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突发事件

2024-10-17

课堂突发事件(精选12篇)

课堂突发事件 篇1

【案例背景】

备好课, 认真钻研教材、学法是每一位教师上课前都必须认真准备的。但是, 课堂教学并非时时都会按照自己设计的程序顺利进行。有的时候因为一些小意外, 而打乱了原有的教学安排也是在课堂中经常遇到的情况。下面这则案例, 是我在上课过程中发生的真实故事。

【案例描述】

记得那是一次参加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当时上课的是一个陌生的班级, 我在心里筹划着自己精彩的导入以及如何和学生进行亲切的自我介绍。由于是第二节课, 之前有一个学校的集体跑操。在课堂准备时, 有点紧张, 也有点兴奋。可是当天, 学校的广播系统出现了点问题, 上课的时间已经过去了5分钟, 学生才姗姗来迟, 体育委员和班主任领着学生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学生中有了议论的声音, 因为是新老师, 所以学生总会评论两句, 这个时候班主任让同学们迅速整理衣服准备上课。可以想象我当时的心情, 由开始的期盼已经变成了焦急。因为我在心里盘算着自己的课堂导入时间已经不够, 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而且有可能影响到我后面上课的流程。心想真是“节外生枝”, 所以在这种紧张又略带失望的心情中我开始了新课的导入, 课题是《做一个勇敢承担责任的人》。于是我加快了语速, 讲了一个面试的故事, 结果可想而知, 我讲得不精彩, 学生也没有很快进入角色。可以说我精心设计的导入付之东流了, 当时我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案例分析和反思】

课后, 我把当天上课的情形仔细回想了一遍, 突然意识到自己失去了一个多么好的教学契机。上课学生因为突发原因迟到, 可以说是每个教师都不愿意碰到的, 而在这次教学突发事件中, 我完全可以换种方法处理。对我们双方来说一切都是新的, 我们还不太了解。在学生安静之后, 我完全可以大胆舍弃自己预先的课堂导入, 因势利导地和学生谈谈从操场来到教室这段时间内谁主动承担了责任。大家也可以迅速留心自己身边的人, 我们的体育委员有计划地领队并维持秩序, 班主任老师让大家整理好衣服的关切的话语, 同学们在课堂中迅速安静下来的表现, 无一不体现着大家对集体的一份责任。正好我可以迅速切入主题, 既节省了时间, 又可以消除彼此之间的陌生感, 岂不是一举两得?如果当时自己能发挥教学机智, 把握教学良机, 无疑能为这节课增色不少。

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够及时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 让自己迅速适应课堂的小意外, 并能带领学生, 利用好课堂现有的生成资源, 就能够变被动为主动, 让生成更为精彩, 课堂更为有效。我认为在课堂上为了让自己更好地适应课堂的转变, 可以采用一些小策略:如, 摆脱窘境策略。

摆脱窘境策略是指教师能发挥教学机智, 让当时比较尴尬或者难堪的局面迅速化解, 起到及时弥补, 甚至增色的策略。

教学过程是一个及时生成的过程, 没有哪节课会按照你预先设计的流程一帆风顺地走下去, 换句话说没有及时生成的课堂也不是好的课堂。教学中, 有时候会因为学生或者学校的一些突发情况, 而影响了你预先设计的环节。因此在备课时不可能作好准备以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化, 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 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 寻找应变对策, 而不应该照既定思路去继续进行教学。在这种情况下, 需要教师能够拓宽思路, 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 捕捉课堂的有效资源, 也许真的能为你的课堂增色不少。

“教之有道, 授之无痕”, 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及时捕捉课堂的小意外和这些“节外生枝”的环节, 学生无疑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许多。那是教育智慧的结晶, 需要平时在教学中不断地积累、沉淀。苏霍姆林斯基说, 每一个人, 早在童年和青年时期, 就应当获得自己的精神生活完美的幸福, 享受劳动和创造的快乐。在教学中, 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享受教学带给我们的幸福和享受,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思路一转天地宽, 课堂是一个自然生成的过程, 是彼此心灵之间的碰撞与渗透。让我们的课堂尽情绽放智慧的光芒, 创造一个属于我们的精彩课堂吧!

课堂突发事件 篇2

那么该如何处理这样的突发事件呢?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同一件事情,有的教师处理地好,教学的整体损失较小;有的教师费了很大的力气,却没能处理好,且给全班同学造成时间的浪费和学习上较大的损失。由此可以看出,处理好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是多么得重要。但是,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是要讲方法和艺术的。该如何做呢?下面就我在平时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大家交流一下,供大家探讨参考。

一、要熟悉教材、教法,熟悉学生的学习情况,熟悉学生个性品质。一个教师要想处理好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必须做到这“三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估计到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能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火眼金腈”,及时地发现问题并准确地进行判断,及时地处理,尤其是班里那几个“名生”。并在妥善处理好突发事件后能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地转移到学习中来。

二、对于不同的问题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并根据问题的大小,影响范围,影响的程度,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1、整体问题,当场处理。

这一类问题对于差的班级来说可能是经常存在,也是大多数人存在的问题。比如:课堂上乱哄哄的,分不清到底是谁在说话,是谁在乱,分不清主次。另一类是虽然不是大多数,但影响到整体。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决定进行当场处理。对于学生的严重错误可以进行当场批评,这里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在当众场合下最好避免使用“点名式”的批评,可以采用“波拿巴”式的批评方式,要避免正面的冲突,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面子,同时也起到了教育的效果。当然也可以采用注意转移法:如教室里乱哄哄的,可以进行灵活的处理,如可以采取小练习、小测试的方法,或个别提问,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采取欲擒故纵的方法:当教师授课呆板、单调、枯燥的时候,学生很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开始交头接耳,或做其它的事情,这时教师可以先停一下,略等片刻,这样的话学生会不自觉的停下来,看看老师为什么不讲了。这样就可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到学习上来。在这里,如果是属于老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低下的原因而引起学生不好好地听课,就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即时地调整、改善和提高。

2、局部问题,个别处理。

问题出现在局部或只影响到极少数人的话,可以进行“微型”处理,即个别处理。如:两个学生不注意听讲,在开小差,小声说话,或者在“捣乱”,但影响不大的话,充其量只影响到周围的四五个人。如果当众把他们叫起来批评一顿的话,本来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大多数学生也并没有受到影响,教师这顿批评反而影响了多数人。类似这样的问题可以采取“个别提问”的方法,在适当的时机提问他们,他们心里自然明白是什么原因。这样的话周围的人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既巧妙的处理了问题。又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还不影响其它学生。

3、“个性”问题,无声处理。

对于个别人的问题,在没有影响他人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眼神、表情、动作手势等向他做出暗示,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其它的无声处理方法。如有的学生在上课时看课外书,除了可以用上面的方法以外,可以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去,也可以在巡回辅导、检查练习时,有意识地到他身边一站,一般如果不是那种“铁杆式”不是经常看书的学生,只是偶犯,不要轻易的没收学生的书或当众销毁书,可以课下对它的书进行质的检查,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理。

4、课上问题,课下处理。

这是处理课堂问题最好的方法之一。如教师正在讲课,突然一位迟到学生在外面喊报告,这时应该让学生先进教室,不问原因,继续讲课,待下课后,再单独了解情况,再进行处理,进行教育。这样做既达到了教育学生的目的,沟通了师生的感情,又没有影响其它学生。有利于今后的教育教学,这才体现教师的真功夫。

5、特殊问题,特殊处理。

除了以上的这些常见的问题之外,令教师们最头疼的就是班上那些“特殊生”,他们在班上不学习,搞突发事件不是一回两回,而是经常性的。对于这样的学生该怎么办呢?我觉得这样的学生毕竟是极少数,对于这样的学生首先要摸清他们的“底细”多方了解有关学生的信息,如进行家访、社会调查等。造成学生这个样子原因是很复杂的,但毕竟还不是“无可救药”,在这些学生顽固抵触教师教育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他最虚弱的地方,这时要求教师就要找准学生的这个薄弱点,一针见血地指出并用爱心加严格要求进行巩固。这样的学生需要教师付出的爱心最多。对于这样的特殊生我们教师必须特殊对待。除了用以上方法之外,教师还必须经常用爱心不厌其烦地进行教育、感化,用语言、用行为来感化他。还要防止他的反复。这花费的时间可能是一般学生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三、处理好课堂突发事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在处理方式和方法上一定要灵活机动。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在此,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个性品质,家庭背等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对于学生来说,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爱说活,自尊心很强;而有的属于外向型,活泼开朗;有的学生是“单亲家庭”。因此教师的教育方法要因人而异。

2、采取的手段要尽量多样化,否则学生如果了解到你的“那两下子”就会进行抵触式的“抵抗”。所以教师应尽量利用无声的眼神、表情、动作与有声的语言配合,方法多样进行教育,尽量使学生在心理上取得认同,并要防止学生行为上的反复。

3、教师的语言运用要恰当。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判断要准,要做到“一针见血”,不能然学生抓住你的“不是”,并且使用的语言要恰当准确、严爱有加,切不可过多的使用非教学语言,更不能讽刺挖苦。评价也要恰当准确,切合学生的实际。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以免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全体同学的反感。

4、课下处理要即时到位。对于课下要处理的问题一定要做到及时到位,切不可拖延。否则,一是达不到预期教育效果,同样的问题以后还会出现;二是长此以往,学生会对你产生一种“不严谨”、“好忘事”的印象。

总之,处理好课堂上的突发事件的确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如果做得好,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如果做得不好,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教师以后的教育教学行为,可能会觉得学生很不好教。所以提高课堂的调控水平和突发事件的处理水平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让我们积极动脑,用方法、用爱心用行动来提高我们的课堂调控艺术吧!

在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中,我们的课堂变得更为重要。课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主阵地”,因此课堂的调控能力成为新课程下教师的主要素质之一。尽管是以“学生为中心”,但学生毕竟是学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上一些突发事件,打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师生们的思路,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课堂偶发事件的出现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很难预料的,也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的,处理不好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甚至会导致一堂课的失败。如何处理这些课堂突发事件,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呢?怎样于“山穷水复疑无路”之际,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呢?下面就我在平时教育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大家交流一下,供大家探讨参考。

1、先放后收法。就是对于发生的事件,采用淡化的方法,暂时“搁置”,到一定的时期会有“收网”的机会。根据每位学生的性格,找一个恰当的时机,寻求一种圆满解决的方法。

2、“装聋作哑”法。对于一些调皮学生的“恶作剧”搞笑法,作为教师有时真的没必要认真下去,装作没听见,不予理睬,教师不仅没有受到任何“伤害”,反而学生会感觉自讨没趣,以后这样的事情也许会很少再发生。

3、爱心感化法。在办公室里经常听见一些老师发牢骚:某某班的课真的是上不下去了,不是睡觉就是突然发笑,要不大声打哈欠,有时还与老师顶嘴。每当听到这些话时,我也在想,学生之所以为学生,是因为他们在犯错误、改正、再犯错误中,以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趋势不断长大的。而偶发事件就多发生在那些教师眼中不可救要的“后进生”身上,他们自尊心强,同时自卑心理也较重,他们十分渴望得到教师的信任和尊重,即使有了差错,也希望得到谅解。作为教师,应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在处理偶发事件时,注意把严肃、善意的批评与信任、鼓励结合起来,把“尽量多的要求”与“尽可能多的尊重”结合起来,切不可感情用事,努力去触摸他们心底那块最柔软、最脆弱的地方。否则简单粗暴地处理,只能激起师生之间的矛盾,造成师生之间对立情绪的扩大。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在这里,谁更有细致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

