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风险

2024-10-12

创业板风险(共12篇)

创业板风险 篇1

摘要:成熟市场的公司和创业板的公司不同。主板公司是“向后看”的, 必须有三年盈利的业绩, 超过行业平均水平才可以;而创业板公司只有营业记录, 没有更多业绩, 看的是高成长性, 是“向前看”的。

成熟市场的公司和创业板的公司不同。主板公司是“向后看”的, 必须有三年盈利的业绩, 超过行业平均水平才可以;而创业板公司只有营业记录, 没有更多业绩, 看的是高成长性, 是“向前看”的。

创业板市场初展宏图, 28家企业在深交所正式挂牌交易, 可喜可贺!创业板肩负着构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 拉动民间投资,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等重要使命, 首批挂牌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今后有更多的企业要上市。创业板如何办得成功?有哪些制度和环节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中国创业板集中的风险有两个, 一是市场风险, 二是公司风险, 包括公司经营的风险。随着上市公司增多, 创业板风险中公司风险成为最主要的风险。

市场风险:“三高”和“打新”

第一, 首批上市的28家企业是所谓“三高”发行, 即高发行价、高市盈率和高市净率。第二批、第三批创业板公司的发行价使“三高”局面进一步加剧, 其中红日药业以60元/股的罕见高价雄居榜首。以2008年摊薄每股收益计算, 首批公司平均发行市盈率为55倍, 而第二批、第三批的分别为57.19倍和57.51倍, 均高于首批。全部28家公司中, 静态市盈率最高的为鼎汉技术, 超过了82倍;最低的为上海佳豪, 也高达40倍。

而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 其发行市盈率对主板市场一直保持着一倍左右的溢价, 以主板平均15倍左右的市盈率计算, 创业板的发行市盈率仅为30倍左右, 金融危机前, 平均市盈率为34倍。从目前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看, ROE (净资产收益率) 是主板的2倍, 是中小板的1.7倍。

创业板公司以超过57倍的平均市盈率发行上市, 挂牌后不愁涌现出多个超过100倍市盈率的个股。问题是整个创业板群体能否长期维持60至80倍甚至上百倍的市盈率?目前的二级市场, 主板平均加权市盈率仅为23倍, 中小板市盈率也不过在30倍左右。

高市盈率和高发行价造成了超额募集, 很多的企业原来计划募集几亿元, 现在募集到十几亿元, 数据显示, 某公司2008年净利润为1.2亿元, 今年利润比较好, 上半年是1.17亿元, 如果按照融资18.3亿元相差太远, 按照生产情况, 一次涨势的收入全公司要做15年, 结果一天就拿到了。另一家公司也是如此, 原来募集是2.4亿元, 实际募集是5.5亿元, 也超过100%, 预计2009年的净利润是0.57亿元, 如果不上市的话要经营十年。一下子超额拿到那么多钱, 如何用是个大问题。

第二, 可能出现热衷“打新”, 首日爆炒, 后市可能下跌和交易冷清。10月30日首日交易出现疯炒和爆炒的情况, 到中午的时候所有的28家企业都被临时停牌。按现在的规定, 首日撮合价格开盘, 如果超过20%就停牌20分钟, 超过50%再停牌30分钟, 超过80%就要停到14时57分。根据当日交易收盘价, 与发行价比, 28家公司中有9家超过了100%, 金亚科技209.73%, 而华谊兄弟市盈率已经达到249.52倍!被称之为“市梦率”。首日之后, 截至笔者截稿的当天下午, 28只创业板的股票只有两家上涨, 一家收平, 其余25家都下跌5%以上, 有20只股票以跌停报收。高市盈率、首日爆炒、后继冷清, 世界的创业板都出现过这样的问题, 最后导致交易清淡。过度炒作是透支了企业未来的成长, 会引起市场的激烈波动, 打击投资者的积极性, 因此我们必须关注来自于市场风险的问题。

公司风险:上市公司的质量

创业板是给创业期企业提供投融资的市场, 投资的是未来, 风险非常大。创业期企业的不确定性大, 公司经营的不确定性, 产业不确定性, 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 都会对弱小的公司产生重要影响。公司风险是创业板市场最大的风险。

成熟市场的公司和创业板的公司不同, 主板公司是“向后看”的, 必须有三年盈利的业绩, 超过行业平均水平才可以上。而创业板公司只有营业记录, 没有更多业绩, 看的是高成长性, 是“向前看”的。如何判断创业公司的质量, 就显得格外重要。

关于制度建设的几点建议

1.对高市盈率发行有所限制。改革要有实际的条件, 现在的发行价是完全的市场化, 方向是正确的, 问题在于是否具备完全市场的条件。在其他方面都没放开的情况下, 单放开发行价是有问题的。因此, 在询价的基础上应该有所指导, 证监会和监管部门是否可以对发行市盈率给出指导意见, 例如1~30倍或者是1~40倍, 可以略高于主板的市盈率;超过规定的市盈率上限, 监管部门有权阻止其发行, 这样做不是倒退, 而是稳定市场的举措。如果市场是万能的, 要监管部门干什么?

2.创业板中签实行均股制。现在100万元才可以中到一签, 很多人没有机会。第一天交易中签者的股票都卖了, 由没有中到签的中小投资者接盘, 而且由于实行T+1制度, 中小投资者都跑不了, 到第二个交易日, 股票开始下跌, 全被套住。建议发行股票可以像香港那样实行均股制, 每人一手。

3.首日实行涨跌制度。交易所控制首日暴涨实行了三档临时停牌制度。但是以开盘价为基础上涨临时停牌, 对防止爆炒作用不大。应该在发行价基础上实行临时停牌制度, 这样才可以缩小一、二级市场的差距。

4.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创业板的上市企业中有相当多的家族企业, 股权相当集中, 使这些公司真正变成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的公司才是发展的方向, 对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 决策的民主化都有好处。

5.形成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市场最重要的是公平、公正、公开, 这样上市公司才可以永久常青, 才可以对投资者负责, 对股东负责, 对整个的社会负责。

6.加强信息披露。这些中小公司跟中石化、中石油不一样, 信息披露少, 要及时详细地披露, 才可以获得信息进行投资。

7.严格退市机制。创业板跟中小板和主板不同, 要直接退市, 该退就退, 如果想重新上市要重新申请,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是警示, 也是节省社会资源。

8.完善保荐人制度。保荐人非常重要, 应该提倡终身保荐, 如果保荐几家公司, 两三年上市公司就完了, 这个保荐人的资格就应取消。这样可以促使保荐人加强责任心。

9.加强市场监管。及时处置投资者利用资金连续申报, 联手抬高股价, 涉嫌操纵开盘价的案件。

总之, 要从制度上遏制市场的高发行率, 遏制市场的过度投资, 保持创业板市场的健康发展, 保证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爱护创业板, 完善创业板, 我们期待创业板的成功。

创业板风险 篇2

一、几大风险

1、通融资

2、知识产权、3、合同行为、4、人力资源

5、企业刑事法律风险

一、选择合作者和选择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的风险

1、投资办公司一般要和别人共同投资,股东之间是一种合作关系。股东之间的合作基于资产关系和信任关系即资合与人合。

合作者的状况对于投资有重大风险关系。

范这种风险的主要对策是在办公司前对合作者的资信状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切实查明其所掌握的资源和办公司的真实意图,查清楚这些人掌握的专利技术有没有专利证书,专利权人是否是其本人,如果是非专利技术,是否为其独立掌握,合作对象办公司的真实意图是守法经营还是谋取不当利益

2、选择不同的组织形式承担的责任不同。

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者,对该组织形式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或者无限连带责任;

普通合伙企业的合伙 人、有限合伙企业的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而有限合伙企业的有限合伙人则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也是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如果选择的是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等组织形式,应尽量控制该组织的资产负债率。

如果选择的是个人合伙、普通合伙企业等组织形式,创业者应当通过合伙协议、规章 制度、参加保险等法律措施对组织的债务规模进行约束,对相关的风险进行控制和规避;

如果选择的是有限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则有限合伙企业的有限合伙 人、公司股东由于对组织债务承担的是有限责任,这些创业者则不必考虑这方面 1的风险了。

创业组织形式的选择应考虑到组织运行后的管理成本风险。从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这样的顺序上讲,组织运行的管理成本是不断增加的。如果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在运行过程中将公司与股东、家庭没有严格区分,则有可能被揭开公司 的面纱,股东就要对公司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则成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意义就失去了。因此,选择创业组织形式应考虑到创业者在组织运行后对管理成本的承受能力。

在一些创业组织形式中存在着人合的风险。个人合伙、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这些组织形式,明显存在着人合的性质。在选择这些创业组织形式的同时,选择志同道合、善于沟通、以创业组织的利益 为重的合作者是非常重要的。

二、合伙人之间的管理方面

■ 损害企业利益,比如侵占企业财产、隐匿企业证照印章等,造成企业无法正常经营

■ 企业治理机制瘫痪,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等无法正常运作,企业组织机构不能正常运行,企业秩序崩坏,企业决策混乱

■ 损害其他股东利益

■ 损害员工利益,不能正常支付劳动报酬

■ 产品质量下降、延迟履行义务、不履行义务或不完全履行义务,损害客户或债权人利益

■ 企业遭受行政处罚

■ 企业被申请司法解散、清算或破产

为了有效防止创始人斗争给企业带来的法律风险,不仅需要创始人具有良好的个人品质,还需要创始人具有契约精神,更需要企业在设立之初就做好充分的预防,即设立好协议、制度等“防火墙”:

■ 创始人之间签订书面协议,就创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风险承担、利润分配以及在企业中的分工、职责进行明确的约定,对企业的管理权力分配、治理结构进行合理的安排,并对特定情况下创始人之间股权或财产份额的强制转让或收购作出约定,即在特定情况下特定创始人可以将其股权或财产份额转让给其他创始人,或收购其他创始人的股权或财产份额,以解决矛盾无法调和时的部

分创始人退出问题

■ 建立以制衡为核心的企业治理机制,如董事会、监事、独立董事等制度,平衡好大股东与小股东的利益,重视监事会、监事等监督机构的作用,并在企业章程性文件中作出相应规定,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

■ 在企业资金许可的情况下,引进并充分发挥外部董事、外部中介机构的监督、制衡、顾问的作用,完善企业内部治理和风险控制,比如聘请会计师事务所每年对企业财务情况进行审计,聘请律师事务所担任企业常年法律顾问等■ 制订可操作、可执行的企业规章制度,依据规章制度建立公司管理体系、流程,并逐渐形成企业制度文化

协议、制度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有了协议、制度,则可以为解决问题提供一个框架和基础。企业创始人应尊重契约、尊重法律、学会妥协,以降低因创始人斗争给企业带来的法律风险,减少对企业的伤害。

四、劳动法律风险

自2008年1月1日起,随着《劳动合同法》的正式施行,企业面临的劳动法律风险明显加大,劳动法律纠纷也急剧增多。《劳动合同法》的正式施行,是整个社会的一个巨大进步,从长远来看肯定是有利的,但企业切身体会到的是短期内用工成本的急剧上升,而且随着劳动者法律意识的提高,企业发现劳动者也越来越难“搞”了。

