哈 (雅库特) 共和国外资法》、滨海边疆区的《滨海边疆区投资活动法》、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投资活动法》等, 这些法律需要不断修改、完善, 并保持其稳定性;外资政策中存在歧视和不透明成分, 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和积极性;官僚机构臃肿, 营私舞弊现象大量存在;官员贪污腐化, 滥用职权;政出多门, 朝令夕改, 常常使投资者无所适从;为投资者设置种种限制, 妨碍正常的商业活动。2011年12月, 全球反腐败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公布了《2011年全球清廉指数报告》, 俄罗斯得分仅为2.4分, 在182个国家中排名143位。同时, 该组织还对全球最大的28个经济体的行贿活动进行调查, 全球行贿指数俄罗斯位居第一。
此外, 远东地区又是一个十分敏感的地区,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远东地区的开发与整个俄罗斯的国家安全紧密相连。因此, 俄罗斯国内对于远东地区的引资心存芥蒂。有些俄罗斯经济学家认为, 外国投资者对远东投资只是为了获取资源, 攫取暴利, 不利于本国创新经济的发展, 而过度吸引外资开发自然资源, 会使远东地区逐渐变成亚太国家的原料附庸;一些政治家认为, 远东地区远离国家政治经济中心, 又处于亚太国家的直接影响下, 一旦引资政策发生失误, 国家安全会面临威胁。究其根源, 这与俄罗斯根深蒂固的民族文化传统、民族性格及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对异族的戒备和防范心理不无关系, 从而导致俄政府与远东地区各级政府在吸引外资问题上举棋不定, 为外国投资者增添了诸多障碍和困难。
三、远东地区投资环境优化面临的机遇
1. 成功加入WTO
2011年12月, 俄罗斯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由于俄罗斯经济严重依赖能源出口, 加入世贸组织短期内好处不会很明显, 但从长远看, 入世将对俄罗斯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大有裨益。俄罗斯加入WTO后, 平均进口关税将由2011年的10%降至7.8%, 工业品平均进口关税从9.5%降至7.3%, 农产品平均关税从13.2%降至10.8%。俄罗斯的成功入世, 将促进其投资政策和税收政策等与国际接轨, 并充分利用世贸组织协调机制解决贸易争端和纠纷, 逐渐消除贸易歧视和技术壁垒, 有利于加快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俄罗斯的投资环境将有望改善, 对外资的吸引力会大大增强, 为吸引外资改变其产业结构现状创造条件, 促进俄罗斯从资源出口国家向创新经济国家转变;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 推动俄罗斯经济结构调整, 从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促进创新经济战略的实施;有利于获得更大的出口平台, 扩大优势商品出口, 提高出口商品的附加值, 提升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这对经济正处于转型阶段的俄罗斯来说, 意义重大。
2. 加快融入东北亚经济圈
亚太地区是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而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东北亚地区。无论从GDP增长率还是从经济总量来看, 东北亚地区都无疑是世界经济最富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 是世界总体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东北亚国家的兴起, 必然对俄的全球利益产生深远影响。东北亚地区各国资源禀赋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 通过区域经济合作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朝鲜经济改革、韩国西海岸开发计划、日本北九州复兴计划等的实施, 促进了东北亚地区区域经济一
体化的实现, 同时, 俄罗斯东部大开发战略也加快了远东地区融入东北亚的步伐。远东经济的复苏和振兴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为此, 俄罗斯提出吸引外资开发远东“黄金海岸”, 建立“环太平洋经济圈”等设想, 以便更充分挖掘远东地区的经济潜力。此外, 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正成为东北亚石油进口国的最重要和最有前途的合作伙伴。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猛涨, 俄罗斯在东北亚地区的地位日益凸显。能源正逐渐成为维系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东北亚各国关系的纽带, 也是俄罗斯深化与东北亚各国的双边和多边关系的“助推器”。
四、远东地区投资环境优化面临的挑战
1. 严峻的经济形势
