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管

2024-09-11

面神经管(共9篇)

面神经管 篇1

鼻饲在神经内科较常见, 脑卒中、森林脑炎、昏迷、智能障碍等患者发生吞咽困难, 特别是脑卒中患者, 双侧皮质运动皮囊受损, 咽后的随意运动受到影响不会咀嚼, 假性麻痹, 进食水呛咳, 为了保证营养供给, 通常在发病24~72h内插入胃管进行鼻饲, 由于鼻饲人群的特殊性给临床插管操作和护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风险。现将我科2008年~2010年9月共收治的51例患者的鼻饲体会及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1例, 男性36例, 女性15例, 年龄15~90岁, 脑卒中40例, 森林脑炎2例, 昏迷5例, 老年痴呆3例, 智障1例。

2 留置胃管鼻饲的方法

胃管置入是基础护理中最常见的技术操作之一, 但由于患者的特殊性, 临床置管难, 异常的现象屡见不鲜, 常规的方法已明显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通过不断摸索与实践, 使操作方法更加多样化, 更具安全有效。

2.1 胃管的选择

为了减少患者痛苦, 提高成功率, 临床上使用最多的是16号硅胶胃管, 硅胶胃管有许多优点, 首先与组织的相容性大, 且硅胶管头端软硬便于插入, 管壁柔软对病人刺激性小, 末端连接一小塞子, 灌注后只需将小塞子塞往末端启齿, 不必反折末端包裹纱布, 省时省材料, 管道是透明的便于观察关内的情况, 前端侧孔大便于灌注食品。

2.2 植入胃管的方法

对无明显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因吞咽障碍插管时不能配合做吞咽动作, 我们采用昏迷患者的插管法, 患者点枕, 头向后仰, 当胃管插入15cm (会厌部) 时, 左手将患者头部托起, 下颌靠近胸骨柄, 以增加咽部通道的弧度, 打开食道使胃管沿后壁滑行, 插入45~55cm, 对有明显颅内压增高的患者插管时将患者头部托起有造成脑疝的危险, 采取侧创位法:将患者左侧卧位在患者肩部及后背垫一软枕, 使颈部伸展头后仰, 将胃管自鼻腔缓缓插入, 防止呕吐误吸。

2.3 判定胃管是否在胃部

胃管位置错误临床并不少见, 易发生于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的病人, 我个人认为准确无误地判定胃管是否在胃内至关重要, 在病人谈液较多时胃管盘曲在咽部也能抽出似胃液又似谈液的液体, 胃胀气时也可有大量气泡溢出, 但较短暂。证明胃管在胃内的最基本方法有三种: (1) 接注射器抽吸, 有胃液吸出。 (2) 将胃管末端置盛水的杯中, 无气泡溢出。 (3) 用注射器从胃管内注入10ml空气, 同时用听诊器能在胃部听到气过水声。这三种方法缺一不可, 若还不能明确是否在胃内, 可通过床头X光拍片或结合使用PH试纸测会更稳妥, 胃液PH值为1.5~3.0, 同时争取主治医生的协作以免发生意外。

2.4 胃管的固定

因为胃管较细, 加上病人面颊部出汗、有皮脂腺分泌物, 我们采取外科绷带捻成绳状取中间段系在鼻前的胃管上并用胶布固定于鼻翼后分别挂于两侧耳廓后系于下颌部, 松紧以起到固定胃管又不使患者有不舒服为易, 此种胃管可留置20~30d, 长期鼻饲病人更换胃管后改插另一侧鼻孔, 以防止鼻咽黏膜刺激性损伤。

3 鼻饲液的选择

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品, 病情稳定后要及时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保证足够的糖、蛋白质的流质饮食, 以提供相宜的营养和能量, 如鸡蛋、米粉、牛奶、果汁、肉汤、蔬菜汁等。

4 留置鼻饲管的日常护理措施

4.1 鼻饲液的要求

鼻饲时应使患者有个适应过程, 开始少量, 清淡, 以后逐渐增多, 每次灌注量不得超过200ml, 两餐之间给温开水, 以保持鼻饲管的清洁干净, 每日鼻饲4~6次, 温度在38~40℃, 每日总量在2000~2500ml为宜。

4.2 每次鼻饲前均应先抽吸一下胃管, 如能吸出胃内容物说明胃管

在胃中, 同时观察胃内容物的色、质以判断患者胃排空能力及有无胃出血, 根据实际情况以便采取相应处理。

4.3 鼻饲过程中,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使食管下括约肌, 贲

门处于开放状态, 增加发生食物反流机会, 产生误吸, 所以鼻饲时要抬高床头30~60°, 或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采取半卧位, 偏向健侧食物缓慢注入, 鼻饲后30min不要翻身和搬动患者。

4.4 由于不能正常用口腔进食, 口腔分泌物减少, 口腔自洁作用消

失, 细菌轻易繁殖, 常引发口腔溃疡糜烂, 要及时给予口腔护理, 3~4次/d。

4.5 病人因长期卧床胃肠蠕动功能缓慢, 易发生便秘, 可用少许藩泻

叶, 当解出大便立即停止使用, 如发生腹泻要分析是消化不良还是食品不洁引起, 消化不良时大便有酸臭味或腐肉臭味, 感染者大便有黏液, 可分别灌入多酶片或抗生素, 每次鼻饲后要用温水冲刷胃管, 避免食品存积在管腔中变质, 注射器刷干净后放入治疗碗内, 用纱布盖好备用, 天天更换注射器。

4.6 固定好胃管防止脱落, 常常检查口腔里的胃管是否因为患者呛咳

将胃管咳出, 盘在口腔内, 以免误入气管或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应立即拔出胃管, 及时更换胃管, 要定时更换硅胶管, 可2~6周更换一次, 两侧鼻孔交替使用, 减少鼻黏膜刺激, 更换前一天最后一次鼻饲后拔除胃管, 于次日晨从另一侧鼻孔插入, 保持胃管外漏部清洁。

面神经管 篇2

经管段的神经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口服雷公藤适用于

A.复发性口腔溃疡

B.药物过敏性口炎

C.接触性口炎

D.扁平苔藓

E.白斑

2、对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拔牙,下列哪项叙述是正确的 A.基础代谢率控制在+20%以上且脉搏100次/分以下

B.基础代谢率控制在+20%以下且脉搏100次/分以下

C.基础代谢率控制在+20%以上且脉搏100次/分以上

D.局麻药中最好加肾上腺素

E.手术前后不用抗感染措施

3、临床表现出现张口受限的间隙感染丕包括 A.颞间隙感染 B.颞下间隙感染 C.咬肌间隙感染 D.翼下颌间隙感染 E.颊间隙感染

4、芳酸类盼红外光谱是重要的鉴别方法。水杨酸的结构为苯环,羧基和邻位羟基,红外光谱的主要特征峰,是

A.3 300~2 300cm-1;1 600cm-1;890cm-1; 775cm-1 B.3 300~2 300cm-1;1 600cm-1;775cm-1 C.3 300~2 300cm-1;1600cm-1;890cm-1 D.3 300~2 300cm-1;1 600cm-1;1 610,1 570,1 480,1 440cm-1 E.3 300~2 300cm-1;1 600cm-1;1 610,1 570,1 480,1 440cm-1;890cm-1;775cm-1

5、以下组织中含味蕾的是 A.硬腭黏膜 B.舌背黏膜 C.舌腹黏膜 D.颊黏膜 E.唇黏膜

6、窝沟龋中最多的菌是

A.乳酸杆菌

B.变形链球菌

C.放线菌

D.棒状杆菌

E.范永菌

7、患者,缺失,根据Kennedy分类法属于

A.第一类第三亚类

B.第一类第四亚类

C.第二类第三亚类

D.第二类第四亚类

E.第三类第二亚类

8、在同样咬合力情况下,哪一颗牙患牙隐裂综合征的几率最高()A.有楔状缺损的

B.有银汞MOD充填的 C.松动Ⅱ度的 D.冷测反应阳性的 E.有3/4金属冠的

9、患者右侧第三磨牙牙冠周脓肿继发右侧咬肌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时发现引流物为翠绿色稍黏稠的脓液,有酸臭味。可能为哪种细菌感染所致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链球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结核杆菌

