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修计划

2024-08-26

检修计划(共10篇)

检修计划 篇1

1 电力设备计划检修模型

电力设备故障率变化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呈浴盆曲线特性[1,2]。传统文献认为, 电力设备在稳定运行期的故障率恒定, 但实际上受零部件老化、磨损和隐藏故障等因素影响, 故障率随时间呈升高趋势[3,4], 进而导致系统风险不断攀升。计划检修是延缓设备劣化过程、降低故障检修成本、使系统恢复到一定可靠性水平的有效措施和重要手段。

就计划检修模型而言, 通常假设设备经计划检修后以一定概率“修复如新”或“修复如旧”, 两者的概率之和为1[5], 对应检修方式分别称为完全检修和最小检修方式。但实际检修恢复效果与检修强度有关, 往往介于“修复如新”和“修复如旧”之间, 称该方式为不完全检修[6,7]。目前, 基于不完全计划检修建模可分为3类:基于设备有效役龄模型[8], 该模型便于快速计算检修后瞬时故障率函数值;基于故障率函数模型[9,10], 该模型便于反映检修对故障率增长速率的影响;混合模型[11,12], 该模型综合了上述2类模型的优点, 因而被广泛应用于计划检修决策研究中。3种模型如图1所示, 其中λ (k) (t) 为第k-1至k次计划检修间的故障率函数, a (k) 、b (k) 分别为第k次计划检修对故障率和有效役龄影响因子, T为计划检修周期。

电力设备检修导则[13,14,15]将计划检修划分为A、B、C、D 4个等级, 其中A级检修对设备进行全面解体检查和修理, 检修最为彻底, 但周期最长, 一般为4~6 a;B级检修针对设备存在的问题, 对其部分部件进行解体检查和修理, 周期为2~3 a;C级检修根据设备的磨损、老化规律, 有重点地对其进行检查、修理和少量零件的更换等, 通常每年检修1次;D级检修是在设备总体运行良好的情况下, 对其附属系统进行消缺检修。由于导则中各级检修周期相对固定, 未考虑设备类型、容量、自身可靠性变化规律以及设备在电网拓扑中的位置等因素, 极易导致“过检修”或“欠检修”现象。考虑到C级检修为目前电网进行的年度性常规检修, 对系统可靠性影响显著, 而A级检修最为全面和彻底, 显著影响系统经济性, 因此选取A、C 2个重要检修等级, 并计入设备故障率变化规律及网络拓扑等因素, 从系统层面开展多级检修模式下电网计划检修周期协调优化。

电力设备进行一定次数C级检修后会施行A级检修, 设A/C级检修周期比率为N (整数) , 则电网A/C级计划检修周期优化问题变为包含C级检修周期和N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 (MINLP) 问题。目前求解MINLP通常采用动态规划、遗传算法等方法, 但这些方法均存在计算量大、效率低等问题。本文考虑到灵敏度指标能够反映连续型决策变量在给定值附近微小调整对决策目标的影响大小, 而差分指标能够反映调节整数型决策变量对决策目标的影响程度, 基于此, 提出融合灵敏度和差分思想的电网多级计划检修协调优化启发式迭代算法。最后, 针对RBTS和IEEE-RTS79系统开展A/C级计划检修协调优化研究, 并探讨C级检修恢复因子变化对A/C级计划检修优化的影响规律。

2 计及多级检修的故障率模型

受老化、磨损等因素影响, 电力设备故障率随时间呈升高趋势, 部分文献对故障率增长效应进行了描述, 如文献[2, 16]采用阶梯函数, 文献[17]采用指数分布函数, 文献[18]采用威布尔函数来描述老化等因素对故障率的影响规律。本文采用β1=1的二重威布尔函数[19]描述电力设备随时间的增长效应, 如式 (1) 所示, 其中αi≥0、βi≥0 (i=1, 2) 为i重威布尔分布的尺度参数和形状参数。

本文视C级检修为不完全检修方式, A级检修为使设备“恢复如新”的完全检修方式, 事后检修为使设备“修复如旧”的最小检修方式, 则A/C级计划检修下设备故障率曲线如图2所示。

假设电力设备A/C级检修周期比率为N, 即每进行N-1次C级检修后进行1次A级检修。设电力设备C级检修周期为T, 第i次C级检修前的有效役龄为y (i) , 第i-1至i次C级检修间的故障率函数为λ (i) (t) , 故障率恢复因子为a (i-1) , 役龄回退因子为b (i-1) , a (i-1) 和b (i-1) 受设备C级检修次数等因素影响, 随着检修次数的增大, 改善效果逐渐变差, 即:1=a (0) ≤a (1) ≤…≤a (N-1) , 0=b (0) ≤b (1) ≤…≤b (N-1) ≤1。则有:

其中, i=1, 2, …, N。

式 (3) 建立了元件故障率函数与C级检修周期和A/C级检修周期比率N的函数关系。

3 计及多级检修的系统可靠性、经济性指标

由第2节可知, 元件每进行N-1次C级检修后进行1次A级检修, 则元件A级检修周期内平均停运时间TD为:

其中, r″pA为平均A级计划检修时间;r″pC为平均C级计划检修时间;r为平均事后检修时间。T、TD、r″p A、r″pC、r的单位均为h, λ (i) (t) 单位为次/h。

根据平均无效度概念, 其定义为给定时间TT内平均不可用时间TD与TT的比值, 结合式 (2) 、 (3) , 可得元件平均无效度U为:

U=TTTD=r″p A+ (N-1) r″p C+ri=N鄱1NT0乙TA (i) λ (B (i) T+t) dt (5)

设M个元件组成的系统, 元件状态相互独立, 分别为S1、S2、S3、…、SM, Sk=0表示元件k处于正常状态, Sk=1表示其处于故障状态, 则该系统状态x的概率可表示为:

则多级检修模式下系统可靠性指标:系统失负荷概率δLOLP、电量不足期望δEENS的解析表达式分别如式 (7) 、 (8) 所示。

其中, Uk为元件k的平均无效度;X为系统状态集合;If (x) =0表示系统正常状态, If (x) =1表示系统故障状态;LC (x) 为系统故障状态x下为使系统恢复到静态安全运行所需要的最小削负荷量。

系统总成本包括检修成本和停电成本, 设单位停电成本为CL (万元/ (MW·h) ) , 则系统停电成本Closs可表示为:

检修成本包括两部分, 即检修材料费和施工费。设单位施工费为CW (万元/h) ;1 a内元件k (k=1, 2, …, M) 的期望事后检修次数为NCk, 单次事后检修成本为CCk, 其中事后检修材料费CCMk;A级检修次数为Np Ak, 单次A级检修成本为Cp Ak, 其中A级检修材料费为Cp AMk;C级检修次数为Np Ck, 单次C级检修成本为Cp Ck, C级检修材料费为Cp CMk;单位停电成本为CL (万元/ (MW·h) ) , 系统总成本为Ctotal。则有:

设备计划检修成本包括1次A级检修、N-1次C级检修, 故系统A级检修成本CAplan、C级检修成本CCplan、系统总检修成本Cplan表示为:

系统事后检修成本Ccor为:

综上可得系统总成本Ctotal为:

4 基于灵敏度和差分思想的电网多级计划检修优化启发式迭代算法

4.1 基本思想

鉴于灵敏度指标能够反映出连续型决策变量在给定值附近微小变化对决策目标的影响大小, 而差分指标反映的是调整离散型决策变量对决策目标的影响程度, 本文分别推导了系统总成本相对于C级计划检修周期的灵敏度公式和系统总成本相对于A/C级检修周期比率N的前向/后向差分公式, 以分别反映各元件C级计划检修周期调整、A/C级检修周期比率N调整对系统总成本的影响大小, 从而指示2类决策变量的最优调整方向, 最终寻求两者的协调优化。

设系统总成本相对于各元件C级计划检修周期灵敏度为βse= (βse1, βse2, …, βse M) , 系统总成本相对于各元件A/C级检修周期比率N的前向差分ΔDe= (ΔDe1, ΔDe2, …, ΔDe M) 和后向差分。其中灵敏度指标正值/负值最大分别表示缩短/延长对应元件C级计划检修周期对降低系统总成本最有效, 从而确定了C级计划检修周期的最优调整方向。前向差分ΔDe、后向差分分别反映的是各元件增大或降低A/C级检修周期比率N对系统总成本的影响。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当ΔDei>0、时, 表示增大元件i的A/C级检修周期比率Ni会增大系统总成本;

(2) 当ΔDei<0、时, 表示增大元件i的A/C级检修周期比率Ni会降低系统总成本;Δ

(3) 当ΔDei>0、时, 表示增大或降低元件i的A/C级检修周期比率Ni都会增大系统总成本, 这种情况表明Ni是给定情形下元件i的最优A/C级检修周期比率;

(4) 当ΔDei<0、时, 这种情况不存在, 原因在于系统总成本是关于元件A/C级检修周期比率Ni的凹函数。

由于情况 (4) 不存在, 情况 (3) 本身处于最优状态, 因此只需考虑情况 (1) 和 (2) 下的A/C级检修周期比率调整方式。对于情况 (1) , 寻找中的最大值, 降低对应元件A/C级检修周期比率对减小系统总成本最有效;对于情况 (2) , 寻找ΔDe中的最小值, 增大对应元件A/C级检修周期比率对降低系统总成本最有效。

通过上述灵敏度和差分方式探寻C级计划检修周期和A/C级检修周期比率N的最优调整方向, 能有效确保每次迭代过程的最优搜索方向, 最终实现2类决策变量的快速协调优化, 如图3所示。

