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线市场

2024-12-11

二、三线市场(精选12篇)

二、三线市场 篇1

家具行业在2010年遭遇了一系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上游楼市的调控影响,上游材料涨价,等等。而由于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点转移,综观全国市场,家具需求格局也即将出现历史性转变。一线城市未来将保持稳定的房产交易量,而二三线城市的强大需求将在国家的宏观调控的指挥棒下异军突起。短期来看,二三级市场将逐渐成为未来家居行业营业额的主要来源。目前家具业或将迎来“新内需时代”。

去年家具行业一线市场表现不好,据业内人士分析,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卖场恶性竞争,平均几个人分摊一个平方米卖场面积的城市比比皆是,更甚者,100万人口的城市 (如厦门) 家具卖场面积已经超出100万平方米,导致的结果是市场单位平方的销售面积被“摊薄”了;二是房地产受阻,自去年4月份国十条出台后,除了5月份没有出台干预房地产的政策外,其他月份均出台了干预房地产的政策,导致了房地产业在一线市场“被观望”了。

而目前,二、三线城市正面临快速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成为中国房地产市场新的增长点。据统计,2009年中国城市化率46%,并且每年以1%至1.5%的速度递增,每年有2000万左右的农村居民、农民变成城镇居民,相当于每年要造一座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来吸收这些城镇化人口。

“要打破现在市场的营销僵局,二、三、四级市场是个很好的突破口。”某著名品牌地板旗舰店总经理赵斌也认为,二、三级以下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泡沫少,市场发展相对稳定,因此,健康的房地产业将促进地板行业的发展。

其实,早在2009年时,保山好人家国际家居广场总经理马玉利就表示,经济欠发达的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将是未来五年家具市场增长的“生力军”。

在去年底举行的“开启大变局时代的新动力”论坛上,也有专业人士表示:“2011年比2010年会增吗?我觉得一定会增,最起码增5—10%。但是也有结构性调整,比如说家私用品,可能会增加在三级小城市的市场量,因为房价还比较低,老百姓买房子没有受限购令的束缚,三级市场下一步是非常大的增量,外国已经看中中国的三级市场,也就是小城市,现在人口在40、50万左右的城市,这个增量是比较大的,特别是2011年增量会达到20%,因为全国小城市比较多,中国的家具量也是会增的,高档的家具不一定会增,但是也减不了多少,所以我对2011年判断是这样的。”

一家著名营销公司总经理史先生同样认为,二三线城市是家具市场增长的“接力棒”:从市场的销售情况看,一线城市经销商的利润在下降,以前经销商比进货价翻倍卖产品是正常的。可是,现在很难卖得起这个价位。二三级市场虽然很少能翻倍卖产品,但也能维持80%左右的毛利润,这个价格与一线市场的某些产品相当。但因二三线场地租金便宜,优势更明显。未来二三级市场依然会持续增长。房地产加快步伐开发二三线城市,必然会带动家具业的发展。

总之,2011年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不被看好,二三线城市是新一轮的热点,尤其是“十二五”规划对民生的偏重,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经济发展对二三线城市的重视,这对家具市场而言,可谓是绝处逢生。

二、三线市场 篇2

自1991年“城镇化”概念产生以来,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就未曾止步,2012年11月3日发布的《2012中国社会蓝皮书》表明,中国正以每天消失100个村子的速度,快步进入城镇化。此外,国家统计局2013年公布的数据也显示,2013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3.7%。作为城镇化重点规划对象的三线城市,产业结构得到了巨大调整,第三产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兴起。其中,以三线城市连锁酒店创始品牌——尚客优快捷酒店为代表的经济型酒店业也迎来了新的春天。

城镇化的大力推进,对地区经济形成了强大的推动力,县城、乡镇的经济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提升。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上升,传统家庭旅馆式的住宿环境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偏向于选择更加整洁、舒适、环境更加优雅的住宿产品。尚客优快捷酒店作为中国三线城市连锁酒店的创始品牌,近年来受到了投资者的广泛追捧,成为三线城市最具投资价值的经济型连锁酒店品牌。尚客优快捷酒店的出现,适时的缓解了三线城市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家庭旅馆和单体旅馆之间的矛盾冲突,填补了三线城市连锁酒店业市场的空缺。

二三线市场网络视频营销 篇3

随着视频营销的价值逐渐被认识,一线城市网络视频广告开始出现资源短缺。同时,由于一线城市营销成本持续攀升、市场空间日趋狭窄,网络视频营销开始在二、三线城市显示出巨大的发展空间。那么,广告主应该如何在二、三线城市做网络视频营销呢?

二、三线市场的网络渗透率比一线市场高

AdMaster与Ipsos对“中国媒体地图集”中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者行为习惯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入户+电话访问”的调研方式进行分析。调研结果表明,18-35岁人群的互联网渗透率为90%,与电视的渗透率非常接近;网络视频的渗透率为67%,高于一线城市的网络视频渗透率。由此可见,二、三线城市的互联网、网络视频渗透率,相对于一线城市并没有拉开差距,网络视频的渗透率甚至更高。

同时,调研表明,互联网更受消费者关注和喜爱,这种现象在18-35岁人群中更为明显。青年人在互联网上花费的时间远远超过电视,并且不分城市级别都呈现出同样的趋势。而且从渗透率和使用时间上,网络视频都在不断增长。网络视频渗透率在不断提高,已经接近于互联网渗透率。网络视频使用时间高于电视,并且不断增长。网络视频的媒体介入度(消费者拥有的有关特定媒体类别的兴趣、热情和兴奋感觉)高于其他媒体,这一趋势在年轻人群中更为明显。

与此同时,AdMaster对受众生活轨迹的转变趋势进行了研究。我们发现,人们喜欢早上起床和在上班的路上使用iPhone或iPad阅读新闻或收看视频;上班的时候,人们喜欢用QQ或者MSN与客户洽谈业务;午休时用电脑看资讯类视频;在下班的路上,人们喜欢用手机刷微博、用微信与朋友交谈;到了晚上,网络游戏、淘宝购物、上网看电视连续剧成为人们热衷的事情。

新的平台和渠道不断涌现,导致人们的消费行为日益碎片化,以及广告形态不断改变,内容转向UGC,这些改变都是前所未有的。

营销者开始尝试和接受多种媒体组合的营销方式,于是跨媒介营销便成为媒介平台相互补充或提高转化的较好方式。由于视频广告和电视广告形式相似,而且视频广告弥补了传统电视广告的不足,于是跨屏营销逐渐引起营销者重视。AdMaster与R3进行的调研显示,72%的受访广告主认为要用相同的标准评估电视和视频媒体,相对于电视广告,网络视频广告在广告自发回忆方面显示出更大的优势,网络视频广告给网络视频观看者留下了更深的印象。

电视广告与视频充分组合营销

那么如何指导广告主在进行广告投放时选择最佳的跨屏比例组合呢?为什么说二、三线城市视频营销更有开发价值呢?

AdMaster对近3000个互联网广告项目进行评估和分析发现,由于互联网有高渗透率,因此对网络视频和电视进行有机组合才是提高ROI的最有效方式。在电视广告成本远低于网络视频广告成本的城市,例如石家庄、哈尔滨、重庆等城市,电视有较为明显的优化空间,但是仍需要通过网络帮助电视触达那些电视广告不易触达的目标人群,网络视频和电视广告组合搭配营销的优势非常明显。同时,在电视广告成本远高于网络视频广告成本的城市,例如北京、南京、上海、武汉等城市,广告主要根据结合欲触达目标人群的特点,进行科学的组合投放广告,在触达要求相同的情况下提高ROI。在网络视频广告成本和电视广告成本相当的城市,例如广州、西安、杭州等城市,增加网络视频广告投放可以提高媒体投放组合效率,但是要注意两个媒体组合的成本平衡点。

同时,AdMaster的长期研究表明,电视的到达曲线一旦出现拐点,将广告预算转向网络视频投放广告,普遍可以使广告预算最优化。在北京,这样的拐点通常在500个TV GRP以下,上海市场一般要高于北京的数值。从二、三线城市网络视频广告的发展看,统计数据表明,二、三线城市重度网民的比例都超过了70%,平均在网络上花费的时间为每周16.6小时,这些都为广告主在二、三线城市开展网络视频营销带来了巨大的空间与良好的机遇。随着“网台联动”营销模式不断成熟,充分利用网络、电视、线下活动等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全方位链条式联动,面对庞大的二、三线市场,利用优质传播资源,是做好品牌营销的关键。

