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突发事件

2024-09-20

体育突发事件(精选12篇)

体育突发事件 篇1

由于体育活动的开展多在室外场地中进行, 活动内容的开展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 所以在高校体育活动中发生的突发事件通常情况下不是简单的某个因素造成的, 而是受到运动中的人、物、环境以及学校管理等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1 体育活动中突发事件后果的严重性

由于高校体育突发事件是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意识空白处突然发生的, 事件本身发生的原因又非常复杂, 其爆发的时间、地点、方式、种类以及影响的程度让人难以估计, 事件发生后难以控制, 发生的时机常常超出人们的常规思维, 使教师和学生来不及做出第一反应, 更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容易陷入恐慌, 再加上有时教师和学生缺乏一定的急救技能和抢救知识的培训, 第一时间的救援条件往往又跟不上事件的发展态势, 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都有可能造成事件产生严重的后果, 轻者造成学生心理受到创伤, 重者造成学生致残或者死亡。

如, 2013年浙江理工大学一大学生在室内体育馆打羽毛球时发生猝死;2012年山东滨海学院一男生在打完篮球后, 弯腰准备收拾东西去上课时突然晕倒, 经抢救无效, 死亡。总之, 体育活动中发生突发事件的项目多种多样。

2 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处理的困难性

2.1 学生自身患有特异体质或者特殊疾病

特异体质或者特殊疾病是指学生可能患有心脏病、哮喘、高血压、心肌炎等严重的难以发现的疾病。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时, 有些学生本身患有某些生理疾病, 不适合参加体育锻炼, 但担心同学知道或怕同学冷落而不如实地向体育教师说明自身的体质情况, 故意隐瞒自己的疾病, 同时, 学生自己也未意识到隐瞒自身疾病会导致严重的死亡后果, 造成体育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运动负荷时难以做到区别对待, 容易引发意外事件的发生, 而且这种事件导致的后果往往也较为严重。

2.2 学生身体素质下降

身体素质的下滑, 学生参加运动的兴趣不高, 使得学生在参加体测时身体机能出现严重的不适应, 加之学生体育运动常识匮乏, 没有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运动时不懂得如何科学地调控运动负荷和心理情绪, 参加体育活动时的危险系数升高, 发生体育突发事件的频率增多。相关学者对运动猝死的研究发现:身体素质下降、自身患有疾病、经常熬夜是引起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猝死的主要原因。

2.3 学生体育安全运动知识不足

运动知识是保障学生安全运动的基础, 自身的身体素质和自我保护技能是学生安全运动的保障, 但在实际的体育活动中, 很多学生经常在睡眠不充足或身体疲劳时参加剧烈运动, 不注意运动负荷的大小, 不懂得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进行科学调控运动负荷, 盲目地追求运动负荷, 没有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 盲目地做一些超出自己身体能力范围的危险动作。

3 体育活动中体育教师的职责

3.1 加强教师自身的责任心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人员保障, 是预防和应对高校体育突发事件的第一道防线。但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 有些教师责任心不强, 不重视学生的组织纪律和安全教育;不关心学生, 不注意保护与帮助的传授;不认真备课, 违背教学规律, 准备活动安排不合理或不重视准备活动, 甚至在上课期间私自离岗, 这些因素都为体育突发事件的发生埋下了安全隐患。

3.2 教师的安全意识不足

体育教学中教师安全意识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体育活动安全问题的发生概率, 体育教师良好的安全意识可以促进学生安全意识的提高, 提高学生对安全问题的重视, 减少体育活动中安全隐患的发生。在体育活动中, 如果教师安全意识缺乏, 对体育活动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安全隐患不够重视, 就容易产生不必要的伤害, 教师安全意识的不足会影响到学生对安全意识的不重视, 从而增加体育活动中不安全因素的产生。

3.3 对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

学校对体育教师安全急救技能的培训没有制度保障, 造成体育教师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足, 在体育活动中遇到事件发生时往往不知所措, 最后出现学生受伤甚至死亡。体育教师自身应具备一定的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 及时对突发状况的学生进行施救, 并对体育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进行了提前预判, 告知学生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危险。

体育教学中采用保护与帮助是预防产生伤害事故的一个重要手段。体育教师在进行新、难动作教学时, 因种种原因, 总有一部分学生难以完成动作, 此时如缺乏保护与帮助, 就很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因此令人放心的保护和帮助不仅使学生在心理上有了安全感。体育教师还要布置好安全设备, 并教会学生相互保护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例如, 若摔倒时要立即屈肘, 并顺势侧身滚翻;从高处跳下时, 要知道屈膝缓冲等。在活动中体育教师在发现学生晕倒后应立即采取紧急抢救的措施:掐人中、掐虎口等。等学生清醒后最好带去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学习并掌握一些运动医学常识和简单的处理方法。如运动中暑、抽筋、脱臼、急性损伤等情况的应急处理。例如:天气温度较高, 同学在练习进程中出现乏力、头晕判定为中暑, 需采取霍香正气丸和开水服用。一旦症状有所加重, 立即送往医院。如长跑完成后会有同学跑完后面色苍白, 走路感觉两腿发飘的情况。如果是因为学生自身肺部疾病引起的, 需马上将其安置在阴凉处进行补水。如果学生跑步过程中出现抽筋现象应该立即停止运动, 让学生原地坐下, 伸直抽筋的那只脚, 用一只手压住膝盖, 保持伸直的状态, 然后用另一只手握住抽筋一侧的脚趾, 用力向后拉, 直到复原为止。

3.4 掌握伤害事故处理措施

实践证明, 体育教师作为第一救护人应在第一时间内正确处理伤害事故将会给后期的医疗救助带来极大的方便, 尤其是对一些心脏骤停、呼吸骤停的人, 如能在第一时间内对其进行正确的救护 (如:判断意识与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 , 其生还的可能性极大;另外, 有一些伤害的第一救护处理不当会给受害者造成严重的后果, 例如脑震荡, 如果第一救护处理不当, 轻微的将会延缓受害者的康复, 严重的会给受害者留下后遗症。体育教师主要应当掌握, 例如:脑震荡、骨折、肌肉韧带拉伤、扭伤等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并应掌握人工呼吸、胸部按压、压迫止血等应急救护技术。体育教师在做好第一救护后应及时根据学生的伤害程度采取下一步的处理工作, 如果伤害严重的, 应立即通知医院进行抢救。比如:体育课过程中学生骨折, 此时作为体育老师, 首先要打120, 受伤的部位摆直, 为防止进一步损伤神经和血管, 有条件的当场固定, 但一定要有较为牢固的固定支撑, 防止断端摆动, 搬运时一定要平行搬运, 最好弄个担架, 没有的话弄个木板。这样处理及时才能保证避免二次伤害。

摘要:在体育教学、训练中学生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教师应充当第一救护人, 他应当明白救护的基本步骤, 及时处理事故, 将损失减到最小, 这样可以提高高校体育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的能力。通过该文的介绍旨在引起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体育和体育突发事件的重视, 提高学校体育管理者、体育教师和学生的风险意识能力, 为高校科学有效地预防和应对体育突发事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活动,应急处理,伤害

参考文献

[1]李锋.普通高校体育安全保障体系的初步构建[D].湖南大学, 2011.

[2]宋在国.高校运动伤害事故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1.

[3]杨丽娜.高校体育伤害事故归贵原则研究[D].郑州大学, 2012.

[4]宋大维.北京市中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2004.

体育突发事件 篇2

案例:男生跳起来摸篮筐,手指被球网缠住,落下后摔成手臂骨折

分析:首先,我们教师要认定这是一次突发事件。突发事件的定义为:由于某种具体的或者综合的原因,在体育教学中突然发生并且可能影响教学秩序的事件。学生手指被球网,落下后摔成手臂骨折,从事件发生的情况上看这属于是一种练习失误导致的事故。

练习失误在体育教学中比较常见,由于一些体育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有一定的危险性,学生在课上准备活动不认真,或者敷衍了事。在教师讲解、示范动作要领、练习要求和保护帮助时个别同学没有认真的听讲,练习时也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失误,比如本案例所述,落下手臂骨折造成身体的伤害。

由于体育教学课堂的开放性、教学的态性、方法手段的多样性,所以课堂教学易受外来因素的干扰。体育教学虽然不像竞技赛场上那样变幻莫测,但课堂教学中还是不断地有突发事件的发生,我们体育教师在遇到这些突发事件时采取的客观冷静有效的处理事件的能力称之为“应变能力”。果断、敏捷、准确、恰到好处地处理突发事件是教师处理问题的一种教学艺术和责任感。体育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授课之前,虽然教师精心预设了问题,设计了教法手段,但学生在整个学习与练习的过程中仍然会产生许多新问题。例如:学生可能会由于技术动作不正确,或教师的教学安排不合理,教学过程中的组织教法不够严密,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或保护帮助的手法不正确等因素导致动作失误甚至发生伤害事故。面对突发的教学情景,教师需即刻调整既定的教学程序,对突发问题进行有效地处理,否则课堂就会出现失控的局面,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才能恰当的采取有效措施,维持教学过程的动态平衡,使教学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效果。

体育课的突发事件通常是由几种因素引发的:一类是教师因素;另一类是学生因素;还有一种是场地、器材因素;其外还有气候因素影响。有时是单一因素造成,有时两个甚至多个因素同时影响所导致。案例中表现应属于学生本身因素造成骨折。

学生因素导致出现的事故一般分为:1.违反课堂常规: 迟到、未换好运动服、擅自离队、练习不认真。对策:首先了解情况,不盲目批评,问清原委,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其次,教师要严格执行课堂常规,对待错误不姑息,不迁就,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遵守课堂成规的习惯。2.练习失误: 练习失误在体育教学中比较常见,由于一些体育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有一定的危险性,学生在课上准备活动不认真,或者敷衍了事。在教师讲解、示范动作要领、练习要求和保护帮助时个别同学没有认真的听讲,练习时也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失误,甚至造成身体的伤害。对策:①教师应该保持镇静、更不可惊慌失措。小的失误可以分析原因,鼓励学生再次尝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不能置之不理。由于动作失误,学生的紧张心理一时无法消除时,教师则可以变换教学手段和条件,例如:降低难度、加强保护、提供帮助、使用诱导练习、辅助练习来引导等让学生在低难度下完成动作,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必要时教师可以改变教学内容或采取风趣、幽默的语言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缓和紧张的课堂气氛。②当出现比较严重的伤害事故时教师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救护措施,但这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懂得一般运动损伤和一般运动性疾病的处理方法,不能不懂装懂,瞎指挥。由于出现伤害事故后,其余学生会有不同程度的恐惧,所以此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阐明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消除其他同学的紧张心理,以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

