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性作业

2024-09-07

层次性作业(共11篇)

层次性作业 篇1

对于学生假期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很多老师往往缺乏目的性和激发性,更多的是随意性和盲目性。现在各学校往往征订新华书店统一发行的假期作业本,老师们放假前一句话也就搞定,所有学生的假期作业量完全一样。其实,假期作业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层次性和个性化设计,对于整体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能够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三年来,每个学期开学第一节课,我都会告诉学生假期作业按期末考试成绩实行分层布置,成绩越好越少做或不做,成绩越差越多做。100分制90分以上、120分制110分以上的学生建议做或不做,其他学生按分数段进行布置。这一做法很能产生一些实效,平时的月考和期中考效果不是很明显,但到了期末考试,学生考前复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相当高,就算比较懒散的学生也会“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期末考试总体效果明显提升。就如上学期期末考试,笔者带的是八年级(2)班,全校统测,流水阅卷。最高分112分,与年级最高分持平;100分以上30人,这一段大大高于同层次的另外两个班(1班13人,3班3人);72个学生全部及格,也是全校唯一全及格的班级。笔者知道,假期作业分层布置的做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起到了“催化”作用。下面,笔者就说说假期作业层次性、个性化设计的尝试与思考。

一、早做安排,让学生有心理准备

每个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语文课,笔者一般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讲学习要求、学习纪律;二是讲教材的整体把握及背诵任务的布置;三是讲假期作业分层布置的做法。前两个方面在此暂且不谈,单说假期作业的分层布置,很多学生基本能够结合自己的学习水平达到期末考试成绩目标。不用说,力争少做假期作业可以说是每个学生心底的期望。这种做法,老师要早讲,让学生有心理准备,让学生早有计划、有目标。切忌考试前,甚至是到了放假具体布置假期作业的时候搞突然袭击,这样往往适得其反、得不偿失。一方面学生极易产生反感情绪,可能会认为老师故意刁难,也可能会认为老师有意偏心某些学习好的学生。另一方面其实也是毫无作用了,因为考试成绩出来,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做多做少也只能听师之命、回天乏力了。早说早安排,期中考试前学生可能不是很在意,但是期中考试一过,特别是临近期末考试,学生就会开始盘算和用力了。每次期末考试,考试的范围和内容基本一确定,学生复习的那股劲头就蹿上来了。只要有了这股劲头,班级总体成绩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比起老师苦口婆心的大呼小叫更要管用得多、有效得多。小计一招胜过千言万语。

二、作业的分层布置要适量、有针对性

适量,笔者向学生明确假期按30天计算,除阅读名著外,语文假期作业的时间按每天30分钟计算,总计900分钟,也就是15个小时,假期作业量最多的学生总用时就在15小时以内。针对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集中暴露的问题会有不同,甚至个别学生暴露的问题是独有的。假期作业就要针对集中暴露的问题布置相应的强化训练,让假期作业成为语文学习的有效延续。一种做法是直接使用学校征订的假期作业本,按照学生考试成绩分数段从数量上进行分层布置;另一种做法是假期作业本与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的设计相结合进行分层布置。

笔者采用的是后一种做法。例如,本次期末考试110分以上的有1人,笔者为她建议性地开出假期作业单:1.建议阅读两本名著,任选一本名著写一篇读后感。2.建议自由创作两篇文章。3.建议检查本次试题,自我总结,发现自身语文学习存在的问题,自选有关学习资料进行突破。这个学生,语文基础扎实,作文功底厚实,稍差一点的是现代文阅读分析。针对这样的学生,笔者开出了这样的假期作业单。读名著是为了增加阅读量,写读后感是为了增强对作品领悟的意识,这肯定对阅读分析能力的训练有益无害;自由创作两篇文章,这是笔者给这个学生一个发挥的空间,出发点当然是想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创作的潜能,本身这个学生平时的考场作文已能达到轻车熟路的境界,因此笔者就没有按照考场作文的套路去要求了,而是期盼她真正写一点属于自己的文字;建议这个学生自我总结,发现问题,自选资料进行突破。这个作业的出发点,笔者的用意就是想提醒她阅读分析是你稍弱的板块,但又没有一语点破,留给她一个自我反思、自我发现、自我突破的空间。因为她只要翻开语文试卷,就能发现丢分最多的集中在两篇现代文的阅读分析中。发现问题所在,这样学生该怎么做自然心中清楚,老师、家长的督促也许纯属多余了。

另外,笔者按照105~109、100~104、95~99、90~94、85~89、80~84、70~79七个分数段分别进行了假期作业的布置。如100~104段的假期作业量比105~109段多了1篇考场满分作文抄写、1篇命题作文、2篇现代文阅读分析训练,因为100~104段的学生基本就是在阅读和写作这两个板块上与105~109段的学生拉开了分数。以此类推,哪个分数段的学生集中暴露什么问题,就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大对相应板块的训练量。而70~79这个段的学生只有1人,暴露的问题最明显的是“默写”和“文言文阅读”,开出的假期作业单上就有“背诵默写教材16首古代诗歌和复习教材文言文重点篇目,开学第一周进行单独检查”的项目,而其他61个同学的问题基本都没有集中在这两个板块的。

这样安排,假期作业布置就充分体现了层次性和个性化,敦促不同层次的学生和存在个性问题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弱势的语文板块上得到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三、严格要求,及时检查批阅,保障学生假期作业的效果

在布置假期作业的时候,笔者反复告诫学生,完不成哪个项目,开学检查后就在哪个项目上翻倍惩罚,如没完成1篇写作,检查后就要写2篇。

严格要求,这是第一步。及时检查批阅,这才是真正触动学生神经关键的第二步。笔者一般选择开学第一周的第一个晚自习进行逐个检查并详细登记,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指出并明确惩罚的项目、数量,限定时间完成并进行二次检查。

从几次假期作业情况来看,未能按时完成的1~3个学生也在二次检查的时候全部完成。

总而言之,假期作业层次性、个性化设计和布置,往往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一个关键的因素,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一剂良药,更是促使学生学习走向良性循环的重要推力。

