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成长论文

2024-09-21

自身成长论文(通用10篇)

自身成长论文 篇1

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就是自身素质的提高过程, 是不断接受新知识, 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很多, 学历提高、各种培训、听课研讨等都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但是, 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讲, 专业成长需要一定的外部环境, 但更重要的是必须要有渴求成长发展的内在愿望, 有改变自我的勇气和学习、反思、研究的行为。

一、勤于学习──专业成长的根本

学习是发展之本, 是成事之基。勤于学习, 不断充实自我, 这是教师不断成长的必由之路。朱永新教授曾说过:“一位教师如果不善于学习, 不充实自己, 一切都将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不要说创新超越, 可能连最起码的底气都没有。”因此, 作为一名教师, 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主动地学, 用心地学, 创新地学, 学习新的教育理论, 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 学习现代科学知识, 不断提高自己的内涵, 丰富自己的素养, 增长自己的见识, 为专业成长夯实根基。

根据教师的职业特点, 从求知、治学的途径和方法来看, 教师要向书本学习。教师要不断增长和更新知识, 增强文化底蕴, 获得专业发展, 读书是最重要的手段。国家教育部副总督学郭振有在讲到如何成为一名教育家的问题时指出:一定要多读书, 只有多读经典的人, 脸上才会有清气、和气和润气。不读书的老师一定不是好老师, 读书的老师差也差不到哪里。这句话很有道理。作为教师必须广泛阅读, 在博览中汲取营养, 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 开阔自己的视野。教师要系统地读一些东西, 尤其要养成读一些教育专著和教育刊物的习惯, 因为其专业性强, 指导意义大, 能帮助教师用较少的时间获得相对多的专业信息, 也能享受到新的教育理念给自己带来的充实。其次, 要向名家、同行学习。向他人学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 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平时我们教导学生学习上要主动, 那作为教师自身, 也应主动地学习, 多向有经验的教师、优秀教师交流探讨教学心得与体会。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教研和培训活动, 积极参加各种讲座、交流或研讨会等, 向专家和同行学习, 听一听其他教师的课, 想一想自己的课, 比一比两节课的优缺点, 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 吸取他人之长来补自己之短。另外, 还要向社会学习, 向网络学习, 向学生学习……

学习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方式。教师在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 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做个学习型教师, 追求“学习工作化, 工作学习化”的境界, 脚踏实地地进行长期有效的学习, 把博学与专精结合起来, 以学习促发展, 才能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

二、善于反思──专业成长的基础

反思就是对自己的教育行为、教学经历乃至教育细节的一种追问、审视、推敲、质疑、批判、肯定、否定……包含着对“失”的反省, 也包含着对“得”的归纳。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之路。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问题, 找到教学改进的有效措施和策略, 使自己的教学过程经历一个“实践──思考──再实践──提高”的过程。教师必须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 这样, 既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 还有利于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提升, 更有利于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教学反思, 是教学实践中一个过程的结束, 同时又是新的教学实践的开始。只有反思, 教师才会不断地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 细致地、冷静地加以推敲, 具体地对于某一问题的讲解、某个教学环节中学生的质疑, 甚至某一个辩论回合展开思考。在反思中, 已有的经验得以积累, 成为下一步教学的能力, 日积月累, 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将日益提高, 使教学更趋于完美。这样, 对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 用“慧眼”看待教育上的问题, 捕捉新的方法、技巧和新的发现, 一定会有积极的作用。如果缺乏对日常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不断积累的意识, 就不会提高对教学的认识, 也就不能较好地发展自己的教学实践智慧, 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 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 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如果教师能自觉地把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 细心冷静地思考和总结, 时间久了, 就能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 更好的掌握教育教学规律, 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为了教学不再只是“重复昨天的故事”, 为了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 教师们一定要养成勤于反思的习惯。

三、勇于研究──专业成长的平台

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 教育科研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是实践教学理论, 开展反思性教学的必然选择, 是教师提高自己专业能力的有效方法。教育科研不仅能增强教师教学的深度、拓展教学的广度, 而且还能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 提高教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让教师成教育研究者”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口号。为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必须成为科研型的教师, 必须具备高水平的教育科研能力。因此, 教师要转变观念, 树立和增强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自觉性。

教师参加科研活动的最大作用, 是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在教育研究过程中, 教师要学习新的理论, 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点。通过学习和研究, 教师的教育观念会得到转变, 科研能力会得到提高, 专业能力会得到发展, 整体素质也会得到全面提升。教师参加教育科研, 就能懂得教育规律, 提高教育理论水平, 更好地从事教育工作;就能了解教育发展的趋势,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改进自己的教育工作;就能明确教育改革的实质, 更好地当好教改骨干, 为深化教育改革做出贡献;就能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 转变教师的角色, 使教师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 从教书匠转向“学者型”。

