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射门

2024-09-30

足球射门(共7篇)

足球射门 篇1

1、我国高校足球射门训练现状

1.1、训练模式较为落后

这种训练模式只是根据课本知识进行,并没有切合实际进行融会贯通,不适应现代社会足球比赛的要求。这种训练模式之下产生的训练方法由于在足球训练改革之前产生的,因此也具有较强的滞后性,不利于提高训练的效果。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大学足球射门训练课中,必备的一项环节就是绕杆射门:在罚球区前每隔两米设立杆子,学生持球绕杆后完成射门。这种训练方法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训练的热情,不能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而且在实际的足球比赛中,进攻队员不可能轻而易举的绕开对方的方式队员进行射门,训练中采用静态杆子的办法显然不符合实际比赛的需要。

1.2、训练活动中忽视对基本功的训练,且训练难度较大

由于大学生足球运动员都不是专业运动员,从小缺乏必要的专业培养,因此在传球、运球或者接球、射门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之处,训练过程中如果忽视对这些因素的培养,那么非常容易导致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受伤,不利于足球水平的提高。例如某大学在进行足球训练活动时,由于没做好基础性的训练工作就进行带球练习,导致一名学生在带球过程中由于重心不稳而摔倒,造成面部擦伤。足球射门训练强度或内容主要以专业运动员为主,没有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实际的训练方案,导致大部分学生训练后期出现乏力、抽筋等现象,不利于训练课的顺利开展。

1.3、足球训练过于呆板,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自由发挥

目前的射门训练活动着重强调学生的破门率,忽视了学生在球场上的主动性,有的老师坚决否定学生训练时出现头球或“倒挂金钩”的现象,极大的抑制了学生积极性的发挥,遏制了学生的训练热情。有的老师要求学生训练时一定要在罚球区进行射门,这显然增大了射门的难度;有的老师安排固定的进攻模式进行训练,不能根据球场上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导致机会的丢失,学生训练积极性下降。例如某些老师只重视进攻而忽略防守,导致其学生进攻条件非常出众,但是防守意识差,一旦进攻时被断球,禁区内的防守队员不能及时的进行防守,造成失分现象。

2、对足球射门训练方法的改革创新

2.1、改革训练模式,创新训练方法

训练时应该在借鉴传统训练模式优势的基础上,审时度势,根据时代特征制定全新的训练模式,保障训练活动能够顺利的发挥作用。在进行训练活动时,可以采用疲劳射门法或突破练习法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球带球能力。在疲劳射门法中,老师首先要求传球队员踢出球时,射门队员控球并进行射门之后立即返回原位置,这样通过疲劳训练法,挖掘学生的足球潜力,提高学生的足球水平。在进行突破练习时,一名学生带球往前冲时,必须带球闪过另一名学生才能完成射门动作,这样通过反复的联系,提高学生闪人的技术。

2.2、加强对学生基本功的重视程度,制定合理的训练方案

训练活动必须遵照学生的正常实际情况进行,避免训练难度过大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损害。训练时要加大对带球、传球、或射门等基本技术的重视程度,强调学生在掌握基本功的基础之上能力的提升。同时训练方案也应该合理,老师经过实地的考察之后做出最切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训练方案,保证一定的训练强度,但是也要避免强度过大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某学校在足球训练活动中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训练活动主要进行体能训练或简单的带球、传球等活动,确保提高学生的体能,并且熟练地掌握这些基本技能,进而才能更好的学习掌握其他技术。

2.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足球训练中要注意学生主动性的自由发挥,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于训练活动中学生出现头球破门或冲顶等技术时,老师应该鼓励表扬学生,并给大家简单介绍各项技术的要领,让学生在做好基础性工作的基础上提高足球水平,这样就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足球训练的热情。训练过程中鼓励学生适时了解比赛情况,及时做出战术调整,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做好心理辅导工作,让学生在赛场上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比赛第二的价值观。

3、结束语

新形势下对于高校足球射门训练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做好日常的训练工作,才能逐步的提高学生的足球水平。在射门训练中,改变过去的训练模式,创新训练方法,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训练方案并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这些措施,有效的弥补传统训练模式的漏洞,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足球水平,进而为提高中国足球的水平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耀华.高校足球射门教学实验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02).

[2]王钢,林萌,唐志松.足球运动员射门技术的心理分析及训练方法[J].山东体育科技,2009,(04).

足球射门 篇2

1、确保拿稳守门员在拿球和接球时要最大限度地确保球的安全,因此在理想状况下应当用双手触球。除此之外,他也可以用自己的身体提供更多的保障:接半高球时,守门员应尝试在胸前接球,如果足球脱手,自己的躯干也能挡住来球,阻止它继续向球门方向前进;接地滚球时,守门员则需要采用屈膝半蹲的方式接球,用腿和脚封锁球的前进线路,防止球脱手后从两腿之间穿过,形成进球。

2、胸前抱球守门员将球抱在胸前是最安全的处理方法,只要抱紧,足球便不会再从手中溜出,而且对方球员也不能再做抢球动作。

3、跑动中接球在这一训练中,教练员慢步向后跑,守门员跟随教练移动并保持数米间距。教练员向守门员方向射出速度较慢的半高球,守门员需要在跑动中接球并把球贴在胸前抱住。在站立情况下,守门员将球抱稳之后掷回给教练。

