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突发事件(精选9篇)
一次突发事件 篇1
叶澜教授指出:“课堂应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 随时都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愿景, 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当课堂上节外生枝时, 教师要合理把握这些可贵的教学资源, 积极过滤, 减小负面影响, 扩大积极面。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只有不断锤炼对课堂进行状态的敏锐感知能力, 才能在“节外生枝”的特定情境出现时沉着“接招”, 并瞬间决策, 从而让课堂在随机推进中灵活铸就出一片诗意的美。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份期末测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在一个圆中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求出正方形的面积占圆面积的几分之几?这是一个固定值, 请你计算出来, 并根据这个值, 计算出在一个面积为157平方分米的圆中, 取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其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测试结果, 全班57人, 全对的只有18人, 正确率31.6%。令人惊奇的是错误的39人中有26人采用了同样的算法, 即157×78.5%。讲评此题时, 首先请大家审题, 反思自己或预计同学产生错误的原因, 经交流, 错因也很一致。
学生说:“一是源于对87.5%这个数据印象太深了 (首次推导时, 教师强调了78.5%与熟记的87.5%的区别) , 所以不假思索就直接应用了。二是因为审题不仔细, 没有推导计算固定值的过程。”
师:好, 为了加深印象, 请你自主设定直径的值, 并计算出圆面积占圆外最小正方形面积的几分之几?圆内最大正方形占圆面积的几分之几? (如图1、图2)
学生独立练习, 反馈时评价了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正确性后, 归纳为:圆面积占圆外最小正方形面积的157/200, 即78.5%圆内最大正方形面积占圆面积的100/157。
正当我准备开始分析下一题时, 忽然发现一位平时很张扬的同学又举起了手, 我不由蹙了一下眉头:已经很完整了, 还想画蛇添足不成?于是用不耐烦地口吻说:“你还有更简捷的记忆法吗? (他摇摇头) 没有, 那我们就不展开了, 这节课时间很紧。”
生:不, 我还有新发现。
生:我发现, 不管是直径相同, 还是不相同, 把这两个图组合起来后, 结论都一样。
(底下又有人自由反驳了:这不是早发现了吗?)
生:你别急。既然这样, 我把图1和图2组合起来 (此时他已经走出座位, 径直来到黑板前, 这是我一贯允许的做法, 画出了图3, 大家用示意图帮助理解题意) 。他的图一出现, 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 一双双小眼睛立马由不耐烦切换成了若有所思的状态, 也包括我。
生继续说:我从份数的角度看, 圆始终是157份, 圆内最大的正方形有100份, 圆外最小的正方形有200份, 恰好是2倍或二分之一的关系。这样三者之中任意两者之间的关系就不用死记了。
(教室里忽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全班同学都对他投去钦佩和赞赏的目光)
师:你真了不起!有了这么重大发现, 其他同学能从这个发现中获得新的收获吗? (教室里的气氛异常活跃, 自由发言达到了高潮。)
生:我发现, 有了这三个固定的份数后, 可解答任何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了, 例如求“圆面积占圆外最小正方形面积的几分之几, ”只要157÷200就行了, 反之用200÷157。如果求“圆内最大正方形面积占圆面积的几分之几?”只要用100÷157就行, 反之用157÷100, 不用记刚才推导的那两个难记的结论了。
生:老师, 我还发现边角料与整体的关系, 图1中, 圆面积有157份, 正方形有200份, 则边角料有200-157=43份, 那么就可以得到, 从正方形中挖去一个最大的圆, 剩余面积占正方形面积的43/200;图2中, 因为正方形是100份, 所以边角料有157-100=57份, 则得到:从圆中挖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剩余部分面积占圆面积的57/157。
……
下课铃声早响了, 但同学们都还意犹未尽, 完全沉浸在创造性发现的成功喜悦中。
【我的感悟】
这样的结果, 不仅利于学生对圆与外接、内接正方形之间关系的理解与记忆, 还有利于增强知识结构间的严密性。
1.我听, 我惊叹
学生的发现深深地震撼了我, 我惊叹学生有超过教师的归纳、比较、联系能力, 并从中发现了我作为多年高段教师所没有发现的知识点, 不仅帮助同学解决了记忆难点, 还进一步获得了新的知识联系, 我由衷地赞扬他、欣赏他, 为他的发现而喝彩, 真想为他的发现申请“知识专利”, 于是就以此生的姓名为这两种题型命名。
2.我品, 我汗颜
通过这节课, 我看到了与学生之间的差距, 也明晰了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就得时时抱有“蹲下身子倾听学生发言”的意识与行动, 否则新理念将流于形式。更重要的是在许多精彩发现溜走的同时, 还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欲、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样的教师不仅“误人子弟”, 还实实在在成了学生发展的“刽子手”。
3.我思, 我庆幸
细细品味这一次突发的事件, 不禁惊叹于学生的智慧, 对同学、对教师的影响之大!并暗暗庆幸:假如我对课堂上出现的这一意外情况采取回避的处理方法, 也没有在学生的思维出现阻碍时给予点拨, 那么就不会出现这一拍案叫绝, 为之喝彩的惊人一幕了, 反之则是一个让人觉得索然无味, 无任何收益的教学过程。原来, 只要我们拥有一种细心呵护, 耐心倾听的教学品质, 就一定会在未来的耕耘之路上时时绽放一些美丽的“奇葩”的!
一次突发事件 篇2
当我背着书包走近时,才发现那儿竟然堵车了!队排得长长的,一眼望过去,只能看见几辆公交车庞大的身子。小汽车全都一动不动地“趴”在路面上,显出一副无能为力的样子,最多也只能发出一声声无济于事的喇叭声。“身材”小巧的电瓶车、自行车也只能艰难地穿行在汽车与汽车之间的“羊肠小道”,有时则寸步难行。一些急性子的人索性把自家的自行车搬上了马路两旁的小草坪,用手推着走。虽然费力气,但总比不走好多了!