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 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最主要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活动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教师要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 把自己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新的发现、新的突破认真进行反思, 对自己日常教育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进行系统、科学、规范的探索与研究, 使教育实践更科学、更自觉、更系统, 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一旦参加到教育科研中来, 接触的知识多了, 思考的问题深了, 每天上课都有新东西, 常教常新, 必然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同时, 随着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自身的价值也必然会得到领导、同行和社会的认可, 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强化创新精神, 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总之, 要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就必须投身教育科研, 这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和方法。

四、善于合作──专业成长的保障

朱永新教授说过:“一个不善于合作的教师, 他走不远, 因为这个社会是需要合作的社会。”众所周知, 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的, 任何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集体的帮助。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常常“单兵作战”, 依靠个人的力量解决课堂问题, 普遍存在着“单干”的现象。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培养会合作的学生, 其实在教学生合作的同时, 教师首先要学会合作。如果缺乏合作精神, 就会影响到工作的开展和自身的专业发展。

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个过程都具有合作性。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 课程的综合化强调要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 强调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反对人为割裂知识之间的联系而造成学科本位主义。现在, 课程间的融合越来越广。任何教师都不可能具备所有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我们在教学中, 经常会遇到一些个人无法完成的教育教学问题, 需要我们教师之间的互补与合作, 因此需要发挥教师群体的力量, 改变过去学科过度分化所带来的教师各自为战的局面, 实行合作教学或协同教学,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之间的合作应成为一种工作必需。

在全方位推行素质教育和“教育社会化”的今天, 教育教学工作更离不开家长、社会的支持与配合, 因此, 合作还应包括师生之间的合作, 与家长的合作, 与社会的合作等。学生生活在学校、家庭、社会组成的多维空间里, 教师一定要善于与家庭、社会合作, 紧密配合, 形成教育合力, 才能保证教育教学活动全面有效地开展。

总之, 学习、反思、研究、合作是促进专业化发展的坚实支点。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教师们一定要勤于学习、善于反思、勇于研究、善于合作。只有这样, 自身的素质才能得到提升, 专业水准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

自身成长论文 篇2

单纯的我们有着傻傻的梦想、呆呆的幻想,依旧以做伟人,仍然不懂得叛逆、忧愁。

一旦长大了,懂事了,就会看明白一切。

对于过去的幸福,构成了新的痛苦,不愿回忆,不是对现在满足,而是怕一一对比,会更感到现在不如往昔,更加厌恶现在的生活,我不愿被生活唾弃,所以害怕回忆,或许摩拳擦掌太多了,或许过去幻想的太远了……

日子如同日历一般,一页页地翻过,仿佛是旧时的一些信息,那些薄薄的纸页所飞过的时间与空间,均已不在。一时月光如水,似以一种特殊的语调和我孤独的灵魂和守默契。

时间令我越来越疲惫,也令我越来越成熟。这是代价吗?然而,如果时间可以停止,我宁愿不再长大。

可是,时间总让我感觉到,今天的我与昨天的我不一样。是否明天一定与今天不一样呢?猛然地,我发现自己每天好像被安排在一个全然陌生的起点,四顾茫然。要从头找回一些记忆,发现旧时光的遗痕。似乎从无依中起步是如此地需要神智来使自己摆脱旧梦想,旧往事,旧自我,连同我的昨日的单顺,幼稚和无知,是如此地需要用尽全力来使自己举头前行。老师和时代教诲我,催促我,教我静心读书,有所建树。父母教会我修身养性,学会做人。我常告戒自己,锤炼意志,完善自我。老师父母的厚爱和鞭策,是我前进之动力。在短暂的人生中,实现自我,是我前行之目标。

砺炼自身素质 促进专业化成长 篇3

关键词:素质教育 新课程改革 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099-01

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教学实践对教师自身素质和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乃至挑战。这种挑战既包括专业能力的挑战,也包括教育教学观念的挑战。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加剧了对人才的需求,而人才的需求提高了对教育的要求,进而也就极大的提高了对教师个人素质与专业化成长的要求。

因此,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反思,历练自身素质,主动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就显得的尤为重要。结合自身的成长历程,我想谈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一、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建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人生有两种职业心态:一种是“用生命回应职业的需要”,一种是“用职业实现生命的价值”。

作为教师来说,应该要有后一种职业心态。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建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把教育当作事业来追求,用教育这种职业去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教师应该对自己职业生涯有个规划,凸显个人发展主线。一方面需要创造条件完善自己,另一方面,在内心告诉自己,把教师当作事业来看,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

只有把教书育人当作事业来追求,我们才会由从业到敬业,最终乐业;才会从追求功利价值到追求社会价值,追求人生价值;才会从追求教学技能到追求教学模式,追求教学境界;才会由匠师成长为能师(经验型教师),最终成为人师(专家型教师)。

二、倾心投入教育教学,努力争做学者型教师,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

在努力争做学者型教师,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我的体会是力求做到五个学会。

学会等待与分享:学会分享,是要学会倾听,学会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学会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也是努力学会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和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他人。

学会沟通与宽容:沟通,是我们与他人心灵交汇的基点,宽容,是努力使自己变得胸襟开阔、气度恢宏,。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

