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企业(精选12篇)
食品企业 篇1
食品安全是食品企业的首要社会责任,近期接连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凸显了我国食品企业在食品安全方面社会责任的严重缺失。本文从内部控制角度分析食品安全的风险及控制措施,探讨我国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并且对食品企业如何以食品安全为核心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提出建议。
一、食品安全问题的紧迫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食品工业蓬勃发展,但食品安全问题也随之产生,“苏丹红鸭蛋”、“三聚氰胺奶粉”等这些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因此提高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保障消费者权益,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企业作为社会公民,应该担当起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应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谋求企业自身发展。
二、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
食品安全是我国食品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这一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和消费环节。食品企业只有在生产、流通、消费环节上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保证向消费者提供安全的食品。
生产环节侧重于食品生产安全。要求食品企业按照国家规定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3个层次的食品安全标准进行生产。流通环节侧重于食品在各个环节中的流通安全。不仅要保证本企业所负责的食品安全,而且要承担供应链上企业互相监督的责任。消费环节侧重消费以及对安全事故处理的反应能力。企业要提高食品风险意识,定期检查本企业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建立事故处理机制和赔偿制度,对产品设计、制造、销售等环节上的缺陷产品实行产品召回制度,一旦出现问题,按照相应的“惩罚性赔偿”和“民事赔偿责任优先”规定承担责任。
三、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
(一)经营理念落后
传统的经营理念认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唯一使命和动力是获取利润,为股东负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食品企业经营者如果仅仅以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只重视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强化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不顾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在原料使用中以次充好,或在食物中使用有害添加剂,从而引发了企业的食品安全危机。
(二)企业家素质偏低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要具备的素质应包括经营素质、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这三个方面。我国虽然不乏家产过亿元的企业家,但配得上企业家精神的并不多见,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偏低。
(三)信息不对称
所谓非对称信息是指从事交易活动的一方和交易对方(在获得信息方面)并不是出于同一地位,而是被忽视或不能得到一些信息。在食品消费市场上,生产商知道自己的产品质量,却隐瞒不利的信息,而消费者却无法获得所需商品信息或无法认证所获信息是否真实可靠。生产者的信息优势和消费者的信息劣势,决定了消费者购买食品前难以判断食品是否安全。
(四)诚信缺失
食品安全不仅取决于生产技术和监督管理,更要依靠行业自律和诚信。近几年我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多数是由于诚信缺失造成,如在农业投入品环节,企业生产不合格的饲料、农药等;在农业生产环节,农民由于知识有限而使用剧毒农药、过量化肥等等。
四、以食品安全为核心,推进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控制环境要素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发动机。食品企业应该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以实现食品安全目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文化方面
食品企业在经营价值观上要把食品安全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坚持诚信的态度。食品企业还要改变传统经营理念,从战略的高度出发,把社会责任贯穿于企业的整体经营中做到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产品、正确的产品信息、提供售后服务以及为消费者开发绿色产品。
2. 企业负责人的重视
企业负责人要增强食品安全责任观念,把履行食品安全社会责任提上企业重要议事日程,经常研究和部署食品安全工作,加强对全体员工的培训教育,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努力形成履行食品安全社会责任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食品企业应当重视风险评估的持续性,及时收集风险及与风险变化相关的各种信息,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风险评估。食品安全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生产环节风险主要有:有毒物质大量在食品中残留;微生物指标不合格,部分食品的生产加工、储存、销售过程达不到规定的卫生要求;食品加工中天然有害物未完全消除引起的食源性问题;食品加工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甚至滥用工业添加剂等。流通环节风险主要有:由于食品行业链条长,尤其保质期短的产品极其容易在流通环节出现问题,而企业对流通中食品安全的漠视也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消费环节的风险一方面来自于生产和流通环节,另一方面是过期食品继续销售,以及缺少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三)企业社会责任的控制活动
对于常规性的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应按照确定的原则和标准,通过内部建立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等手段,确保此类社会责任的切实履行。对于突发性企业社会责任,应建立应急处理机制控制食品安全风险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建立健全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企业可以选择质量体系认证或产品质量认证方式,如ISO系列标准认证。良好作业规范(FMP:Food Manufacture Practice)是一套适用于制药、食品等行业的强制性标准,要求企业从原料、人员、设施设备、生产过程、包装运输、质量控制等方面按国家有关法规达到卫生质量要求.形成一套可操作的作业规范。
2.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食品生产企业除具备食品安全好的意识外,还必须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提高职工综合素质,根据食品生产工艺特点,从原材料进厂检验到生产的各个环节,再到产品最终检验,全过程确定关键控制点和关键控制要素,配备必要的监测人员和检测设备,完善企业内部质量控制、监测系统和质量可追溯体系,全程监测和控制食品生产,在食品安全问题上要在思想和行动上高度统一,尽量减少或避免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
3. 加强产品售后服务
企业要提高食品风险意识,定期检查本企业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企业要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建立事故处理机制和赔偿制度,对产品设计、制造、销售等环节上的缺陷产品实行产品召回制度,一旦出现问题,按照相应的“惩罚性赔偿”和“民事赔偿责任优先”规定承担责任。
4. 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机制
第一,按照“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谁审批、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和食品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第二,建立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测部门;第三,建设精干高素质的食品安全监督队伍,要从指导思想、依据和原则、机构设置、主要任务、设备配置、能力开展、经费保障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标准,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督能力。
5. 建立责任危机处理机制
首先,当食品安全危机来临时,食品企业应在第一时间核查信息、迅速沟通媒体,公开相关信息,以诚恳的积极的态度为化解危机铺平道路。其次,食品危机爆发后,媒体舆论会大量跟进,这时企业要关注媒体,扩大正面影响。最后,在食品公关安全危机有一个阶段性的结果之后,食品企业借机可以宣传自己的企业品牌和产品质量。
(四)企业社会责任的信息传递与沟通
1. 构建可靠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要明确食品安全追溯的对象并建立统一的追溯数据库,应重点追溯各类重大动物疫情。要明确追溯信息,关键是提供产品中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抗生素、激素、食品添加剂、非食品物质等的含量。
2. 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
企业应该向社会披露有关产品或服务的性能的信息包括:产品的使用效能、产品的耐用年数等;产品的安全性方面的信息包括:企业在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投入情况以及金额、企业在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风险防范情况、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情况以及为此支付的费用数额等。此外,社会责任报告要经过独立第三方的外部评价。
(五)企业社会责任的内部监督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部监督除通过内部审计机构定期和不定期地就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审核外,企业应主动跟踪内外部环境变化,及时调整相关内控措施和手段。食品企业要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出具鉴证报告,及时对食品安全内部控制部分进行监督检查并提出改善建议。
五、结论
食品安全与居民生活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作为食品安全的责任人,食品企业应担当起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感,规范自身行为,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满足消费者和社会的需求。
网上浏览,请登录中国总会计师网(www.ccfo.com.cn)
食品企业 篇2
一直以来,民以食为天的人类对吃的东西就尤为在意,所不同的是,以往消费者求得是口味,是包装,是价格,而2007,乃至更为长远的未来,将会把目光锁定在品牌和食品安全上。随之而来的将会是更多作坊式企业、行业的大面积曝光,和昔日只管卖不管营销的中小企业的品牌大面积崛起。而不管是哪一种,食品安全都将成为必不可少的一课,值得企业、市场、经销商、消费者、媒体集体关注!
枪打出头鸟,从国家政策的角度上说,由于有了今年“血”一般的教训,即便2007没有发生诸如今年的各类食品安全事件,国家也会狠抓食品安全问题,而最先受到考验的,将会是那些曝光率比较高,经常打广告,市场认知度比较高的行业和企业。譬如饼干、果冻、薯片、瓜子等。而如若哪一行业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即便是没有干系,也难逃质疑。
身正不怕影子斜。从市场角度上说,企业的产品如果真的过关,无论是产品质量的把控、原料采购、生产环节、包装质检、保质期等问题都绝对没有问题,行业的问题反倒有可能会成为企业的营销武器。譬如近两年对山楂市场的一次查处,由于有绿色食品认证,产品质量过关,河北某企业不仅没有受到查处,而且因此再次加深了消费认可度和品牌忠诚度,虽然价格略高于同类产品,却同样获得了利润,更赢得了口碑。相信这样的事情20更不会少见,而先知先觉的取得绿色食品认证,保证个输出环节,就是赢得危机的关键!
出现问题解决问题。从媒体的角度上说,不怕发现事件,不怕跟踪报道,不怕行业受挫,最怕的就是企业不面对媒体,不解决问题。从以往的几件食品安全的问题上我们可以看到,在铁证如山的情况下,企业主动承认出现问题,并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媒体说明真相,摆明态度比什么都重要。反之,拒绝露面,矢口否认,不仅会在媒体坚持不懈地调查下最终品牌扫地,更会遭遇在失去之后及难翻身的境况,
所以,有效面对食品安全问题,除了企业本身的升级外,企业的媒体关系和危机公关能力也将是重中之重!
对消费者负责。以往作坊式的经营方式,添加色素、不合格的辅料都是以后企业需要改善和注意的。一方面,消费者如今的消费意识越来越高,对产品的要求和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产品质量的不过关势必长久不了。另一方面,国家在这方面法制力度的加强,社会教育的加深,使得大环境变得积极健康,任何营私舞弊的行为都有可能最终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检验!!正如一位企业负责人说的“别的食品企业没有人吃自己的产品,我们只吃我们自己的产品!”真正把自己当成消费者,从消费者的需求和健康考虑,对消费者负责,才能真正长久的赢得市场,赢得品牌力!
好标准为自己保驾护航。2007年将会是绿色食品年,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问题会加强力度,有实力和长远考虑的企业也会在营销品牌的同时,为自己的产品取得更多的质量保证书,而目前尚未形成规模和普及作用的绿色食品认证将会成为2007年食品企业热衷的招牌之一。国际化的标准和生产流程势不可少,企业对原料的自主控制力加强,并将其作为品牌营销的有效武器!无论是对行业,对市场,还是对消费者,都是最好的力量!