(本刊记者李颖整理)

二、三线市场 篇4

关键词:影院投资,市场格局,二三线城市

目前, 数字化影院和3D影院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但是由于影院投资偏离产业、投资不平衡、院线制发展粗放、规模小、集中度低等问题, 使得影院投资存在整体过热的风险, 市场的冷热并存, 导致投资者把目光放在一线城市, 而对二三线城市的投资薄弱。所以面对未来的发展形势, 投资者应该拓宽视野, 投资二三线城市是我国电影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投资者应该合理选择, 理性投资, 不要盲目跟风投资。本文对我国影院市场格局的现状做出概述, 针对这些现象, 提出解决的建议。借此希望我国的电影事业能够均衡稳定的发展。

一、国内影院市场格局的现状

1. 一线城市影院发展存在地区差异

国内影院的投资和建设热潮早在几年前就已显现, 目前, 我国共有影院六千多家, 从国内市场的动态来看, 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仍然是各大院线的和新进投资者的关注焦点, 影院的投资和建设也多集中在这些区域。北京、上海等地影院市场起步较早, 发展较快, 但从最近的数据来看, 北京的院线投资向着中心地区以外的范围发展, 而上海、广州等地影院建设速度放缓, 市场趋于饱和。由此看出, 一线城市的影院发展存在着地区差异, 部分地区市场趋于饱和。

北京和深圳等市场可以代表国内主要城市的现状, 影院与商业的结合, 票房的飞快增长, 各大院线的扩张, 区域的分布差异等原因导致了影院竞争日趋激烈。不同地区的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基本一致, 影院发展的趋同性明显, 另外, 可能同一区域有多家影院进驻, 导致竞争格外激烈。由于种种原因, 导致部分城市出现影院租金暴涨, 使大部分一线城市的影院经营者感到压力, 各大院线的侧重扩张也使得新进影院的发展空间非常小, 因此, 一些投资者把目光放在了二三线城市, 影院市场格局变化的苗头就此显现[1]。

2. 二三线城市影院投资升温, 但后劲不足

影院投资者把目标放在二三线, 是看好了这部分地区的投资环境。新进影院仍然以现代化多厅为主, 其形成的原因是这些地区主流影院进入程度不高, 人们对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更高的影院的需求在不断增强。目前二三线城市的的影院具有实力不强, 管理落后, 设备落后, 经营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而地域问题使得发行商不重视二三级城市, 导致二三线市场经营畸形, 不能满足大部分人的观影需求, 而主流影院没有进入二三线城市, 使得二三线城市的影院市场处于空白状态, 这也是二三线市场投资升温的主要原因。但是, 目前二三线城市的影院投资主要集中在江浙等发达地区, 这也是由于二三线城市的投资比较大, 回报周期长, 主流影院不愿意进驻二三线城市引起的[2]。

二、解决我国电影市场格局现状的建议

我国目前的市场投资重点在一线城市, 这种格局形成的原因是中国经济水平和消费水平存在地区差异, 主流影院扎堆分布在一线城市, 不愿去二三线城市发展, 导致二三线电影市场发展落后, 电影消费需求没得到满足。因此, 解决国内电影格局不平衡的问题应该着重解决两个方面, 一是如何提高影院的整体水平, 二是合理的分布影院区域。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 提高影院的整体水平

随着国内现代化影院的兴建, 影院的整体实力都有显著的提升, 但高质量的影院数量有限, 且集中分布在一线城市和少数的二线城市, 大部分二三线城市的影院都以单厅影院为主, 这些影院的设施、管理和服务质量都普遍偏低, 电影数量也较少, 放映空间小, 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所以, 单厅影院的的改造势在必行。

国内的影院数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平均几十万人才拥有一块荧屏, 因此, 多厅影院是单厅影院的改造方向, 一线城市可以适当的增加荧屏数目, 二三线的城市需要新建现代化多厅影院或者改造单厅影院, 与此同时, 提升观影条件和服务质量也能有效的吸引观众, 从而为二三线城市的影视发展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

2. 合理的统筹市场

大城市的电影市场和二三线城市的市场相对封闭, 没有足够的交流, 影响了各类影视产品的发行, 二三线城市的电影自由交易, 片源不足, 影院的基础设施较差, 新影片的发行达不到这里的影院。因此, 影院的发展首先要鼓励投资者对二三线城市的影院进行改造升级, 并逐渐打破和一线城市的市场差别, 从而达到全国电影市场的统筹发展, 另外, 鼓励影院以资产联合的形式紧密结合, 在不同的院线之间形成“统一品牌, 统一管理”的经营模式, 使得整个电影市场运行协调一致[3]。

3. 加强对二三线城市的投资

目前, 二三线城市以二级市场为主, 二级市场正在严重萎缩, 一级市场影院也基本不进入二级市场, 由此, 二三线城市将会出现更多的投资机会, 把影院投资放在二三线城市已经具备条件, 另外投资二三线城市的低成本, 良好的竞争条件也是很大的优势。影院投资进入二三级城市可以凭借高配置和服务水平取得先发的优势, 同时由于竞争少, 所以具备更多的选择性。

影院的分布均衡是国内影院的发展趋势, 也是投资者投资时应该考虑的因素, 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 投资者应该适当控制一线城市的发展规模, 把重心放在二三线城市, 有利于在未来的在市场的发展中占有优势地位。

三、结语

我国的影院发展形势前景一片光明, 从长远的眼光考虑, 我国的票房和人口比例严重不符, 所以, 我国的影院市场还会继续增大, 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的高速发展, 将会带动影院市场的高速发展, 面对越来越宽广的发展空间, 投资者应该理性投资, 让投资更具前景, 影院市场发展更加均衡。

参考文献

[1]孙剑.二三线电影市场助力国产片发展[J].当代电影, 2013, 12 (4) :10-11.

[2]孙晖, 刘汉文, 宋嘉薇.2013年度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分析报告[J].当代电影, 2014, 3 (18) :21-28.

二三线城市暴利创业项目 篇5

如果你去过数码城,应该能看到很多摆着柜台的手机维修人员,别看他们不起眼,赚的钱可能比你坐在办公室多得多。手机维修人员的工资一般是底薪加提成的模式,在一线城市底薪大约有5000,提成是计件的。如今国内的智能手机数量巨大,因此维修手机的需求量也大,一名普通的手机维修人员月收入1万问题不大。

不过,手机维修行业真正赚钱的人并不是那些维修人员,而是上头的老板。维修需要用到的零配件都很便宜,但是面向顾客收费却不低。比如去数码城为某品牌手机换个屏幕,需要花费200元的费用,而实际上屏幕成本可能不到100元,净利润率达100%!就算扣除给维修人员的提成,剩下的收入也不少。因此,做手机维修生意是很赚钱的

专家教你如何看大陆二三线市场 篇6

受访者:上海耀鼎企业管理咨询有

限公司企业咨询部经理

徐豪成

《台商》: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级城市相比,二三级、甚至四级城市消费市场有哪些不同的特色?这些特色对台商的经营发展有哪些助益和挑战?

徐豪成:大陆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不同点主要在于消费産品与消费能力的不同。目前在大陆一线城市,主要的消费形态呈现的是高端精品消费品的快速成长,如棈品服饰、名贵汽车、化妆品、香水、高等教育市场、医疗保健産业、旅游休闲産业、金融理财等相关産业快速成长。我建议台商末来的发展方向可以朝这几个産业去发展。而台商的软实力是发展这些産业的决胜点 ,一些行业如医学美容、坐月子中心、补教産业、生技産业、旅游産业等,末来都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大陆二三线城市,主要呈现的消费形态是快速消费品的高速成长,如电子消费产品快速成长(手机、MP3、数位相机、笔记本计算机等),连锁加盟产业快速兴起(服务、生活用品、餐饮等),文化娱乐产业也开始成长 。

二三线的消费族群最大的特点是品牌的忠诚度不像一线大城市来的高,台商只把要産品定位爲平价奢华,就是一个很好发展品牌的空间。我建议台商可以在这里发展加盟连锁品牌、快速消费産品、家用电器市场。

《台商》:如何看待和评价「农村包围城市」的经营战略?就您来看,这种模式比较适合哪些行业和哪一类企业?为什么?