对能源的旺盛需求和不断上升的能源价格为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契机。然而, 作为一个资源大国, 俄罗斯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发展资源经济, 从而形成了一种资源依赖型经济结构。这种结构从短期来看, 对俄罗斯经济增长有利, 但从长期看, 会造成经济增长与发展之间的矛盾, 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远东地区更是如此, 其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大量出口自然资源, 出口结构呈现出明显的资源型特征。虽然远东地区自然资源极其丰富, 但是那些矿产储量丰富、开发条件相对便利的原料产地已经被过度开发, 资源趋于枯竭, 而那些尚待开发的自然资源大多分布在气候恶劣、地质条件复杂、人烟稀少、基础设施条件差的偏远地区。远东的自然资源开采条件恶化, 勘探和开采速度越来越慢, 成本也会越来越高。这种资源依赖型经济使俄罗斯 (包括远东地区) 经济极易受到世界市场行情变化的影响, 并对其产生严重的依赖性, 使其经济发展受到来自外部的重重限制和障碍。而且, 单一的经济结构, 很容易使俄罗斯患上所谓的“荷兰病”, 最终导致其经济萎缩。
2. 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
目前, 东北亚地区是世界聚焦和瞩目的地区, 是一个复杂的政治经济混合体, 是中、美、俄、日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最关注的地带, 是各种势力博弈的竞技场。作为横跨欧亚的世界大国, 俄罗斯一直将东北亚地区作为其走向亚太地区的前沿。重获大国地位, 寻求区域话语权, 维持周边稳定, 取得经济援助是俄罗斯在东北亚地区的主要战略目标。然而, 新时期俄罗斯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环境将遇到严峻挑战。在东部沿海地区, 有经济实力强并且GDP分别占全球第二位和第三位的中国和日本, 同时, 作为东北亚地区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外部国家———美国, 试图通过美日韩同盟牵制俄罗斯, 不断向这一地区进行势力渗透。而俄罗斯本国 (特别是远东地区) 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大国地位也在逐渐丧失。在东北亚地区, 俄中发展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最具有实质性内容, 然而“中国威胁论”长期存在, 制约着中俄在远东地区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阻碍了中国资金的进入;在日本“311”地震后, 俄日关系得到极大改善, 但是由于俄日两国在东北亚地区存在着“北方四岛”领土问题的根本性冲突, 双方的建设性伙伴关系很难继续发展。
五、结论
近年来, 远东地区在全俄经济政治地位全面提升, 对吸引外资十分有利。但是恶劣的气候条件、落后的基础设施、制度性腐败现象、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因素阻碍了外资的大量进入。健全投资政策、吸引大型投资项目、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要留住并吸引高素质人才, 必须完善居民定居制度, 建立符合现代生活标准的地区社会保障系统的物质———组织基础, 并提供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 改善居民住房环境, 不断提高居民生活的舒适度。同时要考虑到远东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工业生产的发展以及自然资源的开采不应以损害自然环境为代价。
摘要:作为面向亚太地区的门户, 俄罗斯远东地区凭借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逐渐成为投资者眼中的“热土”。近年来, 远东地区的投资环境有所改善, 但是引资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水平高、交通运输条件好和资源丰富的地区。远东地区“投资热”刚刚起步, 从长远看, 引资前景广阔, 但是投资环境改善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需要对远东地区投资环境的优势与不足, 以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准确分析。健全投资政策、吸引大型投资项目, 并不断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是提升远东地区投资吸引力的关键。
关键词:俄罗斯,投资环境,SWOT分析
参考文献
[1]李蓉.俄远东地区投资环境与黑龙江省对俄投资策略[J].西伯利亚研究, 2011 (4) .
[2]杨学峰.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自然资源开发潜力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11 (10) .
[3]Основные Показатели Соц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Положения Субъектов Ро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в 2010Году.http://www.gks.com.