劳动法律风险是每一个企业都需面对的法律风险,在本文中,笔者既不会谈及未签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风险,也不会谈及未足额支付加班费的法律风险,因为这些方面的法律风险虽然可能会导致初创期的企业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遭受一定的损失,但尚达不到伤筋动骨的程度。笔者想谈一谈的是企业未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法律风险。

在企业初创期,为了节约成本,企业往往不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或者为员工购买成本更低的商业保险。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五种,自2013年10月1日起,上海市企业应为员工缴纳的这五险的缴费比例共计37.5%,最低缴费基数为2,815元,也就是说,即使按照最低缴费基数,企业每个月需要为每个员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为1055.6元,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成本,初创期的企业选择不缴纳社会保险费或者购买商业保险似乎是一种“经济”的选择。但在这笔看起来很合算的经济账背后,则是巨大的法律风险。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是企业法定的强制性义务,不能以任何方式逃避或拒绝履行,即使企业为员工购买了商业保险,即使员工自己同意企业不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即使企业已经将应缴的社会保险费折现作为劳动报酬支付给了员工,也不能免除企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法定义务。不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可能产生以下法律风险:

■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责令企业限期缴纳或者补足欠缴的社会保险费,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0.5‰的滞纳金;企业逾期仍不缴纳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 劳动者可以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要求企业支付经济补偿金

■ 企业未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员工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员工可以要求企业赔偿损失

■ 企业未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最严重法律风险是,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依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也就是说,如果企业未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在员工发生工伤时,企业应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这笔费用是巨大的,也以上海市为例,如果员工因工伤在2013年死亡的,企业应承担的费用包括:丧葬费28,152元、一次性工亡补助金491,300元,如果死亡员工有需要供养的亲属的,企业还应承担供养亲属抚恤金,以上还不包括因工伤产生的医疗费等其他相关费用;即使员工因工伤被鉴定为最低等级的伤残(十级),企业应承担的费用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数额为7个月的员工本人工资,按2013年4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计算,为11,340元,在劳动合同解除时,企业还需向员工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分别为3个月的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共六个月的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按照2012年上海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4,692元计算,为28,152元,以上同样也不包括因工伤产生的医疗费等其他相关费用。由此可见,如果初创期企业未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员工发生工伤时,企业需要承担的是

巨额的费用,这可能是企业无法承受的。

综上,初创期企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实际上是“花小钱、办大事”,企业千万不能为了节省成本,而遭受巨大损失。

创业板:防范风险 注重细节 篇3

在当前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创业板的推出有它更为特殊的意义。

这是因为一场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得尽管2008年11月份以来银行信贷高速增长,但是中小企业的资金状况并没有明显的改善,银行普遍存在堆大户的惯性。因此,创业板的推出除了对可能上市的企业提供筹资的支持外,还可以吸引PE等资金积极进入中小企业选择适当的企业投资,进而吸引银行信贷资金的跟进,因而对整个中小企业融资应当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效果。

市场化

在中国发展创业板最大的优势在于中国有着巨大的备选企业基础。

如果按照目前的上市标准统计,大致估计有接近1万家企业可供备选,但是目前这个方面的统计口径还不全面。大致看来,目前各大证券经营机构储备的现成项目应当超过300家,按照较为严格的标准筛选的、估计可能符合上市标准的,大概也至少应当在3000-5000家。

这一点是促成中国的创业板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创业板可能存在巨大差异的地方。

那么,究竟哪些企业可以算作创业企业,哪些企业可以算作高新技术企业,根本上能够作出错误较少判断的还应当是市场本身。

现有的监管架构应当重点是作合法合规形式的审查,不应当代替市场作实质性的审核。如果是否是创业企业要交由一个机构来判断,我们可以发现历史上的一些所谓高新企业的论证,往往是泥沙俱下;如果交给一个专门的委员会来判断,如果它主要是从监管和合规等角度着手,实际上是很难判断哪些企业是有着相当潜力的创新企业;如果进行判断委员是由业内人士出任的,利益冲突更值得关注。

极端一点来说,也不能过分指望创业板的建立就能迅速带动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因为创业板提供的主要还是一种激励创新的氛围,真正拥有显著的自主创新的企业,在当前中国的技术和制度条件下并不很多,因此,在这一点上不必过分作严格的审查和事前的判断,关键还是着眼于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防范风险

无论是从国际经验还是国内的现有制度环境看,不能否认的是,创业板都可能是一个具有较高投机风险的市场。一个500万元盈利的企业,按照20-30倍的PE,大概也就是1个多亿的市值,公开发行30%也就是几千万,很可能是一个高度波动的市场,严密的市场监管和适度的市场准入控制十分必要。

创业板企业独特的行业和发展阶段的特征,使得这些企业的业绩变脸的风险更大,公司重组等活动可能会更为频繁和活跃,如何防范其中可能出现的投机风险必然是一个现实的课题。

同时,事前对创业板企业的发展前景、是否是高新企业等并不宜作过多的主观判断,因为这样会限制了这些富有活力的创业型企业的发展。针对这个板块的独特特点,有的建议应当对投资者进行适当的准入门槛的设定,防止不能够承担过高风险的投资者进入这个高风险的市场;不过,也有意见认为,如果创业板启动之后表现良好,则一旦通过设立一定的门槛限制部分投资者的准入,可能也同时限制了这些投资者在创业板这个市场上获利的机会。

从市场化的角度看,对募集资金用途的严格限制实际上没有很大的意义,很多企业的资金运用实际上事前并不一定可以清晰预见。但在中国证券市场这样一个诚信状况下,投资者多数已经习惯了对筹集的资金用途进行监控和限制。因此,创业板市场的资金监管,可能需要摸索一种适应市场发展的、新颖的诚信模式。

此外,创业板市场,无论是创业企业本身较高的失败比率,还是创业板市场的制度特征,都决定了创业企业上市之后的退市比率会较之主板明显偏高。那么,对于这些退市的企业,究竟应当一退到底,还是需要转到一个类似三板市场的过渡型平台上?如果能够在事前对参与的投资者进行充分的风险提示,并且适当对投资者根据其风险承受能力进行一定的限制,那么一退到底应当是能够体现市场原则、同时也可以对过度投机形成一定威慑的制度。但是,在当前中国的社会氛围下,即使进行了充分的风险揭示,也依然有可能出现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的隐忧。

改进的空间

针对创业板上市的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特征,发行上市等整个过程的可预见性变得更为重要。在这一点上中国的内地市场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例如,尽管国内一些企业清晰了解到海外上市的成本很高,但还坚持要到海外上市,关键还在于海外上市的整个流程清晰可控,进程也具有较大的可预见性。

事实上,创业板市场上准备上市的企业往往处于发展变动较快的时期,如果整个上市过程可预见性较差,那么仅仅因为在申请上市过程中,许多重大的业务变动,例如股东股本的变动等,都无法正常进行,往往可能把一个富有活力的企业拖跨。

另外,还要对创业板有清晰的定位。不能把创业板办成一个缩小的主板,同时至少要注意与中小企业板的适当区分。具体到创业板幅度上市节奏上,究竟应当一次集中多上以减少因为供给少导致的狂热投机,还是应当适当分批少上以便不断完善改进市场制度,也是需要认真权衡的。

同样需要关注的是,创业板与中小板、主板之间是否应当建立所谓转板制度。如果一有比较优秀的企业就转板,可能在事实上就使得创业板变成较为低等的市场。理论上来说只要是高成长的创业企业就应当在创业板上市,NASDAQ 不少企业在已经规模显著扩大之后还是保持在MASDAQ 上市的地位;但是从市场操作的角度看,如果一些创业板企业作大之后不转板,也可能使创业板市场的交易、特别是指数可能出现失真,就如同当前中小企业板的指数中,苏宁电器等占有更大的比重和影响力是一样的道理。

并且,创业板的监管要更为注重保荐机构的责任。这是因为创业板对保荐人的综合判断能力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许多重要的判断,可能需要一家证券公司动用整个公司的研究和投行的资源、乃至可能还需要邀请外部的资源来提供支持,特别是创业板企业往往横跨许多行业,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业务模式实际上也在迅速发生变动和调整,对于不同行业的理解所要求的行业知识储备也迅速提高,这往往不是保荐人个人所可能承担的,而必然需要动员整个公司的资源,因此,创业板市场的监管,应当更为关注保荐机构的监管。

最后,因为创业板的重点是强调创新,那么创业板的上市过程本身也应当有所创新,自身也应当成为制度创新板。

例如,有一些可能根据主板或者中小企业板的要求达不到上市标准的企业,但是本身又是十分富有活力、富有较强市场创新和竞争能力的企业,能够通过制度的创新在创业板上市;例如有的企业已经形成了通过大量诉讼在国内外市场获得专利费等的盈利模式,但是如果根据传统的主板等的上市标准,具有大量诉讼的公司可能是存在重要的经营风险的公司,因此对于此类真正创新的企业,判断的最终权利还是应当交给市场自身,让投资者自己去作出自主独立的判断。

创业板风险 篇4

2009年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开启为国内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融资渠道和成长平台, 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科研技术创新, 且初步形成了一种新型资本市场服务机制。但由于创业板企业自身特点使得其在经营管理、技术、投资等方面承受着巨大风险。同时由于缺少严格的监管和健全的退市制度, 创业板高增长、高科技、高附加值“三高”现象、炒壳投机等行为极为严重。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 健全创业板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和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2012年4月20日, 深交所发布了《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 (2012年修订) , 明确了创业板退市的相关规定, 使得创业板企业面临的退市风险凸显。2012年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后, 因遭受重大亏损和受到重大谴责, 14家创业板企业或将面临退市警告。至此, 创业板企业在退市风险下的风险管理问题再次引发人们热议。因此, 有必要对创业板企业加强风险管理的方法路径进行分析, 从而有效防范和降低风险。我国创业板企业不仅面临着严峻的生存环境和风险状况, 同时其本身对风险管理认识不够、风险管理能力不足, 在风险识别、风险应对等多方面均缺乏有效的管理活动。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关系密不可分, 创业板企业可以通过实现二者有效融合来实现全面风险管理, 并且能够在内部控制五要素的指导下, 从具体操作层面有效防范各种风险。

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厘清

在企业的众多制度建设中,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联系最为紧密。企业内部控制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 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 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内部控制一个很重要目的就是纠偏, 而“偏”就是风险。虽然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有着紧密的联系, 但是对于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具体关系的认识理论界和实务界却有不同, 主要观点主要有:

第一种观点是认为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美国COSO委员会在2004年发布的概念全新的coso报告, 即《企业风险管理一整合框架》 (ERM) , 认为风险管理包含八个要素, 即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控制环境、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显然, 其认为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是实现风险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英国1999年发布的Turnball报告, 从根本上重新定义了内控的性质, 认为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是更广泛意义的风险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 在风险管理体系中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我国学者杨雄胜 (2005) 也认为, 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基础, 而风险管理则包含内部控制。

