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资源交易改革

2024-10-24

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精选10篇)

公共资源交易改革 篇1

一、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的公共伦理价值取向:交易为公, 服务为民

公共资源是指在国家或地区范围内, 在法律上不属于个人或组织的全部资源, 是社会共有的生产或生活资料, 包括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和行政资源。公共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 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人民生活质量和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的权力本质上是公共权力。法治社会中, 政府公共性, 就是政府在社会授权的基础上解决公共问题、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公共利益诉求的性质。[1]按照人们对现代政府的理解, 公共权力来源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共活动秩序的需要, 本质上是一种凝聚和体现公共意志的力量, 作为其载体的政府是为社会公众所有的, 政府存在的目的与合法性就在于维护与保障人民的权利。[2]正如哈贝马斯所指出的:“国家是‘公共权力’机关。它之所以具有公共性, 是因为它肩负着为全体公民谋幸福这样一种使命。”[3]

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的公共伦理价值取向是“交易为公, 服务为民”。公共伦理, 亦称公共管理伦理、行政伦理, 是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履行公共管理职责中形成并必须遵守的原则和规范, 是作为个体的公共行政人员和作为群体的各级党政机关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的伦理道德要求的总称。公共资源的公共性、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公共权力的公共性, 必然要求“交易为公, 服务为民”的公共伦理价值取向。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应首先考虑到人民的需求, 努力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最大程度地为人民谋利益, 而不是随时用手中权力为自己谋取利益, 甚至与人民互争利益。加快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建设, 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增强政府服务水平, 更好地保障经营者权益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推进反腐倡廉。

二、践行“交易为公, 服务为民”, 推动公共资源阳光交易

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应坚持“交易为公, 服务为民”工作理念, 不断创新运作机制, 优化服务举措, 积极探索, 主动作为, 力争在公共资源交易监管集约化、配置市场化、运作阳光化的道路上成功迈出第一步。

(一) 深化监管体制改革, 确保政府的权力真正在阳光之下运行

推行联席会议制度, 深化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改革, 坚持管办分离的原则, 构建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确保政府的权力真正在阳光之下运行。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公共资源配置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市场机制在公共资源配置中已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目前全国各地各部门不断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制度改革, 整合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等部门分散建立的招投标市场, 加强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涉及到财政、住建、交通、水利、卫生等多个政府部门, 改革要将它们的行政审批和管理权限“减、放、转”, 必然导致各部门为避免自身利益受损而产生对改革的消极态度。成立以政府办、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检察院等为成员单位的公共资源交易联席会议, 地区主要领导任公共资源交易联席会议主任, 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 积极启动监管联动机制, 联合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相关职能部门, 对招投标事项联合审议、对招投标过程联合监督、对招投标情况实施联合检查、对施工合同履行实施联合管理, 切实加强了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 破除公共资源支配在少数团体或个人手中, 防范政府公权力蜕变, 确保政府的权力真正在阳光之下运行。

按照行政监督职能与执行服务职能分离、管理机构与服务机构分立的要求, 即各监管部门与交易机构的职能分离、人员分离、财务分离, 成立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 承担地区工程招投标 (交通、水利、建设、农业资源) 、产权交易、医药采购、政府采购、学校基建和学校技术装备、国有 (集体) 资产出售、出租等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组织、管理、服务职责。全地区建设工程、政府采购、土地出让、国有产权交易等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信息发布、报名受理、资格审查、交易文件发放、开标、评标、挂牌、拍卖、竞价等交易环节, 全程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已逐步形成“统一进场交易、统一信息发布、统一操作规程、统一进行监督”的集中交易监管操作模式。

(二) 高标准建设好中心网站, 让所有的交易更阳光

高标准建设好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 加大信息公开力度, 规范招标信息发布程序, 减少人为干扰因素, 提高工作效率, 确保让所有的信息更透明, 让所有的交易更阳光。

交易中心网站是为参加招投标活动的各方当事人提供的一个规范、便捷、高效的网上服务平台, 设有工程 (货物) 招标公告、招标文件、最高限价、资格审查情况、中标公示、项目经理变更、不良行为公示等专栏, 全面即时发布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及产权交易等方面的信息、政策, 统一提供招标文件的范本、咨询、查询服务, 还设有主任信箱, 意见征集、答疑信箱及民意调查等模块, 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投诉。

交易中心网站主要具有三大功能:第一, 信息发布功能。报道地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工作动态, 宣传推介有关创新工作, 全面即时发布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及产权交易等方面的信息。第二, 服务平台功能。为交易各方提供最新的公共资源交易相关的法规、规章及地区出台的制度和规定, 为投标企业提供招标文件的范本等。第三, 社会监督功能。通过设立主任信箱, 意见征集、答疑信箱及民意调查等模块, 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投诉, 使网站成为中心与外界工作沟通和信息交流的快捷渠道。

(三) 科技防腐, 让潜规则无处容身

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在招投标评标关键环节, 实行科技防腐, 让所有进场的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全程阳光运行, 让潜规则无处容身。

利用现代监控手段, 着力建好电子监控系统、同步录音系统、信号屏蔽系统、多媒体展示系统等监督平台系统, 对招投标评标全过程实行电子监控、现场直播, 并刻录备查。全面割断评标信息链, 改革评委抽取和通知方式, 用无情的电脑制约有情的人脑。评标现场实现全封闭, 对非评标人员实行清场, 评标室使用通信信号屏蔽器, 有力防止任何形式的暗箱操作。

创新交易载体, 推行电子招标系统, 并拓展至工程货物、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等领域, 实现招标投标全程电子化、文件标准化、评标远程化、信用信息化和监管网络化的目标。推广电子化招投标, 开标时由招标人现场导入电子投标文件中的数据信息, 评标时由专家评委利用局域网系统接收相关投标文件进行辅助评标。相对于传统人工招标方式, 电子招投标平台是招投标运行模式的重大变革, 是规范招投标各方行为, 维护公开、公平、公正招标环境、预防招投标过程中腐败行为的重要举措。

在产权交易上, 推行实时互动的电子挂牌竞价系统。让竞买人通过计算机终端, 以匿名的形式, 进行背靠背的竞价交易。竞价活动不分场次, 不限地点, 标的随时发布, 价格实时“滚动”, 极大地节约了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人力、物力, 也便于监管部门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实时监督。通过电子竞价, 不仅实现了国有资产处置竞拍活动的公开、公平、互动、实时, 更重要的是切断了委托人、组织方和竞买人三方间的联系, 杜绝了蓄意串标、围标及敲诈勒索行为的发生。

(四)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从源头上遏制了腐败现象的发生

不断总结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健全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中介服务管理、企业信用管理、投诉处理等方面的管理办法或制度文件, 减少围标串标及资质挂靠的可能性, 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 推进公共资源阳光交易。

《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颁布实施是解决招标投标领域突出问题、预防和惩治腐败, 维护招投标市场秩序的一项重要举措。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作为《条例》的贯彻者和执行者, 应结合地区实际, 制定“关于进一步创新机制, 规范行为, 营造竞争有序、效率优先招投标环境的实施意见”、“国有 (集体) 资产产权交易管理办法”及“工程建设项目串标、围标认定办法”等一系列的地区规范性文件, 进一步增强招投标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推进公共资源阳光交易。

为破解招投标领域的围标串标及资质挂靠这两大顽疾, 努力探索“资格后审”、“法人全程参与”、“双合同制”、“合理固定区间报价”、“小型工程项目随机抽取”、“开标现场严格分离”及“招标预算价第三方审核”等多项制度。

资格后审: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施工招标投标资格后审。这种“保密+阳光+公平”的资格审查模式, 有效割断了招投标的信息链, 实现了投标人身份的不确定性、投标人之间的不可接触性、投标人数的广泛性及投标人信息的封闭性, 从时间、空间上消除了产生围标串标的土壤, 有效维护了招投标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法人全程参与:投标企业法定代表人、项目负责人等参与招投标全过程, 基本遏制了资质挂靠这一工程招投标领域的“毒瘤”及常见的围标串标现象, 有效预防了“正规军投标, 游击队施工”情况的产生, 相对减少了投标企业不必要的投标成本。