学会选择与放弃:有取必有舍,在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更要学会适时地放弃……我们都应该及时地放弃老路,也许转一个弯,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学会学习与总结:创建学习型组织,早已成为各个领域和单位的一种发展理念,学习,也是教师发展的源泉。通过总结,我们审视先前的学习、反思、实践的意义。

学会传承与创新:这要求教师不断探索和改进工作,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学会传承与创新,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三、积极投入学科教育科研,热情帮助青年教师成长,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

坚持科研兴教,紧密团结带领本学科组各位教师,积极组织、参与英语组《“三位一体”立体化教学》的课题研究,认真学习钻研业务,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大胆改进教学方法,并勇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结对子的形式积极热情指导青年教师,与青年教师结为指导对象,加强了作为学科带头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指导,带动他们积极提高学科业务水平,并逐渐成长为业务骨干。对加强学科组骨干队伍建设,提高学科组的战斗力、凝聚力,不断提高英语教学成绩,做出了学科带头人应有的贡献,深受领导和本组教师的好评。

四、积极参与教学与社会实践,探索班级管理育人经验,努力争做模范班主任,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注重后进生的转化,注重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人为本,以法治班,不断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班主任工作成绩显著,所任班级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年级部前茅,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班主任,多年来向各级各类高校输送了一批批高水平的人才,而且许多学生被名牌院校录取,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推进素质教育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五、吸纳新的教育理念,建立新的教育哲学,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

新课程的实施,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崭新的要求。新课程强调“四个注重”(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重整合)、“五个发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

深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的我们,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必须加强学习,加深对“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这一基本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认识。吸纳、更新了教育思想,我们才能更好地转变自己的角色,融入新课程,适应新形势,创造新成就。

六、反思教育教学实践,总结实践经验教训

教学反思是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学艺术的反思。通过反思,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教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反思,使自己的教学精益求精,渐臻完美。

可以说,反思造就灵气。在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有积极的心态,有扎实的学习,有深刻的反思,我们就能达到“职业有认同感、事业有成就感、人生有幸福感”的理想境界。

自身成长论文 篇4

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放在德育工作者的地位,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具有高尚思想道德情操的人。一是要有爱心。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师爱生是天职。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投入他全部的力量,才会把他的青春、智慧、无怨无悔地献给学生,献给教育事业。因此,教师应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教育,爱学生,使自己成为学生遇到困难时的避风港,遇到烦恼时的倾诉对象,遇到开心事时的知心人。二是要有信心。美国诗人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经过实践和探索,要不断积累,勇于思考,形成自己的教育心得,从而促使教师自觉摈弃自卑和自高自大的不良心理,自信地追求教育的发展和自身的发展。三是要有责任心。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它道出了教师的基本任务。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而又极其艰辛。教好书、育好人是教师的历史使命,这需要教师有高度的责任心。也就是说,教师要心中有工作、心中有责任、心中有学生。要在教育、教学工作当中提升个人的教学热情、提升个人的使命感、提升个人的责任心。四是要有亲和力。有句话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亲和力可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老师的亲切感和依赖感。教师的亲和力越高,学生就越能接受和喜欢教师,从而使教师的教育更好地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情感;学生就能在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中积极响应,主动思考,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二、要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

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技能,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中心。由于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语文课程涉及面极广,学生的思维也空前活跃,提出的问题多,难度大。这就要求教师应增强知识素质,做一名精通业务、博学多才的人。一是必须具备渊博的文学知识。马卡连柯说过:“学生可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是运用语言的精华。中学语文课本中选编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具备中外文学史方面的知识、文学理论知识、文学创作知识、文学批评知识等等。教师文学素养高,文学知识深厚,语文课就会上得生动活泼,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就会很快地提高。相反,教师文学素养低,文学知识浅薄,学生就很难受到有益的熏陶和应有的教育。二是必须具备广博的综合知识。中学语文科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的特点,语文课本可以说就是一本小的百科全书,其中数学、天文、理化、史地、生物、气象等各种知识无所不包。语文教师的教学虽然是指导学生读写文章,但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涉及这些文章所反映的百科知识,如果对这些知识一无所知,那是很难完成指导学生的任务的。因此,语文教师对其他学科知识,如哲学、政治经济学、逻辑学、历史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都要有所了解,有所涉猎。三是必须具备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教育学科类知识,可以帮助语文教师展开科学的教学活动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从而选择语文教学方法,有效组织语文教学活动。语文教师要在学好教育论、教育史的基础上,扬长弃短,建立起自己的教育方法体系,形成先进的教学观念。同时,要学习心理学知识,深入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去,了解他们的心理,了解他们的共同处和不同点,然后再针对不同对象因材施教,这样就会事半功倍,效果显著。