层次性作业 篇2

关于小学数学中分层次布置作业的应用思考

摘要:小学阶段,教学活动的展开应建立在学生和老师关系融洽的基础上,重视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的有效结合,基于此本文研究小学数学布置作业存在的问题,总结了两点:教辅材料所占比重偏大;数学作业内容和数量统一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在此基础上探究小学数学中分层次布置作业的有效应用措施,希望本文的观点能为关注此话题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教辅材料;分层次;评价模式

引言:现如今,教育界正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的过程中,应积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并不是作业越多就越好,要把巩固数学知识点和保证数学质量作为根本目的,高度融合学生所学知识点和儿童的心理特点,创新布置作业的方式,执行分层布置作业模式,促进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提高数学能力,不断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一、小学数学布置作业存在的问题

(一)教辅材料所占比重偏大

现如今,社会经济与以往相比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人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方便,导致人们变得越来越懒惰。这其中也包括学校的学生和老师。商家看重了这点商机,市面上也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辅材料。每学期学生的教辅材料不止一套,尤其是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对此大部分的老师都表示使用教辅材料能节约抄题目的时间,有了这个时间,学生就能多做几道题。很明显这迎合了大部分家长和学生的心理,于是就会买很多教辅材料。但事实上,虽然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大部分小学阶段的儿童都缺乏自觉性。只有极少数的孩子能管住自己,而大不部分的孩子都需要成人的看管。传统模式下,题海战术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比较常用,但是这种训练方法导致学生理解能力不佳。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做资料式的题目时,缺乏思考,对题目的理解不够透彻,所以适当做一些需要抄写在作业本上的习题也很有必要[1]。

(二)数学作业内容和数量统一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

教学工作受到教育评价管理水平的影响,对作业量有一定要求。在长期的发展中,小学布置的作业都有统一标准。标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内容,二是数量。如此一来,教师对作业量的控制就比较容易,批改作业也比较容易。这种一刀切的作业布置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差异。个体成长环境不同,导致发展情况的不同。数学作业内容统一,数量统一,有些学生能很容易完成,而另一部分学生全部完成这些作业就有很大困难。另外作业标准统一也意味着数学作业失去了针对性。这不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会导致优等生产生优越感,但是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们却很难看到成功希望,而最终失去对学习的进取心。

二、小学数学中分层次布置作业的有效应用

(一)分层次分类别布置数学作业

小学阶段,为学生布置数学作业应当分类别分层次,如此一来,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都能看到成功的希望,也就都能体会到成功喜悦。针对学困生,应该为他们布置比较基础的题目,而且教师还应该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从而达到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目的。针对班级内部的中等生,应该布置一些综合应用类的作业。针对班级内部的优等生,则应该布置一些综合性比较强、有探究性质的作业,鼓励学生积极创造,给出正确答案。数学老师在布置作业时有一定针对性,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同时这也是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尊重,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虽然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教师的工作量,但是看到学生在一天天进步,老师也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分层充分,实现课内课外的有效联系

在分层次布置数学作业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分组,在小组之间展开交流活动。教师充分了解不同小组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辅导和帮助。制定的学习体系应该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展开学习活动。把正确的学习方式教给学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对数学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虽然小学阶段,数学教材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但事实上降解的数学实质性问题是有限的。这些有限的知识,并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需求。所以教师在讲解课本上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引入一些课外的知识。使得学生能进行课内课外的联系性学习活动。保证学生能更好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积累更多的数学知识,也形成一种能持续发展的能力[2]。

(三)重视对学生思维、分析、理解能力的有效培养

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数学会使用不同的学习方式,由于学习方式不同,学生也会读所学知识产生不同的理解。教师应该运用科学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每一个独特的个性都表示尊重。把每一位同学的实际学习水平考虑在内,实现灵活布置数学作业的目标。以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为依据,对学生分层。按能力强弱把学生分成A、B、C三层。教学任务是简单的标记、理解练习和探究问题。比如在学习“圆柱体的体积”相关知识时,针对C层次,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是在做完作业之后要反复练习这一类型的题,进而保证能熟练掌握相关知识,以保证在日后遇到相似问题时能应对自如。针对B层次的学生,要在考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增加教学难度,可以让B类学生尝试做A类作业。要不断鼓励学生,也要积极训练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经过大量的训练,B类学生就很有可能会达到A类学生学习水平。针对A类学生要适当增加教学难度,使得这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朝着更高水平发展。

(四)强调表扬和鼓励评价模式,也不回避批评

在学生完成课后作业之后,教师需要作出有针对性的评价。评价活动的展开也应该有一定针对性,应该按照不同的层次进行。执行分层评价,目的在与全面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否真正达到了教学目标,从而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鼓励学生,也可以选择高一层次的题目。如果学生作对了一道题目,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表示鼓励。如果学生做错了,老师也应该予以正确的指导,而不是使用攻击性语言,批评学生。对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作出评价,要与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相对应,从而实现对不同层次学习目标的科学衡量。执行分层评价的目的是具体了解学生完成分层目标的情况,增强教学反馈信息的有效性。具体的操作是针对某一层次的题目实施百分制计算,如果学生选择了高一层次的题目,作对一道题就增加相应的鼓励分数,做错不扣分。分层次的教学评价方式以鼓励为主,相关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会凭借别人对自己的反应而对自我做出判断,小学生有非常强的可塑性,使用鼓励式的评价模式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较大动力[3]。事实上,很多学习成绩不佳的儿童,心理上都有很大压力,如果学生的压力超过了其本身能承受的范围,就很有可能产生破罐子破摔的不良情况。所以对于数学差生,教师要善于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向学生传递一种信息,就是学生肯定能学好数学知识。另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科学运用表扬和批评,以保证起到良好的激励和鞭策作用。

总结:综上所述,小学数学中实现对分层次布置作业的有效应用,要分层次分类别布置数学作业,保证分层充分,实现课内课外的有效联系,重视对学生思维、分析、理解能力的有效培养,强调表扬和鼓励评价模式的同时,也不能回避批评。实现对课堂教育模式的有效创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执行不同的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分层次作业的实施策略研究 篇3

新课改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并强调教育者要尊重差异、发现差异、能够利用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当前普遍的大班额授课制背景下,分层次作业辅导成为差异教学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分层次作业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作业辅导,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分层次作业能使所有学生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促进每个学生在其最近发展区有所发展。