4、巧给台阶法。有些学生为了显示自己有多利害,则壮着胆子与教师顶上几句,这时则需要我们教师要保持冷静的头脑,要注意给他们台阶下,千万不能闹对立,避免把矛盾扩大。其实给学生台阶下,也是在给教师机会,以尽可能的避免尴尬事情的出现。

灵活处理课堂突发事件 篇3

作为教师,大家都知道,学生的精神状态对于教师的情绪和状态影响很大,那么在学生精神不济时,教师就要及时地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一天上午第四节课,刚上课不到十分钟,教师就发现大家不怎么有精神,读了个字音,声音小得像蚊子,一个一个都蔫头耷脑的,“都睡着了吗?不能大点声吗?”教师生气地喊了一声。“没有。”“那怎么回事?”教师本以为大家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没想到大家竟然异口同声地说了句:“饿了!”教师灵机一动,说:“原来是这么回事啊!怎么不早说呢,来,看黑板,老师给大家画个饼吃。”大家一听,突然来了兴致,都坐直了身子,抬头看着教师。于是,教师拿着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个饼,“要芝麻吗?”“要!”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道,于是教师又在饼上点了几个点,看着大家兴奋的样子,教师说:“大家上了一上午课也累了,我就再给大家加块肉吧,给大家一秒钟时间赶快吃饼,这样一会儿学习一定很有劲!”“吃饱了吗?”“饱了!”“有劲了吗?”“有了!”大家很自然地顺着教师给的杆爬上了。兴致马上被调动起来了,接下来的半节课大家表现得都很积极。“画饼充饥”巧妙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间接地调高了课堂效率。

再比如,上课读字音,大家读的声音特别小,而班长正好也没有读。于是教师就把班长给叫起来,说:“班长,读了吗,大家?”出乎教师意料的是,班长并没有回答教师的问题,而是调侃地说:“老师,你刚才说的是个病句。”顿时,班里的学生都笑了,一副坐等笑话的模样盯着教师看。怎么办?事情发生得太过突然,完全超出了教师的预设。于是,教师微笑着对班长说:“你来告诉我们大家,这为什么是个病句吧!”“我就是班长,你却问我班长读了吗,大家?”有学生嘻嘻地笑了起来,似乎觉得班长说的很有道理。“嗯,有道理,再听听我给你分析一下刚才这话。班长是个称呼,叫你回答问题,“读了吗,大家”是个倒装的问句,且问号应该放在……”“句末。”学生齐声回答。班长瞪着大眼睛惊奇地看着教师,“看来大家上节课的问号掌握得不错啊!”教师及时鼓励着。“对于这个句子还有疑问吗,班长。”“没有了。”他弱弱地说着,低下了头。“我们要学习班长这种勇于质疑的精神,但是我们更应该把这种质疑的精神用在知识的探究上,而不是盯着老师说的话挑刺儿。同样,这也告诉我以后说话的时候要更加地严谨,尽量不要让人挑出毛病来。”对于这样的情况,如果教师不处理,直接批评了事,就会造成不好的影响。首先,班长会特别不服气,就认定教师说了个病句还不敢承认,没有担当,对教师就不再那么信服;其次,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其他学生也会花长时间偷偷研究教师说的这句话到底是不是个病句,而不能把心思用到学习上,这样一节课的效率就无法保证了。所以,有时面对学生的捣乱,教师可以更加灵活地处理,这样既能巧妙地化解矛盾,又能增进师生感情。

课堂突发事件 篇4

一、要让课堂灵动充满意趣, 要学会倾听

要想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必须多了解孩子, 要想多了解孩子就必须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多倾听他们的言语, 多聆听他们的心灵。只有这样才知他们所思所想,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对症下药。所以我就在课前十分钟设计了“三分钟演讲”或“一分钟自由谈”等节目, 每天叫上三四个同学, 轮流上台用英语讲讲自己。将自己高兴的不高兴的, 悲伤的苦恼的都一股脑地讲出来。刚开始没人讲, 因为害羞怕出洋相, 有的就是担心有人取笑, 而更多的则是不知怎么用英语讲。我便利用课余教了他们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 一些英语歌曲, 英语谚语, 英语格言什么的, 让他们平时多积累一些英语单词, 英语短语和英语句子。尽量做到“胸有成竹”, 这样上台就不慌了。通过这个活动既拉近我与学生的距离, 融洽了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同时激发了他们学英语的兴趣, 并增加了他们许多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成为孩子们展示才艺, 展示自我的大舞台。而且每次活动后, 孩子们都能以一种愉悦积极的心理状态进入教学。

二、灵动的课堂要用心来呵护孩子

呵护孩子就要多了解孩子, 要了解孩子就必须保持一颗宽容火热的心, 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切忌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发生在课堂上的突发事情。记得我刚参加工作那年, 第一次当班主任, 由于年轻气盛, 就犯了不少错误。那是第一堂课, 我站在讲台前, 用英语大声说:“Good morning class!", 后面的一个高大的男生笑起来。我很生气, 就让他站了起来。他指着我说:“老师, 你怎么比我还矮, 能教我吗?。我更恼怒了, 就走上前重重地打了他一记耳光。他红着脸冲出了教室, 不久便辍学了。后来我从其他老师口中, 才知道他的父母离异了, 他内心非常苦闷, 不知如何排遣, 就总想找点乐子消遣消遣, 看我长得学生模样, 就想调侃几句, 结果被我赶跑了。如果是现在, 我一定要耐心跟他好好谈谈, 从生活, 从学习等方面多关心他, 多帮助他, 让他早日打开心结, 从家庭的阴影中走出来。并告诉他怎样尊重别人。我要让他明白, 只有懂得尊重别人的人, 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而这一切都太迟了。我到现在都为这件事情后悔, 后来我把这件事情写在我的班主任论文《在孩子心灵播上阳光的种子》里面, 获得了县一等奖。通过这件事使我明白, 灵动的课堂是要用心来呵护的。

三、要使课堂灵动起来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

要从内心尊重孩子和理解孩子。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来教, 不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偏袒学生或歧视学生, 更不要用过激或伤自尊心的言语来激怒学生。特别是对待那些成绩不够好表现不好的学生, 我们要尽量找到他们闪光的一面, 选适当的时机给他们一个表现的机会。另外对待那些身体上有残疾或心理上有残疾的学生, 我们更要以足够的热情和爱心, 去温暖他去呵护他。在课堂上多用积极的激励性的语言, 少用消极阴暗的语言。多给学生展示你阳光温暖的形象, 展示你开朗亲和的个性, 这样不但会使学生从内心接纳你, 同时也可舒缓学生内心的紧张感和卑怯感, 从而使整个课堂显得活泼而有条不紊, 充满张力和弹性。那么, 从现在开始, 你就多用“Good”“Wonderful”“Beautiful”这些单词吧。曾有人说过:“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多表扬孩子也是拉近你与孩子距离, 并在课堂达到“心心相印”的一种手段。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孩子, 他在很小的时候一次发高烧, 由于大人干农活去了, 耽误了治疗时间, 所以他走起路来左脚有点跛。一些调皮的男生总是取笑他, 还写了一首打油诗在黑板上, 什么“有人叫铁拐李, 走路一高一低”之类。在那节英语课上, 我没按程序上课, 而是给他们讲了加拿大的总理让·克雷蒂安的故事, 用半英语半汉语的方式。他小时候头有点歪, 说话结结巴巴, 还有一只耳朵听不见, 但他却通过不懈的努力, 竞选上了总理, 并连任两届。我说:“是呀, 人这一生比如出身贫寒, 长相丑陋, 智商低劣等我们无法改变, 但坚强的性格和坚定的意志我们却能改变。愿大家都能‘化茧为蝶’, 成为社会有用之人。”这件事我写在了散文《在孩子心田根植爱》中, 并发表在《衡阳日报》上。后来那几个调皮的男生都向他道了歉, 他也凭着自己的努力考入了一所重点中学。灵动的课堂需要净化孩子的心灵, 激励孩子斗志, 让孩子健康而快乐的成长。

四、灵动和谐的课堂气氛需要用微笑来作“润滑剂”

微笑像一张明信片, 它可以向学生展示你平和的品性, 舒缓的心境和快乐豁达的胸怀, 而这些都是一个优秀教师所必须具备的个人修养。很多初学英语的人, 在刚学英语是非常胆怯的, 特别是那些基础差的学生, 因为他害怕出错, 害怕被同学取笑, 所以根本不敢站起来回答问题。即便站起来也迟迟不敢回答。记得我小时候就是这样一个非常木讷而内向的孩子。我从来不敢举手, 哪怕对这个答案我有非常大的把握, 我也不敢站起来回答。而且只要一站起来头脑就一片空白, 根本不知别人在说些什么。幸运的是, 我碰到了一位最好的老师, 她就是阳衡珍老师, 她是一个非常爱笑的人。每当我站在讲台上结结巴巴不知所云的时候, 她总是微笑着说:“没关系, 你下次会做得更好的。我相信你!”就是她灿烂如春花的微笑, 使我克服了卑怯不自信的心理障碍, 也成为了一名受孩子欢迎的老师。微笑就像一束春风, 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信心和抚慰;微笑就像一抹朝霞, 给孩子的天空涂上坚毅与明朗。所以, 多一点微笑多一点阳光, 让孩子在一种舒适而欢快的氛围中感受生之美, 学之乐, 知之趣。

五、灵动的课堂气氛需要学会用艺术性的方法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

在农村乡镇中学, 由于很多家长外出经商或打工, 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婆外公管束着, 这种隔代教育很容易形成孩子过于骄纵以自我为中心或过于脆弱不堪一击等性格, 所以在课堂上经常出现恐吓同学或谩骂老师甚至打架斗殴等现象。面对这些突发事件, 要学会用冷静而理智的方式, 尽量把矛盾缩小, 采用干净利落的方法, 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你的身上, 转移到课堂上。有时还不妨运用艺术家们幽默滑稽的口气故作轻松地调侃一下, 这样既化解了矛盾, 又展示你风趣俏皮的一面, 给学生留下较好的印象。如一次课堂上, 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为一块橡皮擦争吵起来。当时正在学现在进行时态, 其他同学正听得很认真。去制止他们吧, 一耽误时间, 二影响心情, 于是我灵机一动, 故作不知大声用英语说:“What are they doing?”其他同学大声用英语说他们在吵架。我笑着说, 希望他们下次能用英语吵架, 那么老师还会奖赏你们哟。其他同学都笑了起来, 那俩个同学也不好意思低下了头, 下课后我告诉他们要团结, 要学会尊重别人, 不要在课堂上大声喧哗, 他们点头称是, 并向我连声道歉。这样既解决了矛盾, 又保证了课堂正常进行, 同时也让同学们进一步巩固了进行时态。真是“一举三得”。

课堂突发事件的常规应对思路 篇5

课堂突发事件的常规应对思路

作者/ 汪 潮

突发事件(emergency),广义地理解为突然发生的事情。它有两层含义:一是事件发生、发展的速度很快,出乎意料:二是事件难以应对,必须采取非常规方法来处理。直面、应对课堂突发事件至关重要。因此,研究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的类型及应对策略,对改善课堂教学状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果断、敏捷、准确、恰到好处地处理突发事件是判断教师应对、应变、应急能力的个重要标志。