足球射门 篇3

机器人足球比赛是一个复杂有趣的新兴人工智能研究领域, 在机器人足球比赛中, 如何让机器人射进更多的球是赢得比赛的关键, 而这主要取决于机器人所采用的射门算法的实时性, 若实时性差, 即射门速度不快, 对方球员就有足够的时间将球拦截或扑出, 从而造成机器人射门进球的成功率下降。目前已知的射门算法主要有基于中垂线的射门算法、基于圆弧的射门算法、基于区域和切圆弧的射门算法等等。

本文通过分析现有的中垂线射门算法和基本射门算法的优缺点, 并针对它们的不足之处, 提出一种改进的射门算法——最大角贪心射门算法, 最后再通过实验数据来对比, 表明最大角贪心射门算法的优越性。

1中垂线法

中垂线射门算法又分为静态中垂线射门法和动态中垂线射门法。由于在机器人足球比赛中, 球时刻都在运动, 而静态中垂线射门方法要求球在射门之前是静止的, 因此, 静态中垂线法无法满足球场上的动态形势, 本文仅对动态中垂线射门法进行分析。

如图1所示, 假设球以一定速度沿着射线运动, D为射线与边界线的交点, 在线段BD上寻找一点C, 当球运动到C点时, 小车A在C点可以应用中垂线法沿着射线CG把球踢向球门。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算法简单, 而且可以保证机器人到达目标点时满足位置和方向的要求。但是在实验中, 我们发现点C的选择比较困难, 因为只能大致估算球的平均速度, 并且球在行进当中会与其它机器人碰撞而改变方向, 所以难以精确预测C点, 也就难以找到射门轨线。且预测C点要花费很多的计算时间, 也就不能保证射门的实时性。

2基本射门算法

足球机器人射门过程如图2所示, 基本射门算法可描述如下:

(1) 计算机器人R的射门点A, 其计算公式为:

θ=arctan[ (YG-YB) / (XG-XB) ] 。

XA=XB-Kcosθ 。

YA=YB-Ksinθ 。

其中: (XG, YG) 为对方球门中心坐标; (XB, YB) 为球的坐标; (XA, YA) 为射门点A的坐标;K为常数, 其值应当大于或等于机器人半径与球半径之和。

(2) 机器人R运动到射门点A。

(3) 调整机器人R的射门角度。

(4) 机器人R踢球射门。

(5) 如果射门成功, 则结束, 否则, 转步骤 (1) 。

基本射门算法的优点是原理简单、容易实现, 但其效果却不好, 故该算法并不实用。其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①整个射门动作反应太慢, 因为机器人到达射门点A后要重新调整角度, 且考虑到精度问题, 机器人转角时速度较慢, 从而很有可能错过好的射门时机;②容易进“乌龙球”, 机器人处于球和对方球门之间时, 为了到达射门点可能会碰到球, 导致将球踢向我方半场, 甚至可能是我方球门;③机器人在各点之间的运动要经历加速和减速2个过程, 无疑增加了射门时间和贻误很多很好的射门时机。

3最大角贪心射门算法

3.1 贪心算法

贪心算法是一种不追求最优解, 只希望得到较为满意解的方法。它是以当前情况为基础作最优选择, 而不考虑各种可能的整体情况, 所以贪心算法不需要回溯就可以快速得到非常满意的解, 这样也就省去了为找最优解要穷尽所有可能情况而必须耗费的大量时间。例如平时购物找钱时, 为使找回的零钱硬币最少, 我们一般不需要考虑找零钱的所有方案, 而是从最大面的币种开始, 按递减的顺序考虑各种币种, 先尽量用大面值的币种, 当不足大面值的金额时才去考虑下一种较小面值的币种, 利用这种找钱方法, 在大部分情况下, 它其实就是一种最优解。

同样, 在机器人足球比赛中, 小球的运动状态常因受到剧烈的碰撞和摩擦而不停地变化, 对方机器人也都时刻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 再加上敌方球员 (机器人) 所采用的比赛策略等也都是未知的, 故在大多数情况下, 在机器人足球比赛中, 并不存在全局意义上的最佳射门路径或射门角度, 故不管机器人采用哪种算法, 都很难或根本不可能在期望的时间内实时地找到最优的射门点射门。

可见, 若将贪心算法引入到机器人的射门算法上, 可以很好地解决现存机器人射门算法中实时性较差的问题。虽然利用贪心算法也不一定能找到最优的射门点, 但它就算在复杂多变的动态赛场上, 也能保证找到一个较为满意的射门区域而不是射门点。最为重要的是, 该算法计算简单, 可大大地缩短机器人的计算时间, 故可大大地提高机器人射门的实时性和射门进球次数。

