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规划

2024-11-03

专项规划(精选11篇)

专项规划 篇1

粮食物流规划因早规划、早实施, 有望对其他专项规划的制订及实施产生切实的借鉴意义。

近期出台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要制订粮食物流、农产品冷链物流、物流园区、煤炭物流、应急物流、商贸物流、物流标准等七个专项规划。3月26日, 在相关部门研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分工落实方案的会议上, 进一步明确了这七个专项规划的制订部门和完成时限。

根据分工落实方案, 七个专项规划均要求在两年之内完成制订。其中, 农产品冷链物流规划和物流标准专项规划要求在今年1 2月之前完成, 其它几项则要求在2010年12月前完成。

组织

“几个专项规划的制订工作都列出了时间表, 任务相当紧迫!”国家发改委承担相关工作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国家发改委负责牵头制订的四个专项规划中, 记者发现粮食物流规划已经早于其它规划先期制订完毕。2007年8月, 《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并对外发布。因其早规划、早实施, 有望对其他几个专项规划的制订及实施产生切实的借鉴意义。

《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由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家粮食局, 在广泛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发改委和粮食部门, 以及大型粮食企业、科研机构、专家学者等的意见基础上编制而成。事实上, 农产品冷链物流、物流园区、应急物流等另三个专项规划的制订任务均由国家发改委经贸司牵头承担。

“几个物流专项规划的编制过程基本上都差不多, 要组建专门的工作小组, 开展调查, 启动相关课题研究, 多次组织专题座谈会及专家论证, 并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国家发改委上述负责人对记者说, “粮食物流规划在编制过程中经过多次专家论证, 广泛听取地方意见。而编制任何一个专项规划都不可能闭门造车, 也不可能由某个部门独立完成。”

据河南省发改委一位负责人介绍, 各地在制订粮食物流规划中, 同样要召集各地市、县级发改委、粮食加工储仓企业, 以及有关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座谈, 并以国家的宏观规划为依据。

作为粮食物流规划评审专家组的组长, 中国市场学会理事长高铁生认为, 粮食物流规划的制订时机与当前其他几项规划的制订形势不一样, “在粮食物流专项上报国务院之前, 业界对于大规模建库之后是否要发展粮食物流的认识不一致, 时间上也并不紧迫, 整个规划出台前后历时两年多。”而当前几个专项规划的制订背景是基于部署落实国务院近期出台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预计组织工作将更加快速。

另据记者了解, 今年一至两年内将要完成的其他几个专项规划中, 部分内容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划基础。比如, 要求今年12月完成制订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规划, 就已经具备了一定初案和相关课题研究。

编制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 保障粮食安全关系发展改革稳定大局。发展粮食现代物流, 实现粮食散储、散运、散装、散卸的“四散化”变革, 提高粮食流通自动化、系统化和设施现代化水平, 对提高粮食流通效率, 降低粮食流通成本,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早在2004年, 国家粮食局提出制订“十一五”粮食物流基础设施规划, 随后在南京组织召开了编前研讨会。南京财经大学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副院长吴志华教授参与了这次由国家粮食局主导的粮食物流基础设施规划。据吴志华教授介绍, 在这次富有开创性的会议中, 与会人员讨论了粮食物流基础设施编制规划的必要性、存在问题、产销结合的重要性, 以及规划应该确立的目标, 大力发展粮食物流的基本路径, 规划要涉及的基本内容等等。但在随后不久, 有观点认为国家粮食局制订的这项规划过于专业, 应该制订粮食物流规划。

不同的是, 国家粮食局主要从设施建设方面考虑, 而国家发改委则从流通角度出发。尽管两种规划思路的侧重点不一样, 但都是以粮食物流运行的科学合理化为规划目标, 于是相关部门提出合并制订粮食物流专项规划。在充分借鉴粮食物流基础设施规划的基础上, 最终于2007年8月编制出台了《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的规划期为2006~2015年,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编制而成, 是指导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粮食物流发展的专项规划。实施具体分为两个阶段:2006~2010年为第一阶段;2011~2015年为第二阶段。

该规划分析了我国粮食物流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提出了我国粮食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项目和实施的配套措施。规划提出,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加快推广散粮运输方式, 形成全国主要跨省散粮物流通道, 提高粮食物流组织化程度, 实现主要跨省粮食物流通道“四散化”和整个流通环节的供应链管理, 形成便捷、高效、节约的现代化粮食物流体系, 增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能力,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发展粮食现代物流的主要任务是建设东北主产区粮食流出、黄淮海主产区小麦流出、长江中下游稻谷流出和玉米流入、华东沿海主销区粮食流入、华南主销区粮食流入和京津主销区粮食流入等六大跨省粮食物流通道, 完善全国主要粮食物流节点, 推广散粮运输方式, 加强散粮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粮食物流的组织化程度, 推动散粮运输技术设备研发和标准化工作等。到2015年初步建成全国主要散粮物流通道和散粮物流节点, 将全国原粮运输中散粮比例由目前的15%提高到55%, 国内跨省流通量中散粮流通比例由目前的20%提高到80%, 基本实现主要跨省粮食物流通道的散储、散运、散装、散卸和整个流通环节的供应链管理, 形成现代化的粮食物流体系, 增强国家对粮食市场的应急调控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 业内专家发现, 由于粮食行情变化非常之快, 在规划出台的几次征求意见过程中, 一些规划时考虑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这个角度来说, 国家层面的专项规划主要是原则性、指导性的规划, 涉及到具体项目时应该特别慎重, 甚至有些项目在规划公布时已经显得过时了。

实施

国家发改委从2007年开始利用中央预算内资金对粮食物流的重点项目给予支持。为了推进《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的实施, 促进散粮运输的发展, 国家发改委在2007年安排国债资金1亿元的基础上, 2008年又安排国债资金2亿元, 支持50个粮食现代物流设施项目建设。这些项目主要是重要的散粮物流通道和节点的散粮中转库、接收发放设施项目。项目建成后, 将显著提升我国东南沿海码头的散粮接卸中转能力, 初步改善东北、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粮食外运条件。特别是打通“北粮南运”海上通道, 对提高粮食物流效率, 促进农民增收,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实现粮食现代物流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规划同时规定, 粮食物流设施项目主要依靠企业投资建设。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安排必要投资, 以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贴息等方式, 对重要的粮食物流设施项目予以扶持。为此, 2008年4月国家发改委专门制定了《粮食现代物流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2007年11月1日, 国家发改委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全国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实施工作会议, 部署发展粮食“四散化”运输工作, 铁道部、交通部、国家粮食局, 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发改委和部分中央大型粮食企业的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时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毕井泉在会上提出, 发展粮食现代物流要注重整合现有资源, 制定鼓励散粮运输发展的政策, 充分调动企业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各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责任, 加强组织协调, 形成合力, 共同推进粮食现代物流发展。他要求, 各地区要根据国家《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抓紧编制本地区粮食物流规划, 明确任务, 进一步加强产销区之间的组织衔接, 做好规划的实施工作。

