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及输血(精选7篇)
术前及输血 篇1
输血是临床治疗和抢救患者常用的医疗手段, 输血存在风险, 因此输血安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为了贯彻执行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对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进行血液传染病标志物检测, 了解患者输血前或手术前的身体情况, 加强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与防范意识, 防止医院感染, 避免医疗纠纷[1]。我院对输血前或手术前患者血液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等四项血液传染病标志物进行了检测, 现将1 440例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3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术前及输血前患者1 440例, 其中男760例, 女680例, 年龄最小8岁, 最大90岁, 平均年龄 (56.34±16.12) 岁。在输血及术前抽取静脉血4 m L, 将患者的姓名、性别、科别等予以准确标记, 将标本在2~8℃条件下进行保存, 而后分别进行丙型肝炎抗体、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以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 并统计分析检测结果。
1.2 仪器
SYM-BIO酶标仪, ANYTEST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检测仪。
1.3 试剂和方法
1.3.1 Hbs Ag定量检测
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 试剂由苏州新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有效期内使用。
1.3.2 丙型肝炎抗体检测
间接ELISA法, 试剂由北京现代高达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有效期内使用。
1.3.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
(1) 酶联免疫法, 试剂由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有效期内使用。 (2) 酶联免疫法, 试剂由英科新创 (厦门) 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有效期内使用。初筛阳性血清送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IV室确认。
1.3.4 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
初筛试验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诊断, 试剂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有效期内使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 用酶联免疫法, 试剂由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有效期内使用。
2 结果
1 440例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中四项血液传染病标志物阳性148例 (10.28%) , 其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128例 (8.89%) ;丙型肝炎抗体阳性10例 (0.69%) , 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8例 (0.56%)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2例 (0.14%) 。
3 讨论
临床上输血为对患者实施抢救以及防治疾病一种十分主要的手段, 然而输血也很有可能会诱发传染性疾病的发生[2], 因此应对输血导致的传染性疾病展开积极有效的预防。在应用过程中不但应在供血单位对献血者进行严格筛查, 临床医师还应对输血指征予以严格掌握, 同时在患者输血前进行相关传染性指标检测, 为目前临床上一项重要的检测任务[3]。
由于输血所引起的病毒感染为临床高度关注的问题[4], 最近几年以来我国对献血人员展开了全面、严格的丙肝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筛查, 从而对经输血传播的病毒感染率得到了有效控制。然而由于检测试剂敏感性、病毒基因型发生变异、病毒感染的“窗口期”、新病毒出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导致经输血传播病毒感染依旧存在。所以在输血前对受血者进行检查, 能够有效使由于输血后患者发生血清传染性疾病标志物阳性所引起的纠纷得以减少及避免, 针对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相关的传染性指标检测, 能够有效预防和降低输血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提高了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本文1 440例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中四项血液传染病标志物阳性148例 (10.28%) , 其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128例 (8.89%) , 乙型肝炎病毒主要经输血、注射、性行为和母婴传播, 起病缓慢, 部分患者可转为慢性, 少数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较高的国家之一, HBV感染者约1.2亿, 本次检测结果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8.89%, 与相关文献报道基本一致。这一结果表明大多数的临床患者对乙肝病毒能够产生比较显著的免疫力, 这一现象的发生同最近十几年对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的重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然而毕竟其还有较高的阳性率, 因此疫苗接种工作还需要加大力度, 扩大范围。丙型肝炎主要经输血或血液制品传播, 俗称输血后肝炎, 丙型肝炎抗体是一种非保护性抗体, 测定结果阳性是诊断丙型肝炎感染的重要依据, 本次检测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0.69%。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 也可通过血液传播, 本次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0.56%, 高于有关报道, 说明梅毒螺旋体的感染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传播途径有三个: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 本次检测结果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率0.14%。我国目前正处于艾滋病流行的快速增长期,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报告一定要慎重, 遇到可疑标本, 需要进一步确证, 同时要做好保密工作。
综上所述,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在临床各类患者中都有一定比例的阳性率, 对输血和手术前患者进行血液四项传染病标志物检测, 可以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 进行积极的相关治疗, 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防止疾病扩散。其次对患者及周围相关人员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医护人员在手术、抽血、注射、穿刺、清洗和处理医疗器械过程中, 随时有可能接触感染者的体液、血液, 在操作过程中一旦被锐器损伤很容易被感染。而通过对常规备血标本的检测发现潜在的传染源, 有助于医务人员在诊疗和护理时, 加强操作隔离防护, 避免感染, 对医疗器械进行严格消毒, 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同时也明确了患者输血前或手术前自身已存在的传染病, 让患者对自身状况有一个明确的了解, 减少和预防医疗纠纷发生, 以及发生医疗纠纷后为举证倒置提供有力证据。因此, 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血液四项传染病标志物检测, 对患者、医务人员、医院和采供血机构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输血前四项检查的标本收集过程中应规范, 同时所有检查结果应及时登记, 并保留试验结果, 方便日后查对。
参考文献
[1]郭素菊, 王波, 宋杰, 等.输血前患者血清传染性标志物检查结果分析[J].武警医学院学报, 2011, 20 (5) :34-35.