4.2 计及多级检修的灵敏度公式

元件状态概率相对于其C级检修周期的灵敏度详细推导过程如下。

由于:

所以:

由于元件状态相互独立, 则元件i的事后检修费用和计划检修费用只与元件i的计划检修周期有关, 而与元件j (i≠j) 的计划检修周期无关, 则可得式 (18) :

的详细推导过程如下。

由于:

与式 (16) 推导过程相同, 可得:

则系统停电成本对C级检修周期的灵敏度:

系统计划检修成本对C级检修周期的灵敏度:

系统事后检修成本对C级检修周期灵敏度:

则系统总成本对C级检修周期的灵敏度:

4.3计及多级检修的差分公式

定义Δ (k) F (N1, N2, …, NM) 、分别表示对F (N1, N2, …, NM) 关于元件k的A/C级检修周期比率Nk进行前向差分、后向差分计算。

元件k状态概率P (Sk) 相对于其A/C级检修周期比率Nk的前向差分、后向差分公式见式 (25) 、 (26) 。

由此可推得停电成本Closs前向差分、后向差分公式如式 (27) 、 (28) 所示。

计划检修成本Cplan前向差分、后向差分公式:

事后检修成本Ccor前向差分、后向差分公式:

则系统总成本Ctotal前向差分、后向差分公式如式 (33) 、 (34) 所示。

4.4 基于灵敏度和差分思想的电网多级计划检修优化启发式迭代算法

以系统停电损失和检修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 基于系统总成本相对于C级检修周期的灵敏度分析及系统总成本相对于A/C级检修周期比率N的前向差分和后向差分指标, 对系统各设备的A/C级检修周期进行启发式协调优化。具体算法流程如下。

a.采用状态枚举法枚举电力系统故障状态, 并基于直流潮流最优削负荷模型[20], 计算各枚举状态下的系统最小削负荷量, 若削负荷量大于0, 则记录该系统状态及对应的削负荷量, 最终得到一组系统故障状态 (X1, X2, …, Xm) 以及对应的削负荷量 (Lc1, Lc2, …, Lcm) , 其中m为枚举到的故障状态数。

b.输入系统中各设备故障率模型参数和各设备修复时间、初始C级检修周期 (T1, T2, …, TM) 和A/C级检修周期比率 (N1, N2, …, NM) , 其中M为电力系统元件数目。

c.根据元件故障率函数和C级检修周期、A/C级检修周期比率, 按式 (5) 求取各元件平均无效度, 结合步骤a得到的m个削负荷状态及对应削负荷量, 按式 (7) 、 (8) 求得系统可靠性指标δLOLP、δEENS, 按式 (9) 计算系统停电成本, 按式 (11) — (15) 计算A、C级计划检修成本、事后检修成本及系统总成本。

d.按式 (24) 计算系统总成本相对于各元件C级计划检修周期的灵敏度βse= (βse1, βse2, …, βse M) 。

e.若所有元件的灵敏度绝对值都不大于预设门槛值kesp, 则转入步骤f。否则选出βse中最大和最小值所对应的元件序号分别计为h1、l1, 做如下处理:若满足灵敏度, 令;若, 令, 转入步骤c。

f.按式 (30) 、 (31) 计算系统总成本相对于各元件A/C级检修周期比率N的前向差分ΔDe= (ΔDe1, ΔDe2, …, ΔDe M) 和后向差分。设, 其中“·”表示进行点乘运算。若满足SDE中所有元素都小于0, 则迭代算法结束。否则, 做如下处理:找出SDE中大于0的元素对应的元件序号集合记为向量p, 寻找ΔDe (p) 中最小值和最大值对应元件序号, 分别计为l2、h2。若, 则令;若ΔDeh2>0, 则令Nh2=Nh2-1。处理完毕后转步骤c。A/C级计划检修协调优化程序流程图如图4所示。

5 算例分析

本文针对RBTS、IEEE-RTS79系统开展A/C级计划检修优化研究。

5.1 参数设置

设发电机C级检修材料费用与其类型和容量有关, 如表1所示 (1) 。输电线路进行1次C级检修的材料费设为0.1万元/km。同时设α1、α2分别取原有故障率的60%和30%数值, β2取值为3。设施工费CW=0.012万元/h, 单位停电成本CL=0.05万元/ (MW·h) , 事后检修材料费取为C级检修材料费的1/3, A级检修材料费取为C级检修材料费的2.5倍。设C级检修的故障率恢复因子、役龄回退因子分别为a (i) =1+i/ (8i+6) , b (i) =i/ (8i+6) 。

5.2 计划检修优化结果

5.2.1 RBTS系统计划检修优化

RBTS系统拓扑图如图5所示, 其发电机位置如表2所示。

首先定义2种检修方式:方式Ⅰ为传统A/C级检修模式, 即每年进行1次C级检修, 5 a进行1次A级检修;方式Ⅱ为以检修成本和停电成本之和最小的A/C级优化检修方式。假设RBTS系统[21]发电机A和C级检修时间分别为事后检修时间的1.2倍和1.0倍, 输电线路的A/C级检修时间为事后检修时间的1.5倍/1.2倍。计划检修优化结果如表3、图6—9所示。

从图6—9、表3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a.从表3可以看出, 方式Ⅱ相对方式Ⅰ总成本有所降低, 而系统可靠性水平则大幅提升。其主要原因是方式Ⅱ下合理调整了A、C级计划检修成本, 特别是A级检修成本的增加, 显著提高了系统可靠性, 事后检修成本和停电成本大幅降低, 系统可靠性收益的增加大于计划检修成本的增大, 使得系统总成本降低。

b.从图6、7可看出, 除少数发电机、输电线路外, 检修优化后各元件C级检修周期有所延长, A/C级检修周期比率则有所降低;从图8、9可看出, C级检修成本普遍降低, 除线路L4—L8外, A级检修成本均有所增加。表明RBTS系统计划检修优化后更侧重于A级检修, 以获得更大的检修效益。其中L4、L5本身可靠性较高, 而L6—L8除本身可靠性较高外, 其停运对系统充裕度影响也较小, 因而L4—L8都降低了A级检修投入, 以节约检修成本。

c.图8、9中部分设备 (如G1、G3、G4) C级检修周期缩短, 而C级检修成本反而降低, 原因在于C级检修成本由C级检修周期和A/C级检修周期比率N共同决定 (如式 (12) 所示) , 虽然C级检修周期变短, 但N降低导致平均每年分摊到的C级检修成本减少。

d.不同类型、容量和可靠性的电力设备对电网充裕度影响程度不同, 优化后其最优C级检修周期和A/C级检修周期比率也不同, 相应的A/C级计划检修投入也不一样。方式Ⅱ根据电力设备对电网充裕度贡献的大小对其A/C级检修周期进行了优化调整, 加大了对电网充裕度贡献大的设备计划检修投入。如G1、G4为系统内大机组, 其停运与否显著影响系统电源充裕度, 因而优化后缩短了其A、C级检修周期, 以换取更优的可靠性收益。

e.即使是完全相同的设备, 其所在电网拓扑中位置不同, 最优C级检修周期和A/C级检修周期比率也不一致, 原因在于最优负荷削减模型中计入了网络拓扑信息, 不同位置元件停运对电网充裕度影响不一致, 优化将加大对系统内处于重要拓扑位置的设备计划检修投入。如线路L6—L9具有相同的电气和可靠性参数, 但由于L9为负荷节点6单供线路, 其停运直接导致节点6停电, 因而优化后L9的C级检修周期和A/C级检修周期比率较L6—L8显著降低以提高其可靠性, 降低失负荷风险。

5.2.2 IEEE-RTS79系统计划检修优化

IEEE-RTS79系统拓扑图如图10所示, 其发电机位置如表4所示。

设IEEE-RTS79系统[22]发电机的A/C级检修时间为事后检修时间的1.6倍/1.4倍, 输电线路的A/C级检修时间为事后检修时间的1.2倍/1.0倍, 变压器A/C级检修时间为事后检修时间的80%/60%, 其他假设和方式Ⅰ、Ⅱ定义与RBTS系统相同。

从表5和图11—13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a.从表5可见, IEEE-RTS79系统计划检修优化后, 系统总成本显著降低, 降幅达13.34%;可靠性显著提高, 其中δEENS减少59 019.82 MW·h, 减少停电成本达2 950.99万元。其原因在于优化后合理调整了A/C级检修成本, 特别是大幅增加了A级检修投入, 使得系统可靠性显著提高, 从而系统事后检修成本、系统停电成本显著降低。

b.从图11—13可以看出, IEEE-RTS79系统经过计划检修优化后, 发电系统大部分发电机C级检修周期有所缩短, A/C级检修周期比率普遍降低, 尤其是对电源充裕度影响较大的系统内大容量机组G1、G2、G31表现最为显著, 其A/C级检修交替进行;而输电系统中变压器和输电线路C级检修周期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大, 除少数线路外A/C级检修比率保持不变或有所增加。原因在于IEEE-RTS79输电系统强大, 少数输电元件故障对系统充裕度影响微小, 且输电设备自身可靠性较高, 因而优化后重点增加对系统充裕度影响较大的发电系统的计划检修投入以获得较高的可靠性收益。

5.3 恢复因子变化对多级计划检修优化的影响规律

故障率恢复因子a (i) 和役龄回退因子b (i) 反映了电力设备进行第i次C级计划检修后的可靠性恢复效果, 这里将 (a (i) , b (i) ) 统称为恢复因子。恢复因子越大, 表明计划检修后元件可靠性恢复效果越差。本节通过逐步增大恢复因子, 探索其对电网计划检修优化的影响规律。图14—16为恢复因子从初始值增大到初始值的1.8倍时, RBTS发电系统A/C级检修周期变化规律。

