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理解

2024-11-30

不同理解(精选7篇)

不同理解 篇1

第一, 从科学理论体系的角度理解科学发展观。当前, 理解科学发展观一定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角度出发,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个科学体系之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过程中形成三个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这三个科学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先有三个科学体系, 再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大体系, 二者是个性化体系与普遍化体系的关系。要深入研究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哲学基础。这个科学体系是由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构成的:“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创新型国家, 发扬社会主义荣辱观, 加强党的建设等等。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动力机制是改革开放, 目标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政治保障是党的领导, 外部条件是和谐世界。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起什么作用?邓小平理论是这个体系的开山之作, 是最基础的组成部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承上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在这个体系中少了谁也不行, 三者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

第二, 从解放思想的角度理解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跟解放思想密切相关, 它是不断解放思想的一个科学产物。很多人说, 解放思想都讲了三十年了, 年年讲, 月月讲, 恨不得天天讲, 思想解放得差不多了, 为什么还要解放思想?而且科学发展观还把解放思想提得那么高?胡锦涛讲到科学发展观就一定要讲解放思想, 而且讲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2008年9月19日, 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在中央党校举行。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强调指出要着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解放思想不仅仅要突破旧框框, 而且要突破新框框。新框框是什么?就是我们自己给自己设置了很多障碍。过去我们打破别人的旧框框容易, 但没想到现在我们给自己造成了一些束缚。失败是成功之母, 成功是失败之父。很多的失败就是因为太成功了, 把自己成功的那一套经验给固化了。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有一个老头去卖草帽, 有一天草帽没卖完, 推着半车子草帽回家, 路上很累, 在一棵大树底下把帽子扣在头上躺着睡觉, 他醒来后发现他的草帽不见了, 一看, 是树上的猴子把他的草帽拿走戴在头上了。这个老头就想了, 猴子喜欢模仿人。于是他又拿了一顶草帽子戴在头上, 然后把帽子从头上拿下来扔在地上, 那些猴子就学他, 把帽子“哗哗”地扔下来, 然后他把帽子收起来推着车子回家了。到家后, 跟他的儿子孙子说, 以后你们碰到这种情况就这么办。又过了很多年, 他的孙子也碰到这样的情况, 帽子被猴子拿走了, 他想起了爷爷的话, 也把帽子从头上扔到地下, 结果过了半天, 没有一个猴子扔帽子。过了一会儿, 从旁边跑来一个猴子, 从地上把那顶帽子捡起来扣在头上, 说了一句话:“你开什么玩笑, 你以为只有你有爷爷!”这个故事说明, 很多事情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 我们如果还固守过去的经验, 就要失败, 因此我们一定要不断地解放思想。

第三,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角度理解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把握了以下几个规律:一是两种趋向的规律, 工业化初期的时候, 农业支持工业;到了工业化中期以后, 工业要反哺农业, 城市要支持乡村。二是经济社会两种趋势的规律, 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3000美元以后, 搞得好继续发展, 搞不好可能处于停滞。三是制度定型,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 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开放型经济,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服务型政府, 学习型社会, 学习型政党, “型”是什么?就是规律, 告诉人们一个模样, 按照这个“型”发展。

第四, 从社会制度的角度理解科学发展观。我们所讲的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社会主义意义上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跟社会主义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科学发展观要又好又快地发展社会主义, 是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 是廉洁发展的社会主义, 是和平发展的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把社会主义塑造一下, 还要把社会塑造一下。不光从生产力的角度, 还要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塑造。

第五, 从科学技术的角度理解科学发展观。从科学技术的角度丰富科学发展观, 这是胡锦涛同志提出来的, 不仅要从科学理论上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而且从科学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各学科研究来确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个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 所以科学发展观的科学还是科学技术的科学, 这个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第六, 从哲学的角度理解科学发展观。总的来讲, 可以从科学理论体系、解放思想的科学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社会制度、科学技术及哲学这几个角度来理解科学发展观, 它是一个多层次的含义。