E.混合细菌感染

10、骨嗜酸性肉芽肿病变类型为 A.慢性播散型 B.亚急性播散型 C.急性播散型 D.慢性局灶型 E.急性局灶型

11、以下不是氟牙症临床表现的是

A.常分为白垩型、着色型和缺损型3种类型

B.同一肘期萌出牙的釉质上有白垩色到褐色的斑块,严重者还并发釉质的实质缺损

C.多见于恒牙,发生在乳牙者甚少,程度也较轻

D.白垩色斑的边界比较明确,其纹线与釉质的生长发育线相平行吻合 E.对摩擦的耐受性差,但对酸的抵抗力强

12、右侧下颌角完全性骨折,骨折线由磨牙后斜向下前方,此时骨折片移位情况为

A.短骨折段向后下移位

B.长骨折段向前上移位

C.常无移位

D.A+B

E.短骨折段向前上外移位,长骨折段向后下方移位

13、用硅橡胶类印模材料取二次印模,下面错误的是

A.高黏度硅橡胶放在托盘上,低黏度硅橡胶注射在需精确印模的牙体周围,托盘口内就位取终印模

B.用高黏度硅橡胶取初印模,再用小头注射器将低黏度硅橡胶注射在需精确印模的牙体周围取终印模

C.需要修整初印模

D.精确度高,龈下边缘取模精确

E.缺点是费时

14、预防口腔医学的定义是

A.结合牙医学会分支学科中具体的预防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B.结合牙医学会分支学科中具体的预防问题,而在口腔公共卫生方面进行的主要活动

C.以国家总体预防牙科卫生政策为指导而采取的口腔预防活动

D.结合牙医学会分支学科中具体的预防问题,以国家总体预防牙科卫生政策为指导而采取的口腔预防活动

E.结合牙医学会分支学科中具体的预防问题,为了执行国家总体预防牙科卫生政策而在口腔公共卫生方面进行的主要活动

15、牙周膜中上皮剩余的组织学来源于

A.牙板上皮

B.口腔上皮

C.造釉器上皮

D.上皮根鞘

E.缩余釉上皮

16、下列关于颞下颌关节内强直的临床表现错误的是

A.关节内强直主要症状是进行性开口困难或完全不能开口

B.单侧关节内强直,面部两侧不对称,颏部偏向健侧

C.下颌角前切迹明显凹陷,下颌角显著向下突出

D.关节内强直侧,髁突活动减弱或消失

E.双侧关节内强直易出现小颌畸形面容,在幼儿易引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17、平面的构成是由 A.上颌所有后牙的颊尖相连构成B.下颌所有后牙的颊尖相连构成C.切点到下颌两侧第一磨牙相连构成D.上颌中切牙近中邻接点至两侧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顶连成的平面

E.由上颌中切牙切缘和尖牙牙尖、双尖牙颊尖连成

18、截根术前必须进行

A.根管治疗

B.牙髓活力测定

C.牙龈切除

D.口服消炎药物

E.局部用药

19、口腔医生操作中最易感染的是 A.真菌 B.病毒 C.细菌 D.支原体 E.放线菌

20、髓腔形态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中哪一点是错误的

A.髓腔的大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缩小

B.乳牙髓腔比恒牙大

C.青少年的恒牙髓腔比老年者大

D.髓室顶、髓角随着牙的不断磨耗而降低

E.外伤、龋病对牙体的侵袭使髓腔缩小

21、全口义齿排列完成,试代时,可不考虑下列哪项因素 A.牙齿的颜色

B.均可不考虑,注意咬合关系即可 C.上唇丰满度

D.上唇下缘与上前牙切缘的关系 E.中线

22、对放射线敏感的肿瘤是

A.恶性黑色素瘤

B.颌骨骨肉瘤

C.脂肪肉瘤

D.恶性淋巴瘤

E.基底细胞癌

23、可摘局部义齿人工后牙颊舌径宽度小于天然牙的目的是

A.提高咀嚼效率B.获得平衡

C.防止咬颊

D.减少支持组织负荷

E.增加固位

二、多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下颌骨外侧的结构有 A.颏孔 B.下颌孔 C.颏结节 D.颏嵴 E.外斜线

2、患儿,女,6岁半,下颌两颗乳中切牙滞留,来医院就诊,拔除这两颗滞留牙。不正确的医嘱是

A.30分钟后吐去压在创口上的棉纱

B.当天不刷牙,可漱口,保持创面清洁

C.勿用手指触摸伤口

D.2小时内勿进食

E.当天不能游泳

3、下列哪种免疫作用在无抗体存在时仍可发生 A.ADCC效应

B.补体经典途径激活,溶解靶细胞 C.免疫调节作用 D.免疫黏附作用 E.中和病毒作用

4、上颌窦底壁距上颌哪颗牙的根尖最近

A.上颌第一前磨牙

B.上颌第二前磨牙

C.上颌第一磨牙

D.上颌第二磨牙

E.上颌第三磨牙

5、下列哪项不是增生型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的病理组织学表现 A.骨密质增生 B.骨松质溶解破坏 C.骨膜反应活跃 D.少量新骨形成 E.骨松质硬化

6、增加左旋多巴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药物是

A.卡比多巴

B.维生素B6

C.利舍平

D.苯海索

E.苯乙肼

7、戴用平面导板矫治器前牙咬在导板上时后牙离开5~6mm A.可能会咬坏

B.会出现最后一对磨牙先接触其他牙开牙合 C.不会出现以上情况 D.压低前牙效果好 E.压低效果反而差

8、医师在执业活动中不享有的权利是

A.获得与本人执业活动相当的医疗设备.基本条件

B.参加专业学术团体

C.对病人进行无条件临床试验治疗

D.在执业范围内进行疾病诊查和治疗

E.接受继续医学教育和技能培训

9、患儿,女,7岁,左下颌乳侧切牙松动Ⅲ度,侧切牙已于舌侧萌出牙冠的1/4,乳牙拔除时应选择的麻醉药及麻醉方式

A.2%普鲁卡因行唇、舌侧局部浸润麻醉

B.2%利多卡因行唇、舌侧局部浸润麻醉

C.2%含肾上腺素普鲁卡因行左侧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神经阻滞麻醉

D.2%含肾上腺素利多卡因行左侧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神经阻滞麻醉

E.2%地卡因行局部表面麻醉

10、面、颊面或舌面的点隙裂沟涂布一层黏结性树脂

C.保护牙釉质不受细菌及代谢产物侵蚀

D.最终达到预防龋病发生

E.使用的高分子材料称窝沟封闭剂

11、关于细胞免疫,下列哪点是错误的

A.需有抗原刺激

B.T细胞介导

C.不需非T细胞参与

D.释放淋巴因子引起迟发型炎症

E.特异性杀伤靶细胞

12、用牙钳拔牙时,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扭转力适用于单个锥形根的牙

B.摇动力适用于扁根或多个牙

C.摇动时首先向阻力小的一侧进行

D.牵引力不能与扭转力等结合使用

E.钳喙应尽量向根方夹持

13、平衡

14、贝尔面瘫急性期为发病后多长时间 A.1~2周 B.3~6周 C.1~2年 D.2年后 E.1周内

15、Th细胞表面具有鉴别意义的标志是 A.CD5分子 B.CD2分子 C.CD4分子 D.CD3分子 E.CD8分子

16、婴幼儿化脓性颌骨骨髓炎多见于

A.下颌骨

B.上颌骨

C.颞骨

D.颧骨

E.鼻骨

17、目前认为人类主要致龋菌是 A.乳酸杆菌 B.唾液链球菌 C.血链球菌 D.变形链球菌 E.轻链球菌

18、患者,男性,24岁,左下后牙突然自发疼痛1天,否认咬硬物史。临床检查:局部牙龈乳头充血水肿,牙间有食物嵌塞,探痛明显。其最可能的诊断是 A.妊娠期龈炎 B.急性牙龈乳头炎 C.牙根折裂

