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厥原因(通用11篇)
晕厥原因 篇1
在用各种保存牙齿的治疗措施后仍不能治愈的病牙应予以拔除。拔牙是颌面外科门诊最常见的手术之一。在拔牙过程中, 常有个别患者出现晕厥症状。本人通过对临床5025例患者的观察, 对其中出现晕厥者, 经过查询原因, 及时治疗和护理均未发生任何不良后果。现将晕厥的主要原因及护理方面分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7~2009年共拔牙5025例患者中, 其中有29例患者发生晕厥。晕厥者男性患者18例, 女性患者11例;年龄14~25岁15例, 占52%, 26~45岁8例, 占28%, 46~70岁6例, 占20%。
1.2 晕厥的原因
(1) 精神高度紧张者12例; (2) 体质虚弱者5例; (3) 空腹者8例; (4) 休息不好者4例。
1.3 临床表现
面色苍白, 呼吸急促, 头晕, 胸闷, 乏力, 视物模糊, 脉快而弱, 血压下降。
1.4 护理措施
18例放平牙椅, 氧气吸入, 用酒精棉球擦拭额头, 20~30min后恢复。5例静脉滴注10%的葡萄糖250m L加维生素C500mg, 另外6例未经任何处理, 休息10min后恢复。
2 讨论
2.1 晕厥的原因分析
2.1.1 精神因素
从年龄看14~25岁15例, 占52%, 以此可以分析年青人, 情绪不稳定, 耐受力差, 多数患者不了解拔牙, 害怕从口腔注射麻药, 担心拔牙时疼痛等, 精神紧张恐惧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引起短暂性全身血管扩张, 回心血量减少, 心肌耗氧量增加, 大脑供血、供氧不足所引起晕厥。
2.1.2 生理因素
体质差, 疲劳过度, 低血压患者拔牙时容易发生晕厥, 它主要原因是疼痛引起的。在拔牙过程中, 有些牙不容易拔出, 特别是拔断根时, 术程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加之局麻效果不理想, 患者精神高度紧张, 易引起疼痛性晕厥。另外, 在空腹拔牙时, 因为饥饿导致体内血糖水平降低, 血糖低可刺激交感神经兴奋, 促进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引起心血管功能紊乱, 出现过速, 心律失常, 面色苍白, 血压下降, 乏力, 脉弱等症状。
2.1.3 其它因素当疼痛超过一定阈或时间过长, 超过机体反应能力则出现防御性反应, 而出现晕厥。
2.2 晕厥的预防及护理
2.2.1 心理护理了解病人心态, 特别对情绪不稳的年青人, 必
须做好解释、安抚工作, 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 让病人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消除紧张情绪, 配合拔牙。
2.2.2 了解患者身体状况
对不适合拔牙者严禁拔牙。未进食者可嘱其进食后在拔牙。其它不适者可先治疗或口服消炎药, 好转后在拔牙。
2.2.3 对于体质虚弱者拔牙术程长时, 可嘱患者先闭口休息片刻;麻醉效果减弱的可以再次注射麻药。
2.2.4 在拔牙和注射麻药过程中
如患者出现面色苍白, 呼吸急促者, 应立即停止操作, 及时处理。迅速放平牙椅, 松解衣领, 保持呼吸道通畅, 吸入氧气;可以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额头, 人中穴;严重者可给与静脉滴注高渗葡萄糖加入维生素C500mg。护士应沉着冷静安慰患者, 稳定情绪, 注意观察患者病情, 测量血压、脉搏, 等患者面色转红润, 心跳恢复正常后, 可根据身体状况在进行拔牙。
3 体会
口腔科门诊护士的工作性质有其特殊性, 要求每个护士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严谨的工作态度。还要熟练掌握各种临床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 配合工作一定要做在医生治疗前,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使患者得到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与治疗。对于拔牙晕厥者, 我们在实践中严密观察病情, 做好心理护理, 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能够有效预防晕厥的发生。在今后的工作中, 我们将继续作此方面的研究与探讨。
晕厥原因 篇2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日期:2010-4-21 9:34:09 人气:
发生晕厥的患者,晕厥是由于一时性广泛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大脑„
标签:
导读:急诊常见晕厥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近年来,随着各类急诊、创伤、感染性疾病的增多,经常会遇到
急诊常见晕厥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近年来,随着各类急诊、创伤、感染性疾病的增多,经常会遇到发生晕厥的患者,晕厥是由于一时性广泛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大脑皮质一过性功能障碍,引起突然的、可逆的、短暂的意识丧失的一种临床症状。因其发病急,病因不清,若不能及时正确地鉴别和有效地处理,往往会耽误治疗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对2006年-2008年4月在我院急诊抢救室处理的各类晕厥常见类型的病因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58例患者,男20例,女38例,年龄16岁-55岁。其中血管迷走性晕厥(单纯性晕厥)l1啪例,精神性晕厥17例,低血糖性晕厥16例,体位低咀压性晕厥5例。2常见晕厥的病因分析及护理
2.1血管迷走性晕厥又称血管抑制性晕厥、普通晕厥或单纯性晕厥,发作是由于某种刺激作用于大脑皮质,影响下视丘,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周围血管阻力降低,血管扩张,多见于身材偏瘦高,平时不爱运动的体弱青年周。此类晕厥多因恐惧、焦虑、疼痛、创伤等引起,常出现在站立或坐位时,起病前有短暂性头晕、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苍白、恶心、上腹部不适、出冷汗、心慌、无力、视力模糊、听力改变等症状,如此时能引起警觉而使其平卧,症牧可缓解或消失,否则,将很快出现意识丧失,持续数秒或数分钟,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脉弱且慢,少数出现尿失禁,醒后无力,头晕,重者可有遗忘,精神恍惚.持续l d-2d而康复。预防护理措施:对此类晕厥患者,应早发现、早预防,在有晕厥样感觉期时,立即平卧,抬高腿部,去除有害刺激,一般即可恢复,不需药物治疗,对体弱、精神过于紧张、对疼痛高度敏感的患者,在其接受诊治前,应进行耐心的心理疏导,使其有信心接受治疗,同时尽量安排其卧位接受治疗。有文献报道刚,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在午间和18:00~19:00两个时间段,血压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尤以收缩压降低为显著,患者晕厥多发生于此时阶段,与低血压有关。因此,如非急诊患者尽量避免在此时间段进行治疗。2.2精神性晕厥此型晕厥常见于两种情况,一是癔病发作引起的晕厥,多见于青年女性,平时具有歇斯底里的个性和行为特征,常发作于众人前,如有晕倒,倒地较慢,一般无创伤,晕倒后无动作或有抵抗性动作闱,时间长短不等,可长达th以上,虽不能回答问话,但意识清醒,脉搏、心率、心电图无改变;另一种是焦虑性神经症发作引起的晕厥,发作初有胸前紧压感,常伴四肢麻木可有抽搐,烈后意识模糊,有惊恐失措表现,持续10 min-30 min.与体位无关,血压可稍下降,但不过低,心率增加,还有一部分患者由于过度通气引起晕厥。
预防及护理:此型患者,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患者安静后即可终止,如果持续时间长,可针刺涌泉穴,以终止发作嗍。