应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基本原则 是化解,二是利导。“化解”是指对一般课堂突发事件采取视而不见,姑且把它放置一边,暂不在课堂上作及时处理(必须处理的事件除外)。“利导”是巧妙地借助当时的情景,将突发事件向有利于教学方向引导,将不利因素化为有利因素。

一、仔细观察

1.突发事件发生前是有预兆的

很多时候,突发事件发生前都有某些预兆,教师也会有某种预感。如果能及时抓住脑中闪过的感觉,就可能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

例如,在上课起立时,教师就应该注意观察学生的衣着、表情、站姿、课堂气氛等变化,及时发现突发事件发生的苗头。别看某些同学的神情麻木、站立不正或是两位同学在吵闹、推搡等一些不起眼的小动作,往往就是这些不起眼的因素,会引发很大的突发事件。甚至是很严重的人身伤害事故。如果教师能正确树立危机意识,在课前、课中或是课后都善于观察,敏锐地意识到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就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将突发事件的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所以,教师的眼睛要像扫描仪一样,时刻、全面扫描到每位学生的情况。“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至的、深思熟虑的、小心翼翼的触及年轻的心灵。在这里,谁更有细致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苏霍姆林斯基语)

2.课堂异常是可以观察诊断的

学生的表情是一张“晴雨表”,时刻都在传递着课堂教学的各种信息。在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课堂上的言论和行为表现出来。学生的目光是有神还是呆滞,行动是热情还是怠倦,讲话是响亮有力还是吞吐乏力,注意力是集中还是分散,以及课堂气氛等等,都是观测课堂异常的重要方面。所以,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指出,“任何良好的教育,都要求有像父母般的眼睛,每天每时每刻都从她的孩子的眼睛里、小嘴上、脸额上,很准确地看出孩子心理状态的各种变化。”根据教学观察和研究,课堂异常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并在表情、言语、身态、气氛等四个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见下表)。

3.课堂观察是敏锐而又复杂的

教师在课堂上的观察不仅要全面细致,而且要迅速敏感。不仅要观察学生的反应、态度、言行,而且要观察事件的状态、性质、程度和影响。只有这样,才能迅速地、准确地作出科学判断。通过观察,可以把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概括为四种情形(1)外静内静。(教育论文 )学生坐立端正,外表平静,但心不在焉,不积极思维。(2)外动内静。学生坐立不安,甚至搞小动作,而且注意力不集中,不积极思维。(3)外动内动。学生坐立不安,又七嘴八舌、议论纷纷。(4)外静内动。学生端正静坐,鸦雀无声,而且积极思维,展开想象。第一、二种情形有可能诱发课堂突发事件,第四种情形才是课堂教学的最佳模式。

二、合理归因

先看一个实例:

同学们正听得聚精会神,一只乒乓球“哒哒哒”地从教室中间一直蹦到讲台前面,教师的心火一下子上来:“是谁在故意捣乱,给我站起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教师把那个同学狠狠地批评了一顿,结果课也没有讲完。下课后,教师看到每个同学都带着乒乓球拍和乒乓球去上体育课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每个人都带了乒乓球,那只乒乓球肯定是那个同学没放好不小心掉出来的。教师很后悔,只得在第二天的.课上向全体学生以及那个掉乒乓球的同学道歉。这主要是教师没有对突发事件进行归因造成的。任何事情都是有因果关系的,它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依果追因,据果析因,只有在明晰原因的基础上对课堂突发事件对症处理才是真正有效的。

美国心理学家海德1958年首次提出归因理论。归因就是寻找原因。归因理论指的是人们用来解释自己和他人行为因果关系的理论。运用这个理论可以找到应对课堂突发事件的一些思路。

海德认为,影响人的行为的原因有外界环境和主观条件两个方面。如果把行为结果的原因归结为任务的难度、运气、外部奖惩等,称为外归因;如果把行为结果的原因归结为人的自身因素,如能力、性格、气质、努力、动机、兴趣等,称为内归因。心理学家维纳发展了海德的观点,认为这些外界环境和主观条件又可分稳定性较强的因素(如能力、任务的难度)和稳定性不强的因素(如努力、运气等)。一般归因有四个因素:努力(内部不稳定因素)、运气(外部不稳定因素)、能力(内部稳定因素)、任务难度(外部稳定因素)。

归因理论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用它来指导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应对和调节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归因,就是要寻找课堂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揭示课堂突发事件发生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果追因,对于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应采取不同的决策。

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的交互作用,应善于发现深层次的背后的原因,如学生上课打瞌睡,上课说话、恶作剧可能是对老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满意。如果是学生的原因,课后应多做思想辅导工作,多交流。如果是教师的原因,说明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这样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就会大大降低,即使发生了,也会游刃有余的处理。

三、化弊为利

许多突发事件,表面上看干扰了课堂教学、破坏了课堂纪律、影响了教学进程、打断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但其中往往包含着一些积极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和挖掘,并加以利用,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把处理偶发事件变成提高学生认识、激发学生情趣、磨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品质以及教育大多数学生的一次机会。特别是对因“特别生”的问题行为引发的突发事件,教师更要扬长避短、长善救失,在坏事中寻找积极因素,利用积极因素来进行教育。这样做,就可以既处理好了突发事件,又教育转化了学生。

1.化消极为积极

许多事情本身可能是消极的,但在一定条件可以转化为积极因素。一次,在作文讲评课上,当老师念完某一同学的作文并进行范文分析时,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曾在某个杂志上见过这篇文章,显然,这是一篇抄袭的作文。抄袭作文的同学就在现场,如果当场指责,她会无地自容,老师也很难堪。于是,这位老师平和了一下心态,问同学:“这篇文章好不好?”许多同学不回答,个别同学说:“好也是抄的。”老师接着说:“我们先来分析这篇文章好在哪里?”先后有六位同学对文章的结构、情节、语言进行了分析。老师接着说:“好的作文要有感而发,如果老师布置的作文你们没有经历过,可以推荐一篇别人的文章,但要注明作者和出处,我提议将这篇作文作为第一篇推荐文,大家说好不好?”同学们心领神会,点头表示同意。第二天,老师就收到了抄袭作文同学的一封信,信中表示感谢老师维护了她的面子,也给了她刻骨铭心的教诲。

2.化不利为有利

课堂上突然听到手机的响声,这样的事相信许多教师都遇到过,如果急于找出肇事者,既浪费时间又不利问题的解决,而运用“串联”的方法,则可以有效控制学生离散的注意力。次,教师在课堂上正侃侃而谈,突然听到有位学生的手机响了,其他学生用好奇的目光环顾四周,寻找手机铃声的准确位置。见此情景,教师来了段小插曲,说:“有这样一副对联,看谁先对出来?”学生们激情洋溢。教师说。“一条信息惊四坐。”同学们深思后有人对出“满室学生听彩铃”,也有学生对出“两个黄鹂鸣翠柳”,还有学生说要数词对数词。教师及时引领“还有更精彩的对法,这留给大家课后思考了,现在言归正传……”

四、选择方式

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有三种基本方式:冷处理、温处理和热处理。

1.冷处理

“冷处理”是教师将突发事件暂时冷冻,仍按原教学进度进行教学活动,等到下课后或其他时间再来处理这事情。当然,采取冷处理的方式,不是置之不理,而是以宽容的教育态度对待之。教师面对突发事件,见怪不怪处之泰然,不惊奇、不慌乱、不立即追究,不立即批评,而是通过闲置、暗示、转移等技巧过渡到教学内容上去。这是一种被誉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处理方法。

(1)沉默。就是对突发事件暂时冷落,顺其自然。有的学生上课捣乱实际上是为引起教师的关注或者哗众取宠。对于学生这种行为最好的方式就是不理他,转移对方的兴致,使窘迫局面无法继续而中断。所以,课堂上有时教师需要装聋作哑,装作不知道。有时,在课堂上“沉默是金”。

(2)暗示。对学生在课堂内交头接耳或微小动作等违纪行为,教师宜采用暗示手段,如声调的突然转变、眼神的凝视、适当的姿势动作以及轻敲违纪学生的课桌等。暗示教育不仅不会因训斥学生而分散全班学生的注意,还有效地使学生的错误行为及时终止。这样做不但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而且对全班学生也会起到“隐蔽性”强化教育作用。用这种方式比教师直接训斥学生更能赢得学生的崇敬和爱戴。特别是当学生个体的违纪行为没有影响到其他同学时,这是一种巧妙提醒的办法。

课堂上往往是教师正讲得投入时,发现学生或说话,或偷看小人书,或吵架……如何处理这些突发事件?当学生个体的违纪行为没有影响到其他同学时,教师可采用暗示方法。如走到一位正偷看小人书的学生跟前,轻轻地咳嗽一声,或者轻轻敲一下课桌。这样,学生自然“心领神会”,便会自动放下小人书,投入学习活动。如果通过暗示,该生未察觉,或者根本不领情、不买账。教师则可出其不意地提出一个问题让其回答。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能集中到课堂上来了。

(3)转移。与教学无关的外界刺激在强度、新异性、对比和运动变化等特征方面往往超过课堂教学所提供的信息刺激。学生易被这些无关的剌激所吸引,学生注意力易被分散,从而离开教学内容。如教师正在上课,突然有人敲门找人,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这时,教师不要忙于讲课,而要稳定大家的情绪。等学生安静下来后,再向学生提出问题“刚才我讲到什么地方了,请同学回答。”这样,全班学生就会很快集中注意力。教师在课堂上遇到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必须学会巧妙地运用转移技术,确保教学活动正常进行。

2.温处理

教师对于因为外在因素或疏忽或不慎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如小黑板掉落、板书别字、发音错误等所引起的学生哄笑、课堂纪律混乱,教师应态度温和地承认错误,并顺其自然地过渡到原教学进程和教学内容上来。

(1)坦诚。坦诚见真情,真情是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基础。一位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师在黑板上进行书写指导。突然,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您写的字不好看。”在下面听课的有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和全体语文教师,还有实习教师。所有人都看着那位教师。只见那位教师转身在黑板上又画了一个田字格,边画边说:“字写得不好,没关系,请允许我再写一遍,好看的字就是遍一遍练出来的。”写完后,教师还特别提问了刚才那个学生:“你认为老师这次写得怎么样?”学生再次站起来,像个小老师似的审视一遍,说:“有进步,老师,您真棒1”在练习写字的时候,学生都很认真,还听见有个学生小声嘟囔:“这个字写得不好看,我再写一遍。”评课时,许多人都赞扬那个教师面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能稳而不乱,急中生智,化被动为主动,巧妙地解决问题,而且不着痕迹地渗透了写字习惯培养。是那位教师坦诚的襟怀、实事求是的品质、灵活的教学机智赢得了大家的赞许。

(2)转换。恶作剧会影响教师的正常授课,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搅乱课堂秩序。如处理不当,往往会乱上加乱,火上浇油。

