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观光农业

2024-10-03

北京市观光农业(精选11篇)

北京市观光农业 篇1

北京是中国观光农业发展较早的城市, 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起步, 自昌平十三陵旅游区出现首家观光采摘果园以来, 北京市的观光农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之后, 京郊各地以首都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为基础, 把农业建设、科研管理、产品加工、游客动手等融为一体, 开发了一些观光休闲农业点, 吸引了众多的城市居民和部分国外游客, 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北京市观光农业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 但存在景区类型缺乏特色和品牌、项目同质化严重, 旅游产品大众性、缺乏针对性, 整体宣传力度不够, 服务品质有待提升等方面的问题。观光农业经营者要想保持其长久的竞争力, 稳固并拓展自己的市场份额, 就需要根据市场的状况和自身的资源, 有针对性地了解旅游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以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

Gilbert (1991) 提出了一个旅游消费者决策制定模型。这个模型认为, 对于旅游者行为产生影响的因素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影响更能体现人的因素, 包括心理影响, 例如动机或激发因素、个性/态度、感知和认知。第二个层次的影响主要是在社会化过程中产生的, 包括社会经济影响、文化影响、参照群体和家庭影响。

根据消费者行为理论, 通过北京观光农业的旅游消费者寻求的利益对其进行分类, 比较不同类之间的活动项目、旅游行为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 有利于经营者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准确的进行市场定位和开发产品, 采用适当的营销方式。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问卷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

1. 调查观光农业旅游消费者对所寻求利益的评价。用1-5的等级把调查结果量化 (5意味着很重要, 1意味着不重要) , 包括冒险、逃脱紧张的生活、体验乡村文化、回归自然、健身/运动、怀旧、体验开阔的乡村、扩大视野与陶冶情操、身体得到休息和探亲访友等共10个利益点。

2. 调查观光农业旅游消费者的旅游行为特征。包括出游方式、出游时间、选择景点时最看重的因素、停留时间、消费标准和活动项目等内容。其中活动项目包括:民俗娱乐、垂钓/射击、爬山、骑马、野外烧烤、篝火晚会、高效农业展示、果蔬采摘品尝、土特购买、商务会议、漂流、山野乡村观光、农家体验、科研考察和访问历史性地点。

3. 调查旅游消费者的社会经济特征, 涉及消费者的居住地、年龄、职业、学历和年收入等。

二、数据处理

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首先用因子分析法对10个利益指标进行分析, 得出主要的几个利益因子, 这些利益因子通过每个利益指标所获得的回归分数被保留做为一个新的因素;接着对回归分数进行聚类分析, 通过聚类分析把样本分为不同的群体;最后, 分析比较不同旅游消费群体所从事的活动范围、旅游行为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 并进行卡方检验。

三、北京市观光农业旅游消费者类型分析

1. 北京市观光农业旅游消费者分类。

根据观光农业旅游消费者寻求的利益将对旅游消费者进行分类。在北京观光农业旅游消费者分类的鉴定过程中, 起初所有的利益指标都被保持, 因为它们没有被超过60%的消费者评为不重要的。用1-5的等级把旅游消费者的评价量化 (5意味着很重要, 到1表示一个利益指标是不重要的) 。

调查结果通过两个过程被分析:首先, 所有利益指标的得分是确认潜在利益方面的分析因素, 用因子分析法 (最大方差旋转法 (Varimax) ) 对10个利益指标进行分析, 得出主要的几个利益因子方面, 这几个利益因子再根据它们分别聚类的利益指标范围而命名。这些利益指标仅仅在0.5以上的因子载荷量被保持, 每个利益指标以1的特征值贡献。因子1命名为户外的, 因为它包括了回归自然、体验开阔的乡村的项目;因子2命名为乡村性, 包括体验乡村文化和扩大视野、陶冶情操;因子3命名为放松, 包括逃脱紧张生活和身体休息;因子4命名为运动, 直接与运动参与和经历冒险精神有关;因子5命名为情感, 直接与怀旧和探亲访友有关。

其次, 这些利益因子的每个方面通过每个利益指标所获得的回归分数被保留做为一个新的因素, 接着对那些分数执行聚类分析。所有的统计分析使用SPSS软件执行。通过聚类分析把样本分为四个群, 四个群的分析结果能被观察到。与分析的第一部分相似, 每个群中的旅游消费者根据在他们各个群中所呈现的利益因子的范围而命名。因此, 群1被命名为活跃分子, 因为它聚类了所有五个方面的利益因子, 因此是对所有的利益指标有一个总的兴趣的旅游消费群体, 而且是唯一对运动方面评价积极的一个群体。群2被命名为放松者, 因为它是聚类了放松方面的旅游消费群体, 掺和着情感利益因子。群3被命名为观光者, 主要聚集了对假期户外方面有兴趣的旅游消费者, 掺和着渴望放松。最后, 群4是指享受乡村环境的人, 专门对他们假期的乡村方面感兴趣, 也掺和着情感方面。

从整个样本中, 各个群所占比例的角度来说, 最重要的消费群是放松者 (32%) , 紧跟其后的享受乡村环境者 (29%) , 其次是观光者 (20%) 和活跃分子 (19%) 。

结果表明, 市场实际上已经隐藏了对北京观光农业旅游消费者的几个潜在分类, 即活跃分子、放松者和观光者。由此可见, 观光农业旅游消费者也不完全是仅仅对乡村环境感兴趣的消费者。这个结果表明, 到乡村地区的大多数旅游消费者都掺和着乡村地区其它方面的感知, 即不同类型的旅游消费者在观光农业中寻求不同的精神满足, 这些方面在制定产品开发策略和营销策略时要考虑到。

为了进一步调查这些不同类旅游消费者的特征, 每类旅游消费者与外部变量做成十字表格, 这些变量是关于观光农业旅游消费者的活动项目、社会经济特征和旅游行为特征。为了核实统计的显著性, 这些变量对不同类旅游消费者影响的不同用x2检验。