事实上, 由于粮食物流压力较大, 一些省市制订粮食物流规划起步较早, 有些地方的规划几乎与国家规划同步甚至更早开始。“应该是先有国家规划, 再出省、市规划, 但迫于粮食物流压力, 一些省、市等不及国家规划出台就率先起步。这样国家规划也可以借鉴部分省市的规划基础, 而国家规划出台后又对这部分省、市的规划起调整促进作用, 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一位粮食物流专家告诉记者, “我们在广东省、江苏省、宁波市等地搞粮食物流规划时, 首先考虑本地实际情况, 同时也要掌握国家规划的最新动态并随之不断进行调整, 这是编制好地方规划的重要依据。”目前从实施情况来看, 各地区粮食现代物流相关项目能够享受贴息贷款的国家优惠政策, 同时地方政府也有一定的优惠措施, 但具体优惠程度各不相同。

有专家提醒说, 一些地方制订专项规划时常常从招商引资的角度出发, 规划的动力主要源自于招商引资, 而并非为了解决最重要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因此可能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 这样势必很难产生良好的实施效果;另一方面, 通过优化粮食物流来保障粮食安全, 首先应该政府高度重视, 但同时也要避免过于强调领导负责制, 过于强调保障本区域, 毕竟行政区割的思路与现代物流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专项规划 篇2

1、专项规划是指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简称为专项规划。

2、重点专项规划是以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等重大问题为对象编制的规划。这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逐步区分政府与市场的不同作用,加强和改善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创举,重点专项规划是“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组织实施的规划,重点突出,有鲜明的针对性,目标具体,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框架控制下,即对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某一专门问题而进行的规划,是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补充和深化。

几类常见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⑴土地开发规划:是以土地开发为核心内容的规划。土地开发是指人类通过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技术措施等使各种未利用的土地资源,如荒山、荒地、荒滩等投入经营与利用;或使土地利用由一种利用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开发活动,如将农地开发为城市建设用地。

土地开发规划通常分为农用地开发规划和城镇土地开发规划。

⑵土地整治规划:是以土地整治为核心内容的规划。土地整治的概念是通过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改变土地的生态环境,以建立新的有利于人类 土地整治是在一定地域上进行的,土地整治主要包括水土流失地的整治、盐碱地的整治、风沙地的整治、沼泽化土地整治、红黄壤综合整治等类型。

⑶土地复垦规划:土地复垦的含义是,凡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占压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的状态称作土地复垦。

土地复垦规划按其废弃地的类型可分为矿山开发废弃地复垦规划,煤矿塌陷地复垦规划,交通、水利等工程压挖地复垦规划,废弃宅基地复垦规划等。

⑷土地保护规划:土地保护规划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从保障土地生态环境或满足社会需要出发,为防止土地退化及不合理占用土地等,以一定的政策、法律和经济手段,对某些区域或地块所采取的限制和保护措施。

土地保护规划是基于我国土地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这一国情提出的。我国土地保护规划主要有:①以保护资源为主要内容的土地保护规划;②以保护土地生态环境为主的土地保护规划;③以保护珍稀物种的自然历 1

史纪念物为主的土地保护规划。

⑸土地整理规划

土地整理是将土地利用的分布状况加以重新调整,通过调整使土地利用方式、强度和结构适应特定时期的特定目标。

土地整理包括农地整理和非农地整理。从我国现阶段的情况而言,土地整理一般为农地整理,而整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4、产业布局可以通俗的理解为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就是对产业发展布局,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整体布置和规划,产业结构就是指三大产业结构。

我区产业规划现状及思考

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区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离不开产业规划的重要指导作用。进入“十一五”时期,我区经济开始进入工业化中期,也是新一轮快速发展时期,但目前产业规划的滞后制约了我区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突破规划瓶颈,成为了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我区产业规划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我区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产业发展规划,如“十五”计划中的各产业计划、夷陵区新型工业化规划纲要、夷陵区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夷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夷陵区绿色资源产业化开发规划等,为指导我区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我区产业规划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影响和制约了我区经济发展。

1、规划工作未得到足够重视。从近几年全区的发展来看,我区产业规划工作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大多数人在思想上认为规划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有的产业规划制订也是应付上级要求,没有认真组织实施。

2、整个国民经济产业规划体系还不健全。由于种种原因,我区目前许多产业规划还是空白,各行业主管部门习惯于用工作计划和文件去指导产业发展,与市场经济和全区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产业规划体系尚未建立。

3、产业规划之间的衔接不紧密。从“十五”时期以来的我区经济发展来看,我区经济发展经过短暂的调整期后,又步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同时也是困难挑战制约加剧期,“四大瓶颈”对加快发展制约作用日趋明显,加快全区产业发展规划的制订和完善工作刻不容缓。现在我区产业规划相互之间,产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之间缺乏衔接与统一,有的还存在一些矛盾。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粮食生产之间、开发区发展与土地利用之间、我区产业发展方向与全市产业布局之间等都存在一些矛盾和冲突。

二、对策及建议

1、提高对产业规划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和完善中,市场对产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政府的宏观调控不能放弃。制订产业发展规划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也是政府各项经济和行为的前提和依据。区委二届三次全会已提出要着力突破“四大瓶颈”,消除加快发展的制约因素。区政府在部署“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中,安排了农业、工业、旅游、物流、信息等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各部门正在编制相关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各行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树立科学编制规划,以规划指导产业发展的现代管理理念。

2、建立健全我区产业发展规划体系。针对我区目前产业规划编制工作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体系尚未建立的现状,当前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结合全区“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抓紧制订和完善国民经济各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抓好全区“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工业发展规划、现代流通业发展规划、房地产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的制订,形成较完善的全区“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体系。二是完善重点行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区委、区政府确定的产业发展重点和我区国民经济实际情况,完成农业中柑桔、茶叶、畜牧三大产业发展规划,磷矿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的编制;完成全区旅游总体规划修编。为全区国民经济发展重点行业制订详细的发展目标、措施及政策保障,指导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三是迅速启动夷陵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制订工作。为了把开发区打造成名副其实的省级开发区,成为全区最具有潜力的产业发展平台和经济龙头,必须以科学的规划指导其发展。要以发展目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等为重点,制订科学的“一区五园”发展规划,在未来5至10年把开发区建成有夷陵特色的现代化经济技术开发区。

明确产业规划制订要求,强化规划实施保障。制订出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一是要加强研究,理清产业发展思路;二是发扬民主,提高社会参与度。在规划编制的各个环节,采取多种形式,保障人民群众了解和参与规划编制的权利。健全规划咨询制度,组织专家队伍,完善咨询形式,形成规范的规划决策咨询机制。三是规范程序,依法编制规划。国务院《规划编制条例》出台后,各类规划都要严格遵守。四是衔接协调,形成合力。各产业规划要与相关的规划相衔接,下一级规划要与上一级规划相衔接。规划衔接要遵循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专项规划服从总体规划,同级规划相互协调的原则。五是强化深度,增强可操作性。规划必须有具体项目和指标。在加强重大问题研究、理清发展思路的同时,还要做好重大工程的筛选和指标论证工作。研究提出引导行业树立正确发展观、促进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指标,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手段。