3.2 最大角贪心射门算法

最大角贪心射门法如图3所示。图3中A为我方机器人的质心;B为小球的质心, 且BB1=BB2=r, r为射球区的半径 (可调) , 射球区为图中的阴影半圆部分;C和D分别代表对方球门的门柱, E为对方守门员的质心;AF为机器人头的朝向, G为对方球门的中心点;G1和G2分别为线段CE和DE的中心;ρ为机器人与小球的距离;α1=∠CBE, α2=∠DBE;最大角α=max (α1, α2) =α2;θ为我方机器人与小球的夹角。

实际上, 为保证机器人射门的实时性和比赛的进球次数, 最大角贪心射门算法使用了两次贪心算法来完成机器人的高效射门动作。

第一次贪心法, 调整机器人的朝向AF, 只要调整后的朝向能对准在球的射球区, 即AF射线能与线段B1B2相交, 就让机器人以走直线的速度快速逼近球, 且一有射门的机会, 即AF射线能同时与线段B1B2和CD相交 (如图4所示) , 就直接射门。其优点是准、快、稳且减少抖动。因为走直线时加速度恒定, 撞球时球的方向也不容易偏, 故其射门的进球率比走曲线等其它射门方法都高, 且路程也比走圆弧和抛物线短, 计算简单, 而走圆弧或走抛物线则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计算路线轨迹, 并不停地调整改变左、右轮速度, 以使机器人按预定的轨迹运动。可见, 经过贪心法处理后, 可以大大减少机器人在比赛中的抖动现象, 运动起来也更平稳,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电机因受到强烈的碰撞而烧坏等现象。

第二次贪心法, 就是最大概率的射门原则, 即只要机器人位于球的射球区, 就直接调整机器人的朝向, 并朝敌方的最大射门角的中线方向进行射门, 从而可以在保证射门的实时性的前提下, 为我方机器人赢得更多的射门时间和创造更多的射门机会, 大大地提高了我方射门的次数。也就是说, 由于我方射门的实时性提高了, 射门时间相对提前了, 就会致使对方的比赛程序在策略上整体滞后一些时间, 从而达到令对方的球员来不及拦截或防守的效果。

3.3 算法流程

最大角贪心射门算法的整个射门过程如下:

(1) 判断球是否比机器人更加靠近对方球门, 是则转向步骤 (2) , 否则转向步骤 (8) 。

(2) 判断机器人朝向AF是否能同时与线段B1B2和CD同时相交, 能则转向步骤 (10) , 否则转向步骤 (3) 。

(3) 调整机器人头的朝向AF, 当AF能与线段B1B2相交, 就以走直线的速度快速向球靠近, 若机器人冲到了球的射球区, 则转向步骤 (4) , 否则转向步骤 (1) 。

(4) 判断机器人朝向AF是否能同时与线段B1B2和CD相交, 若相交转向步骤 (10) , 否则就应用最大概率射门法, 即转向步骤 (5) 。

(5) 比较夹角α1与α2哪个大, 若α1>α2, 则转向步骤 (6) , 否则转向步骤 (7) 。

(6) 调整机器人的朝向, 当其朝向AF与BG1的夹角小于绝对值φ时, 则转向步骤 (10) , 否则转向步骤 (1) 。

(7) 调整机器人的朝向, 当其朝向AF与BG2的夹角小于绝对值φ时, 则转向步骤 (10) , 否则转向步骤 (1) 。

(8) 判断球是否处于我方球门的危险区域, 若是则转向步骤 (9) , 否则转向步骤 (3) 。

(9) 使用防守策略之后, 判断球所处的位置是否会对我方守门员构成威胁, 若是则转向步骤 (9) , 否则转向步骤 (1) 。

(10) 直接走直线射门, 射门后选择结束。

(11) 算法结束。

其中, 一般取5o<φ<10o、5cm

4实验

为检验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本文以江西理工大学自主研制的FIRA组足球机器人3VS3作为实验平台, 并用本文所提出的算法与往年比赛中利用上述两种射门算法且已拿过奖的程序进行对比实验。

在实验中, 上半场蓝队始终采取本文所提出的算法, 黄队则分别采取动态中垂线射门算法和基本射门算法, 下半场则相反。分别对打了6场, 其中上、下半场时间各为5min, 实验结果见表1。从表1不难看出, 用本文所提的最大角贪心射门算法的射门总数明显高出另外两种很多, 虽然其进球的成功率有所下降, 但比赛中的进球次数却大大地增加了。其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最大角贪心算法计算简单, 大大地缩短了机器人的计算时间, 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射门的实时性;二是利用该算法, 其机器人的射门不是一个点, 而是一块区域, 这样只要机器人一存在射门的机会就可以射门, 也就在同样的时间内大大地增加了机器人的射门次数, 从而增加比赛中的进球次数。

5结束语

最大角贪心射门算法是一种利用贪心算法原理设计的高效足球机器人射门算法, 该算法虽然不能保证每次射门的角度都是最优的, 但其计算量很小, 实时性很高, 故每次都可以很好地找到一个较为满意的射门区域而不是一个点, 从而可以大大提高机器人的射门次数。本文算法虽然比现有的基本射门算法和动态中垂线射门算法有了很大进步, 但为了使球队整体实力得到最大发挥, 还有待改进。

摘要:为了提高足球机器人在比赛中的射门进球次数, 在分析了基本射门算法和动态中垂线射门算法的不足之处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射门算法——最大角贪心射门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大大提高机器人在比赛中的射门机会及射门进球次数。

关键词:足球机器人,射门,最大角贪心射门算法

参考文献

[1]臧军旗, 赵臣.基于区域和切圆弧的足球机器人射门动作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5, 37 (7) :950-952.