D.急性坏死性龈炎 E.逆行性牙髓炎

19、患者,男性,19岁,前牙外伤1小时来诊。查:左上中切牙牙冠完整、位于牙列中、牙髓活力测试无反应、松动Ⅰ°、叩(+),X线示根尖1/3有水平折裂线,此时宜采取的治疗方案是 A.根管治疗术 B.活髓切断术 C.固定,观察

D.根管治疗+根尖切除术 E.拔除

20、某患者,在设计双端固定桥时,若一端基牙的牙周条件较差时,应考虑 A.在牙周条件较差的一端,选用固位力较强的固位体 B.在牙周条件较强的一端,选用固位力较弱的固位体 C.在牙周条件较差的一侧,多增加一个基牙 D.选用机械强度略低的材料制作固定桥 E.减小桥体的宽度

21、牙髓电活力测试引起假阳性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A.经隔湿的患牙

B.头接触了金属桥体

C.患者情绪过度紧张

D.牙髓已经液化、坏死

E.患者事先服用过镇痛药物

22、下面关于急性龈乳头炎的治疗哪一项不正确 A.必须全身应用抗生素 B.去除局部刺激因素 C.局部使用抗菌消炎药物冲洗

D.急性炎症过后,彻底去除病因,如邻面龋、不良修复体等 E.去除邻面的菌斑、牙石以缓解急性炎症

23、患者,女性,65岁,下颌义齿基托边缘锐利,下后牙前庭沟处可见一处深在溃疡,边缘隆起,疼痛不明显,最可能的诊断是

A.自伤性溃疡

B.结核性溃疡

C.癌性溃疡

D.褥疮性溃疡

面神经管 篇3

【关键词】 胃管固定方法;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Abstract】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gastric tube of two different fixation methods of clinical effects. 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neurosurgery allowance stomach of nasogastric tube, each 60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control group using traditional methods of gastric tube fixed observation group USES the transparent dressing 3 m stick fixed gastric tube,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tube slip rate, comfort, beautiful degree and the incidence of stomach tube fixed place skin damage. Results the rate of gastric tube shedding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gastric tube fixed place skin damage rate i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mfort, beautiful degree i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using 3 m transparent dressing stick fixed stomach tube is firm, comfortable, beautiful, good skin integrity makes use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Stomach tube fixed method ; Clinical effect ;The comparative study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061-01

神经外科患者病情危重,经手术或抢救后长期昏迷卧床,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致患者不能自行进食。因摄入不足造成水和电解质紊乱及营养不良,另外长期静脉高营养没有食物经消化道进入人体内,可引起胃肠黏膜萎缩,屏障功能减弱,细菌或内毒素 易入血,导致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 形成[1]。故很多患者都需要早期置入鼻飼管。鼻饲是一张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在营养护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过留置胃管的固定一直是临床上关注的问题,我们在使用传统固定方式的同时也进行了较多的探索[2]。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在胃管固定材料的选择上,固定方法等方面做了许多改进[3]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胃管固定不牢或方法复杂等不足。就此问题,我们改良设计了一种新的鼻饲管固定方法,并将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2013年6月----2014年5月120例神经外科留置胃管鼻饲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男51例,女9例。年龄21-81岁,留置胃管7-32d,平均(26.5±7.8)d。观察组男49例,女 11例。年龄23-84岁,留置胃管时间7-33d,平均(27.9±8.1)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留置胃管时间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对照组 传统的胃管固定法:确定胃管在胃内后,将胃管用胶布固定在鼻翼及颊部[4],鼻翼上交叉贴1根胶布,脸颊部1根胶布交叉贴,共用2根胶布。

1.2.2 观察组 用3m透明敷料贴固定法:用3m透明敷料贴(型号:3m透明敷料;规格:宽10cm长12cm一张,用剪刀横向剪宽2cm,使之变成宽为2cm,长为10cm的敷贴),操作步骤:①患者仰卧位,证实鼻饲管在胃内后,清洁胶带粘贴部位,保持皮肤干燥,无化学剂及油脂。②将敷贴一端撕开,先粘贴于患者鼻根至鼻尖处(约4cm),使之与皮肤妥帖,然后缠绕胃管2圈,将剩余部分贴于患者鼻部。

1.3 评价指标 胃管滑脱率:以留置胃管时标记好的刻度为标准,胃管脱出3cm以上为胃管脱出。 舒适度:患者的主观叙述。 美观度:患者或家庭评价。皮肤受损:固定胃管处皮肤出现红,痒,皮疹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 3.1 统计学软件,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评论

留置胃管鼻饲是神经外科患者增加营养的最佳途径,鼻饲管的意外拔出,不仅影响治疗的正常进行,而且还增加病人病苦和费用[5]。在鼻饲中最关键的环节是胃管的插入和固定,而影响胃管留置时间长短和舒适度、美观度及胃管固定处皮肤受损等情况又取决于胃管固定的材料和方法,固定的牢固的程度,传统的固定方法与3m透明敷料贴固定法粘贴的部位都是在鼻翼处。虽然鼻翼周围油脂分泌比较旺盛,加上出汗,容易使胶布很快丧失黏性,但3m透明敷料贴使用的是特殊的聚氨酯材料制成,在皮肤上形成一层保护膜,具有透气性好,防水防菌功能,皮肤可正常呼吸【6-7】。且3m透明敷料贴特点外还有专用的医用粘贴配方,提供持久的粘贴时间,在潮湿环境下粘性更强,专为湿热环境和多汗患者设计,因而牢固性强。价格适中,因一张10cm×12cm 3m透明敷贴可供5次使用,并且便于观察胃管情况。由表一可见,应用3m透明敷料固定胃管法,降低胃管的脱出率,皮肤受损发生率,并且舒适、美观,减轻护士工作量,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参考文献

[1]金惠铭.病理生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69

[2]李晓波,荆涛.开胸手术中应用肋间神经冷冻止痛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15):32-33

[3]张琳妹.临床胃管固定方法护理进展【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5):85-86

[4]范海萍,刘宏,申英华,昏迷患者鼻饲管置入方法的改进【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5):87

[5]许月春.监管病房儿科导管的固定方法.现代中西医综合杂志,2004,3(3):363

[6]刘军霞,李峰,孙珊.3m透明敷贴在褥疮预防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06,22(15):24

神经内科长期留置鼻饲管的护理 篇4

1对象与方法

1.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需要长期鼻饲营养的患者,共80例。 其中男39例,女41例; 年龄16 ~ 92岁,平均66. 85岁。临床诊断为脑血管病55例,老年性痴呆11例,帕金森病7例,运动神经元病4例,多系统萎缩3例。鼻咽部无红肿、溃疡、出血。使用随机数字表将入组对象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两组患者置管时间均在30 d以上,鼻饲管均选用CH-15复尔凯一次性鼻饲管( 无锡纽迪希亚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

1. 2护理方法

1. 2. 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置管时患者去枕平卧位头后仰,常规清洁鼻腔,用液体石蜡油充分润滑胃饲管10 ~ 15 cm,从鼻孔轻轻地插入鼻饲管,插鼻饲管的长度为发际至剑突的距离。插管至预定长度后常规医药胶布交叉固定在鼻翼及面颊部[3],每日更换胶布。每日进行口腔护理2次,口腔p H值在6. 6 ~ 7. 1之间的患者均选用0. 9% 氯化钠溶液棉球清洗。

