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东部地区

2024-10-03

俄罗斯东部地区(共7篇)

俄罗斯东部地区 篇1

近年来,中俄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为两国旅游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两国互为重要的客源国,两国旅游合作的发展一方面保证了大量的客源输出以及由此产生的旅游外汇收入,另一方面随着中俄两国入境旅游市场的发展,必将推动两国逐步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旅游产业和产品的升级。中俄旅游的进一步合作必将促进其他领域的合作。

中俄边境口岸城市较多,主要集中于俄东部和我国黑龙江省,也是跨国旅游动机最容易转化为旅游行为的通道,中俄两国的政治关系良好、边境线较长、交通便捷,语言文化交流历史悠久等方面优势势必会促进两国地区旅游合作,为该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活力。

一、俄东部旅游资源优势

(一)地质生态景观

地质景观如俄罗斯最大的岛屿萨哈林岛、列入世界文化及自然遗产目录的堪察加火山群、北冰洋的至高点和鄂毕河的源头阿尔泰山脊、萨哈共和国境内的国家自然保护区勒拿之柱、滨海边疆区的马鲁沙大山洞等。俄东部生态资源大部分集中在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有64处自然景区。如堪察加边疆区特别保护区有6处自然保护区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堪察加半岛周围水域集中了俄罗斯60%左右的海洋生物资源,是世界上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滨海边疆区几乎集中了远东地区所有的动植物种类,萨哈共和国是雅库特人古老的狩猎之乡,犹太自治州有6个野生动物保护区,贝加尔湖沿岸旅游区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大赫赫齐尔自然保护区是俄东部地区最大生态旅游区。此外,还有被列入世界生物圈大自然保护体系的锡霍特山脉自然保护区、远东海洋自然保护区、克德罗瓦亚帕季自然保护区和兴凯湖生物圈保护区等。

(二)水域和滨海风光

水域资源包括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与阿穆尔河四大水系,著名的贝加尔湖、兴凯湖以及科耶湖(阿尔泰共和国)和阿雷湖(赤塔州)都是旅游胜地,还有白海—波罗的海运河、西伯利亚河流和北冰洋航线等旅游线路。阿尔泰共和国是西伯利亚与远东乃至俄罗斯湖泊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河流主要是分布在鄂毕河左右两岸的卡通河和比亚河,该共和国有大小湖泊7000余个,有“黄金般的湖泊”之称的捷列茨科耶湖。举世闻名的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最清澈的湖泊。沿湖的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仅天然生态景区就达3.5万平方公里。阿穆尔河(中国黑龙江)是俄第一大河,也是一条最重要、最优美和最有吸引力的旅游线路,流经哈巴罗夫斯克、共青城、尼古拉耶夫斯克、阿穆尔斯克、苏维埃港、鄂霍茨克、瓦尼诺等城市,沿河流域集中了大量的自然、文化及历史名胜古迹。滨海旅游资源大多集中在滨海边疆区南部。在漫长的海岸线上有众多海滨浴场和季节性疗养度假区;有提供泥疗、气候疗和矿泉疗等服务项目的康复疗养区;有阿林、拉佐夫斯克、苏普钦斯克、杉谷和乌苏里斯克自然保护区;有以动植物群为依托的渔猎采集旅游区;有以洞穴和瀑布等独特自然景观以及两千多处考古和历史遗迹为主的旅游观光区,还有许多适合旅游开发的城市,如符拉迪沃斯托克、乌苏里斯克、纳霍德卡和帕尔季赞斯克等。

(三)历史和民族文化

历史遗迹如贝加尔湖沿岸的檀香木菩萨和藏医图解集以及公元10世纪古文化的中心奥利洪岛、阿加布里亚特自治区的石器时代村落遗址及成吉思汗相关历史遗址、阿尔泰的旧石器时代文物及公元5世纪部落首领的墓群及其葬品。

俄罗斯东部地区民族众多,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目前,有些民族村依然过着游牧生活,有些民族聚居地已被辟为民俗文化村。如萨哈共和国的布里亚特人民族博物馆和雅库特人民俗博物馆、贝加尔湖民俗博物馆、哈巴罗夫斯克博隆自然保护区的那乃人民族村。

(四)宗教与建筑艺术

俄东部地区的土著民族多信奉萨满教和东正教,也有信奉佛教的。布里亚特共和国是一个多种宗教、多种文化汇集的地方,也是俄罗斯的佛教中心(有30多个佛教寺院),在这里既能朝拜,又能观赏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

东萨彦岭山脉的雕像群萨彦石柱、白海边的索洛韦茨修道院、贝加尔湖地区的建筑艺术博物馆及各种教堂等都值得看看。

二、中俄旅游合作现状与模式

中俄两国政府对于地区间旅游合作一直给予高度重视,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框架下成立了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旅游分委会,旅游分委会已成为两国展开旅游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平台,定期举行会议研究两国旅游合作与交流情况,对旅游宣传推广、旅游教育合作、旅游服务质量以及旅游安全等问题进行研讨。2012年和2013年中俄成功互办旅游年,其中相关活动多达200多项。据统计,2012年中俄旅游交流人数达330万人次;2013年前10个月,中俄双向互访人数已超过267万人次。据俄方统计,2013年1—9月,中国赴俄罗斯旅游人数超过30万人次,同比增长40%,首次超过德国来俄旅游人数,过去10年中一直是德国游客领先。

(一)赴俄东部地区旅游模式

1. 边境旅游模式。

目前,仅黑龙江省经国务院批准开展边境旅游异地办证业务的地区有13个:牡丹江市及东宁县、佳木斯市及同江市、黑河市及逊克县、绥芬河市、抚远县、密山市、虎林市、饶河县、嘉荫县、萝北县。这些边境地区均有经国家旅游局批准的赴俄罗斯边境旅游线路,目的地有哈巴罗夫斯克市、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纳霍德卡市、乌苏里斯克市、列宁斯阔耶市、比罗比詹市、比金市、列索扎沃斯克市、奥布卢奇耶市、斯帕斯克达尔尼市、阿穆尔捷特十月区、卡缅雷博洛夫区等13个市区。

2. 生态休闲旅游模式。

旅游目的地主要包括:(1)南部旅游带,如阿尔泰共和国的鄂毕—叶尼塞旅游区,这里草原广袤、湖泊众多,适合休闲、狩猎和观光探险。贝加尔湖旅游区,该地区开发了很多的旅游路线和供游客游玩的项目,例如登山、漂流、狩猎、捕鱼等。(2)远东旅游区。首先是季节性的疗养区,主要包括海滨浴场以及河流和湖泊附近的度假村和休闲区域。其次是专供渔猎采集的旅游区域,主要包括狩猎、钓鱼、采野果等旅游活动。第三就是专供冬季游玩的旅游区域,有滑雪、滑冰、雪橇等冬季热门的旅游项目。还有康复疗养旅游观光的区域。(3)北部旅游带。如盖泽尔纳亚河谷和一些很有名的修道院等,堪察加州温泉和矿泉众多,同时这里也是进行垂钓、野外采集、登山运动、狩猎以及滑冰滑雪等旅游项目的绝佳之地。

(二)来华旅游模式

俄来华旅游主要包括购物游模式和观光度假游模式。目前俄罗斯来华旅游已由单纯的购物游逐渐转为观光与度假相结合的旅游方式,旅游地点也由边境逐步向内地延伸,三亚已经成为最受俄罗斯游客青睐的旅游地区之一。

三、俄罗斯东部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机遇和中俄旅游合作发展建议

(一)机遇

随着俄罗斯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东部旅游环境的改善以及开发力度的日益加大,中俄旅游必将迎来新的合作契机。根据《俄罗斯2025年前远东和贝加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显示,其旅游发展目标是依赖东部旅游资源,发展多元化、有竞争力的旅游产业,发展文化信息游、医疗保健游、生态游和海上休闲游,针对亚太国家发展商务游、民俗游和文化历史游。