双合同制度:在签订工程施工合同的同时必须签订廉政合同, 并随中标合同一道备案、一道审核、一道存档、一道检查。凡廉政合同未正常履行的, 视情况给予信誉扣分、暂停投标直至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等。

推进公共资源交易诚信体系建设, 建立起信用调查、信用评级、信用记录、失信惩戒等信用诚信体系管理规定, 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过程中各方行为。投标企业、中介代理机构和专家, 是资源交易中最重要的主体, 制定“工程建设投标企业诚信管理办法”、“工程建设招标代理机构诚信管理办法”、“评标 (评审) 专家诚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规范性文件, 规范各类交易主体的行为。

实行投标企业动态管理, 实现信用平台实时交换、数据共享, 推行不良行为记录与公示制度, 建立政府投资工程预选承包商、政府采购协议供应商制度, 构建优胜劣汰的良好氛围。

规范中介机构代理行为, 以代理机构信用手册为抓手, 严格执行代理机构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对代理机构日常不良行为予以通报, 增加失信成本。

进一步完善投标企业信息库及诚信档案数据库的管理, 使企业基本情况、项目经理、业绩获奖情况、不良行为、在建工程等信息等均能在网上免费公开查询。

加强评标专家日常考核, 提高对评标专家的评标质量要求, 对多次评标不合格或评标质量不高的评标专家依法予以警告、暂停或清退, 并建立评标专家诚信档案库, 确保评标专家的廉洁自律。

三、公共资源阳光交易的实践意义

加快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建设, 做好公共资源交易工作, 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改革实践, 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改革, 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深化政务公开, 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提升市场竞争力, 最大程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提升公共资源利用率和服务水平、更好保障经营者权益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改善民生, 解决社会矛盾, 推进反腐倡廉的有效举措。

参考文献

[1]张洪武.政府公共性的流失与条件依存[J].重庆社会科学, 2008 (10) .

[2]冯英.论公共行政之公共性及其何以可能[J].中国行政管理, 2008 (5) .

[3]哈贝马斯;曹卫东.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1999.

公共资源交易改革 篇2

拍卖规则

一、此《投标式有底价和有最高控制价的增价拍卖规则》仅对本次宣州区青弋江文昌镇福川村金锹岭先进组段河滩砂石采挖及生产加工经营权拍卖有效。

二、拍卖标的及起拍价(设保留价)

本次公开拍卖宣州区青弋江文昌镇福川村金锹岭先进组段河滩采挖及生产加工经营权,储量30万m3(约 60万t原级配砂砾石)。

开采期限为7个月,从2017年10月20日至2018年5月20日止,具体以《采砂许可证》为准。采挖的四至坐标以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2地质队<<安徽省宣州区青弋江文昌镇福川村金锹岭先进组段建筑用砂石矿勘查报告>>为准,开采方式采用机械开采。

起拍价为9元/t,最高控制价为11元/t。

成交价只含砂石(原级配砂砾石)资源出让费,不含其他费用。

三、拍卖时间:2017年10月16日 15:00时。

四、拍卖地点:宣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五、本次拍卖提供的资料,仅供竞买人参考。竞买人可自行到标的现场踏勘拍卖标的,并自行到相关部门查询并了解标的现状,未咨询或对标的不了解而参加竞买的责任自负。一旦做出竞买决定即表明竞买人接受该标的一切现状,本公司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

六、竞买人应具备的条件

1、在宣城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企业法人,注册资本在50万元以上(含)方可参加竞买;

2、竞买人在近3年(含3年)以内从事过河道开采和加工的业绩,计算截止时间为2017年9月30日,业绩依据水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安徽省河道采砂许可证》为准;

3、竞得人必须具备相应的生产和直供能力,拥有相配套的生产设备,日生产量为不小于2500t/d(碎石1500t/d、中粗砂1000t/d)。

七、竞买人报名前须向宣州区水务局提交以下材料进行资格 审查:

采砂许可证、企业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及身份证、法人授权委托书及身份证,无犯罪记录证明、银行征信证明,上述材料须带原件核查,复印件留存。

八、竞买登记手续:经宣州区水务局资格审查,审查符合条件的竞买人,需于2017年10月13日17时前一次性交纳竞买保证金人民币540万元(保证金账户信息为,户名:宣城市宣州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开户行:宣城市农行敬亭支行,账号:12-*** ; 开户行:中国银行宣城市分行,账号:1752 1920 4434),并凭宣州区水务局签发的《资格审查报名通知书》到宣州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办理报名登记手续。

九、竞买人应在公告规定的展示/咨询期间,详细全面了解拍卖标的具体情况,一旦办理了报名手续,即表明竞买人已完全了解标的情况,承诺遵守《投标式有底价和有最高控制价的增价拍卖规则》等拍卖文件中的相关约定。

十、竞买人进入拍卖现场必须携带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法人代表身份证或法人授权委托书原件及个人身份证原件。

十一、竞买人凭报名登记手续和身份证原件并限带两人进入拍卖现场,遵守有关规则、业务程序和会场秩序,不准喧哗,凡违反有关规定,经监督部门宣布取消竞买资格的,应立即退场,并按有关规定处理。竞买人必须遵守会场秩序,不得阻挠其他竞买人竞价,更不能有操纵、垄断等违法行为。一经发现上述行为,将取消其竞买人资格,驱逐出会场并追究其经济、法律责任。

十二、拍卖方式:本次拍卖为投标式有底价和有最高控制价的增价拍卖。拍卖会开始后现场开始接受竞买人的投标报价,竞买人在拍卖人规定的时间内将自己的密封的投标报价单递交到报价箱内,超过规定时间投标报价视为无效。拍卖人收齐所有投标报价单后,现场公开开启各投标人的投标报价单,当场宣布各竞买人的报价。报价高于最高控价或低于最低控价的视为无效报价,在最高控价和最低控价之间的报价为有效报价,以报价最高者为竞得人。出现两个或多个相同最高报价,则以现场抽签方式确定竞得人。

十三、拍卖师按照本次拍卖的相关规定和拍卖规则,当场宣布成交名单,拍卖师一旦宣布成交,竞买人一律不得反悔,否则必须承担相关责任,保证金不予退还,同时将按照《拍卖法》第39条的规定进行处理。

十四、拍卖成交后,竞得人须当场签订《拍卖成交确认书》,并在拍卖会议记录上签字确认。

十五、竞得人付清所有款项后,必须和宣州区水务局签订《采砂权出让合同》,竞得人方可取得拍卖标的。否则,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均由竞得人承担。竞得人取得标的后自行办理本次拍卖成交标的的相关证照手续(所需费用均由竞得人承担)。

十六、特别规定

1、竞得人交纳的竞买保证金(不计息)540万转为总成交价款(出让资源费)。采砂履约保证金存入宣州区水务局账户,合同期内如无违法违规现象,期满后全部退还竞得人(不计息)。

2、总成交价款(出让资源费)不含其它税费。竞得人除须缴纳总成交款(出让资源费)外,还需缴纳其它税费,其它税费据实征收。

3、总成交价款(出让资源费)须在公示期满成交后3个工作日内一次性交清,超过期限,视为违约,保证金不予退还。

4、竞得人与委托人签订《采砂经营权出让合同》前,应缴纳出让总价款的10%履约保证金,按规定缴纳的其他税费。

砂石资源出让费和履约保证金交纳至宣州区水务局指定账户。

5、竞得人缴清了所有款项后须与宣州区水务局签订《采砂权出让合同》(详见合同文本)。

6、竞得人必须严格依法从事开采活动并服从防洪安全、劳动安全、水土保持、环境保护和通航安全的要求,必须遵守“定点、定时、定船、定量”的开采资源。

7、竞得人必须按河道采砂许可证规定的设备功率、准采范围、作业方式、开采深度和弃料方式进行采砂作业,在采区四周设立明显标志。不得将河道采砂权擅自转卖、发包、租赁或以其它方式转让,否则,宣州区水务局有权取消该竞得人的采砂权资格,吊销其采砂证照。