徐豪成: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这种模式比较合适快消品行业(饮料、家庭护理、食品、快餐、个人护理品等),或是一些生活电子电器用品企业。目前大陆农村的收入水平刚刚起步,这些行业是末来快速成长的行业;另外利用农村的资源也是一个商机,像发展农村的精致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等。

《台商》:台商要进军二三四级城市,应该在内部管理和外部营销上做出哪些调整和准备?常常遇到的风险有哪些?如何规避?

徐豪成:台商进军二三四级城市,在内部管理部份,公司的标准化与流程化首先要先建立,还有人才岗位责任的确定;在外部营销上要先做好整个消费者习惯的调查,营销布局策略与营销人才的选定。

台商在经营二三级市场时,一般常遇到的风险主要是不熟悉当地的法规,造成在经商过程中吃了亏,所以在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市场时,建议可以找个熟悉当地法令的律师和会计专业顾问。在行销人员中层与基层部份,建议多找些当地的人才,不要去派外来军团,以免呈现水土不服的现象。

《台商》:如何看待大陆二三四级城市未来的发展潜力?

徐豪成:依据IBM商业价值学院的调查,大陆除了一线城市上海、北京、深圳、广州之下另有654个二到六线的城市,其中二线城市共21个,人口占了6%,但占了GDP的21%;三到五线城市共305个,占了GDP43%。所以有人说,「得了三五线城市者得天下」。

但因四五线市场存在着不稳定的风险,再加上一线城市的经营成本快速增加,与商业环境的竞争,许多台商选择的经营策略爲「一线城市做品牌,二三线城市开店」,末来的二三线城市也将成爲兵家必争之时地,是台商转型升级、攻入内销市场的很好机会。

要注意的是,台商目前最缺少的就是营销与品牌管理发展方面的优秀人才,因此台商要进入二三四级城市时,一定要首先建立好这方面的团队。

二三线城市就业长短谈 篇7

一个有效的就业要满足几个条件:第一, 这个地方要有就业的需求, 要有一定数量的岗位的提供;第二, 有比较好的有关就业的政策、办法与环境;第三, 要有较顺畅的就业信息的流通;第四, 要有比较丰富的实习岗位和兼职岗位的提供。第五, 要有比较完备的就业培训体系。第六, 求职者的求职心态是成熟的、理性的。这样才能保证一个年轻人在这个地方顺利就业, 使他能够在就业的初始阶段, 比较顺利地度过职业生涯的早期。

那么想要满足以上这些条件, 当然在任何国家和地区一般都是大中城市更符合要求。但是就中国目前的就业现状来讲, 中国地域辽阔, 人口众多, 资源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强势需求。所以中国的就业人口基数本身就很庞大。例如我国去年大学毕业生达到699万, 今年更是达到了727万, 这么多的就业人口, 如果都集中在大城市求职和就业, 本身就是不可能的。一是数量有限的大城市容纳不了这么多的就业人口, 二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三线城市的就业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就业环境也会越来越完善。

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会是致力于使大、中、小城市的布局越来越合理和越来越协调, 而不是只发展大城市。并且城镇化建设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方向。所以要科学的理性的看待中国大学生就业布局的问题, 因此我们要提倡:到有空间的地方去生存。

年轻人的职业发展路径应该是先生存, 再发展, 最后实现梦想, 生存还是第一位的, 很多青年人很想就业一步到位, 这样固然好, 但是一次就业就成功的概率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所以很多的学生是来自于家乡, 也愿意投身于建设家乡, 家乡正好又是二三线城市, 现在正好又迎来了国家扶持二三线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很多就业优惠条件的政策的时机, 那何乐而不为呢?另一方面, 现在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社会, 很多家长也希望孩子学有所成, 然后回到家乡工作, 能够与父母生活在一起, 这也是现实的情况。

综合以上观点来讲, 都说明了二三线城市容纳的就业人口会越来越多。这也给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就业的平台, 一个吸纳青壮年就业人口的管道。

二三线城市就业的有利条件

与北上广等一线大城市相比, 二三线城市也有许多就业方面的有利因素, 这些有利因素, 为年轻人的就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与支持。有利于年轻人更顺利的开始自己的早期职业生涯, 以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

1.就业机会多, 发展空间大

相比较大城市的劳动力资源饱和状态, 二三线城市消费者的需求升级和大量外来人口所聚集的新增需求, 不仅为二三线城市带来更多商机, 也为青年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沃尔玛2009年度新增门店中90%以上位于二三线城市, 屈臣氏正以每天一家新店的速度猛增内地门店。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很多名牌或大型企业已经逐渐把眼光转向了二三线城市, 他们带动二三线城市的经济发展。而这些二三线城市在迎来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更加需要来自高校优秀的毕业生, 更加渴求人才。这都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2.就业政策比较宽松, 优惠条件多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 我们的党和政府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出台了很多政策来鼓励大学生就业。比如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都享受到多项鼓励政策;高校生活困难的毕业生也可以申请获得国家救助;鼓励大学生当村官等等。这些鼓励大学生去基层就业的政策, 都给了去二三线就业的大学生很好的支持。而同时, 政府的四万亿投资大部分都投入了中西部地区, 使得很多二三线城市的就业机会增多。在这样优惠的政策条件下, 很多年轻人的自身能力有了更好的、更丰富的发挥平台, 对于实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人生理想等都打下了很好的优势基础。

3.就业的竞争压力较小

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 二三线城市的优势还在于就业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小。相比一线大城市的人才趋近饱和的状态来讲, 二三线城市的人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没有一线城市的竞争力高, 这也就意味着大学生回到二三线城市, 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 竞争压力都会小一些。

同时很多二三线城市也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 需要大量的人才参与到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过程中, 这也给了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用武之地, 很多有能力的大学生在这种竞争压力相对较小的环境中, 也更容易受到安置和使用, 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4.生存成本较低

毕业之后,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讲, 还是一个独立的象征。这意味着很多人不愿意再依靠父母, 想要独立起来, 自己养活自己。

从这一角度来讲, 二三线城市的另一优势就显现了出来, 就是生存成本相对较低。住房压力可以说是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一线大城市的房价越来越高的情况下, 在二三线城市, 住房方面的经济压力就会小很多。

除了住房成本低, 二三线城市的物价, 交通等生存成本都要比一线城市低一些。降低了生存成本,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 面临的生存压力也会小很多。

5.二三线城市宜居城市较多

宜居城市是指人居环境良好, 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 适宜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根据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对中国289个城市进行的调查, 评选出了中国十佳宜居城市。这十佳宜居城市中, 除了排名在第十位的香港是一线大城市之外, 其余九个城市均是二三线城市, 如山东威海、浙江金华等。

“宜居”这一特点现在越来越多的成为了人们选择城市生存的重要考虑因素, 那么很多二三线城市在这一点上面的优势也就显现了出来。

二三线城市就业的不利条件

在了解到二三线城市就业的很多有利条件的情况下, 我们也要看到二三线城市就业的一些不利条件:

1.信息沟通不畅

二三线城市不如一线大城市发达, 信息沟通不畅。例如在就业信息市场中, 由于信息沟通不畅的原因, 很多身处大城市的大学生不了解或者不知道二三线城市的就业信息。这对于二三线城市吸引人才, 以及大学生去二三线城市发展, 都存在着不利的影响。

2.当地人观念滞后

很多二三线城市的人民, 接触新鲜事物、新鲜信息的机会比大城市少, 也就导致了观点相对滞后。当地人观念滞后也使消费观念、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等方面的相对滞后。很多大学生从大城市带来的新鲜的理念和项目等, 不是很容易让当地人马上接受, 这也成为了一个不利因素。