汽车驾驶员等急了,就开了车门,走到前面对其他人一顿训:“你们到底开不开呀?我还去上班呢……”想的开的驾驶员便打开广播,在车里自娱自乐。
事件,或一次性实践 篇3
2.“事件”所预设的假想敌,首先是当代艺术中的“系统”的概念,并把它放置到艺术生产的环节和结构里去谈,“系统”是同样复杂的概念,这里先简单地把它作为一个从逻辑体系那里移植过来的词汇,用来配合现代主义之后对艺术的注疏阐释需要;另一个来源大概是来自近代科学主义中对自然世界的简化解读模型,通常,被简化掉的部分往往是那些充满冲突的地方,被逻辑理性所净化清理的艺术“系统”是一种静态的,可以自行推导和自圆其说的封闭话语,或一套管理工具。
3.资本主义的理性洁癖源于消费社会对商品的需求,一种对同质化和抹平差异的需求,当代艺术作为一种特殊文化产品,对它的消费同样隐藏在对生产的标准设定中。而在艺术家这里,艺术被作为一种挽救性措施,迫切需要发现那些隐在景观制度下的各种微弱可能,并通过个体或集体化的力量,将之转化为在交换价值中具有可看可有辨识的东西,这样的艺术策略可能是顺势的:依赖体制本身系统进行生产,或在依附体制下的个人制度化中的生产;那么更彻底的方式就是来自对“系统”本身的瓦解,艺术家的实践也不是“系统”的替代性工作,而且在颠覆“系统”的同时,还要警惕新的“系统”和惯性产生,在这个意义上,艺术只能是一瞬间或一次性的实践技术,这里把它称为“事件”。
4.“事件”就是这种屡屡变幻面目的行动,在人和一个时间和空间节点,进行召集和动员。艺术成为了一种紧急状态下的再次集合,总是仓促的,准备不足的,没有协助的,一种没有地图工具的行动和姿势,每一次出发都将是遭遇,艺术家本人就是侦察兵兼生力军,在陌生中颠簸,从颠开的缝隙中去逼近新的发现。
5.因此每次“事件”都是特例,没有大的规划和计划,没有系统去指导和排练;“事件”强调差异性实践,要求自身的弹性,警觉和开放,以及随时变卦的行动原则,它不试图去建立边界和巩固现有关系,而是随时转身进入任何领域的态度,“事件”一定是先于理论和文本的,而且不去为现成的理论和美学服务。
6.“事件”都是具体的,但决不是那种现实的应激反应,也非理论文本或系统话语的再生产,而是对现实的直接生产;“事件”是产生问题的,每一次都针对着具体的目标,去聚集和激化矛盾,从临界状态中逼迫出即时的实践路径,而不是事先从概念和系统推导出的,“事件”总是建立在实用性上的。
7.“事件”是日常策略,是孙子兵法,面对如此强大而周密的景观机制,“事件”是绕道、迂回和潜伏,是第三方,而不是颠覆和对抗式的现代主义先锋艺术策略,二元对立所能提供的结果要么被转换,要么是替代,而“事件”是在这样的“大坑”面前所流露出的审慎而略显犹豫的表情。
8.“事件”是灵光一现,是自我否定。“事件”只能在一瞬间存在,一旦定型或景观化就会触发自我否定,因此“事件”是不安全的,是随时自我终结的,哪做完哪了。它不会成为“系统”或推导出“系统”,在社会或资本系统将它转换之前就会消失,也不会成为现有制度形式或观念上的肥料。
9.“事件”是非修辞的,非模拟或象征的,它是现场的。制作“事件”就是情境的建造,它只存于现在,是现场的总和,也不存在于之后的文本和文献;“事件”甚至不需要观众,因为这时的艺术家和观众是一体的,“事件”是不可表演的,不可复制和再现的,同样也无法进行追溯和排演。
10.“事件”是个体性的,非集体的。“事件”不相信个体,更不相信集体。哪怕是出于矫枉过正的需要。这里的个体性非个人性,而是对共同体中不平等分配的警惕,这其中包括创作者和观众的不平等,还有非自主性盲从和艺术自觉的不平等,总之,“事件”不是一种等级化的执行。
11.“事件”将替代艺术项目和作品而成为当代艺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结,“事件”潜伏在日常之中,随时一跃而起,当再度关注之时,却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事件”不是攻坚战,也不可能去完成替代性工作;“事件”作为第三方,将理论/实践,作者/观众分配为两股游击编制,可以互换经验,可以联欢,可以共同执行任务,但两者决不搞兼并,也不搞情意绵绵,不提供相互服务,可以一拍即合,也可以随时翻脸。
一次“逃校”事件的师生共成长 篇4
一、事件的背景与发生
周六上午的早上, 我和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办公室, 查班, 备课, 改作业。突然我们班的两位同学急匆匆地从外面跑进来, 气喘吁吁地说:“老班, 金 × 坐公交走了!”周六上午是学生正常的上课时间, 金同学的不告而别, 违反了校纪, 令我异常气愤。因为接下来还有两节课要上, 我不能立马去把他给“抓”回来, 所以只能先通知他的家长, 和值班的校长汇报之后, 按照正常的课程表上课去了。两节课下来, 回到办公室, 心烦意乱的心稍稍平复后, 我的脑海里浮现这半个多月来, 我和金同学师生之间“斗争”的种种:他上课爱睡觉, 作业不认真, 还抄袭作业, 背书完不成, 寝室卫生一团糟……学生能破坏的纪律几乎都破坏一遍, 而这些问题相比这次“逃校”问题, 都还只能算是“小事一桩”。
二、事件的发展与解决
事情发生后, 在经过各方努力寻找和等待后, 后来金同学自己回到了学校。当金同学回到学校后, 学校德育处领导苏主任和他进行了深刻地谈话。苏主任向金同学指出他如此激烈的行为并非出自其内心本意, 而只是一种对现实学习不满和压力的发泄, 这点让他产生了一种被理解的感觉, 气也因为这种理解而消了不少。当苏主任表示相信其接下来的学习是不会甘愿堕落的时候, 他明显表现出一种对苏主任的认同感。在学校领导以及我们大家一起耐心教育下, 金同学终于低下了头, 认了错、道了歉。第二天他还主动跑到我办公室, 表示在今后的日子里将努力改正, 希望继续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支持与帮助。
三、事件的沉淀与反思:师生共成长
(一) 理解学生, 有的放矢
从初中到高中不仅是学生学业的转折, 也是其人生的一次跨越。作为新接手班级的班主任应该让班里的每个同学懂得确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没有正确的价值观, 人就如航船, 失去了动力和目标。对此, 班主任在新生的入学教育中, 除了应该让每一位新入高中的学生学会独立生活、注意心理调适外, 还应该让他们做好人生的价值定位。金同学本来是准备轻松一点学习, 进入“3+4” (一种初中衔接高等教育的模式) 学习的, 一点没有做好当一名合格高中生的准备。所以, 我们班主任更要引导好类似的像金同学的学生。在管理班级过程中, 不管是学习好的还是学习不太理想的学生, 我们班主任要能经常常与他们谈谈心, 鼓励他们积极争取进步, 学会在奋斗中成长。对于学习较理想的学生, 要常常提醒他们做到胜不骄, 败不馁;而对于学习不太理想的学生, 我们新班主任要鼓励他们学会慢慢进步, 并且在学习中找到问题的所在, 并且学会反省自己, 在反省中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对症下药。
