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2024-10-24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共12篇)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篇1

项目这个词汇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它是指一组由起止日期的、相互协调的受控活动组成的独特过程, 该过程应当达到包括时间, 成本, 质量等约束条件在内的规定要求的目标。项目具有时限性、唯一性和延续性的特点。质量管理是指是指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职责的确定, 和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譬如质量策划, 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促使管理职能得到体现的全部活动。项目质量管理指的是对某个确定的项目进行质量方面的管理, 具体过程可以有检测, 监察项目执行过程, 确定质量标准并进行比对, 使得项目结束时可以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服务。

2007年5月, 笔者作为项目经理参与某市应急联动指挥系统的建设。为提高整个城市对突发实践快速响应处置能力, 由当地市政府发起, 经市公安局主持, 特建设了该项目。项目业务范围包括110、122、119日常接处警业务及联合处置业务, 其它联动单位入地震、人防、海事等联合处警业务。项目构成包括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呼叫中心服务系统、网络工程、视频监控等, 笔者公司负责是应急指挥业务系统, 呼叫中心服务系统, 是整个项目最为核心的与直接对应业务的部分。110, 122, 199日常接处业务, 联合处警业务, 联动单位联合处警业务都是笔者职务范围内的任务。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 笔者针对本项目的特点, 针对性地设计了其质量管理技术和措施。该项目其一特点业务范围广, 参与的单位多;110, 122, 119由接警、处警、出警、反馈参与单位有100多个, 其它联动单位16个, 其业务规则各有不同;该项目其二特点是对稳定性、性能、并发性要求很高, 不同一般的企业MIS系统, 一个城市如果110, 122, 119停止工作, 那么就出现民警无法接到110求救, 119消防员无法接到火灾报警, 其危害可想而知。

一、项目需求质量管理

该项目需求管理难点在于, 其一, 项目建设过程中, 人员配合极性上需要他们高层领导给与督促, 否则就会出现调研无人对应, 有人对应也是敷衍了事的现象;其二, 需求确认时无人签字, 一个原因是由于害怕承担责任;另一个原因是业务处置规范化上, 无明确的政策法规及相关经验参考。这样就造成需求调研、需求确认工作难度较大, 可如果需求调研不清楚, 需求无人确认, 项目建设就会出现项目成果偏移实际需求, 或者项目出现无效反工, 严重影响建设成本, 延期建设周期。对此特采用几种手段, 提高项目需求管理质量。

(一) 要求对方高层领导参与, 通过项目委员会加强督促

针对需求管理上的难点, 笔者向项目委员会反映, 每次调研时通过客户方高层领导110处长及一个分管项目工作的副局长给与签字发文。主要目的是, 针对具体模块, 安排具体人员接待对应。这个效果比较明显, 笔者拿到这份文件找到需求调研单位, 客户看到文件上的副局长签字, 十分积极配合。

(二) 需求确认工作细化, 引导客户理解

针对客户害怕签字, 害怕承担责任的现象。笔者认为是因为他们对业务到底该怎么规范怎么建设心里没有底气。笔者采用:一、引导, 将类似项目给与演示;二、采用界面模型, 结合他们的理解和自己的设计, 将其需求直观地反映下来, 挖掘出直观需求及隐性需求, 让客户更确认地理解。当深入了解后, 一部分客户也敢于签字了。

(三) 签字确认工作, 由整个项目委员会及客户一同确认

针对无人签字的需求, 笔者提交给项目委员会。一部分是他们强行要求需求调研对应人签字, 一部分需求召开会议, 经讨论后由委员会签字确认。

(四) 需求变更管理

这也是该项目需求管理中一个难题, 首先笔者制定需求变更处置流程。客户要项目委员会提交变更需求, 对于小的需求变更, 定期由笔者方技术人员帮客户整理, 然后提交项目委员会;经过评审, 再赋予实施;经测试、风险分析, 再发布。

二、性能、并发性、稳定性、容灾性管理

这些是本项目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其难点在于:其一, 如果一个重大火灾发生时, 将会同一时刻有很多火警电话打入;同时还有110, 122也要正常接警, 系统要有较好并发处理能力和快速反映能力。其二, 系统必须保证7×24小时全天稳定运作, 停止工作1分钟都有可能造成重大事故, 系统必须要很高的稳定性及容灾性。

(一) 采用技术设计手段、技术专家会议评审、多种验证测试手段来保证项目质量

1. 设计手段, 使系统在建设时, 达到理论目标。

对性能、并发量方面, 系统在设计时, 采用支持高性能、多并发量的模式。在业务系统服务器上, 采用DOT RE-MOTING Single Call机制, 该机制可以支持多用户并发, 并且每一次请求都是独立的, 相互之间无影响。呼叫中心服务端, 采用多线程机制, 也要每一次请求独立, 相互之间无影响。服务器采用双机机制, 一能做到负荷均衡, 二能做到故障热切换。

2. 专家评审, 集思广义。

笔者所在公司是一个上千人的软件公司, 笔者将设计及性能指标做成议题。召开专家会议, 将有类型经验的人集中到一起, 评审方案。商讨验证测试指标和方法。

3. 多种验证手段, 保证技术设计达到与其目标。

笔者使用专业测试工具Silk Performer来验证性能、并发量、稳定性、容灾性。按照业务预算, 模拟50到300个用户登入, 执行查询、接警、处警等操作, 观察服务器内存、CPU使用情况, 以观察其压力测试。在高压环境下, 手工创建接警单, 验证其并发性等。人为关闭服务, 测试其容灾性、故障热切换能力。

系统上线后, 还坚持在客户配合下, 做一个月实地模拟演示。组织上百人不停地打电话, 报警。按照实际业务运作模式, 执行模拟演练测试, 以保证项目质量。

以上是笔者针对本项目特点, 做的质量管理过程。对于一个完整的项目质量管理过程, 其远远不够。

(二) 分析、引用、遵守公司CMMI5的质量管理体系

1. 使用VSS管理开发库、受控库、产品库。

按照公司已建设的管理规范, 将各种文档, 需求调研记录, 需求设计文档, 界面设计文档, 需求签字文档按规范入库。派专人管理文件版本登记, 标识。另外对纸质文件, 按照公司规定分门别类, 交专人登记存放。

2. 代码规范, 代码同级评审, 上级评审制度。

程序开发前, 引用公司代码编写规范, 定期有软件小组组长检测规范执行。代码坚持同级评审, 小组组长评审制度, 以降低软件出错率。

3. 软件测试体系。

这些是笔者在项目中主要采用的质量管理过程。经过1年努力, 2008年5月6号, 110正式上线了。遵守公司测试计划, 测试用例, 测试实施, 测试修改、验证、发布体系。

2008年6月份, 122, 119其它联动单位也上线了。从上线到现在, 系统未发生故障, 在系统功能和系统性能稳定性上, 都达到了预期要求。需求质量和性能稳定性质量及整个项目质量的管理发挥了很大作用。

所谓的项目质量管理, 笔者认为其最为重要的就是结合项目本身的特点, 针对性地把握好要点。一个典型的企业质量管理是由每一个独立的项目质量管理组成的, 他们的质量管理水平总和是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真实体现。在本项目中, 笔者指出针对性较强的需求管理, 性能那个稳定性容灾性管理为笔者项目质量之首要, 因其对其项目特点的理解。需求管理之难度, 如果得不到解决, 需求就不能清晰, 项目目标就会偏移实际需要, 项目可能就要失败。一个城市110如果停止10分钟, 或者经常停止工作, 其它方法做得再好, 项目也不能称上成功。

同时笔者认为企业质量管理, 他的侧重点在于整个企业项目的提高。其体现在标准化、可指导性、可监控性。笔者在该项目建设过程中引用很多公司CMMI5质量管理方法, 可谓有标准可指导;在项目过程中, 遵守一些规范也要求, 受其监督, 发现问题时有人给与对应, 集中解决。另外笔者还认为IT项目企业, 对其专家库知识库的建设, 对企业项目的发展, 项目质量的提高有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蔚林巍.项目管理的最新进展[J].管理工程学报, 2000 (03) .

[2]盛宝忠.质量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J].质量管理, 1994 (11) .

[3]杨震.企业测量管理体系质量目标的管理[J].中国计量, 2010 (12) .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篇2

二 O 一 二 年

质 量 管 理 制 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适应建筑业发展的要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以及相关法令、法规,保证建设工程施工质量,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贯彻落实“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工程施工切实把工程质量摆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

第三条、贯彻建筑企业质量责任制,坚持“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原则,落实质量终身制。

第四条、工程质量检查监督及管理部门应独立履行质量检查、监督、控制、职责。各级人员必须支持质检部门和质检人员依章行使职权。

第五条、制度如有与上级有关规定相抵触的内容以上级规定为准,各分公司、办事处、项目部依据本制度制定其具体实施细则。

第二章 公司各部门的质量责任制

第一条、公司总经理的质量责任:

1、公司总经理是第一质量责任者,对整个企业的工作质量、工程质量负全责。

2、贯彻执行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的现行的方针、政策和各项法规。

3、合理设臵管理机构,健全各级全面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4、决策、审批公司质量管理方针、制度、各级责任制。

5、完善和加强企业质量管理的培训、教育体系

6、加强企业质量管理,强化质量意识,重视和支持质量否决权。

7、领导、组织、检查企业内的质量管理和教育培训工作。完善持续改进措施。

8、掌握质量动态,协调各部门质量工作关系。

第二条、公司副总经理的质量责任

1、认真贯彻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始终把质量放在管理工作的 首位。

2、执行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验收标准、企业标准。

3、制订公司的质量发展计划并具体组织实施。

4、负责落实制订公司质量责任制,公司质量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协调公 司各级生产管理部门的工作关系,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5、领导和组织公司的质量管理检查工作。

6、加强质量管理,强化质量意识,支持和行使质量否决权。

7、掌握工程质量动态,领导质量预控,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8、对工程质量实行内控,协助总经理行使质量奖罚权。

第三条、总工程师的质量责任

1、制定和完善企业标准,并对企业质量技术工作进行具体组织、指导。

2、负责公司范围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方案的审批。

3、组织制订创优工程的工程质量计划,并针对目标加以落实,制订具体技术 措施。

4、组织各项目广泛开展QC小组活动,通过职能机构使这项活动经常化。

5、制订公司确保工程质量若干规定,并组织实施。

6、负责组织对重大质量事故调查处理。

6、加快企业技术进步,推广和应用工程建设新技术、新工艺。

第四条、质量处的质量责任

1、质量处是公司质量管理的监督检查部门。

2、认真收集贯彻执行国家、政府部门有关质量的法规、法令、条例及企业标准。

3、负责对公司范围内各基层单位承建工程的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有权制止不按验收规范、设计图纸、技术规范施工,有权按规定对基层单位根据施工现场质量的优劣提出奖罚意见。

4、参加质量计划、质量管理制度、质量责任制的编制和质量问题监督整改、验收。

5、经常深入基层和施工现场,掌握和了解工程质量的动态,并帮助施工现场解决工程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6、协助项目部开展“三检”工作。

7、及时向公司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总经理汇报全公司工程质量情况。

8、负责工程技术资料的检查、监督、归档和管理工作。

9、参加工程的分部(子分部)工程验收和竣工验收。

10、正确做好公司内控评定,负责竣工项目的售后服务工作。

11、协助公司有关部门开展QC小组活动。

12、对本公司施工工程中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装臵进行检查。

第五条、施工技术处的质量责任

1、施工技术处是质量管理的综合协调部门。

2、负责指导并督促检查所属各工程公司、项目部认真执行国家规范、规程及有关规定。

3、负责开工报告的审批,督促抓好施工组织设计的实施、创优计划的实施、施工技术交底和过程控制。

4、监督生产执行情况,做好施工前准备。

5、参加直属项目部工程中间结构验收及竣工验收。

6、负责指导、督促、检查项目部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和预防措施,并予以落实整改。

7、协助公司开展QC小组活动。

8、管理职工学校开展运行,组织职工全员质量工作培训教育。

9、参加与支持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参加质量事故的处理。

第六条、总工程师办公室的质量责任

1、总工程师办公室是质量管理的重要部门。

2、负责指导并督促检查所属各工程公司、项目部及施工现场认真执行国家规范、规程及有关规定。

3、组织参加图纸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

4、做好技术交底和技术措施工作。

5、负责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上的应用与培训。

6、对重大质量事故提出处理方案和技术性补救措施。

7、负责公司QC小组活动。

8、抓好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

9、行使公司全面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责、建立公司的质量体系并使之有效地运行。

10、负责公司质量体系第三方认证的组织工作,确保公司通过质量体系的复 审和换证工作。

11、负责公司质量体系的宣传和培训,使公司全体人员了解和贯彻公司质量 体系和各项管理标准。负责TQM工作落实。

12、负责策划、组织和实施公司管理评审和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对体系中存在的缺陷进行纠正和预防,并确保实施到位。

13、负责公司质量记录的控制和管理,使质量记录符合标准化和规范化要求。

14、编制公司质量计划和公司长期质量管理计划。

第七条、公司办公室的质量责任

1、公司办公室是提供人力资源,保障职工生活,解决后顾之忧的部门。

2、合理安排各职能人员,搞好部门协调工作。

3、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促进工作质量的提高。

4、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丰富文化生活。

5、提供后勤服务。

6、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提高觉悟。

7、组织职工进行岗位培训,技术培训,负责职工持证上岗及换证工作。

8、负责机关管理人员的培训,职称评定工作。

9、编制培训教育计划。

第八条、财务处的质量责任

1、财务处是提供资金的重要部门。

2、建立、完善公司财务管理制度,负责公司财务收支活动管理工作。

3、负责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工作,做好经济分析。

4、负责公司对外、对内资金的结算工作,加快资金周转。

5、负责公司员工工资,福利补贴的发放工作。

第九条、安全处质量责任

1、了解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并贯彻执行。

2、安全施工专项方案实施应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以质量求安全。

3、根据工程的工程质量计划,正确把握质量与安全生产工作关系,合理组织 安全生产。

第十条、分公司经理、办事处主任的质量责任

1、分公司经理、办事处主任是企业基层质量管理的全面组织者。对管辖范围 内工程质量负全面责任。

2、贯彻上级精神,执行公司质量方针、质量管理制度、质量责任制,积极开 展质量活动。

3、制定分公司、办事处的质量目标、质量计划。因地制宜制订分公司、办事 处的质量管理各项制度、责任制。

4、健全质量管理机构,按要求落实设岗。

5、正确处理质量与进度的关系。确保工程质量合格率100%,创优目标达到计 划要求。

6、组织质量大检查,坚持质量一票否决制,严格实施质量奖罚。

7、积极推行QC小组活动,推广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

第三章 质量管理

第一条、公司每季度进行一次质量综合考评,分公司、办事处对所属施工项目每月进行一次质量检查、评比。并建立质量责任制考核奖罚制度,对照质量奖罚制度严格奖惩。公司对分公司、办事处每半年检查考核一次。