由于失误造成损伤的可以按以下方法处理:①首先停止练习,检查受伤同学的伤势情况,轻者可由同学陪伴到校医室进行处理,必要时马上送医院救治。②要继续组织和安排好其余同学的内容,妥善地消除或控制意外事态的发生和发展。③如果需要长时间离开课堂,则要

向有关领导讲清事情的原委,请其他老师代理管理,防止再次出现问题,切不可放任不管。④教师要掌握必要的运动损伤急救知识,了解皮肤擦伤、手指挫伤、肌肉拉伤、关节扭伤、骨折、中暑、低血糖、重力休克等损伤的急救处理方法,防止由于处理不当而带来的严重后果(扭伤冷敷、骨折固定等)。体育教研室最好能配备一些物品,以备不时之需。例如,创可贴、冷喷剂、绷带、砂糖等。

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体育教师需要提高以下技能:(1)对场地器材进行安全布置的技能;(规格、位置、方位等)。(2)对运动器材进行检查和保养的技能;(定期检查、维护、维修)。(3)对学生的身体和技能状况进行准确判断的技能;(了解、观察、判断)(4)把握教材难易度与进行教材安全化处理的技能;(钻研教材、教学设计)(5)对各种危险进行准确预测的技能;(观察学生的表现、环境的变化)。(6)对各种动作进行安全保护的技能;(集体备课、定期练习)。(7)利用学生群体进行相互安全保护的技能;(培养骨干)。(8)对紧急伤害事故进行正确的初步处置的技能等。(多学习、多请教)

体育突发事件 篇3

关键词:体育教学 突出事件 应急预案

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会遇。针对不同的突发事件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不仅可以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进行,减轻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还可以指导应急人员日常培训和演习,使得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人的身体育素质、心理素质及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应变能力,对应急预案的实施起到关键的作用,学校体育教学对各种应急预案提供了保证。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多尝试各应急预案的内容是很有必要的。

分解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学生只是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就是为了确保这个部分的安全,而制定了整个为之服务的应急预案,学生这个部分在应急预案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培养哪些素质,掌握什么样的技能,对整个应急预案的成功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以地震预案为例进行分解:地震来临:不能慌张,心理素质要好,并且还要掌握一定的应急预案知识。警报拉响:不能一窝蜂破门而出抢跑,要听指挥,大局观念强。学生撤退:一要跑得快,体能要好;二要跑得对,头脑要清醒。撤退过程摔倒:不能出现踩踏,要及时停住,由保障应急人员将伤者抬走,要相互关爱和配合。紧急救援:出现伤口出血或者学生休克的现象时,要懂得伤口包扎和人工呼吸等技能。学生素质技能要求设计应急预案,体育教学内容设置课堂情景模式,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以发生事故后逃生的故事情节为主线,其中设置了种种障碍,从中让学生体验和提高在现实社会里与紧急救护的逃生有关的身体活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交往能力、责任感以及相信他人的能力,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要设置如下内容:

(1)集队逃生。该情景培养学生快速集队,离开室内的能力。要求学生在体育场上自行锻炼,听到教师发出信号后,有秩序、不惊恐地快速并疏散到运动场中央,体育委员整理队伍,并向教师报告到场人数,包括伤病、见习学生情况。

(2)“帮扶”逃生。该情景注重培养学生们互相帮助,集体逃生的能力。当听到教师发出的信号时,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别,每组均带伤员。要求全组同学帮扶受伤的队员通过障碍逃生,对伤得较重的同学则采用海绵垫担抬到指定地点,以最快完成的一组为胜。

(3)过“巷”逃生。该情景培养学生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同学们原地坐着或者在地上躺着,当听到教师发出的信号时,要快速起来,以快速跑的形式,有秩序、有纪律地通过狭窄的通道,不能互相推踏,要互相帮助最先到达指定位置的组别为胜。

(4)“寻门”逃生。该情景培养学生集体快速寻找通过狭道。当听到教师发出的信号时,学生在预先设置好的3个通道中选择一个,寻找逃生之路。每一组学生在寻找逃生之路时必须找到了可以通过的通道,才能全组安全通过并到达指定地点。在寻找通道前各组同学互相商量,互相协作,以最快的速度寻找逃生之路。

(5)快速爬行。该情景培养学生在狭窄通道情况下快速爬行前进的能力,要求学生在草地或者在体操垫上爬行10m。记录每个学生所用的时间,以平均时间最快的一组为胜方。

(6)障碍跑。该情景培养学生通过障碍物的能力用纸箱、凳子、栏架、标志物等组成多个障碍物,分布在50m的距离内,学生按要求快速通过(跨过纸箱、跳过凳子、钻过栏架、绕过标志物),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得违反规则,否则该组成绩为零,准确计算每组所用的时间,最快而且没违规一组为胜。

(7)爬杆。该情景培养学生攀爬的能力。要求每个学生手脚并用爬2m多高的单杆,可用彩笔标明尺寸,便于学生爬行。同时地面上铺上厚海绵垫,防止学生摔下受伤,能爬到顶的学生为满分,不能行进的为零,其余为4分,累计计算。多分组为胜方。

(8)合制简易求救信号。该情景培养学生在所有逃生通道均被堵塞或中断的情况下,能自制简单的用具,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该情景在室内进行,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室内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制作;如利用扫把敲击桌椅而发出有节奏的求救声;利用窗帘布在上面用粉笔写上“SOS”再吊出窗外进行求救等。制作得最好或最能引起注意的一组为胜。

(9)拓展训练。该情景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注重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互相信任、互相帮助,要求每组挑选一位同学或者轮流的形式进行。当听到教师的哨声的时候,被挑选的同学站在桌子或椅子上,以自动后倒的方式倒下来,而其余同学则在桌子周围双手接住或抱住该同学,要求一定要做好安全措施,在地上放置厚海绵垫。

诚然,尽管现在学校体育中实行的安全教育在很多方面有问题,学校体育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有很多困難,这需要不断的探索,但这样的思考和尝试开启了学校重视学生生命教育的第一步,安全教育在学校体育的渗透,掀起了安全教育的新时代,而在这个时代中,学校体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虽然安全教育是我们每个学科应该努力去做的一项工作,但一旦有学校体育承担后,我们的新的学校体育的内涵、理念较之于传统的学校体育而言都将有一个重大的提升,从传统意义的健康发展成为对生命重新诠释;学校体育的内涵远远大于体育课程的内涵,所以更是一项安全教育在学校体育中构建的系统工程;学校的安全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单靠哪一个部分或学科独立完成和实施在操作上会有很到的障碍和困难,这需要各个部门系统的协同、合作以及支持;如果在学校体育中进行安全教育的时候,现行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也有可能会出现,这就要求我们的体育工作者、体育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把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当作重要的一环,让我们的学生成为最安全的人,让学校成为安全的后盾。

浅谈体育课突发事件的处理 篇4

一、循其个性, 提供台阶

由于教师和学生的矛盾, 而引起的突发事件主要表现为学生故意扰乱课堂纪律, 和教师唱对台戏。如学生上课故意发出怪音, 故意接教师的话茬, 故意说一些离题之语……教师处理这类事件时, 关键是要循其个性, 提供台阶, 以达到化解矛盾的目的。

例如: (恶作剧) 一个大热天上课, 某男生头戴一顶红帽子, 赫然醒目!引得众学生的眼光不时朝他瞟来瞟去。教师让其脱下, 不料, 该生充耳不闻, 站立不动!教师大怒, 再次厉声让他脱下。然而其仍然不动 (尽管也有些紧张) 。顿时, 课堂气氛有如战云密布, 异常紧张。这位教师想到该男生自尊心极强、怕丢面子的特点, 微微一笑:“××同学大概是头痛对吗?”该生:“嗯……嗯……” (有些吱吱唔唔) 于是, 矛盾冰消雪融, 其他同学也无意再去注视那顶红帽子了。

二、沉默暗示, 提问隔离

沉默———这是一种被誉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处理方法。即当突发事件发生时, 教者应停止授课, 用目光对“肇事者”予以警告。如两男生为站位发生口斗, 此时已是教学的关键时刻, 不便费时处理。教师就停止讲解, 用目光盯着他们, 全班同学也都顺着教者的目光转向他们两人, 两生立刻意识到并停止了口斗。

暗示———当学生个体的违纪行为没有影响到其他同学时, 教师可采用暗示方法。如走到一位正在开小差的学生跟前, 轻轻地咳嗽一声, 或者轻轻摸其一下。这样, 学生自然“心领神会”, 便会自动集中精力, 投入活动中。

提问———这是一种强制性的干预方法, 可以达到制止事态发展和警告当事人的双重效果。比如:通过暗示, 该生未察觉, 或者根本不领情, 教师则可出其不意地提出一个问题让其回答。这样, 学生的注意力便迫不得已地集中到学习上来。

隔离———这是为了迅速控制严重的学生矛盾的发展而采取的一种“非常手段”, 其目的在于通过把当事人分开 (主要是站位调动) , 来较快地缓和矛盾冲突, 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三、随机应变, 因势利导

课堂教学正在进行, 突然雷声大作, 风雨交加;或者, 一架飞机飞了过来, 呜呜隆隆, 不胜热闹;或者……这就是外部环境对课堂教学的突发影响。由此, 便产生了第三类课堂突发事件。对此, 教师应及时捕捉学生在现场表露出来的积极因素, 加以“引导”, 引发为学习的热情, 转化为积极的学习行动。

例如:在教师上课时, 天空突然亮起闪电, 响起惊雷, 把孩子们都吓呆了, 学生们顿时乱作一团。止是止不住了, 教者干脆停下来, 一边和学生观察雷电, 一边简单地讲一下闪电、雷声方面的科学知识, 等学生情绪安定后再有序地迅速进班或转入教学。

四、运用冷处理

那天, 我正全神贯注地给学生讲解示范动作, 突然, 几声窃笑打破了那美好的课堂环境氛围。我寻声望去, 两个学生正在那儿你一拳我一拳地打着玩呢。怎么办?