2007年,食品安全势在必行,不仅是国家的课题,更应该是企业的课题,市场的课题,行业的课题。而从以上五点来看,那一点都是食品企业确实值得关注,且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我们真挚的期待,2007年可以看到更多的食品品牌崭露头角,消费者走进超市不再有无从下口的困惑。
食品企业 篇3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食品安全;政府监管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6-0122-03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为质之本,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食品的供给。当前中国处于经济转型期,市场经济所带来的金钱诱惑引发了部分人的私欲膨胀,表现在食品行业就是生产者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甚至于健康权和生命权),曾有人将食品行业的生产和销售行为形象的比喻为“易粪相食”。“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依然严重,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时有发生,其原因有政府监管的问题,有食品安全标准不完善等各种原因。”[1]
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催生了“史上最严,重典治乱”的新《食品安全法》的诞生,这部千呼万唤始修改的新法,无疑给消费者们打上了一剂强心针。然而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主要原因,笔者认为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根本症结在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目前我国正处于食品安全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企业作为社会公民,应该担当起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
一、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内涵
(一)企业社会责任
公司社会责任这个概念是一个舶来品,英文为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简称CSR,在中国更多地将其译为企业社会责任。因此本文将不再把“公司”与“企业”两个概念区别使用,下文所述企业社会责任即为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公司)社会责任包括企业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社会发展至今,传统公司法理念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应当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上进行新一轮的探索与思考。若企业的社会责任只限于法律上的义务,则没有争论的必要,因为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和公司企业应尽的义务。
(二)食品安全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曾对“食品安全”下过这样的定义: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我国食品安全法也给出过类似的定义,这两个概念分别从不同角度阐释了食品安全的内涵,它既包括生产安全还包括经营安全,既包括结果安全也包括现实安全。
(三)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
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不光是法律上的责任和义务,还包括维护其利益相关者的各种利益的责任。其概念内涵主要应体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食品企业自己为构建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和谐氛围所要求承担的责任;二是食品企业在外部要主动承担起与社会各利益相关者尤其是消费者之间的和谐义务。具体述之应该包括,企业依法成立、依法纳税、为股东实现利润最大化、严把产品质量关保障消费者利益、合理薪酬改善企业员工工作条件、完善福利保障制度、预防污染保护环境。其中企业对国家、企业所有者、公司员工、自然环境所要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是任何企业都要承担的责任,具有通用性,内容涉及财税法、劳动合同法、环境法等方面的规定,在这里不详细论述,我们重点谈食品安全责任,即食品企业对广大消费者的责任。食品企业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是消费者,严把食品质量关,保障好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是食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最主要的路径和最重要的体现,保障食品安全是食品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
二、食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一)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从每年食物中毒的报告次数来看,目前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每年食物中毒报告例数约为2万~4万人,但专家估计这个数字尚不到实际发生数的1/10,即中国每年食物中毒例数至少在20万~40万人。根据资料显示各大电视新闻媒体所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曾经轰动一时的三鹿奶粉事件,截止2008年9月21日,据官方数字显示,健康受损的婴幼儿累计近六万人,影响范围之广,涉及人数之多至今令人记忆犹新。造成这些结果的直接原因是不法商家在食品中掺杂掺假、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过期变质原材料、利用化学物质替代食品添加剂;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企业生产者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二)公司企业的法律性质
1.法律定位
公司企业具有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它以盈利为目的,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法律为了保障和实现公司企业的营利性需要,将它定位成一个独立的主体,让它可以在自己的权力能力范围内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这种独立人格奠定了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公司企业在享受权利追求利润的同时,更应该以身作则践行法律对正义的价值需求。
2.社会需求
一个合格的企业家在于能实现企业的经济利益,而一个真正的企业家除了能实现企业的利润追求,还需践行好自身的社会责任。企业由无到有,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与社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法律在保护社会和促成良好的社会秩序的同时,也需要社会成员承担起促进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义务。时至今日,公司企业若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时期那样盲目追求个体利益的实现已是不能,它相较于个人对社会具有更大的影响力,也更应承担好自己的社会责任,由经济人向社会人转变,维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从而保证长期利益的获得,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
(三)食品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权利与义务
食品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份子,国家保障食品企业在合法的框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的权利。企业在谋取经济利益的同时,应该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章程的规定,规范好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接受法律、社会,政府、有关机关的监督。食品企业应当诚信自律,履行自己最重要的义务----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食物、正确的产品信息和有保障的售后服务。这些在相关法律中的规定,与企业对消费者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理念不谋而合。
三、我国食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现状分析
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问题严峻到了何种程度,我们先撇开官方数据,从行业内部来看,有着这样一个不可思议但确实存在的潜规则:卖什么的不吃什么,古有“易子而食”今有“易粪相食”(意指:每种食品的生产者都知道自己制造的食品是垃圾,因此从来不吃,长此以往,每个人吃的都可能是垃圾)。食品安全的的警钟一次又一次的敲响,敲碎了公众对食品行业的信心。
(一)不容乐观的现实
根据我国地方各级消费者协会受理的投诉案件数量统计分析,2011年总共接受消费者的投诉案件607263件,涉及食品的39082件,比2010年同期增长12.3%。在39082件食品的投诉中,食品质量安全的投诉为26252件,占食品投诉案件的67.17%。食品案件的投诉量在2010和2011年都居于案件投诉的前五位。食品安全问题究竟是怎么来的呢?让我们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着手,进行分析。
1.来自源头的危险
农药、兽药、激素、保鲜剂等农用药剂的超标、违规使用,已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之祸。农作物在种植过程中,农药的过度使用,使得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对人畜产生了不良影响。更有一些不法商家为提高农作物畜产品的销量、成色、产量,口感等,将农药或化学物质直接用于农产品畜产品种植养殖,使得涂药黄瓜、有毒豇豆、问题猪肉、甲醛白菜、蓝矾韭菜层出不穷。在农药化肥用量激增的同时,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粗放式的排放,使得土壤,水源被污染,从源头上对我国的农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畜产品和水产品带来了安全隐患。
2.加工领域的安全隐患
一部分食品加工企业被眼前的利益驱使,对食品加工不按照严格的工艺标准进行;为了降低成本,采购低次的原材料;为了增加食品的销量,罔顾法纪误用、滥用添加剂、色素,使用有毒物质进行生产、造假等。
3.食品流通链条上安全隐患严重
流通领域是个充满安全隐患的环节,相较于其他企业,我国食品企业有着小、多、乱、杂的特点,缺乏必备设施的个体工商户大量存在。一些食品批发市场缺乏有效的安全检测机制,给了造假贩假者可乘之机,成为造假商品的集散地;甚至有一些企业为了谋利蓄意出售过期或变质食品、修改食品信息,误导消费者。
(二)深层次原因的剖析
1.内部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大的发展,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盛行,企业更加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己任,丢掉了以人为本的商业意识,企业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食品企业自身的力量相较于建筑、汽车制造等领域较弱,缺乏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理念,易产生追求利润和承担社会责任二者之间不能兼顾的结果。
2.外部原因
政府和有关部门监管不力使得企业缺乏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就如之前的三鹿奶粉事件,明明在采购环节原奶就已经被不法分子添加了三聚氰胺,然而直到造成严重后果时政府才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监管上存在的弊端显露无疑。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是一种多头分段监管体系,农林、质检、卫生、工商监管领域互有交叉。2015年10月1日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对于食用农产品的监管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改善了监管部门分段管理的现像,但对于其他方面这种分段互有交叉的监管模式仍在适用,它带来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互相扯皮的弊端仍然存在。体制的不合理加之一些政府官员自身也缺乏社会责任感,导致了政府监管不力。
目前我国官方对企业的评价还仅限于经济评价,并没有进入到社会责任领域。虽然民间有一些类似的尝试,但普及程度较低,也没有发挥出相应的作用。缺乏这样的监督机制,就意味着企业缺乏一种强有力的外部约束,易造成部分企业家利用法律的漏洞置社会责任于不顾的结果。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旧的道德体系被打破,新的道德体系却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诚信的缺失,法律的缺位导致各种问题频发。表现在食品行业领域,就是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润,屡次越过法律红线,将看似美味的事物做成伤人伤己的“毒药”。
四、对策
(一)提高食品企业主社会责任意识
在社会高度分工的今天,人们生活必需的食物几乎全部依赖市场提供,食品处于一个特殊的位置,具有着至关重要性。政府应加大力度宣传法制教育,不断强化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使企业更新生产经营理念。公司企业首先是社会组织,其次才是营利性组织,当前社会极端的个人自由主义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企业主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其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将食品安全放在首位。同时企业主要能充分认识到营利目的与承担社会责任二者之间的统一性,履行好诚信自律的义务,在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严格执行好国家、地方和企业的标准,保障好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二)加强法律监管
分段监管体系的弊端前面已经论述过,正如“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出台以后,虽对食用农产品的监管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但并没有从本质上废除这种监管模式。因此我们要积极落实好新法关于多部门参与、协调、信息共享的规定,改善各部门之间封闭执法各自为政的现状,加强部门之间的衔接和协调,权力明确,问责清楚。同时还要坚持以预防为主,防范风险,健全食品风险监测评估机制和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一条线的监督。最后,任何时刻都不能放松对食品行业的监督,建立严格的检验制度,要定期、不定期对食品企业进行监督,对中小微企业,小摊贩、小作坊式的食品生产企业重点整治,对违法者限期整改,扶持放心食品企业。
(三)新老结合,双管齐下
食品行业关乎国民生计,食品安全影响国民健康,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能只是一纸空文。首先,相较于一般企业,对于食品企业应该提高公司准入门槛,从根本上审核经营者的生产条件和技术条件,从设立到运营实行严格的法律监督。其次,从企业成本角度下手,提高食品企业不承担社会责任的违法成本,奖惩结合,同步建立起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食品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再次,对蓄意造假制假的企业主一经发现,应取消其行业准入资格。最后,积极落实新《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将刑事责任、行政责任与民事责任结合起来,三位一体,多管齐下。
我国公司法虽规定了公司应当承担社会责任的条款,但该条款缺乏配套的奖惩规定,概念模糊。如何让公司企业将履行社会责任落到己身,让社会责任的规定明确化系统化,实现立法者良好的希冀,将是公司法变革的新方向。
(四)健全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为了提高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大型公司发布企业报告已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在西方发达国家,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评价体系已很普遍,如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多米尼道德指数等。目前我国虽也在积极响应,但一般情况下对企业的评价只限于经济评价,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还有差距。笔者认为建立起食品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和标准势在必行,我们应着重从生产安全、商品品质两方面着手,将社会责任评价的结果定期向社会公布。一方面用以促进企业信息披露,实现消费者的知情权;另一方面可以引导消费者的消费导向,间接鼓励承担社会责任良好的企业。
(五)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
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生存大计,在严酷的事实面前,任何人都不可能独善其身。食品安全关系全社会成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消费者、企业员工、新闻媒体、非政府组织都应当发挥监督作用。政府应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做好普法工作,提升消费者知法用法的能力,充分发挥好社会各界包括政府、企业、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社会团体的作用。同时政府还可以将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和消费者的监督二者双管齐下,营造出一个全社会成员关心和维护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共同构建起食品安全的大网,切实保护消费者的权利。
参考文献:
〔1〕伊海燕.民生刑法视域下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5,25(3):91-95.
〔2〕吕军书.食品安全与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思考——兼论三鹿毒奶粉事件[J].前沿,2009,(09):50-53.
〔3〕史际春,肖竹,冯辉.论公司社会责任:法律义务、道德责任及其他.
〔4〕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与评估[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5-23.
〔5〕王欣.公司社会责任研究[D].复旦大学,2008.
〔6〕张庆虹.基于食品安全的企业社会责任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2.
〔7〕张志健.食品安全导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19.
食品企业 篇4
近年来, 我国食品企业发展如火如荼, 但有关食品安全丑闻事件却屡见不鲜, 这凸显我国食品企业在食品安全方面社会责任的严重缺失。
食品安全溯源
英国学者Oliver Sheldon在其著作《管理哲学》中最早提出企业社会责任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简称CSR) 概念, 之后, 企业社会责任就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 经济增长是大多数企业追求的首要目标, 但企业面临着更深层次、更基本的挑战是商业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国以民为本, 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近年来, 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再次敲响企业社会责任的警钟。据2013年7月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统计, 2013年上半年共受理消费者投诉265572件, 从商品和服务类别分析中得出, 食品类以及烟、酒和饮料类分别位居第三和第八名, 前者投诉量达到17967件, 占总投诉量的比率是6.8%;而后者投诉量为4696件, 占总投诉量的比率是1.8%。
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击垮了消费者对我国食品企业的信任, 暴露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更引发食品企业的深刻反思。由于食品的特殊性决定了食品安全是食品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 严格履行食品安全的责任是食品企业义不容辞的义务, 而如何保障食品安全重塑消费者的信心是当前食品企业面临的一项既紧迫又重要的工作。
国内外学者认为,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有企业自身原因, 政府等管理机构也有一定责任。国内学者针对食品安全现状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 部分学者提出了针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些对策措施, 还有部分学者从法律等角度提出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治理办法。国内外学者都从不同角度谈论了企业社会与食品安全的关系。从研究的方法来看, 学者们主要以理论研究为主, 部分学者采用典型案例分析的方法;从研究的结果来看, 他们都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是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 而严格履行社会责任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基于以上分析, 本文以我国2005年—2012年期间食品安全事件为研究背景, 分析我国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最新的发展现状并总结我国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主要原因, 最后, 针对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 对我国食品企业提出以食品安全为核心旨在完善社会责任建设的对策。
食品安全状况分析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引发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思考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物质, 更是人们一日三餐的必需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食品供应已从短缺转变为富裕;那么,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食品的产业结构也不断升级, 日趋合理。然而我国食品在满足数量安全的同时, 质量安全却不容乐观, 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屡见不鲜,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总结了2005年—2012年期间我国爆发的各类食品安全典型事件。
食品中毒事件有所减少, 但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不乐观表1反映的是近五年来全国食物中毒事件的基本情况。近5年来食物中毒报告的案例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但年份有起伏。据卫生部全国食物中毒事件通报统计, 2012年卫生部共收到报告174起, 中毒6685人, 死亡146人。与2011年报告数据相比, 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减少7.9%和19.7%, 但死亡人数却增加6.6%。
(数据来源: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情况的通报, 由作者统计而出)
(数据来源:中国消费者协会, http://www.cca.org.cn/web/xfxx/pic Show.jsp?id=63379.)