1. 2. 2观察组对意识清楚的患者置管前护士予以心理护理干预,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多次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耐心讲解留置鼻饲管的必要性、插鼻饲管的方法等,逐渐让患者及家属接受插管,消除其恐惧紧张心理。插管时患者半卧位,抬高床头30 ~ 45°,清洗鼻腔; 并向鼻腔内滴入1 ml麻油润滑鼻腔,并用麻油润滑导管前端至预插长度,插管的长度为发际至剑突距离的基础上再延长10 cm。插管时戴无菌手套,右手采用“握笔式”插入预定长度,将3M医用胶布剪裁成Ⅰ 型,胶布上部为2. 5 cm × 2. 5 cm,粘贴与鼻部皮肤; 中部为长0. 7 cm × 宽1 cm; 下部为长0. 5 cm × 宽2 cm, 环绕固定鼻饲管。固定好的鼻饲管悬浮在鼻腔中央, 每3日更换鼻饲管胶布。每日口腔护理2次,口腔p H值在6. 6 ~ 7. 1之间的患者均选用活性银离子抗菌液 Ⅱ型溶液棉球清洗,再用汇涵口泰溶液喷洒口腔及咽部。用0. 9% 生理盐水溶液清洗鼻腔后,在鼻腔内滴入少量麻油润滑鼻腔。

1. 3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 0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采用 χ2检验和t检验,P < 0. 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45% ( 18 /40) ,两次置管成功率为75% ( 30 /40) ; 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67% ( 27 /40) ,两次置管成功率为100% ( 40 /40 ) 。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置管30 d后对照组患者鼻腔黏膜红肿8例,溃疡2例,鼻部皮肤过敏5例,口腔异味5例,鼻饲管脱出10例( 鼻饲管滑脱10 cm即为脱管) 。观察组患者鼻腔黏膜红肿2例,鼻部皮肤过敏1例,未出现溃疡、口腔异味、鼻饲管病例。两组发生护理并发症情况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3讨论

3. 1鼻饲管置入的护理要点

观察组采用麻油为润滑剂,因其油脂含量高,润滑效果好。插管前对患者的鼻腔至咽喉部予以润滑,并用麻油涂抹在导管外部前端至需插入的长度,使鼻饲管更润滑,便于插入[4]。麻油富含营养素、维生素E, 主要成分为不饱和脂肪酸,渗透作用强,能改善局部营养且有润滑作用[5],可滋润黏膜,且对人体无害,易被患者接受。有研究[6]显示,麻油具有防过敏、解毒、消肿的作用。

两组患者均选用复尔凯一次性硅胶鼻饲管,该管有5个侧孔,尖端至第5侧孔距离10 cm,观察组患者置入鼻饲管的长度在体表测量的基础上延长10 cm, 以确保鼻饲管的侧孔均穿过食管进入胃内,可避免刺激性药物注入时对食管下段产生药源性损伤及黏膜下出血[7]。同时可避免长期注食、注药对食管下段产生的压力刺激,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3. 2口鼻腔的护理

活性银离子能主动吸附细菌、真菌及病毒,通过破坏酶蛋白的活性从根本上杀灭这些微生物[8],因此其杀菌能力较传统的生理盐水更强。活性银离子抗菌液 Ⅱ型溶液与正常口腔p H值接近,与生理盐水比较,能有效地保持口腔清洁和湿润,减少口腔异味、咽部红肿。每次口腔护理后用0. 9% 生理盐水清洗鼻腔,再向鼻腔内滴入少量麻油,可形成一层保护膜,对鼻腔黏膜有滋润营养及润滑作用。

3. 3鼻饲管的固定方法

用普通医用胶布将鼻饲管在鼻翼两侧及面颊部交叉固定会使患者皮肤受到刺激,部分患者出现过敏反应[9],长期采用传统的固定法易造成患者鼻腔黏膜受到鼻饲管的压迫,造成局部黏膜红肿、溃疡,鼻部变形及患者不适反应,导致非计划性拔管。观察组使用3M胶布Ⅰ型固定鼻饲管,固定好的鼻饲管悬浮在鼻腔中央,减少了鼻饲管对鼻腔侧壁黏膜的压力。3M医用弹力胶布透气性好,黏附力强,且3日更换胶布1次, 既可以减少普通医用胶布引起患者鼻部皮肤的不适及频繁更换胶布造成的管道牵拉引起患者疼痛,同时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4结论

面神经管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1例患者均为腰椎管狭窄手术后患者, 其中男13例, 女8例, 年龄36~78岁, 平均51.4岁, 术前临床症状均有程度不等的间歇性跛行, 中央型腰椎管狭窄者可伴有双侧下肢麻木、酸胀疼痛或鞍区 (会阴部) 麻木等;神经根管型狭窄者表现为狭窄侧下肢疼痛、麻木等。11例患者临床上均有部位不同、程度不等的肌肉萎缩、肌力减退、下肢感觉障碍及神经腱反射相应减弱甚至消失。手术前影像CT检查显示中央型腰椎管狭窄者为硬膜囊前方、后方均受到压迫, 可见椎间盘中央突出明显压迫硬膜囊, 椎体后缘骨质增生肥厚, 后纵韧带部分钙化或椎板骨质增生肥厚等;神经根管型狭窄者表现为硬膜囊及神经根侧前方及侧后方受到挤压, 可见腰椎间盘侧后方突出, 伴纤维环钙化、黄韧带增厚和关节突增生及向内压迫硬膜囊等。全部病例中中央型腰椎管狭窄9例;神经根管型狭窄5例;二者兼有的狭窄7例。全部病例中病变节段以L4、L5与L5、S1节段为主, 其中同时伴有L3、L4节段者3例;伴L3、L4及L2、L3节段者2例。

1.2 方法

神经妥乐平由日本制药株式会社生产, 每支3 ml, 含3.6 U, 按照产品说明书中的规定剂量, 用药方法为神经妥乐平7.2 U和2%利多卡因5 ml加生理盐水至25 ml, 从骶裂孔处缓慢注射, 1次/7 d, 4~5次为一疗程, 个别病例可增加1~2次, 观察治疗后四周内的疼痛和麻木感及腓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情况。

1.3 疗效标准

采用疼痛学临床评价方法的视觉模拟量表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2]测定患者的疼痛感和麻木感, 测定时间选择在治疗后第7、14、21和28天。治疗前后的改善情况:分显效、有效、无效3级。显效为治疗后28 d内和治疗前相比症状改善>50%;有效为治疗后28 d内和治疗前相比症状改善25%~50%;无效为治疗后28 d内和治疗前相比症状改善<25%。同时用肌电图仪检测腓神经的传导速度。显效为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5 m/s;有效为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5 m/s;无效为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较前无改变。

2 结果

2.1 改善情况

术后神经妥乐平治疗疼痛症状显效14例, 有效5例, 2例无效, 有效率为90.4%;麻木感改善情况:21例患者中有11例有麻木症状, 治疗后麻木有显著性改善, 治疗后28 d内显效3例, 有效4例, 4例无明显改变, 有效率为63.6%。肌电图仪显示有7例肌电图示腓神经的传导速度较前增加>5 m/s;9例腓神经的传导速度较前增加<5 m/s;5例腓神经的传导速度较前无变化, 有效率为76.1%。

2.2 不良反应

本组未发现不良反应。治疗前对老年病久者询问有否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病史, 治疗时观察有无头晕、耳鸣、眼花、胸闷等症状, 并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治疗后第7天常规进行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 未发现有异常结果, 说明短期使用神经妥乐平是安全的。