此时, 我若是停下来疾言厉色地训斥他们一顿, 势必会破坏刚刚营造好的课堂氛围;若不管吧, 看他们那样, 真影响情绪, 同时也会影响教学氛围。

于是, 我决定冷静处理。我一边镇静地继续讲下去, 一边往他们身边走去。看到他们抬起头注意到我, 我便用严厉的眼神瞪了瞪他们。他们也立刻注意到了自己的错误, 忙分开并低下了头, 静了下来。

这种冷处理法, 不用多说什么, 而用眼神示意或用手语暗示, 一般来说是挺奏效的, 而且不会引起正面冲突, 破坏课堂氛围。

五、巧用热门话

这里的“热门话”, 有当今社会流行的一些新词, 如:网虫、拷贝、内存、擦边球、遥控、充电、作秀、大牌、大腕、另类、白色污染、可持续发展、特别行政区、自然保护区、未成年人、脱困、KTV、AA制等, 在教学中、与学生笑谈时都可以用上;还有一种在学生中流行的所谓的时髦词, 如:那还轻、盖帽、哇噻……若适时用一用, 也会起到不错的“艺术”效果。

一次课堂提问中, 一名学习困难的学生被提问, 可是, 他站着不说话。我鼓励他说:“试着说说, 不要错过这个展现自我的机会。”于是, 他叽哩呱啦地说起来, 可是声音小而不清晰。于是, 我又鼓励他说:“男子汉, 大声点, 再说一遍好不好?”而这位学生就将白眼一翻, 硬硬地说:“我说过了。”很显然, 他认为老师在故意为难他。他在向我“示威”。此时, 该怎么办呢?板脸斥责他?不好, 那显得我多没肚量又很不仁道。叫他直接回位?也不好, 那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多窝囊!这时, 我想起学生的一句口头语, 便学着他们的腔调怪怪的来了句:“那———还———轻!”一语双关“你的声音太轻了”。同学们大笑, 僵硬的氛围一下子轻松起来。他也笑了, 竟又大声重说了一遍。

六、学会幽默

幽默能够向学生展示教师豁达、开朗、乐观的胸襟。幽默总是伴随着笑声, 无论是体育教学还是业余训练, 教师的幽默总能够让课堂轻松, 让师生关系和谐。我要表扬一个孩子善良, 我却从我自我表扬开始:“陈老师多善良呀!是不是?”同学们说:“是的。”我话锋一转:“善良得快赶上某某某同学了!”同学们哈哈大笑。有时候我上课也会有示范失误之类, 一旦发生, 我马上幽默地自嘲:“唉, 实在不好意思啊!老态龙钟了!”老师的这种幽默自然会感染学生, 让他们也变得乐观起来, 阳光起来。

幽默能够让知识的传授变得津津有味, 让练习的过程充满乐趣。纯粹的说教, 难免会让人感到枯燥无味, 特别是对中小学生来说, 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够幽默一些, 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练习的热情会大大提升, 锻炼的习惯也会逐步养成。

七、及时处理伤害事故

当课堂发生伤害事故时, 我们一定要冷静, 千万不要惊慌, 更不能掉以轻心。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发生以下一些伤害事:当出现擦伤、磨伤时, 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 再涂一点红药水或紫药水即可;当出血时, 如果是毛细血管出血, 只需简单包扎一下。鼻出血时, 把鼻子捏住, 用口呼吸, 头要正, 千万不要前倾或后仰, 一般过一会儿就会好的;当动静脉出血时, 我们就要采用近、远端指压法止血, 并立即送往学校卫生室;当出现扭伤、挫伤时先采用冷敷, 再做进一步处理。

我们应当认识到:处理突发事件并没有包治百病的药方, 主要靠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友好和冷静的态度以及高超熟稔的教育机智。上述种种, 实在不能包容所有, 充其量只是抛砖引玉。在我们的体育课上经常会发生一些意料之外的事件, 对此, 除课前体育教师要充分预计之外, 还必须在课堂上随机应变, 化被动为主动, 变消极为积极, 这样才能使体育课更加丰富多彩, 充满永恒魅力。

摘要:由于体育课教学不同于其他课, 多数是在运动场上或运动器械上进行, 而不是在教室里坐着传授。因此, 在体育课上时常会出现各种出乎意料的突发事件, 这些突发事件的出现, 必然会扰乱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 转移注意力, 影响正常教学。但只要我们体育教师准确把握并灵活处理突发事件, 就会给体育课教学锦上添花, 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体育突发事件 篇5

2013年6月9日,九(7)班语文课调整为体育课后,学生李小康与学生打篮球时胳膊骨折,学校支付资金7000元;

2013年11月19日体育课,七(8)班学生李余敩胳膊骨折;

2013年11月20日大课间活动时,八(7)班学生向徐莲牙齿断裂,至今还未解决; 2013年12月25日体育课,七(7)班学生郑泽龙胳膊骨折;

2013年12月30日体育课,七(7)班学生赵志伟胳膊骨折;

体育突发事件 篇6

关键词:重大体育事件;突发性公共场所;安全;城市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12-1602-03

重大体育事件对地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我国各地政府的共识,但随着规模扩大和场次的增加,安全保卫难度也随之提高,成本也不断扩大;以奥运会安保费用为例,从上世纪80年代的几百万美元到雅典奥运会已经突破10亿美元,防范区域也从场馆、奥运村周界,一直扩大到城市圈。如何应对重大体育事件突发性公共场所安全问题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话题。

1城市重大体育事件的界定

虽然重大体育事件能为举办地创造高层次的旅游、提升当地的声誉、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是目前国内外许多地方政府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但目前关于重大体育事件的研究尚处于萌芽状态。重大体育事件的内涵迄今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也没有系统的研究。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城市重大体育事件:是指的以租用、借用或者以其他形式临时占用公共场所,面向社会公众举办,单次参加人员在10 000人以上的群体性活动,是一种提供竞赛产品和相关服务产品的特殊事件,其规模和形式受竞赛规则、传统习俗等多种因素制约,对社会和文化、自然和环境、政治和经济、旅游等多个领域发生冲击影响,包括体育比赛、体育展览展销、以及含有竞技色彩的民俗活动,如划龙舟等。

2重大体育事件突发性公共场所安全问题

2.1群体械斗事件重大体育事件既为人们提供了互相交流沟通的机会,但也成为情绪宣泄群体械斗的导火索,如足球骚乱。足球骚乱一旦发生,少则数千,多则上万甚至数十万人卷入集中,规模巨大,不仅不利于足球运动的发展,而且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在欧洲甚至出现了“职业的足球流氓”。他们不仅脏话连篇,殴打裁判,焚烧座椅,抛掷石块,砸掀警车,非法闹事,而且越来越肆无忌惮,严重影响比赛的正常进行和其它观众的情绪。这些足球流氓每到一座城市和足球赛场,就会制造和引发骚乱和灾难,已成为各国政府重点打击的对象。

除了足球骚乱,在我国一些地区每年一度的龙舟竞渡风俗,也成为种族之间积怨宣泄争斗的途径。龙舟的竞技需要各参加人员齐心协力,通过集体合作才能取得良好成绩,通过划龙舟活动,宗族团结合作意识能够得到加强。同时,龙舟竞技的胜利也可显示宗族的强盛。因此在划龙舟期间,宗亲意识普遍高涨,一些小摩擦易迅速升级为大的冲突。如温州瑞安地区于1981年6月6日因划龙舟纠纷而引起了械斗事件。其时双方参与斗殴人数达15 000人,致伤128人,不同程度毁坏的房屋有155间,遭受严重破坏的企事业单位16家,损失12万元(时价),导致区社机关、公安派出所等被围攻,成为震惊全国的“6·6”事件。

2.2拥挤践踏事故重大体育事件中由于观看比赛或展览的观众通常具有聚集具有一定的时间性、数量众多、人群为临时性、缺乏约束力等特征,极易因为一些自然因素、火灾、恐怖事件等偶发因素导致人群互相拥挤、践踏,出现大量的伤亡。如1988年3月12日,在尼泊尔加德满都举行的一场体育比赛中,突降冰雹,因躲避冰雹的球迷涌进被锁死的出口,造成相互挤踏,至少93人死亡、一百多人受伤。2001年4月11日,南非约翰内斯堡体育场因近万人冲破拦截的铁丝网涌入球场,将正在看球的观众挤到,后面又不断有人涌入,堆成座座“人山”,许多人当场死亡。在我国各地举行的体育事件中拥挤性挤踏也时有发生。

3重大体育事件公共场所安全保障战略和路径设计

3.1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非营利性组织为联盟的安全保障主体目前,我国举办重大体育事件几乎都是由地方公安机关负责安全保卫,由于举办大型活动频率越来越高,使基层倍感警力不足;而大型活动的抽调势必影响日常工作,甚至出现脱节。此外参加大型活动的警察加班加点,也易诱发过度疲劳。同时参与管理的单位往往既有市局指挥部、治安总队、交巡警总队、消防局、体育局、交通局,也有分县局等相应职能部门。如果是水上比赛,往往还需涉及海事局、港航局等部门。这种一个部门处理一个问题的模式,在面对复杂的公共场所安全危机时常常出现“管理重叠”或“管理真空”的混乱局面。

此外,由于对重大体育事件的界定标准不一、尺度不一,使得各级审批、管理权限不清;常常出现市局、分局层层管理,甚至市局领导也亲自抓,造成众多部门的管理,多头把关,程序过多,效率不高。