食品类商品投诉量依然居前列, 部分商品问题严重据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统计, 与2012年同期相比 (如表2所示) , 商品大类投诉中, 家用电子电器类、服装鞋帽类、日用商品类和食品类投诉量稳居前列。虽然食品类的投诉比重同比有所下降, 但是食品类商品投诉量依然稳居前列, 所以这并不能说明食品安全问题得到很好解决, 反而更突出食品安全问题严重性所在。另在商品投诉中, 投诉量居前几位的分别为 (如表3所示) :通讯类产品、食品、服装等。
同时, 在报告分析中投诉热点部分有两个重点分析:其一, 保健品虚假宣传严重。2013年上半年, 全国消协组织受理保健品投诉2318件, 其中涉及虚假宣传的有521件, 占22.5%, 远远高于虚假宣传在总投诉中所占的比重。其二, 乳品质量安全放松不得。2013上半年, 全国消协组织受理婴幼儿奶粉投诉744件, 与2012年同期相比, 投诉量翻了一番。婴幼儿奶粉投诉中, 超过86.0%的投诉与质量安全问题有关。同时, 上半年受理乳制品投诉1051件, 同比增长17.8%, 其中72.5%的投诉涉及质量安全问题。
(数据来源:中国消费者协会, http://www.cca.org.cn/web/xfxx/pic Show.jsp?id=63379.)
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水平总体不高, 亟待提高在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2012) 》中披露食品饮料行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平均得分为17.9分, 总体处于旁观者阶段, 在14个行业中排第十名, 处于中下游水平, 社会责任发展水平较差, 亟待提高。食品饮料业36家样本企业得分差距较大, 分数最高的为中国盐业总公司 (57.0分) , 得分最低的为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 (-3.0分) , 两者相差60.0分。样本企业中无卓越者或者领先者 (60分以上) , 5家企业为追赶着 (40-60分) , 8家企业为起步者 (20-40分) , 23家为旁观者 (20分以下) 。在食品饮料36家样本企业中, 10家企业发布了2011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占总数28%;26家企业未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占72%。且在10家发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中, 总体来看报告篇幅过小, 不足以全面披露企业在市场、社会、环境方面的社会责任制度、措施、绩效等信息。
通过以上数据和图表分析可看出, 食品安全依然是我国社会性问题, 我国食品安全的形式不容乐观。同时更暴露出食品企业对企业社会认识和实践严重不足,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有待完善, 尤其是食品企业。严格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确保食品安全的形势已经刻不容缓。
社会责任缺失原因分析
基于以上国内外文献研究以及现状分析, 本文认为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食品企业经营者职业道德缺失且对社会责任认识不足传统经营理念认为, 企业生存发展的唯一目的就是追求利润, 而企业唯一的社会责任就是对股东负责。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 企业经营者进一步强化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 过分重视自身的经济利益。有些食品企业为获取暂时的高额利润, 不顾消费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在生产过程中以次充好, 或在食物中使用有害添加剂, 从而引发企业的食品安全危机, 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更给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而现代经营理念应该是建立在利益相关者理论基础上, 即企业不仅要对股东负责, 且要对其他所有社会利益相关者负责, 包括雇员、消费者、当地社区、环境等整个社会公共利益。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普遍存在的原因就在于现代经营理念并没有渗透到企业的经营中去, 导致企业只注重短期利益, 忽视长远利益。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 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激烈竞争, 而企业为获取更多的商业利润, 在竞争中取胜, 有的企业不惜采取非法手段降低成本。忽略自己应尽的义务, 而一律地追求自身利益。继轰动全国的“苏丹红事件”、“三聚氰胺事件”、“地沟油事件”之后, 近期又发生了“双汇瘦肉精事件”、“毒胶囊事件”、“白酒塑化剂事件”等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在这中间有的中小企业生产条件极其恶劣, 生产车间污水横流, 采用劣质的肉质品进行加工制作, 在一些商贩的经营场所, 更是脏乱差, 这些企业盲目追求经济利益, 给社会、环境等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这都是食品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认识不足的表现。
食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有限从Carroll (1953) 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分析得出, 现在企业社会责任包括四个层次:一是经济责任, 即创造利润, 为股东创造价值;二是法律责任, 即企业要遵纪守法, 在法律框架下履行向社会提供优质产品的责任;三是伦理责任, 需企业“凭良心”做产品;四是慈善责任, 是企业自行决定参与社会活动的义务, 是社会责任最高境界。不言而喻, 经济责任是企业最基础的社会责任, 如果企业维持自身生存都很困难, 更不用谈去履行社会责任。这些中小企业加工设备落后, 从业人员素质低,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维持生存已经很不容易, 所以, 承担社会责任更显得有心无力。
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亟待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披露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 相较于国外还有较大差距, 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披露则更不健全。另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披露并非国家强制性的, 主要依靠企业的责任心和义务感, 是企业的自觉自发行为。随着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全球范围的开展, 我国一些大型上市公司也在不定期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来提高自己的社会信任度。但这些发布责任报告的企业也存在企业信息披露不明确、不完整的情况。如食品企业在信息披露中忽略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计量、方法的说明等, 只对企业良性的信息进行披露。2012年11月, 《2012年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出版, 书中主要发布了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报告, 在报告里分别对我国100强企业, 还有国有、民营、外资100强企业的社会责任做出了相关评价。同时, 也对部分行业进行了披露和评价。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当前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状况和企业的信息披露水平。其中, 食品饮料行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比较严峻, 而且发布信息披露的食品企业也并不多。
国家监管体制以及社会责任标准体系不健全企业作为社会的细胞, 必然与社会发生联系, 在西方发达国家看来, 企业社会责任是多方面的力量一起发挥作用的结果, 而不应该把希望全部寄托于公司管理者自我意识的觉醒, 自己素质的提高, 它同时也要依靠广大市民和社会力量的促进作用。但在目前的中国, 社会推动力量相对薄弱的情况下, 政府的监督管理对提高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近期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中分析:一方面严重地考验着我国的监管体制;另一方面, 反映出食品安全中政府的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门, 管理权限不明确、监管交叉点责任不明显, 甚至出现无人监管的情况。
自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发展到中国以来, 经多方面努力, 终于在2005年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写进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但没有对企业所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容做出详细规定, 更没有对实践应用中的社会责任标准体系进行规定。无论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协会标准还是地方标准, 他们都是根据自己地方发展或者是行业的需要制定的, 内容也各不相同, 缺乏统一的评价体系。食品行业亦是如此, 同样缺乏一个完善的标准体系。
食品安全视角下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构建
树立正确经营理念, 增强食品安全责任观经营理念是经营者追求企业绩效的根据, 是顾客、竞争者及职工价值观与正确经营行为的确认, 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基本设想与科技优势、发展方向、共同信念和企业追求的经营目标。它是企业的核心思想, 更是企业的精髓所在。在现代企业的发展管理中一直都强调企业要遵循诚实守信等一些基本社会原则, 但基础中的基础应该是经营理念。一方面可以通过有效的国家监督管理系统, 法律手段等外在的方式方法来保证企业优良的产品品质。另一方面, 最主要的是必须建立在经营者良好的信念的基础之上, 确保一个良好的内在环境。
不管是从企业经营者的道德水准, 还是从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来说, 食品安全责任观与企业成功与否有具有不可分离的关系。因此, 食品企业应该严格贯彻科学发展观,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把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作为食品企业的最基本职责。提升食品企业社会责任首要的任务是培育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从本质上说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就是企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行为、素质的综合体现。
提高中小食品企业的责任承担力首先是教育和培训。由于一些中小食品入门门滥低且大多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不强, 同时生产规模小、技术条件有限, 经济效益微薄, 所以导致企业的经济承受力不强。因此, 积极开展针对中小企业生产的特点的教育和培训活动, 采取适合自身发展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改善企业的生产环境, 提高社会责任承担能力。其次, 加强中小食品企业之间的合作, 提高整体实力。有些中小企业生产的食品, 虽然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但是它们往往却有着鲜明的特色。企业可以与生产同类食品的加工制作企业实行合作, 提高整体的实力, 进行食品特色化经营;加强与监管部门的联系, 充分利用政府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来扩大规模, 从而提高市场的竞争力。最后, 投保安全责任险增加自己的风险抵御力。我国很多大型企业都通过购买食品企业责任险来抵御风险, 那么中小企业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来投保保险公司的小额责任险, 提高自己风险抵御能力及责任承担力。
借鉴国外优秀经验, 加强建设信息披露制度一些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经验是值得我们去借鉴, 比如日本和美国。日本的食品监管贯穿种植阶段到消费者的餐桌的整个过程, 同时它还把食品的生产者、生产日期、成分等有关食品的身份证的全部信息全部放到在食品信息可查询和可追踪系统进行公布。同样, 美国对信息披露的范围也非常全面。一方面, 美国信息披露的主体非常广泛, 涉及从联邦政府的各个部门到各州政府的不同机构;另一方面, 有关食品信息公布的内容涉及比较广泛, 比如社会大众关心的产品的副作用, 使用时的禁忌以及经营者的健康状况等信息;更重要的是, 它的信息披露是强制性的规定, 有专门的法律规范来进行保障。因此, 我国应该充分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经验, 完善我国当今的信息披露制度, 加大国家的立法, 通过法律来保证信息发布的效力, 逐渐形成披露的强制性规定;另外, 各个地区和部门要加强信息交流和沟通, 建立信息披露资源共享的机制。同时,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采取多层次多样式多种类的披露方式, 积极正面的宣传企业社会责任的卓越者、领先者, 让他们去带动那些旁观者、起步者和追赶着, 促进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完善制度建设, 加强政府监督、管理和执行力度加强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前提是健全的社会制度, 各级政府要转变职能, 重新确立政府职能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责任, 建立食品质量安全有效监督体制;建立合理的食品企业社会责任评估系统和奖惩制度, 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个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来运行, 使企业社会责任具体内容以法律形式得到系统的明确的规范。
依法行政是法治制度下政府工作人员应该进行的行政行为, 也是行使权力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更是人们对行政活动进行评价的基本依据。执法监管部门要依法严格行政, 打造法治型服务型政府。建立切实可行的依法行政责任机制, 对于违反行政法规, 滥用职权以及企业违法、受贿等行为要依法加强行政责任问责力度, 实行领导问责机制, 要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行使权利, 违法要依法追究。
食品企业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食品安全并不是我国面临的独有问题, 它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而人类在生命面前是一律平等的。所以, 针对我国的食品安全的严峻形势,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所在, 正视我国食品企业面临的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 提高整个行业的责任意识以及安全意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呼唤负责任的企业, 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意识的企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因此, 一方面食品企业应规范自身行为, 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提高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 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另一方面, 要充分发挥消费者、政府及非政府组织等多方的合作, 来促进整个食品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
在现代企业的发展管理中一直都强调企业要遵循诚实守信等一些基本社会原则, 但基础中的基础应该是经营理念。
食品企业 篇5
从业人员健康和培训管理制度
一、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和健康档案制度。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二、食品经营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三、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由专人负责保存并随时更新。
四、建立岗位责任制度,企业负责人、岗位责任人员认真学习贯彻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明确食品安全管理分工,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履行相应的法律义务。