2. 不同旅游消费群体所从事的活动范围。

旅游消费者被要求在14种提出的活动范围内选出他们参与的所有活动。14种活动是:山野乡村观光、果蔬采摘品尝、农家体验、民俗娱乐、土特购买、高效农业展示、野外烧烤、篝火晚会、访问历史性地点、爬山、骑马、垂钓/射击、漂流、科研考察、商务会议。用SPSS软件处理调查结果, 得到每种活动对于每类旅游消费者参与的百分比, 并对它们在不同类旅游消费者所占百分比的不同进行显著性分析。

北京观光农业旅游消费者从事山野乡村观光所占比例最大, 其次是果蔬采摘品尝、农家体验、民俗娱乐和土特购买, 参与率都达到50%以上, 其中前四项活动, 没有表现显著性不同。

高效农业展示、野外烧烤/篝火晚会、访问历史性地点、爬山、骑马、垂钓、射击、漂流、科研考察和商务会议等活动都低于50%。其中高效农业展示、访问历史性地点和骑马在群中的不同达到0.01的显著水平。对高效农业展示和访问历史性地点的参与率, 受教育者最高, 放松者最低;对于骑马, 活跃分子参与率最高, 而受教育者参与率最低。爬山、漂流、商务会议和垂钓/射击在群中的不同达到0.05的显著性水平。对于爬山的参与率, 活跃分子最高, 而放松者最低;对于垂钓/射击放松者最高, 而观光者最低;对于漂流, 活跃分子参与率最高, 而观光者参与率最低;对与商务会议, 放松者参与率最高, 而活跃分子参与率最低。前四项活动参与率最高, 而且没有表现出显著性不同, 说明观光农业对于各类消费群体共同的吸引力在于它本身具有的乡村性。

后面的一些活动项目参与率逐渐减少, 而且表现出了显著性不同 (除了野外烧烤/篝火晚会) , 说明观光农业旅游消费者除了乡村性以外, 还掺和着其它的感知, 以及不同类型的旅游消费者对不同的活动项目的参与率是有显著性不同的, 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特色活动项目开发力度不够。以上这些有利于我们进行合理的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

3. 不同旅游消费群体的旅游行为特征。

从出游方式、出游时间、选择景点最看重的因素、停留时间和人均旅游花费这几个方面比较不同群体旅游消费者的行为特征。出游方式有70%的消费者选择与亲友同行和合家出行;出游时间有55%的消费者选择周末;在选择景点时44%的消费者最看重景点本身的吸引力;60%的消费者选择停留1天;47%的消费者人均花费为100-300元。

4. 不同旅游消费群体的社会经济特征。

从年龄范围、社会职业分类、年收入、学历和居住地这几个方面比较不同消费群体的社会经济特征。年龄范围在40岁以下的占到59.7%;社会职业为学生和公司职员的占到58%;年收入在4万元以下的占到74.7%;学历在大专以上的占到69%;居住地在北京的占到88.6%。并且这5个指标在不同的消费群体中都显示了显著的不同。从分析结果可看出, 观光农业旅游消费者大多是具有较高学历、中青年和中低收入者。

5. 不同旅游消费群体总的特征。

(1) 活跃分子。这个消费群体是所有消费者中唯一对运动因素评价积极的群体。与其他群体相比, 这个群体在活动范围表现较高的参与比例的项目有:爬山、骑马和漂流;在其行为特征方面, 表现出较高比例的指标有:出游方式 (与亲友同行) 、出游时间 (周末) 、选择景点时最看重因素 (综合服务设施) 、停留时间 (2天) 和人均旅游花费 (1-3百元) ;在其社会经济特征方面, 表现出较高比例的指标有:年龄范围 (40岁以下) 、学历 (高中或中专) 。

(2) 放松者。这类消费者主要寻找放松, 掺和着情感因素。与其他群体相比, 在活动范围方面, 他们在垂钓/射击和商务会议的参与率较高;在其行为特征方面, 表现出较高比例的指标有:出游方式 (单位组织) 、选择景点最看重因素 (距离和交通条件) 、人均旅游花费 (300元以上) ;在其社会经济特征方面, 表现出较高比例的指标有:社会职业 (公司职员、商人) 、年收入 (4万元以上占33.7%) 、学历 (大专或以上) 和居住地 (北京) 。

(3) 观光者。这个消费群体对户外感兴趣, 掺和着放松。与其他群体相比, 在山野乡村观光方面的参与率较高;在其行为特征方面, 表现出较高比例的指标有:出游方式 (和家出行和随团) 、选择景点最看重因素 (花费) 、停留时间 (1天) 和人均旅游花费 (300元以下) ;在其社会经济特征方面, 年龄范围 (25岁以下) 、社会职业 (学生) 、年收入 (2万元以下) 和居住地 (外地) 。

(4) 享受乡村环境者。这个群体对乡村生活感兴趣, 掺和着情感因素。与其他群体相比, 在活动范围方面, 他们在果蔬采摘品尝、农家体验、土特购买、高效农业展示、访问历史性地点和科研考察等方面的参与率较高;在其行为特征方面, 表现出较高比例的指标有:出游时间 (节假日和平日) 、选择景点最看重的因素 (景点本身的吸引力) 、停留时间 (3天及3天以上) ;在其社会经济特征方面, 表现出较高比例的指标有:年龄范围 (55岁以上) 、社会职业 (官员) 和年收入 (4万元以上占24%) 。

从上面的分析也可看出, 仅仅对乡村性感兴趣的消费者只占一小部分, 大多数消费者都易于接受乡村活动, 但都掺和着其它的动机, 所以要从心理的角度, 对消费者在观光农业中寻求的利益进行市场细分, 针对目标市场, 整合旅游资源, 拓展产品组合。可以通过对休闲度假、农业修学、考察、土特产品购物等类型观光农业产品的开发, 拓展产品组合宽度, 通过与生态旅游和民俗文化旅游的紧密结合进行产品创新, 增加产品组合的深度。注重旅游消费心理的研究, 以满足其需要。随着观光农业旅游的不断发展, 观光农业旅游市场正趋向于细分化, 原来的大众化市场正在被越来越多规模较小的市场所取代。因此, 在观光农业旅游市场的开发过程中, 要注意了解和研究不同层次、职业、年龄消费者的心理, 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发多种形式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此外, 在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中应注意不同规格和档次旅游设施的建设, 以满足不同层次旅游消费者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范子文.北京的观光休闲农业.新疆农业科技, 1999 (4)