2.3低血糖性晕厥此类患者早期表现为头昏、乏力,出冷汗、有饥饿感,意识恍惚,进而意识不清和晕厥。这种晕厥发生缓慢,恢复亦慢阿,多见于胰岛细胞瘤、肾上腺和垂体疾病、胰岛素或降糖药物过量,患者发作时血糖水平低于正常。预防及护理:有低血糖病史者,嘱其空腹时不要剧烈活动,需要做检查和治疗时,一定要在进食后再行处理,一旦有症状,立即平卧,口服或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必要时请专科医生会诊。本组16例患者中,大都是在空腹上体育课和早操中发生晕厥,或是连上夜班早餐未进食的状态下发生,因发现及时,迅速采取了措施,未出现其他并发症。
2.4体位低血压性晕厥通常出现在体位改变时,即患者由卧位站起后很快发生,发作时没有先驱症状,多发生于原有血容量不足、空腹患者等,表现为突然出现晕厥、伴血压下降,特别是收缩压可低于60 mm Hg(l mm Hg=0.133 kPa)闷,面色苍白,心宰稍增快,脉搏细弱,平卧后症状迅速缓解。
预防及护理:熟悉病情,了解病史。血容量不足的患者,嘱其活动切勿过急过猛;需要做检查治疗的患者,处理后让其静卧几分钟待稳定后再缓慢离开床位并予以搀扶,一旦有晕厥的症状立即平卧,取头低足高位,以利血压恢复,重者静脉注射50%葡萄搪注射液,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升压药。3讨论
急诊发生的晕厥绝大多数为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部分常反复发作,尤其是从事驾驶及高空作业时危险性更大,甚至会造成死亡,虽然血管迷走性晕厥发作大部分有自限性m,但由此带来的骨折、颅脑创伤等意外损伤及身心伤害正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病机制尚不明了1闻,此类晕厥多发生于体弱的年轻女性,可由恐惧、焦虑、急性感染、创伤、剧痛等引起,常出现在站立或坐位时,在高温、通风不良、疲乏饥饿和各种慢性疾病情况下更易发生。
急诊室护士对每一位患者应仔细了解病情,掌握病史,同时在处置前向患者婉转解释处置时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和不适感,合理使用麻醉剂、镇痛药,鼓励患者正确表达自己的不适感觉,尽可能消除其恐惧心理,以和蔼可亲的语言,高超的技术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对待患者,对有晕针、晕血、低血糖发作史的患者度体弱、精神紧张的可疑患者,应采取卧位换药遮挡患者的视线,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若早期发现晕厥先兆,立即使其平卧,常可终止病情发展,若已发生晕厥应注意鉴别其类型,只要记住各种类型的临床特点,并参照病史就能提高鉴别和抢救能力。
基层医院临床护理人员锐器伤调查分析
“医疗风险无处不在”。目前,国内的护理人员正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医疗锐器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危害,有报道证实,护士锐器伤发生率,国外52qe.国内63.4%_64.5%ru,而污染的针刺伤及其他锐器伤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职业因素田。由于临床护士工作的环境强度,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成为医疗锐器伤发生率最高的职业群体。为进一步了解临床护士锐器伤发生情况,并制定相应防护对策,现对2005年4月-2006年4月我院临床护理人员发生锐器伤情况作回顾性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
I.I对象选择我院内、外、妇、儿、急诊、手术室、ICU、供应室的部分在岗护士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以方便、抽样的形式发放调查卷,一人一卷,由各科护士长统一收回,发放调查表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100%。调查的内容包括:个人一般情况,工作时间,医疗锐器伤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受伤的程度,导致锐器伤害的种类,是否被血液污染的针头或其他锐器刺伤,受伤操作时是否戴手套及伤口处理方式。2结果
2.1 医疗锐器伤的种类:被调查的200名护士1年内均发生过不同程度的锐器伤,发生率为lOO%.发生针刺伤320次,安瓿玻璃损伤184次,其他如刀、剪、开瓶盖损伤120次。见表l。
裹1锐器伤发生的种类
200名护士中曾被血液污染的针刺伤有67人占41.1%.67人中有52人在受伤前不知道患者有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占77.6%,伤口未进行血液检测的有58人占86.5%,未进行预防接种的有60人占89.6%,发生锐器伤时未戴手套操作的护士达123人占75.5%。3讨论
晕厥原因 篇3
【关键词】 肌肉注射;晕厥;原因
药物注射治疗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给药方法是肌肉注射,主要是通过注射器将治疗药液注入患者的肌肉组织中,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肌肉注射之前,要对注射部位进行详细的检查,如果注射部位中存在感染或者硬结,就不能对患者进行肌肉注射治疗。一般来说,肌肉注射可以用于那些不能进行静脉注射,但是却又要求疗效发生比皮下注射快的治疗中。在肌肉注射的操作中,由于药物种类的不同,以及患者承受疼痛的能力不一样,注射后患者会有不同的反应,其中,肌肉注射最严重的反应就是晕厥。晕厥是由于患者的大脑出现短暂性供血不足,导致出现一时性意识丧失状态,发生较为突然。本文通过对肌肉注射导致晕厥的患者进行探讨,分析出现的原因与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肌肉注射发生晕厥患者24例,与同期未发生晕厥患者45例进行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中,晕厥的2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的年龄在1岁至70岁之间。未发生晕厥的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28例,患者的年龄在2岁至69岁之间。
1.2 方法 患者出现晕厥,及时通知医生,立即给予氧气吸入,测量患者的血压、呼吸以及脉搏等,留院观察1h无异常情况方可离院。
将晕厥患者与同期未发生晕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生肌肉注射发生晕厥的原因以及护理对策。
2 结 果
经过护理之后,24例晕厥患者很快就恢复神志,并且在神志恢复之后,患者呼吸平稳,脉搏也随之而恢复正常,并且在留院观察的一个小时内没有出现任何后遗症,在医生的同意下,可以离院回家。
晕厥的患者中,空腹或进食少的情况下进行肌肉注射的患者有13例(54.17),注射时产生恐惧心理的患者有7例(29.17%),年龄在6岁以下以及60岁以上的患者有15例(62.5%)。未发生晕厥患者中,空腹或者进食少的情况下进行肌肉注射以及注射时产生恐惧心理的患者为零,年龄在6岁以下以及60岁以上的患者只有4例(8.89%)。
晕厥组6岁以下患者与60岁以上患者更多,饥饿患者多,注射表现有恐惧情绪者较多,与未晕厥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3.1 常见的晕厥原因
3.1.1 低血糖性晕厥 此类患者产生晕厥一般是由于在肌肉注射之前,患者没有进食,或者进食很少,因此,在注射的时候就会出现晕厥。这类患者早期表现主要为出汗、面色苍白、乏力以及有饥饿感,由于饥饿导致晕厥的患者,起病较为缓慢,并且恢复也很慢,一般与肌肉注射的药物种类无关,在门诊中,这种原因导致晕厥较为常见。
3.1.2 血管抑制性晕厥 这类患者,往往是由于肌肉注射的时候产生焦虑、恐惧以及疼痛等,从而导致晕厥。这类患者晕厥之前的症状有面色苍白、出冷汗、无力、短暂头晕、恶心、视力模糊、心慌以及听力改变等,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就应该马上让患者采取平卧的姿势,待症状逐渐缓解或者消失,否则患者很快就会丧失意识,严重的患者,意识丧失还会持续数分钟。
3.1.3 药物过敏性晕厥 此类晕厥患者较为严重,在临床治疗中,很多药物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过敏,出现药物过敏性晕厥的患者在注射某种药物之后,突然就出现心慌、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继而进入休克状态。
