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科技管理水平

2024-10-01

提高科技管理水平(精选12篇)

提高科技管理水平 篇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单位规模的不断扩大, 业务的不断延伸, 给内部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 为了提高管理水平和单位的业绩, 必须加强对档案管理的重视。本人结合实际工作经验, 对本单位在档案管理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 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一、当前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当前档案管理工作在我们单位中存在着被弱化、边缘化的趋势, 整个单位上下对档案管理工作都缺乏必要的认识, 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一) 缺乏档案的保密意识和安全意识

很多单位对档案管理的保密性和安全性缺乏必要的认识, 档案部门也没有对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机制进行完善, 对档案信息的审查和管理不严格。很多工作人员对档案随意堆放, 职工借阅、使用档案以及归还档案的手续混乱, 甚至有借无还。 (1)

(二) 没有建立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以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作为工作的保障, 这也是档案管理工作走向信息化、数字化的一个前提。然而当前很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都极不规范, 没有高质量的案卷和系统软件, 各类档案之间缺乏相容性和统一标准。

(三) 缺乏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

当前很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面对人才匮乏的情况, 特别是缺少熟练档案管理基本技能, 又能够掌握信息技术的高素质人才, 专业信息处理人才更是难求。很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的学历层次较低、档案管理方式陈旧, 对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技术更是难以掌握, 严重影响了现代化设备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四) 数字化文件管理存在缺陷

随着数字化文件被大量引入档案管理中来, 在带来档案管理的质量飞跃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 首先数字化文件的法律效力和证据力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其次数字化文件对载体过于依赖, 特别是对于如何长久的保持数字化文件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

二、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措施

鉴于档案管理工作对于单位发展的重要意义, 针对当前各个单位在档案管理的工作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 要不断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本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

(一) 转变思想, 提高单位上下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当前有很多单位都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认为档案管理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 对单位的发展没有实际的推动作用, 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各单位领导层要率先转变观念, 重视档案管理工作, 提高档案管理部门在管理体系中的地位。要在全单位内普及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提高职工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程度。 (2)

(二) 重视档案管理的基础业务, 提升基础业务水平

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基本环节就是基础工作, 最为繁杂的也是基础工作。为了提高基础工作的业务水平, 档案管理人员要对以往的档案管理经验教训进行归纳总结, 档案管理基础工作必须保障对资料的收集完整齐全, 对资料的整理高效快捷, 对档案室的管理井然有序, 职工借阅档案便捷规范, 全面拓展基础业务。与此同时, 要重视档案工作的管理职能, 档案管理的每个环节都要紧密的衔接, 档案要有统一的质量标准, 制定规范科学的制度来进行管理。

(三) 以信息技术引领档案管理的改革

信息技术改变了档案管理的传统保存手段, 使档案管理工作向科技化、立体化方向发展, 更加高效和便捷。信息技术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单位必须积极转变观念, 学习新的档案管理技术。当前电子档案文件在技术层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在于如何对电子文件进行保存。一般来说, 电子文件是以化学磁性材料作为载体的, 不存在信息读出时的磨损情况。然而电子文件对载体的依赖性比较强, 在具体进行保存时可能会出现一些技术性的问题。单位在进行电子文件保存时要注意做好备份和存档工作, 定期进行复制, 避免因为信息丢失而造成损失。 (3)

三、结语

档案管理工作关系着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 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也是提高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对于单位的管理和发展非常重要。档案管理不仅记录了单位过去的发展历程和成果, 也为单位的发展方向提供了详细的参考资料。单位要不断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 切实加强档案管理工作, 提高管理水平。

摘要:档案管理是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档案管理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因此为了处理千头万绪的内部管理工作, 为单位发展提供史料见证, 也对单位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进行提升, 必须加强档案管理, 以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档案管理,管理水平,措施

注释

11 孟丽娜, 唐嫦姣.浅谈教学档案在高校中的地位与作用[J].桂林医学院学报, 2013 (02) .

22 梁凤芝.加强档案管理服务林业建设──省林勘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做法[J].甘肃林业, 2012 (01) .

33 许玲.浅谈档案管理在广播事业管理中的重要性[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Z1) .

提高科技管理水平 篇2

王维兴

(中国金属学会北京100711)

一、管理节能的重要性

节约能源是国家发展经济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也是钢铁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是钢铁企业应尽的社会则任,是钢铁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钢铁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管理节能,不断加大对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坚持绿色制造.关键是能耗和环境保护及资源综合利用率要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以及追求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依靠现代化管理和科技进步两个轮子的支撑和前进。两个轮子同步运转,企业行走会是直线。那一个轮子运转慢,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当前,大多数钢铁企业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发展企业的动力较足,认识水平也较高,促进了企业进步。一部份企业对现代化企业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或措施不足,已影响到企业的发展。通过对千家企业能源审计报告点评中,可以看出存在着一些管理方面的缺失和不足。其主要表现是,企业能源管理部门不健全,不完善,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企业实际购入、外销、使用能源数量和质量等方面情况有些不准确,表现出企业用能和节能现状表达不科学;用科学技术观点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部分企业用能现状和节能潜力描述上尚有欠缺和不足等。

管理节能是钢铁企业开展节能工作的基础。这个基础的内容包括:企业的节能工作要有专人来管,要建立企业的能源管理系列规章制度,企业的节能工作要实行标准化、规范化地作业,企业的主要领导要掌握本企业购能和用能的真实家底,同时要了解国内外同类型企业先进节能指标等情况,进而才能科学地制订出本企业的节能发展规划。

管理节能效果是,可以实现节约企业总用能的5%.二、能源管理控制体系的基本内容

钢铁企业的管理节能应当包括在企业现代化管理范畴之内。钢铁企业现代化管理是指人们为实现企业生存和发展目标而采取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钢铁企业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各类资源优化配置、生产组织、技术措施(包括技术升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等)、结构优化、营销服务、人员培训、人材培养、思想教育工作(包括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环境治理、实现清洁生产、促进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钢铁企业要建立能源管理控制体系.其体系是以能源计量为基础,科学统计和专业审核为手段,以减量用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方向,运用企业生产能源平衡和生产过程优化的理念,辨识钢铁生产过程中的用能情况,科学和优化控制物质流,能源流,低成本运行,工艺技术装备的匹配等,力争实现用最少的能耗,产生最大的效益.能源管理控制体系要不断完善,要有较高的技术含量,体现出钢铁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承担社会责任的和谐统一.1.能源管理控制体系的架构

能源管理控制体系是由二个层面6个因素组成.二个层面是公司层面和二级部门层面.公司一级层面有5个因素:目标控制、能耗因子控制、能源计量和

统计管控、能源专业审核、节能技术和技术改造管控.二级部门层面有1个因素是:用能和能耗识别及管控.2.设立企业专职能源管理部门,建立能源管理网络

2008年4月1日开始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五十五条中指出“重点用能单位应当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在具有节能专业知识,实际经验以及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中聘任能源管理负责人,并报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同时提出,“能源管理负责人负责组织对本单位用能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组织编写本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提出本单位节能工作的改进措施并组织实施”。和“能源管理负责人应当接受节能培训”。

这说明,国家强调企业的节能工作要专人来管,大型钢铁企业应当设立公司、二级厂矿、生产车间三级能源管理网络。并且从事能源管理工作的人员要有一定的节能专业知识,主要负责人要从节能工作的明白人向能源专家过渡。这样,企业的节能工作不但要有人管,而且要向高水平管理方向发展。

目前,一些中小钢铁企业专职能源管人员缺失,或只是兼职,造成对企业能源管理工作不得力。建议钢铁公司一级要设专职能源管理岗位,二级厂矿要在技术科中设立能源专管员,生产车间可是兼职的能源管理员。

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节能管理规章制度,是调动企业全员节能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约束性的好方法。特别是企业的节能奖惩制度,对职工们有约束作用,也有鼓励作用,可以充分反应出企业的节能工作,是全员行为,不只是领导的任务。奖惩条例要对兑,不能只停留在纸上。并且要表彰典型模范,要有促进职工节能知识普级和提高的作用。

节能减排工作是钢铁企业的一把手工程,企业的主管领导要经常过问企业的节能工作情况,并指派企业副总经理或总工程师来主抓本企业的节能工作。

公司一级的职责是:能源管控体系总体工作的策划、目标实施的推进者.负责管控体系的分工,制定各子系统的推进计划并促进实施,定期检查和分析体系运行状况.协调处理管控体系运行中的问题.二级部门的职责是:分解公司下达的节能目标,落实节能目标任务,制定节能具体措施,和实施计划,对各用能工序和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节能指标、节能项目进展进行检查和监测管理.3.建立健全企业能源管控体系的规章制度

根据国家颁布的有关节能政策和法规,各钢铁企业要根据本企业的自身特点,制定出相关的企业能源管控体系规章制度。这里包括钢铁公司和二级厂矿两个层面,有宏观管理和微观控制的相关内容,其具体内容有《企业能源管理工作手册》、《节能工作程序文件》、《企业节能作业指导本》三个方面。每个方面是均有不同的内容:

《企业能源管理工作手册》主要是企业节能工作方针,目标,实施方案,能源管控体系机构、职责、以及能源管控体系的描述等。这是企业能源管控工作的大纲,并且还要列出国家有关节能方面的政策文件,钢铁行业能源指标体系和指标体系解释,各能源介质折标准煤的标准等。

《手册》要反映出企业决策层对节能工作的要求,企业节能发展规划等;这是企业二级节能文件的基础。

《节能工作程序文件》指出企业能源管控体系中的职责和权限,并对关键岗位如何操作有明确的规定;同时要有“能源产生、供应管理”,“能源质量管理”、“能源计量、测量管理”、“能源统计管理”、“能源设施管理”、“节能技术管理”、“能源管理审核”、“动力介质管理”等方面内容。