[2].Gilbert, M.Measuring the effect of tourism services on travelers’quality of life:further validation.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991 (3)

北京市农业信息化建设成绩斐然 篇2

创建于1997年的北京农业信息网,是面向北京农业农村的一个综合性网站,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农业农村、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信息来源权威,信息资源丰富,收集整理的各类农业科技信息达10万余条,设有北京农业科技纵览、决策参考、种植参谋、养殖顾问、市场动态、供求天地等21个一级栏目,32个二级栏目,内容涉及农业生产及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登录该网用户已近300万人次,平均日上网5000人次左右。

农业数字信息资源中心已初具规模,率先在全国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且具北京特色的综合性农业数字信息资源共享中心。它借助国家骨干通讯网,在区县各分中心的周围搭建起了一个联网系统,使各中心之间实现了信息的高速共享。北京农业数字信息资源中心现拥有各具特色的农业信息数据库15个,到年底将建成一个包括北京农业基础信息地理系统及北京农业相关数据库群的农业综合数字信息资源地图。这将会信息更全面、技术更先进、使用更便捷。

专家系统倍受农户欢迎。目前正在使用的蔬菜、果树、畜禽、水产管理、农业生产管理等19个专家系统。有了这些专家系统,农民通过网络,随时都可以将“专家”请到自家,被农民称为“农村不走的高级专家”。从在20多个示范基地应用推广的情况看,可以帮助使用者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管理的规范性和生产的标准化水平,并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累计增收节支达到1.2亿元。

2002年被市政府列为60件为民要办的实事之一的远程卫星网的建立,让地处边远山区、架设地面网困难的用户也能享受便捷的信息服务。到目前全市已建远程教育接收站300个,覆盖了京郊的所有乡镇,并向进村入户推进。同时还正向全国辐射,已在福建、西藏等地建点50多个。接收点每周可接收到农业实用课件5项,农业专家讲座3~4次,每年有50多万人次受益。

北京市观光农业 篇3

本网讯:3月15日, 2014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推介活动在北京昌平小汤山举行, 来自各省 (区、市) 的产品创意、包装创意、活动创意、景观创意四大类3000余件精品火爆北京农业嘉年华, 吸引了5万城乡居民到现场参观, 诸多精品被抢购一空, 现场销售额已超过3000万元, 投资意向签约额超过8亿元。

据了解, 本次活动突出表现出四大特点:一是种类多、数量大的作品, 不仅创意理念新、思路广, 还具有很强的市场针对性、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文化特色。二是既展示了休闲农业创意的发展成果, 也促进了工商资本与创意主体的对接。三是极大地激发了各地从事休闲农业创意的积极性, 有30%的作品是在2012年创意精品推介活动后萌发创意理念而创作的新作品, 学习和了解休闲农业创意的氛围正在形成。四是作品大多采用玉米皮、麦秸、粮食种子、蔬菜瓜果、树根树皮、畜禽羽毛、核桃皮等农副产品原料, 通过创意制成了具备视觉印象新、表现形式奇、设计造型特和生态环保的艺术品, 大大延长了农业产业链, 提升了农副产品的附加值, 成为新时期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

北京市观光农业 篇4

发布时间:2011-7-26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张战勇

[摘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们向往的大城市出现了“现代城市病”:噪音、污染、紧张、没有绿色等。人们又开始眷恋乡村的美好生活:宽广的田野、泥土的芳香、自然的景色、农家的生活等。因此,现代城市的发展必须把农业放在整个城市系统中加以考虑。本文分析了北京发展都市农业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北京发展都市农业的思路。

[关键词]北京 都市农业

长期以来,农业一直扮演着为人类提供食物的角色,好像它唯一的作用就是生产农副产品。其实,农业除了具有生产性功能外,还具有改善环境质量的生态性功能和为人类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空间的生活性功能。近年来,随着北京社会经济的发展、郊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的生产、生态、生活功能逐步得到认识并被加以开发,农业的生产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为城市服务的功能增强,都市农业有了快速发展。

一、都市农业概述

都市农业是指处在大城市边缘及间隙地带,依托大城市的科技、人才、资金、市场优势,进行集约化农业生产,为国内外市场提供名、特、优、新农副产品和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并具有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教育和创新功能的现代农业。都市农业不同于传统农业,它融合了现代都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化的经营管理模式。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生活性功能、生态性功能和教育性功能等,集中体现了大农业的思想。可以说,都市农业拓宽了农业这一概念的内涵。农业是都市有机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同都市一样拥有最先进的技术设备,一流的经营管理模式,发达的交通信息系统,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对城市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是都市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城市规划中应给与足够的重视。

二、北京市发展都市农业的必要性

1.环境要求

北京市城市人口密度很大,同时城市工业和城市生活产生的三废污染及噪声污染,加剧了城市环境的恶化。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里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另外现代城市中快节奏、高竞争的生活、工作环境,使得城市居民长期处于较紧张的精神状态,利用都市农业来亲近自然,缓解精神压力,成为他们的内在需求。发展都市农业对控制污染,创建优美的生活环境,增进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积极的作用。

2.生活需求

北京市市区人口约1000万人左右,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农产品,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品质好、有利于健康的食品,肉蛋奶、精品水果蔬菜以及无公害食品在人们的食物结构中所占的比例逐渐提高。发展都市农业,有利于城市居民体验乡野风光,进行休闲娱乐、劳动健身,缓解精神压力,了解农村文化,尤其是对缺少农业体验的青少年具有较大的教育作用。

三、北京市发展都市农业的思路

1.注重对都市农业发展的研究和指导

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加强宏观指导,要把都市农业建设纳人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同时

