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综合评分

2024-09-25

标准化综合评分(共12篇)

标准化综合评分 篇1

警察学院西藏班培养的是西藏未来的公安人才, 需在西藏艰苦的环境中适应公安执法战斗工作的要求, 因此, 对他们的身体素质有较高要求。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及柔韧性等方面的各器官功能能力的综合表现, 它是警察掌握警务技能技术、提高警务技能水平和增强体质健康的基础。本研究依据公安部公安民警体质监测所确定的测试指标及标准, 对浙江警察学院60名西藏班学生进行测试获得身体素质指标数据, 运用标准化综合评分的方法对他们身体素质的现状做出客观评价, 对强化西藏学生身体素质有重要意义, 为构建科学的西藏学生警务实战教学体系, 全面提高警务实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11年9月在浙江警察学院警务技战术研究所实验室完成。随机抽取浙江警察学院西藏班60名男生, 年龄19~21岁, 平均19.9岁。受试者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 本测试研究无涉及伦理问题。1.2设计、实施、评估者:实验设计、实施为本文作者, 所有参与本实验的测试工作人员均经过统一岗位系统的培训, 整个过程由浙江省男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组及浙江警察学院警务技战术研究所指导和验收。1.3研究方法:1.3.1测试法:以学员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为对象, 对相关指标进行测试。依据2000年国民体质成人监测指标[1], 依据公安部所确定的公安民警体质监测测试指标及标准, 结合藏族男生教学的专业特点, 设计了一套能满足对藏族男生身体素质进行评价的指标方案, 运用国家体质监测颁布的全套仪器和要求对学员的身体素质进行测试。根据藏族男生身体素质测试结果, 运用标准化综合评分的方法建立藏族男生身体素质指标评价模型。1.3.2指标检测:将测试的检测指标数据录入计算机, 建立相关系列研究的数据库。1.3.3统计学分析:运用体育科研数据统计处理系统软件[4]和Micro Excel2003[5],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测试指标进行分析得出典型指标, 建立藏族男生身体素质指标评价模型。

2 结果与分析

2.1 确定身体素质测量指标。

依据公安部公安民警体质监测所确定的测试指标及标准确定藏族男生身体素质类原始指标为:间接反应时x1直接反应时x2、5000mx3、400m障碍x4、引体向上x5、10级跳x6、100mx7、1000 mx8、俯卧撑x9。2.2建立xij指标数据矩阵。将每个学员的实测指标数据录入计算机, 可得xij指标数据。2.3计算平均数、标准差 (Si) 。依据各个体的xij指标数据, 运用Excel功能, 可计算各指标平均数、标准差 (Si) , 其结果如下:各指标分别为0.3931、0.2484、1597、141、9.25、23.21、14.79、227.11、28.22;各指标S分别为0.0597、0.0460、121.345、16.797、1.0203、2.1356、1.1293、7.2838、2.0203。2.4指标数据标准化, 建立藏族男生身体素质指标评价模型。由于各指标的度量单位以及数量不尽相同, 为消除其影响, 必须对xij数据进行标准化。依据xij值, 各指标的、Si值, 以及标准化计算公式:xij★= (xij-) /Si——— (正相关) , x★ij= (-xij) /Si—— (负相关) , 运用Excel功能, 可计算出各指标x★ij值。采用百分制对各指标x★ij值进行评分, 其评分依据如下:x★ij<-3评分30分以下、-3≤x★ij<-2评分30~40分、-2≤x★ij<-1评分40~50分、-1≤x★ij<0评分50~60分、0≤x★ij<1评分60~70分、1≤x★ij<2评分70~80分、2≤x★ij<3评分80~90分、3≤x★ij评分90分以上。2.5计算每个学员个体的标准值得分、综合评分和等级。计算每个学员各指标x★ij值的标准得分。依据每个学员各指标的标准得分的累加和除以指标数 (9) , 即可得每个学员身体素质的综合评分。依据每个学员各身体素质体综合评分, 可将各个个体归纳为五个类型: (1) 50分以下 (差) ; (2) 50~60分为一般 (中下等) ; (3) 60~70分为较好 (中等) ; (4) 70~80分为好 (中上等) ; (5) 80分以上为很好 (上等) 。2.6分析。2.6.1藏族男生与警察学院汉族学员身体素质对比分析。从表1的各项指标数据对比中可以清楚看到, 藏族男生在间接反应时、直接反应时、1000米、上下肢力量的指标上水平无差异。这说明他们的力量、耐力、反应速度等基础身体素质不低于汉族男生。而5000m、400m障碍、100m的指标都低于汉族男生并差异显著, 表明他们没有达到一定的训练强度。1000 m成绩无差异而5000m、400m障碍的成绩差异显著, 一定不是能力不够, 而是训练量及强度没达到。间接反应时、直接反应时、上下肢力量的指标上水平无差异, 而100m成绩低并差异显著, 一定是没练到位。西藏民警因为地域、气候、外部执法环境的复杂性等等特殊原因, 需要更为强劲的身体素质。数据的对比表明浙江警察学院在藏族男生的体能训练上还不够重视, 还缺乏科学的训练手段和方法, 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和提高。2.6.2与公安部公安民警身体素质训练标准对比分析。运用标准化综合评分的方法是依据公安部公安民警体质监测所确定的测试指标及标准。从综合评分可以清楚看出, 浙江警察学院的藏族男生身体素质综合评分高于中等评分的比例只占29.1%, 这就意味着有71.9%的学员都位于中等或中等以下;尤其是反应时、5000米、400米障碍和100米的综合平均评分仅为58.7分、52.6分、55.2分, 都低于及格分, 这不难反映出当前藏族男学员的身体素质与公安部公安民警身体素质训练标准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作为保护国家财产、人民生命的守护神, 警察自身身体素质的强弱对适应繁重的公安工作尤为重要。

(:P<0.001, 差异显著:;P>0.05水平, 无差异。)

综合上述, 从严、从难, 从实战角度出发, 严格训练, 提高警校藏族学员身体素质, 增强警务实战技能, 不仅是警察院校的培养目标, 也是警察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要正视当前藏族学员身体素质的现状, 根据本文运用标准化综合评分方法对藏族男生身体素质进行评价的研究及相关对比分析, 切实重视藏族男生身体素质训练处方的制定和考核标准的改革, 进一步促进警察院校藏族学员警务技战术水平的提高。

3 结论

3.1 运用标准化综合评分方法不仅可对单指标进行评价, 而且可进行多指标评价。

标准化x★ij计算公式所计算的x★ij值以及其所以对应的评分表, 可对警察学院学员身体素质中各指标的度量单位以及数量不尽相同的指标进行单指标、多指标的综合和等级评价, 此评价方法可对每位学员的身体素质现状提供科学的评价依据, 为每位学员制定适合的“运动处方”提供科学依据。

3.2

通过对藏族学员与汉族学员身体素质的对比分析及运用标准化综合评分方法的研究, 建议警察院校在藏族学员身体素质训练体系中应该加强反应时、5000米、400米障碍和100米的训练强度, 从而达到藏族学员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警察院校必须根据训练实际特点并结合公安部警察身体素质训练标准, 制定出一套定性定量的、合理的、符合藏族学员身体发展的的训练方法和考核标准。

参考文献

[1]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工作手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0:1-56.

[2]徐重鑫, 韦益毅, 钟兴龙.特警专业学生身体形态与素质的评价特征[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 11 (51) :10320-10323.

[3]张敏等.军医院校女大学生体质状况调查[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03, (8) .

[4]王路德.体育科研数据统计处理系统软件包[CP].武汉:湖北省体育科研所, 1999.

[5]Microsoft Excel2003数据处理系统软件包[CP].

标准化综合评分 篇2

A response at this level: successfully selects the important information from the lecture; and coherently and accurately presents this information in relation to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presented in the reading; well organized; occasional language errors that are present do not result in inaccurate or imprecise presentation of content or connections.

4分标准:

A response at this level: is generally good in selecting the important information from the lecture and in coherently and accurately presenting this information in relation to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in the reading, but it may have minor omission, inaccuracy, vagueness, or imprecision of some content from the lecture or in connection to points made in the reading. A response is also scored at this level if it has more frequent or noticeable minor language errors, as long as such usage and grammatical structures do not result in anything more than an occasional lapse of clarity or in the connection of ideas.