[2]王伟群, 宋大伟, 叶淼.17 587例输血前患者血清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J].放射免疫学杂志, 2012, 25 (1) :22-23.
[3]张忠源, 池细弟, 胡望平, 等.3 467例输血前患者血清传染性疾病指标检测及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 7 (4) :546-547.
[4]曾月安, 贺才标, 曹昌柏.受血者输血前检查的质量管理与风险控制[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 (34) :189-192.
术前及输血 篇2
1对象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
2009年6-12月我院输血前、术前、产前患者1685例, 均在输血前、手术或分娩前常规抽取静脉血液3~5ml, 无需抗凝。
1.2 试剂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 由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抗丙型肝炎病毒 (HCV) IgM抗体和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 (1+2) ]抗体均由英科新创 (厦门) 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梅毒抗体由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3 检测方法
HBsAg: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抗HCV IgG:间接法ELISA;梅毒螺旋体抗体 (抗TP) :初筛试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 (TRUST) 法, 初筛试验阳性标本做TPPA试验确诊;抗HIV (1+2) 型:双抗原夹心ELISA法。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 均在试剂有效期内使用, 并设阴阳性对照。每例样本均经初检、复检2次结果一致后方可报告。
2结果
HBsAg阳性率为12.34% (208/1685) , 这与调查获得的人群中HBsAg阳性率为10%左右相接近[2]。HCV阳性率为0.42% (7/1685) 。TP感染率为0.12% (2/1685) , 均由TPPA试验确证。抗HIV抗体未检出。
3讨论
2000年颁发《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明确要求输血者与受血者均应进行血清乙肝病毒 (HBV) 、抗HIV、抗HCV和TP抗体检测。HBV主要的传染源为患者或无症状HBsAg携带者。乙肝的传播方式有多种, 可因带HBV血液、血液制品和血污染的器械针头经皮肤而传染。密切接触, 尤其是性接触, 以及围生期母婴传播也是常见的传播方式[3]。在HBsAg宫内传播、产程中传播及产后早期抚养过程中传给婴儿。其中以产程传播危险性最大, 感染机会最高, 约占新生儿感染的80%。因此, 产前检测HBV对于获取产妇产前的情况, 以便于在分娩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防止HBV在分娩时由产妇传播给婴儿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急性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6~16周。潜伏期长短随许多因素而异, 可因大剂量感染而缩短或使用高效价的抗HBs抗体而延长等[3]。另据报道, 我国自然人群中抗HCV阳性率为0.7%~3.1%。在HCV感染病例中, 通过输血或其他非肠道途径 (如共用针头、血液透析等) 而传染的病例占较大比例[3]。丙型肝炎的潜伏期长短不一, 输血后潜伏期可短至1~2周, 长至13~26周, 平均5~6周。输血后丙型肝炎慢性化率较低, 80%能在3个月内恢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也是最为严重的传染性疾病, 本次检测未检测到阳性病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传染源是HIV无症状携带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HIV主要通过3个途径传播:一是密切的性接触;二是污染HIV的血液或血制品或针头等;三是母婴传播, 包括经胎盘传给胎儿, 产道或哺乳等方式传给婴儿[3]。梅毒是由TP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 也是血液传播疾病之一。梅毒可引起流产、早产、死胎, 可在母婴间垂直传播, 对妊娠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近年来, 我国梅毒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4], 本次检测TP的阳性率为0.13%。