第二条、施工项目必须配齐检测工具,并建立台帐,施工班组应做到对施工的内容全部进行实测实量,严格按内控指标检查验收。

第三条、做好图纸会审和设计技术变更联系工作,做好地基验槽、隐蔽工程验收及其它检查、验收,做好工程中间验收及单位工程综合质量验收。其中,地基与基础、主体分部和竣工工程质量验收必须报公司核定。

第四条、公司实施创优工程目标管理。工程开工后15天内由项目部会同分公司工程质量管理部门根据合同要求及工程特点制定相应的创优目标,由项目负责人制订创优计划和措施,经公司工程质量管理部门审核后统一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各分公司(办事处)创优计划报公司备案。公司各级质量管理部门应严格把好工程质量关,严格执行规范标准,加强对质量人员的指导、培训,提高业务素质,维护质量人员的威信,真正做到有责、有权。

第五条、公司、分公司、办事处工程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学习国家颁发的有关法规和政策,传达、贯彻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学习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邀请有关专家和领导进行技术讲座和指导等。

第六条、各级质量管理部门应充分考虑可能造成质量问题的因素和环节,做好控制和协调工作,将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中。

第七条、公司要严格项目开工审批制度。工程合同签订后,项目部必须按公司管理规定办理有关手续,填写开工报告和开工安全生产条件审查表一式四份,送公司工程管理部门审查并签署意见,再送相关部门审批,符合要求后方可正式开工。未经审批或审批不合格私自开工的,以违章施工论处。单位工程开工前要进行技术交底,做好图纸会审工作,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明确施工顺序、质量要求及相应的技术措施。

第八条、坚持“三级质量检测制度”,对检测结果及时作出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做好质量统计分析,持续改进工程质量。

第九条、单位工程应挂牌施工,接受社会监督,施工现场应设臵计量器具,并做好砼、砌筑砂浆的原材料过磅工作。进入施工现场的主要建筑材料应经施工员、质量员材料员检验验收合格报监理认可后,方可使用。

第十条、单位工程各分项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书面技术交底,技术交底质量要求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对于采用新结构、新工艺的项目,技术交底中要详细说明,施工时要先做样板,验收合格后再全面铺开。对分包工程必须有书面的技术交底,并应督促分包单位对施工人员进行分项和分部的施工交底。

第十一条、对技术素质差、工程(产品)低劣的班组和有关人员,质量员有权采取必要处罚措施,对严重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采取制止、纠正、停工整改、罚款直至辞退。

第十二条、建立质量例会制度,把工程质量问题进行交流,群策群力,搞好工程施工质量。

第十三条、施工现场试块、试件、材料的取样、制作、养护、送检必须按规定执行由专人负责,送检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遵守真实、有效的原则,不弄虚作假,试验结果要及时报告项目技术负责人。

第十四条、做好细部处理工作及成品保护工作。单位工程进入装饰阶段后,施工技术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制订有关细部处理和成品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有利于提高观感质量和整个单位工程质量的综合评定。

第十五条、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前应提前15天上报公司质量部门,进行质量内部预检,对预检中发现的质量弊病,项目部必须及时进行整改,并进行复验。

第十六条、积极开展TQC活动,抓好全员质量意识教育,严格执行建设集团质量奖罚制度和质量内控指标,做好质量预控。

第四章 技术交底

第一条、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后,项目经理在开工前召集项目全体施工管理人员召开施工组织设计交底会议,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介绍工程特点、难点、主要施工方法、施工进度、施工平面布臵、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和其它项目管理措施以及现场规章制度等。

第二条、技术交底应结合具体操作部位细致、全面地进行,同时以书面形式交底,要求字迹清楚、内容完整,并具有针对性。不同部位、不同工艺、不同工种、季节性施工均要分别予以交底,并要有交底人、被交底人,单位工程负责人签字。

第三条、针对特殊工序要编制有针对性的作业指导书,每个工种,每道工序应进行各级技术交底。各工种班组长接受交底后,应组织工人进行认真讨论,保证施工意图正确无误地得到贯彻。

第四条、未经技术交底的分部分项工程不得任意施工。

第五章 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

第一条、隐蔽工程应在施工班组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由项目部有关质量管理人员组织检查验收。检查内容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和设计文件要求;原材料规格、型号、数量、部位及实测合格率。对不符合规范要求、企业标准要求和设计文件要求的,由施工班组限期整改,并通过复检。

第二条、在项目部有关质量管理人员检查合格的基础上,通知业主和监理公司组织检查,对不合格项由施工班组限期整改,并通过复检。

第三条、按有关规定政府质量监督机构必须到场验收的部位,由监理公司通知和安排验收,验收合格后由监理公司开具有关手续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同时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第四条、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由施工员(技术员)填写,参加验收的责任人员签字(设计、监理、业主、施工),并加盖公章,重要分部或特殊部位的验收还需有隶属单位工程管理部门盖章,并由资料员存入工程技术档案。

第六章 技术资料

第一条、各项技术资料应按国家《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要求整理,省内项目部必须使用浙江省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总站编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检查用表。其它省市使用的施工质量验收检查用表应符合当地的有关规定。

第二条、单位工程技术资料应做到及时、全面、真实、准确、有效。项目材料员应及时提供完整、有效的材料质保单。项目资料员应及时收集、整理、汇总有关资料。

第三条、单位工程竣工后,技术资料应符合相应要求后才能交付验收,每一检验批验收时,须提供质保书、试验报告单、自检记录、技术复核记录给质量员,并在自检人员签字的基础上才能验收。整理的资料(包括格式、页面、书写、签章、装钉等)应符合归档要求。

第四条、工程的施工技术资料竣工后30日内交公司质量处审查存档,分公司、办事处负责监督和协助项目部做好技术资料检查归档,合格后上交公司质量处,未设分公司、办事处的项目,由项目部直接上交公司质量处审查。

第五条、上交公司的资料需原件,必须装订成册,建立总分目录,厚度控制在40mm以内,并装入档案盒。装订采用线绳三孔左侧装订,装订时必须剔除金属物。

第六条、所有竣工图应加盖竣工图章,不同幅面的工程图纸应按《技术制度复制图的折叠方法》GB/10609.3—89统一折叠成A4幅面图标栏露在外面。

第七条、总包单位应及时检查、收集、汇总各分包单位工程技术资料,总包范围内所有资料必须一同上交公司存档。

第七章 材料管理

第一条、材料采购必须在合格材料供方名录内采购,当生产急需时,应经项目经理或工程技术负责人批准、签字允许后方可在名录外采购。

第二条、项目部对工程材料、设备等物资的送货单位进行核对,确认物品规格、数量、验收证件,检查外观质量,填写并保存进货验收记录。

第三条、对需要复试的材料(如钢筋、水泥等)按照有关规定取样送法定检测单位进行试验,样品试件应符合国家、行业有关技术规定,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物资设备按照《不合格/不符合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第四条、入库材料应由有关责任人和仓库保管员负责入库验收。验收内容为材料的类别、型号、规格、数量以及采购物质的合格证明等。

第五条、现场堆放材料应符合规定要求,做到堆放整齐,保护良好,并做好产品标识和检验状态标识。

第六条、易燃易爆物品应有专门仓库、专人保管登记领用。

第八章 回访和质量保修

第一条、各分公司、办事处组织对本单位上竣工的单位工程进行回访和顾客满意度的检测、分析、改进,并做好记录,上报公司质量处存档。顾客的意见、投诉的处理应作好记录。

第二条、属于保修范围的,项目承包人在接到保修通知之日起7天内必须派人处理。对顾客的投诉,在接到投诉后三天内必须进行回访和服务,上门实地察看,并落实必要的人、财、物。

第三条、对于涉及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应当按照《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的规定立即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由原设计单位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提出保修方案,承包人实施保修。质量保修完成后由发包人组织验收,保修费用由造成质量缺陷的责任方承担。

第四条、凡属保修期外的工程维修,应根据实际情况与顾客商洽,落实维修经费后,由分公司、办事处派专人进行修理。

第九章 事故调查和处理

第一条、发生工程质量事故,必须及时如实上报,不得隐瞒,并报质监站及有关部门及时处理解决。

第二条、发生一般质量事故,由公司组织人员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填写《工程质量事故报告表》一式二份,公司、项目部各留存一份。

第三条、发生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公司应立即向建设集团汇报,并填写《重大质量事故报告表》一式三份。事故发生后,公司要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提出处理意见,相关部门要协助工程部门开展工作,并报有关部门备案。

第十章 创优目标及奖惩

第一条、优质工程奖励

1、工程质量获得国家“鲁班奖”,奖励100万元。

2、工程质量获得省(直辖市)级优质工程奖(如浙江省钱江杯),奖励15元/平方米(建筑面积),最高奖励不超过40万元。

3、工程质量获得地市级优质工程奖(如金华双龙杯,杭州西湖杯),奖励8元/平方米(建筑面积),最高不超过15万元。

4、工程质量获得县(县级市)级优质工程奖,奖励3元/平方米(建筑面积),最高奖励不超过5万元。

5、工程主体质量获得省(直辖市)级优质结构工程奖,奖励10元/平方米(建筑面积),最高奖励不超过20万元。

6、工程主体质量获得地市级优质结构工程奖,奖励5元/平方米(建筑面积),最高不超过12万元。

7、同一只工程的质量按最高奖计算,同一类别不重复累计;主体结构工程优质与竣工工程质量奖可重复计算。

8、工程质量受上述规定以外的特殊奖,视具体情况参照奖励。

9、参与受奖工程分项施工的应在文件中有明确参建单位,参与施工的奖励为上述奖励的1/5计。

10、受奖工程均以颁奖主管部门的文件为准。

11、获得装饰优质工程奖励,按规模大小,受奖级别参照奖励。

第二条、省市大检查通报的奖罚

1、在省(直辖市)级质量大检查中通报表扬(有企业冠名)的工地,奖励5000元。

2、在地区(地级市)级质量大检查中通报表扬(有企业冠名)的工地,奖励2000元。

3、在省(直辖市)级质量大检查中通报批评的工地,罚款4万元。

4、在地区(地级市)级质量大检查中通报批评的工地,罚款2万元。

5、上述同一通报中,质量与安全双重表扬的,奖励按一项计;质量与安全双重批评的按条文重复罚款计。

第三条、新闻暴光的罚款

1、受新闻电视台暴光批评的工地每次罚款10000元。

2、受报纸暴光批评的工地每次罚款10000元。

第四条、技术资料和保修管理

1、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后,一套技术原件应在一个月内上交公司存档,如未上交,按每平方米4元计算押金,年终结算时给予预扣,一年结算一次。

2、每年上交资料截止时间为次年一月十日。

3、由于项目部原因,若资料不能上交公司存档,押金作罚款处理。项目部不予经济决算。

4、竣工工程必须按照公司质量保修制度进行保修,如项目负责人未按规定要求进行回访保修,资料押金、保修金不予返还,项目部不予经济决算。

第五条、工程质量奖励基金的奖罚

1、根据公司责任承包书或合同,质量奖励基金按照工程总造价的0.5%提取,奖罚按决算总造价计算。

2、内控评定按观感70%,平时检查30%考虑汇总,按项目的得分分档返回或罚款。

3、本奖罚单独实施,不包括大检查奖罚和平时罚款。

第六条、质量管理处罚

1、项目部无项目部的质量管理制度,罚款1000元。(必须包含图纸会审、设计修改、技术交底、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和审批、工序交接、质量检查评定、质量奖罚、质量例会、工程实体检验检测、总包对分包质量管理、工程质量问题处理等制度)

2、项目部无详细的质量计划,罚款200元。

3、项目部质量员、资料员无证上岗,各罚款500元。

4、项目部与分包无质量责任书,罚款500元。

5、施工用的测量计量工具未按规定进行强制性检定的,每一件(项)罚款100元;施工现场缺测量计量工具,每一件(项)罚款200元。

第七条、施工质量问题处罚

1、钢筋表面严重生锈,有油渍、漆污每处罚款100元。钢筋安装不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每一个(处)罚款300元。

2、混凝土现场搅拌没有挂级配牌或无过磅及记录,罚款100元。混凝土施工缝不符合规范或设计要求留臵,每处罚款200元。拆模试块不是同条件养护的每组罚款100元。混凝土试块有多余或空白,每组罚款200元。

3、防水混凝土的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道、埋设件处渗漏,每处罚款100元。

4、现浇结构构件截面尺寸偏差不符合规范规定的,每处罚款100元。

5、砌筑砂浆拌和时不挂牌或不按设计配合比,每发现一次(处)罚款50元;如以上两种情况同时发现,每发现一次(处)罚款100元。

6、砌体工程的砂浆饱满度抽查三组,其中一组或一组以上不符合规范要求,罚款500元处理。

7、砌体留直槎不按规定留拉结筋,或拉结筋不符合规范要求,每处罚款50元。

8、砌筑时发现干砖上墙,罚款500元。

9、承重墙体使用断裂小砌快,每处罚款100元;小砌快未底面朝上反砌于墙上的,每处罚款100元;施工时所用的小砌快产品龄期未到28天的,罚款100元。

10、构造柱处砌体未按规定留马牙槎,每处罚款50元。

11、砖墙上留臵洞口宽度超过30cm未设过梁板或过梁搁臵长度小于120MM,每处罚款50元。

12、阳台砖墙和扶手与墙体的连接部位未按规定采取可靠的连接措施,每处罚款50元。

13、除门洞口外,对厕所四周隔墙下口未按规定做砼翻口且高度小于120mm的,每处罚款100元。

14、地坪严重起壳、起裂、起砂面积大于200cm2,每处罚款50元。

15、凡踢脚线空鼓长度超过30cm,每处罚款30元。

16、多空砖上安装门窗樘用射钉固定的,每樘罚款50元。

17、铝合金、塑钢门窗边框渗水,每处罚款50元。

18、管道后墙面未粉刷或严重不平,每发现一处(间)罚款50元。

19、外墙面砖、室内瓷砖、地砖起壳空鼓面积超过1m2,每处罚款50元。20、屋面、卫生间等有防水要求的房间,渗漏不论范围大小,每处罚款200元。

21、墙体表面留臵水平沟槽或横向开槽不符合规范规定的,每处罚款100元。墙身开槽没有用机械切割,每处罚款200元。

22、栏杆凡阳台、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上人屋面及室外楼梯等临空处未做防护栏杆,每处罚款500元;防护栏杆高度小于1.05米,每处罚款200元;防护栏杆离地面或屋面0.10米高度内留空的,每处罚款100元。