3 讨论

腰椎管狭窄症先天发育性临床上少见, 常见为后天获得性, 病因较多, 常见为后纵韧带肥厚或骨化及黄韧带肥厚, 椎小关节和椎体后缘骨质的退行性增生肥大, 椎间盘的突出与脱出, 以及关节突肥大增生内聚, 椎弓根短缩, 椎板骨质增厚等, 其结果是对硬膜及神经根产生机械压迫, 引起无菌性炎性反应, 刺激脊神经根而引起间隙性跛行及疼痛、麻木等, 手术是解决腰椎管狭窄的根本办法[3]。但术后患者常常出现残余神经症状, 其原因较为复杂, 如神经根根管周围组织水肿;脊神经脱髓鞘;伤口内出血;硬膜囊破裂;神经根牵拉损伤;突出物摘除不彻底;手术感染神经根严重损伤;化学性介质刺激;免疫源性原因等, 其中部分需要再手术处理, 而多数经过保守治疗症状和体征可以得到缓解, 但临床有效治疗药物较少。常规使用的有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和阿片类镇痛药, 其它有镇静药、抗抑郁药、局麻药和抗癫痫药等, 多无法长期使用。本组采用药物经骶管注入硬膜外腔, 直接作用于硬膜和神经根, 阻断疼痛的传导通路及其恶性循环,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营养修复神经。注射过程中如出现会阴部发热感可视为正常, 对年老患者可采取分断注射, 即先注射5 ml后患者无反应则稍停再缓缓注射。低浓度的利多卡因可阻滞交感神经传导, 加速代谢产物的排泄, 并能迅速镇痛和松懈平滑肌。神经妥乐平是神经-免疫系统调节剂, 在治疗神经损伤导致的感觉症状和植物神经症状方面有效, 其药理作用有:促进神经轴突生长, 促进雪旺氏细胞增殖, 抑制缺氧状态造成的神经细胞膜电位上升等神经修复作用, 通过激活下行性疼痛抑制系统和抑制缓激肽释放起到的镇痛作用, 通过调节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从而改善冷感麻木等神经症状, 以及免疫调节作用等。该药自1949年起开始在日本上市, 广泛使用周围神经损伤后的疼痛、感觉减退、感觉过敏、麻木等[4]。有人采用神经妥乐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余神经症状, 疗效显著[5]。本组腰椎管狭窄术后采用神经妥乐平对其残余神经症状疼痛和麻木治疗有明显疗效, 且神经生理学指标也有改善。神经妥乐平治疗后28 d内的疼痛值显著降低, 有效率为90.4%;治疗麻木亦有显著疗效, 治疗后28 d内的麻木值显著降低, 有效率为63.6%;腓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有效率76.1%。本组病例治疗发现神经妥乐平对腰椎管狭窄术后残余神经症状有效, 神经生理学改善明显, 而且安全性好, 未出现一例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但本次观察病例偏少, 观察时间较短, 缺乏大样本、盲法对照研究, 其远期疗效及该制剂的最佳疗程尚有待进一步探讨。需要说明的是治疗前要详细诊查患者, 结合影像检查结果, 严格掌握适应证, 对临床症状较重, 体征明显, 如严重腰椎管狭窄, 硬脊膜外脂肪层完全消失, 腰间盘侧后方突出伴纤维环钙化以及关节突骨质增生内聚, 黄韧带增生肥厚、钙化, 硬膜囊被挤压, 以及椎体后缘明显骨质增生, 且患者手术意愿明显者还是尽早再次手术治疗为好。

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妥乐平治疗腰椎管狭窄术后残余神经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腰椎管狭窄术后患者仍有残留神经症状, VAS评分在5分以上的患者21例, 给予神经妥乐平7.2 U+0.9%生理盐水20 ml+2%利多卡因5 ml经骶管注射, 7 d一次, 45次为一疗程, 观察患者在治疗后的疼痛、麻木感症状和神经生理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疼痛有显著性改善, 治疗后28 d内有效率为90.4%。21例患者中有11例有麻木症状, 治疗后麻木有显著性改善, 治疗后28 d内有效率为63.6%。且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改善良好的有效率为76.1%。结论 神经妥乐平对腰椎管狭窄术后残留的疼痛感和麻木感有缓解的效果。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残余症状,神经妥乐平

参考文献

[1]张伯勋, 王岩.现代颈肩腰腿痛诊断与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479-483.

[2]谭冠先.疼痛诊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4-5.

[3]陆裕朴, 胥少汀, 葛宝丰, 等.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1:1178.

[4]胡昔权, 窦祖林, 朱洪翔, 等.神经妥乐平对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作用.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3, 22 (2) :94-96.

面神经管 篇6

1 置胃管前的评估

1.1 评估患者颅内压情况

观察患者有无头痛、恶心、呕吐。因置管过程刺激咽部喉返神经引起恶心、呕吐可使脑卒中患者颅内压增高, 导致脑疝或呼吸骤停, 掌握置管时机非常重要, 采用降颅压措施后置管, 在生命垂危、生命体征不稳定时应避免置管。

1.2 评估患者呼吸道情况

观察患者的呼吸形态、氧饱和度, 听诊肺部的痰鸣音。先清理呼吸道, 清除口鼻分泌物, 吸尽口咽、气管内痰液, 提高置管一次成功率, 降低置管后的感染率。

1.3 评估患者的配合程度

清醒者向其解释操作过程及配合方法。评估鼻黏膜是否完整, 鼻中隔是否正常, 有无鼻息肉, 鼻出血, 鼻咽部手术史, 有无义齿。

2 鼻胃管置入方法

我科一般使用经鼻喂养管 (进口) 。此鼻胃管是德国生产的一种新型胃管, 其材料是聚氨酯, 内有不锈钢引导钢丝, 具有细、软、透明、刺激性小、耐腐蚀的优点, 可减轻对食管和胃黏膜的剌激, 且其末端有封口可减少细菌污染的机会。置胃管前先清洁鼻腔, 打开鼻胃管包装, 将引导钢丝的手柄完全推入鼻胃管内以使整根引导钢丝完全进入鼻胃管中, 检查嵌顿牢固, 石蜡油棉球充分润滑胃管前端, 测量所需插入的长度, 按留置胃管的程序插入。当胃管插至10 cm~15 cm处, 如为清醒患者, 嘱其做吞咽动作, 顺势向前推进, 直至预定长度。清醒患者体位可取坐位或半坐卧位, 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稳定地坐在床上或椅子上, 头部用枕头支撑而不是向前或向后倾斜, 如果患者不能坐直, 可以仰卧。如为昏迷患者, 左手将患者头部托起, 下颌靠近胸骨柄, 以增大咽部通道的弧度, 使管壁从咽后壁滑行, 插入45 cm~55 cm。增加插管长度, 由于胃贲门处于半开放状态, 胃内容物易反流, 插管深度增加4 cm~8 cm使胃管接近幽门部, 有效减少了鼻饲液的反流。气管切开术后在置胃管前抬高床头约20°~45°, 有利于胃管的滑行。

对脑出血早期明显颅内压增高的患者, 插管时将患者头部托起有造成脑疝的危险, 采取侧卧位法:患者取左侧卧位, 在患者肩部及后背垫一软枕, 使颈部伸展, 头后仰, 将胃管自鼻腔缓缓插入。如果是脑卒中吞咽障碍且颈项强直患者可抬高头部45°, 并缓慢插胃管, 优于传统方法。

确认经鼻喂养管达胃部的方法: (1) 用注射器连接鼻胃管后抽出胃液; (2) 用注射器注入空气10 m L在上腹部听诊有气过水声; (3) 把鼻胃管末端置入盛水的杯中, 无气体溢出, 即抽出引导钢丝, 撤出的金属丝放置干净袋子保存好, 以免短时间脱出, 重新放置。胃管插好后再经医生确认, 双方确认后, 再向胃内缓慢注人20~30 m L温开水。

固定的方法:用宽3 cm高强度胶带撕成Y形, 未撕开部分粘贴于鼻根至鼻尖处, 另两分叉端螺旋绕于胃管上, 并用胶布注明置管时间及名称, 贴在鼻胃管尾端。

脑血管意外患者由于神经肌肉损伤,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食管横纹肌、胃平滑肌存在一定程度的收缩无力, 活动不协调或肌瘫痪。正常情况下食管、胃贲门在不进食时处于关闭状态, 人倒立也不会发生胃内容物反流, 但脑血管意外患者则处于开放状态, 是胃内容物易反流的主要原因。临床上, 尽管鼻饲前能回抽出胃内容物, 但在注入鼻饲液不久患者即出现呛咳、痰鸣音增多、甚至咽喉部吸出鼻饲液。意识不清、咽喉部感觉障碍的患者胃内容物反流时易误吸入肺, 是脑血管意外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 长期鼻饲患者约24%有误吸症状, 往往伴发肺炎, 所以长期留置胃管的护理极其重要。