三、要掌握熟练的教学技能

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充分重视自身能力建设,强化教育教学能力。一是提升情感沟通能力。情感教学的力量在于用教师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以情动人、以情促教。教师要做一个有感染力的人,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用自己积极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实现师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主动的学习态度,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提升信息教育能力。语文教师应熟练掌握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现代化水平,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要在教学活动中强化运用,凡是可以运用的地方尽量多运用,节省教师的教学时间,增加教学信息容量,让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向素质化方向发展。要根据语言知识实际、学生实际,适时、合理、充分使用这些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去完成学习任务。三是提升教研改革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实践者是教师,因此,研究语文教学如何改进,语文教师责无旁贷。”教学是科研的起点,科研是教学的深化。教师除了要完成教学目标任务之外,还要不断强化教学研究,提高自身在教学研究等方面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良好的条件。四是提升教学反思能力。古人曾说:“吾日三省吾身。”可见反省在工作和学习中的作用。教师是一个专业的教育者,而专业化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教师在自己长期的专业生涯中,不断地反思实践,持续地学习。因此,教师要养成写教学心得体会的良好习惯,将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典型经验及存在不足记载下来,全面反思自己教学活动中素质化程度及有效性程度。同时,对于自己在教学反思过程中查找出来的问题,应当及时进行教学思路与措施的调整,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幼儿园自身成长三年计划 篇5

作为一名新教师,深深的感到,应以创新精神为出发点,努力完善自身的文化综合素养,要有自己教学风格,教学特色,以适应现在幼儿所需的教育教学,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青年教师。为了自己更好的工作,并在学习中成长特制订教师自身成长计划,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成为一名教师应具有的素质。

一、情况分析

从2010年9月工作至今,工作差不多有两年了,对教育孩子也有了一定的心得,让我面对孩子时候少了一份刚踏上工作岗位时的担心和无措。我常常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研讨关于幼儿的个性情况、教学活动的安排及幼儿的一日生活动等等。我园经常组织教师开展青年教师的优质课的评比,参加类此的活动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更是取长补短的好机会,向其他老师学习好的教育教学方法。今年的评优课在一些老教师的帮助下,也获得了不错的成绩,让我受益菲浅。但是对理论学习还不够踏实,忙的时候对教学有所放松。今后一段时间,我还需进一步加强学习,及时了解幼教的最新的动态,掌握有关教育教学知识幼儿管理方面的一些信息。并力求做到理论有实际相结合,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教师。

二、个人发展目标

1.做一名有思想有创新意识的幼儿教师

2.做一名有一定理论功底、科研能力、专业技能的幼儿教师

3.做一名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幼儿教师

4.做一名让幼儿喜爱,家长放心的教师

三、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幼儿园组织的各种学习,努力争取学习机会。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学习阅读《幼儿育指导纲要》《早期教育》等幼教相关书籍,并在教育教学实践当中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在教育教学中积极总结经验,及时记录撰写教育随笔和幼教论文。

2.认真实践爱你,从最基础的开始。认真填写周计划,备课,组织好每一节课。

3.加强师德修养,培养自己的耐心和细心。

浅谈教师在角色转换中的自身成长 篇6

[关键词]教师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10117

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教学的过程既是组织、引导、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再学习的过程,通过教学实践、探索、研究,最终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那么,一个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转换角色促进自身成长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归纳以下几点体会。

一、做课程的开发者

众所周知,知识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施的执行中,更应结合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做课程的开发者。为此,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要善于结合学生水平及教学实际,灵活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取舍,进行有机的“重组”。教师要深入理解教材,系统把握教材,弄清知识来龙去脉,领会课程编排意图,抓住重点难点;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安排丰富多彩、合理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使课堂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

二、做教学的研究者

课程是普遍的,教学是个体的,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常言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的细节看似平常,但平常中蕴涵智慧;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孕育深刻,所以要求教师要做教学的研究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是旁观者,而应作为参与者直接参与教学活动中去,以饱满的热情和情感对学生给予启发、帮助和指点,同时重视学生意志、兴趣、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心理品质与能力培养。

三、做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特色的特征就是培养和促进学生学习。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学习的思想性,传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在正确理解教学内容的提前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原教学内容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用赏识去萌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愿望,用激励去激发学生进步的潜力和希望,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训练能力,更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方法是学习的金钥匙,有了这把金钥匙,学生学习自然会信心百倍,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

四、做实践的探索者

课题是共性的,实施是个性的,教师应是一个实践者。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与实践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学探索的过程就是实践理解的过程,也是对教学行为及效果审视和分析的过程。这个探索过程,不是简单的小结、回顾,而是一种分析、反省、思考的过程,可从这个过程中找到教学存在的问题。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只有通过分析、反思,教师才能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改进教学中的不足,促进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这一点对一个青年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因为经验不足,更要学会反思。