要把都市农业的空间布局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尽力完善政府政策支撑体系,形成强有力的导向和激励机制。做好科学普及和宣传工作,使城市各方面的管理者和城市居民形成共识,共同确立都市农业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的新理念。

2.因地制宜,逐步实现重点产业和主导产业布局区域化

根据北京市郊区资源、环境、区位及农业生产特点,全市游憩地的区域配置可划分为三个圈层、八个地带(区)。三个圈层:①近郊区:包括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四个区。这里交通方便,最接近城市消费群体,农业以园艺农业和高档次果菜种植为主,观光农业应以观赏游览、体验农作为主,可以重点发展农业公园、花卉观赏园、垂钓场及市民租赁农囤等观光、体验农耕项目。②中郊平原区:包括大兴、通州、顺义、昌平四个区。这里是首部粮、菜及畜禽水产品生产基地,主要河流穿行其间,农业资源丰富,景观特征明显,应以观光休闲、农耕体验、农业教育为主。③远郊山区:包括房山、门头淘、延庆、怀柔、密云、平谷六个山区县、区。这里自然景观优美,森林资源丰富,观光农业应以休闲疗养、农村文化体验、自然风景观光等为主。八个地带包括潮白河、永定河流域及远郊各区,每个地带都具备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可建设成具有不同功能的游憩地。

3.重视高新技术、信息技术在都市农业中的应用

现代高新技术、信息技术是实现北京市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技术支撑。为此,要积极探索体现首都市场特点的都市农业,着力突出科技型农业。一是依托组织培养和细胞工程转基因培育动植物及微生物优异或特异物质,发展特色种业和种苗业。二是依托生物技术培育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物反应器发展功能性农业。三是依托发酵技术发展发展生物农药产业和循环农业产业。四是依托酶工程发展生物制剂产业。五是利用生物技术发展生物质能产业。另外,还应建立起完善的农业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和卫星通信等信息技术,实现农业基础设施装备信息化、农业技术操作自动化、农业管理信息网络化。

4.完善农业经营机制

都市农业的发展必须在土地经营机制上有所创新,要建立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承包土地合理有序的流转,推动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在政府协调指导下,鼓励外商或专业大户向分散经营的农户成片租用土地发展专业化农业生产,同时再雇佣农民进行企业化经营。要以龙头企业为主要组织载体,通过松散、紧密或半紧密等形式与农户结成互助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逐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农科工贸一条龙服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

5.加强科技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要大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使之同发展都市农业互相适应、互相促进。一是要健全完善农业科研和农业科技推广两大体系。通过优化农业科技专业结构、人才结构、多渠道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等措施优化和加强农业科研力量,同时加强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建设,尽快将农业科研成果推广到生产第一线;二是要花大力气培训农业技术人才,建立农业培训基地和试验基地,通过普教、职教、业余教育等各种教育形式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占耕.中国都市农业发展论[J].上海经济,2005,(1).[2]王振如,钱静.北京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模式探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9,(8).[3]任蔚.面对WTO,北京市发展都市农业的必要性与策略[J].北京农业,2003,(2).[4]吴轶韵,俞菊生.城市化进程中我国都市农业发展趋势研究[J].上海农业学

北京市观光农业 篇5

不少代表发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在提到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时也提出要“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毫无疑问,“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包括生产安全食品的能力,也包括在生产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的能力。

目前看来,食品安全已经关系到我们国家人民的基本生存的问题,不管是过去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还是近期发生的白酒塑化剂事件,事事都牵动了国人敏感的神经。这些不仅仅涉及到一个食品企业基本商业道德的问题,也考验我们在生态农业建设方面的创造力。

这个时候,位于北京西南部房山区的一个大型农业生态项目——中国北京农业生态谷进入了我们眼帘。2012年12月18日,我们走访了中粮集团(下简称中粮)负责该项目运营的中粮(北京)农业生态谷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海彬和食品产业园项目负责人杜青松。

呼之欲出的“生态谷”

从目前记者掌握的资料来看,将现身于房山区琉璃河镇的中国北京农业生态谷(简称农业生态谷),定位于具有世界水平的集都市农业、品牌食品产业及田园生活于一体的生态卫星城。早在2010年11月17日,北京市政府就与中粮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当时,双方约定不断创新和完善合作机制,携手加快推进农业生态谷项目开发与建设,进一步建立互利共赢合作关系。

根据协议约定,中粮集团将利用房山区琉璃河镇兴礼、祖村、北章、古庄、南洛5个村的各类土地资源建设农业生态谷,加快该区域城市化、工业化、产业化步伐,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整个项目将力争成为北京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示范项目,创造出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模式,并成为我国农业与世界交流的窗口。

朱海彬向我们介绍,生态谷将打造一个集高科技现代农业、品牌食品工业、田园配套居住、旅游于一体,一、二、三产业相互提升价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家园。预计占地1.72万亩,投资将达百亿元以上。无疑,这是一个庞大的计划。

在整个介绍过程中,记者印象最深的是两个词:“农业”、“生态”。农业,即使对中粮这样一个超大型的粮油食品企业来说,也是一个能不断去赋予新诠释的事物。而生态,是中粮一直在倡导的一个理念,现在则有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载体。

这是一个多方感兴趣的项目。北京市对它感兴趣,部分原因是北京正在向世界城市的建设目标迈进,而良好的生态环境自然是世界城市的题中之意,更何况此“生态”还关系到食品和百姓的生活。

房山区对它感兴趣,是因为该区的未来发展定位中也有都市农业这一块。十二五期间,房山区立足于首都高端制造业新区和现代生态休闲新城的定位,生态谷是房山区“两轴三带五园区”发展战略中重点建设的五大产业功能区之一,将在带动房山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生态谷”建设正在一步一步地推进中。

2011年,以美国奥雅纳公司牵头,新加坡裕廊国际、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农业部规划设计院等专业机构参与的生态谷总体规划编制完成。2012年,中国北京农业生态谷的农业规划顾问机构,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的多名专家来北京开展了与农业生态谷相关的有机绿色农业种植、产品、技术、市场及管理的调研工作。瓦赫宁根大学是食品、生命科学、生态环境、设施农业、高科技农业方面的世界顶级学府。瓦赫宁根大学专家组的调研和分析,为北京农业生态谷在生态国际标准体系及绿色有机农业产业链实施方案的制定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打造中粮生态“样板间”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在生态谷公司成立以前,中粮就在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有所建树。中粮集团的网站上专设有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等子栏目的内容。