3分标准:

浅谈作文的评分标准 篇3

评分有争议,这也是正常的事。但任何事物,客观上总还是有个相对的衡量标准的。中学生作文的评分标准,如果我们能从语文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出发,顾及中学生的实际,是可以找到共同的语言的。

《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大纲》中这样提道: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要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这个提法,澄清了以前许多争论不休的问题,突出地强调了语文这门学科的工具性。这是符合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和实际的。根据大纲规定的任务来评改学生的作文,显然应从工具性着眼,多注意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基本能力。

把语文仅仅就看作是语言文字,这当然是狭义的理解。但是,语言文字对于写作,就像音响和旋律对于音乐,线条、明暗和色彩对于绘画,动作和姿态对于舞蹈一样,是不能分离的最基础的东西。一件事情,一样物品,一个道理,要让学生写成文章,语言就成了它的形式基础。没有一篇文章可以离开语言而超然存在。语言文字的基本功不过硬,即便有好的素材和立意,也无法确切表达出来。我们常常见到,有些学生的作文选材好,立意也不差,可语言却含糊、累赘,毫无表现力;有些学生的语言文字根底较好,却还不大能掌握立意、剪裁的本领。二者相比,后者还是较前者强。因为前者仅学了技巧,后者却是练了根底。语言文字根底好的同学,在实践中经老师点化,自己领悟,上路会顺一些;而前者要上路,则要多费往返劲。

那么,选材、立意、结构诸因素是否不必重视了呢?不。在写作实践中,是应该逐步训练学生掌握这些技能的。但是我们不应该在评定作文优劣时,只看文章的立意如何,更不应该因学生的作文立意不明,甚至错了,就一锤定音,扣了大分数,判处死刑。如果这篇文章语言文字还清楚,不能仅因立意之误而全盘否定。

对于作文的语言文字的评改,教师又往往因各自对某种语言风格的爱好而持不同的尺度。如有的喜欢质朴;有的喜欢绮丽;有的欣赏奔放;有的欣赏含蓄。而学生由于各自具有的语言素养不同,写作中的语言也各呈其异。在评改时,教师应该用公正的尺度去衡量,不能为个人爱好所左右。只要学生语言文字的基本功比较好,不论其文风质朴、绮丽,豪放、含蓄,都应一视同仁。有些学生语言功底并不好,却追求新奇华丽的词句,这种作文“虽获巧意,危则亦多”,不可过誉,还是应该引导他们从简单朴素的语言练起,否则,未走先飞,发展不正常,今后纠正就困难了。

对中学生的作文评分,必须面向实际。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他们年纪小,阅历浅,生活底子薄,对许多事情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独立的见解,如在思想性方面要求过高,脱离了青少年的特点,效果并不很好。21世纪中国的腾飞迫切需要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工具,初高中招生考试中,更应把好语言文字关,以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为评价学生语文成绩的标准。我们要为学生想得远一些,他们中学毕业后,绝大多数将直接从事生产斗争、科学实验,有机会去从事文学工作的很少,现在又怎么能把写作技巧置于语言文字之上呢。

作文的评分标准,实际上反映了教师对语文教学目的任务的认识和贯彻,关系到培养和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主导思想、方法途径诸方面。如何给学生作文评分,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所关心的问题。在评分中,有人首先注意作文的思想内容,有人则重篇章结构,有人主张以语言文字为主———各有各的充分理由。更多的老师则认为三者应有机结合,不可偏废,这当然理由更充分。

但是,思想内容的好或差尺度是什么,篇章结构、语言文字的优或劣该怎样衡度,有机结合又该怎样来具体理解并付诸实践,在这些方面都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因而也就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标准化综合评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病例来源于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 2008年10月-2009年3月住院的经皮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ACS并行介入治疗的住院患者, 共122例, 其中广东省中医院18例, 广东省人民医院104例。

1.2 方法

1.2.1 诊断标准

1.2.1.1 西医诊断标准

采用2002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和心脏协会 (ACC/AHA) 和200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相关ACS标准[3]。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采用经桡动脉或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冠状动脉分段标准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1975年分段分类标准[4], 病变至少在两个X线投影位置上均能看到冠状动脉分支、段狭窄, 且狭窄≥50%, 具有诊断意义。

1.2.1.2 血瘀证辨证标准

参照《实用血瘀证学》所制订血瘀证诊断标准[5]。舌质青紫包括舌暗和舌有瘀斑、瘀点。由于胸痛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症状, 因此未纳入。原评分标准总分为279分, 并以20分及50分进行分级, 以19分以上为血瘀证, 20分~49分为轻度, 50分为重度。本研究标准总分138分, 考虑冠心病患者多存在血瘀证, 而重度血瘀与轻度血瘀在治疗策略上可能存在不同, 故本研究将轻度及无血瘀证患者归为一个等级, 主要观察无血瘀、轻度与重度血瘀之间的异同点。取50分在279分总分所占比重, 以25分为等级分界线。详见表1。

1.2.1.3 辨证分型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 (1990年修订) 。

1.2.2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者;进行冠脉造影确诊, 并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年龄≤80岁;知情同意者;配合四诊信息调查采集者;合并有其他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稳定期患者也可纳入。

1.2.3 排除标准

合并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 影响本病辨证及收集资料者;不能坚持或不愿意完成调查研究者;有精神异常状态等原因不配合者。

1.2.4 调查方法

对符合标准经过筛选的患者在入院后按要求逐项填写临床观察表, 收集术前及术后中医四诊信息。参照血瘀证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参照《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对患者进行辨证, 并提取证候要素。

1.2.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 并进行数据的校对及逻辑检查。采用描述性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中位数 (M)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计算构成比及频率, 组间比较, 采用χ2检验。评分标准及影响因素的主要结构分析, 采用因子分析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 检验水平α=0.05。

2 结 果

2.1 性别、年龄分析

纳入的122例患者中, 男性86例 (70.5%) , 女性36例 (29.5%) , 男女比为2.4∶1。年龄44岁~80岁 (64.51岁±9.34岁) 。年龄段分组:44岁~59岁40例 (32.8%) , 60岁~80岁82例 (67.2%) 。男性患者在44岁~59岁的构成较女性为多, 而女性患者在60岁~80岁的构成较男性为多,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血瘀证评分与血瘀证辨证比较分析

在介入术前, 将血瘀证评分等级与血瘀证辨证要素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发现分级为重度的患者基本存在血瘀证要素, 而辨证中无血瘀要素的患者血瘀分级基本为轻度。提示评分等级与主观辨证基本相符。详见表2。

2.3 介入术前血瘀证评分与其他相关因素分析

2.3.1 血瘀证评分与一般情况的相关性

将介入治疗手术前患者血瘀评分等级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锻炼情况、饮食习惯、饮酒、是否吸烟、性格等进行分析发现, 男性重度患者与轻度患者比例较女性为高, 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其他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3。

对不同性别患者手术前血瘀证评分进行t检验, 发现男性患者血瘀证分数较女性高 (P<0.01) 。详见表4。

2.3.2 介入术前血瘀证评分与患者手术史的分析

将介入术前患者血瘀评分等级与患者伴随疾病及手术史进行分析, 发现有血运重建术史 (如冠脉介入术史或心脏搭桥术史等) 的患者血瘀证评分等级均为重度,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伴随疾病 (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证、脑血管病) 及手术史患者血瘀证评分等级构成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5。

对是否有血运重建术史的患者进行分组评分比较, 发现有血运重建术史的患者术前血瘀证评分较无手术史者为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6。

2.3.4 探索性因子分析

删去了血瘀证评分表中出现频率≤1的6个条目:肢体偏瘫、黑便、少腹部抵抗压痛、病理性肿块、狂躁、月经色黑有块;增加了研究过程中发现对血瘀证有影响的两个因素:性别、血运重建术史。对122例患者的18条症状指标进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来抽取因素, 并进行最大方差旋转 (Varimax) , 因素选取的标准采用特征根大于1。

KMO及Bartlett’s球形检验, 结果KMO值为0.735, 检验统计量为530.14 (P<0.01) , 提示数据符合随机样本, 可进行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结果共提取了6个公因子, 其累计贡献率为62.47%。详见表7。

取因子载荷系数>0.4的各因子表达如下:第一因素是皮下瘀斑、皮肤粗糙、齿龈暗红、细络、腹壁静脉曲张、腭黏膜征等, 其贡献率最大, 为19.682%;第二因素是患者的手术史, 包括血管重建术史及一般手术史;第三因素包括患者性别及舌暗。详见表8。

3 讨 论

比较血瘀证评分标准与主观辨证的结果, 评分标准与主观辨证基本相符, 提示在ACS患者中使用血瘀证评分标准有一定的可行性。且评分是计量资料, 主观辨证是计数资料, 因此相对而言, 评分能更客观、准确地反映血瘀证的严重程度。对于评价血瘀证的改变、血瘀证本质等研究来说, 血瘀证评分标准能提供更好的评价体系。同时, 笔者认为针对ACS患者原来的评分标准还是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3.1 不同因素对血瘀证评分、等级的影响

介入治疗前男性患者血瘀证重度所占比例较女性多;同时, 手术前男性患者血瘀证分数较女性高。另外, 介入治疗手术前, 患者是否有血管重建术史对血瘀评分有影响。虽然目前还没见到有文献对血瘀及血运重建术史相关性的研究。但考虑到有血运重建术史的患者, 病程一般较长、较重, 同时手术是血瘀证的风险之一, 两者有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 性别、血运重建术史可作为血瘀证评分标准的项目之一。

3.2 评分标准的项目权重

在对血瘀证相关症状、体征进行因子分析时, 删去了出现频次少于1的项目, 增加了性别、血运重建术两个在本研究中发现与血瘀证相关的项目。结果提取了6个公因子, 贡献最大的因子是皮下瘀斑、皮肤粗糙、齿龈暗红、细络、腹壁静脉曲张、腭黏膜征等, 其次是手术史、血运重建术史及舌脉。这与中医理论是基本相符的。同时也为ACS血瘀证标准症状、体征权重方面的考虑提供了信息。

3.3 关于ACS血瘀证标准制定的一些建议

目前还没有针对ACS的血瘀证标准, 无论从临床还是科研的角度来看, ACS血瘀证标准的制定是必要的。

ACS血瘀证标准应该参照现有血瘀证量化评分标准, 在某些条目及权重上加以改善。症状、体征部分删去一些与本病关系不太紧密的条目, 如月经色黑等;增加与本病相关的条目或将相关的原条目权重加大, 如血运重建术史、胸痛等。在实验室指标方面, 需要对一些条目进行细化, 并建立指标评价标准;删去一些现时开展不太广泛的项目如微循环检测、体外血栓干重、体外血栓湿重、血栓弹力图等;增加一些新的凝血指标或其他较成熟的、与血瘀有关的指标, 如与凝血活血增加相关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内皮素等[6] 。在标准初步建立后, 可以运用德尔菲法 (既专家调查法) 对标准进行征询评估。然后进行小规模的临床试验, 再运用结构方程对临床试验的数据进行分析, 并根据结果进行修改。

血瘀证标准的研究属于诊断试验, 由于缺乏金标准, 难以评价标准的可靠性。引入定性研究中三角测量方法可能会提高标准的可靠性。三角测量法是通过多种数据来源和多种数据收集方法获得的质量数据正确性的交叉检测[7] 。症状、体征、微观指标等都是血瘀证的表现之一, 当收集到足够反应血瘀证的外在表现, 既从不同角度对血瘀证描述, 那么就可以对血瘀证作出较为准确的描述了。

参考文献

[1]农一兵, 林谦, 王薇, 等.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辨证论治现状的研究——基于北京288例患者的横断面调查[J].北京中医, 2007 (7) :387-388.

