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违”现象

2024-09-25

“三违”现象(精选3篇)

“三违”现象 篇1

一、反“三违”对安全生产意义重大

“三违”即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简称, 是安全生产中易于造成事故的不良行为, 在生产中往往由于“三违”造成事故, 导致个人伤残而痛苦终生, 乃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家庭破碎;给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给国家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反“三违”对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对企业的正常生产、实现效益与发展壮大意义重大, 对“三违”行为只有反复抓、抓反复, 彻底铲除“三违”滋生的土壤, 方可实现本质安全, 实现“零伤害”、“零事故”, 对企业的长治久安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二、“三违”现象原因分析

1. 侥幸心理:

企图意外地免去不幸或可能获得成功的心理即侥幸心理。有的人总是以为“就这一次, 不会发生什么问题”、“没关系, 以前有一次我这么干过”、“不会那么巧, 灾难不会落到我头上”, 明智故犯, 导致“三违”的出现。可以这么说, 凡是知道不合规的操作行为存在一定危险, 但仍然铤而走险操作的人, 都可以认为是存在侥幸心理的。在侥幸行为驱使下的冒险行为所带来的“好处”有多种多样, 如省时省事, 减少疲劳, 引起羡慕等, 但有侥幸心理的职工只是片面的看到了一、两次的“偶然”, 而未真正从辩证的角度分析事物的全面, 并未完全认识到偶然背后的必然存在, 久而久之、长此以往不会永远的幸运, 总有一天厄运降临, 事故发生。

2. 捷径心理:

捷径心理是人类行为的共同特征, 在生产作业中, 往往存在轻投入、重效益的思想, 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不足, 该投入的不投入、该采取的措施不采取, 该培训的不培训, 最终导致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不具备技能的人员上岗作业、安全防护措施不可靠的情况下发生“三违”作业。捷径心理人皆有之, 主要表现在怕麻烦, 凭直观, 过于自信, 仅看某一事物的一点, 不假思考和分析, 就盲目作业, 从而导致“三违”的出现, 常见的是在要钱不要命的错误思想支配下, 只讲进度效率, 不要安全;只抓生产, 不讲安全, 不愿意受安全规则的制约, 简化必不可少的操作步骤。走捷径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养成的一种心理习惯。

3. 思想麻痹:

疏忽大意, 失去警惕性的情况不仅发生在没有经验的青年工身上, 因为他们遇到的事故不多, 不知有些“三违”已预示着需要及时纠正。这种情况也发生在有经验、有技术的职工身上, 他们认为经验丰富, 因而放松警惕, 操作人或监护人就不那么谨慎和思想集中, 在这样的心理状态支配下, 作业者往往心不在焉、漫不经心, 凭经验、印象、习惯进行操作, 没有意思到操作方法有错误, 最终酿成事故。

4. 盲目自信:

有的老同志认为自己干了十几甚至几十年, 程序及步骤已重复千万遍, 图纸全在脑子里, 不会有事, 凭经验工作, 过分相信自己的本领, 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 往往出现迷糊的时候, 一不留神漏掉操作步骤、规程执行不到位, 出现违章行为, 对安全生产产生不利影响。

5. 不懂装懂:

不懂装懂是虚荣心在作怪, 没有知识, 硬要显示自己知识丰富;没有技术, 装作技术高明的样子;明明没有懂, 在绝不服输或“输人不输阵”的好胜心作祟下, 一些一知半解、处处装腔作势、不懂装懂的人, 以此来保全自己的面子, 还不负责任的下结论, 出现“三违”酿成事故。

6. 好奇心理:

好奇心理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好奇心理是由兴趣驱使的, 本来这种心理有积极的一面, 但在生产的过程中, 若不恰当的将好奇心理付诸行动, 就可能变成事故的祸根。这种事情往往发生在新进场的工人和刚毕业的学生身上, 他们在跟师傅刚刚进入生产现场时, 看到什么都好奇, 但他们还没有掌握规章制度、脑子里还没有安全概念, 任凭好奇心和某种感情驱使做出某种“三违”举动。

7. 情绪异常:

情绪异常有情绪低落的消极和情绪过于兴奋的积极情绪之分, 都可能发生“三违”, 成为事故苗头。操作人员遇到家庭琐事困扰、安全管理与领导闹别扭等心理不痛快时, 消极情绪占了上风, 可能有烦躁、消沉、怨恨等不良心境, 必会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认识范围缩小, 理智的判断能力下降, 违反规章办事等, 出事故的可能性很大。兴奋是一种积极的情绪, 可能产生一种好的心境, 但过于兴奋, 忘乎所以, 趾高气扬, 不可一世, 也会丧失理智, 发生“三违”导致事故。

8. 逆反心理:

心理学家认为, 人的动机具有内隐性的特征, 逆反心理便是这种内隐性的特征之一, 由于批评、教育、处罚方式不当, 容易产生对抗心理, 便是一种与正常行为相反的叛逆心理。逆反心理在年轻人身上比较明显, 其表现一般是“你让我这样做, 我偏要那样做”, 故意和安全操作规程或有关制度对着干。有了逆反心理, 会引起心理上的不快, 产生与管理者或规章制度的抵触和对抗情绪, 出现“三违”导致事故。

9. 意志薄弱:

具体表现为心理素质不适合从事某项工作。意志薄弱, 胆子小, 遇事发慌, 关键时刻技术要领、技术规范执行不到位。有的职工看到领导在就紧张, 会说的说不出来, 有的遇到突发情况就发慌, 不知道该干什么或误操作;有的员工有恐高心理, 站到高处腿就打哆嗦;有的司机喜欢开快车, 心理素质不过关, 遇紧急情况掌握的技术就发挥不出来, 出现“三违”, 仍然会出事。

1 0. 逞强心理:

争强好胜和强烈自我表现欲较强烈的人, 可以牺牲安全需要为代价换取逞能好胜心理的满足。有逞能心理的人虽然对安全知识略知一二, 但往往在其逞能心理支配下, 为表现自己, 头脑发热, 产生盲目行为, 出现“三违”, 结果却事与愿违, 酿成事故, 曾经发生过一起攀爬电杆的事故, 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一名学员由于以往有这方面的经验, 在进行爬杆训练中逞强爬的过快, 导致出现了伤亡的情况。逞能好强心理是青年人较普遍的心理特征, 一些年轻人会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 头脑发热, 干出一些冒险、愚蠢的事情, 发生不该发生的事情。

三、反“三违”对策:

1、转变观念、提高安全意识。

针对以上种种产生“三违”的心理, 利用报纸、板报、橱窗、案例教育等形式充分发挥舆论工具的作用, 深入开展反“三违”宣传。通过“百日安全活动”、“安全生产月”、“班前会”等有利时机循序渐进的提高广大员工的反“三违”意识, 在心灵深处触动广大员工, 彻底转变以往错误的观念和心理。通过奖惩和激励机制使员工从自身做起, 自己不出现“三违”, 身边的人无“三违”, 实现自纠互纠、联保互保, 加强全体干部职工牢固树立“违章就是自杀”、“三违就是犯罪”的思想教育, 不断提高他们遵章守纪的主动性、自觉性。

2、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

培训教育是安全工作的重头戏。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要牢固树立“培训不到位是重大安全隐患”的意识, 员工的业务素质、操作技能的高低莫不与教育培训密切相关。培训教育要针对不同群体培训内容有不同的针对性, 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 确保“一培训、一教案、一考试”, 且不可千篇一律、流于形式, 在培训形式上要丰富多彩、寓教于乐, 在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时、员工转换工种时要做到培训合格方可上岗作业, 特种作业持证上岗, 增强防范事故的能力, 同时要求开展好三级安全教育, 充分利用班前、班中、班后等集中学习时间, 加强职工业务技能和安全教育培训, 为反“三违”奠定有力的基石。

3、加强反“三违”的组织领导。

“三违”中的“违章指挥”是指领导及组织者安排或指挥职工违反国家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企业安全管理制度或操作规程进行作业的行为。违章指挥, 在发生事故的原因中约占60%左右。违章指挥危害最大, 造成的影响和损害的程度也较为严重, 违章指挥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不可抗拒性, 这就要求各级领导者有较高的素质和意识, 以身作则, 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不做“违章指挥”的罪人, 敢于站出来批评、指正违章行为;做好带头人的表率, 车间、段队及班组的负责人要做到层层抓、时时抓, 经常抓、抓经常, 在日常工作中形成一种常态, 为反“三违”注入正能量。