俄罗斯投资环境 篇10
本文考察苏联—俄罗斯经济体制、行业政策的制度因素变化对石油公司组织结构的影响, 试图从以下两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拓展: (1) 将新制度理论的解释逻辑应用于俄罗斯企业及制度环境; (2) 强技术和强制度双重约束下企业组织结构的反应。同中国一样, 正在经历巨大变迁的俄罗斯社会可以也应当成为检验制度理论的恰当场所, 研究结果对其它国家重点行业的企业组织结构构建和变革也具有启示作用。
一、理论框架
组织与制度环境发生关联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合法性机制, 根据Suchman (1995) 的定义, 合法性是在社会构建的规范、价值、信仰和定义体系内, 关于一个实体的行动是合意的 (desirable) 、正当的 (proper) 、或者适当的一般化的感觉或设想。周学光 (2003) 认为, 制度学派使用合法性的概念主要是强调在社会认可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权威关系。而合法性机制是诱使或迫使组织遵从外部环境的一种制度力量。企业组织之所以采用某种组织结构并非为效率所驱使, 而更多地是出于在社会中追求合法性以求生存发展的需要。由于制度是作为“社会限制”这一约束条件存在 (当然也可视为可操纵的资源) , 组织行动具有追求“合法性”的动机, 于是企业行为表现出社会同形 (趋同) 化的特征。在同一制度环境中的组织, 随着对相似的规制和规范要求做出反应, 或者在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复制成功组织所采用的结构, 会逐渐彼此相似。企业组织就是通过不断变化自身结构, 将制度性定义的模式吸收到自身的结构中, 在结构上与这些模式变为同构, 以增大了自身生存和获得资源的可能性。“…在制度环境中, 组织是因为建立了正确的结构和过程, 而不是因为它们的产品数量和质量而获得报酬” (Scott, 1987) 。制度环境与技术环境交叉组合, 形成了不同的环境组合状态。相对于简单的环境, 一些组织可能同时受到强技术因素和强制度因素的影响, 面临双重的压力, 斯科特和迈耶 (Scott&Meyer, 1983) 认为, 当一个组织同时接受和处理彼此矛盾的合法性和效率要求时, 会出现“更深层次的内部冲突”。企业组织到底如何来协调这种冲突?本研究试图给出俄罗斯石油企业的答案。
二、实证研究
卢克石油公司作为俄罗斯最大的私有化石油企业, 其组织结构的演变与政策环境的变迁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从列宁时期的临时军事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提出, 到斯大林工业化的实施, 以及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的不断改革, 最后到叶利钦的私有化, 普京的整治措施和梅德韦杰夫的新政, 复杂的环境变化为观察企业组织结构与制度环境关系提供了绝佳的研究背景。
在整个苏联时期, 随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 国家成为绝大部分生产资料的所有者, 整个社会的分工类似于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 由国家有计划地来安排, 国家成为一个大企业, 而所谓的企业实际上只是国家的基层生产单位和车间。因此,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由于石油行业受国家的强力垄断, 使得企业在组织结构上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相似性——直线式组织结构的雏形。
列宁时期一直到勃列日涅夫当政, 组织结构的变化表现为石油企业归属权在工业管理部门之间转移, 如:由国民经济委员会过渡给加盟共和国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 由辛迪加 (托拉斯) 过渡给联合公司管理, 由重工业部细分给石油工业部管理。然而, 归属权的转移并未影响基层的组织结构变化。直到经历了戈尔巴乔夫的“全面改革”, 企业的法律地位得以明确, 企业才成为一个独立实体, 组织结构也进化为职能式形式。所以, “卢克石油公司”的前身可以理解为整个国家的石油行业的组织结构, 即从国家的最高经济管理结构直到最基层的企业。
表1、2反映了不同执政期宏观环境、石油行业政策和卢克 (及其前身) 组织结构的变化。其中:第一, 为了突出组织结构的变化, 不同阶段的组织结构图只反映出变化的部分, 其他保持不变的部分没有显示。第二, 从时间段上来看, 出现1983-1984的时间缺口, 即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夫执政期。原因在于这段执政期很短, 并延续了前任领导人的政策, 组织环境未出现大的变化。第三, 苏联时期作为一个国家的加工车间, 企业自身的结构变化并不明显, 因此, 在卢克前身的变化中列入了工业管理组织结构、石油行业管理组织结构以及一般企业的组织结构。