有一次,教师在给学生讲授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的内容,突然发现一名学生在用耳机听音乐,如痴如醉的,周围几个同学看到他的样子也在窃窃私语,教师走到该生旁边问:“你在干什么?”该生惊惶地看着教师不语,其他学生说:“老师,他在用手机听音乐。”老师说:“请把手机拿出来我看看,是什么音乐让你如此陶醉?”该生怕教师把手机收去,沉默了一会说:“手机不是我的!”拒不交出手机。教室里一下乱了套,许多学生站起来,议论纷纷,看老师怎么处理。这位教师快速思考:强逼他交出手机,势必造成师生矛盾升级;不让他交出手机,教师的威信何在?片刻之后,教师说:“我们学校规定,学生是不许带手机到校的,特别是不许在课堂内接听电话,更不要说听音乐。老师也有手机,但同学们知道老师从没有在上课时打电话、听电话,你们知道我的手机有什么用吗?”教师边说边从衣袋里把手机摸出来。这时,教室里异常安静,教师把手机内存打开,音量调大,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课文范读声音在教室里清晰地回响起来。播完以后教师说:“本来这篇课文的范读是打算一会儿给同学们听的,但刚才这位同学也在用手机,我想证实他是不是也下载了课文的范读提前在听呢?”那同学不好意思地说:“我没有下载课文范读。”教师说:“那老师看看,你都下载了什么?”该生把手机交出,教师并没有查看手机内存,而是拿着手机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现在科技发展了,手机、电脑、MP3都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但我们怎样来正确看待这些科技产品呢?我们应该把它们看成是学习工具而不是玩具……”从那以后,班上的学生再也没有在课内听音乐了。

(3)发挥。把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巧妙地融进自己的教学之中,利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借题发挥大做“文章”。

支玉恒老师在教学《欢乐的泼水节》最后一节时,许多学生都陶醉在泼水节所营造的欢快气氛之中,突然一位学生提问:“老师,现在水资源越来越少,傣族人民过泼水节要泼掉很多水,这不是在浪费水资源吗?”这一问题显然出乎大家的意料。就在全班同学为之瞠目的时候,支老师却对这位提问的学生大加称赞,并请学生再读课文,思考:泼水节这一天人们为什么特别高兴?这里的“水”到底是什么含义?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经过讨论,最后明白了:这清洁的水不仅仅是一种自然资源,还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它象征着尊敬、友爱和祝福。虽然傣族人民生活在水量充沛的西双版纳这一热带雨林地区,但爱水的民族,肯定最懂得水的珍贵。短短的几分钟,使学生受到了一次民族文化的熏陶,一份灵动智慧的洗涤。

3.热处理

当某些突发事件发生时,教师应抓住机会马上给予处理,趁热打铁,或正面启发诱导,或严肃批评教育,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这是一种“热加工”。但应注意不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司时应避免“顶牛”现象的发生。

(1)追问。这是一种强制性的干预方法,可以达到制止事态发展和警告当事人的效果。

(2)隔离。这是为了迅速控制恶性课堂突发事件而采取的一种“非常手段”,其目的在于通过把当事人分开(主要是座位调动),来较快地缓和矛盾冲突,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3)指责。对一些偶发事件,或因其性质严重,或因其影响太坏,或因其可作为教育契机,而断然进行严肃批评或正面教育。

如果我们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注意不断发现、把握教育的契机,那么许多看似“不利”的因素,可能就是教育的最佳素材。

据不完全统计,应对课堂教学突发事件的具体方法有先放后收法、装聋作哑法、爱心感化法、巧给台阶法、将错就“措”法、借题发挥法、偷换概念法、幽默调侃法、巧妙暗示法、因利导势法、旁敲侧击法、表情暗示法、动作示意法、借梯下台法、趁热加工法、冷却处理法、以静制动法、幽默带过法、虚心宽容法、间接暗示法、体语控制法、个别提醒法、重点提问法、停顿休整法等。这些方法适合于处理各种不同的课堂突发事件。

五、诙谐幽默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应对课堂突发事件时,教师若能通过诙谐幽默、委婉曲折的方式来解决事情,不但能避开冲突的锋芒,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气氛,缓解紧张情绪,而且更易被学生所接受,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幽默”在《辞海》中的解释是“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的讹谬和不通情理之处”。

1.影射

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可以用直接的方法,也可以用间接的方法。影射是一种含沙射影、婉转的间接方法。有一次,教师刚走进教室上课,突然听到有个女生在哭泣,便灵机一动,环顾了一下教室说:“是谁把小孩子带进教室里来啦?”此言一出,同学们惊奇地回头看那哭泣的女孩,顿时满座寂然,鸦雀无声。“既然没有人,那我们就开始上课吧……”这里,这位教师就是根据学生的哭泣声,影射这哭泣是源于有人把小孩子带入课堂而发出的。既没批评学生,也没深入课堂调查,仅用一句话就平息了课堂干扰。

2.讽喻

通过对比、比喻、讽刺等方法促使学生思考问题,转变行为。例如,教师在讲课时发现有学生在睡觉。如教师认为自己讲课学生没有认真听讲而火冒三丈将学生训斥一顿的话,既影响到自己的心情,又影响到整个班级。有一次,一个学生在笔者的课堂上睡着了。这个时候笔者停止讲课,看着睡觉的同学说:我知道咱们班级谁学习最努力了。这时学生们都在猜谁最努力。笔者接着说某某同学晚上太用功了。学生都笑了,而他的同桌把他推醒了,他自己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又比如,正上课的时候,两个男生打了起来。教师先做一个体育裁判用的“暂停”动作,一是表示讲课暂停,二是要求打架的孩子停下来。此时,全班学生的目光、注意力就会集中到打架的人那里。在一般情况下,打架的孩子也会暂停下来。这时教师可以用诙谐的语言加以评判“嗬,打起来了。看来矛盾够激烈的。不会比两个国家之、司的矛盾更大吧?国际社会的矛盾还是靠谈判解决呢,你们同学之间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矛盾?这么着,你们现在别打了,免得影响大家上课,下课后,你们觉得确有必要一决雌雄,我去给你们当裁判、定输赢。”在同学们的笑声中,就会唤醒打架的孩子沉睡的羞耻心,冷静下来。教师继续上课。下课后找他们谈话,最后使其握手言欢。

3.双关

从关联中促进反思,形成正反联想,在交互对照中自然理解。有一次,教师在课堂上正讲得起劲,学生也听得认真。突然,教室里出现了一束亮光,在墙壁、天花板跳跃着,最后光束竟在黑板上跳来跳去。尽管时间是那么的短暂,可是已经吸引了全班同学的目光。教师意识到是某位同学在照小镜子,小镜子把太阳光折射到了黑板上,而且看到是一位靠窗坐的女生在摆弄着小镜子。此时,同学们看看老师又看看她,似乎在等待老师对这个同学进行批评。教师望着那位红着脸低着头的女生,微笑着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是有这样的话吗?‘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i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法为鉴,可以晓规则’。我也喜欢照镜子,不过,我从不会在给你们上课的时候照镜子。” 番话说得照镜子的同学不好意思地笑了,其他同学也开心地笑了,课继续进行着。“镜子”的一语双关,妥善地解决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

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策略 篇6

摘 要:处理好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如果做得好,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如果做得不好,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教师以后的教育教学行为,可能会觉得学生很不好教。所以提高课堂的调控水平和突发事件的处理水平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让我们积极动脑,用方法、用爱心用行动来提高我们的课堂调控艺术吧!

关键词:课堂;突发事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106-01

在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中,课堂是我们教学的前沿阵地,直接决定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因此课堂的调控能力成为新课程下教师的主要素质之一。尽管是以“学生为中心”,但学生毕竟是学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上一些突发事件,扰乱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师生们的思路,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

同一件事情,有的教师处理的好,教学的整体损失较小;有的教师费了很大的力气,却没能处理好,且给全班同学造成时间的浪费和学习上较大的损失。由此可以看出,处理好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是多么得重要。当然,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是要讲方法和艺术的。该如何做呢?下面就我在平时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大家交流一下,供大家探讨参考。

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熟悉学生个性品质。

一个教师要想处理好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必须做到这“三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估计到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能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火眼金腈”,及时地发现问题并准确地进行判断,及时地处理,尤其是班里那几个“名生”。并在妥善处理好突发事件后能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地转移到学习中来。

二、对于不同的问题要灵活处理。

并根据问题的大小,影响范围,影响的程度,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整体问题,当场处理。这一类问题对于差的班级来说可能是经常存在,也是大多数人存在的问题。比如:课堂上乱哄哄的,分不清到底是谁在说话,是谁在乱,分不清主次。另一类是虽然不是大多数,但影响到整体。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决定进行当场处理。对于学生的严重错误可以进行当场批评,这里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在当众场合下最好避免使用“点名式”的批评,可以采用“波拿巴”式的批评方式,要避免正面的冲突,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面子,同时也起到了教育的效果。当然也可以采用注意转移法:如教室里乱哄哄的,可以进行灵活的处理,如可以采取小练习、小测试的方法,或个别提问,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采取欲擒故纵的方法:当教师授课呆板、单调、枯燥的时候,学生很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开始交头接耳,或做其它的事情,这时教师可以先停一下,略等片刻,这样的话学生会不自觉的停下来,看看老师为什么不讲了。这样就可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到学习上来。在这里,如果是属于老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低下的原因而引起学生不好好地听课,就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即时地调整、改善和提高。

局部问题,私下处理。问题出现在局部或只影响到极少数人的话,可以进行“微型”处理,即个别处理。如:两个学生不注意听讲,在开小差,小声说话,或者在“捣乱”,但影响不大的话,充其量只影响到周围的四五个人。如果当众把他们叫起来批评一顿的话,本来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大多数学生也并没有受到影响,教师这顿批评反而影响了多数人。类似这样的问题可以采取“个别提问”的方法,在适当的时机提问他们,他们心里自然明白是什么原因。这样的话周围的人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既巧妙的处理了问题。又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还不影响其它学生。

课上问题,课下处理。这是处理课堂问题最好的方法之一。如教师正在讲课,突然一位迟到学生在外面喊报告,这时应该让学生先进教室,不问原因,继续讲课,待下课后,再单独了解情况,再进行处理,进行教育。这样做既达到了教育学生的目的,沟通了师生的感情,又没有影响其它学生。有利于今后的教育教学,这才体现教师的真功夫。

特殊问题,特殊处理。除了以上的这些常见的问题之外,令教师们最头疼的就是班上那些“特殊生”,他们在班上不学习,搞突发事件不是一回两回,而是经常性的。对于这样的学生该怎么办呢?我觉得这样的学生毕竟是极少数,对于这样的学生首先要摸清他们的“底细”多方了解有关学生的信息,如进行家访、社会调查等。造成学生这个样子原因是很复杂的,但毕竟还不是“无可救药”,在这些学生顽固抵触教师教育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他最虚弱的地方,这时要求教师就要找准学生的这个薄弱点,一针见血地指出并用爱心加严格要求进行巩固。这样的学生需要教师付出的爱心最多。对于这样的特殊生我们教师必须特殊对待。除了用以上方法之外,教师还必须经常用爱心不厌其烦地进行教育、感化,用语言、用行为来感化他。还要防止他的反复。这花费的时间可能是一般学生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三、处理好课堂突发事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在处理方式和方法上一定要灵活机动。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在此,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个性品质,家庭背等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对于学生来说,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爱说活,自尊心很强;而有的属于外向型,活泼开朗;有的学生是“单亲家庭”。因此教师的教育方法要因人而异。

2、采取的手段要尽量多样化,否则学生如果了解到你的“那两下子”就会进行抵触式的“抵抗”。所以教师应尽量利用无声的眼神、表情、动作与有声的语言配合,方法多样进行教育,尽量使学生在心理上取得认同,并要防止学生行为上的反复。