3 护理措施

3.1 一般护理

胃管应定期更换, 防止时间过长胃液腐蚀胃管, 胃管变硬容易损伤胃黏膜, 一般硅胶类1周更换1次。进口经鼻喂养管更换时间为1个月。每次更换胃管时在前一天晚上最后喂食物一次后, 将管口折住, 迅速拔出。我科用牙龈炎冲洗器做口腔护理, 每日2次。

3.2 鼻饲护理

鼻饲前抬高床头30°, 检查胃管是否在位通畅、有无脱出, 患者有无腹胀、胃潴留, 胃液颜色是否正常等, 必须确定在胃内方可开始鼻饲。鼻饲前后用20 m L温开水冲洗管道, 每次鼻饲液量不超过200 m L, 缓慢注人, 一般10 min~15 min鼻饲完, 间隔时间不少于2 h, 每日鼻饲5~6次。鼻饲后应保持床头抬高30 min, 半小时内不要翻身和搬动患者防止误吸。注意安排护理时段, 如有痰液应吸完痰后再鼻饲, 如果患者刚鼻饲不久护士即进行吸痰, 很容易导致患者呛咳和呕吐。注意观察, 若患者突然出现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时, 应警惕有无胃内容物反流误吸, 出现误吸尽早处理可防意外发生。鼻饲使用一次性50 m L注射器, 每日更换。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或胃潴留, 如为血性、咖啡色胃液, 应停止鼻饲, 待症状好转后再行鼻饲。如无异常可缓慢注入少量温开水, 然后再灌注鼻饲药物或营养液。

3.3 食物的准备

鼻饲食物应现配现用, 鼻饲液温度为38~40℃, 可选择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稀稠均匀, 可注入牛奶、豆浆、米汤、菜汤等流质。

3.4 药物的注入

几乎所有脑卒中患者都患有高血压, 口服药物治疗在脑卒中患者治疗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遵医嘱按时按量注入药物对于留置胃管的患者尤为重要。在鼻饲前, 尽可能研磨碎药物, 鼻饲前后采用温开水20 m L冲洗胃管, 既可防止堵管, 也可使药物充分利用吸收。将所有药物分开压碎、溶解、稀释分别给药, 后用20 m L水冲洗管道, 不要将药物与肠内营养彼此混合。

3.5 避免胃潴留和腹胀

严重脑卒中时,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影响迷走神经对胃运动的调节;下丘脑调节失衡, 血管收缩常引发胃黏膜缺血、缺氧, 从而影响胃的正常消化功能。因此脑卒中患者要少量多餐, 必要时给予胃黏膜保护药或促胃动力药。

3.6 预防腹泻便秘

腹泻是鼻饲常见的并发症, 应注意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 m L, 少量多餐, 鼻饲液当日配制, 一切容器要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鼻饲前要洗手。如有异常应及时送检, 对大便应观察其颜色性状及量, 腹泻时要进行常规检查和培养。

3.7 预防脱管护理

为防止昏迷谵妄意识障碍患者拉扯胃管, 在取得家属理解后, 可用绷带将其双手固定在床挡上, 但应注意松紧适宜, 经常观察约束部位皮肤受压情况。

3.8 积极预防肺部并发症

定期翻身叩背, 协助排痰, 对痰多患者在鼻饲前充分吸净痰液, 清理呼吸道, 患者突然出现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时, 应警惕有无胃内容物反流, 注意观察吸出物颜色及性状, 做好记录。

3.9 心理护理

意识清醒的患者发现自己失语、肢体瘫痪、不能正常进食后, 容易产生悲观的情绪, 常拒绝治疗及护理;有些患者焦虑不安, 易激动, 希望医师能药到病除。此时应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 消除患者悲观、焦虑的情绪,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多体贴关心患者, 经常与之交谈, 例举治疗成功的病例, 在进行各种操作如插胃管前, 应详细向他们解释管饲的目的和方法, 消除患者的顾虑, 以取得合作。在日常生活中热情诚恳地帮助患者解决困难, 使其配合治疗及护理。

4 讨论

面神经管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6例CTS患者中男22例, 女184例, 男女之比为1∶8.36。发病年龄17~70岁, 平均 (47.5±10.6) 岁, 其中30岁以下14例, 31~40岁36例, 41~50岁69例, 51~60岁71例, 61~70岁16例。就诊时间最短7d, 最长10年。发病以手麻木为主, 双手181例 (其中51例先右手, 继之左手) , 右手16例, 左手9例;其中伴烧灼或针刺样痛42例, 桡侧3个半指痛觉减退77例, 大鱼际肌萎缩64例, 拇指对掌无力52例。206例中临床疑似诊断颈椎病14例, 周围神经病6例, 胸廓出口综合征2例。

1.2 电生理检查

应用DISA2000C和Keypoint型肌电诱发电位仪进行电生理检查。

1.2.1 肌电图 (EMG) 检查

以同心圆针电板记录肌肉安静时自发电位 (纤颤电位和正相电位) 及肌小力收缩时运动单位平均时限延长和多相电位增多, 肌大力收缩时呈单纯相或混合相而不能达到干扰相为异常。常规检查拇短展肌、小指展肌、第1骨间肌、肱二头肌和胫前肌等。

1.2.2 神经电图检查

神经电图包括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运动传导的末端潜伏期测定, 皮温在30℃左右, 记录电极均采用盘状表面电极, 进行正中神经、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CV) 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CV) 及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时 (DML) 检测, 为了鉴别诊断又加测部分桡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以低于Ludin不同年龄的神经传导速度的正常范围为传导速度减慢[1], DML>4.5ms为潜伏期时限延长[2]。

2 结 果

2.1 EMG检查结果

206例CTS患者共检502块肌肉, 其中64例 (31.1%) CTS患者EMG呈神经原性损害, 其中拇短展肌可见自发电位57例, 运动单位平均时限延长62例, 多相波增多59例, 单纯相72例, 混合相113例, 干扰相21例。小指展肌、第1骨间肌、肱二头肌和胫前肌EMG均正常。

2.2 神经电图结果

共检测神经1338条, 尺神经、桡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在正常范围。CTS患者正中神经神经电图检查异常率为100%, 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结果见表1。

注:括号内为百分率

正中神经DML延长214条 (55.9%) , 而214条 (90例CTS患者) 中有155条MCV 在正常范围。正中神经SCV诱发电位波幅降低265条 (77.1%) 。

3 讨 论

腕管是由8块腕骨与其上方的腕横韧带围成的管性纤维隧道, 正中神经是唯一通过的神经, 任何原因导致急性或慢性腕管内压力升高均可使正中神经受到挤压, 发生功能障碍, 引发CTS [3]。多种复杂因素可以导致CTS的发生[4], 本组206例患者中184例 (89.3%) 为女性, 且41岁以上女性占75.7%, 支持女性激素水平改变是CTS的病因之一的观点。长期反复手臂用力劳累也是CTS的病因之一。本组男性患者多为钳工、木工、搬运工等手工劳动者, 发病与手腕负荷过重有关。本组206例CTS患者双手病变181例, 占87.9%;单手病变25例, 占12.1%。神经肌电图提示CTS多为双手病变, 以右侧为主。

通过对206例CTS患者行神经肌电图检查可见, CTS患者神经肌电图有如下特征:早期CTS患者仅表现正中神经SCV轻度减慢或诱发电位波幅降低;继之正中神经DML延长, MCV在正常范围;随着病情进展, 正中神经MCV异常;晚期大鱼际肌EMG呈神经原性损害。CTS患者神经电图检查异常率为100%, 表现正中神经SCV异常率为94.7%, 诱发电位波幅降低占77.1%, 正中神经DML延长占55.9%, MCV异常率为36.8%, 拇短展肌EMG呈神经原性损害者占31.1%。