(二) 用心育人, 从心出发
魏书生曾经说过:“学生总会在心灵的门口放上警戒的哨兵。”如果学生他们愿意向自己的老师, 尤其是新的班主任敞开心扉之际, 便是我们的教育成功便成功了一大半。作为新班主任, 在这方面确实要向老教师学习。包括对金同学在内的所有的较为顽皮的学生, 即便他们总是有那么多这样或那样的让人头痛的缺点, 如果我们能更多一份更耐心去对待他们, 那么, 也许就不会出现此次事件的发生, 我们班主任要做到防患于未然。高中生的年龄层次和知识水平决定了他们不仅需要管教型的老师, 同样希望能有一位与自己平等相待、坦诚相见并且彼此尊重的班主任。学生如果犯错误, 那么班主任要能够以一种包容的心态, 去让学生自己从内心反省, 而不是我们空洞地说教, 我想, 只有用心润物细无声, 这样的教育行为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经过这件事, 我也深刻体会到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一定要慎之又慎, 绝不能让自己主观的情感凌驾于理智之上, 从而让主观武断取代了客观公正。
(三) 家校互通, 共同促进
一个班主任在班级的管理过程中, 对于表现有进步的孩子, 要能及时与他们家长进行交流, 对他们的孩子进行表扬, 并且积极反馈, 给予孩子肯定, 并要求家长们要继续配合班主任的工作。而对于表现不理想的孩子, 也能要求家长们来共同教育和管理, 积极帮助家里有问题的学生。在配合学校开展教育的过程中, 要经常强调班级的风气与风貌, 家长和老师都要做好表率, 这些教育对于远离家长管理的学生特别重要, 师生共同促进, 共同发展。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 这次事件早已过去, 但是对老师和学生的教育还在持续。高中新班主任工作, 要在探索中达到艺术性与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要努力着重探讨新班级管理的规律、及时研究这一年龄段青少年们的心理特点, 同时还要创新自己的开展工作的方法, 来实现师生共成长的目标。来实现师生共成长, 最终才能实现我们心中的教书育人的目标。
摘要:从一名单纯的任课教师变成班主任, 新的身份带来了新的体验。一次班级学生“逃校”事件, 对于一个初当班主任的新人来说, 是一件有利于成长的事情, 其关键在于深刻反思, 反思新班主任要做好三个方面:一要理解学生, 有的放矢;二要用心育人, 从心出发;三要家校互通, 共同促进。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 要在探索中达到艺术性与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要努力着重探讨新班级管理的规律、及时研究这一年龄段青少年们的心理特点, 同时还要创新自己的开展工作的方法, 来实现师生共成长的目标。
关键词:班主任,反思,师生共成长
参考文献
记一次堵车事件日记300字 篇5
我走出了家门,赶往堵车的地方,当然,我必非真的要和汽车赛跑,到了那,汽车堵得大大超出了我的估计。喇叭声此起彼伏,仿佛可以使我们震耳欲聋。在那,我心里不禁有丝烦燥,然后变得气愤,最终竟小声地咒骂了起来,也许是噪音把我的意志给推毁了吧!我急忙悟着耳朵奔回家去。
堵车的主谋是汽车,那我们到底该不该有汽车呢?这也许是一个中立性的问题。汽车,他方便,想用用时就可以用,想去哪,就可以去哪,没有一点局限性。可坏处也有许多,许多家庭都有车了,就会出现上文所提到的,堵车,还有车背后排放的尾气,也严重影响着空气环境。所以,绍兴的空气质量基本上都是良。
以上说了那么多,我只是为了告诫大家,尽量别用车,最好能不用就不用。这篇文章真正的内涵已经远远超过了“堵车”这个简单的题目的表面意思。因为只有靠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这个城市,乃至整个中国、整个世界才会变得更好。
一次塌桥事件的深度问责 篇6
前年此地,一起看似巧合的大桥垮塌事件,在当地检察机关的深度问责之下,不仅将背后的超限站潜规则大白于社会,还使得包括超限站、路政机关部分官员在内的“庸官”团体受到了刑事处罚。
超载货车狭路相逢
2011年4月9日晚10点,李军胜驾驶着自己的拉盐货车行驶在河南省郑州市中州大道跨京广铁路大桥上,货车已严重超高超重,核载仅16吨的车竟然实际装载了119吨。但李军胜并不在意,因为他一直这样开了多年也没出过事。
然而,当天和李军胜有着同样想法的车主高金文、司机刘小长,也驾驶着严重超载的货车同一时间行驶在同一座大桥上。这辆煤车准载12吨,实载47吨。
两辆巨型货车连自重在内总重达290吨,而大桥的设计承重只有55吨。于是,当两车在桥上相会时,大桥实在扛不住了。盐车的左后轮先将桥面压塌,然后向左倾斜压在了煤车上。盐车的左后轮几乎全部陷进桥面,煤车则被挤到大桥防撞墙内侧,右前轮陷入桥面。紧接着,京广铁路桥西半幅两条承重梁被彻底压断。
这起事故严重危及了京广“大动脉”上下行安全,相关部门紧急抢险了17小时,京广铁路才恢复正常运行。事故发生当天,《大河报》、河南电视台等多家当地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事发当地的郑州市管城区检察院反渎局很快察觉到这不是一起普通的塌桥事件,其背后可能有渎职问题,事故发生的第二天,该院反渎局副局长程广建即带领办案人员赶到现场取证。
初查之下,超限站渎责难免
取证后,程广建发现,本案中造成桥梁垮塌事故的两辆超载货车,都经过了河南境内设立的超限超载运输检测站点(下称超限站)。按照国家法规,货车经过超限站正常程序是:执法人员应指挥引导超载车辆进入管理区域。检测人员详细检测后出具《超限车辆初检单》。超载车辆缴纳罚款并卸货后,还必须进行复检。对放行的超限车辆,出口管理人员应查验相关单据无误,才予以放行。
对于两辆超载如此严重的货车,其经过的超限站怎能未予查处并制止呢?