3.1.4 体位性晕厥 由于采取不同的体位注射,患者会有不同的反应。这主要是因为注射的时候,患者出现局部疼痛,通过中枢神经,传输到脊髓、下丘脑以及脑干,然后再神经递质的作用下,出现反射性反应,导致患者出现迷走神经过度兴奋,从而抑制患者的心脏活动,减慢心率,使血压下降,以至于脑灌注量不足出现脑出血。采取坐位注射,脑出血概率更高,更容易发生晕厥。
3.2 护理对策
3.2.1 避免空腹注射 肌肉注射之前,护理人员应该要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饥饿感,如果患者出现饥饿感,就应该使患者进食之后半小时再进行注射,避免空腹注射,因为产生饥饿感的患者体内血糖浓度较低,如果此时对患者进行肌肉注射,避免出现低血糖反应,增加肌肉注射晕厥发生率。
3.2.2 掌握注射技术,消除恐惧心理 护理人员应该要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如果有必要的可以向患者进行工作解释,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使患者感觉有安全感,减少恐惧心理。因为在恐惧心理下,患者体内的血管会收缩,血液循环降低,导致患者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从而出现晕厥。所以,护理人员在进行肌肉注射之前,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注射针头,以及注射部位,在注射过程中要与患者进行交谈,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从而减轻注射带来的疼痛。因为在轻松的注射环境下,会使患者放松,减轻机能性疼痛。
3.2.3 熟悉药品性能 护理人员一定要对注射药物的性能进行详细的了解,如果要进行注射的药物属于过敏药物,在注射之前,一定要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史,同时还要先进行皮试,保证皮试质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果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按照相关规定的原则进行抢救。另外,由于药物的特性各异,例如:曲必星、复方氨基比林以及长效青霉素等,在注射中相应地要采取的注射方法也就不一样。曲必星以及长效青霉素应该要采取应用三快法进行注射;而复方青霉素应该要采取二块一慢法进行注射;这些过敏性药物的致痛性很强,在注射的时候,一定要指导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进行注射,最好采取侧卧位或者平卧位,可以有效减轻疼痛以及体位性晕厥。
3.2.4 其他护理对策 进行肌肉注射尽量选择平卧位,另外,在注射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果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同时自诉胸闷、头晕等,就应该马上停止进行注射,使患者采取平臥位,将患者的衣领松开,保持呼吸顺畅,同时也注意保暖。
参考文献
[1] 俞炜定,郑文妹.门诊手术病人的心理状态调查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17(08):614—615.
[2] 上海第一医学院华山医院,主编.实用神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812—817.
平板运动试验诱发晕厥的原因分析 篇4
关键词:平板运动试验,晕厥,原因
平板运动试验(treadmill test TET)是通过分级运动试验增加心肌耗氧量,发现早期冠心病的一种检测方法,由于其方法简便实用、安全、无创,被公认为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心血管疾病的检查手段。[1]本文就我院2003年1月~2010年7月共完成TET 8725例,其中发生晕厥9例,均为运动后出现。现就晕厥时的临床症状、血压、心电图表现分析晕厥原因,旨在探讨其可能的机制,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9例患者中门诊2例,住院7例均因胸闷、心悸、心前区不适申请运动试验,试验前常规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除外TET禁忌症。男6例,女3例,平均年龄(50±10)岁。既往均无晕厥发生史。
1.2检测方法
全部入选病例分为2组,第一组:2003~2007年共完成4982例TET,采用台湾产ECGLAB TM心电工作站活动平板系统。选用北医三院方案实施检查。计算目标心率的方法:极量目标心率=210-年龄,次极量目标心率=190-年龄。第二组:2008年~2010年7月共完成3743例TET,采用北京美高仪ECGLAB2.0心电工作站蓝牙式心电运动负荷系统,选用Modified Bruce方案。计算目标心率的方法:目标心率=(220-年龄)×85%。试验前常规备好急救物品,询问病史、症状、有无冠心病易患因素。试验时同步监测12导联心电图,记录存储运动前心电图和运动恢复期1、3、5分钟心电图。每个运动级别测量右上肢肱动脉血压一次,运动中严密观察并询问患者的反应。严格掌握终止运动试验的标准。[2]
1.3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9例晕厥患者中,均发生于北医三院方案。Modified Bruce方案均未发生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TET期间主观感觉良好,2例达次极量目标心率,因体力不支终止运动试验,7例达极量目标心率。运动时间均在15~21分之间。运动试验阴性6例,阳性3例。晕厥均发生于运动后48秒至5分26秒。
2.2其中1例女性,55岁,运动中未诉明显不适症状,运动总时间15分27秒,达次极量目标心率,因体力不支终止运动试验。运动终止后43秒出现心率减慢,室早二联律,48秒时出现长达7秒的停搏,患者出现阿斯症状。立即将患者平卧,行心肺复苏,阿托品lmg静推后,患者恢复缓慢窦律,测血压140/80mmHg,神志清楚后诉恶心。运动后1分至5分心电图可见ST II III AVF导联缺血型压低,运动试验阳性。后经冠脉造影示右冠近端狭窄85%。其余2例女性患者与6例男性患者运动中未诉胸痛,血压和心率反应正常,未见缺血型ST-T改变。运动后突然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冷汗,不能站立,与停止即刻的心率相比下降至56~76次/分,血压90~70/70~50mmHg。发现上述症状和心电图改变后,立即将患者平卧,建立液路。5例平卧后症状自行缓解,另3例经静推阿托品lmg后症状缓解。心率、血压在2~10分钟恢复正常症状逐渐缓解。2例男性患者出现运动后缺血型ST压低改变,运动试验阳性,冠脉造影阴性。
3讨论
3.1通过对上述结果的分析发生晕厥的原因可能有以下2种。①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占多数,一般预后良好。本组8例晕厥患者,年龄在50岁左右,运动时间长,出汗较多。晕厥均符合VVS。运动试验并发VVS,原因可能为由于运动时心脏处于负荷状态,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交感神经兴奋及血中儿茶酚胺的浓度升高,刺激心脏β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和血管收缩,左心室处于高收缩状态,刺激左室内的压力感受器,过强的刺激信号传至延髓的心血管调节中枢,一旦运动终止引起反射性交感神经活性降低,迷走神经活性增强,继而出现晕厥。[3]②心源性晕厥,预后差,多为严重心律失常所致。本组病例发生晕厥前,窦性心动过缓并室早二联律,心电图示:下壁心肌缺血,提示以右冠状动脉缺血为主,而致窦房结及房室交界区缺血所致。剧烈运动终止时由于心脏负荷最重,加之严重心律失常出现,心排出量急剧减少,致急性脑缺血引起晕厥发生。心源性晕厥发作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者,本例患者经冠脉造影为右冠脉病变,确诊冠心病。
3.2运动负荷量分为极量和次极量。近年研究表明:无论何种运动方案,达到最大耗氧值的最佳运动时间为8~12min,延长运动时间并不能增加诊断准确性,强调运动方案的选择应根据受检者不同的具体情况而定。[4]我院采用北医三院方案实施检查时,患者运动达次极量后,观察其一般情况良好,体力允许,心电图未见缺血型压低,均嘱其达到极量。运动时间较长,一般在15~21分钟,诱发晕厥多见。而采用Modified Bruce方案后,我们掌握达目标心率后即终止运动试验,运动时间较前缩短,一般在13分钟左右。晕厥发生率明显减少。