由此可见, 进行手术前、输血前、产前检测不仅可以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 对阳性患者进行相关的治疗, 检测的结果可提醒临床医师和护士在进行手术、治疗和其他侵入性检查过程中,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避免在医疗操作中被感染上疾病将病毒传染给其他患者而造成医源性感染。有报道, 医务人员血清HBsAg阳性率是普通人群的3~6倍[5], 可见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对输血前、术前患者进行严格的血清学感染标志物的检查, 它不仅有利于患者的诊治, 同时可使患者对自己术前和输血前的检验结果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对是否因输血而引起的血源性疾病有一个清晰的界定, 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因输血和术中感染而引起的医疗纠纷[2]。
摘要:目的 为避免和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感染, 防止发生医疗纠纷, 探讨对需手术、输血患者及产前妇女进行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的重要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 、抗丙型肝炎病毒 (HCV) 抗体及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 (1+2) ]的检测, 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法 (TRUST) 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 (TP) , 对1685例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各项传染性标志物均占一定比例, HBsAg阳性率为12.34%, 抗HCV抗体阳性率为0.42%, TP感染率为0.12%, 抗HIV (1+2) 抗体阳性率为0。结论 对产前、术前、输血前患者进行传染性指标检测, 可以了解患者的状况, 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和帮助。加强操作隔离防护, 是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发生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传染性标志物,检测,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彭文伟.传染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2]吴维广, 张伟.1540名受血者5项血清学标志物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 2000, 13 (3) :204-205.
[3]俞树荣.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
[4]杜兰英, 庄辉, 何军, 等.梅毒螺旋体TPN17重组抗原的表达及其在献筛查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 2001, 14 (1) :11-13.
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前及术后的护理 篇3
选取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妇科患者, 随机抽取10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患者年龄19~50岁, 平均年龄 (35.4±3.8) 岁。病变类型:20例卵巢肿瘤患者, 45例子宫肌瘤患者, 35例异位妊娠患者。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由于当代社会的医患关系较为紧张, 因此, 在患者的心里对医护人员均会有一种抵触情绪。首先, 护士应以亲民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沟通,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使患者从内心深处相信护士。由于多数患者对手术过程并不了解, 其心理情绪均是焦虑、紧张的, 护士应仔细耐心地为患者讲解手术的过程及手术的优点, 使患者认识到腹腔镜手术的优越性与成功性, 使患者可以以轻松的心理接受并配合整个手术过程。
2.2 皮肤护理:
由于腹腔镜手术是在腹部穿刺, 多数以脐部或是脐周为穿刺点。因此, 护士应协助患者将腹部卫生处理干净, 尤其是脐部, 应彻底清除污垢, 保持干净。
2.3 肠道护理:
护士应叮嘱患者在手术前多饮水, 或通过口服药物等方式, 将肠道内容物排空。此外, 除宫外孕患者外, 其余患者均给予灌肠处理, 清洁肠道。患者手术前1 d的饮食以半流质为主, 且食物应属清淡、易消化之类。