3.现代化的推进延迟

二三线城市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等方面的一些不利因素, 都阻碍了当地现代化的推进。比如二三线城市的商贸圈, 大型影院剧院的数量都远少于大城市;一些新兴的科学技术也更晚的推广到二三线城市。这也对二三线城市发展新兴的产业造成了一些阻碍。

我们谈了这些二三线城市的不利因素之后, 就要想到, 这些不利因素有没有解决方法呢?答案是有的, 那就是利用互联网。

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 在2013年, 我国网民达6.4亿, 互联网普及率为45%, 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互联网不太受城市大小地域的限制, 因为互联网是一个公平开放的平台, 它可以使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的资讯同步发展。利用网络, 我们可以使信息沟通日益顺畅;随着网民的增多, 二三线城市的居民也可以利用网络了解新的事物和观念;这些互联网带来的资源也为二三线城市的现代化提供了帮助。

北大才子陈生进入养猪行业, 不到两年的时间在广州开设了近100家猪肉连锁店, 营业额达到2个亿, 被人称为广州的“猪肉大王”。大学生村官李欣荣发挥了自己的能力, 带领广西忻城县马泗乡马泗村的村民种植大棚农作物, 使当地人走上致富之路, 还当选了人大代表。

象他们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在我国日益发展的环境下, 很多优秀的年轻人去二三线城市, 去基层发展, 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也给了很多年轻人新的选择和信心。

先生存, 再发展, 然后实现梦想。年轻人可以把二三线城市当做一个不错的生存发展平台, 然后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相比一线大城市, 去二三线城市发展, 有好的方面, 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这就需要大家结合自身的情况, 进行分析, 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

祝广大毕业生都能有一个美好的前程!

二三线楼市的泡沫风险 篇8

实际上,一些二三线楼市的泡沫几乎是公开的秘密,其繁荣时光得益于体制内外的多重“保险”的支撑,比如政府投资的决心和能力、行政体制的地区分割以及外部投资者对中国城市化的信心。但泡沫天生的价值缺陷就如同巨人的一双泥足,决定了危机将在这些“保险”松动之时发生。

“城市化”局限

这些年,“挺房派”对于中国楼市的乐观态度,其论据主要来自巨大的“城市化”潜力。在其看来,中国“城市化率”不足50%,而美国早在20 世纪70 年代便超过70%。除了农业人口要继续进城之外,每年新毕业数百万大学生也有意愿购房,所以住房的“刚性需求”貌似源源不断。

结论很乐观,但论据可能存在缺陷。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对笔者分析,中国楼市其实已发生属性“变异”,即房子已从消费品变成投资品。房子如果拿来居住,那么就是消费品,有存在“刚性需求”的基础。但中国的房子很多都是作为“投资品”来买的,“刚性需求”的说法站不住脚。“有钱人在投资,房子空置没人住,这能算刚性需求吗?”易宪容说。

“刚需”和“投需”的区别在哪里?这很容易理解。如果是“刚需”,那么不论房价涨跌,自住的房子往往是不会被抛售的,楼市有了稳定剂。而“投需”就像买股票,必然追涨杀跌,如果房价下跌,投资者必然“断供”来止损,最终导致信心崩溃,全面下跌。实际上,从2009年开始,温州、鄂尔多斯已断供频现。

除了“刚需”的脆弱之外,“城市化”过程本身也可能接近极限,这在二三线城市表现尤为突出。

“过去十多年,中国从事农业的青壮年已经很少了,到农村看一看便知。”海通证券副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对笔者说,中国的实际“城市化率”极可能被低估,甚至可能被低估10%。举个例子,中西部很多进城的务工人员可能没有城镇户口,只是在城市打散工,但却在城里买了房。“城市有关部门可能把人口控制作为政绩,存在少报动机。”李迅雷说。

不难发现,在世界各国的“城市化”历程中,工业化是最根本的推动因素。纽约、芝加哥、伦敦、东京、巴黎这些城市,无不遵循着“先有产业,后有楼市”的演进路径。但就中国而言,除了工业化的自然推动外,政府投资成为另一个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这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独特的“双轮”驱动模式。

独特的“城市化”路径也影响了中国地产商的行为模式。内地地产商最熟悉的投资模型被称为万科“PIE”,地产商是否拿地,必须看这个城市的“PIE”值。在模型中,P(population)是人口,I(investment)是基础设施投资,E(employment)是就业即产业的发展。模型有很多种理解,但其中一种最深入人心:投资是核心,而人口和就业只是其延伸的双翼。

“拿不拿地,要看当地政府对投资的驱动能力。”某上海地产公司的一位投资经理对笔者坦言,很多二线城市根本没什么产业,也没有常住人口的就业,但政府官员和金融机构关系好,能借钱,所以楼市也会火。

强大的“双轮模式”意味着“城市化”的高效率,同时也蕴含着高风险。因为两个“轮子”必须同时有力,否则马车就有停滞乃至颠覆的危险。而事实上,投资这个“轮子”总会有其膨胀的极限。

对一线城市来说,两个“轮子”相对平衡。以广东为例,其在2007年,常住人口便达到约9449万,超河南而居全国第一。背后寓意是,尽管珠三角的“城市化”也有投资驱动的因素,但产业发展解决了关键的常住人口就业问题。但对很多二三线城市来说,投资只带来了“临时工作”,即建筑工程业的流动务工增加,而本该作为常住人口的大学毕业生只能“逃回北上广”。楼市“刚需”,从何说起?

外部“保险”松动

近年来,人民币“升值”越来越被看成是内地楼市的“保险阀”。较普遍的看法是,当人民币出现贬值预期,那么在内地楼市逐利的钱将会大规模撤走,进而导致房价下跌。目前,国内“挺房派”和“打房派”的争论焦点之一,也正在于此。

在海外资金的流动中,地产商在香港的发债息率具有标杆意义。目前,除少量原先国资背景较重的地产商之外,内地一线民营地产商几乎都是香港上市公司。数据公司Dealogic的统计显示,自2010 年以来,外国投资者通过美元债券和以人民币计价债券的形式分别向中国房地产企业提供了480 亿美元和60 亿美元的资金。考虑到地产商的融资量往往有着强大的“乘数效应”,因此可以说,海外资金是推动中国楼市投资的重要发动机之一。

笔者查阅近年的公开数据发现,2009 年之前,内地房企在香港发行美元债的息率一般保持在5%左右,而2012 年之后,这个数字经常超过8%,一些项目还超过了15%。尽管不同地产商、不同项目、不同时间的息率会有波动,但整体上升趋势明确。2014年开年以来,该趋势尤为明显。

息率为何上升?一是内地地产商负债率升高,风险也升高,一些大型地产商之前以4%融资,但现在升到了10%,因此其负债率也上升了两倍。另外,更多的项目开始位于那些外国投资者从未听说过的城市,自然要求更高的风险补偿。

除了项目本身的风险外,息率上升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人民币贬值的预期的隐现。某投资经理分析称,海外投资者的收益来自两方面,一是息率收益,二是在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务投资中的人民币升值的收益。汇率变动的收益加上息率,海外投资者的收益相当可观。但问题在于,如果人民币贬值,那么收益就必须要减去汇率变动的损失。因此,投资者也必然要求融资方承受更高的息率。

债券融资的“ 截面”无疑说明了信心的微妙转变。事实上,当物业从“消费商品”异化为“投资品”之后,中国楼市早已变成一个“信心市”,这在二三线楼市表现尤甚。当信心溃散的扳机被扣动,事情发展便可能超乎想象。与此同时,既然GDP增速已从2010 年的10.4%下降至2013 年的7.7%,自然有人要为这样的变化埋单。

换个角度看,在一些二三线城市,低效的投资也必然意味着寻租,权力阶层的灰色收入和外地炒房团的资金成为楼市繁荣的金融基础。这样的楼市,有什么理由坚挺?王石说,反腐是楼市最大的调控,个中深意,不得而知。

防止二三线城市“北上广深”化 篇9

同时与新数据前后脚落地的, 是A股地产“四大金刚”万科、保利、招商和金地的半年报。尽管调控当头, 但从半年报看年房企的日子仍然过得红火——“万保招金”4家企业上半年分别实现净利润28.12亿元、16.27亿元、10.5亿元和12.28亿元, 同比增幅分别为11.41%、16.56%、115.71%和327.02%。