不同理解 篇2

把教师职业当成教育事业来奉献是教育工作的最高境界。对待教育工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有的人把教师工作视为不得已而为之的职业,是为钱而当教师的;而有的人则把教师职业当作事业来追求,甚至把教育事业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不管遇到社会上的什么浪潮的冲击,他们都坚信自己选择的职业是正确的,有价值的。我个人认为,教师是一种职业,但更应该是一种事业。

身为教师,我们都深深地知道,教师工作是天底下最繁琐而辛苦的工作,每天最早奔波在路上的总是我们,最晚赶回家的也总是我们。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心灵,其中的艰辛更是不言而喻!但是,教师是学者的职业,是最能为人类服务而劳动的职业,我们的工作是为了教育人。天下万千父母都把希望寄托到了我们这里。因而可以说我们从事的职业是最崇高的职业!

教师首先是一个职业,这是教师的具体行为决定的,再高尚的教师也需要工资养家糊口,这一点与其他任何行当没有区别。但是教师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因为其工作成果不同不同于其他职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但无论如何教师首先是一种职业,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成功的人总是把职业当做事业,从职业走向事业,是教

育工作的崇高境界。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来,对于这一点我有越来越深刻的感受:如果我们单纯地把教师这一职业当做工作,那么他就仅仅只是谋生的手段而已,按时上班,按时下班,很难投入热情,对于对学生的热爱、关爱更无从谈起,甚至有着不得以而为之的念头。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一职业当做教育人的事业来奉献时,就会少了许多抱怨与颓废,多了一些耐心与爱心!从而也就会不断拓宽自己的事业,会去多学一些知识,多领悟一些道理,多掌握一些技能与本领。会在工作中力求完美,追求卓越,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这也就是最理想的工作状态。

也许我们会时常感到很辛苦,但只要认真体会,就会发现:其实工作轻松不一定就使人快乐。人在清闲无聊的时候,往往感到烦躁和不安,而恰恰是忙碌的充实,往往使人感到快乐和满足。用心去做好每一天的工作,把工作当做事业来对待定会有所收获。

不同理解 篇3

首先要明白《赤壁赋》中这段人生变奏曲是怎么引起的。苏轼“扣舷而歌”,高唱“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引得“苏子愀然”,问:“何为其然也?”“客”引用《短歌行》中的诗句及赤壁之战的相关典故作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这段文字明确告诉我们,“客”听到了“苏子”的“心声”,即“望美人兮天一方”,亦即“苏子”远离君王,不能为国家献上自己的才智。这才引起“客”的思想共鸣。“客”引用曹操的诗作答,其用意一定与此密切相关,否则不会如此回答。我们知道古今文人写文章要是引用他人的诗文,必然要与自己文章的内容有密切的关系,要借助他人的文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那么,这里引用的两句诗,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短歌行》这首诗的内容说起。《短歌行》所表达的是“叹流光易逝,欲得贤才以早建王业”(清张玉榖《古诗鉴赏》卷八)。诗中曹操把“贤才”比喻为“明月”。说“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苏轼引用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也是用来比喻贤才还没有安定下来的。连同下两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来理解,比喻义就更明确了。苏轼在这里引用,正是借用原诗的意思,来表达自己心中的块垒。我们知道,苏轼虽然屡次被贬,“乌台诗案”还差一点要了他的命,但他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情怀却从未放弃过。写作《赤壁赋》时是他被贬到黄州的第三个年头。元丰五年,相对来说,苏轼在黄州还是比较“顺遂”的。不仅有了可以解决饥迫的土地“东坡”,还建造了安居之所——五间“东坡雪堂”,甚至还想在蕲州蕲水县购置点肥田来养老。于是就有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这样洒脱的篇章。所以写作《赤壁赋》时,他是不能忘怀自己的理想与追求的,“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即希望能得到君王的任用。引用曹操的诗句,看似“闲笔”,实则含有深意。此用意正是表达作者虽有才能,却无处施展的郁闷。他多么希望能有像曹操一样求贤若渴的“美人”,招纳其材,使“自己”能人尽其才啊。这与曹操诗中所表达的意思正隐隐相连,只是苏轼不好明说,引用他人诗句,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情意而已,也正好回答了“何为其然也”的疑问。这里的“然”代指上文所说的“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引起的忧愁。