8、禁采期所有采砂船只及机械设备集中停靠在宣州区水务局指定的位置,一律不得从事采砂活动,不得影响防洪安全。

9、竞得人在采挖期限内的砂石只能直供青弋江(文昌段)治理工程施工单位,销售砂石价格不得突破双方签订的最高协议合同价,即中粗砂60元/m3,机破碎石55元/m3。竞得人销售砂石价格超过合同价,由宣州区物价局按合同规定进行处罚,并立即整改,整改无效,按违约处理,并终止合同,成交价款不退,并没收采砂管理履约保证金。

10、竞得人应完善环评手续,生产加工污水要达标排放。

11、其他未尽事宜以由竞得人和宣州区水务局协商为准。

安徽金马拍卖有限公司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解惑 篇3

——全国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现状探析

几年前,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借防腐反腐之风,席卷全国。其工作范围涵盖国土,财政,卫生,教育……诸多方面。可以说,只要涉及到政府资源,都属于它需要“融合”的范畴。

这是一个充满巨大想象力且充满诱惑的空间,但同时又是一个让人犯愁的范畴。机构的定位,人员的分配,制度的设置,几乎在所有节点上,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都面临着或大或小的问题。甚至也不乏唱衰者。

但这毕竟是一个新生的事物。我们提出它的问题,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我们秉承着尽量客观的操作方式,来还原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现状,以及探讨这些原有平台的“融合”之术。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个专题,和财政既有关系,又关系不是那么紧密。

公共资源是政府的重要资源,公共资源的交易又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行使好了职责,可以实现交易优化,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如果没有行使好,则有可能导致资源浪费,权钱交易等等。

目前,一种新型的交易模式在全国各地开始慢慢展开,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是负责公共资源交易和提供咨询、服务的机构,是公共资源统一进场交易的服务平台。

其工作内容包括工程建设招投标、土地和矿业权交易、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公立医院药品和医疗用品采购、司法机关罚没物品拍卖、国有文艺品拍卖等所有公共资源交易项目等。

基于此,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成立,可能意味着政府资源和部门事权的重新整合,政府理财模式的重构,值得我们去探讨、研究。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根据财权与事权的分割,如果财政做的更多的是“理财”,那么这一次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建立,可以说是政府的“理事”行为。

本专题至少需要解决几个问题:该机构如何设置?谁领导?如何运行?

更重要的是,它如何改变政府理财的模式?

解惑之一:机构设置

按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涵义,它包含了工程建设招投标、土地和矿业权交易、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公立医院药品和医疗用品采购、司法机关罚没物品拍卖、国有的文艺品拍卖等所有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全部纳入中心集中交易。

一看便知,它的工作内容涉及到财政、国土、卫生、司法等机关。

那么,它“归谁管”?

经过记者的了解和调查,情况五花八门。由于各省市(县)原有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并不统一规格,有些地区甚至没有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存在,因此更多的是按照“哪个原有平台大,就基于哪个平台”的想法来发展。其中按照管辖论,分为纪委牵头单设机构,原有机构(政府采购中心,财政局政府采购处、招标局等)扩张等方式。在此基础上整合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的项目投资交易中心,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管理的国有资产转让信息服务中心(矿业权交易中心)等一些行业内分散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或机构成立的。

据了解,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并不增设过多的财政供养人员,而是利用原有各分离交易平台人员来组成新的平台。而在此过程中的建设资金,由各级财政拨付。其他省市多数如此。一些原有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地区,也有利用原有场地作为新交易平台建设用地的。由于新交易平台工作较为复杂,人员较多等原因,需要办公地点也较大,一般县级都要在1000平方米上下。现有的建设模式一是整体改革类型(独立新建),二是改造升级类型(在原有有形建筑市场基础上改造),三是依托政务服务中心共建(依托行政服务中心场地)三种建设模式,各地通过实践又提出第四种类型既依托银行共建的模式。一些地方财政对记者表示,纯新建设施对财政预算的压力也较大。而一般政府要求建设任务在一年到两年不等,如此“着急”,也对一些地区的财政预算造成了客观上的影响。尤其是某些贫困的县级财政。

在记者的采访中发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还是一个新生的事物,许多地区的中心还都在建设中,甚至是在筹划中。

除开建设费用不谈,最大的原因,可能还是对原有部门事权的一次巨大震荡。

解惑之二:领导和运行

现有的资料显示,新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至少与原平台的行政层级相等。在我们的了解中,大多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由当地纪委主管,由当地党政一把手(二把手)挂帅,由上级党政机关副职督导的形式出现。

当然,这里说到的领导,是两层意思:第一层,是监督权处于谁的手中,第二层,是实际项目的领导权在何处。由于第二层属于实际运行层面,我们先来说第一层。

以河南省焦作市提供的资料为例,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始建于2010年5月5日,是我国较早建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省市之一。该中心为直属市政府管理的正县级全供事业单位,这与一些直接受市纪委管辖的中心有所区别。其实施的是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纪检监察机关监督的模式。这也是许多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采用的模式。

那么要解决的第二层问题,就要看在运行中,该中心是否独立?

这是一个多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难以回避的问题。目前,大多在建成投入运行的交易市场仍然是以各行业“入驻式”运行模式,各业务部门交易行为各行其事,分而不离,“换汤不换药”,权力和利益关系隐形存在,行政干预难以杜绝,同体监督依然存在,甚至为权力寻租披上了合法外衣,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管办分离、规范运行”。

这是可以预见的现实,但也是这个新成立的部门无法逾越的障碍。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人员表示,虽然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整合规范共性交易流程、优化流程设计,形成统一、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以及交易流程“八统一”的原则,意在打破行业壁垒,排除阻力干扰,变分类交易管理为流程交易管理,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是有一定困难。湖南省某市财政局政府采购处工作人员表示,也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做了和不做没有什么区别”,因此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迟迟未成立。

原河北省财政厅科研所所长武永义表示,财政政策的实施,离不开党政一把手的推动。其中涉及到更多部门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建设和运行,牵扯到更多的,更深层的利益联系。

解惑之三:政府理财模式改变

毋庸置疑,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起点是好的。从廉政建设来说,它给制度反腐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平台,从财政制度来说,它让政府的每一分钱花的都更加透明公正;从市场调控来说,它让更多的市场因素介入到了政府理财当中。

那么它对政府理财的模式会有哪些改变?其一,问题还是在于财权与事权的同步交接上。河北省某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个新平台的建立,往往面临着原负责单位领导“事情你们做,给钱我点头”的尴尬局面。许多地区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也如此。那么何时能够在各方努力下理顺原管理部门和现有平台之间财权和事权的共同交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才不会落为一句空谈。而据我们的调查了解,仅有极少数的地方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达到了这样的要求,而且在主管部门的强推背后,还需要承担其他部门巨大的“人情风险”。

其二,理顺财权与事权的交接工作之后,最重要的工作,也是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存在的根本问题,是将原有的项目纵向管理变为横向管理,切分权力的蛋糕。如果无法推行,那么就如某中心工作人员称,就是“将分别腐败变为集中腐败”。

公共资源交易电子监察系统的设计 篇4

关键词:公共资源,交易系统,电子监察

一、引言

依托先进的信息化技术, 充分利电子政务建设成果和经验, 在流程优化的基础上, 遵循“统一交易场所、统一信息发布、统一交易规则、统一管理措施”的四统一原则, 将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出让、产权交易等公共资源交易行为集中在一个交易平台, 实现统一管理的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管理和监督系统。同时以电子监察带动公共资源交易的建设、实现对公共资源交易整个过程的监察。最终建成集中统一、技术先进、运作规范、监管有序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实现公共资源交易过程的阳光化、服务化、规范化。从而大大改进经济市场环境, 推进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二、设计思路

(1) 集成监察、监管和市场交易服务大平台。交易中心提出一定的建设标准, 主要应包括:同一类型的交易业务程序标准、同一类型的交易业务交易规则标准、公共资源交易电子监察数据交换标准、公共资源交易电子监察系统功能标准、系统建设安全标准、技术标准。快速有效整合现有各交易中心的业务系统, 形成统一公共资源交易业务平台软件, 分布式部署。各单位按照行政管理层级分级授权使用。