3 术后护理
3.1 一般护理:
术后按全身麻醉护理, 去枕平卧位6~8 h, 头偏向一侧, 以防舌体出现后坠的现象或是气管内倒吸呕吐物, 进而导致患者出现窒息等现象。密切观察血氧饱和度, 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术后第1天鼓励患者进流质饮食, 肠蠕动恢复后可逐步进半流食、普食。术后1~2 h可为患者翻身1次, 按摩受压皮肤防止压疮发生;术后6 h可取半卧位, 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
3.2 保持呼吸道通畅:
麻醉清醒后鼓励患者做深呼吸、指导患者有效咳嗽, 对痰液黏稠、不易咯出者, 鼓励患者多饮水, 必要时遵医嘱口服祛痰药或雾化吸入。
3.3 输液及抗生素的应用:
术后第1天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适当的液体补充, 并进行消炎、止血和能量合剂;第2天根据患者的饮食情况适当的减少液体的补充量。此外, 为了预防感染, 常规应用5~6 d的抗生素。
3.4 引流管的护理:
首先, 护理人员应保证各种管道的通畅性。如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腹腔引流管内引流液的各方面状态, 包括其颜色、性质及液体量, 准确固定引流管的位置, 避免扭曲或是压迫引流管。如护理人员应每天2次对患者进行尿道口的护理, 防止患者出现尿路感染, 24 h后拔除尿道管。
3.5 伤口护理:
虽然腹腔镜手术仅形成1 cm左右的小切口, 但仍会带来一定的疼痛感。为了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 可予以止痛泵治疗, 除此之外, 护理人员应考虑到患者的心理情绪, 高度理解并适当安慰患者, 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的痛苦。
3.6 腹部切口的护理:
待患者的手术过程结束后, 护理人员应对手术切口的相关问题进行检查, 如切口敷料的完整性, 是否出现渗血或是渗液情况。每天监测患者伤口的变化情况, 有无发炎等情况, 避免患者发生感染。
3.7 并发症的护理
3.7.1 皮下气肿:
皮下气肿作为此手术特有的并发症, 其发生原因是由于异常增高的腹腔内压, 气体从气针处分散于皮下或致气腹时直接灌入皮下所致, 进而在患者的肋骨、胃区和肩膀产生疼痛感, 或是患者自我感觉有气体存在于腹部, 此类气体多是二氧化碳, 患者无需进行特殊处理便可自行吸收, 气肿消失。护理人员只需向患者清楚解释皮下气肿的产生过程, 避免患者过度担心、紧张。
3.7.2 肩背不适:
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后, 可能会出现肩背的不适感, 其原因可能是残余的二氧化碳气体积聚膈下, 进而刺激隔神经引起神经反射。术后护理人员可适当压迫患者腹壁, 以利于排出气体[2]。
4 出院患者健康宣教
出院指导: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之前, 应给予患者及其家属相应的营养、卫生及休息等方面的健康指导。患者在出院3个月内禁止盆浴3个月, 1个月内禁止性生活, 并于出院后1个月进行复诊。注意出院后的饮食问题, 营养搭配平衡, 选择“三高”类食物 (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 , 比较容易消化的。此外, 还应保持干净、健康的个人卫生, 在患者经期期间, 避免劳累和性生活, 应适当休息, 勤换并勤洗内衣, 消毒处理。
5 发展趋势
在妇科的手术领域中, 妇科腹腔镜手术是一个新的飞跃, 代表着新世纪手术的发展方向[3,4,5]。医院应定期组织培训学习的机会, 加强妇科专业的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 提升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 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 严密监测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 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 缩短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冯瓒冲, 陈俊康, 邵敬於, 等.妇科腹腔镜手术[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 1992:15-18.
[2]郭琴, 唐桂琴.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 23 (12) :26.
[3]李玮平.妇科腹腔镜手术配合[J].实用护理杂志, 1997, 13 (1) :41.
[4]Wormald PJ.The agger nasi cell:the key to understanding the anatomy of the frontal recess[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11, 12 (9) :497-507.