俄东部各州区也在积极建设旅游休闲特区,阿尔泰边疆区计划在2011—2016年间打造“金门”汽车旅游集散地;犹太自治州拟在2011—2025年建设完成“犹太小镇”项目,展示自治州的现代化和独一无二的自然环境。传统旅游方式的转变,必将为合作发展模式带来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在稳固发展边境旅游,打造边境口岸旅游带的基础上,将哈尔滨、哈巴罗夫斯克等中心城市打造成中俄旅游合作的集散中心和战略中心,将满洲里、海拉尔市等边境贸易中心城市作为中转站,增强其对中俄旅游合作周边区域的辐射能力,将三亚、大连、符拉迪沃斯托克等沿海城市以及黑瞎子岛、五大连池等重点景区打造成中俄旅游合作的若干新的增长极。随着沿海城市旅游服务不断完善,旅游航线逐渐增加,金融结算更加便利化,也必将成为中俄旅游合作新的增长点。

此外,中俄两国拥有开展旅游合作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两国东部毗邻地区拥有3038公里的共同边界线,沿线城市一般都具备较强的转运能力,随着交通线的不断延伸,旅游合作对沿线地区经济辐射作用逐步显现。因此,中俄旅游合作首先应以城市间合作为基础,作为带动中俄旅游合作的突破口,将边境线以及交通沿线地区的旅游发展与旅游合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区域旅游合作,最终达到带动区域整体经济发展的目的。

(二)建议

1. 积极参与东北亚区域旅游协作

中国与俄罗斯作为东北亚地区的两个大国,两国之间的旅游以及其他领域的合作会影响到东北亚区域的旅游合作状况,同样,东北亚区域内的旅游协作状况也将影响两国之间的旅游协作活动。我国应积极参与东北亚区域旅游协作,展现良好的合作意愿与合作能力。

2. 利用地缘优势,全方位开拓俄旅游市场

黑龙江省的哈尔滨、牡丹江、绥芬河、黑河、东宁等市县都开辟了赴俄边境旅游线路,并由边境开始向内地延伸。在此基础上可利用中心城市辐射能力,建立跨国旅游公司,凭借两国口岸优势开辟若干个互市贸易+旅游区,由东向中、西部梯次延伸,全方位开拓俄罗斯市场。

3. 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带动合作全面升级

充分发挥中俄旅游合作优势,利用旅游民间外交功能,以旅游产业的发展作为对外展示国家整体形象的新窗口。在提高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基础上,加大服务产业投入力度,使之更为人性化、便利化,从而培育国际旅游精品路线。在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与服务的同时,全面对接国际标准,形成国际旅游合作示范区,以带动中俄旅游合作的全面发展。

4. 开展生态农业旅游合作

黑龙江作为与俄罗斯最早开展边境旅游的地区,近年来,随着来华游客逐渐向沿海延伸,边境旅游趋势有所减弱。为重新打造边境旅游特色产品,应以地区优势资源作为其开发旅游产品基础。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在与远东最早开展的合作项目中也是以农业合作为主,因此以农业资源作为依托,以田园风光、生态文化为基础的生态农业旅游应该作为开发边境地区与俄罗斯东部客源市场的特色项目。

在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上,可以开展农业保护区、农林主题公园、组织绿色食品展销会等旅游休闲类的生态农业展示活动,同时也力争为两国农业发展开辟新的途径。

5. 推出文化旅游产品

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在开发对俄旅游产品过程中,历史文化以及民族风俗的开发非常重要。俄罗斯东部地区民族众多,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以及历史阶段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俗和文化。与此同时,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拥有众多历史文化古迹以及类似茶、丝绸等民族特色产品,推出文化旅游品牌项目,对两国旅游者都互相具有吸引力。

俄罗斯东部地区 篇2

大连市与俄罗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并与俄罗斯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也属近邻, 2003年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确立、2005年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战略的提出和俄罗斯2007年《远东及外贝加尔地区2013年以前经济社会发展联邦专项规划》的制定, 为大连市与俄罗斯东部地区的经贸合作开辟了新途径, 搭建了新平台, 拓展了新领域。2009年《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 (2009—2018) 》 (简称《规划纲要》) 的批准、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俄罗斯政府《远东和贝加尔地区2025年前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以下简称《2025年前发展战略》) 的制定, 更为大连市与俄罗斯东部地区的经贸合作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但近几年来大连市与俄罗斯东部地区的经贸合作却严重滞后, 从大连市海关的统计数据来看, 2008年辽宁省对俄出口达9.28亿美元, 仅占总出口额的2.2%, 而黑龙江省对俄出口达79.7亿美元, 占该省总出口额的48.1%。可见, 大连作为辽宁“五点一线”开发中的领军城市, 并没有真正发挥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作用。而且当前大连还面临金融危机以来俄罗斯贸易保护政策加强和两国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挑战, 因此, 在后危机时代背景下, 大连市如何加快与俄罗斯东部地区的经贸合作,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已经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大连市与俄罗斯东部地区经贸合作的现状

(一) 贸易合作往来严重滞后

2008年俄罗斯远东地区出口的主要商品是能源及燃料产品 (占出口总额的76.5%) 、木材及纸浆制品 (11%) 、金属及金属制品 (6.6%) 等, 进口的主要商品是机械设备 (占进口总额的53.7%) 、食品 (11.8%) 、纺织品及鞋类 (11.2%) 。而2008年大连市进口的主要商品中, 初级产品比重提升较快, 居首位的原油进口81.33亿美元, 占比38.6%, 增长40.3%, 其次为矿石, 进口8.89亿美元, 占比4.22%;出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 (占出口总额的47.74%) 、高新技术产品 (占比11.47%) 、成品油 (占比11.8%) 、船舶 (占比7.9%) 、服装 (占比7.81%) 。从大连市与俄罗斯远东地区进出口结构来看, 两地区互补性极强, 但是大连市前三位出口国家和地区依次为日本、东盟、欧盟, 占比分别为30.5%、18.2%、13.5%, 前三位进口国家和地区依次为中东、日本、韩国, 占比分别为28.9%、20.1%、9.58%。这说明大连市对俄罗斯东部地区的进出口贸易严重滞后。

(二) 投资合作比重过小

据大连市统计, 2008年大连吸引外资总额达50.07亿美元, 投资排在前三位的国家、地区依次为:香港11.30亿美元, 占全年吸引外资总额的22.56%, 同比增长8.65%;韩国9.24亿美元, 占比18.45%, 同比增长132.85%;日本8.32亿美元, 占比16.61%, 同比增长168.31%。而2008年俄罗斯对大连实际投资额为236万美元, 仅占全年吸引外资总额的0.47%, 可见, 大连市与俄罗斯的投资合作比重过小。

(三) 其他合作进展缓慢

据俄塔社报道, 2008年俄罗斯粮食价格平均上涨了75%, 粮食短缺严重, 同时远东联邦区2008年居住人口为628.95万人, 比上年减少3.4%, 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比上年减少1.25万, 而大连市在对俄罗斯东部地区粮食出口和劳务输出方面还没有显著增长。在科技合作方面, 2004年9月, 中俄高新技术转化基地在大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挂牌。此后, 以知识产权入股的合作方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原创技术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大连, 有的项目创造了年产值2800万元的奇迹, 但总体来看, 目前引入的项目少、规模小、成效慢。