从图14—16看出, 随着恢复因子的提高, 优化后各发电机组C级检修周期大致呈增大趋势, 而A级检修周期呈减小趋势, A/C级检修周期比率逐渐减小。原因在于, 恢复因子越高, 表明C级计划检修效率降低, 故延长C级计划检修时间、减少C级检修次数以节约检修成本, 而把资源投入到更有效的A级计划检修中, 以获得最优的检修效益。此外, 图16中G5、G6在恢复因子增大到1.2倍时A级检修周期相对于1.0倍时增大, 原因在于G5、G6属于系统内最小容量机组, 其停运与否对系统充裕度影响微小, 在恢复因子处于1.0~1.2时, 其对系统总成本影响的主导因素是机组本身的检修成本的变化, 因而延长了其A/C级计划检修周期, 以节约检修成本。

6 结论

本文计及电力设备故障率的时间增长效益, 基于故障率函数和有效役龄建立了电力设备多级计划检修模型;建立了系统可靠性/经济性指标关于C级计划检修周期和A/C级检修周期比率的解析表达式;提出了融合灵敏度和差分思想的电网A/C级计划检修优化启发式迭代算法;通过RBTS、IEEE-RTS79系统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并对比分析了传统计划检修模式, 探讨了C级检修恢复因子对计划检修优化的影响。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a.基于灵敏度和差分思想的电网A/C级计划检修优化启发式迭代算法充分利用了灵敏度指标指示C级计划检修周期 (连续型决策变量) 最优调整方向, 利用前向/后向差分指标指示A/C级检修周期比率N (整数型决策变量) 最优调整方向, 协调2类决策变量进行启发式迭代优化;此外, 在整个优化过程只需进行1次最优削负荷计算, 迭代过程直接通过解析表达式计算C级检修周期或A/C级检修周期比率调整后的系统可靠性指标, 节省了大量计算时间。因此, 该算法具有搜索效率高、计算速度快的特点。

b.不同类型、容量和可靠性的电力设备对电网充裕度影响程度不同, 优化后其最优C级检修周期和A/C级检修周期比率也不同。即使是相同的设备, 其所在电网拓扑中位置不同, 由于最优负荷削减模型中计入了网络拓扑信息, 最优C级检修周期和A/C级检修周期比率也不一致, 优化将加大对系统内处于重要拓扑位置的设备计划检修投入。

c.探讨了C级检修恢复因子变化对A/C级计划检修优化结果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C级检修恢复因子越高 (C级检修效率越低) , 导致优化后更侧重于对元件可靠性恢复更有效的A级计划检修投入, 以提高计划检修效益。

摘要:基于有效役龄和故障率函数对电力设备的多级检修方式进行建模, 并从可靠性成本/效益角度对发输电系统多级计划检修周期进行协调优化研究。计及故障率随时间的增长效应, 以电力设备检修导则中的计划检修等级定义为参照, 建立考虑A级完全检修、C级不完全检修条件下的电力设备故障率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系统可靠性指标、系统检修成本、停电成本、C级计划检修周期、A/C级检修周期比率之间的解析表达式。针对以系统检修成本与系统停电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的大规模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问题, 提出融合灵敏度分析和前向/后向差分思想的电网多级计划检修协调优化启发式迭代算法。探讨检修恢复因子变化对电网计划检修优化的影响。RBTS、IEEE-RTS79系统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不完全检修方式,计划检修,检修周期,模型,灵敏度,差分,优化,检修,可靠性,成本

检修计划 篇2

一、组织领导

公司组成以安全科科长为组长,生产部管理人员为成员的检维修领导小组,组织实施本公司检维修工作。生产部负责检维修方案的制定及检维修期间生产活动的协调工作。安全科负责对检修现场的作业安全进行监督。

二、维修项目

公司生产中工艺设备、机械设备、安全装置、设施等。

三、检维修内容

1、机械设备的清理

一般设备、特种设备、安全设施等。

2、安全装置、设施

a、消防器材及消防供水系统;

b、监控系统、应急灯;

c、防雷、防静电装置;

d、安全警示标志。

设备设施检修计划二:设备检修计划(1339字)

Ⅰ.检修内容

一、地面配电所(负责人:张大平)

1.吊芯检查紧固变压器穿芯螺丝,变压器油作试验。

2.检查检修各板柜操作机构,按计算数据调试试验各种保护。

3.检查紧固各电缆压接及触点的接触情况,紧固各部压线螺丝。

二、压风机(负责人:崔正伟、崔正法、崔小强)

1.检查清理开关柜内灰尘,检查检修各操作机构压线螺丝除锈并紧固。

2.检查压风机各传动机构,保养并加油。

3.检查各部轴承。

4.紧固各部螺丝。

三、提升机(负责人:崔正伟、崔正法、崔小强)

1.清理控制柜内、电阻和灰尘,各压线螺丝紧固。

2.检查检修制动系统,确保其灵敏可靠。

3.调整试验各种保护,确保其动作灵敏可靠。

4.检查各种油脂是否符合要求,液压元件动作是否灵活可靠,不漏油。

5.检查各齿轮咬合情况,接触情况并测量。

四、水泵(负责人:崔正法)

1.拆检水泵检查转子有无磨损、损坏。

2.检查轴承情况并加油。

3.检查水泵开关是否完好,紧固压线螺丝,防爆面达到要求。

4.检查检修各阀门确保其灵活、不漏水。

5.检查检修管路确保不漏水,固定牢固。

6.全面试运转。

五、井下设备(负责人:主井-罗占林,副井-朱其选,风井-吴生荣)

1.井下的所有电缆,管路,风筒按正规悬挂,消除电缆漏电。

2.所有开关都要逐台检查各触点的接触情况,防爆面的锈蚀情况,不合格的要上井或更换,紧固各部压线螺丝。

3.对井下的各种保护按根据计算的整定值统一进行检查检定,使其达到灵敏可靠。

4.检查耙装机钢丝绳,紧固各部螺丝,检查调整制动闸。

5.整理调整各运输轨道,检查检修各挡车设施。

6.更换刮板机,刮板链,各转动部位加油。

7.各转动部位配齐护罩。

检修计划 篇3

关键词:风险管理;配电网;检修计划优化

中图分类号:TM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1-0111-02

对配电网进行检修是确保其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措施,科学、合理的检修计划不仅能有效确保配电网的可靠运行,还能极大的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建立既能考虑经济性,又能考虑稳定性的配电网检修计划模型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建立一种最优化的检修计划,必须要对各种可能情况进行分析和风险评估,然后根据适当的风险评估标准,基于投入成本最小化制定最优化的检修方案,内容对风险管理的配网检修计划优化研究。

1 基于风险的检修技术原理

检修工作通常包括设备信息收集、状态评价、检修策略、检修计划、实施、评价及考核部分,前三者是制定检修计划制定的基础性工作。检修原理,如图1所示。

1.1 设备信息收集

对配电网运行设备信息收集是基础性工作,主要收集的信息包括投运前信息、运行信息、检修试验信息及家族信息。投运前信息是指电力设备出厂及交接实验报告、安装验收等信息;运行信息是指电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维护、接地、故障、缺陷及不良工况等信息;检修试验信息是指诊断性实验报告、缺陷消除记录等;家族性缺陷信息是指同一批次产品的共性缺陷。

1.2 设备状态评价

设备状态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评价方法,依据收集到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从而对设备健康状态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估,这是检修决策的基础。目前行业最通用的状态评估方法是打分制,依据打分制的评价模式,将设备拆分成部件,每个部件又分为不同的状态量,根据状态量的全部信息,将缺陷进行分类细化,根据设备部件的不同按照既定的分值和权重进行评分。

1.3 设备检修策略

设备检修策略是指采用某种检修决策,并根据电力设备的状态评价制定检修类别和内容,电力设备的检修等级通常可以分为下述五等:A、B、C、D、E,其中前面三类必须停电进行,第四类为不停电检修,第五类为带电检修,检修时具体采用何种检修模式是根据电力设备的结构特点决定,本文中检修计划的优化仅考虑前三种检修模式。

检修策略必须按照下述几个原则进行:第一,根据电力设备的状态评价结果分析,坚持“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确保电力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第二,最好采用不停电作业方式,以便降低损失,提高供电稳定性;第三,对状态异常、严重的电力设备必须要采取合理的检修等级及增加必要的诊断性实验。

1.4 设备故障率的推算

基于风险管理的检修既要考虑检修及故障造成的后果,还要考虑电力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电力设备故障率是很关键的指标,是对配网进行风险评估的很重要因素,预测设备故障率是十分必要的。

合理预测电力设备故障率必须考虑下述几点:第一,设备状态评估要依据一定的评估周期进行;第二,配电网的长期检修计划时间相对较长,要考虑较长时间对设备健康状态变化的影响;第三,电力设备在耗损期故障率相对较高,检修周期内变化要引起重视。

2 检修计划优化的关键问题

检修计划优化是指通过对整个检修过程进行合理的安排,安排所检修配电网的电力设备检修开始时间,在能满足检修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减少配电网系统风险和停电损失,提高检修效益。

检修计划的重点是安排电力设备的检修时间,这也是状态检修最后一步,时间决策的制定具有独特的性质,不仅要重视电力设备的具体需求,还必须要考虑整个配电网运行的约束和需求,这样就会出现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中最关键的是检修关系约束的确定和快速潮流的计算。