程广建立刻请示了主管反渎工作的副检察长邵经勇,邵经勇当即决定成立专案组,对超限站进行调查。
接着,专案组调阅了公安机关查处此次事故的相关材料,并对在押车主高金文和司机李军胜进行了询问。
询问得知,煤车的车主高金文每个月大概运四五次煤,他运煤一定要经过武陟县超限站。长久以来,高金文和超限站形成了一个惯例:缴纳150元费用就可以通行,不用卸货。当天,高金文就是这样通过超限站的。
而那辆超载更为严重的盐车,则是从许昌市金庙超限站通过的。司机李军胜回忆,他到达金庙超限站时,发现竟然没有拦车称重的人,便径直开了过去。
反渎专案组掌握了这些情况以后,立刻进行了调查核实。有关人士告诉反渎专案组,从2010年4月以来,武陟县超限站就一直以罚代卸。
以前,超限车辆经过武陟县超限站时,大多采取集体闯岗的方式,超限站货场太小,无法实行足额卸载;再加上本地运输车辆司机或车主都有一些社会关系,处理起来比较困难。于是,武陟县超限站站长孙百顺就“极富创新性地”提出了针对本地车辆只罚款、不检测、不卸货的“简易程序”。
有了“简易程序”之后,所有的初检、复检、收费、查验票据等程序全部就转化为“车主伸手给钱,超限站立刻放行”的模式。
这套规矩本来是对本地车辆实行,后来又扩大至对外地车辆也适用。
随后反渎专案组查明,当天值班的副站长吉海涛、中队长马江峰、孙建祥和马艳明正是按照“简易程序”,对高金文的超载货车只收了150元钱,没有要求卸货。
相较之下,李军胜的货车通行得更为顺畅,连一分钱的罚款都没有交过。
当天,李军胜通过金庙超限站,当班的两名超限站工作人员王合明和李志強均脱岗忙私事去了,唯一在岗的队长王安林也在超限站院内办公室休息,未到现场对值班人员的工作进行检查、管理,根本不知道王合明、李志强已经脱岗。于是这辆超限达91吨的货车就一路畅通大摇大摆地开向了中州大道跨京广铁路大桥。
查明案情以后,管城区检察院遂以涉嫌滥用职权罪对孙百顺、吉海涛、马江峰、马艳明、孙建祥等五人,以玩忽职守罪对王安林、王合明、李志强等三人提起了公诉。随后,两名货车司机也因涉嫌过失损坏交通设施罪被另案提起公诉。
2012年4月,管城区法院依法判决8名犯罪嫌疑人渎职罪名成立,并判处了四个月至六个月不等的刑罚。
从超限站查到路政部门
桥塌了,难道只有超重货车和超限站的责任吗?桥本身是否也存在问题?自己交出的答卷老百姓能满意吗?管城区检察院反渎专案组决定对此案进行深度问责。
于是,反渎人员再次对车主高金文、李军胜进行了询问,并调阅了公安机关查处事故的相关材料,最终,具体实施保通任务的时任交通支队高速公路第六路政大队副大队长的王建设进入了反渎人员的视野。
原来,中州大道跨京广铁路大桥因桥面年久失修,早已伤痕累累,为防止桥面下陷,2011年3月28日,郑州市管城区政府函请了郑州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对大桥破损路面进行修复。
当月31日,郑州市交通委委托中建八局基础建设有限公司对京广铁路桥路面进行维修,并要求郑州市交通路政管理支队负责该项目保通工作。路政支队接到保通任务后,制定了保通方案,并安排王建设具体负责实施,同时委托了河南鑫泰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有限公司辅助保通事宜。
2011年4月7日,王建设在未按照规定程序将保通方案报请郑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审批同意的情况下,擅自要求鑫泰公司保通人员于8日晚对京广铁路桥东半幅两车道实行了封闭,还通知中建八局开始进场施工。这导致了交警部门未对该施工路段按保通方案中“货车禁止通行”等规定进行相应的交通管制。
于是,施工期间,大量大型货车仍从京广铁路桥西半幅通行,桥面车辆随之严重拥堵,桥梁受压大幅度增强,终于诱发了严重超载货车压塌大桥的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2011年9月,管城区检察院侦查终结,认为王建设身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其行为已触犯法律,并向管城区法院提起了公诉。
随后,管城区法院认定王建设的行为已构成滥用职权罪,但鉴于被告人犯罪行为较轻、归案后态度较好,判决了王建设犯滥用职权罪,免予刑事处罚。
事后,据河南省检察院一位检察官透露,王建设一案是该省首起因为重大交通事故而追究路政人员刑事责任的案件。
灾难性事件摄影报道的一次变革 篇7
灾难性事件的新闻价值
灾难性新闻事件是指来自自然界的人类不可抗拒的力量或非人为因素而导致的重大事故或自然灾害, 如地震、台风、火山爆发等,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是典型的灾难性新闻事件。灾难性新闻事件包含重要的新闻价值及其背后所蕴涵的重大主题。
曾经获得1986年普利策新闻大奖和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大奖的《奥马伊拉的痛苦》, 是灾难性新闻事件的优秀摄影作品。1985年11月13日, 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突然爆发, 山上的积雪被融化, 夹杂着泥石顺坡而下, 几乎吞没了附近的阿麦罗镇, 造成了毁灭性的灾难。美联社的法籍摄影记者富兰克·福尼尔在火山爆发后的第三天赶到现场采访, 他在一个废墟的角落里发现了一个名叫奥马伊拉的12岁小姑娘被倒塌下来的两座房脊卡在中间不能自拔, 救护人员一时也难以将她救出, 她的脊椎已被砸伤, 人被没颈的泥水浸泡着, 福尼尔在用照相机摄下小姑娘那美丽而坚强的面庞的同时, 不时地同她攀谈。因为他懂得, 这样做会增强她生存的力量和信心, 待救援人员赶到时, 她在泥浆里已经浸泡60个小时了, 她的心脏已十分衰弱, 最后终于停止了跳动。这张最有意义的照片记录了小女孩被死神召唤去的瞬间:双手泡得肿胀, 眼神暗淡, 丧失了生命的光辉, 小女孩在泥石流中苦苦挣扎60个小时, 她抗争着、愤怒着。作者回忆说:“很难用语言来描述当人们眼睁睁地看着小姑娘死去时的内心感受!”