[2]高铸烨, 徐浩, 史大卓, 等.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辨证分型的聚类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 2007 (4) :432-434.

[3]Braunwald E, Ant man EM, Beasley J W, et al.ACC/AHA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and 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Executive summary and recommendations.A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J].Circulation, 2000, 102 (10) :1193-1209.

[4]Austen WG, Edwards JE, Frye RL, et al.A reporting system on patients evaluated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Report of the Ad Hoc Committee for Grading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ouncil on Cardiovascular Surgery,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Circu-lation, 1975, 51 (4Suppl) :5-40.

[5]陈可冀, 史载祥.实用血瘀证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17-23.

[6]衷敬柏.内皮素与血瘀证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2, 22 (8) :624-626.

标准化综合评分 篇5

提高托福写作实战速度的四个方面

托福实战考试速度取决于四个层面:

一是打字速度

其实我丝毫不怀疑学生对键盘的熟悉程度,因为绝大部分人中文聊天时速度已经超神了。那为什么英文就是打不快呢?答案很简单,大家熟悉的是中文拼音的排列组合,很容易反映出这个声母后面跟着的是哪个韵母,这个韵母后面又该跟哪个声母。

而英文就不行,考生对英文单词的陌生感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想象,所以模考时总能看到他们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删除重打,时间也就随之流逝。

我的建议是,每天半小时,电脑左右两边各一word文档,左边是英文材料,从词汇到句型到段落到篇章,右边是空白文档。先边看边打,再试着把左边遮去,这样反复操练,既提升了速度,又巩固了词句,提升了语感,说不定还能顺便背下几个好的段落。

二是“模板”

一个好的模板毫无疑问能够帮助大家节省时间。但我几乎从来不会给学生一个英文模版让他去背,然后考试直接往里填单词。这样做的危害实在太大了。首先对学生写作能力提升来说这是一个很不负责任的做法。其次对提分来说更不现实,因为ETS考官甚至包括E-rater(电脑阅卷)都很容易识别出模板举行,而且模版属于别人,与你的写作风格和用词习惯格格不入,这不是简单地填几个单词就能解决的。

我所强调的是一个“思维模版”。你在写作前需要对议论文开头主体结尾段中地每一部分你需要往哪个方向写和想表达什么意图掌握得非常清楚。拿开头为例,我上课会提到很多方法,比如时间对比,经历描述,引言,数据,背景,设问等等。这个考生只需大概了解,因为实际考试只有一个开头,你不需要掌握所有方法,但要用精其中一种。

有的考生会把自己的“思维模板”到每句话,如开头句话写大背景,第二句话由大背景过度到解题关键词,第三句话让步分析反方理由加列举现象,第四句话引出自己观点。他就会在平时练习中反复训练这种模式,所以考试的时候能保持一个异常清晰地思路,从而节省大量思考徘徊时间。

三是理由

我常常讲英文写作不好的,中文写作也不见得会好。托福独立写作虽然话题简单,却考察着学生较强的问题地解释和分析能力,虽然不需要有多深刻,但一定要具体有道理。为自己的观点想理由成了很多考生头疼的问题,要么是想不出来,要么就是解释的没有逻辑没有条理。

从长远看,多阅读和多思考,多参加一些能锻炼思辨能力的活动是非常有效的途径。但如果想短期提升思考速度,就必须掌握一些常见问题的常规思考角度。

我在上课时会给学生归纳一些常见地破题角度,举个例子,一旦碰到“给钱”这个话题,我往往建议考生先分两个大角度:给钱者和被给钱者。给钱者之所以出钱,对自身有好处,第二对方值得我给。对自身的好处又可分为两点来讨论,一是实的,二是虚的。

如果这个“给钱者”是政府国家,“实”就成了税收、三大产业、就业、基础设施等角度,“虚”就成了形象、面子、精神、美等角度。其他还可以细分,在这就不便多讲。考生只要掌握一种破题方法,自然能够举一反三,迅速想出理由,提高解题速度。

四是材料

材料就是文章的内容,下面也会提到一些,这里只说一点,考生一定要有一个自己的材料库,哪怕是编的,平时编好总胜过临场发挥。有人会说我没有例子,我会回答这是不可能。托福写作题目是有它自身的合理性,它能保证任何一个有过生活学习经历的人都能完整地写出一篇好作文。

在这里大家不要担心自己的事例故事不够新颖不够深刻,托福写作重点考察的是学术环境下的语言交流,而不是阅读量和思想的深刻性。只要你能把观点表达清楚,证明清楚,具体用什么证明根本不重要,合理即可。

托福考试综合写作的能力要求

我们先简单摘要综合作文题的题目要求中的若干重点信息.

Read a passage about an academic topic and listen to a lecture about the same topic写作考试前,考生需要阅读一篇250单词左右的文章和听一篇相同题材类似长度的听力材料;

A question about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lecture and the reading passage考生需要书写一篇文章以说明该阅读材料和听力材料之间的关系;

Use information from the reading passage and the lecture but no personal opinion考生在写作过程中应合理的使用听力和阅读材料中的信息并不得加入个人的意见和观点;

关于高考作文错字评分标准的反思 篇6

正是针对这一现状,2008年3月颁行的新版《全国高考统一考试大纲》明确规定:高考作文错一字扣一分(重复不计,没有上限),体现了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紧随其后,作为自主命题的省份之一,辽宁省也于同年高考前夕出台了相同的规定,并在2008年的高考作文阅卷中执行了这一规定。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汉字的书写能力直接反映了我们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在高考作文中对学生的书写能力进行严格把关并不为过,它的导向意义无疑是积极的。但是,在高考这样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考试中,错一字扣一分的作文评分标准,在实践层面是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对作文这样一种特殊的考试形式,这样的评分标准是否又具有科学性呢?这是我们在实践了这一标准之后需要反思的问题之一。

一、评分标准实践层面的可能性

经历过高考阅卷工作的教师都知道,高考阅卷工作不但对阅卷的质量有严格的要求,对阅卷速度的要求也非常之高。以辽宁省为例,近几年参加高考的考生数量都在几十万之多。实行网上阅卷以后,每一份试卷都至少要经过两次评阅,有的甚至要经过三评、四评,如此折算下来,总阅卷量几乎高达百万之巨。可是,阅卷的总体时间是有限的。具体到每一份试卷的评阅时间,不同的阅卷教师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毋庸置疑,对任何一位阅卷教师而言,在一份试卷上可支配的时间都是十分有限的。同时,高考作文的文字量之大又是任何科目、任何题型难以比肩的。前几年的高考作文考试题目一般有小作文与大作文之分。小作文要求不少于200字,大作文不少于600字:近几年取消了小作文,大作文的文字量要求直接跃升为不少于800字。实际的情况往往是,很少有考生少于800字。900字、1000字甚至更多者大有人在。一方面时间极其有限,另一方面文字量又十分巨大。在这样的双重压力之下,要求阅卷教师精确地统计出一篇干字左右的作文中具体出现了几个错别字,并且还要区分出哪些错字是重复出现,哪些错字为非重复出现,并且要做到毫厘不差,可以说,这是根本不可能达到的。

同时,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从事阅卷工作的教师,对于每一篇作文的评判,其主要的着眼点是在内容方面。是否切题、表达能力、思想深度等等——这应该是评价一篇高考作文优劣高下的主要标准。卷面的整洁程度、文字书写的工整程度与错别字出现的几率等形式方面的因素当然也会影响到分数,但主要是通过作用于阅卷者对该试卷的整体印象来实现的。常言道,一心不可二用。对阅卷教师而言,既要全神贯注地瞩目于内容方面,又要清晰准确地计算出错别字的数量,这几乎又是一个难以达到的标准。对错别字的过度关注,很容易导致对内容判断的淡化或者失误。

所以说,在目前的高考阅卷方式下,“错一字扣一分”的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在实践层面上的可操作性并不强,执行起来难度很大。