《企业节能作业指导书》是针对重点耗能岗位(工序),节能潜力较大岗位的操作做出明确工作规定和记录;是支撑《手册》和《程序文件》,也是企业能源管理工作的细化。

钢铁企业的能源管控工作是要实现规范化、标准化运行。企业节能应依法进行,依制度来办事,而不因领导人的意志变更,也不因人事变动而动荡。

4.能源仪器仪表的配置

计量是钢铁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础。只有完善企业的计量器具,完好率和周检率达到《用能单位计量器具和管理通则》标准,才能真实地反映出企业购能、用能、节能情况。同时,也为企业制订节能发展规划,节能管理操作提供出可靠的数据。这是评价企业能源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要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完善计量的法律法规的技术标准。钢铁企业要加强计量基础工作,把节能挖潜落实到实处,要不断提高能源计量检测能力,提高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和对能源计量检测过程的控制水平,要对能源计量数据的采集、处理、使用全过程实施有效管理,充分发挥能源计量检测数据在生产经营、成本检算、能源利用分析,对标挖潜等项工作中的作用,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钢铁企业还要加强对能源计量仪器仪表的监督管理,提高能源计量仪器仪表的质量,及时淘汰落后的仪器仪表。

能源计量是企业能源管理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开展节能量化管理的前提,能够为企业科学地、合理地进行节能管理提供基本依据。一些钢铁企业仪器仪表配置到公司、二级厂矿比较齐全,但到生产车间、主要耗能设备等方面出现缺失和不足。如炼钢厂有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炉外精炼、连铸四个工位。每个工位应配有相应的能源计量仪器仪表。这样才能反映出四个工位的准确能耗数值。进而也能够分析出炼钢厂内四个工位的节能潜力有多少。但是,一些炼钢厂的仪表配置不齐全,只能计算出炼钢工序能耗,分解不出四个工位的能耗。如炼钢车间内有三座转炉,均应分别设置计量器具,才能分别考核出每座转炉的能源利用状况.能耗计量的范围包括一次能源(煤、电、油、气等),二次能源(余压、余热、余能)回收利用和载能工质(焦炭、副产煤气等)等。各类能源的数量和质量均要有说明,同时也要反应出企业生产过程中产出能源、使用能源和能源转换等方面的数据。

钢铁企业能源计量是由三级系统购成:一级为外购的原燃料计量系统,由煤炭、电力、蒸汽、水、重油、柴油、焦炭、天然气等组成,形成公司购入能源统一对外计量,经济结账及内部用能差额(亏损)判定;二级为各生产分厂所消耗各种能源介质的计量,由煤、焦炭、电力、蒸汽、水、重油、柴油、煤气、鼓风、氧气、氮气、压缩空气、氩气等组成;三级为各生产车间,炉窑及重要电机所配计量组成。

5.企业能源统计管理

能源统计是企业能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编制企业节能发展规划的主要依据,又是对企业进行能源利用分析、监督和控制能源消费的依据基础。只有对各部门能源消耗进行科学统计,建立企业能源消费平衡表,掌握能源的来龙去脉,才能发现问题,找出能源消费发生变化的原因,从而提出技术上和管理上的节能措施,不断提高企业能源管理水平。只有通过对能源消费的统计分析,才能制定出先进、合理的能耗定额指标,确定考核的严肃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否则难

以调动全员节能的积极性、创造性。

钢铁企业能源统计的描述应按照国家标准对企业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和最终使用四个环节设置对各工序及车间主辅生产系统各种能源消耗建立分类统计报表,原始记录应备案保存。报表内容按工序细化到:主要生产、辅助生产、附属生产、其它,以利强化对各生产工序及产品的能耗。

5.1钢铁企业能源统计的工作原则:

1)遵守国家统计局和钢铁行业关于统计的规定

在企业能源统计工作中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钢铁行业已颁布的有关节能政策和法规,特别是各能源介质折标煤系数。只有这样,企业的用能情况分析,企业之间的节能对标挖潜,编制企业能源发展规划才有真实数据,有科学数据。

2)统一统计基准和范围,概念要明确,数据要可靠,不重计不漏计。

3)谁消费,谁统计

遵循能源消费在那个单位,那个单位进行统计,能真实反应出本单位实际消费能源的真实情况。

4)回收利用的二次能源不能作为能源消费统计

5)自产和外购的耗能工质(如水、氧气、压缩空气等)的消费,均不作为企业能源消费统计,计算单位产品能耗时要在计算范围之内。

6)能源进入第一道生产工序,改变了原来的形态或性能,或者已经实际投入使用的就算消费。已经拨给生产车间但在报告期尚未消费的能源,应办理“假退料”手续,计入库存量。

7)企业自产能源凡作为本企业另一种产品的原料,又分别计算产量的统计消费量,如煤气厂用焦炭制气等。但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费的半成品和中间产品不计入消费量。

8)多次周转使用的能源,只统计第一次投入,以后重复使用不应该统计消费量。

9)能源的标准量单位采用标准煤。

5.2钢铁企业能源平衡统计

钢铁企业能源平衡工作是对企业生产体系的收入能量和支出能量在数量上的平衡关系进行考察,在各个用能环节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测试,以提高能源利用率。

企业的能源平衡表是以表格的形式,将各种能源资源、加工、转换、损失及终端消费的数据集中在一张表格内,从而直观地、一目了然地反应出报告期内能源系统流程的全貌。

企业能源平衡表的作用是:

1)全面反映企业各类能源的生产、消费、转换或调入出之间的平衡关系,了解各种能源的自给程度及对生产的影响。

2)全面反映企业内部从能源投入到产出全过程的能源加工转换情况,包括转换的数量和质量,以及能源转换率。

3)全面反映出企业消费能源结构、能源供给结构、各生产工序能耗情况,为研究企业能源流向是否合理,生产结构是否优化,技术装备水平、产品结构等方面提供依据。

4)全面反映出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可分析出节能潜力和途径。

5)为促进企业生产技术进步,预测发展态势提供基础材料。

6)全面反映出企业生产过程中非能源物质流运行状况,及生产工序物耗和损失.6.能源消耗定额管理

企业能源消耗定额是反应企业能源利用经济效果大小的综合指标,其定义是: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条件下,为生产一定质量和数量产品或完成一定量的作业,所规定的能源消耗定额。能源消耗定额管理主要是定额的制定,贯彻执行和考核分析三个基本环节,其工作内容包括:

建立能源消耗定额体系和定额管理组织体系;

制定和修订能源消耗定额;

采取有效的技术和组织措施,保证定额的完成;

考核和分析定额完成的情况,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

GB/T12723《产品单位能源消耗定额通则》国家标准中规定了产品单位产量能源消耗定额分三种实施管理,即单项能源消耗定额、综合能源消耗和可比能源消耗定额。

1)制定能耗定额的办法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参照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的综合能耗考核定额和单项能耗定额,以及参考国内外同类型企业的能源消耗指标,确定适合于本企业的各种能源消耗定额指标。

所制定的定额必须是科学、先进、有可操作和促进节能。有些能源消耗定额是要通过技术进步和结构优化后才能够实现。这就要求企业要分阶段、有步骤地确定不同的定额指标。

要把企业综合能源消耗指标分解为若干工序能耗定额,甚至是一些重要岗位的定额指标。要学习邯钢的企业管理经验,把定额分解到二级厂矿、车间、班组、具体岗位,定额才能得到落实。

随着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结构优化,能源消耗定额要及时进行修订和补充。同时,也要不断收集国内外同类型企业能耗定额的变化,进行技术分析,提出本企业改进的意见。

每项能源消耗定额指标的实现,均需要有一批技术条件来支撑。这就是钢铁冶金生产的条件论,也是用科学发展观来分析指标的内在因素。要完成定额,就是抓住对定额影响大的技术条件。努力创造出好的技术条件,来支撑定额的完成。所以说,能源管理人员要懂生产技术,要与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紧密结合,加强沟通和协商,促进定额的完成。

2)能源消耗定额的考核

对能源消耗定额进行考核可以验证定额是否合理,是否先进,找出本企业定额与国内外同类型企业的差距,还可以验证本企业过去在能源管理中的成绩与不足,也还可以为修正企业节能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建立企业能源管理的奖惩机制,将定额考核落实到基层。采用节能定额承包的方式,进行考核有优点。承包责任制有以下几种方法:按生产任务、使用能源量和节能量承包;按定额承包实行分等计奖;按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工期、资金和工程质量承包计奖;按用能总量承包计奖;按节能目标承包计奖等。

3)节能目标责任制

新的国家能源法中提出,要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企业负责人的考核内容。要建立严格的能源统计和能源消耗指标公报制度,加强对能源消耗的监测预警。建全企业节能责任制。通过对降低能耗、减排污染物等约束性指标的考核,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转变企业增长方式。

国家已颁布出《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

知》中有“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办法”。上述文件中有总体思路,考核对象、内容和方法,考核程序,奖惩措施,对省政府和千家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目标评价考核统计表。

7.对企业节能效果的评价

对钢铁企业节能效果的评价主要是在节能量和经济效益两方面,同时要兼顾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完成“十一五”期间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污染物排级减少10%是硬性指标。

在评价过程中要把握住节能量的计算方法(明确计算范围、确认基准期,注意产品结构和产量变化的影响,能源利用效率的变化,重视能源亏损,与同类型企业进行比较等。)科学进行节能效果财务评估(原燃料价格被动,生产经营成本因素,销售价格因素,产品积压库存等因素)等重大因素。