术前及输血 篇4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0年1月~2007年7月实施正颌外科手术33例, 其中, 男性8例, 女性25例, 年龄16~42岁, 平均住院天数为15.5 d。其中, 行双颌手术25例, 行单颌手术8例。手术方式包括LefortⅠ及LefortⅡ截骨术, 单侧或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后退术, 颏成形术及上下颌前部根尖下截骨术。
2 术前护理
2.1 重点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正颌患者一般都有比较敏感、猜疑、忧郁、偏执等特殊的人格, 而这种不太健康的心理对手术的顺利完成和手术效果的评价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严重者还会造成医患之间不必要的纠纷[2]。因此, 患者住院后, 首先应了解患者的职业、生活环境、就诊动机及对手术结果的期望值, 然后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如: (1) 耐心聆听患者及家属的陈述及询问, 并给予相应的解答, 以得到患者的合作与信任。 (2) 可让患者简单了解手术程序、术前及术后的相关知识。 (3) 介绍已经痊愈出院或正在恢复期的患者进行直接交流和接触, 这样往往比单纯的医护人员讲解更有说服力。 (4) 营造一个好的休息环境, 可根据患者需要, 在病室播放一些轻音乐或阅览一些休闲刊物以缓解术前的紧张和焦虑。
2.2 熟悉手术相关人员
术前一日, 手术麻醉师和手术配合护士在病房护士的陪同下到病室与患者见面进行术前交流, 增强患者信任与安全感, 以减轻对手术的恐惧心理。
2.3 做好术前的准备
按手术要求做好局部的口腔清洁 (如洁治或口泰漱口) 和术前用药等。
2.4 将患者送入手术室
由于病房护士与患者已建立较好的信任关系, 手术当日由病房护士陪同手术室护士一起将患者送到手术室, 让患者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手术。
3 术后护理
3.1 保持呼吸道通畅
正颌手术多采用全身麻醉, 患者术后回到病房往往麻醉尚未完全清醒, 手术局部软组织肿胀, 口、鼻咽腔黏膜水肿, 口内渗血及大量分泌物不能及时排出, 极易误吸而造成呼吸道梗阻。此时要求护理患者的护士在相关理论和操作技能上需经过培训, 达到能进行病情观察并独立完成各种监护、抢救仪器的使用操作。护理的具体措施是: (1) 及时、彻底地吸出口鼻内分泌物。 (2) 让患者头偏向一侧, 待患者清醒后, 将床头抬高30°, 以促进头颈部静脉回流, 减轻肿胀, 可防止口内分泌物误吸。 (3) 术后24 h用冰袋局部冰敷可减轻手术创面渗血和软组织肿胀。 (4) 密切观察血氧饱和度, 持续吸氧2~4 L/min, 提高血氧饱和度。
3.2 加强口腔护理, 预防感染
正颌手术后由于伤口肿胀, 渗出, 以及颌间牵引使用的牙夹板、牵引钉、托槽、弓丝、牵引钩、牙合板及牵引橡皮筋等固定装置, 造成大量食物残渣、血痂、分泌物等在口腔内堆积, 威胁伤口的正常愈合[3], 所以术后做好口腔护理对伤口愈合至关重要。术后次日首先用口泰漱口液轻漱口腔。根据病情需要, 在术后24 h以后进行口腔护理, 一般采用50 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经磨牙间隙间的软管以流入的方式将盐水注入口内, 一边注入一边让患者轻轻地左右摆头, 使冲洗液在口内充分流动数秒, 即可吐出或吸出, 反复冲洗3~4次。必要时可用探针剔除残留食物, 每天2~3次。操作时动作要轻柔, 避免损伤口腔, 同时要密切注意观察牙夹板及结扎钢丝有无松动和断裂, 如有异常, 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置。
3.3 饮食护理
患者术后因颌间牵引可限制上下颌的运动, 不能正常咀嚼, 必须每天给予充足的含有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 以增加机体抵抗力, 促进伤口愈合,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如食用营养丰富的肉汤、鸡汤、鱼汤、米汤、鲜果蔬汁等, 每天可多餐。根据病情, 可给予鼻饲或用塑料管经磨牙后间隙进入口腔注入流食。
4 出院健康指导
术后主要教患者做咬颌练习, 逐渐锻炼咀嚼功能, 饮食由半流质慢慢过渡到普食。保持口腔卫生, 必须按时复查, 如有特殊情况可随时来诊, 或电话告知, 可及时处理。
5 结果
33例正颌手术患者全部恢复良好, 术前及术后心情平和, 能配合治疗与护理, 对术后效果能够接受, 无一例感染。
6 讨论
正颌外科是口腔颌面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美的要求不断提高, 有正颌手术要求的患者越来越多, 手术前后护理质量的好坏是保证手术成功及患者安全的重要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口腔专科护理人员在正颌外科的护理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改进护理方法, 减少患者因护理而出现的不良反应, 以保证患者的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周曙航, 董会茹, 信俊霞, 等.正颌外科围手术期的呼吸道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5, 2 (2) :21-22.