目前规划工作中普遍存在重规划、轻实施的现象,一些规划制订时轰轰烈烈,制订出台后便无声无息,在以后的产业发展中必须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在重大产业布局、发展方向、重大工程论证上政府要按照规划切实做好指导协调工作,确保我区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5、城市总体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必须遵守的公共政策,是依法对规划区内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文件是编制下一层次规划和各专项规划、实施城市规划行政管理的法律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建设合理发展。

专项规划 篇3

排水系统:本工程采用污废水分流制,生活污水和生活废水分别引向室外排水井,消防电梯井道设独立排水系统和车库排水一样由浅污泵提升排出。室内卫生间排水横支管采用UPVC管,承插胶粘连接,排水立管采用抗震柔性接口排水铸铁管,橡胶圈密封法兰接口,螺栓紧固,地下一层污水横管采用承插式抗震排水铸铁管水泥捻口,污污水排污泵连接的管道采用涂塑钢管,沟槽式法兰连接,地下室外墙以外的埋地管采用给水铸铁管,水泥接口。雨水立管和悬吊管采用热镀锌钢管,沟槽连接。

施工部署

(一)具体部署如下:

1、实施项目法施工,本安装工程由公司安装项目部施工,本工程项目经理由担任。 2、项目部是指挥中心,集中领导,分工负责,全面负责现场施工准备、工作协调、计划进度,工程技术质量管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资源配置、合同预算等方面的综合管理,对业主和监理单位全面负责,接受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3、搞好图纸会审,将图纸中的问题尽量在开工前得到落实解决。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以利现场施工准备和工程顺利施工。

排水系統

(一)工艺流程:

安装准备管道预制污水干管安装雨水、压力排水干管安装雨水立管安装污水支管安装压力排水支管安装卫生器具安装污水泵安装通水、灌水试验强度试验污水立管安装

(二)铸铁管排水管道安装

安装准备:根据设计图纸及技术交底,检查、核对预留孔洞大小尺寸是否正确,将管道坐标、标高位置画线定位。管道穿过墙体、楼板时,须加套管,套管突出墙面及地板部分不少于20MM,套管必须为镀锌管,管道穿过地下墙体时须加钢性防水套管。

托、吊架管道安装:

a) 安装在管道设备层内的铸铁排水干管可根据设计要求做托、吊架。b) 安装托、吊干管要先搭设架子,将托架按设计坡度栽好或栓好吊卡,量准吊棍尺寸,将预制好的管道托、吊牢固,并将立管预留口位置及首层卫生洁具的排水预留管口,按室内地平线,坐标位置及轴线找好尺寸,接至规定高度,将预留管口装上临时丝堵。

工期质量保证措施探析

(一)工期保证措施

1、加强施工准备工作

根据施工要求将各施工阶段的工程量计算准确,分析出工料和器材的需用量,分阶段把材料和器材备足。编制各施工阶段的劳动力需用计划,全公司统一调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必要时安排加班施工。2、加强质量控制:施工中每道工序的质量都会影响下道工序的施工工期。加强质量控制,避免返工,减少修补现象出现。3、加强材料、设备、劳动力等施工要素的调度和管理,是工期的重要保证。

(二)质量保证措施

1、技术保证措施

A、加强施工现场技术管理,项目工程师必须常驻工地及时解决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B、对施工难度大,工艺要求较高的分部工程,应单独编写具体的施工方案。

C、密切与设计单位联系,及时排除影响施工质量的技术问题。

2、施工人员保证措施

A、技术人员:公司将组织一支具有一定资质的人员负责施工现场的各方面的工作,项目经理、施工人员、质检人员及材料员必须持证上岗,确保质量管理。

B、劳务人员:公司将选择有丰富施工经验的工人参与本工程的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让上岗,确保施工人员素质,为最终达到质量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三)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排水管道堵塞

防治措施:

1)及时封堵管道甩口,防止杂物掉进管内。

2)保持管道坡度顺直,不得有倒坡。

3)合理使用管件,以便流水通畅。

4)验收前做管道通球和通水试验检查。

(作者单位:延吉市规划勘测设计院)

专项规划 篇4

近年来, 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 城市人口规模和增速异常迅猛。相应地, 城市用地规模和增速更为迅猛, 城区面积增长接近翻番;城市体系和空间分布急剧变化。与此同时, 城市电网电力负荷迅速上涨, 负荷密度与用电量也有很大增长。深圳市已于2007年完成全市范围内的城市化, 电力负荷超10000MW, 在全国大中城市位列第四, 平均负荷密度超过15MW/km2。根据远景规划, 在负荷密度高达30~50MW/km2的区域, 每2~3km2就要求建一座110k V及以上降压变电站, 这在规划用地、线路走廊、设备投资以及运行管理等方面都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难题。

电力设施作为公共配套设施, 虽然很重要, 但其建设常遭遇到“邻避难题” (受电磁辐射影响等传闻, 普通民众避而远之) , 其电力建设的进度经常受到影响, 甚至造成一些关键的电力建设项目延迟投产, 影响全网的安全可靠供电。在城市规划过程中, 解决好“邻避设施”的设置问题, 是城市规划作为一项公共政策, 维护社会公正的重要体现, 应以多元化思维对未来城市的各项建设作出统筹安排。为此, 全国各地正广泛开展电力专项规划, 旨在落实电力发展需要的设施 (电厂和变电站) 用地和线行 (线路走廊) , 在规划层面予以广而告之:电力设施布置于此,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决定是否与此为邻, 试图破解发展难题。

电力专项规划目标

中长期电力规划布点 (电厂和变电站)

根据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确定的负荷水平 (能做到饱和最佳) , 完成分区布点 (电厂和变电站) , 在城市规划空间布局中合理规划和统筹安排110k V及以上变电站和电厂用地, 确定其坐标, 做到控制性详细规划深度, 纳入城市规划和管理系统 (黄线) 。

根据文献[1], 深圳电网2020年电力负荷约23000MW, 布置220k V变电站58座, 110k V变电站221座, 因在城市规划空间布局中已统筹安排, 90%的项目已经建成、在建或即将建设。

中长期电力规划线行 (线路走廊)

根据电网规划确定的系统接线, 完成城市规划中的厂站间的连接, 在城市空间布局中合理布置各电压层级架空线路走廊及电缆通道, 确定110k V及以上架空线路走廊的宽度和转点坐标, 确定各级电缆线路通道宽度及断面, 若要建设电缆隧道, 应确定其路径及断面, 以利于城市道路综合管线的统筹安排, 做到控制性详细规划深度, 纳入城市规划和管理系统 (黄线) , 确保电力 (网) 建设能落地。

电力专项规划过程

电力专项规划前提条件

(1) 对于拟开展电力专项规划的地区, 确定其城市总体规划及各层次市政规划是否完成或是否在开展, 完成的程度如何。因此, 没有开展城市规划编制的地区, 要开展电力专项规划是很难的, 至少电力专项规划要与城市规划同步开展。

(2) 参与编制规划的单位或部门, 不应仅仅是电力公司一家, 城市规划本来就是一个协调各方利益的过程, 因此, 电力专项规划需要电力公司和城市规划编制单位共同完成。