而对于制度的顺应, 使得卢克的发展更为顺利, 这点体现在卢克的“企业化”运作初期。卢克石油公司开始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化运营是在苏联解体后, 叶利钦执政时期的大规模私有化开始之时。当时改造和组建了卢克、尤科斯和苏尔古特三大石油股份公司, 此时卢克的组织结构同其他石油公司一样主要由开采、加工 (炼制) 与销售三部分组成, 职能部门开始完善并保持相对稳定。随后的发展扩张中, 卢克坚持了对制度的顺应的发展思路, 规模扩张步伐加快。到1994年, 企业已经拥有7个采油公司、3个炼油厂和10个油品销售公司, 并开始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普京上任后, 增强了对石油行业的控制, 只对那些“听话”的私有公司提供保护和支持, 梅德韦杰夫当选总统后, 积极推进能源垄断和扩张政策。卢克的制度顺应使其成为两届政权下最大的收益者, 在政策指引下, 公司得到持续的发展壮大。
在苏联时期计划经济体制下, 石油行业一直受到国家的强力垄断, 保证了国家对其的绝对管控。20世纪90年代, 俄罗斯政府曾一度放松了对战略性资源的有效管理, 但普京上任伊始便加强了国家对油气资源的控制力, 他认为, 对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或领域, 特别是涉及战略资源的开发利用, 国家进行适度干预很有必要, 并坚持由国家控制战略资源更符合俄罗斯的现实。在其第二任期间, 普京进一步实施其在油气领域建立国家控制的一体化工业集团的战略设想。如果说在苏联时期石油企业面临的是单一的强制度环境, 但到俄罗斯时期, 俄石油企业已成为处于双强环境中组织的典型代表。值得注意的是, 从卢克组织演化中, 可以发现其行为对于上诉制度的遵从。2000年11月, 卢克响应能源外交和发展对外经济, 积极运作拓展美国市场的战略, 以7100万美元收购美国盖蒂石油销售公司 (Getty Petroleum) 所属的1300家加油站。尽管分析家纷纷批评卢克石油公司, 认为这桩交易从经济上来说并不划算, 然而卢克石油公司坚持了收购行为, 认为这是俄罗斯有计划进入美国市场的第一步, 能有效提高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声誉。由此可以明显看出, 卢克在面对合法性和效率双重约束的情况下暂且放弃了效率标准, 将满足合法性要求放到了第一位。
三、结论
综观苏联—俄罗斯宏观环境和石油行业政策变化, 对照卢克公司组织结构的演变, 可以看出“每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和历史性政治事件所起的作用, 对于解释不同组织形式的形成极为重要。政府政策作为一种重要的制度因素, 对苏联—俄罗斯石油企业组织结构的构建和演变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尝试将新制度理论的解释逻辑应用于俄罗斯企业及制度环境, 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新制度理论在俄罗斯的适宜性;此外, 分析表明, 面对强技术和强制度双重约束, 俄石油企业组织在战略和结构会优先考虑合法化要求, 这也进一步证明制度因素的作用。正如头脑清醒的卢克公司总裁亚历克佩罗夫的理解, 石油公司“会永远是政府注目的焦点”。象卢克这样的国家重点行业的关键企业, 在企业组织结构建和变革中仅关注企业技术因素而忽略合法性需求是相当危险的。由于本文在俄罗斯时期的观察对象只有卢克公司一家, 检验结果可能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留待后续研究弥补。
参考文献
[1]Scott, W.R., &John W.Meyer.The orga-nization of societal sectors.In J.W Meyer&W.R.Scott (Eds) .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s:Ritual andrationality:129-153.Beverly Hills, CA:Sage.
[2]Scott, W.R.1987b.Organizations:Ratio-nal, natural, and open systems. (2nd ed.) EnglewoodCliffs, NJ:Prentice-Hall.
[3]Scott, W.R.2001.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 2nd ed, Sage:Thousand Oaks, CA.
[4]Suchman, M.1995.Managing legitimacy:strategic and institutional approaches.Academy ofManagement Review, 3:571-610.