[2]刘俏燕, 李月容, 丘红真.正颌手术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J].广东医学, 2005, 12:1747-1748.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术前及术后护理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120例, 男60例, 女60例。年龄30~65岁, 平均年龄48岁。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健康教育: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根据患者焦虑的原因进行开导, 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讲解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目的、意义及大致过程;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及术中配合;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等;必要时术前晚适当应用镇静剂, 使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 以保证良好的体力及心理状态。向患者及家属讲明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并让家属在手术通知书上签字。
1.2.2 PCI手术区皮肤准备
手术区皮肤准备范围:上起脐部连线, 两侧至腋中线, 下至大腿的膝盖以上皮肤, 并剃除阴毛。穿刺肱动脉或桡动脉送入导管进行介入诊治时手术区备皮范围:以刀口为中心, 上下20cm以上, 一般多准备手术侧整个上肢。双侧备皮, 以备一侧穿刺失败后, 另侧穿刺。皮肤准备时间:越接近手术开始时间越好, 以不超过24h为准, 若超过24h, 应重新准备。
1.2.3 术后护理
心电监护:术后安置在CCU病房1~2d, 严密观察有无频发早搏、室速、室颤、房室传导阻滞等, 有无T波及ST段等心肌缺血的改变。严密观察血压:术后每小时侧血压一次, 血压异常者每15~30min监测一次。根据患者的基础血压调整补液的量和速度。饮食应予低盐、低脂, 进食不可过饱, 少食多餐, 以免加重心脏负担。早期 (前3d) 应卧床休息, 减轻心脏负荷, 以后逐渐增加活动量[3]。
1.2.4 拔管综合征的预防及护理
术后拔除动脉内的鞘管, 局部压迫止血, 有些患者在拔管时心理过分紧张加上拔管时的疼痛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 从而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恶心、呕吐、出冷汗, 甚至低血压休克。所以拔管前对紧张患者应给予心理安慰, 伤口局部追加麻醉药, 按压伤口的力度不宜过大, 以触摸到足背动脉为准。避免空腔脏器的强力刺激, 少食多餐, 同时准备阿托品、多巴胺等[4]。
1.2.5 伤口出血及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如仅做造影术毕即刻拔除动脉鞘管, 局部按压大约20min, 以穿刺部位轻压下无渗出血为准。后用沙袋压迫6h, 穿刺肢体制动24h。这样可以预防出血的发生率。同时注意触摸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肢体远端皮温变化。观察体温变化每日4次[5]。
1.2.6 术中与心脏有关的不良反应及护理
快速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护理措施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时, 造影剂注射后迅速有效的数声咳嗽;术中尽量减少造影剂的用量, 老年人尤其如此;要密切观察心电示波, 做好除颤及急救的准备工作, 一旦发生室颤, 应立即除颤, 用直流电电击除颤, 功率为300W左右。缓慢型心律失常:冠状动脉造影时多见, 应密切心电监测, 特别是右冠状动脉造影时更应注意, 并准备好阿托品, 一旦发生应立即报告医师, 同时令患者做用力咳嗽动作。必要时给予临时起搏[6]。
2 结果
12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术, 无过敏反应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3 结论
严格有序的术前术后护理是冠状动脉造影术成功的关键。
4 讨论
冠状动脉造影术常用造影剂有离子型造影剂:泛影葡胺、碘化油;非离子型造影剂:造影效果不亚于同剂量的离子型造影剂, 但由于其较低的渗透性、非离子性, 在降低渗透压和离子有关的毒性作用方面优于离子型造影剂, 如欧乃派克。术前碘过敏试验方法有口服试验、结膜试验、皮内试验和静脉试验, 静脉试验较常用:静脉注射30%浓度造影剂1mL, 观察20min出现恶心、呕吐、流泪、流涕皮疹、眼睑水肿、心慌、气促等为阳性反应。注意事项:碘过敏试验前, 应详细了解患者有无碘及其他药物、食品过敏史, 有碘过敏史者禁行过敏试验, 对过敏体质者应慎行碘过敏试验, 试验时应密切观察并做好救护准备工作。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8], 有文献报道经桡动脉造影的成功率为97.9%, 略低于经股动脉造影 (98.1%) , 但两者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种途径穿刺都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9]。经桡动脉途径其优点是: (1) 桡动脉无较大的静脉和神经毗邻, 因此几乎没有穿刺损伤静脉或神经的并发症。 (2) 桡动脉表浅, 易于压迫止血, 造影结束后只需对穿刺局部加压包扎而无需人工压迫止血。 (3) 患者在冠脉造影术后即可下床行走, 无需卧床, 避免了因卧床带来的腰背酸痛及排尿困难等痛苦, 患者舒适感增加。 (4) 有尺动脉的侧支循环, 不易引起手部缺血。 (5) 对于冠脉病变较轻患者, 可在术后第2天下午出院, 缩短了住院时间 (桡动脉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股动脉组, P<0.01) ;同时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因此, 对于不能长时间卧床、有腰腿疾病患者采用经桡动脉造影可提高其舒适度。但由于桡动脉较股动脉细, 穿刺相对困难, 桡动脉延续至冠状动脉途中可能有严重迂曲, 因而股动脉穿刺途径暂时不会被取代。经股动脉穿刺的优点是动脉管腔粗大且较直, 操作相对较易, 适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尤其是急诊PTCA, 为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治疗延误, 常选用股动脉途径[10]。
参考文献
[1]马慧.冠状动脉造影术并发症18例原因分析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34) :68-69.