无疑, 在严厉的政策调控下, 对这份报表的支撑来自于二三线市场——如保利地产今年上半年除了上海有明显增长, 其在广州、北京等一线城市的营业收入比上年分别下降了10.06%和12.22%。而在佛山、武汉、南昌等二三线市场的销售收入则大幅上涨。

同样主要布局二三线城市, 并在今年率先调整市场销售策略的恒大地产, 7月份销售额首次突破50亿元, 平均每天进账两个亿, 成为截至目前惟一一家销售金额连续6个月 (2月份除外) 环比增长的上市房企。

应当承认, 一方面, 一线城市的北京、上海, 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70%左右, 而二三线城市的平均城镇化率只有40%, 且自住仍然需求庞大;另一方面, 高地价、高房价、动辄几十亿的拿地款也成为众多房企的心头隐患。但最为根本的原因, 是严厉的宏观调控让房企在一线城市失去了更多的腾挪空间, 最终导致各大地产商纷纷开始转向二三线城市, 形成新的战略转移。

这既是本轮宏观调控之功, 也可谓调控之果——把二、三线城市推向翻版复制‘北上广深’的模式进程, 其中诸多弊端亦一一复现。

高房价将首当其冲。从东南到西北, 二线城市中, 除了被岩浆般烘烤的杭州楼市, 与其相距不远的南京房价涨幅也已经远远超过50%, 武汉、合肥、长沙、西安、济南等城市的房价更是纷纷达到或创造历史最高房价。

以被纳入70个统计城市的兰州为例, 从楼盘销售看, 像繁华地段的盛世凯旋宫商品房价已突破万元大关, 华富瑞士豪庭、亚太名苑、天庆莱茵小镇, 平均销售价在5000-7000元/m2以上, 兰州房价两年翻一番, 且在新政出台后依然呈上涨趋势。

就连郎咸平也惊叹:“兰州房价高得离谱, 比美国洛杉矶的还高, 极不合理!”但这一切在开发商大举进军二、三线城市后, 当地地价与房价的飙升也就已成了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

安抚民生、调控房地产市场不要背离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这本是此轮宏观调控的基点, 如何防止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北上广深”化, 贯彻调控, 撇清流毒, 真正做到健康有序, 可反思之处颇多, 百端待举之时, 有两件事必须明确:

其一, 不能一味苛责房企的贪婪, 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经营体, “逐利性”与之俱来。

其二, 即如甘肃省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温友祥所言, 现在的土地供应方式是“招拍挂”, 这种供地方式实际上导致了地方政府参与土地经营, 成为典型的“土地财政”。

根据中原地产报告, 2009年十大标杆房企在一线城市的土地储备共计4100万平方米, 在其他城市土地储备量达到了17479万平方米, 二三线城市占土地储备比重高达81%。今年以来, 这十家开发商86%的土地储备选择了二三线城市, 其中招商地产、雅居乐和金地集团拿地区域全部在二三线城市。

二、三线市场 篇10

2011年1月至10月,我国白酒行业累计产量810.25万千升,同比增长29.81%。由此看来,中国白酒业已进入了一个突飞猛进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强者愈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已集中显现,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洋河等一、二线白酒品牌光彩熠熠,高歌向前。同时,三线白酒品牌将与之共舞,相得益彰。白酒品牌观察员谭儒断言,2012年,一定是中国白酒业二、三线品牌汹涌激荡的年份,在涨价、并购、整合的激荡旋律中,白酒二、三线品牌必将顺势而为,形成以下六大趋势:

趋势一:实现“以点带面+横向整合”的战略布局

二、三线白酒品牌一般来讲都是区域优势白酒品牌,都雄踞在自己的根据地里,为了实现百年品牌的伟大梦想,其市场必须突破区域限制,向全国延伸。所以,2012年,二、三线白酒品牌须实施了“以点带面,横向整合”的市场策略,完成了对全国市场的战略性布局,如稻花香为例:一,通过中心市场——湖北市场的突破,实现外围市场扩张,最终可实现稻花香在全国市场布局。可以说,省外市场的开拓将成为稻花香未来几年增长的最大驱动力。二,努力实现在邻近省份中的河南、安徽、重庆、湖南等区域市场的销售收入过两亿。三,为了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稻花香在战略上也开始实施“横向产业链整合”(即“强强联合”发展路径)。

趋势二:树立起鲜艳的品牌旗帜

品牌的灵魂是什么?如何让消费者看见一个白酒品牌就会趋之若鹜?这恰恰是白酒品牌在2012年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在经历了“金牌战”、“广告战”、“包装战”、“促销战”之后,白酒品牌的营销只有萦绕品牌灵魂,构筑品牌的文化内涵,才能占领品牌制高点。“国酒茅台”、“洋河一—男人的情怀”这些鲜艳的品牌旗帜已经给了我们诸多启迪。

谭儒认为,2012年的文化营销会有两个关键点,即白酒品牌核心价值提炼和核心价值传播。1.核心价值的提炼,即文化诉求点的挖掘。2.核心价值的传播。白酒企业提炼了核心价值之后,会通过合适的传播渠道和方式对其进行传播。

趋势三:错位竞争+区域竞争

永远不要和一线白酒品牌发生正面冲突,那样将耗时耗力,得不偿失。2012年,二、三线白酒品牌的市场扩张也不会例外。2011年11月8日,在CCTV2012年度的黄金时段广告招标会上,茅台、五粮液、剑南春等一线白酒品牌剑拔弩张,争抢激烈。最终茅台集团斥资4.43亿元人民币,一举夺得“标王”。茅台与洋河、剑南春组成的白酒央视招标“三驾马车”以合计6.56亿元的价格为《新闻联播》准点报时。二、三线白酒品牌没有在此与一线白酒品牌争抢得头破血流是明智之举。2012年,相对于“茅五剑”等一线品牌而言,二、三线白酒品牌的的竞争原则应是侧翼错位竞争。主导产品采取品牌错位竞争原则,切入在一线品牌和不入流的品牌之间狭小价格空隙中,将满足区域竞争的利益需求。

趋势四:持续夯实自己的根据地市场

二、三线白酒品牌一般都是区域强势白酒品牌,在区域局部市场成为了王者,甚至是垄断者。从品牌的定位来看,区域强势品牌的地方特色相对较浓,地理优势也很明显,而一旦走出这个地方,品牌不占“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品牌推广起来就会十分吃力。洋河的崛起,其江苏市场贡献了近80%的销售,利润方面,江苏市场更是贡献了90%以上。2011年,稻花香集团旗下的关公坊品牌,实现了在武汉地区单箱销量第一、中低端市场占有率达80%,年销售额超8亿元的营销奇迹。可以预测,洋河、关公坊这种区域优势在2012年将会仍然延续。

趋势五:以奇制胜,超越传统的经销策略

兵法云“以奇胜,以正合”。2012年,二、三线白酒品牌的营销更需要以奇制胜,其大多品牌在对经销商选择上并不会完全选择传统经销商,而是要选择具有更多社会资源、政治资源的新型经销商,如此选择,能有效地嫁接了高端客户以及团购消费者的开发,同时也有效规避了传统经销商固有的运营大流通模式,激活了渠道与终端。

酒的推广最有效的方式是品鉴会。2012年二、三线白酒品牌品鉴会多会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原先的品鉴会,是白酒品牌组织有消费潜力的群体或单位,邀请的是有话语权的意见领袖参加,邀请媒体造势,发布软文相陪衬,其组织复杂、难度大。这种品鉴会热闹有余,效果不足。实施“请进来”战术,以提供的不同品鉴酒为依托,邀请自己圈子里的商界、政界朋友聚会,饮用品鉴,介绍品牌,共谈感受,更能有效地传播二、三线白酒品牌的品质与文化。“走出去”则是在“请进来”的客户品鉴后,朋友如有宴请或聚会,只要得到消息,白酒品牌同样会提供品鉴用酒,这种“病毒式”的以提供品鉴酒为条件而传播、体验的活动,效果极佳,可在短期内形成品鉴酒的饮用氛围。