(3) 确定各主管部门是否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 城市规划成果应公诸于众, 可供查询、了解和应用。

电力专项规划与城市规划结合的工作模式

以深圳为例, 项目由深圳供电局和深圳市规划局共同发起, 分别从电网规划和市政规划角度出发, 分工合作, 分层推进, 紧密结合, 共同完成。

部门合作框图如图1所示:

本规划是合作开展的, 分别从不同的角度, 极大发挥各自长处, 分工明确, 相互渗透, 合理穿插, 环环相扣。

期间应注意收集同行或同类城市的相关资料, 并借鉴其开展相关工作的可取做法。

整个规划中, 电力设计院更注重电网本身发展的要求, 城市规划设计院则更注重城市规划的考量。

具体步骤

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收集整理电力、市政和经济社会等方面各发展阶段的资料, 包括:

(1) 电力。分电网运行和电力规划两方面, 电网运行资料包括逐年电网运行各项指标, 如电力负荷和用电量, 负荷分布, 站点和通道, 电源出力和站点下载, 容载比和负载率, 供电可靠率, 线损率, 峰谷差, 同时率等;电力规划资料包括不同阶段完成的电力 (电网) 规划, 如“十X五”规划, “十X五”系统设计, 20XX年滚动规划, 中长期规划等。

(2) 市政。主要包括不同阶段完成的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分区规划、功能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法定图则等。

(3) 经济社会。包括经济运行和发展历史与现状, 如GDP, 分产业产值和能 (电) 耗, 单体大项目产值、用电负荷和能 (电) 耗及其变化趋势, 单体大建筑报装容量、用电负荷和用电量及其变化趋势等;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产业规划。

以上资料收集整理后, 研究并发掘其相互之间的内在关系。

应重视收集其他城市的相关资料, 以建立相互之间的类比 (对比) 关系。

中长期负荷的确定

我们的目标是完成区域的配置, 是某种状态 (例如饱和) 时的规模, 而并不主要关注其建设时序和进度, 也不主要关注什么时候达到该规模, 因此中长期负荷的确定, 宜采用负荷密度法进行预测, 其基础是城市建设用地、功能及体量。

负荷预测及其分布是进行电力设施配置的依据, 直接影响电力设施布点, 因此, 必须弄清楚城市各分区的建设用地及其定位、功能, 按分区分别预测、汇总, 同功能分区间应协调一致, 并与同类型城市及其负荷预测进行比较, 确定与本地城市规划相适应的合理的负荷预测结果。

必要时, 可用其他负荷预测方法, 对负荷密度法预测结果的合理性进行验证。

电力设施布点的确定

电力设施布点的确定有两方面工作, 一是定量, 二是定点。

(1) 定量 (数量) 。在前一步骤 (确定中长期负荷) 取得大家 (涉事多方, 特别是供电局和规划局方面) 统一 (或基本统一) 意见的基础上, 分层分区进行电力平衡, 得到各分区电力设施的需求数量。

该部分工作主要由电力规划部门完成, 城市规划部门协同参与。

综合负荷分布均衡性、变电站容量与其供电区域负荷的匹配度、变电站实现率等因素, 实际变电站需求数量与理论计算数量可能不一致。

(2) 定点 (位置) 。在电力规划部门完成定量 (数量) 工作并提出初步落点设想的同时或之后, 由城市规划部门统一协调布置电力设施的精确位置, 该项工作应充分考虑电力设施的可操作性问题, 综合考虑历史、现状和未来情况, 给出令各方可接受的结果。

变电站选址流程图如图2所示, 供参考。

电力设施布点的确定, 应考虑后续工作的衔接, 如架空出线的变电站, 应考虑布置在线路走廊通道边上, 或可实现架空出线的位置上。

按此规划确定的电力设施布点, 对于某个点来说, 基本上是唯一站 (厂) 址, 在后续工程实施工作中, 没有可能进行多站 (厂) 址比较了。

电力设施线行 (线路走廊) 的确定

电力设施线行的确定也需要完成两方面工作:

(1) 完成电网系统接线。依据规划原则确定的接线模式, 分层分区对各布点构筑系统网络, 高电压等级骨干网络要坚强, 低电压等级网络要可靠。

(2) 确定线行的走向和宽度。根据已有规程确定的各电压等级线路走廊宽度, 实现电网系统接线网络的落地, 要特别注意高电压等级大通道的实现;此阶段要在城市空间布局中合理布置各电压层级架空线路走廊及电缆通道, 确定110k V及以上架空线路走廊的宽度和转点坐标, 确定各级电缆线路通道宽度及断面, 若要建设电缆隧道, 应确定其路径及断面。

以上工作均有若干次反复, 需要多次沟通和协调。

各类型变电站和线路走廊占地标准可参考文献[2]中的数据。

按此规划确定的电力设施线行, 对于某个线行特别是大通道来说, 基本上也是唯一的, 在后续工程实施过程中, 要进行多路径方案比较也是比较难的。

敏感点的确定

所谓“敏感”, 是指一个因素的微小变化导致另一因素的巨大变化的现象。这里可以引用“环境敏感点”的定义, 环境敏感点 (environmental sensitive sites) 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 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 如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 基本农田保护区,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 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等。

对于布点, 一个若干平方米的地块, 仅需考虑与居民区的距离, 和与其他设施 (油、气、弹药等) 的距离。

对于线行, 一个连续通道, 涉及面广, 影响大, 除需考虑与居民区的距离、与其他设施 (油、气、弹药等) 的距离外, 还要考虑跨越道路、河流、水库等, 避让保护区、航道、无线电台塔等。

敏感点对实施将造成较大影响, 本规划需提前考虑, 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或实施建议。

实施层面的问题

对于规划, 能全部实施当然非常好, 但实际情况是, 规划永远存在局限性, 实施过程中的变化因素非常多, 因此, 应从实施层面考虑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是规划的实现率 (度) , 如果能实现80%~90%, 特别是关键项目均能实现的话, 电网运行应该不会有太大影响。

二是规划的局部调整, 因前期规划考虑不到的因素影响, 对于不影响未来电网安全运行的个别项目, 可以适当调整, 以与实践相符, 降低实施难度。

规划观念的更新

(1) 电力 (专项) 规划仅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分支, 是其中的一部分, 电力 (专项) 规划只有融入整个城市规划, 做到有据可依, 才是有生命力的, 才具有可操作性, 实施起来相对较容易;因此, 电力 (专项) 规划应服从城市规划, 在二者有冲突时, 应服从大局。

(2) 依据城市规划做出来的电力 (专项) 规划, 可能不是本行业的最优规划, 但若各行业、各部门能协调统一, 城市规划理论上应可达到全社会之最优。

(3) 电力 (专项) 规划仅是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 有何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达到何种程度, 电力 (专项) 规划与之适应即可, 做到充分满足本行业要求, 没必要过分超前超大。

(4) 本规划是状态规划, 是城市发展和与之相适应的电力发展达到某一状态 (如饱和) 时电力设施达到的状态, 不是过程规划, 不是安排某些电力 (网) 项目建设时序, 不是电力 (网) 如何发展到某一状态的演变过程。因此, 本规划最终重点关注的是电力设施用地的落实, 对于什么时候开展哪个电力 (网) 项目建设, 应予以弱化。

(5) 电力设施作为邻避设施, 这一点不可改变, 能改变的只能是我们的观念。

摘要:针对电力发展需要的设施 (电厂和变电站) 用地和线行 (线路走廊) , 究竟具备何种条件才适合开展电力专项规划, 怎么做该规划, 还存在争议。文章以深圳为例, 就电力专项规划目标、规划过程、注意事项以及与城市规划协调合作等若干关键问题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

[1]深圳市规划局、深圳供电局、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电力管网专项规划 (2006-2020) [R].2006.