[2]刘宏志.一种改进的射门算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4, 36 (7) :975-977.

[3]王月海, 董天祯, 洪炳熔.基于动态基准圆的机器人足球射门算法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5, 37 (7) :953-955.

[4]蒲勇, 周兴社.基于最优搜索的足球机器人射门算法[J].计算机应用, 2007, 27 (12) :2913-2915.

[5]陈平, 褚华.软件设计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小足球运球和射门游戏教学设计 篇4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小足球运球和射门游戏》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体育与健康》第五册。该课是在水平二阶段学习基础上,设计了本课的教学思路、评价指导思想;教法的选择及展开、场地器材的设计及利用。

重 点:运球动作要协调自然,用力适宜

难 点:运球时,接触球部位要准确,不要向前弹或甩小腿。

三、学情分析:

??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他们处在身体柔韧、灵敏素质的敏感期,运动感觉也处于发展阶段,在水平二阶段学习的基础上,他们对小足球运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欲望非常强,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自练能力,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学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愿意在教师和同伴面前展示自己,他们还具有较强的好胜心理,这些技术层面和心理层面的因素,为保证本次课顺畅高效奠定了基础。

四、教法、学法:

?? 根据学生和教材的特点,通过讲解示范法和分组单练的形式,进行 “尝试体验----合作学练----巩固提高----创新展示”这一主题式教学,让学生不断尝试、体验、观察、模仿和相互评价学习,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强化技术动作,让每位学生都能在本节课中有不同的收获和进步,最终使本课的教学目标的高效完成。

五、场地器材:

足球射门 篇5

2015年1月根据教育部下发通知,到2017年,将在全国遴选出2万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及30个左右的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同年,4月30日,中国足球改革领导小组正式成立,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担任组长。其他成员也包括了刘鹏、蔡振华和张剑这样的关键人物。这个五一放假前的最后一天,对于中国足球而言,这很有可能是改变命运的一天,自从2002年韩日世界杯后,中国队连续冲击世界杯都遭遇了失败,后备力量出现一定程度的断层。可以肯定的是,中国足球又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只是这次中国足球有了一个领路人,会在身边为它指明方向。而中国足球改革领导小组的成立其宗旨是要在大中小学全面推广足球,以足球为突破口,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真正实现让学生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促使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有关专家称,在我国正处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水区同时,体育教育与竞技体育也不断为自己剔除弊病,根据我国体育人口严重不足这一现状,为国家培养优秀足球运动员必须重视后备力量的培养,而后备力量的源泉来自儿少、来自校园,而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在于对不同阶段运动员的科学训练。于是,符合人体运动生物力学特征的技术动作才是科学训练的基础,而足球射门技术,又是制胜因素,对争取胜利的必备武器。本文正是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历来有关足球射门技术动作进行运动生物力学分析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使读者更直观的了解足球射门动作的生物力学特点及科学训练机理,以服务于足球教学与训练事业。

2、足球头顶球射门技术和正脚背射门技术的正确技术动作分析

(1)前额正面项球;前额正面坚硬平坦,触球面积大,它处于头的正前方和两眼上方,便于在顶球时观察来球周围情况,使击球准确有力。以原地顶球技术动作方法为例,顶球时先选好站位,使身体正对来球方向,两脚前后开立,膝关节微屈,重心在后,两眼注视来球,判断好来球的速度,做好准备工作,两腿前后开立腰部前挺,胸部上提、下颌平收、两臂自然张开,上体后倾、身体重心放在右脚上,顶球时后脚迅速蹬地,上体由后向前摆动,在即将触击球的刹那,两腿迅速用力蹬伸,以腰腹和颈部的快速摆动主动迎击来球。击球时,劲部肌肉保持紧张,两眼注视出球方向。

(2)前额侧面顶球,前额侧面顶球的部位是前额的两侧。这个部位虽亦坚硬,但不平坦,面积亦小,又在两眼的侧前方,顶球时摆体用力方向又与来球方向不是迎而相遇,出球力量较小。故在击球时间,出球方向方面都难于额骨正面顶球。其优点是动作突然,能变换出球方向,特别是前锋队员在门前得边锋传中球射门时威力更大。以原地顶球为例:顶球前与出球方向同侧腿向前跨出一步,两膝微屈,身体重心放在后脚上,上体和头稍向异侧倾斜并转体约45°,两眼斜视来球,两臂自然张开。顶球时,后脚蹬地,上体和头向出球方向迅速扭转,屈体甩头,在与出球方向同侧肩的前上方,用额骨侧面顶球。