五、加强对职工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其它食品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培训,配备专职或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六、将食品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和政策及时对员工进行培训,并建立培训档案。
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
一、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本门市食品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二、定期协助组织本门市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三、定制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四、检查餐饮服务环节中的食品安全状况并记录,对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要求的行为及时制止并提出处理意见。
五、对食品安全检查工作进行管理。
六、对本门市从业人员进行健康管理,督促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和病症人员调离相关岗位。
七、建立健全门市食品安全管理档案,保存各种检查记录。
食品安全自检自查与报告制度
一、设立食品卫生宿命检查监督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商场进行商品卫生检查和环境卫生检查;
二、把好食品采购、进货关,特别是对油、米、肉、菜等大宗,关键的食品要定点,不准采购霉变、有毒、有害或无证不合格的食品,确保所购食品卫生安全;
三、规范食品加工操作流程。做到粗细分区、肉菜分开、生疏隔离、洗消严格;
四、对储存食品应进行冷藏保鲜,无须保鲜的食品应做到离地隔墙,分类堆放整齐,先进先用、用前应检查有无变质变味;
五、保证不出售变质或夹生不熟食物,严防病毒交叉感染引发食物中毒。
六、规范食品运送渠道。做好的食品,通过专用电梯密闭容器运送。
七、检查结果应有记录,有汇报,查出问题,立即解决,并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食品经营过程与控制制度
一、包括供货商的选择和评价、采购流程、食品验收标准等内容。
二、应设立食品采购质量控制部门,对供应商的合法资质、生产能力加工条件、卫生状况、质量管理水平、信用资质等进行评价,并建立合格供方档案。
三、应查验供货者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相关证明文件,并存档备案。采购实行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品。
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洗、消毒和维修保养制度
一、经营场所
1、厨房内外环境整洁,上、下水道通畅,地面无积水。废弃物
盛放容器必须密闭,外观清 洁;设置能盛装一个餐次垃圾的密闭容器,并做到班产班清;地面、排水沟、墙壁、天花板、门窗等应保持清洁和良好状况;排烟、排气设施无油垢沉积、不滴油。
2、应定期进行除虫灭害工作,防止害虫孳生。除虫灭害工作不能在食品加工操作时进行,实施时对各种食品(包括原料)应有保护措施。
3、使用杀虫剂进行除虫灭害,应由专人按照规定的使用方法进行;使用时不得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及包装材料,使用后应将所有设备、工具及容器彻底清洗。
4、发现老鼠、蟑螂及其他有害害虫应即时杀灭。发现鼠洞、蟑螂滋生穴应即时投药、清理,并用硬质材料进行封堵。操作间及库房门应设立高50cm、表面光滑、门框及底部严密的防鼠板。
5、三防设施有效:纱门、纱窗或门帘、金属防鼠板、防鼠隔栅等设施能有效起到防蝇、防鼠、防尘作用。
6、废弃油脂应由专业的公司回收,并应与该公司签订写有“废弃油脂不能用于食品加工”的合同。
二、设施
1、餐具、用具消毒由专人负责,必须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工作人员必须取得个人健康证明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合格证明方可上岗操作。
2、餐具、用具必须严格执行“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程序进行洗涤消毒。
3、餐具、用具清洗消用毒用水池必须专用,分设洗涤池、消毒池和清洁池,并有明显标识
4、化学消毒剂应符合国家消毒产品卫生标准和要求,餐具消毒时消毒液浓度不得低于250mg/L,餐具全部浸泡时间不低于5分钟。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餐用具用蒸汽进行消毒,蒸汽消毒保持100℃,不少于 10分钟。
5、待清洗餐具用具应用不渗漏的容器盛装修,不得随意乱放。
6、消毒后餐具专柜保存,与未消毒餐具分开放置,保洁柜应有
明显标志,定期清洗保持洁净。
7、餐具消毒应有记录、存档备查。
加工经营场所及设施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一、食品处理区设置专用的粗加工、切配、烹饪、备餐用具清洗消毒及原料贮存的场所,按照原料进入、原料加工、半成品加工、成品供应的流程合理布局,并应能防止在存放、操作中产生交叉污染。各功能间标识明显,操作流程规范。
二、各功能间地面与排水、墙壁与门窗、屋顶与天花板符合餐饮服务操作规范要求,定期检查,确保地面与排水无破损、漏水,墙面与门窗无破损、霉斑,屋顶与天花板无霉变、脱落。
三、配备冷藏、冷冻设施,烹调炉灶、蒸箱设施,餐用具消毒、保洁设施,留样设施,专用空气消毒设施,清洗设施,通风防潮设施,废弃物存放设施,防蝇、防鼠设施,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正常运转和使用。
四、配备餐具、容器、刀具、刀架、墩板、墩架,定点定位存放使用,并有明显标识。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清理清洗,必要时消毒。
五、定期组织对电气设备、机械设备的检查,加强对有关员工的安全操作规程培训,设备、设施维护及时有记录。
食品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
一、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食品进货质量监督管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食品经营者必须遵守本制度。
三、购进的任何食品一律应当进行实地查验。
四、经营者在购进食品时,应查验证明供货方主体资格合法的有效证件,并按批次向供货方索取证明食品质量符合标准或规定,以及 4
证明食品来源的票证,并保存原件或者复印件。
五、经营包装食品的,要对食品包装标识进行查验核对,主要查验内容包括:
①查验食品包装是否有中文标明的商品名称、生产厂家厂名、厂址;是否在包装上显著位置清晰标明食品名称、配料清单、配料定量、净含量和沥干物(固形物)含量。特殊膳食用食品是否在显著位置予以清晰标示能量营养素、食用方法和适宜人群的。
②是否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贮藏说明、产品执行标准、质量等级 ③对使用不当,容易造成损害及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食品是否标警示标记或中文警示语。
④经感官鉴别是否存在已经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有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⑤食品是否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质量情况。
⑥是否存在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者伪造检验、检疫结果,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的;
⑦进口食品是否用中文标明的原产国国名或者地区名以及在中国依法登记注册的代理商、进口商或者经销商名称和地址的。⑧辐照食品、转基因食品是否在显著位置予以清晰标示的。
六、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检验或者检疫的,必须查验其有效检验检疫证,未经检验检疫的,不得上市销售。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应经有关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或市场设立的检测点检测合格才能上市销售。
七、应加强检查食品的外观质量,对包装不严实或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应及时予以处理,对过期、腐烂变质的食品,不得进入库,并立即停止销售,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八、审查食品是否与其广告宣传相一致,是否存在有虚假和误导宣传的内容。
九、在进货时,对查验不合格和无合法来源的食品,应拒绝进货。发现有假冒伪劣食品时,应及时报告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食品贮存管理制度
为规范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贮存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贮存场所、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设置纱窗、防鼠网、挡鼠板等有效防鼠、防虫、防蝇、防蟑螂设施,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用品。
二、食品和非食品(不会导致食品污染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工具等物品除外)库房应分开设置。同一库房内贮存不同性质食品和物品的应区分存放区域,不同区域应有明显的标识。
三、食品应当分类、分架存放,距离墙壁、地面均在10cm以上,并定期检查,使用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变质和过期食品应及时清除。
四、冷藏、冷冻柜(库)应有明显区分标识,设可正确指示温度的温度计,定期除霜(不得超过1cm)、清洁和保养,保证设施正常运转,符合相应的温度范围要求。
五、冷藏、冷冻贮存应做到原料、半成品、成品严格分开,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和水产品分类摆放。不得将食品堆积、挤压存放。
六、散装食品应盛装于容器内,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七、除冷库外的库房应有良好的通风、防潮设施。
废弃物处置制度
一、对于过期食品,定期集中销毁处理。
二、对于问题的产品,由厂家召回处理。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
一、对已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迅速做出应急响应措施,并认真做好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工作,使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掌握相关情况,取得指导和处置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的影
响,特制定本方案。
二、定义 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指涉及人数较多的群体性食物中毒或者出现死亡病例的食品安全事故。
三、本门市负责人负责于第一时间立即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情况。
四、本门市食品安全专(兼)职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对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记录,并配合相关部门分析和处理。
五、本门市食品安全专(兼)职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必要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在食品安全事故中对食品安全等问题进行统筹协调和尽快解决。
郑州沃友商贸有限公司
食品企业危机营销分析 篇6
关键词:食品企业 危机 营销
本研究受到上海海洋大学人文社科项目和上海市教委“产学研践习”项目(B-5405-12-0023)资助。
食品企业因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而食品安全等事件在近年来层出不穷,已成为危机事件的主要发生领域,不但对广大消费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相关的食品企业也受事件拖累,打击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对食品行业来说,各企业建立危机管理系统,采取有效的危机营销手段,已成当务之急。
▲▲一、危机营销的概念
从字面看来,危机营销似乎是运用营销手段对危机的处理过程,解决危机带来的不良影响和损失,但从危机管理的角度看,危机营销包含了更为广泛的涵义。可以说:危机营销的作用在于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危机进行预防和解决,甚至力争将危机转化为机会。从营销的角度看,“危机营销”需要达到的目的,除了要化解危机、消除负面影响外,还要借势传播自己,利用高媒体注意力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它对企业的营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够更好的实现“从顾客出发,从市场出发”的现代营销理念。
▲▲二、食品企业危机事件的原因与危害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轨的过程中,同时食品企业的危机事件在各行业的危机事件中处于高发状态,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屡屡出现食品安全引发的危机事件,不但引起消费者极大不安,且已经严重影响到食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影响到公众的正常生活。民以食为天,社会各阶层中的人无论年龄、地位、收入每天都离不开吃,离不开食品,因而食品企业一旦发生问题必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食品企业发生的危机事件主要和食品安全问题相关。纵观世界各国,食品安全事件往往是一国的食品工业发展过程中经常遇见的难题。食品安全问题不但危及人类的健康,也影响了顾客对食品企业的满意度,甚至影响了人们对食品企业的信心,阻碍食品工业的发展。在已经发生的食品企业危机事件中,大都由于处理不及时或在处理危机时采取了不当的措施,导致企业没有在短时间内重新获得消费者认可,而最后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而南京冠生园的破产和三鹿企业的倒闭,更加印证了食品危机事件的危害性。
在现实情况中,无论何种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都有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危机,如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恐怖事件等,其中,食品安全危机对食品经营企业来讲只是众多危机中的一种。根据当前的种种危机可以发现,企业遭遇危机将引发以下后果:无法进行正常的经营活动;企业形象或品牌受损;公司资产受到影响;遭到法律诉讼甚至破产等。而危机的产生和发展由于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可能呈现出非线性特点,危害性较难估计。
我国食品企业发生的很多安全问题和危机事件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深层次社会和经济原因。首先,我国很多中小食品企业延续了历史上的小作坊模式和手工操作习惯。食品产品通过小规模的人工生产加工供应市场,不符合现代食品工业的要求;其次,食品产业链中存在基础设施不足、生产设备现代化水平不够、食品从业人员的专门技术和知识有限,使得整个食品工业的生产力水平总体不高;第三、产业中的相关企业和人员还存在诚信意识不足、管理不严格、管理制度和检测条件及标准缺乏、安全意识较差等问题,加上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屡屡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等危机隐患。
▲▲三、食品企业的危机营销策略
商场如战场,食品企业的生存发展过程中潜伏着各种可能的危机事件,企业在面对危机时首先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预防为主。从危机管理的构成要素来看,要求企业首先必须有危机意识,企业管理者必须借助危机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可能发生的危机,并迅速而准确地判断危机产生原因及影响程度。危机意识是保证有效应对危机的前提,直接关系到危机营销的成败。在一个快速发展的市场中,企业如果只是一味追求速度和扩张,缺乏危机意识,就有可能忽视了潜在的危机和风险。事实上,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公司不管大小都应有一套比较系统而完善的危机预警和防范机制,而且以公司领导人为主导的所有员工都应该具有危機意识和应对技巧,不但可以防患于未然、将可能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还能够在发生危机时从容面对。
第二,诚信坦诚。一些企业在危机事件发生后,想方设法加以掩盖或回避,结果事与愿违,造成不可控制的局面。特别是在信息时代,发生危机事件的企业处于媒体和公众的高度关注之下,企业信息被迅速传播,根本无法隐瞒真相。因此,相关企业不但在发生危机之前要保持诚信的态度进行生产经营,在发生危机之后更需要真诚坦率的面对问题,向公众发布真实信息,以获得公众的谅解。