3、教师的语言运用要恰当。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判断要准,要做到“一针见血”,不能然学生抓住你的“不是”,并且使用的语言要恰当准确、严爱有加,切不可过多的使用非教学语言,更不能讽刺挖苦。评价也要恰当准确,切合学生的实际。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以免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全体同学的反感。

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艺术 篇7

一、沉着冷静以静制动

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时,教师要冷静、沉着。有些教师一遇到突发事件就赌气发火、大动干戈、批评训斥,甚至停下课来就事论事地处理,这种针锋相对或直接改变突发事件结果的做法并不明智,不利于教学机制的发挥和教学艺术的运用。有经验的教师遇到突发事件,往往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抑制无益的激情和冲动,心平气和,泰然处之,以静制动,态度严肃而柔和,心胸平静而理智,正确处理师生矛盾,缓解学生的对立情绪。这样,既不影响课堂教学,又不放弃原则来姑息迁就学生的问题行为,更有利于教学艺术的运用。

二、时效统一及时高效

处理突发事件,要讲求时效,不要占用过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偏离教学目的,中断教学进程。为此,教师要力求做到以下四点。一是要尽量缩短处理时间,把突发事件消灭在始发状态,不使其蔓延。二是要尽力限制、减少和消除突发事件的消极影响,尽可能地不影响全班,不影响教学,并迅速地搞好组织教学,保证课堂教学的继续进行。三是要点到为止,见好就收,切忌随意发挥,无休止的纠缠。四是要尽力运用教学机智,化消极为积极,化被动为主动,把处理突发事件作为教育学生的一个契机,既能处理好突发事件,又能教育学生,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化弊为利长善救失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突发事件表面上看干扰了课堂教学,破坏了课堂纪律,影响了教学进程,打断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但其中也往往包含着一些积极因素。“横看成岭侧成峰”。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和挖掘,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把处理突发事件变成提高学生认识、激发学生情趣、磨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良好品质以及教育大多数学生的一次机会。特别是对后进生的问题行为引发的突发事件,教师更要扬长避短,长善救失,尽力发掘和扩大后进生的“闪光点”,点燃他们自尊、自爱的火花。

四、幽默诙谐化解矛盾

幽默是一种教学艺术,诙谐也能表现教师的教学机智。一个教师如果成天板着脸孔,昂首阔步,挤不出一丝笑容,单纯地限制学生,学生稍有不顺眼、不随意,动辄批评训斥,挖苦讽刺,这样的教师是不会受到学生欢迎和亲近的。有些突发事件,确实让教师处于窘境,要进行查处会延误上课时间,中断教学进程,不予理会又会丧失威信、分散学生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运用幽默、诙谐、风趣,既能显示教师的宽怀大度,又能使自己摆脱窘境,自然而轻松地缓解因突发事件引起的课堂紧张气氛,为学生创设自我教育的情境。

五、采用暗示旁敲侧击

有些课堂突发事件,特别是不显著的、影响不大的、涉及面不广的,教师不要中断教学进程,最好是采用暗示的方法,旁敲侧击,灵活处理。当课堂安静不下来时,教师可走上讲台,先用目光环顾四周,行注目礼,然后向声音响亮的地方用手势打招呼,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当某些学生有违纪行为时,可突然停止讲课,或降低声音,给违纪的学生以暗示的提醒,或流露出不满意、殷切希望其改正的神色,或做一个自然巧妙的手势,示意其立即停止违纪活动。当某些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吋,教师可加重语气、提高声调,以引起学生注意。这样,一些轻微的突发事件,就能够得到制止,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把握突发事件,演绎课堂精彩 篇8

为了呈现一堂优质课, 教师课前要认真备课、尽可能做好教学设计, 但在教学过程中, 可能会出现始料未及的情况, 能否巧妙地处理直接影响到这堂课的教学效果的好坏。本文就一堂思想品德课上具体的突发事件, 总结了如何使课堂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大放异彩。

二、案例描述

“天哪, 怎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中午特意到教室来试过, 多媒体正常, 现在多媒体投影怎么一闪一闪的呢?”这是在公开课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二框《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 上的一幕。我预设以卓别林幽默视频导入新课, 以《七子之歌》达到陶冶情操、情感升华, 现在如何是好?“将计就计”, 一个构思突然闪现在我的脑海里。“今天老师很难过, 大家知道什么原因吗?”我说。学生甲:“因为老师的电脑出了故障。”我趁势发问:“那我该不该沮丧、难过呢?”在激烈的讨论后, 学生乙说:“老师不该难过, 保持乐观的态度最重要。”我问:“那我该怎样培养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学生七嘴八舌说可以看幽默笑话、看小品等。随后开展了讲幽默故事、演小品的比赛活动, 下面便按原来的教学设计对知识点各个击破, 最后学生齐唱《七子之歌》, 情趣很自然在体验中得以提升, 而我也用自己的亲身遭遇告诉了学生:要以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追求高雅的生活。

三、案例反思

面对课堂突发事件, 如何“化险为夷”, 并合理地利用这些“不速之客”, 使其生成有效的教学资源呢?我有几点认识。

(一) 平和的心态是前提

课堂因突发事件大放异彩, 还是黯然失色, 这不仅受制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教育理念, 更取决于心态。拿破仑·希尔曾说:“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 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平和的心态, 容易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以良好心境和积极态度面对突发事件, 用饱满而理性的情感和灵活教育机智化险为夷。而消极的心态, 有碍于教学水平的发挥, 就像才华缠以蛛网, 俊骥羁于马厩。

公开课上, 好在我能及时作出心理调整, “将计就计”挖掘生成资源, 而对其能巧妙的处理, 也成为教学中最大的亮点, 静下心来想想, 课堂突发事件不就是我要寻找的最好的教育资源吗?深刻的反思让我清醒地认识到:教师要成长, 要取得教学成功, 必须首先解决心态问题, 能把课堂突发事件视为教学成长中必然的经历与难得的教学资源, 以坚强的意志和执著的信念去创造一方属于自己的天空。

(二) 巧用教学机智是关键

教学机智是一种善于根据教学情况的变化, 创造性地进行教育的才能。它包括两个方面: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有高度的灵活性, 随机应变, 敏锐、果断地处理问题;有高度的智慧, 能巧妙地、精确地、发人深省地给人以指导、启发和教育。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教育学理论, 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 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可见教学机智既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又是提高自身素质的热点问题。

那如何运用教学机智对课堂突发事件进行灵活的调控, 做到既能化险为夷, 又能合理地利用这些“意外插曲”呢?

1.弹性预设, 敏锐捕捉, 促进课堂生成。

教师应弹性设计教学计划, 创设宽松的课堂环境, 为课堂生成性资源的生成留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同时还要善于把握瞬息万变的情境, 抓住时机、略作点播, 提炼生成性资源。比如多媒体出现故障后, 我敏锐发现“电脑故障”与“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这一知识点之间有着微妙的联系, 果断采取“将计就计”的措施, 否则这个难得的教育机会就会白白流失。

2.巧妙整合, 因势利导, 化解课堂难题。

教师在捕捉生成性资源后, 要加以整合并进行有效的引导, 使其向教学目标靠近, 带学生向深处挖掘,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比如我在发现突发事件与“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的联系之后, 巧妙设置问题和活动, 引导学生猜测此时我的心情, 给我支支招、举行讲幽默故事、演小品的比赛活动, 这不仅能使教师摆脱窘境, 消除影响教学的不利因素, 更能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会到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对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性, 体验到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其实生活处处有情趣。这样本节课的重点:“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 难点问题:“丰富的文化生活”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 把课堂还给学生是保障

新课改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要求学生脑袋动起来, 嘴巴说出来, 不再是课堂中的木头人, 做课堂的主人。但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教师唱独角戏搞“一言堂”的情况, 压迫式的教学也使学生成了“知识容器”“高分低能”的代名词。要改变这一现状, 教师必须敞开心扉把讲台留给学生, 将学生置于一个开放、自由、和谐的环境中, 激活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表现欲, 并巧妙设置活动加以引导, 如此课堂突发事件也会被巧妙地转化为“意外的收获”。

例如:我根据突发事件巧妙地设置活动使教学活动步步深入,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成为自由展示才能的舞台———在“我该怎么办”、“给我支支招”的活动中, 学生讲得笑话幽默风趣, 小品表演得可以说是顺手拈来, 课堂顿时一片欢声笑语;而在“引吭高歌—提升情趣”的活动中, 学生齐唱《七子之歌》极大地渲染了课堂气氛。也正是由于把舞台交给了学生, 课堂教学才会色彩斑斓, 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诚然教学有法, 法无定法, 但只要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多实践、多探索、多总结, 课堂教学就会少些尴尬, 多些快乐与感动。所以, 当你因预设的课堂不顺畅而焦躁不安的时候;当你因课堂突发事件而不知所措的时候, 只要怀着一颗平常心, 并善于把握突发事件, 就一定会把课堂演绎得精彩。

参考文献

[1]卢佳地.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思想政治课教学, 2007, (02) .

[2]王洪胜.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思想政治课教学, 2007, (10) .

课堂突发事件的常规应对思路 篇9

应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基本原则:一是化解, 二是利导。“化解”是指对一般课堂突发事件采取视而不见, 姑且把它放置一边, 暂不在课堂上作及时处理 (必须处理的事件除外) 。“利导”是巧妙地借助当时的情景, 将突发事件向有利于教学方向引导, 将不利因素化为有利因素。

一、仔细观察

1. 突发事件发生前是有预兆的

很多时候, 突发事件发生前都有某些预兆, 教师也会有某种预感。如果能及时抓住脑中闪过的感觉, 就可能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

例如, 在上课起立时, 教师就应该注意观察学生的衣着、表情、站姿、课堂气氛等变化, 及时发现突发事件发生的苗头。别看某些同学的神情麻木、站立不正或是两位同学在吵闹、推搡等一些不起眼的小动作, 往往就是这些不起眼的因素, 会引发很大的突发事件, 甚至是很严重的人身伤害事故。如果教师能正确树立危机意识, 在课前、课中或是课后都善于观察, 敏锐地意识到可能出现的情况, 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就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将突发事件的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所以, 教师的眼睛要像扫描仪一样, 时刻、全面扫描到每一位学生的情况。“教育, 这首先是关怀备至的、深思熟虑的、小心翼翼的触及年轻的心灵。在这里, 谁更有细致和耐心, 谁就能获得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语)

2. 课堂异常是可以观察诊断的

学生的表情是一张“晴雨表”, 时刻都在传递着课堂教学的各种信息。在一般情况下, 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课堂上的言论和行为表现出来。学生的目光是有神还是呆滞, 行动是热情还是怠倦, 讲话是响亮有力还是吞吐乏力, 注意力是集中还是分散, 以及课堂气氛等等, 都是观测课堂异常的重要方面。所以,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指出:“任何良好的教育, 都要求有像父母一般的眼睛, 每天每时每刻都从她的孩子的眼睛里、小嘴上、脸额上, 很准确地看出孩子心理状态的各种变化。”根据教学观察和研究, 课堂异常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并在表情、言语、身态、气氛等四个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见下表) 。

3. 课堂观察是敏锐而又复杂的

教师在课堂上的观察不仅要全面细致, 而且要迅速敏感。不仅要观察学生的反应、态度、言行, 而且要观察事件的状态、性质、程度和影响。只有这样, 才能迅速地、准确地作出科学判断。通过观察, 可以把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概括为四种情形: (1) 外静内静。学生坐立端正, 外表平静, 但心不在焉, 不积极思维。 (2) 外动内静。学生坐立不安, 甚至搞小动作, 而且注意力不集中, 不积极思维。 (3) 外动内动。学生坐立不安, 又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4) 外静内动。学生端正静坐, 鸦雀无声, 而且积极思维, 展开想象。第一、二种情形有可能诱发课堂突发事件, 第四种情形才是课堂教学的最佳模式。