3 基于风险的检修计划优化模型

3.1 检修风险和故障风险

配电网检修工作对象是配电网设备,本文主要考虑两类检修:其一,周期性检修;其二,非周期性检修,周期检修是指按照固定时间对电力设备的检修,非周期性检修是按照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提前或延后检修。本文基于风险的检修计划优化是考虑负荷变化、设备随机故障等基础上对电网不同检修方案进行风险评估,以便合理安排检修计划,最大限度降低检修周期存在的风险。

就配电网的检修而言,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主要有两部分:第一部分,电网检修风险;第二部分,电网故障风险,这两种风险互相矛盾,要解决这种矛盾的核心在于找到两部分的平衡点,使得检修后配电网运行风险最小,这样既能避免检修过度导致检修风险太大,也能避免由于检修不足而造成的故障风险过高。

电网检修风险定义及表达式:配电网检修退出运行时会损失一部分电荷,称为计划失负荷损失;配电网检修时设备不可靠,当其他电力设备故障时电网失负荷风险变大,这种损失称为随机失负荷损失,具体表达式如式(1):

电网故障风险定义及表达:配电网设备可能出现故障导致电网面临随机失负荷损失、设备维修或更换的个体损失,具体表达式如式(2):

上式中,分别表示时段t配电网故障风险、模式合集、f故障模式的随机失负荷损失、自身损失、检修模式的电网随机失负荷量、修复几率、i设备的维修费用、更换费用及停电时间。

3.2 基于风险的检修计划优化模型

为确保配电网可靠、稳定运行,在检修人员能力许可前提下,建立优化的检修计划模型,目标函数表达如式(3):

F=min(R0)=min(RM+RF)(3)

具体约束条件如下:

①线路潮流约束。

电力设备在检修时可能表现不可靠,为了避免电网运行方式变化,要对其安全校验,如下式(4)所示;

Si

式中Si,Smax分别表示线路允许传输的极限潮流值。

②检修关系约束。

为了避免电力设备维修过程中重复停电导致配电网供电质量下降,要将同段线路检修安排统一时段检修,时间要求如式(5)所示:

tmi=tmj (5)

式中分别表示tmi,tmj设备的检修开始时间。

③检修资源约束。

检修资源约束具体体现是同时检修电力设备的数量,具体表达如式(6):

式中μit,mi,Mt分别表示检修状态变量、资源及资源上限(取值为3)。

4 结 语

综上所述,基于风险的配电网检修计划优化模型既能考虑配电网检修的经济性,又能提高配电网供电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崔姗姗,张建华.复合遗传混合智能算法在配电网检修时间优化中的 应用[J]现代电力,2013,(1).

[2] 胡文堂,余绍峰.输变电设备风险评估与检修策略优化[M].北京:中国 电力出版社,2014.

计划检修停电运行方式安排 篇4

1 计划检修停电运行方式安排的原则

1.1 总体原则

计划检修停电运行方式安排遵循的总体原则为:按资源优化配置原则, 实现优化调度, 减少环境污染, 充分发挥电力系统的发输变电设备能力, 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和人民生活用电的需要;按照电力系统运行的客观规律和有关规定, 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连续、正常运行, 电能质量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1.2 应满足的条件

计划检修停电安排应满足的条件为:不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不影响电力可靠供应;不影响清洁能源全额收购。上述3个原则中任意1个不能满足, 则发输变电设备不具备计划检修停电的条件。

2 计划检修停电安全稳定校核的方法

计划检修停电安全稳定校核应根据具体情况开展相关分析, 以下将主要围绕静态安全和暂态稳定讨论计划检修停电安全稳定校核的方法。

2.1 校核方式的选取

在充分掌握电网安全稳定特性基础上, 根据计划检修停电安排时间段电网负荷情况及来水情况, 针对电网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最不利方式, 分析发输变电设备计划检修停电下电网的安全稳定水平, 找到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风险点, 及时制定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控制措施。

2.2 静态安全分析校核

2.2.1 静态安全分析方式选取

静态安全分析校核主要校验电网的静态安全性, 也即电网从一个稳定运行状态过渡到另一个稳定运行状态电网的安全水平。

静态安全分析一般采用N-1潮流计算分析方法, 在选取最不利方式基础上, 逐个将发输变电设备停运, 进行潮流计算。

2.2.2 静态安全分析中输电断面的确定

发输变电设备校核检修停电方式下, 应确保电网发生N-1故障其他任一设备不过载, 系统母线电压不越限。若存在N-1潮流过载的问题, 及时采取措施, 控制相关断面潮流。

发输变电设备计划检修停电方式下, 电网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部分全接线方式下构成的输电的已不能适用, 开展静态安全分析的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确定新的输电断面及其极限。

(1) 确定输电断面的方法。若开展静态安全分析过程中, 存在N-1潮流过载的问题, 需将故障设备与越限或过载设备构成输电断面, 计算并确定该输电断面控制功率限额, 以确保N-1能通过静态安全校核。

(2) 各类输电断面的确定。静态安全分析校核的关键在于分析重要输电断面的性质, 然后根据输电断面性质选取对电网运行最不利的方式进行计算校核。输电断面根据其潮流特性可分为出力外送断面、负荷送入断面、综合断面等3类。

(1) 出力外送断面。出力外送断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图1中, 区域电网1内部的电厂出力远大于其用电负荷, 因此其与外部电网联络的输电断面潮流由区域电网1流向外部电网, 将此类性质断面归类于出力外送断面。出力外送断面的潮流主要由送端电网的电厂出力及用电负荷所决定, 与其受端电网电厂出力及用电负荷关系不大。且区域电网1内电厂出力越大, 用电负荷越轻, 其外送输电断面潮流越重。因此在校核该类输电断面的静态安全问题时, 须将其送端电网电厂出力调整至实际可能出现的最大出力, 送端电网用电负荷调整至实际可能出现的最低负荷。此时即为该类输电断面安全稳定最不利的情况。

(2) 负荷送入断面。区域电网2内部用电负荷大于发电出力, 与外部电网联络的输电断面潮流由外部电网流向区域电网2, 此类输电断面归类于负荷送入断面。负荷送入断面的潮流主要由受端电网的电厂出力及用电负荷所决定, 与外部送端电网电厂出力及用电负荷关系不大, 且受端电网用电负荷越重, 电厂出力越小, 负荷送入断面的送入潮流也就越重。因此在校核该类输电断面的静态安全问题时, 须将其受端电网电厂出力调整至实际可能出现的最小出力, 受端电网用电负荷调整至实际可能出现的最高负荷。此时即为该类输电断面安全稳定最不利的情况。

(3) 综合断面。综合断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图2中, 220k V WT断面潮流由区域电网3流向区域电网4, 区域电网3是其送端电网, 区域电网4是其受端电网。220k V WT断面不是区域电网3的唯一出力外送通道, 因此其潮流不由区域电网3电厂出力及用电负荷唯一决定;220k V WT断面也不是区域电网4的唯一负荷送入通道, 因此, 其潮流也不由区域电网4电厂出力及用电负荷唯一决定, 其潮流大小既受送端电网电厂出力影响, 又受受端电网电厂出力及用电负荷影响。将此类输电断面归类于综合断面。在校核该类断面的静态安全问题时, 须将其受端电网电厂出力调整至实际可能出现的最小出力, 用电负荷调整至实际可能出现的最高负荷, 将其送端电网电厂出力调整至实际可能出现的最大出力。此时即为该类输电断面安全稳定最不利的情况。

2.3 暂态稳定校核分析

开展暂态稳定计算校核分析是计划检修停电运行方式安排的一个重要环节。计算过程中可能表现为暂态功角失稳和暂态电压失稳2个方面。

2.3.1 暂态功角稳定

暂态功角失稳主要发生在局部电网电源集中外送, 当电源送出线路计划检修停电时, 需考虑计算分析暂态功角失稳问题。

送端电网机组开机方式越大, 机组的功角稳定性问题可能会越突出。因此, 在校核电网暂态功角稳定问题时, 需将送端侧机组全开满发, 不留旋转备用, 送端电网负荷调整至可能出现的最小负荷, 从而外送潮流可能为最大潮流。若机组出现暂态功角失稳时, 则应考虑采取相关稳定措施, 若未配置相关稳定措施或使用该稳定措施, 仍然存在暂态功角稳定问题, 则需要在送端电网采取留有一定旋转备用的形式来解决暂态功角失稳的问题;若即使采取机组留有一定旋转备用容量的措施后, 暂态功角稳定问题依然存在, 则可将相关机组停运, 直到机组保持暂态功角稳定。

2.3.2 暂态电压稳定

暂态电压失稳主要发生在受端动态无功支撑不足的电网, 故当受端电网与外界联络线路计划检修停电时, 需特别关注暂态电压稳定问题。

受端电网电源开机方式小且受端电网负荷重, 则受端电网的暂态电压稳定水平降低。机组有功运行在额定出力时, 其无功出力将受到限制, 故障过程中, 可提供的动态无功容量有限, 机组对电压的支撑能力也就越差。因此, 在校核受端电网暂态电压稳定问题时, 受端电网负荷应调整至实际可能出现的最高负荷, 受端电网机组保持最小开机方式, 且有功出力满发, 不留旋转备用。当出现暂态电压失稳时, 首先选择在受端电网机组留有一定旋转备用, 若留有一定旋转备用后仍然不能解决受端电网暂态电压失稳问题, 则可采取加开受端电网机组的措施。若受端电网无备用发电机组时, 则可选择降低受端电网负荷水平, 直到通过暂态电压稳定校核, 从而得到在发输变电设备计划检修停电方式下机组的开机要求。