一、理论依据

(一)认知目标理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方面:“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在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成六个层次的思维水平,分别为:知道(知识);领会(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法对分层次作业设计提供了依据,即教师可以按学习目标的要求,分层次提出问题,所提问题应从简单逐渐发展到复杂:认知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应用性问题、分析性问题、综合性问题、评价性问题。这六种类型的问题中,前三类属于初级层次的认知问题,一般有直接的、明确的、无歧义的答案,而后三类问题属于高级认知问题,通常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回答。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认知目标,照顾差异, 帮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和优势都能得到开发。

(二)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加德纳提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七个范畴(后来增加至八个): 分别为语言、逻辑、空间、肢体运作、音乐、人际、内省、自然探索(加德纳在1995年补充)、生存智慧(加德纳后来又补充)根据加德纳的理论,学校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必须留意每一个学生只会在某一、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而当学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追上进度时,不要让学生因此而受到责罚。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扶助有问题的学生,并采取对他们更合适的差异方法去学习。只有照顾差异, 进而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发展机会,才能促进每个学生在其最近发展区有所发展。

二、分层次作业实施的策略

(一)了解学生,确定差异化学习目标

学生存在着个体间的差异及个体内部差异,在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上也有一定差异。为了使每一位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研究者运用了正式手段的成绩测验及非正式手段的KWL策略。KWL策略是指“对于学习的内容学生知道什么?学生想知道什么?学生学会了什么?”K可以帮助教师知道学生的学习准备,以便学习内容依据学生的现有水平而设计得合理有效;W体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在,教师可以利用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L是在教学结束后进行的又一次评估,是对前次教学的反思同时又是下次教学的新起点,是下次上课前学生准备水平的体现,和K又一次衔接起来。

在充分了解每位学生后,研究者针对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和学习需求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A层:发展性目标。在巩固所学基础和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侧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与技巧,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较大提高。B层:提高性目标。以掌握教材内容为主,要求巩固旧有知识,力争不存在缺漏、遗忘、记忆混乱等现象,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为以后稳步提高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C层:基础性目标。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熟悉所学知识和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信心。各层次的教学目标, 是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的, 这样才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搜集信息,确定差异化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的差异化就是对学生进行同教材、异要求。分层次作业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达到同一水平,而是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让后进生的学习达到最低要求,让优秀的学生在其原有的基础之上得到更大的发展。

研究者在对学习内容差异化处理时,从以下角度入手。1.从基础性到迁移性。给予准备水平较差的学生基础性质的学习材料,而对基本内容掌握较好的学生提供迁移性的材料与任务。2.从具体到抽象。从能陈述关键信息或材料的具体含义到钻研更深层次的学习内容。3.从简单到复杂。从掌握某一主题的大背景知识到关注其细节内容。 4.从小飞跃到大飞跃。学生在对所学内容的运用理解、迁移和实际应用方面的要求由低到高。5.从依赖到独立。按照学生独立性的不同程度提供相应的学习材料。

(三)发挥学生主体性,弹性分组差异化辅导

研究者在作业练习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并努力实践分层次差异化辅导。

1.弹性分组,区别指导课内异质组

弹性分组是根据学生实际需求、优势及偏好进行动态分组和管理的过程。为提高学习效果,研究者对各层学生进行区别指导,将全班编成若干个异质组,并努力做到组间异质,组内同质。每个小组由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搭配组成,座位前后相邻。在教师指导下,让高层学生担任组长,在英语学习中辅导小组成员操练句型,相互对话。对较低层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个别辅导,并通过互助合作解决学习中的重点和难题,达到各层学生互补目的。

2.分别辅导课外临时同质组

每节课后,研究者将班级在作业上有困难的学生集中起来,编成临时同质组,利用自习课或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补缺补差;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组织他们参加英语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英语语言能力。

(四)恰当激励,设置多层次的评价体系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教师评价学生的作业应设置多层次的评价体系,学生在“只有更好”的评价激励下,会不断的追求,不断的探索和攀登。在课题研究中,研究者运用了如下的评价方法: 杰出表现记录、与学生谈话、测验与考试、活动成果分析、学生成长记录袋、评议法等,对学生的努力程度和学习效果给予客观、恰当地评价,努力促进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发展区得到提高。

三、结束语

小学数学分层次作业设计研究 篇4

一、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研究

我国在历史上长期处于计划经济时代, 计划经济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育更多的服务于政治而非以培养学生基本数学逻辑思维和基本素质为目标, 同时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也存在诸多难以解决的顽疾,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浪潮席卷全社会, 给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带来了深层次的变革, 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经过几次大的教育变革后取得了斐然成就, 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也日渐合理、科学, 但是我国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仍然难免存在许多系统性问题, 笔者通过研究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历史轨迹得出以下理论研究成果, 详述如下.

1. 更多的是注重 “量”而非 “质”

我国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一大弊病就是更多地注重作业量而非作业设计的质量如何, 造成这种尴尬现状的一大原因就是家长和教师往往认为只有通过大量的数学习题练习才能更好地吸收数学知识, 理解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 加上传统思想上认为“多劳多得”, 因而造成了我国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学生苦于作业过多, 给学生带来严重的作业负担.

2.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不注重数学作业分层次设计, 作业题目代表性不够强

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条件下, 所有社会公民的就业交于市场解决, 加上我国人口基数较大给我国就业市场带来异常大的压力, 职场竞争日渐白热化, 为了能够使自己的孩子或者学生在未来有一个体面的工作, 很多家长和教师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时采取题海战术, 忽视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的分层次设计, 其题目本身代表性就有待商榷, 此举只会加大学生教学作业负担的同时也极不利于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水平和效率.