五、做教研的分享者

分享是一种理念,分享是一种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在分享的过程中学会欣赏他人与欣赏自己,能在积极主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学会将自己的成果、思想等传送给他人,同时能够与他人进行心灵沟通,积极接纳别人的一切可取之處。笔者的课堂中,曾一度出现互动做不到、学生抢答率不高的现象。后来旁听了一位老教师的授课,体会感悟到“生疑”、“质疑”、“释疑”提问艺术的策略和技巧,才使课堂教学互动充满了活力和生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研讨中,不能满足于“一桶水”,而是要成为“长流水”,在“传道解惑”的同时也要努力“汲取丰富”,变阶段性“充电”为全程学习、终身学习,这是教师可持续成长的基础能力。教师要把学习、读书、探究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形成一种行为习惯,当作一种人生享受。要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及教学活动的专业切磋、互相交流、互相借鉴,整合教研经验,分享教研成果,才能形成教学研究的合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主动探索,主动实践,对自己的学科多一份痴迷,多一份忘我的投入,多一份理想主义的追求,多一份内心的沉淀,才会流淌一种精神之美、知识之美、厚积薄发的人性之美,这样才能融入教学之中,实现角色的转变,促进自身的成长。

[参考文献]

班燕英.课后四思必有长进[J].中学教学参考,2013(3).

自身成长论文 篇7

一、提高自身素质, 加强学习

培根曾说:“凡有所学, 皆成性格。”优质课堂上有位老师这么说过, 传统课堂上教师唯恐学生漏掉知识点, 考试的时候考点讲不全, 面面俱到的一点不遗漏, 一堂课下来教师很疲惫, 殊不知学生学会了多少。后来通过优质课堂的学习, 我转变观念后课堂上变得轻松, 学生成绩突飞猛进, 由此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有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 自身功底要过硬, 知识涉及面要宽泛, 树立学习观念。通过研修探讨, 我们能够切实解决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实践中的部分教学困惑, 搭建起共谋语文教学结构改革良策的平台, 集众人之力, 一起探讨语文教学良策, 共推语文课程进度, 推进课堂的质量提升。比如我每天晚上回到家都看新闻, 看些古诗词借此提高自己, 自己的教学知识丰富的同时, 教学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升, 见效最快的就是在教授文言文的时候, 对于课文中的一些字词就能够准确地把握, 这就得益于学以致用。发挥出教师的指导职能, 积极推进教学的深化改革, 提高语文教学的常规管理, 引领学生加强学习, 搭建学生的展示平台, 促进教育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塑造教师形象, 加强自身修养

“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孔子提出的这句话发人深省, 教师要给学生一颗爱心去教育他们, 用温暖给予那些后进生关怀, “爱人者, 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 只要我们学会尊重学生, 把课堂主权交给学生, 学生自然就能快速成长。例如在学习《故乡》一文时, 我们想面面俱到地讲, 可能没有4~5节课是讲不全的, 但是要让学生提前预习, 课堂主权交给学生, 课堂收效会出乎意料的好, 只要2节课就能让学生全部接受。教师自身修养提高, 带动了教学水平的提升。语文教师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 学生在学校里接触最多的老师就是语文教师, 语文教师的言谈举止就是最好的一面镜子, 我们学会善于运用自己的个人魅力去吸引学生听讲、感染学生思考, 学生只要认可我们这个老师, 就会接受你说的话、愿意听你讲的课,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自己。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及综合素质已经比较成熟, 思维相当活跃, 情感特别丰富, 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具有自己一定的判断力, 也有自己一定的见解和主张。古人云“人贵有知人之智, 更贵有自知之明”, 因此, 语文教师无论是在外衣穿着方面, 还是在谈吐方面, 无论是教学方面, 还是气质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自己, 给学生做出榜样, 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要做到并且要做好。语文教师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 看到所有学生的细微进步之处, 并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学生每一次获得的表扬会促使他们进步, 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堂。

三、把握课本重难点, 深研教材研究

在教学的这几年中, 教师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课改, 往往自己熟悉的教学模式刚建立, 就要有新的课改势在必行, 对于我们来说这无疑是新的挑战。面临挑战的时候, 我会在短时间内通读教材, 理解课改, 吃透教材, 灵活运用, 从教学整体上把教材的知识结构、脉络整合, 将课改的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的重点和难点编写进教案, 适当地对课文做相应的教法, 为有效课堂奠定基础。我要求自己在备课时规范有效, 把握语文教学的基础, 以课本内容的中心思想来设计和组织教学。我在不断超越自我, 创造性的指导学生, 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 每堂课下来学生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清晰线索、精简内容, 形成个性鲜明的教学课堂。对教材做到心中有数, 明确教改目标, 分析出教材的重点要求, 这样在教学过程中, 我把自己积极主动的教学激情传递给学生。我在加强指导学生的同时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角, 把展示机会留给学生, 通过教材的研究学生学习变得有规律, 学得有方法, 有技巧, 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摒弃满堂灌无主次的落后教学方式, 达到讲练适度。