按照监察、监督管理和市场交易服务三者职能分离的原则, 建造包括监察、监督管理和市场交易服务的公共资源大交易平台, 统一标准、相互制约、资源共享、信息互通, 防范体制和系统风险。

(2) 全过程电子化智能化服务平台。以全面提供招、投、评、管、监等招投标全过程的电子化服务为目标, 在完成公共资源交易业务的基础上, 提供招标、评标、竞价、通知等多种外围过程及环节的电子化服务, 如提供网上招投标系统、网上辅助评标系统、网上反竞拍系统等, 使交易过程规范、智能、方便、高效。

(3) 快速构建业务的弹性扩展平台。平台的建设, 从公共资源交易业务的基本需求出发, 总结各类业务的共性, 形成统一平台。以此为基础, 针对各项实际业务的需求, 快速构建系统功能, 并根据具体用户的需求和业务发展的需求, 方便快速地构建其它业务系统, 如药品采购、产权租赁等。具有良好的扩展性、灵活性、资源可重用、高可用性等特点。

三、总体架构设计

安顺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监管平台是一个连接多个部门的综合性大型电子政务应用, 必须考虑以后业务的变化与扩展及现有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整合, 因此系统的体系结构必须先进、稳定、易扩展, 既需要安全稳健的系统平台支持, 又需要面向更广阔的业务支撑和更灵活的应用集成扩展能力。

(1) 用户。用户是本系统的用户群, 本系统用户包括交易中心、评标专家、招标人、投标人、代理机构、监督管理部门、社会公众、纪检监察等单位或人员。

(2) 应用平台。根据需求, 将应用服务分为四类, 形成交易业务、交易监督、交易服务、交易纪检监察应用服务, 在四类服务的基础上快速构建各类专项系统, 重点建成政府采购业务和监察系统、工程建设招投标业务和监察系统、土地出让业务和监察系统、产权交易业务和监察系统。将来可根据需要随意扩展其它交易系统。业务提供公共资源交易业务的管理服务, 监督提供对公共资源交易的管理和监督服务, 主要是对招标人、投标人、专家、代理机构四类人员的监督。服务是公共资源交易门户网站, 是公共资源交易在互联网提供服务的窗口, 也是公共资源交易电子监察的信息发布窗口。公共资源交易门户网站可附加WAP网站功能, 方便用户用手机、PDA等上网查询、办事。纪检监察为纪检监察部门提供对公共资源交易过程环节进行实时监察的服务。

(3) 支撑平台:为应用平台提供必要的应用支撑、共享交换支撑, 数据支撑等。共享交换支撑:采用服务目录、服务总线、服务网关、服务生成等设备通过配制快速构建安全的共享交换平台, 为各部门、各系统提供资源服务化共享和数据交换;同时为业务、监督、服务、监察之间提供共享服务, 是信息资源共享及交换枢纽。

应用支撑:包括统一的用户管理、功能授权、安全机制以及可视化工作流引擎、监察规则运算引擎、动态表单定义、规则引擎、指标体系等支持业务开发的公共组件和模块, 使应用系统的开发规范而快速。

辅助系统:与共享资源交易相关的外围辅助系统, 如短信、邮件、语音等系统。

基础支撑库:是系统的数据资源层, 除了提供业务数据及基础数据的存储外, 还形成项目库、专家库等主题数据库, 为查询、统计、分析、数据挖掘等提供基础。

(4) 设施平台:由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设备、网络设备、负载均衡设备以及系统软件构成。

(5) 四个体系:包括IT服务体系、IT治理体系、IT标准体系、IT安全体系, 保障信息化系统建设按规划设计正常进行。

四、总体网络架构

系统运行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依托电子政务外网构建, 应用系统将实现与综合管理平台整合, 实现统一平台应用系统架构。

网络架构拓扑图:

五、概念架构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概念架构图如下:

六、应用架构

根据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概念架构, 其应用架构如下:

(1) 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是建设在互联网上, 为代理机构、供应商、专家、社会公众等提供网上招标、网上拍卖、网上投标、网上评标、信息公开、网上投诉等服务。公共服务构建在门户网站群平台之上, 可定制开发相应的个性化的信息频道, 频道内容不仅可以通过内容管理系统发布、还可以自动聚合来自共享交换中的REST/SOAP服务, 同时为各类用户登录到虚拟化的个人桌面提供单点登录入口。

(2) 内部专用服务。内部专用服务为公共资源交易业务部门、监督管理部门、监察部门等相关部门提供服务, 从业务来分, 包括业务、监督、监察三类服务, 并为每类用户自动生成相应的虚拟化个人桌面。提供统一访问控制、用户背景感知、智能内容聚合、桌面展现渲染等机制。

(3) 共享交换。共享交换是由资源目录、服务总线、数据交换总控, 以及数据交换网关构成。它是是信息资源共享及交换枢纽, 它沟通了服务消费者和服务提供者之间的联系。它实现了本系统与行政主管部门、已有招投标系统、辅助系统等的服务调用和数据共享。并具备极强的服务感知、消息感知、事件感知等感知功能;能灵敏地感知各业务及监察系统的业务事件和系统消息, 自动调度相应的服务, 实现公共资源交易业务系统、监察系统、公共资源交易网站的关联互动和数据交换。

七、技术架构

系统使用多层的分布式应用模型, 应用逻辑按功能划分为组件, 各个应用组件可分布在不同的设备上。 (1) 运行在客户端机器上的客户层:负责与用户直接交互, 支持多种客户端, 可以是web浏览器, 也可以是专用的应用客户端。 (2) 运行在服务器上的表示层:该层为基于Web的应用服务, 响应客户端的请求, 并可向后访问业务逻辑组件。 (3) 运行在服务器上的业务逻辑层组件:主要封装了业务逻辑, 完成复杂计算, 提供事物处理、负载均衡、安全、资源连接等各种基本服务, 程序员在编写组件的时候, 可以不关心这些基本的服务, 可以集中注意力于业务逻辑的实现。 (4) 运行在数据服务器上的信息系统层:该层包括了现有系统 (数据库系统, 文件系统等) , 系统提供多种技术以访问这些系统。

采用多层结构为程序开发者带来了许多好处:简洁化, 应用程序可移植性, 组件的重复利用, 开发复杂应用程序的能力, 事物逻辑与表达逻辑的分离, 多操作环境的开发, 分布式配置, 应用程序的协作, 系统的集成, 以及指导性资源和开发工具等, 具有可伸缩性、灵活性、易维护性的特点。

八、关键技术

采用W O A架构、背景感知计算、内容聚合计算、OLAM等技术。 (1) WOA (Web Oriented Architecture) 架构技术, 即为面向Web的、第二代SOA架构技术, 它汲取了B/S结构和SOA架构的核心优势, 并为公共资源交易、电子监察工作人员及领导提供了良好的操作体验, 确保本系统具有协同性、可重用性、可组合性、服务可寻址性、适应性、自治性、松耦合等先进特性。 (2) 背景感知计算 (Context-Aware Computing) 技术, 即能够感知用户背景, 主动为其提供最合适的定制内容、产品或服务, 采用背景感知计算技术自动感知各个业务人员及领导的操作习惯, 实现不同用户登录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后, 所看到的个人桌面和常用功能完全不一样, 为角色不同的业务人员及监察领导提供良好的操作体验。 (3) 内容聚合计算 (Content Mashup Computing) 技术, 即能够聚合各业务及监察子系统的各种信息资源, 如:常用功能聚合、待办任务聚合、子系统报表聚合、子系统消息聚合、子系统日志聚合, 改被动为主动, 打破以往的“人找信息、人找任务”的系统模式, 创新“信息找人、任务找人”的新模式。 (4) 采用OGSA架构技术, 即网格服务架构技术, 以多个站类、多级站点和多种频道为三维格架模型, 同时支持虚拟化网格式的站群部署、物理化网格式的站群部署两种部署模式, 构建公共资源门户网站群, 为社会公众、招标人、投标人、代理机构、招标人主管单位等用户群体提供网上办事、互动服务、信息服务等。