8.建立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可促进企业的节能

企业能源管理中心的工作内容是:监测、控制、调整、预测企业能源利用情况,对能源故障进行技术分析,绘制企业能源平衡表。对企业的能源管理要从只秋后收割、算账转变为生产在线管理,并且要开展预案制能源管控工作。所谓预案就是要有企业能源管控工作中要有,应急处理能源工作方案,要根据企业总体发展规划,做出能源发展规划。超前开展有关能源管控方面的工作,就可以减少损失和浪费。

企业的能源管理中心要参与企业发展规划的编制,要对企业重大项目的技术改造项目提出有关节能的意见的建议,并拥有节能项目的一票否决权。

企业能源管理中心要对企业重大技改项目投产后,进行能源利用状况的后评估。

钢铁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中心,优化企业的能源管理,可实现节能量5%左右。宝钢建立企业能源管理中心,促进了企业的节能。马钢建立企业能源管理中心使企业节能量在7%左右。

9.编制企业能源发展规划

编制企业能源发展规划有总结企业工作经验,寻找存在的差距,制定今后发展方向的作用。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提高科技管理水平 篇3

摘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建筑工程事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工程管理在整个建设项目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程经验,探讨了加强建筑管理质量,切实提高管理水平的措施,以期能提供一些建议与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问题;对策

一、建筑管理工作的常见问题分析

(一)工程质量不达标

建筑工程质量不达标,主要是由于施工管理不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其中的原因:首先建筑技术落后,从现阶段国内的建筑承包商来看,有一半以上的建筑商是非建筑专业出身,并且基本上沿用旧有的建筑技术和管理方法,为了节约建筑成本,没有先进的建筑技术,这无疑会导致建筑技术的滞后,适应不了当下高质量建筑物的建筑技术要求;其次建筑设施落后,引进先进的建筑设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建筑商出于成本考虑,仍使用落后的建筑设施,这使得实际施工质量不高,无法达到设计质量的要求;还有建筑商偷工减料,建筑商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往往会在建筑工程中偷工减料,这会使工程质量下降,严重影响公众人身和财产安全。。

(二)施工进度管理问题

建筑工程项目中,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有很多,例如自身的管理水平、资金问题以及风险问题等。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首先,在施工前没有进行全面的分析,缺少周全的应急计划,一旦事故发生就会不知所终,难以保证进度目标的实施。其次,施工进度计划往往没有编辑所有工作,有很多漏项,在实施过程中编外工作过多,出现了大量的突发性工作,这给计划中的工作带来了不良影响,不利于工作计划的实行。另外,由于建筑施工的主体是人,在施工进度管理中其主要作用,而施工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加上自身技术水平有限,不能合理使用施工材料,这就使得一些施工材料因某种原因而不能被应用于建设中,无法保证施工建设的顺利进行,严重影响施工的进度。

(三)安全意识不深入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我国在保障建筑安全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并且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此过程中,不断完善建筑项目的标准规范,进一步提升了安全管理水平,然而现阶段建筑安全管理工作还面临着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和不足。例如,建筑管理工作依然单一强调建筑工程的施工进程,而忽视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另外,工程施工人员普遍素质不高,没有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大多数施工队伍都是由农民工组成,他们基本上没有经历过相关知识的教育以及专业的培训,因此缺少建筑施工方面的安全技能和安全知识。在整体的施工过程中,大部分安全事故就是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所造成的,这种现象制约了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

二、加强建筑管理质量、提高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切实提高施工质量

1、加大法律监督和整治力度

为了提高施工管理质量,修订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强施工质量管理监督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建筑施工单位如果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问题,都将受到法律的惩治,使建筑商能够意识到不良行为的危害性,进而树立起质量管理意识,同时也为质量监督机构进行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这样才能杜绝一些建筑工程单位不考虑建筑质量,钻法律空子的现象。

2、对建筑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

在当前市场竞争的环境下,要着力解决目前建筑施工中普遍存在的安全教育不到位的问题,将保证建筑质量和建筑工人安全作为重点,要定期对建筑工人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教育活动,增强其安全防患意识,使其能够严格遵守施工行为规范,这样才可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考虑到他人的人身安全,知道在施工过程中如何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还需要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提高建筑工人的施工水平。

3、完善竣工验收工作

建筑工程竣工后,应该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对整个项目进行质量检测以及性能分析。然后对比设计要求,检查工程验收结果是否符合标准,从而鉴定工程质量水平,保证建筑可以交付使用。如果发现某些部位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及时对缺陷部位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完善。具体而言,在建筑竣工阶段,要从检测量度、比较判断以及分析处理这三个方面做好工程质量的检验工作。对建筑工程进行竣工验收,是施工管理程序化和规范化的体现,可以在建筑投入使用前及时发现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从而有利于保证建筑质量,避免造成严重的损失。管理者树立责任意识,加强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对于促进建筑工程质量有积极作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竣工验收工作。

(二)加强施工进程管理

1、在工资支付制度上,实行“按工程计算”的方法,从而避免出现施工人员挣“日子”拿“工钱”的现象。

2、努力提高施工队伍的管理水平,大力建设一支高效、合理的管理队伍。建筑单位应高充分认识到管理人才对于建筑质量进一步的重要性,因此做好加入项目组织人員工作的团队合作意识,改善相关人员的管理效果,减少管理人才的流失,为他们营造发挥个人才能的环境。

3、以项目经理责任制为核心,将具体责任逐项细化分解,责任到个人,还应该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杜绝各类安全违章现象,并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从而引导员工搞好建筑安全施工,确保保证预期目标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4、实行建设工程全程精细化管理,各项计划都应建立在进度计划的基础上。建筑工程施工前,建筑承包方应该制定出详细的工程计划表,对项目施工进行部署,然后结合进度计制定其他方面详细的计划。

(三)增强安全责任管理

1、强化目标管理,加大安全投入

除了要加强安全教育,还要进一步加大安全检查和生产事故隐患的排查力度,并督促隐患整改,如果有整改不力者,应该对其进行罚款、通报批评,直至其整改落实到位,坚决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2、强化现场管理,提高安全意识

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始终关注细节,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规范人的行为,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系数。如果已经出现了安全为题,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将安全隐患消除掉,不留后患。

3、强化领导管理

建筑商应该重视项目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充分考虑建筑施工环境,提高对安全施工方面的投资,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和作业条件,同时需要积极引进有应急能力的设施、设备以及器材。在施工管理工作上,一定要把安全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并将其作为年度总结的重要内容。

4、加大监督和处罚力度

政府监管部门要切实做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对对建筑项目施工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发现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要及时进行处理并加大处罚力度,推动工程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同时还要组织安全教育工作,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以及安全意识,提高监管工作质量。

三、结束语

建筑施工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质量,面对日益激励的市场竞争环境,必须不断改进和加强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并针对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这样才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胥开军.如何加强建筑管理质量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6).

[2]黄红萍.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19):640-640.

[3]柳华明.建筑工程管理的加强与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6).

提高科技管理水平 篇4

一、提高行车组织管理水平的主要手段

(一) 提升管理人员专业水平

管理人员队伍的专业化对于火车行车管理水平提高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 企业应该对管理人员定期开展必要的专业培训, 提升其管理水平, 为管理制度与体系的落实奠定基础;其次, 企业应该加强对检修人员的管理, 使其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 提升故障解决的速度, 避免由于设备故障而对日常作业造成影响;最后, 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地努力学习, 自我提升, 部门可以定期开展相关的交流会, 与其他企业的管理人员交流经验, 不断学习, 从而进一步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 提升管理水平。

(二) 完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的完善能够给工作人员的行为提供可靠、有效的依据, 首先, 相关部门需要对机车的停站调车次数与时间具有严格的规定, 在一般情况下, 往往不能大于一次;其次, 相关部门需要制定严谨的行车制度, 例如对速度、程序以及步骤等都应该具有明确的规定, 工作人员不可随意自行提升行车限度范围, 应该保证火车的正常运行, 提升火车行车的安全性;最后, 制定系统的人员管理制度, 在实际的火车行车中, 普遍存在工作人员组织分散的情况, 由于工作人员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 使得各部门人员无法对火车行车的情况具有全面的掌握, 这使得机车等挂时间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甚至火车调度员对火车安排表了解不清楚, 导致无法按照计划安排火车, 从而使得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三) 建立基础管理考核体系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提升, 火车行车的相关内容也不断复杂化, 因此, 这使得相关的基础管理考核体系需要进行必要的完善。首先, 应该将工作效率纳入考核的范围内, 通过对工作效率的管理, 提升班组的整体水平;其次, 采取必要的措施提升班组人员的工作效率, 从而为火车行车效率的提升提供保障;最后, 根据实际情况实现对工作人员的分组, 实现小组内部的自我管理与考核, 缩小管理单位, 提升管理水平, 从而实现工作人员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二、提高机车运用效率的相关策略

(一) 缩短火车周转时间

火车的周转时间偏长是我国铁路运输普遍存在的组织管理问题, 这主要是指机车牵引火车往返一趟所使用的时间, 其主要包括启动时间、站点停留时长以及折返时长等, 而减小站点停留时长则是缩短周转时长最有效的措施, 相关工作部门可以针对站点停留时长进行合理安排, 尽量协调停站时间与作业时间, 保证停留时间能够满足作业的需要, 同时, 相关部门还需要合理安排作业流程, 使得相关流程更加流畅, 这能够有效缩短火车周转时间, 提升行车效率。