再说曹操及赤壁之战。《赤壁赋》中提及曹操,后人大多以“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一句为着力点,说借曹操表达英雄不在之悲。然而,笔者对此说总感觉不怎么稳妥确切,至少是不全面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赤壁赋》中涉及曹操,先是引用其诗句,紧接着是言及曹操赤壁之战失败之地——“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之战是不能显现曹操是英雄的典型战例,因其恰恰是曹操实现统一天下的雄伟抱负受挫的转折点,自此,他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横扫北方,消灭诸侯,统一中原,而只能三分天下居其一。最后才言及他是“一世之雄”。还应引起重视的是苏轼行文的逻辑顺序。赤壁之战发生在后,而“破荆州,下江陵”,“横槊赋诗”在前。苏轼这么安排文章的顺序并不是为了突出曹操的英雄形象,而是为了前后形成对照。再者,曹操在苏轼的诗文中大多时候不是以“英雄”的形象出现的。如:“孟德黠老狐,奸言嗾鸿豫。”(《和杂诗11首》其四)“惟孟德之鸷忍兮,亦嗜杀以为娱。”(《思子台赋》)“曹操因衰乘危,得逞其奸。”(《诸葛亮论》)“王彭尝云:‘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东坡志林·涂巷小儿听说三国语》)即便是大家最熟悉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赞美的英雄也是周瑜,而不是曹操。笔者据此认为苏轼在这里这样写曹操,并不是为了强调“英雄不在之悲”,而是表达曹操这样求贤若渴,力图统一天下的“英雄”,也曾败走华容道,也不能实现自己的雄伟抱负。这些都成为历史了,但他的诗文还在,失败之所——赤壁还在,不在的是曹操曾经的英雄业绩及其英勇气势。曹操这样的人都有如此的遭遇,“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呢。以此和微不足道的“自己”的人生遭际形成对照,突出“自己”只不过是“渺沧海之一粟”。这样一比照,便释然很多。虽然“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但也能“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这两句话的意思,不是说苏轼要远离人间,升天与神仙结交,而是指“能与飞仙一起自由自在地遨游,拥着明月长期地生活在这里”。这里的“长终”不是“长存”,而是“长久”的意思。苏轼所强调的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而不是追求虚无缥缈的成仙和永存。“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即现在这样的游览虽然很惬意,但是不能多次得到,只好把遗憾寄托给秋风。(有关这几句意思的确切理解,可参见2011年第4期《语文学习》上发表的《“飞仙”“长终”“骤得”补商》一文)这里的“哀吾生之须臾”不是强调人生的虚无,而是突出那些一生追求有所作为者对生命短暂的感叹。曹操感叹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短歌行》),王羲之感叹过“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兰亭集序》)。苏轼的感叹也不是表达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而应该是感叹生命的短暂,没有充足的时间来等待机遇实现自己的抱负。

综上所述,这一段变奏曲,不是表现苏轼的虚无主义思想,而是表现苏轼远离朝廷,虽有才能而无处施展的忧愁,希望能有求贤若渴的君王招纳自己,任用自己。同时也表现了苏轼经过几年的贬居生活,早已把个人的不幸遭遇看得若“云淡风轻”的情怀,以及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游览欣赏大自然美景生活的享受。

笔者所以要对这一段作如此解读,是因为在日常的教学中,每逢讲到此处,若按照“教参”等赏析解读讲解,很难说服自己,也很难理清文章的思路。在此,笔者不揣浅陋,提出一孔之见,以就教于方家。

不同理解 篇4

一、 从变与不变的角度理解等式

例1 动直线y-1=k (x-2) 与圆 (x-1) 2+ (y+1) 2=6恒相交 (k∈R) .

分析 动直线y-1=k (x-2) 恒过定点A (2, 1) .

又 ∵ (2-1) 2+ (1+1) 2=5<6,

∴定点A (2, 1) 在圆 (x-1) 2+ (y+1) 2=6的内部, 故动直线y-1=k (x-2) 与圆 (x-1) 2+ (y+1) 2=6恒相交.以变与不变来找到突破口, 为解题铺平道路.

二、从等式与等式的关系理解等式

例2 已知x1为方程2x+x-2=0的根, 而x2为方程log2x+x-2=0的根, 那么, x1+x2=____.