4、安全监察部门要将反“三违”作为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

各类生产单位的安全监察管理部门担负着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管理职责, 要从“人、机、环、管、物、法、料”等方面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及防控, 其中人的不安全因素是其中的主要方面, 往往人在安全生产事故中是责任者, 而又是受害者, 可以说在安全生产中起着决定性的因素, 因此, 要将反“三违”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安全监察人员每天工作在第一线, 要善于捕捉“三违”人员, 甚至要洞察到“三违”的苗头, 要深层次剖析原因, 各级安全监察部门要建立“三违”台账, 对“三违”情况进行统计, 从发生的岗位、时间、场所、季节、人群等特征进行分析, 采取措施防控。

5、班组长是反“三违”的关键。

班组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 是生产经营单位的“细胞”, 作为“兵头将尾”的班组长是现场指挥者, 与一线员工关系最为密切, 有些岗位与工友吃住在一起, 对每一名工人的业务素质与技能和安全意识以及员工的脾气秉性最了解, 对员工的情绪变化可以及时的发现, 对作业现场情况了如指掌, 因此, 也可以及时发现“三违”行为。班组长必须发挥好反“三违”的关键作用, 要有“三铁”的精神, 在现场生产过程中要处处留心、多多提醒、反复查看, 做到防护措施到位, 作业标准严格执行, 把“三违”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作业班组员工不伤害自己, 不伤害他人, 不被他人伤害, 确保“细胞”的良好运作, 系统方可健康运行。

6、严盯重点人员。

特种作业人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直接从事对操作者本人或他人及其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根据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规定, 电工作业人员、锅炉司炉、操作压力容器者、起重机械作业人员、爆破作业人员、金属焊接 (气割) 作业人员、煤矿井下瓦斯检验者、机动车辆驾驶人员、机动船舶驾驶人员及轮机操作人员、建筑登高架设作业者属特种作业人员。首先特种作业人员应该具备规定的基本条件:保证年龄满符合规范要求;身体健康, 无妨碍从事相应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具备相应工种的安全技术知识, 参加国家规定的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并成绩合格。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与本工种相适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 经安全技术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合格, 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 方可上岗作业;未经培训, 或培训考核不合格者, 不得上岗作业。

7、加强现场管控。

作业现场是生产活动的场所, 规章制度执行的力度, 现场标志标示的齐全, 劳动保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操作规程的执行, 现场物料的堆放, 机器设备的状态, 现场温度、湿度等因素对是否出现“三违”都有直接的原因, 所以应加强现场的管控, 如果现场没有设置诸如“进入现场请戴好安全帽”、“小心碰头”等警示标志, 很多人会在同一地方多次碰头受伤;再如高空作业系安全带的提醒用语会在关键时候将拯救一个人的生命。在有些设备上醒目位置张贴操作规程, 能够让作业者随时可以获得作业指导, 可见加强现场管控, 对杜绝“三违”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8、经济处罚与帮扶教育要酌情应用。

出现“三违”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 认真分析原因, 有些还要追究责任, 根据情节轻重和造成危害的程度给予处理, 通过经济处罚、“三违”曝光台做到“处理一个人, 教育一大片”。但这两种措施的使用要酌情进行, 有些人“要面子”, 就不可通过“曝光台”进行处理, 这样不仅教育不到本人, 起不到日后杜绝“三违”的效果, 还容易出现矛盾和对抗情绪, 对之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真正触动心灵, 让他“动心”才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9、齐抓共管筑防线。

在生产经营单位中反“三违”, 要做到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群监网、青安岗、家属协管齐上阵, 开展以“群防、群查、群治”反“三违”的监督检查活动, 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大力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用先进的文化引领人、用先进的文化影响人, 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文化素质, 充分利用宣传和教育形式传播安全文化, 发挥安全文化建设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以达到启发人、教育人、约束人的目的。