(3)正脚背射门技术的正确技术动作分析。

足球正脚背射门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特征:足球从膝关节最大速度时刻开始到脚触球时刻为止,为小腿前摆阶段。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将助跑、大腿前摆获得能量通过膝关节的减速制动传递到小腿,小腿继续以膝关节为轴加速向前摆动,脚触球时刻,踝关节水平速度达到最大。此阶段的主要动作就是小腿做爆发式前摆,在小腿前摆阶段支撑脚位于球侧的距离决定着摆动腿的摆动动作的协调,足部不同部位触球的准确与击球后足球飞行的速度、高度与旋转。支撑脚踏地方式的选择应根据踢球前所处状态进行合理的选择。在助跑踢球的过程中,由于身体自然惯性的缘故,要求适当加大最后一步的步幅,支撑脚踏地积极。支撑脚先以脚后跟着地,在展髋送髋的同时,支撑脚有脚后跟着地过渡到全脚掌着地。身体的支撑由斜撑转变为直撑,尤其是在近距离的踢球时,需要更加积极的踏地来带动踢球腿的摆动。为保证身体重心落在支撑腿上和减少支撑的反作用力,膝关节要适当的弯曲。在踢球技术动作的整个过程,身体平衡的维持贯穿于始终。

3、我国足球射门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现状

为扩大研究范围,分别以足球运动生物力学分析、足球射门技术运动生物力学分析为关键字检索YALU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得出我国学者针对足球射门技术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特征研究数量并不是很多,从2000以后对该领域的研究才逐渐开始升温,2003年到2005年、2011年两个时期研究达到两个极值。说明我国学者对足球技术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并不是很投入,而射门技术尤其是足球技术的关键环节却并不见科研成果百花齐放的现象。相反,我国2013年以来一系列的足球改革方案、条例等对足球的重视程度可也说也是达到了极值,而科研情况也并未跟得上改革创新的步伐。

4、我国足球射门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综述

张贻琪《冲击性头顶球生物力学探讨———录相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一文,得出:整体碰撞面积大,而且能充分利用助跑和起动(跳)速度可获得触球瞬时较大的冲量。冲击球时,沿身体竖轴用力,力矩效果影响小、头触球瞬时蹬地夹角小、群发力利用率高、因而出球力量大、对足球做功高。发力主要依靠下肢蹬伸力量,躯干部位动作简单大多数肌群做等长收缩,以便于结合助跑时更好的完成技术动作。何勇《前额正面头顶球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在分析了前额正面头顶球的主要肌群工作特点、前额正面头顶球技术各主要关节活动顺序、前额正面头顶球的受力形式后,对前额正面头顶球的运动学进行分析得出:(1)运动员的腰围和大腿围是影响前额正面头顶球速度的主要因素,而腰围则是最为重要的因素,说明腰部绝对爆发力对头球的影响更大;(2)对前额正面头顶球球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大腿围、腰围、颈围和体重,而上臂围和胸围相关性也较高;(3)不同司职位置的运动员在球速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异。刘志云、颜亮、杨麟《足球运动员双脚跳起侧面头顶球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侧面头顶球除了像正面头顶球那样躯干屈曲外,还有躯干回旋和转髋动作,这些动作对大腿肌肉和臀部肌肉都有较高的要求)。在双脚跳起侧面头顶球中,侧面头顶球击球力量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头部线角速度、后髋角加速度和颈部角加速度,击球力量对头部角加速度的相关性很低,由于关节活动的特征,两膝的角加速度很低。邓成、姜昱明、冯彩芬《足球运动中的头球射门分析与仿真》以原地跳起正面头球动作为例来分析虚拟人的头球射门动作。把人体简化为四刚体结构,用4个轻质杆分别代表头、上肢、大腿、小腿,没有考虑手臂的作用。把原地—眺起正面头球过程分解为6个步骤:屈膝、跳起、后仰、前倾、击球、落地。建立指标,根据数学公式进行合理计算。刘力生《脚背正面踢球几项速度特征参数与出球速度的相关分析》从运动生物力学的理论中可知,脚背正面踢球是一种碰撞或称打击行为,决定这种碰撞或打击行为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打击所具有的速度。研究得出:(1)在脚背正面踢球时,脚触球前的水平速度与出球速度的相关系数最高;(2)脚触球前的水平速度是由助跑、大腿前摆和小腿前摆三个阶段的速度复合而成,是各项速度指标的综合体现;(3)大腿前摆过程中,其角速度有一个先加速然后突然减速的运动特征,它与运动员的控制能力有关,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速度合成的关键环节。

5、结论

在足球教学和训练中,很多教练员往往只强调运动员的击球脚型和击球点的训练,而忽视了对踢球腿正确摆动的训练。这其中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教练员是知道踢球腿正确摆动的重要性的,但因为自己学识水平和理论水平不够高,往往只能凭自己的踢球经验进行教学和训练,讲不清也道不明踢球腿正确摆动的原理,所以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对运动员踢球腿正确摆动的训练。而这直接导致了很多运动员踢球的力量不足、速度不快、落点不准,由此产生了错失很多进攻和得分的配合机会,敌方获得很多反击的机会;以及射门乏力,射门角度不佳战术不能正常执行,再好的战术都成了纸上谈兵。

6、建议

(1)在足球教学和训练中,教练员除了要强调运动员的击球脚型和击球点的训练外,还要大力抓好对运动员踢球腿正确摆动的理论学习和实际训练。

(2)足球头顶球射门技术和正脚背射门技术都是赛场上最适用的射门技术,头顶球射门技术有出其不意的效果,如果队里有高大球员,一定要多加练习头顶球技术,以发挥优势,争取角球成功率。而正脚背射门技术则是最实用,稳定性最高的射门技术,在对校园足球训练队伍进行训练时一定要反复练习,以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统计分析法,对我国历来有关足球射门技术动作运动生物力学分析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使读者更直观的了解足球射门动作的生物力学特点及科学训练机理,以服务于足球教学与训练事业。

关键词:足球,射门技术动作,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参考文献

[1]忻鼎亮.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和瞻望[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1,(24).