3 实例分析

由于设备老旧, 需对CD地区DS变进行整站全停, 以下将对变电站计划检修停电进行安全稳定校核, 从而确定该变电站全停的电网运行方式安排。地区电网结构如图3所示。

3.1 静态安全分析校核

3.1.1 输电断面确定

分析DS变整站计划停运后形成的输电断面性质:由图3可知, DS变处于CD电网向YY电网输送电力的通道上。DS变整站停运后, CD电网与YY电网之间的输电通道减少, 联系减弱。YY电网的主要受电通道主要有500k V FX#1T及CD电网与YY电网之间的TZ线、FT线、YM线等220k V联络线。

从上面分析可知, DS变整站停运后, YY电网的主要受电通道500k V FX#1T及220k V TZ线、FT线、YM线等可能构成新的输电断面。该输电断面属于综合断面, 从潮流走向来看, YY电网是该输电断面的受端电网, CD电网及FX变电站的500k V网络是该输电断面的送端电网。

3.1.2 输电断面控制限额计算

对上述输电断面进行静态安全分析时, 需将其受端电网YY电网用电负荷调整至实际可能出现的最高负荷, 将YY电网220k V并网机组YY电厂#1G、#2G停运, 增开FX变电站500k V网络1台并网机组, 即YY#3G, 进行静态安全分析。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 FX#1T与FT线构成一个输电断面, 需对该输电断面制定稳定控制措施。

在上述运行方式的基础上增开YY电厂#1G, 调减YY电厂#3G部分出力, 此时FX#1T下网有功功率为400MW, 220k V FT线有功功率为150MW, 再次进行静态安全分析。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由以上分析结论可知, 当YY电网220k V并网机组YY#1G、#2G保持一台机运行时, FX#1T与220k V FT线组成的输电断面能通过静态安全校核。FX#1T下网潮流+220k V FT线FQ变送TZM变潮流的稳定控制限额为550MW。

3.2 暂态稳定分析

3.2.1 稳定类型判断

分析DS变整站停运后电网暂态稳定问题性质:CD电网与YY电网电源较多, 基本不存在暂态电压稳定问题。DS变整站停运后, SZ水电厂、LJT水电厂外送通道减少一回。根据前文所讨论的, 当电源送出线路停运时, 需校核电源机组功角稳定问题, 因此需校核SZ水电厂、LJT水电厂等电厂机组的暂态功角稳定问题。

3.2.2 暂态稳定计算及控制措施

校核暂态功角稳定问题时, 首先将SZ水电厂、LJT水电厂等电厂机组全开满发, 对SZ水电厂、LJT水电厂等电厂的送出线路进行三相短路故障校核。计算结论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 DS变整站停运后, LJT电厂的机组无法通过TZ线的三相永久性故障校核。逐步减少LJT水电厂及SZ水电厂机组出力, 当LJT、SZ等电厂机组各留10%旋转备用时, 上述功角失稳情况不复存在。因此暂态稳定校核结论为:DS变电站整站停运后, LJT、SZ等电厂机组需留10%备用。

3.3 运行方式安排

11月份检修计划 篇5

2409工作面

1、更换张紧跑车¢400滚筒,时间1.5小时。

2、更换皮带头一号减速机液压偶合器密封,负责人李超平,时间3小时。

3、检查破碎机大轮与刀头,负责人李超平,时间2小时。

4、检查机尾链轮,负责人李明立,时间2小时。

5、支架工更换106架、54架大立柱,负责人李红超,时间2小时。

6、更换采煤机滚筒左滑动油封,负责人陈宝林,时间3小时。

7、检查运输机4*315开关接触器隔离开关,负责人孙西矿,时间3小时。

8、检查采煤机变频器和变频器及固定,负责人冯红星,时间3小时。

综采二队

2007-11-2

4检修报告

1、已更换张紧跑车滚筒,由曹长义处理完毕。

2、已更换皮带头一号减速机液压偶合器密封,由李超平处理完毕。

3、已进行检查破碎机大轮与刀头,经李超平检查完好。

4、已进行检查机尾链轮,经李明立检查完好。

5、已更换支架106架、54架大立柱,由李红超处理完毕。

6、已按时更换采煤机滚筒左滑动油封,由陈宝林负责,处理完毕。

7、已检查运输机4*315开关接触器隔离开关,经孙西矿检查正常。

8、经检查采煤机变频器外壳松动,已安排冯红星处理完毕。

综采二队

设备员如何做好计划检修工作 篇6

1 检修计划的审核编制

设备员负责对各生产车间点检人员确定的检修项目进行编制汇总。在编制总的检修计划时应将重点放在检查生产车间与生产车间的检修项目之间以及同一生产车间检修项目之间是否有冲突。设备员应重点检查以下几点冲突:

1.1 作业环境相干涉

所谓作业环境相干涉是指某一检修项目的进行会破坏另外一项或几项检修项目的进行。例如, 在轧钢厂加热炉位置检修时, 如果某一项检修需要将炉门提起, 势必造成炉门前作业环境处于高温状态, 炉门前的一些检修项目将无法顺利进行。设备员应按炉门提升时间统筹安排两项检修项目的先后顺序或是择一进行。

1.2 作业空间相干涉

同一设备同一位置有多项检修项目进行, 要注意作业人员以及各种作业工具是否能有充足空间, 尤其注意作业人员是否能有安全的站位。当维修空间分为上下两层时, 还应注意上层作业可能对下层作业造成的重物掉落砸伤等伤害情况的发生。

1.3 单项检修项目作业时间与总体检修时长不协调

单项检修项目作业时间与总体检修时长不协调是指某一检修项目所用时长远远高于其他检修项目作业时间, 从而影响整个检修的进度, 扰乱检修节奏。此时设备员编制检修计划时应对远高于总体检修时长的检修项目进行摸底, 视情况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协调。要么对此项进行删减缩短此项检修时间, 要么增加其他检修项目避免人力物力的闲置浪费。另外, 在控制检修作业时间方面, 还要注意查看检修项目中是否存在设备在运行状态时同样可以进行的检修项目。这样的检修项目应该在日常巡检过程中完成, 就没必要安排在计划检修内, 以防止挤用整体停机时间。

1.4 共用设备及工具是否冲突

设备员需要对每一项检修项目使用到的一些共用设备及工具 (如天车、接线柜、焊机、汽吊等) 有一个整体的安排, 避免因为对共用设备及工具的安排不当致使各生产车间发生冲突矛盾。因此, 要在检修前的准备中将这些问题处理好, 提前安排并督促各车间按照预先的安排执行, 以检修准备会议上确定的重点项目优先使用共用设备及工具。

设备员在汇总编制检修计划时还应该认真检查每项检修项目, 并根据设备实际运行情况查看是否有丢项、漏项。总之, 要将各车间上报的分散检修计划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从大局出发将计划检修工作安排处理好。

2 检修前备品备件的准备情况

在检修计划确定后, 备品备件必须先行准备, 已损坏的配件能修复的进行修复, 不能修复的更换新件。设备员要在检修前督促各车间按计划将检修所需备品备件准备好, 并催促各车间的技术人员及时跟进, 落实备品备件的准备进度。同时积极协助各车间完成备品备件的申报、购买及外委制备。

完成此项工作设备员应注意以下几项工作:

2.1 外委检修项目备品备件的准备

由于外委人员管理不在本单位人员管理范围之内, 因此在准备工作上难免会有脱节。设备员应该承担起责任, 及时组织甲乙双方技术人员进行协调沟通, 督促外委人员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要重点掌握此类备品备件的各项要求是否达标, 并安排专门人员在检修前进行检查, 防止同机件不能匹配。

2.2 技改备件的准备

技改是对原有设备的某项功能或某项结构进行改进, 使其更能适应生产要求。检修前设备员应组织参与技改的技术人员对所需的备件做专项的准备工作, 认真核对各项参数。由于某些小的技改只是在原有备件上稍做改进, 准备时应提起注意, 在现场放置备件时也要注意与原有备件的区分。

3 检修现场的协调管理

到检修计划的实施阶段, 设备员的主要工作就是保证整个检修能忠于计划按部就班的进行, 但是检修现场环境复杂, 设备员要随时准备配合各单位处理突发事件。设备员应该在现场以整体大局出发控制整个检修的节奏。检修现场出现计划安排中未能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请示领导, 尽快组织确定补救方案使问题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应重点关注检修时间长短及关键设备的检修项目, 确保重点检修项目不受它因干扰顺利完成。设备做好检修现场的协调管理应注意以下几项工作的开展:

3.1 注意加强技改备件上线的项目管理

对于技改备件的上线, 其运行的实际效果往往不能非常的确定, 且技改件的安装方法可能会有别于未技改之前的零件, 因此需要作业人员提起注意。设备员应该及时组织相关的技改人员对整个技改备件更换的过程进行跟踪, 确保其正确安装以免影响技改效果。技改备件安装完成后, 设备员应在具备条件后组织相关人员对技改部位进行单体试车。

3.2 记录新检修项目的单项时间

为确保每次检修的检修计划能将每个单项检修项目的人力及时间都计划得比较精准, 在每次检修时出现以前检修中未出现的新的检修项目时, 设备员应在检修时重点关注此项检修项目所用的人力及检修时长。做好相应的记录, 为以后检修计划的制定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3.3 检修延时问题追踪

计划检修要求所有的检修项目必须按时保质的完成, 每个单项的检修时间及整体的检修时间都必须在计划之内。每次检修时一旦出现了延时问题, 设备员应在第一时间到达问题出现现场, 协助各单位处理应急问题。同时, 设备员还应该在检修后总结分析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 追究问题单位责任。通过组织召开事故分析会让各个检修单位明确事故原因, 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4 检修完成后的问题汇总分析