灾难是令人悲伤的, 但我们从照片中看到了小女孩的顽强, 那求生的眼神永远刻在了我们的脑海里。由此引发出读者对人生的哀怨伤惋, 对不幸遭遇的痛彻询问, 同时也激发人们珍惜生命, 善待生活。灾难性事件的新闻价值就在于:通过对灾难程度和灾难给人们带来的危害程度如实的报道, 表现人类是怎样与灾难进行抗争, 从而战胜灾难的。
灾情就是命令
灾难性事件的突发性、偶发性、不可预料的特点, 对采访拍摄造成了特殊困难, 同时也向摄影记者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汶川地震发生后, 电视及网络的强势是足以让每一位手拿相机的记者感到力不从心的。新华社在地震发生10多分钟后向全世界发出了第一条快讯。中央电视台在地震发生28分钟后播出第一条新闻。网络和电视24小时全方位多角度向全世界进行了全面详尽的现场报道, 这让平面媒体感到望尘莫及, 对摄影记者无疑是一场严峻的挑战!灾情就是命令!《大河报》先后派出6名摄影记者赶赴灾区实地报道。
拍摄突发事件, 尤其是拍摄突发灾难性新闻事件的照片是对记者素质与能力的最全面的检验。快速反应能力、机智、敏捷是完成突发事件拍摄的保证。纯粹记录式的照片已打动不了读者, 人们渴望看到真实、生动, 激励全国人民奋力抗争的画面, 这就需要作品能够传递和表达灾区人民面对灾难不屈不挠、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
按照常规进行采访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特殊时期就要用特殊手段。我们的记者有的变成了“军人”, 有的变成了“消防战士”, 还有的变成了“特警”, 分别乘着军列、警车出发了……他们吃干粮, 睡帐篷, 在余震不断、通讯不畅、交通不便的艰难险境下, 先后到达了北川、广元、都江堰、汉旺、什邡、映秀等地, 冒着生命危险, 拍摄了大量生动鲜活、感人至深的新闻照片, 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我们首先明确理性的报道思路: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 这次报道的主题是“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任何灾难事故中, 人的安危是最为重要的。温总理指出:人民生命高于一切!所以抗震救灾的核心任务是救人。正如《大河报》记者白周峰所说:对灾区的报道不应该是“惨”, 需要表现出来的是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信念和勇气!他在都江堰拍摄救援人员搜救时的场景时, 突出了救援官兵的急切心情和神态, 着力表现齐心协力挽救生命的动人场面。《大河报》记者陈晓东跟随“铁军”身背几十斤重的照相器材, 走了3个小时的水路, 拍摄解放军战士运送救援物质的场景。记者杜小伟赶赴灾区时, 正是堰塞湖蓄水最多的日子, 绵阳几乎成空城。他和同事各持一部对讲机, 时刻保持联系, 直到放水前夜才离开。孩子从废墟中重生, 老人在残壁下救出, 每一次按动快门都表达了人性关怀, 一幅幅精彩的画面, 记录了中国人的精神!著名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说:“如果你的照片不够好, 那是因为你距离战火不够近。”记者深入一线, 与灾区人民同生死共患难。记者许俊文在采访手记中这样写道:“余震来的时候, 听到脚底下刺耳的轰鸣声, 看到房顶上坠落的瓦砾, 所有人都乱跑, 我也害怕, 可是我的职责就是记录下这可怕的瞬间, 像军人一样冲在战场的最前沿!”