3.3为了尽量减少TET中晕厥的发生,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是必要的。鉴于上述分析晕厥出现的原因,我们在后来的实际工作中,在运动终止即刻及恢复期阶段,更要严密观察,一旦出现心率骤降(R-R间期突然延长)即嘱患者剧烈咳嗽,活动四肢(如握拳、蹬脚)的方法使心率逐渐恢复正常范围防止晕厥发生。实践证明取得良好效果,这可能与活动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有关。同时要求工作人员必须观察严密,反应迅速,处理果断,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杜绝意外发生。
参考文献
[1]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23
[2]心电学技术编委会.心电学技术[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01
[3]关怀敏,王显,周晓莉126例血管迷走性晕厥临床资料分析[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1999;13(1):29-31
突发晕厥怎么防治 篇5
晕厥是怎么发生的
晕厥其实是一种临床症候群,由脑缺氧引发的一种短暂的、自限性的意识丧失。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剧,随后能自发地部分或完全恢复。大多数情况下,意识丧失前无任何征兆,有时可有一些临床先兆如:轻微头痛、恶心、出汗、乏力和视物模糊等,但通常发作不超过20秒。
当心率、心肌收缩力和系统血管阻力变化时,可通过动脉的压力感受器来调节系统循环血流动力,从而保证脑血流的灌注;血容量的调节则有助于维持中枢血循环的稳定。只有当上述这些保护机制暂时丧失或其他干扰因素(如:药物、出血等)存在时,才会导致系统循环压力在一段时间内低于自身调节范围,而这段时间就会发生晕厥。
治疗晕厥旨在预防复发、降低死亡率
由于晕厥者大多能在不久后靠自身调节自发地部分或完全恢复,而不能恢复则是另一个极端,即可能猝死,因此,晕厥的治疗目标是为预防复发以及降低死亡的风险。
①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 在开始特异性治疗之前,先评估晕厥原因是以心脏抑制为主还是以血管抑制为主是很有价值的。有高风险背景的晕厥患者如:商业汽车驾驶员、机器操作工、飞行员、商业油漆工、竞技运动员,值得对治疗作特殊的考虑。
②直立性低血压 所有由于直立性低血压引起的晕厥都应该治疗。在很多情况下,必要的治疗仅仅是对伴随症状的治疗作一些药物调整。
③心源性晕厥 心律失常引起的晕厥必须接受适当的治疗,因为对所有患者均有生命威胁及受损伤的高度危险。未被证明是心律失常,而威胁生命的心律失常的诊断是从其他资料推测得出时,可能需要治疗;当已明确是心律失常,但不是有生命危险或没有高度损伤危险的,可能需要治疗。针对原发疾病(器质性心脏病或心肺疾病)进行治疗并改善是最佳的治疗方法。
④脑血管疾病引发晕厥 针对原发疾病改善脑血管症状,避免卒中、休克等意外,并通过调整起居作息、饮食来降低晕厥发生率。
晕厥原因 篇6
关键词:结肠镜检查,晕厥,原因分析,护理
随着科技的发展, 结肠镜检查日渐普及, 但结肠镜检查具有侵入性, 在操作中由于肠痉挛、人为肠袢等因素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和恐惧[1,2]。临床上时有晕厥现象发生, 因晕厥发生急骤, 若不及时救治和护理, 会有意外发生, 甚至危及生命。现将我院两年来结肠镜检过程中发生晕厥的常见原因进行总结, 以增加防范意识, 减少意外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4例患者, 男性5例, 21~73岁;女性9例, 25~78岁, 其中, 单纯性晕厥7例, 低血糖性晕厥3例, 体位性低血压性晕厥4例。
1.2 晕厥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1.2.1 单纯性晕厥
因结肠镜检查属腔内检查, 检查过程中肠管、肠系膜有一定牵拉, 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疼痛。精神高度紧张、恐惧, 久病体弱的老年及女性患者, 特别对疼痛比较敏感的女性患者, 发生晕厥的几率多见。另外, 进镜不顺利, 检查时间过长, 天气闷热, 失眠等诱因更易诱发。可出现面色苍白, 头昏眼花, 出冷汗, 恶心呕吐, 继之晕厥, 血压下降, 心率减慢, 意识丧失, 往往给家属带来恐慌。此时, 护理人员要沉着冷静, 立即终止进镜, 给予头低足高位, 解开上衣领扣, 指掐人中、合谷穴, 口服50%的高渗葡萄糖水[3], 一般患者可自行缓解。
1.2.2 低血糖性晕厥
因结肠镜检查前需做肠道准备的缘故, 患者往往前一天晚上即开始禁食, 加上导泻剂的应用, 糖尿病及体质虚弱的患者, 常因饥饿、疼痛、紧张发生低血糖性晕厥。主要症状有面色潮红, 出冷汗, 有饥饿感, 心悸, 脉搏细速, 视物不清等。这种晕厥起病缓慢, 恢复也比较缓慢, 一旦发生晕厥, 护士给予口服糖水或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液。此类患者应于检查前备糖果、食品, 必要时于检查中服用。
1.2.3 体位性低血压性晕厥
其晕厥实质是脑血流量的暂时性减少。发病机制主要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节反射障碍有关[4]。结肠镜检查前多次导泻和禁食时间过长, 致血容量相对不足, 通常发生在检查结束后患者下床体位改变时, 由于动作过急过猛, 使脑部血液供应不足, 造成短暂性脑缺血而迅速晕倒。多见于体弱及老年人, 常伴有眼黑、肢体软弱无力, 面色苍白, 心率增快, 脉搏细弱等症状。为预防此类晕厥的发生, 护士应于检查完毕后, 待患者卧床休息片刻后, 再搀扶其坐起缓慢下床, 安全送至病房。
1.3 护理对策
1.3.1 心理护理检查前心理护理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紧张的
情绪[5]。检查前护士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检查的主要不适及注意事项, 让其有心理准备, 消除紧张情绪。特别对年老体弱, 精神高度紧张的女性患者和对检查恐惧的患者, 更应热情接待, 向患者介绍检查的有关注意事项, 使之配合检查。
1.3.2 密切观察病情
检查前仔细了解病情, 掌握病史, 对体质虚弱、年老[6]、糖尿病、心脏病患者更应做好充分的准备, 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评估。检查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一般应观察患者的面色, 询问有无胸闷、恶心等晕厥前驱症状。注意和患者的语言交流, 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 不可过热, 也不宜太冷, 做好女性患者检查的隐蔽工作, 解除顾虑。若出现面色苍白、冷汗、脉搏细速、心率增快等症状时应及时通知医生, 暂停检查, 给予口服糖水或静推高渗葡萄糖。同时, 采取头低足高位, 解开衣领, 指掐人中、合谷、内关、足三里等穴位争分夺秒就地抢救。
2 结果
11例于检查过程中发生晕厥, 4例于检查结束后发生晕厥, 经及时救护和处理, 全部治愈, 无后遗症发生。
3讨论
结肠镜检查中发生的各类晕厥中, 以单纯性晕厥最为常见。检查前护士对每一位患者均应仔细了解病情, 掌握病史,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在肠镜检查过程中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和不适, 让其做好思想准备, 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同时护士应掌握各类晕厥的特点并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对有晕厥先兆发生的患者应及时发现, 暂停或终止检查, 采取有效救护措施, 防止晕厥进一步发展。通过各种及时有效的护理对策, 最大可能地将结肠镜检查中的意外情况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邹修义.肠镜检查的心理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 2008, 24 (21) :107.