四、教学要全面, 共同探究

教无定法, 每个老师的方式方法不同, 但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全面学会、听懂, 师生共同交流学习, 会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博览、深思成为习惯。全面, 顾名思义即读的内容面要广一些, 例如应用文、散文、古诗词等方面。全面地吸收营养方能在其他学科组中运用自如。从整个教学的角度说就是每课都要传输给学生足够的信息量。一节课的重点和知识点不能过多, 过多学生无法掌握, 而又不能过少, 过少学生参悟不透, 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课堂内容的广度要确定得合理, 与知识的难易和学生的条件有密切关系, 语文课堂难理解的知识要少一点, 好学的知识可适当多一些。经过深思后能够深入到文章的内涵中去。全面的语文是汇百态千姿于一隅, 熔姹紫嫣红于一炉。我们学校倡导的是彰显“崇德尚技, 求精务实”的校风, 打造“严谨治学、教学教会”的教风, “学会知识技能, 成人成才成功”的学风, 让学生自己描绘缤纷多彩的校园生活……古语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所以我很注重培养学生每天晨读的习惯, 时间不会过长, 重在持之以恒。课文的诵读很强调语感, 如果投入不同的感情, 在学习的过程中耳濡目染中就能形成积淀, 奠定好这样的基础, 无论是面对基础题还是阅读和作文都能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综上所述, 总体上要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 只要我们不断学习, 不断追求, 才能符合现行语文教学的要求, 叶圣陶先生说:“千教万教, 认真求真, 千教万学做真人。”让我们大家一起共同向这一方向努力!

浅谈教师在角色转换中的自身成长 篇8

关键词:教师,教学,能力

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教学的过程既是组织、引导、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再学习的过程,通过教学实践、探索、研究,最终取得 更好的教 学效果。那么,一个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转换角色促进自身成长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归纳以下几点体会。

一、做课程的开发者

众所周知,知识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施的执行中,更应结合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做课程的开发者。为此,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要善于结合学生水平及教学实际,灵活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 行取舍, 进行有机的“重组”。教师要深入理解教材,系统把握教材,弄清知识来龙去脉,领会课程编排意图,抓住重点难点;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安排丰富多彩、合理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使课堂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

二、做教学的研究者

课程是普遍的,教学是个体的,教师应该 是一个研 究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 践中的各 种问题,对积累的 经验进行 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常言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的细节看似平常,但平常中蕴涵智慧;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孕育深刻,所以要求教师要做教学的研究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是旁观者,而应作为 参与者直接参与教学活动中去,以饱满的热情和情感对学生给予启发、帮助和指点,同时重视学生意志、兴趣、人 际交往、自我意识等心理品质与能力培养。

三、做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特色 的特征就 是培养和促进学生学习。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 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学习 的思想性,传教学生 学习的方 法和学习 的能力。教师要在正确理解教学内容的提前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原教学内容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 维。教师要用赏识去萌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愿望,用激励去激发学生进步的潜力和希望,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训练能力,更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方法是学习的金钥匙,有了这把金钥匙,学生学习自然会信心百倍,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

四、做实践的探索者

课题是共性的,实施是个性的,教师应是 一个实践 者。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与实践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学探索的过程就是实践理解的过程,也是对教学行为及效果审视和分析的过程。这个探索过程,不是简单的小结、回顾,而是一种分析、反省、思考的过程, 可从这个过程中找到教学存在的问题。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只有通过分析、反思,教师才能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改进教学中的不足,促进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这一点对一个青年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因为经验不足,更要学会反思。

五、做教研的分享者

分享是一种理念,分享是一种学习方式、交往方式; 在分享的过程中学会欣赏他人与欣赏自己,能在积极主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学会将自己的成果、思想等传送给他人,同时能够与他人进行心灵沟通,积极接纳别人的一切可取之处。笔者的课堂中,曾一度出现互动做不到、学生抢答率不高的现象。后来旁听了一位老教师的授课,体会感悟到“生疑”、“质疑”、“释疑”提问艺术的策略和技巧,才使课堂教学互动充满了活力和生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研讨中,不能满足于“一桶水”,而是要成为“长流水”,在“传道解 惑”的同时也 要努力“汲 取丰富”,变阶段性“充电”为全程学习、终身学习,这是教师可持续成长的基础能力。教师要把学习、读书、探 究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形成一种行为习惯,当作一种人生享受。要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及教学活动的专业切磋、互相交流、互相借鉴,整合教研经验,分享教研 成果,才能形成教学研究的合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自身成长论文 篇9

关键词: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心理健康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发展, 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促进人整体素质的提高, 加强人受挫折能力的培养, 强化人战胜恐惧或团队协作能力提高等活动都涉及促进人健康全面的发展。人的根本属性是社会性, 身体健康, 人际关系良好, 社会适应良好, 心理健康, 道德品质良好, 这样才能被社会所接纳认可, 可谓之健康的、完整的人。

近年, 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直走在各行心理健康教育前列, 80%以上高等学校都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用来帮助那些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困惑或存在心理障碍的在校大学生, 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藉此帮助大学生健康、完整的发展, 概因高校在社会上的特殊地位, 受社会关注程度高。