[2]深府[2013]243号,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Z].

[3]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2011)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1.

[4]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2011)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1.

[5]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2001)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1.

[6]叶祖盼.城市邻避设施的规划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 2009.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2008年第2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Z].

[8]广东电网公司深圳供电局、深圳市规划局、深圳供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深圳电网“十一五”及远景规划[R].2006.

同意专项规划批复 篇5

绍兴市中心城市停车场规划将分为三类停车分区,分别采用不同的停车管理措施。通过合理预测规划年度停车需求,对停车场进行规划布局,有效解决城市静态交通问题,缓解城市交通拥挤。该规划对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缓解停车供求矛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绍兴中心城市快速公交线网规划结构为“二纵、三横”,快速公交线路共五条。规划主要依据客流廊道、居民出行空间分布特征和道路状况,科学合理确定线路具体走向,尽可能连接主要客流集散点。

专项规划 篇6

这四个新兴产业专项规划分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专项规划。

在去年年底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苗圩曾明确表示,2012年将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四个专项规划,以及物联网、智能制造装备等十五个细分领域规划。并要求:“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选择最有基础和条件的领域作为突破口,进一步将现有政策、资金、项目等资源向重点领域倾斜,有条件的地区都要推动设立专项资金。”

据悉,中国自2009年筹划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以来,国家发改委从2010年开始着手制定战略新兴产业振兴总体规划,涉及的七个产业也分别交由工信部、科技部、卫生部等分别制定,但这些规划至今尚未出台。

战略性新兴产业被业界称为“下一个四万亿”。专家提出,应对经济危机,总的来说有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是应对危机,在宏观上用“四万亿”等刺激政策保增长,在企业层面则是逐步适应危机冲击,而经过前两个阶段之后,就进入产业结构调整寻找新方向的阶段。而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是承载着为中国指明产业方向的历史任务。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专项规划的正式实施,意味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进入新阶段,明年相关领域的投资也有望出现实质性增长。

专项规划 篇7

《专项规划》明确提出:

1、将提高新建建筑能效水平。到2015年, 北方严寒及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全面执行新颁布的节能设计标准, 执行比例达到95%以上, 城镇新建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与“十一五”期末相比, 提高30%以上。

2、将进一步扩大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规模。实施北方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以上, 地级及以上城市达到节能50%强制性标准的既有建筑, 基本完成供热计量改造并同步实施按用热量分户计量收费。启动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试点5000万平方米。

3、将建立健全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 实施高耗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达到6000万平方米。争取在“十二五”期间, 实现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下降10%, 其中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降低15%。

4、将开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集中连片推广, 进一步丰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形式, 实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省级示范、城市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和以县为单位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 拓展应用领域, “十二五”期末, 力争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25亿平方米, 形成常规能源替代能力3000万吨标准煤。

5、将实施绿色建筑规模化推进。新建绿色建筑8亿平方米。规划期末, 城镇新建建筑20%以上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

6、将大力推进新型墙体材料革新, 开发推广新型节能墙体和屋面体系。新型墙体材料产量占墙体材料总量的比例达到65%以上, 建筑应用比例达到75%以上。

六盘水供水专项规划研究 篇8

1供水系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1城市规模大幅增加,供水能力严重不足

六盘水现状建成区面积70.2平方千米,对应人口61万人,现状用水量约为20万m3/d。受水源限制,现状供水已呈现较为紧张的局面。根据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六盘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和人口将增加近一倍,预测的需水量约为50万m3/d,远超现状供水设施的供水设施能力。

1.2水源格局显著改变,配套管网亟需跟进

六盘水市目前已着手进行青岗坡水厂的建设,水厂选址位于中心城区东北部的机场组团附近,水厂设计规模20万m3/d。该水厂与位于城区南部的现状水厂呈对置布局,且水厂建成后将成为六盘水市的主力水厂,对现状供水管网将造成较大冲击,若不尽快进行管网优化改造,未来“大厂”配“小管”的局面将难以避免,供水管网输配能力将成为供水系统提升的瓶颈。

1.3外围组团地形复杂,管网布局难度加大

六盘水建成区主要位于用地条件较好的盆地内,地面高程1780-1880米之间。随着盆地平坦表1规划新建及保留水厂清水池高程土地利用殆尽,建设用地不得不向外围山地和沟谷区域拓展,形成为围绕建成区分布的若干组团,组团与组团之间以及组团内部地块之间高差均较大。单一供水环网已不能满足不同组团间供水压力要求,需针对性的制定每个组团的供水方案。

2供水系统规划方案

针对以上分析的诸多问题,本次供水管网规划采用分区供水的模式。分区供水的方式适用于供水区面积大、地形高差显著、用户分散、需要分区管理及远距离输水的情况。六盘水市规划局以组团式分布,组团间地形高差大,距离远,有些组团间甚至有山体分隔,难以形成运行压力相对统一的环网大系统,在这种地形条件下,采用分区供水具有节省能耗、平衡水压、节约投资、便于运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1]。

2.1水厂布局及高程

在建青岗坡水厂位于城区东部,水厂规模较大,水厂高程1875m,与老城区高差50-100 m,可自流供水。此外,将青岗坡水厂作为城区中东部组团用水。玉龙水厂和朝阳位于老城区南部高地上,水厂高程均在1900米左右,与现状供水区高差约100米,现状水厂出水需减压后接入管网。天生湖水厂位于规划区西部高地上,水厂高程2000m,与老城区地面高差达150米以上,现状采用减压供水的方式。需特别说明的是,天生湖水厂水源花岩洞高程1808米,比天生湖水厂高程低近200米,输水距离约40km,途中需经过二级加压,能耗较高供水安全风险大量,水量配置时尽量减小天生湖水厂供水范围,将其主要作为调峰和应急供水厂。

2.2供水分区及水厂配置方案

规划区地形起伏大,用地呈组团式分布,规划区组团之间高差较大,如最低的汪家寨、双水片区与最高的大坪子、鱼塘、银洞片区之间高差达到150米。此外组团内部地势起伏也较大,如银洞片区,最高点与最低点间相差超过100米,对供水系统的运营提出了较高要求。依据地形和用地布局将规划区分为16个供水分区。其中钟山、虹桥、德坞低区、双水等片区地面高程在1780-1830m之间,地形相对低平,人口密集、供水安全性要求高,以青岗坡、玉龙、朝阳联网供水。水月、发箐、鱼塘、老鹰山、机场、银洞等中东部组团地势相对较高,由青岗坡水厂加压供水。大坪子、德坞高区、汪家河沟等西部组团地势较高,由天生湖水厂供水。