二、合理归因

先看一个实例:

同学们正听得聚精会神, 一只乒乓球“哒哒哒”地从教室中间一直蹦到讲台前面, 教师的心火一下子上来:“是谁在故意捣乱, 给我站起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 教师把那个同学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结果课也没有讲完。下课后, 教师看到每个同学都带着乒乓球拍和乒乓球去上体育课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每个人都带了乒乓球, 那只乒乓球肯定是那个同学没放好不小心掉出来的。教师很后悔, 只得在第二天的课上向全体学生以及那个掉乒乓球的同学道歉。这主要是教师没有对突发事件进行归因造成的。任何事情都是有因果关系的, 它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依果追因, 据果析因, 只有在明晰原因的基础上对课堂突发事件对症处理才是真正有效的。

美国心理学家海德1958年首次提出归因理论。归因就是寻找原因。归因理论指的是人们用来解释自己和他人行为因果关系的理论。运用这个理论可以找到应对课堂突发事件的一些思路。

海德认为, 影响人的行为的原因有外界环境和主观条件两个方面。如果把行为结果的原因归结为任务的难度、运气、外部奖惩等, 称为外归因;如果把行为结果的原因归结为人的自身因素, 如能力、性格、气质、努力、动机、兴趣等, 称为内归因。心理学家维纳发展了海德的观点, 认为这些外界环境和主观条件又可分稳定性较强的因素 (如能力、任务的难度) 和稳定性不强的因素 (如努力、运气等) 。一般归因有四个因素:努力 (内部不稳定因素) 、运气 (外部不稳定因素) 、能力 (内部稳定因素) 、任务难度 (外部稳定因素) 。

归因理论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用它来指导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应对和调节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归因, 就是要寻找课堂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 揭示课堂突发事件发生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果追因, 对于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 应采取不同的决策。

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的交互作用, 应善于发现深层次的背后的原因, 如学生上课打瞌睡, 上课说话、恶作剧可能是对老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满意。如果是学生的原因, 课后应多做思想辅导工作, 多交流。如果是教师的原因, 说明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这样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就会大大降低, 即使发生了, 也会游刃有余的处理。

三、化弊为利

许多突发事件, 表面上看干扰了课堂教学、破坏了课堂纪律、影响了教学进程、打断了教师的教学思路, 但其中往往包含着一些积极因素, 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和挖掘, 并加以利用, 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把处理偶发事件变成提高学生认识、激发学生情趣、磨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品质以及教育大多数学生的一次机会。特别是对因“特别生”的问题行为引发的突发事件, 教师更要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在坏事中寻找积极因素, 利用积极因素来进行教育。这样做, 就可以既处理好了突发事件, 又教育转化了学生。

1. 化消极为积极

许多事情本身可能是消极的, 但在一定条件可以转化为积极因素。一次, 在作文讲评课上, 当老师念完某一同学的作文并进行范文分析时, 一位同学站起来说, 曾在某个杂志上见过这篇文章, 显然, 这是一篇抄袭的作文。抄袭作文的同学就在现场, 如果当场指责, 她会无地自容, 老师也很难堪。于是, 这位老师平和了一下心态, 问同学:“这篇文章好不好?”许多同学不回答, 个别同学说:“好也是抄的。”老师接着说:“我们先来分析这篇文章好在哪里?”先后有六位同学对文章的结构、情节、语言进行了分析。老师接着说:“好的作文要有感而发, 如果老师布置的作文你们没有经历过, 可以推荐一篇别人的文章, 但要注明作者和出处, 我提议将这篇作文作为第一篇推荐文, 大家说好不好?”同学们心领神会, 点头表示同意。第二天, 老师就收到了抄袭作文同学的一封信, 信中表示感谢老师维护了她的面子, 也给了她刻骨铭心的教诲。

2. 化不利为有利

课堂上突然听到手机的响声, 这样的事相信许多教师都遇到过, 如果急于找出肇事者, 既浪费时间又不利问题的解决, 而运用“串联”的方法, 则可以有效控制学生离散的注意力。一次, 教师在课堂上正侃侃而谈, 突然听到有位学生的手机响了, 其他学生用好奇的目光环顾四周, 寻找手机铃声的准确位置。见此情景, 教师来了段小插曲, 说:“有这样一副对联, 看谁先对出来?”学生们激情洋溢。教师说:“一条信息惊四坐。”同学们深思后有人对出“满室学生听彩铃”, 也有学生对出“两个黄鹂鸣翠柳”, 还有学生说要数词对数词。教师及时引领:“还有更精彩的对法, 这留给大家课后思考了, 现在言归正传……”

四、选择方式

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有三种基本方式:冷处理、温处理和热处理。

1. 冷处理

“冷处理”是教师将突发事件暂时冷冻, 仍按原教学进度进行教学活动, 等到下课后或其他时间再来处理这一事情。当然, 采取冷处理的方式, 不是置之不理, 而是以宽容的教育态度对待之。教师面对突发事件, 见怪不怪处之泰然, 不惊奇、不慌乱、不立即追究, 不立即批评, 而是通过闲置、暗示、转移等技巧过渡到教学内容上去。这是一种被誉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处理方法。

(1) 沉默。就是对突发事件暂时冷落, 顺其自然。有的学生上课捣乱实际上是为引起教师的关注或者哗众取宠。对于学生这种行为最好的方式就是不理他, 转移对方的兴致, 使窘迫局面无法继续而中断。所以, 课堂上有时教师需要装聋作哑, 装作不知道。有时, 在课堂上“沉默是金”。

(2) 暗示。对学生在课堂内交头接耳或微小动作等违纪行为, 教师宜采用暗示手段, 如声调的突然转变、眼神的凝视、适当的姿势动作以及轻敲违纪学生的课桌等。暗示教育不仅不会因训斥学生而分散全班学生的注意, 还有效地使学生的错误行为及时终止。这样做不但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而且对全班学生也会起到“隐蔽性”强化教育作用。用这种方式比教师直接训斥学生更能赢得学生的崇敬和爱戴。特别是当学生个体的违纪行为没有影响到其他同学时, 这是一种巧妙提醒的办法。

课堂上往往是教师正讲得投入时, 发现学生或说话, 或偷看小人书, 或吵架……如何处理这些突发事件?当学生个体的违纪行为没有影响到其他同学时, 教师可采用暗示方法。如走到一位正偷看小人书的学生跟前, 轻轻地咳嗽一声, 或者轻轻敲一下课桌。这样, 学生自然“心领神会”, 便会自动放下小人书, 投入学习活动。如果通过暗示, 该生未察觉, 或者根本不领情、不买账, 教师则可出其不意地提出一个问题让其回答。这样, 学生的注意力就能集中到课堂上来了。

(3) 转移。与教学无关的外界刺激在强度、新异性、对比和运动变化等特征方面往往超过课堂教学所提供的信息刺激。学生易被这些无关的刺激所吸引, 学生注意力易被分散, 从而离开教学内容。如教师正在上课, 突然有人敲门找人, 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这时, 教师不要忙于讲课, 而要稳定大家的情绪。等学生安静下来后, 再向学生提出问题:“刚才我讲到什么地方了, 请同学回答。”这样, 全班学生就会很快集中注意力。教师在课堂上遇到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 必须学会巧妙地运用转移技术, 确保教学活动正常进行。

2. 温处理

教师对于因为外在因素或疏忽或不慎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如小黑板掉落、板书别字、发音错误等所引起的学生哄笑、课堂纪律混乱, 教师应态度温和地承认错误, 并顺其自然地过渡到原教学进程和教学内容上来。

(1) 坦诚。坦诚见真情, 真情是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基础。一位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师在黑板上进行书写指导。突然, 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 您写的字不好看。”在下面听课的有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和全体语文教师, 还有实习教师。所有人都看着那位教师。只见那位教师转身在黑板上又画了一个田字格, 边画边说:“字写得不好, 没关系, 请允许我再写一遍, 好看的字就是一遍一遍练出来的。”写完后, 教师还特别提问了刚才那个学生:“你认为老师这次写得怎么样?”学生再次站起来, 像个小老师似的审视一遍, 说:“有进步, 老师, 您真棒!”在练习写字的时候, 学生都很认真, 还听见有个学生小声嘟囔:“这个字写得不好看, 我再写一遍。”评课时, 许多人都赞扬那个教师面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能稳而不乱, 急中生智, 化被动为主动, 巧妙地解决问题, 而且不着痕迹地渗透了写字习惯培养。是那位教师坦诚的襟怀、实事求是的品质、灵活的教学机智赢得了大家的赞许。

(2) 转换。恶作剧会影响教师的正常授课, 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搅乱课堂秩序。如处理不当, 往往会乱上加乱, 火上浇油。

有一次, 教师在给学生讲授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的内容, 突然发现一名学生在用耳机听音乐, 如痴如醉的, 周围几个同学看到他的样子也在窃窃私语, 教师走到该生旁边问:“你在干什么?”该生惊惶地看着教师不语, 其他学生说:“老师, 他在用手机听音乐。”老师说:“请把手机拿出来我看看, 是什么音乐让你如此陶醉?”该生怕教师把手机收去, 沉默了一会说:“手机不是我的!”拒不交出手机。教室里一下乱了套, 许多学生站起来, 议论纷纷, 看老师怎么处理。这位教师快速思考:强逼他交出手机, 势必造成师生矛盾升级;不让他交出手机, 教师的威信何在?片刻之后, 教师说:“我们学校规定, 学生是不许带手机到校的, 特别是不许在课堂内接听电话, 更不要说听音乐。老师也有手机, 但同学们知道老师从没有在上课时打电话、听电话, 你们知道我的手机有什么用吗?”教师边说边从衣袋里把手机摸出来。这时, 教室里异常安静, 教师把手机内存打开, 音量调大,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课文范读声音在教室里清晰地回响起来。播完以后教师说:“本来这篇课文的范读是打算一会儿给同学们听的, 但刚才这位同学也在用手机, 我想证实他是不是也下载了课文的范读提前在听呢?”那同学不好意思地说:“我没有下载课文范读。”教师说:“那老师看看, 你都下载了什么?”该生把手机交出, 教师并没有查看手机内存, 而是拿着手机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 现在科技发展了, 手机、电脑、MP3都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但我们怎样来正确看待这些科技产品呢?我们应该把它们看成是学习工具而不是玩具……”从那以后, 班上的学生再也没有在课内听音乐了。

(3) 发挥。把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巧妙地融进自己的教学之中, 利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意外情况, 借题发挥大做“文章”。

支玉恒老师在教学《欢乐的泼水节》最后一节时, 许多学生都陶醉在泼水节所营造的欢快气氛之中, 突然一位学生提问:“老师, 现在水资源越来越少, 傣族人民过泼水节要泼掉很多水, 这不是在浪费水资源吗?”这一问题显然出乎大家的意料。就在全班同学为之瞠目的时候, 支老师却对这位提问的学生大加称赞, 并请学生再读课文, 思考:泼水节这一天人们为什么特别高兴?这里的“水”到底是什么含义?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经过讨论, 最后明白了:这清洁的水不仅仅是一种自然资源, 还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它象征着尊敬、友爱和祝福。虽然傣族人民生活在水量充沛的西双版纳这一热带雨林地区, 但爱水的民族, 肯定最懂得水的珍贵。短短的几分钟, 使学生受到了一次民族文化的熏陶, 一份灵动智慧的洗涤。