第二种观点认为内部控制包含风险管理。美国coso委员会1992年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采用的就是这种观点, 它认为风险评估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之一。另外加拿大coco报告也认同风险评估或风险管理是控制的关键要素, coco报告在阐述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关系时指出, 当企业在管理风险时, 也正是在实施控制。

第三种观点认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相同的概念, 二者的分离仅是人为的一种分离, 在现实的商业活动中, 它们其实是一体化的 (Blackbum, 1999) 。2003年Spira等分析了内部控制向风险管理的转变过程, 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内部控制就是风险管理。Leitch (2006) 站在更宏观的角度看待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得出从理论上讲, 内部控制系统与风险管理系统没有差异, 随着环境的变化, 二者的外延更加宽泛, 正在变为同一事物。

通过对以上观点的分析可以看出, 由于人们对风险管理及其涵盖的范围定义的不同, 造成了目前的争议局面。全面风险管理不同于内部控制过程中所讲的风险评估, 宏观意义上的风险管理体系不同于狭义的风险管理与评估。因此本文认为,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是一种双重包含的关系, 即:广义的风险管理体系包含内部控制, 而内部控制又包含狭义的风险管理。由于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风险管理则又是内部控制的发展和延续 (朱荣恩, 2010) , 所以实现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融合发展无疑是可行的, 并且是大势所趋。

三、退市风险下创业板企业风险管理现状

2012年修订的上市规则中丰富了退市的标准体系, 更加严厉、明确表示不支持创业板公司借壳重新上市, 创业板上市公司在净资产为负、股价低于面值、被连续谴责等多种情况下, 都将触发直接退市, 另外还提出要强化退市信息披露。通过退市新旧制度的对比 (见表1) , 能够清晰了解创业板企业目前面临的退市风险。

制度的变化使得我国创业板市场遭受了极大的冲击。据统计全新上市规则一经发布, 截至2012年4月创业板上市的308家公司中, 288家股价下跌, 占比高达93.5%, 其中有33家跌停, 股价上涨的仅有5家。而时至2013年, 创业板企业“万福生科”或将成为该规则下的首个退市公司。可见, 在全球经济没有完全复苏的情况下, 创业板企业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外部宏观环境和风险状况。

通过对创业板上市公司风险管理情况研究发现, 这类公司虽然深知面临着各种重大风险, 但是风险管理水平明显不足。总体来看, 创业板上市企业风险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 风险管理认识不足, 仅仅将风险管理视为一项增加负担的工作, 而并未意识到风险管理对于企业整体管理的导向作用;第二, 风险管理往往处于一种诸侯割据的状态, 没有形成统筹划一的风险管理模式。例如, 风险经理管理的是纯粹风险, 资本运作经理管理的是财务风险, 销售经理则负责承担市场风险。这种各自为政、缺乏合作的风险管理方式不是企业实际期望的, 不利于企业整体利益的实现, 也无法实现企业整体风险的降低;第三, 没有形成一种全员参与的风险管理理念, 企业内部认为关注风险、防范风险仅是公司管理层的工作。对于企业而言, 要想实现在无风险的环境中运作是不可能的, 但是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使企业在存在风险的环境中仍能游刃有余、稳健运行。鉴于创业板企业所面临的严峻的内外部环境, 有必要对其加强风险管理的方法进行研究。

四、创业板企业实现有效风险管理的路径

在退市风险下, 企业应该寻找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相互融合的方式和路径, 利用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与抵御风险的能力。本文以内部控制的五要素为指导, 从五个方面具体阐述实现二者融合的方法路径, 最大限度的控制和减少企业面临的风险。如图1所示:

第一, 构建风险管理企业控制环境。首先, 强化全员参与的风险管理意识。创业板上市企业要对员工进行培训, 学习相关制度规则, 使所有员工都能认识到当前形势下公司所面临的风险, 并将风险管理理念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构建和传达。企业应当加强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提升员工识别风险因素的能力, 在企业内部形成协调的、全面的、全员参与的风险管理模式。其次, 要设置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组织体系。企业的内部控制组织结构设计应当能够充分满足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对于创业板企业, 可以在董事会下设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 且该委员会要独立于企业的其它部门, 保持独立性和权威性, 直接对董事会负责, 并抽调专人负责企业的经营风险、投资风险和筹资风险。

第二, 全面识别与量化风险。创业板企业基本都是处于成长期的中小高科技企业, 生产经营的不确定因素很多, 因此企业要充分收集来自市场、金融、技术等各方面的信息, 并确保信息的可靠性, 同时严密监测企业产品、财务等的发展动向, 结合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经济效益、员工能力等, 评估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的大小并监控关键风险。

普拉卡什A.希马皮曾提出了企业风险绘图技术, 该技术能使企业对自己所面临的风险进行编目和量化。该绘图技术从权衡、分类、确认、评估、分析五个过程对企业风险实行全面控制。在当前严峻的外部宏观环境下, 创业板企业可以借鉴使用以在退市风险下全面识别和量化风险。

第三, 实行源头控制与全程控制。企业在风险控制上要实行源头控制、全程控制, 而不是结果控制。首先, 将识别出的风险进行由大到小、由重到次的排序, 确定关键控制环节和关键风险控制点。针对重大风险, 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对不同风险采用不同的源头控制预案, 并将预案提交风险管理会审核通过后实施。

具体而言, 对于经营风险, 创业板企业要对采购、生产、销售等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予以高度关注。同时关注市场风险, 对新老产品的市场反应进行调查和分析, 以便及时对产品和技术进行改进;对于投资风险, 企业要充分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和投资监管;对于筹资风险, 企业应评估各种筹资方式的收益和风险, 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降低资本使用成本。

第四, 建立通畅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之间需要一条通常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创业板企业应该建立相应规章制度, 保证风险信息的及时有效传递。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 企业面临的风险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企业只有及时掌握了充分准确的市场信息, 才能有效估计潜在风险, 采取针对性处理策略, 取得应对风险的主动权。

第五, 重视风险管理活动监督。监督是保证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一种手段, 各个组织都需要拥有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能适时评估其内部控制系统及风险状况的监督机制。创业板上市公司在风险管理的监督上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企业高层必须建立正确的监督基调, 表达整个组织对监督人、监督作用的期望以及对风险和内部控制的重视。其次, 对于所选择的监督者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胜任能力, 即有适当的技术、知识以及对控制风险的专业理解。最后, 企业要加强监督结果的交流。对已发现的控制弱点要报告给负责控制运行的人, 并至少向高一级风险管理人员报告, 从而使得相关人员能够及时对问题的严重性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新视野》, 《会计研究》2005年第7期。

[2]朱荣恩等:《关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应用效果的问卷调查》, 《会计研究》2004年第10期。

[3]毛新述、杨有红:《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会计研究》2009年第5期。

创业计划书--风险 篇5

目录

风险假定与应变策略

1.经济环境变化风险与应变策略 2.政策风险与应变策略 3.竞争风险 与应变策略

4.专利与知识产权保护风险与应变策略 5.财务风险 与应变策略 6.市场不确定性风险与应变策略 7.管理风险与应变策略 8.技术风险与应变策略 9.质量控制风险与应变策略 10.运输风险与应变策略

温室大棚自动卷帘机

六、风险假定与应变策略

一、经济环境变化风险

1、利率的变动(如利率上升、贷款成本增加等);汇率的变动(如汇率下降那么竞争对手的销价按我国货币计价将降低从而对本企业造成冲击等);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2、应对策略:企业的经营宗旨之一就是合法经营,在当前形势下国家鼓励发展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一般不会出现对企业发展的限制。

二、政策风险

1、国家政策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政治政策、环保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等的变动以

及各地区相关政策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到企业融资、产品销售、原材料供应、技术保密与发展、人员招聘等方面。

2、应对策略:公司设立有关条款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一切以不违反国家政策为前提;公司将会与行业协会保持联系,加强对有关政策法规的关注和分析,并及时调整公司的经营战略和销售策略。

三、竞争风险

1、竞争对手的针对性行为(如降价、产品的升级换代等);自身产品不完美而造成的顾客缺失等。

2、应对策略:我们应树立超前意识,积极寻找并抓住市场的最新切入点,不断开发具有特色的新产品,不断在技术上领先建立技术壁垒,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增强抗风险能力;企业将保持和客户的紧密联系,保证销量的稳定和增长,同时规划给予客户的信用融资,既要尽量的争取更多客户,也要考虑应收账款的回收率,防止发生巨额损失,在必要时要求对方以资产作抵押或提供担保人,同时给予客户现金折扣及商品折扣等优惠条件。

四、专利与知识产权保护风险

1、相关技术的保护和法律权益维护等。

温室大棚自动卷帘机

2、应对策略:根据企业切实需要和市场环境采取相应措施,做到不侵权做好反侵权;积极配合国家专利与知识产权的保护实际工作;加强对专利和知识产权的公益宣传活动。

五、财务风险

1、由于收入不确定性而引起的资金短缺;企业融资不当、财务结构不合理给投资者造成损失;风险资本的退出;海外市场的进入,入不敷出等。

2、应对策略:在创业初期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借款期限要长一些;企业筹集的资金一定要适合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包括筹资的时机、筹资的期限、筹资的方式要适当;开拓筹资渠道,优化筹资方式等。

六、市场不确定性风险

1、新替代品的出现;新工厂的加入;合作企业的经营不佳或者停止合作等。

2、应对策略:要在技术上不断的寻求突破,将产品更完善化;根据大众的意见或建议不断的改进产品的缺点,更快的适应市场的需求;利用强有力的营销组合和客户服务建立高知名度、高信誉度高忠诚度的品牌形象;要建立广泛的信息网络,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市场的价格信息而采取正确的采购策略;企业将保障与合作企业的沟通和相互支持适当引入竞争以提高合作者的质量,规划预留合作单位的可替代机会。

七、管理风险

1、企业管理者能力、经验、知识结构的欠缺;重大决策的失误;客户关系、公共关系的恶化;各种意外(包括责任事故、自然灾害等);人员流失的风险等。

2、应对策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明确各工作人员的职责,加强监督;积极地人才引进机制也也将使得企业的决策层不断丰富升华,以降低决策中的失误;利用保险企业对企业人员及财产管理的风险进行转移;面对品牌形象和公共关系的危机绝不推诿责任;公司与所有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既保障员工权利也有利于员工的人员稳定;所有员工的工资都至少在1200以上外加1%~100%的绩效工资以及岗位的补贴,还有公司福利和社会保险;公司独特的晋级机制,终身员工制;设立各种奖项不仅在经济上留住人才,在精神力一方面也是一种鼓励;优美、自然地工作环境以及优秀的公司文化足以对员工产生强大的吸引 3

温室大棚自动卷帘机

力。

八、技术风险

1、技术在未来发展中可能被超越;竞争对手可能会对我们现有技术进行模仿;技术人员数量、素质与研发投入等不能满足企技术风险 业发展的需要。

2、应对策略: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研发队伍的建设,提高整体研发能力;对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进行研发改进,使技术不断地适应市场;严格保密技术,监督生产,以防止被盗窃技术机密;在设备采购过程中与设备制造商签订保密协议,防止专用设备设计工艺外泄。