九、应用系统内容

9.1建设公共资源交易应用平台。包括公共资源交易业务、公共资源交易监督、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监察, 具体如下: (1) 在四个应用上构建各类公共资源交易业务系统, 实现业务过程处理及业务监督。如建设工程招投标业务系统、政府采购业务系统、产权交易业务系统、土地出让业务系统。 (2) 构建综合电子监察平台, 在四个应用上构建建设工程招投标电子监察系统、政府采购电子监察系统、产权交易电子监察系统、土地出让电子监察系统, 同时建设重大项目电子监察系统, 并且将其纳入综合电子监察平台中。 (3) 在四个应用上构建公共资源交易网上服务, 即公共资源交易门户网站, 为专家、公众、代理机构等提供多种服务。重点建设信息公开、网上招标、网上拍卖、网上投诉系统。

9.2建设公共资源交易支撑平台。包括共享交换支撑、应用支撑、基础支撑库及辅助系统。其中共享交换是此系统的数据共享交换中枢, 实现本系统与外围系统、业务系统与监察系统之间、门户网站与内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服务共享;基础支撑库, 实现数据的统计分析及服务化共享, 形成主题数据库包括招标项目、招标人库、投标人库、专家库、代理机构库等, 为以后的诚信管理监控做数据基础。

小结

阳光交易平台的建立, 把工程招投标、政府性采购、矿权交易、土地交易等公共资源交易全部纳入交易平台进行统一规范管理, 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 最大限度的发挥市场在公共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实现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依法进行、规范管理、阳光交易。

参考文献

[1]袁满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信息化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 2012, 22.

[2]肖俊才, 龚松, 薛婧.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建设的江西模式[J].电子政务, 2012, 2.

公共资源交易广告语 篇5

1、负责为建筑工程交易、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土地交易等公共资源交易提供交易场所、咨询和交易服务;

2、负责对进场交易项目实行交易登记,签发交易成交备案,统筹安排交易时间、场地等;

3、负责发布公共资源交易公告公示,接受公共资源交易工作;

4、负责收集、存贮和发布公共资源交易、政策法规和企业信息等;

5、负责对进入中心的公共资源交易活动进行跟踪服务,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协助查处;

公共资源交易改革 篇6

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减少85%

李亢在介绍总体情况时表示,《方案》发布至今,整合进展成效主要体现为4个方面:

第一,分散的平台基本得到整合。按照《方案》“四统一”的整合思路,即,统一制度规则、统一信息共享、统一专家资源、统一服务平台。全国各类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从4103个整合为500多个,交易市场数量减少了85%,与此同时,全国80%的省级平台还将药品集中采购纳入交易范围。

第二,信息和专家资源实现有效整合。打造公共资源交易全国一张网,建成国家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并实现与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信息共享,打通了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投资在线监管平台、12358价格监管平台的数据通道。

第三,法治化程度不断提升。在顶层设计上,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颁布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暂行办法》,系统规范了平台运行、服务和管理。在地方层面,各地共清理废止不符合法律法规的公共资源交易制度文件1600多件,修改近1000件。

第四,平台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各地不断优化平台服务,为市场主体提供公开透明、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杨绍亮表示,作为连接各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中枢,同时也作为汇集发布各类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的媒介,国家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将于近期正式上线试运行。平台上线后将提供信息订阅推送、数据统计分析等多种便民服务。

各地特点不同,但均有實效

张洪在介绍贵州的数字证书情况时表示,贵州已建成并成功运行了覆盖全省的数字证书交叉互认系统。通过数字证书的交叉互认,有力地倒推全省形成了一张网络覆盖、一套流程交易、一个规则主导、一库专家共享、一证全省通用的“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全覆盖、全联通、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服务新模式。

吴道闻表示,广东已实现工程项目招投标、土地使用权、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碳排放权交易的整合,并与国家平台实现了实时在线交互信息。已有的药品交易、排污权交易、罚没资产拍卖等交易系统,在建的海沙拍卖系统、打私物品拍卖系统等正按计划接入全省平台体系进行监管。

公共资源交易改革 篇7

在分析当前湖北省及国内典型地区公共资源交易领域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 借鉴国家安全生产领域综合监督管理体系的构建及运行方式的基础上, 对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办法进行相关内容设计。

1 湖北省及国内相关地区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模式分析

湖北省在综合监管机构、交易平台、管理制度、评标专家库、行业自律组织五个方面均形成了统一的综合监管模式, 促进了招投标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四川省着力强化组织领导, 全力构建集中统一的监管体系;着力强化制度规范, 全力构建高效廉洁的运行体系;着力强化监督检查, 全力构建科学有效的惩防体系。积极探索出了“三大体系”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模式, 促进了公共资源阳光交易。

南京市为推动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和服务创新, 探索出了公共资源交易监管的“二四六”新模式。搭建政务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两结合”监管平台;研发应用网上电子招标系统、工程货物网上电子招标系统、政府采购竞价系统、产权交易电子化竞价系统“四大”业务系统;建立“六统一”管理机制, 加强有效监管, 促进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优化配置资源, 实现公平竞争。

2 安全生产领域综合监督管理体系分析

按照相关法律规定, 安全生产领域综合监督管理体系的依据是监督管理制度和行政分工格局。我国安全生产领域综合监督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在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过程中发挥的是综合监督管理职能, 安全生产委员会监督检查、指导协调机制是由国务院指导建立的, 两者共同形成了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的基础。该体系负责统一协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综合监管和行业主管的分工, 体现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与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之间的既有工作指导关系, 又形成了分工但统一协调的体制, 从而实现了统一监督管理与分区域监督管理相结合、地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与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模式, 通过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的执行和安全标准的配套实施, 形成了完整的、系统的、高效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工作体系。

3 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办法设计

3.1 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的权力边界与职责范围

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办法在设计时需要遵循依法设计原则、目的性原则、适用性原则、直接监管与间接监管相结合的原则。

1) 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管理体系设计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 建立公共资源交易权力制衡机制, 改变行业部门的同体监督就必须纳入第三方监管, 即由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实施综合监管。该研究设计的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体系与行业监管管理体系如图2所示。

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并不是取代行业监管, 或否定现行的行业监管, 它通过将行政监督职能与交易监管职能分离, 对交易过程进行监管, 从而加强权力制衡机制。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以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为载体, 属于横向监管。公共资源交易行业监管着眼于本行业、本部门, 其侧重于产业政策、行业技术规范的落实情况, 属于纵向监管。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在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系中, 两者相互制约、相互配合, 努力形成监管合力。

2) 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机构的权力和职责

湖北省实行“委员会—办公室—中心”三级管理的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体制。该文设计的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机构权力和职责如表1所示。

3.2 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主体各方法律责任分析

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办法的法律责任设计应全面覆盖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招标人、投标人、评标专家等各交易主体的行为。该研究以省监察厅关于《违反招标投标法律法规行为的纪律责任追究暂行规定》 (鄂纪发[2007]8号) 为依据, 并结合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的现状, 对各交易主体的法律责任进行分析, 公共资源交易主体各方法律责任分析如下。

管理机构及工作人员法律责任主要体现在确保公共资源交易过程公平、公正和规范方面;招标代理机构及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主要体现在前期招标准备工作要可信, 信息发布要及时, 资格预审要严格, 招投标过程中要保持廉洁性, 做好服务工作, 确保招投标工作的正常进行;招标人、投标人和评标专家是公共资源交易过程中最主要的参与方, 其法律责任如表2所示。

4 完善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的政策建议

4.1 尽快确立综合监管体制中综合监管机构的法律地位

1) 当前“两法”并行的基础法律环境

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 我国目前主要的法律基础是《政府采购法》和《招标投标法》。该法律基础规范着公共资源交易活动, 对政府而言, 降低了管理成本, 为国家基本建设工程质量提供保障。同时, “两法”并行也是当前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权力寻租现象和市场机制失灵的制度根源。