二、小学数学作业分层次设计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

通常, 我们设计作业, 都是统一题目, 好中差生一个样.不利于优差生通过作业练习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 作业评价也是用统一标准, 或好或差, 或对或错, 不能调动全体学生 (特别是差生) 作业的积极性. 为了使作业设计切合各类学生的实际, 为了使作业评价能有实效, 近几年来, 我们尝试了“分层设计”学生作业、“分类评价”学生作业的方法, 使好中差各类学生都形成了积极进取的要求, 有利于各类学生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形成技能, 发展智力. 分层次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顾名思义就是依据学生基本学习接受能力和心智成熟程度为基础, 在作业设计中融入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的作业内容, 其有两个层次的含义, 首先是在作业内容上每名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 其次是每名学生的作业难度存在不同, 这样的分层次设计理念很好的结合了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和个性发展需要, 对于促进小学生激发个人学习积极性和活力有很重要的引导作用, 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引入分层次设计理念对于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大致可以归结为两类: 第一是丰富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理念. 第二是改善我国现阶段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诸多弊病, 从根源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小学数学作业分层次设计的策略剖析

1. 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背景进行合理科学的分组, 在作业批改时要实行分组评价机制

对学生进行分组是实行分层次作业的关键和前提, 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不一, 在小学数学作业分层次设计中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能力进行一个全面而细致的摸排, 为此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让教师能够通过日常教学中与学生的交流中充分掌握有关学生的基本讯息从而为制定分层次的数学作业打下必要基础. 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教师要把握好分组的原则和细节, 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小组中感受数学作业分层次设计所带来的好处和实惠.

立足于科学合理的分组后, 教师结合各个小组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小学数学作业的进行难度和量上的合理设计, 在设计时教师要尽量把握好量与质的协调, 不仅仅要有“量”, 最主要的是要有“质”, 通过量来保障、扩充“质”. 在作业设计完成后, 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独立完成小学数学作业, 让学生能够充分吸收教师的设计成果. 除此以外, 在小学数学作业中引入分层次设计概念需要教师对各小组间的评价机制加以区别, 不能千篇一律用同样的评价标准来看待所有小组的学生, 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让学生能够通过分层次的小学数学作业的练习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2. 小学数学分层次作业设计时教师要合理把握分层次设计概念的要点

浅谈英语分层次作业的布置 篇5

效果。

关键词:分层;家庭作业;英语

一、学生分层分组教学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后,可按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水平、态度习惯、个性特点和课外活动能力等方面,把他们分成ABC三个层次,A为优等、B为中等、C为后进。分层时遵循均衡、自愿、流动的原则,应尽量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在基本自愿的基础上再作适当调整。这样均衡配置的好处首先在于每个小组都能讨论起来;其次是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和深入交往,并据此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再次是有利于各小组在同等条件下展开竞赛,相互帮助。实践证明,分组教学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可以达到好学生得以提高,后进生能够巩固的效果,真正发挥课外作业“二次学习”的升华。同时,对学生層次的划分实施动态管理,根据学生成绩的变化,要进行适时的调整。

二、分层次布置作业

教师要精心备课,设计出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而且要注意难易要适中,多少要适量。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好学生吃得饱,差学生吃得了”为宗旨。这样才能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以便达到最佳效果。英语分层次作业的布置要具有可操作性。

A组:他们英语基础好,自主性强,领悟能力和实践能力高。所以他们的作业应具有创新性,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机械性的简单的抄写等题目就不做。比如,听力方面,可让他们做难度较大的听短文选择答案,或听短文填空。在做口语练习时,要求A组学生熟练运用各种话题进行对话练习并要求他们适当将话题内容展开,背诵课文,能就所学课文进行复述。在读写方面,A组同学做难度较大的短文阅读练习,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或理解短文判断正误,同时布置一定的课外阅读作业,就各单元的话题进行写作练习。

B组:此类学生基础较好,学习方面稍逊于A类学生。对于他们的作业,应在加强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能力。比如,鼓励他们背诵课文,能听懂文章的大概,能抓住主题,能回答出部分的“Wh”类问题,能写出基本通顺的短文。

C组:此类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应加强他们基础知识的巩固,能背诵文章中要求“四会”的单词和短语以及重要句型。能熟读课文,听懂部分要点,能就一些简单的、常用的话题进行对话练习,能用所给词汇、短语造句。这一组中还有一部分学生,他们基础太差,基本放弃了英语的学习。所以要求他们能认读出单词,会抄写单词和短语,只做最基础的练习,逐步培养他们的兴趣和信心。

例如,以How to learn English?一课为例。本模块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提建议的方法,向学生提出怎样学好英语的建议,所以本模块的家庭作业布置如下:

A组:1.能听懂“The advice of learning English”。

2.能熟练运用七种提建议的表达方式,把自己好的学习英语的方法介绍给别人。(第二天课堂上讲述反馈)

①You should...

②Try to/not to...

③Why not...?

④How/What about...?

⑤It’s a good idea to...

⑥Remember to...

⑦Don’t forget to...

3.Write a short passage with the above seven sentences about the school’s PE activities.此题难度高,属于创新型题型。

B组:1.能基本听懂“The advice of learning English”。

2.能简单地通过提建议的方式,介绍一些方法。(第二天课堂上讲述反馈。)

3.部分运用七种提建议的句式,就某一个话题写出看法和建议。此题只要能正确运用这些句型就行。

C组:1.能听懂部分的建议。

2.会读以下“四会”单词和句型。例如:

Translate,advice,group,number,repeat...

Try (not) to translate every word.

3.能看懂并能找出文章中的提建议的句型,并能熟读课文、短语,能把其中的句型串成文章。

4.完成作业本上的基础知识题。

三、英语家庭作业的批改和反馈

1.及时批改,及时反馈

学生的回家作业一般都是第二天上交,教师要及时批改并反馈。开始上课前,听写昨天刚学习的重要单词和短语,按照不同的层次要求达到不同的目标,并检测回家“听、说、读”的内容。

2.突出重点,多种形式检查与批改

对于笔头的“写”的作业,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可以全部批改、部分批改。或者让学生自批自改或是英语学习小组互批互改,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3.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重点批改

针对不同层次类型的学生的不同目标要求,笔者选择有针对性地面批面改。尤其是特别重要的知识点和写作作业,面批显得尤为重要。

4.重视批语交流和情感激励,激发兴趣,增强自主完成回家作业的信心。

课外作业的分层设计处理和布置,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所需有所获,避免了作业布置的形式化、单一化,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逐渐杜绝抄袭作业的现象,使不同层面的学生对当天所学知识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能按照老师的要求,保质保量的进行复习和掌握,真正实现知识的消化与巩固。