第三,快速反应。一旦危机发生,首要的任务是正视事件,并立刻对事件做出反应,包括查出危机的产生原因,迅速向有关人员和社会各方作出解释,对危机进行控制,防止其进一步恶化,尽量减少企业的损失。
事实上,在危机事件中,企业的营销活动需要在考虑市场和消费者对于企业的关注和质疑基础上进行设计和调整。在产品方面,如果危机事件主要表现在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上,企业需要立刻对问题产品进行回收、撤柜,同时对库存和正在生产的产品进行重新检测,对有设计缺陷的产品进行再设计、甚至重新研发。危机期间,消费者的心态发生变化,对产品的需求有所改变,对产品相关指标的关注也发生转移或放大,企业需时刻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变换,提供消费者需要的商品。与此同时,企业在产品定价方面不应做盲目的调整,特别是不可随意降价销售,防止引起顾客的质疑。由于食品企业往往需要广泛的分销渠道,企业不仅需要调查渠道成员在危机中的表现和影响,确定危机是否和渠道成员有关,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渠道管理,保证分销渠道的正常功能。此外,促销活动本身就包括了广告、宣传等传递企业信息的活动,在危机事件中,食品企业更需要各种促销活动告知企业及产品的实际情况,公开危机事件的原因和处理办法,加强顾客对企业的认知和信任。
食品企业 篇7
1 基于风险评估的危害分析
HACCP体系中关注的三类危害分别是生物危害、化学危害和物料危害。生物危害主要是考虑各种细菌、霉菌、酵母菌、致病菌等各类生物、微生物引起的危害;化学危害主要是指转基因 (GMO) 、农药残留、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三聚氰胺、三聚氰酸、过敏原 (从2008年12月23日起, 过敏原标识不符合规定的食品将禁止在欧盟市场上销售) 、重金属、二氧化硫、残留溶剂、二英等系列化学物质引起的危害;物理危害主要指一些金属碎屑、玻璃、毛发、纤维、石子、昆虫等系列异物所引起的危害。
2 确定OPRP/CCP点及食品安全管理计划
通过危害风险的分析来确定OPRP和CCP点。PRP为操作性前提方案 (食品生产企业即为GMP) , 提供食品生产的最基本的硬件 (厂房、设施和设备) 、软件 (文件系统) 和湿件 (人) ;OPRP是可操作性前提方案, 为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在产品或产品加工环境中引入和 (或) 污染或扩散的可能性, 通过危害分析确定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方案;CCP点即关键控制点。OPRP与CCP点的共同点是通过危害分析过程所确定的需要重点关注的生产过程, 都需要定期监控, 发生偏差时都需采取纠偏行动, 过程均需要验证。
3 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体系验证规程
(1) 控制措施组合方案的确认, 即一种危害可能由多个OPRP和或CCP点来控制。当出现原材料改变、工艺流程改变、设备改变、重复出现不合格、顾客投诉等情况时, 应对控制措施和 (或) 其组合进行修改和重新评价。
(2) 监视和测量的控制, 对于各OPRP及CCP点应采用适宜的监视和测量方法和设备、适宜的计量器具。
(3)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验证, 包括内部审核和单项结果的验证。其中单项结果的验证包括: (1) 现有的程序和沟通渠道的验证; (2) OPRP及CCP点的符合性及有效性验证; (3) 对食品安全管理计划的确认; (4) 人力资源管理及培训活动有效性的评审, 包括人员的健康、虫害控制和食品安全体系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
(4) 验证活动结果的分析, 食品安全小组根据验证情况进行总结, 包括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的结果。并在验证结束后编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体系验证报告, 内容包括:证实体系的整体运行满足策划的安排和本组织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识别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改进或更新的需求;识别表明潜在不安全产品高事故风险的趋势分析 (包括顾客投诉、产品中的残留溶剂及杂质概括、虫害控制及异物方面的偏差等) ;建立信息, 便于策划与受审核区域状况和重要性有关的内部审核方案;提供证据证明已采取纠正和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5)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新, 是指预备信息 (原辅料规格说明书、工艺流程图、危害分析等) 、前提方案和HACCP的更新。评价和更新活动应基于: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沟通的输入;来自有关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其他信息的输入;法律法规更新的输入 (如过敏原标识要求等) ;验证活动结果分析的输出;前次管理评审的输出等。体系更新活动应予以记录, 并以适当的形式报告, 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4 建立纠偏程序
一般包括恢复受控, 重新加工, 改做其他用途等。如发现杀菌过程中, 杀菌参数偏离, 将参数调整回原来的状态;同时, 将评价为不安全的食品重新杀菌, 或将加工的食品隔离并做好标识。纠正措施包括原因分析和采取措施防止再发生。
5 建立食品安全防御措施
(1) 原料供应区为国家公布的疫区或原料短缺时的预防:物料部门需及时上网或通过其他有效途径, 了解国内外流行病的爆发区域, 避免从该区域购买原材料;当原料短缺, 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 考虑增加备选供应商。
(2) 机器设备发生泄漏时的预防:设备能源部门应按照设备维护保养规程和日常巡检制度, 及时掌握设备的运行情况, 确保所有设备都能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3) 发生火灾时的预防:企业生产及仓储区域, 禁止吸烟;如进行动火作业, 须履行企业动火作业手续, 并做好现场监护。
(4) 人为破坏 (如投毒等) 的预防:对产品暴露的关键岗位、毒性试剂库等区域安装摄像头, 定期对员工进行食品安全防御知识的培训, 能有效地抑制人为破坏行为的发生。
(5) 对外来人员的限制进入: (1) 凡是生产、储存、运输、接收等区域均需采取限制进入措施。具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生产区、中间体及返工区;对外门窗、室外的储罐及仓储区;室内的原料、包材、中间体、成品储存区;化验室、试剂库及杀虫除草剂的使用和储存区域;企业能源和设施系统如电话、服务器等区域。 (2) 对参观人员、运输承包方、外请的清洁人员等必须履行登记手续, 只允许授权和安全货品进入和离开企业。 (3) 采取限定停车区、车道和入口的方式。 (4) 危险品和化学品的储存区域由专人看管, 并做好出入库的账册记录, 发现遗失及时报告, 并追踪去向。
(6) 运输安全:物料部门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时, 应明确规定确保运输过程中物料的安全, 对散装液体物料采用使用一次性铅封等措施, 对于固体物料, 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保证包装的完好性。
(7) 环境等不可预知的自然灾害预防: (1) 水的污染:确保企业使用的生活饮用水均由市政输水直接管道输送, 减少人为破坏的可能; (2) 大气的污染:加强有毒、有害原辅料 (盐酸、硫酸等) 的储存管理, 减少意外泄漏、挥发的发生。
6 形成完好的记录, 以便追溯
所有过程中形成的记录必须保存完好, 必要时便于追溯。FDA对记录的要求是:真实性、易读性、完整性、及时性、时间顺序性和永久性。当食品质量安全受到威胁时, 生产企业必须及时通知食品监管部门, 必要时启动产品召回程序, 并对一切可能受到影响的其他产品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 及时追回所有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的产品。
总之, 食品生产企业只有建立健全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才能有效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从而确保“农田到餐桌”整个食品链的安全, 保障人类的健康和安全。
摘要:质量安全是企业的生存之本, 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是食品生产企业的法律责任, 更是一种社会义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是食品生产企业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必要条件, 是确保“农田到餐桌”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质量安全,预防,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GB/T22000-2006idt ISO22000:2005.
食品企业 篇8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企业,社会责任
0 引言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食品工业蓬勃发展,许多食品的产量已位居世界前列。但食品安全问题也随之产生--安徽阜阳"毒奶粉"事件、"苏丹红一号"事件、雀巢奶粉碘超标风波直至2008年的9月爆发的三鹿事件。这些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食品频频发生安全问题,凸显了我国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因此,建立有效的食品监管体系的同时,提高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1 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社会责任的概念起源于美国,最早在1924年由谢尔顿提出。1953年霍华德·R·鲍思出版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一书,使企业社会责任正式走进人们的视野。1979年美国佐治亚大学教授提出了社会责任分类思想,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乃社会寄希望于企业履行之义务;社会不仅要求企业实现其经济上的使命,而且期望其能够尊法度、重伦理、行公益,因此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企业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自慈善责任之和。[1]
尽管学术界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理解和表述不仅相同,却普遍认同广义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企业“要对各种类型的利益相关者负责,并且企业的生存依赖于企业与这些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的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影响企业经营或受企业经营活动影响的个人或团体,包括:企业的雇员、消费者、供应商、政府、社区等。依照这种观点来解读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它的概念内涵主要应体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食品企业自己为构建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和谐氛围所要求承担的责任;二是食品企业在外部要主动承担起与社会各利益相关者尤其是消费者之间的和谐义务。[2]而食品安全是食品企业责任的最低控制线,是密切消费者关系的先决条件,是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首要特征。
2 食品安全作为食品企业首要社会责任的现实意义
2.1 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食品企业重要指标之一
食品安全事件的频频发生,使人们对食品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担忧。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严重损害了我国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严重影响了广大消费者的食品消费心理,导致对食品安全相当程度的不信任。2004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完成的一项有关食品质量安全的调查显示,消费者对任何一类食品安全性的信任度均低于50%,82%的公众担心食品安全问题,27%的人认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显然,食品安全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成为衡量食品企业的重要指标之一。
2.2 食品的特殊性质决定了保证食品安全是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食品是人们生命安全的初级保障。它不仅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还有可能影响我们的生命和健康。根据我国卫生部网站的数据显示,2000年~2006年我国重大食品中毒事件数量、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一直居高不下,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具体见表1。
资料来源:根据2000年~2006年卫生部通报汇总(Http://www.moh.gov.cn/newshtml)。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与否关系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但由于食品具有后验性,即消费者只能在劣质食品导致消费者身体不适或食源性疾病发生时才可能对食品质量做出一定程度的判别,所以食品企业对保证食品安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3 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
近年来,国内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每年被媒体披露出来的食品安全事件至少上千起。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折射出我国食品企业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社会责任严重缺失,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食品企业经营理念落后
传统的经营理念认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唯一使命和动力是获取利润,企业唯一的社会责任就是对股东负责。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经营者进一步强化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过分重视自身的经济利益。一些食品企业为了获取暂时的高额利润,不顾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在原料使用中以次充好,或在食物中使用有害添加剂,从而引发了企业的食品安全危机,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现代的经营理念认为企业本质上是利益相关者缔结的一组合约,它有股东投入的物质资产,也有职工投入的人力资产以及债权形成的资产,此外还有政府支持等。按照谁贡献谁受益的原则,这些产权主体都有权参与企业创造价值的分配。[3]因此,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必须要承担对员工、社会和环境相应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普遍存在的原因就在于现代经营理念并没有渗透到企业的运营中去,导致企业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
3.2 食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薄弱
现代企业社会责任包括四个层面:一是经济责任,即创造利润,为股东创造价值;二是法律责任,即企业要遵纪守法,在法律框架下履行向社会提供优质产品的责任;三是伦理责任,需要企业“凭良心”做产品;四是慈善责任,是企业自行决定参与社会活动的义务,是社会责任最高境界。可见经济责任是基础,如果企业维持其生存都很困难,更不用谈去履行社会责任了。据资料表明,我国现有100多万食品生产加工单位,其中约70%是10人以下的家庭小作坊。2002年,质检总局对我国米、面、油、酱油、醋五类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调查显示,60 085家企业中,80%以上为10人以下小作坊,技术水平较低。[4]这些小企业、小作坊加工设备落后,从业人员素质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维持生存已属不易,承担社会责任显得力不从心。
HACCP体系被认为是目前最先进有效的控制食品安全体系。但对于小企业来讲,采纳食品安全控制体系也很难,障碍有二:一是采纳HACCP需要支付高额成本(包括建设符合要求的设备及厂房、人员培训费用、生产和检验技术标准高面临的费用等),企业难以承担;二是标准化生产对于技术条件的要求高,小企业也无法达到。