[2]梁珠明.肠镜检查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 2006, 1 (8) :726.
[3]赵剑萍.X线检查中发生晕厥的临床分析及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 2008, 17 (8) :1178-1179.
[4]李茗香, 何芝香, 王成, 等.倾斜试验用于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 2006, 21 (3) :26-27.
[5]罗艳红.超声内镜引导下胰腺穿刺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 2005, 20 (5) :32.
晕厥原因 篇7
1 原因分析
1.1 血管抑制性晕厥
血管抑制性晕厥是由于广泛的小血管突然扩张引起, 因小血管遍布全身, 数量很多, 突然扩张后, 回流到心脏的血液减少, 心输出量相应减少, 因而产生脑部神经缺血, 引起晕厥。疼痛, 情绪紧张, 恐惧, 疲劳, 气候闷热等均可诱发此种晕厥。抽纱条时患者情绪紧张、局部疼痛、疲劳、恐惧等因素可致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生[5]。突然发作前有短暂的恶心、出汗、呼吸深快、视物模糊, 此时若能立即坐下或平卧即可自行恢复[6]。
1.2 血容量不足体位性低血压性晕厥
鼻部术后患者因疼痛, 进食水减少, 不能及时补充身体能量;患者术后发热, 出汗较多, 可导致血容量不足, 甚至血压下降, 脑供血不足。此外, 抽纱条时一般取坐位, 由于下肢肌肉及静脉张力低, 血液蓄积于下肢, 导致回心血量减少, 进而心排出量减少, 收缩压下降, 脑部供血不足。抽纱条后, 鼻腔内的压力突然下降, 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的压力感受器, 反射性引起血压和心率的调节障碍, 进而影响脑血流量发生昏厥[7]。
1.3 低血糖性晕厥
此类晕厥主要是由于患者术后进食少, 不能满足机体需要量, 甚至空腹时将油纱条抽取。此外, 还有糖尿病患者控制饮食不当而致血糖低以致抽纱条时发生晕厥。低血糖可刺激肾上腺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焦虑、心悸、头晕、四肢乏力、精神倦怠、心动过速、面色苍白、大汗、疼痛敏感, 短暂的低血糖可引起明显的脑功能障碍, 鼻腔术后换药时则很容易发生晕厥[8]。
2 急救护理措施
2.1 急救
晕厥发作期的急救处理原则是预防意外伤害, 控制恶性心律失常[9], 立即停止抽取纱条, 让患者立即平卧或者使其保持头部稍低于脚部的卧位, 解开患者衣领裤带, 以保持呼吸道通畅[6], 同时给予吸氧, 必要时按压患者人中穴。
2.2 支持治疗
若患者恢复较慢时, 排除心、脑源性晕厥, 可静脉推注50%葡萄糖注射液40~60 m L, 也可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3~0.4 mg或麻黄素25 mg[10],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意识、面色等变化。大部分患者可在5 min内自行恢复, 头晕、心悸、恶心等症状消失, 血压、脉搏恢复正常。
3 预防措施
3.1 心理护理
抽纱条前向患者说明抽纱条时配合的重要性, 并介绍抽纱条后恢复良好的病例, 增加患者的信心。并告知患者抽纱条时会有一定的不适感与疼痛, 但可以忍受, 使其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不会过于紧张。
3.2 适当体位
正确评估患者的身体情况, 根据个体差异选择适当体位。对小孩、老人以及体质较差者应予卧位或者半卧位抽取纱条, 以免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性晕厥时摔倒而造成意外伤害。抽完纱条后应让患者适当休息后再起身回到病房, 期间应有家属陪伴搀扶。卧位患者起身时, 先让其静卧几分钟后再缓慢坐起, 在床边双腿下垂适应几分钟, 然后缓慢站起并予以搀扶, 即俗称的“三步起床法”[11]。
3.3 患者准备
抽纱条前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碳水化合物的温软食, 补充能量, 糖尿病患者也严格按照糖尿病饮食进食, 预防发生低血糖性晕厥。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 以免抽纱条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 预防血容量不足性晕厥的发生。
3.4 用物准备
抽纱条应在仪器、设备齐全, 光线明亮, 清洁、安静的处置室进行。同时备好急救车, 包括氧气、吸引器、听诊器、血压计、肾上腺素或麻黄素、地塞米松等物品和药品[12]。
3.5 更换填塞物
用纱条填塞鼻腔经常会引起纱条与鼻黏膜粘连, 为避免其粘连撕扯, 导致疼痛出血。鼻腔填塞物可使用2100吸收性止血绫, 填塞期间痛苦减轻, 出血少, 不易与创面粘连[8]。或者改用无痛止血海绵填塞鼻腔, 患者压迫感减轻, 舒适安全[3]。
3.6 预防性给药
抽纱条前预防性地给患者用镇痛药或者镇静药, 比如双氯酚酸钠一粒肛塞或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0.1 g, 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紧张情绪。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安慰, 减轻患者疼痛, 可较好地预防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生。
3.7 分次抽取纱条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 分次抽取纱条。鼻腔填塞后3 d~5 d, 分几次逐步抽出纱条, 以减轻患者疼痛症状, 增加患者对抽纱条后的适应性;避免一次性抽出纱条后使鼻腔压力突然降低, 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的压力感受器, 引起心率和血压的调节障碍, 发生晕厥。
3.8 复方薄荷油滴鼻
彭雪等的研究表明鼻内镜术后抽取纱条前可使用复方薄荷油滴鼻, 以湿润鼻腔, 减少纱条和创面粘连牵拉引起的疼痛和出血[13], 可有效缓解抽纱条引起的疼痛, 进而可以有效地预防疼痛导致的晕厥发生。