神经肌电图改变与临床表现一致, 本组32例CTS早期患者仅感觉手麻木或伴疼痛, 神经肌电图改变为正中神经SCV轻度减慢或诱发电位波幅降低;110例CTS中期患者肢端麻木较重, 神经肌电图改变为正中神经DML延长, MCV在正常范围或MCV减慢, SCV明显减慢或诱发电位波幅不能引出;64例CTS晚期患者大鱼际肌明显萎缩, 并伴有对掌无力, 神经肌电图改变为正中神经MCV和SCV明显减慢或诱发电位波幅不能引出, EMG呈神经原性损害。

通过神经肌电图可鉴别颈椎病、周围神经病和胸廓出口综合征。神经根型颈椎病仅损害感觉神经节节前纤维, 而感觉神经周围段轴索功能不受损害, 临床上虽感觉障碍明显, 但远端周围神经SCV和诱发电位正常;胸廓出口综合征早期神经生理检查多无异常, 晚期可有尺神经传导速度异常;周围神经病是多条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异常, 而CTS患者仅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异常。

本组有83例CTS患者主诉单侧手麻木, 另侧手无自觉症状, 经神经肌电图检测, 其中58例双手均有传导速度异常, 提示神经肌电图能检测出亚临床病变。

本组6例CTS早期患者经保守治疗, 并更换工种, 3~6个月后复查神经电图, 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接近正常。有1 例患者按颈椎病治疗6年, 手肌明显萎缩, 经腕横韧带切开减压术后6个月复查神经电图, 正中神经MCV由术前不能测出恢复至32.5m·s-1。提示CTS早期诊断并正确治疗则预后良好。

神经电图不仅为诊断CTS提供可靠依据, 也是观察疗效的一项敏感指标。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图对腕管综合征 (CTS) 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常规方法对206例CTS患者行肌电图 (EMG) 和神经电图检查。结果:共检502块肌肉, 其中64例 (31.1%) CTS患者EMG呈神经原性损害, 表现为拇短展肌可见自发电位57例, 运动单位平均时限延长62例, 多相波增多59例, 单纯相72例, 混合相113例, 干扰相21例。共检测神经1 338条, 正中神经神经电图检查异常率为100%。其中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时 (DML) 延长214条 (55.9%) ,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CV) 异常141条 (36.8%) ,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CV) 异常325条 (94.5%) , 诱发电位波幅降低265条 (77.1%) 。结论:CTS患者以中年以上女性多见, 常为双侧病变, 以右侧为重。神经肌电图检测诊断CTS较为敏感, 表现为正中神经SCV轻度减慢或诱发电位波幅降低, 正中神经DML延长, MCV异常, 拇短展肌EMG呈神经原性损害。

关键词:腕管综合征,电生理检查,神经原性损害

参考文献

[1]LUNDIN H P.实用肌电图学[M].汤晓芙, 梁惠英, 南登昆, 等, 译.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245.

[2]郭春苗, 潘宏达.三种感觉传导检测法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比较[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0, 29 (4) :461.

[3]牛仁山.神经肌电图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10) :8.

面神经管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神经外科重症病人105例,男60例,女45例;年龄7岁~80岁,平均45.5岁;重型颅脑损伤25例,高血压脑出血19例,听神经瘤15例,颅咽管瘤9例,胶质瘤17例,桥小脑角肿瘤7例,斜坡脑膜瘤4例,巨大动脉瘤5例,脑动静脉畸形(AVM)4例。

1.2 营养支持方法

本组病人均使用胃管、加温器,除15例病人因经济状况使用静脉输液泵及输液管匀速输注营养液外,其余均使用专用的营养泵管及营养泵恒速输注鼻饲液。

1.3 结果

本组病人出现反流现象5例,腹泻7例,便秘2例,消化道出血1例,胃潴留1例。经暂停鼻饲、给予止泻、止血等对症处理后均得到控制,并维持较好的营养状况。

2 护理

2.1 常规护理

①每天更换鼻饲用输液管或营养泵管,确保胃管位置正确且无潴留后根据鼻饲量调节时速。鼻饲量一般由少到多,第1天从500 mL营养液开始,观察无呕吐、反流、腹胀、腹泻等情况后,第2天可加至1 000 mL,无不适可递增至1 500 mL/d,然后维持用量。小儿酌减。②利用泵喂食时,一定要做好醒目的标志,避免与静脉用药相混淆,与静脉用药泵分开一定的距离。每次更换鼻饲液时应严格做好“三查七对”。避免营养液污染,操作按无菌技术要求。营养液应开启当天用完,切勿隔天使用。因为营养液开启后易成为细菌的良好培养基,被细菌污染导致腹痛、腹泻的发生。并可将床头适当抬高30°,以减少反流和误吸的可能。③由于不经口进食,要特别重视口腔卫生,每天口腔护理2次,并观察口腔黏膜情况,以防真菌感染、口腔溃疡、腮腺炎等。

2.2 实施管饲膳食后各类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

2.2.1 反流、误吸

一旦发生,可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后果极为严重。多见于气管切开的病人。常见原因为胃管移位、气管切开者吸痰时刺激过大等。故鼻饲前应确保胃管位置正确,在胃管固定刻度处用油笔做好标记,并随时观察看有无移位、脱出。有气管切开者,吸痰时动作轻柔,吸痰管不宜插入过深,避免呛咳,必要时可先暂停鼻饲泵,吸痰后再重新开启。本组5例气管切开病人出现轻微反流现象,予暂停鼻饲并及时吸尽气道和口鼻腔内反流物,无造成严重后果。其中1例为经口留置胃管,更难以做好胃管的固定。所以我科ICU现在采取用扁带打双套结的方法固定胃管,除做好标记外,必要时还另外记录胃管的外露长度,确保翻身、改变体位后胃管无移位。

2.2.2 腹泻

腹泻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由于大量液体进入胃肠道时刺激肠蠕动或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使肠道菌群失调引起。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可高达62%[1]。管饲过程中出现腹泻主要有以下原因:①灌注过多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②灌注环节被污染而引起感染性腹泻;③鼻饲液温度过低,刺激肠蠕动加快引起腹泻;④流汁内含脂肪过多引起脂性腹泻。严重腹泻可造成大量胃肠液损失而发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紊乱。因此,应观察、记录粪便性质、颜色及其次数并告知医生。同时保留标本送常规检查或培养,并进行对因处理:减少鼻饲液的量及脂肪摄入,必要时遵医嘱更换另种鼻饲液;保证鼻饲液无污染;使用加温器保持管饲流质温度在38 ℃~40 ℃,但注意加温器应置于病人不易接触到的位置以免烫伤,而且尽量靠近胃管端确保加温效果;应用抗生素,必要时暂停管饲。此外,还应重点做好皮肤护理,大便后及时清理,保持肛门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可用温水擦净后涂氧化锌或鞣酸软膏,防止皮肤溃烂。特别严重的可请造口治疗师协同处理,留置肛管或上肛袋,避免肛周皮肤长期受刺激,最终发生不可避免的皮损。

2.2.3 便秘

由于病人卧床时间长,肠蠕动减弱,致使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水分被过多吸收,造成粪便干结、坚硬和排便不畅。需定时应用缓泻药或行开塞露通便,必要时可行少量不保留灌肠。

2.2.4 消化道出血

脑科重症病人常因丘脑下部-脑干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胃肠血管痉挛、黏膜坏死发生神经源性溃疡引起消化道出血。主要表现为胃管内抽出咖啡色液体或排出柏油样大便,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并严密观察病人血压、脉搏及意识的改变。本组1例病人出现消化道出血,表现为胃管内抽出咖啡色液体;给予暂停鼻饲,对症给予胃黏膜保护剂及加用止血药3 d后症状缓解。

2.2.5 胃潴留

主要因颅脑创伤后胃肠功能下降,长期卧床不活动胃收缩力下降所致。本组出现胃潴留1例。故每次鼻饲前或在连续输注中每隔4 h~6 h抽取胃内残留量,胃内残留量>100 mL提示胃潴留。应暂停营养液输注,并向医生汇报,加用胃动力药,必要时给予负压引流。

3 小结

适当的肠内营养可以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防止肠道细菌易位造成的肠源性感染[2];还有利于保持肠道正常菌群分布,防止肠道菌群失调;同时也改善了肠道免疫功能,防止细菌和内毒素移位,预防感染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因此,应通过精心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给予重症病人最有效的营养支持,以促进损伤组织修复和全身状况改善,降低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摘要:[目的]总结神经外科重症病人实施管饲膳食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神经外科重症病人实施管饲膳食营养支持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出现反流现象5例,腹泻7例,便秘2例,消化道出血1例,胃潴留1例;经对症处理后均得到控制,并维持较好的营养状况。[结论]加强神经外科重症病人管饲膳食的护理可减少肠道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神经外科,重症病人,管饲膳食,肠内营养,护理

参考文献

[1]田小京.高龄病人胃镜引导下空肠置胃管营养支持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8):59.