结论:反“三违”是一项长期的、需要持续推进的系统工程。对“三违”进行全员、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综合治理, 实现本质安全、杜绝“三违”行为, 不仅需要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更需要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用安全文化加强职工“自我约束、自我防范”的意识, 因此, 广大职工必须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原则, 坚决抵制“三违”行为的发生, 严格遵章守纪, 才能真正实现本质安全, 实现“零伤害”、“零事故”, 实现企业的长治久安。

摘要:安全专家指出, 由于“三违”引起的事故占事故发生总数的90%以上, 因此, 反“三违”是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 是防范事故发生的重要举措, 同时是安全监察人员的重要任务, 通过分析、研究“三违”, 对“三违”进行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彻底整治, 彻底根除“三违”行为, 才能真正实现本质安全, 实现“零伤害”、“零事故”, 实现企业的长治久安。

关键词:反“三违”,现象分析,防控治理

“三违”现象 篇2

综掘三区 区长 任学存

最近几期《督察通报》显示,春节以来的七周,全矿各周“三违”次数分别为61、81、86、76、92、77、71次,虽然略有下降的趋势,但仍然远高于节前的安全水平。究其原因,较浅层面的是由于职工节后产生了懈怠情绪,更为重要的是安全思想教育、安全制度建设、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原因。到4月8日我矿即可实现安全生产5周年,在这样关键的时间段,“三违”次数仍然保持如此高的水平,安全形势着实堪忧。面临严峻的安全形势,如何降低控制“三违”乃至杜绝“三违”已经成为全矿上下共同关注的课题。

通过对《督查通报》中我工区和其他单位的“三违”现象分析,我们发现“三违”不仅次数多,形式也不尽相同。根据产生原因的不同,我们暂把“三违”分为以下两大类:行而不知和知而不行。

行而不知即管理者或职工已经有了“三违”行为却没有意识到自身的错误,一方面是因为“三违”人员不了解相关各类规定,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育培训的失位造成的;另一方面也包括“三违”人员思想上认知水平较低,不能识别“三违”的严重危害。

知而不行即管理者或职工明知自己的行为违章、违规、违纪,有发生事故的隐患,却依然我行我素,无视安全生产规定。这种“三违”的性质更加恶劣,带来的危害也更加严重。结合我工区的实际情况,知而不行“”三违的表现又分如下几种:

一是作业人员的懈怠引发的“三违”。有的职工认为按照规程操作费事费力,为了图一时的方便省力,少走几步路,少看一眼,出现了违章作业,为生产安全埋下了隐患。如第八周我工区某职工站在皮带上作业时未拉紧停闭锁,事后工区领导追查其“三违”原因,该职工回答自己就是因为距离紧停闭锁二十多米不愿走过去拉上闭锁才出现了违章作业。

二是日积月累养成的坏习惯引发的“三违”。虽然大部分人都知道是违章,但因为听惯了、看惯了、干惯了、习惯了,久而久之把违章当成了正常的行为。这种“三违”有一个重复出现的特点,在一些有经验的老职工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作业过程中,安装两帮底部锚杆时,部分职工不按规定吹眼重复出现了多次,导致锚固质量不达标。有些青年职工刚参加工作就在老职工的“传帮带”下出现了这种违章作业的现象,长此以往形成了习惯性“三违”。

三是片面追求工作量忽略安全生产引发的“三违”。有些职工甚至管理人员不能正确看待工作进度与安全的关系,一味地要进尺,盲目追求工作进度,从而引发“三违”现象。在第十一周中,我工区某班迎头支护前未找净活矸活岩,施工锚索后不及时二次加压,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当班班长想多干一排活,多挣一排分,忽略了职工的安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值得肯定,但是干工作要讲究科学有效的方法,不能一味蛮干,威胁安全生产形势。

四是技术工艺上的落后和作业环境较差等客观因素引发的“三违”。由于现场作业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操作人员无法应变,也有可能导致“三违”的反复发生。如在《督察通报》中反复出现职工站在锚杆机上安放锚固剂的现象,这就是因为有的巷道较高,迎头空间小、浮煤陡,无法架放梯子,职工图方便省事,引发了“三违”。这也要求技术人员和职工群策群力,促进技术工艺的革新。

五是工作中的偶发失误引发的“三违”。部分技术人员和职工由于一时的粗心大意,容易忘记日常性的工作,虽然日常工作琐碎,但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如技术员不能及时测读记录顶板离层仪读数,瓦斯传感器不及时前移等等都属于这类“三违”。