3.3 制度建设不完善,制度执行不到位是导致社会责任缺失的外在因素
制度建设不完善表现在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缺乏系统的法律约束和保障。目前我国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规定散见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中,没有专门的法律对企业的社会责任作出系统规定。[5]近年来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表明食品企业应该承担的强制性社会责任没有得到有效规范和切实履行。
制度执行不到位,也对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产生严重影响。由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没有认真履行自己监管职责,有些地方政府出于税收收入需要,对食品企业生产不合格产品等违背社会责任行为“监而不管”或瞒而不报,从而导致企业应该履行的强制性社会责任没有真正得到贯彻落实。执法不严,不仅影响了法律的尊严和权威,还助长了企业逃避、对抗法律的侥幸心理,使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更难以培育和强化。
4 以食品安全为核心推进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4.1 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增强食品安全责任观念
企业的经营理念如同一个人的价值观,是指引企业发展方向和具体行为的明灯。能否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是企业能否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在当前,针对食品企业所存在的社会责任缺失的现象,企业在经营价值观上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重塑的关键问题。
对食品企业而言,安全责任观念与企业成功与否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不仅反映企业经营者的道德水准,更重要的是企业社会责任能够促进企业的自身的长远发展。因此,食品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作为食品企业的基本职责。提升食品企业社会责任首要的是培育和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实质上就是企业管理层和企业全体员工的行为、素质的综合体现,这就表明,食品企业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与社会责任素质直接关系到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水准的高低,因此把社会责任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风气是企业社会责任全面实现与提升的关键环节。
4.2 推进食品企业GMP认证
全面实行质量安全体系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资本通入,又需要技术投入,这对于小规模生产者和经营者来讲是比较难的,而采用推广良好作业规范(GMP)等安全控制体系则可能比较容易一些。GMP(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是一套适用于制药、食品等行业的强制性标准,要求企业从原料、人员、设施设备、生产过程、包装运输、质量控制等方面按国家有关法规达到卫生质量要求,形成一套可操作的作业规范帮助企业改善企业卫生环境,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善。当前,加快推进GMP认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充分认识GMP认证的作用与目的。推选食品企业GMP认证的基本精神及目标主要是降低食品制造过程中人为的错误,防止食品在制造过程中遭受污染或变质,建立健全企业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和提高食品的品质与卫生安全,保障消费者与生产者的权益,强化食品企业自主管理体制,促进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进一步完善和丰富GMP的内容体系,要在遵循国际共同的GMP核心原则和基本特征前提下,结合中国实际,建立较为完善的有中国特色的的GMP认证标准体系;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GMP标准的优点,重视初级生产活动中食物源对食品安全潜在影响的检测和控制;细化《良好操作规范》及其认证要求,增强食品企业对GMP认证的自觉性。
第三,赋予有中国特色的GMP认证标准适当的法律地位,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保证GMP标准有一个良好的实施环境和推广平台,使标准实施过程始终处于法治规范范围之中,并得以持续健康发展。
4.3 完善制度建设,加强政府监督管理力度,加大社会的监督力量
健全的制度,是加强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前提。各级政府要转变职能,重新确立政府职能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责任,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的有效监督机制;要建立一整套合理的食品企业社会责任评估系统和奖惩制度,用制度来引导企业转变观念,并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对企业进行评价,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个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来运行,使企业社会责任具体内容以法律形式得到系统明确的规范。另一方面,加大网络、电视、报刊等舆论媒介和消费者协会等社会团体监督,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评估、监督体系,通过表彰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民营企业,批评无视社会责任的企业,起到约束、监督和惩罚或激励的作用,从而形成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社会氛围,引导企业朝着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向发展。
5 结束语
食品企业与居民生活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和谐社会呼唤责任企业,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意识的企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因此食品企业应规范自身行为,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中亮:《食品安全与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J];《上海经济研究》2009(1):36-40。
[2]刘霞:《基于企业社会责任视角的食品安全问题浅析》[J];《商场现代化》2007(2):354。
[3]韩颖、马增林:《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8(1):41-42。
[4]吕亚荣:《基于食品链的食品安全、企业自制与政府管制》[J];《商业时代》2007(35):62-65。
阜阳食品企业营销对策 篇9
一、研究价值
阜阳是中原重要的江淮粮仓, 是大型的商品粮、油、棉、肉生产基地, 盛产各类农作物, 具有适合食品业发展的区位交通、自然资源、产业政策以及人力资源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非常适合食品企业的发展。2011年, 阜阳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条件把阜阳打造成食品产业基地和食品工业强市, 并制定一系列扶持食品业发展的政策。该文对阜阳食品企业准确把握自身存在的营销问题, 更好地改进和完善其营销措施, 助推其跨越式发展, 做大做强阜阳食品产业, 并带动其他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同时, 该文能够填补食品业营销理论方面的空白, 希望能够引起业内外人士的兴趣, 从而更深入持续的进行研究。
二、阜阳食品企业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 营销理念和思维落伍。阜阳大部分食品企业目前依然停留在推销观念阶段, 市场拓展、客户开发主要还是通过硬性的人员推销方式进行, 基本上靠大量往市场派推销员进行市场开发和客户维护, 企业很少对市场做专业的深度市场调研, 缺乏对消费者核心需求的真正把握, 很难做到精准有效营销, 导致产品卖点和消费者买点的脱节, 产品很难真正适销对路, 最终只能靠低价来吸引顾客。
(二) 同质化现象严重。阜阳食品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方便食品、饼干、休闲食品、肉制品、食用油等方面, 各食品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形态、口味等方面基本上比较雷同, 差异化较小, 缺乏各自应有的特色, 未能进行有效的概念创新, 而且大部分均集中在中低端市场, 产品价格比较便宜, 大部分都是通过中小型超市、小卖铺和农村小商店进行销售, 产品、价格和渠道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
(三) 营销方式单一、粗放, 缺乏新意。阜阳食品企业平时主要在节假日和周末在市场终端开展各种促销活动, 主要有买赠、买就送、新品试吃等方式, 营销方式传统老套、单一, 缺乏创意, 对产品本身卖点的宣传介绍较少, 只是通过价格优惠来吸引顾客, 久而久之, 顾客对这些促销活动就会缺乏参与的兴趣, 活动也很难得到应有的效果。
(四) 企业营销宣传力度有限, 产品和品牌知名度不高。阜阳食品企业均属于中小企业, 大部分都是近十来年以来成立的, 起步较晚、资金实力较弱、营销宣传力度较小, 主要是通过终端货架陈列、海报以及营销人员介绍等进行宣传, 做的户外和电视广告宣传等较少, 这直接导致企业产品和品牌知名度较低, 即便是阜阳本地消费者, 也有一大部分对一些阜阳食品企业品牌和产品不甚了解, 甚至都没听说过, 外地顾客更是知之甚少, 这直接影响制约了市场对产品接受速度, 导致顾客对阜阳食品企业产品的认知和评价不高, 制约了品牌形象和美誉度的打造和提升, 使得阜阳食品企业产品最终只能沦落为低端市场的“廉价货”, 使得品牌未能有效拉动产品销售。
三、阜阳食品企业营销对策
阜阳食品企业营销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其发展壮大, 笔者根据阜阳食品企业现有的资源状况, 制定以下营销对策:
(一) 更新营销理念, 坚持顾客导向的市场营销观念。阜阳食品企业应摒弃传统落伍的市场推销式营销理念, 坚持以顾客需求为导向, 更加注重对顾客需求的调研和把握, 以更好满足顾客需求为营销出发点。这就要求企业在研发生产产品之前要对目标市场做专业深度的市场调研, 抓住顾客对食品的核心需求, 以顾客需求为指导, 进行食品种类的创新, 保证食品生产的适销对路, 实现企业食品卖点和顾客买点的有效对接。
(二) 实施差异化战略, 进行产品创新, 开发新品类, 进行概念营销。阜阳食品企业基本上都是中小企业, 资源有限, 不可能满足所有顾客的需求, 必须首先对食品市场进行深度细分, 选择某一特定人群为目标顾客, 不断深挖消费者心目中的潜在需求, 进行集中性营销。阜阳食品企业要跳出模仿、跟随大企业的路子, 实施差异化战略, 在深入准确把握目标顾客需求的基础上, 洞察食品行业本质, 进行产品创新, 开发食品新品类, 创造新概念, 进行概念宣传营销, 树立企业与众不同的产品特色, 并通过新概念的持续传播, 重新建立起界定食品好坏新标准, 并在顾客心目中树立起本企业食品是某方面最好的形象, 从而将本企业食品打造成某方面的第一。比如针对老年市场, 可开发以粗粮和野菜为主的能预防“三高”的保健型食品, 也可以在食品中添加菠菜等, 开发出具有补钙功能的高钙食品;针对学生市场, 可在食品中添加鸡蛋或肉制品, 开发出高营养食品, 或添加一些能补充活力、体力的成分, 开发出功能性食品;针对肥胖人群, 可在食品中加入芦荟和膳食纤维, 开发出具有减肥功能的低热量、低糖食品。
(三) 借助网络等自媒体, 实施口碑宣传营销。口碑即社会公众对企业及产品的评价, 口碑营销即企业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获得顾客的好评, 并实施口碑宣传计划, 让顾客主动把自己消费感受和好评分享传递给其他社会公众, 通过社会公众的口口相传, 提高企业产品及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当前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 阜阳食品企业开展口碑宣传营销应该借助网络等自媒体, 实现口碑信息的快速传播。开展网络口碑营销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提供符合乃至超越顾客期望的产品和服务是口碑营销的首要前提;网络口碑营销要具有极强的创意点, 能够激发起更多潜在顾客的参与和互动, 符合广大80、90后新新消费人群的时尚、开心、好玩等心理需求和接受能力, 让新新人群自觉主动分享、讨论和传播这些口碑信息, 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增强公众对品牌的了解、好感;口碑营销信息应具有易传播、易于复制和易于引起意见领袖注意的特点。
(四) 进行营销方式的创新, 采取多样化促销手段和方式。阜阳食品企业在市场终端应采取多样化营销手段, 进行营销方式的创新, 可围绕国内外比较流行的一些传统节日, 开展与节日主题相关的促销活动。比如可以在母亲节开展以“挚爱、母恩、礼享亲情”为主题的促销活动, 推出公司针对老年人开发的保健型食品;在儿童节可开展以“亲子、益智、快乐、好吃、好玩、好交流”为主题的促销活动, 围绕相应节日主题, 开展各种试吃、买赠、抽奖等活动, 这些活动要与一些游戏、互动相结合, 提高公众对活动的参与度。每到一些特殊的节假日, 企业也可适当做一些与节假日相关的公关赞助活动, 帮助企业树立良好形象。
(五) 采取多种宣传途径, 加大产品和品牌宣传力度。阜阳食品企业产品和品牌知名度普遍较低, 可根据自身资源状况采取多种方式, 开展相应广告宣传。如果企业资金实力较弱, 就要注重销售终端的宣传, 可通过终端宣传品的创意设计, 主要有POP海报、宣传单页、四折页、宣传册、展架、地贴、围裙、产品货架、货架条框、挂旗、宣传卡、促销品的堆头陈列等宣传品进行品牌传播和产品推广, 所需费用较少, 宣传效果还直接有效;如果企业有一定的资金实力, 要提升品牌宣传的力度和高度, 不但要注重终端宣传, 还要进行电视、户外等广告宣传, 提高品牌宣传, 提升品牌美誉度。
(六) 赋予品牌一定的文化内涵, 进行文化营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顾客购买食品有时不仅仅是为了简单食用, 解决温饱问题, 还为了满足一定的情感性需要, 追求一定的心理享受和价值认同。人是有感情的, 在任何时刻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感性需要, 包括亲情、爱情、友情、怀旧、思乡之情、同情、生活情趣等, 阜阳食品企业可深入挖掘产品的文化意义, 赋予产品一定的文化内涵或象征意义, 使之能够满足顾客某方面情感性心理需要, 获得顾客价值认同, 通过产品文化内涵刺激顾客情感神经, 驱动顾客不断购买企业产品, 同时也能提升产品的文化品位和附加值, 提升企业品牌形象。比如喜之郎公司把其一款果冻外观设计成心型, 并命名为“水晶之恋”, 从而使其成为广大情侣浪漫爱情的象征, 成为年轻恋人的首选。
(七) 巧妙利用热点事件, 借势营销。阜阳食品企业自身资源实力有限, 日常经营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利用身边发生的各种较有影响力的社会热点事件, 想方设法参与进去, 将企业品牌及产品与社会焦点事件联系起来, 社会公众在关注热点事件的同时也会关注企业品牌及产品, 巧妙地把公众对社会事件的热情和注意力转移到企业产品和品牌上去, 迅速提升企业产品及品牌的知名度, 塑造和提升品牌个性, 但要注意所借事件本身的内涵要与企业品牌理念相吻合, 并且要衔接的自然流畅。当企业无事可借时, 也可充分利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比如食品安全、营养和道德滑坡等, 创造热点话题和事件, 进行造势营销, 吸引社会公众对产品及品牌的讨论、关注以及媒体的“免费宣传报道”, 迅速提高知名度, 加深消费者对品牌及产品的印象, 带动产品销售。
(八) 抢占销售终端, 实现产品终端品牌化陈列。阜阳食品企业均属于中小企业, 没有较多资金用来做广告宣传, 所以应该注重销售终端的宣传建设, 努力铺货, 抢占销售终端排列, 进行货架或堆头陈列的创新, 并放置相应醒目的宣传品, 精心布置销售终端产品展示, 促销人员要统一着装和宣传介绍语言, 在产品旁边进行宣传促销, 从而建立生动统一化的品牌形象, 既带动产品销售, 又能提升品牌形象。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 也是阜阳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之年, 阜阳食品企业要抓住这难得的机遇, 准确把握自身存在的营销问题, 制定相应对策, 充分利用阜阳的资源和政策优势, 稳扎稳打, 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阜阳市基本概况[EB/OL].http://ah.sina.com.cn/city/csgz/2015-06-10/city-ifvmvrch0597760.shtml.
[2]我国传统食品零售行业的市场营销策略[EB/OL].http://www.xzbu.com/1/view-5216188.htm, 2014.5.15/2016.4.3.
[3]食品网络营销策划不可忽略网络口碑[EB/OL].http://www.3880488.com/a/yxtg/14448.html, 2016.4.3.
[4]2015年感恩母亲节活动方案[EB/OL].http://www.100xz.cn/jihua_fa/hd_fangan/42400/, 2015-05-05/2016-04-03.