九、质量控制风险

1、质检局和商家对贴标胶要求高,而企业生产没能及时跟上国家政策和市场质量控制发展变动,或是员工大意出错,可能导致公司出现产品质量暂时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情况。

2、应对策略: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采购、生产、存储各环节都严把质量关,尤其要做好原材料和成品的检验工作,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客户手中;改善生产工艺,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加强对员工的考核,实施绩效管理,提高员工技能,避免出错。

十、运输风险

1、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不可避免事故或者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机械损坏等。

创业板聚集的风险令人窒息 篇6

然而,就在讨论还尚未有最终定论之时,市场就遭遇了巨浪。会后次日,美股普拉格能源遭遇做空机构香橼出手给予沉重一击,股价暴跌41.51%至6.03美元。A股相关概念股也从高点重重地坠地。

从3D打印、手游题材到特斯拉,美股一直在教A股的先知先觉资金炒作什么,伴随着科技、互联网等板块的大热,A股这种跟风势头一直“看上去很美”。然而与海外市场的炒作概念不同,A股的跟风炒作往往简单粗暴。美股对A股的带动效应,也越来越容易被游资机构利用,成为其运作股价的理由。

政策导向和科技变革是影响市场走向的两个重要驱动力,一项新技术的兴起从自主研发取得实验室阶段的成功到在市场上成熟运行再到真正普惠大众,其背后需要一个良好的市场循环运转机制来支撑。然而当下,一项科研项目的积极申报也许是为了经费下批,新奇高端的技术导向也许不是市场的真正需求而是晋升的利益驱动,当“科技进步奖”被披上了严重的功利化色彩,新技术的发展无法与市场进行良好的对接融合,进而导致我们的自主知识产权力量衰微,这也许正是造成A股“不正之风”的根源所在吧。

就好似糖葫芦,山楂被竹签穿刺的过程很痛,但却拥有了一生的脊梁。目前市场上“余额宝”的兴起也掀起了一波讨论的浪潮,互联网渠道在市场上的成功应用对众多行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可谓是有人欢喜有人忧,但参与到这其中的唇枪舌战心里仍觉得踏实,因为这是我们自己市场进步所推动的变革,是我们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

回到证券市场上来,证监会近日正式发布《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立即就有评论认为,优先股发行不但利好蓝筹股的走势,同时将会改变市场投资风格,让国人彻底改变拥抱垃圾股抛弃蓝筹股的投资习惯。垃圾股的泡沫破裂才刚刚开始,以后的注册制以及一些列的政策变动将会淘汰一大批以前的投机资金,概念股将会受到重创,各种垃圾题材股的泡沫爆破才刚刚开始。被高估的创业板的调整才刚刚开始。当前创业板的泡沫程度已经接近台湾、日本、纳斯达克以及沪指6124点泡沫爆破的前期,这个泡沫是非常巨大的,可能淘汰到掉一大批投机者,其中聚集的巨大风险令人窒息。

创业板企业的风险控制 篇7

来自全国16个省市的首批28家创业板企业于万千瞩目中闪亮登场。其中, 24家企业是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占比86%;2008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5%, 充分显示了创业板企业较强的研发投入倾向。12家企业曾获得创业投资的资金支持, 占43%, 累计获得资金6383万元;从财务指标上看, 2008年28家创业板企业平均净资产1.48亿元, 平均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是2.5亿和4513万元, 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是31%。2008年营业收入增长超过30%的企业有19家, 占68%;净利润增长超过30%的企业有19家, 占68%, 具有较高成长性。此外, 28家创业板企业平均发行股本2189万股, 平均发行价格为25.43元, 平均市盈率也在50倍以上;最高的鼎汉技术居然达82.22倍。高成长性意味着高风险。股权变动较为频繁, 业绩不稳定, 大量应收账款挂账, 过度依赖单一业务。种种现象都告诉我们应该理性认识创业板企业的风险问题。

一、创业板企业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 法律风险

新推出的创业板市场对上市企业的法律要求相当明确, 在一定程度上更加严格。而从一些创业板企业公开披露的信息来看, 存在一些股份代持现象, 有公司股东曾因股份代持引发纠纷而诉诸公堂。在首批登陆创业板的28家公司中, 新松机器人公司某股东在2007年的一场官司也揭示了股份代持现象的冰山一角。此外, 华谊兄弟、西安宝德招股书受疑, 也曾遭遇股东代持存在争议的问题。当事人也曾出具过承诺函, 承诺其所持股份权属清晰, 不存在代持、信托持股情形。因此, 股东承诺函的可信度究竟有多高受到了质疑。我国企业、企业家及社会公众法律意识比较淡薄, 各种在主板市场发生的违规行为同样会在创业板市场上发生, 且创业板市场还很不成熟。法律风险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各个领域和阶段, 隐秘性极强, 不易被发现, 一旦爆发, 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十分巨大。

(二) 经营风险

刚上市的创业板企业虽属成长型的创业期企业, 规模不大, 其盈利模式、市场开拓都处于初级阶段, 不是那么稳定, 在经营上容易大起大落。据报道, 拥有“创业板第一家”美称的特锐德对铁路部门2009年1-6月份的销售收入占比达到78.36%, 而以58元的网申价令众多投资者望洋兴叹的神州泰岳2009年上半年来自移动飞信业务的营业收入占据了公司营业收入的68.99%。这些企业一旦失去占据主导地位的单一业务收入, 也将无法生存。此外, 鼎汉技术下游市场基本没有业务, 行业单一, 构成了企业的最大风险。创业板企业具有高成长性、业绩增长快的特点, 而“明星制造厂”华谊兄弟公司2009年上半年的净利润仅为3163万元, 还不及2008年同期的水平。这表明华谊兄弟的业绩增长性并不突出。且华谊兄弟太过依赖于冯小刚, 可能造成业绩波动较大, 存在随时退市的风险。

(三) 技术风险

海外创业板市场诸多失败案例揭示了严重的技术风险摧毁企业的残酷事实。我国气体传感行业龙头老大———汉威电子, 具有核心技术优势, 毛利率水平也高于同类企业。但由于其核心零部件、传感器等能够通过外购获得, 其他竞争企业就能够通过外购生产同样的产品。公司产品核心技术理论单一, 不排除其他企业能够研发出类似的产品, 更多的竞争对手进入, 将拉低公司产品毛利率水平。网宿科技CDN新型网络构建方式, 虽已荣获国家重点新产品认证, 但在国内却处于起步阶段, 市场开发风险大;还可能面临因未来市场判断不准确导致前瞻性的技术研发成果偏离用户实际需求的技术革新风险。中元华电、硅宝科技、亿纬锂能同样会因为技术开发滞后, 或是主要技术泄密、无法使技术保持持续进步, 而导致企业丢失市场份额、降低盈利水平, 冲击未来业绩。那么在研发投入倾向较强的创业板市场, 技术风险将更为突出。

(四) 财务风险

在高发行价的推动下, 创业板首批28家企业超额募集资金84亿元。由于证监会严格规定, 超募资金只能用于主业投资, 不能用于炒股、炒楼。到目前为止, 创业板诸多企业还未来得及对募集来的资金进行全面有效的预算管理, 以神州泰岳公司为代表, 只对其公告书上的3.42亿元做出具体安排, 而其余的约8.6亿元仅仅只给出了大概方向, 无具体明细;上海佳豪、华谊兄弟、华测检测、莱美药业纷纷将超募资金进行置换以增加流动资金。而流动资金不能直接带来高收益, 大笔资金较长时间闲置在银行, 创业板的高市盈率失去意义, 无形中增加企业的未来收益分配风险。乐普医疗、神州泰岳对税收优惠政策存在依赖, 一旦公司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化将会使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现金流水平受到不利的影响。此外, 创业板有些企业, 如金亚科技, 存在大量应收账款挂账现象, 成为制约其未来发展的业绩“地雷”, 也会构成企业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因素。

(五) 流动性风险

据统计, 在创业板上市的特锐德公司从2006年到2009年6月30日, 应收账款净额呈明显上升趋势, 且占营业收入比重较大;虽然目前来看账龄结构比较合理, 但随着公司应收账款数额的不断增加和客户结构的改变, 如账龄超过一年的应收账款过大, 使公司资金周转速度与运营速度降低, 存在一定坏账风险、流动性风险。创业板上市公司规模小, 发行的股数少 (平均发行股本2189万股, 华星创业发行规模最小为1000万股) , 市场估值难, 估值结果稳定性差, 而且较大数量的股票买卖行为就有可能诱发股价出现大幅波动, 股价操作也更为容易。创业板企业呈现出惊人的市盈率, 倘若不能获得持续的高增长, 其破产于倒闭的可能性大大高于主板市场;且一旦达到退市条件, 只能直接退市, 不存在重组的可能性, 严重损害投资者的信心。投资者信心的变动直接影响着投资者买卖股票的积极性和交易的活跃性, 进一步影响着股票的流动性。

二、防范创业板企业风险的途径

(一) 树立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首先, 就创业板的法律依据而言, 企业要认真研究《公司法》、《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以及《深证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等法律、法规和实际规范。其次, 创业板企业应充分利用中介机构的资源为其所用。聘请顾问律师, 通过讲座、培训等方式, 培养企业领导层的法律意识、强化法治化管理与风险防范理念, 提高企业员工的法制观念和建立依法经营的企业文化, 增强员工识别法律风险的能力, 使律师服务的企业形成“法律是一种管理资源”的现代企业理念。并协作建立起企业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 使企业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真正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补救, 杜绝引发法律风险。

(二) 加强公司治理

加强公司治理能够有效地实施风险控制。首先, 创业板企业要建立良好的组织结构, 要使企业的内部组织及其行为结果始终保持与企业的目标一致, 并保证其灵活性以便于应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其次, 做到股权清晰、控股权稳定;权责分明、各司其职。管理层应不断汲取新的管理理念, 更新自己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 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再次,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 提升员工胜任能力, 营造诚信的企业文化氛围。

(三) 加强财务预算管理

创业板市场虽然为这些企业提供了融资渠道, 但如果资金筹集来了却没有被有效利用与控制, 导致经营业绩不佳, 想要再度融资就难了;尤其对于高科技企业来说, 资金的缺乏必定会增加其经营风险、技术风险和财务风险。因此企业管理层应当建立预算管理体制层级关系, 配备相应职能部门和人员, 明确职责和权限, 加强企业内部协调与运作;提高财务决策水平, 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 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严格监控资金支出的流程。企业应通过合理配置资产, 加速资产周转等措施, 促进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