2.3水量分配及管道水力计算

考虑到规划区组团式布局,采用面积法对水量进行分配。具体方法:根据用地总面积计算平均面流量--GIS软件将流量分配至各地块--WATERGEMS平差软件中导入GIS流分配结果--WATERGEMS软件根据节点和地块相对位置归置各地块水量至附近节点。流量分配时将地块分为三级,赋予不同的权重。一级为钟山片区,二级为双水、水月、德坞低区、红桥片区,三级为周边其他组团,面流量依次递减。核心区以外组团,地形起伏大,用地较为分散,难以联网供水,规划配水干管采用枝状布局。由于组团用水量小,且与水厂距离远,沿途地形复杂,清水输送管线投资大,因此多采用单管供水,为保障组团供水安全,便于管线和设备检修,规划外围组团修建服务于各组团的高位水池,共8处。由于水厂选址均位于高处,根据管网计算成果,水厂基本以自流方式出水。各地势较高片区设置区域型加压泵站。由于规划区地形复杂,高差较大,区域泵站和减压阀的设置主要考虑片区大部分节点压力满足要求,局部地块根据需要单独设置局部泵站或减压阀。

3结论

供水系统作为城市重要的生命线工程,需充分保障其安全有效性。山地城市由于其地形和用地布局的特殊性,供水系统安全保障难度更高,设施优化布局的必要性更强。通过分区供水,设置调蓄水池,多水源供水等方式,保障了六盘水中心城区供水安全,提高了管网运行效率,可为供水工程设计施工提供重要支撑。

摘要:结合实际,针对六盘水供水专项规划进行论述。

关键词:六盘山,供水,专项规划

参考文献

[1]王自勇.山地城市供水管网分区优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8.

探讨城市热点区域专项电网规划 篇9

步入二十一世纪,我国进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金融、工业、农业、高新产业等生产要素市场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正是这些快速发展要素拉动了城市不断向纵深拓展,城市建设面不断拓宽,势必会出现一个又一个新的开发建设或大范围改造区域,即城市发展的热点区域。作为一个城市最基础建设——电力设施建设往往需要先行实施,这些热点区域电力发展在电力整体布局规划中也有体现,但此类规划注重整体,就实际区域而言比较粗糙,实用价值不高,对实际电网建设中相应的建设依据较少。本文以嘉兴市秀洲区电力规划为例,探讨在符合城市电力设施整体布局规划的基础上, 针对城市热点区域电力基础设施开展论述。

1 城市电网发展整体规划背景

1.1 城市电网发展整体规划目的、意 义

城市电网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城市电力负荷发展需求,同时保障区域用户不同供电可靠性需求。城市电网发展规划是城市电网建设的指导依据,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经济运行 , 是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城市电网发展整体规划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合理的投入到电网建设中,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同时有效的完善电网网架结构,保障安全经济运行,提高系统可靠性 , 使电网建设与城市发展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

1.2 城市电网发展整体规划依据

城市电网发展规划主要依据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上级电网规划(电力设施布局规划、“十二五”电网发展规划、2030规划);

(2)城市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3)电网规划、设计和运行应遵循的有关规程、规范和规定 ;

(4)其它与城市配电网规划相关的资料,如地区统计年鉴、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等。

1.3 电网规划的分类

按时间划分为短期规划、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短期规划分为1-5年,规划的内容比较具体仔细,可直接用来指导建设。如十二五规划。中期规划一般为5 - 10年。长期规划则需要考虑更长的发展情况,一般规划10-30年,如2030年目标网架规划。长期规划主要是确定并解决电力工业发展中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 , 调整电力生产结构 , 合理开发和利用动力资源 , 实现电力生产的合理布局。

按电网的电压等级分类,电网规划可以划分为特高压电网规划、高压输电网规划、中压配电网规划以及低压电网规划, 本文主要论述中压配电网规划以及下规划。

2 现有电网整体发展规划存在的不足 和空白点分析

2.1 规划整体性强,区域规划较弱

现有规划从整体方面来看,变电所布局、网架结构都比较合理,但是细化到具体区域,则规划的细致程度不够,网架结构也不尽合理。比如秀洲新区,该区域近期有大批项目在建,但是规划中却没有这些项目合适的用电接入方案。

2.2 现有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结合 不够紧密

由于专业性的要求,目前电网规划一般由电网企业进行编制,由于信息上的不对称 , 可能会与政府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不同步进行,不能充分结合城市发展形势 , 往往由于客观原因和市场经济发展前提下出现变化,导致具体项目在具体实施时与城市建设存在较大差异。

2.3 热点区域规划具体操作可参照 度不高,存在空白点

热点区域的网架,规划中往往只是给出了网络结构和最终规模,具体的路径走向和出线规模都没有涉及,如何将现有电网发展引导到规划中的网架,就够难以参照实施了。部分热点区域,在电网规划中并不是热点,但是随着政府开发力度的加强,成为了热点,这些区域在规划中存在空白。

2.4 各类实际电力方案与电网整体 发展规划可能存在不匹配

热点区域具体项目的供电方案设计时,由于没有可以依据的区域电力专线规划,往往只考虑本项目的接入,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导致该区域的网架建设混乱无序,与电网整体发展规划不匹配。

3 城市热点区域专项电网规划的探讨

3.1 城市热点区域具备的几个特点

(1)热点区域一般范围不大,属区域性、局部性的,但是开发“热度”较高,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 ;

(2)热点区域发展以土地开发,项目建设为依托,开发力度强,速度快 ;

(3)热点区域用电负荷增速快,用电报装容量大,多为几何式增长 ;

(4)热点区域对供电的可靠性及电压质量要求较高,负荷密度大,时段性负荷较高 ;

(5)供电设施配置较高,一旦建成往往采用电缆网供电,也就是该区域配电网远期的规模。

3.2 城市热点区域专项电网规划的 必要性

针对上一章节分析得出,现有规划“整体强、区域弱”,热点区域“低参照、不匹配”,在热点区域内缺乏针对现有电网如何向最终电网目标发展的实际指导性规划。因此,在热点区域引入专项电网规划就很有必要。

3.2.1 城市建设整体协调性的要求

城市建设必须要以规划为指导,否则建设将会杂乱无序,同时相应的配套设施也应该有相应的规划来指导建设。电力作为其中一项重要配套设施,也需要有一个合理的规划来指导电网建设、用户电力接入等,以配合城市的发展。但是,现有电力设施布局规划、“十二五”规划等电网规划,仅仅是从整体上进行考虑,对变电所布点,高压线路廊道就进行了细化,在中压配网方面不够细化,不能与区域控制性详规匹配。因此一个局部的热点区域专项电网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它能指导热点区域朝着电网远景规划协调发展。

3.2.2 热点区域电网建设时限的需求

由于电网建设的滞后性,规划中的电源点布点不能及时建成投产,而热点区域的用电项目却又早早建成,急需用电,这时就需要一个合理的区域专项电力规划, 解决该项目的用电问题,同时为变电所投产后该区域的配电网网架做好规划。