[5]中小速冻食品企业如何营销提升销量[EB/OL].http://www.5888.tv/yingxiaocehua/Info Content_2155, 2014.9.10/2016.4.3.
食品企业 篇10
H1:用于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有可能与食品发生接触的设备或机械部件上。它所有原材料或成分必须满足FDA (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 的美国联邦法规安全准则指导21条CFR178.3750的要求。
H2:用于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不可能与食品接触的设备或机械部件上。该类润滑剂不得含有锑、砷、镉、铅、汞、硒等重金属, 也不得含有致癌物、突变剂、致畸剂和无机酸。
H3:典型的乳化油 (水溶性油) 或食用油, 主要用于清洁和防止挂钩、手推车或类似设备生锈。
在了解了食品级润滑剂后, 您可能会问:为什么食品生产企业一定要用食品级润滑剂呢?为什么不能用工业级的润滑剂呢?回答这个问题, 要从5个方面来阐述。
第一, 这是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尊重:食品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 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是全世界都在关注的问题, 不安全的食品将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健康甚至危害消费者的生命。例如, 2008年10月6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到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 云南省红河州6名患者使用了标示为黑龙江省完达山制药厂生产的两批刺五加注射液 (批号:2007122721、2007121511, 规格:100mL/瓶) 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其中有3例死亡。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调查, 这是一起严重的药品污染事件。
第二, 国家政策法规和国际通行质量管理体系GM P (生产和质量管理规范) 和HACC P (危害分析和临界控制点计划) 的要求:由于食品不安全事件不断地发生, 国家对食品安全非常重视, 在加快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同时, 要求对所有食品企业建立信用档案。西方和东南亚等国家除在药品生产企业推行GMP和HACCP外, 早就在食品领域推广GMP和HACCP质量管理体系。目前, 我们国家除在药品行业推行G M P和HACCP外, 食品行业也正在推行这两个质量管理体系。如果一个食品企业要获得GMP和HACCP认证, 就必须使用食品级润滑剂。
在HACCP认证体系中, 主要有3大危害:物理危害、化学品危害、生物危害, 润滑剂则归纳为化学品危害, 而食品级润滑剂不被列入化学品危害范畴。此外, 对于食品出口企业来说, 不使用食品级润滑剂, 其产品就无法出口。
第三, 工业级润滑剂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由于工业级润滑剂基础油精度不够, 含有多达16种多环芳香烃的致癌物, 如3.4苯并芘、苯、甲苯、苯酚等。此外, 由于工业级润滑剂为了增强其性能, 使用的添加剂含有重金属、硫、磷和氯等有毒有害成分, 会对人类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
第四, 食品企业承受不起打击:由于食品生产企业在设备运行和维修保养过程中, 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润滑油的跑、冒、滴、漏等情况。此外, 像食品饮料的封盖机、食品传送履带等部位, 润滑剂可能会与食品直接接触, 这就容易造成食品的污染。如果不用食品级润滑剂就会导致食品被污染。例如, 1996年, 因产品受润滑油污染, 一家大型美国肉类加工企业召回了4740磅 (2125公斤) 火鸡肉香肠, 而在使用食品级润滑油后, 一年仅召回31磅。
1998年, 重量490000磅 (223吨) 的烟熏去骨火腿肉, 被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 (Smithfield Foods) 召回, 因为产品遭受到齿轮油的污染, 几个客户投诉火腿肉有“坏味道”、吃下之后喉咙疼痛, 如火燃烧一般长达3小时。
2000年9月1日, 英国特伦特河畔斯托克市委员会确认, 在一罐婴儿食品的检测中发现含有有毒物质。经过调查, 发现这罐全球品牌婴儿食品受矿物润滑油污染, 该润滑油可能来自食品加工设备或来自罐装生产工艺。
2002年11月, 五合一口味的1.25公升瓶装饮料产品, “Big Thirst大渴”被召回, 因为产品被润滑油污染。该产品已经销到维多利亚省的NQR连锁店。澳大利亚食品标准局表示, 该润滑油可能会引发消费者过敏反应, 必须全部召回。
20 02年, 丹麦Vida bae k的奶粉制造商Arinco, 发现产品受到污染。从1月3日~6月28日共计生产了110 0吨Vid a b a e k奶粉。泰国的客户抱怨奶粉里发现了浅灰色粉末状物质。Arinco公司展开调查, 最终追溯至奶粉包装厂, 有一个旧转轴的齿轮箱中, 发现二分之一到四分之三公升的润滑油里, 含有极细的铁颗粒, 油经过了一个球形的连接器通路, 渗入到奶粉中的。
2008年9月15日, 台湾一家知名食品公司生产的苹果奶被润滑油污染事件, 幸好, 该公司使用食品级润滑油, 孩童食用96小时后, 未出现身体不适。
食品生产企业一旦发生上述污染事件, 如果被媒体报道后, 不但其产品销量大降 (甚至销不出去) , 而且对其品牌是致命的打击, 会极大地损害食品企业自身的形象和名誉。此外, 政府也会对企业进行处罚, 法人代表有可能被拘留甚至判刑, 企业的效益就会一落千丈。像黑龙江完达山制药厂被处以10年内不得从事药品生产与经营的处罚, 所有当事人及法人代表均已判刑, 河北的三鹿奶粉也是一样。因此, 对食品生产企业来说这是承受不起的打击。
第五, 生产成本问题:一些食品生产企业对食品级润滑剂存在误解, 认为食品级润滑剂太贵, 会增加企业的成本, 其实总体算起来不但不会增加成本还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利益。食品级润滑剂除了有工业润滑剂的一切功能外, 还可以有效地防止细菌和微生物的繁殖, 并且食品级润滑剂对水、蒸汽及酸碱环境有优良的耐受性, 所以还可以有效地延长换油周期, 提高生产力, 降低生产成本。最为重要的是, 食品级润滑剂无毒无害, 符合食品安全法的一切要求。如果使用工业级润滑剂, 一旦发生食品污染事件, 企业品牌的无形资产就会化为乌有、销量会急剧下降。此外, 还要赔偿消费者的经济损失。企业还可能被禁止从事食品加工或药品生产, 即使允许生产, 要恢复到污染前得水平, 还需要进行大量社会公关 (需要花费大量的费用) , 这是食品生产得不偿失和最不明智的做法。
食品企业的挑战和机遇 篇11
当前形势下的挑战和机遇
一、食品企业面临的挑战
1.同质化竞争带来的挑战
一是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感受到了同质化竞争带来的一系列麻烦,就是不管什么样的创新,都会有很多模仿者,而且模仿的速度越来越快,这就导致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二是厂商博弈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厂家和商家的关系不断深化,取得的效能非常低。传统的竞争方式导致渠道的价格和终端的门槛越来越高。三是市场机制很薄弱,很多市场起来得快,死得更快,能连续火上三年的品牌和产品已经不多了。再加上营销的门槛越来越高,对营销队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很多企业的营销运作和执行要求越来越高。而现在的营销骨干大多是“80后”,吃不了苦,也缺乏韧性。
2.消费主体的变化
很多人惊呼国际休闲食品和饮料行业简直就是一个时装业,因为休闲食品和饮料的消费主体都是“80后”、“90后”,他们年轻、时尚,不讲经典也不讲历史,凭的是感觉。所以现在整个酒水行业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发掘新的年轻人去消费你的产品。
3.营销手段单一,市场维护度提高
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营销手段单一,资源消耗过大。资源的消耗使很多企业很难受,以前投钱摘一个新产品五六十万就能启动,现在没有五六百万根本启动不了区域市场,更别说全国性市场了。另外,市场的维护难度提高了,大家都想做终端,经销商的选择越来越多,因为选择太多,除非是很强大的品牌,有足够的消费者控制力,否则难以控制渠道。
二、机会点在哪里?
1.消费理念的变化
一方面,经营成本在提高,行业管制在加强,导致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消费者发生很大变化,吃出健康、穿出品位成为大部分人的消费习惯和诉求,所以现在的创新更多强调精神层面的创新,消费者体验的创新。
价值的趋向更趋于多元化和个性化,尤其是消费者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80后”、“90后”现在成为新的消费主体,尤其在饮料和食品领域里他们更是主体,他们的价值观和消费理念跟60年代和70年代的人有本质的差别,新一代的消费者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只筛选那些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2.城乡一体化趋势
需求环境在变化。城市里流行的东西跟农村差距越来越小,城乡一体化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因为终端渠道现在都是一体化覆盖,两元结构现在被打破,市场变成一元结构。
3.行业规则的变化
行业规则在变化。想做好一个产品,那么品牌、产品、渠道推广投入一个都不能少,总体门槛在提高。所以仅仅有一个VI或者仅仅做一个投放,找一个形象代言人忽悠一下,这种时代已经结束,必须有全案策划,只有系统的组织保障和队伍的执行力,才可能有所作为。
现在已经到了终端演示时代,终端的体验性、演示性、展示性、情境化成为发展的趋势。企业卖的是一种感觉,尤其是“80后”、
“90后”,他们的感觉就是活在当下,活出感觉,所以要传递这种感觉给他们。
三、行业机会给经销商带来冲击
1.对经销商的职能要求越来越高
由于市场越来越理性,门槛越来越高,行业越来越整合,带来机会的同时也使经销商的市场空间和利润被压缩。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发现做名牌产品痛并快乐着,比如:青岛啤酒的经销商曾说,卖啤酒就是搬运工,挣的是搬运工的钱,干的是搬运工的活,还要赊账,没钱挣,但是不做青啤,没生意你更惨。很多老板说“我做青啤能够把网络铺开,把队伍养住,然后我再做两个二线产品挣钱”,所以做名牌产品对经销商的职能要求越来越高。
2.经销商两级分化
这几年大的经销商越来越大,小的经销商举步维艰。现在出现了几亿、几十亿的大经销商,跨区域覆盖市场,纯粹就是一个企业,有信息化管理,有人力资源,有后勤服务,有培训指导,有专门的KA部、餐饮部、团购部,甚至有一个老板到什么程度,所有的业务员、所有的车,全部是GPS定位,天天看屏幕,每个车在什么地方,每个业务在哪条线全明白,而且都是电脑下单,电话下单,刷卡订货,这种运作越来越厉害。
同时,也有一大批经销商有很大的困惑,尤其是那些不上不下的,一千万左右的,往前跨一步举步艰难,捉襟见肘,不光是资金问题,管理、人员、上游产品资源都是制约要素。而现实的形势对经销商的能力要求,比如掌控终端、市场推广、业务能力、后勤支持这一系列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得这类经销商处境很尴尬。
四、企业知道经销商需要什么吗?