2) 法律先行, 制度先行

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机构缺乏手段和法律支撑, 在已有的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 只是体现协调监督作用, 自身没有独立的监督执法权, 统一集中管理很难实施。地方综合监管机构应从全局的角度出发, 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 依据相关法律, 会同地方立法机构和相关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规范性文件和工作制度, 进一步明确各监督部门的职责, 细化招投标过程的监督管理。

4.2 加快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诚信体系建设步伐

1) 诚信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体系

诚信是公共资源交易法治化目标实现的基础, 法治是公共资源交易诚信体系建立的保障。地方各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研究诚信体系, 促进诚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并制定相关配套的规范性文件, 使诚信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实现制度化、规范化。此外还要积极营造公共资源交易诚信环境。

2) 诚信信息管理系统

完善的诚信信息管理系统是公共资源交易诚信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 应能够确保诚信信息搜集、整理和及时准确地实现共享。建议严格执行《湖北省招投标违法违规行为记录信息管理办法》相关规定, 逐步实现全省、全国联网, 并在相关网站上逐步实现诚信信息的互通、互用和互认, 彻底打破地域封闭, 形成“一地受罚, 处处受制”的失信惩戒机制。

5 结语

该文分析了湖北省及国内相关地区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的发展与改革现状, 借鉴我国安全生产领域综合监督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状态, 对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办法进行设计, 并提出完善和规范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的政策建议, 以便全面提升招投标工作水平, 营造公开透明、规范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环境。

摘要:在分析湖北省及国内典型地区的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模式的基础上, 借鉴安全生产领域综合监督管理体系的经验, 从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的权利边界、职责范围以及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主体各方法律责任等方面研究适合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的管理办法, 以期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环境。

关键词: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督,管理办法

参考文献

[1]雷蕾, 谭跃进.招标评标方法的适用性研究[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2003, 4 (3) :87-91.

[2]刘仁彪.防治腐败要求改革公共资源管理体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5 (4) :51-55.

[3]郑边江.建设工程最有优招标机制的设计[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25 (10) :53-56.

[4]王雁伦.地方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现状及规范运行探讨[J].中国招标, 2009 (19) :7-10.

[5]秦伟彬.对依托有形建筑市场打造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思考[J].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 2009 (3) :13-15.

[6]Friedman L.A Competitive Bidding Strategy[J].Operations Research, 1956, (4) :104-112.

公共资源交易改革 篇8

关键词:公共资源,交易管理,规范运行

为了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更好, 对公共资源的交易管理现况进行必要的分析, 然后提出解决的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体现市场对于资源可以进行有效的配置, 规范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在进行管理的时候, 可以加强市场的监督力度。对公共资源的监管机制可以进行完善, 同时可以对公共资源交易机构逐渐实现信息化建设, 并且对公共资源交易机构的服务职能要更加完善, 从根本上改变现在的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的现状。

1 当前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的现状及不足

改革开放的实行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同时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新的模式, 其中招投标业在我国就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但是这个新的模式对于我国公共资源的发展并没有起到作用。我国的公共资源在配置方面还是在以行政审批的方式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工作资源合理配置可以使得我国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 但是在目前市场对于资源的配置在公共资源方面没有大的影响。为了使得公共资源市场可以进行改革, 使公共资源的配置可以从行政审批向市场配置进行过渡, 一定要在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 可以按部门进行管理权限的设置, 将公共资源的交易市场逐渐转变成分散招标的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的模式在运行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管理的成本较高, 将公共资源的交易管理分散到各个部门中, 这样就会导致, 各个部门为了自身的利益制定对自已有利的规定和办法, 这样就会导致出现多个交易的市场和管理的体系, 在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中, 很多的部门都是要对同一资源进行使用的, 但是由于进行分散的管理就会导致管理的人员增多, 进而导致管理的成本增多。在进行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的时候, 还会出现办公的场所、设备的购置和人员的配备都会重复的现象, 这样就会造成管理成本的增多。其次, 在监管方面也会出现不得力的情况, 在这种分散的模式下, 公共资源的交易管理部门就会成为管理者同时也会成为这个行业的监管者, 管理者同时又是监管者对于公共资源的交易是没有办法进行更好的监管的, 在这种情况下, 对于公共资源的交易进行监督就会失去作用, 而且也会使得监察部门很难进行监管, 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 会造成公共资源不能共享, 同时也会导致腐败情况的发生。再次, 交易程序会出现不规范的情况, 在分散管理的模式下, 并且还没有很好的监督, 这样是非常容易导致公共资源交易出现不规范的情况的, 在有些单位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 通常会把公共资源的交易进行拆分, 这样是会扰乱交易秩序的, 交易的秩序被破坏, 公平竞争就成为了不可能的事, 这样就导致工程出现更多的问题。最后, 资源的配置效率会降低, 分散的管理模式, 会使得公共资源的交易逐渐演变成个别行业自己的竞争模式产生, 这样就会导致行业垄断的情况出现, 在行业垄断形成以后, 公共资源的交易就失去市场配置的特性, 在这种情况下, 市场的配置功能会降到最低。

2 公共资源交易管理规范运行的对策

2.1 改革管理机制, 实行管办分离

监督管理与执行的分离, 是对公共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各级政府部门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实行监督管理职能与市场职能进行分离, 将监督管理部门与交易部门分设。

2.2 建立健全交易制度

首先, 建立健全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各项法律法规, 加强制度约束, 保证交易活动公开、公正、公平、透明, 确保公共资源交易有序且可持续发展。其次, 丰富专家库, 建立跨地区、跨领域的评标专家库, 以克服专家数量少、专业面窄的问题, 并且定期召开交流会议, 加强不同区域专家间的交流学习。最后, 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信用评价体系, 以此来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的信用评价、履约情况调查、项目考核、黑名单等信息的记录。健全守信的激励政策与失信的处罚制度, 营造一个诚信经营、和谐共处的市场氛围。

2.3 完善监管机制

首先, 加强市场监管, 主管部门要根据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相关制度对参与交易主体的交易活动进行实时监管, 以维护市场交易市场的秩序。其次, 强化职能监督, 主管部门要对交易的每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 重点放在行业管理与行政监督层面。最后, 加强法纪监管力度, 由纪检人员对主管理部门以及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能履行情况进行监管, 纠正违法、违纪的行为, 维护公共资源交易的公平性与公正性。

2.4 加强公共资源交易机构的信息化建设

利用相关部门的信息管理平台, 建立一个信息服务链接网络, 对政策、信息进行统一的发布, 并提供相应的咨询与查询服务。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要提高科技含量, 建设信息处理系统, 以减少工作流程, 提高工作效率, 保证交易活动要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中运行, 降低人为因素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影响。

2.5 加强公共资源交易机构的服务功能

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机构的服务质量, 广泛的吸引各种社会资源进入交易机构之中, 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力度发展招投标代理机构、产权拍卖机构与采购代理等中介服务机构, 引入竞争机制。同时也要拓展公共资源交易机构的服务范围, 向产权交易、技术转让交易与股权交易等方面发展。并且尝试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的目标客户群体, 服务地方招商引资工作, 服务经济发展工作。

2.6 建立考核体系

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从规范服务、公共道德、服务对象评价等方面对参与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的有关部门及其人员定期组织考核, 并将这一考核体系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之中, 以保证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沿着科学、规范的轨道发展。

3 结束语

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的加强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改进公共资源交易的管理模式, 对于防腐工作和提高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的水平都是十分有利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 公共资源的交易管理只有不断进行改进, 才能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启春.资源公平与社会和谐[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06.[1]刘启春.资源公平与社会和谐[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06.