而重大体育事件公共场所安全问题不仅是一个涉及范围较广的运动,也是一个复杂的事件管理,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因此在强调政府在是安全监控主力军的同时,应避免政府万能的观点,设法建立包括政府机构在内的各类组织和社会成员参与其间的组织框架。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政府管理机构也应从以往的“分而治之”转变到“合而治之”,构建能承担多重任务的网络式组织单元,以有效解决涉及多重领域的安全问题。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政府应将市场机制导入安全,并与企业建立伙伴关系。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方式使企业更加积极地、持久地投身到这场运动中,成为政府的永久伙伴,分担政府的一些责任和精力。同时政府应该鼓励强调道德秩序、人的良心和相互信任的非营利性组织成为安全保障的重要力量。具体操作中,可依据事件的不同类型,进行力量组合;如对于党和国家的重大庆典等政治性强的类似奥运会等体育事件,公安机关应全面负责活动的治安管理工作,保安公司派员参加。而对于规模巨大,参加人员众多,易引发治安灾害事故的活动,如F1体育赛事等,可采取协管法,形成以公安机关牵头,保安出力协作的模式。而对于专业人士为主、规模较小、安全系数较大的体育展览会,可采取全面使用法,即以保安人员为主,公安机关只负责活动的审批、业务的指导、安全的检查和发生案件的调查。

3.2构建灵活有效的危机安全防范体系在SARS后,我国各地危机防范意识明显加强,也纷纷建立应急管理体系。但由于重大体育事件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事物,危机安全防范也处于不成熟状态,在实际运转过程中,效果不甚理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预案过于抽象,只是单纯设置了一些职能部门,但对责任的具体履行没有明确规定,对各部门之间如何协调无详细界定;致使工作出现缺位和相互扯皮。有些地方应对措施仍留有浓厚的计划经济痕迹,强调采取人海战术。在事件过程中,所有政府职能部门都派员参加,无论是工商、税务、还是环保部门都无例外,以期形成管理强势。但是这些管理人员既不熟悉管理流程,对违反规定的行为也没有处置权,造成所谓“空转”现象;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而且造成其他日常行政管理工作搁置。

此外各地政府部门少有演习,防范力量未能充分整合,出现问题后仍然手忙脚乱。公安机关的预案往往因缺乏演练而无法应用。如2002年发生的西安3.24球迷闹事中,虽然比赛前公安机关针对球迷的闹事问题制订了工作预案,但由于没有进行必要的实战演练,使得事后无人拍板处置,致使事态蔓延扩大。

因此一个相对完整的危机管理体系,不仅应包括危机管理的组织机构、危机决策机制、危机沟通机制和危机控制机制等四部分。还需注重各子体系的锻造,使四者既自成一体又相互配合,共同构成完整的危机管理体系。

最后应按照事件的生命周期可将危机管理体系中的控制机制划分为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前馈控制也可称之为预防性控制,反映到体育事件危机管理过程中即常规危机管理,包括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制定危机反应与恢复计划以及开展反危机演习与培训等;实时控制也称之为实时控制或现场控制,反映到体育事件危机管理过程中,包括危机开始阶段的应急管理、危机发展阶段的反应管理和危机结束阶段的恢复管理。在体育重大事件中,现场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制高点的监控。现场周围一定区域内的制高点,往往是暴力犯罪分子实施暴力和破坏活动的地点。警方必须选择必要的制高点,配备警力、严加戒护。2001年,十强赛期间,沈阳公安机关便在五里河体育场的各个制高点派专人进行控制,使用监控设备,对体育场进行全防卫监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反馈控制也可以称之为事件后危机处理,主要是指危机事件结束以后对整个事件危机管理体系进行评价,然后把评价结果反馈到危机管理体系之中,以期得到改进和提高。

3.3加强公众安全防范教育我国目前尚未形成安全教育体系,广大民众对风险意识不强,也没有紧急情况下应对常识,同时对自身的行为规范要求以及求生、救生常识不十分了解,缺乏最基本的识灾、防灾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危机教育多处于非规范状态,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实践中有相当盲目性。危机教育主要以官方为主,缺乏与企业、高校、非营利组织、基金等机构和组织的合作。危机教育的内容过于陈旧、安排也缺乏系统性、大多处于随机状态,无法做到连续性、系列性。教育的方式大多比较传统,略显死板,未引进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政府对危机教育环节未予足够的重视,无论是从人员还是从经费上,危机教育往往捉襟见肘。资金上不足严重困扰着危机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此外,我国危机教育还存在以下难点:不同单位和社区,存在着不同的危机问题,如何做到有的放矢。由于很大程度上国内还存在条块分割、单位各自为政的社会现实,许多相关工作无法介入。

因此有必要逐渐建立系统化、科学化、制度化的安全防范教育体系。安全防范教育过程中各子系统以及各个层次,明确自己的目的、方法和内容,同时各教育机构之间,教育项目之间等关系协调、步骤一致,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教育对象对危机的理解从朴素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系统的理性认识,从而在以后的工作中自觉地、有效地配合或推动危机教育开展,使人从无形到有形都有所改变,以达到减少事故灾祸的发生。

3.4注意体育场馆、公共场所的细节设计控制和防范重大体育事件过程突发性公共场所安全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注意以上战略设计外,还有许多细节值得进一步完善。如体育场馆、公共场所的设计。场所的不确定性是重大体育事件的一项重要特征。在具体活动,往往需要依据不同的活动内容,安排不同的场所;有的是临时搭建的活动场地,有的可能是临时租用的场地,如果举办单位忽视安全、公安机关又监督检查不力,则容易发生活动现场设施塌陷、坠落事故,造成人员恐慌,导致挤压、伤亡事故,在活动过程中也有可能由于各种矛盾的激化,导致群体闹事的发生等。同时体育场馆、公共场所的建筑设计也是防范危机的重要一环。群体性挤踏事件一般发生在出入口、狭窄的过道、看台、楼梯等处。如果这些地方宽度骤然缩小,将导致人群在快速的行进中因地形的原因出现意外。另外,公众聚集场所疏散走道的路面设计不当也是造成群体性挤踏事件的重要原因。路面不平、摩擦系数小或使用台阶、斜坡不仅会降低人群行进的速度,而且会因为某个个体行进速度减慢,或摔到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因此这要求公共场所的设计一方面根据可容纳的人员数量对这些重点区域进行科学规划,另一方面设计人员应将危机意识导入设计具体细节,如足够疏散通道,确保紧急情况下人员的流通。

总之,体育是一个国家、地区和城市精神的载体。重大体育事件作为一个国家、地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对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推动三个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我们既需要解放思想,精心谋划,积极打造赛事品牌,努力塑造城市名片;同时也需认真防范风险,为全面推进体育强国和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吴穹,徐开立.安全管理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1-11.

[2] 诺曼·R·奥古斯丁.危机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48-50.

[3] 薛澜,等.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J].中国软科学,2003(4).

[4] 胡燕雯.事件旅游:都市旅游竞争的制高点——以京沪为例,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8.

[5] 戴光全,保继光.西方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的方法,旅游学刊.2004.8.

[6] Chalip L leyns:ALocal Business Leveragingofa Sports Event:Managine anEventfor EconomicBenefit[J],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2002.

体育突发事件 篇7

突发事件 (emergency) 可被广义地理解为突然发生的事情:第一层的含义是事件发生、发展的速度很快, 出乎意料;第二层的含义是事件难以应对, 必须采取非常规方法来处理。

根据我国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 突发事件, 是指突然发生,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 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①。

本文所谈的突发事件是从生命安全理论的角度出发, 当人们遇到突发性的自然或事故灾害后为了自救或互救所采取的应急措施。在当今社会中还有许多突发事件随时可能发生, 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 它们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险情的发生往往是难以避免的, 但人们可以通过一定的训练, 提高安全防护意识和掌握救助措施技能, 把可能造成的损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二、学校体育是开展突发事件安全教育活动的有效途径

在当今社会中还有许多突发事件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 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所谓生命教育, 简单地说, 就是“融于”生命、“成全”生命的教育。它以生命为基点, 把生命的本质、特征和需要体现在教育过程之中, 使教育尊重生命的需要, 完善生命的发展, 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提升生命的质量, 提高生存技能, 突出“生命第一”的至高境界, 使学校教育真正成为学生生命的诗意栖息地②。而学校体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 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 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③。学校体育包含了身心教育和“健康第一”的生命理念;所以, 当人们面对各种突发事件时要想“保全生命”, 只有紧急自救或互救, 才能躲避灾难的发生。

(一) 学校体育为突发事件的安全教育活动提供了空间

学校体育是以增进青少年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 兼有学科性和活动性特点, 并以大量课外体育活动为其强大支撑的课程④。因此该课程除所具有一定的健身功能外, 还能有效地提高人体的各种自救能力, 避免各种意外事故的伤害。它能使青少年学生掌握自救、互救的知识和本领, 具有灵敏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以及克服意外事故的良好体能, 并给人以处变不惊的良好心理状态。由此看来, 学校体育内容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积极学习自救或互救知识与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是开设突发事件紧急自救课程的有利条件。但直到目前, 我们还没有成熟而系统的关于突发事件紧急自救能力培养方面的教材和课程, 这显然不能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现实相适应。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阳光体育运动的推出与实施, 我们可以将突发事件的安全教育活动转化为阳光体育运动中的一部分, 使得学校体育为青少年学生进行紧急自救或互救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 学校体育有助于突发事件安全教育活动内容的引入

学校体育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增加了情境教学。所谓情境教学, 是以青少年学生为中心, 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 将学生的心理感情、日常生活知识和体育教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而进行综合设计的一种教学形式⑤。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有深刻的寓意和趣味, 富有挑战性的魅力, 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探究、体验甚至“冒险”的心理。各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模拟突发事件情境, 组织青少年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紧急自救或互救技能的演练。这更有助于将突发事件的紧急自救、互救方法引入到体育课堂。

(三) 学校体育为突发事件的安全教育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通过学校体育传授突发事件的紧急自救或互救技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许多国家都在体育课上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比如自然灾害多发地区的日本就把突发事件的安全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之中⑥。要想在突发事件中顺利躲避灾难, 青少年学生就必须通过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体能、心理素质和运动技巧, 因此, 将突发事件的安全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 可使体育教学更具有实用性。其次, 许多突发事件的紧急自救、互救技能和体育教学的内容是相通的, 如一些田径、体操、武术等教学内容, 就可以直接转化为突发事件安全技能教育的一部分。第三, 学校体育为突发事件的安全教育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教师、场地、器材、时间等, 便于形成模拟现场。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体质, 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还可以增强在突发事件中的应急能力。因此, 这些都是体育课在突发事件安全教育方面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学校体育对学生实施突发事件安全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 现阶段社会突发事件因素的分析