[2]李元伟.科技与体育——关于新世纪体育科学技术发展问题[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6).

[3]郑伟,孙成伟,熊志锋.贝氏弧线技术的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研究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4).

[4]陆怡.脚背内侧射门动作分析技术[J].当代体育科技,2009,10(2).

[5]罗建新.论现代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J].体育科学,2009,29(2).

[6]刘喜林.影响足球球速诸因素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J].教育教学,2011,8(2).

[7]王新.运动生物力学方法在运动分析中的应用[J].体育用品,2009,10(2).

足球射门 篇6

关键词:第18、19届,世界杯,足球赛,进球,比较研究

1 前言

“比赛是训练的导师”— 德国《新足球学》卡尔·海因茨·黑德尔格特所论证的观点已被世界列强所接受,并在历届国际足联培训班中反复强调讲用,编入岗培教材,也是本研究的宗旨。本研究致力于“与FIFA国际接轨”为中国足球运动训练、竞技的科学研究作出应有的努力与贡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第19届南非世界杯足球赛全部64场、145球(90′143球+加时2球,淘汰赛点球决胜期的点球除外)射门进球时间、地点、方法(脚法部位)和整体进攻战术;对比第18届(06德国)世界杯全部32队、64场、147球(90′入144球+延长期入3球)。

2.2 研究方法

录像观察法、文献资料法、网络查询法、专家咨询法、数理统计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射门进球时间

表1显示:

1. 射门进球时间具体某场是个偶然事件,但就足球比赛总体而言却呈现一定规律性,攻守往返一般只是1′,故每个1′均可入球,万不可有丝毫懈怠,“偶然”中蕴含“必然”的规律;

2. 第19届下半时进84球,上半时进59球,加时进2球,下半时进球数明显多余上半时,符合世界杯进球上半场少于下半场的规律。0-15′进14球,占9.8%,明显少于第18届24球(18.7%),比率下降8.9%,可见上届比赛各队开局均以进攻为主,争取先得分,而本届均先立足防守,开局以试探为主;75′至终场往往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故两届入球率均居六段之首,达到最高峰,约近1/4;

3. 第16届采用举牌明示、伤停补时(上1-2′、下2-4′左右),故使上下半时尾声“收官”形成高潮。本届这一特征更加明显,终场前的最后 5′补时入球率较之往届有更高的概率,共进15球,占10.5%。

3.2 射门进球区域

表2显示:1.球门区:两届杯赛进球数基本持平,比率约占20%多,多为门前包抄抢点、补射、铲射、头顶球攻入,是世界杯高水平进攻意识、门前即兴应变高技巧(技能)与体能的鲜明标志(本届入球比率略增);

2. 区内梯形:是射门得分主要区域,往届稳定在60%左右(第18、19届进球比率下降约5-6%)表明紧逼盯人与运球突破、密集防守与传切渗透、抢点射门与全力封堵的矛盾焦点更加“白热化”,罚球区中路腹地仍是攻守争夺关键战区,射门角度理论乃其基本规律(中间大角度区运用次数多,命中率高);但最近两届有难度明显加大趋势;

3. 区外弧(45°25m内):与第18届相比入球率明显增加,说明各队对1、2区的防守明显加强,都试图利用外围打开局面;

4. 远射区(45°25m外):两届各有超远射(35m外)2球出现,与球体弹性、硬度增加15%、弧线下坠、有利远射发挥直接相关;本届进球比率与上届相比明显下降,说明FIFA尽管不断改革,鼓励进攻,但效果并不显著;

5. 两侧小角度区(5左侧梯+6右侧梯):两届各进6球,基本持平, “入球死区”,有“死灰复燃”的迹象,新球有利弧线球技术充分发挥,可见一斑。

3.3 射门总数与命中率

表3显示:两届进球数基本相同,本届射门总数有所下降,命中率有所提高,创造射门机会难度加大,射门进球将永远是“世界性难题”,是影响和制约足球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当代世界杯的基本规律与最重要的趋势。

3.4 射门进球部位

表4显示:1. 头顶球:第14届以来有明显增多趋势,达18%,两届各进26球,约占18%,这是由于头顶球技术有门前抢点、争夺制空权、扩大人体运动幅度(鱼跃前冲)提高抢点速度等独到之处,近年来的“冲击性头顶球”是技术进化的主要特征,“正碰”有效质量大,动作实效性强;动作简练,速度快,明显有利于抢前点、高点,出球力量大、弧度小,是其合理性;适应高速来球能力强,克制对抗效果好,是其实用性强的体现;