(二) 完善相关设备

使用现代化的设备与工具,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机车效率, 首先, 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对配套设备的升级与更新, 使用质量良好、性能较佳的设备, 避免设备故障对作业进度与效率造成的影响;其次, 应该增强对设备系统的合理搭配, 保证作业程序的流畅性, 提升工作效率;最后, 在日常工作中, 应该大力推广平行作业的方式, 最大程度降低机车的移动时间, 缩短整备时间, 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另外, 还可以对部分机车进行适当的调整, 例如可以将长期置于仓库内的机车转借他人使用或出售, 最大程度发挥设备的作用。总而言之, 设备系统的升级与完善能够在一定程度提升机车运行效率。

(三) 提升机车技术水平

机车技术水平的高低对其运用效率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机车技术水平一般表现在两大方面:

一是技术专业性, 规范、严谨的技术操作与程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机车故障与问题的产生, 从而进一步提升其运用效率, 另外, 专业的技术水平还能够较好地保证作业的流畅性, 提升工作效率;

二是技术速度, 速度的快慢是技术水平另一方面的体现, 首先, 这对机车的质量具有很高的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提供足够的动力来源;其次, 技术速度的提升还需要保证火车日常的检修工作, 保证火车运行状态的良好;最后, 对于技术速度的提升需要具有一定的范围, 不可无限制的加大速度, 否则会对作业现场的安全造成威胁。

三、结论

综上所述, 机车作为火车行车动力的重要来源, 其运用效率对企业经济效益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对于机车的管理水平与运行效率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 因此, 相关部门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有效提升火车机车的运行效率, 提升其管理水平, 减小机车周转时长, 从而实现我国铁路行业的高速发展。

摘要:火车是交通运输的重要工具, 而机车则是火车的主要动力来源, 火车的启动与调车都主要通过机车来运行, 机车的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火车的运行质量, 合理利用有效的机车, 提升火车行车效率, 能够有效提升火车的承载量与速度, 这对于铁路运输的发展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 本文主要针对行车管理水平与机车运行效率的提升策略两大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 希望能为我国铁路运输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行车,组织管理,运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文建波.永煤矿区铁路推行固定机车施行环形运转制交路的意义研究[J].工程技术:文摘版, 2016 (03) .

提高社区城市管理水平论文 篇5

提高社区城市管理水平论文

摘要:社区的城市管理工作室是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依托社区而建立起来的新型城市管理机制,是城管践行党的xxx教育实践活动,坚持多中心管理原则,贯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所开展的基层基础工作的又一项重要内容。社区城管工作室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为社区的城市管理提供管理、服务、宣传、配合等工作。社区的城市管理水平主要取决于社区城管工作室工作成效的好坏,其中,社区城管工作室中城管队伍的素质高低的也是重要的决定因素。

关键词:社区城市管理水平社区城管工作室 多中心管理

正文:当前的全社会的城市管理现状均是在一片褒贬不一的大环境下探索着前进。这其中,由于现今社会城市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与部分群众的利益需求的矛盾一直存在,城管部门很难实现既要考虑到当事人的“肚子”,同时顾及到政府的“面子”,最终照顾到老白姓的“日子”的平衡状态。

这其中,是否可以出现一个组织或者团体,在政府职能部门与群众中间充当群众民意的收集站、政府执法的先锋兵、群众工作的“老娘舅”已成城市管理工作发展趋势中的关键。

社区的城市管理是以社区城管工作室为主体,以社区为依托和载体。本文中,结合招宝山中队城东社区城管工作室以及xxx区城市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从多中心管理的视角出发就如何进一步提高社区的城市管理水平,更好地实现多中心管理,践行xxx浅谈几点看法。

一.多中心管理视角下的社区城市管理现状现实意义

多中心制度安排为城管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提供了新思路。从前的以行政执法机关为唯一主体的城管执法模式剥夺了其他主体如非政府组织、市民以及私营企业在城管执法中的参与权,使得执法者和执法对象直接对立,缺乏一定的矛盾缓冲机制。因而,其他主体尤其是以社区为代表的群众组织加入到城管执法中,实现社区的城市管理的“自治”,应是今后城管执法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

多中心制度安排强调自发性,降低了城管执法的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依照多中心的制度安排,在城管执法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社区等群众组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一些较小的城市管理事件中,社区更了解事件的对象和情况,能够更准确、及时地获取有关信息。多中心制度安排有利于促进政府执法部门和执法对象的相互认同。社区可以作为联系公共权力与社会公众的重要纽带:一方面,通过如实地向城管反映和表达其服务对象的利益诉求,提高执法决策的质量和执法行为的人性化;另一方面,通过其有效渠道,对执法对象进行宣传教育,使之理解并支持城管执法部门的工作。

二.多中心管理理论指导下社区城市管理的现状(城管工作室的初步成效)

总书记在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参加审议时说过,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要深入调研治理体制问题,深化拓展网格化管理,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更好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针对当前社会城市管理工作中面临的困境,xxx区各级领导集思广益、开拓创新,多举措并举开展新形势下的城市管理工作。

一是开展听音问政,广听名义,通过网络建起群众参与和表达机制,打造一个“不下班”的城市管理部门。去年起,通过网络问效平台,招宝山中队解决168个群众信访督办案件,其中涉及城东社区的20余件群众反映的城市管理问题得到第一时间妥善解决。

二是第三方介入,通过手机执法通将巡查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上报智慧城管中心平台,然后反馈至(网格)路段管理队员,要求到现场处理,真正实现智慧型城市管理。年初至今,通过智慧城管中心平台,共计1525个,日均约16个在城东社区范围内涉及城市管理问题的案件得到解决。

经过近半年的试点推进工作,城东社区的社区城市管理取得了初步成效,城管工作室不仅可以实现更多群众在网上“参政议政”,还可以走进“现实政府”,成为政府群众工作的推手。

主要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第一,社区作用得以发挥。开展“城管进社区”试点工作的主旨在于激发社区内在动力,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最终实现“自己家园自己管”、“建设核心宜居城市”的目标。

一是社区在提升市容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社区居民的意见反馈,以中山路沿街增设路灯工作为代表,多处社区市容环境得到整治更新,显著提升了社区市容市貌和生活环境质量。

二是社区在缓解执法矛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社区在解决城市管理历史遗留问题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是社区在协调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以南大街朝宗坊餐饮店油烟扰民问题为例,在社区的组织协调下,城管部门联合其它职能单位先后召开3次协调会议,通过“和平友善”的方式温和的解决问题。

五是社区在“自己家园自己管”和规范居民行为自律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城东社区通过自主管理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决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在治理流动摊贩以及餐饮店跨门占道问题上的尴尬。

第二,居民公共意识正在得到提升。

一方面,在“城管进社区”过程中,城市管理部门将城市管理知识信息、法律法规和政策等输送进社区,在居民中大力倡导“我知晓、我参与、我奉献”的理念,通过恰当的激励机制和治理模式,调动了居民和其他社区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一方面,社区环境秩序和城市品质的提升,相应地提升了社区居民对于城市管理的满意度,促使群众更新传统思想观念,摈弃“社区管理是政府的事”的懒惰意识和等靠要的陈旧观念,树立起“我的社区我要管”的家园意识。

第三,城管形象得到整体转变。

通过试点工作,居民切身感受到城管人的辛劳付出是在扼制违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违法行为,确切的说就是为广大市民服务。从而使居民切身体会到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性,对城管的认知趋于普遍、深入、全面,城管部门日益得到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城东社区城管工作室的成功运作,也为社会城管如何开展工作提供了蓝本。

然而,在目前的社区城市管理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最为关键的就是城管工作室刚刚起步,尚未深入人心,无法和社区警务室一样成为社区内部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照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为这几点:

一是社区城管工作室仍处于成立初期阶段,有待进一步合理化建设。

二是社区城管工作室未真正融入社区,仍然是在社区与政府之间充当着一个传话筒的角色,没有“话语权”。

三是街道等上级部门欠缺高对于社区城管工作开展的重视程度。

四是仍然有大部分的社区内部居民无法亲自参与到社区的城市管理工作中。

三,关于提高社区城市管理水平的几点建议

(多中心理论下社区城市管理工作的设想)

一是深入对劲社区城管工作室合理化建设:1.转变观念,主动服务代替被动管理,积极参与社区各类“小事”纠纷的调解,提高居民对城管工作的满意度。2.提升能力,加强城管队员素质培养。社区城管除了具备一个人民城管应该具备基本素质基础万,还应该具有与社区城管工作中特定性相适应的综合素质,一管多能,成为多面手,即“人民群众帮手”、“城市管理能手”、“安全防范强手”、“信息宣传高手”。3.领导重视。组建合理的社区城市管理队伍,社区城管工作是否可以顺利开展,主要取决于城管部门以及市、区各级领导是否支持这种新形势的城管工作形态。领导应当认识到社区城管的重要性,建立完善和完善相应考核机制。

二是定期参加社区党组例会,通过参加社区党组例会,可以更为直接的将政府有关城市管理方面的各类要求及意见及时的传达到社区,同时居民对于社区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意见及建议也可以第一时间传达到城管部门。

三是建议街道等上级部门完善对于社区的考核机制。如同社区警务室,街道等上级部门应该在对于社区城市管理方面加大考核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是社区城管工作室真正的扎根社区,成为其必不可分的一部分。

拓宽商品知识,提高管理水平 篇6

关键词:高品知识 管理水平 营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085-01

商品学的任务,是阐明商品的有用性以指导消费;拟定质量指标和检验方法,以便正确全面的鉴定商品质量;全面分析商品体的成分、结构和性质以及由此决定的商品特性,确定最适宜的包装、运输、储存和养护措施,以保护商品质量,降低商品损耗;探明商品的合理使用方法及在生产中如何改善和提高商品质量的途径,以充分发挥商品的使用效能;研究商品质量标准以保证和提高商品质量;提出科学合理的商品分类方法,以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因此,商品学是以商品质量为中心来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学科,在促进生产、组织流通、繁荣经济、满足需求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 严格产品检验,合理组织收购