1.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 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水、泥石流、台风、雷电等。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而又严重的国家, 自然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损失⑦。据资料显示, 自21世纪以来, 我国自然灾害平均每年造成死亡人数1万多人, 如2005年中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近2 500人死亡, 2006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3 155人死亡, 2007年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2325人死亡。特别是“5.12”四川汶川大地震, 据专家估算, 师生遇难总数应在13 564至19 012人之间⑧。截止到2008年9月2日, 温家宝总理在映秀表示, 汶川地震遇难者人数已超过8万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从汶川大地震中吸取经验教训, 以高度的责任心, 始终把学生安全作为首要职责, 把对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和避险能力培养融会到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中, 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这一活动载体, 积极开展突发事件的紧急自救或互救技能的演练。

2.事故灾难

随着世界环境的恶化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各种火灾、交通事故、不法分子的侵害或滋扰等频频发生, 并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因此, 青少年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遇到突发事件, 这些突发事件无不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构成严重威胁。如1994 年12月8 日新疆克拉玛依友谊馆发生的特大火灾事故, 造成323 名中小学生死亡;2005 年10 月25 日四川巴中市通江县一小学发生的校园踩踏事件, 造成7 名同学被踩死, 5 人重伤, 13 人轻伤。因各类突发事件每年造成非正常死亡人数超过20万, 伤残人数超过200万。另外, 我国特别是儿童的意外伤亡事故比较严重。据我国0~14 岁儿童意外死亡专项调查显示:在各种死亡原因中, 意外死亡已占第1位, 占总死亡人数的31.3 %。据不完全统计, 2000 年我国有16 000多名青少年学生因非正常原因死亡, 平均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因意外事故而早早地离开了人世, 我国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率为发达国家的3~11倍⑨。这些数字让人触目惊心, 如果青少年学生都具备了紧急自救、互救的知识和技能, 就可以减少许多悲剧的发生。有关专家认为: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紧急自救、互救的教育和演练, 80%的青少年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而目前我国青少年学生突发事件的安全教育却大多只局限于纪念日和一两次的活动日;在安全教育内容上也非常单调, 往往是那种纯书本理论知识的传授方式, 却很少有实用的系统训练和技能培训。因此, 青少年学生突发事件的安全教育进入体育课堂, 并进行系统训练和技能培训, 是非常紧迫和必要的。

(二) 我国青少年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安全意识与技能的欠缺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观察:在一次中日青少年海上夏令营里, 到了船上, 中国孩子做的第一件事是找餐厅, 而日本孩子做的第一件事是看安全门在哪里, 事情虽小, 却反映出两国孩子对自己生命重视的差异和对人生的态度。中国孩子首先想到的是餐厅, 吃是第一位的;而日本孩子却去找安全门, 生命是第一位的。可见, 我国青少年对突发事件的紧急自救意识是非常薄弱的, 这不得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深思⑥。另据调查显示, 我国46%的民众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了解十分有限, 26.6%的人甚至根本不了解。如在火灾发生时, 80%选择逃生, 而有48.6%的民众不懂得如何逃生, 52%的人甚至不认识消防安全标志, 只有2%的人有一点点逃生技能, 他们大多是受过特殊训练的, 而98%是盲目的⑥。综上所述, 我国民众特别是对青少年学生而言, 突发事件的安全意识与技能是非常欠缺的。

四、学校体育实施紧急自救教育活动的对策与建议

(一) 树立正确的安全观

近年来各级各类学校都把安全问题放在了首位, 对学生倍加呵护, 唯恐有意外事故的发生, 特别是体育课更是如此, 一旦在体育课上发生了意外事故, 轻者保固养伤, 重者追究一切责任。因此, 体育老师从不敢越雷池一步, 把体育课上成了“安全教育课”, 在体育课上学生成了温顺的“波斯猫”, 可见近些年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与“狭义的安全观”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和学生意外事故伤害保险制度的健全, 解开了约束学校和老师多年的所谓“安全问题”的枷锁, 并树立了正确的安全观。

(二) 创编新的体育教材

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与实施, 体育教材应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比如, 在新的体育教材中应该专门介绍防震、防火、防灾的有关内容以及遇到突发事件后青少年学生应该怎样进行紧急自救和互救。学校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应该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防震、防火、防灾的各种演习, 逐渐培养青少年学生对突发事件的紧急自救意识。

(三) 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相关人员的培训。

紧急自救教育活动的内容融入学校体育之中, 必须要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包括学校各层次领导、体育教师、班主任或辅导员、所有任课教师、学校的其他工作人员等, 加强他们对紧急自救教育活动内容的认识, 转变观念, 提高其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 让其明确紧急自救教育活动是关系到青少年学生生命安全的大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加大投入力度, 完善体育师资和相关人员队伍, 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紧急自救技能的演练, 在实践中提高其综合素质。

(四) 模拟突发事件情境, 积极开展紧急自救技能的演练

紧急自救意识与技能的培养应该来源于实践、来自于专业人员正确的指导和训练, 只有通过反复的演练青少年学生才能具备这种能力。

1.紧急自救教育活动要与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相结合

根据学校的具体条件和情况, 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 体育教师可利用场地、教具等, 有意识地将一些紧急自救教育活动和体育教学内容有机地整合到一起, 来帮助学生掌握紧急自救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利用垫子、绳子和肋木创建课程内容:将跳高垫竖起立于肋木两侧, 搭成一个“假山”, 大跳绳将整个“假山”捆绑牢固, 同时又是学生“爬山”的主要工具——绳索, “山脚下”有软垫进行保护。然后我们可以模拟“楼房火灾”“误入陷阱”等情境为教学背景, 既发展了学生的上肢力量和协调配合能力, 又锻炼了学生攀高和高处跳落的技能, 有助于在身陷低洼处或身困高险处的逃生自救。例如对“楼房火灾”进行模拟, 假设安全通道被堵, 救援人员不能及时赶到, 可以迅速利用身边的绳索或床单、窗帘、衣服等自制简易救生绳, 并用水打湿从窗台或阳台沿绳滑到下面楼层或地面, 从而安全脱险。又如在田径课中开展障碍跑, 不仅能锻炼学生的速度、胆量、灵活性, 还能培养他们沉着冷静、遇事不惊的良好心理;在体操教学中可以进行滑竿和爬杆的教学, 这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臂力及灵活性, 还可以让其克服恐高症;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展攀岩、野外生存等拓展训练项目, 来发展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最终使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够达到紧急自救的能力。

2.学校要定期开展防震、防火、防灾的各种演练活动

模拟突发事件的演练活动涉及范围较广, 有时需要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这一任务。在活动中学校首先要制订出详细的突发事件安全疏散演练方案;在安全疏散演习前, 全体师生应认真学习紧急自救、互救的知识和技能, 确保高质有序地完成各项演练任务;在疏散演练时, 全体师生一定要按照安全疏散演练方案有条不紊地进行, 全体教师员工各负其责, 全体学生要按照事先确定好的路线快速有序地撤离到安全地带, 并及时清点人数汇报有关老师。通过演练, 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学生对突发事件的自救意识和爱惜生命、尊重生命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演练还能进一步理顺学校应对紧急情况的指挥、疏导、集结、救护等体系, 同时也是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贯彻与实践。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2冯建军. 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207-240.

3潘绍伟, 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42-43.

4刘海元, 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 2001, 14 (8) .

5李洪.体育情境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 2008, (6) 76-78.

6周元超.安全逃生自救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世界, 2006 (8) 63-55

7陈颙, 史培军.自然灾害[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5-10.

8网站编辑:http://news.idoican.com.cn/jfrb/html/2008-05/27/content_5243495.htm

体育突发事件 篇8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职业院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对职业院校体育教育纳入突发事件应急体适能训练进行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CNKI、万方数据库、龙源数据库等学术资源,输入“应急能力”“职业院校”“体育教育”共检索到1 300多篇文章,同时课题组对初步检索出的文献进行研读梳理,了解研究现状及其成果,为该研究工作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2.2 访谈法

课题组成员走访了省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职业院校青年体育教师,通过对他们的深度访谈来共同探讨职业院校体育教育纳入突发事件应急体适能训练的有效途径。

2 研究意义

我国的突发事件应对法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教授学生应急知识,培养教育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主管部门应指导、督促学校开展应急知识教育”。中国在近几年发生了众多的自然灾害,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在接近死亡的关键时刻,勇敢和机智自救是急需的品质和能力。我们认识到在灾难面前有一个冷静的心理素质、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坚强地面对所处的困境是非常重要的。但目前我国的教育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导致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缺乏,缺乏防灾减灾认知能力,不能应对突发事件,因此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进行以应急知识和能力守护生命的安全体适能教育训练迫在眉睫,通过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开展系统的应急教育是较好的途径选择,在开展过程中要注重其效果和系统性。学校体育在做好学生身体健康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去关注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高校突发事件分类及存在问题

目前职校突发事件可分为3类:一是由于自然和社会因素而导致的特大灾害事件;二是学生因自身原因,其中包括身体、心理原因而导致的伤害性事件;三是因学校管理不当而导致的事件。预防准备不够,处置反应迟钝;高校突发事件及危机处置理论落后甚至错误;突发事件及危机处置机制不完善;大学生安全知识缺乏,应急能力不强等。

3.2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体适能管理措施

3.2.1 加强预防准备,建立高效处置机制

近几年高校突发事故的不断发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社会治安管理情况复杂,很多事故是“天灾人祸”所致。但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有些地方和学校安全管理意识淡漠,安全工作松懈麻痹,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所致。所以要对学校安全管理落实到责任人,对学校安全进行定期排查并建立预案,坚决杜绝一切安全隐患。学校要加强学生应急体适能的培训和演练工作,应急体适能管理要及时到位,对可能发生的学校安全事故要引起重视,提高危险警觉性,树立防范意识,各项措施要达到制度性的预防要求;二是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应立即启动相关预案措施,相关人员要立即到位,有效、及时地制止或者进行施救,从而把灾难风险降到最低。