将“三违”划分类型后,通过对不通过类型的“三违”对比分析,我们认为降低“三违”发生率的有效措施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将培训与现场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技术人员要及时组织职工学习最新的《作业规程》,严格执行一月一传达制度,使职工明确“三违”的范围;结合现场工作实际,开展区队、班组、个人三级安全技能培训,针对不同的对象(新工人、采掘工、岗位工、管理人员等)开展多规格、多层次、全方位的安全技能培训。

第二、强化安全思想教育,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采用一事一例分析法,分析事故和隐患产生的原因人经过和危害,让大家感觉身临其境,提高培训效果。通过思想教育使职工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实现外部压力促安全向自我加压促安全的转变。

第三、区队实现科学的制度化建设。区队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监督制度、奖罚制度等。在保证职工安全的前提下,制定适当的奖励政策以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鼓励盲目要进尺、要产量;建立科学的监督制度,班长以身作则,是现场监督的主要执行者,职工之间互相监督,做到互保互助。

第四、做好技术工艺创新革新,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针对现场条件复杂多变的实际情况,区队全员特别是技术人员要开动脑筋,从职工的角度出发,积极研究新技术新工艺,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使职工的工作省时省力省心;区队要注重在技术工艺方面的创新革新,制定相关措施鼓励小改小革。

“三违”现象 篇3

1“三违”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产生“三违”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思想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1 侥幸心理

有些人在几次违章后没有发生安全事故, 就麻痹大意, 认为违章不会出事。把几次违章没有出事故的偶然性和长期违章迟早要出事故的必然性混淆在一起。在遇到难干、麻烦的工作时, 贪图一时的省事, 明知违章还要干, 总认为问题不大, 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1.2 经验心理

认为自己长年从事这项工作经验丰富, 习以为常, 当工作条件和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后没有全面分析周边环境变化, 缺乏自我防范意识, 一旦遇到突发事件, 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酿成事故的发生。

1.3“异常”心理

有些人因社会、家庭、单位及个人身体状况等原因, 情绪受到影响, 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 动作准确性差, 灵敏性下降, 造成思维判断失误, 导致事故的发生。

1.4“无意识”心理

对于新员工、转岗员工, 因为对工作环境不熟悉, 对企业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了解的不够全面, 安全意识差, 对工作岗位上存在的危险因素和违章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 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发生事故。

1.5“自我表现”心理

有些人技术不熟练、能力不够, 遇到问题也不虚心向比人求教, 不懂装懂, 盲目硬干, 造成事故。

1.6“与己无关”心理

有些人认为安全工作是表面上的事, 是领导的事, 是安全管理部门的事, 与自己没有关系, 当“老好人”, 发现别人违章也不纠正, 不检举, 不汇报。

此外, 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安全监管人员监督力度不足也是造成“三违”现象频发的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 违章事故的发生原因不是单一的, 大部分都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只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 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 遵章守纪, “三违”现象就可能标本兼治, 甚至“斩草除根”。

2 企业“三违”现象的防范措施

企业“三违”现象要想得到有力控制,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领导重视是关键

领导的高度重视, 是“三违”现象能否得到根治的关键。所以开展反“三违”首先要从领导抓起。一是提高领导的安全意识。有的领导不是不重视, 而是从自身来讲没有意识到“三违”的危害性。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宣贯, 让领导知晓“三违”的危害, 提高领导的安全意识, 从而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二是制度管理。按照“属地管理、直线责任”的原则, 把反“三违”的内容纳入年初签订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中, 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并与单位的绩效考核挂钩, 使反“三违”管理和单位的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 形成反“三违”的高压态势, 充分发挥各级领导管理者的龙头作用。

2.2 完善规章制度是前提

“违章”, 顾名思义就是违反了章程, 违反了企业所制定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要求。现在有一些企业, 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岗位操作规程等本身就不健全, 而且平时对操作者的不规范、随意性的操作行为并没有提成整改要求, 也没有补充、制定、完善具有指导性作用的作业指导书, 从而导致各站违章行为的发生。因而要想杜绝“三违”现象, 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是前提, 只有这样, 员工才能真正做到有章可循。