商业部门经营的商品种类繁多性能各异。对丰繁复杂的各类商品检验,是一项范围广技术复杂的工作。如果在产品收购时不能进行相关的质检,在探明商品质量状况之前盲目购进,将因质量不能保证而影响正常的流通。因此,必须根据收购标准严格商品检验,以保证生产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保证消费者的消费安全。

2 宣传商品知识,扩大商品销售

企业扩大销售能加速资金周转,提供经济效益。扩大销售必须掌握“以需定进、快进快销”的原则,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业务员必须掌握所营商品知识,包括商品的原材料组成、产品特点、性能用途、等级规格、品质要求、鉴定方法保管养护、使用维修等,才能引导消费、鼓励消费,唤起消费者的购买欲,从而实现消费。

在商品生产飞速发展的今天,多种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并存,商品品种繁多质量各异。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选购出现了款式不新不买、价格不合理不买、不等急用不买的“三不买”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为扩大销售,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业务员向广大消费者做好商品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是十分重要的。

3 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合理组织流通

商品从生产到销售,要经历从产地到销地的转移即流通过程。商业部门必须根据不同地区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消费习惯,合理进行商品的分配。由于我国各民族地区的自然条件、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不同,商品的需要和爱好也有很大差异。这就要求商业工作着认真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掌握各类商品的特点,品种、规格、质量等一系列商品知识,合理组织商品流通。

需要指出的是,合理组织农产品流通,是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不可缺少的十分复杂而又不可缺少的工作。粮、棉、油、菜、肉、蛋等农副产品,是保障人们日常生活基本需要和稳定市场的主要商品。由于这类商品具有季节性、区域性、鲜活性和不稳定性等自然特性,给商品流通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也对商业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必须认真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掌握各类商品的特点,从而合理组织商品流通。

4 加强商品储存,保障商品流通

商品储存是指商品在流通领域的暂时停留和存放。储存是商品流转中的一种方式,是商品流通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商品储存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企业的产品质量、流通和销售。

商品储存中要严格入库验收、根据不同商品的不同性质,安排合理的储存场所,提供科学的储存条件,认真进行商品的在库检查,加强仓库的卫生管理及出库管理,确保商品的质量安全,维护商品质量,保护商品的使用价值。这就要求商业工作者学习和掌握商品储存的知识,搞好商品储存,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根据社会需要组织商品生产,合理安排商品储存。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商品积压或脱销,保证市场供应。只有保持合理的商品储存,才有利于社会生产按比例高速度发展,保证商品流通的正常进行。

5 科学商品养护,减少商品损耗

在商品生产和消费之间,客观上具有时间性空间性、集散性、季节性等特性,因此,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商品储存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没有商品储存就没有商品流通。

商品在或长或短的储存期间,由于自身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变化以及外界因素的影响,将发生各种质量变化,甚至完全丧失原有使用价值(如金属的锈蚀,塑料与橡胶制品的老化,食品的腐败,化工商品的溶解、挥发、燃烧、爆炸等)。商品储存不仅要保持在储商品的数量,还必须最大限度的保证商品在储存过程中不发生有损于使用价值的变化。这项任务由商品养护承担。因此,商品养护是商品安全储存的必要保证。只有搞好商品的储存养护,才能使商品有保障地源源不断地流向市场,为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商品,满足生产和消费需要。

商品养护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技术性强,涉及面广。仓储工作人员要搞好商品养护工作,必须具有专业的商品学知识,即熟悉各种商品性能、特点,研究影响商品质量的各种因素,加强在库商品的检查和检验,掌握商品质量变化的规律,并认真执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发现质量变化的苗头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使之不再继续扩展。通过商品养护,尽量控制和减少在储存期间商品数量和质量变化,使商品的使用价值得以完好保存。因此,加强商品养护是减少商品损耗的重要保证。

综上所述,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商业工作者只有学习商品学,掌握足够的商品知识,才能成为懂行的管理行家,以适应现代化经营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晓慧.行政事业性收据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审计与理财,2006(10):50.

[2]林翰文,林火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思考[J].求实,2010(5):35-37.

企业科技档案管理水平亟需提高 篇7

企业科技档案管理的现状

1. 管理模式与方法落后

很多企业档案部门在科技档案管理上局限于实体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 而对科技档案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则很少涉及, 没有认识到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以致于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多年来面貌依旧。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 随着科技档案类别、内容、载体信息的不断增加, 传统的科技档案实体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需要, 必须大胆改革, 摸索创新做好服务。

2.技术服务手段落后

在计算机和网络已普及到我们生活中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给服务领域技术更新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在企业科技档案管理中存在着计算机、扫描设备、相机等硬件设备不能适应需求的情况。导致有些企业只能简单地编制科技档案案卷目录、专题目录, 不能运用现代化通信技术进行科技成果转让和信息交流, 影响了企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服务方式被动

企业档案部门服务方式被动, 坐等上门。服务的内容、范围和方式都比较单一。服务的对象有局限性, 主要是为企业内部提供借阅和复制, 缺乏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与企业其他不用档部门的交流也比较少, 导致现在比较流行的知识管理只是停留在文字层面上, 还没有上升到技术和管理层面上。

4.科技档案管理缺乏人才

企业档案管理是企业的一个重要部门,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 基本上都是年龄比较大的、别的部门调任或准备退休的员工。或者, 管档案的人大部分都是没有接受系统档案管理教育的员工。在企业改革过程中, 档案部门往往受到冲击最大。大多数企业专职档案工作人员越减越少, 且身兼数职。这就只能应付日常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很难对科技档案信息进行再加工。

5.企业科技档案的新形势、新特点日益凸显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无论在纵向还是在横向方面都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考虑新情况, 适应新情况。如企业之间的项目合作中的企业档案管理, 企业档案的打包代管等等新事物不断出现。

企业需进行科技档案管理创新

1.从市场出发, 完善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

企业是直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部门。企业在社会活动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 而企业档案则是这种活动中所产生的最终产品。由于时代的变化以及新技术和新管理方法的使用, 使得现在的企业天天新面貌。现代企业档案管理的范畴已经不单单局限在对于显性知识的管理活动, 而更为重要的是实现知识经济时代软文化 (隐性知识) 的开发与共享。这不仅是企业的需求, 更是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趋势所在。

2. 逐步推进企业科技档案的规范化

档案管理规范化, 要求管理部门要成为学习型组织, 学习世界先进的档案管理, 了解新知识, 发现新问题, 实现档案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目标。

成功的将档案管理变成学习型组织一般应具备六个要素:一是拥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制度, 重在形成终身学习档案工作的步骤;二是多元反馈和开放的学习系统, 重在开创多种学习途径, 运用各种方法引进先进档案管理知识;三是形成学习共享与互动的组织氛围, 重在将企业文化融入档案管理;四是具有实现共同目标的不断增长的动力, 重在档案管理不断创新;五是工作学习化使成员更具生命意义, 重在激发人的潜能, 提升人生价值;六是学习工作化使企业不断创新发展, 重在提升应变能力。将档案变成服务经济建设的宝贵资源。

3. 企业科技档案管理渗透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也是一种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企业文化反映了企业的一种价值取向和企业精神。而这些正是知识管理应该重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文化同时也反映在企业档案管理中, 通过企业档案从而得以固化和确定下来。所以企业档案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无不体现着一个企业的文化之所在, 内涵独特, 不可复制。

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实践

1.过程管理

就科技档案而言, 在管理中对于细节的把握是很重要的。要从细节出发来看待档案管理。如在档案的交接和服务利用的环节中, 署名与日期不能分离, 仔细核对相关信息, 决不能出现任何的瑕疵, 不然就会给公司造成一定的损失。为了防止出现纠纷, 在档案的外借过程中, 要严格按照相关手续来借出和收回。

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 一个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有耐心和细心精神。永远正确是不可能的, 我们只能尽最大的努力来控制和减少错误。档案本身具有的原始性提醒我们, 一旦工作出现瑕疵, 将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要力避差错出现。

2.档案的数字化

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企业目前存在一些需要逐步解决的问题, 一个是档案法对电子档案的合法性的认证问题, 另一个是图纸印章扫描电子版的红印解决问题。这也是以后需要解决的问题。相信在不远的未来, 这个问题会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式。

3. 科技档案目前争议的焦点

科技档案管理中有两个很有争议的问题。一是代表图的存留问题, 二是施工图和竣工图的不匹配问题。这两个问题目前在科技档案界还是很有争议的问题。代表图一般用于随项目的工作人员用于核对时使用;而施工图和竣工图的差别, 在于具体操作中有很多未知的问题存在,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修改。这就产生了图纸变更联络签。在许多时候当项目完成的时候, 设计单位存放的图纸和竣工图纸存在很大的误差。项目一旦出现问题, 在解决时就会存在责任问题和其他问题。

4. 企业档案管理人

要管理好档案, 档案管理人一方面要有一股好学精神, 不懂一定要问, 不要擅做主张。一定要深入了解自己所处的公司和单位, 包括公司的构成和主要业务, 以及公司的管理特点等。而且一般需要到一些比较正规的档案管理部门才能更好的锻炼自己。在科技档案管理中一定要保护身体, 有些行业的科技档案由于行业特点, 会危害身体。同时, 在档案管理中, 年轻人一定要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看似清闲, 实则责任重大, 学会为自己解压, 这一点很重要, 这是许多有档案管理经验人员给我们的启示。