(四)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巩固主要业务

对于那些存在大量应收账款的创业板企业, 当务之急应加强应收账款管理。首先, 运用科学方法结合实际经验, 建立应收账款管理政策。其次, 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 评估其偿债能力。再次, 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最后, 建立销售责任制。此外, 有些创业板企业行业单一, 一旦失去占主导地位的单一业务, 便会毫无招架之力。因此, 创业板企业应当注重巩固与重要客户的往来关系。分析企业当前资源状况, 确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保证主要业务的同时发展其他业务, 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五) 加强研发实力, 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导致技术风险的因素复杂多变, 究其根本应从企业内部消除尽可能的缺陷。首先, 为了减少费用负担, 分散技术开发风险, 企业可以联合其他企业共同开发, 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寻求技术资源的互补与结合, 以达到利益共享、降低风险的双赢目的。但是, 在技术联盟过程当中, 也会存在利益的冲突。合作会导致技术流失的风险, 合作的成果会成为未来竞争的武器。其次, 企业应加强人才培养, 创造良好的组织文化氛围, 增强组织凝聚力。加大研发投入, 提升和优化组织成员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改善技术活动的设备条件, 提高企业的技术活力, 保持技术持续进步, 以求在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

(六) 加强内部审核监督, 强制信息披露

由于创业板市场上市标准较低, 而通过舞弊造假以达到上市要求、鱼目混珠的企业也不乏;且上市的企业皆为高成长性企业, 投资风险非常大。而我国证券监管机构也相应地对这些企业提出比主板市场更为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 以增加创业板市场的透明度, 大大提高市场流动性。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会相应的增加信息审核和披露的成本, 这就要求上市的高科技企业必须在严格的市场监管制度下加大内部审核监督力度, 将强制性信息披露和自愿性信息披露有机结合起来, 保证创业板市场的有效运行。

摘要:目前, 我国资本市场还很不完善, 市场层次单一, 结构很不健全;而创业板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成为构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里程碑;也为无法上市的中小型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与此同时, 新的创业板企业将面临着一定的风险。文章就创业板企业的风险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为防范风险而加强控制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创业板市场,创业板企业,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韩继坤.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技术风险与控制策略[J].企业活力, 2007 (1) .

[2]、罗伯特.莫勒尔.布林克现代内部审计学[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5 (8) .

[3]、孙云辉.创业板市场流动性风险与制度创新[J].财会研究, 2009 (4) .

[4]、李艳辉.发展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对策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9 (3) .

[5]、陈波, 王瑞淑.创业板市场的建立与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2008 (3) .

[6]、陈霄.中国创业板市场设立背景分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5) .

[7]、王星.构建企业内部控制引入风险管理之研究[J].现代商业, 2009 (6) .

我国创业板市场风险及防范 篇8

一、创业板市场存在的风险

(一) 创业板市场风险

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规模普遍比较小, 因此会出现股票流动性不足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创业板对具有实力并注重理性投资的机构投资者缺乏吸引力, 而投资者结构不合理又会提高市场的盲目性, 从而加大投资风险。

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全流通, 不确定性比较大, 因此发生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的可能性会大大提高, 市场的投机性会很大。

创业板与主板会在吸引优秀企业上市和更多的投资者等方面展开一系列的竞争, 证券市场监管机构也会对两个市场进行平衡。如果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整体状况远不如主板市场, 或者主板市场上实力强大的上市公司涉足新经济, 都会给创业板市场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支撑创业板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信心, 是市场对上市公司发展前景和增长潜力的看好, 但这种信心往往是比较脆弱的, 一有风吹草动, 比如海外创业板市场出现大幅度的震荡, 市场的信心就可能会受到削弱, 这时市场的风险就会显现出来。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下调对香港创业板市场的影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 市场信心是一把双刃剑。

交易规则放宽后带来的风险。交易规则的放宽在活跃市场交易的同时, 大大增加了市场的波动性, 从而会给投资者带来更大的投资风险。

同主板相比, 创业板受经济周期、法律法规、财政税收政策、货币政策等外在因素的影响更为敏感。如上市公司的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 将直接左右大多数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 并影响到投资者利益。

(二) 创业板市场发行主体的风险

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证券发行者在利用证券市场筹资时,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不能筹集到所需资金或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申请创业板上市必须投入巨大的财力物力, 但面临着上市失败的风险。创业板上市的费用包括企业改制重组费用、中介机构费用等。据保守估计, 筹资额度在一亿元以上的企业将支付的各种费用在一千万元以上。尽管创业板市场上市的门槛较低, 但监管部门为了保障上市公司的质量, 可能会采取比主板市场更加市场化的审核方式, 如设立单独的发行审核委员会, 委员全部由市场的专业人士组成。这种更加市场化的发行审核方式, 实质上对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企业质地欠佳, 发起人就有可能面临上市失败的风险。

退出市场风险。退出市场风险是指上市公司被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的风险。相对于主板市场而言, 创业板的上市标准较低, 但将实行严格的监管。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 上市公司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由中国证监会决定暂停其股票上市:1.公司股本总额、股权分布等发生变化不再具备上市条件, 即发行在外的股本总额小于5000万元或公开募集的股份小于股本总额的25%;2.经有关部门查实公司不按规定公开其财务状况或者对财务报表作虚假记载;3.公司有重大违法行为;4.公司最近3年连续亏损。终止上市是指上市公司有上述2、3条所述的行为之一, 并且后果严重的;或者公司存在上述1、4条所述的情形之一, 在限期内未能消除, 不具备上市条件的, 由中国证监会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

经营风险和技术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决策失误和管理不当, 导致经营业绩下滑甚至亏损。高科技企业既具有高成长、高收益性的一面, 也有管理不善、经营不力、发展迟缓的另一面。技术风险是指当今世界技术革新日新月异, 技术进步的周期越来越短, 升级换代的步伐越来越快, 新技术转瞬间就可能过时, 造成无形损耗, 这将降低产品附加值, 减少科技含量, 降低产品质量和档次, 削弱产品的竞争力, 从而减少市场占有率。

资本运营风险。资本运营风险主要是被收购的风险。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股份将全流通, 股盘小, 尤其是在管理层持股禁售期内流通盘更小, 容易被恶意或善意收购。因此, 一个企业如果经营前景不妙, 在股市低迷的情况下, 上市公司被收购将是非常普遍的情况。从而改变公司的领导层、企业名称, 甚至改变公司的主营业务, 使公司实际上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

(三) 投资者自身造成的风险

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有着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不确定性大等特点, 要在创业板市场进行投资, 投资者就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分析能力, 不然就会面临很大的投资风险。另外, 我国即将开设的创业板市场不同于现有的主板市场, 两者的交易规则也会有一些差异, 如涨跌幅限制会有所放宽等, 同时市场的波动性也会有所加大, 因此对于已经习惯于主板市场投资的投资者来说, 将原先的投资策略和投资分析方法照搬到创业板市场, 投资风险就会有所上升。

二、创业板市场风险防范措施

(一) 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

引进风险投资机制。创业板市场是否能够成功运行, 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质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为了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有必要引进风险投资机制, 这样可以加速企业规范成长, 创业板市场的上市公司一般是具有增长潜力的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这些企业大多处于成长前期, 不仅规模小, 经营风险高, 而且公司治理机制还未成熟。因此, 这些企业在上市前, 有必要引进风险投资机制来加速自身的规范成长。

引进保荐人制度。推行上市保荐人制度, 可防止企业上市前的逆向选择行为以及上市后的败德行为, 还可让券商对市场承担更多的责任, 让上市公司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 以确保上市公司以专业、规范的方法进行运作, 这对建立市场信用, 增强投资者信心都是十分重要的。

实行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又称为外部董事或独立的非执行董事。独立董事独立于公司的管理、经营以及那些有可能影响他们做出独立判断的事物之外, 不能与公司有任何影响其客观、独立地做出判断的关系, 在公司战略、运作、资源、经营标准以及一些重大问题上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由于实行独立董事制度提高了上市企业的内部管理和监督机制使其规范运作,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创业板市场的风险实行严格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创业板上市公司大多数的经营领域在高新技术行业。由于高科技市场发展迅猛, 瞬息万变, 造成高科技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不确定性。因此应加大信息披露力度, 严格规范信息披露要求增强其透明度。这一措施有助于投资者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 有利于监管部门及时关注违规现象的出现, 有利于防范风险。

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市场的退出机制是保证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保证。由于创业企业经营前景的不确定性, 因此可通过完善市场的退出机制, 通过优胜劣汰来提高上市企业的整体质量。从推动企业发展、培养理性投资者的角度来看, 完善的退出机制对于创业板市场尤为重要, 它将从外部给上市公司一个压力, 促使其对内部治理结构进行不断地优化。

(二) 实行多层次、多方面的监督和监管并加大对违规行

为的查处

监督和监管可以在以下三个层次展开在上市公司层面上, 应提高对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真正建立, 独立董事制度的审核机制的建立以及在董事会中的比例可以形成三方制衡的局面, 从而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创业板可以在资产规模持续营运记录, 当前赢利水平等方面放宽条件, 但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一定要从严要求, 以防止因为任何一方滥用权利损害其他市场投资人的利益。

强化中介机构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指导和监督。上市前的辅导要更加细化和全面;在保荐期内, 对已承诺事项的追踪、重大信息披露、定期报告的制定等环节上尤其要加强。如果发现有关方面未履行职责或未披露充分信息, 有关公司的管理层或保荐人将受到制裁。建立保荐人登记名册, 并且每年按标准对所有保荐人进行评核, 以重新确定其是否符合资格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加强市场管理者对市场交易行为的监管。制定并执行严格的交易制度, 以随时发现和处理异常交易和违规行为, 杜绝利用内幕消息操纵市场或其他投机行为的发生。

(三) 建立高效运作的市场法律和法规体系

一方面, 应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在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 针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特点, 建立健全具有前瞻性, 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框架, 形成一整套扶持和促进创业板市场与上市公司成功运作的制度环境和其他配套性的实施细则, 促进市场运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只有完善的证券法律制度, 才能规范证券发行和交易行为, 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规范和完善证券市场, 可能降低市场风险。

(四) 制定严格有效的市场监管标准

严格有效的市场监管标准对降低市场风险是十分重要的。适当的监管标准可提高市场运作的透明度, 有利于促进市场规范、高效运作, 从而达到降低市场风险的目的。如规定公司发行上市时, 应对其产品的市场前景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要有在同一管理层领导下的、有一定时间的连续经营记录等。

(五) 对投资者的教育和警示

创业板市场炒作风险与防范 篇9

在全球金融海啸的背景下, 我国中小企业正面临着严峻的融资考验, 正如前证监会主席周道炯所说, 此时创业板的推出将给中国正在蓬勃发展的科技开发园区提供产业升级的平台, 同时可以解决受金融危机冲击的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题。但是创业板还面临着各种风险, 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 其中主要的风险是过度波动与价格系统性高估风险。只有妥善的控制价格波动风险、强化市场监管, 才能建立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创业板市场。

一、针对各证券市场开创初期炒作风险危害的探讨

1. 主板市场开创初期炒作风险的危害

主板市场在开创初期, 因为众多的投资者都对市场的前景有着美好的期望, 并且首次公开发行的各种新股没有系统性风险, 没有流动性风险甚至不存在对手盘风险, 所以市场炒作现象也会异常突出, 上市公司股价也时常暴涨暴跌。