浅谈小学语文分层次作业布置 篇6

一、学生分层

1.后进生控制作业量, 确保基础知识的掌握

这里所说的“控制”, 并非是“减少”之意, 而是增加基础知识的作业量, 减少有难度知识的作业量。以古诗学习为例, 后进生就必须在背诵之前认认真真地把诗句、诗意乃至带点词义, 诗文中心抄写一遍, 然后让他们逐项背诵给与自己结对的优等生听, 最后才能默写观其效果。如果默写情况仍不尽人意, 就还得回头重新有针对性地抓住错误重点进行第2轮背诵与默写。相对于优等生而言, 其作业的量要多一点或多许多, 教师的再批改等工作量也须多付出一至几倍, 但为了后进生能扎扎实实地掌握好基础性的知识, 这些作业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老师的耐心付出也是应该和值得的。

2.优等生减少作业量, 给予自由发展的时空

优等生对教材知识领会掌握较快, 解答相应的基础性作业游刃有余。因此, 教师要适当减少他们做基础性练习的量, 使他们从简单作业的机械练习中解放出来, 拥有足够的时间自己去做一些融综合性、灵活性于一体的高智力题。也以古诗学习为例, 对于优等生, 就不必布置抄写诗句的书面作业, 而是让他们自己去背诵, 直接默写即可, 默写中如有错误, 则自己再有针对性地抄写及重默。事实上, 对于区区几首小诗, 优等生总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快地掌握的。对于重点词义、诗句义、诗文中心的理解, 教师也只需提口头背诵要求即可, 无须费时抄写。我们应该相信这一层次的学生绝对能把基础知识掌握得扎扎实实。对他们而言, 更重要的是在快速掌握基本知识、基础技能的基础上, 自觉地去练习一些源于基础, 利于智力进一步开发的“难题”, 如诗句所展现景象图的描绘、诗意的详细描述等。

至于中等生的作业量, 则介之于优等生与后进生之间。仍以古诗学习为例, 中等生必须抄写诗句原文, 而诗意、带点词义及诗文中心这三项, 则可以自由选择, 但最终也须以能完全默写出为标准。若掌握不够理想, 则也须“对症下药”, 重点纠错, 直至完全掌握为止。

总之, 作业量的分层要视生情而定, 让各类学生既能得到充分练习, 又能得到自由发展。

二、作业难度分层

小学生语文能力有差异, 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所以, 我们应该重视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

1.后进生降低难度, 确保完成基础目标

作业难度适当降低, 使之指向于基础目标, 后进生才会对其产生兴趣。如学习了《小珊迪》一文, 就可以布置“抄写生字新词和摘录描写小男孩诚信的语句”的作业给后进生做, 这些作业难度较小, 易找易做, 后进生通过完成此项作业, 就会感觉自己完成了目标任务, 就有了一定的学习积极性。

2.中等生保持难度, 努力完成发展目标

这类学生可塑性较大, 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学生, 努力一把也许就能跨入优等生行列, 但如果放松一些也许就会退入后进生行列。因此, 布置作业时, 须注意作业应有一定的难度, 使他们在确保达成基础目标的基础上, 努力完成发展目标。也如学习了《小珊迪》一文, 就可以布置“抄写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读课文, 把故事讲给大家听”的作业给中等生做, 其中“抄写生字新词”的量只须后进生的一半即可。

3.优等生增加难度, 努力实现创造目标

这类学生基础扎实, 对知识的领悟能力强, 布置作业时就有必要给他们增加难度, 促使他们在较高的知识平台上发展。还如学习了《小珊迪》一文, 就可以布置“根据情节, 写写《我与小男孩比童年》”的作业给优等生做, 要求他们学习课文的写作技巧, 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总之, 作业的设计要依据各类学生的不同学情, 难易有度, 分别适应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让各类学生练有所得, 有所提高。

三、评价分层

采用分类评价学生的作业。对三类学生的作业不按同一标准进行评价。对优等生评价从严, 对中下等生评价放宽。对优等生的作业, 采用分类竞争评价制。课堂作业, 我让优生与优生比作业的速度, 比作业的质量, 改变那种书写认真, 答案正确就给满分的做法。通过分类评价优生的作业, 在优生中形成了竞争的氛围, 使他们永不满足。对中等生的作业, 在完成基本作业的情况下, 超额或挑战A类学生的作业, 做全对加2分, 挑战不成功加0.5分给予鼓励。对中下生的作业, 做对就可以给满分;超额或挑战B类学生的作业给予加分鼓励。作业做错了, 暂时不打分, 等他们真正搞懂订正后, 再给他们打分。有时, 中下生订正后还不能全明白, 我就针对他们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再设计同类题型让他们补做, 练一次, 进一步, 再练一次, 再进一步, 不断给他们加分。这样, 他们通过反复作业, 从日益提高的学习成绩上, 切身体会到成功的滋味。在单元学习评价中, 采用统计本单元加分情况来作为单元成绩附加分, 从而激发起孩子的学习欲望。

多层次数学作业法的探究 篇7

一多层次作业法的形式

教师在摸清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实际能力后将学生按学习程度不同进行分组, 一般分四个层次, 第一组是学习优秀的学生, 第二、三组分别是中上、中下的学生, 第四组是学习较差的学生, 然后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实行分层教学。课堂作业是由教师事先根据各层次学生的知识状况和教学内容分组编写不同数量和难度的习题, 于上课前一天发给学生。每一层次的学生在专心完成本层次的教学目标后再向高层次挑战, 这样的训练目标明确、有针对性、高效、且不易有挫折感。

二多层次作业法的习题配备

多层次作业对教师的备课要求更高了。“作业分层”成功的关键是对教材的深入钻研、对教学大纲的精准把握和透彻理解以及对学生的充分了解;每节课为完成各层次教学目标, 进行具体讲授、指导以及练习的配置和作业的布置, 确实能锻炼学生能力。教师备课时, 不仅要认真钻研教材, 而且对各个层次作业的要求和目的一定要明确, 对习题要精心地选择和安排。第一组是基础题和有一定难度的提高题各半;第二组以基础题为主, 同时配有一定量的中等难度的题目;第三组是基础题和少量中等难度题;第四组都是基础题。各组作业的题型基本一致, 但难度不同, 这样便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完成自己的作业。另外, 在各个层次的作业中插入个别与新课内容相似的旧题型, 能起到复习旧知识, 防止遗忘的作用。