近年来,中粮集团不断探索食品安全的保障模式,提出了“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战略。希望通过这种商业模式,协同整个产业链的各利益方,使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能按照食品安全的要求做好,在产业链内部形成一个理想的、自我调节的食品生态系统。

在奉献营养健康食品的同时,中粮还以“全服务链城市综合体”建设为依托,打造集居住、购物、餐饮、娱乐、休憩、社交、办公为一体的生活空间,为消费者建设优美的生活空间、发展旅游休闲产业、提供优质生活服务。生态谷项目恰好位于全产业链、全服务链“两链结合”的部位,相当于实现“两链结合”的一个平台。

“我们最早提这个项目的时候就考虑要解决三农问题,甚至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典范,也体现央企的责任。从文化传承上面来说应该从中粮整个大的体系里面来一脉传承下来的。”朱海彬介绍说。

生态谷的建设也可以说相当于一个中粮生态农业的“样板房”。如果做成功了,中粮还可以把这一模式向全国拓展。“另外,一些生鲜蔬菜的品牌也可能借此做起来。”

当然,生态谷的“野心”还不仅局限在产品、品牌和具体的技术上,据杜青松透露,他们还希望在生态农业方面确立一个“中粮标准”、“生态谷标准。”生态谷公司将与瓦赫宁根大学合作,结合国内外现有的良好农业操作规范、可持续农业生产和有机产品生产等较高水平的生产标准,建立一套适合企业自身条件的、符合可持续农业发展道路的生鲜果蔬安全生产标准,构建全过程控制体系。从田间、加工、销售和流通等环节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督控制,实现“从种子到果实”的全程管理,为消费者奉上安全健康的生鲜果蔬产品。

探寻新型商业模式

做如此大手笔的生态农业项目,并没有特别成熟的模式。而在中国,农业也并不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领域。很大程度上,农民靠天吃饭,也靠政府的政策吃饭。而粮农类国企,很大程度上也要为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担负职责。

那么,中粮的农业生态谷项目是否仅仅就是一个政府行为呢?

“这不是一个形象工程。只是说我们会跟政府这方面有一定的协调。”朱海彬说。

虽然中粮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担负着一些国家粮农方面的义务和责任。但生态谷这个项目并不是简单的政府工程。它最终要靠可行的商业模式盈利。

宁高宁时代的中粮,显然正朝着市场化和规范化的公司迈进。农业生态谷有限公司一开始就有着商业运营的通盘考虑。

据记者了解,目前担任生态谷有限公司总经理的朱海彬,曾任上市公司总经理、证券公司董事,在资本和产业方面都拥有丰富的经验。而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会被委派到农业生态谷有限公司。须知,这个项目将要调动政府、农民、企业等多方积极性才能进行得下去。这绝对是一件不容易操作的事。

据了解,生态谷公司目前有50多个人,管理层来自于不同的背景。有做房地产的,有做农业出身的,也有来自中粮集团战略部的。“不同背景的人组织在一起,然后再补充一些新鲜血液,来组成一个全新的团队。”朱海彬介绍说,“这种组合本身就是一种融合、一种创新。房地产思维跟农业的思维就会有很大的区别。这个时候大家就会有很多碰撞、沟通。然后肯定要统一到一个方向上去做。比如说农业除了做展示、做产品外,其实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给生活配套区提供一个支撑。”

在产业化方面,生态谷还包括一个占地超过2000亩的食品产业园区。生态谷公司提出了“食品硅谷”的概念。“我们希望把在生态谷食品产业园打造一个产学研孵化的综合平台。这个模式最直接的标杆就是荷兰的FoodValley。”杜青松向我们介绍。

荷兰的FoodValley位于瓦赫宁根大学周边,它是自动形成的一个农业食品研发、检验、检测、咨询等多种机构的汇聚地,代表了整个荷兰乃至欧洲的农业食品产业最高水平。

杜青松认为,Food Valley这种模式在国内是没有的,生态谷之所以想做,部分原因是可以充分利用北京的资源、人才优势,并借助中粮在这个领域的号召力,集聚一些与农业、食品相关的企业,从事非生产型的研发工作。

生态谷公司已跟新加坡裕廊国际工程公司进行了合作,设计一些定制或标准化的研发中试楼,它们在承高、载重、柱间距等方面都采取专业的标准,以适应研发型企业的需求。

另外,除了生产研发型企业,生态谷还将把一些服务业研发平台集聚在一起,包括物联网、包装设计、保鲜、储藏、物流,这些环节也大有文章可做。

再进一步,生态谷也有其它设想,比如建成培育平台和孵化平台,用投资的方式帮助一些有市场潜力、创新的农业食品相关企业成长。如果做好,将来的投资回报也会可观。

体验的力量

有一部电影叫《查理与巧克力工厂》,完全建立在孩子们对美食的梦想上。可以说,体验在食品行业是一个有潜力可挖的项目。

在朱海彬的设想中,生态谷的休闲体验式农业和一些场馆将会吸引不少的游客和消费者。产业园里面也会有一些空间让一些品牌企业做一些小型的生产线。消费者就可以直接看到食品生产的过程,直接感受到企业质量控制的一个标准,甚至还可以动手做一些食品,体验、品尝或购买食品。

现在,蒙牛已经入驻农业生态谷。在这里,它除了做研发,还想做一个中国乳业博物馆。所谓的博物馆,其实就是消费者可以去体验、感受的开放平台。蒙牛已经在内蒙古做过类似的东西。它的六期工厂就是可以开放给消费者和旅游者进行体验的,大家能看到蒙牛从采牛奶到最后牛奶成品出来的整个过程。