面神经管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孕妇均为梅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女性患者, 年龄最小24岁, 最大38岁, 平均年龄 (28.2±3.6) 岁;妊娠晚期32例, 产后3个月内20例;52例患CTS者中, 共有患病手78例;单侧病例26例, 双侧病例26例。将以上52例患者列入研究组, 另选取同期于梅州市人民医院进行体验健康女性50例作为对照组, 年龄最小21岁, 最大42岁, 平均年龄 (30.3±4.1) 岁, 均经检查排除患神经系统疾病者。

1.2 临床症状

研究组患者临床表现为正中神经分布区所包含的食指、中指、拇指出现麻木、刺痛感, 触感灵敏度减退, 清晨或夜里部分患者有疼痛或麻木加重现象, 严重者被疼醒或麻醒, 经运动、甩手或者局部按摩等, 症状在短期内稍有缓解。多数患者的Phalen征、Tinel征显现阳性。

1.3 神经肌电图检测方法

仪器选用Keypoint型肌电诱发电位仪 (丹麦产) 。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如下检测: (1) 经腕部对患肢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进行刺激, 并分别记录大、小鱼际肌部位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CMAP) 数据, 通过波幅及末端潜伏期对运动传导速度 (MCV) 进行运算; (2) 顺向法环状电极对指1、指3和指5进行刺激, 记录腕部正中神经、尽神经和桡神经的感觉纤维动作电位 (SNAP) 数据, 通过波幅及潜伏期情况, 完成感觉传导速度 (SCV) 的运算; (3) 使用同心圆针的电极法来对患肢拇指展肌、小指展肌和伸指总肌的静息电位进行观察, 指导患者轻度和大力收缩患肢, 观察电位表现情况。

1.4 检测标准

以卢祖能[3]的正常值范围为依据, 参照梅州市人民医院常规正常值。将以下标准作为判断异常的标准: (1) MCV和SCV大于对照组的; (2) SNAP<对照组的; (3) 末端潜伏期>对照组。同心圆针电极肌电图出现病理性自发电位被视为异常。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标准差 (χ—±s) 检验, 计数单位采用χ2检验, 计量单位采用t检验, 当P<0.05时, 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如表1, 两组患者运动传导和感觉传导各指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78只患肢中, 有56只插入电位增多, 50位可见正尖波, 患者肌肉进行轻度收缩运动时单位电位时限增宽。

3 讨论

腕管位于人体的掌根部位, 通过8块腕骨和其上方的腕横韧带等组建成一个隧道样的结构。正中神经是惟一一条通过腕管的神经, 因此周围任何造成腕管内压力增大的因素都可能增加正中神经的被压迫, 从而产生不良的临床反应。腕管内部空隙小, 结构相对紧密, 而腕管的构成组织又比较坚韧, 弹性弱, 这种组织结构也使得腕管神经的受损更加容易。腕管综合征的引起因素较多, 过去多为体力劳动者、手工作业者、家庭妇女等, 而随着现代化电脑的普及, 人们使用计算机打字的机会越来越多, 也使得CTS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目前CTS的临床研究已经备受关注, 当然, 早期治疗能够更好地恢复患者的手部功能, 因此尽早通过无创手段诊断CTS的发病具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大量报道证实, 神经肌电图的利用和对患肢传经传导功能的检测, 对于诊断CTS有着较显著的临床效果。有报道称CTS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法为腕远侧节段的正中神经感觉以及运动传导选择性异常, 和同侧手尺神经远侧节段以及正中神经近侧节段正常[4]。但目前国内相关的文献报道在测定相关数据时具有不一致性, 据笔者判断可能为病例选取的患者病情程度不同、年龄以及患者的基本资料有较多差异之处所致。因此本组研究中, 特别选取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其一性别相同, 其二年龄接近, 第三均为妊娠后期或生育后3个月内, 患者具有较大的一致性和共性, 以便使研究数据更加精确。

妊娠期妇女的血浆白蛋白值比正常女性有所下降, 从而导致其机体内的渗透压随着降低, 在这种情况下, 组织间隙的体液增加, 外周血管得到进一步扩张, 因而手部血管流量呈现较明显提升, 据统计为非孕期的7倍左右[5]。随着妇女妊娠时间的增长, 机体内的甾体激素也随之不断增多, 并引起体内的水潴留。当患肢组织出现较明显水肿时, 可能填充更多的空间, 使腕管中的间隙更加狭小, 造成正中神经受到压迫。如这种水潴留时间较长, 则可能造成腕管内长期处于高压状态, 影响静脉血的回流, 神经轴浆的运输越来越慢, 正中神经循环不良, 对外表现为发麻、疼痛、刺痛等临床症状, 严重影响孕妇的正常生活及健康。

而妇女分娩之后, 机体的催乳素分泌开始加剧, 妇女需长期哺育婴儿、喂养、抚摸、搓洗尿片、清洗衣物等, 都会多次频繁地使用双手, 当妇女过于操劳而忽略了手部的保养与休息时, 可能引起腕部肌肉和韧带的无菌性肿胀、发炎等病变, 进而产生CTS的诸多不良反应, 影响生活。在本组研究对象中, 研究组育后产妇均为生育后2~3个月者, 此期间是妇女新接触婴儿时期, 动作不熟练、操作不得当, 常会加剧双手的压力和损伤, 从而引起CTS的发病。

本组研究中, 研究组患者的MCV和SCB均较对照组减慢, 且SNAP与CMAP的波幅也均较对照组降低, 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正中神经的MCV和SCV减慢、SNAP与CMAP的波幅减慢均是孕产妇腕管综合征诊断的一个重要判定指标。还有, 研究SNAP与CMAP的潜伏期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长 (P<0.05) , 说明潜伏期延长也是孕产妇腕管综合征的诊断指标之一[6]。

总之, 利用神经肌电图检测, 是目前临床上对腕管综合征诊断的较重要手段, 其检测灵敏度高, 对早发现、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孕产妇患者, 是CTS的易发人群, 更应加强注意与防护, 减少对手部功能的损伤。

摘要:目的 研究孕产妇腕管综合征的神经肌电图表现特征。方法 研究组孕产妇腕管综合征患者52例, 对照组健康体检女性50例, 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测, 分别对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CMAP) 、感觉纤维动作电位 (SNAP) 的潜伏期、波幅、MCV、SCV、以及拇短展肌 (EMG) 进行测定与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运动传导和感觉传导各指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78只患肢中, 有56只插入电位增多, 50位可见正尖波, 患者肌肉进行轻度收缩运动时单位电位时限增宽。结论 正中神经的MCV和SCV减慢、SNAP与CMAP的波幅减慢、潜伏期延长均是孕产妇腕管综合征诊断的重要判定指标。

关键词:孕产妇,腕管综合征,神经肌电图

参考文献

[1]王雪莹, 陈岩, 曲狄等.腕管综合征的临床与电生理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16) :208-209.

[2]李满, 王琦, 连永丽.30例腕管综合征的肌电图与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20) :101-102.

[3]冼珊, 陈健梅, 吴秋南等.腕管综合征的肌电图检测与分析[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09, 16 (4) :211-212.

[4]丁远英, 谷文萍.35例腕管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分析[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8 (2) :119-120.

[5]刘晓燕.临床脑电图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41.

上一篇:磁纳米结构下一篇:商业银行数据仓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