选编的习题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以书本为主, 要适合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 在习题的数量、难易程度, 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和提高解题技能方面都要有的放矢。要设计一些引导学生思考探索的问题, 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 够得着”。教者要亲自做一遍, 并且了解哪些题目哪些层次的学生容易出错, 哪些是难度较大的题, 哪些是综合性的较灵活的提高题, 哪些是属于一题多解的题, 真正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做到一题一得, 一题多得。

三作业评价的具体要求

1. 作业评价主体互动化

为了克服传统的教师单一评价主体的弊端, 作业评价要实施多主体评价, 加强自评、互评, 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这样评价才能充分发挥其激励与反馈作用。

2. 作业评价内容多元化

作业评价要克服对全体学生实施“一刀切”的做法, 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闪光点, 得到成功的体验。教师在呈现评价结果时, 为了能够使评价公平、公正、合理, 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评价结果的呈现要把定性与定量有机地结合起来。

评价时尽量采用鼓励性的语言, 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让每一位学生获得公正、客观的评价。另外, 评价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 作业评价过程动态化

评价的目的, 不是“选拔”和“淘汰”, 而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数学作业评价中, 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发展过程, 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

四作业后的矫正和调整

作业批改后, 第一、二两组组长汇报本组批改作业的情况, 推荐优秀作业、作业中的新颖解法以及存在问题较多的作业, 然后发下作业, 结合公布的作业答案进行订正, 对问题出现较多的作业, 教师请这些同学相互帮助寻找错误的原因。对于优秀的作业要及时给予表扬, 教完每章后, 学生自己将每次作业存好, 便于今后的复习。

教师所批改的第一、第四组的作业要详细批阅, 并注意发现四组作业中的“闪光点”, 及时给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批语一般采用鼓励性语言为主。这样, 学习困难的同学从中能得到喜悦和力量,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对于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教学过程中要对症下药, 弥补漏洞, 调整教学活动, 及时进行纠正, 强化学习内容。对于每次各组中的优秀作业要及时进行登记, 结合平时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及平时测试, 在调整分组时将他们提高一个层次, 而对于每次作业中错误出现较多, 平时测试在本层次中较差的学生做好思想工作, 鼓励其更努力学习。

五实施多层次作业法的好处

1. 有利于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采用多层次作业法, 可一改过去那种教师当“医生”, 学生等“治病”的被动局面, 促使作业的正确率提高。同时使优秀的学生有拼搏进取的机会, 也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习任务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增强学习信心。

2. 有利于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补习

分层次作业能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补缺。另外, 一组和四组的学生结成学习对子, 互帮互学, 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 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由于作业是上课前一天发给学生的, 便于各个层次的学生根据作业的要求和自己的实际情况, 自学和复习有关的教学内容, 有利于学习任务能顺利完成。另外, 三、四组的作业习题编排坡度小, 循序渐进,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也能“高攀”, 从而明显地减少了抄袭作业的现象。

层次性作业 篇8

经过实践与探究, 我们认为, 有效的作业布置应该讲究层次性, 因为有层次性才能有针对性, 有针对性才能做到有效性。下面就初中语文有效作业的层次分类方法略谈几点。

一、作业主体分层

作业的主体是学生, 学生之间有差异, 应划分学生类别, 建立成绩档案。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智力状况以及学生个体对语言的感悟, 并结合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可把全班学生分成三个层次:A层为基础生;B层为能力发展生 (中等生) ;C层为特长发展生 (优等生) 。建立学生成绩档案, 根据变化发展原则及时调整学生的类别和成绩档案。

二、作业量分层

新课程语文作业的设计, 教师要因个体差异区别对待, 切忌一视同仁,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做不同的作业, 变以往的统一作业为自主性作业, 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由选择作业的内容和数量。另外, 作业设计要尽量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使其产生要完成的欲望。如一些背诵性课文, 允许一部分学生在课后进行, 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识记, 以增强他们的信心, 巩固基础知识;记忆力强的学生除了要求当堂背出本篇文章外, 可布置他们课后搜集同类型的内容去对比、去背诵, 使他们不断超越自我。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 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 除基础练习必不可少, 以扎实基础知识和技能外, 对拓展性作业他们可做可不做;而学有余力的学生, 可以增加他们的作业量, 让他们“吃得饱”, 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

三、作业难度分层

针对学生的语文能力有差异的客观现实,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特别要注意把握好难易程度, 不同层次学生作业的难易程度应有区别。为满足不同学生的作业需求, 让他们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可设计难度分层作业, 有三类:必做题 (基础题) 、选做题 (综合题) 和挑战题 (发展深化题) , 分别适用于水平下中上三类学生。必做的基础题, 以基本知识为主, 有一定的模仿性, 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知识, 使学生达到“会”的目的。综合性题目体现知识技能的转化, 设计能够体现知识相互关联性的题目, 培养学生的技能, 使学生达到“熟”的目的。挑战性题目体现知识优化过程, 具有创新性、灵活性, 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使学生达到“活用”的目的。比如, 教完“多彩四季”这个单元后, 我就设计了A、B、C三个层次的练习题。A层次:摘抄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描写四季的句子。B层次:请写出描写春夏秋冬季节的诗句各一句。C层次:描绘自己心中喜欢的季节 (要求:1.抓住景物特征;2.运用多种修辞手法;3.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能力强弱, 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这样既确保了优等生“吃得精”, 中等生“吃得好”, 后进生“吃得饱”, 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自觉地积极地有目的地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

四、作业批改分层

教师对分层作业的批改处理, 采用学生自改、学生互改及教师批改三种方式。

1. 学生自改。

对于题型单一、要求较低的作业 (如抄写字词) , 学生对照标准答案自己订正, 教师抽查即可。

2. 学生互改。

“自改”与“互改”的批改方式, 不仅反馈及时, 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 提高他们自我教育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他们在批改作业中得到启迪。