[5][美]沃尔特.W.鲍威尔, 保罗.J.迪马吉奥.组织分析的新制度主义[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6]周学光.组织社会学十讲[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
[7]张永宏.组织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学派[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8]郭毅, 可星等.管理学的批判力[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索罗斯结束四十年投资生涯 篇11
乔治·索罗斯,最为知名的投资家和亿万富翁之一,近日结束了他四十多年的投资生涯,并将10亿美元今年年底前返还给外部投资者。此后,他的公司将仅仅为他本人及其家族服务,而公司也将由他的儿子约翰逊和罗伯特接手。
这也为索罗斯结束一个投机者的身份画上一个句号,转变成为一个慈善家,这也是他在伦敦经济学院学习时为自己确定的目标。在最近的30年里,他捐出了80多亿元,用于全球范围内的民主推动、自由收养、推进教育以及消除贫困等公益事业。
承担风险的能力
索罗斯1930年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1944年,纳粹占领了该城市,索罗斯的父亲伪造了家人和朋友的出生纸,成为“非犹太人”。据索罗斯在《纽约评论》上发表的文章称,在二战期间,许多人帮助了他和他的家庭。
“我们不服从命运,抵制邪恶的力量,并且获得了胜利。我们不仅生存了下来,而且还成功地帮助了其他人。”索罗斯写到,并且表示这段生活经历给予了他挑战风险的心理素质。“这段经历令我印象深刻,它将原本难以想像的苦难变成了一个令人兴奋的冒险。”
从伦敦毕业之后,26岁的索罗斯来到了纽约。在华尔街的经纪公司P.M.Mayer开始,他成为了一名套利交易员,并且从事欧洲证券的分析,为美国的金融机构提供咨询。1959年,索罗斯转投经营海外业务的Wertheim&Co,公司,继续从事欧洲证券业务。
在这里,索罗斯小试牛刀,锋芒初现。他经过分析研究发现,由于德国安联保险公司的股票和房地产投资价格上涨,其股票售价与资产价值相比大打折扣,于是他建议人们购买安联公司的股票。摩根担保公司和德累福斯基金根据索罗斯的建议购买了大量安联公司印股票。事实证明,果真如索罗斯所料,安联公司的股票价值翻了3倍,索罗斯因而名声大震。
随后他又跳槽到Arilhod&S·Bleichrocoer公司。他的上司史蒂芬·凯伦非常赏识索罗斯,认为他有勇有谋,富于开拓新业务,这正是套利交易所需要的。也就是在这里,他建立了量子基金的前身,并在1973年创立了自己的公司。此后,1992年的英镑风暴战役、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与1998年香港官鳄大战,这三场战役令索罗斯尽人皆知。
索罗斯认为,股市中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得到完整信息,再加上投资者同时会因个别问题影响到其认知,令其对市场产生“偏见”。投资者持“偏见”进入市场,这种错误的行为又会影响市场看法及走势。当“流行偏见”只属小众的时候,其影响力尚小,但不同投资者的偏见在互动中产生群体影响力,则将会演变成具有主导地位的观念,这就是索罗斯所谓的“羊群效应”。他认为金融市场技术分析没有任何理论根据,真正有用的还是基本面分析,尤其是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
慈善事业与公共利益
许多年来,索罗斯不得不在金钱和做好事之间找平衡。1997年,索罗斯的基金押空泰铢,随着泰国政府徒劳无功地把数以亿计的美元投入防御本币,最后泰国不得不削减财政支出,以此来获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172亿美元的救助基金。
也就是在1997年,索罗斯的慈善冲动促使他购买了俄罗斯的资产。他买了10亿美元的RAO Svyazinvest公司的股票,这是一家俄罗斯国有的电信公司。后来他在《金融时报》上发表文章,建议俄罗斯政府将卢布贬值15%-25%,但是他本人并没有卖出他所持有的俄国公司的股票。四天之后,俄罗斯政府听从了他的意见,将卢布贬值。
“他觉得,如果他是投资俄罗斯的风向标,那么其它的资金也将尾随而至,最终资本将改变俄罗斯社会,并且流入G7。”索罗斯基金的前任经理罗伯特·约翰逊(RobertJohnson)告诉《富可敌国》的作者,“这是乔治·索罗斯慈善的一面。”
在索罗斯最近发表的文章中,他发表了与他的前任同事相呼应的观点。“我在交易中追求利益,但是这要服从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并且受公众利益的引导,遵从公共知识分子及慈善家的原则。”他写到,“如果这二者发生冲突,那么公共利益无疑优先。”
不满新规退出
索罗斯本人掌握着逾245亿美元的资产,包括他的家族和他的基金。去年,史坦利·德鲁肯米勒宣布隐退,从1988年到2000年,他一直担任索罗斯的首席策略师。
据接近索罗斯基金的人士透露,从1969年德鲁肯米勒的前任开始,索罗斯基金的回报率一直在20%左右。但是,从18个月前开始,基金的表现开始下滑。在最近的一年半里,基金亏损6%,而根据芝加哥的对冲基金研究公司的数据,同期的其它对冲基金净值增长约为5.6%。
“我们一直在监管注册上获得豁免,这让于我们利益一致的投资者可留在量子基金中,但既然现时这豁免不复存在,我们计划将基金转型为纯家族经营已接近完成,就像11年前那样。”量子基金在2000年前仍主要集中管理家族资产,其后才开放予外界参与。现时基金约255亿美元资产中,只有不多于10亿元来自外来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