3.2.2 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突发事件体适能训练及危机处置理论

我国高校应加强学校危机管理问题理论的交流探讨,对高校危机管理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和交流,管理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要把自己从实践中获得的管理经验形成理论,做到管理体适能理论与体适能训练实践相结合,开发系统的、科学的应急体适能危机管理理论。坚决杜绝高校管理者安全知识落后,无应急体适能训练,甚至管理和训练方法错误。

3.2.3 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及危机处置机制

各高校都应设置科学合理的突发事件及危机管理和处置机制,对不够完善的要及时补充和解决。杜绝存在各种各样的漏洞问题。首先,建立完备的机构设置,增强危机管理部门与校内其他部门和校外有关部门的联系,形成一个运转有效、机制灵活、配合完善的工作机制,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各部门团结协作、积极解决问题并做好安置工作;其次,增加从事危机管理的工作人员队伍,加大培养具备突发事件及危机管理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员;最后,预案制定要细致入微,不放过一个死角,应对措施要快速高效。

3.2.4 加强大学生体适能和安全知识学习,增强应急能力

近年来许多大学生因身体素质差而出现意外的案例中,可以从侧面了解到当下很多大学生自救能力差。因此要对大学生进行体适能和安全知识教育,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火灾如何逃生、落水后如何自救、半夜遭遇歹徒如何自保、遭遇翻车如何避险等危险情况进行培训教育,使大学生具备基本的自救常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对职业院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其对自然灾难、社会性灾难、校园暴力伤害事件的了解程度,学生是否懂得在各种应急而来的灾难面前疏散、自救、互救、逃生等。以此了解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及相关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体育工作者在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教授学生在面临各种灾难和生命威胁时所具备的体适能相关知识和技术,为职业院校开展应急体适能训练教育提供一种新途径。

4 结语

该课题从理论层面建议开设应急体适能训练课程,为应急体适能训练的正常开展提供理论参考。该课题提出了体育教学和应急体适能训练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以体育教学为手段培养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体适能,此项研究对于江苏省乃至全国的职业院校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通过探索实践教学不断反思和总结所存在的问题,把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知识形成系统理论;建立规范性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

摘要:未接受过系统应急能力教育、缺乏应急知识、应对危机能力薄弱是目前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与我国应试教育有一定关系,只看分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不重视,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应急反应能力和运动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近年特大自然灾害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体质非常差,应急能力和逃生知识缺乏,在重大突发性自然和人为灾害面前,显得手足无措。所以,我们必须从小就对学生进行应急能力和安全知识教育,使学生从小就开始形成和具备这些知识和能力素质,当灾难来临时学生能从容面对和自救,这是教育的使命。但就目前我国教育学科课程结构来看,关于应急体适能训练教育课程还没有建立,鉴于此,该文主要通过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纳入应急体适能训练进行研究,初步建立科学的应急体适能训练教学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将课程体系的理论研究加以实践,为职业院校开设应急体适能训练课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育,职业院校,突发事件,应急,体适能训练

参考文献

[1]杨德才.高校生活园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2]温艳红.大学突发事件及危机处置分析[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90-92.

[3]贾水库,吴振民,何伟.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J].思想教育研究,2010(3):86-88.

媒介体育事件的记忆特征比较研究 篇9

城市民众随机调查A项目和B项目。城市民众随机调查时间为2009年12月23日—27日, 主要针对天津市、石家庄市、唐山市各广场健身人群、繁华地段逛街人群和居民社区闲散人群。问卷实行现场点对点发放与回收, 问卷填写完后, 课题组赠送一本笔记本, 共发放问卷866份, 实收问卷866份, 回收率100%, 实际有效问卷866份, 问卷有效率达100%。在校大学生调查。在校大学生调查时间为2009年10月23日—27日, 调查项目为后北京奥运民众认知调查, 调查对象为大一新生和大二体育选项班。随机抽样本单位年轻教师3名, 对该教师所带班级进行调研, 共计14个自然班, 共计572人, 其中有7人因个人原因错过调研时间。问卷实行任务式的现场点对点发放与回收, 发放问卷565份, 实收问卷565份, 回收率100%, 问卷有效率达100%。

2 媒介体育事件的记忆特征比较研究

如表1所示, 三大群体印象深刻事件集中反映在“刘翔退赛事件”和“奥运会开幕式”上, 这从局部与整体两个纵面反映观者的记忆状况。在消费社会与明星时代, 精英运动员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代表国家竞技体育的整体表现, 如美国的菲尔普斯、中国的刘翔、牙买加的博尔特等, 这些世界优秀运动员构筑了国家或民族的心理防线与文化认同, 比赛在更大程度上就是运动明星的景观展示, 是超越国家与地域边界的, 明星运动员的竞技表现成为景观中的景观。刘翔退赛之所以影响广泛深刻, 最重要的是在没有任何征兆的前提下, 在没有完成第一轮比赛的前提下, 甚至在没有跑完全程的前提下, 属于突发性的公共文化事件范畴, 竞技体育的不可判断性或曰竞技体育的巨大魅力所在突显出来, 这一定程度也映射出人们把对竞技体育的热情过度集中在刘翔身上, 实质上是全民过度崇拜明星运动员, 有过于跟风追星的盲从表现, 这同时是对全民体育意识行为的批判。刘翔退赛事件本身的记忆程度略高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二者并驾齐驱, 说明奥运会开幕式的国家与社会影响力广泛, 是展现民族与国家文化的重要记忆景观。总体上来说, 民众植根于日常生活世界, 比较关注民生问题, 如饮食、股票、金融问题, 相对应的三鹿事件、股市大跌和全球金融危机等获得了民众的较高关注, 在事件发生的未来2年中形成了较深的认知印象。而

与此同时, 中国过分依赖女性体育的单项投入, 藉此提升高水平竞技体育的国际影响力。在1991年的第一届女子世界足球锦标赛中, 中国闯入了最终的决赛。在1996年中国女足夺得了奥运会银牌。在1998年夺得了世界杯银牌, 而男子国家队什么奖牌也没有得到, 形成的差距再也不能被拉大了。在二十世纪的最后十年是女性运动的黄金时期, 对女足的期待由此也越来越高, 奥运会的前景看起来似乎越来越是一种既可以预料的事实, 又是一种上天注定的结果。在那段黄金时期, 从1990年到2000年, 中国共获得923个世界冠军, 其中有575块金牌 (62.3%) 是女子获得的。这种结果被说成一种现象“阴盛阳衰”, 依事实看来, 似乎没什么争议。从1978年到2003年的二十五年里, 女子一直保持着占总金牌数 (62.3%) 的好成绩。在1998年, 十强运动员中只有一个男生, 女性在国际体育赛事上的成功, 提升了女运动员在社会当中的地位。在21世纪, 也有男性在某些邻域取得骄傲的成绩, 比如刘翔。从2003年到2006年中, 中国获得的420个世界冠军中, 女子共获得270枚, 占64.3%。[3]这便可以解释为何中国奥运优势项目诸多, 而这些单项却在时间和历史的演进下却产生不出记忆内容的原因了。

此外, 菲尔普斯的8面金牌赢得了中国观者的记忆内容, 包括牙买加的博尔特的竞技表现, 这是对人类身体极限的肯定与颂扬。美国篮球梦之队更是赢得了中国观者的青睐, 究其原因, 是NBA的中国影响力以及中国篮球运动发展的普及程度使然, 这为篮球运动的市场氛围与社会影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奥运会篮球属于该项目顶级比赛, 美国队的竞技表现超越了一般的竞技范畴, 成为身体艺术性的表演范畴, 更多的文化象征和身体性意义突显出来, 扩延了竞技意义的空间维度。

3 结论

三大群体印象深刻事件集中反映在“刘翔退赛事件”和“奥运会开幕式”上, 这从局部与整体两个纵面反映观者的记忆状况。在消费社会与明星时代, 精英运动员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代表国家竞技体育的整体表现。明星运动员的竞技表现成为景观中的景观, 成为身体艺术性的表演范畴, 更多的文化象征和身体性意义突显出来, 扩延了竞技意义的空间维度。

摘要:以在校大学生、民众和运动员三个群体为调研对象, 对三大群体反映出的媒介体育事件记忆特征进行比较分析, 研究结果认为, 三大群体印象深刻事件集中反映在“刘翔退赛事件”和“奥运会开幕式”上, 这从局部与整体两个纵面反映观者的记忆状况。在消费社会与明星时代, 精英运动员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代表国家竞技体育的整体表现, 如中国的刘翔、牙买加的博尔特等, 这些世界优秀运动员构筑了国家或民族的心理防线与文化认同, 比赛在更大程度上就是运动明星的景观展示, 是超越国家与地域边界的, 明星运动员的竞技表现成为景观中的景观, 成为身体艺术性的表演范畴, 更多的文化象征和身体性意义突显出来, 扩延了竞技意义的空间维度。

关键词:媒介体育,记忆认知,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1]Stephen Wagg, Andrews David L.Beijing2008:Preparing for Glory[M].London&New York:Routledge, 2007:15-32.

[2]黄璐.国际舆论导向下的中国唯金牌论[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4 (4) :341-344.

[3]黄璐, 王金福, 付晓静.北京奥运会奖牌榜的政治战略与国家身份建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7, 19 (1) :18-20.

[4]吴新宇, 黄璐, 许晓峰.北京奥运会国际媒体政治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4.

[5]王相飞.我国大型门户网站体育信息传播的资源建设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4, 48 (3) :23-27.

体育突发事件 篇10

关键词:体育课堂,偶发事件,策略

体育课堂“偶发事件”是指体育课堂教学中没有预先预见而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事件。如教师讲解示范出现错误、学生在练习时出现伤害事故、学生打架或故意捣乱、突发的天气变化等等。由于偶发事件具有偶然性、突变性、多样性和不易控制等特点, 很多老师非常担心课堂中发生“偶发事件”。“偶发事件”处理不当, 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甚至会导致一节课的失败。面对课堂“偶发事件”我们体育教师该怎么办?