3.2.3 热点区域电网建设技术性的需 求

由于现有电网规划并未涉及配网线路的具体走向,而区域电网建设又面临着架空线路如何走向,电缆通道是否畅通, 管道是否够用,开关站位置是否合理等实质性问题,这些技术问题现有规划均不能解答,必须由区域专项电力规划来解决。

3.2.4 热点区域电网建设经济性的需 求

电网建设、用户接入方案的路径通道选择,线路路径的长度,具体设备的选址等直接关系到电网投资的大小。一个科学的电网规划可以使电网结构更加合理,从而减少线路廊道,节约线路长度,最大限度减少电网建设重复投资,使电力设施利用率达到最大化。

4 城市热点区域专项电网规划的引入

4.1 城市热点区域专项电网规划定 位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区域专项电网规划定位应为介于电网整体规划以及各种供电方案之间的小型专项规划。该规划一是主要解决电网整体规划末梢不够细化,无法具体实施的问题,二是解决供电方案、改造方案、建设方案只考虑当前用户接入或电网整改,而不考虑整体建设效果的问题,真正将底层的各项电网建设及接入工作与电网整体规划保持高度的一致。

4.2 城市热点区域专项电网规划内 容

(1)区域用电项目电网建设的进度 ;

(2)该区域各用电项目电网建设时序 ;

(3)线路通道的建设与预留 ;

(4)开关站的位置布置 ;

(5)未来目标网架及如何有序调整等。

4.3 城市热点区域专项电网规划开 展方法

(1)通过与政府相互对接,了解收集热点区域建设项目及用电需求 ;

(2)结合区域控规以及电网整体规划,绘制区域目标网架结构、路径图 ;

(3)实地考察,根据实际情况修改网架结构、路径图,使之具有可行性 ;

(4)根据具体项目的建设时序,结合变电所布点时序,编制具体项目建设方案 ;

(5)将规划与政府部门对接,使其纳入政府规划中,做好线路通道的保护。

4.4 城市热点区域专项电网规划意 义

(1)使政府在城市热点区域电网建设有据可依,具备可操作性 ;

(2)同时该区域电网建设朝着电网整体规划目标发展 ;使底层供电方案、改造方案、建设方案等能真正朝着整体电网规划方向发展 ;

(3)电网建设(含用户投资建设)整体协调无缝发展,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投资, 减轻建设压力。

5 结束语

丘陵地带给水系统专项规划 篇10

现阶段中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 必须深刻认识城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牢牢把握城镇化蕴含的巨大机遇, 准确研判城镇化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棋盘山地区由于地形地势、供给需求等原因, 市政设施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供水负荷暂时只能满足现状需求。本研究重新梳理棋盘山给水系统, 分析现状供水中存在的问题, 依据规划区独特的丘陵地势, 在给水系统设计细节上予以详细计算, 确保全域范围内都能保证充足的水量和水压, 形成完善的方案和实施建议。

1 地区概况

1.1 区位介绍

棋盘山位于沈阳市东北部, 浑河北岸, 面积203平方公里, 其性质是以山林、湖泊自然景观和茂密的植被为特色, 兼有游览、度假、科教、文化娱乐多种功能的低山丘陵风景名胜区, 棋盘山属长白山系哈达岭余脉, 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 海拔高度在100-266m之间, 地形坡度10-30度不等, 平均坡度15度左右, 呈东北向西南走向。

1.2 城市规模及水资源状况

规划区范围为南抵浑河, 北接铁岭, 东邻抚顺, 西至沈阳市区, 规划面积203平方公里, 现状人口5万人。

区域境内水系丰富, 自然河流有浑河棋盘山段、旧站河、仁镜河、中马河、泗水河、蒲河、满堂河以及天然湖泊绣湖一座。

2 现状给水情况

2.1 水源

区域现状供水水源为区域外的沈阳八水厂 (地表水水源) 和区域内绣湖边的风景区水厂 (地下水水源) , 现状总计供水量约2.6万吨/日。

2.2 管网

现状输水管道沿马宋路、沈棋路敷设, 管径分别为DN600mm和DN450mm。

配水管网敷设长度约60公里, 供水管道管径DN200-DN600mm不等, 管网最小服务压力为0.16MPa。

2.3 现状供水分区

现状供水分为前陵堡给水分区、世园会给水分区、泗水给水分区和风景区给水分区。

2.4 现状存在问题

棋盘山地势地形复杂, 高低起伏较大, 用地分散, 开发项目成组团式分布, 受入住率因素影响, 新建项目用水暂时可以满足, 现状管道基本已经满负荷运行, 随着用户增多, 八水厂供水区域需水量为12万吨/日, 目前只能提供3万吨/日;风景区需水量为4万吨/日, 目前水厂可扩容到2万吨/日, 所以水量是整个棋盘山地区的首要问题。另一部分未开发区域, 例如集锡高速以南、浑河以北区域, 现状村屯较多, 住户居住零散, 供水均由自备井水源供给, 水质无法保障, 未来用地整体开发利用, 水源问题急需解决。棋盘山受整体地势影响, 用水高峰期, 供水管网末端供水压力不足, 影响用户使用。

3 规划范围及目标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5-2030年, 其中近期为2015-2020年, 中期为2021-2025年, 远期为2026-2030年。规划编制范围为棋盘山全域范围, 总面积203平方公里, 建设用地面积69.49平方公里, 规划人口36万。

规划目标为:至规划期末, 全域范围内市政用水普及率达95%, 建成完善的城市市政供水管网系统, 保障城市用水安全。

4 水量计算

4.1 用水量

根据区域发展规模, 采用城市人口综合用水量法 (如表1所示) 、单位建设用地指标法 (如表2所示) 对用水量进行预测, 计算得出该规划区平均用水量为18.46万吨/日, 其中15万吨/日水量由水厂供给, 其余3.46万吨/日由中水回用解决。

注:依据城市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法计算.

注:依据单位建设用地指标法计算.

4.2 中水回用原则

结合规划区实际情况, 在节水中求发展, 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对于道路、绿地、广场等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地方, 采用中水回用的方式予以解决, 规划中水回用率为20%。

5 规划方案

5.1 水源

结合区域水资源现状情况, 以及需水用户结构特征, 确定规划区至规划期末, 用水水源为浑河南岸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东水厂, 与现状八水厂、风景区水厂联合供水, 如图1所示。

5.2 规划设施

规划配水厂1座, 位于四环路东侧绿化带内, 占地2.4公顷, 规模10万吨/日;规划二级给水加压泵站1座, 占地0.18公顷, 规模4万吨/日;扩容风景区水厂, 远期规模2万吨/日。

5.3 规划管道

5.3.1 输水管道

规划输水管道1条, 起点为现状东水厂, 终点为规划配水厂, 线路总长4.5公里, 管径DN1200mm。

5.3.2 配水管道

根据规划区实际情况, 采用环状与枝状相结合的管网布置形式, 规划实施中, 优先完善枝状管道。配水管道布置要求: (1) 应考虑给水系统分期建设的可能, 并留有发展余地; (2) 管网布置必须保证供水安全可靠; (3) 管线遍布在整个供水区域内, 保证用户有足够的水量和水压; (4) 力求最短距离敷设管线, 降低管网造价和供水能量费用; (5) 根据道路竖向进行管网主、次管道布置。管径DN200-DN600mm。原则上红线宽度40米以上的道路, 采用双侧布管的原则, 并布设室外消火栓, 布置间距不大于120m, 配水管线布置如图2所示。