三、大连市与俄罗斯东部地区经贸合作滞后的原因

(一) 大连市政府对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重视不够

据大连市海关统计, 2009年第一季度辽宁省对俄出口不足1亿美元, 不足全省出口的1.5%, 自俄进口仅为1.2亿美元, 占全省进口比重的2.3%, 而同期黑龙江省对俄出口达10.5亿美元, 占该省出口比重的40.4%, 自俄进口总值3.3亿美元, 占该省进口比重的28.9%, 俄罗斯在黑龙江省进出口贸易伙伴中占居首位。可见, 虽然俄罗斯与辽宁省在经济方面的互补性很强, 但其经贸合作却非常滞后, 这与大连东北亚航运中心的地位很不相称。大连市的主要对外贸易伙伴为日本、东盟、欧盟、美国、韩国和香港地区, 2009年1—2月大连市对这六大主要市场出口27.5亿美元, 占大连市外贸出口总值的84.9%, 而大连与俄罗斯的进出口贸易数据在大连市海关未见有统计, 可见合作滞后主要的原因是俄罗斯在大连市战略发展中的作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被边缘化了。

(二) 两国地方政府高层间没有建立领导协调机制

早在1992年, 大连市就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 2006年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俄罗斯托木斯克州参加了2006中国·大连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大会, 2007年, 经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2007]26号文件批准, 中俄大学生交流基地正式落户大连外国语学院。而且大连至俄罗斯远东地区通航点位于全国之首, 已开通大连至海参崴、伊尔库茨克、伯力、莫斯科、南萨哈林斯克、阿巴坎、雅库茨克、赤塔等多条国际航线。但大连市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政府间的交流却甚少, 在近期辽宁省政府组织的“五点一线”考察中, 邀请了日本、韩国、美国的领事参加, 却没有邀请俄罗斯领事。而俄罗斯除了外交部、总领馆的官员知道辽宁“五点一线”战略外, 国内相关部门对此基本没有反响。而这主要就是由于两国地方政府间沟通协调不畅造成的。

(三) 缺乏经贸合作的支持保障体系

首先, 因为两国地方部门和企业缺少对双方市场的把握和了解, 俄罗斯企业主要通过哈洽会和广交会了解中国市场, 大连市虽然会展业发达, 但还没有对俄的专业品牌展会, 也没有对俄的经贸投资网站, 且海关也缺少对俄罗斯进出口的详细统计数据。其次, 对于一些大项目由于政府没有跟踪监督以及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懂俄语的高级技术人才的缺乏, 导致项目不能落实执行。第三, 由于中俄两国相互认知的程度仍停留在50年前, 文化交流只在一些传统领域进行, 严重影响了两国的深入合作。

四、促进大连市与俄罗斯东部地区经贸合作的政策建议

(一) 高度重视与俄罗斯东部地区的经贸合作

辽宁省“五点一线”战略与俄罗斯提出的发展俄罗斯远东战略有许多共性。大连市和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都存在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问题, 也都拥有海岸线和港口, 存在开发港口牵动腹地发展的问题。因此, 大连市政府要对俄东部地区经贸合作给予高度重视, 双方应在发展战略、开发指导思想和开发目的等方面相互借鉴, 充分发挥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作用。

(二) 加快建立政府高层间的领导协调机制

针对当前金融危机的走势和俄罗斯贸易秩序混乱、政策多变的特点, 大连市政府应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方政府建立定期会晤机制, 营造良好的公共关系和广泛的合作渠道, 以诚信为基础扩大双边关系, 并借俄罗斯积极加入WTO之机, 就两国地方区域经济合作开展双边谈判, 消除政策法规上的限制和歧视。

(三) 不断深入拓展经贸合作务实领域

应大力发展中俄科技园和科技合作基地的建设, 重点促进海洋科技、核能、环保、节能及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合作;鼓励辽宁省高技术企业在俄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开展R﹠D合作, 投资建立高技术企业和研发中心;建立和完善科技合作的中介机构和咨询评估机构, 增强沟通、咨询、衔接、转化环节, 促进成果转化。应加快建设大米、水果、蔬菜和花卉等优质特色农业对俄出口加工基地。应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大连市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在农业、森林采伐加工、建筑承包工程及轻工纺织加工领域的劳务合作, 有步骤地建立对俄劳务人员培训基地, 积极培训对俄合作的相关的业务人才, 加强中俄科技人才的交流, 提高劳务合作的科技含量。

(四) 逐步完善双边经贸合作的支持保障体系

政府应尽快制定对俄贸易投资合作的总体规划, 着力培养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农产品、服装、纺织品的对俄出口, 制定对俄投资的优惠政策, 改善投资环境, 落实配套服务, 加强对俄合作项目的跟踪和监管。在俄东部重点合作城市建立调研机构, 为企业规避贸易投资风险、捕捉信息、抢占商机提供服务。建立对俄合作的促进服务网络和信息交流网络, 加强与中国驻俄罗斯联邦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的联系, 加大对俄罗斯市场的开拓力度。政府和相关部门还应积极筹划主办对俄专业品牌展会和研讨会, 积极邀请俄罗斯企业代表来大连市参观考察, 以吸引其投资和技术。加强大连市对俄文化交流工作, 制定对俄文化交流计划, 推动相关高校在公共课程上设置俄语课, 加快培养既懂专业又了解俄罗斯文化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旅游部门应在俄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组建旅游咨询中心, 加设旅游基地, 推进双方旅游业加快发展。

摘要:大连市是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龙头, 在东北地区与俄罗斯东部地区经贸合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 大连与俄罗斯东部地区的经贸合作一直进展缓慢, 严重滞后于与日、韩等国家的合作。大连市应高度重视与俄罗斯东部地区的经贸合作, 加快建立政府高层间领导的协调机制, 不断深入拓展经贸合作务实领域, 逐步完善双边经贸合作支持保障体系。

关键词:大连,俄罗斯东部地区,经贸合作

参考文献

[1]刘德春.发展中的大连对外经贸[J].中国外资, 2007 (9) :4-5.

[2]王颖, 高欣.金融危机背景下促进辽宁省与俄罗斯经贸合作的政策建议[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 2010 (3) :28-32.

俄罗斯东部地区 篇3

一、俄罗斯东部地区传统研究领域高新技术的发展现状

在高新技术发展过程中,俄罗斯在基础研究、核能、航空航天与军工领域等一直保持着优势地位,并在多种科技的研发能力上与美国并驾齐驱。其中,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和远东分院在俄罗斯整体的科技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成功实现了很多关键领域的技术突破。

第一,在基础研究领域。西伯利亚分院投入大量的科研力量开展物理、化学、数学、生物等主要研究领域的理论研究,为俄罗斯重振科技大国的雄风贡献力量。第二,在核能领域。俄罗斯是世界上最早研究核聚变能的国家之一,在核能发电与激光技术等核能利用方面拥有雄厚的科技实力。目前,俄罗斯拥有核电站十余座,并计划在极地、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建造海上核能发电站。在利用核裂变能量开发超大功率激光装置方面,西伯利亚分院所研制的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特种激光技术不仅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制造、医学及军工领域,而且应用于加工和处理战略性矿藏。第三,在航空航天与军工领域。西伯利亚航空科学院作为俄罗斯东部最大的航空科学研究中心,其员工不仅在多种飞机的装配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并对200多种飞行器和各种现代航空器进行过结构测试或测验,而且参与研制了SSJ-100客机和苏-35战机。而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州的导弹袭击预警雷达站的独特技术,已超越国际竞争对手,在性能方面创下一系列纪录。截至目前,俄罗斯已经同75个国家签署了军事合作协议,并向66个国家提供特殊军事用途设备。