一、体育课堂“偶发事件”的类型

体育课堂“偶发事件”可谓多种多样, 根据我近几年的研究和调查, 就其产生的原因将其分为四大类。

(1) 外部环境干扰型。体育课与其他课最明显的不同是在室外进行, 所以它受外部环境影响最大。如:学生正在活动, 突然下起了雨、雪;天上一架飞机轰鸣着飞过;甚至一群小鸟飞在天空中飞来飞去, 也会让学生抬头观望半天。

(2) 体育器材与场地影响型。虽然我们备课时把备场地、备器材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来备课, 但也难做到万无一失, 课堂中常常会出现因场地器材而引发的课堂“偶发事件”, 严重地还会造成伤害事故。活动场地上一个小坑可能就会让学生崴了脚, 正在练习时球烂了或飞过围墙落在了外边等等。

(3) 学生因素类型。学生因素类型有心理、生理原因, 学生运动技能水平问题, 学生体育品质问题。

(4) 教师因素类型。新教师由于紧张和经验不足在课堂上易出现意外;教师备课时对各班学生现有技能水平估计不准, 所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过高或过低, 造成完不成或学生没事干等。

二、处理体育课堂“偶发事件”的策略和方法

根据体育课堂“偶发事件”的类型, 我们在处理时应相应采用以下策略和方法。

(1) 暗示法。暗示法多用于课堂轻微违纪事件。当学生轻微违纪时, 如交头接耳、上课开小差、相互间小打小闹, 这时教师不宜大张旗鼓地公开批评, 这样会分散更多同学的注意力, 使小事扩大化, 影响课堂教学。这时教师只需一个严厉的眼神、一个不易觉察的手势, 或不经意地走到当事人身边轻轻一拍等等, 都可达到警告学生的目的, 让一切在不言中结束。

(2) 冷处理法。“偶发事件”冷处理的方法多用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发生了争执对立, 或课堂教学中个别学生发生了一些较严重的违纪事件时。比如上课时, 有个别同学心思不在课堂, 你拉我, 我推你, 或趁教师不备时干扰别人练习, 或在课上打架斗殴。这时教师要考虑整个课堂的秩序和有限的课堂时间, 不宜在课堂上公开地、严厉地批评, 但也不能视而不见, 这样其他同学会认为老师要求很松, 或认为老师“好欺负”也会效仿。教师要先简单制止, 下课时再当着同学的面让他们留下来严厉批评。这样既节约了有限的上课时间, 又教育了当事人, 还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

(3) 自我解嘲法。这种方法多用于教师原因引发的课堂“偶发事件”。比如一位胖教师在做前滚翻示范时, 由于准备不充分造成示范失败, 教师赶紧自我解嘲说“我的肚子太大了, 团身都困难, 看来真的要减肥了, 哪位身材苗条的同学来试一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要试, 一场尴尬被教师一句自嘲的话化解。教师出现问题时要勇于自我解嘲, 勇于自我剖析, 这样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因势利导法。所谓因势利导, 就是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于实现目的方向加以引导, 这种方法在处理体育课堂“偶发事件”中经常用到, 但这需要教师应变能力强、灵活机智。我在课堂中遇到过这样一起“偶发事件”:有一次, 我带同学正在做仆步压腿动作时, 只听一声响, 一位女同学的紧身牛仔裤裤裆开线了 (一些女同学为了漂亮不顾规定上体育课穿牛仔裤) 。这位女同学当即花容失色, 男同学窃窃私语。我略一迟疑, 将外套围在女同学的腰间, 同时幽默地说:“同学们, 你能保证下次不是你吗?如果你还穿牛仔裤来上课的话。”从此以后, 这个班再也没有人敢穿牛仔裤上课了。

(5) 身体接触法。不要误会, 这可不是体罚, 也不是变相体罚。身体接触有摸、推、拍等形式, 在体育教学中也常遇到。体育课堂中个别同学说笑、做小动作、相互打斗等, 教师如果不停地用语言制止, 势必会打断课堂节奏或中止课堂, 影响课堂教学。这时, 教师可边上课边走到“肇事者”跟前, 轻拍其头或后臂, 以示警告, “当事人”会领会教师意图, 改正错误。当学生在练习中出现运动伤害事故时, 教师除了用语言安慰, 还要及时抚摸受伤部位, 必要时要亲自动手进行包扎。

(6) 顺水推舟法。顺水推舟就是指顺应趋势办事。在教学中出现“偶发事件”, 我们不妨改变思路, 顺应偶发事件的趋势, 来处理课堂“偶发事件”, 这样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一次在教“腾空飞脚”这个动作时, 同学们在小声议论, 我仔细一听, 原来是说我做的不如班上一位同学做得好。我一开始有点生气, 了解后才知道班上有一位从武校转来的学生, 武术基本功特好。我马上顺水推舟让那位同学做了一次示范, 并告诉同学们, 他之所以做得好就是因为他经常练习的结果, 同学们要是好好练也会和他一样好。同学们听后结束了骚动, 投入到练习中去。又比如正在下大雪, 原准备上室内课, 可到教室却发现空无一人。我来到操场, 却发现同学们有的在打雪仗, 有的在拍照, 有的在堆雪人, 有的在雪地上画着什么, 我一看计上心来。我鸣哨集合, 告诉同学们今天的课就是在操场上自由活动, 但要注意安全。同学们非常高兴, 一节课玩得不亦乐乎。

从理论上讲, 处理体育课堂“偶发事件”的策略和方法有很多。但并不等于我们知道了这些策略和方法我们就有能力去处理好课堂“偶发事件”, 这些方法要和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能力、教学智慧以及教师的个人素养紧密地结合, 才能发挥作用, 才能真正用到课堂中去, 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处理体育课堂“偶发事件”。

参考文献

[1]张宝臣, 张玉森.课堂教学艺术[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4.

体育课上的偶发事件举隅 篇11

关键词:偶发事件教育机智 因势利导

一,案例一质疑鱼跃前滚翻

2010年3月12日,某系09级某班技巧课,按照进度安排,男生学习鱼跃前滚翻。本人讲解教学与安全要求时,一名男生以不屑口气发问:“杨老,鱼跃前滚翻你还敢做啊?又不考试,又有危险性、我们都怕,学来干什么嘛”话音一落,一些学生跟着附合,其余学生则在观望。这么一问,教学氛围开始降温。

面对学生质疑,我想,在解决教材重难点之前,急需解决大家思想认识的问题,否则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学习效果将很难保证。

思考一会儿后,我这样回答:“这位同学问得好!我们确实没有考试鱼跃前滚翻这个项目,我现在跳不起来了,也只会做,做得好还是你们会学了后会比我做得更好。但这个项目是展示男子汉胆识和形体美的一个项目,说不定在你的职业生活和工作中会有所用上,都知道生活的不可预测性很难说清。现在我想说的是,国家规定职业学校的学生必须上好体育课,技巧被列入必修教材,绝不是仅仅为了项目的本身,而是为了每个同学一辈子的健康成长。通过体育课等活动,让同学们了解体育目的任务和健康知识,掌握必要的运动技能,获得强健的体魄,在活动中逐步养成终身锻炼意识,为适应当前学习和参与今后社会竞争打下体能和意志品质基础,也为同学们快乐一生、幸福一生的生活提供平台。这一点,请同学们不妨去思考、论证一下。”

我看了看同学们茫然的表情,继续说下去,“刚才這一同学质疑为什么要学技巧,我想换个角度再解释一下。举个例子。我们很多同学都知道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的威力。试想一下,如果当时你身处重震区地动山摇的现场,空中不停掉砖落瓦,地上各种瓦砾让你迈不开脚,房屋开始倒塌,大块坠物向你砸下来,命悬一线、争分夺秒之际,如果你学过鱼跃或远撑前滚翻,连续完成一个或几个滚翻,也许你会只受些皮外伤,也可能会捡到一条命,否则就是死。我们在一生的工作生产、生活中,不知有多少次遇到生命危险,如果你会滚翻、钻爬、攀登、荡越等技巧,也许会成为帮助你逃生的依靠。

“退一步再说,学习技巧真的是对你的身体有帮助的,完成远撑或鱼跃前滚翻,需要很大的腿部力量,才能轻松、自然地完成,这一素质的获得,对提高立定跳远,中长跑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会为你们必须考的健康体质测试成绩有提高的。此外,技巧能很好地锻炼协调、灵敏性、平衡控制能力,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等等,这些都是体考项目需要的素质,对体考项目没有帮助吗?

“所以,我劝同学们不要太急功近利,只有全面的锻炼,才有全面的发展。”

话一说完,队伍中响起热烈的掌声,同学们脸上出现兴奋表情。

情绪调动起来了,接下来的教学就好办了。针对学生不同的基础,我使用了分层教学法,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加大难度要求;对基础差,胆子小,生理负担大的学生适当降低难度,从前滚翻开始,并加强保护帮助。课堂积极性高涨,教学效果超出预期。

课后我多次反思这一事件,如果没有及时解决学生质疑,教学效果会怎样呢?