3.9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抽纱条时应动作轻柔, 密切观察患者面色、意识变化, 倾听患者主诉, 注意晕厥前驱症状。抽纱条过程中, 如患者出现面色苍白、脉搏细数、四肢发冷、头晕心慌、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 立即停止操作[14], 让患者休息, 若发生晕厥应立即配合医生抢救。若是鼻出血患者进行鼻腔填塞后抽纱条, 应注意观察有无再出血;若发生再出血应观察出血量、时间、部位, 及时报告医生, 并备好再次鼻腔填塞所需物品急救药品, 及时补液[15], 以免抽纱条后出血过多引起血容量不足性晕厥, 或者由于患者过于紧张而诱发血管迷走性晕厥。并告知患者不要用力擤鼻涕及用力挖鼻孔, 尽量避免咳嗽和打喷嚏[16], 预防再次鼻出血的发生。
4 讨论
晕厥原因 篇8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院2 01 1年6月至2 01 3年12月门诊换药室共接诊手指外伤患者151 2例, 发生晕厥50例 (3.3%) 。50例中男21例, 女29例;年龄20~45岁, 平均 (30.0±8.5) 岁;工人24例 (48.0%) , 农民9例 (18.0%) , 学生7例 (14.0%) , 厨师5例 (10.0%) , 其他职业5例 (10.0%) 。
1.2受伤情况及处理受伤原因:锐器伤22例 (44.0%) , 烫伤15例 (30.0%) , 钝性挤压伤13例 (26.0%) 。受伤部位:伤两指及以上18例 (36.0%) , 大拇指12例 (24.0%) , 食指11例 (22.0%) , 中指、环指、小指各3例 (各6.0%) 。伤口2.5~14cm, 均经急诊清创缝合或清创包扎。晕厥发生时间:术后1周以内换药18例 (36.0%) , 术后第2周拆线且缝合7针以上32例 (64.0%) 。
1.3晕厥原因依据患者主诉和医护人员的观察讨论, 分析出晕厥原因。疼痛22例 (44.0%) , 紧张和恐惧12例 (24.0%) , 晕血10例 (20.0%) , 空腹4例 (8.0%) , 环境闷热2例 (4.0%) 。
2晕厥原因分析
2.1疼痛本组占44.0%, 是诱发晕厥的最主要原因。手指神经分布丰富, 感觉灵敏, 组织损伤后致痛物质刺激神经末梢, 伤口换药时又直接刺激创面的神经末梢引起剧痛。临床发现, 术后1周以内换药及术后第2周拆线时, 患者主诉疼痛的概率很高, 尤其是创面较大者拆线时。
2.2紧张和恐惧本组占24%。除外疼痛, 紧张和恐惧也是诱发晕厥的重要因素。机体在紧张、恐惧情况下, 可使迷走神经反射, 引起短暂性全身性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导致暂时性、广泛性脑血流量减少而致晕厥[1]。本组患者平均年龄30岁, 年龄偏小, 大部分是80后独生子女, 缺少就诊经历, 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李丹等[2]报道, 因口腔种植手术诱发晕厥的患者, 有70.6%在40岁以下, 与本文结果接近, 提示40岁以下年龄组可能为晕厥的相对高发人群。
2.3晕血本组占2 0.0%, 患者在换药过程中因见到血液而突发晕厥, 潜在性风险非常大。晕血是指由于见到血液而产生的晕厥, 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目眩、心悸、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厥冷、血压降低、脉搏细弱, 甚至突然意识丧失。一般认为晕血与晕针一样, 是一种非器质性病变, 为心理疾病, 属于恐惧症中的特异性恐惧反应, 是心理反应到生理反应的一个过程[3]。
2.4空腹和环境闷热本组占12.0%。空腹易致低血糖, 加上情绪紧张和疼痛, 更加大了晕厥的可能性, 本组4例由此而发生。另有2例患者主诉晕厥的发生与当时环境闷热有关。笔者分析, 由于冬天门窗关闭, 开着空调, 加上换药室内消毒药水、血性敷料等散发的异味, 患者有一种窒息样的感觉, 而发生晕厥。虽然本组因空腹、闷热所致的晕厥比例很低, 但这两种因素具有可防范和可控制的特点。
3护理对策
3.1晕厥发作的护理晕厥发作时立即停止操作, 让患者平卧, 头偏向一侧, 抬高下肢, 同时用拇指末端压迫人中穴1~2分钟, 解开患者衣领及腰带,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周围空气流通。本组患者均于数分钟后意识恢复, 观察30分钟自觉症状完全消失离院。观察期间让患者平卧, 注意保暖, 吸氧, 4例空腹患者予口服50%葡萄糖水40ml。
3.2疼痛的预防和止痛提高护士操作技术, 操作时动作轻柔、熟练, 仔细检查评估伤口, 采取有利于患者的措施。如血痂明显时, 必须充分湿润伤口敷料;钳子末端避免直接接触伤口;选用刺激小的药物等。当患者感觉疼痛时, 指导患者慢节律呼吸。有研究认为, 慢节律呼吸可减轻焦虑, 淡化疼痛强度, 产生良好的正性情绪, 促进痛阈提高, 增强机体自身的调控机制, 提高镇痛效果[4]。
3.3换药前充分的评估换药前评估患者的伤口大小、严重程度、缝针数量, 是否空腹、有无晕血史等。对晕厥高危人群, 如患者伤口血痂黏性明显并1周内换药、缝针7针以上拆线患者、有晕血史者, 嘱其平卧、放松, 与患者沟通, 做好疼痛教育, 并告知平卧位的目的, 提高患者依从性。如患者有空腹, 先让其进餐, 避免发生意外。在寒冬季节, 注意询问患者有无闷热等不舒适感, 及时调整空调温度。
3.4创建舒适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保持换药室清洁、整齐, 经常开窗通风以消除异味, 在换药室外增设等候区, 避免室内人多空气混浊。提高换药室护士的服务意识, 热情接待患者, 取得其信任;用良好的语言、表情、态度、行为去影响患者的感受, 改变其心理状况和行为, 特别是情绪焦急紧张者, 增加其对应急源的适应性[5]。操作时找一些轻松的话题与患者交流, 并让患者头偏向一侧, 眼睛不要盯住伤口, 分散注意力, 以减少晕血的发生。
笔者发现, 手指外伤患者门诊换药时的晕厥并非单因素引起, 本文仅作主要因素分析, 虽然比较局限, 但针对主要原因, 加强针对性护理干预, 对减少晕厥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玮.采血患者晕血原因及护理措施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2, 4 (4) :335.
[2]李丹, 张剑明.口腔种植手术并发晕厥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2, 19 (3) :172.
[3]周祝红.晕针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亚太传统医药, 2010, 6 (3) :153.
[4]梅红, 费红.预期疼痛教育对剖宫产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 2010, 9 (10) :897.