23、窗台高度低于0.80米未做防护措施的,每处罚款100元。楼梯梯段净宽小于1.10米的,每跑罚款100元;楼梯平台扶手处的最小宽度小于梯段净宽的,每处罚款100元;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净高小于2.00米的,每处罚款200元;梯段净高小于2.20米的,每跑罚款100元。

24、明装大、小便污水管滴漏水,每处罚款100元,地漏周边渗漏和穿接板套管处渗漏每处罚款100元。其他管道接楼滴漏水每处罚款50元。

25、埋地管道未做护理处理,每处罚款200元。金属管道埋地未做防腐处理,每处罚款100元。水平沟槽或横向开槽,每处罚款100元。墙身每处罚款200元。

26、管架和风管支架制作时,下料、钻孔有电焊气割,槽钢支架、门型支架制作时没有采用45°拼缝焊接,每处罚款50元。

27、支架安装前没有按规范要求进行除锈刷漆的,每个(条)罚款50元。

28、排水管道的坡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出现无坡或倒坡,每处罚款100元。

29、管道穿过墙壁和楼板没有规范要求设臵套管,每个(处)罚款50元。30、卫生器具和地漏水封高度小于50㎜,每个罚款50元。

31、管道穿过结构伸缩缝,抗震缝及沉降缝敷设时,没有按规范要求采用柔性连接,每处罚款200元。

32、严禁对镀锌钢管进行焊接,每发现一处罚款100元。

33、水泵安装时进出口的变经管没有使用偏心大小头,每个罚款100元。

34、金属导管严禁对口熔焊连接,镀锌和厚度小于2MM的钢导管不得套管熔焊连接,每发现一处罚款50元。

35、三相或单相的交流单芯电线电缆不得单独穿于金属导管内,每发现一处罚款500元。

36、当灯具距地面高度小于2.4㎜时,灯具的可接近裸露导体必须接地(PE)或接另(PEN)可靠,并应有专用接地螺栓具有标识,每缺一盏罚款100元。

37、扦座接线不符合规范规定连接,每只罚款50元。

38、金属电缆桥架的接地(PE)或接零(PEN)不符合规范要求,每处罚款50元。

39、配电箱、盒、桥架安装不使用机械开孔,每个(处)罚款100元。40、防排烟系统柔性短管的制作材料必须使用不燃材料,否则每处罚款200元。

41、资料中的各责任人签名不符合规定要求的罚100元。

42、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分部工程验收未经监理、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单位的技术、质量部门负责人参加并盖章的罚100元。

43、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未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测的罚款200元。

44、检验批、分项工程、隐蔽工程验收、材料报验等要求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检查认可的项目,如未按规定实施的每项罚款100元。

45、试块的取样留设未按规定执行的每项罚100元。试块的强度评定不合格的罚200元。试块的强度出现3次(含)以上的不符合要求的每次罚200元。

46、钢筋原材料的质保单不符合要求的每项罚50元;抽样复试未按规定执行每项罚100元。

47、焊接接头复试未按规定执行的每项罚100元。

48、水泥的质保书收集及复试报告未按规定执行的每项罚200元。

49、结构承重的砌体材料未经规定复试而使用的每次罚200元。50、防水材料未按规定复试的每种罚200元。

51、装饰工程(如幕墙工程)关于安全使用功能的复试未按规定执行的每项罚200元。用于室内的石材未做放射性试验,用于室内吊顶门窗等工程中的人造板材未做甲醛含量试验,用于幕墙石材未做弯曲强度试验,铝塑复合板未做剥离强度试验及幕墙各种材料的相容性试验的各罚200元。

52、原材料、试件等造成先使用后复试既成事实的每项罚100元。

53、混凝土浇捣无坍落度检查及记录或检查不符合要求,罚款200元。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无测温记录或记录不符合要求的,罚款200元。

54、住宅采用的电度表、水表、热量表按规定应具有产品合格证书和计量检定证书。如无每项罚款200元。

55、各种承压管道系统和设备应做水压测验,非承压管道系统和设备应做灌水测验,每缺一项罚款200元。

56、通风管道无漏光检测,每缺一项罚款100元。

57、给水管道竣工后,没有对管道进行冲洗和消毒,每项罚款100元。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一条、本《制度》凡遇与国家、行业、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有冲突时,以上级规定为准。

第二条、本《制度》经公司、分公司、办事处办公会议通过,总经理批准后,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浅谈中小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篇3

关键词:中小企业 质量管理

通过建立完整的以顾客为中心的质量服务体系,规范服务过程以及严格控制质量流程的标准体系就是ISO质量管理体系,体系的完善能够增强客户的信心。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已经认识到了开展质量体系认证的重要性,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未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导致质量体系管理工作浮于表面,甚至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1 中小企业质量管理常见问题

1.1 领导不够重视,缺乏质量管理人才

企业按ISO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不难,但真正能保证持续有效的运行,完全取决于企业最高管理者能否给予足够支持,一个企业的领导很重视质量体系建设,那就会成为规范运行的基石和强有力后盾。但是很多经验证明了很多企业审核认证半途而废或者是认证后质量管理跌落都是因为领导不够重视造成的。因为中小企业的规模小,生产设备落后,也缺乏有经验的管理人才。所以致使管理制度不完善或不能全面贯彻落实制度。这就严重缺乏制度约束,造成中小企业的产品质量也普遍较低,所以即使在短时间内因为各方面的压力有所改善,也不会成为长期维持的办法。

1.2 质量管理意识淡薄,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

很多中小企业从小家庭作坊转变而来,对于生产经营均缺乏质量管理意识,对产品质量的控制还处于初期阶段。目前65%以上中小企业对原材料无自检能力,只能靠供货商提供的“质检凭证”,至于原材料质量是否与所提供的“质检凭证”一致,无法科学核实,造成产品合格率低反而既增加了成本,从而降低其市场竞争能力。企业追求利润是正常的事情,但是个别企业为了及时供货,向客户提供未经检验、甚至不合格的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在某些企业沦为空谈。企业经营者只重眼前利益,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质量管理意识淡薄导致了产品质量降低和利润下降的恶性循环。

1.3 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目标不明确

中小企业产品质量水平普遍较低,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备,因为中小企业很少做预防工作,只是从消除问题的角度进行管理,所以很多时候工作处于被动,不见成效。而要改善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的关键就是质量,我们要有明确的质量目标,完善的管理制度。中小企业没有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更多的是关注眼前的效益,往往在造成产生高额故障成本时才临时做出改变,稍有起色便满于现状,这也是中小企业产品一直会产生波动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没有明确的质量目标,不肯加大投资,导致质量总是上下浮动,没有本质的提升。

2 中小企业质量管理应用误区

2.1 理解不深,认为中小企业不适用ISO质量体系

由于ISO质量体系本为大型企业设计,较多应用于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企业,加上ISO质量体系标准专业性强,要求管理者要有足够的决心和执行力,使得一些中小企业管理者认为采用ISO质量体系耗时耗力,短期难见成效,付出的成本难以带来足够的利益。这就是因为很多企业管理者并没有真正理解ISO质量体系标准,未能掌握其中的质量管理理念。所以,在实施体系认证的企业更多的时候是把精力放在认证前和每年的审核期,这样做就只为得到体系认证的证书,平日却对质量体系执行乏力。

其实如果在体系的结构内,灵活采用完全适合本企业的管理模式,这样就能结合企业自身生产运作来制定适合自身个性化的质量管理体系,这样就能让适合本企业的ISO质量体系落地生根,与企业运行融为一体,为企业带来长远效益。

2.2 目的性强,重视取得认证而非改善质量

中小企业进行质量管理,很多时候只是为了解决眼前的危机,而没有真正为将来的发展考虑。所以导致很多中小企业建立ISO质量体系仅是为了获得认证来满足市场的需要,而不在乎质量水平。处于这样的目的,企业聘请的咨询师也只是领衔造假,只为了通过认证就编造记录。所以每年的审核,对于没有质量记录的中小型企业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因为对于质量水平,从未真正实施,处于一片空白,虽然年年投入成本,为了获得证书,但是质量水平却没有丝毫的提高改变。

2.3 执行乏力,未能做好数据收集、统计

原始数据收集是实施ISO 质量体系非常重要的一环,没有数据的收集、分析,质量体系便似无根之木,难以为继。只有积累下足够的数据,才能在发生质量问题时对比原计划找到真正的原因,并据此做好纠偏、改进工作,形成质量管理PDCA理念的良性循环。中小企业由于意识不到数据的重要性,所以对各种指令、信息等数据的记录不完整,导致资料没有归档,这样信息就会随着有关人员的离职而消失。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极少运用统计分析技术对已有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对于已经存在的问题未能形成经验,导致频繁出错,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3 如何提高中小企业质量管理有效性

3.1 领导重视,积极参与质量管理工作

中小企业多为民营企业,领导层往往高度集权,企业生产运作的各个方面也都由其一人掌控。建立ISO 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过程,如果没有领导的坚定支持,很难收到良好的成效。因此,要想真正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领导必须端正态度,明确实施ISO 质量管理体系是为了提高质量而不是购买一张证书。企业要长远发展,管理者须提高自身的质量意识,带头学习质量管理知识,正确理解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须亲自参与质量管理工作,亲自抓、一抓到底,这样才能对企业全面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形成强有力的支持,促进企业质量管理工作深入扎实、持久地开展下去。

3.2 以人为本,正确选择质量负责人

选择一个有经验、懂技术、会管理的人员代表企业领导行使质量管理职能,对中小企业有效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至关重要。质量负责人应在本企业有一定的权威性,因为质量负责人的首要职责是负责整个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和维护,如果没有一定的权威和地位,质量负责人不可能有效地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而权威和地位,一方面要靠质量负责人个人业务能力和领导魅力,另一方面要靠企业领导对质量负责人的正式授权。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质量负责人才能有效地承担起领导赋予的质量管理职能,开展企业的质量体系管理工作。一般由主管生产、技术、质量方面的副职领导担任,也可以是生产、技术、质量方面能力出众的部门负责人。

3.3 化繁为简,结合实际开展质量管理工作

相比大型企业的制度的完善,中小企业制度比较松散,人员的素质也较低,所以照搬大型企业的ISO管理模式往往适得其反,难以成功。而中小企业在进行质量体系管理工作的时候,应该是以借鉴学习大企业的成功案例和成功经验的心态,而不是直接照搬ISO管理模式,需要结合自身企业的生产经验情况,在借鉴大企业成功经验的前提下采用精简的特点和方针,来实际运用到自身公司。在实际运行后,要不断融入自身的经营理念,使其成为自己特有的运营理念。在编制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时候,也要充分保证日后操作的可执行性,这就需要采取各相关部门的意见,进行反复沟通后,便于考核,也能方便各类数据的收集、汇总、分析,形成管理经验和教训,使质量管理体系为企业带来质量改善、竞争力提升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庄志杰.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J].商场现代化,2009(25).

[2]赵玉忠,何桢.对中国制造企业质量管理现状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12).

[3]郭咸纲.企业全面再造模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篇4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企业质量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实施, 产品质量是企业发展之根本, 也是市场取胜之核心。由此可见, 质量对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 它不仅关系着企业技术创新和企业经济持续发展, 还关系着整个国家产品质量在全世界的地位和声誉。企业加强质量管理, 就是提升产品质量;要提升产品质量, 关键是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使产品质量等各项工作处于监控之中。

一、加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符合企业自身发展, 夯实企业管理基础

建设质量管理体系的重点, 企业所编写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符合企业实际情况, 必须以质量管理八项基本原则为基础, 按照GB/T19001标准的要求进行编写, 真正做到体系充分、适宜及有效[1]。

1. 高层领导高度关注, 是建立充分适宜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前提条件

质量管理体系八项基本原则之一就是领导重视, 关系着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在企业生产制造过程等环节的有效实施[1]。首先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作为高层领导工作之重, 从而使全体员工提升全员质量意识, 在企业范围内营造一个全员重视质量工作的环境。其次企业要准备好人力、物力及财力等资源为建设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作好准备, 要着重对编写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人员进行质量管理知识培训, 出台一些奖励措施来鼓舞质量体系文件编写人员, 从而确保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充分适合公司自身发展要求。最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是涉及到企业各个部门及相关人员的责权, 不是由质量管理体系人员或编写主管质量部门就能实现的, 这就要求企业各部门之间相互沟通及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体系文件的编写工作。因此,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积极配合和体系文件的宣贯工作, 并以身作则, 积极组织协调各项工作, 部门与部门之间有效配合, 为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提供了重要保障。

2. 建立与公司自身发展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杜绝“两张皮”现象, 切实做到写与做相一致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企业整个质量管理过程中的规范、是全体员工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的指南, 具有很强的约束性和管理有效性。因此, 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过程中必须按“言必行、行必果” (即写与做一致) 原则进行, 真正让企业所使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不是依样画瓢, 而是经过企业编写人员实实在在地消化、吸收、借鉴、总结与提高, 充分考虑了目前企业实际状况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也就要求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产品特点以及企业本身产品质量现状, 还要紧密地将企业各种规章制度、流程管理工作、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相互联系起来, 根据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过程方法和标准要求进行编写, 从而建立有效的企业质量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 并与企业管理各项制度相互融为一体, 确保了企业体系文件和质量手册的适宜性和有效性。通过以上措施, 确保了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发挥质量管理效力。

3.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要做到全面性、可操作性与文字精准性的统一

要实现企业发展就必须以质量管理体系为根基, 就必须将企业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做到全面性、可操作性和精准性。首先企业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文化时, 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策划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组织架构与文件数量, 组织体系人员依据标准规定的条款、企业生产流程管理和产品制造过程来编写实施, 从而即满足标准要求, 又体现了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其次在编写过程中要协调好企业其它管理文件与质量管理文件的统一, 从而避免企业管理文件之间有冲突影响企业的执行力。从编写质量体系文件的整体构架角度来说, 所描述的内容应与文件的目的和范围一致, 尽量避免在该文件活动范围叙述其它的内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所要求的内容必须与公司的其他管理规定、技术标准相一致, 认真衔接好好企业各个过程接口, 坚决避免权责不明所带来的体系运行困难。最后要精炼地描述质量管理文件的内容[3]。文件的编写过程中,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的标题与文件所描述的内容一致, 质量管理文件中语句措词正确, 且清晰、通俗易于理解;对所编制文件尽可能在质量管理文件将所支撑文件进行一一对应并明确, 从而确保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运行的有效性。