但是, 我们不得不清醒的认识到, 当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形式并不乐观, 2000年北京市高校心理素质研究会使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 (16PF) ”、“精神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作为测量工具, 抽样选取北京市23所高校6000在校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回收有效问卷5220份。结果显示大学生中有16.51%的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女生心理健康差于男生;低年级学生差于高年级, 这种情况一直呈缓慢上升的趋势,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已刻不容缓。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是指根据当前社会发展要求以及大学生的思想实际, 从事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及教学日常事务管理的专门工作人员。

根据卫生与生活报一项调查结果显示, 当前教师不同健康状态的比例分别是:健康占10.4%, 亚健康占45.55%, 前临床状态占23.63%, 疾病状态占20.42%。这表明, 有69.18%的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 相比一般人重度亚健康发生率10%这个数字高出许多。

二、现状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及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是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办, 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本科层次独立学院, 学院以强外语为专业特色, 在校生男女生比例约为1:3.5, 生源以广东省为主, 少量周边省市及其他省份生源。独立学院及学生较一般公办本科院校有着较为显著的特点, 学校办学形式与机制灵活;学费高出一般公办本科院校, 学生家庭经济总体状况较好;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较强, 思维活跃, 地处沿海城市的生源, 受西方及港澳地区文化影响较大, 社会实践能力较为突出。

南国商院2006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本专科学生, 学院录取分数线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处于前列, 甚至高出不少一般本科院校。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 同时面临着发展与壮大, 任务重, 人员配备不足几个难题, 全院共有8300余人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及相关工作亟待开展。

1、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密切相

关, 学生工作中包含了心理辅导这一层, 作为学院的兼职心理辅导人员, 所有学生工作者承担了70%左右的学生心理辅导工作。辅导员及学生工作人员同学生的谈话、辅导都应属于心理辅导与咨询的范畴, 在实质上, 我们建立了一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服务→危机干预预警→危机干预”的五级工作体系。

2、总体来看, 我院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呈良好的发展态势,

07年12月, 使用SCL-90对07级某专业部分本专科学生做了心理测评。测评结果19.5%的学生在人际关系因子上呈显著差异;16.5%的学生在抑郁因子上呈显著差异;27%的学生在焦虑因子上呈现出显著差异;18%的学生在妄想症因子上呈现显著差异;20%的学生在精神病性因子上呈现显著差异;本科层次的学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因子上优于专科学生, 在其他项目因子上, 专科层次学生优于本科层次学生。

3、个别心理障碍或疾病较严重或属于精神疾病范畴的学生,

受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自身专业背景的制约, 普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难以区分界定, 对采取何种更为合理正确的方式处理普遍感到棘手。

三、讨论

1、就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综合分析,

南国商学院学生存在如下主要心理问题: (1) 长期以来的家庭环境形成较强的自我中心感, 当没有在人际关系中处于中心地位而产生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等症状; (2) 自我期望值过高, 是压力的主要来源; (3) 理想的大学同现实的大学形成巨大反差, 产生心理落差; (4) 生涯发展不明确, 学习的目标性不清晰, 人生目标, 价值信念的缺失; (5) 父母离异等家庭问题,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重大变故, 经济问题等也是诱发学生心理问题其他重要因素; (6) 两性关系问题引发的焦虑心境; (7) 先天遗传等, 个性缺陷, 长期压抑等所致心理疾病; (8) 缺乏沟通与包容是学生宿舍问题及人际关系不良主要原因。

2、学生心理问题很多, 学生工作者自身面临的问题或潜在威

胁也不会少: (1) 心理辅导后, 学生工作者倾听到的人间冷暖与, 在心里形成的痕迹难以消除, 负性情绪得不到释放, 产生对工作的厌恶倦怠感; (2) 独立学院学生工作者自身的发展前景不明朗, 加上自身家庭、经济等各方面的压力, 使得学生工作者的压力不断增加; (3) 职业枯竭心理; (4) 学生工作者容易陷入学生给我们挖下的“陷阱”, 比如学生有可能会问“老师我应该怎样做?”或者“老师我应该怎么办?”的问题, 在应对学生这类问题时学生工作者难以克服个体的主观性; (5) 在学生心理辅导过程中, 学生在接受“教育”。

四、结论

学生工作者承担着引导学生健康、完整成长的重要任务, 在某种程度上, 健全人格比知识技能更为重要;学院的发展都建立在学生和教师的成长, 因此, 学生和教师包括学生工作者也肩负着学院发展的要务, 所以作为学生工作者, 塑造学生健康心灵的导师, 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1、高校学生工作, 应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结

合, 切实维护大学生心理与社会道德的健康发展, 促进校园的安全和稳定良性发展。

2、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开展素质拓展与团队活动, 疏导不良情绪。

3、对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应有完善的、成熟的方案, 快速准确科学地处理校园心理危机。

4、保障学生的利益, 树立良好的管理与服务意识;学生思想

政治工作人员的生涯与职业发展以及福利待遇应有切实的保障。高校学生工作者更加注重自身心身的和谐发展, 塑造一个更健康的师者, 促进个体自身成长与学生完整发展的共赢。

参考文献

[1]许国彬.当代大学生工作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孟东方.大学生工作探索[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3]吴增强.学校心理辅导通论[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4.