晕厥原因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 .1 基本资料2 01 2 年5 月至2 01 5 年4 月我院门诊、收住院的121 例可疑心源性晕厥老龄患者。其中男58 例, 女63 例;年龄61~80 岁, 平均69 岁;发作时间平均 (5.0 ± 2.5) 分钟。首次晕厥发作78 例 (64.5%) , 既往有短暂晕厥发作史43 例 (35.5%) 。合并高血压病39 例 (32.2%) , 冠心病17 例 (14.0%) , 糖尿病9 例 (7.4%) 。患者经心电图检查、血压与基本生命体征监测等, 初步评估无进行其他系统专项检查的必要, 监测期间停用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患者既往均未做过倾斜试验、颈动脉窦按摩试验、晕厥试验, 无既往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史。
1. 2 心源性晕厥确诊方法12 1 例患者经动态心电图24小时监测, 以判断是否为心源性晕厥。监测仪器采用TLC动态心电图仪 (深圳市博英医疗仪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产品型号:Bl9800TL) 。检查期间, 患者可进行日常活动, 但需禁酒、烟、浓茶、咖啡等, 以免诱发心律失常。记录患者出现晕厥等临床异常症状的时间。鉴别诊断:如按压颈动脉窦区做诱发试验;做卧- 立反射试验以鉴别体位性低血压;做直立倾斜试验以鉴别是否为血管迷走性晕厥;必要时经脑电图检查以排除癫痫所致的晕厥。监测结束后, 收集到的数据经电脑回放, 经人工分析剔除干扰因素, 对可统计资料进行分析, 并据此得出报告结果。心源性晕厥定义为因心律失常而导致的晕厥发作。
2 结果
24 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心电图异常82 例 (67.8%) , 其中心律失常有24 例 (29.3%, 24/82) ;未见异常39例 (32.2%) 。24 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期间再发晕厥46例 (38.0%) , 其中心电图异常的82 例中再发晕厥35 例 (42.7%, 35/82) , 正常的39 例中再发晕厥11 例 (28.2%, 1 1 /3 9 ) , 详见表1 。
心律失常类型:窦房结功能障碍7 例, 快速心室率房颤6 例, 房室传导阻滞4 例,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各2 例;另3 例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 例, 房颤1 例) , 因观察期间未发生晕厥而排除心源性晕厥。非心源性晕厥的25 例, 包括心电图异常的14 例与正常的11 例, 晕厥原因详见表2。
3 讨论
晕厥在临床上相对比较常见。临床门急诊中因晕厥就诊的患者占3%~5%[1]。欧洲指南中将晕厥的病因主要分为3 类:神经反射性晕厥、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心源性晕厥。临床上发生的晕厥并非所有都是致命性的, 但心源性晕厥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的威胁无疑是最大的。心源性晕厥可分为心律失常性晕厥和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晕厥, 后者临床预后较差, 也是临床上心源性晕厥发生的最常见病因。而引起心源性晕厥常见的病因有室性、室上性、房室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障碍等类型的心脏疾病。
目前临床上对晕厥的诊断常用的检查手段有心电监测、超声心动图检查、电生理检查, 以及各项专门的试验等, 如直立倾斜试验、颈动脉窦按摩试验、运动试验、三磷腺苷试验。其中动态心电图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采用动态心电图, 可以一次记录24 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动态变化, 获得的信息是常规静态心电图的数千倍, 而且更能捕捉到日常生活中连续性的、每一时点的异常心电变化[2]。动态心电图对所捕捉和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自动分析, 能为临床提供常规心电图所不能提供的信息。
国内一项研究对社区老人发生的不明原因跌倒或突发的晕厥进行了考察[3], 结果表明包括心脏衰竭、冠心病等在内的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 更易发生反复跌倒和突发性晕厥, 年龄和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 笔者提出临床需要对有晕厥发作史的老年患者, 至少进行一次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本文结果显示, 经对疑似心源性晕厥患者进行24 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 大部分心源性晕厥患者可以明确诊断, 并确定有21 例心源性晕厥的原因是心律失常, 便于临床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诊疗。本组有28例在观察期间既未发现异常心电图, 也未再发晕厥, 不能明确其病因, 嘱患者及其家属加强自我监测, 必要时需及时复诊。
神经反射性晕厥指机体在正常状态下, 因其循环- 心血管反射对内外的突发刺激产生间歇性、不恰当的反应, 引起血管扩张、心动过缓, 从而造成动脉压降低、全脑灌注急剧降低。如机体状态较好, 则神经反射性晕厥表现多为单纯的血管迷走性晕厥。老年人因其体质较弱, 还可能合并一些慢性疾病, 故老年患者发生神经反射性晕厥的同时, 还可能伴有心血管或神经系统方面的异常。如直立位低血压、餐后低血压。直立位低血压引起晕厥时, 患者同时感觉有头晕或先兆晕厥, 主要表现为心慌、眼前发黑、听力异常或耳鸣、体感疲劳或无力等, 有些患者可有颈部痛、后背痛、心前区疼痛等。这部分老年人应嘱其在体位发生改变时 (起床、蹲起站立时) , 要注意动作缓慢, 忌动作快和直接, 以免发生心源性晕厥。本组资料中, 非心源性晕厥的25 例中主要原因就是神经反射性晕厥。这与国内外流行病学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4]。
摘要:目的 观察24小时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可疑心源性晕厥原因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我院收治的121例可疑心源性晕厥老年患者, 均经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 心电图异常82例 (67.8%) , 其中心律失常有24例 (29.3%, 24/82) ;未见异常39例 (32.2%) 。动态心电图监测期间再发晕厥46例 (38.0%) , 其中心电图异常的82例中再发晕厥35例 (42.7%, 35/82) , 正常的39例中再发晕厥11例 (28.2%, 11/39) 。结论 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可疑心源性晕厥, 大部分患者可以明确诊断, 便于临床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诊疗。
关键词: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源性晕厥,原因
参考文献
[1]高卓.心源性晕厥病人动态心电图分析研究[J].医药与保健, 2014, 11 (8) :96.
[2]贾利玲.动态心电图在心源性晕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15) :87.
[3]Nikkanen H, Skolnik A.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J].Emerg Med Pract, 2011, 13 (2) :1.
如何防治排尿性晕厥 篇10
至于排尿性晕厥究竟是如何引起的,目前尚无统一的结论。但绝大多数专家认为该病的发生主要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律失常、血压波动,以及排尿时过度屏气而使胸腔的压力增高等有关。正是这些因素影响了患者心脏的排血量,使患者脑部缺血而发生晕厥。
那么,应如何预防和治疗排尿性晕厥呢?