二、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 不断提升产品质量, 增强企业综合实力

1. 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 切实加强教育培训、狠抓落实

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必须依靠全体员参与和落实, 而员工对质量体系文件的理解和认可是运行质量体系的关键, 这就需要加强对员工质量管理体系方面的教育[2]。一是通过培训让企业员工全面了解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内涵, 真正理解企业的方针和目标, 清楚地知道自身的质量工作、岗位权责、工作内容以及企业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二是通过培训让企业员工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才会明白自身的职责与权限及出现质量问题以后, 会应用体系文件对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原因查找, 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加以改进;三是通过培训让员工在执行公司各种管理规定 (包括质量手册及程序文件、产品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及管理标准等) , 严格落实, 在制度面前上人人平等、奖罚分明, 从而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在企业中逐步形成自觉遵守企业管理制度的氛围, 开拓创新, 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2. 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 关键在于领导重视, 全员参与

领导的作用和全员参与是质量管理两项重要原则。企业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明确制定好, 企业各层管理者就必须围绕质量方针和目标制定各级、各部门的质量目标, 企业的各项生产工作都要紧紧围绕质量和生产经营服务。同时, 各级领导要严于律己、作出表率, 真正做到按规办事、不扣不扣的贯彻执行。由于质量管理工作是全员的管理, 无论领导还是一线员工都要积极参与, 企业出台相关奖励等措施, 从而充分调动员工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 激发员工潜能, 发现质量管理体系中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不断改进和创新,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 提升企业整体质量管理水平。

3. 切实做好企业部门之间相互协调与预防工作,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质量

提升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质量, 关键一步是做好企业各部门的协调工作。由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涉及了企业各个部门和人员, 难免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 企业可利用会议、OA办公系统等方式进行及时反馈、沟通与协调, 制定可行的措施,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从而有序地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各项活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就是要制定有效措施来进行有效预防, 避免类似再次发生。企业可建立质量问题预防机制, 各级人员要树立“预防为主”、“质量问题归零”的理念, 实施质量问题预防工作方法、要求, 不断持续改进, 逐步完善预防质量问题管理制度, 从而使企业预防管理机制与企业自身发展相适应,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质量与产品质量将会大大提升。

三、切实加强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持续改进, 提升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质量

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一项基本原则, 也是企业追求的永恒目标, 直接反映着企业管理质量。而质量持续改进就是确保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和有效运行。通过质量文化建设、产品创新、流程优化、体系改进等措施, 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不断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目标, 真正做到行业领先、世界知名的目标。

1. 切实加强企业质量文化建设, 营造人人重视产品质量的企业环境

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是企业长期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 它包涵的内容有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过程质量和环境质量等, 是整个企业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的体现[2]。一是要加强质量教育引导, 让企业各级领导和广大员工树立正确的质量价值观;二是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质量规章制度、产品质量档案等, 明确管理权责, 落实工作责任;三是切实以人为本, 从实际行动充分尊重和满足员工的需求, 加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营造人人重视产品质量的企业环境, 使员工从内心与企业生存与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 真正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 从而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目标, 实现企业质的飞跃。

2. 有效地开展管理评审和内审工作, 推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改进和完善

实施管理评审和内部质量体系审核, 是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和完善的重要方法[3]。一是企业管理评审与内审工作的有效地开展, 就是要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进行现场审查和文件审核。二是企业管理评审与内审的检查, 可发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将改进的方法和方向公司高层提出, 从多方面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改进, 使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始终有效运行[4]。三是实施管理评审与内审工作, 既是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所提出的要求, 又是提升企业提升质量工作的内在要求。因此, 企业必须从深层次重视管理评审与内审工作, 改进和优化企业工作流程, 不断改进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3. 切实收集和利用各种质量信息, 不断寻求改进机会

有价值信息是公司制定好各项决策的关键。任何一个企业, 要想做出正确的决策, 都离不开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而有效的质量信息, 关系着查找企业产品质量问题根源和制定有效的措施, 推动企业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 企业要对质量信息确定专门部门及人员进行收集, 收集的质量信息主要是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两个方面[4]。内部质量信息包括企业管理评审、自我评价、内部审核、数据分析等企业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各种信息, 通过收集并分析内部质量信息, 从而对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使企业产品质量有序高效实现;外部信息有顾客反馈、顾客沟通、满意度调查、用户走访等内容, 通过进行分析及处理, 为企业市场占有率、新产品开发及市场竞争指明了方向, 使企业永远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四、切实加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质量的考核, 质量管理体系的科学构建, 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

1. 检查与考核是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

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 一是可能由于某些部门或少数员工没有充分认识其价值, 在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和建设过程中依葫芦画瓢、敷衍了事, 致使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达不到预期效果, 以致影响了全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二是在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不按程序办事, 偏离了文件所规定的要求, 甚至在实际工作完全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相背离。这就要求应用检查与考核手段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质量。做好质量体系的检查与考核工作, 一是企业指定专门的机构和质量专业人员对企业及员工的工作质量、产品质量及体系运行质量进行监督和考核, 不断改进各部门质量管理工作;二是企业要量化各项考核指标, 并进行层层分解到部门或落实到每一位员工具体工作中, 真正实现“人人肩上扛指标, 事事完成有考核”工作目标;三是企业要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考核, 真正做到依法依规考核 (即对指标没有完成好部门及员工进行考核, 对指标完成好的部门及员工进行奖励) 。从而促使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完善。

2. 质量管理体系的科学构建, 推动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实现

质量管理体系的科学构建, 一是企业要培养一批理论知识过硬和专业技能强的内审员, 才能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科学构建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质量不断提升;二是要深入做好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工作, 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内容进行审核, 使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通俗易懂, 建立起适合企业自身实际发展、科学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组织架构。通过以上的实施, 它不仅能促使企业现代化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 还能真正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 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目标, 从而推动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市场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 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产品质量和企业的声誉。企业只有不断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加强内在管理, 与时俱进, 才能不断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夯实企业各项管理的基础, 真正实现企业做精做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质量专业综合知识 (中级) 教材[M].中国人事出版社, 2011.

质量管理体系与企业文化 篇5

ISO9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质量管理体系的系列标准,它明确提出了质量管理的八大原则: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以及与供方的互利关系。这些原则科学总结了世界各国多年来理论研究的成果和实践经验,不仅体现了质量管理的基本规律,也适用于组织的全部管理。 ISO9000标准要求组织建立形成文件的质量管理体系,以“文件”来规范员工的行为,同时,通过监视测量和持续改进机制使员工的工作受控并促使其不断改进业绩。

企业文化理论是把企业管理看作一个整体,它所强调的不再是采取个别管理方法或手段所获得的暂时的或局部的功能与效益,而是一种整体功能和长远效益。就这点而言,ISO9000与企业文化的目标是一致的,它所考虑的不仅是与生产直接相关的一种或几种因素,而且考虑到了它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的协调,相互间的联系及每一因素在整体中的地位与作用,

企业应将建立ISO9000体系作为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加以倡导。在推贯ISO9000过程中,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吸纳以往优秀管理经验,形成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建立起层次化的“制度”体系,理顺各部门及各级人员的工作职责,使产品形成的全过程,一切活动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要通过培训、沟通等形式,确保员工形成“有法必依”的意识,再通过监视和测量,督促各项要求的实施。

导入了ISO9000,可跳出了“人管人、人看人”的老套路,通过ISO9000种种制度化的程序,将企业的目标、任务、方针、政策、要求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企业领导者的权威不是靠发号施令,而是通过制度化的管理来树立。这样做的好处表现在:第一,人人都自觉地受制度约束,由他人管变成自己管,使员工成为企业真正意义上的主人;第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人人依法自约,自我管理,清除了人为因素,给员工一个平等竞争的环境;第三,由于ISO9000的规范涉及到企业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等方面,使企业管理工作排除了人为因素和传统管理方式的干扰,减少了随意性,增强了科学性,使执行制度严格化、经常化、普及化和持久化,从而也消除了由于人为因素在管理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

通过ISO9000这个载体,把制度融合在一个良好的企业环境和文化氛围中,使之成为一种理性化的文化行为,成为办好企业最持久、最牢固的软件。企业员工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既得到了培养教育,又在无声润物的培养过程种升华了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从而自觉地树立起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篇6

关键词:信息系统 项目 管理

0 引言

2007年4月,我参加了某省中烟工业公司的ERP项目,该省中烟工司为适应烟草行业大企业、大市场、大品牌改革的形势发展,对省内四家烟厂进行了联合重组,并决定实施ERP项目,目的是为了实现对四家烟厂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实时控制及信息共享,提高企业整体运作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前期选型采用了德国SAP厂商的SAP-R/3软件,根据企业现状及ERP实施策略,采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经过充分的前期调研及详细的蓝图设计,一期工程实施的项目范围分为七个模块,分别为销售与分销(SD)、物料管理(MM)、生产计划与控制(PP)、财务会计(FI)、管理会计(CO)、全面预算管理、即时供应管理,并对外部相关系统进行了无缝集成。为了保证项目的实施质量,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了SAP实施方法论,并加强了配置管理,充分做好集成测试工作,并做好上线前的基础数据的准备工作。

1 采用SAP快速实施方法论制定质量计划

项目质量管理的重点之一就是对过程进行控制。SAP的快速实施方法论(ASAP)是专门针对SAP ERP的实施设计的方法学,该方法优化了SAP实施过程中对质量的控制。其中的路线图部分提供了面向过程的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各个阶段,并指导如何去完成这些过程,过程实施前要做的准备工作、过程实施后要如何对结果进行检查。对出现的问题也提供了技术支持与服务。按照ASAP实施方法论的要求,项目组参考计划模板制订了项目质量计划,识别出所有相关的质量标准,建立了质量目标。确定每个阶段应提交的阶段性成果和工作报告,并制定相应的标准,来决定该阶段工作是否完成。在每个阶段明确各方职责,并进行质量把关,以保证项目的总体质量。

2 严格的需求调研及变更控制管理

软件的质量就是满足用户明确或隐含的需求的程度。可见用户的满意度是软件质量的重要因素。如果在前期对需求调研不细致,在实施过程中任由需求变更蔓延,则软件的质量就得不到很好地保证。因此在需求分析阶段,我和项目组调研人员深入到各厂对业务部门之间的流程及业务部门内部的流程都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对原始数据单据进行收集整理,对不规范、不合理的流程提出了大量整改意见,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起对需求进行评审,最后整理出实施ERP系统后各卷烟厂优化后的需求方案以及ERP系统与相关系统的集成方案。经过客户认可后放入配置库进行配置管理。为有效控制需求的变更,建立了需求变更控制计划,组建了需求变更控制委员会,并详细规定了变更控制流程。用户提出需求变更申请需经过项目需求变更控制委员会的审核,如果可行,交由实施小组进行实施,实施后,由项目评审小组对实施结果进行评审。在项目实施初期,项目小组配置了三套独立运行的服务器,分别为负责进行系统配置和开发的服务器、负责进行系统培训和测试的服务器、负责生产系统运转的服务器。并为各用户设置不同的权限,项目组所有成员根据各自的权限进行开发活动。该项工作对软件的实施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3 进行大规模的集成测试

经过项目组成员二个多月的共同努力,ERP项目组顺利完成了蓝图设计、单元测试等工作,正式进入集成测试阶段。集成测试是将所有模块的关键用户集中在一起,就完整的产供销业务流程进行跨模块测试,这是系统上线前非常重要的一环,旨在及时发现并解决系统中存在的问题。集成测试要求将日常业务中所有可能遇到的业务场景都在系统中进行测试,一方面检验系统中的各类配置是否符合蓝图设计要求,同时也检验那些跨组织、跨部门的衔接部分是否顺畅,检验业务与财务的集成是否正确。10月7日,项目组所有关键用户开始了为期二周的集成测试。测试案例从主数据设置开始,包括原料采购、辅料采购、备件采购、生产处理、物资耗用、库存管理、销售发货、财务结算等,各业务组依据测试案例中的业务流程就自已负责的模块依次进行模拟操作,并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记录在案,以便及时解决。集成测试本身也是一次让每个关键用户进一步熟悉系统、熟悉操作规程的实战良机。通过集成测试,增强了关键用户的综合业务能力,保证了系统的运行质量。

4 重视数据的收集

ERP项目经过集成测试后,进入上线前准备阶段。该阶段最重要最繁索的工作就是收集静态数据及动态数据并导入系统。业界流传很广的一句话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如果输入系统的是垃圾,输出的也必然是垃圾。由此可见,数据对ERP系统的重要性。静态数据包括系统设置所用到的数据和系统运行实际业务所用到的数据,具体有客户主文件、供应商主文件、库位和物料主文件、卷烟成品及烟支BOM、工艺路线、班组机台、工作中心、成本中心等。动态数据指上线时各种数据初始数量、金额及按系统要求需做的票、帐、表的整理工作。艰苦细致的工作要有踏实能干的团队担当,严密的计划和合理的组织及高效的方式方法是完成这项艰巨工作的保证。针对这项任务,专门成立了数据小组,由我和各模块的关键用户组成,职责是分析数据准备的范围,制作数据收集表格模板,监督数据收集质量,并负责数据的最终导入和使用。于11月20日,数据小组对公司本部及各烟厂分模块下发静态与动态数据的收集模板及数据填写要求,并要求数据按模板填写后需经业务部门领导审核鉴字后上报,对上报不合格的需重新提报,并规定了惩罚措施。于12月10日,数据上报完毕。并在ERP中使用LSMW事务处理程序批量对数据进行了导入。

2008年1月1日,项目按计划顺利实现了项目的成功上线。为了保证上线期间系统的稳定运行,项目组拟定了系统上线支持方案。经过系统与手工并行运行3个月后,系统成功脱离手工帐,至今运行良好。我想该项目的如期上线及系统的稳定运行与项目实施过程中有效的质量管理是分不开的。

项目的质量管理与企业质量管理联系比较密切,但两者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前者属于项目管理层面,而后者属于企业管理层面。项目的质量管理重点是通过执行必要的质量管理过程如质量计划、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来保证项目的最终交付。而企业质量管理的任务是企业级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管理与维护,主要涉及企业质量规范、制度的制定。两者都强调“该说的要说到,说到的要做到”,都强调持续改进。项目的质量管理离不开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良好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为项目的质量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企业党建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篇7