检修结束后, 设备员应努力做好检修后的各项总结工作, 不断积累经验以使整个计划检修不断优化。汇总检修期间对设备进行检查测量的各项数据, 及时更新设备档案, 为设备运行情况做动态的监控提供依据, 要找出统计数字与设备设计技术性能参数之间的联系, 利用统计数据预测设备状态。对停机时间点检测到的新问题做好记录, 为下一次检修计划的制定做好准备。督促各车间对重点检修项目的检修步骤进行总结汇总, 对各种实施方案进行比较, 通过不断的改进达到对检修步骤的优化。例如, 某厂检修时对精轧机液压站主管路法兰改造时, 原计划未考虑维修管道处于地内作业空间狭小, 切除管道时预先准备的角磨机无法使用, 且检修现场未准备其他设备, 只能临时采用电焊切割, 但是切割作业进度缓慢且在切割后管道内堆积大量杂质, 冲洗杂质还需花费较长时间。事后通过分析并查阅了相关的资料确定了优化方案:狭小空间厚管壁切割作业使用等离子切割枪效率高, 且产生的杂质较少便于冲洗。

5 结语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只有设备的运行状态良好才能有高质量的产品, 设备员要结合生产的实际要求努力做好以上提到的几方面工作。设备员应从计划检修的整体出发, 切实起到联接上级领导和生产车间的桥梁作用, 将检修中发现的问题反映给上级领导以便于及时确定补救方案, 同时还应将上级领导对于检修的一些要求传达给各生产车间并督促执行。总之, 设备员只有从每一个细节出发, 努力克服不利因素才能将计划检修工作做得更好。

摘要:从计划检修的检修计划制定审核、检修前备品备件准备情况、检修现场协调管理及检修完成后的问题汇总分析4个方面出发, 详细论述了设备员在每一方面的重点工作, 并对设备员如何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设备员,计划检修,检修管理

参考文献

[1]夏静.按时完成设备停车检修计划的措施[J].矿山机械, 2003 (1) :76~77

[2]曲可慧.装卸机械的计划检修与状态检修[J].起重运输机械, 2005 (12) :65~67

[3]张生平, 康振祥.搞好临钢公司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之我见[J].山西冶金, 2003, 48 (2) :48~49

[4]潘培道, 徐健, 李用量.现代企业设备维修备件管理方式的研究[J].轻工机械, 2006, 24 (1) :161~162

检修计划 篇7

关键词:停电检修工作计划,执行,计划时间,控制

0前言

停电检修是电力系统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电力系统进行停电检修, 能够准确的发现电力系统存在的问题和故障, 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 以此保证电力系统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然而, 在进行停电检修工作之前, 必须制定科学的停电检修工作计划, 并严格控制停电检修计划的时间点, 以此保证停电检修工作能够顺利、高效的进行。因此, 文章针对停电检修工作计划执行与计划时间控制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停电检修工作计划有效执行的控制策略

1.1 停电检修计划准备

在制定停电检修计划之前, 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根据停电检修的实际需求, 对检修车辆、配件、工具、检修人员以及群众疏散工作进行全面检查, 并且有操作负责人对所有的安全用具、操作规程等是否存在问题, 交通工具以及操作是否符合相关规范, 两座变电站的检修人员在进行往返操作时, 如何拨正操作方法、操作流程的协调性。同时, 设备管理或者线路管理人员, 应该对停电检修计划、方案以及配合问题进行讨论, 采用协调会的方式对计划的各个环节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避免在停电检修的过程中出现推诿、扯皮等问题。当上述条件都准备完毕后, 进行停电检修计划的批复。

1.2 停电检修计划批复

在制定停电检修工作计划时, 应该结合当时的天气状况以及天气预报, 根据天气变化的规律, 由电力运维管理人员对是否适合室外停电作业进行正确判断, 并由施工作业负责人将停电检修工作计划递交给上级部门进行审批。同时, 施工负责人还应该根据负荷的变化趋势对停电检修工作计划进行调整, 根据调度人员给出的现阶段负荷运行数据, 对负荷运行方式进行科学的调整, 在保证电网运行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下, 制定科学的停电检修计划。

1.3 合理安排检修工作

为了能够保证停电检修工作能够顺利、高效的进行,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其一, 编制年度检修计划, 抄表班、供电所以及安装队, 应该对年度停电检修加护进行全面、细致的回报, 并由专业的停电检修计划人员进行统计分类, 充分的考虑各项检修工作对停电时间的影响, 并对停电检修方案以及实施计划进行体征, 将小型施工检修计划和大型施工检修计划相结合, 并对年度停电检修计划进行合理的调整, 保证年度检修计划包含月度检修计划、月度停电检修计划包含周检修计划, 以此保证停电检修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可控性, 尽可能的降低停电检修时间;其二, 实施综合检修, 由于停电检修需要对区域内的所有电力设备进行检修, 因此, 停电区域内的所有检修工作必须同时进行, 各个检修项目需要相互配合, 线路下层检修和线路上层检修相配合, 台区检修和线路检修相配合, 小型检修施工和大型检修施工相配合, 例如, 某地区2013年的8条线路更换绝缘导线大型施工, 在停电施工过程中, 更换了设备线夹、刀闸、开关、低压阴险、低压动力箱, 对台区进行了改造, 紧固了连接点, 对台区的树木进行了修建, 一次停电施工, 对区域内的所有设备、线路进行了全面、综合检修, 显著的提高了区域内所有电气设备的健康水平;其三, 停电检修工作计划应该打破管理接线, 采用科学化管理、精细化管理以及集约化管理的方式, 制定详细、全面的检修计划, 尤其是检修项目的关键环节和专业环节, 应该实施全过程、有目标的控制方案, 以此保证停电检修计划高效、全面的落实。

2 停电检修工作计划的时间控制策略

(1) 当所有的停电检修人员到位之后, 对停电检修所需要的配件、材料、器具以及车辆等进行检查, 当确定没有故障或者问题后, 调度人员向运维人员下达停电操作的命令, 然后按照停电检修工作计划进行检修。

(2) 当停电检修工作开始之后, 在检修现场应该由负责人对检修时间进行合理的控制, 一方面, 应该对检修工作过程中存在的疑问或者故障, 必须立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 并有现场监理人员对整个检修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对检修执行状况、调试数据进行调整, 以此保证检修工作能够按照既定的工作计划执行, 同时避免出现返工的现象;另一方面, 现场工作负责人应该对停电检修项目的执行状况、试验项目等进行严格检查和把关, 避免出现私自扩大检修范围、遗漏检修项目或者跳项检查的现象。

(3) 对停电检修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 对于检修工作中不可预见的状况以及突发故障, 应该及时的向设备管理部门、线路管理部门、主管领导等反馈信息, 通过现场所有管理人员的沟通和协商, 对检修工作计划和进程进行调整, 以此保证停电检修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

(4) 当停电检修工作完成之后, 应该由现场负责人对检修工作计划进行总结, 并由运维人员对检修工作质量进行检查, 如果检查出现问题, 现场负责人必须无条件的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完善, 以此保证检修工作完成后符合送电要求。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停电检修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 为了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实施停电检修工作之前, 应该制定实用、可行、科学以及有效的停电检修计划, 并严格控制检修计划的执行时间点, 进而提高停电检修工作水平和效率, 以此降低停电检修的时间, 快速的恢复供电, 为社会和人民提供安全、稳定以及可靠的电能服务。

参考文献

[1]邓峰.影响变电检修工作效率的因素分析[J].硅谷, 2014 (16) :150-151.

[2]梁春燕.优化配网检修计划工作实施[J].装备制造技术, 2012 (11) :183-184.

计划检修系统中的短信应用实践 篇8

在OMS检修工作中, “答复”, “复役前询问”, “延时完工后通知”, 是调度工作中比较关注的时间节点。 现今值班调度员在关键时间点上, 常采用电话方式, 通知相关人员。 但这种模式会由于一些外部因素产生歧义、误会或未通知到位。 基于短信平台的主配网计划检修短信业务会通过原系统界面弹框, 发送短信询问工作负责人现场进度。 方便告知值班调度员, 各部门领导, 其他检修关注人员。 实现了检修工作最大程度的信息扩散, 使得调度员及时调整电网运行情况, 保障客户用电安全。 在监控检修单数据状态时, 不修改原系统数据结构, 不添加触发器, 短信业务数据库与原系统数据平行运行互不干扰, 保障原系统安全运行。 因此, 基于电话模式的基础上, 添加短信提醒功能, 可以很好的弥补了电话模式产生的不足。

2 计划检修系统中短信应用的设计

2.1 设计原则

基于短信平台的主配网计划检修短信业务会通过原系统界面弹框, 发送短信询问工作负责人现场进度。 给值班调度员, 各部门领导, 其他检修关注人员以及时通知。 因此, 进行设计时, 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 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系统设计时, 在网络、 数据库、应用软件等各个层次需要保证系统平台和数据的安全, 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满足系统全天候运行的要求。 对所操作人员、查询人员, 实现单独的用户、口令数据库管理, 防止非法操作。

(2) 先进性和成熟性。 软件开发必须保证技术的先进性, 以避免在软件交付使用后过早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同时软件开发所采用的技术必须是成熟的技术, 以免技术不成熟给系统运行造成困难。

(3) 可扩展性。 包括用户数量上的可扩展性 (或性能可扩展性) ;及业务上的可扩展性 (或功能可扩展性) 。

(4) 开放性。 本系统是数据采集加工的接口, 涉及到其他管理系统的数据来源, 为保证信息流动的通畅性, 必须与其它系统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