趋势六:组织严密化、产品品牌化

一般来讲,二、三线白酒品牌系统由很多主品牌、副品牌、子品牌等构成,最大的问题是容易产生品牌冲突、价格冲突与消费认知混淆。2012年,二、三线白酒品牌会通过组织加以区分。一是分品牌运作的事业部管理体制;二是避开了旗下品牌都集中于同一个价格区间的冲突与竞争;三是旗下品牌进行市场区隔、产品区隔、渠道布局区隔、价格区隔,减少内部品牌的相互冲突与内耗。

二、三线白酒品牌产品品牌的价值如何能体现出来?首先要明确了白酒品牌的品牌核心价值主张,在这个统一的核心价值主张下,引领众品牌的发展方向。其次是要求核心战略性品牌在自己专属的领域里要做好“头狼”的角色,带动其他成员协同作战、共同成长。最后,尽管分品牌、分品项运作,避免了分散资源、各自为战的局面。

二、三线市场 篇11

1.销售区域越来越多,越来越散,总部很难影响销区,这是个“谁是火车头”的问题。

2.人越来越多,部门越来越复杂,销区还感到不满意,这是个“营销运作方式”的问题。

3.要做一线城市,又要二、三线市场,大多情况下,两头都顾不上,这是“业务平滑过渡、寻找跳板”的问题。

本文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希望找到一个根本的问题:在二、三线市场的运作中,基本的“逻辑”是什么。

【第一难题】总部影响力如何放大

现象:总部好像冬天的太阳,温暖不到二、三线市场!

距离总部遥远、客户分散、单位产出低。除了少数企业外,大多无力在常规媒体上做广告宣传,无力在广阔二、三线地区树立形象。

在这些市场,竞争首先表现在优秀经销商资源的争夺上。随着竞争加剧,经销商对企业的期待越来越高。总部的影响力越大,企业就容易能找到合适的伙伴,启动市场也快。因此,如何在二、三线次城市建立与提高总部影响力,对中小企业来讲,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驻点部队与流动部队

大多企业沿用的是传统的“驻点部队”的套路。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优秀公司十几年前就逐步放弃“驻点部队”的做法。在他们看来,驻点人员(如城市经理、客户经理)天天与客户在一起,并不是什么好事。

常驻销区究竟能给市场创造什么价值,这个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让一个驻点员(如城市经理)常驻在一陌生的城市,负责该区域所有事情(从市场开拓到售后服务)是不现实的,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什么都负责,什么都负责不了”。

驻点人员长期在外,增加开支,无法管理,也增加腐败机会。

于是,企业就有了这样的思路,将驻点人数减少,把富余的人(开始多半是销区淘汰的人)建立一种流动化队伍,经过短期训练,带一个明确的目标,倾公司之力服务于一个销区。

慢慢地,企业与销区从这支队伍中尝到甜头,不断投入与打造这支队伍。个别企业甚至借用军事术语,要求它“招之即来,来之即战,战之即胜,挥之即退”。

这支队伍在不同企业有不同的称呼,有的称为“市场突击队”、“市场服务队”,再或“路演团”。

案例1:悍马万里行:路演也能成为战略工具?

国内某沙发巨头销售额30多个亿(其中40%内销),专卖店约1300多家。除100多家自营店在一类城市外,加盟店多分布在二、三线城市。

一般家具企业的套路可总结为:明星代言、央视广告、参加展会、经销商高返点……该巨头除“相当地”重视展会外,他们在启动市场、协助经销商方面,走了一条很另类的路。

他们有一支车队,严格讲是一支业内著名的路演队。该队伍由6辆加长悍马车组成,路演人员若干(配有现场主持人),常年在全国各地巡回做“市场冲击”,主题活动称“悍马万里行”。而且推广项目菜单化,诸如开业、店庆、节假日、消费者促销、经销商自主活动等等。

现在“悍马万里行”已成为总部协助各地经销商(二、三线市场为主)做市场推广的“战略武器”。

通常,悍马车队所到之处,总能看到争相与之合影的年轻人,看到路演队所参加每次活动……不过这只是表面现象,这还不是重点!仔细观察,你会注意到这支流动的队伍其实是按极其严格的标准作业的。他们预先设定好路演线路、邀请什么人上车,绕城市什么路走多少圈,一周之前谁与交警联系,路演的下一站会在什么地方,配套宣传的标准文字稿,活动如何评估,经销商与厂家间的费用承担比例……

通常,经销商需要提前准备并申请,才能得到总部批准。

不少沙发品牌看到了“悍马万里行”的威力,也进行模仿。不就是几辆汽车吗!你买加长悍马,我就买加长林肯;你冲击一次,我就冲击两次。

然而,在我看来,将“路演”作为一种“战略性”的武器只有这家沙发企业。销售运作系统的模仿其实是相当困难的!

悍马路演、流动队伍、远程冲击、战略工具……总部对二、三线市场的影响力就这样通过“战略武器”实现了。

案例2:开店小组:流动的教练团

Z橱柜近几年发展迅速,年增长率在60%70%以上,成为行业一匹黑马。

行业对Z品牌有不少议论,探究它为何能发展这么快。大家议论的结果是:他们套餐多,敢低价做活动;他们销售员多,年轻收入高,有干劲;他们的经销商找的好;他们老板金三角,很团结,不分家……

其实,这些并不是核心。核心是Z找到了一支快速启动市场、让能外行的经销商迅速跨入橱柜销售的战略武器——几支流动的开店小组。

通常,在专卖店开业的前两周,该小组就悄悄进驻该市场。小组成员并都不是技术全面、阅历丰富、富有创意的营销高人,而是一些普通的年轻人。但他们管理严格,分工严明:有负责跑小区的,有负责导购员招聘与培训的,有负责跑设计师的,有负责在店面监督施工队的,有负责广告制作、开业策划的……这些人按开业倒计时,带领经销商做好筹备;而且,每天开会总结,每天都向总部汇报。

这么多人在一个县城折腾两个星期,会对这个市场有怎样的影响——Z橱柜的新店开业时,总是人山人海,人满为患;在一些区域市场,他们开业一周的订单量,甚至是某个优秀同行的半年订单;Z橱柜家喻户晓,经销商很快就能进入良好的销售状态,还快速成为当地装饰业的“人物”。

而大多品牌店,开业前一日,总部派出一位领导致辞、送一花篮祝贺。可见,不同品牌橱柜专卖店的差别,一目了然。

总部一个电话,这家的开店小组又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通过他们的快速辅导,让新经销商快速进入状态,安全度过“开业半年危险期”。事实上,这曾经是个行业性难题——在橱柜行业,产品销售过程长而且复杂(需要提前量尺寸、上门安装等过程),导致尽管毛利高,但新手不敢入行。谁能成功解决这个问题,谁才可能在下一轮洗牌中胜出。

大多企业有“十项全能”的销售人员,很少企业有一支步调一致的销售队伍。要销售大侠,还是要销售机器,你来选择。

小结:它究竟是不是战略问题

以上两案例是围绕“流”的角度思考,在二、三线市场的环境下,总部如何发挥火车头价值有所作为。

构成“总部影响力”要素有三个:源头、管道、受众。源头有活力与持续更新,管道流通不堵,受众要集聚,这才会生成影响力。它是主动经营的结果。甚至,总部的影响力与企业实力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华日家具的老董事长讲过一句话,至今我记忆犹新。什么是战略?战略就是一种套路持续打下去。毛泽东为什么了不起?当时别人把游击战争当成战术问题,而他把游击战争当着战略问题!这就是高度与差异。

【第二难题】营销中心,作坊再多也是作坊!