二、评分标准背后的科学性

我想我们在如下这个问题的认识上应该不会存有分歧,那就是作文题所考察的是考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或者称之为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所谓“综合”,就不仅仅只是某一方面,它包括考生的书写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标点符号使用的能力、谋篇布局的能力、判断分析的能力,等等。当然,我们此处可以列举出来的还远不只这些。面对一篇高考作文,评阅者的任务就是对它进行一个宏观的、综合性的,而不是微观的、局部性的判断,这应该是阅卷入赋分的直接依据。而这种宏观的、综合性的判断,往往是很难用量化的手段能够达到的。我们说高考作文难评,其根源也正在于此。“错一字扣一分”,错别字的个数可以量化。但是,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判断分析能力能够量化吗?再进一步。一篇作文美与不美,说服力强与不强,倾注的感情是否真实、真诚也可以量化吗?每年的高考作文正式评阅之前,全体阅卷教师都要经历一个相当长时间内的试评阶段。主要目的无非就是统一标准,最大程度地减小误差。试评期间,阅卷者通过接触大量试卷。确定本年度考生的总体水准,什么样的作文应归为一类卷,什么样的作文应属于二类卷、三类卷以至四类卷、五类卷,这其实是在建立一个基本的坐标系。阅卷教师对作文的评阅工作其实就是将具体的考生作文与全体考生的作文水准进行一个总体的比照,从而在这一坐标系中准确地找到它所属的坐标。我想,对作文题这种特殊的题型而言,这种思路应该是科学有效的。当然,宏观的、综合性判断的生成,离不开微观的、局部性因素的参与,整体必然是局部的总和。对一篇具体的考生作文而言,整体性评价的生成,离不开对包括错别字在内的各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把错别字单独拿出来,使其从整体性判断的一个构成因素上升为一个单独的评判标准。这是与作文考试这种特殊题型的本质特点相悖逆的。

另一方面,决定一篇作文优劣高下的各种构成要素中是否存在孰重孰轻的问题?审题能力、书写能力、遣词能力、结构能力、分析论证能力等诸多因素难道还有一个座次的问题吗?如果没有,那么为什么要把错别字的数量作为一个单独的评分标准呢?这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另外,一个考生的书写能力与该考生的作文综合能力是否成正比?换言之,在一篇高考作文中,如果错别字的数量较多,那么是否就意味这篇作文的综合水准一定很低吗?从我个人的阅卷经验来看,未必如此。由于种种原因,在现今的考生身上,出现了书写能力与作文综合能力相背离的现象。很多考生在一篇千字左右的作文中,可能会出现十几个错别字,但仔细捡拾一下,这其中却不乏立意新颖、语言得当、论证有力的佳作。对于这类考卷,我们应该如何赋分?如果按照“错一字扣一分”的评分标准,仅在这一项上考生首先就痛失十几分。再加上其他方面的微瑕。恐怕满分六十分的作文也只能给到四十分左右,甚至在及格线以下,正常情况下其得分会低于全体考生的平均分。这是否公平?这种评分标准的结果难道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吗?

无疑,“错一字扣一分”的评分标准是由学生错别字日渐其多的现状催生出来的。错别字多了,我们就“错一字扣一分”。按照这种逻辑,日后若学生的标点符号错得多了,我们就“错一标点扣一分”,甚至“错一段

落扣一分”,“镨一词语扣一分”……。真要如此,高考作文被大卸八块,还有办法评吗?在我看来,高考作文还是要遵循整体性评判的原则。

三、问题的复杂性

我在本文开篇即已谈过,近年来,学生高考作文中的错别字日渐其多。那么,为什么会在如此之多的考生身上出现如此之多的错别字?我想,这绝不是一句简单的“个别学生基本素养低下”所能概括得了的,这背后其实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原因,既有考生本身的问题,也有我们整个社会的问题;既有教育方式、教学方法的问题,也有考试制度的问题。

首先,高考作文作为一种考场作文,时间短,任务重,文字量大,除去审题、构思等环节花费的时间,真正付之于行文的时间一般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左右。在区区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内完成一篇千言左右的作文,出现一些错别字实属在所难免。并且,毫不夸张地说,对任何一位考生而言,高考都意味着一生的前途和命运,何况在日程安排上,语文科目的考试历来都被置于各科考试之首,考生心理的紧张程度自不待言。这无形中也增加了错别字在考生笔下出现的几率。

其次,这也是我们长期应试教育的恶果。如今的考试,无论是高考还是平时的测验,为了便于评阅,无一例外地都增加了客观化试题的比重。教学跟着考试跑,许多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只注重客观化试题的讲解和练习。久而久之。学生成了考试的机器,除了“ABCD”,眼中别无他物,很少真正动笔书写汉字。同时,作文训练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被严重边缘化。作文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短期内很难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急功近利的心理使许多教师淡化了平时的作文训练。书写能力当然也会“用进废退”,在这样的应试教育中培养起来的考生,在考场作文中出现错别字也就无足惊讶了。

再次,这一问题也是我们科技时代的“副产品”。我们的时代号称“无纸时代”,电脑、手机、电视等高科技产品在今天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看电视成了当下人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图像取代了文字。通过读书、看报来获取信息在今天已经具有了古典主义的色彩。文字与人类的亲和力正在日渐淡化。同时,E-mail取代了书信,手机短信取代了便条,在键盘上十指如飞取代了延续几千年的奋笔疾书,这个时代提供给我们的能够诉诸笔端的机会真是越来越少。这也导致了当下许多人对汉字辨识能力与书写能力的分离:当一正一误两个汉字呈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他能辨识出孰正孰误,但一旦没有参照落实到纸面上往往就错误百出了。80后、90后的一代更是现代生活方式的实践者,所以,这种高科技的负面效应在他们身上体现得也就尤为明显。其实,何止是他们,许多已经步入社会的成年人不也同样面临着这样一种挑战吗?汉字书写能力不也同样在日渐退化吗?

此外,考生作文中错别字目渐其多,我们整个社会也难辞其咎。在商业利益的蛊惑下,许多人将汉字使用规范弃之不顾,为了招人眼球,挖空心思频频变换花样。随便到大街上走一走,什么“衣衣布舍”(布匹店)、“一贱钟情”(服装店)、“简朴寨”(饭店)等等故意以讹传讹的错别字屡见不鲜。再以出版业为例,我们姑且不论虽时时喊打但却始终未能根除的盗版问题(盗版书籍中的错别字满目皆是),即便是许多正版书籍、报刊,错别字现象也已成了见怪不怪的“家常便饭”。这一切,难道对在校学生的书写能力没有影响吗?

由此看来,高考作文中的错别字现象背后隐含的其实是一系列更为复杂的问题。对此,一方面我们不能放任自流、任其发展,要综合使用各种手段有效遏制;另一方面,对考生还要采取适当的宽容态度。“错一字扣一分”的评分标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标准化综合评分 篇7

《观察记录》课程是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本科基础课课程体系改革的一部分。整个本科基础课课程体系由5门主干课组成, 分别是:《观察记录》《思维表述》《图形语言》《空间形态》和《创意表达》。《观察记录》课程是全部本科一年级基础课主干课中的第一门课程。

作为技能性的基础训练课程, 《观察记录》表面看起来, 似乎是传统艺术设计学院开设的素描和色彩课程的综合。因为《观察记录》的训练过程同样要求学生练习以手绘的形式准确快捷地表现对象, 并且两者的训练目的基本一致, 都是为了最终能够掌握手绘这种技能, 运用手绘自由地表达意念中的形象。但其实《观察记录》与传统艺术学院的素描和色彩课程有着本质的区别。

传统艺术院校的素描和色彩课程训练, 要求学生准确地在画面上表达特定角度下对象物体的形态和色彩关系, 追求的结果是具体的表现性的画面效果。而《观察记录》的重点首先在于观察和分析对象物体的形态、色彩、结构等特征和信息。这种观察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从里到外的, 是有系列的、而且是研究性的。最终落实在画面上的也不再是只是某个角度的孤立的图像, 而是一系列的用于表达对象或者构思的有组织有条理的图像。而且表达的重点在于观察和分析后经过整理的结果。所以《观察记录》课程的重点在于从观察到分析再记录的这一全过程。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 《观察记录》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以手绘的方式准确而清晰地记录事物以及生活细节的能力, 包括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可以看出, 《观察记录》属于主要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一个课程, 但同时也包括了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针对课程的教学目的, 教师尝试在课程中设置了两个的主要教学活动, 课内专题练习和课外专题资料搜集。整个课程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分别设置了三组作业练习。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以“深入观察”为主题。首先针对单个物体进行各种观察重点的系列观察与记录训练。重点是先从简单物体开始, 让学生了解观察对象, 观察重点, 观察方式等在实际情况中的应用。并且强调系列观察的重要, 尽管实践证明在刚开始的阶段学生对系列的理解非常吃力。在记录方面, 要求学生运用指定的四种基本记录手法, 对各个系列观察的结果进行记录。而且鼓励学生自己选择与观察重点相适应的记录手法。观察的重点主要是物体的外形、结构、材质、细节等。

课堂作业, 自选一个植物种子或果实进行观察记录练习。要求针对所选对象的外观、结构、质感、色彩等不同观察重点进行系列观察。每个系列要求表达一个观察重点, 并选用同一种记录手法。记录手法包括单色素描, 线描, 色彩, 结构线, 综合手法共五种手法。作业数量, 每个系列6张A4幅面, 共5个系列。

课后作业, 搜集观察记录例子, 加以评论, 并以手绘方式记录下来。

第二阶段

二阶段以“比较观察”为主题, 让学生选择一组物体进行比较观察, 并记录相关的结果。同样强调进行系列观察的要求。经过第一阶段的训练, 学生对观察和记录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理解, 所以这个阶段的具体观察重点让学生自己选择。鼓励他们透过物体间的相互比较, 发掘独特的观察和比较重点。同样在记录手法的方面, 鼓励学生尝试多样综合手法的运用。

课堂作业, 自选三组同类型人造物体进行比较观察。每一组物体必须包含二到四个同类型的人造物, 以每一组物体的比较观察结果完成一个系列练习。每个系列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观察重点, 自选合适的记录方式。制定观察比较计划, 并绘制草图。每个系列6张A4幅面, 共3个系列。