3. 热处理

当某些突发事件发生时, 教师应抓住机会马上给予处理, 趁热打铁, 或正面启发诱导, 或严肃批评教育, 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这是一种“热加工”。但应注意不要花费太多的时间, 同时应避免“顶牛”现象的发生。

(1) 追问。这是一种强制性的干预方法, 可以达到制止事态发展和警告当事人的效果。

(2) 隔离。这是为了迅速控制恶性课堂突发事件而采取的一种“非常手段”, 其目的在于通过把当事人分开 (主要是座位调动) , 来较快地缓和矛盾冲突, 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3) 指责。对一些偶发事件, 或因其性质严重, 或因其影响太坏, 或因其可作为教育契机, 而断然进行严肃批评或正面教育。

如果我们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 注意不断发现、把握教育的契机, 那么许多看似“不利”的因素, 可能就是教育的最佳素材。

据不完全统计, 应对课堂教学突发事件的具体方法有:先放后收法、装聋作哑法、爱心感化法、巧给台阶法、将错就“措”法、借题发挥法、偷换概念法、幽默调侃法、巧妙暗示法、因利导势法、旁敲侧击法、表情暗示法、动作示意法、借梯下台法、趁热加工法、冷却处理法、以静制动法、幽默带过法、虚心宽容法、间接暗示法、体语控制法、个别提醒法、重点提问法、停顿休整法等。这些方法适合于处理各种不同的课堂突发事件。

五、诙谐幽默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应对课堂突发事件时, 教师若能通过诙谐幽默、委婉曲折的方式来解决事情, 不但能避开冲突的锋芒, 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气氛, 缓解紧张情绪, 而且更易被学生所接受, 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幽默”在《辞海》中的解释是“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 在善意的微笑中, 揭露生活中的讹谬和不通情理之处”。

1. 影射

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 可以用直接的方法, 也可以用间接的方法。影射是一种含沙射影、婉转的间接方法。有一次, 教师刚走进教室上课, 突然听到有个女生在哭泣, 便灵机一动, 环顾了一下教室说:“是谁把小孩子带进教室里来啦?”此言一出, 同学们惊奇地回头看那哭泣的女孩, 顿时满座寂然, 鸦雀无声。“既然没有人, 那我们就开始上课吧……”这里, 这位教师就是根据学生的哭泣声, 影射这哭泣是源于有人把小孩子带入课堂而发出的。既没批评学生, 也没深入课堂调查, 仅用一句话就平息了课堂干扰。

2. 讽喻

通过对比、比喻、讽刺等方法促使学生思考问题, 转变行为。例如, 教师在讲课时发现有学生在睡觉。如教师认为自己讲课学生没有认真听讲而火冒三丈将学生训斥一顿的话, 既影响到自己的心情, 又影响到整个班级。有一次, 一个学生在笔者的课堂上睡着了。这个时候笔者停止讲课, 看着睡觉的同学说:我知道咱们班级谁学习最努力了。这时学生们都在猜谁最努力。笔者接着说:某某同学晚上太用功了。学生都笑了, 而他的同桌把他推醒了, 他自己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又比如, 正上课的时候, 两个男生打了起来。教师先做一个体育裁判用的“暂停”动作, 一是表示讲课暂停, 二是要求打架的孩子停下来。此时, 全班学生的目光、注意力就会集中到打架的人那里。在一般情况下, 打架的孩子也会暂停下来。这时教师可以用诙谐的语言加以评判:“嗬, 打起来了。看来矛盾够激烈的。不会比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更大吧?国际社会的矛盾还是靠谈判解决呢, 你们同学之间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矛盾?这么着, 你们现在别打了, 免得影响大家上课, 下课后, 你们觉得确有必要一决雌雄, 我去给你们当裁判、定输赢。”在同学们的笑声中, 就会唤醒打架的孩子沉睡的羞耻心, 冷静下来。教师继续上课。下课后找他们谈话, 最后使其握手言欢。

3. 双关

浅谈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 篇10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传统意义上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课堂教学是这个“学习共同体”的主要实现场所。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不确定性和非预定性的因素,它们无法预料。“节外生枝”是不可避免的,就像一束火花,稍纵即逝,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正是对教师心理承受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的考验。如果问题化解得灵活、巧妙,教师不仅能迅速摆脱窘境,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而且会得到学生的敬佩;反之则犹如掉进了泥潭,教师不但教学任务完不成,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也会大打折扣[1]。这实际上是对教师思想、知识、能力、素质及个性修养的全面考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遇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智慧,灵活机敏地处理一些事件,幽默含蓄地扭转尴尬局面。教师如何有效地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根据教学经验的积累与他人经验的借鉴,笔者提出了几点想法。

一、注重日常扎实的修炼

教师充分备课,挖掘教学领域中教材、教法、教学语言、教学形式中包含的情感内涵,利用这一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创设出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才能在讲授中条理清晰,顺理成章。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体”。艺术的课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这是一种创造性地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表现出的综合素养。教学智慧是一种内涵十分丰富、综合性极强的教学心智技能,从根本上说它离不开教师的综合人文素养,而正确的教育理念、浓厚的专业兴趣、浓厚的学识积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等是构成教学智慧的要素。这种素养的养成需要三点:第一,教师理解教学艺术的创造性内涵。将原有的仅重视从教学科学性角度研究教学规律的做法,转变成为对教学人文性、艺术性的把握。教师应该把教师培训中的系统理论学习和个人经验反思有效地结合起来。第二,重视教师的实践缄默知识。英国思想家波兰尼在研究科学知识及其性质的过程中,提出了显性知识与缄默知识,并指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有关我们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2]缄默知识是教师整个教育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智慧表现的基础。教师必须意识到教学生活中存在大量缄默知识,必须有意识地提高这种知识在自己教学实践中所发挥的作用,即在教学缄默知识的积累中蕴藏教学智慧,在教学智慧的表现中积累缄默知识。缄默知识的唯一来源就是实践和体悟,它是一种专属于个人的积累,是一种很“自私”的、别人无法获得的、也无法从别人那里得到的知识。第三,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目前“教师即研究者”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同义语,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的同时从事教育教学研究这一观点已得到普遍的强调。教师要研究教学工作,使自己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别人无法取代的专业人员。教师不仅要成为研究者,成为自觉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者,而且要成为自己教学生活的反思者与教学经验的总结者。这样,教学智慧就自然而然地在教师的教学生活过程中孕育,而且随着理论水平的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会主动积极地成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3]。教师只有依靠艰辛的积累和创造,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才能使在面对课堂教学中各种“意外的生成”时做到游刃有余。

二、尊重、关爱学生,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师爱是师魂。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很重要的是体现在热爱学生上。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才能建立起“尊师爱生”的融洽关系。现在的青少年有几个突出的特点:丰富的知识面,倔强的性格,强烈的独立要求,过早的成熟。据有关心理学家分析,学生尤其是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种自尊意识,他们大部分都具有很强的自尊心,都希望得到尊重。心理学上有这样一句话:一个有自尊感的人,他也是最善于矫正自己行为的人。所以在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时,教师如果尊重学生,不任意践踏学生的自尊心,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而且能让他们自己矫正错误,停止在课堂上不该有的行为。“尊重是相互的”,教师在课堂上处理突发事件时尊重了学生,那么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也会尊重教师,从而达到一种师生和谐、问题解决的双重效果。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需要直面教学中学生存在的起点不齐和个性差异的现状,并理解这个现状,正是由于这两方面的因素的存在,才使教学工作也需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必须承认的是,起点不齐的现象在过去、现在及将来一直存在,并且是无法消除的。因此,教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教学适应学生起点的不齐。学生除能力水平和学习经验上的起点不齐外,还存在个性特征上的差异。即便起点相同的学生,对相同的教学内容也有着不同的适应性和兴趣点。因此,针对客观存在的学生起点不齐和个性差异的情况,教师要因材施教,在平等对待每位学生的基础上,有区别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不同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的特殊要求[4]。教师应以爱为出发点,以真诚、宽容、理解为基础,以学生的终生发展为根本,时刻关注学生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利用自己的教学机智为学生保留成长的空间,保护学生身上那些脆弱的东西。

三、运用灵活多变的处理方式,进行及时的教学反思

面对课堂的突然事件,教师首先要做到的是自控,力戒愤怒,避免矛盾的激化。教师不要轻易认定学生是故意捣乱,更不要动不动发脾气,采取简单化地呵斥、赶出教室之类的处理办法,否则不仅影响课堂气氛、师生情绪,而且对教育教学效果也有直接的负面影响。反之,如能处理得当,教师就等于架设了一座师生沟通思想和联络感情的桥梁。利用这个桥梁,教师就能积极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学生也会信赖和尊重老师,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并不断自觉地增强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的能力[5]。对于突发事件处理,笔者认为有许多值得借鉴的方法和经验,例如,利用因势利导法巧妙地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潜移默化地缓解尴尬的局面,调动课堂气氛;利用共同探究法来解决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一些创新的解题方法,引导学生使用更高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实际上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教师都要把握住三点原则:一是迅速解决,课堂突发事件的发生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教师处理时应该本着迅速解决的原则,尽快平息事件,恢复正常课堂教学秩序,待到课后再去深究有无必要作进一步的调查和处理;二是无论采用何种态度、何种行为处理突发事件,教师都应以教育学生而非惩罚学生为宗旨;三是突发事件的处理需要掌握策略和技巧,做到因势利导,让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危机转化为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良机。

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经历应进行深刻的反思,尤其是对那些活生生的教育案例的反思。教学反思就是及时地总结和记录教学中的得与失,理性地加以思考,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它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师自我思维和再学习的一种有益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被教育者,通过反思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明确在教学的过程中自己如何当好教师的角色。教师只有反思自己,才能更好地研究学生,才能更好地研究教育教学规律,才能超越自己,不断进步。

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事件无法避免,因此教师应具备动态处理教学过程的智慧和艺术,能顺势而为,使突发事件成为有效学习的突破口,使探究自然发生,从而生成富有生命气息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雷玲.名师教学机智例谈·数学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11.

[2]Polanyi M.The Study of Man[M].London: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1957.12.

[3]王鉴.教学智慧:内涵特点与类型[J].课程·教材·教法, 2006.06.

[4]廖茂忠.教学公平论[J].现代教育论丛, 2002, (1) :34.