朱海彬称,公司初步希望能分成两期来去完成生态谷1.72万亩规划面积的开发。一期项目已经在启动期,它包括中央农地的一部分,以及蒙牛的项目。目前还有不少工作要做,比如要把农民安置,再做一些入口处和场馆、接待中心等。“我们希望在两年以后有客人来了,他对哪一种业态都能看到一个大致的样貌。”

据悉,生态谷项目总体的开发周期完成预计要到2021年左右。

“你想想在首都北京有这么一块地,基本上是空白的。让你来参与到这个项目的进程,看它从一片农田最后变成一个生态卫星城。想想都会比较激动。你如果能参与到这个项目里面,你本身就会非常自豪。”朱海彬说。

不经意的,朱海彬提到了“生态卫星城”的概念。这是一个更大的概念。

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概况研究 篇6

一、北京市发展休闲农业意义

1.休闲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相互交叉的一种新型产业,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发挥旅游业的产业联动优势,吸引外部资金、资源汇集农村,有效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

2.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优化北京市农业产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3.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拓展各京郊农产品市场,提高了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水平,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带动了农民增收,为进一步拓展农产品市场开辟了新的途径。

4.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城区居民休闲度假、满足精神文化的需要,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修养,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二、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休闲农业规划不够合理,定位不够科学。目前休闲农业基本上都是以乡村企业、农民自主开发为主,缺少整体规划和专业科学的论证,布局不合理,功能不完善,市场定位不明确,在开发建设上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门头沟区以前主要是以发展煤炭开采业为主,农业、旅游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各项基础设施落后,导致目前门头沟区休闲农业规模较小,没有形成产业体系,第二产业比重高于第一、三产业,工业化严重,休闲农业发展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

2.现存的农业休闲项目档次低。当前休闲农业发展多为小规模的餐饮、农家乐及采摘园等形式,大多数观光休闲农业区设施简陋、内容简单,生态文化内涵不高,社会影响力不大,针对消费者的品牌知名度,更没有形成所谓的“口碑”传播。休闲农业区内缺乏具有较高档次、良好生活品味的设施建设。

3.大部分休闲园区的从业人员缺少培训,素质偏低。休闲农业区内的经营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大多是原来从事农业生产、加工的当地村民,对从事休闲农业缺乏经历及经验。休闲农业区内的从业人员没有较高的学历,基本素质偏低,而且从业主体大多数是中老年人,经过简单培训便进行从业,专业化程度不高。

4.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有一些京郊区县在休闲农业发展上,政府的调控力度不足,没有对当地的休闲农业发展进行明确定位,没有对产业布局、区域功能进行合理划分。扶持资金投入相对不足,没有针对休闲农业发展提供用地、资金贷款等相关方面的优惠政策。政府方面未能为休闲农业的宣传提出行而有效的措施,导致休闲农业在社会上影响力不足。

三、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对策

1. 科学合理的规划北京郊区休闲农业产业布局。当地政府应当加强针对休闲农业产业的发展规划意识,努力做到将休闲农业与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完美衔接,根据当地的气候、地貌以及基础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地设计休闲农业区,对空间布局、交通条件进行合理规划,努力做到一、三产业联动发展。

2.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品牌。休闲农业区在经营中还须坚持“以农为本”,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有特色的休闲体验项目,努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休闲农业产业品牌,争取在该产业中树立自身品牌的知名度、认知度、美誉度甚至忠诚度,更好地为广大游客提供休闲农业产品、知识和服务。例如天津塘沽北塘镇推出了一款“做一天渔民”的休闲体验活动,用自身特色树立品牌形象,吸引了大量游客,实现了其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所以,在经营内容上开拓思路,因地制宜弘扬自身特色,打造自身品牌效应是发展休闲农业产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3.休闲农业发展经济效益应当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并重。在大踏步发展、促进休闲农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兼并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共同发展。本地休闲农业发展应与当地经济发展方向一致,尊重当地居民意志,尊重当地传统文化,增强区域内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实现休闲农业产业与自然文化、历史文化共同和谐发展。大力宣传环境保护力度,优化休闲农业产业区内的环境,促进休闲农业与旅游业完美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休闲农业区的内外道路修缮、完善周边环境,解决“进山难”、“难出山”、村庄道路差等问题,解决好道路问题就会增加游客数量、游览次数。同时加强区域内的设施建设,改善住宿、餐饮、卫生等接待条件,根据中、高档次标准提升当地的接待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的档次,全面提升当地服务业水准。

5.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在北京市努力发展京郊休闲农业的时期,政府方面应以推进休闲农业发展为前提,提高政府对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投入,因地制宜地创定融资、招商引资方案。针对休闲农业产业区内的企业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例如减免税收、降低贷款利率、奖励优秀企业等。同时应设立相应的监管部门,建立完善的行业标准、行业管理,维护消费者权益,规范休闲农业产业发展,引导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摘要:休闲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相互融合的新型产业,通过对其发展历程的了解、分析,能够很好地解决目前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一定层次上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对于促进我国“三农”建设也有着极大而深远的意义。针对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相应的发展对策。

北京市观光农业 篇7

北京是水资源紧缺的城市, 根据最新的水资源评价成果, 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585 mm, 形成的水资源总量为41亿m3,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 m3, 远远低于世界公认的1 000 m3的缺水下线[1,2], 属于重度缺水城市。1999-2007年, 北京市遭遇连续9年的干旱, 年平均降雨量仅为428 mm, 只占多年平均的70%。

截止2007年年末, 全市年降雨量499 mm, 为多年平均同期降雨量的85%;官厅水库蓄水量1.31亿m3, 比2007年同期减少0.05亿m3, 密云水库蓄水量9.77亿m3, 比2007年同期减少1.16亿m3;全市平原区地下水埋深22.79 m, 比去年同期地下水位下降了1.27 m, 储量减少6.5亿m3[3]。

2007年密云水库可利用来水量1.96亿m3, 比2007年同期3.37亿少47%, 比建库以来多年平均同期9.12亿m3少79%;官厅水库可利用来水量0.6亿m3, 比去年同期0.96亿m3少38%, 比建库以来多年平均同期8.66亿m3少79%[3], 水资源形势严峻。