非常时期, 特殊处理
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 不但让摄影记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锻炼和检验, 同时对编辑也是一个新的挑战。版面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读者在注视着:不能一味地报道悲痛、哀伤和泪水, 而是要用最快速的信息、最真实的画面, 给人们带来感动和力量!后方编辑每天要收到前方记者传回的数量十分庞大的抗震救灾文字稿件和新闻图片, 怎么办?编前会上, 经值班总编和各版编辑统一思想:非常时期, 特殊处理!编辑部门打破常规连续几天停掉其他版面, 停掉一切广告, 报头变黑, 一版将前方传回的被埋地下124小时的幸存者获救照片由彩色变成黑白, 头版与24版打通, 中间编排摄影专版, 用大版面彰显摄影魅力, 增强视觉冲击力。用感人的瞬间直接穿入读者的心脑, 让读者及时看到中国人民面对天灾, 众志成城, 举国倾力, 战胜灾难的精彩画面。
延续近一个月的抗震救灾报道, 从生命大营救到爱心奉献、重建家园, 我们的报纸始终与灾区人民心相连。笔者看到国外媒体在评价中国抗震救灾报道时这样写道:面对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新闻媒体在整个报道过程中采取了过去从未有过的方式。美国《纽约时报》称:信息铺天盖地, 高级官员和救援人员快速作出反应, 这与中国以前对唐山大地震的报道方式形成鲜明对比。
浅析一次6kV厂用电失电事件 篇8
某电厂#3机组为20世纪90年代设计建设的300 MW机组, 6kV系统采用常规设计方案, 厂用电6kV分4段运行, A侧为01A、ⅢA段, B侧为01B、ⅢB段, 设置两台启动备用变压器, 分别为03A启动备用变压器和03B启动备用变压器, 经过同一断路器2807开关从220kV开关站接入。
厂用电快切系统设计为两套快切装置。A侧快切设置在开关6301和6701之间, B侧设置在6302和6702之间。快切装置原为某设备厂生产的PZH-1型厂用电快切装置, 后在2010年经过技术改造升级为某制造厂MFC-2000-3A型厂用电快切装置。在2014年大修后厂用电快切试验过程中, 发生了快切设备动作不成功导致的一次厂用电中断事故。
2014年11月18日, 在停机过程中, 由于热工保护 (低汽温) 未投入, 锅炉已熄火, 汽轮机仍然在带低负荷滑停运行。在此期间, 运行人员在做快切试验过程中, 由于事先未组织讨论方案, 直接将发电机灭磁开关拉闸, 导致发电机失磁运行, 后因发电机进相运行高达160Mvar, 发变组保护未能动作, 立即手动打闸发电机出口开关。由于快切装置正好在此过程中发出了“装置闭锁”信号, 快切未能将厂用电切换至备用电源, 导致机组厂用电中断。后经过人为手动, 将厂用电恢复至备用电源运行。
后检查快切装置故障记录, 其因被外部信号闭锁动作, 导致不能动作。经过DCS数据分析, DCS未发出“手动退出快切信号”, 唯一的可能只有“PT断线”信号导致快切闭锁。但在DCS历史数据中, “PT断线”报警信号却未被记录下来。
2 数据
下面对DCS数据、发变组保护数据、快切装置数据和历史曲线进行统计和分析, DCS模拟量和开关量曲线如图1、图2所示。
根据现场情况及历史数据, 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如下:首先发电机误断开灭磁开关, 导致发电机进相运行, 运行人员发现进相深度达到了160 Mvar, 6kV厂用电电压下降, 且控制室照明变暗, 厂用电和发变组均未动作, 于是手动分断发变组出口开关2803, 快切装置发出“装置闭锁”信号, 励磁系统故障 (励磁整流屏风机跳闸) 开入至发变组保护, 发变组保护动作, 自动跳开6kV工作进线开关。但是由于快切已闭锁, 需要手动人工复位, 快切未能将电源切换至启备变运行, 导致6kV失电。
3 原因分析
此过程中发出了快切误闭锁信号, 首先, 灭磁开关跳闸, 失磁保护为什么没有动作, 去启动厂用电快切;其次, “PT断线”信号怎么误发出的, 为什么快切装置检测出并发出了闭锁信号, 而DCS未能检测记录下来。
根据发变组保护中失磁保护定值 (表1) 和逻辑框图条件 (图3) , 失磁保护Ⅰ段由于减出力判据条件未达到, 导致失磁保护未能动作;失磁保护Ⅱ段由于母线低电压元件未动作, 导致失磁保护Ⅱ段同样未动作。
在本次的厂用电中断过程中, 由于运行人员直接将发电机灭磁开关拉闸, 判断PT断线的低电压继电器YJ1、YJ2、YJ3由于在发电机出口开关断开后失压动作不同步, 导致误发“PT断线”, PT断线后, ZJ动作, 常闭接点打开, 将快切装置闭锁。而失磁保护未能提前动作于切换厂用电, 导致厂用电未能主动切换。同时6kV电源进线开关由发变组保护中的热工保护断开后, 快切已经被闭锁, 且快切装置闭锁后, 必须手动复位才能重新具备快切功能。
根据接线图 (图4) , 对电压继电器在失压过程中启动ZJ动作的综合接点进行录波, 结果如图5所示, 在电压继电器失压过程中, 经过多次测试, 发现低电压继电器输出的启动1ZJ的“+KM-019”综合接点不可避免地均出现了2 ms左右的方波, 从而导致了ZJ的动作, 发出“PT断线”信号, 闭锁了快切装置。
快切装置及DCS系统采样对比如表2所示。由于DCS控制系统I/O卡件确保<3 ms的接点动作可靠不检测, >7ms的接点动作可靠检测, DPU扫描周期为200ms, 即开关量需要大于200ms才能确保可靠检测到, 且历史数据库采集周期较长, 记录周期为1s, 大于1s才能可靠记录并存储在历史站中以备查询。当低电压继电器不同步发出“PT断线”时, 由于发出的脉冲信号过短, DCS无法采样并记录下来。但由于快切装置采样频率较高, 快切采样并发出“装置闭锁”信号, 导致6kV工作电源进线跳闸后, 快切未能将厂用电切换至备用电源供电。
4 解决措施
经过以上各个环节的分析, 为了彻底解决此问题, 首先, 可以增加灭磁开关至发变组保护的联锁跳闸回路, 确保灭磁开关动作后, 及时启动发变组保护动作, 去主动切换厂用电。其次, 虽已增加灭磁开关联锁跳发变组保护, 但失磁保护还是要确保在低负荷状态下的正确发信或动作。在此事件中, 需修改失磁保护判据, 从而在低负载情况下发电机失磁后, 确保厂用电安全。最后, 可以取消外部PT断线判据作为闭锁条件输入快切装置, 由此可避免在失压条件下低电压继电器动作不一致导致的快切“误闭锁”造成厂用电中断或其他异常事件。
5 结语
从此次快切未成功导致的厂用电中断事件分析, 事件的发生及扩大往往是多因素的漏洞综合导致的后果。只有在对快切装置、DCS等设备进行详细分析和了解后, 才能查明故障原因, 并采取对应措施进行解决。快切作为机组厂用电的核心设备, 其设计、改造、施工过程中, 一定要考虑到每一个细节, 从而确保厂用电在事故情况下的准确切换。
参考文献
[1]许国瑞, 赵海森, 宋美红.不同模型的同步发电机失磁异步运行分析[J].陕西电力, 2013, 41 (3) :32-35.