自身成长论文 篇10

——王定国

个人简介: 中学高级教师。广东省基础教育学科委员会,高中政治学科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程培训专家组成员,广东省思想政治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优秀政治教研员。近年来致力于探究路径设计、高效课堂研究,研究成果获得广东省第八届教育成果一等奖,应邀在省内外讲座近百场,已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访谈者:王老师,您好!从去年教育部启动实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以及省、市各级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以来,教研员在“推动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工作中角色越来越重要。从您担任教研员到现在,您有什么样的心理感受呢?

王定国:2004年进入教研员队伍,经历了如履薄冰、如数家珍、信手拈来、泰然自若几个心路历程。刚走上新岗位时的那份忐忑不安,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渐消散,心中建立起了自己的业务“账本”,如数家珍,能信手拈来为教师开展各种教学指导工作,并得到行内的认可。这时也算泰然自若甚至是安之若素。但随着技术日益发展,特别是从2013年我开始关注诸如微课、优课、慕课等新技术形态的产生与更迭,心中又不时掠过一丝惶恐。我担心自己掌握不好这些技术,错失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机会,同时也担心脱离师生成长与学校发展的需求和要求。

访谈者:这或许是每个行业从业人员适应社会发展的一种焦虑感及责任感。您认为新技术、新文化环境对教研员的专业有何要求?

王定国: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在适应“互联网 +”时代的技术环境与文化氛围中发展。对教研员来说,也无不例外。一定意义上讲,教研员作为一个学科的领头羊,理应发挥钻研、引领、指导的作用。教研员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需要建立“三新”意识,包括理念新、技术新、实践新。第一“新”,就是理念新。教研员的研究基于实践,但教研员的理论又应当高于及领先于实践,能以相当的运筹帷幄之中的包含力去引导中小学教师开展教学实践。第二“新”,就是技术新。教研员需要具备一种对新技术的嗅觉,具有对技术文化的敏感性,才能在新的教研环境与氛围中避免“穿旧鞋走老路”的指导思维与行动模式,以落后的思维去压抑新鲜事物。第三“新”,就是实践新。基于新问题,开展新的项目,寻找新的解决路径,构建新的实践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当然,“新”不是标新立异,不是哗众取宠,而更多的是强调新的环境下对新问题的思考与实践。

访谈者:“三新”将技术、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进行考虑。从您的经验来看,哪个“新”对教研员挑战最大?或者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王定国:我个人认为“技术新”是一个基础性且高标准的要求,包括我自己。这里,不是强调每位教研员都要去熟知并应用每一种技术,成为“技术控”;更不是关注技术的“新”而忽略传统的“好”。教研员的作用在于对于教育发展方向、方法和方式的引领。因此,着眼于“技术”、“理论”和“实践”就构成了一个立体化的发展与成长范式,三者之间,就如同“骨”、“肉”和“魂”一般,有所侧重,有所分工,又不可或缺,理论与技术都统一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理论引领技术更好为实践服务,技术为理论与实践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针对性的指导。

访谈者:这对教研员提出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技术的视野,育人的理念,还有真实的实践,需要在学科与教学、技术与文化、理论和实践之间找到最佳的契合点。

王定国:是的。个人看来,我认为一定需要着眼于人的成长规律,基于学科理论,关注新技术,面向实践,最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但这个契合点不太容易把握,对教研员的要求也比较高。我们能把握好一个基本要求,那就是技术为学科服务,技术促进学科教学的发展,技术支持适应未来社会人才的培养。运用新技术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科教学,提升育人效益,改进育人效果,同时结合学科实际,以人文情怀关注、思考和应用新技术,促进学科内容丰富化,呈现方式的多元化,师生思维方式的个性化发展。

访谈者:技术的影响无处不在,技术的更新无时无刻。“互联网 +”的时代背景下,您认为教研员需要什么样的面貌?

王定国:“互联网 +”时代下,教研员同样面临着知识结构、能力素养等各方面的挑战。教研员除钻研学科教学的理论以及实践外,还要及时关注并适应新技术,形成互联网思维。对教研员而言,最大的传统优势可以说他们是被认可的学科教学的指导者,他们具有较强的专业责任感和学习力。通常而言,越是资深教研员,年龄越大,新技术的出现会带来更大的挑战。经验是财富,有时也可能是一种绊脚石。特别是一些文科教研员,由于知识结构的原因,困难可能更多一些。虽然新技术一时半会不容易掌握,但开放的态度、前瞻的眼光、好学的精神,将有利于教研员自身在新技术条件下,不断成长。

访谈者:结合当前教育部、省的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等项目实施要求看,您对“教研员对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有什么样的经验体会或建议?

上一篇:音乐教育教学方法下一篇:媒介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