公共资源交易改革 篇9

一、公共资源统一集中管理遇到的问题

公共资源的统一集中管理已经成为了趋势, 通过集中管理, 我们可以从源头上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产生, 同时, 还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不断促进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的有效性和稳定性。近年来, 我国的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使我国的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 仍旧存在一些宏观和微观上的问题需要解决。

1. 法规制度不统一, 导致集中管理难以真正实现。

由于我国对于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导致了集中管理难以真正的实现。从建国以来, 我国一直在摸索社会主义前进的道路, 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的市场化经济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但是, 由于法规不健全, 很多事情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特别是公共资源的交易管理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我们正在推动统一管理的进行, 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在项目的推进过程当中, 没有法律法规的明文规定成为了限制统一管理的最大因素。目前, 存在一定的管理条款, 但是, 主要是从行业或者部门的角度出发的, 与当前需要的统一管理体系尚不配套, 这就使后期的管理推进乏力。同时, 各地的有关部门在探索和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的进程当中, 对法律法规的解读标准也不一, 造成了政出多门、多头监管、多头指导的情况, 很难实现统一管理。

2. 定性不清、定位不准、统一集中管理的作用难以最大程度的发挥。

统一管理, 顾名思义, 就是按照统一的标准, 由规定的职能部门进行管理。上文我们已经提到了, 我们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进行管理, 同样, 执行这项任务的职能部门也没有统一, 这就造成了定性不清、定位不准、统一集中管理的作用难以最大限度发挥的情况成为的问题的关键。例如, 我们在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的过程当中, 决策、监管和操作三个部分应该严格的进行分离。但实际上, 我国并不是这么做的, 管理单位有的地方是企业, 有的则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 而有的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 这些单位的性质不同, 起到的作用当然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 对公共资源的交易管理造成了阻碍。

二、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统一集中管理的相关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 我们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手段, 对法律法规的不统一、职能部门不明确以及监督工作的不到位进行合理的解决, 以下进行细致分析。

1. 制定统一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的不统一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第一点是宏观方面的问题, 需要国家和政府来进行解决。近年来, 我国逐步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在不断的推动制度的改革, 出台一系列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来规范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的秩序, 制定统一的标准来进行管理, 明确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性质和地位, 赋予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一些必要的管理权, 这样, 就能使整个行业进入一个良性的发展阶段。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 我国在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方面的改革力度必然会进一步的加强, 也会促进行业的发展。

2. 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协调推进机制。

从某种意义上说, 加强对公共资源交易统一集中管理, 就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促进政府职能部门建立自我约束机制、改变管理方式的一场“自我革命”。从实际情况看, 不少地方公共资源交易统一集中管理之所以取得一定成效, 很大程度上都是成立一个不隶属于任何职能部门和机构的“管理委员会”, 而且由当地政府主要负责人任“一把手”来强力推进的结果。

3. 加强监管力度, 建立公开的交易平台。

除了要进行法律法规的统一管理并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外, 我们还要加强监管力度, 组建一个强有力的监管职能部门, 来对公共资源交易进行监管。此外, 我们应当建立一个公开的交易平台, 如此, 就可以统一交易标准, 实行统一信息发布、统一规范流程、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监督管理。而要建立公开的交易平台, 需要仰仗的就是现代的高科技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 公共资源交易的统一管理系统上线, 通过各种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分析, 有助于交易更好的开展。同时, 建立平台也极大的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使整个行业可以有条不紊的运转。在交易平台上, 我们应当制定规范的交易规则和制度, 完善各项职能, 促进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工作的进行。

三、结语

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工作是我国重点关注的项目, 我们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 建立强有力的协调推进机制和监管制度, 并在统一的交易平台上开展工作, 这样, 就能使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稳定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公共资源交易改革 篇10

一、构建公共资源交易指数的背景与意义

(一) 研究背景。

2008年, 镇海区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 实行“一委、一办、一中心”的管理体制, 以市场化导向的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 以解决公共资源配置领域中的突出问题为重点, 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在公共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作为全区公共资源交易的统一平台, 将原来分散于各部门监管、在各种平台和渠道实施的交易项目, 统一纳入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交易登记和管理。五年来, 镇海区在规范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国有产权交易等四大类公共资源交易的基础上, 不断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和平台建设, 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系建设, 健全公共资源交易的操作规范和程序, 公共资源交易的范围不断拓展, 交易的内容不断丰富, 如前期物业招投标、国有企业资产处置、户外广告经营权拍卖、大型公共设施的物业管理、公办学校教学用品及图书采购、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单位、招标代理、审计等中介服务单位的选择等项目均纳入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的范围, 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累计实施各类公共资源交易项目2, 450个, 成交金额549.68亿元。随着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深入, 公共资源交易涉及面也越来越广泛,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为全区各类交易项目服务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详尽而准确的交易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全面反映全区的工程建设、土地招拍挂、政府采购、国有产权交易及其他各类与政府在地区经济建设中投入、收益有关的交易信息, 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本地区当前的经济发展和建设状况。由于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工作起步较晚, 对公共资源交易数据的分析利用也没有深入, 目前各交易管理部门对交易数据的管理和应用仅限于项目数、交易规模等项目表面的内容, 而没有深入到数据背后, 将数据结果与整个公共资源交易的发展情况、与整体经济发展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理解。因此本研究选用构建公共资源交易指数体系, 加强对公共资源交易数据的研究分析, 建立一套交易数据研读方法, 用于指导公共资源交易工作更加深入开展, 为政府制订相关政策提供重要信息参考。

(二) 研究意义。

这是我国第一次构建公共资源交易指数。目前, 国内专门针对公共资源交易构建的指数研究尚未见于文献, 也是由基层区级部门首次独立开展的公共资源交易指数研究。指导公共资源交易工作进一步明确管理重点, 推动市场化配置工作深入开展, 拓展公共资源交易范围。连续性、周期性地反映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晴雨表, 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能够科学地分析公共资源交易各类项目的交易指数变化情况, 对各类交易变化趋势进行评估和预测, 并对管理薄弱环节提出预警。

二、公共资源交易指数体系的构建

(一) 数据来源。

以镇海区公共资源交易中的工程建设招投标 (以下简称“工程建设”) 、政府采购、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 (以下简称“土地交易”) 、国有产权交易及其它方面的交易数据为基础, 对交易项目数、成交金额、节约 (或增收) 金额、交易内容及交易方式等重要信息进行分类汇总。

(二) 指数指标体系的结构。

为使公共资源交易指数不仅能反映镇海区公共资源交易情况, 而且还能够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情况, 以2010年1月为起始, 收集整理了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土地交易以及在其它项目 (产权交易、前期物业及其他) 的交易中数据资料, 选取了交易数、成交金额、增收率 (节约率) 、规模效应在、交易方式等因子, 动态地分析出各个交易的变化趋势。本研究构建的公共资源交易指数体系包括一级指数1个, 即公共资源交易综合指数;二级指数4个, 分别是政府采购指数、工程建设指数、土地交易指数、其他交易指数;三级指数23个, 见表1。

三、公共资源交易指数的定义

自2010年起, 镇海区建立起了较完善的公共资源交易数据资料库。本研究各月指标均通过与初始值进行比较和计算, 从而得出各指数值。本研究以镇海区以2010年公共资源交易数据为基础, 2010年各月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并预设指数初始值为100, 2011年1月以后的指数由当月数据与初始值进行对比得出。

(一) 政府采购指数 (Z) 。第n月的指数。Zn=∑i1ai*Ani/A

1.指标说明。政府采购指数包括6个三级指标, 各指标的定义分别为:A1政府采购规模效应:成交金额&#247;项目数, 此项参数反映了采购效率;经计算, 初始指标A1=87.42052 (2010年的月平均值, 下同) 。

A2政府采购总量:当期成交金额, 此项参数反映了政府采购规模;经计算, 初始指标A2=976.19583。

A3政府采购效益:当期的采购&#247;当期采购预算金额, 此项参数反映了政府采购节约程度;经计算, 初始指标A3=0.15674。

A4公开招标规模效应:An4=当期公开招标成交金额&#247;当期公开招标的项目数, 此项参数反映了公开招标的采购效率;经计算, 初始指标A4=109.52324。

A5公开招标总量:当期公开招标的成交金额, 此项参数反映了公开招标的总规模;经计算, 初始指标A5=620.63167。

A6公开招标效益:An6=当期公开招标的节约金额&#247;当期公开招标预算金额, 此项参数反映了公开招标节约程度;经计算, 初始指标A6=0.15791。

2.指标权重计算。

(1) 设定三级指标权重。合计:a1+a2+a3+a4+a5+a6=100;其中:a1+a4=20、a3+a6=20、a2+a5=60。

(2) 计算三级指标各权重值。分别为:a1=8.8777, a2=36.68, a3=9.963, a4=11.1223, a5=23.32, a6=10.037。