6 实施建议

6.1 老旧管网改造

近期要把改善城乡供水质量作为重点来抓, 改造现有供水管网, 例如世园路、世博东街老旧管网, 改建区内的不合理管段, 更新老化管道等。在不增加供水规模的前提下,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改善管网运行状况, 最大限度发挥现有供水设施效益。

6.2 加设泵站

规划区内各地块对供水压力和水量要求不同, 可根据项目本身特点, 在地块内合适位置建设分级泵房, 以满足用户需要。

6.3 高位水池设施

由于棋盘山地区地形起伏较大、高差明显, 规划在供水管网中设置高位水池, 以调节供水流量、稳定水压并达到节能的目的。根据对区域水量的预测, 各供水区域内高位水池容量按区域供水总量的3%-6%控制。

7 效益分析

给水工程规划编制的完成将全面提速该区域的新型城镇建设, 兼顾经济、社会效益, 使水质、水压得到改善和提升, 持续加快民生工程建设, 提升城市竞争力。

7.1 经济效益

(1) 降低运行成本。水量、水压得到保障, 避免了泵站轻载运行, 电费及管理费用等成本将大大降低, 事半功倍, 效果显著。 (2) 节省政府补贴费用。用户用水得到满足后, 水价能及时得到保证, 水务部门运营费用将有所保障, 盈亏平衡, 从而减少了政府财政补贴支出。 (3) 技术成本节约。与原有供水方式相比, 设置高位水池, 初期投资费用增加, 但供水是一个长期不间断的工程, 通过高位水池, 可有效降低水泵的势能消耗, 长远运行费用有所降低, 远期效益显著。

7.2 社会效益

(1) 降低对环境的影响。通过配水厂调水来补充地下水水厂供给量, 可有效控制地下水开采, 从而减小地质条件的变化而造成的环境影响。 (2) 推动城市发展。完善的城市供水系统, 为城市发展建设提供市政供给保障, 对远期地块开发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完善的配套设施, 将推对城市健康发展, 加强棋盘山与其他片区之间市政系统的有机结合, 实现资源共享、区域协调发展。

8 结语

市政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否, 是一个城市、一个区域发展的支撑, 给水工程是一项长期发展的民生工程, 是城市的生命线工程, 供水质量的好坏, 直接关乎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给水系统专项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规划结合棋盘山自身特点、生活现状、城市发展方向等因素, 制定了有利于推进棋盘山实现城镇化的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方案, 为相近城市及地区给水工程规划编制提供经验和借鉴。但棋盘山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漫漫长路上, 面对城镇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市政从业人员要明确今后市政建设的发展方向, 建设更加美好的城市, 为中国的城镇化发展贡献力量。

摘要:为确保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 新型城镇化建设需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以此来满足城镇生态、绿色、低碳等要求。本文结合沈阳市棋盘山地区的规划实践, 探索给水专项规划的编制, 本研究确定供水水源、供水设施、供水管网系统, 通过设施科学统一布局来缓解水资源紧缺, 提高设施水平和服务质量, 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丘陵地带,给水规划,水资源,良好支撑,区域发展

参考文献

[1]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沈阳市总体规划 (2011-2020年) .

[4]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棋盘山用地规划 (2015-2030年) .

[5]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棋盘山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2015-2030年) .

巢湖市天然气专项规划 篇11

巢湖市的天然气气源来自西气东输合巢支线, 目前巢湖城区中压管网运行压力为0.2~0.35MPa, 敷设中压管道约200多公里, 现有门站、加气母站合建站一座, CNG加气站四座, 其中一座为与母站合建。已发展天然气居民用户约6万户, CNG燃料汽车2209辆, 其中公交车18辆。巢湖市2010年总用气量3500万立方米, 2011年总用气量5000万立方米, 2012年总用气量6500万立方米。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 天然气用量每年不断的增加, 用气客户的范围也不断扩大, 高峰时段供气压力较低。目前巢湖市的现有4座CNG加气站, 布局偏向城市北侧, 有的加气站存在排队等候现象。且西气东输合巢支线为唯一气源, 存在一定风险。目前, 巢湖也进行了规划调整, 因而急需编制巢湖市天然气专项规划。本次规划期限分为三个时段, 即近期规划:2013~2015年、中期规划:2016~2020年、远期规划:2021~2030年。

2 巢湖市天然气气源及用气量规划

2.1 气源规划

本规划确定近期巢湖市天然气气源主要采用“西气东输”合巢支线管输天然气, 利用门站和高中压调压站供气;CNG汽车用户以巢湖CNG加气母站和城市管网作为气源, LNG汽车用户以国内LNG生产厂家接收站作为气源。

本规划确定中、远期巢湖市天然气气源主要采用川气东送的支线芜湖——江北集中区——和县管输天然气, 还有“西气东输”合巢支线管输天然气, 利用门站及高中压调压站供气;CNG汽车用户以巢湖CNG加气母站和城市管网作为气源;LNG汽车用户及城市天然气应急气源以国内LNG生产厂家接收站作为气源。

2.2 用气量预测

居民耗气主要依据历史资料和现状调整, 本次规划确定巢湖市区近期居民用户和耗热指标为2090兆焦/人·年 (50万千卡/人·年) , 中、远期居民用户的耗热指标为2299兆焦/人·年 (55万千卡/人·年) 。

本规划商业用户预测采用比例法、工业用户采用工业增加值与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乘积的方法来例算, 本规划根据巢湖市出租车、公交车等实际情况以及出租车、公交车等的规划数量、气化率、耗热指标和不均匀系数预测汽车用户的天然气耗气量。本规划未可预见用气量按总用气量的5%计算。

3 天然气场站规划和输配系统规划

3.1 场站规划

3.2 输配系统规划

本次规划采用管道天然气作为气源, 近期由已建成的门站和金巢大道的高中压调压站供气, 中远期采用川气东送的管道气源, 再建设一座门站和一座高中压调压站为巢湖市供气, 中压系统采用的是中、低压两级管网, 小区域调压柜调压的供气方式。

4 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

4.1 投资估算

本投资估算为新增部分投资, 不包含现有燃气设施投资及庭院户内燃气设施投资。投资估算包括天然气场站、城市燃气管网、调压设施、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维修机具以及后方设施等工程投资。

该项目建设投资33112万元, 其中:

近期建设投资10841万元;

中期建设投资12806万元;

远期建设投资9465万元。

4.2 效益分析

本规划实施后, 将在经济效益中拉动当地经济增长, 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在社会效益中能提高城市品位, 加速能源结构调整, 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 扩大社会就业, 在环境效益上能改善产业基地大气污染, 抑制城市大气环境恶化趋势, 提高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中学图书馆下一篇:授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