[2]张斌, 孙哲, 时燕新.一起快切事故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0, 38 (2) :128-130.
[3]李建河, 叶朋珍, 汪广玲, 等.电泵联锁启动过程中快切动作分析及处理[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19 (3) :30-35.
[4]王振伟.发电厂厂用电中断事故统计分析及处理原则的研究[J].河南电力, 1993 (1) :45-50.
[5]王剑功.火电厂调试期间厂用电中断原因分析及处理[J].广东科技, 2014, 23 (6) :60-61.
问责事件,每一次都振聋发聩 篇9
1999年11月24日,山东航运集团有限公司控股企业——烟大汽车轮渡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客船“大舜”轮,从烟台驶往大连途中在烟台附近海域倾覆,造成282人遇难,直接经济损失约9000万元。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此十分重视,江泽民总书记于11月25日作了重要指示,并于11月26日亲自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门听取汇报,对事故的善后和调查处理工作作出了明确指示。朱基总理等领导同志对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也作了重要批示。吴邦国副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亲临事故现场,对遇难者家属和生还人员进行慰问,指导善后和调查处理工作。
事故调查处理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反复研究认定:“11·24”特大海难事故是一起在恶劣的气象和海况条件下,船长决策和指挥失误,船舶操纵和操作不当,船载车辆超载、系固不良而导致的重大责任事故。烟大公司等有关单位安全管理存在严重问题,对这起事故负有重要责任。
为了严肃党纪政纪,教育干部,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依据有关规定,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有关责任人员受到了严肃处理。烟大公司总经理高峰、副总经理于传龙等四名责任人员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山东省省长李春亭、交通部部长黄镇东等13名领导干部和有关人员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
点评
两名正部级和两名副部级干部在特大事故中同时受到处分,这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上是罕见的。尽管他们受到的只是警告、记过之类的轻处分,但从政府“问责”的角度来说,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进步。
1998年颁发的《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责任的规定》明确了6种情形要予以“责任追究”。该《规定》明确:“具有上述情形之一,需要追究政纪责任的,比照所给予的党纪处分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按照这两个《规定》,中央和地方也相继处理了一批党员干部。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2000年11月作出的、对1999年“11·24”特大海难事故的处理。
三起省部级高官问责事件之二
2003年4月20日,新华社发布电讯:中共中央决定免去张文康的卫生部党组书记职务;免去孟学农的北京市委副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中共中央在宣布对张、孟二人的免职决定时,没有直接提到他们在防治非典方面的责任。但是,没有人怀疑他们与非典蔓延之间的关系。因为,在那段惶恐的日子里,人们对电视里播放的防治非典的谈话镜头似乎记忆犹新。2003年4月2日,张文康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中称:“截止到3月31日,中国内地总共发病1190人,现在出院的934例,也就是说死亡46人,主要集中在广东;1190人里,广东有1153人,死亡的46人里,广东有40人;现在出院的934人里,广东有911人。我强调说一下,除了广东以外都是输入型病例,就是这些病人往往是到过广东或者到过境外,回到家乡发病,也有可能传染周围的几个人。但是因为其他地方已经接受了广东的经验,所有很快加以隔离治疗,没有扩散到社会上去。”
在2003年4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张文康宣布:“中国局部地区发生的非典型肺炎已得到有效控制,在中国工作、生活、旅游都是安全的。经过中央和地方卫生部门的艰苦努力,现在发病人数明显减少,治愈人数显著增加,死亡人数有所减少,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群众生产、生活正常,社会安定,旅行安全。”
4月10日,孟学农在会见日本东芝株式会社社长冈村正时称:“对于1300多万人口的北京市,22个病例所占比例并不大,而且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完全没有担心的必要。”
然而,他们所说的并非事实。当时仅北京的实际病例就是他们公布数字的10倍以上。
点评
除了防非不力造成非典的进一步蔓延、严重影响人民的生命安全外,张文康、孟学农的表态事实上造成了中国国际信誉前所未有的损失。外国元首拒绝来访,也婉拒中国领导人到访,广州交易会的客商不敢出席订货,中国外交与经济都蒙受影响。
中央通过事故责任追究的方式同时免去两位正部级高干的职务,这在建国以来的历史上是不曾有过的,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亲民、爱民”的良好作风。各级领导干部因此产生了极大的震撼,感觉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各地纷纷效法中央,对在防治非典中失职渎职的干部进行了严肃处理。
三起省部级高官问责事件之三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大量苯类污染物进入松花江水体,引发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这一事件给松花江沿岸特别是大中城市人民群众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12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一份通报称,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发生后,国家环保总局作为国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事件重视不够,对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估计不足,对这起事件造成的损失负有责任。为此,解振华向党中央、国务院申请辞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职务,这一请求获得党中央、国務院批准。
点评
解振华在第一时间引咎辞职,成为松花江水污染事件自请处罚的第一人,这充分说明起于2003年非典期间的中国官员问责制继续发挥着应有的作用。继非典期间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和北京市市长孟学农两名省部级干部去职之后,解振华成为第三名由官员问责制而去官的正部级官员。而且,问责制的范围扩展到环保责任这一新的领域,更说明了中央政府对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心。