巧用心理效应解决课堂突发事件 篇11

关键词:心理效应;解决;突发事件

心理效应,是指大多数人在相同的情景之下对某种相同的刺激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反应的现象。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在教育中恰当运用心理效应,不仅能提高教育的艺术性,也会增强教育教学的效果。在此我以处理一件课堂突发事件,来谈谈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手機是一种普遍使用的通讯工具。虽然学校里明确规定:教师和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要一律关机,以便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但是制度执行起来并非一帆风顺。一次,我在13机电技术班上课时,大家都在静静地思考问题,忽然一阵悦耳的音乐声打破了教室里的宁静。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大家寻声找寻,把目光朝向了一位同学,同时部分同学的目光集中到我这里——看我怎么处理。我不想因此耽误课堂时间,便说:“同学们都知道学校关于手机管理的规定,请马上关掉。其他同学继续思考刚才的问题。”但这时那位同学突然站了起来,踢了边上另外一位男生的凳子,并狠狠打了对方一拳,被打的学生当时就站了起来,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此时此刻,如果解决不当,将直接影响教学进度,更为严重的是一场战争可能一触即发。平时接触到的一些心理学知识在这紧要关头帮助了我。

一、“霍布森选择效应”化僵局

英国商人霍布森贩马时,把马匹放出来供顾客挑选,但有一个条件,即只许挑选最靠近门边的那匹马。显然,加上这个条件实际上就等于不让挑选。对这种无选择余地的所谓“选择”,后人讥讽为“霍布森选择效应”。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应追求真正灵活的教学管理,避免处理问题的方式单一化。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时,首先要制止事情进一步向坏的方向发展,不要急于当场去解决问题,陷入单一的解决问题的形式。头脑里闪现“霍布森选择效应”,促使我首先要设法制止双方动手。我厉声对两个学生喝道“住手!不许打架!你们两个都先坐回自己的位置,不要耽误大家的上课时间,有什么事情下课后再说。”虽然他们两个脸上写满了不服气,但在我严厉的目光注视下,还是坐回了各自的位置。

下课后,我没有叫被打的学生,而直接走到打人的学生身边对他说:“请跟我到办公室来一趟。”到了办公室,我心平气和地对他说:“冷静点了吧!能谈谈事情的原委吗?”他不说话,看那样子有点视死如归的感觉。心理学知识告诉我,这个学生不是能够很好沟通的人,需要耐心和技巧。

二、“南风效应”解难题

南风和北风比威力,看谁能能让行人把大衣脱掉,北风吹起一阵冷风,凛凛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把大衣裹得严严实实,毫无脱意。而南风则不然,它徐徐吹动,使人暖意渐生,行人在不知不觉中先解开了纽扣,继而脱掉了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这就是有名的“南风效应”。它带给我们的启迪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与善意的关爱,这样有利于拉近师生间的关系,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联想到南风效应,我也不去计较他的表现,而是给他倒了一杯茶,让他坐下来,慢慢等他开口。过了大约十多分钟,他不停地抬头看看我,还是没有开口。看来要找个台阶让他下了。我于是对他说:“看来你还是很有个性的。这样吧,你不愿意说也可以,那么你用笔写出来,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只要让我了解课堂上那件事情的原委就可以了。”他看了看我还是不说话,欲言又止,我也不着急继续说:“学生打架是违纪的,但我相信你一定有你的原因,如果你不说,那我也就没有办法帮你,如果说出来,老师可以帮你的话,一定帮你解决这件事情,你觉得呢?”

也许感觉到我对他没有恶意,也许是我的诚意感动了他,也许是摄于学校纪律的威力,他终于开口说道“老师,其实你也知道的,在你的课堂上,我还是很认真的,是吧?”“南风效应”在他身上起了作用,他终于开口了。

三、“皮格马利翁效应”出奇效

相传古代的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精心雕刻了一具象牙少女像,由于他十分欣赏和迷恋这位象牙少女,所以他每天都含情脉脉地注视着她。久而久之,这种无限的深情终于使象牙少女活了起来,走进了皮格马利翁的生活。这一美丽的神话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它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一旦好意知觉对方,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寄以期望,对方会产生出相应于这种期望的特性。

我用期许的目光看着他,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讲,他得到肯定后,就继续说道:“今天的事情,确实是因为徐某,我的手机是开的静音,上课手机发出声响,我也很奇怪,后来我看到他对我怪笑,我就知道,肯定是他帮我把声音开了出来,这也算了,我不会打他的。可是当我看到手机显示的号码竟然是他的号码,是他故意让我出丑的。我当时真是气急了。老师,我和他是好朋友,他却这样故意整我,所以一冲动我就打了他。其实我也知道打人不对,我打完后就后悔了,老师,我今后保证不会再出现这样的事情了。你能原谅我吗?”

“皮格马利翁效应”还告诉我们:期待是一种力量。事实上学生在冷静之后会仔细考虑,也会体谅老师的良苦用心,自己会处理好问题的,这样往往还能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我就想尝试一下,于是我继续对他说道:“这件事情你既然已经有认识了,我也不想多说什么了,请你帮我个忙,好吗?”他诧异地抬起头看着我:“帮忙?帮什么忙?老师,你说,我能做到的一定帮你!”他很义气地说道。我笑了笑说:“这件事情不是你一个人的错,还有徐某某也参与了,照例,我也应该找他来谈谈,但我不找他谈话了,你和他是朋友,请你帮我转告他,恶作剧要适度,不要伤害朋友,不要影响课堂纪律,不要再有类似事情发生,好吗?”他用力地点点头,走出了办公室。这件事情后,那两个学生课堂上听讲更认真了,“课半机叫”的事情在这个班级也再没有发生过。更为可喜的是,两个人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按照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要时刻帮助学生消除那些消极负面的学习心理,战胜各种心理障碍,真正提高教学效率。而那些善于灵活运用“心理效应”杠杆的教师,则更是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巧妙处理物理课堂突发事件举例 篇12

一、课堂突发事件的三种表现

(一)来自学生的突发事件

课堂上突发事件主要来自学生的,通常指学生违反课堂纪律,出现了异常表现,从而干扰了教学秩序。学生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无意的,如学生间发生矛盾、有学生突然生病、个别学生搞“恶作剧”等。这些现象一般影响较大,往往把教师精心准备的一堂课搅乱。来自学生的意外有时还源于学生突然提出一些教师始料不及的问题,或学生的回答超出了教师的预期,教师一时又难以肯定或否定,这种情况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逐渐增多,教师在短时间内往往难以应对。

(二)来自教学环境的突发事件

教学环境通常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环境突然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教师的正常教学。在农村学校,有时教室里突然有小动物光临、突然停电或学校电路出现问题导致多媒体等电教设备不能工作,正在使用的录音机突然发生故障而不能使用,天气骤然变化导致教室一片黑暗等等……这些情况的发生,无疑会分散或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

(三)来自上课教师的突发事件

教师所带来的突发事件大都体现在课堂失误上,通常情况下,教师所上的每一节课都是经过精心备课的,尽管如此,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还会出现种种失误:如语言失误、板书失误、课前准备的教具无法使用、演示实验不理想或无法进行实验等,这种情况往往使课前的教学设计无法进行,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二、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原则和方法

课堂上突发事件一旦发生,上课教师必须迅速做出反应,及时科学的解决,否则不仅会干扰正常的教学活动,还会影响教师个人的威信。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处理原则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要迅速,果断地纠正学生的错误言行

课堂是一个特殊的环境,老师要在这短短的45分钟的课堂内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以,迅速地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关系到学生思想品德的错误言行。有一次,我正滔滔不绝地讲着物理课,突然一个中年妇女出现在教室门口,大声讲话,打断了我的讲解,循声望去,那妇女个头矮小,衣衫也没有刻意整理,明显的外地口音,由于天气降温,来给在校寄宿的孩子送衣服,这位妇女的言行和装束,引起了班上同学的一阵哄笑和议论,在混乱的骚动中,只见一位同学低着头,飞快地跑到教室门口,一把夺过那妇女手中的衣服,说了一句“快走”,又飞快地跑了回来,坐下后,她把头深深地低了下来,而那位妇女木然地站在原地,被“晾”了好长时间后才茫然地转身离去。看到如此情形,我一句话也没说,拿起粉笔,在黑板上郑重地写下了与本课内容毫不相干的一句话:“可怜天下父母心”。奇怪的是,教室里的议论声戛然而止,一双双明亮的眼睛看着黑板上的那句话,若有所思,神情也都变得凝重起来,一下子又回到了学习的状态。事后,该同学在交作业时夹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老师,谢谢您,是您让我懂得了怎样尊重我的母亲!”

(二)要灵活,注意前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是以“章节”的形式出现的,在每一章的内容中,各小节之间又有前后联系,因此,灵活处理课堂突发的某些事件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前后联系,达到由此及彼的目的。如在教学八年级(上)第一章第三节“声音的特征”时,我让学生动手实验,把直尺紧压在桌面上,用手拨动伸出桌外的一端,改变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重复实验,听直尺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结果,同学们通过实验基本都得出了尺短振动快,发出的音调高,反之,振动慢,音调低。但下面却传出另一个声音:“不是的,老师,尺越长,振动慢且声音听不到了。”同学们都朝他望去,我看到该同学拿了一把较大的木工钢尺在做实验,于是我让他上台来演示,他把大部分钢尺都露在桌面外,然后拨动钢尺,果然看到了钢尺大幅度的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时我临时决定,增加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学课本第四节“人耳听不见的声音”5分钟,思考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快同学们知道了“人耳的可听声是有一定的范围的”,尺子伸出长,振动慢,频率低,人耳听不到,这与蝴蝶拍动翅膀,人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道理一样。事实证明:这样的处理,学生既掌握了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也初步了解了“次声波”的知识,真是一举两得。

(三)要巧妙,艺术地转化“干扰”因素

有一次,我在讲“走进分子的世界”时,发现班上有一个学生在偷偷地吃桔子,教室里明显有桔子的味道,我便故作惊讶地提问:“请同学们注意,教室里有股什么气味?”,很快就有学生判断出是桔子的气味,我本想严肃批评当事人,但立即又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好的教育资源,于是风趣地说:“不知是哪位同学想让大家体验分子扩散的现象。不过,像这样的实验,还是应该在课后进行。”同学们都笑了,那个违纪学生也悄悄地收起了桔子。这样的巧妙处理,没有严厉的批评,没有紧张的气氛。既让大家对分子扩散现象加深了印象,又含蓄、温和地批评了违纪行为。

(四)要因势利导,合理地引伸教学内容

课堂突发事件的出现,只要教师把握得好,因势利导,常可变被动为主动,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大气压”时,我演示了“瓶吞鸡蛋”实验,很成功,突然,下面有一个学生提出:“被吞进去的鸡蛋如何取出来呢?”,说实话,备课时我根本没有想到学生会提这个问题,也不知道怎么回答。通常情况下,这个实验做到鸡蛋被压入瓶内,说明外界气压大于瓶内气压即可。我稍作思考说:“你提的问题很有研究的价值,让我们大家来想想办法”。于是我放弃原有的教学设计,和学生们一起来研究:有人提出在里面点火,再把瓶子倒过来将鸡蛋压出来;有人提出,直接把瓶子倒过来,在瓶子底部淋热水或敷上热毛巾……,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学生们想出了好几种办法,而且都有物理道理,效果非常好。这一突发事件,对我的触动很大,如果当时我不予理睬,也许会压制学生的情感,也无法解决学习中的困惑。我根据新情况,及时调整了教学思路,并组织了后续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解决了“让瓶吐蛋”的问题。这样的处理,不仅没有影响教学效果,反而满足了学生探索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热爱物理学科。

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学生是这个动态过程中充满情感、富于想象的生命体。这就使得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的出现成为正常现象,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它要求我们的教学应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服务,教师要具备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能力,让课堂绚丽多彩,焕发勃勃生机。

摘要: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课堂上自己正讲得起劲时, 突然发现有学生在偷偷地交头接耳, 或者在看课外书, 或者在传纸条……如果教师对这些意外事件视而不见, 可能会干扰正常的教学活动,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新课程物理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认识课堂突发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 掌握其处理原则与方法。

上一篇:科学探究能力化学实验下一篇:终身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