一、党建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及作用

1. 建立党建质量管理体系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 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及重要举措, 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 这不仅对企业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且为进一步搞好企业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新的历史时期, 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就要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准确把握和自觉运用党建工作规律, 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不断推进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这就要求党建工作在继承和发展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党建成功方法的同时, 还要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科学方法, 借鉴国内外管理的有效手段, 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2. 建立党建质量管理体系是创新党建工作的重要途径。企业党建工作要适应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要求, 就必须创新, 要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规范党建工作程序, 改进运行方式, 不断提高党建工作质量。ISO9001作为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它适合于包括“党组织”在内的各类组织, 这是建立党建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依据。因此, 把ISO9001标准引入党建工作中, 是党建工作要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的有效途径。构建企业党建质量管理体系, 能使党建工作跳出传统的管理模式, 把现代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到党建工作中, 从而建立约束有力的质量管理体系和严格管理的过程控制方法, 使企业党建工作不断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 逐步形成科学、严谨、系统的党建工作管理运行机制, 这对于企业党组织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探索新经验、推进党建创新和提升党建工作水平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3. 建立党建质量管理体系是破解党建难题、规范党建管理的有效载体。目前, 企业党建设工作中还存在着个别党务工作者对党建管理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个别党组织参与重大决策工作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个别基层单位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两张皮”;“三个作用”发挥不够;党建工作缺乏量化考核;个别党务工作者对党建管理工作还不够熟悉, 业务素质还跟不上新形势的要求等问题。造成以上问题的一条重要原因, 就是党建管理工作还不够规范、不够科学。建立科学的党建质量管理体系, 为破解党建难题、规范党建管理提供了有效的载体。

二、企业党建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主要思路

企业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就是企业党组织借鉴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内法规的要求, 结合企业自身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实际而构建的一套适应党建工作规律和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作为一种新方法和新机制, 能够有效规范和整合党建工作, 使党建工作的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并确保实现党建工作目标, 促进企业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相互融合与同步发展。

1. 企业党建质量管理体系框架。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 完整的企业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应包括《管理手册》和《操作指导书》两部分。其中, 《操作指导书》又包括《管理程序》、《管理制度》、《操作流程》和《工作记录》四部分。

2. 企业党建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1) 管理手册。管理手册是党建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 围绕党建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及如何实现这些目标的要求来制定。其内容参照ISO9001标准, 应主要包括:党建工作方针和目标、适用范围、编制依据、术语解释、管理职责与权限、体系的编制与修行、体系的运行控制 (具体细分为文件管理、记录管理、策划控制、运行控制、检查考核、改进完善等) 。

(2) 操作指导书。操作指导书是整个体系运行的操作性文件, 是针对保证党建工作过程质量而制订的具体操作规程及要求。具体包括管理程序、管理制度、操作流程、工作记录等四部分。 (1) 管理程序。党建管理程序是按照“5W1H”原则 (即:When:在何时使用操作指导书;Where:在哪里使用操作指导书;Who:什么样的人使用该操作指导书;What:此项作业的名称及内容是什么;Why:此项作业的目的是干什么;How:如何按步骤完成操作) 和简便易行的原则进行梳理, 进一步明确工作的目的、适用范围、管理子程序以及对应的流程与记录, 使每一项管理工作具体化、标准化。 (2) 管理制度。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 (试行)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 建立和健全一套完整、科学的党建工作管理制度。 (3) 操作流程。对党建设工作的每一项工作, 逐项分解成若干活动, 再根据各个活动的关联性, 按照输入、中间环节、输出等的内在性, 采用串联或并联的结构形式, 利用VISIO2003软件, 绘制简洁明了的操作流程图, 进一步增强党建具体工作的可操作性。 (4) 工作记录。工作记录是按照党建工作具体活动而进行设计、管理和控制所形成的文件和资料。构建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就要按照企业党建工作的实际需要, 对党建工作过程所需产生或保存的记录, 进行规范性要求。记录要求包括记录的格式、书写 (填写) 、完整性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浅析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 篇8

关键词:企业,质量管理,ISO9000

1 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条件

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条件, 主要包括:领导支持、实力雄厚、理解深刻、全员参与、持续改进。

1.1 领导支持。

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领导的作用非常关键。“一把手”要有决心, 这是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最为重要的条件。ISO9000管理体系一旦建立, 一切都必须按程序文件规定办。

1.2 实力雄厚。

企业领导在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前途和命运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关系后, 还要认真考虑自身的经济实力。ISO9000体系必须是在比较稳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长期实施才有效果。

1.3 理解深刻。

ISO9000标准规定的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通用性要求, 适宜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因此,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一定要结合本企业及其产品的特点, 重点应放在如何结合实际、如何注重实施上, 重在过程、重在结果、重在有效性, 不要脱离现有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而另搞一套, 也不要不切合实际地照搬他人的模式, 生搬硬套, 流于形式。

1.4 全员参与。

推行ISO9000管理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到企业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员工。在推行ISO9000标准的过程中, 可能还会涉及到企业管理思想的调整、员工工作标准或质量定义。只有引导员工充分参与, 才能使他们为企业带来收益, 才能确保最高管理者所做出的各种承诺得以实现。

1.5 持续改进。

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长期的连续性过程, 决非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显著成效。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才能最终见效。对已经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有不断改进的思想准备, 对不切合本企业实际的程序文件要进行改进, 以不断提高企业的总体业绩与效率, 增加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满意度, 进而建立和完善一个有效且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2 质量管理体系构成要素

企业管理的一切工作, 都是围绕着让消费者满意, 并时时处处围绕消费者的需要来开展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要素包括管理职责, 资源管理, 企业产品实现过程, 测量、分析与改进几项关键要素。

2.1 管理职责

2.1.1 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

企业领导应提出以下诸方面的质量方针, 并形成质量文件。所包括的内容主要有:所提供企业产品的等级;企业在质量方面的形象和信誉;企业产品质量的各项目标;在追求质量目标中所采取的措施;负责实施质量方针的企业管理人员的作用。

2.1.2 规定企业的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是质量方针的具体化。在制定企业管理质量目标时应考虑四个主要目的:努力实现消费者满意与职业标准和道德一致, 有利于企业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迅速回应消费者和环境方面的要求, 有利于提高企业产品的效率和效益。制定质量方针要结合特定企业的实际情况, 突出重点, 逐步落实。

2.1.3 确定企业的质量职责和权限。

质量职责和权限是对企业员工在质量工作中应承担的任务、责任和权限所做的具体规定。它要求企业员工的具体任务、职责和权限应与为达到服务质量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一致, 并能有效地保证这些措施的实行;同时, 它还要求企业的优质服务是以企业领导和企业员工的有效合作为基础的。

2.1.4 进行企业的质量评审。

企业领导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是否有效, 是否符合企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新要求, 以及质量体系是否适应在环境变化后确定的新目标等, 都要定期做出正式的评价。

2.2 资源管理

2.2.1 人力资源管理。

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 人的因素最为重要, 因为企业产品是在企业员工直接操作下完成的。为了充分发挥人的作用, 应采取有效措施调动每一位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如精神鼓励、物质奖励等。

2.2.2 沟通联络。企业员工之间互通信息、交流思想, 是合作共事的基础。

2.2.3 物质资源管理。

企业质量管理运作所需要的物质资源主要包括:开展管理需要的设备和储存品, 如计算机、数据库等;运作所必需的条件, 如网络系统、通讯设施;质量评定的设施和计算机软件;运作和技术文件等用品, 如标准文件、管理制度等。

2.3 产品生产过程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 存在于整个企业管理

和企业产品的过程中, 包括与消费者意见汇集过程、产品设计过程和产品生产过程。

企业产品的质量直接受到这三个过程的影响, 也受那些有助于企业产品质量改进的质量检查结果所反馈信息的影响, 包括企业对所生产的产品的评定结果, 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评定结果, 企业内部质量审核发现的问题等。在消费者意见汇集过程中, 企业员工要通过调查研究确定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要求和期望, 并与企业领导协商, 确认具备提供所需产品所要求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 形成质量要求与公开承诺。在新产品设计过程中, 企业要把新产品性能的内容转化为新产品规范及新产品提供和控制的规范, 同时反映出企业本身的方案选择;产品规范规定所提供的产品, 产品生产规范规定用于生产产品的技术和方法, 质量控制规范规定评价和控制企业产品及企业产品生产特性的程序。

2.4 测量、分析与改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还需要有

效的自我完善机制, 以便及时识别和发现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这种自我完善机制可以不断增强企业满足消费者需要的能力, 提高其质量管理体系和企业产品本身的有效性和生产效率。这种机制还应发挥持续改进功能, 为消费者创造更高的使用价值。因此, 认真开展企业产品质量的测量、分析和改进活动是必要的, 而积极开展内部质量审核是基本的要求和手段。

内部质量审核是由企业内部的审核人员对质量体系的有效性所做的检查和评定, 其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促使企业员工采取改进措施, 使质量体系能够更有效地运行。它是企业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一种重要手段和保证活动, 也是评价企业生产状况的一种方法。根据质量审核的范围、目标和内容的不同, 企业的内部质量审核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其审核对象是对企业质量管理有重要影响的各控制过程的职能工作;二是企业生产过程审核, 一般指针对一个或一系列很具体的环节的审核;三是企业产品质量审核, 这类审核的项目, 可依据消费者的评价意见和生产过程控制中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来确定。

3 质量管理体系建构要求

3.1 质量管理目标体系。

企业质量管理的内容和标准的确定, 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 关键是将确定的质量目标在生产实践中转变为现实。

3.2 专职的质量管理机构。

只有设立专职的领导机构, 才能使企业质量管理职能化。这个机构需要企业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 并负有全面责任。它有自己的办事机构, 能够提出正确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并制定相应的质量计划和措施, 提供足够的质量文件和进行全面的质量记录, 并负责质量的审核和质量工作的监督和考核。

3.3 质量管理责任制度。

为了保证质量方针、目标的落实和各项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企业必须明确规定各个环节应该承担的质量职能和质量责任以及相关的协调、预防和补救措施, 以建立一套以质量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办法和完整严密的管理制度。企业质量标准、职能和责任以及相应的奖惩制度, 应用文字形式明确简洁地予以表达, 最好印成手册发到每一位企业员工, 作到人人皆知。总之, 每一个人、每一个岗位、每一项程序、每一个产品都必须在质量管理制度的严格控制之下, 做到质量工作事事有人管, 人人有专职、生产有标准、工作有检查。

3.4 质量管理文化。

一是树立企业全员质量意识。企业应该通过加强教育, 使全体企业员工都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观念, 质量管理是企业形象管理的核心内容, 从企业领导到一般员工, 都要自觉地树立严格的质量观。二是要提高企业全员质量技能。高质量的产品, 离不开企业员工高超的质量技能。企业要按照制订的质量标准和规章制度, 面向全体员工广泛而经常地进行业务培训, 使全体员工都掌握与岗位相匹配的现代质量管理理论和操作技术, 圆满完成企业生产和销售任务。三是落实企业全员质量行为。

3.5 质量管理反馈系统。

信息是质量管理的重要依据。要使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转, 必须建立一个高效灵敏的沟通企业内、外的信息反馈系统, 规定各种质量信息的传递路线、方法和程序, 形成纵横交叉、畅通无阻的信息网, 准确及时地收集企业内、外各种质量信息, 形成从信息的收集开始, 经过汇总、贮存、传递, 再到分析、处理、运用等全过程的闭路信息反馈系统, 保障信息畅通并发挥应有的作用。

4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构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 应在ISO90002000标准的基础上, 对全部的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策划, 使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有助于企业实现预期目的。一般说来, 建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4.1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总体策划与设计。

建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 是关系到企业管理全局的大事。需要加强相关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 并进行相应的考核, 以达到从事企业质量管理活动的能力要求;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策划阶段的重要工作, 企业领导应充分重视并亲自策划和领导。

4.2 编制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它包括制定文件、编制计划、规定文件体例和标识方法、文件编制以及文件的评审、批准和发布等主要环节。其中, 制定科学的文件编制计划是基础, 企业需要编写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有质量手册、质量管理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其他质量文件, 包括操作指导文件、质量计划和记录表等。

4.3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和运行。

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负有重要的组织协调、监督管理责任, 必须对各项程序、方法、资源、人员、记录、服务等进行连续的监控, 一旦发现偏离有关的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程序规定的异常质量信息时, 要及时反馈信息并采取措施。异常质量信息大多是通过质量记录和技术状态管理来反馈, 企业管理者应通过定期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这一自我改进机制来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4.4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调整、保持和完善。

企业在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时, 应该持之以恒地关注体系的不断改进, 而不断改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消费者的满意度。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企业取证之后只是质量管理工作步入正轨的开始。要使企业始终保持稳定而优异的产品质量, 必须端正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态度, 克服各种外部因素的干扰, 以“我”为主, 从自身找问题, 坚决贯彻以顾客为中心, 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目标体系, 采用各种具有可实施型的评价方法, 不断的寻求自我改进, 完善企业质量体系, 努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这样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才能达到, 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才能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正规省级刊物, 已被《中国核心期刊 (遴选) 数据库》全文收录、《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全文收录。国内统一刊号:CN13-1355/F国际刊号:ISSN1673-1069;邮发代号:18-169。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杂志是广大经济界、管理界、科技界、理论界人士进行学术探讨、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交流的最佳平台。

*栏目开设:

管理科学、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经论坛、成本管理、财政金融、审计统计、素质培养、职业教育、技能训练、人力资源、建筑工程、计量检测、工程技术、市政建设、信息技术、农林科技、法制天地、社科论坛、科技应用、计算机应用、房地产经济、实践经验等。

*来稿需知:

1、来稿确保不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请作者自留底稿, 恕不退稿。

2、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 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稿件刊登后, 赠当期杂志一册, 以供用途。

3、本刊常年征稿, 所有文稿均在一周左右时间做出处理。

4、论文下方要注明作者的详细通讯地址[例:××省××市 (区、县) ××路××号××学校××收]、联系电话 (固定电话、移动电话) 、邮编、邮箱及QQ。以便我们能够及时快捷地与您取得联系。

*本刊为旬刊, 欢迎有一定组稿能力者为本刊组织稿件, 有意者请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经审核合格者, 可设为当地工作站负责人 (需寄申请书) , 欢迎广大经济界、管理界、科技界、理论界工作者推荐、自荐。