晕厥216例临床分析 篇11
关键词:晕厥,临床特点,降阶梯思维,分层
晕厥是较为常见的内科急症之一,发病分布人群较广,发病突然、短暂,往往对患者、家属产生不良生理、心理影响。部分患者发生晕厥,是致命性疾病表现之一,尤其是心、脑疾病所致的晕厥,急诊医生要高度重视,进行详细病史询问、重点体格检查和施予必要、全面的辅助检查、反复观察,以正确评估病情,提高诊治水平,避免漏诊、误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急诊科诊治的216例晕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73例,女143例;发病年龄:12岁~45岁136例,46~60岁49例,60岁以上31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张文武主编《急诊内科手册》诊断标准[1],排除癫痫、癔病、昏迷、休克、眩晕等疾病。
2 临床发病特点
2.1 反射性晕厥与器质性疾病晕厥发病情况
见表1。
2.2 性别、年龄、体质与晕厥发生的关系
21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显示: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好发于青年女性患者,这类患者平时睡眠差、饮食少、体重偏轻、基础血压低,常于体位变换时出现短暂头昏、黑矇不适,共发病160例,占反射性晕厥的95%;咳嗽性晕厥(1例)、排尿性晕厥(3例)、颈动脉窦性晕厥(3例)均为中老年男性患者,占反射性晕厥的4%。
2.3 发病诱因
久站、久坐,在商场、浴室、军训等闷热、密闭环境中发病117例;因疼痛、紧张、劳累过度、饱食、饥饿、晕针、晕血、过度通气、情绪失控、妊娠致发病77例,其他诱因22例。
2.4 器质性疾病晕厥分类及特点
本组49例资料显示,同时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2型糖尿病者19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病7例,2型糖尿病11例,其他12例。
脑源性晕厥:本资料显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晕厥3例、脑梗死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压2例,脑瘤2例,颅内感染1例;心源性晕厥:急性冠脉综合征3例,恶性心律失常3例(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室性心动过速1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心脏瓣膜病2例,多发性大动脉炎1例;失血性晕厥:异位妊娠、黄体破裂5例,消化道失血7例;低血糖晕厥5例;药源性晕厥:硝酸甘油3例、哌唑嗪3例。
2.5 临床表现
患者发生晕厥前常有头昏、心悸、乏力、恶心,继之昏倒、意识不清、颜面苍白、多汗、全身肌力下降、肌张力低,部分患者伴有抽搐[2]。意识丧失时间很短,持续数秒及数十秒钟恢复,往往无大小便失禁。意识恢复后患者定向力完整,但多数患者有紧张、疑惑、头痛、乏力等表现,心电实时监护表现出血压偏低、心动过缓,同时肢温低、冷汗、皮肤苍白。21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显示:170例反射性晕厥体格检查多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及相应心电图、血糖等异常,但分析46例伴有器质性疾病晕厥者则在体格检查时有相应变化,脑源性晕厥:患者出现脑膜刺激征阳性、步态不稳、肢体偏瘫、病理征阳性等相应表现,头颅CT检查发现病理灶;心源性晕厥:听诊出现病理性心音、心电图ST-T压低并有动态变化、心律失常表现;大动脉炎患者体检时未触及脉搏、测不到血压;失血性晕厥:贫血貌,因体位变化反复出现晕厥、腹痛、腹膜刺激征阳性、大便隐血阳性、腹部超声检查盆腔积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阳性等。
2.6 治疗
一般治疗:取平卧位或头低足高位休息,吸氧,加强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及家属紧张、焦虑不安等不良心理反应,反射性晕厥患者依据气血亏虚证候予以相应中医、中药治疗可获良效,器质性病变所致晕厥则给予相应处理后收入相关科室进一步处理。
3 讨论
晕厥是由于大脑半球或脑干血液供应减少导致的伴有姿势性张力丧失的发作性短暂意识丧失[3]。探讨晕厥的重要临床意义在于:一是防猝死,二是晕厥发生可能因跌倒而引起骨折、颅脑创伤和交通意外等导致严重后果。作为急诊、首诊医生在接诊晕厥患者时,对尤其伴有高危因素者(高龄,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一定要高度警惕患者是否为心、脑源性晕厥,心律失常性晕厥最为危险,可直接致死,另外还应重视可致猝死的以晕厥为首发表现的肺源性晕厥——急性肺栓塞。虽然反射性晕厥所占比例较大,但绝不可轻易诊断为神经介导性晕厥、直立性体位性晕厥等。医师在急诊中遇到晕厥的患者,必须坚持高危假定的诊断原则,即首先认为此患者是高危患者,有生命危险,运用降阶梯思维,从心源性、肺源性、急性脑血管病、失血性、低血糖性等急危重症入手,逐一排除致命的疾病。复习欧洲心脏病学会(ESC)2009年晕厥指南[4],其中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力图明确病因并据此给予特异的治疗;二是评估患者的危险性,患者所患的基础疾病较晕厥本身更有意义。
晕厥的诊断和治疗是富于挑战性的。首先,晕厥仅仅是一过性意识丧失众多原因中的一种;其次,患者症状短暂,就诊时一般都已完全恢复,并且有价值的体征少;第三,自发的临床事件很少被医学专业人员目击,病史描述经常是来自“二手”甚至“三手”的资讯。因此详细的病史询问,仔细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心电图或24 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脑电图、头部CT和核磁共振、脑脊液、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腹部超声等检查在正确诊断中缺一不可。病史收集非常重要,可从中寻找线索得到是否有基础性疾病、服药史、发作时诱因等有重要意义的资料。复习本组46例的病历发现,很多危重疾病得以确诊,往往是应用了病史、体检等最基础诊疗技术而发现有意义诊断线索。如:2例异位妊娠失血性晕厥,患者并非以急腹症为首要表现,而是反复发生晕厥、腹泻为主诉来诊,通过月经史询问、仔细查体及血常规、超声、尿HCG检查确诊为异位妊娠。2例先天性心脏病在劳累及运动时晕厥,医师通过仔细听诊发现心脏杂音,心脏超声检查出其为房、室间隔缺损。因此不要认为青年人的晕厥都是良性的,一定要小心求证。4例心源性晕厥患者则是在发作时实时心电监护、心电图动态观察中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多次复查心电图,出现ST-T动态演变而明确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确诊是医生查体时不能触及脉搏、双上肢血压不能测出,后经血管超声明确诊断。病史询问也可为急救指明方向,例如有糖尿病的患者发生晕厥首先要考虑是否为致死、致残率较高的低血糖发生,是否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否有心脑血管疾病并存等。又如1例药源性晕厥患者为高血压患者,同时合并前列腺增生,使用哌唑嗪控制血压,出现体位性晕厥,家属误为其冠心病发作,又加服硝酸甘油含化,使血压更低,加重了病情。可见在临床工作中应用重点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这些最基本的技术在正确诊断疾病方面非常重要。
急诊医师如何在很短的时间透过看似简单表象抓住问题的核心,准确评估晕厥患者病情,在临床上有一定困难,但我们认为至少应注重如下环节:患者是否发生了晕厥,确定的病因是什么,是否有提示心血管事件或死亡等高危因素的线索。初始评估如不能确定诊断,仅提示病因,应进行危险分层,评估主要心血管事件或心脏性猝死(SCD)的风险,并完成相应的辅助检查,以明确病情,正确处理;病情稳定后,安全分诊,决定患者去留。
参考文献
[1]张文武.急诊内科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6-21.
[2]冯振勤.心源性晕厥54例临床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26(3):65.
[3]牟立明,牟其鸣.青少年晕厥35例临床分析[J].卫生职业与教育,2001,19(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