课后作业, 搜集优秀的平面记录或表达例子, 结合课堂作业加以评论, 以电子文件形式进行多媒体汇报。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以“专题研究”为主题, 结合前面两个阶段的训练, 让学生在“连接”“结构”“材质”“使用状态”这个四个主题中自选一个主题进行系列研究。要求首先对所选专题进行分析和理解, 制定相关的研究计划, 自行组织相关的观察对象和观察重点, 并选择相应的记录方式, 最后完成整个专题研究报告。

课堂作业, 最后提交的专题报告必须包括四个主要内容:主题理解、研究计划、研究内容、研究小结。其中, 主题理解包括对所选主题的定义, 范围等进行搜集和理解;研究计划包括如何选择研究的具体范围、如何选择具体的研究对象与重点、具体如何组织观察的过程和选用记录方式、每个画面的构图等;研究结果包括针对主题所进行的多个观察记录系列;研究小结是针对第三阶段作业的一个文字性小结。

课后作业 (以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 , 自学透视原理, 并临摹四张透视图。这四张透视图要求分别是平行透视 (轴测图) 、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的实景照片或者图片。要求把图片中的主要透视灭点画出来。

二、为课程设定合理的反馈和评估体系

教学评估是“基于所获得的信息对教学效果做出客观衡量和判断。”这里的评估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评定;二是对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进行评定, 也就是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评定。本文只集中讨论第一种含义, 即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所进行的评定。

所有的评估都是为了检测某事物的质量, 所以从定义上来说都需要有适宜的标尺。因此在评估这一要素中, 拥有清晰、恰当的目标和标准非常重要。而当教师、同学、甚至是课外的人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出一个评价时, 就产生了反馈。同评估一样, 反馈在本质上说也是具有评价性的, 它指出了所评论工作中的优秀部分、也指出了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帮助学生找到改进的地方。

不过反馈和评估有两个重要的区别。其一是反馈不是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只有评估才是课程成绩的一部分;其二是反馈是以和学生对话的形式进行的, 而评估则是以向学生宣布的形式进行的。评估的结果是具体的分数, 而反馈的结果则是一系列的对话。

好的反馈应该是:经常性的;迅速及时的;有区分度的。而且, 在教师的角度, 还要注意定期的总结反馈。尤其是当某些学生不是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的时候, 这类型的情况在国内的教学环境中经常出现。要注意定期把来自学生的个别问题和情况汇总, 并在全班讨论的时候进行说明。

如果我们需要出色的评价活动, 就得让教师和学生明白将针对哪些目标测评学生的表现, 每一项目标下又各有什么标准。

评估的目标和标准

评估的目标应该就是课程的教学目标, 而且在课程设计阶段, 明确评估的目标还可以反过来验证教学目标制定的可行性和教学活动安排的合理性。《观察记录》教学目标可以总结为:学会观察和学会记录, 而这里的“学会”又起码应该包含基础知识和应用两个层次。所以《观察记录》课程的主要评估目标是:

1. 在观察方面, 学生是否理解与观察相关的重要概念, 理解的深度如何;

是否能熟练运用适当的观察方法对特定的事物进行有效的观察。

2. 在记录方面, 学生是否理解与记录相关的重要概念, 理解的深度如何;

是否能熟练运用适当的记录方法对特定的观察结果进行有效的记录。

评估的标准就是对学生学习质量不同层次的具体定义。比如, 针对第一个评估目标:学生是否理解与观察相关的重要概念, 理解的深度如何。学生需要具体做到是:首先, 列出他们认为重要的概念;进一步, 他们要对这些概念进行解释;再进一步, 他们可以列出用以说明这些概念的若干典型的例子, 进行分析和评价;最后, 他们应该把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应用在课程相关的作业练习之中。这样, 针对第一个评估目标, 就出来一套基本的评估标准。

除了评估的目标和标准, 形成合理的评估体系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评估的方式。

评估的方式

传统教学的评估方式基本就是一个:教师评分。尽管负责任的教师会把评分的标准向学生做详细的说明, 有的教师还会在所有学生面前公开的评分, 或者邀请课程外的教师共同评分。但就总体而言, 评分活动的主体依然是教师。

然而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来考虑, 学生要在生活和自主学习中表现出色, 就必须学会评价他们自己的工作。所以, 在课程的评估方式里, 适当加入学生间的互评和学生自己的自评, 是非常有必要, 也是非常有效的。而且, 通过在互评和自评过程中需要运用的大量分析和评价手段, 也可以训练学生们的批判性思考技巧, 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具体对应在课程活动, 互评或者自评的活动可以穿插在课程每个阶段的小结讨论活动中。讨论结束后, 可以把评估的结果以阶段成绩的形式记录下来, 作为课程总体成绩的一部分。

然而, 在实际情况里, 学生的互评和自评的过程常常会变得非常混乱。刚刚从高中考入大学的一年级学生, 他们几乎完全没有分析和评价的能力与技巧。尤其是课程的开始阶段, 在公开的场合下他们会更加显得无所适从, 无法把握评价的主要目标和标准。所以, 在学生互评和自评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辅导, 始终保持整个评价活动的总体方向和帮助学生总结具体的评价结果。

在实际教学中, 针对学生的互评还可以运用很多具体的方式。比如, 运用便条标签进行投票的方式, 选出班上最好的作业。或者可以组织相同课程的几个班进行互评和讨论。但是, 无论采取哪一种互评的方式, 关键的一点在于学生必须学会建立自己的评价标准。当然, 这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可以依据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 尽量尝试引导学生主动地建立这种评价标准;但同时, 也应该准备一整套完善和详细的评分标准, 作为提供学生讨论和学习的根据。

三、建立课程评分标准

由于《观察记录》课程的主要教学活动是大量的实践练习, 所以整个课程的评估体系就落实在对各阶段实践练习的结果——对作业练习的评分上。针对课程活动和作业练习的阶段性特征, 总体上采取分阶段的考核方法。

首先确定整个课程的总分为100分, 课程的三个主要教学活动阶段每个阶段各占30分, 加上最后一个阶段结束时的个人专题研究成果陈述占10分。共100分。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第一阶段 (30分) , 其中,

课内练习 (25分)

1. 作业数量完整 (5分, 每个系列1分, 系列不完整不得分) ;

2. 观察重点明确且不重复 (5分, 每个系列1分, 重复的观察重点不得分) ;

3. 观察方法选择适当, 观察深入 (5分, 每个系列1分) ;

4. 表现手法选择适当且不重复 (5分, 每个系列1分, 重复的

表现手法不得分) ;

5. 图纸表达清晰准确 (5分, 每个系列1分) 。课后练习 (5分)

1.例子选择正确 (1分) ;2.分析评价合理 (2分) ;

3.图纸表达清晰准确 (2分) 。第二阶段 (30分) , 其中,

课内练习 (25分)

1.工作计划表达清晰 (1分) ;

2.作业数量完整 (6分, 每个系列2分, 系列不完整得1分, 系列缺失不得分) ;

3.比较重点明确 (6分, 每个系列2分) ;

4.观察方法选择适当 (3分, 每个系列1分) ;

5.表现手法选择适当且不重复 (4分, 每个系列1分, 重复的表现手法不得分) ;

6. 图纸表达清晰准确 (6分, 每个系列2分) 。课后练习 (5分)

1.例子选择正确 (1分) ;2.分析评价合理 (2分) ;

3.陈述思路清晰, 陈述连贯 (1分) ;

4.多媒体演示文件有按顺序组织 (1分) 。第三阶段 (30分) , 其中,

课内练习 (25分)

1.研究计划详细, 表达清晰 (1分) ;

2.有搜集与专题相关的重要信息和资料, 并进行整理与表达 (2分) ;

3.对专题研究所涉及的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和分析, 并进行整理与表达 (2分) ;

4.所选的研究内容、观察对象等切合所选专题 (3分) ;5.分类清晰, 比较重点明确 (2分) ;6.观察方法选择适当 (3分) ;

7. 图纸组织思路连贯, 画面构图合理。 (2分)

8. 表现手法选择适当 (3分) ;

9. 图纸表达清晰准确 (5分) ;

1 0. 文字总结思路清晰, 表述准确 (2分) 。课后练习 (5分)

1.例子选择正确 (1分) ;2.分析评价合理 (2分) ;

3.陈述思路清晰, 陈述连贯 (1分) ;

4.多媒体演示文件有按顺序组织 (1分) 。专题研究陈述 (10分)

1.对所选主题重要概念的理解准确, 简单介绍该主题所关注的主要研究范围。 (2分)

2.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陈述的顺序, 思路清晰, 顺序合理。 (2分)

3.陈述顺序与研究结果图纸的摆放顺序吻合。 (2分) 4.控制好陈述的内容和陈述时间, 不超时。 (2分) 5.陈述过程连贯, 声音响亮、发音清晰。 (2分)

整套课程练习的评分标准可以在课程的一开始就向学生公布, 以便学生从开始就对课程的学习有一套清晰完整的认识, 并在学习过程中, 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 适当的进行修改和完善。也可以先通过集体讨论的形式, 让学生自己先建立一套评分标准, 再提出教师准备好的评分标准, 把两套标准进行比较, 最后修订出针对不同专业班的特定的评分标准。

基于标准差系数的沃尔评分法探析 篇8

一、沃尔分析法基本程序及权数改进思路

(一)沃尔分析法基本程序

沃尔分析法作为一种基本的财务指标评判方法,其思想理念与思维方式在目前仍有借鉴作用。亚历山大·沃尔作为沃尔分析法的先驱者之一首次运用沃尔分析法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比较完整的分析,以评价企业信用水平的高低。沃氏分析法主要是将若干财务指标通过线性组合形成综合性的分值来评判企业的信用水平,在企业财务指标综合评判中的基本程序包括:

(1)选择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比率指标。

(2)确认这些评判指标的权数比重。

(3)确定这些评判指标的标准值,该标准值可以是企业的预算标准值或者行业的平均值等。

(4)计算这些指标的实际值。

(5)求出评判指标实际值和标准值的相对比率。

(6)求出评判指标的综合分数(百分制)。

沃尔分析法对企业财务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分为两大步骤:综合评分标准的确定,即程序(1)~(3);公司财务状况实际评分,即程序(4)~(6)。

(二)沃尔分析法权数改进思路

目前学术界对沃尔分析法的探讨有财务指标选择等方面,笔者仅对沃尔分析法权数的改进作探讨,对权数的确定应考虑以下方面:

(1)沃尔分析法权数有其合理性。因为沃尔实证分析的结果相当于一个专家经验值,其结合指标综合实际财务指标分析的结果,所以赋予的权数有其合理性。

(2)在实际问题分析中不能完全依赖于始终不变的权数。在决策时应观察某一指标在连续几年内的变异程度,由于变异程度与可依赖度成正相关,因此应对变异程度比较低即比较稳定的指标赋予较大的权重;对变异程度比较高的指标即不稳定的指标赋予较小的权重,以更好地反映选取指标的可依赖程度。

二、运用标准差系数的沃尔分析法改进步骤

(一)分解传统的沃尔分析法权数

根据上述思路,将传统的沃尔分析法的权数分解为固定权数与权重权数,其中固定权数为10%,权重权数每个指标不同,反映了每个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这样就尊重了沃尔分析法指标的合理性,如表1所示:

这样,原始权数就被分成70%的固定权数(d)和30%的权重权数(wj)。对于权重权数,我们接受沃尔分析法的经验值和合理性,不做调整,对于固定权数,将采取标准差系数进行调整。

(二)固定权数改进

可以运用标准差系数法计算。

(1)设企业可取得7个财务指标近n年的数据。则对每一个财务指标近n年的数据求标准差σi和均值μi。

(2)根据统计学的有关知识知道,σi反映了指标的变异程度,但是不同指标之间进行比较还得克服水平不同之间的差异,所以消除均值影响,因此计算标准差系数:

(3)对标准差系数进行同向化处理,因为标准差越大表明变异程度越大则权数应该越小,因此:

此时ui的大小与权数大小一致。

(4)对ui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权数。

(三)综合评分

结合调整后的固定权数与权重权数计算。

(1)设新计算的每个指标的权数为f。

(2)设待估计年度第i个财务指标实际值为xi,其标准值为x0,令pi为指标实际值与标准值的比值,

(3)企业的综合得分为:

三、综合评价实例

本实例选取了ST金顶(600678)近三年的财务指标,旨在运用沃尔分析法评价2008年度的综合财务能力。

(一)固定权数最后赋值

如表2所示:

(二)最终权数

如表3所示:

最终计算得出该企业的综合评分为77.74分,说明企业与本行业标准还存在一定差异。

四,结论

此方法在传统沃尔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财务指标的权重,提出了财务指标的变异程度应该成为影响财务指标权重的影响因素,将原始权重进行拆分,并利用统计学中标准离差率这一指标对变异程度进行分析,更加科学地得出了财务指标的权重,克服了主观赋予权数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提高了财务综合评价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宋永春:《现行主要财务分析方法的改进探析》,《经济》2004年第12期。

[2]晏静、裘益政:《两种财务分析体系的对比——从银广夏事件谈起》,《财会通讯》(综合)2001年第10期。

[3]刘红梅:《对沃尔评分法几个问题的探讨》,《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6期。

[4]范霄文、储海林:《因子分析法在沃尔评分法中的应用》,《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

[5]李守业:《也谈标准差系数》,《中国统计》1988年第5期。

标准化综合评分 篇9

一、新评分标准及其影响

近几年高考英语书面表达的评分标准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第五档为:“完全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覆盖所有的内容要点;应用了较多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有些许错误, 但为尽力使用较复杂结构或较高级词汇所致;具备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有效地使用了语句间的连接成分, 使全文结构紧凑;完全达到了预期的写作目的。”和以前的评分标准作比较, 新的评分标准有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注意:

1.加强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考查。新评分标准要求之下的书面表达题给了考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不仅要提炼总的观点, 还要构思支撑论点的次论点。这就意味着作文不仅是对考生语言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 更要求考生有清晰的思维能力。

2.鼓励形式多样的语言表达。不少教师认为没有错词错句、表达流畅就是一篇好作文, 但是新的评分标准鼓励多运用复杂语法结构和高级词汇。一篇语言内容完整、表达正确, 但词汇贫乏、句子结构单一的书面表达, 在过去也许能得高分, 但按新的标准只能评为及格。

3.更加关注连接词的运用。新标准要求作文有效地使用语句间的连接成分, 使全文结构紧凑。所以适当选用语句间和段落间的连接成分, 让文章连贯、流畅是得分的重要指标。

二、如何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一) 培养写作意识

1. 勤于摘录, 点滴积累。

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 日积月累才有质的飞跃。学生每天会接触到大量的好词好句, 却往往会忽略它们。所以应要求学生碰到好词好句随时摘抄, 教师要定期检查, 同时选出优秀摘抄加以展示共享, 培养学生良好的积累习惯。

2. 培养发散思维。

不少学生都会在书面表达训练中遇到“高原期”, 很辛苦地背单词、背范文, 作文却怎么也拿不到高分。其实, 学生缺乏的是一种融合基础知识、整合表达思路的能力。因此, 如果教师在知识点的讲解、复习中, 为学生设置新的情景, 让他们拓展想象空间、发散思维, 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就会在教师的一次次点拨中提高。

(二) 牢记写作策略, 熟练运用写作技巧

1. 仔细审题。

在落笔之前, 没有认真审题, 没有弄清题目提示的内容、要求 (即注意事项) , 没有理清思路, 就容易偏题。审题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以2011年江苏卷为例, 很多考生由于审题失误, 把“女儿为妈妈拿包, 孩子为家长减负”这一主题误认为是学生要减负, 导致不少具备很好写作基本功的考生却连及格分都没拿到。

2. 表达方式多样。

(1) 适当运用倒装句式。

(2) 使用非谓语动词。如2012年江苏高考书面表达中可以这样使用非谓语动词:Su Hua and Li Jiang bumped into each other, , we should...

(3) 各类从句的运用。比如定语从句的运用, 其中, 对于which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学生易懂而且也易用。

另外还有强调句型的运用等。

3. 巧用过渡词。

教会学生使用形式多样的过渡词, 如常用于文章开头的To begin with, With the development/progress/growth of economy/society, Generally speaking...用于文章结尾的In conclusion, In brief, It is high time that, It is only when...that...还有常用于比较和对比的过渡词:unlike, in contrast...

(三) 细致美化, 能力提升

1. 要认真检查写完的作文, 看是否有语法、拼写方面的错误, 是否有中式英语等。

特别注意应开头快速入题, 结尾简洁明快。

2. 文章常改常新。

俗话说:“文章不怕千遍改。”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要求学生“精写”某一篇文章。教师指导学生多次修改一篇作文。如此往复, 直至达到师生双方共同认可的分数。这样, 学生每写一次就是一次提高、一次升华。这种方法, 和达·芬奇画蛋一样, 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 持之以恒, 不懈努力

教师要指导学生坚持每天动笔, 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如写一句话、几句话、一段话、一篇日记、一件事情、一点体会、一些造句练习、一些模仿表达练习, 或回答几个问题等等。“三天不写手生”, 写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只有有了一定量的积累, 才会有质的飞跃。

标准化综合评分 篇10

学生平时的实验课程由于有教材的参考和教师的示范, 并且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实验, 互相协作, 因而并不能确保所有学生都能独立自主地完成实验, 达到实验课程的要求。因此, 实验课程的成绩评估是实验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 是对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

本论文结合电工实验室的实际情况, 以《电路测试与实验技术》 (1) (2) 为例, 首先分析了实验课程成绩评估中面临的一些问题, 然后总结了本实验室在实验考试方案和制订实验考试评分标准方面的一些经验。

1 实验考试和成绩评估中的若干问题

实验成绩的评估具有两层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尽可能客观地评估了学生对于实验课程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一种有效的督促。其中, 平时成绩评估以及实验考试都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1]。通过平时成绩的评估, 有效地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做出判断, 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过程, 改进教学效果;然后再通过实验考试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进行实验, 包括实验设计、连接线路、记录数据、结果分析等内容, 考察了学生对理论和实验的理解力和独立操作能力[2]。但目前课程的实验考试也存在着一些有待改进之处, 例如:

(1) 考试内容有待丰富。目前实验课程的考试内容基本每学期都是一个固定的内容, 学生对考题比较熟悉, 缺乏考试的难度和考查效果。

(2) 平时实验操作监管不严。实验课学生两人一组实验, 不少学生课堂上不思考、不动手操作, 得不到基本的训练, 教学效果欠佳。

(3) 缺乏考试评分标准。与理论考试不同, 实验考试由于是通过实际操作进行考核, 自由度大, 因而考试的评分主观性较强, 不同老师的要求也不同, 很难具有统一化的标准。