分析 两个方程结构相近, 只有2x, log2x不同, 而且它们是一对互为反函数.

解 首先把一个方程结构变形log2x=2-x, 令两个函数y=log2x, y=2-x, 如果方程log2x=2-x有解的话, 则两个函数y=log2x, y=2-x图像就应该有交点A (x1, y1) , 同样方程2x=2-x有解的话, 则两个函数y=2x, y=2-x图像就应该有交点B (x2, y2) 如图:

显然A (x1, y1) , B (x2, y2) 关于y=x对称, 又直线y=2-x与直线y=x的交点

undefined

的点C (1, 1) , 由图可知, 点C为A, B的中点, , 所以x1+x2=2.

反思 当弄清题目条件中两个等式与等式的关系后, 以此为依托, 结合图形, 深入思考, 题目就迎刃而解了.

三、从全等与恒等的角度理解等式

例3 已知函数y=f (x) 为一次函数, 并且f[f (x) ]=4x+3, 求f (x) 的解析式.

解 设f (x) =ax+b (a≠0) , 则

f (ax+b) =a (ax+b) +b=a2x+ab+b=4x+3.

又 ∵f[f (x) ]=4x+3对于定义域中每个x都成立,

undefined

或者

undefined

即f (x) =2x+1或者f (x) =-2x-3.

反思 当弄清题目条件f[f (x) ]=4x+3对于定义域中每个x都成立, a2x+ab+b=4x+3, 即两个式子全等或者恒等, 则式子的对应系数都相等.除了式子的对应系数都相等的方法外, 还可以代两个数值之后解出a, b的值, 之后再进行检验.

四、从方程组的角度理解等式

例4 已知函数y=f (x) 满足undefined, 求f (x) 的解析式.

解 ∵等式undefined

把x换成undefined, 即undefined

把上下两个式子看成关于f (x) 与undefined两个元的方程组, 3①+②之后解出f (x) 的解析式,

即undefined, 故undefined

反思 根据题目条件undefined, 能够拆分或者构造出另外一个等式和条件组合成方程组, 再利用整体的思想解方程组, 以此达到我们解题的目的.

五、从函数的角度理解等式

例5 设x, y为实数, 并且满足下面的两个式子

undefined

求x+y.

分析 原方程组可以化为

undefined

结合以上结构, 令函数f (t) =t3+2010t, 所以f (1-y) =f (x-1) , 因为f (t) =t3+2010t在定义域 (-∞, +∞) 上是单调递增函数, 所以1-y=x-1, 即x+y=2.

反思 结合题目条件中两个式子:

undefined

从中提炼出一个三次函数f (t) =t3+2010t, 之后结合函数f (t) =t3+2010t的单调性的特点, x与y为单值对应函数, 故如果有相同的函数值就有相同的自变量, 所以x+y=2.正所谓:思路犹如神来之笔, 结果当然水到渠成.

还可以从不等式的角度、等式的特殊性、等式的和谐性等方面理解等式.

不同理解 篇5

2004年5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交安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的范围内予以赔偿。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按以下方式承担民事责任:……。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民事责任。”对该规定最直接的理解是:交通事故发生后的损失,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责任限额内直接承担赔偿责任。超过的限额的部分,由受害人和侵权人根据各自责任的大小予以分担。至于说保险公司在赔偿案件中所处的诉讼地位以及对受害人请求是否能够抗辩等问题则不予考虑。笔者认为这样的规定值得商榷。笔者认为《交安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一、用语不严谨。

保险责任的承担基于保险人和被保险人订立了保险合同并由约定保险事由的发生而产生。虽说保险合同的订立不适用合同法的规定,而是适用我国保险法的规定,但就合同的性质来讲,保险合同仍然是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一种意定的民事合同,必须有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的合意为要件。只不过由于保险行业的特殊性,合同的内容和形式采取的是一种格式条款的规定。根据我国保险合同的性质和保险法的规定,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并不是一种强制性保险,只不过是在机动车的年检过程中,由于车辆管理部门的要求,必须有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的保险合同方可以检车,第三者责任险成了事实上的强制保险。且不说《交安法》第十三条的规定是否在事实上进一步确立了保险公司的行业垄断地位(因为确定了机动车年检必须要有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单,尽管第三者责任险是由保险法调整的一种自愿选择的险种),单就从专业术语来看,没有“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一说。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交安法》所规定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并不存在,保险公司可以拒绝承担责任。