现象:人再多,还不够用;钱再多,仍不够花。

随着二、三线市场工作的深入,客户的开拓量增加,客户服务的工作量也会增加。只有增加队伍编制,才能满足以上需求。这是绝大多数人的思维。

于是,本着工作就近化的逻辑,不少企业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一切似乎完美无缺。

然而,你又能看到:尽管销售增加了、份额提升了,但因为人太多,销售费用蚕食了大量利润。与一线市场相比,二、三线市场的提价空间很小,因此,必须提高运作效率的方法,否则仅“工资”与“车旅费”两项就让利润告急。

控制成本,增量不增人,这是大企业进入二、三线市场面对的严峻问题!而以“二、三线市场”为战略的企业,经过长期探索,都能找出了一套提高销售效率的方法。

案例:招商就是谈判,一个人就够了。

这几年,L品牌的营销老总变动频繁。前三任老总均是业内赫赫有名的营销专家,能歌善舞、能写能讲。现任老总M,貌不惊人、不善言辞,他还没有销售经验。两年前,L的营销中心再次爆发业务骨干集体出走,因为M系老板姻亲,所以被临危受命而管理该部门。

外界普遍都没看好他。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他一没有增加关键人员,二没有启动惊人项目,只是对部门稍做调整,当年就取得销售、加盟大幅增值的好成绩。

这类产品应该这样卖,不应该那样卖。M总没有这样的概念,他更多地用车间主任的眼光看待销售,却常有惊人之举。

我将他的系列做法总结为三招。这三招,招招见血,招招直指当今销售管理的弊病。

第一招:打破区域封锁,准客户一律上交;第二招:招商围绕谈判,全厂只有一张嘴去谈判;第三招:销售就是车间,通透流畅。

与所有企业一样,L品牌以前也用“区域管理”的方法,区域经理负责区域里的所有事,从开发客户到售后服务,甚至经销商家的婚丧嫁娶都要介入张罗。

从个人综合素质上来看,越忙的区域经理,客情越好,个人能力越强。但从企业角度看,越忙的经理,区域越没有产出,因而就越容易流失。L品牌的提成与其产出(新加盟数,经销商打款额)挂钩。

因此,就有了这样的公式:区域管理=吃不饱+忙杂事=没钱拿。

分管区域越大,个人能力越强,就越没钱拿。

以下是笔者与M总沟通的部分摘录,即可清楚地看出其真实做法。

其实,我(M总)就把加盟部看成是招商车间。既然大家都是车间,招商车间与生产车间就应该一样,步调一致,都是车间主任的一局棋,所有人都是操作工。

招商车间的原料就是准客户,原材料经过各道工序处理后,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当地开店。

由于骨干都跳槽了,剩下的队伍中能谈判只有小张一个人。我先稳住他,让他只负责谈判,他就是招商车间的“谈判工”,全车间只有他这一张嘴谈客户 。

生产车间有两不:不串岗,不代岗。这里也一样!

我不许谈判工做别的事,避免他分心,也避免推脱责任。但是,我在“谈判工”前端设了一岗,类似秘书,我称为调度。陈调度的工作很重要,帮小张做预约、做时间规划、出差订酒店机票、报销、合同、精简各商家情况、谈判要点、还写工作日志……她看上去是个保姆,其实也是小张的领导。因为没有陈调度,小张什么都做不了。

既然是车间,其余的人,只有工序不同,大家都是操作工。你可以认为所有人都为谈判工小张服务,但也可理解成小张为所有人服务。

这个部门的总费用并没有增多,当然,小张天天在外漂,他的费用最高,这是正常的。小张是不是很忙?也还好呀!我看他也不是太忙,按部就班,井井有条,所有事都是人家陈调给他安排好了。今年,我们要开80家店,谈判成功率在30%。准客户从哪里来?这些是陈调的上游工序带来的……

小结:销售队伍需要流程化

在很多营销专家看来,销售的实现从本质归咎于两方面原因:产品(或服务)好;销售员好。在这种逻辑下,企业要么加强新功能开发,要么增加合格的销售人员的数量和比例。但这些做法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也有很多人喜欢讨论“销售究竟是科学还是艺术”,我不知道这些讨论对销售实践有什么实质意义。在二、三线市场的拓展上,营销总监们最缺少的是流程概念。

很少人能意识到,营销部与生产部本质是一样的,都是由一系列工序组成的。因此,从理论上讲,生产管理的各种理论(如精益管理)与工具,同样也适用于销售管理。

一个销售员就好比一个作坊。作坊之间的效率固然有差异,作坊群体的改进固然有空间,但是,这些改进与销售费用的激增相比微不足道。因为,作坊再多还是作坊,营销中心要的是一条现代化的生产流水线!

这就需要打破每个作坊的围墙,导入工序流程,在“流水线”这样的高度来理解销售与效率——生产方面的改造早在工业革命时就完成了!

【第三难题】让优势飞:搭建下乡跳板

现象:壮士断腕方显企业家气魄?

很多人都曾经感慨:擅长做出口的,大多做不好内销;擅长做北、上、广的,大多做不好中小城市;擅长做城市的,大多做不了乡镇。当然例外的也有,只不过是凤毛麟角而已。

不重视?没有钱?没有人?当然不是!

真正的问题,出在了从这一类市场向那一类市场的过渡环节,企业没能搭建好跳板。

市场上每天都在演绎这样的故事。

某企业在某一类市场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在没有合适的过渡方式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另起炉灶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市场,充分显示了“企业家特有的气魄”。不过,稍做尝试后,发现难度比想象的要大得多,雪上加霜的是,原来的市场里份额急剧萎缩。最后,企业面临空前危机,企业家壮士断臂,再次显示了“企业家应有的气魄”。

当年,毛主席把这些人形容成“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撤退中的逃跑主义”。

事实上,无论市场如何划分,市场运作的基本规律并没有变化。

现在,人们强调个性,但更容易忽视共性的存在。

共性在什么地方呢?

翻下科特勒的书,很容易找到下面的问题:这一市场上有哪些需求未被满足?你想如何满足这些需求?你们的传统优势在什么地方?这种优势能延续到新市场吗?你们将如何保持这类优势?

从这个角度看,所谓市场下沉的问题,本质不过是企业的自有优势的延展问题。

案例1:可口可乐下乡前靠什么“过渡”

《销售与市场》的大多读者都了解可口可乐的101项目。该项目大概在15年前启动,可口可乐总部协助各地装瓶厂(bottler)把边远、乡镇的经销商改造成合作伙伴,希望能实施可口可乐在中心城市一样的市场标准。

通过该项目,可口可乐进入县城,深入乡镇;通过该项目,可口可乐又换了一种方式(中心101,部分送货环节业务外包)重新进城,更有效率地保证中心城市业务。

101项目的研究者很多,得出的结论很多,这里不再重复。本人有幸参与此项目,除了解运作细节之外,对高层推行101项目的思维方式也作了一些概括,简单总结如下:

1.项目小组:

可口可乐其实是一台高速运转的销售机器,为了不影响这台机器的正常运作,大凡涉及创新的活动,均以项目名义,组建一个项目小组,选择地区实施。

值得注意的是,小组成员多来自可口可乐或太古饮料本营(Swire Beverages)的全职人员,尽量不要或少用大陆本地人。我身为大陆本地人,记得当时对此很不理解,甚至不满。

现在自己也在经营项目,才体会到高层的用心良苦。对于决定公司前途的大项目,差旅费是微不足道的。通用性是项目能否推广的前提,本地人过多介入,项目灵活性好了,往往难以控制,大范围推广的通用性就差了。

2.试点市场:

瓶装厂的核心人员,并不是很信任这些上面来的项目人员,会故意将一些“差的市场”让其做试点,项目经理对此也心知肚明。当项目小组进驻之后,项目基本在全封闭的环境下进行,项目经理作为“总顾问”参与销售运作,各方人员全力“配合”。项目经理会定期以项目简报上报总部与装瓶厂。

3.关键指标:

太古饮料作为可口可乐的全球合作伙伴,长期以来形成自己的一套独立的市场运作方式与标准。所有的项目均会置于财务指标与市场关键指标的评价体系上,评估项目是否成功与是否有推广价值。

4.稳步推进:

一旦其宣布项目成功之后,会以试点市场为培训基地,安排潜在的合作伙伴起来参观,分批培训当地安装工(项目人员),四处“安装”这个项目。

如此这般,可口可乐在推行101项目时,坚持了其一贯的思维模式:选择样本市场,建立项目小组,严格试点,取得成功后,培训当地人推广。

市场运作标准是可口可乐的核心优势。将标准由中心城市“过渡”到其他地区,他们的工具是“项目运作”。

案例2:博洛尼下乡的背后

有家装经验或对家装业熟悉的人,很少有不知道北京的博洛尼及其老板蔡明的。博洛尼以简约风格、意大利的流行趋势、德国的施工现场管理、当然以价高而出名。

博洛尼的客户都很高端!