二,案例二学生打架

2010年10月19日下午,某系10某班体育课,该班学生开始站队集合,两个刚才还在一起说话的男生突然翻了脸,先是相互推搡,接下来双方拳来脚往,旁边同学将他们拉开后,仍在相互骂脏话、放狠话。我走过去,先做一个暂停手势,双方都暂时静了下来,我用调侃的口气说:“打起来了?刚才不是还好好的吗?看来你们之间有民族恨、阶级仇啊,需要拳头才能解决问题!我看这样吧,你们现在别打了,先站到队伍外面冷静冷静,把理由想清楚了再回队伍。下课后我给你们论输赢,如果你们都还觉得只有拳头才出气,我给你们当裁判。大家回队伍上课吧。”下课后,大多数学生已离开,我找这两人谈话,一个说上课了他要回位置去,被同学紧拉着手不放,甩不掉就动手推同学,结果对方一拳打在他身上,火一上来就打起来了。我再问另一男生,他没有否定,强调只是出于玩笑拉对方,没想到对方出手很重,像对仇敌一样,所以干了起来。情况清楚后,我肯定了其中好的一面,指出了双方的过错,最后双方相互道歉,握手言欢。处理这一事件花了4、5分钟,让他们知道了怎样化干戈为玉帛。

三,案例三中途退出跑步

中长跑是当前学生健康体质测试项目之一,由于该项目枯燥单一、运动消耗大、消除运动不适时间长等特点,很多学生内心不愿参加中长跑,尤其以肥胖生、体弱生为最。训练初期,每当进行1000米以上慢跑,或中长跑专项耐力练习时,班上总有一、两个这样的学生找各种理由不跑、少跑,当理由穿帮不得不跑时,跑的过程中就开始耍花样:或者中途退出,或者跑一段后就在跑道上慢慢走,或者抄近路。自己锻炼不好,还带坏课堂风气。

为杜绝这一现象,本人抓了以下工作:

一是开展全班教育。特别是意志品质教育,端正学习中长跑态度,提高训练自觉性、积极性;

二是课后谈话。通过个别谈话,让他们知道他们坚持中长跑可以“减肥”、“强身”,可以改变形象,同时提出要求,跑步时如果尽了全力实在跟不上队伍,允许掉队,但必须跑完全程,否则计时重跑;

三是教给合理分配体力方法,和克服运动极点、运动中腹痛方法;

四是是动员帮扶。轮流让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带一带他们;

五是注意跑后放松。肥胖生、体弱生跑完后,消除不适反应和恢复体能需要的时间更长,要求和扶持其积极走动放松,有助于他们缩短恢复时间,增强下次训练信心;

六是及时表扬。无论肥胖生、体弱生态度进步还是成绩进步,哪怕有一小点进步。

七是老师我亲自带跑。这样能起到决定作用。

通过上述措施,跑步不认真的现象基本上会得到较好改进,风气正了,成绩也在一步步提高。

上述事件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并处理的偶发事件举隅,处理方法未必科学合理,但本人认为,这些个案因处理及时有效,避免了对实现教学目标产生大的负面影响。

本人认为,体育课是一门以室外课为主的课程,肩负传播体育文化与精神,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强健民族体质和掀起全民终身锻炼热潮之重任,所以搞好体育教学,落实教学各个环节,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养成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每个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使命。

但在实际操作中,受体育场地大小、上课班级多少、周边环境干扰等因素影响,课堂发生学生恶作剧、矛盾冲突、小动作、迟到早退、注意力分散等事件的机会较其它学科多,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平时应多研究学生的学习心态,注意培养自身应变能力,遇到偶发事件发生,要沉着冷静,不要慌张,从对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负责的角度出发,根据事件的性质因势利导,尽可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尽快排除干扰,把学生注意力转入正常秩序,努力推动总体教学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1、http://blog.stnn.cc/sanersbook/Efp_Bl_1002260188.aspx教学机智——应对课堂偶发事件的良药作者:万里飘香出自:我在顾我思

体育突发事件 篇12

由于体育教学的课堂教学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空间, 教学过程中, 它必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 教学偶发事件是体育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的事情, 如能从容应对, 妥善处理, 变不利为有利, 将会使意料之外发生的事件变成情理之中的事情, 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的一般特点

所谓教学中的偶发事件是指与课堂教学目的, 教学计划无关而出乎教师意料的突然发生的、直接影响和干扰课堂教学过程的无关刺激事件。教学中的偶发事件的来源一般来自于一下三个方面:一是来自外界, 二是来自学生, 三是来自授课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一般都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突发性, 即它往往是突然发生的, 意料之外的。二是偶发性, 即它是偶然发生的, 不是经常的和固定的。三是新异性, 即它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新异刺激、干扰或破坏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四是不确定性, 即它的表现不一, 有时比较明显, 有时较为隐蔽。五是两极性, 即对偶发事件的处理是否得当, 将会带来积极和消极的两种结果。

二、体育教学偶发事件的基本类型

1. 外界干扰型

体育教学的授课地点大多处于室外, 是开放的, 它与外部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尽管现在我们国家的体育教学环境和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是仍不能完全隔断外界的对体育教学的干扰。例如上体育课时各班级之间的影响, 其它班级体育游戏的助威、欢呼声;“不速之客”的突然闯入, 例如越界的足球、篮球以及与课堂教学无关的行人等等, 这些都对体育课堂教学产生干扰, 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使正常的教学秩序受到一定的干扰。

2. 畏难退缩型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 特别是在学习新的教学内容时有些学生会表现出紧张、退缩、焦虑等状况。这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自身体质原因, 无力完成新的学习任务, 缺乏信心、灰心丧气、顾虑重重、退缩不前;另一方面是曾经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受到过挫折或出现过情绪波动;其次就是由于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或者学习方法不正确, 甚至是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导致在课堂上表现为不敏感, 冷淡, 缺乏必要的热情。

3. 违规违纪型

违规违纪型偶发事件是指在课堂上发生违反学校校规和课堂纪律, 妨碍干扰教学活动的非正常进行行为。例如学生迟到早退、衣着不合要求、擅自离队、吆喝起哄、开玩笑甚至打闹争斗等等。出现此种情况主要原因是学生本身的纪律观念淡薄, 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教师管理不善, 教学条件差, 器材缺乏, 场地拥挤等也有可能造成违规型偶发事件。

4. 意外伤害型

体育教学的突出特点就是以身体活动为主, 要求学生通过反复的练习以达到掌握体育知识技能, 发展身体素质, 增强体质的目的。意外伤害型偶发事件一般是指在身体活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的意外伤害事故。出现伤害事故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准备活动不充分;另一方面可能会是学生未考虑实际身体状况急于求成, 造成身体意外损伤;还有就是体育教师的教学手段采用不当, 也会发生一些意外伤害事故。

5. 示范失误型

示范失误型偶发事件在体育课堂上主要是指由于教师讲解或者示范过程中的失误动作而引起教学秩序的骚动和混乱。由于体育教学属于一种创造性劳动, 尽管各种准备工作十分充分, 万事俱备, 也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 使教师讲解或者示范过程中出现一些示范失误。

三、处理体育教学偶发事件的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偶发事件的发生, 面对偶发事件的处理策略, 首先要强调师生平等, 师生交流、互动,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如何很好地驾驭和利用偶发事件, 是体育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1. 细心观察、预防为主

在体育课教学的开始部分, 体育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身心状况、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外界各种影响因素干扰的可能性以及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估计力, 也就是说体育教师必须具备教学的预见能力。但教师具有教学预见力, 不等于也不可能料事如神。因为在课堂教学中, 情境瞬息万变, 情况错综复杂, 随时有可能发生意料不到的各种偶发事件, 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教师正确而迅速地做出判断, 并能妥善处理, 将教学活动中偶发事件的发生率降至最低。例如教师细心观察, 精心设计场地, 认真布置体育器材会减少外界干扰型偶发事件的发生;带领学生做充分的准备活动可以降低意外伤害型偶发事件的发生;经常讲一讲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和要求, 这样也会减少违规违纪型的偶发事件发生。总之, 体育教师要在教学前做充分的准备, 尽量考虑可能发生的偶发事件, 积极预防偶发事件的发生。真正面对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 一定要冷静, 随机应变, 灵活驾驭课堂, 变被动为主动, 使课堂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2. 满怀爱心、教书育人

一旦在教学过程中发生偶发事件, 体育教师首先应本着关心爱护学生和教书育人的原则, 从偶然中寻找必然, 探索学生的思想动向, 细致耐心地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 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并动之以情, 晓知以理, 开拓思路、启迪思维, 使其心悦诚服。例如在处理畏难退缩型的偶发事件时, 找到真正使学生出现畏难情绪的原因, 因势利导地进行开导, 使其打消顾虑, 克服畏难情绪。同时教师也可借此机会对其他学生进行教育, 使其认识到体育学习, 增进健康, 不仅是个人的需要, 而且是社会的需要。

3. 沉着冷静、果断谨慎

教学偶发事件最大特点就是突然性, 在偶发事件中教师必须运用教育机智, 准确、巧妙、快速地做出判断和反应, 成功地处理教学中的意外事件。在处理违规违纪型和示范自误型偶发事件时, 这一原则显得尤为重要, 遇到违规违纪型偶发事件时, 教师应该情绪沉着冷静不急不躁,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旦偶发事件已处于公开情况下, 教师也应充分发掘偶发事件内所包含的积极因素, 引导消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比如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有体育竞赛, 在竞争过程中学生可能会为各自集体的利益发生争执, 此时教师应以褒代贬, 肯定双方都有很强的集体主义的荣誉感, 只是表达方式方法上有些欠妥。这样不但可以化解学生间的矛盾, 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而且可树立教师的威望, 赢得学生的尊重。如果在教学过程发生违规违纪型偶发事件时, 情况比较复杂, 解决问题需要花很长时间, 这时教师应采用“冷处理”的办法, 暂时搁置下来, 下课后再行解决。这样不但能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而且可以为教师稳妥解决问题赢得时间。当然由于学生自身问题出现严重的违规违纪型偶发事件时, 要认真进行教育, 批评态度要严肃但要温和, 切不可感情用事, 简单粗暴地批评, 既不要让学生产生对立情绪, 还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处理示范自误型偶发事件时, 教师更要沉着冷静、情绪稳定, 切忌手忙脚乱。要开动脑筋, 运用智慧巧妙地处理, 其中有许多方法, 可以将错就错不动声色。例如一个篮球教师上课示范单手肩上投篮技术时, 说“同学们看我的动作”, 由于动作的失误, 球未进入篮筐, 这时教师沉着稳定, 不生硬地改正, 此时可以说“谁能看出这个动作的错误在何处?”教师不失时机地阐述这一失误动作的原因和纠正办法, 并且要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注意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 巧妙地将失误弥补起来。如果教师失误确实已经发生, 教师不能文过饰非, 死不认错, 或者反过来训斥学生, 而应该实事求是、态度诚恳、心胸坦荡, 与学生共同探讨, 巧妙地更正, 将失误化为教训, 使大家认识更加深刻。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9.

[2]曲宋湖, 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1) .

[3]刘清黎.体育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6) :429.

上一篇:电子测试系统下一篇:总体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