军队高级将领首度被公开问责
在非典期间同时受到海内外关注的重大问责个案,就是361潜艇特大事故责任人被处理。新华社曾于2003年5月2日发布据海军提供的消息:近日,我海军一艘常规动力潜艇在内长山以东我领海进行训练时,因机械故障失事,艇上70名官兵不幸全部遇难。军委、总部和有关部队领导对事故处理高度重视,对遇难烈士表示沉痛哀悼,对其亲属表示亲切慰问。现潜艇已拖回港口,善后工作正在妥善处理。同日,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发唁电,对海军361号潜艇遇难官兵表示深切哀悼,向遇难官兵亲属表示亲切慰问。
6月13日,新华社又发布消息称,海军361潜艇失事原因已查明,是由于指挥操纵不当造成的。中央军委已作出决定,对361潜艇特大事故负有责任的有关人员进行严肃处理。给予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海军北海舰队司令员丁一平、海军北海舰队政治委员陈先锋行政降职处分,同时分别给予其他8名有关人员以行政撤职、降职等纪律处分。
点评
军队高级将领因重大责任事故受到处分并公开见诸报道,这在历史上也是少见的。加上一这处分与非典期间其他干部的处理同时进行,显得更有意义,对全国地方和军队的干部都具有相当大的警示作用。
特大安全事故占问责比例最大
事件一:2003年12月23日,中石油川东北气矿罗家16井发生特大井喷,导致243人中毒死亡。这起事故被确认为特大安全责任事故,重庆警方先后将对事故负有直接责任的吴华等6人拘捕。国务院专家调查组的事故鉴定报告认为,井喷失控以后,指挥决策严重失误,没有及时对放喷管线实施点火,以致大量含有高浓度硫化氢的有害气体喷出,造成了这次事故的扩大和恶化。川东钻探公司及有关决策人员,对该井是否应采取点火措施,未能尽快做出果断决策和明确指令,是事故扩大的原因。
2004年4月27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成都通报了对开县“12·23”井喷特大事故有关责任人的处理决定。决定撤销陈应权四川石油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职务,对其他有关责任人给予相应的党纪、行政处分。5月中旬,四川石油管理局对事故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川东钻探公司领导班子作出处理,其中公司经理、党委副书记欧书伟被撤职。
事件二:2004年2月5日,北京市密云县在举办迎春灯展过程中,由于领导和管理责任不落实,导致云虹桥上人员拥挤、踩踏,造成37人死亡、37人受伤的重大责任事故。经查,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灯展安全保卫方案没有落实,负责云虹桥安全保卫的值勤人员没有到岗,现场缺乏对人流的疏导控制。4月15日,北京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发出通报,对14名有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其中密云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文,作为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因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市委同意张文引咎辞去县长职务,同时免去其县委副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事件三:2007年12月18日,山西省委召开省委常委会,决定免去李天太的临汾市委副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并提名免去其临汾市市长职务。
在洪洞矿难事故中,临汾市人民政府在安全监管方面负有责任,因此山西省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免去或提名免去李天太相关职务,随后按法律规定履行程序。
李天太此前曾就矿难向民众公开道歉。他在公开道歉信中说,“12·5”矿难使民众的生命财产蒙受重大损失,社会影响十分恶劣,教训极为惨痛。作为一市之长,没有做好工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感到十分痛心和愧疚,深感愧对105名死难的矿工,愧对105个破碎的家庭,愿意接受组织给予的任何处分。…
点评
2004年2月中旬公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54年来第一个全面、系统推行自我约束与促进自我发展的党内制度规范,明确写入了“询问和质询”、“罢免或撤换要求及处理”等内容。其中引人注目的是,“一把手”成为监督重点。“问责”成为中国新一轮政治改革的亮点。
其时,中石油川东钻探公司井喷事故、北京密云特大伤亡事故、吉林市中百商厦特大火灾事故的主要责任人相继引咎辞职,至此,“引咎辞职”、“官员问责”进一步成为国人关心的热门话题,对官场生态产生了不小的震荡。
2008年再掀“问责风暴”
事件一:2008年1月,《法人》雜志刊发了一篇报道西丰县商人赵俊萍遭遇官司的文章。1月4日,西丰县有关人员来到北京,要求《法人》杂志澄清事实真相,称记者涉嫌“诽谤罪”已经立案,并要拘传。此事发生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因“拘传记者”受到普遍质疑,西丰县公安局1月8日正式撤销立案、撤销拘传,并于9日到报社道歉。
2008年2月5日,辽宁省铁岭市委在西丰县宣布,西丰县委书记张志国因在“进京拘传记者”事件中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被铁岭市委责令引咎辞职。
铁岭市委通过调查认为,在“西丰事件”中,县委书记张志国同意公安部门介入,同意县公安局立案并拘传记者。张志国同志身为县委书记,法制意识淡薄,对事件负有不可推卸的直接领导责任。为此,铁岭市委决定,责令张志国同志引咎辞职,并向市委写出深刻检查。
事件二:2008年6月28日下午至29日凌晨,贵州省瓮安县部分群众因对一名女学生死因鉴定结果不满,聚集到县政府和县公安局,引发大规模人群聚集围堵政府部门和少数不法分子打砸抢烧突发事件,县公安局、县委和县政府大楼等多间房屋被毁,数十台车辆被焚。
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在召开的瓮安“6·28”事件阶段性处置情况汇报会上指出,瓮安“6·28”突发事件,直接导火索是女中学生的死因争议;但背后深层次原因是当地在矿产资源开发、移民安置、建筑拆迁等工作中,侵犯群众利益的事情屡有发生。而在处置这些矛盾纠纷和群体事件过程中,一些干部作风粗暴、工作方法简单,甚至随意动用警力。对此,瓮安县委、县政府、县公安局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干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008年7月4日,贵州省委和黔南州委对瓮安县党政主要负责人作出调整决定,县委书记王勤、县长王海平被免职。
点评
当然,今年的风暴刮得最猛烈的还数对问题奶粉事件、山西溃坝事件和深圳舞厅特大火灾事件中相关责任人的问责和处理。
2008年9月中下旬短短两周时间里,三起重大责任事故将山西省省长孟学农、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河北省委常委兼石家庄市委书记吴显国等众多官员卷进了一场强台风般袭来的“问责风暴”。风暴中,一批大小官员被摘了乌纱帽,让国人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