2.3 安全培训是基础

安全培训在安全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反“三违”必须要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作用, 注重实效性, 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3.1 要注重宣传形式的多样化。

充分利用板报、标语、安全经验分享、竞赛、演讲、安全观察和沟通、各类安全活动等形式, 进行多层次、多渠道, 灵活多样的安全培训,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使员工充分认识到“三违”的危害性。

2.3.2 要注重培训内容的全面性。

安全培训是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 是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增强应急反应能力、充分认识及防范“三违”现象的重要途径。培训内容要全面, 不仅要有安全目标指标、法律法规、安全理论的高度, 还要有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技术实操培训、安全经验分享以及本企业本行业的事故案例的宣讲;培训要有针对性, 要着重对新员工、转岗员工的岗位知识、岗位技能和岗位风险、防范措施的培训;另外安全培训内容还要和企业职工的利益密切相关, 从而引起员工的兴趣和重视。

2.3.3 安全培训的对象要具体化。

企业安全教育培训重点要对“三违”人员进行培训, 要通过监控、检查等形式识别出反“三违”的重点培训对象, 进行重点教育培训, 因人制宜、有效地控制“三违”行为, 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2.3.4 企业安全管理的重点是班组。

班组不仅是企业架构的细胞, 也是安全管理的主要阵地。充分发挥班组的作用, 抓好班组的安全管理, 是反“三违”的主要途径, 也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班组长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最前沿实践者, 也是安全生产的直接执行者, 称职的班组长必须保证搞好基层安全生产工作, 班组长如果勇于抓反“三违”, 把“三违”纳入班组人员的考核, 就能充分带动班组的每一位员工, 引起班组人员的高度重视。从班组成员讲, 反“三违”的重点人员是特种作业人员和新员工。特种作业的危险性比较大, 特种作业人员也是事故的多发人群, 如果不按规章制度进行操作, 就存在随时有危及自身和他人安全的可能。新入厂的青年员工, 往往安全意识比较差, 技术水平比较低, 好奇心、好胜心强。这也是“反三违”的主要人群。

通过一系列的安全培训工作, 要切实提高员工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的意识, 提高员工的岗位技能, 明确责任, 使员工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实现员工从要我反“三违”到我要反“三违”的转变。

2.4 全员参与是保证

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 安全和每个人都戚戚相关, 需要各级各层次人员全部参与。企业必须把按章操作、遵章守法落实到安全生产管理的全过程, 充分调动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自觉性,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只有全员参与了, 反“三违”的工作才能发挥实效。

2.5 现场监管要狠抓

现场就是指员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业务作业的场所, 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主阵地, 也是发生“三违”现象, 出现伤亡事故的主要场所, 所以对现场的监管非常重要。严格现场监管需要企业内部有一批高素质认真负责的安全监管人员, 安全监管人员是企业现场安全监督管理的主力军, 是企业内部的安全业务活动的裁判, 安全监管人员要经常深入到现场检查监督, 对现场出现的“三违”现象立即给予制止, 并根据相关制度进行通报、批评、罚款等, 杜绝类似“三违”现象的再次发生, 安全监管要做到快、准、细、严、狠, 把各站安全事故、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6 奖罚兑现不可少

要建立健全反“三违”的工作机制, 要有责任追究机制和奖惩机制。对在工作中安全管理到位, 安全业绩突出的员工、各级管理者、班组、集体要进行大张旗鼓地表彰和奖励, 要让这些在反“三违”工作方面付出努力的单位和个人既要在精神上获得容易, 又要在物质上获得实惠。对因领导不支持、不重视, 管理人员严重失职, 员工“三违”造成的责任事故等要从严从重处理, 要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一视同仁, 从而起到警戒的作用, 谨防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要做到责任清晰、功过分明、奖罚分明, 充分发挥好奖惩的激励和鞭策作用。

3 结语

【“三违”现象】推荐阅读:

特权现象07-17

精神现象07-20

旅游现象05-10

故障现象05-18

插话现象05-20

现象解析05-24

现象对策05-26

虚假现象05-26

现象剖析06-08

恋爱现象06-13

上一篇:标准化综合评分下一篇:智能配电网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