(5) 实用性和灵活性。 充分考虑系统应用需求, 在基本功能保持一致的基础上, 灵活的实现和满足业务需求。

(6) 可管理性。 便于系统管理员的管理, 并在系统发生问题的时候都能够很容易地进行诊断, 并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 使得系统时刻处在良好运行的状态。

2.2 系统设计

计划检修系统中的短信业务的设计主要用于完成以下功能, 即:答复发送短信, 智能判定申请人是否有号码, 是否是手机号, 实现给申请人发送短信;发送短信给负责人, 智能判定负责人是否有号码, 是否手机号, 实现给负责人发送短信;复役前发送短信, 给工作负责人发送短信, 询问是否能按时完工, 如果负责人在系统内没有号码, 则发送短信给工作申请人;转发回复短信, 根据工作负责人回复的短信, 由调度员决定是否将短信转发给相关人员;操作票发送短信, 根据需要由调度员针对操作票发送短信;历史查询, 查询各检修单关联的所有短信。 包括:发送短信, 接受短信, 转发短信。

如图1 所示, 为计划检修系统中的短信系统框架图。

计划检修系统中的短信业务设计的关键为:

(1) 基于短信平台的短信接收订阅与取消:相关短信接收人可以对短信服务号发送短信来订阅或取消, 例如:短信接收人给服务号发送“1”, 则短信平台将不会给该手机号的发送短信。 短信接收人给服务号发送“2”, 则短信平台将会给该手机号的继续发送短信。 前提是, 该手机号存在于短信接收人列表中。 避免对个别领导形成短信骚扰。

(2) 智能判断同一个手机号是否存在于多个短信分组中, 如果在发送短信时, 一个联系人存在于多个分组中, 则系统智能筛选, 针对每个手机号, 只发送一条短信。 确保关注电网运行的领导能够收到实时信息, 又不至于形成短信轰炸。

(3) 管理系统基于.NET技术的开发:ASP.NET是在服务器上运行的编译好的公共语言运行库代码。 ASP.NET可利用早期绑定、实时编译、本机优化和缓存服务。 这相当于在编写代码行之前便显著提高了性能。 ASP.NET框架补充了Visual Studio集成开发环境中的大量工具箱和设计器。 WYSIWYG编辑、 拖放服务器控件和自动部署只是这个强大的工具所提供功能中的少数几种。

3 计划检修系统中短信应用的实践

本章以铜陵主配网计划检修系统的短信业务为例, 研究其应用实践。

3.1 答复功能

配网当值调度员在配网方式审核同意检修申请票以后, 答复申请人或者工作负责人。 在调度员答复时, 程序询问调度员是否需要发短信, 此检修单在以后的流程中以后会遵照这次选择决定是否发送短信。 在工单答复后, 短信通知负责人, 申请人, 短信内容包括:工作票号, 申请设备, 工作内容, 批准开完工时间。 界面提示:短信已发送, 如需查看是否发送成功, 请稍后在页面底部查询。 配网当值调度员不接收回复内容。

3.2 复役前询问功能

对正在开工的, 复役时间前“一定的时间”短信通知现场工作负责人 (如果工作负责人在系统中没有手机号, 则发短信给申请人) , 并要求在10min内答复。

在预定发送询问短信的时间, 如果检修单状态不为开工, 则弹框提示调度员操作。 在得到答复后将回复的短信内容, 桌面提示给调度人员, 由调度人员决定该短信是否转发, 转发给谁。 默认选中“能按时完工”, 选中“复役前询问接收人-能按时完工”关联的角色。 当点击“不能按时完工”时, 选中“复役前询问接收人-不能按时完工”关联的角色。 默认选中的角色可修改。

3.3 完工后提示功能

在完工后, 根据“实际完工时间”判断是否按期完工 (判断依据“实际完工时间”与“预计完工时间”差值在5min内) , 如果是按期完工, 则不发送短信通知。

如果不是按期完工, 则弹框提示调度员选择接收短信角色, 默认选中“检修终结短信接收人”关联的角色, 短信内容:@ 工作票号, @ 检修设备+“工作”, @ 完工时间, “即将恢复”;调度员发送短信后桌面提示:短信已发送, 如需查看是否发送成功, 请稍后在页面底部查询。

3.4 角色与人员管理

角色与人员可以在后台维护, 每个角色可以包括多个人, 每个人也可以属于多个角色, 每个人可以有多个号码。 对于铜陵主配网计划检修系统的短信应用, 其角色包括: 市县公司95598;运检工作负责人;配抢;配调;其他相关人员。

3.5 短信收发

发短信时, 每条短信对每个号码只发一次;即在发送短信时, 选中了包含相同人的多个角色, 短信也只发送一次。

每条短信如果发送失败, 都会在调度桌面上弹出提示并且可以重发。 提示内容:短信接收人@ 接收人 (@ 手机号) , 短信发送内容:@ 内容。 发送失败, 原因:@ 原因。 短信接收人可以通过向服务手机号回复短信来自行决定是否接收短信。

4 结论

配网计划检修短信业务的建设, 可以很好的解决电话模式所存在的由于一些外部因素产生歧义、 误会或未通知到位的问题。 且通过主配网计划检修短信业务的建设, 可以让相关领导、95598 以及电力用户更加及时的获取现场检修的进度信息。 使95598 热线避免在接到电力客户询问电话时, 才询问现场检修进度的情况。 对于部分特殊电力用户, 甚至可以直接在检修结束时, 短信通知他, 方便他们及时安排生产。 计划检修系统的短信应用, 还可以提供24h的查询服务, 方便接班调度员了解检修单检修状态。 历史记录可查询, 方便管理人员对历史信息进行查询统计。

参考文献

[1]廖跃.基于Web服务的短信群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 2013.

[2]卢绍伟.公安部门短信息平台系统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 2012.

铁路机车检修计划生成系统的研究 篇9

关键词:铁路机车,机车检修,检修计划,影响因子

0 引 言

随着铁路信息化的建设,作为铁路运营的重要部门—机车检修部门,也必将采用先进、快速、高效、准确的信息化手段来加快自身的发展,以更好地适应铁路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因此开发机车检修信息系统已势在必行。而机车检修计划的编制是机车检修工作的重要环节,设计合理的检修计划系统是机车进行定期检修的依据。只有当计划维修的周期接近发生故障的实际周期时,此维修计划才是最合理的。如计划维修的周期过短于发生故障的实际周期时,将产生过多的维修,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如计划维修的周期过长于发生故障的实际周期时,将影响机车的运用安全[1]。因此,机车检修周期应符合机车部件的实际损耗状况。

我国现阶段机车检修采用计划预防检修制度,在这种维修体制中,一直以来,干线机车检修周期都是单一地由走行公里来确定,调车机车一直都是由运用时间来确定。但是,在机车实际运用过程中,机车部件的耗损除了与走行公里或运用时间有关外,还要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机车运行的区段(也即机车运行的路况)、机车车型、机车走行公里以及机车实际工作的动态信息等[2,3]。因此,仅由走行公里或运用时间来确定机车检修周期已不能满足机车检修实践及机车检修管理的要求,故迫切需要建立一种较全面、合理、高效的方法来确定检修周期。

1 检修计划生成系统结构图

检修计划的编制受限的客观条件很多,各种因素变化频繁。针对这种情况,该系统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用户可随时调整各项参数。机车定修后走行公里数占有较大比重。而且数据每天都更新,属动态数据,而且具有时间性和阶段性,因此程序设计上需十分谨慎,在每个允许用户输入和执行的模块中,都采用合理性校对、后果警告等办法,提醒用户注意操作。—旦用户发现参数有误,需作废计划重新编制,程序可立即恢复计划前数据,等待用户修改参数后重新编制。即程序应有数据初始化接口,以便系统损坏后能够快速恢复。故而设计检修计划生成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

2 检修计划生成影响因素的拟定

该系统要求根据机车走行公里数、机车地面检测数据、机车运行日志、机统-6、机车运行区段、不同车型等因素对机车检修计划生成的影响程度的差异,建立数学模型,即:检修计划的制定主要考虑基本影响因子J、走行公里相关因素Z以及动态因素D对机车检修规定的影响;即:检修系数=F(J,Z,D)。机务段制定检修计划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

根据机务段制定检修计划的过程,我们把基本影响因子和走行公里两者先行结合起来形成影响检修计划制订的静态因素,然后与机车动态信息相结合,决定机车检修计划的排定。

检修计划的制定主要考虑基本影响因子J、走行公里相关因素Z以及动态因素D对机车检修规定的影响;即:检修系数=F(J,Z,D)。走行公里主要根据检修公里下限与检修累计天数下限等来确定相关的影响因子[4];

基本影响因子主要由机车出力情况决定,涉及运行区段和机车车型。

(1)机车车型评定:

根据机车车型数据字典,把机车分为很差、差、较差、中、较好、好六个等级。定义模糊子集JC:{很差,差,较差,中,较好,好};

(2)机车区段评价:

我们把机车运行区段的起始点和终点固定,作为系统的输入/输出接口。判断机车运行区段的优劣情况,大致从三个方面入手:起始点与终点的落差,起始点与终点间的坡道个数与坡道大小,机车运行线路的小曲率半径曲线路线的多少。为此根据地理区段信息字典把从机车出发历经的各个地理区段的路轨状况也分为六个等级:很差、差、较差、中、较好、好。定义模糊子集LK:{很差,差,较差,中,较好,好}。

由于好的机车运行于好的区段对机车的磨损就越小,机车的出力就越小。反之,差的机车运行差的区段对机车的磨损就越大,机车的出力就越大。由此定义机车出力情况的推理规则如表1所示。