二、俄罗斯东部地区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现状

现代高新技术是伴随着计算机问世和原子能利用兴起的,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生物技术和空间技术为核心,以新能源技术为支柱,形成的一大批相互关联的高新技术群落。俄罗斯东部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既强化了空间科技与核能利用上的技术优势,也促进了下述各领域的长足发展。第一,在新能源领域。俄罗斯东部地区丰富的植被资源、水流资源、活动性构造带、夏天充足的阳光分别为生物能、水电、地热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二,在以纳米科技为主导的新材料领域。西伯利亚分院和远东分院等数十个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将纳米材料研究作为研发新材料战略的优先发展方向。托木斯克州作为西伯利亚地区的科教中心,在新材料领域拥有较强的科研优势。托木斯克科学城的科学家首次找到了使金刚石纳米粒子与其它物质合成的方法,并用于改变金属和半导体等材料的性能;通过对点电荷的研究,利用电离子电流脉冲来改变材料的性质。第三,在信息技术方面。拥有俄罗斯“硅谷”之称的新西伯利亚大学在新一代电子计算机的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及其所建立的信息收集与处理的自动化系统,部分已经达到世界水平。俄罗斯第一家IT科技园———新西伯利亚科技园的建立,对整个俄罗斯IT产业和经济发展都有着重大的积极意义。第四,在生物技术领域。东部地区的生物技术不仅在基因工程、重组疫苗、诊断试剂、生物芯片、新型给药系统、新型医疗器械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生物技术的应用还扩展到农业、食品工业、石油天然气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

三、中俄科技合作发展趋势分析

近20多年来,中俄科技合作从最初的技术贸易转为共同研发,实现了科技资源的有效结合。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公使衔科技参赞龚惠平提出,“做共同创新的科技合作伙伴”目前已经成为两国政府、科技界和企业界的共识,科技合作当之无愧地成为维系中俄两国关系最重要、最持久、最活跃的纽带之一”。目前,随着中俄科技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合作形式不断拓展,领域不断扩大,并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推动着中俄科技合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一)合作重点转向高新技术领域

2013年12月1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世界贸易中心举行总统任期内第九次大型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俄中两国正在持续推进高科技领域的合作。随着中俄关系的不断向前推进,两国科技合作的重点逐渐转向高新技术和创新领域,中俄两国的科技合作更加务实和理性。2006年,中俄高新技术和创新合作工作组的成立为协调中俄双方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协作关系,促进高新技术共同研发与科研成果转化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在两国境内大量的高新技术合作中心和科技园陆续建立,充分发挥了两国在高新科技研发和产业化发展方面的技术优势。

(二)合作重点转向有战略意义的大项目

中俄两国早期开展的一些科技合作项目,总体规模有限,合作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无法满足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需要。2007年11月6日,中俄总理第12次定期会晤期间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和俄罗斯联邦科学与创新署关于在科技优先发展领域开展共同项目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决定,本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在生命科学、纳米科技、信息技术、能源与节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领域开展大型项目的实质性合作,目前双方已成功开展了多个大项目的技术合作。同时,为了规范两国在科技合作中各参与主体的行为,中俄双方签订了《中俄科学技术合作协定》《知识产权保护和权力分配议定书》《创新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等政策文件,并在中俄总理会晤机制框架下设立了中俄科技合作分委员会,统一协调和管理在科技合作领域中的事宜,为中俄科技合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单向流动”转向“双向互动”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航空航天、核物理、生物科技、新材料等诸多研究领域的科技水平仍居世界前列。为了推动中国科技的跨越式发展,以技术贸易为主导的对俄罗斯科技成果的引进逐渐形成规模。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得到显著提升,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环境保护、信息技术、高铁技术等诸多领域,中国拥有足够的实力与俄罗斯开展平等互利的科技合作。中俄两国为了推动两国纳米科技的共同研发,中国科技部与俄罗斯国家纳米技术股份公司结成了战略联盟,完成了锂电池项目在新西伯利亚的投资建厂。中俄科技的“双向互动”,既有利于充分发挥两国科学家的原始创造能力,更有助于充分利用两国广阔的市场实现科技成果的迅速转化。

四、结语

中国东部地区流通力研判 篇4

一、流通力的概念

经济是由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组成的庞大系统。生产是起点, 消费是终点, 流通是中介力量, 联系着生产和消费, 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流通力是社会把产品转移到消费领域的能力。具体来说, 就是在一定时期内花费在流通领域中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同已经转移到消费领域的产品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活劳动与物化劳动花费越少, 产品被转移到消费领域的数量越多, 就表明流通力越强, 反之则越弱。

流通力表现为流通领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 是流通领域劳动者在流通中创造和实现价值的能力。一个国家或地区核心竞争力是生产力与流通力的统一。生产不仅取决于消费需求, 同时也取决于流通规模、流通速度和流通创新。只有生产力, 没有流通力, 商品和服务销不出去, 不仅导致生产力的闲置, 而且影响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流通对生产的决定作用日益凸现, 流通与生产地位发生了战略性的变化, 流通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对国民经济发展发挥先导与带动作用的决定性力量。因此, 衡量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力不仅要考量生产力, 还要考量流通力。

流通的进一步分工, 使流通力涵盖的内容更加丰富。一般认为, 流通包括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 则包括批发零售、交通运输、邮政电信、对外贸易、金融业等。如果用“力”的概念来进行描述, 可以分为商流力、物流力、信息流力、资金流力。

二、流通力评价指标体系

近年来, 一些学者对流通力评价指标体系作了研究, 这些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设置了评价流通力的指标体系。但其中大多数指标体系对流通业的界定较窄, 只包括商流和物流, 有的只包括批发零售, 未考虑资金流和信息流, 故不太全面。少数包括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评价指标体系又把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信息通讯、金融等行业分割开来进行比较, 未把流通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评价, 其结果的准确性有待研究。此外, 大多数评价指标以总量指标为主, 包含各地规模大小的差异, 不具有可比性, 评价准确性值得斟酌。

笔者认为, 对一个地区流通力强弱的评价应包括流通业的全部内容, 基本融合成一个整体, 且应以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为主, 消除规模大小影响的不可比性, 才能反映地区流通力的全部真实的状况, 评价结果也才能科学、准确。故笔者拟建立以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为主体, 涵盖商流、物流、资金流

和信息流的全方位指标体系, 比较研判地区流通力状况。该指标体系考虑到流通基础、流通水平、流通条件、流通效益、流通现代化等诸多方面, 也考虑到资料获取的可能性, 共有25个指标: (见表1)

三、中国东部地区流通力研判

根据上面设计的地区流通力评价指标体系, 能较为科学、准确地综合评价地区流通力的强弱程度, 衡量流通力的现状和潜力, 为地区流通业今后发展提出建议。但是, 25个指标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且逐一分析也有一定难度, 。本文拟通过因子分析法进行降维, 达到评价地区流通力的最终目的。

因子分析法的主旨在于浓缩信息, 降低指标维度, 简化指标结构, 在尽可能少损失主要信息的前提下, 避免变量间多重共线性问题, 使指标体系的分析更加简单有效。它根据相关性大小进行变量分组, 使同组内的变量相关性较高, 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较低。每组变量构成一个因子。这些低维的综合指标又称主因子, 可以根据所研究的专业知识解释主因子反映的独特含义, 因子反映事物或研究对象的本质。

(一) 搜集数据。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本文从《中国统计年鉴 (2009) 》、《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 (2009) 》中搜集、计算了10省 (市) 流通力相关指标的资料, 作为研究依据。

(二) 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

1、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即进行标准化处理。

2、采用SPSS.15软件对标准化数据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 每一个变量的共性方差均在0.7以上, 根据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选入四个公共因子, 公共因子的贡献率表示该公共因子反映原指标的信息量。从分析中可以看出四个公共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8.278%, 因此, 上述25项指标可以综合成公共因子F1、F2、F3、F4。

(三) 进行因子分析。从得到的初始因子载荷矩阵中发现, 载荷矩阵结构不够简单, 各因子的典型代表变量不很突出, F3、F4在原始变量上的载荷值不太好解释。为此, 对因子载荷矩阵实行四次最大正交旋转, 达到简化结构的目的, 使各变量在某单个因子上有高额载荷, 而在其余因子上只有小到中等载荷。