2. 足背射门:本届正足背射门跃居首位,进34球占23.8%,进球率上升3%;里足背进27球,占18.9%,进球率下降10.2;外足背进球6球,进球率与上届基本相同;本届三种足背射门总数67球,占进球总数46.9%,与第18届进球78球、进球率54.2%相比下降了11球、进球率下降7.3%,但进球总数仍接近50%,故本研究强调以足背射门为基础,利用“正迁移”、“正诱导”原理,提高足背射门的利用率、命中率,是训练与实战运用之捷径。本届正足背射门进球数增多成为“新亮点”(“普天同庆”有史以来最圆的球的使用;边运突、任意球直接远程发炮进球,增多所致);

3. 足内侧:进42球,占29.3%(亦超过正足背23.8%),比上届多进8球,比率增加5.7%,说明运动员门前把握机会的能力大大提高(足内侧射门进球多为门前补射、铲射、包抄射、抢点凌空、直接推射),这也与“普天同庆”足球的采用有关,球体弹性、硬度增加15%、弧线易下坠,造成守门员接球脱手几率增加,此外足内侧射门在罚球点球时被采用次数增多,约占50%;

4. 其它:本届进8球,占5.6%,比上届比率高1.5%,进球方式多为门前混战中足尖、足跟、小腿或身体部位(含:本方误入 “乌龙球”,本届2个,上届3个)。

3.5 整体进攻战术

表5显示:1. 边路进攻:第19届较第18届进球数增加6球,占总数比率增加4.3%。其中,边传中第19届较第18届进球数明显增多(14球;合计占总数9.9%),居边路进攻3项之首(比率约占半数以上);边运突(起点在边路)第19届明显低于第18届(进1球占总数0.7%),斜线吊中(含30°45°斜传)本届运用明显减少(进4球占总数2.8%,较上届进7球占总数4.9%,少进3球占总数少2.1%);

2. 中路进攻:第19届进69球,占48.2%,第18届进66球,占45.8%,比率略增2.7%。其中:中传切进球居首,第19届进39球占总数27.8%,较上届少进1球,比率基本持平,说明整体进攻战术中路流畅的传切配合仍为各队进攻之首选。中运突(起点在中路)第19届进9球,占6.3%,较第18届少进4球,比率略降;远射(含:25M弧和35M弧外超远射)第19届进10球占总数7%,较上届多进3球,比率增加2.1%,说明各队在禁区前沿的防守更加密集,各队都试图利用“普天同庆”的新特点尝试远射,成为本届新特征;补射第19届进11球占总数7.6%,较第18届多进5球,比率增加3.4%,说明各队都十分珍惜门前补射良机,门前跑动更加积极;

3. 定位球进攻:点+任+角+掷+球门球(前半场任意球+掷界外球,一般四次之内射门或入球为之;)第19届共进43球,占30.1%,较第18届少进10球,比率下降6.7%,但其比率仍超过边路8.4个百分点,可见定位球进攻仍是当代世界杯足球赛重要趋势;其中:点球第19届进10球,占7%,较上届13球(9.0%)少进2球,比率下降2%,本届执法从严但点球并未多判、多进;任意球第19届进17球,占11.9%,较上届22球(15.3%)减少5球(比率下降3.4%),尽管 FIFA “严厉制止暴力和非体育道德行为” 执法导向力度加强,但是各队自有对策(如不到万不得已不在前场犯规,在前场开始反抢进行防守,在中场利用战术犯规,不让对方顺利带球通过中场),可见任意球射门得分仍是“高水平的重要标志”;

角球第19届进11球,占7.7%,较上届13球(9%)少进2球,但比率下降1.3%;

掷界外球(前场30M边线:或大力、或配合掷界外球,造成威传并进而射门得分)作为基本战术(并不亚于角球)本届攻进4球,占2.8%,较上届5球减少1球,比率下降0.7%,但仍是一项简单易行不可或缺(不可轻易放弃)的得分手段;开球门球造成进球1个,数量虽少,但应引起各队充分重视,本届杯赛德国队前锋11号克劳泽接守门员1号诺伊尔开球门球直接发动反击进球,成为经典之作。

(另:新规则“中线开球可直接得分”尚未见有进球)。

综述:以上11项进攻战术配合是射门得分的基本方法手段,其进球数和比率往往作为衡量世界各种不同流派打法风格特征的标志,也是我们确立战术指导思想、攻防主要战略策略和安排战术教学训练(大纲)的基本依据。(如定位球的训练、权重至少应占1/3以上;而国内则仍用80%的时间、精力训练的阵地进攻得分比率不足1/3;应科学权重)。

4 结论与建议

1. 本届下半时进球明显多于上半时,0-15min进球数明显少于上届,两届75-90min进球数都居各时段进球数之首。

2. 区内梯形区、球门区为射门进球的最佳区域,建议加强在该区的攻防练习。

3. 两届进球数基本相同,本届射门总数有所下降,命中率有所提高

4. 头顶球射门进球与上届相同;三种足背进球数与上届相比有所下降,进球总数仍接近50%;足内侧进球数增多,多为门前补射、铲射和罚球点球时使用;

5.本届边路、中路进球数都有所增加,定位球进球下降,其中中传切配合在11项进攻战术配合中进球最多,成为发展新动向。

参考文献

[1]麻雪田,王崇喜,丁雪琴,张贻琪等.现代足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9.