二、原则不规范。

根据《交安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事故造成的损失由保险公司先在第三者责任险的限额范围内承担责任,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才由侵权人和受害人根据各自的过错分担责任。从该规定可以确定,在第三者责任险的限额范围内,无论受害人对造成的损失是否有过错,其对事故造成的损失是不需要承担责任的。只有超出限额的部分,受害人才可以根据自己的过错承担责任。这样的规定到底是为了保护受害人还是放纵了受害人?根据我国侵权赔偿的通说,行为人应当根据自己的过错程度承担民事责任,贯彻的是过错责任原则。《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第一百三十一条规定:“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害人的民事责任。”该两项规定即是对过错责任原则的体现。《交安法》第七十六条一个很明显的缺陷就是,受害人对造成的损失是否承担责任,完全取决于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的限额范围。同样的事故损失,同样的过错程度,如果保险合同商定的保险金额高,超出了事故造成的损失,受害人则不承担责任。如果保险合同商定的保险金额底,低于事故造成的损失,受害人则需要承担民事责。受害人是否对损害承担责任要看他的运气如何,取决于侵权机动车是否投保了第三者责任险以及保险金额高低。《交安法》确定的是由侵权人在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承担了事实上的严格责任原则(虽然是由保险公司承担的赔偿责任,但保险公司是基于与侵权人的保险合同关系而承担的一种转承责任)。从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来说,《交安法》所确立的这种根据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的保险限额来确定受害人是否对损失承担责任而不是根据过错程度来确定受害人是否承担责任的严格责任原则与我国民事侵权法律中的过错责任原则相违背。同时,从法律渊源上来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七条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是基本法律,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是一般法律。《民法通则》由全国人大制定,《交安法》则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在法律适用上应当优先适用《民法通则》的规定。无论从民事侵权法律归责原则还是从具体的法律规定来说,《交安法》第七十六条有关“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

不同理解 篇6

一、案例概况

某大型商场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所得税率为25%,假定每销售额100元(含税价,下同)其商品成本为70元,销售利润率为30%,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不予考虑。促销方案为:购物满100元,赠送20元的商品(成本14元),且商场将赠品和主货物在同一张发票上注明。

二、案例刊物观点

刊物甲认为:根据税法的规定,赠送行为视同销售, 要缴纳增值税;赠送的商品比照非公益性捐赠,成本不允许在税前扣除;同时,认为赠送给顾客的商品,属于顾客的偶然所得,应该代顾客缴纳个人所得税。其应纳税额及税后净利润计算如下:

应交增值税额=120÷(1+17%)×17%- (70+14)÷ (1+17%)×17%=5.23(元)

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20÷(1+20%)×20%=5(元)

利润总额=100÷(1+17%)- (70+14)÷(1+17%)- 5=8.68 (元)

应纳税所得额=100÷(1+17%)-70÷(1+17%)=25.64(元)

应交所得税=25.64×25%=6.41(元)

税后净利润=8.68- 6.41=2.27(元)

刊物乙认为:随货赠送行为不应视同销售,不要缴纳增值税,赠送商品成本可以允许在税前扣除。同时,认为赠送给顾客的商品,不属于顾客的偶然所得,不应该代顾客缴纳个人所得税。其纳税及盈利计算如下:

应交增值税=100 ÷(1+17% ) ×17% - (70+14) ÷ (1+17%)×17%=2.32(元)

利润总额=100÷(1+17%)- (70+14)÷(1+17%)=13.68 (元)

应纳税所得额=100÷(1+17%)- (70+14)÷(1+17%) =13.68(元)

应交所得税=13.68×25%=3.42(元)

税后净利润=13.68-3.42=10.26(元)

三、税收政策探析

笔者赞同刊物乙的观点,理由如下:

第一,对于随货赠送是否属于视同销售问题,在《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规定,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的行为视同销售货物,在这里随货赠送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赠送,而是有前提条件的,因为买家只有购买商家的商品之后才能领取到赠品,所以, 购买商品赠送货物不是普通的无偿赠送,不应该将其认定为视同销售行为缴纳增值税。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75号) 第三条中也明确规定企业以买一赠一等多种方式组合销售本企业生产的商品的,并不属于捐赠行为,应将其总的销售金额按各商品公允价值的比例合理分摊确认销售收入。

第二,赠送商品的成本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前扣除。企业以买即送方式组合销售本企业生产的商品,不属于捐赠范畴。捐赠一般指与自身经济利益没有直接的关系,是一种公益行为。按照财政部财企[2003]95号关于加强企业对外捐赠财务管理的通知规定,对外捐赠是企业自愿无偿地将其有处分权的合法的财产赠送给合法的受赠人,是一种与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公益行为。但在这一案例中,要想获得赠品必须先购买相应的商品,并不符合捐赠中无偿性这一条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对捐赠的定义中显然是无偿性的捐赠,所以对购物送的赠品,应分清情况,允许商贸企业按照相关税法的规定进行账务处理。为了更好地理解,可以查阅参考国税函[2003]1329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3] 1401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内地子公司缴纳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3] 847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文件中,中国移动公司和中国联通公司在办理电信业务过程中,采用各种促销策略推广发展新业务,如采用积分计划,充话费送礼品等方式发展新用户,维护老用户。对每月或年度达到一定消费金额的老用户,还为他们提供一定优惠,如增加通话时长,增加GPRS流量,进行业务流量的优惠,积分换礼品等等。对于VIP用户采取捆绑销售的方式提供入网赠送山地车、入网送话费、送手机等活动,这些促销方式一般都作为商业折扣或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税前扣除。

第三,商场不需要代顾客缴纳随货赠送商品的个人所得税。因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对偶然所得的定义是指个人因为得奖、中奖、中彩票或其他偶然情况下的所得。笔者认为,个人所得税法中列举的偶然所得是居民个人在非正常情况下得到的不确定性收入,因为无论中奖、中彩都有一定的概率性和不确定性。只有符合偶然所得定义的纳税人才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反之就不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对于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随即赠送的商品是否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应分两种情况讨论:一是个人参加商贸企业或商场超市的具有规定程序、有严格公正的有奖销售活动,例如凭小票或发票抽取或采用摇号的方式获得的奖品,则必须按偶然所得确定其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所得税由由举办活动的企业或个人代收代缴。二是商家对所有的购物者采取统一的销售方式,如买一送一,购物满额送礼品等促销活动,所有消费者都能购买指定的销售商品,在购买之前就已经知道其购物就一定能获得赠品或物品,不存在偶然性,也没有购买者会认为赠品是自己意外所得。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区分这两种情况,本文所列举的购买送礼品活动理所应当属于第二种情况,不需要商场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不同理解 篇7

一、投资成本>母公司所持有的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母公司所持有的子公司净资产的账面价值

假设某公司取得大华公司80%的控股权,控股合并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控股权日,子公司账面价值包含有正的商誉,经评估的可辨认的各项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除固定资产(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其差额为m)外均相等,且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大于子公司的商誉(子公司商誉为n),以保证子公司公允价值大于子公司的账面价值。依据母公司理论、实体理论和现行会计准则编制控股权取得日财务会计报表工作底稿的调整与抵销分录,可将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分为母公司所占份额和少数股东所占份额,如下图所示:

其中,A=①+①',为子公司的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图中阴影部分);B=A+②+②',为子公司的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C=①+②+③,为母公司的投资资本;D=②+②',为子公司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m-n);E=投资成本/所占份额=C+①'+②'+③'。

(一)依据母公司理论。母公司理论是站在母公司股东的角度来看待母公司与其子公司之间控股合并的合并理论,调整的合并价差只计算属于母公司的控股比例,在冲销合并价差时,只是将属于母公司的子公司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确认的新商誉只按属于母公司的控股比例计算;少数股东权益仍按原账面价值计算,它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不作调整处理。

合并价差=投资成本-所属母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C-①=②+③

商誉=投资成本-所属母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C-(①+②)=③

作调整与抵销分录如下:

1.将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大华公司的净资产抵销。借记“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金额为A)、“合并价差”(金额为②+③)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金额为C)、“少数股东权益”(金额为①')科目。

2.冲销合并价差。借记“固定资产”(金额为m)、“商誉(新)”(金额为③)科目,贷记“商誉(旧)”(金额为n)科目。

此时,合并价差为(②+③,子公司所产生的商誉为③,且全部为母公司所有。少数股东权益仍为其所占子公司账面价值的份额,反映到图1上,即完全不考虑②'和③',无论是确认合并价差还是确认新商誉,跟少数股东所占子公司的份额都没有关系。

(二)依据实体理论。实体理论是站在母公司及其子公司组成的统一实体的角度来看待母公司间控股合并关系的合并理论。在工作底稿上对子公司的各资产与负债项目,按全额调整公允价值,少数股东权益由根据母公司投资成本推算出的子公司的市价与持股比例相乘得出。在冲销合并价差时,确认的商誉不仅包括母公司持有的份额,也包括少数股东持有的份额。

合并价差=投资成本/所持有股份比例-子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E-A=②+②'+③+③'

商誉=投资成本/所持股份比例-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E-B=③+③,

1.将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大华公司的净资产抵销。借记“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金额为A)、“合并价差”(金额为②+②'+③+③')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金额为C)、“少数股东权益”(金额为①'+②'+③')科目。

2.冲销合并价差。借记“固定资产”(金额为m)、“商誉(新)”(金额为③+③')科目,贷记“商誉(旧)”(金额为n)、“合并价差”(金额为②+②'+③+③')科目。

此时,合并价差为②+②'+③+③',子公司所产生的商誉为③+③',不仅包括母公司的份额,也包括少数股东的份额。可以说,实体理论下母公司和少数股东都随着企业的合并产生了商誉,而且产生的全部商誉记入母公司的合并报表上,少数股东权益由母公司投资成本推算出的子公司的市价与持股比例相乘得出,不仅包括了所占份额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也包括了新确认的商誉。

(三)依据新会计准则。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下,对于子公司各资产、负债项目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全部确认,少数股东权益按其所占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金额确认,合并商誉只确认属于母公司的份额。

合并价差=投资成本-子公司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份额+归属于少数股东的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C-A+②'=②+②'+③

商誉=投资成本-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份额=C-(①+②)=③

1.将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大华公司的净资产抵销。借记“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金额为A)、“合并价差”(金额为②+②'+③)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金额为C)、“少数股东权益”(金额为①'+②')科目。

2.冲销合并价差。借记“固定资产”(金额为m)、“商誉(新)”(金额为③)科目,贷记“商誉(旧)”(金额为n)、“合并价差”(金额为②+②'+③)科目。

此时,合并价差为②+②'+③,子公司所产生的商誉为③,新会计准则下子公司各资产、负债项目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②+②'全部确认了,但所产生的商誉只确认了母公司所占份额③。少数股东权益按子公司公允价值计量,为①'②'。

三种方法下确定的合并价差、商誉以及少数股东权益的图形表示如下图所示。

二、投资成本、账面价值、公允价值出现其他大小关系时的抵销与调整分录说明

即使投资成本、股东权益账面价值份额、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大小关系不同,但合并价差和商誉抵销与调整分录原理与计算方法相同,仅就调整分录的借贷方作如下说明:若合并价差为负数,则在作第一笔抵销分录时,贷记合并价差;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时,第二笔分录则贷记相应的差额;若控股权日子公司账面上并未确认商誉,则商誉(旧)为零,第二笔分录中可省略贷记“商誉(旧)”;如果商誉为负数,根据现行会计准则,第二笔分录中借记“商誉”变为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不同的合并理论使得控股权日合并工作底稿上的合并商誉、少数股东权益的数值不同,体现了不同理论对于少数股东权益的看法和处理不同,如果为100%控股合并,则不存在少数股东权益的问题,合并所涉及到的商誉将全部计入母公司的合并报表项目中,与实体理论下确定的商誉相等。在新会计准则下,所依据的合并理论是实体理论和母公司理论的结合。这是我国上市公司非同一控股合并下必须依据的理论。

上一篇:探究实验能力下一篇:内部网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