根据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 公共因子1在X1、X2、X3、X5、X7、X8、X10、X11、X12、X16、X17、X21有较高的载荷量, 反映了流通业发展的规模、环境、基础、条件等基本方面, 可称为综合因子;公共因子2在X18、X19、X25有较高的载荷量, 反映了流通业的发展程度, 可称为发展因子;公共因子3在X9、X22有较高的载荷量, 反映了流通业运转的现代化程度, 可称为现代化因子;公共因子4在X20有较高的载荷量, 反映了流通效益和效率, 可称为效益因子。:

(四) 因子得分及排名。用回归法计算各公共因子得分, 分析各地区流通力的强弱程度。 (见表2)

由表2可见, 东部各省市流通力排序为上海、北京、天津、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山东、河北、海南。上海、北京、天津、浙江、江苏、广东这前六位的得分均为正值, 说明其流通总水平高于平均值;而福建、山东、河北、海南四省 (市) 的流通总水平为负值, 低于平均值。

(五) 简要分析。在综合因子方面, 上海、北京、天津居于前三位, 七个主要指标均高于十省 (市) 平均水平, 说明这三个直辖市的基础流通力较强, 这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直接相关。三市的人均GDP也列前三位。浙江、江苏、广东属于中游, 在七个主要指标上与平均水平比较接近, 也与其人均GDP的排位高度相关。其余四地则在多数指标上低于平均水平, 故处于后位。

在发展因子方面, 江苏、山东、浙江、上海居于前四位, 说明长三角地区流通业发展很快, 也正印证了近年来长三角经济社会突飞猛进发展的现实。天津由于滨海新区的开发, 交通、物流业迅速发展, 流通力有了很大提升。广东流通业历来比较发达, 但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 流通发展受到一定制约, 故排名中游。北京在2008年全力以赴举办奥运会, 在基本建设上加大投入, 使流通受到一些影响;奥运会前和举办期间对流通也进行了一些控制, 故当年的流通发展不是很快, 其排名并不靠前。

在现代化因子方面, 广东、上海和浙江毫无悬念地居于前三名。三地民众一直以擅于经营、创新争先著称, 故现代化程度较高。北京、福建、江苏紧随其后, 也都有不俗的表现。山东、河北列于末位, 与其流通条件不够配套、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不高和创新不足有一定的关系。

在效益因子方面, 由于只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利润率这一指标上有较高的载荷量, 故只概括地代表流通业的效益情况。该项下天津、福建、浙江居于前列, 说明三地流通业效益较高;而上海、广东、江苏则沦为中游, 需要进一步分析流通业中相关行业的经营情况, 探索影响流通效益的因素。

内蒙古东部地区褐煤利用方向 篇5

1 制备水煤浆

水煤浆是由煤、水、添加剂[包括分散剂、消泡剂和稳定剂]按一定比例, 通过物理加工处理制成的新型洁净代油燃料。水煤浆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便于装、储、管道输运及喷雾燃烧, 与烧粉煤相比, 所产生的SO2及灰渣少, 可以在工业锅炉、电站锅炉等方面广泛应用, 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超底灰水煤浆还可以直接用于柴油机和燃气轮机。

褐煤制备水煤浆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通过热水干燥加工技术, 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可将褐煤转化为高煤阶煤。如宝日希勒褐煤干燥后, 原煤全水分由37%降至21%以下, 因干燥过程中去掉水分中的含氧侧链, 使煤中碳氢含量相对提高, 发热量提高20%~30%, 挥发分保持不变, 煤的燃料比 (固定碳/挥发分) 从原煤的0.84提高到1.19。

经热水干燥的褐煤, 在贮运和加工过程中不再吸水分, 很少氧化自燃, 干燥煤仍然保持其反应性好、易燃和燃烧完全等特点。

这种低变质煤经干燥后制备的水煤浆可用于发电厂的常规燃烧系统直接取代燃油, 比高变质煤的燃烧效果更好。

2 液化性能试验 (加氢液化)

2.1 内蒙霍林河、伊敏河、宝日希勒褐煤

北京煤化所在1993年用霍林河和伊敏河褐煤在0.5t电磁搅拌高压釜内进行加氢液化试验。反应温度为420℃, 恒温30min, 氢初压70kg/cm2, 煤质基本特征分析和液化试验结果见表1, 其结果说明, 煤的液化特征以两矿的B煤样较好, 即同一矿区煤的液化性能是有差别的。

1994年华东华工学院对宝日希勒褐煤加氢液化的研究结论认为, 该褐煤是作为加氢液化的理想煤种。煤的基本性质为:Mad14.30%, Ad13.92%, Vdaf42.20%, St.d0.36%, H/C原子比为0.77, 灰中Fe2O3为17.90%。在0.5t电磁搅拌高压釜中, 反应温度400℃, 时间60min, 获得苯可溶物的转化率为89.1%, 油、气、水总产率71.2%, 沥青稀18.0%, 残煤6.2%。

2.2 内蒙平庄褐煤

把平庄褐煤在我国0.1t/d直接液化连续装置上进行试验。试样的基本性质:Mad5.85%, Ad12.68%, Vdaf51.38, St.d1.04, Cdaf70.89%, Hdaf5.46%, H/C原子比为0.92, 镜质组89.78%, 稳定组3.32%, R0.max0.296%。

试验结果表明:平庄褐煤催化加氢后反应活性较高, 工艺液化试验中转化率高达96.48% (daf基) , 液化油产率68.73%, 循环溶剂组成性质稳定, 溶剂供氢能力强, 是比较好的液化原料煤。

3 超临界萃取

把褐煤在小型连续抽提装置上, 以超临界气体抽提工艺进行条件试验, 用混合馏分一粗二甲苯作溶剂, 在400℃、14MPa以上连续运转一定的时间, 将能达到一定的油收率。抽出油可作为锅炉燃料。抽提过程中产生的煤气, 经除脱CO2后, 热值可提高, 是高热值气体燃料。还有少量的水生成可与溶剂一起循环使用, 全工艺过程不产生废水、废渣和废气, 有利于环保。但不同地区褐煤经抽提后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

4 固体热载体新法干馏

固体热载法干馏是近几年开发的一项低温快速热解新工艺。用低灰褐煤生产优质半焦, 反应性好, 燃点低, 具有多种用途, 煤气、焦油和半焦都是洁净能源。新法干馏是低热值煤综合利用的新技术, 工艺简单, 不用氧气, 常压生产, 热效率高, 成本低, 经济效益高。

5 气化试验与生产效果

平庄褐煤加压气化生产城市中热值煤气。沈阳加压气化设计研究所对平庄褐煤所作的加压气化试验结果如下:粗煤气产率1040Nm3/t煤, 净煤气产率675Nm3/t煤;粗煤气热值为11.69 MJ/Nm3。1993年北京煤化所在650mm内径的固定床固态排渣加压气化中试验装置上又作了验证试验, 所得粗煤气产气率980~1010 Nm3/t煤, 粗煤气低位热值为10.28~10.67 MJ/Nm3。其煤气成分见表2。

平庄褐煤为中灰、低硫煤, 经加压气化其产气率和煤气热值均较高, 煤气成分中CO较低, 适合城市用的中热值煤气。

6 制煤基本炭

用褐煤 (木质褐煤) 制成煤基本炭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从煤岩、煤化学特征上分析煤基本炭在形成过程和炭化过程中结构发生了变化, 是芳核化程度不断升高, 芳香微晶单元增大, 芳核向列程度不断增高的过程。

经过多方面的煤质考查, 认为木质褐煤灰分特低、硫分特低、化学反应性好, 是制备优质煤基本炭的好材料, 是理想的民用燃料和工业原料, 可替代木炭用于火锅、取暖和烤肉燃料, 引火材料, 冶炼铁合金的燃料和还原剂, 处理污水废气的吸附剂, 制备活性炭, 生产电石、烧碱、二硫化碳等化工原料。