2 节水农业发展现状及主要做法

2.1 节水农业发展现状

(1) 节水农业灌溉面积稳步发展。

“十五”期间, 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新增与改善相结合, 应对1999年以来连续干旱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相结合, 节水灌溉面积逐年稳步提高, 由2000年的27.27万hm2增加到2005年的30.93万hm2, 节水灌溉面积比例由74%提高到84%[4]。节水灌溉面积比例比全国平均的39%高一倍。截至2007年底, 节水灌溉面积增加到32.15万hm2, 其中:管灌15.2万hm2, 占节水灌溉面积的47.3%;微灌0.91万hm2, 占节水灌溉面积的2.8%;喷灌10.81万hm2, 占节水灌溉面积的33.6%;渠道衬砌5.23万hm2, 占节水灌溉面积的16.3%。节水灌溉面积比例达到87%。

(2) 灌溉水利用系数逐步提高。

“十五”期间, 通过机井装表计量、实施月统月报、推广农民用水协会参与管理、实施世界银行贷款节水灌溉项目引进先进管理技术、理念和示范工程建设等措施, 北京农业节水由单纯工程节水走向工程、农艺和管理三项节水措施并举, 在广大群众中积极实施“向观念要水、向机制要水、向科技要水”的各种措施, 全市灌溉水利用系数由2000年的0.55提高到2005年的0.65。 “十一五”的前3年, 北京通过重点发展微灌工程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 截至2007年底, 使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7, 比全国平均农业灌溉水利用效率的0.46[5]高0.21。

(3) 农业用水量逐渐减少, 结构逐步优化。

由于在农村地区探索实施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十五”期间农业用水量逐年减少, 全市农业用水量由2000年的16.5亿m3, 减少到2005年的13.2亿m3, 减少了22%, 截止到2007年底, 农业用水量减少到12.44亿m3, 与2000年相比减少了24.6%, 与2005年相比减少了5.7%。同时, 农业用水结构由主要依靠地下水单一水源转向地下水、雨洪水、再生水相结合。2007年, 全市郊区收集雨水0.4亿m3, 大部分用于农业灌溉;农业利用再生水量达到2.26亿m3, 占农业用水量的18%。农业用水占全市用水的比例由2000年的45%下降为2007年的35.7%。自2005年, 农业用水丧失了“霸主”地位, 跌至第2位。农业灌溉用水量由4 095 m3/hm2下降到3 600 m3/hm2[4]。

2.2 节水农业主要做法

面对形势严峻的水资源现状, 实现“农业用水下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三大目标, 并率先在中国建成与国际大都市地位相适应, 与21世纪世界农业发展趋势相吻合的一流都市型现代农业。主要采取的做法如下。

(1) 依靠先进观念促进节水农业发展。

一是积极推进农业用水定额管理[1]。按照水利部灌溉用水定额编制工作的要求, 市水务局组织相关部门就北京市主要作物灌溉用水定额进行调研评估, 对2000年制定的农业灌溉用水定额进行了评价和修订, 为全面推行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奠定了基础。二是推广先进的节水技术。通过发展微灌、喷灌、管灌等工程措施, 推广土地平整、秸秆还田、化学保水剂等农艺措施, 推行计划用水、科学灌溉、用水户参与等管理措施, 建设节水灌溉项目, 努力实现“农民增收、农业节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三是实现再生水和雨洪水资源化。结合通州新河和凤港河、大兴北野厂、房山周口店等灌区节水改造, 充分利用高碑店、黄村卫星城等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 发展再生水灌溉, 截至2007年底, 发展再生水灌溉面积675万hm2, 减少地下水开采近1亿m3。在雨洪水利用中, 密云县沙厂灌区流域网络化集雨灌溉、平谷区挂甲峪小流域雨洪资源利用节水项目, 将节水灌溉与田间蓄滞雨水相结合, 将新技术推广与节水工程措施相结合, 将节水与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 取得了明显效果。

(2) 依靠科学管理提高节水农业成效。

一是完善节水项目建设与管理工作, 编制技术规程和管理办法。为加强水资源管理、准确掌握地下水开采量, 制定了北京市地方标准《机井水表安装维护规程》, 制定了《农用机井管理办法》和《机井管理手册》, 同时, 印发了《关于加强农用机井管理的意见》。为强化项目规范管理, 市水务局与市发改委共同编制完成了《北京市农业节水灌溉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纲》及《北京市农业节水灌溉项目实施方案投资估算编写参考资料》, 发布《北京市设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要求 (试行) 》。加大设施农业微灌工程配套力度, 规范设施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用水管理。二是全面推行机井计量、用水月统月报管理。在全市26526眼农用机井中, 因地制宜地采取了地下式、地上式、机房式、远程式和IC卡式等5种装表模式, 对机井进行装表计量, 实行“一井、一表、一号、一卡、一数”的五个一管理, 装表率已经达到94%[4], 基本实现了农村用水月统月报、计量管理。三是积极推广农民用水协会加强用水管理。截至2007年底, 北京市以自愿、公开、民主的原则, 成立了125个乡镇级、3 934个村级农民用水管理协会和用水合作组织。农民用水协会和用水合作组织具有工作规范、财务公开、民主参与等特点, 受到了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的欢迎, 促进了郊区小型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

(3) 依靠高新技术提升节水农业水平。

一是推广精准灌溉。结合国家农业高效节水示范项目建设, 积极利用现代科技, 推广精准灌溉。在项目区内利用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水分、雨量报警等田间数据采集、传输设备, 实现节水灌溉自动化, 达到适时适量灌溉, 提高管理水平, 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目标。截至2007年底, 北京市根据不同类型区, 因地制宜地先后建设了35个高标准精准灌溉示范区。二是建设旱情监测系统。北京市自2000年开始建设旱情监测系统, 共建成固定墒情监测站38处, 墒情巡测点60处, 已初步形成控制全市的监测系统。截至2007年底, 已采集墒情数据近13万条, 为及时发现旱情, 掌握旱情发展动态和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三是实施科技推动。北京市充分发挥首都的科技人才优势, 每年组织科研单位、院校的专家和节水灌溉设备生产销售企业召开农业节水发展研讨会, 加强产、学、研的结合, 分析全市农业节水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潜力, 提出了推动全市农业节水工作发展对策。