5. 开发利用是企业科技档案的最终目的

科技档案的服务利用是衡量企业科技档案价值的最高标准。科技档案的开发利用是做好企业科技工作的最终目的。在加强科技档案管理的同时, 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科技档案的服务利用上。积极主动的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 把企业各阶段重点工作作为档案工作的中心。应用先进技术来提高科技档案的服务质量。开展档案信息的编研工作。

提高科技管理水平 篇8

一、对纳税人实施动态分类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的税务管理机制是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 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 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综合管理的征管模式。应该说新的征管模式的运行相对减少了税收流失, 对增加税收收入起到了明显的保障作用。但由于纳税人经营活动的方式灵活多样, 税收管理上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 少部分纳税人财务核算、纳税申报数据不真实, 而税收管理一

定程度上依赖于纳税人申报信息, 对信息资源的综合分析应用不够, 信息不对称, 纳税人隐匿收入、少报收入的现象依然存在, 从而造成税收的流失。

2. 税源所依存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 以及税源流动性和变化性的特点, 造成税源流失。

3. 税收政策存在不完善之处, 使得税源管理实际操作难度加大。

4. 税务机关内部各部门职责不明、相互脱节或管理缺位, 同一纳税人税种之间的管理衔接不够等, 造成税源的流失。

综上所述, 根据不同税源的特点和变动规律, 对不同的纳税人进行梳理分类, 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 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才能在有限的人力物力下事半功倍, 有效监控税源。

二、如何对纳税人实施动态分类管理

分类管理就是根据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的不同特点, 将其划分成若干类型, 找出规律, 有针对性地实施管理。在实际工作中, 相对比较合理的分类方法是按规模和类别分类, 也就是把纳税人划分成以下几种类别:一是重点税源企业。这类企业一般具有一定的纳税规模, 对当地财政、税收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同时还具有财务核算相对健全、电子化管理程度高、纳税意识较强等特点。二是非重点税源范围内的中小型企业。这类企业数量较多、分布面广, 经营灵活, 由于它的灵活性和纳税法律遵从意识相对较差, 在实际工作中也往往是矛盾问题多而且繁杂, 存在一定的管理难度。三是集贸市场。集贸市场具有商户集中、地点固定、行业稳定、税源客观等特点, 但由于场内纳税人构成的不同, 如既有一般纳税人, 又有小规模企业、个体户, 还有不达起征点的纳税人, 征收管理方式存在差异, 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四是个体工商户。这部分纳税人相对比较分散, 发展不平衡, 规模有大有小, 经营多变, 底数难清, 一直以来都是税源管理的难点之一。五是特殊税源。主要是指关停并转企业、失踪户、非正常户和待注销户。

1. 重点税源企业的管理。

首先, 科学合理地确定重点税源监控对象。要根据经济发展不同、税源状况不同, 为了更好地加强管理和组织收入, 结合本地税源结构以及某一阶段重点或中心工作实际来确定重点税源监控对象。其次, 对重点税源进行分析。重点税源分析是对重点税源群体、重点税源企业纳税情况的分析, 通过对不同地区的相关财务、税收等指标进行横向、纵向综合比较, 以判断重点税源群体经济、税收发展变化趋势, 以及重点税源企业纳税、生产经营状况是否异常, 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 为税源管理和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第三, 加强对重点税源的日常管理。对重点税源户管理必须有健全的制度。重点税源户管理应分解任务, 明确责任,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严格照章办事。建立预警指标、开展纳税评估。总之, 要做到依法、规范管理行为;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 做好相关信息的储备和分析;深入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 灵活分析和掌握企业相关涉税行为, 实施有效的税源监管。

2. 非重点税源企业的管理。

一是加强对零低申报企业开展纳税评估。对长期零低申报的企业, 要加大巡查巡管的力度, 调查核实零低申报的原因, 及时掌握其生产经营状况, 据实核查。同时, 对月申报额低于起征点的、辖区内户均纳税低于同类行业个体工商户户均税负的, 要作为监控评析对象进行深入分析。二是定期核查非重点税源纳税人普通发票的开具情况, 既要从量上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分析, 也要核查发票原件, 发现“大头小尾”发票线索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处罚或移交稽查。三是征前减免企业的管理。对征前减免企业应重点在日常巡管巡查中了解掌握纳税人经营范围和事项, 是否存在应税事项不申报情况等, 对国家税收政策已经调整的, 及时要求企业按规定恢复征税, 避免税收的流失。四是核定应纳税额。依照征管法的有关规定, 参照当地同类行业或同行业中经营规模相当的纳税人的税负水平, 或按照营业收入或成本加合理的费用和利润的方法, 或按照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推算或者测算方法核定其应纳税额。

3. 集贸市场的管理。

对大型集贸市场, 应当按属地管理原则由所在地税务机关实行专业化管理, 并由市 (地) 级税务机关负责重点监控;对中型集贸市场, 由所在地税务机关负责管理;对税源零星的小型集贸市场, 可以由当地税务机关管理, 也可按照有关规定委托有关单位代征税款。对实行委托代征税款的, 主管税务机关应当与代征单位签订委托代征协议, 明确代征范围、计税依据、代征期限、代征税款的缴库期限以及税收票证的领取、保管、使用、报缴等事项, 界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并发给委托代征证书。主管税务机关应按照规定支付代征单位的代征手续费, 并加强对代征单位及其代征人员的业务辅导和日常管理, 适时开展检查, 促使其依法做好代征工作。

4. 个体工商户的管理。

一要加强日常巡管巡查, 及时掌握业户的开业、变更、注销、停歇业等情况, 减少无证经营户和假停 (歇) 业户。对新办个体工商户应逐户实地核查基本情况、经营面积、主要费用等相关信息, 并参照同行业、同规模、同地域业户经营情况及应纳税收入额, 初步拟定纳税人每月或每年应纳税额。二要实行集中清查和巡回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对一些重点地区、地段、集贸市场, 要增加检查次数。对漏征漏管户、假注销户应作为清查的重点。把假停业、假注销、假未达起征点户、走逃失踪户等列入“黑名单”管理, 通过信息化手段形成信息共享, 加强监控, 一经发现, 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采取相应措施, 防止税款流失。三要加强对临时经营户的监控, 对从事经营活动的零散税收要及时征收入库。四要加强定额管理, 提高税额核定的准确性。充分利用税源监控系统等对辖区管户数据进行调查测算, 确定分地区、分行业的定额等级和标准, 认真解决业户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税负不公的问题, 增强定税依据的科学性。五要督促个体工商户建账建制, 逐步规范管理。

5. 其他特殊税源的管理。

其他特殊税源主要包括关、停、并、转企业、非正常户以及待注销户。对这部分税源应分户到人, 实行行业监控和户籍管理, 定期开展清理。如果出现关、停、并、转等情况, 要提前介入, 依法对应征税款进行清算, 防止税源流失。

开启学生心灵,提高管理水平 篇9

一、走近学生, 寻找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

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接触, 亲其师才会信其道。作为班主任只有深入到学生中去, 了解学生, 才能真正开启学生心灵之锁, 扬起他们的人生风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兴趣、爱好, 只有走近他们, 了解关心他们, 从其兴趣、爱好中捕捉其闪光点, 不失时机地加以鼓励, 并给以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 满足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 完成自我价值的体现, 才能激发他们的潜在能力, 为他们找到不断进步的支点。在班级里, 总有一部分学生, 他们各方面表现都处于中等水平, 他们是一个最容易被忽视的群体, 但这个群体是班级的中坚力量。如果在班级工作中, 为他们创设多个表现自我的舞台, 让他们在班级活动、班级管理中体现自己的价值, 发挥他们潜在的才能, 他们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从而加快集体前进的步伐。在我担任班主任的班级中, 有一名同学平时表现一般, 刚入校时, 常常卫生打扫不彻底, 上早操常迟到, 还有撒谎掩饰错误的毛病。但是我通过深入了解, 发现该同学性格活泼开朗、对人热情大方、态度友好, 有文艺爱好, 内心有一股表现欲, 我就让她担任文艺委员, 并告诉她, 作为班干部, 要以身作则, 才能管好其他同学, 做好工作。之后, 我发现她彻底改掉了卫生打扫不彻底、上早操迟到和撒谎掩饰错误的毛病, 工作干得也相当出色, 比如积极组织班级文艺晚会, 加强了班级凝聚力, 积极配合学校文艺汇演活动, 组织班上文艺节目, 并取得了好的成绩。

二、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

所有学生, 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 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 无论是安静听话还是调皮捣蛋的, 都十分需要老师的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教师的爱心能使处于少男少女时期的中专生们更健康地成长。对成绩优秀、才华出众的学生, 教师的爱心要特别表现在锤炼其意志、帮助其心理得到健康成长方面。对有些有生理缺陷或家庭贫寒的学生, 教师的爱特别表现在关心和体贴上, 使之摆脱自卑, 增强信心和勇气。班主任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走“有教无类”之路, 树立“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观念, 从内心接受每一个学生。教师的爱心能使犯了错误的学生振作起来, 要像父母对待子女一样, 用真心实意和深情融化他们心灵上久积而成的坚冰, 班主任如果这样用自己的爱心与热情去对待、关心他们, 一定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动, 从而愿意敞开心扉, 与班主任交心谈心, 便于班主任充分了解他们, 做好思想工作, 进而转化他们。