[2]国家体育总局政法司.体育软科学成果汇编(1995~1996)[C].<内部发行>1998,2.

[3]张贻琪.第14届世界杯足球赛射门进球统计分析[J].体育函授,1994,(03).

[4]赵宗跃,李高峰.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进球统计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10):57-60.

足球射门 篇7

现代足球比赛对抗十分激烈, 高对抗环境下保持良好射门技术以及获得射门机会是当今足球比赛的难题, 为了研究我国优秀大学生足球队射门技术和训练, 我们以“特步”首届大学生足球联赛 (校园组) 总决赛8支参赛队全部20场比赛为研究对象, 了解优秀大学生足球队是如何射门, 以及把握创造射门机会及特征, 为大学生足球队射门训练, 提供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2012-2013年度“特步”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 (校园组) 总决赛阶段的8支球队。统计了总决赛期间20比赛射门技术参数。

2.2、研究方法

采用了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赛现场观察法, 获得论文所需的研究资料及第一手数据。

3、结果及分析

3.1、射门区域分析

根据射门角度、力量、攻防特点及场区特点, 我们将射门区域划分为四个区域。 (如图1)

统计分析显示: 说明2区也就是罚球区前沿是射门的多发区, 也是射门成功率较高的区域, 因而绝大多数的优秀大学生足球队的射门及进球的重点区域在2区。 (如表1)

3.2、射门时攻防人数分析

决赛阶段8个队20场比赛统计分析, 射门时以少攻多占94.3%, 以多攻少占1.3%, 攻防人数相当占4.4%, 射门时, 平均每3个进攻队员就会遇到4-5个对方防守的队员。这种以少攻多的现象, 在中路进攻中更为突出。一个前锋往往被2-3个防守队员围团, 很难起脚射门, 由此可见在现代大学生足球比赛中, 射门是很困难的。

3.3、射门机会创造和获得分析

为了便于统计我们将足球进攻战术归纳为十种战术手段: (1) 中路传切; (2) 踢墙式二过一; (3) 个人突破; (4) 快速攻击; (5) 边路传切; (6) 斜长传中; (7) 边路传中; (8) 任意球; (9) 角球; (10) 界外球。 (如表3)

从表3中排比可以看出:中路传切配合射门是创造射门机会最多的战术, 进球数也排在第一位。由此可见中路传切配合进攻是大学生足球队进攻的主导战术之一, 是攻入罚球区射门得分的有效手段。

通过运用各种战术手段的次数, 进球数, 进球率的排列次序进行综合评价看出, 快速反击战术的综合评价 (效率) 最好, 其次是中路传切, 而任意球战术的进球率和射门率都排在第二位, 特别是在一些关键比赛场次中, 很多获得名次较好的队伍, 都是靠定位球战术获得进球或赢得比赛胜利的。

3.4、冠、亚军队总体战术分析

本届比赛的冠军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队, 共射门45次, 进球14个, 平均每3.2次射门就有一个进球。其中快速反击进了2球, 这充分说明这两种进攻战术在大学生足球比赛中的重要性。在14个进球中是由6个人攻入的, 表明了该队整体实力较强, 攻击力均衡, 并且该队又是防守能力很强的球队。在所有5场比赛中只被对手攻进了4个球, 是8个队伍中失球最少的球队, 因而取得这样的成绩也就理所当然了。亚军球队是香港城市大学队, 该队也是一支实力超强的队伍, 在5场比赛中射门50次, 进了11个球, 失球只有3个 (不包括决胜点球) , 只是运气稍差, 决赛中点球败给四川工程职业学院队。这些数据表明:强队的射门得分效率都很高, 进攻能力强, 防守能力也很强, 因而攻守平衡的球队才能最终取得好成绩。

4、结论

(1) 本次大学生足球联赛 (校园组) 决赛阶段比赛得分多的区域为2区其次为1区。说明球门区前沿区域是射门得分较好的进攻区域;

(2) 进攻时参与进攻的人数也以以少攻多为主 , 几乎90%以上的射门得分都是在以少攻多环境下完成。说明现代大学生足球联赛进攻越来越难;

(3) 进攻的战术形式主要以中路传切、个人突破、快速反击、边路传中、任意球、角球战术为主。其中50%以上射门和得分都来自中路传切进攻, 因此今后各队应加强中路进攻的战术训练。

摘要:通过对2012—2013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 (校园组) 总决赛的20场比赛进行技术统计, 从射门技术、战术手段及创造射门机会三个方面分析, 找出高水平大学生足球队射门规律, 为大学生足球队训练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足球联赛,射门技术

参考文献

[1]足球比赛进攻区域的划分[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7, (1) .

[2]尹怀容.现代足球比赛基本特征与规律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 1997, (11) .

上一篇:农村财务工作下一篇:管井降水的构造与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