1 99 0年1 2月1 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诞生时, 上市的八只股票“上海老八股”在A股市场创立初期均有不同程度的涨幅, 许多投资者借此获取了巨额收益, 而上海综合指数也于1990年末达到1 2 7.6 1点。随后的几年里, “上海老八股”的股价不断上涨甚至于翻了一番, 但是由此产生的股市泡沫十分严重, 一旦破灭, 股价便会出现更大幅度的波动, 继而形成更为普遍的市场操纵现象, 引起证券市场动荡。

主板市场开创初期必然存在着巨大的炒作风险, 它不仅会给投资者带来巨额损失, 还会通过股价的大幅波动破坏证券市场的秩序, 进而不可避免的影响经济的运行。

2. 海外创业板市场开创初期炒作风险的危害

创业板上市的上市公司一般规模较小并且结构单一, 经营业绩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而且其流通盘小、容易出现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行为, 所以相对于主板市场, 它给证券市场带来的危害更加突出, 在创业板上市使得企业股价变动更加剧烈。

成立于1998年的德国新市场在短短几年内经历了暴涨暴跌, 在指数方面, 德国新市场的综合指数在市场建立后不久就一路攀升, 出现暴涨的局面;从1998年至2000年3月约三年的时间内, 该指数增长了7.6倍, 最高达到8559点。然而, 由于炒作现象普遍、财务丑闻迭出、上市资源质量下降、投资者信心低落, 最终德国新市场被迫关闭。

从海外创业板运行状况可知, 创业板开创初期, 投资者会产生盲目追捧心理, 而不能切实掌握上市公司信息, 过多的发行数量和交易量使股价出现暴涨局面。但是, 最终会因为向价值回归致使股价暴跌、投资者损失重大、投资者信心低落, 从而给创业板带来关停并转的厄运。

二、针对IPO高溢价导致的炒作风险的危害的探讨

1. 理论阐述

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股票的首次公开发行定价都相对偏低, 这是因为上市公司如果把发行价定的太高, 则会对投资者缺乏吸引力, 很难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当然如果将发行价定的过低, 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上升、收益下降, 上市公司则倾向于改变融资方式。

创业板上市的公司都是高成长性、规模较小的企业, 准确估值较难, 而且上市企业越年轻, 偏低定价的程度越高, 所以发行首日的开盘价由于投资者的过热追捧一般都高于发行价, 并且无论发行价还是开盘价均偏离其真实价值。IPO高溢价是股市泡沫的重要来源, 正是因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差异, 使得二级市场的价格严重偏离其真实价值, 所以当股票价格向价值回归时, 投资者将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创业板创立初期, 由IPO高溢价引发的炒作风险必然存在, 并且会给投资者和证券市场带来较大的危害。

2. 实证分析

如图所示, 于2007年11月5日在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石油以16.7元招股, 开盘价48.6元较招股价高出1.9倍, 随后震荡下挫。该股在高估的情况下出现了高换手率, 即说明投资者将套现, 股价将持续下跌。数据显示, 该股在11月13日做了四个交易日的弱势反弹之后, 更是连续8个交易日下跌, 而现在的中石油已经跌破了发行价。

中石油股价的暴涨暴跌, 不仅使众多的投资者遭受了重大损失, 还严重影响了石油行业和其它权重股, 沪指也因此震荡走低。

创业板市场相对于主板市场更容易受到各股发行交易情况的影响。

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百度2005年8月5日在NASDAQ首日挂牌上市, 开盘价为66美元, 远超过挂牌价27美元, 开盘后不断上涨, 收盘价高达122.54美元, 创下354%的涨幅纪录。但是在IPO三个星期后, 百度的泡沫已经开始以惊人的速度消退, 投资者对于这个Google的“远方表亲”的期望值和热情都在消减。

航美传媒、完美时空和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阿里巴巴, 均存在相同的现象即首次公开发行高溢价引发了后期一定程度的股价下挫。所以对在创业板上市的各股的过度炒作, 同样会影响投资者收益、证券市场秩序以及各行业秩序, 而且因为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为高成长性、规模小的企业, 所以不确定性更大、价值估值的准确性更低、偏低定价的程度更高, 从而股价波动幅度更大, 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创业板市场就更加无法保证。

三、防范创业板市场炒作风险的具体措施

创业板市场的炒作风险存在并且具有较大的危害, 所以我国应从建立市场化的发行定价机制、实行重大信息实时信息披露制度、完善投资者的教育、强化交易监管等方面防范该风险。

1. 建立市场化的发行定价机制

目前, 中国证监会出台《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 其主要内容是“在新股定价方面, 完善询价和申购的报价约束机制, 淡化行政指导, 形成进一步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成功的定价机制应引导市场, 使得新股发行上涨下跌的幅度不会太大, 从而保证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

因为我国市场目前的询价对象中可参加网上申购的较少, 很容易发生市场操纵报价现象, 并且部分投资者报价偏离价值较大, 面临的资金成本较大, 要求的回报率较高, 所以现在市场上的新股定价并不合理, 一般情况下, 发行定价偏向二级市场, 从而扩大了一级和二级市场的溢价。许多投资者便通过这种价差获利, 操纵市场, 扰乱了整个社会资金的合理流动。因此, 新股发行定价的改革势在必行。

建立市场化发行定价机制主要是以二级市场价格位基准, 通过中介机构对机构投资者询价自主确定一级市场发行价格, 在保证发行顺利的前提下, 让投资者真正承担新股认购可能存在的风险。通过建立市场化定价机制的方式, 我们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定价的稳定、减少误差, 从而控制价格波动风险、防范炒作风险。

2. 实行重大信息实时信息披露制度

据深交所最新公布的《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 (征求意见稿) 》称, 为防止新股上市首日爆炒风险, 要求刊登招股说明书后, 发行人应持续关注公共传媒信息, 发现虚假记载或误导性陈述时, 应在上市首日刊登风险提示公告;并且上市首日公共传媒传播的消息可能或者已经对公司股票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 将对公司股票实行临时停牌, 并要求公司实时发布澄清公告。

创业板上市公司主要在临时报告实时披露和定时报告披露两方面有特殊的要求。

首先, 如果在公共媒体传播的信息中存在可能或者已经对上市公司相关股票及其衍生品.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交易异常、重要信息难以保密或已经泄漏等紧急情况下, 公司可以申请临时停牌, 并在上午开始前、午休期间或者闭市之后通过指定网站披露临时报告。这就是所谓的创业办临时报告实时披露制度。

其次, 定时报告披露应采取业绩快报制, 提高信息披露的及时性。根据《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 (征求意见稿) 的规定, 预计不能在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两个月内披露年度报告的公司, 应当在会计年度结束后两个月内披露相关会计期间的业绩快报。与此同时, 还要披露内控制度检查意见及募集资金专项审核报告。

为了充分发挥实时披露的作用, 降低实时披露的成本, 临时报告和定时报告全文只需要在证监会制定网站或公司网站上披露, 但定时报告摘要仍需在指定报刊上披露, 这样投资者可以方便的阅读。当投资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信息时, 市场的透明度便增加了, 进而炒作股价的现象便会减少, 风险自然得到控制。

3. 完善投资者的教育

我国证券市场上投资者的结构还是以个人投资者为主, 而且创业办市场相对于主板市场拥有更大的风险, 所以如果投资者经验不足、抗风险能力不强, 则上市公司的价值估值难度更大, 盲目投资的现象更为普遍, 造成的损失也更难弥补。

因此为了防范炒作风险, 深交所一直致力于对投资者的教育, 把投资者教育视为服务社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 将继续深入开展投资者教育, 将投资者教育纳入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 不断培养合格的投资者。在进行投资者教育时, 不仅仅是提示风险, 更要引导投资者接受价格更市场化的定制方式。

我国证券市场应当建立相应的投资者准入制度和贯彻《创业板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暂行规定》的具体要求, 深入地向投资者宣传创业板的相关知识, 让投资者了解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营与风险情况, 才能加强投资者的风险意识, 维持证券市场的良好秩序。

4. 强化交易监管

深交所发布的《深圳证券交易所2008年自律监管工作年度报告》中阐述, 在自律监管工作的交易监管方面, 应着力强化“大小非”减持监控, 不断创新监察手段, 着力提高对异常交易的“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和“及时查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异常交易现象和市场操纵行为。

所谓异常交易即因为不可抗力、意外事故、技术故障以及其他交易所不可控制的异常情况所导致的创业板市场部分或全部交易不能进行的现象。当异常交易发生时, 应当及时发现、制止和查处, 这就要求深交所加大违规交易行为的监察力度。

例如: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一季度共发现并调查异常交易行为147起, 其中对81家次券商营业部给予电话提醒, 发出监管问询函2份, 监管提示函29份, 约见会员公司谈话5起, 走访会员营业部5家, 并采取限制证券账户交易措施4起。通过调查和分析, 及时发现涉嫌市场操纵, 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线索多起, 并提请证监会立案或作进一步调查。

即将开设的创业板市场为了达到防范上市首日的恶意炒作风险的目的, 应当借鉴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经验, 在遏制权证炒作、大股东超比例减持等异常交易行为工作中, 灵活运用盘中临时停牌, 限制违规账户交易等监察处罚手段, 有效提高监管威慑和实效。只有首先通过加强查处手段和力度来强化交易监管, 才能稳定交易秩序, 减少市场操纵、恶意炒作现象, 这是防范创业板炒作风险的必要措施。

四、结束语

根据我国主板市场、海外创业板市场的运行情况可知, 许多企业上市时都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投资热潮。特别是我国许多网络概念股赴海外上市时, 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股价持续上涨, 从而形成了严重的网络股泡沫。所以为了避免严重的股市泡沫引起的经济秩序混乱、市场动荡, 即使是无法完全消除股价的过度波动, 我国证券市场仍然要过强化市场监管、完善各种制度、加强投资者教育来控制风险, 以免遭受巨大的损失。

摘要:本文针对主板市场、海外创业板市场开创初期炒作风险的危害, 从首日公开发行高溢价的角度进行了探讨, 面对过渡炒作风险存在的必然性和危害, 我国可以通过建立市场化的发行定价机制、实行重大信息实时信息披露制度、完善投资者的教育、强化交易监管等进行风险控制, 从而建立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创业板市场。

关键词:IPO高溢价,实时信息披露制度,市场化定价机制

参考文献

[1]徐岚谢百三:《海外二板市场的发展新态势及中国的艰难选择》[J].国际金融研究, 2003年第10期

[2]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2008年自律监管工作年度报告》

A公司创业板上市风险浅析 篇10

关键词:创业板,上市风险,融资

一、背景

中国股市犹如过山车的表现让中国股民损失惨重, 中国股市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监管不力导致投机之风盛行。没有一个良好的投资土壤以及世界与中国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大了企业上市融资的风险。另一方面, 等待上市的企业却犹如Apple专卖店前的长队, 究其原因实在是上市圈钱投机的诱惑太大, 更多的企业选择上市作为奋斗的终点。因此, 对于一个想要基业长青, 拥有远大奋斗目标的企业来说, 是否选择上市, 以及何时上市, 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做好企业上市的利弊分析以及风险评估, 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选择深圳A公司作为分析样板, 对其在上市问题上的突出矛盾作以浅析, 以便更多的具有相同境况的企业作为参考。本文所列举数据和示例只做参考, 并不足以表示真实情况, 请勿对号入座。