7 从褐煤中制取腐植酸

褐煤加硝酸进行轻度氧化分解就可得到收率很高的硝基腐植酸, 在工农业上有着广泛的用途。如作为肥料、土壤改良剂、污水处理剂、钻井泥浆调整剂等。硝基腐植酸铵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有机肥料, 是最好的腐肥品之一。

8 结论

褐煤加入添加剂后, 经过高压成型、炭化制取型焦、褐煤腊的萃取、制煤酸等方法都已经成型, 有些产品也已经用于生产实践中, 效果良好。总之, 褐煤不仅仅只适宜动力用煤、发电等用途。经过成熟的工艺推广应用后, 褐煤的科学利用将对今后有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俄罗斯东部地区 篇6

1 分析方法

利用临朐果品示范园内1998~2008年积累的大樱桃的花期资料来作为物候分析的基础资料。为了便于分析, 我们根据历年花期的早晚, 重新对时间进行了排序, 把出现最早的3月23日作为第1日, 以后每延后1天, 日期项增加1, 依此类推[1]。同时利用附近临朐县气象局相同时期的气象资料进行统计, 分析休眠期积温、春季气温对花期的影响, 最后建立花期预报方程。

2 鲁中东部丘陵地区大樱桃花期概况分析

鲁中东部丘陵地区大樱桃1998~2008年近11年花期资料, 平均花期在4月4日, 花期最早是2002年, 时间为3月23日;花期最晚为1999年, 时间为4月13日, 前后相差20天。由于花期早晚的差异较大, 造成春季灾害尤其是霜冻灾害的差异也较大。

3 休眠期积温因素影响

一般认为某种作物完成某一生长发育阶段或完成全部生长发育过程, 所需的积温为一相对固定值, 因此分别考察1998~2008年12月~次年2月的3个月 (简称休眠期) 0℃和5℃的积温情况。

3.1 休眠期0℃积温

图1是1998~2008年大樱桃花期与休眠期0℃积温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 在花期最早的2002年, 休眠期0℃积温是最高的, 并且随着花期的延后0℃积温基本上呈下降趋势。但是在花期最晚的1999年0℃比较高。

3.2 休眠期5℃积温

图2是1998~2008年大樱桃花期与休眠期5℃积温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 随着花期的延后, 5℃积温基本上呈下降趋势。在花期最早的2002年, 休眠期5℃积温是次高的

4 3月份气温对花期的影响

分析1998~2008年3月份各旬的平均气温情况, 3月上旬 (图3) 的平均气温与花期的关系不是很明显, 随着气温下降花期略呈延后趋势, 但在花期相对较晚的年份对应的3月上旬平均气温较高。

3月中旬 (图4) 的平均气温与花期的早晚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气温下降与花期延后呈明显对应关系, 2002年和2004年花期都在3月份, 花期最早的2002年3月中旬平均气温最高, 超过12℃, 2004年花期也较早, 3月中旬的平均气温也达到9.1℃。

分析花期在4月上旬的其它年份, 3月下旬 (图5) 气温下降与花期延后也呈明显对应关系, 最早的2007年花期是4月3日, 对应气温最高, 最晚的是1999年, 3月下旬平均气温最低。

5 花期因子相关性分析

对上述影响大樱桃花期的因子与花期先后进行逐一相关性分析, 结果如表1。

从表中资料可以看出, 与大樱桃花期相关性最高的是3月中旬平均气温, 其次是3月下旬平均气温, 而3月上旬平均气温与花期的相关性最低。

6 结论

由上所述, 大樱桃花期主要受休眠期积温及春季气温的影响。设x1为休眠期0℃积温, x2为休眠期5℃积温, x3为3月上旬平均气温, x4为3月中旬平均气温, x5为3月下旬平均气温, y为大樱桃预报花期, 利用回归分析, 得到如下花期的中长期预报方程:

对回归方程进行检验, 分子自由度为5, 分母自由度为5时, 取显著水平0.05, fa=5.05, f=5.17, f>fa, 认为回归方程是显著的[2]。

摘要:利用鲁中东部丘陵地区果品示范园内1998~2008年观测的大樱桃物候资料, 结合同期示范园附近观测资料, 分析影响大樱桃花期的气象因子, 给出大樱桃花期预报思路。

关键词:大樱桃,花期,预报

参考文献

[1]杨国栋, 张明庆, 董建华.树木花期的预报方法新探[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0 (1)

内蒙古东部地区对外开放情况研究 篇7

一、对外经贸合作成效显著

(一) 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2007-2012年, 蒙东地区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257.9亿美元, 占全区5年累计进出口额的47%。其中, 出口52.9亿美元, 占全区5年累计出口额的25.4%;进口205亿美元, 占全区5年累计进口总额的59.4%。2012年, 实现进出口50.5亿美元, 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44.8%, 同比增长5%, 其中, 出口13.9亿美元, 同比增长16.8%, 高于全区出口增幅30个百分点, 进口36.6亿美元, 与2011年基本持平。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进口商品由畜产品、木材等附加值较低的产品逐渐向铁矿石、锌精矿、基础油、燃料油等矿产资源型商品转换, 出口商品由生活日用品和农副产品逐渐向机械设备、机电产品及工业原料转换。

(二) 利用外资水平逐步提高

2007-2012年, 蒙东地区累计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92家, 占全区38.7%;合同外资金额1 9.2亿美元, 占全区23.0%;实际利用外资12.5亿美元, 占全区6.6%。引资领域涉及制造业、电力、能源、服务业等。外资主要来源地包括香港、日本、英属维尔京群岛、美国等国家和地区。2012年实际利用外资1.99亿美元, 其中呼伦贝尔市、通辽市实际使用外资保持较快增长, 分别达到了10752万美元、6500万美元, 同比分别增长11%、34%。

(三)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实现新突破

2007—2012年, 蒙东地区新批境外投资企业77家, 约占全区新设境外投资企业的1/2;项目投资总额16.73亿美元, 占全区18.3%;中方协议投资总额11.25亿美元, 占全区35.8%。投资国别打破了传统投资蒙古国、俄罗斯的局面, 开始向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拓展。投资领域不仅限于传统的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森林采伐及木材加工、农业种植、进出口贸易等, 也开始涉足商业地产、医药研发、综合服务等领域。6年来, 蒙东地区累计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营业额2.24亿美元, 占全区的66%;外派劳务25011人次, 占全区的94%。合作国别仍集中在俄罗斯、蒙古和日本。2012年蒙东地区新批境外企业32家, 占全区的65.3%, 中方协议投资总额5.65亿美元, 占全区的46.5%;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签订合同额7.7亿美元, 完成营业额7972万美元, 外派劳务4919人, 这几项均占全区的90%以上。

二、沿边地区对外开放进程加快

内蒙古东部地区在国家实施向北开放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 蒙东地区共有12个口岸 (全区19个) , 对俄6个, 对蒙6个。其中, 满洲里是我国对俄最大的陆路口岸, 二连浩特为我国对蒙最大口岸, 我国境内通往俄罗斯与蒙古国的铁路分别经过满洲里和二连浩特。口岸不仅承担着自治区本身与俄蒙的货运和客运任务, 还承担着国内其他省市与俄蒙的运输任务, 发挥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是我国与俄蒙发展经贸合作的重要窗口。

(一) 口岸建设不断完善, 过货量不断提升

蒙东地区各口岸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如满洲里口岸新建国际货场、旅检大楼、滨洲铁路海满段复线和满洲里至俄罗斯后贝加尔斯克宽轨复线, 二连浩特公路口岸新建口岸报关楼和扩建货运通道, 满都拉等口岸新建联检楼等。口岸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进, 开放口岸均架设了海关专网、配置了X光机、安装了电子地磅, 远程电子报检终端软件, 相应建设了一批执勤现场、验证通道、验证台和各类服务性设施。2007-2012年, 东部地区口岸进出境货运量累计达2.05亿吨, 占全区71.7%;进出境客运量达2157.6万人次, 占全区87.6%。2012年进出境货运量为4124.3万吨, 同比增长9.3%。进出境客运量为405.8万人次, 同比增长12.5%, 其中满洲里口岸进出境货运量2817.3万吨, 同比增长5.9%;二连浩特口岸进出境货运量1160.4万吨, 同比增长12.6%;这两大口岸进出境货运量占全区口岸进出境货运总量的59.11%。