三、用赏识教育去开启学生心灵

没有赏识, 就没有教育。赏识是热爱生命, 善待生命, 是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失败者找回自信和发展, 重建精神世界的大厦, 找回自我教育的能力。我们要以赏识成功教育思想为指针, 不断优化班级管理, 以教会学生学会做人为导向, 以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为原则, 树立自信心,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 以自我赏识、赏识他人、他人赏识为主要内容, 努力探讨赏识教育的方法, 提倡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经常使用表扬认可的语句, 从而开启学生心灵, 提高管理水平。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深化“赏识教育”。在活动中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有利于集体观念的形成, 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品质。可开展的活动有:书法绘画比赛、棋类比赛、球类比赛、计算机操作与应用比赛、歌咏比赛等, 班主任通过这些活动去发现、挖掘、呵护学生的长处, 从内心去赏识他们, 用赞赏的语言去鼓励他们。在这里我要对各位班主任说, 当别人把你的学生看“扁”的时候, 你千万要把他们看“圆”。因为世界上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 就看你愿不愿意使用“赏识教育”去开启学生心灵, 做好班级工作。

四、用关心和尊重去开启学生心灵之门

搞好后勤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篇10

一、规范制度

后勤管理是门科学, 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努力提高后勤服务水平, 追求服务质量最大化。我们用严格的规章制度, 保证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制定了《岗位责任制》、《临时用工管理规定》、《学校苗圃、温室管理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把制度落实和行为落实相结合, 并监督检查落实的情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事后管理为事先管理, 及师生之所及, 想师生之所想, 积极为师生排忧解难。

二、注重安全

我们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与相关人员签订了安全责任状, 强化了安全责任意识, 建立健全了安全责任体系。常抓不懈, 以确保校园安全、卫生。安全卫生工作的中心又在于防范于未然, 在于抓好日常的每一天, 我们力争每一件小事不放过, 每一个环节不放过, 注重平时的自查自改。做到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每月进行安全卫生大检查, 每周进行设施设备安全运行检查, 处理日常维修事务, 并做好记录。供水设施定期清洗消毒, 定期灭“四害”, 有效的预防了疾病的发生, 还设置安全警世语、警示牌, 经常检查、修理、更换消防设施。

三、抓好常规例如做好每学期开学的准备工作, 保障物资供应

学期中巡查, 平时小型维修, 学期末检查记录情况, 假期中大型维修。做到事不过夜, 急事急办, 特事特办, 难事尽力办。要求后勤管理人员要脑勤、手勤, 脚勤, 使后勤管理不留死角。努力提高水电服务质量, 师生满意程度高, 反映良好, 水电管理人员尽职尽则、毫无怨言, 一与既往地搞好水电值班和维修, 并做好记录, 做到所作之事有据可查。学生中的水电故障有的属于自然损坏, 有的属于人为损坏, 而大部分属于故意损坏, 水电管理人员一边处理事故一边教育学生爱护公物, 也给学生上了一堂教育课。

四、节能增效, 建设节约型校园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在全校形成“节约为荣, 浪费可耻”的良好风尚, 努力建设建设节约型校园。

1、加强用水管理, 节约水资源。

着力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 经常检查地下水管网有无破损情况, 及时处理“跑、冒、滴、漏”现象。教育师生养成节约用水、随手关水龙头的良好习惯, 避免“长流水”现象发生。

2、加强用电管理, 节约电资源。

教育师生养成晴天不开灯, 人少少开灯和随手关灯的习惯, 做到人走灯熄。杜绝“长明灯和白昼灯”现象, 相关电路实行分路控制, 并安装了定时自动控制开关。使用节能灯具, 淘汰普通白炽灯泡。合理开启和使用计算机等用电设备, 下班时要关闭电源, 防止待机。合理使用空调, 按照有关规定:春秋正常天气和夏季室外温度低于30℃, 冬季室外温度高于5℃, 不开空调;设定空调的控制温度, 夏季制冷温度应设置在26℃以上, 冬季制热温度应设置在20℃以下, 夏冬开空调时要关闭门窗。

五、优化校园环境, 发挥育人功能

我校校园环境是经过精心设计, 精雕细琢的, 在设计上寻求人与自然的最佳结合点, 在绿色校园中融入诗情画意, 使校园功能分区明确, 植物配置有序, 山石树木、景点小品情景交融, 使人与自然景色产生共鸣。校园环境文化艺术底蕴深厚, 校内道路、楼栋取有路名、楼名, 如“园梦路”、图书楼为“文博楼”。石头上雕有“弥高弥坚”、“思勤思勉”等字样。墙上悬挂名人头像、名言格句。连植物下面的介绍牌也体现出文化特色, 如梅花树下的小牌:梅为我国传统名花之一, 为历代文人所讴歌, 被称为“清客”, 有“疏影横斜”“暗香浮动”“雪压小桥”之誉。以文化氛围侵润学生的身心、行为、品德, 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作用, 处处无不突显育人功能。

我校重视校园绿化工作, 加强了对生活绿化区的管理。生活绿化区为体现“宁静致远, 淡泊明志”的生活哲学, 分别设计了桃园、紫薇园、樱花园等春夏季景观, 观赏不同季节植物变化, 感受以春夏季景色为主的不同季节景色, 同时辅以铺装步道以及较多的休息凳, 方便学生就近休息和晨读, 生活气息浓厚。在教师公寓区中心绿地开辟主题为“彩云园”的园林休闲绿化景区, 配套了石桌石凳, 同时以低矮的色块以及各种色叶花灌木等造景, 营造教师休闲活动的“美好家园”。

六、管好资产

学校财产管理制度学校的财产是国家的公共财物, 学校财产的管理是总务工作的一项基础工作。为了更好地管理好用好学校财产, 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 我校制定了严格的资产管理制度。学校财产的管理原则是:谁使用, 谁主管, 谁负责。但要想用得好, 用得方便, 先要管得好。用须先管, 而管是为了用。

1、建立组织管理系统, 设置校产

管理机构, 使财产管理有可靠的组织保证。总务处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 对全校财产负责统管。实行统一建账, 归口分管、实行专管、分管 (兼管) 、群管相结合, 并建立具体的管理责任。各部门要设立专人负责财产管理。

2、建立固定资产帐、卡登记、领用和赔偿制度。

(1) 、建立固定资产总帐:由学校财产总管理员和学校财产会计统管。先要按照规定设置固定资产科目和财产资金情况表。总管理员还要建立财产明细帐, 对全部财产予以登记;学校财产会计要记载财产总值和财产资金活动情况。各分管理员要用统一的帐薄设置分类帐, 管理记载要与实物相符, 并要与总帐相符。 (2) 、建立领用、借用、赔偿制度。凡经常使用的设备, 可以领取专用, 并填写领用财产登记单, 一式两份。—份自存;—份交总管理员。总管理员发放财产后, 应在固定资产领用单上注明, 同时做好财产分布记录:用者交还时, 还要有注销手续。凡临时使用品, 可作借用处理, 办理借用登记手续, 并由借用人签字;交还时, 仍要在该档内登记交还日期, 并记录物品的完好情况。凡教职工调出学校时。办公室必须见到总务处签字, 证明不欠学校物品时, 方可办理调出手续。决不允许国家财产随便流失。

3、经常检查、定期清理学校财产。

财产总管理员和分管理员应经常检查财产的使用、分布和完好情兄。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提高科技管理水平 篇11

关键词:预算管理 学校 财务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必须对旧的财务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与完善。一直以来,学校、机关这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因为相对简单,而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和政府管理权力的下放,学校成为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法人,学校依法多渠道筹集经费的格局已经形成,学校的财务管理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自由空间。同时,学校的发展和管理决策也越来越倚重财务分析指标,财务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日显重要。而预算是整个学校财务工作的核心,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学校经济活动的前提和依据。预算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财务状况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一、预算管理的职能

预算管理,不同于传统的财务计划,它考虑的动态因素多,具有高度的总括性,涵盖了学校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预算管理有两项职能,即管理决策和管理控制。学校财务预算是由财务部门筹划后,经由教代会讨论通过的,未来一定期间资金目标规划的财务数据说明和责任约束说明。实行财务预算管理,其主要特点是一切经济活动都围绕财务目标的实现而开展。在财务预算执行过程中落实财务决策,强化财务控制,借以加强财务管理在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带动和推动各项工作上水平。预算管理是一种战略管理,通过预算管理使学校的发展规划得以真正贯彻落实,使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紧密衔接。利用动态预算,使学校规划置于现实中,是落实学校发展规划的有效手段。预算的编制应以学校长期发展目标为基础,使日常的预算管理成为实现长期发展目标的基石。

二、强化学校预算管理的措施

1.重视预算管理,提高业务水平

财务部门是全面负责学校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职能机构,是学校预算工作的主导部门。校财务部门必须责无旁贷地把全校的会计工作抓好,杜绝学校收入流失、支出失控现象的发生,使学校的资源配置合理,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财务部门编制预算时既要实事求是,又要有超前意识。一方面要贯彻积极稳健的原则,另一方面应坚持资金来源的多样化。此外,学校领导尤其是财务主要领导要充分认识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对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考核等每个环节都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充分认识预算管理在学校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切实做好预算工作,以预算管理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财会人员应恪守职业道德,本着对国家、社会、单位和个人负责的态度,在工作上实事求是,在工作方法上注意调整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率及财务预算管理水平。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学财务工作在性质、目标、服务领域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预算管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中学财务人员应当不断提高个人的业务知识水平。在提高自己职业道德水平的同时,通过在职培训等方式不断地更新知识、拓宽知识和深化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2.预算编制科学化、规范化