3 检修计划生成影响因素数学模型的建立

通过以上分析,结合模糊逻辑方法,由神经元网络自动生成系统可表示出检修系数论域U为:U={x1,x2,x3,x4,x5,x6},故由机车车型数据字典与地理区段信息字典结合专家推荐可拟定出机车车型与路况的模糊子集为:

JC~=0.1x1+0.3x2+0.5x3+0.6x4+0.8x5+0.9x6(1)

LΚ~=0.1x1+0.2x2+0.3x3+0.5x4+0.7x5+0.9x6(2)

由式(1)与式(2)式可得出机车出力情况的模糊矩阵为:

U˜JC×ΛΚ=[0.10.10.10.10.10.10.10.20.20.20.20.20.10.30.30.30.30.30.10.30.50.50.50.50.10.30.50.60.70.70.10.30.50.60.80.9](3)

故机车的基本影响因子可由表1对应机车的出力情况的模糊矩阵可拟定出,由机车的出力情况的模糊矩阵可得出机车出力情况的仿真图形,如图3所示。因此可以借助此图在已知路况与机车车型的情况下,合理地查出机车的出力情况,从而可以消除人为随机因素造成的对机车出力情况描述的错误。

其次,考虑机车的动态信息。由于机车的动态信息是动态的、实时的,有时甚至可以没有此项信息,因此在制定检修计划时首先保证静态信息的准确性,再根据动态信息的灵活性来确定待检修机车检修的优先级。为此,应该首先建立这三项信息的评价表。即针对地面检测、运行日志、机统-6这三项动态监测项目的每种检测信息建立检测内容和检测标准。对各个检测项目的情况得出一个总体的评价指标,然后按照这三个检测项目的重要程度不同,最终得出综合的动态影响因子。以下是动态信息的评价方法。

(1) 地面检测

1) 建立地面检测信息数据字典。列出常见的检测信息(标准化),并给出相应的评价指标。

2) 根据系统给出的地面检测信息,系统给出地面检测的总体评价指标。

(2) 运行日志

1) 建立运行日志数据字典。列出常见的运行记录(标准化),并给出相应的评价指标。

2) 根据系统给出的地面检测信息,系统给出地面检测的总体评价指标。

(3) 机统信息

1) 建立机统信息数据字典。

列出常见的机统信息(标准化),并给出相应的评价指标。

2) 根据系统给出的地面检测信息,系统给出地面检测的总体评价指标。

故由基本影响因子即机车出力情况,动态影响因子结合机车的走行公里,建立起机车的当量公里相应的数学模型为:

a) 有动力停留工况机车的当量公里表达式

Sd1=K1∑(4ΔT1)=4K1

(4)

b) 惰性工况机车累计当量公里表达式

Sd2=(bv+c)ΔS2=bΤ2+cS2(5)

c) 电阻制动工况机车的累计当量公里表达式

Sd3=(bv+c+c0)ΔS3=4Κ1Τ3+(c+c0)S3(6)

d) 牵引工况机车的当量公里表达式

Sd4=(aη+bv+c)ΔS4=aηΤ4+4Κ1Τ4+cS4(7)

由式(1)至式(4)相加可得机车当量公里累计为:

Sd=Sd1+Sd2+Sd3+Sd4

Sd=4K1(T1+T2+T3+T4)+c(S2+S3+S4)+c0S3+aηT4 (8)

公式说明:

K1:有动力停留工况机车的当量公里系数为常数;

T1,T2,T3,T4:在相应机车状况下的累计工作时间,h;

S1,S2,S3,S4:相应工况机车的累计走行公里,km;

C,C0,a:常数,为正数;

η:机车牵引负荷率。

将上述基本影响因子、走行公里以及机车动态信息相关的因子融入数据处理系统,确定各相关的比例系数代入当量公里公式(8),制定出推荐检修计划,采用计算机辅助专家系统,自动生成检修计划;由运用室、技术室、生产调度修改后而形成实施计划。检修计划生成系统实现算法如图4所示。

4 结 论

该检修计划生成系统的实现,主要借用模糊矩阵仿真出机车出力情况图形,由概率统计知识可得出在给定车型与不同路况下的机车出力情况,消除了以前人为因素造成的对机车出力不合理的拟定,从而消除了以前对机车出力分析与实际情况的偏差。使检修计划在制定中的基本影响因子更接近于实际情况。从而有助于机车检修管理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最后引入当量公里的数学模型,综合考虑其它因素对机车磨损的影响,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检修计划。使机车检修周期更加符合机车的实际状况。

参考文献

[1]赵中喜.机车车辆维修的发展方向及对策[J].北京:铁道机车车辆,2002.

[2]ShawnMcGuan,Steven Pintar.Modeling Vehicle Uspendion;StructuralCompliance at Ford Motor Company Using a Coupling of:ADAMS The-oly and MSC/NASTRAN SAE Paper,1994,1.

[3]刘文强,张铁民,余春民,任光辉.机车检修修制的探索与研究[J].北京:内燃机车,2005,1.

[4]赵俊霞,齐金平,蒋兆远.铁路机车小辅修检修管理信息系统[J].兰州: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6,1.

[5]李忠厚.机车当量公里数学模型的研究[J].北京:铁道机车车辆,2002.

对供电系统检修计划的若干研究 篇10

电力系统从电开始利用以来, 各个时期的管理方法和检修计划有很大的差别, 简单的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1)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没有检修的计划, 都是采取的事后维修, 在维修过程中兼做检修工作。 (2)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开始有了具体的检修计划, 检修从中分离了出来, 有了专门的人员来负责检修工作。 (3) 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开始了经济性的检修, 对设备的使用寿命和设备费用进行了系统的管理。 (4) 第四次工业革命时期开始慢慢的实施以设备检测和故障发现为基本的维修。这从根本上反映了生产力和技术水平的增加。

1.1 事后维修阶段

事后维修是在设备发生故障以后进行的一种补救措施, 没有计划性。但是事后维修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少设备检修的费用, 增加设备的经济效益。但是事后维修是一种应急的维修, 会造成很大的代价, 其维修费用也是不少。设备发生故障对其本身的伤害是很严重的, 严重的影响了其使用寿命, 对系统安全也非常不利。现在电力局对于事后维修只是对一些不是非常重要的设备进行这种维修。事后维修又称为故障检修。

1.2 预防性维修阶段

预防维修时现在最常用两种方法, 一般分为两个体系:一个是以前苏联为代表的计划预修体制, 一个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预防维修体制。

计划预修体制:对设备进行有计划的修理, 分为周期性的检修, 有大修, 中修和小修。设备的修理周期一般是由使用单位或者制造厂商来确定。这种检修可以预防许多的非计划性故障, 可以提前发现可以产生故障的地方, 进行提前的维修。但是这种检修也有其缺点, 容易造成维修过剩或者检修力度不够的情况。这种方法自引进以来一直都是各大电力企业所采用。

预防维修体制:这是一种通过一定周期的检查来制定的检修方法。这种检修方法可以预防许多非计划性故障产生, 计划后的检修亦可以减少维修中的盲点。但是这种方法由于经验的不足, 检查手段、方法有很多不足, 检查的准确度让人怀疑, 导致检修的不准确性。

1.3 状态检修阶段

状态检修又可以认为是预知检修。从预防的手段来检修设备, 是一种高层次的检修体制。近些年来, 状态检修已经开始在发电厂和设备维修中应用。这是一种以设备状态及其发展状态作为依据的检修手段。以平常所检查、观察到的情况进行分析, 判断设备的发展趋势, 发现其发展趋势的不对, 并在其可能产生故障前进行维修。这种检修方法可以在事故发生前及时的对设备进行维修, 使设备的利用率达到最高, 更可以减少检修的费用。状态检修主要有以下几种优势:

(1) 设备不再需要定期的进行检修, 减少费用的开支。

(2) 有针对性的对设备进行检修, 可以达到“应修必修、有修必好”的状态, 更减少了因为一些不必要检修造成故障的可能性。

(3) 可以使故障消失于“孩童”状态, 随时的检测还可以限制问题发展的严重性。

(4) 可以对设备寿命进行一个预测, 应该什么时候对设备进行更换有一个大概的时间观念。

2 进行检修改革的必要性

国外的一些经验我们是可以来参考, 总结他们的实践经验, 可以更好的推行状态检修。但是我国现在的电力状况, 并不适合在所有系统上都实行状态检修, 经济的不现实性, 设备的检修不科学:

(1) 状态检修并不是适合于所有的设备, 一些设备的故障根本没有检测的方法, 也没有合适的数据进行分析, 只有异常产生时才可以发现。

(2) 一些设备故障从发现到产生其实过程是很快, 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检修。即使发现了故障将要产生, 但是没有时间进行维修, 这样的设备就不适合采用状态检修。

(3) 有些设备从根本上来说就不适合状态维修, 不能强制的采用状态维修。

现在我们不应该强求的制定一种方法来使用, 而是应该根据设备的信息来采用最合适的检修方法。虽说状态检修是最经济科学, 但是适合的才是最好。

3 结论

本文对现在电力系统所采用的检修方法进行了一个整理, 总结了各个方法的优缺点。对于供电系统检修方法的研究是现在电力工作人员工作的一个重点目标, 希望本文可以为广大电力系统工作者提供少许帮助。

参考文献

[1]董雷, 鲍海, 麻秀范, 曹昉, 康锦萍.应用于供电系统检修计划的关系数据库组织方法[J].电网技术, 2001 (04) :14-16.

[2]董雷, 鲍海, 齐郑, 张粒子.一种供电系统检修计划自动制定系统的设计方法[J].现代电力, 2001 (03) :57-60.

上一篇:心理归属感下一篇:高校学生社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