*投稿方式:

1、投稿专用邮箱:GL-KJ@163.COM

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企业质量安全 篇9

作为企业涉及到的质量有许多方面, 如产品质量、工作质量、服务质量等, 产品质量往往受到服务质量、工作质量以及诚信度等的影响。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有的企业“视命如金”, 我国的海尔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 有的企业追求发展规模, 过分扩张, 忽视发展质量, 忽视规模和管控能力的协调, 导致产品质量下降, 有的甚至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结果是失去市场份额, 甚至使企业倒闭。

钻探企业是一个设备密集、劳动强度极大、安全风险极高的高危行业。质量直接关系到甲方的信任和满意度, 也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效益, 所以质量确实是生命。在钻井生产过程中使用到大量的设备、泥浆材料和添加剂, 设备存在质量问题轻则会影响钻进速度, 重则可能造成工程事故甚至安全事故;泥浆材料和添加剂如有质量问题轻则造成工程事故, 重则导致钻井失败填井从头开始的重大损失, 甚至还可能造成污染油层, 影响油田的发现和开采。

在激烈竞争和高速发展的今天, 重视质量才能生存和发展, 因此要加强质量监督管理, 加大对质量违法的处理力度, 提高违法成本, 严厉打击各种质量违法行为。这也是国家这几年在质量安全方面所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也是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

2 安全是保证

安全是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保证。一个企业发生安全事故就会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 甚至给人民生命造成伤害。从大量的安全事故本身原因来看, 安全事故多发生在生产过程中, 许多安全问题的根源就是质量问题。如操作人员违反生产工艺规程、设备操作规程, 就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员工对发生的质量问题处置不当, 也是造成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处置不当与违规操作虽然不同, 但都属于工作质量问题。事故源于隐患, 在工作、生活中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在企业生产中, 安全历来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全生产是企业对每一个员工的基本要求。人身安全、机器安全, 都是平时工作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尤其在钻探行业, 每一名工作人员, 都应该时刻严把质量和安全, 这是对自己负责, 也是对企业负责。安全在钻井生产中承担着保护设备、保护操作者生命的重要责任, 安全生产是对企业的基本要求。井喷失控是钻井生产过程的最大风险, 设备故障、违章操作都是钻井生产过程的风险。在钻井过程发生安全事故轻则影响钻井速度, 重则可能造成设备毁损或人员伤亡, 如果发生井喷失控事故, 那后果更是不可想象, 如2003年12月23日发生的罗家16井井喷事故, 就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损失, 也给中国石油在国内外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1]。

质量和安全的关系密不可分。产品质量和安全有着必然的关系, 质量不保证难以谈安全, 安全的前提是质量;衡量质量的标准就是安全, 没有安全的产品必定是不合格的产品。所以说, 两者之间是统一的、同存同在的缺一不可。

事故大都发生在生产过程, 事故隐患来自工作质量、产品质量以及人的安全生产文化素质。在钻井生产过程中, 设备、泥浆材料和添加剂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安全生产, 产品质量为钻井安全生产和井身质量提供有力保证, 而安全生产又为工程技术服务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

可见质量是基础, 安全是保证, 效益是目的。所以一定要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角度, 正确认识质量和安全, 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打好质量和安全管理两个基础, 为公司的发展, 为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做出应有的贡献。

3 加强质量管理的建议

石油行业是一个高危行业, 承担着国家能源安全的责任, 中国石油历来都非常重视产品质量, 从20世纪提出“质量第一”, “环保优先、安全第一、质量至上、以人为本”到2013年提出“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质量理念, 这一切充分说明中国石油对质量的重视, 也体现了视质量为生命的理念和做法。中国石油作为大型国有企业, 始终坚持不生产、不使用不合格产品的原则。中国石油在强化质量体系建设, 开展基础工程建设, 夯实质量基础工作, 落实国家质量发展纲要, 产品质量控制, 油品升级等方面做了大量而细致的工作, 为国家能源安全尽了应尽的社会责任。在国家、社会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 作为一名从事多年质量工作的人员, 笔者对如何做好质量工作提几点建议。

3.1 要提高质量意识, 充分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意义

首先要提高各级领导人的质量意识, 充分发挥领导作用[2], 转变观念 , 领导要认识到质量工程和安全工程一样, 都是一把手工程。实践证明:只有领导重视, 才能引起全体员工的重视, 才能有效实施, 才能有力推进。其次要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 在企业形成人人关心质量, 各个重视质量。要树立意识:质量不只是质量部门或质量管理人员的事, 而是全企业、各部门、全过程、全体员工的事。

3.2 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体系文件和制度 , 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持续改进是建立质量体系的宗旨和目的, 质量管理办法同样存在着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的问题, 制定质量管理制度一定要结合实际, 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和实际, 要在国家、政府和上级要求一致的基础上, 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制度, 体系文件和制度要避免职能不清或交叉、程序混乱的现象。

3.3 严格执行体系文件和制度, 有效运行体系

体系是企业质量保证的重要文件, 制度是对体系文件的补充, 体系文件和制度都是做好质量工作的依据, 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大法, 必须严格认真贯彻执行, 体系运行和制度执行中要避免规定和具体做法不一致的做法, 也就是常说的两张皮现象。

3.4 多方位全面运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 , 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性

质量管理体系、六西格玛管理[3]、零缺陷管理、用户满意度测评、现场管理星级评价、质量奖评审以及全面质量管理等都是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4]。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特点, 要根据本企业自身的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企业的管理方法, 按照PDCA循环原则[5], 应用质量管理的工具 , 不断持续改进质量 , 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性。

3.5 加 强质量教育工作 , 使每位员工掌握正确的做事方法

质量教育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质量教育要分层培训, 决策层重点培训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等;骨干人员重点培训管理法、工具应用等知识;执行层、岗位人员重点在过程管理, 要对其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质量教育培训要从实际出发, 一定要注重培训效果, 避免搞形式、走过场的现象。

3.6 积极开展品牌建设, 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有3个方面:一是价格竞争, 二是质量竞争, 三是品牌竞争。今天的竞争已经发展到了品牌的竞争。品牌意味着高附加值、高利润、高市场占有率。品牌意味着高质量、高品位, 是消费者的首选。好的品牌可以为企业带来较高的销售额, 可以花费很少的成本让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更有竞争力。因此, 要重视品牌, 构筑石油发展中的品牌培育, 持续开展品牌建设。

3.7 正确处理好质量与效益 、 安全及速度之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效益是企业的目的, 安全是企业保证。但当质量、安全与效益、速度之间发生矛盾时, 一切都要为质量、安全让路, 坚持质量不合格不出厂, 不合格产品不使用, 安全不达标不开工、不生产, 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3.8 加强质量监督检查及抽检, 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生产现场

作为一个企业来说, 要具有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 要做到不生产不合格产品, 如果所有的企业的做到这一点的话, 不合格产品就无藏身之地。因此要加强对自产产品、采购产品的监督抽检力度, 同时也要加大对不合格产品、生产者的处理力度。建立企业质量黑名单, 对黑名单中的产品、企业加以限制。

3.9 加 强以计量和标准化为主的质量基础工作 , 夯实质量基础

计量和标准化工作是质量工作的两项重要基础工作, 是质量工作不可缺少的两项工作。计量为质量工作提供手段, 也是工业生产的眼睛, 标准是质量判断的依据。

3.10 建立完善的业绩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 , 落实质量责任

质量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 也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业绩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 通过考核发现先进, 促进后进。同时要给予或提高对质量有贡献的人员待遇, 激发那些质量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使其更好地为质量工作奉献聪明和智慧。

摘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安全是企业发展的保证, 质量和安全的关系密不可分, 正确处理好质量、安全与效益的关系至关重要。提出了加强质量管理的建议, 指出, 要提高质量意识, 不断改进和完善体系文件, 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质量安全,质量管理,钻探企业

参考文献

[1]刘景凯.企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0.

[2]GB/T 29590-2013企业现场管理准则[S].

[3]戚维明.全面质量管理[M].3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4]中国质量协会.《企业现场管理准则》标准解读[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3.

浅谈现代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篇10

企业面临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创造“一流的质量”就是要把质量贯穿产品实现的全过程,确立并不断实现质量领先的战略目标。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和发展的保证,产品质量受诸多因素影响是企业各方面工作质量水平的综合反映,因此企业应该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来保证和提升产品质量,从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1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要注重实效

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一套系统、科学、严密的质量管理的方法,它吸纳了当今世界上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为各类企业提供了一套标准的质量管理模式。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注重实效,必须经过贯标培训,形成一定的质量管理基础。例如我们公司的做法是每年制定质量管理培训计划,认真组织实施质量培训,我公司今年又聘请中国质量协会专家举办了“顾客满意度测评”和“8D质量小组解决法”等质量管理培训班,收到良好培训效果。案例:某企业单纯为了拿到认证证书而参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不注重实效,到头来功亏一篑,不但没有拿到证书,反而造成人力与物力的浪费;某企业虽然拿到了证书,通过了认证,但并没有真正规范和提升管理,反而增加了企业内耗,使员工对质量管理体系产生了抵触情绪,获得认证证书也是形同虚设。

2 领导重视质量体系建设

ISO9000标准中质量管理八原则之一为“领导作用”,企业领导能够将组织的宗旨、方向和内部环境统一起来,带领员工一道去实现目标。领导对质量和管理体系的观念、态度直接影响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可以说领导的重视是一个企业质量体系创建、保持并规范运行的关键。经验证明很多企业审核认证半途而废或认证后质量管理滑坡都是与领导重视不够分不开的。企业案例:某公司认证工作伊始,最高管理者十分重视,把体系认证工作作为全年工作计划的头等大事,投入了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制订了严格的奖惩制度,在整个企业内营造了积极的贯标氛围。这也是企业能一次性通过认证注册的主要原因。取得证书后,企业对日常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的关注日趋减弱,主要源于认证初期是对拿到证书的重视,而非对建立质量体系的重要性的认识,质量管理出现了滑坡。因此,最高管理者在认证后应制订质量管理体系的长远规划,确定持续改进的目标、基本方向与途径,在整个企业内倡导改进做法,培养持续改进的意识和价值观,防止认证后各级管理人员忙于各种工作事物,疏忽了质量体系建设的持续改进。例如我公司领导每年组织编制发布实施《质量指标体系实施通则》,把质量体系目标具体化、数字化、指标化,便于对质量体系指标的监视、测量、评价和管理考核。

3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企业依存于顾客,因此,企业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顾客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服务于顾客并满足他们的需要应该成为企业生存的前提和决策的基础。作为对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一种测量,企业应对顾客有关组织是否已满足其要求的信息进行监视,并确定获取和利用这种信息的方法。因此顾客满意度的调查和监视、评价对企业持续改进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我们公司通过顾客满意度调查、来自顾客的关于交付产品质量方面数据、用户意见调查、流失业务分析、顾客赞扬、索赔和经销报告等作为评价测量输入,将顾客和其它相关方满意不满意信息的监视作为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和经营业绩的方法和手段。公司通过电话回访调查、对市场用户三包服务记录和登记抽样发出函调信等方式进行顾客满意度调查和顾客服务质量调查,测量顾客满意度,对顾客提出的意见及时分析,并对顾客提出的要求及时答复或处理,对顾客提出好的建议及时传递有关部门分析、研究,组织采纳和实施,提高了顾客满意度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 全员提高质量意识

有了管理层的重视只是管理体系工作的基础,必须依靠全体员工的参与和支持,如果质量体系只有领导的重视,没有基层人员的认真执行,那么质量体系将形同虚设。如何提高全体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合作性是体系是否有效运行的关键。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贯标培训、认证,公司领导正确引导,公司各部门及各级人员一丝不苟,团结一致,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尤其在制造过程质量控制、不合格项控制和纠正预防措施控制方面,摒弃过去不适应市场发展的老思想,老方法,老观念,采用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管理程序,使运作程序规范、合理、可操作,进一步夯实质量管理体系基础。质量体系的维护和建设必须依靠全体员工的参与和全部制造过程的保证。我们公司除了每年组织质量管理培训提高质量素质外,还积极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积极参加行业QC质量小组成果发表会,交流学习质量管理经验,在9月份积极参加“全国质量月”活动,树立“不制造缺陷、不接受缺陷、不传递缺陷”观念,参加上级组织的质量征文比赛和质量讲演竞赛,进一步提高了员工质量意识。

5 体系建设重在贯彻执行

很多最初通过认证的企业都会有同样的感触:文件好编执行难。企业在贯标一开始就应重视程序文件的可操作性,试运行后对程序文件不断进行修订,并且在编制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过程,上上下下进行反复的论证和修改,方方面面进行有效的沟通。在制订质量方针时,公司管理层经过多次研究,征求多方面建议,使质量方针简洁、易记;质量目标尽可能量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为日后质量体系的贯彻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我公司编写程序文件遵循“写你应该做的,做你文件写的”,结合企业实际,在保证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在符合标准前提下,突出文件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高文件和现场运行的一致性,对执行性和支持性三级文件,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和计划、企业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等,按要求进行管理,对企业内控标准和工艺操作规程不断进行修订完善,将实施有效的改进措施和成熟的操作经验以文件化写入操作文件,使其操作时易于执行。对质量记录尽量采用表格的方式,在设计表格时,突出重点,做到不漏项,无多余项,保证在记录过程中便于操作。通过以上几个方面保证质量体系在贯彻落实中的简捷、易行、实用,提高执行人员的积极性,避免把记录填写和执行质量体系做为一项包袱来看待。在质量体系运行的基础上加大管理力度,要求公司的各级人员严格按质量管理标准执行,提高执行力,对有令不行或违反操作规程的给予惩罚,也保证了质量体系和各项程序文件的贯彻落实。

6 质量体系认证对体系建设的促进作用

(1)认证推动质量管理文件化、标准化、规范化。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对企业促进作用最明显的一个特征,不但解决了各岗位的职、责、权协调统一,而且构成了相互关联的网络,为贯彻企业质量方针构建了质量保证机制,任何工作和责任及相互关系皆用文件形式确定下来,其标准化程度是过去从未达到过的,改变了以前有利人人争,无利互相推诿,责任不清,质量保证变成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统一,规范与操作的一致。产品质量能够起到有效的追溯,一件不合格品很容易追溯到责任人,查明不合格的原因,采取纠正预防措施。例如我公司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审核和年度审核,对质量体系运行每年进行全面检查、诊断、测量、评价,提出改进方向,促进企业质量管理持续改进。