[2]马忠英, 董丽华.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 2010, 7 (16) :153.
[3]黄丹, 谭爱梅, 蒋学军.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 2006, 5 (4) :26-28.
[4]唐华华.冠状动脉造影术病人术后护理体会 (630例) [J].中国保健营养 (下旬刊) , 2012, 22 (7) :124.
[5]路世红.冠状动脉造影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职业与健康, 2004, 20 (9) :143-144.
[6]林玉英, 梁玉珍.冠状动脉造影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西部医学, 2004, 16 (2) :191.
[7]成利群, 柳素玲.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的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 2010, 8 (26) :121.
[8]陈海珍.冠状动脉造影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 2007, 14 (7) :12.
[9]罗勤.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的护理[J].四川医学, 2003, 24 (3) :56.
术前及输血 篇6
1 术前护理
1.1 心理护理
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手术的目的、方法、过程及注意事项, 尤其强调患者是在局麻清醒状态下进行手术, 如有不适可以及时沟通, 减少患者的紧张情绪, 请手术痊愈的患者与之进行交流。
1.2 配合医师完善术前常规检查
输血前五项, 血常规, 出凝血时间和肝肾功能, 心脏彩超等。
1.3 药物准备
冠状动脉造影相对安全的有创检查, 但有时因病变严重, 电解质紊乱或操作不当可在术中, 术后发生严重心律失常而危及生命, 因此术前应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并口服波立维。
1.4 皮肤准备
术前1天做好双侧手掌至腕关节上10cm处的清洁, 为防止桡动脉穿刺失败后行股动脉穿刺, 腹股沟处需备皮。
1.5 术前训练
训练患者有效的咳嗽、吸气、呼气和屏气动作, 解释术中造影完毕应立即用力咳嗽, 以促使冠状动脉内的造影剂尽快排出, 恢复心肌供血。
1.6 术前皮肤过敏试验
术前常规碘及抗生素过敏试验。
1.7 其他准备
术前4~6h禁食, 对于特别紧张的患者术前半小时给予安定10mg肌内注射, 进导管室前排空膀胱, 置静脉留置针于非术肢体, 保持静脉通路畅通, 以便术中抢救用药。
2 术后护理
2.1 伤口护理
拔除鞘管压迫止血, 弹性绷带加压包扎穿刺部位, 每间隔30min~1h仔细观察穿刺侧手部的血液循环情况。局部有无渗血及患者的生命体征, 并根据患者诉手部发麻, 手指颜色发紫, 提示压迫过紧, 影响静脉血液循环, 应及时调整。如果穿刺部位有出血、渗血, 提示加压过松或位置不正确, 必须重新加压包扎, 直至4~6h去除绷带。
2.2 加强监护
PCI术后患者安置在CCU实施观察回流, 持续予心电监护24~48h, 注意有无心律失常情况, 有无T波和ST段心肌缺血改变及急性心肌再梗死的表现。术后常规做心电图, 定时测量血压。PCI术后患者常规行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和抗凝药物。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定期检测出凝血时间。
2.3 穿刺肢体的护理
术后第1个小时每15min观察1次肢体的色泽、指温、指腹张力等。第2个小时每30min观察1次, 后改为1次/h, 至术后6h解除绷带压迫为止。护士应正确观察及判断血液循环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进行处理。术后腕部应制动, 手指稍活动, 以避免出现手指酸胀麻木。3天内勿在穿刺侧行穿刺, 测量血压等增加肢体压力的操作, 1周内勿揉抓穿刺点, 并保持干燥、清洁。6个月内穿刺侧肢体勿提重物, 并嘱患者注意有无皮下瘀点、瘀斑、肿胀或感觉异常, 一旦出现应立即就医。
2.4 活动及进食
返回病房后, 单纯造影者即可下床活动, 行PCI术患者在术后4h后下床活动。鼓励患者进食, 多饮水, 以补充血容量和及时排出造影剂。
3 总结
术前及输血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ASA I~Ⅱ级择期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23~60岁,体质量46~86kg。手术类型:无功能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肾盂成形术、肾蒂淋巴管结扎术、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肾肿瘤射频消融术等。病例排除标准: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高症、皮质醇增多症等内分泌系统疾病实验室检查有明显异常的患者,有严重的呼吸、循环系统疾病的患者,服用可乐定或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的患者,有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心脏疾病的患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I组,n=20)及右美托咪定组(Ⅱ组,n=20)。Ⅱ组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10 min泵完,术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0.4μg/(kg·h)。