二、A公司简介

A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电动自行车控制器、防盗器以及充电器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成立于2003年, 创业之初只有15人。公司2006年进入电动自行车控制器领域, 经过几年的发展, 在该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目前已成为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厂家, 年产值5亿人民币左右。该公司拥有独立的研发中心, 在最近一年中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目前拥有专利50多项, 其中发明专利9项, 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水平领先于同行。

三、A公司的SWOT分析

首先对A公司的实际经营及市场环境状况进行SWOT分析, 从而进一步掌握该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状况, 了解企业的核心优势以及价值信息, 为结合上市公司条件比对做好初步准备。

四、上市风险分析

(一) 上市目的

结合目前中国股市的实际状况, 企业上市的主要目的即融资、规范。

A公司目前在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了相对稳定期, 该公司2008—2011年, 年增长 (销量) 超过30%, 但是电动车行业内整车的销量今年来年增长不超过20%, 尤其今年各地出台相关限制发展政策, 导致明年预测销量增长不是十分明显, 即行业增长趋于稳定, 除非国家政策有大的变动。如果A公司没有其他的新项目, 经了解, A公司制定了未来5年的发展产业目标, 以目前A公司的产值5亿, 每年15%增长, 未来5年确实需要融资。显然A公司的真正目标是圈钱。真正的好公司、优质公司一定不是需要为钱发愁的, 上市应该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无数的投资学老师们都不停地在讲千万不要为了上市而上市, 并且上市时所有融资渠道中成本最高的一种 (当然在中国上市企业可以不分红除外) 。它是一个少则三年, 多则五年的过程, 如果企业在这一过程中不能把控风险, 做好准备, 尤其是那种为了上市而上市的公司, 即便冒险过关, 最后上市也便成为企业的终点。

其次关于通过上市达到企业规范的目的, 如果从A公司的发展历程来看, A公司确实是一家拥有朝气并且具有一定远大目标的公司。虽然老板比较年轻, 但学习和成长速度很快, 有把企业做成百年老店的决心和目标。但也正是因为其比较年轻, 所以在自律以及威信方面并没有完全树立, 尤其在家族里面有时候并非绝对权威, 导致企业在治理结构方面有一些妥协, 部分部门效率低下, 管理不善, 这也制约了企业发展。例如其亲属负责公司的几个配套厂商, 同时老板又拥有这些配套厂商的股份, 从而形成关联交易, 转移企业利润等等。类似的问题部分存在于该企业的治理结构中, 如果通过上市来规范, 必将导致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弹, 如果老板的权威不能完全处理清楚, 最后可能存在企业不稳定的风险。因此就此点来看, 如果能在启动上市计划前, 处理清楚此类复杂关系, 上市失败的风险将大大降低。但就目前来看, 上市计划启动前处理好这些关系是不现实的。

(二) 上市的条件对比分析

1. 国家产业政策及环境保护政策

面对城市交通拥挤不堪, 城市微循环几代改善, 全国各大城市汽车尾气污染, 油价上涨等因素造成的严峻形势, 作为新兴产业的绿色环保电动自行车领域, 按照常理推断, 应该迎来必然的爆发增长。但是事实却是近两年电动自行车市场的缓慢增长, 一方面因为电动自行车标准的问题迟迟未有定论, 导致电动车究竟属于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的问题未有解决, 电动自行车安全问题以及交通违章处理难度加大的事件频频发生;另一方面, 由于电动自行车大量使用铅酸电池, 而由于大量小型不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的非规范电池厂的存在, 导致电池生产过程中的铅污染事件屡屡发生, 客观上造成国家环保部门大量关停不合格电池厂, 造成电池紧张, 限制了行业发展。因此, 以上的客观问题存在而导致了国家政策的不确定性。国内很多大中城市, 如深圳、珠海都在限电或者禁电, 但由于一些特殊行业, 比如快递行业的特殊需求, 深圳禁电政策又有放松。而在中国北方如北京, 又允许电动自行车正常行驶。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讲, 国家对电动自行车行业既打压又扶植, 既爱又恨。对于从事电动车行业的公司是否符合国家上市企业的相关鼓励政策, 具有较大风险。

2. 具有独立性

发行人的资产完整, 生产性企业应当具备土地厂房等。

由于A公司最近几年发展较快, 而在最初的几年因战略失误错过了土地买入的黄金时期, 如今深圳寸土寸金, 并且土地招拍挂的政策越来越严格, 像A公司一样有实力又比A公司更早申请土地的公司比比皆是, 因此A公司到现在为止仍在靠租其他公司的厂房和土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根据目前类似A公司申请成功上市的企业情况分析, 没有土地以及厂房的公司基本不存在, 因此, 这个条件是A公司能否上市成功的十分关键所在。按照目前深圳的土地申请流程以及地价, A公司如果冒险尝试取得土地并且构建厂房, 将会面临巨大的资金成本以及与政府打交道产生的交易成本, 并且是风险和结果不可控, 因此A公司在这一条件上面临上市失败的巨大风险。当然, A公司可以选在去其他城市拿地, 建设厂房。但以A公司目前的自有资金状况以及搬迁的成本考虑, 这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3. 发行人必须规范运行

发行人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且被有效执行, 能够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生产经营的合法性、营运的效率与效果。

A企业建立相关的制度以及出具可靠地财务报告并不是问题, 关键在于A企业还没有有效地解决好公司治理的相关问题。由于A企业老板的特殊性导致A企业并未有真正的领导核心, A企业相关连带亲属以及股东仍然任职与A企业, 并且这些相关利益这没有现代公司治理的基本认识, 必然阻碍A公司的发展。最可怕的风险在于因为A企业已经启动上市, 那么必然以短期的3—5年上市成功作为目标, 而在这一目标的刺激下, 必然全力以赴地制造符合上市规定的相关条件, 避免出现重大的波动和企业经营的调整。然而, 这一A企业的复杂关系管理问题必然导致A企业在未来3年内无法达到上市要求的发展和增长。因此A企业在启动上市前必须彻底处理好这一问题, 否则将是必然的失败

4. 财务与会计必须满足的要求

发行人应当符合以下条件: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3000万。这一条件只是上市规定的入门门槛, 具创业板上市成功的企业会计分析, 最后一年净利润低于3000万的基本没有成功案例, 5000万是比较保险的门槛。就A公司目前的盈利能力分析, A公司的净利润率只有5%, 即便把3个关联供应商整体并入A公司后, A公司的净利润率也只有8%, 按照A公司目前每年3—5个亿的销售收入计算, 也才刚刚及格。如果在加上劳动力成本未来5年每年以15%的速度上涨, 以及产品售价每年以2%的速度下跌的趋势分析, 那么A企业连门槛都未能跨入。而这只是目前上创业板的基本条件, 3—5年后的门槛肯定还要提高, 如果A公司在3年后上市, 最后一年没有净利润1亿元根本不可能有成功的把握。这么高的要求, 如果A公司不能及时调整内部管理以及保持每年的高速增长, 根本无法实现3年后上创业板的目标。面对3年上创业板的巨大诱惑, 相信A企业从老板到高管必然会被上市成功后巨大的套现的美好前景而迷失方向, 不择手段达成目标将会是必然选择, 到时候不要说成功上市, A企业能否为继已然是个问题。

(二) 资金募集及其运用

募集资金数额和投资项目应当与发行人现有生产经营规模、财务状况、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等相适应。目前大部分国内的企业并非因为有好的项目因为缺少资金才选择上市作为融资渠道, 而是希望到市场圈钱然后再来寻找项目。更有甚者并非把上市当作企业发展的起点, 而是自己事业成功的终点, 狮子只有在饥饿的时候才会拼命追逐猎物, 吃饱了的总是懒在一旁冷眼看着其他为了生存辛苦劳作。一个没有价值观和远大理想的企业和团队不可能创造出伟大的公司, 作为公司发展的毕竟阶段, 上市是一家希望发展的企业的必然选择。我们经常听说某某公司上市成功, 团队高管一夜成为千万富翁, 大部分人都是满含羡慕, 期望有一天自己的公司也能够上市, 然后退休养老。这样的公司其实就是把上市作为了企业发展的终点, 这也是为什么创业板市值被严重高估, 股民损失惨重的根本原因。本文在最初, 我曾经分析过A公司上市的根本原因, 圈钱是其主要的目的。因此, 当其上市融资成功后, 所融到的资本如何使用必然成为A公司的核心问题。就目前A公司的基本情况, 管理水平以及生产规模等等, 并不具备有效使用募集资金的能力。

五、总结

上市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阶段, 是每一个成功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但是上市之路看似光鲜, 实则危机四伏。年轻的中国资本市场充满机会, 当然也充满挑战, 随着股市监管力度的加强以及制度建设的逐渐完善, 必将为我国的企业发展提供一条更加宽阔的融资之路。我们应该永远记住, 上市不是目的, 只是方法, 而将企业做大做强, 基业长青才是我们真正的目标。切忌不要为了上市而上市, 太多的企业倒在上市之路和成功之后, 我们应该吸取教训, 把企业做好做实, 一步一个脚印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不要被眼前的短期利益所迷惑, 一切自然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窦尔翔, 冯科.投资银行学[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0.

成长性不如主板 创业板风险显现 篇11

逐步披露的三季报将是“伪成长”板块绕不过去的坎,三季报目前统计数据,截止2013年10月24日,上海主板已披露148家,净利润合计增长18.73%;深圳主板已披露156家,净利润合计增长13.27%;创业板已披露206家,净利润合计增长8.1%;中小板已披露211家,净利润合计增长3.7%。从已公布的业绩数据来看,创业板和中小板成长性丝毫没有超过主板,因创业板大涨更多是基于预期或者是炒作,使得前期强势股均大幅度下调,涨的快跌起来也很带劲,投资者对于这种巨幅波动还是要注意控制风险。

从创业板上市公司构成来看,传媒类、信息技术类、新兴行业类股票占了绝大多数数量,这些行业确实是转型受益的方向,这也印证了经济转型无牛市,但有结构性牛股。当市场去追捧转型受益板块的时候,由于群体性的思维,很容易炒过头,而创业板目前就是这个状况。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三季报的业绩给创业板的炒作降了降温,长期的大牛股必然是伴随着股价的上涨,业绩能够得到兑现的股票,没有业绩支撑的股票,就像建在沙子上的大厦,根基不牢固,随时可能垮塌。对创业板未来的投资一定要让业绩来说话,只要业绩出色,股价就会走的远。

十一月份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召开,此前市场预期的各项改革措施将逐步落地,会后公布的改革方向就是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的投资方向,有些改革可能超出市场预期,有些市场预期的改革也许难以兑现,这时候预期得不到兑现的题材股将面临更大的回调压力,即使预期兑现,题材股在预期兑现后也往往出现回落,只有超预期的东西才能进一步推升相关题材股的股价,不言而喻,超预期的是小概率,调整成为大概率。随着改革预期的落地,市场风险偏好将阶段性下降,这是题材股调整的原因。