3. 教师批改。

对于难度大的作业, 尽量由教师批改, 并由教师对错题进行记录, 及时做好反馈工作。

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 他们在完成作业的速度、时间上也有很大的差别。语文作业的设计在完成时间上也应考虑分层要求, 区别对待。如作文的完成, 优等生可用一到两个课时, 后进生、学困生可考虑放宽到一到两天, 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构思, 去查资料, 以保证他们的作业质量。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使他们既感受到了乐趣, 又扎实了知识技能。

层次性作业 篇9

一传统的英语作业布置的弊端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 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巩固。教师通过布置作业来检查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从而有效地调整自己的教学重心。学生可以从作业检测中了解对所学内容掌握的程度, 确立学习目标, 改进学习方式方法。换言之, 作业能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对达到某种程度的和谐与统一。调查发现, 中学英语作业布置情况不容乐观, 往往是为了作业而作业。例如, 不复习就做作业;不管对错, 做完了事;请人代做;抄袭他人作业。认真反思, 不难发现英语作业存在很多的弊端。主要表现在: (1) 作业缺乏个性化。传统的英语作业搞标准化、同步化的模式, 用硬性统一的模式、统一的规格要求实质上有差别的学生。作业没有弹性, 缺乏层次, 久而久之, 大众英语学生越来越多, 优秀英语学生越来越少。 (2) 作业过多强调应试能力的培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布置的英语作业多为书面形式。作业形式的单调和乏味, 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达不到作业的目的。 (3) 作业随意化。有些教师布置的作业在量和质上都比较“随意”, 对所提供的作业资料不加思考和研究, 图“量”不求“质”, 不但耗时耗力而且也在逐步削减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4) 作业评价只重结果。传统作业对学生的评价都是从对与错、完成时间等方面分析的, 根本不考虑完成作业的过程。教师只管严查, 学生只有上交, 缺少学生与教师的情感互动, 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导致学生对作业态度被动, 抄作业现象十分普遍。这些弊端的存在使得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不高, 作业质量可信度不高, 不利于学生习惯的养成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甚至抹杀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这些弊端与“任务型”教学格格不入, 必须研究、探索新课改下的作业特点。

二新课标下“层次式”作业的探索

通过对传统作业种种弊端的分析, 笔者认为, 必须更新观念, 重新认识和思考英语作业的意义和作用, 重新设计英语作业的内容和形式, 充分调动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积极性, 以提高学习质量。教师要坚持差异理论, 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 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作业需要。让成绩好的学生的创造性得以自由发挥, 充分彰显个性, 增强学习兴趣, 继续保持学习劲头;让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能够巩固所学, 看到自己的进步, 树立自信。

第一个层次是计划巩固型作业, 教师在作业的设计上一定要精心计划, 针对本班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 根据《新课标》学生应达到水平的要求, 来制订长远作业目标。此作业主要是为了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而设置的, 是基本知识的简单应用, 是巩固知识所必需的, 学生做这些作业也不会感到困难, 要求全班同学都必须独立完成。

如:在学完Unit 1 My name is Gina后, 给学生布置了仿做ID card的作业 (仿照activity 3b) , 第二天让各位学生将自己仿做的ID card摆在桌面上, 以4人为一小组, Ask and answer questions:

What is your/her/his first name?

What is your/her/his last name?

What is your/her/his telephone number?

通过这次作业, 学生不仅区分了first name与last name的含义, 熟练掌握了数字0~9的正确发音, 更重要的是从中锻炼了与他人沟通、获取信息的能力。

第二个层次是趣味拔高型作业, 对学生要求较高, 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要求也较高, 同时要求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要给予必要的指导, 让大多数人都能顺利完成。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 自主地、富有创造性地编拟作业题, 变作业由“教师布置, 学生执行”为学生“自产自销”。作业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作业材料尽量要贴近学生的兴趣爱好, 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 阅读难度低于或相当于课本的文章, 以新引趣、竞赛引趣, 增加趣味性, 激发学生兴趣。

如在学完Unit 7 What does he look like?后, 让学生在作业本上贴上或画上自己的朋友、崇拜的人, 然后用所学的语言点来描述人物外貌。学完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后, 让学生收录整理中国节日及世界重大节日, 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知识, 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民俗。

第三个层次是创新型作业, 是专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作业, 是侧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养成创造性个性。如:以学生现有所学知识, 重新编排课堂内容,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课外看英语读物、难易程度相当的电视广播, 增加信息量, 拓展知识面。

如学完Unit 5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 will have a good time!后, 让学生用If条件句做“链锁”竞赛,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拓展思路, 收效甚佳。学完Unit 3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后, 让学生写一篇日记, 谈谈自己对服装服饰的审美观点。

“层次式”的作业如何处理, 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灵活处理, 在这样的作业“自选商场”中, 让学生自由选择, 让不同认识水平的学生得到了不同层次的发展。“层次式”作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并解决了“吃不了”与“吃不饱”的问题。

摘要:本文针对传统英语作业中存在的弊端, 提出并构建了“层次式”作业模式。通过设计计划巩固型、趣味拔高型和创新型作业, 让学生自由选择, 使不同认识水平的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从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层次性作业 篇10

关键词:分层次;作业布置;研究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反馈,既能帮助教师检验教学效果,又能进一步弥补课堂中缺漏之处。通过作业的完成,巩固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因此,作业的布置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尝试用分层次布置作业的方法,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消化新知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新课程中作业的设计更应该是能够让学生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从而主动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那么,应该如何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呢?笔者在日常教学中作了如下尝试:

一、摸清学生语文学习状况

刚从小学升入中学的学生,对于语文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初期的识记阶段,习惯于反复记诵,缺少实践运用。初步的摸底阶段也只是停留在测试书写水平的高低。因此,在初一的作业设计中加入随笔练习。通过这些练习,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运用到具体的生活实践当中去。

“工具本身并不能带来效率,只有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深入地研究使用这种工具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方法与策略,才能发挥这种教学工具的巨大作用。”随着语文素质不断的积累,详细记录学生的平时听写、小测、考试成绩,整理归纳汇总,到了初二阶段就可以全面推行分层布置作业了。