在编制预算时,应从学校的全局出发,既要考虑到学校事业发展和建设的需要,又要考虑到学校财力的实际情况。把学校全部可动用的资金进行综合平衡,编制收支计划,全面反映学校整体的财务收支情况和规模,在保证人员经费的前提下,对能够提高教育水平、改善办学条件的必要设施给予优先,在公用经费上要向教学一线倾斜。在这个原则下,一方面应当让学校各部门都参与到预算的制定中来,促进信息最大范围的流动,使预算编制的沟通更为细致,增加预算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过去只是由财务部门完成预算并实施,降低了预算的权威性、合理性,容易造成学校预算软约束。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让学校主要领导参与制定预算并拥有最后决策权,唯此才能从整个学校的大局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预算方案。要在预算基数的基础上,保持每年有一定的增长,以提高师资建设。学校财务部门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负责预算的宣传和有关指标的解释,要积极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只要大家足够重视,共同努力,就一定能编制出科学的预算,促进学校财务目标的快速实现。

3.加强预算执行力度,发挥控制作用

学校应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并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好《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内部规章制度,严格预算的约束机制,规范完善学校预算管理工作。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各项预算执行分析考核会议,将预算管理与激励机制相结合,对完成指标的给予奖励,没有完成指标的给予惩罚。针对预算执行偏差,各预算执行部门应实事求是,认真分析其原因,向预算管理委员会提出解决方法或建议,保证学校预算目标得以实现,促进学校不断发展。

财务预算一经确定,相关的各项活动就要受财务预算的控制和约束,做到财务预算渗透到哪里,财务管理就涉及哪里,以形成在学校内全员和全方位置于财务管理之下的局面,建立并完善学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预算实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财务预算是经学校最高权力机构讨论研究后决定实施的,学校各部门应无条件地认真执行。因此,要建立并完善学校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部门要强化财务监督力度,使各部门在实施财务预算过程当中,严格按照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各项规定办事。总之,学校的一切经济活动必须在财务管理制度许可范围内进行,以保证财务预算顺利地实施。

4.规范预算调整程序

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当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或是学校战略决策发生重大调整时,预算调整就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为了保证预算的严肃性,且能使学校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预算调整重点应当放在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重要的、非正常的、不符合常规的关键性差异方面。有的学校在出现经费超支情况时,一般只要向分管校领导报送预算调整申请,经分管财务的副校长审批就可以获得追加经费。如此一来预算执行控制就会由于预算调整程序不规范,每年预算调整过于频繁,而使财务处忙于追加、调整、汇总,没有真正起到预算管理的作用。因此,应完善预算的调整程序,该程序应包括预算调整申请、预算调整审议、预算调整批准三个环节。先由预算执行部门提出书面报告,内容包括预算执行的具体情况、客观因素的变化情况和客观因素的变化对预算执行造成的影响程度以及预算调整的幅度;再将预算调整申请报送分管校领导,经分管校领导同意后报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批准后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财务处)下达预算调整通告进行调整。

三、小结

在新形势下,财务管理工作对我国中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学校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学校财务工作的新方法,解决学校财务工作面临的新问题,通过各种措施努力提高教育投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论如何提高油库管理水平 篇12

1 实现油库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油库管理理念,是一种对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是让油库的战略规划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油库整体执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1]实现油库的精细化管理,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转变,就是要在油库管理过程中时刻铭记 “精细”的原则,找准管理模式中的薄弱环节,深入改进,实施重点检查和定期检查; 其次是细化岗位职责,各部门工作人员各司其职,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真正确保油库的安全稳定。

具体来说,第一,要作出精细化的规划,油库的工作包含油料收发、油料供应等内容,储存着大量易燃易爆物品,实现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把这些复杂的工作内容梳理出精细的工作步骤和规则,以确保油库的安全性; 第二,要确保工作人员对精细化规划的精细化执行,确保各项规章和操作流程落到实处,确保工作人员细心操作和准确执行; 第三,要进行精细化的监督控制,比如对于某项设备,明确维护设备的责任人,权责分明,以提高油库的管理质量; 第四,要设置精细化的奖惩制度,明确对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培养方式和考核办法,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避免不专业的盲目操作,从严管理,确保工作人员按照操作规范对油库安全进行检查,建立激励制度,为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以留住专业技术人才,建设一支具有高效管理水平的油库人才队伍。

2 健全油库信息管理系统

以往的油库管理平台工作繁复,需要大量的人员和较多的时间进行工作,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简便工作流程、保证油库中石油的安全,还可以降低运营成本、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健全油库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对油库中油量的自动化监测和对油库信息进行存储等,达到满足用户需求和提高油库管理水平的目的。

为了完善油库信息管理系统,首先,应挑选先进的硬件设施,建立配套的局域网,建立数据库,然后选择与油库发展相适应的软件组合,实现信息的动态处理; 其次,应通过资源整合,使信息管理系统将油库管理纳入到电子信息的模式中,这样,油库管理可以第一时间根据信息检索,确定油库的基本状态,以更好地参与到各个生产环节中,再通过技术与资源的协调配置,达到资源对于油库管理的重要支撑;[2]再次,通过油库信息管理系统对信息的搜集与整合,工作人员得到客观准确的信息,以此为基础,工作人员可不再依赖于以往的经验主义,可作出相对正确的决策; 最后,油库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功能是通过对信息的综合,实现信息共享,保证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得到准确的信息以进行下一步的操作,提高管理效率,形成闭环管理,例如,对石油的进库、储备、出库等环节进行整体监控,保证油库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安全高效。

3 加强油库设备管理

油库设备的质量和油库的安全关系密切,油库设备包括储油设备、输油设备、装卸油设备、消防设备等。

加强油库设备管理,首先,对设备实行全过程管理,即以设备为对象,应用相关的理论、方法并通过本企业内部的( 技术、经济、组织) 措施,对设备进行全过程( 规划、选型、购置、安装、验收、使用、保养、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 的科学管理体制。[3]其次,对设备进行评级管理,分为优秀设备、良好设备、一般设备、不合格设备,提出对应管理措施,使设备处于最佳技术状态。再次,加强油库的检修管理,检修管理是设备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应对检修工作设立专门的工作流程,例如对于油罐,在使用一个月后,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检验,如果是在冬天,则至少应检验两次。最后,加强二维码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二维码制作简单、成本低,能够储存大量信息,且信息是动态的,可在设备上贴上二维码的标签,其中包含设备有效期、检验人员、以往维修情况等信息,工作人员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实时得知设备的信息,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确保油库的安全,但在应用二维码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注意二维码的识别与防伪。

4 完善油库应急管理

油库中含有石油等易燃易爆物品,如果因管理不善造成泄漏,发生爆炸和火灾等事故,会给居民人身财产安全带来威胁,会给企业和国家造成严重的损失,也会污染周围的环境。导致油库安全事故的主要风险包括设备安全风险、安全管理不当、人为操作失误三方面。为了避免油库安全事故的发生,应加强油库应急管理。油库应急管理能力,是指一个后方油库针对安全事故所采取的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的工作,以及随之建立起来的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系统进行管理的能力。[4]

应急的第一步,建立风险预案,根据可能引起安全事故的因素进行分类,并针对各种安全风险实施处理,安排人员进行定期检查,并建立完善的应急小组,包括应急指挥小组、事故抢险小组、设备抢修小组等; 第二步,要进行危机演练,通过计算机演练让工作人员了解安全事故发生时的处理方案和步骤,通过现场演练让工作人员熟悉当安全事故发生时该如何处理,培养他们临危不乱的素质; 第三步,明确当油库发生溢油时的具体做法,当溢油发生时,应立即切断泄漏源,然后采取拦挡、挖截流沟等方式截断泄漏油品,防止污染面积进一步扩大,用合适的设备或设施收集地表低洼处的油品,铲除受油品污染的表土,以防止油品继续向下渗漏并污染地下水。[5]

5 加强油库事故处理

油库管理是为了确保油品数量准确、质量完好,但由主观或客观因素引起的管理不善,常常是引起油库事故的重要原因。例如,安全制度执行不到位,会使油库在处理事故时处于被动状态。对此,应加强油库事故处理,油库事故处理的目的是减少损失和吸取教训。

为了加强油库事故处理,首先应遵循事故处理原则,即深入调查、实事求是、严格执法,安全事故的处理主要分为立即报警、救护伤员、阻止灾情进一步发展等几个步骤,在安全事故得到控制之后,需要仔细谨慎调查事故原因,计算经济损失,搜集人证物证资料,处分相关责任人,并完成事故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对事故进行科研,发现规律,积累经验,避免事故的再次发生,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6 结论

油库是石油储备和供应的基地,是安全事故易发地,因此加强油库管理至关重要。应对油库进行全面的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避免管理上的遗漏与缺失,保障油库的安全,提高油库经济效益,促进石油行业的规范发展。文章从理论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油库的管理水平,但油库管理理论与方法还需要在现实的管理中不断实践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摘要:近年来,油库时有安全事故发生,对企业的形象产生了不良影响,进而危害了企业的利益。很多事故都是管理不善所致,因此提高油库管理水平刻不容缓。文章从实现油库精细化管理、健全油库信息管理系统、加强油库设备管理、完善油库应急管理、加强油库事故处理等方面分析了如何提高油库管理水平,旨在为油库管理提供借鉴,保证油库安全作业,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保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信息管理系统,设备管理,应急管理

参考文献

[1]徐乔,樊荣,邓凌云.油库精细化管理探讨[J].中国储运,2011(5):102-103.

[2]田小勇.原油油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石化技术,2015(8):251.

[3]任娟,胡阔见.油库全过程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2015(3):47-48.

[4]郑冀,马国普,刘奇韬,等.基于多目标决策的后方油库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研究[J].中国储运,2015(10):172-175.

上一篇:三维变电站下一篇:社团与专业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