2 实验课程的考核方法和成绩评估

以《电路测试与实验技术》这门课程为例, 该课程是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独立实验课, 分为2学期, 每学期有16个学时。《电路测试与实验技术》 (1) 的主要实验内容为, 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叠加定理的验证,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验证, 用三表法测量交流电路的有效参数, 正弦稳态电路相量的研究,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电路测试与实验技术》 (2) 主要内容有三相电路电压、电流的测试, 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 非正弦周期性电路的研究, 一阶电路的响应测试, 二阶电路的设计, 二端口网络设计[3]。这两门课程最后均有复习课时和考查课时。

电路实验考试属于实践考试, 考试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根据学校教学规定, 课程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共同决定, 一般是平时成绩占30%, 期末测试成绩占70%[4]。

2.1 平时成绩的评估

由于考试成绩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难以完全反映学生对于课程的总体掌握情况, 所以平时成绩是对考试成绩的一个有力补充, 是课程成绩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平时成绩的考察内容主要包括:出勤率;课堂实验操作情况;实验报告完成质量共三个部分如下。

(1) 出勤率。实验课程由于要考查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因此, 对于学生亲身完成实验课程的要求更高。出勤率对于实验课程的效果而言极为重要[5]。除了教师平时严格要求, 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提高出勤率之外, 还必须对实际出勤率进行统计, 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督促。对于有特殊情况请假的学生, 可另行安排时间补做。

(2) 课堂实验操作情况。由于课时和场地的限制, 平时的实验是2人一组。有些学生喜欢投机取巧, 拍下教师示范的实验连接线路图, 在实验台上照着连接, 但并没有真正理解。因此, 在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师需不断提醒和督促学生, 以增强教学效果。学生做实验的同时实验教师进行巡回监督和检查, 并就实验情况进行记录。当学生完成实验之后应向实验教师提交原始实验数据, 由教师检查实验结果并记录, 以上都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评估标准。

(3) 实验报告完成质量。学生在完成每一个实验课程之后都要提交相应的实验报告。学生的实验报告有可能是照搬书本, 缺少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因此, 这要求实验教师在批阅中要根据实际实际情况给出合理成绩, 并及时反馈给学生。

以上三个方面各占平时成绩的1/3, 也就是总成绩的10%。

2.2 期末考试成绩的评估

2.2.1 考试内容和要求

为了发挥考试对实验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实验考试的内容应着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的实验知识、使用仪器的能力和综合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 其重点应是对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 并包括对实验习惯的考查[6]。学生根据实验题目要求完成考试, 在答题纸上画电路图, 在实验台上连接线路, 记录测量数据, 并作相应的计算和分析。学生完成实验后请老师检查实际线路和结果, 并提交答题纸。

考试重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实验原理的表述: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验题目阐明实验的理论依据, 自行设计实验线路, 并画出实验电路图和选择测量方法。

(2) 实验步骤的设计:考查学生能否根据实验仪器、测试项目编排实验步骤, 其实验步骤是否合理。

(3) 实验仪器的操作和动手能力的熟练程度: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验内容和各测试项目, 正确使用有关仪器和测量工具进行参数测量, 记录波形和有关数据。考查学生是否实验操作规范熟练, 是否会排除故障等。

(4) 数据处理和结论分析:要求学生能按实验要求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包括数据的计算、制表填表、作图等, 根据实验结果验证基本理论和定律, 得到实验结论, 要求书写规范, 条理清晰。并能进行实验误差的处理和分析[7]。

2.2.2 考试方法

考试主要用于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同时检验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前由教师书面出题, 提供约10套同主题但具体内容有区别的题目, 使得相邻座位的题目避免雷同。考试时间为45 min。考试为闭卷考试, 监考中应强调关闭手机, 事先避免利用手机作弊, 比如在手机上看电路连线图以及接收先考完同学的信息等, 保证实验考试的公正性。

2.2.3 评分标准

根据以上的考试要求来进行实验考试评分, 具体的考核标准可参考如下。

优秀:实际电路接线准确, 书面绘制电路原理图准确, 实验测试结果全部正确, 完成时间处全班15%范围。

良好:实际电路接线准确, 书面绘制电路原理图基本正确, 实验测试结果正确, 完成时间处全班50%范围内。

中等:实际电路接线基本准确, 重点是功率表接线准确, 书面绘制电路原理图准确, 实验测试结果基本正确, 完成时间处全班80%范围内。

及格:实际电路接线无报警, 有电压、电流等, 功率表接线基本准确, 书面绘制电路原理图基本准确。

不及格:无法独立完成实际电路接线。

2.2.4 关于实验课程考试改进的一些讨论

目前电路的实验考试较为简单, 有些理论基础扎实而动手能力又很强的同学十几分钟就完成了。为提高考试的严谨性, 降低随机性, 可增加考试内容以及提供更多的电路元件。例如:增加一个直流电路题目, 以戴维南定理为考试内容, 提供一个电路要求学生测出某端口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实验考试通常以实验完成时间作为考核的一个参考。比方说, 在学生做完后通知监考教师, 然后教师检查一下线路, 以确认考试结果。但是如果有多名学生同时完成实验, 尤其对于在较为复杂的电路的情况下, 监考教师一般很难兼顾到所有同学, 因而在时间考核上有失公正。现在数码照相非常方便, 因此, 可及时拍下学生完成的线路作为备份, 事后再做评判, 以节省考场上检查线路的时间。

3 结语

本文以本校《电路测试与实验技术》课程为例, 详细介绍了本校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在实验课程的考试方式和成绩评估等方面所采取的方法和策略, 同时对于目前课程考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改进方向做了讨论。实验考试体系包括设计方案、实际操作、结果分析等, 多方位全面地考查和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 同时也考查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8], 并为电路课程教学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

摘要:实验课程的成绩评估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该文结合电工实验室的实际情况, 总结了实验考试的方式和制订了实验考试评分标准, 给学生考试和教师评分作为参考, 在给实验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理论课的教学有一定的辅助促进作用。

关键词:电工实验室,实验考试,评分标准

参考文献

[1]程金林, 吴斌, 黄铮, 等.试论实验教学考试方法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讨, 2003, 22 (5) :26-27.

[2]王波, 张岩, 王美玲.“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 31 (9) :121-123.

[3]杨欢红, 杨尔滨, 刘蓉晖.电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127-128.

[4]杜宇上, 彭端, 蒋力立.电子技术实验考试组织方法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9 (Z1) :212-213.

[5]葛年明, 周泉.电工电子实验考核方法的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8, 25 (4) :146-147.

[6]王松武, 王伞.电子电路实验与考核“黑箱”系统[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 28 (11) :124-125.

[7]杨文生.大学理工科专业电路原理实验考试的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4) :151-153.

标准化综合评分 篇11

一、延缓评分时间。俗话说,十个手指伸出来有长短。对于学生的习作水平来说同样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同学生来就对习作感兴趣,他们情感细腻,善于表达。这些学生习作能力就强,习作水平当然也就高些,每次习作也都会取得比较满意的成绩。但对于那些写作能力低的学生来说,他们作文中常常会出现材料不当,内容简单,叙述不清等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对此,作为我们老师千万不要轻易地用“阅”或“不及格”等第来刺激他们。我们应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竭尽全力地去帮助他们。当面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然后再让他们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认真修改,等到他们按老师提出的建议修改合格后,老师再给他打一个较为满意的成绩。这样,学生就不会因此而惧怕作文,相反会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在修改过程中也逐渐提高了自己的习作能力。

二、多次更改等第。所谓多次更改等第,就是教师首次批改后,再将学生的作文返回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老师批改时提出的修改建议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完善。老师再根据学生修改的具体情况更改等第。具体做法是:学生习作发放后,能按老师批语加以针对性修改的,一律提高等第。如果他是及格的,能按要求进行修改的,就把他的等第改为良好。如果原来就是优秀的,按要求进行完善的,老师就在优秀后面加五角星。经过反复修改后,如果他的习作被贴到班级“佳作栏”或编入班级习作选的,老师就在优秀后面再加两颗五角星。这样学生就会想方设法反复地修改自己的作文,直到满意为止。如果每个同学都能把自己习作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我们老师还会为学生的习作能力而担心吗?

三、分条块记分。根据语文新课标对作文评价的要求,分为1.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2.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3.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老师在批改时,就可以对以上三项进行评价。每项有限定的分额,对某项做的特别好的,可以适当超过限定的分额,以示鼓励。最后把每项所得的分数,累计相加得出总分。这样在统观全文基础上,使学生对自己作文的优缺点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下次作文中加以改进和提高。

标准化综合评分 篇12

关键词: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比较研究

一、分级评分的标准比较

考试的区分是依据分数判定,而大陆和台湾的作文考试的评分标准也是分级评分。以新课标全国卷为例,评分分为四个等级,将作文分为一类文、二类文、三类文和四类文。而台湾国文考试的作文评分等级为A、B、C三个等级。相较于台湾的三个等级,新课标全国卷的作文评分标准除了四个评分等级,还有相对应的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而基础等级又分为内容和表达,每一部分各占1/3,相对于台湾的评分标准,大陆的标准更加系统化与公式化。

以新课标全国卷一类文评分标准为例,其中的细则有: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迹工整、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而二类三类以及四类文也是这些要素,只不过需要降级评分。

下面是台湾省国文考试作文评分标准,也是以一类文的标准为例。

评阅重点,从“题旨发挥”、“资料掌握”、“结构安排”、“字句运用”四项指标,加以评分。凡能掌握题干要求,紧扣题旨发挥;内容充实,思路清晰;表达适当,体悟深刻;论述周延,富有创意;举证详实贴切,材料运用恰当;结构严谨,前后通贯,条理分明;字句妥切,逻辑清晰;描写细腻,论述精彩;文笔流畅,修辞优美,得A等(27分~19分)。