1.2麻醉方法:全部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麻醉前用药:术前半小时肌注阿托品0.5 mg。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3μg/kg)、丙泊酚(1.0 mg/kg),维库溴铵(0.1μg/kg)。麻醉维持:连续静脉泵注丙泊酚(控制BIS在40~60的范围内随血压值调整异丙酚用量)、瑞芬太尼[0.15μg/(kg·min)]、维库溴铵0.06~0.08[mg/(kg·h)]。
1.3观察指标: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记录两组术后2、4、16、24、48 h的VAS评分及恶心、呕吐、寒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镇痛评估采用10 cm的视觉模拟量表(VAS):0为无痛,10为强烈疼痛,1~3为轻度疼痛,4~6为中度疼痛,7~10为重度疼痛。同时观察有无心动过缓、心律失常、呼吸抑制等异常并发症的发生。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1)。
2.2 VAS评分:右美托咪定组(Ⅱ组)在术后2、4 h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Ⅰ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其他时间点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不良反应: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Ⅰ组55%、Ⅱ组5%,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寒战发生率Ⅰ组45%、Ⅱ组15%,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心动过缓、心律失常、呼吸抑制等异常并发症的发生。
注:*P<0.01
3讨论
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术后疼痛的原因及机制较为复杂,按疼痛性质可分为切口痛(躯体痛)及内脏痛。疼痛部位主要是腰背部。右美托咪定是高选择性的α2受体激动剂(α1:α2为1620:1),作为镇静剂早已进入临床,但临床用于镇痛的资料较少。Del等[1]发现腹股沟疝修补术前给与右美托咪定有超前镇痛作用。Lin等[2]发现右美托咪定用于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后PCA镇痛可以降低吗啡的用量,并能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动物实验表明右美托咪定对内脏痛有抑制作用[3],右美托咪定的镇痛机制目前还不太清楚,其主要的作用位点可能位于脊髓背角[4]。
本研究右美托咪定组术后2、4、16、24、48 h的V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其中术后2,4 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6 h及以后的VAS评分数值均较小,统计学上没有差异。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术前及术中泵注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缓解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术后疼痛,并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寒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右美托咪定作为麻醉辅助用药用于后腹腔镜术后镇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Del Angel Garcia R,Castellanos Olivares A.Munguia Miranda C.Dexmedetomidine as preventive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in inguinal hernioplasty[J].Gac Med Mex,2006,142(1):9-12.
[2]Lin TF,Yeh YC,Lin FS,et al.Effect of combining dexmedetomidine and morphine for intravenous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J].Br J Anaesth,2009,102(1):117-122.
[3]Ulger F,Bozkurt A,Bilge SS,et alThe antinociceptive eflfects of intravenous dexmedetomidine in colorectal distension-induced visceral pain in rats:the role of opioid receptors[J].Anesth Analg,2009,109(2):616-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