经销商的需要有三点:第一,短期能挣钱;第二,长期能发展;第三,合作要愉快。
大部分经销商在这方面做得不到位,理念很陈旧,模式比较单一,还是坐地批发,靠拼差价挣钱,错误论价而且多品牌操纵。很多经销商的仓库跟超市一样,N个品牌,而且没有一个品牌卖干净的。另外,很多经销商有一个特点,以我为主,等靠要思想很严重,缺乏那种“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思想,对网络的要求,对区域市场的操作,对队伍的建设不重视,总希望挣快钱,挣省心钱,什么都想靠厂家做,但是短期有钱挣,哪天厂家一撤,你就死定了,你永远没有话语权。
经销商在厂家能够有发言权谈判的手法是什么?钱已经不是竞争力了。能谈判的筹码是有多少网络,能覆盖多少区域,经销商一定要理清这个思路。
市场突破的思路
一、转变思维方式
首先要改变几种思维方式,现在的企业一定要从产品导向慢慢转向品牌导向,要有一个很好的品牌;从价格导向要转向价值导向,不是你贵不贵,而是你值不值,给消费者一个购买的理由;从简单的销售导向要转向顾问导向;从单点运作导向要转向整合运作导向。
二、营销创新的三个方向
1.倍增顾客价值
商业社会惟一的原则就是价值,不是贵不贵,而是值不值,给消费者一个使用产品的理由。
2.深化厂商关系
大部分中小型食品企业,仍然是渠道为王,终端决胜,这样的以地面战为主体的营销模式,大规模的广告运作和概念炒作,使得投入越来越高,效果越来越差。事实上,要在局部市场,通过地面运作,以区域为核心做整合营销突破,以比较低的成本启动市场。
3.领先半步
对于模仿已经无法避免,那我们就尽量做到比别人快一点想问题,我突破比你快,我追跑比你快,我产品转化的结构比你快,我淡季比你生意好。跨越一步太快,领先半步正合适。要看明白趋势,不管是在产品的口感上、价位上还是在渠道的销售方式上,过宽和过快的区域关系很容易失调,因此要掌握好尺度。
三、市场突破的五个要点和举措
1.提升品牌价值,实现产品升级
提升产品的价值,品牌的价值和产品升级的方向是关注“80后”、“90后”消费者。一个不能跟年轻人接轨的饮料,一个不能跟年轻人接轨的休闲食品只能等着被淘汰。所以一定要记住,去跟年轻人接轨,品牌年轻化、时尚化是必然。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进中国,首先搞定的就是年轻人,年轻人喝可乐,全家人也跟着喝可乐。
2.细分市场
要铸造区域优势,精准市场运作,不要去搞大而全,不要指望一个品种能卖很大的量,不要指望一个口感的产品能卖到大江南北。现在消费者口感需要细分,第二区域差距越来越大,年轻差异越来越大,市场越来越多元化。只有精准运作,才可能撬动一个市场,一个一个小市场加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大市场。
3.渠道为王
中国市场很大程度上或者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渠道仍然不可或缺,不管是家电行业还是建材行业,不管是快销品行业还是日用品行业都一样。当然也不能说只做好渠道或者终端就能成功,这是必要条件。很多人总认为王老吉是产品概念很好,广告打得很好,其实是不对的,王老吉做得更好的是它的终端和渠道,比如铺货率、终端表现等,很多大小的餐饮店都有陈列,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不管是淡季还是旺季都有很好的表现。
4.降低营销重心,锁定小商圈
在CCTV打个广告,请个形象代言人,这种传播已经没有多大意义,现在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在小的渠道上去做,一个城区,一个街区,一个校区,这样的商圈都是可以搅动的。但是搅动很大一个范围的地理传播是没可能的。很多厂家犯一个错误,就知道买店,就知道打广告,其实做的是无用功,还浪费了大部分营销费用。
5.优化管理体系,打造强势队伍
第一,实现公司化运作。从一千万做到一个亿、两个亿、三个亿的食品饮料经销商,必须实现组织化运作,没有组织化的运作是不可能成功的。
第二,强化终端,深入终端。
第三,资源优势。整合厂家资源,整合产品资源。一个经销商的发展,一定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一个品牌的崛起而崛起,随着一个产品的活力而活力,基本没有哪个经销商是做杂牌能成功的,所以一定要跟强势的企业去合作,整合他们的资源。
中小食品企业绿色营销研究 篇12
所谓绿色营销, 是指企业从保护环境、反对污染、合理利用资源的角度出发, 通过研制产品、利用自然、变废为宝等措施, 满足消费者的绿色需求, 实现营销目标。
随着绿色消费的兴起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还有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 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前景无疑是十分广阔的。精明的制造商正紧紧抓住人们对“绿色消费”的心态, 大量投放“绿色产品”以迎合消费者心理。在这场绿色革命浪潮里, 实施绿色营销不仅是企业树立“绿色形象”的客观要求, 而且是突破“绿色壁垒”走向国际化的现实需要。
二、中小食品企业绿色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绿色食品市场发展已逐渐成熟化, 市场体系已经初步建立, 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 这些难题的有效解决能够激发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 绿色品牌形象欠佳
1、绿色品牌认知度低。
塑造一个好的形象代言人能够减少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感, 也能够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如今许多知名食品企业都有自己的形象代言人, 例如:奇爽杨舒婷、卫龙食品的代言人赵薇、徽记好巴食谢娜等等, 但是仍有不少企业没有代言人。
2、产品绿色包装不醒目。
中小食品企业绿色包装不醒目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产品包装上的绿色理念不突出, 主要表现为包装上没有及时注明绿色食品标志;另一方面产品包装和同类其他的休闲食品品牌的包装无显著差异, 混淆度较高。
(二) 定价绿色化执行度偏弱
1、没有制定合宜的绿色价格。
首先, 中小食品企业在制定绿色价格时价格与其他没有绿色食品认证的大品牌差不多, 都定位于中高价位, 产品差异化程度小;其次, 中小食品企业没有利用消费者心目中的“觉察价值”来定价, 没有利用人们的求新、求异, 崇尚自然的心理。
2、绿色产品定价策略亟须调整。
中小食品企业的市场定价有三个层次的表现: (1) 中高品质, 绿色产品质量较好; (2) 中高价位, 价格在同类食品企业中处于中等偏高; (3) 单一促销, 促销模式比较单一, 很少采取全线产品促销。
此外, 中小食品企业的绿色产品价格调整不够及时, 也没有规范的分销商激励政策, 对绿色产品的市场价格管理与控制不到位, 易引发窜货现象, 严重影响了公司价格政策的有效实施。
(三) 渠道的管理和结构不合理
1、企业缺乏渠道影响力。
目前, 休闲食品渠道的竞争日益激烈, 而不少中小食品企业正处于市场的开发阶段, 所以谈判中面通常很被动。由于对批发商的过度依赖, 对于绿色渠道的控制力度正不断下降, 渠道成员的品牌忠诚度普遍不高, 在同类产品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2、渠道结构不合理。
中小食品企业多采用传统的分销模式, 绿色渠道宽度上, 渠道成员太少, 缺乏谈判优势;在成员类型上, 过于单一, 零售终端主要是连锁店, 在一些大型的本土超市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推荐和销售, 也鲜有进入大型外资连锁超市。同时忽视了批发市场、小卖铺的终端运作, 特别是对学校、酒店、写字楼附近的杂货铺重视不够。
(四) 绿色营销传播体系不完善。
中小食品企业在绿色营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仍然存在营销工作滞后、营销网络不完善、市场信息不健全、营销管理人员素质低等影响营销效果的很多问题。
1、绿色广告促销乏力。
中小食品企业的绿色营销观念薄弱, 体现在绿色食品的广告促销乏力。具体表现为:一是绿色品牌形象模糊, 认知度不高。广告的受众模糊, 内容没有凸显产品的绿色性, 广告语也缺乏提炼;二是绿色产品促销手段单一, 对于消费者来说促销方法很少, 对于经销商来说促销手段主要是每达成一定批量就给予一定程度的返点和折扣优惠;三是企业营销人员在拜访市场时, 没有深入到二、三级经销商甚至终端市场, 个别办事处销售队伍整体士气低迷。
2、缺乏系统的绿色公共关系。
大部分中小食品企业没有很好的开展企业信息传播, 销售人员也不能完全正确的掌握企业的绿色营销策略和技术, 如某些营销人员不遵守守则和服务合约, 对待顾客态度粗暴生硬, 这些都极大地损害了企业的绿色形象。此外, 在制定绿色营销活动计划时, 有一定的降价促销活动, 然而在提高新产品的知名度和鼓励消费者试用新产品方面有待加强。
三、中小食品企业绿色营销策略
中小食品企业应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组织产品的市场营销, 使企业真正做到满足消费者对绿色营销的需求, 食品生产及使用过程安全, 对环境有利, 企业绿色策略被社会所接受。
(一) 绿色产品策略。
绿色食品整个营销策略的核心是绿色食品的产品策略, 它也是绿色食品企业顺利开展绿色营销的前期工作。
1、打造绿色标志和绿色品牌形象。
绿色标志是企业顺利开展绿色营销的重要保证。首先, 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中小食品企业应该将其所有产品的外包装上均印上绿色食品的标志来赢得竞争优势, 这也是对绿色食品本身的形象和质量的认可;其次, 因为绿色食品易被一般食品同质化, 所以关键是在塑造品牌时要凸显绿色和地域性特色, 所以中小食品企业要围绕品牌核心价值来开展绿色营销的传播活动, 可以通过企业的广告创意、货架的终端展示、促销等营销策略来体现。
2、实现产品绿色包装。
随着绿色营销的兴起, 以无污染包装为营销策略重要内容的绿色包装也正在兴起。绿色包装既要保证自身性能的完好, 又要符合环境要求的包装, 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措施:
(1) 纸箱使用可再生材料或包装。中小食品企业应该使用可再生材料制作的纸箱, 以便于回收再利用, 从而树立保护环境的企业形象。
(2) 塑料包装采用可降解材料。产品的包装在用后可分解的“可降解包装”已经受到企业的热烈追捧, 中小食品企业应该使用易降解的塑料来包装产品, 确保食品的健康安全。
(二) 绿色价格策略。
价格仍然是消费者选购商品的决定性因素, 也是决定公司市场份额和盈利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1、实施静态定价策略。
高档产品采用高价位、高促销的策略手段, 打造品牌效应。同时加大产品的促销力度和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中档产品采用价格跟随价格的策略手段, 让消费者感觉到实惠。低档产品采用更低价位的策略手段, 靠提高商品的生产效率和规模效益来实现获益。可以综合运用不同的产品定价策略, 扩大市场覆盖度, 从而降低企业的营销风险。
2、灵活实施动态定价
(1) 采取机动定价位的手段。中小食品企业应根据不同区域的市场需求、工资收入水平和消费状况, 投入适合的一系列产品, 制定不同的价格。
(2) 加强对产品的市场价格进行管理与控制。规范对分销商的返利或刺激措施, 以遏制部分强势经销商盲目杀价, 并且采取严厉的处罚机制严防窜货现象的出现。
同时, 建立区域基地辐射效应, 减少商品的物流成本价差。通过资产重组、企业并购的方式建厂或进行合作加工, 进一步降低产品的成本及物流成本, 提高商品的价格竞争力。
(三) 绿色渠道策略。
找出和选择正确有效的绿色渠道以使“绿色分销”顺利进行, 是整个绿色营销顺利实施的一个关键环节。
1、绿色渠道的建立和选择。
根据ISO14000标准来选择符合要求食品的生产、加工基地, 从源头来满足“绿色”要求;设立专门的绿色食品批发渠道, 或者是通过专业的物流配送系统和批发市场建立绿色食品的一体化物流服务系统。中小食品企业要完善绿色分销系统, 可建立配送中心来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 增加直营店来对分销渠道进行直接控制。
在采用中间商时应详细考察其绿色声誉, 可以凭借其良好的绿色声誉提升产品的绿色形象。中小食品企业也可以组建直营子公司, 采用直、分销相结合的模式, 加强对零售终端市场的开发。在传统渠道上要发展食杂店、便利店, 在现代渠道中要在加盟本土大型超市的同时进驻大型外资连锁超市。
2、绿色渠道的控制。
首先, 加强分销商之间的关联和互动, 例如分销商会议, 也可通过对员工培训、客户积分奖励等方式, 提高分销渠道成员的积极性;其次, 加强分销商之间的关联和互动, 例如在合同的签订、价格的谈判等方面进行协商、指导, 加强渠道运作控制的能力;最后, 加强与经销商之间的沟通, 例如为经销商制定统一的价格, 防止价格战和窜货行为产生。渠道建设要建立战略合作型伙伴关系, 实现共赢;此外, 可以考虑用逆向模式来选择经销商, 决胜终端零售商。
(四) 绿色促销策略。
促销就是通过人员推销、广告、公共关系及营业推广等方式, 把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传递给潜在的顾客, 刺激和唤起购买欲望, 以促进购买。
1、绿色广告。
首先, 中小食品企业在做绿色食品广告时要注意不仅要涵盖“健康、营养、无污染”等基本点, 还要展现产品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到废弃物处理环节的绿色、健康和环保, 实现差异化营销;其次, 可以考虑启用公众明星、邀请专家代言、请权威机构代言三种形象代言形式;最后, 可以采用贴近生活的广告方式进行促销, 如发放质量承诺卡、出售购物卡、积分卡, 维护顾客的品牌忠诚度。
2、绿色公共关系。
中小食品企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 让绿色食品生产者更直接更广泛地将绿色信息传递到广告无法达到的细分市场, 可以通过公关来树立企业及产品的绿色形象。
企业的对外公关包括利用传媒为企业的绿色表现作宣传, 积极参与绿色赞助活动, 组织社会的环保宣传、捐赠等;对内公关包括执行、监督和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的相关“绿色”管理制度、绿色审计、企业绿色文化等。同时还要注意与政府、新闻媒体以及消费者的关系, 销售人员要当好企业绿色经营观念的传播者, 做好销售人员的“绿色化”。
参考文献
[1]张芳, 袁国宏.关于绿色营销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商业研究, 2001.235.11.
[2]林春波, 王丽.卤制品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J].中国调味品, 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