假如将台湾省的评分标准再细化可以发现,评分主要考量的是“题旨发挥”、“资料掌握”、“结构安排”和“字句运用”。这与新课标全国卷的评分标准中的“内容,表达与特征”三要素类似,但是又有一些不同。虽然两者都是采用分级评分的方式,但是分级的方式却有很大差异。新课标全国卷将“内容,表达,特征”三要素分别赋分,也就是说作文的评分应该是20+20+20的方式。假如一个考生的内容写得非常独到,特征这一块儿也非常优秀,但是表达方面有所欠缺,他的总分也只能是20+15+20=55分,所以说,这三要素在作文中同等重要。而台湾的评分标准中并未明确切分四个方面的赋分比例,也没有强调四要素各自占的分值是多少,这就给予考生非常大的自主性,而在新课标全国卷中,在三大要素中又细分出13个小的评分项,考生如果想要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就要兼顾到这13个小项,而台湾的分级评分中却有多达19个小项,考生需要兼顾更多的要素。

大陆新课标全国卷的特色在于其评分标准中采用“基础等级”以及“发展等级”。通过研究表格可以发现,发展等级的考评要素有:深刻、丰富、文采、创意。这些属于一篇文章中较为难把握的部分,也就是说,发展等级就是区分一类文和二类文的标准,一般而言,基础等级的40分基本没有太大的区分度。所以,在新课标全国卷的分级评分中,内容以及表达属于作文分数的基底而特征等级就属于基底之上的高度。把基底要素拿到也可以得到一个相对满意的分数。而台湾的评分标准并没有明确出哪部分属于作文的基底,哪一部分属于作文的高度。相对于大陆考生而言,台湾考生的作文并没有一个稳定的基本分段。大陆的作文模式可以说是三角形,有基底要素有顶层要素,反观台湾的模式应该是方形,更要求考生面面俱到。所以如果要达到同样的高度,方形可能要比三角形花费的材料更多,这也可以看出相对于大陆的作文的评价来说,台湾更加严苛,写作起来也更有难度。

二、评价标准中的侧重点比较

分析两地的作文评价标准我们不难看出台湾作文的评分标准的四要素有着明显的侧重。题旨发挥和字句运用包括了很多要素,基本上是所有评分要素的一大半。而题旨发挥又比字句运用的要素多一些。新课标全国卷评分标准的三要素不仅分值相当,同时评分要素的多少也差不多。与新课标全国卷“三分天下”的局面不同,台湾的评分标准则更倾向于题旨发挥。

相比于新课标全国卷的评分标准,台湾省高考的评分标准还会有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大致可以理解为命题人期望学生表现出的能力。以台湾104年的作文评分标准为例,在其标准中有这么一段话:考生应就文题要求,针对“审己以度人”的意涵、重要性、相关例证、个人经验、见解或体悟等方面,加以阐述。之后就是作文的分级评价标准。可以看出台湾的评分标准是有一个大前提的而这个大前提每年都会改变,如105年的作文评分标准的前提是考生应就文题要求,力求将“举重若轻”之意旨诠解得贴切深刻,能举例印证且言之有物。这个前提可以视作评分重点,对评分标准起到一个总体概括的作用,使得阅卷老师以及考生更加明确作文写作的重点应该在哪方面。而每年的评分前提也会根据作文的题目进行改变。以104年为例,大前提是紧密结合“审己以度人”。在前提中我们可以明确看出,这一年的高考作文评分落脚点就在于对“审己以度人”的解读。无论是意旨的深刻与否还是论证是否精妙都与“审己以度人”的解读是否正确有着直接关联。总而言之,台湾作文的评价标准的侧重点会根据每年作文的题目而进行变化,而分级评分标准之前的这句话就是侧重点的体现。

虽然新课标全国卷三要素“三分天下”,但是有一个评价因素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中心立意。考生需要根据所给材料提炼材料的中心思想,这个就是其在作文中需要体现的主题意旨。所以说,新课标全国卷的作文考察一方面是考察写作,一方面是考察对题目(材料)的理解。一旦对材料理解出现偏差则会导致作文中心立意把握不准,进而可能导致跑题作文的出现。而作文一旦没有扣准中心立意,失分将会相当严重。立意一定是在基于材料作文的大环境下所产生的评价侧重。而台湾的评价标准中却没有关于中心立意的要求,这也是与台湾作文的考察方式有关,以104年的作文为例,考察的是命题作文,而命题作文不存在立意出现偏差的问题,但是一定要去论述所给题目的一些特性(重要性、涵义)以及结合自己的经验和见解进行写作。

此外,台湾将字句运用单独列为一项重要的考评要素,而大陆与之对应的仅有一个较为模糊的文采。台湾将这种文采因素分为字句妥切、逻辑清晰、描写细腻、论述精彩、文笔流畅与修辞优美。可以看出台湾对于写作的美感非常看重以及更加重视作文的遣词用句。不难发现,台湾在字句运用中要求考察学生的描写、论述以及修辞,这不同于大陆的新课标全国卷重论述的特点。台湾将这三者并行,在议论中要描写也要修辞,而且这几个要素和文笔与行文逻辑是并行关系。

三、比较研究带来的启示

在新课标全国卷中,作文的分值是60分,占到语文单科总分的40%,作文的重要性已经是显而易见。然而,随着大陆对语文学习与考试重视的加强,高考语文的难度也随之水涨船高。因此在平时加强作文写作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对比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作文评分标准并且取长补短,笔者归纳出以下两条建议:

(一)立意与文采并持

上文已经提到,两岸的作文非常重视作文主旨或者立意的把握,但是台湾地区的作文评分标准中也将字句运用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标准,学生们的遣词用句成了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对于目前的写作训练笔者建议可以适当增加对学生语言逻辑的培养。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恰当的逻辑链条以及正确的逻辑表达都是必不可少的。假如一篇议论文的论述逻辑非常严密,这将是作文的一大亮点。在日常写作训练中一定要培养学生们形成严密的写作逻辑链,要训练学生“我是通过怎么样的论证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我的论点论据论证具有什么样的关系”的思维。同时要让学生思考“我的论证方法是否能够充分证明我的论点”,加强学生在写作与表达中的系统性与严谨性。

此外,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写作功底的培养,写一篇逻辑清楚的议论文还不够,还应该把一篇文章写美。语言是一门艺术,学生们能把文章写出美感,才是写作培养的最终目的。目前在议论文写作的大背景下,很多老师都将记叙文、散文、诗歌等写作丢弃,认为只要大量写作议论文就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写作能力,这种想法是片面的。写作的训练应该追求整体性,只注重议论文写作虽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但是不利于学生们的文学素养的形成以及对于写作的整体认知。记叙文、散文、诗歌的写作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记述描写能力,抒情表达能力以及对生活的感知能力。我们常说不根植于生活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的,而进行多种文体的写作正可以培养学生们从生活中发现写作价值的能力。高中写作教育中应适当增加记叙文、散文以及诗歌的训练,引导并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入手进行写作。文学写作的培养是一项滴水穿石的工作,不仅要仰望星空还要脚踏实地,在进行写作训练的同时也要去学习借鉴中外文学家的语言表达方式,将语言的艺术化为学生们真正具备的能力。

(二)解放学生个性,说自己的话

台湾104年作文评分标准中有这么一段话:考生应就文题要求,针对“审己以度人”的意涵、重要性、相关例证、个人经验、见解或体悟等方面,加以阐述。在上文已经谈到,这句话相当于作文评分的前提。我们看到其中个人经验、见解或体悟是非常重要的前提。而在分级评分表中有一项就是体悟是否深刻。可见,台湾地区的作文明确要求学生写清楚写明白写深刻自己的体悟和见解,也就是说出自己的话。这一点在写作中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一直以来,千篇一律的作文广泛存在于阅卷场上,连例证都有着很大部分的重合。考生们不会自圆其说也不懂得“我认为”在议论文中的重要性,只是学会复制他人观点,在作文中充斥着别人认为,他人认为,而少有我认为这样的语言。如果写作不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见,这样的论述将是不完整的甚至是没有灵魂的。

因此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抒发个人见解,写作个人经验,要对学生在“说自己的话”这个观点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目前的新课标全国卷注重考查学生自己的思路,学生要根据中心论点自圆其说言之有理。而学生目前最缺乏的就是用自己的话表达思想,我们看到很多的作文均是名人名言以及一些论证例子的堆砌,根本没有从自己的思想上出发去寻求论证。所以,在我们评价学生的作文中不妨可以增加一项,将个人的见解体悟放入评价标准之中,让学生引起足够的重视,进而有助于改变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状。

综合全文研究不难发现,海峡两岸的作文评分标准各有特色。在这里,笔者并不是去比较两套标准孰优孰劣,上文已经提到,不同的标准代表不同的写作教学模式。随着两岸语文教学交流的不断深入,我们既要有兼收并包的气量,要认同并学习台湾地区作文评分标准中的闪光点,并能够结合大陆地区写作教学的实际情况运用到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本文也旨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新思路新方法,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促进高中写作教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考试大纲说明导读[S].西藏人民出版社2016,01.

[2]台湾地区104学年度指定科目考试国文考科非选择题阅卷评分原则说明[S].http://www.ceec.edu.tw

[3]孙绍振,孙绍振论高考语文与作文之道[M].福建人民出版社,2013,08.

[4]尹逊才,张秋玲,高考作文命题幵放与限制的手段[J].语文建设,2008,03.

[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股票投资所得下一篇:“三违”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