(二) 工程建设指数 (G) 。第n月的指数。

1.指标说明。工程建设指数包括5个三级指标, 各指标的定义分别为:

B1工程建设总体效率:当期成交金额&#247;当期项目数, 此项参数反映了招标效率;经计算, 初始指标B1=2852 (2010年的月平均值, 下同) 。

B2工程建设招标效率:Bn2=当期公开招标成交金额&#247;当期公开招标的项目数, 此项参数反映了公开招标的效率;经计算, 初始指标B2=1197。

B3工程建设总体规模:Bn3=当期成交金额, 此项参数反映了工程建设招投标总规模;经计算, 初始指标B3=49676。

B4工程建设招标规模:Bn4=当期公开招标成交金额, 此项参数反映了公开招标的规模;经计算, 初始指标B4=12766。

B5工程建设总体效益:Bn5=当期招投标节约金额&#247;当期招标预算价总额, 此项参数反映了第n月招标的资金节约程度;经计算, 初始指标B5=0.07545。

2.指标权重计算。

(1) 设定三级指标权重。合计:b1+b2+b3+b4+b5=100;其中:b1+b2=20、b3+b4=70、b5=10。

(2) 计算三级指标各权重值。分别为:b1=14.0883, b2=5.9117, b3=55.6886, b4=14.3114, b5=10。

(三) 土地交易指数 (T) 。第n月的指数。

1.指标说明。土地交易指数包括9个三级指标, 各指标的定义分别为:

C1工业地块数:Cn1=当期工业挂牌项目数;经计算, 初始指标C1=3.75 (2010年的月平均值, 下同) 。

C2商业拍卖数:Cn2=当期商业拍卖项目数;经计算, 初始指标C2=0.0833。

C3商业挂牌数:Cn3=当期商业挂牌项目数;经计算, 初始指标C3=2.1667。

C4工业用地量:Cn4=当期工业用地面积;经计算, 初始指标C4=135835.5833。

C5商业用地量:Cn5=当期商业用地面积;经计算, 初始指标C5=194935.25。

C6工业用地成交价:Cn6=当期工业用地成交价格;经计算, 初始指标C6=8626.1667。

C7工业地价增幅:Cn7=当期工业用地成交价格增幅;经计算, 初始指标C7=0.2434。

C8商业用地成交价:Cn8=当期商业用地成交价格;经计算, 初始指标C8=49410.9167。

C9商业地价增幅:Cn9=当期商业用地成交价格-当期商业用地起始价格;经计算, 初始指标C9=0.2089。

2.指标权重设定。三级指标权重合计:c1+c2+c3+c4+c5+c6+c7+c8+c9=100其中:c1=10、c2=5、c3=5、c4=10、c5=10、c6=20、c7=10、c8=20、c9=10。

(四) 其它交易指数 (Q) 。第n月的指数。

1.指标说明。其他交易指数包括3个三级指标, 各指标的定义分别为:D1其他交易效率:Dn1=当期成交金额&#247;当期项目数, 此项参数反映交易效率;D2其他交易规模:Dn2=当期成交金额, 此项参数反映交易总规模;D3其他交易效益:Dn3=当期项目交易的节约 (或增收) 金额&#247;当期项目交易的起始金额, 此项参数反映交易的效益。

2.指标权重设。三级指标权重合计:d1+d2+d3=100;其中:d1=30、d2=35、d3=35。

其它交易指数包含了国有产权交易、前期物业招标等内容, 由于数据样本较少, 指标变动较大, 暂时不作统计分析, 直接确定指数值为100, 并加入总指数中计算。

(五) 镇海区公共资源交易综合指数 (ZH) 。第n月的指数ZHn= (V1×Zn+V2×Gn+V3×Tn+V4×Un) /100。

公共资源交易综合指数由各类别指数的加权合计所得。指标权重根据各类交易项目的重要性, 进行主观赋值设定为:V1+V2+V3+V4=100。其中, V1为政府采购指数权重, V1=25;V2为建设工程指数权重, V2=30;V3土地交易指数权重, V3=4;V4为其它交易指数权重, V4=5。

四、指标分析与评价

根据上述对公共资源交易指数各指标的定义, 计算得到镇海区公共资源交易各类别的指数及综合指数情况 (见表2) , 并绘制出2011年1月~2013年8月交易综合指数的直线趋势图。

(一) 政府采购指数 (Z) 。

2011年平均指数为100.49;2012年平均指数为110.66;2013年1~8月平均指数为102。三年数据运行平稳, 显示政府采购交易量变化不大, 政府采购以维持政府日常运行及社会基本保障为主, 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小。

(二) 工程建设指数 (G) 。

2011年平均指数为110.76;2012年平均指数为105.22;2013年1~8月平均指数为76.8。该指数显示, 工程建设招投标运行小幅下降, 自2011年以来工程建设项目呈现出单项平均成交额逐渐增大、总项目数逐渐减少的趋势, 考虑国内CPI指数近年来持续上扬, 同样规模的工程建设项目建设成本也会同比提高, 同时也显示工程建设总体趋势走弱, 基础设施建设放缓。

(三) 国有土地指数 (T) 。

2011年平均指数为50.06;2012年平均指数为26.21;2013年1~6月平均指数为58.21;2011年较2010年运行大幅下降;2012年再次大幅下降, 达到“腰斩”状态, 与近年来国家调控政策、宏观经济动向保持高度一致, 也说明该指数非常敏感。2013年比2012有两倍多的增长, 呈现向上反弹的迹象, 一方面说明在保持目前宏观经济政策不变的情况下, 经济已接近底部, 另一方面也说明地方财政捉襟见肘, 继续靠土地供应维持财政收支势在必行。综合分析, 当前经济形势与财政收支存在着突出矛盾, 可能催生新一轮的分配调整。

(四) 镇海区公共资源交易综合指数 (ZH) 。

2011年平均指数为83.38;2012年平均指数为74.72;2013年1~8月平均指数为71。从指数情况可以看出, 总体为下降趋势, 且逐年趋于缓和, 显示经过2011、2012两年的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 镇海区经济在不断的适应调整过程中, 且已显现出调整成效。由于2013年上半年国有土地指数上扬对指标有很大的影响, 下一阶段有可能继续维持现有水平或稍有走低的趋势。

五、研究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通过构建公共资源交易指数指标体系, 对公共资源交易工作进行综合评价, 并以镇海区为例, 按时间序列编制了指数变动趋势图, 全面反映镇海区公共资源交易状况, 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镇海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通过实证研究可以看出, 公共资源交易指数可应用于下列实践工作:一是直观反映镇海区公共资源交易的总体情况, 可以作为政府对经济运行情况的一个检验和评价指标, 为政府重大经济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二是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部门提供项目走向趋势分析, 及时发现交易中的共性和个性问题, 为制订管理政策制度提供依据。三是为公共资源交易业务部门在服务和管理方面的人、财、物投入配置作参考。四是可作为对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考核评价依据。由于交易指数可减弱区域经济总量对交易数量的影响, 更多地关注交易的效率和效益, 因此将指数作为地区间的考核指标有较强的可靠性。限于研究者能力有限, 研究样本仅以镇海区为例, 只对区域内的交易数据作了纵向研究,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今后研究中进一步深化交易指数课题研究, 将公共资源交易指数与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回归分析, 建立数学模型, 并开展地区间的研究分析, 实现横断面上的比较, 促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向更加统一、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 为政府经济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摘要:公共资源交易过程反映了社会资源的再分配程度, 交易活动的公开化、规范化建设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宁波市镇海区公共资源交易数据的分析, 研究影响交易活动的关键因素, 建立一套公共资源交易指数评价指标体系, 对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结果进行总结评价, 提出公共资源交易指数综合评价方法。

上一篇:时间性差异下一篇:总量交易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