当然从主板角度来看,业绩增速普遍超过10%,而主板蓝筹股估值一直处于底部,所以主板调整幅度会显著的小于创业板,但市场氛围也决定了主板想大涨比较困难。市场此前预期IPO重开和优先股改革,但如果市场低迷,监管层可能会将IPO继续推后。包括外围QE何时退出,我们观察到市场对这些预测颇多,但对的极少,与其预测,不如看下当下市场如何反应,我们相信市场最终的选择是对的。

论我国创业板市场风险及法律防范 篇12

创业板是由新兴企业为了融资而建立的独立于主板市场之外的一种特殊的证劵市场。创业板的设立是国际上的普遍做法, 尤其是相对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 如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 我国也于2009 年建立了创业板市场。创业板的主要功能是为我国的中小企业服务, 相对于主流的主板股票来讲, 创业股的上市要求比较宽松。创业板一方面使得无法在主板市场上市的中小型企业, 得到了新的融资渠道, 促进了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它扶持了大量的新兴民族企业, 推动我国知识经济和自主知识产权快速发展, 使更多的科技研究的风险降低并且更易得到回报。创业板的设立同时也使得大量的公司成负增长的状态, 甚至跌破发行价, 这也表明我国创业板市场还在成长状态, 具有很大的风险。

二、中国创业板的风险

( 一) 创业板风险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首先, 创业板市场风险是因为创业板的入市条件相对于主板的入市条件来讲比较宽松, 且退市的条件也相对比较宽松。虽然创业板为新兴企业的融资提供了一定的合法市场, 但是因为这些新兴公司的规模, 财力, 业绩等方面并不是基础雄厚, 很有可能今年获得大量的利润, 第二年就开始大规模的亏损。尤其是在我国对于二板市场的监管没有主板市场严格地情况下, 风险也会随之提高。其次, 在我国创业股股市中有大量的所谓的高新技术产业, 其内部很可能并没有新技术, 新资源。随着时间的变化, 这些大量的所谓的高科技公司都在不断的快速亏损。

因此, 国内的创业板市场的要定位于一个与主板市场相互补充、部分业务相互竞争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平台, 来降低创业板市场本身的风险。这就要求建立起一套完整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使得各项行为有法可依, 更要建立起一整套包括上市公司遴选制度、灵活的交易制度、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层次分明、科学高效的监管制度、完善的退市制度等创业板市场的各种制度, 来防范上市企业风险和监管风险, 培养合格的中介机构和理性投资者, 降低创业板市场中参与主体的风险。 (1)

( 二) 我国创业板面临的风险

1. 市场风险

( 1) 市场波动风险。市场波动风险是所有具有创业板市场的国家的共同特征。我国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 其市场价值难以确定, 相对于主板市场, 价格波动幅度更大, 稳定性也更加差, 而较大幅度的价格波动也容易给投资者带来相对更大的投资风险。

( 2) 市场操纵风险。因为我国创业板市场正处在发展的初期, 市场规模小, 上市公司较少, 中小企业经营业绩不稳定, 市场操控的可能性较大, 危害也更加严重。而且企业信息纰漏不完备, 市场信息不对称, 这也使得市场操控风险加大。

( 3) 股票类别单一。我国创业板企业大多是加工制造业, 创业板企业股票的类型比较单一。这表明如果这一行业发展前景较好时, 大多数的创业板股票会随之上涨。然而当这一行业发展前景不理想或者遇见金融危机时, 在后备资金不充裕的情况下, 大多数创业板股票也会随之下跌, 整个创业板的指数会因此大范围下跌。

( 4) 发审委难以识别上市公司的未来价值。创业板发审委的审核标准虽然包含多种标准, 但其并没有具体的方式去对一家公司的未来价值做出有效的评估。尤其是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相关证书审核并不严苛, 这导致了一些虚假公司进入其中, 一旦这样的公司以诈骗的目的退市之后, 会严重影响整个市场的平衡, 增加股市风险。

2. 企业风险

( 1) 创业技术风险。因为大部分创业板的企业的建立时间不长, 企业的制度还不成熟。尤其是创业企业公司主要的盈利来自于研究成果, 或还在研究的成果。但是因为无法保重研究成果的市场营利性及持久性, 以及研究成果是否有相对的利润。这也就导致了技术失败、技术无法投入市场、投入市场无法得到回报的风险。

( 2) 财务风险。创业板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往往是依靠投资者的投资, 在公司无法得到相对的资金的时候往往可能出现资金断链, 迫使企业不得不面对开发停止甚至破产的风险。而且因为企业收益率如果无法达到投资的比例, 也会导致公司出现财务风险。当公司的产品在市场上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出现时, 因为市场接受度不高, 不得不需要大量资金开阔市场, 这些也导致了创业板公司的财务风险。

( 3) 诚信风险。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同时也面对着诚信的风险。尤其是创业板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会导致公司的市场开阔、融资、治理出现一定的风险。个别的创业板公司的非法操作, 也会使整个创业板公司受到一定的诚信风险。

3. 证劵投资者风险。我国的创业板主要由个人投资者进行投资, 机构投资者鲜有迹可循。个人投资者因为缺乏理论系统的投资知识与理念, 在进行投资时并不全是理性投资, 往往依靠别的人的意见, 甚至是完全依靠自我感觉进行投资, 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投资者容易盲目投资。甚至个别机构和个人利用其信息优势和资金优势对市场进行操控, 也加剧了创业板市场的风险。 (2)

4. 证券中介和服务机构的风险。证券中介和服务机构是为证券的发行与上市提供保荐、承销、审计、资产评估、法律、咨询等服务的专门机构。证劵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主要以证劵中介和服务机构做出的证明文件为依据进行投资。目前, 主要的中介机构包括证券公司, 律师事务所, 会计师事务所, 资产评估师事务所等。其中, 个别机构整体服务水平不高, 勤勉尽责意识不够。还有一些保荐机构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与发行人串通, 在制作发行文件, 上市辅导, 以及股票承销过程中, 提供虚假证明文件, 公开虚假信息, 过度包装企业上市, 从而误导广大投资者, 使得投资者的利益受到损害。其次, 证劵中介机构还面临着专业人才缺失, 承销商的发行风险等, 使我国创业板面临高风险的问题。

三、我国创业板市场风险的法律规范

为了使我国创业板市场能够健康持续发展, 能更好的规避创业板的市场风险, 实现其该有的作用和功能。笔者将针对我国创业板市场的风险问题, 分析学术界、国内外法律对风险的认知和定义, 结合国外的有关经验, 以及社会的大环境研究创业板市场的法律问题, 从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法律角度出发, 研究相应的风险防范法律制度, 建构我国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风险防范法律制度。

( 一) 培育优质上市公司, 保证上市公司的质与量。高质量的企业上市是首要的问题, 是保证创业板市场稳定的前提。因此首先应该加大市场风险的投资力度, 加快相关的科学研究及产品研发, 使创业板的资源越来越多。其次上市公司的挑选尤为重要, 每次上市的公司都要经过仔细的挑选, 对企业质量要严格把关, 防止空壳企业的出现。只有企业的有真正的科技含量搞的产品, 且技术成熟, 市场环境及市场反响不错的公司才可以选择上市。并且要加大创业板市场的种类, 以保证不会受到单一行业的影响, 这样才能减少创业板市场的风险。

( 二) 强调保荐人的责任, 强化中介机构责任。创业板股票上市的要求比主板市场底, 是因为使新兴企业得到良好的发展, 使我国的新兴企业得到成长。但是对于保荐人的要求一定要高。所以对于保荐人的资格要求一定要慎重。尤其是一些中介公司为了利润推荐合格的企业入市。所以对于这种中介的管理一定要严格, 迫使中介的正确行使其应有的权利, 避免虚假公司的入市。

( 三) 增加信息的透明度, 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对于信息的披露要变的更加透明, 对于虚假的信息发布人做出严厉的处置。为了保证投资者可以根据相关的正确信息, 尤其是财务信息来选择投资对象。所以披露正确信息尤为必要, 这样也确保了上市企业会努力经营, 以吸引投资者的目光, 快速融资形成良性循环。所以对于不及时、不真实、虚假的、不完整的信息的发布要进行严厉的处罚, 以确保市场的公平及真实。

( 四)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创业板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与保障。目前, 我国创业板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健全, 创业板市场的行政监管负担过重, 证监会的监督力度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监管要求, 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规范创业板市场运作。为此, 政府必须在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 根据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具体特点,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实施细则, 逐步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框架, 形成一整套维护创业板市场与上市公司健康运行的制度环境, 促进创业板运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 五) 建立证监会、交易所和企业自律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创业板市场的风险很高, 这也就使得相对的监管力度必须要加大。除了政府设立的有关部门以外, 还需要多种类型的监管体系。全方位的监管创业板市场, 以保证市场秩序的正常。证监会除了制定规则以外, 还需要把好创业板股票上市的第一关, 证交所对于履行主要的监管职责也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监管制度对所有参与市场的参与者进行有效的监管, 对上市的单位进行严格地审批, 对其进行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披露。而企业也要建立合理的制度对公司内部进行有效的监管, 以提高整体的监管效率, 大大加强了创业板市场的合理及规范性。

( 六) 严格监管, 防止创业板诈骗。我国的金融市场现在还处在发展阶段, 很多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很多的监管部门并不能完全做到有效的监管。所以很多公司会利用这些问题来进行非法的操作, 利用投资人对其的信任进行恶意的圈钱行为。有一些融资之后的操作看起来合理合法, 但是其实却是违法的进行利用。为了防止非法融资, 应该规定这些创业板的公司不得在短期内出售手中股票, 且允许投资者在合适的时期退出投资。这样就可以极大的避免利用创业板市场进行非法融资, 以及创业板诈骗。

( 七) 实施股票期权计划。股票期权计划是激励公司员工的一种方法, 通常对公司骨干员工或者工作一定年限员工按一定价格配售给其一定比例公司上市或非上市股票。作为对员工的激励它能把企业的创业者、管理者及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 从根本上激发全体员工的创新活力和对企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和经理人员的道德风险。

四、结论

我国的金融市场目前还不完善, 相关法律还不健全。要保证我国创业板市场的稳定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只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以及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加大才能使我国的创业板市场趋向稳定。

摘要:2009年10月23日, 我国第一个创业板正式开板。创业板市场的建立, 促进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 推进了我国经济的持续, 有效, 快速发展, 使我国证劵市场更加趋于完善。可是因为我国在创业板市场的经验不足, 相关法律不健全, 加上某些企业的非法操作, 致使我国的创业板市场对于股民及公司都产生了很大的风险。所以只有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法律制度, 才能保护我国的创业板市场的发展。本文详细探讨了我国的创业板的风险, 并对风险提出了相关对策和法律防范, 从而更好的规避创业板风险。

关键词:创业板,市场风险,法律防范

注释

11宋沙沙.我国创业板市场风险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9.

上一篇:上证50下一篇:积极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