(二) 以口岸为依托的边境贸易发展迅速, 运输、旅游、工程承包等服务贸易项目初具规模

截至2011年底, 蒙东地区共有边贸企业1454家, 其中呼伦贝尔市 (不含满洲里) 72家, 锡林郭勒盟 (不含二连浩特) 42家, 满洲里市776家, 二连浩特市564家。2012年, 满洲里边境贸易进出口20.83亿美元, 占全市外贸总额的95%, ;二连浩特边境贸易进出口18.52亿美元, 占全市外贸总额的95.8%。

进口商品主要以能源和原材料为主, 出口商品以建材、农副产品、机电产品、日用品为主。虽然服务贸易总体额度较小, 但是通过近几年大力发展口岸货运、客运、边境旅游和边民互市贸易, 运输、旅游、工程承包等项目初具规模, 成为我区服务贸易发展的主体项目之一。

(三) 不断推进与俄蒙的经贸合作

1. 与俄罗斯合作情况

俄罗斯是内蒙古最大的贸易伙伴, 内蒙古也是俄罗斯与中国进行经贸合作的前沿大通道和重要窗口。蒙东地区与俄罗斯有长达1010公里的边境线, 在对俄经贸合作中占据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 目前, 已开通对俄罗斯的满洲里口岸 (包括铁路、公路和航空口岸) 、黑山头口岸、室韦口岸和海拉尔航空口岸, 初步形成了以边境口岸连接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和俄罗斯腹地市场的格局。满洲里对俄贸易额占全区的四分之一左右, 以2012年为例, 我区对俄罗斯贸易额为27.3亿美元, 其中满洲里对俄贸易达20.27亿美元, 占全区的74.2%。对俄主要出口商品有水果、蔬菜、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玻璃及制品、钢铁制品、机电设备、车辆及零件、建材等, 主要进口产品为原木、矿产品、石油及成品油、化工产品、塑料及制品、橡胶及制品、木浆、板材等。目前我区对俄经贸合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方式呈现多元化特点。由过去的单一贸易向多样化经贸合作发展, 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加工贸易、互市贸易等经贸合作方式日趋灵活多样并趋于成熟。上世纪90年代初双边经贸活动以边境小额贸易为主, 其他贸易方式所占比例极小, 使得双边经贸合作层次低、经贸额难以大幅提高。经过多年努力, 目前包括金融服务、投资合作、科技合作等多种高层次合作方式已经成为双边经贸合作的重要方面, 有效地促进了合作层级的提高和双边经贸额的显著增长。

二是双边经贸合作结构已经发生较大变化, 贸易结构呈逐渐优化趋势。单从贸易产品结构来看, 过去双边贸易主要以食品、轻纺、木材、矿产品、能源、钢材、纸浆等进出口为主, 逐渐发展到机电产品和其他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比例逐步提高的趋势, 双边在投资、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日渐加强。

三是双边经贸合作有所起伏, 但总体保持良好态势。尽管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除2009年双边贸易额出现急速下滑的情况外, 双边经贸合作总体保持正常发展态势, 到2010年以后, 双边贸易额下降的局面得到有效扭转。经过多年努力, 内蒙古依托地缘优势, 积累了与俄罗斯进行经贸合作的经验, 双方的合作兴趣点日益增多, 特别是呼伦贝尔市和满洲里市与俄罗斯邻近州市关系非常密切, 建立了良好的公共关系。各种产业园区、合作中心、合作基地、边境城市的互市贸易区等经贸合作平台日趋成熟, 对促进和活跃双边经贸关系发挥着关键作用。

2. 与蒙古国合作情况

蒙古国是我区第二大贸易国。我区与蒙古国的贸易互补性比较突出, 进口主要以煤炭、铜矿砂、成品油等资源性产品为主, 出口则以机电产品、服装、建材、日用品等为主。蒙古国一直是我区企业“走出去”的主要国别地区。在蒙投资合作项目主要涉及能源、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建材、木材加工、农畜产品加工、有线电视、餐饮业以及国际贸易等领域。二连浩特是我国对蒙开放的最大铁路、公路口岸, 承载着中蒙两国间70%以上的进出口货运量, 其对蒙贸易额占全区的70%以上, 2011年二连浩特进出境货运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目前我区对蒙经贸合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合作领域更加广泛。我区与蒙的经贸合作已从最初的蔬菜种植、建筑装潢等普通合作领域扩展到了矿产资源勘探开采、石油化工、电力、冶金、木材深加工、农畜产品加工、水利工程、房地产开发等领域。

二是合作方式更加多样化。从单纯的贸易、劳务、工程和投资方式发展到投资与贸易相结合、工程承包与生产合作相结合、资源开发与深加工相结合等多种合作方式。

三是合作思路更加完善。把对蒙的资源开发作为战略重点, 加大扶持力度。我区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已在蒙古国投资合作开发煤炭、铁矿、铅锌矿等能源资源, 并取得积极进展。

三、切实采取有效措施, 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一)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加强农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

蒙东地区农畜产品资源丰富, 按照自治区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的整体部署, 蒙东积极建设各具特色的农畜产品出口基地。锡盟重点建设活羊、冻肉和冷鲜肉出口基地, 赤峰重点建设肉禽出口基地, 通辽重点建设有机农产品和活牛、肉牛出口基地, 兴安盟重点建设脱水蔬菜出口基地, 满洲里面向俄罗斯东部地区重点建设菜果集散基地。

(二) 充分发挥地缘优势, 加强与俄蒙的经贸合作

东部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和锡林郭勒盟与俄蒙毗邻, 俄蒙与我区经济既有相似点, 又有互补性, 是我区企业对外经贸合作的主要地区。近几年, 东部盟市积极鼓励企业加强与俄蒙在矿产资源开发、冶金化工、农业种植、食品加工等重点领域的合作。利用国家领导人互访频繁, 中蒙、中俄国家间进一步发展友好关系的有利时机, 建立了地方间的协调联络机制, 通过定期会谈会晤商谈解决双方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推动互利双赢目标的实现。满洲里市还成立了俄蒙市场研究中心, 设立驻外办事机构。

(三) 借助展洽活动, 大力推动企业“走出去”

近几年, 东部盟市政府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哈尔滨投资贸易洽谈会、厦门投资贸易洽谈会、内蒙古·香港经贸合作活动周、莫斯科中国国家展、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俄罗斯赤塔州边境地区投资合作展洽会、伊尔库茨克展洽会、乌兰巴托中国商品展洽会等国内外重要展洽活动。同时, 积极与其他地区共同举办展洽活动, 如呼伦贝尔市政府与蒙古国东方省政府共同主办的中蒙毗邻地区商品展销会暨经贸洽谈会, 满洲里市政府承办的中俄区域合作论坛暨中俄经贸洽谈会, 二连浩特市政府承办的中蒙俄经贸合作洽谈会, 等等。通过这些展洽活动, 进一步增强企业“走出去”意识, 提高“走出去”能力, 对推动企业“走出去”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寻求经贸合作机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 加强软硬件建设, 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近几年, 蒙东加强城市、乡村及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注重提高对企业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政策法规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在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和共同努力下, 投资环境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 增强了国内外企业的投资信心。

(五) 实施贸易多元化战略, 优化贸易结构

虽然目前蒙东地区在对外贸易中, 边境贸易仍占很大比重, 但是近几年东部盟市一直在积极探索, 努力构建多元化的贸易格局。一是继续扩大边境贸易, 充分利用口岸和地缘优势, 提升边境贸易的层次和水平;二是积极扶持加工贸易发展。加强对加工贸易企业的服务和指导工作, 努力扩大加工贸易规模;三是努力推动旅游贸易增长。