不过,博洛尼已逐步进入县城。

细心的读者在江苏与浙江的不少小县城,也能看到博洛尼的小黑楼(标志性建筑风格)。做高端的博洛尼为什么要走下来?是不是其策略变化了?

不是!

仔细分析就会明白,买别墅的人们到县城了!所以博洛尼也跟着到县城了!

据说,在江苏镇江博洛尼曾天价签下一家厨房,价值近百万元,而普通橱柜也就一万元多点。

橱柜与装修过程非常复杂,业主与设计单位需要多次沟通。别墅的消费者在大城市接触过博洛尼,印象深刻了,感觉自身的品位也提高了。他们买完别墅,对上门来找业务的当地设计公司不屑一顾,直奔博洛尼。

可见,博洛尼的定位没有变,设计品位没有变,项目施工没有变。它不过是随着高端消费者,从一线进入了二、三线市场。

案例3:葡萄酒在皖北实现红色割据

我国葡萄酒市场格局的特点,可概括为四个字:高度集中。前四强占了行业60%以上的份额。

作为吉林的一家中等规模的葡萄酒公司C,面临重重难题:招商难,推广难,进店难。可是,C品牌在安徽皖北地区却一枝独秀,经过多年经营,竟然形成了一个以淮南为中心的红色根据地,与其大本营的销量相似。有一年,C公司甚至把全国经销商工作会议放在此处召开。

C品牌是怎样在皖北找到自己优势的呢?

一个偶然的机会,C品牌找到了淮南一家有实力的经销商,站稳了脚,然后做了奇怪的决定:在该经销商处设立了自己的中心仓库。

当初的初衷是,东北冬天长,货运不出来。慢慢地,中心仓库的作用就体现了:有了中心仓库,有了淮南的样本市场,C在周边发展经销商就容易多了。酒水行业,厂商间的合作至少有三道门槛:保证金、首笔进货量、最少送货批量。而设立了中心仓库,这三道门槛变得微不足道。

随着客户增加,厂家就有精力、有资源做区域内的销售联动,市场逐步有所起色了,红色割据开始形成。

在不少总监的法眼中,仓库的作用微不足道。C品牌在淮南并没有什么优势,可他们就是从中心仓库入手,对企业现有的资源重新定位,稍加改造,从而运作成一种气候。

小结:思维决定成败

爱因斯坦讲过,在问题出现的层面解决问题是没有效果的。这句话对指导二、三线市场业务有一定的启发。不少企业为做大而做大,为做二、三线而做二、三线市场,忽视自己的核心优势,结果“另起炉灶”,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领域。

上面三个小案例,还暗示了一条有价值的建议。营销总监或企业老总,与其花钱去听外行空谈(如成功学之类的培训),还不如带上几个骨干,选一个安静的场地,对自己的业务深入思考,看着自己究竟擅长什么,这种方式也许能发掘自己的优势,然后将其适度延伸,寻找市场来充分表现。

思维的质量决定着经营的质量!

大多营销总监并不缺少理念、套路、经验与教训,缺少的是思考,深入的思考,有质量的思考。

本文建议他们围绕三个方向进行思考:

1.总部怎样才能影响到二、三线市场的销区。

2.销售员究竟在干什么?市场部的工作对销售真的有帮助吗?

3.我们是不是聚集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

国内二、三线城市高尔夫经济初探 篇12

一、我国高尔夫现状

20世纪初, 高尔夫由英国人带入中国上海, 1984年, 中国内地第一个高尔夫球场——中山温泉高尔夫乡村俱乐部开幕, 标志着现代中国高尔夫的诞生。1985年5月24日经国家体委批准, 中国高尔夫球协会在北京宣告成立。

在中国, 高尔夫的发展走过了20年的历程, 发展到拥有近200个球场的水平。今天, 中国高尔夫球运动已形成了一股浪潮, 席卷华南、华东、华北等地。根据中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的增长水平, 2015年将赶超日本, 达到2700座高尔夫球场, 年消费将突破两亿场次。

二、高尔夫经济带动城市连带经济发展

“中国高尔夫地产设计大师”获得者余钢表示, “由高尔夫球场建设逐步形成的高尔夫产业链可以有效地促进城市经济增长, 在欧美高尔夫运动较为普及的国家, 都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高尔夫产业, 这就是国际趋势, 中国也将如此。”余钢谈到, 高尔夫球场设计建造、高尔夫专业设备生产、高尔夫地产营销、球场会籍交换、餐饮、健身等等, 将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体系, 这条紧密联动的链条正渐渐成为撬动城市经济的绿色杠杆。

首先, 高尔夫作为一项运动其本身消耗着运动器材。因此, 高尔夫产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高尔夫球杆和高尔夫球的研究制造产业。目前在一些二、三线城市, 这一产业仍是空白。二、三线城市高尔夫界缺少代表本地产业的高尔夫品牌, 对球杆、高尔夫球的研制也尚为空缺。因此, 目前这一产业方向在二、三线城市市场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第二, 绅士运动高尔夫, 因其对服装、球鞋方面的特殊要求, 而带动着高尔夫运动服装、手套、球鞋等配件产业的发展。这一方向在国内外都发展比较成熟。但是一些二、三线城市本土缺少如一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尔夫服饰品牌, 同时, 能否将高尔夫服饰发展到一个新的层面也值得国内发展商努力探寻。

无论高尔夫球场或是高尔夫练习场的建造, 都需要经过专业的球场设计师精心设计, 以及专门的高尔夫建筑公司优良施工建造。按照目前二、三线城市高尔夫球场的发展趋势, 高尔夫建筑业将为推动城市建筑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现今国内许多高尔夫俱乐部致力于发展高尔夫房地产, 这一产业的前景被高度瞩目。我们知道, 这个时代, 房地产是推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因此高尔夫产业发展其独特的房地产业对推动整个国民经济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些二线、三线城市都是旅游城市。高尔夫旅游注重人与自然的亲近与交流, 把高尚的高尔夫礼仪与健体竞技融为一体, 引领中国旅游业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调整。目前韩国、日本大量的高尔夫旅游者组团来中国旅游, 进行高尔夫旅游运动, 世界旅游组织也把高尔夫运动作为一项专项旅游活动。因此, 城市高尔夫旅游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由此可见, 一个“高尔夫旅游”产业下蕴含着更广阔的连带性产业和巨大的商机。

三、城市高尔夫产业开发与地方经济振兴

就如“中国高尔夫地产设计大师”获得者余钢所说, “高尔夫作为一个风靡全球的时尚运动, 必将在中国全面高速发展, 并快速达到公众普及。“依靠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巨大的潜在消费者, 中国高尔夫球市场正面临着巨大的历史机遇。高尔夫产业的黄金10年, 将带动高尔夫地产的投资迎来10年发展高峰。”在高尔夫产业迎来黄金十年之时, 国内二、三线城市也应该抓住此次机会来振兴地方经济。高球精英们通过比赛, 来了解当地特色, 了解当地产业, 为日后双方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高尔夫运动正引领城市旅游业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调整。例如, 目前, 韩国、日本大量的高尔夫运动爱好者被长春净月潭森林高尔夫球场独特的环境所吸引, 专门组团来吉林省旅游, 进行高尔夫运动, 形成了独特的“高尔夫旅游现象”。

结语

高尔夫这种融合了健康、环保、低碳、高雅的运动与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尔夫球场不仅能够完备城市的配套设施, 改善城市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 促进城市旅游和房地产的开发, 更可以促进消费, 增加就业岗位。高尔夫运动和其发展正渐渐成为城市经济的新亮点。只要我们加强研究, 抓住机遇, 因势利导, 合理规划, 城市的高尔夫运动及其产业的发展必将为城市经济的发展起到更强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玉英, 周卫平, 殷胜.重庆地区高尔夫运动的发展现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10) :77-79.

[2]刘宗现.中国高尔夫产业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08.

[3]郁小平.中国高尔夫球俱乐部发展战略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

上一篇:新型冠状病毒下一篇:水泥胶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