二、灵活实施分层次布置作业

首先,根据之前积累的学生情况,将学生分成三组,第一组侧重于训练课外拓展,包括片段写作、课外阅读,第二组侧重于基础积累,稍微加入一些片段练习,第三组就是以基础练习为主,再不间断地巩固旧知识,夯实基础。“检测语文教学方法优劣的唯一标准只能是以能否适应学生为准,能否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准。”

其次,每一小组选出一个责任心强的组长,能够做到每天认真核对作业交纳情况,详细记录。还需要组长检查各自的组员是否能够按照要求完成作业。

苏联尤·克·巴班斯基认为“最优化的教学,就是在教养、教育和学生发展方面保证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大的成就,而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学校规定的标准”。因此,在这其中要注意把握作业的量和难度。

最后,就是在这分层次的作业布置中,找到合适的评价体系。针对不同的作业组,具备不同的评价标准,不定期的调整各组成员。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针对第一组同学,平时要加大阅读量,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每天坚持随笔练习,相互合作,相互交流。能够在吸收课堂基础知识之外,增强课外阅读能力。对于第二组同学,基础知识相对薄弱。作业设计中,首先要踏实练习课堂配套训练,学有余力之时,加入一些课外阅读。第三组同学,以课内读写为主,同时辅以学过知识,不时巩固。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开展一些阅读活动。

例如:第一组同学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强,基础比较扎实,但是,如果在平时的听写测验中多次出现失误,就会调整到第二组,第二组的同学如果通过努力,基础巩固到位,就可以调整到第二组。从另一方面看,这也就形成了一种鼓励机制。

三、在分层次布置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1、分组的标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在任何时候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2、调整组员的频率过繁。这对于教师、各组长以及课代表都是一个挑战。如何能够使各组员按时按要求完成作业,还需要一个更加完善的监督机制。

3、作业的批改。这样的作业布置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有时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以致不能及时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层次性作业 篇11

为了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 国家教委曾对小学各年级课外作业的时间做过明确规定, 但在实际教学中, 由于学生个体智力和知识水平的差异, 对同样的作业量各自所需的时间相去甚远, 很难有一个准确的标准。也就是说, 不论作业多少, 学生总有“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那么, 教师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呢?

我们研究发现, 分层次布置作业, 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分层次布置作业, 就是指在新课标的统一要求下, 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 将全班学生分为三个 (或多个) 不同的层次, 然后将作业设计成三 (或多) 种类型的练习题, 分层次布置家庭作业, 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最优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挥, 从而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目的。

我们认为分层次布置家庭作业应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深入了解, 合理分清层次

为了准确把握学生层次, 教师应深入了解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 把全班学生分成三个 (或多个, 依具体情况而定) 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 即学习有困难的、学习一般的和学习成绩优秀的。但学生所处层次不是固定不变的, 教师应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发展变化, 在实际运作中, 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课堂表现、课后作业效果为主要依据, 进行合理的必要的调整。

二、精心筛选, 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

有了学生的层次, 依据新课标和教材内容, 抓住重点、突出难点、强化基本功、精心筛选, 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就成了关键。在选定有代表性的题目时, 宜少而精, 力争做一题带一类, 做一组带一串,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切忌机械重复、照抄死记、过于频繁的题海战术, 不留偏题、怪题。

一般来说, 习题可以设计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 主要指基本的、单向的、带有模仿性和稍有变化的题目。如语文科目中的看拼音写词语、形近字组词、按课文内容填空等, 目的是让学生过好课本关, 要求人人都要做;第二层次的题目, 指带有灵活性和综合性的习题。比如遣词造句, 把几个互不相干的词语跳跃性地连在一起表达一个意思等, 这一层次的习题优等生和中等生必做, 学困生就不作要求可以选做;第三层次的习题, 着重反映在思考性、开放性和创新性上。如续编故事:“有一天, 一只狡猾的狐狸从大树下经过, 饥饿的狐狸抬头一看, 哈哈, 一只美味的公鸡正在树上打盹, 它眼珠一转……”让学生接着往下编。由于是开放性的、创新性的, 学生可以尽情发挥想象, 设想出无数个结局。这类题目优等生必做, 其他两个层次的学生选做。但学生的想象是无穷尽的, 其他两个层次的学生可能做得更好, 教师要及时表扬,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

三、把握难易比例, 合理安排顺序

布置作业时, 教师一定要注意把握难易比例, 科学安排顺序。一般说来, 基本题占60%, 稍有变化灵活的题占30%, 综合性较大的开放题占10%。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宜先易后难、由浅入深, 按照不同层次, 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愉悦心情, 从而增强学习信心, 提高学习兴趣, 变得乐学、愿学。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语言的运用, 切忌说那些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 以免弄巧成拙、事倍功半。

四、灵活选用多种方式布置作业

分层次布置作业的方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小学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 教师就可以区别对待, 布置各种不同形式的作业。比如低年级不要求留书面作业, 可以让学生回家后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父母听, 也可以把自己听到或看到的故事讲给老师、小伙伴听, 如此, 既满足了小学生渴望表达的欲望, 又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中高年级阶段,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课程的增加, 教师可以布置适量的作业, 这时候分层次就比较明显了, 优等生就不必再做那些重复无味的劳动, 学习有困难的就要把基础夯实。

五、因人而异, 灵活检查作业

分层次布置作业, 解决了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 但学生完成情况如何, 教师却心中无底。因此,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差异, 灵活检查作业是保证学生作业质量的关键。

1. 小组长定时检查, 及时汇报, 教师及时掌握学生情况。

2. 教师随机抽查、了解信息, 及时鼓励, 并根据反馈及时调整作业布置的数量、难度。

3. 组内互查, 增强学习信心。

4. 以优带差, 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这些检查方式, 使学生感到既新鲜又灵活,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既能全面了解学生作业情况, 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六、适时小结, 灵活调整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以后, 教师要适时把握时机, 对学生进行全面测试, 了解学生进步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灵活调整学生的层次和作业要求, 如果整体都有提高, 教师就可以调整设计作业的档次, 切不可盲目拔高。

上一篇:聆听音乐的诗歌下一篇:急性重症胰腺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