(六) 参与区域经济合作, 扩大与周边地区和国家的经贸往来

深化区域合作, 对于实现区域内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具有深远意义。蒙东充分认识到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并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如辽西蒙东经济区联合体已由成立初期的5个成员市发展成为地跨辽蒙两省区, 涵盖朝阳、赤峰、锡林郭勒盟等12个市 (盟) , 总人口超过2700万的大规模城市联合体。“九市一盟”区域合作组织由2007年成立初期的“三市一盟”发展到今天的“九市一盟”, 成为辽冀蒙相邻区域深化合作交流发展的有效平台。2010年, 自治区政府与黑龙江、吉林、辽宁省政府共同签署了《东北四省区区域合作框架协议》, 主要就东北三省一区加强合作提出了一系列措施。2011年10月, 锡林浩特行署、辽宁省锦州市政府联合承办了中蒙八地区经济交流会, 中蒙双方签署了《中蒙八地区经济合作交流会会议备忘录》, 通过中蒙八地区经济不断加强合作交流, 完善合作机制, 开拓发展空间。兴安盟积极参与“大图们江倡议”国际区域发展, 2011年首次疏通了十几年来兴安盟为推进“两山”铁路建设与中央政府主管部门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图们秘书处的沟通渠道, 密切了与东北亚各地方政府和国际发展援助机构的联系。

(七) 加强口岸建设, 大力发展口岸经济

蒙东以建设现代化口岸为目标, 努力提高口岸资源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一是不断加强满洲里、二连浩特、珠恩嘎达布其、阿日哈沙特、室韦等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蒙东口岸经济发展环境。二是积极创建跨境经济合作区和口岸经济园区, 提高大宗进口商品的落地加工比例。从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角度出发, 通过创建跨境经济合作和口岸经济园区提高大宗进口商品的落地加工比例, 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重要的工业原材料。三是建设口岸物流大通道, 打造口岸进出口资源加工区、贸易区服务平台, 为边境合作区服务。

四、下一步扩大开放的思路

(一)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8337”发展思路, 立足于蒙东地区产业发展基础条件, 继续实施“科技兴贸”和“以质取胜”战略, 加快引进适用先进技术和设备, 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 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 提高其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 形成以传统骨干产品为基础, 以高新技术产品及机电产品出口为引领, 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扩大出口效应。

(二) 加快培育和建设进出口基地, 扩大对外贸易规模

蒙东根据自身外贸发展基础和产业特色, 培育和建设出口基地。重点支持满洲里进口木材加工园区、通辽肉牛出口基地等较为成熟的进出口基地建设, 鼓励优势企业入驻基地, 形成规模集聚效应。结合各地区产业发展实际, 在具备条件的口岸及泛口岸地区, 围绕煤炭、木材、铁矿砂、铜精矿等进口资源建设落地加工基地。

(三) 推动加工贸易升级转型

借助于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有利实际, 借鉴东南沿海地区发展加工贸易经验, 依托蒙东资源、劳动力、区位优势, 积极承接符合国家及自治区产业政策的机电、高新技术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 形成独具我区特点的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农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集聚区, 大力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加工贸易, 推进我区价格贸易转型升级。

(四) 推进边境贸易的发展

边境口岸城市政府利用好国家扶持政策, 支持边境贸易企业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切实提高企业进出口加工增值能力, 形成“以贸带工, 以工促贸”的发展格局, 提升发展空间。加强口岸练剑部门协作配合, 继续创新通关举措, 提供通关便利, 增强工作合力, 提升口岸通关服务水平。进一步扩大出口企业绿色通道、直通放行范围, 为优秀企业提供便捷服务。加强和规范口岸边境经济合作区和边民互市贸易区的建设和管理。

(五) 培育壮大对外经贸合作主体

一是根据蒙东地区产业结构和出口贸易商品结构, 重点鼓励和支持能源、有色金属、农畜产品、物流和旅游企业积极开展对外经贸合作。二是鼓励经营范围相近的企业组成企业集团, 形成规模和合力。三是倡导生产企业和外贸企业打破部门和条块分割, 以股权的形式实现联合。四是进一步加大蒙东地区招商引资和“走出去”力度, 使蒙东地区企业能真正充分地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接受市场考验, 起到示范作用。

(六) 不断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按照《自治区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进一步明确招商引资重点, 不断拓展引资领域, 提升引资水平。在当前内外部环境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 东部盟市要更加关注项目跟踪落实工作, 协调相关部门解决企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保证项目尽快落地。鼓励外商投资农产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逐步形成具有东部地区特色的利用外资产业结构。

(七) 大力推动服务贸易领域引进外资

蒙东地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口岸优势, 在发展生态旅游和口岸经济的同时, 带动外商投资相关服务贸易领域, 力争在服务贸易领域实现利用外资的新突破, 从而提升东部地区服务贸易的水平和层次。

(八) 进一步改善东部地区的投资环境

商务、发改、工商、土地、税务等部门加强联系合作, 推进外商投资便利化, 保护外商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快利用外资载体建设, 对满洲里、二连浩特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予以重点扶持。

(九) 加快推进境外投资合作

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 积极运用国家财税、金融等手段, 支持东部地区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 特别是到俄蒙投资办厂, 合作开发和利用境外资源, 鼓励餐饮、中介、旅游等中小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支持企业在境外建立营销网络、营销服务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 支持企业在境外开展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承包工程企业, 带动成套设备出口。在重点开展对俄蒙投资合作的基础上, 不断开拓其他国家和地区市场。

(十) 加强与俄蒙的经贸合作

进一步加强东部盟市政府与俄蒙毗邻城市政府间沟通与协调, 增进互信和了解, 不断巩固国家和自治区主要领导与俄蒙高层互访取得的各项成果, 落实《中蒙经贸合作中期发簪纲要》和《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 以重大项目合作为抓手, 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 发挥各自比较优势, 拓展对俄蒙经贸合作领域, 进一步加强与俄蒙在矿产资源开发、冶金化工、农业种植、食品加工等重点领域的合作, 提高合作层次和规模, 提升内蒙古在我国与俄蒙经贸合作方面的战略地位。

(十一) 加强区域合作

充分发挥地缘优势, 大力推进与东北三省、京津冀地区间的合作, 主动推进与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哈大齐工业走廊、长吉图开放开发试验区的合作, 共同推动满洲里-绥芬河沿边开放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主动接受京津冀等区域的辐射带动, 以园区为载体, 积极承接发达地区资金技术密集型、高新技术等产业转移, 延长、扩展、补齐产业链条, 实现区域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广泛领域发展。积极参与图们江区域合作, 大力开拓东北亚市场, 扩大对外合作渠道。重点利用东部盟市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 吸引东部发达省市资金、技术和人才到内蒙古开展对俄蒙投资合作。支持区内外企业依托蒙东各类园区和俄后贝加尔工业经济园区、赤塔州华商贸易加工合作园区、阿金斯克工业经济园区以及蒙古国扎门乌德的经济区投资建厂, 发展面向俄蒙的对外贸易和多外投资。

(十二) 继续推进口岸“大通关”建设

加大口岸建设的投入力度, 重点加强口岸现场通关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 电子口岸和先进查验设施建设, 提高口岸通过能力和信息化水平。优化口岸发展环境, 加强与各联检部门的沟通和联系, 继续创新通关模式, 提供通关便利, 增强工作合力, 提升口岸通关服务水平。加强与俄罗斯和蒙古国地方口岸管理部门的沟通和联系, 发挥双方地方口岸管理部门之间的协商会晤机制作用, 解决双方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和通关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三) 大力推动泛口岸经济发展

上一篇:日记指导下一篇:经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