(2)拓宽市场增强竞争力。ISO9000质量体系标准正是在积累和总结世界发达国家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由国际TC技术委员会制定的统一国际标准。它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能够向顾客和第三方提供足够的保证和信任。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增加企业的整体实力,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公司信誉及资源配置,增加了质量保证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了企业的信誉和知名度。我们公司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后,公司的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服务意识、专业技能和市场信誉等综合实力明显加强。

7 企业通过认证后的质量体系建设

通过认证只证明企业的质量体系在认证时符合质量体系管理标准,而质量管理体系是否能够持续有效的运行才是质量体系建设的根本。如何保证企业的质量体系持续有效的运行呢?下面就从三个方面予以简述:

(1)持续有效的开展内部质量审核。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只能表明这个企业的质量体系符合和满足质量体系标准的基本要求。实践证明,即使企业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质量体系在实际运行中,总是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改善和不断改进的机制,就会出现各种影响质量体系运行的问题,逐渐使质量体系有效性下降,就会出现企业管理滑坡,最终导致质量体系名存实亡。因此,为防止认证后出现管理滑坡,公司要明确内部质量审核和管理评审等文件化体系,持续有效地开展内部质量审核,定期对质量体系运行做出正确诊断和检查,对发现的不合格或潜在的不合格,及时实施纠正/预防措施,使质量体系步入良性循环,完善不断改进的机制。如果质量问题不能够在措施上得到解决落实,久而久之评审就会走过场,认证成果就难以巩固,企业管理就会滑坡。如何开展审核,不断地发现问题和监督落实纠正措施使其有效?我公司做法是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挑选具有高素质内部质量审核员,按照内部审核程序要求,每年制定内部质量审核计划,实施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内部制造过程审核和内部产品质量审核,通过三方面内部审核覆盖公司所有体系要素、制造过程和产品。上述方法使质量体系审核的内容更全面更具有代表性,使审核范围能够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对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由审核员开具不符合项通知单,整改部门分析原因,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实施纠正预防措施后由审核员对实施效果进行验证关闭,完成PDCA改进循环。

(2)借助外部认证推动质量体系持续改进。在开展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基础上,我公司每年由认证机构进行第三方质量体系年度认证审核,运用外力推动质量体系持续改进,全面检查、测量、诊断、评价质量体系运行情况,提出改进方向和改进措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

(3)质量体系建设注重内部沟通、运用现代管理方法。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对涉及公司各部门之间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时反馈沟通,必要时由公司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及质量分析会进行讨论解决,加强内部质量沟通,消除部门壁垒和责任推诿。取得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认证只是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第一步。将“卓越领导、顾客导向、不断改进及全员参与”的“卓越绩效”管理理念贯穿到质量体系运行的各个过程中,推动质量管理创新,坚持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在质量体系建设和质量改进中运用计划、实施、测量、和改进的PDCA循环工作方法等现代管理方法,让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结合企业自己的特点,形成企业质量文化,使质量体系实施运行更具有效性。

8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通过认证之后只是质量管理工作步入正轨的开始。要使企业始终保持稳定而领先的产品质量,必须正确认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克服各种因素的干扰,坚持以顾客为导向,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目标体系,采用各种有效的评价审核方法,不断的寻求自我改进,完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努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创出产品质量名牌。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必须坚持持续改进,才能保证质量体系的有效性,使企业立于市场竞争的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日本.饭家悦功编著.质量管理体系新模式-可持续发展.《中国质量》.北京:中国质量杂志出版社,2005.01第283期.

[2]戚维明,段一泓,孙静等编著.《全面质量管理(第三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浅议供电企业质量管理 篇11

质量是一组固有的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固有是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不是赋予的,带有永久的特性。要求通常是明示的、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由于电力企业的产品---电能是无形的,没有使用期,也不存在召回问题,因此,供电企业的质量管理又与一般意义上的ISO 质量管理有所区别,供电企业的质量管理应突出事故前的预防机制与事中的监测、控制,而非当前某些结果检验式的事故纠错。后者显得被动、低效,社会影响也不好。

从电力的发、送、变、配、用及调度等管理环节看,电力的运行需要管理者以系统和透明的方式进行管理,系统方法反映了整体、协同、综合的理念,即企业内应建立一个以质量为导向的组织体系,为使组织有序、有效和高效地运作,则必须识别和管理组织内众多相关的活动,这种活动由于使用资源和管理,能将输入转化为输出,可视为过程,一个过程的输出可直接形成下一个过程的输入,组织内诸过程的系统应用、相互作用及其管理称为“过程方法”。 电能的质量管理处处体现了这种方法,虽说电能的流通和消费以电网的形式紧密相连,产、供、销瞬间同时完成,但其间转换各环节仍可通过过程来描述。

管理者应明了供电企业中电能这种特殊产品的实现过程和支持过程,象输配电、变检、调度、营销等过程是电能的实现过程,人力资源、培训、基础设施、企业文化等是支持过程,对于实现过程,管理者应明确电能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能效性在每个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并制定出相应过程的质量目标,为达到质量目标,制定出相应的管理职责,即确定组织内各方的职责、权限及沟通方式,明确组织内各方的运作流程,制定程序文件,各岗位制定作业指导书。为使人人参与质量管理,可成立不同类别的QC小组,遇到问题共同商量,分析存在的风险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P(PLANNING 策划)、D(DO 实施)、C(CHECK 检查)、A(ACT 处置)循环是质量管理运作的有效方法。质量记录和过程监测是质量控制的必要手段,质量记录的完整准确是质量分析和质量改进的客观依据,并为以后进行缺陷分析和设备故障诊断提供参考依据,譬如,修试人员的设备评价、施工、应急检修,运行人员的巡视、操作、事故处理,尤其是现场进行的工作必须有明确的工作指令、工作负责人、监护人、工作程序。具体执行、现场操作中STRA法可有益借鉴,即S(STOP 停下来)、T(THINK 想一想)、R(REVIEW 核对)、A(ACT 执行)。监控系统稳定运行状态的测量装置应定期检查、校验,作好记录,保证其始终处于正常状态。

做好管理评审是必要的,可以对一段周期内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进行验证,找出与质量目标存在的差距,评审中尤其应重视来自相关方(过程关联方)的意见和建议,作好质量体系的更改,为以后的质量改进提供依据,是人员的质量观念不够强,或是业务不熟练,还是组织结构和提供的资源不适宜,或是成本、经济指标上存在差距等等,管理评审应做好记录,以便追溯和促进对管理评审过程自身的评价,确保其持续有效性并为组织增值。

如果说产品的实现过程是自上而下的实施,那么支持过程则是由下而上,为达到质量目标所制定的各种制度、职责、程序、手册都需要人去落实,人为因素在保证组织输出稳定的质量水平和持续改进方面至关重要。学习型组织是适应现代企业发展,保持组织运转有效和高效的必然选择,学习型组织的构建是一个过程,需要管理者推动,员工的积极参与。

首先是系统思考,就是组织成员在观察分析时,由看片段到重新观照整体,由看事件到看变化背后的结构,看见相互关联而非单一的事件,看见渐渐变化的形态而非瞬间即逝的一幕,系统思考能帮助我们探究隐藏在它背后的系统结构运动的巨大力量,从而能对各方力量进行有效的整合。对于供电企业来说,要认识到电能的质量管理是全员参与、全过程的动态管理,每个人参与这个过程中都有积极的意义。

其次,建立共同愿景,通过质量体系宣贯,每位员工认识到企业生存及发展的价值,认识到顾客对产品质量的满意度决定企业的命运,也决定着员工切身的利益,认识到自己的岗位对于全系统、全组织质量目标的达到所起的作用——这方面的认识可定期组织员工巡视不同的专业领域考察学习,对各工种的衔接有更清晰的把握。通过建立合宜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使员工保证质量、改进提高质量的绩效与奖惩挂钩,形成“人人为我,我为质量”出自内心的对质量孜孜不倦的追求,这种追求是质量文化,也即共同愿景的建立过程。

第三,注重团体学习,组织内每个人的道德文化水平、工作经历不一样,领悟、接受、掌握知识的水平也有差异,适应现有工作的能力要求也不一样,加强学习、培训是必须的 ,抽出时间参加组织的培训,学习一般电力知识、安全法规知识、岗位技能等,并通过培训考试、考核与上岗要求、工资晋档、职务晋升挂起钩来。随着技术进步,一些新的更节能高效的电气设备、测量装置投入使用,一些工作流程、操作规程需要更改,更需要团体学习。团体学习不仅限于掌握共有的知识、业务技能,他还通过每个人的真诚沟通、感情的交流,运用系统思考的方式,改善各自的心智模式(所谓“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甚至图像、印象),在质量改进和保持组织有效和高效方面,团体成员必须反思他们现有的心智模式,直到习以为常的假设公开接受检验,否则心智模式无从改变,系统思考也无从发挥作用。

关于电能的消费、售后服务方面,由于不像一般企业的产品售后有三包期,电能的消费是刚性的长期重复消费过程,顾客关心的是电能计量的公平,使用的安全性。从提高顾客满意度出发,制定供电企业售后合宜的服务规范,并定期对是否符合服务规范进行监督,服务规范也要根据新的要求及时更改,使规范更贴近实际,贴近民心。畅通顾客质疑、投诉渠道,做到“顾客不满意,问题不丢手”。加大客户用电安全知识普及,定期走访用户,检查安全用电情况,让客户用电舒心、放心、安心。

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 篇12

第一条为加强水泥企业管理, 保证和稳定水泥及水泥熟料产品质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相关水泥、水泥熟料的产品标准, 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水泥和水泥熟料生产企业。

第三条水泥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 按照GB/T19000-ISO9000族标准,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确保有效运行。水泥企业应建立质量考核制度, 实行质量否决权, 并设立质量基金, 用于开展质量活动和奖励对企业质量管理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第四条企业法定代表人是本企业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者。

企业最高管理者可以任命管理者代表全权负责质量管理, 化验室主任在企业法人或管理者代表直接领导下对产品质量具体负责。

第五条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各省行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和省级建材 (水泥) 行业协会应加强对水泥企业产品质量管理的监督检查, 督促企业认真执行本规程。

第二章质量管理机构

第六条质量管理机构的设置

(一) 企业应确立以最高管理者或管理者代表负责的质量管理组织和设立符合《水泥企业化验室基本条件》 (附件1) 的化验室。

(二) 质量管理组织设专门机构或专职人员负责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 各车间和职能部门设立相应的质量管理组织, 负责本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

(三) 企业化验室内设控制组、分析组、物检组和质量管理组等, 分别负责原燃材料、半成品、成品质量的检验、控制、监督与管理工作。

第七条质量管理机构的职责

(一) 质量管理组织的职责

1、编制适合本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2、组织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3、负责和监督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4、制定质量奖惩制度, 负责协调各部门的质量责任, 并考核工作质量;

5、组织企业内部质量审核;

6、负责重大质量事故的分析处理;

7、监督企业质量基金的使用与管理;

8、组织开展群众性质量活动。

(二) 各车间和职能部门的职责

1、保证质量管理体系在本单位得到有效运行;

2、组织开展质量管理活动;

3、严格执行质量管理组织和化验室的质量指令;

4、完成本单位涉及的质量指标或质量目标。

(三) 化验室的职责和权限

1、质量检验

按照有关标准和规定, 对原燃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检验。按规定做好质量记录和标识, 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数据, 掌握质量动态, 保证产品检验的可追溯性。

2、质量控制

根据产品质量要求, 制定原燃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企业内控质量指标, 组织实施过程质量控制,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掌握质量波动规律, 不断提高预见性与预防能力, 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预防措施, 使生产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3、出厂水泥和水泥熟料的合格确认和验证

严格按照相关产品标准和企业制定的出厂水泥和水泥熟料合格确认程序进行确认和验证, 杜绝不合格水泥和水泥熟料的出厂。

4、质量统计和分析

利用数理统计方法, 及时进行质量统计, 做好分析和改进工作。

5、试验研究

根据原燃材料、助磨剂、混合材等材料的变更情况及用户需求, 及时进行产品试验研究, 提高水泥和熟料质量, 改善产品使用性能。

6、化验室具有水泥和水泥熟料出厂决定权。

第八条化验室人员配备

(一) 化验室应配备主任、工艺、质量调度、统计及检验等人员。企业根据具体情况可配备一定数量科研人员。检验人员人数应能满足检验工作需要, 一般不得低于全厂生产职工总数的4%, 或不得少于12人。

(二) 化验室人员任职要求

1、化验室主任:必须具备中级职称以上资格, 或从事化验室工作多年, 具备较丰富的质量管理经验和良好职业道德, 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坚持原则, 熟知生产工艺、相关标准和质量法规, 并取得省级 (含省级) 以上建材行业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建材行业协会或其授权的建材质检机构签发的水泥企业化验室主任资格证书。化验室主任的任命和变动应报行业主管部门备案。

2、工艺、质量调度人员:具备初级职称以上资格,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 经过专业训练, 掌握水泥生产理论知识和检验技术, 熟知有关标准和规章制度。

3、质量统计人员:具备初级职称以上资格,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 经过专业训练, 掌握水泥生产理论知识和相关统计技术, 熟知有关标准和规章制度, 并取得省级 (含省级) 以上建材行业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建材行业协会或其授权的建材质检机构签发的水泥企业质量统计员资格证书。

4、检验人员:具有高中 (或相当于高中) 以上文化水平, 熟知本岗位的操作规程、控制项目、指标范围及检验方法, 经专门培训、考核, 取得省级 (含省级) 以上建材行业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建材行业协会或其授权的建材质检机构签发的岗位资格证书。

5、化验室人员要相对稳定, 化验室业务骨干的任用和调动应征求化验室主任的意见。

第九条企业化验室的认定

(一) 化验室需取得合格证:日产熟料4 000吨 (合计产能) 及以上规模的企业需取得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颁发的化验室合格证, 其他水泥企业需取得各省级建材行业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各省级建材行业协会颁发的化验室合格证。

(二) 水泥企业化验室评审考核管理办法、水泥企业化验室评审考核评审员管理办法、水泥企业化验室评审考核表见附件2、附件3、附件4。

第三章质量管理制度

第十条企业结合实际情况, 按照本规程的要求, 制定企业质量管理实施细则, 编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图表和原燃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内控指标, 按照GB/T19000—ISO9000族标准编制为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所必需的程序文件。

第十一条化验室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与检验制度, 主要包括:

(一) 各组职责范围、岗位责任制和作业指导书。

(二) 质量事故报告制度。

(三) 对比验证制度 (如与国家级、省级对比验证;内部抽查对比验证;使用国家有证标准样品/标准物质对比验证) 。

(四) 检验和试验仪器设备、化学试剂的管理制度。

(五) 标准溶液配制和专人管理制度。

(六) 标准砂采购和管理制度。 (七) 文件管理制度。

(八) 样品管理制度。

(九) 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

(十) 检验原始记录、台帐和检验报告的填写、编制、审批制度。

(十一) 月报、年报的填写和上报制度。

(十二) 质量统计管理制度。

(十三) 出厂水泥 (熟料) 的合格确认制度。

第十二条检验环境条件、试验仪器设备和化学试剂的管理要求

(一) 检验环境条件必须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

(二) 仪器设备必须按相关水泥产品标准和《水泥企业化验室基本条件》要求配置齐全, 符合有关技术标准, 并建立仪器设备档案。

(三) 检验用的化学试剂应验明其生产企业名称、产品等级、执行标准及生产许可证的编号, 严禁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化学试剂。

第十三条产品对比验证检验和抽查对比的管理要求

(一) 企业应按《水泥企业产品质量对比验证检验管理办法》 (附件5) 的要求, 定期向国家水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或建材行业授权的质检机构寄 (送) 样品, 进行对比验证检验, 不断提高检验水平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检验结果以相应质检机构的检验结果为准。凡无故不按规定寄 (送) 样品者, 当年对比合格率按零统计。

(二) 参加国家或省级建材行业质检机构组织的水泥物理性能检验和化学分析对比。

(三) 为了确保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化验室对各检验岗位人员要组织内部密码抽查和操作考核。

抽查次数:生产控制岗位每人每月不少于4个样品;

化学全分析岗位每人每月不少于2个样品;

单项物理检验岗位每人每月不少于4个样品;

强度检验岗位每月不少于2个样品;

同一岗位的对比检验每月应进行一次。

(四) 企业检验中所用基准物质, 必须是国家有证标准样品和标准物质。

(五) 试验允许误差应符合《试验允许误差表》 (见附件6) 规定。

第十四条质量记录、档案、资料、报表管理及上报的要求

(一) 按照《档案法》的要求, 做好质量技术文件的档案管理工作。原始记录和台帐使用统一的表式, 各项检验要有完整的原始记录和分类台帐, 并按月装订成册, 由专人保管, 按期存技术档案室。原始记录保存期为三年。台帐应长期保存。

(二) 各项检验原始记录和分类台帐的填写, 必须清晰、完整, 不得任意涂改。当笔误时, 须在笔误数据中央划两横杠, 在其上方书写更改后的数据并加盖修改人印章, 涉及出厂水泥和水泥熟料的检验记录的更正应有化验室主任签字或盖章。

(三) 对质量检验数据要及时整理和统计, 每月有月统计报表和月统计分析总结, 全年应有年统计报表和年统计质量总结。

(四) 质量月报、年报要按统一表式填报齐全, 月报于每月10日前, 年报于次年2月10日前报相应的管理部门 (附件7) 。

(五) 企业应创造条件, 建立计算机质量管理数据库, 利用互联网在企业内部和省级建材行业主管部门或建材行业质检机构建立质量信息交流平台。

第十五条人员培训和考核

(一) 提高企业职工的质量意识和技术素质, 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每年应制定培训和考核计划, 并按期实施。

(二) 每年按计划对检验人员进行质量教育和技术培训、考核, 建立检验人员培训档案, 考核成绩应作为评价其技术素质的依据之一, 对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者, 应调离质检岗位。

第四章原燃材料的质量管理

第十六条企业应根据质量控制要求选择合格的供方, 以保证所采购的原燃材料符合规定要求, 供应部门应严格按照原燃材料质量标准均衡组织进货。建立原燃材料供货方的档案, 并对其符合性进行评价。原燃材料质量控制指标应符合《过程质量控制指标要求》 (以下简称《指标要求》, 见附件8) 。

第十七条原燃材料的质量应能满足工艺技术条件的要求, 建立预均化库或预均化堆场, 保证原燃材料均化后再使用, 使用前应先检验。对于同库存放多种原料时, 应按原料种类分区存放, 存放现场应有标识, 避免混杂。原燃材料初次使用或更换产地时, 必须检验放射性, 确认能保证水泥和水泥熟料产品放射性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十八条混合材、石膏、水泥助磨剂、水泥包装袋等质量应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

(一) 企业在初次使用时, 必须按相关标准进行检验, 确认能保证产品质量后方可使用。

(二) 供方应按品种和批次随货提供货物出厂检验报告或型式检验报告。

(三) 水泥企业应按相关标准进行验收。

(四) 对质量波动大的材料应及时记录, 并在生产时注意搭配使用。对验收不合格的材料, 应及时通知供方, 可采取退货或让步接收的办法处理;当采取让步接收的办法处理时, 应不影响下道工序产品的质量;当双方发生纠纷时, 可委托省级或省级以上建材质检机构进行型式检验或仲裁检验;

(五) 混合材的品种和掺量必须符合相应产品标准的要求。

第十九条原燃材料应保持合理的贮存量, 其最低贮存量为:石灰石质原料5天 (外购10天) ;粘土质原料、燃料、混合材10天;铁质校正原料、铝质校正原料、石膏20天。企业根据原燃材料供应的难易程度, 在保证正常生产的前提下, 可以适当调整其最低贮存量。当低于最低贮存量时, 企业应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措施, 限期补足。

第二十条矿山开采应执行国家相关规定。制定开采计划和质量指标时, 首先要满足配料要求, 不同品位的矿石应分别开采, 按化验室规定的比例搭配进厂。企业自备矿山外包开采时, 应对分包方进行能力评定, 签订外包协议书, 并进行有效的控制。

第五章半成品的质量管理

第二十一条化验室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半成品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方案, 经企业质量负责人批准后执行。化验室负责监督、检查方案的实施。

第二十二条生料

(一) 为保证生料质量, 应配备精度符合配料需求的计量设备, 并建立定期维护和校准制度, 生料配料应按化验室下达的通知进行, 配料过程应及时调控, 确保稳定配料;出磨生料的质量控制要求应符合《指标要求》的规定。

(二) 出磨生料要采取必要的均化措施, 并保持合理库存。出磨生料和入窑生料的质量控制要求应符合《指标要求》的规定。

第二十三条入窑煤粉

煤粉质量应相对稳定。入窑煤粉应配置准确的计量控制装备。煤粉质量控制要求应符合《指标要求》的规定。

第二十四条熟料

熟料质量是确保水泥质量的关键。要求:

(一) 窑操作员应经培训持证后上岗。

(二) 入窑风、煤、料的配合应合理, 统一操作, 确保窑热工制度的稳定, 并根据窑况及时采取调整措施, 防止欠烧料、生烧料的出现。

(三) 出窑熟料的质量控制要求应符合《指标要求》的规定。

(四) 出窑熟料按化验室指定的贮库存放, 不应直接入磨, 应搭配或均化后使用, 可用贮量应保证5天的使用量。熟料中不得混有杂物, 对质量差的熟料, 化验室应采取多点搭配或分开存放并标识, 经检验后按比例搭配使用, 同时对出磨水泥质量进行跟踪管理。

第二十五条水泥粉磨

(一) 为保证水泥质量, 水泥磨喂料设备应配备精度符合配料需求的计量设备, 并建立定期维护和校准制度。发生断料或不能保证物料配比准确性时, 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

(二) 熟料、石膏、混合材和水泥助磨剂等入磨物料的配比应按化验室下达的通知进行, 并有相应的记录。

(三) 粉磨中改品种或强度等级由低改高时, 应用高强度等级水泥清洗磨和输送设备, 清洗的水泥全部按低强度等级处理, 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四) 入磨熟料温度控制在100℃以下。

(五) 出磨水泥温度不大于135℃。超过此温度应停磨或采取降温措施, 防止石膏脱水而影响水泥的性能。

第二十六条出磨水泥

(一) 出磨水泥的质量控制要求应符合《指标要求》的规定。

(二) 水泥库应有明显标识, 出磨水泥应按化验室指令入库, 每班应准确测量各水泥库的库存量并做好记录, 按化验室要求做好入库管理。

(三) 同一库不得混装不同品种、强度等级的水泥。生产中改品种或强度等级由低改高时, 应用高强度等级水泥清洗输送设备、水泥贮存库和包装设备, 清洗的水泥全部按低强度等级处理, 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四) 专用水泥或特性水泥应用专用库贮存。

(五) 出磨水泥要保持3天以上的贮存量。

(六) 出磨水泥应按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进行检验, 检验数据经验证可以作为出厂水泥相关指标的确认依据, 但不能作为出厂水泥的实物质量检验数据。检验项目、频次应符合《指标要求》的规定。

第二十七条在生产过程中重要质量指标三小时以上或连续三次检测不合格时, 属于过程质量事故, 化验室应及时向责任部门反馈, 责任部门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做好记录并报有关部门。

第六章出厂水泥和水泥熟料的质量管理

第二十八条水泥和水泥熟料的出厂决定权属于化验室。化验室应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出厂水泥和水泥熟料的检验和过程管理, 水泥和水泥熟料出厂应有化验室通知方可出厂。

第二十九条出厂水泥和水泥熟料质量必须按相关的水泥产品标准严格检验和控制, 由于出厂水泥和水泥熟料检验结果滞后, 企业必须建立出厂水泥和水泥熟料质量合格确认制度, 经确认合格后方可出厂。出厂水泥和水泥熟料质量合格确认制度由化验室负责制定, 内容如下:

(一) 按照水泥产品标准规定, 出厂水泥所有的技术指标均应建立相应的质量合格确认制度 (出厂前已有检验结果的项目除外) , 并形成书面文件。

(二) 以出厂水泥进行确认时, 其中强度指标应根据出厂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分别建立早期强度与实物水泥3天和28天强度的关系式。早期强度检验方法按JC/T738《水泥强度快速检验方法》进行。

(三) 以出磨水泥进行确认时, 出磨水泥质量应稳定, 且28天抗压强度月 (或一统计期) 平均变异系数满足Cv≤5.0% (强度等级32.5) 、Cv≤4.0% (强度等级42.5) 、Cv≤3.5% (强度等级52.5及以上) 。其中强度指标应根据出磨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分别建立早期强度与实物水泥3天和28天强度的关系式。早期强度检验方法按JC/T738《水泥强度快速检验方法》进行。

(四) 当出磨水泥质量出现波动或28天抗压强度月 (或一统计期) 平均变异系数Cv>5.0% (强度等级32.5) 、Cv>4.0% (强度等级42.5) 、Cv>3.5% (强度等级52.5及以上) 时, 应按出厂水泥进行确认。

(五) 出厂水泥的合格确认制度应定期根据生产条件、原料变化等及时修正。

(六) 水泥熟料的出厂合格确认制度参照出厂水泥制定。

第三十条出厂水泥质量控制

为保证出厂水泥的实物质量, 企业应制定严于现行标准要求的内控指标。出厂水泥的内控指标要求应符合《指标要求》的规定。

第三十一条均化

水泥出厂必须均化后出厂。保证水泥的均匀性, 缩小标准偏差, 严禁无均化功能的水泥库单库包装或散装, 严禁上入下出。每季度应进行一次水泥28天抗压强度匀质性试验。水泥匀质性试验方法按GB12573附录B规定进行。

第三十二条根据化验室签发的书面通知, 按库号和比例出库, 并做好记录。同时水泥库应定期清理和维护, 卸料设备保持完好, 确保正常出库。

第三十三条包装

按照水泥产品标准的规定, 应建立水泥包装质量的确认程序, 形成书面文件, 并定期根据包装质量的变化进行修正。水泥包装质量的确认内容要求如下:

(一) 选择水泥包装袋定点生产企业, 建立供方资质、生产能力等档案。每批包装袋应有出厂检验报告, 每年至少一次型式检验报告, 每月或按包装袋的批次进行牢固度验收检验。

(二) 建立包装质量抽查制度。每班每台包装机至少抽查20袋, 其包装质量、标志等应符合标准要求, 发现不符合要求时, 应及时处理, 并做好记录。散装水泥应出具与袋装水泥包装标志内容相同的卡片。

(三) 袋装水泥在确认或检验合格后存放一个月以上, 化验室应发出停止该批水泥出厂通知, 并现场标识。经重新取样检验, 确认符合标准规定后方能重新签发水泥出厂通知单。

第三十四条取样和编号

(一) 出厂水泥必须按产品标准规定取代表性样品进行检验并留样封存, 封存日期按相关产品标准规定。

(二) 出厂水泥的编号, 应严格执行产品标准的规定, 禁止超吨位编号。

第三十五条交货与验收

出厂水泥质量交货与验收必须严格执行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第三十六条标准砂

标准砂是检验水泥胶砂强度的法定标准物质, 企业应在国家指定的各省 (区、市) 定点经销单位购买标准砂, 并保存购买发票和标准砂标准样品证书复印件等。根据水泥产量和试验需求制定合理的标准砂年采购数量。杜绝使用和购买假砂。

第三十七条不合格水泥的处理

(一) 出厂水泥检验结果中任一项指标不合格时, 应立即通知用户停止使用该批水泥, 企业与用户双方将该编号封存样寄送省级或省级以上国家认可的建材行业质检机构进行复检, 以复检结果为准。

(二) 按合同要求进行实物质量验收中, 双方共同签封的样品在有效期内被省级或省级以上国家认可的建材行业质检机构判为不合格的, 企业应及时查明原因, 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三) 出厂水泥自检或经过复检, 富裕强度不符合《指标要求》时, 企业应及时查明原因, 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第三十八条本规程未指明的其他品种水泥和商品熟料生产企业应参照本规程制定对出厂产品的要求, 并组织实施。

第三十九条企业应积极做好售后服务, 建立和坚持访问用户制度, 广泛征询对水泥质量、性能、包装、运输及执行合同等方面的意见, 建立用户档案, 持续改进和追踪。

本规程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自实施之日起, 原《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水泥企业化验室基本条件》和《水泥企业产品质量对比验证检验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本规程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

附件:

1.水泥企业化验室基本条件 (略)

2.水泥企业化验室评审考核管理办法 (略)

3.水泥企业化验室评审考核评审员管理办法 (略)

4.水泥企业化验室评审考核表 (略)

5.水泥企业产品质量对比验证检验管理办法 (略)

6.试验允许误差表 (略)

7.水泥企业产品质量月报 (略)

上一篇:我的大学生活下一篇:重型载货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