3 节水农业的发展方向

3.1 从用水对象分析

按照“生态、安全、优质、集约、高效”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方向[6], 今后将重点发展设施农业、精品果园以及以籽种、创汇、观光农业为重点的粮食作物的节水灌溉。随着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新农村的建设, 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特点的设施农业 (温室、大棚) 和精品果园将成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会有长足的发展。

3.2 从节水技术分析

今后将重点发展滴灌、微喷、小管出流、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截至2007年底, 全市共有设施农业 (温室和大棚) 1.21万hm2, 其中, 日光温室0.69万hm2, 连栋温室0.02万hm2, 大棚0.5万hm2。设施农业也是农业用水的大户。据2007年统计, 设施农业用水量1.45亿m3, 基本上靠开采地下水, 占农业用水总量的11.7%。尽管设施农业90%已实现了管道输水, 但是棚内微灌面积只占到设施农业面积的40%, 因此,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微灌技术将是今后农业节水发展的重要工作。

同时, 全市约8万hm2果园中, 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67万hm2, 仍有3.33万hm2田间漫灌。因此, 发展果树微灌技术也是今后农业节水发展的重要工作。

3.3 从农业用水的水资源管理分析

在农民用水协会的基础上, 根据《北京市农业用水水资源费管理暂行办法》, 利用价格机制调动农民节水的积极性, 推进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用水计量、以量计征”的水资源管理方式, 提高用水效率。同时, 在农业用水水资源费征收和水务站信息管理的基础上, 加强信息化建设, 实现用水信息化管理。

4 节水农业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

(1) 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给节水灌溉技术选型带来困难。

目前土地使用权分散、农民种植类型复杂和不固定的现状, 给节水灌溉配套技术选型带来很大困难, 例如对于集中的大田作物比较适合使用喷灌, 但目前部分地区推广应用有一定的难度, 分散经营的农民更愿意接受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对于设施农业, 由于农户种植作物不固定, 使得一套节水灌溉设施不能满足种植要求。

(2) 农民节水灌溉观念需不断转变。

过去由于农业用水免征水资源费, 一些地方虽然征收水费收缴率也很低, 水费的支出占农民生产投入的比例也很小, 长年来造成农民节水意识不强[7]。此外, 受传统灌溉观念的影响, 农民认为灌溉就要把地浇透, 对于先进的节水灌溉方式和灌溉制度不能接受, 致使一些灌溉工程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

(3) 农业节水管理体制与机制不完善。

面对严峻的水资源形势, 在节水灌溉工程管理上, 没有建立起一套良性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8]。目前, 北京市末级水务管理工作主要在基层水务站, 由于体制、人员素质等原因, 使得农业用水的监管制度还不完善, 监管力度还不够深入, 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和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强, 节水灌溉制度宣传力度不够, 农业节水的咨询和服务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责、权、利明确的管理制度还需探索。

(4) 综合节水体系有待健全。

几年来, 北京市农业节水发展侧重于工程建设, 对于工程建后的监测和评价投入较少, 缺乏了分析工程效益的客观依据, 水利建设项目后评价应把解决工程本身问题放到与为未来项目投资决策服务同等的地位, 并予以更多的关注[9]。此外, 结合工程建设进行的排污、雨洪利用、环境保护和绿化等水保工作开展缓慢。目前, 农业节水工程投资单一, 主要是政府投资为主, 缺乏多方投资渠道, 对于农户或企业自己投资建设的节水设施非常少, 使得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和使用缺乏了主动性。

5 结 语

北京农业用水逐年下降, 但节水灌溉面积的比重、灌溉水的利用率、水分生产效率逐年在提高并在全国居于前列。农业节省的水补充了城镇增加用水量的78%[10], 为保障首都供水安全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 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有力地促进了北京市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也为北方缺水城市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杨进怀, 催彩林.北京市郊区节水型农村建设探讨[J].中国水利, 2005, (15) :35-37.

[2]丁跃元, 刘洪禄, 郝仲勇.北京市农业节水研究回顾与现状综述[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2, (1) :13-15.

[3]北京市水务局.2007年度北京市水务统计资料[Z].

[4]杨进怀.适度超前发展农村水利为北京新农村建设提供服务与保障[J].中国水利, 2006, (7) :34-36.

[5]张金慧.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努力做好农村水利工作[J].中国水利, 2007, (24) :35-37.

[6]丁向阳.《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辅导读本[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2006.

[7]靳怀成, 丁跃元.北京山区建设农业节水灌溉工程的技术依据[J].节水灌溉, 2002, (2) :24-26.

[8]楼豫红, 付晓光.四川省节水灌溉建设现状及对策探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7, (12) :75-76.

[9]吴保旗.水利建设项目后评价若干问题的思考[J].浙江水利科技, 2003, (4) :75-76.

北京市观光农业 篇8

当今我国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然而经济发展协调性较差, 城乡发展差距逐年拉大。为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央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战略。解决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措施就是合理配置城乡公共服务设施, 让协调、均等的公共服务设施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农村地区合理流动。

乡是与镇行政级别相同但比镇欠发达的中国行政区划基层单位, 农业乡的特点主要是其多数分布于距离市中心较偏远地区, 人口规模在2万人以下, 城镇人口比例一般不超过10%, 主要产业为农业, 部分农业乡为少数民族聚集区。2007年《城乡规划法》重新修订, 提出在城乡规划中将乡和村作为区别于城市和镇的区域进行定位, 但是目前国家一直没有制定过《乡规划标准》, 因此探讨适应农村地区发展的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意义重大。

二、北京市农业乡公共服务设施现状特点

现状北京共有街道办事处135个, 建制镇142个, 建制乡40个, 其中城市功能拓展区中的乡已经城市化, 因此北京真正意义的以农业为主的乡只有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中的16个乡, 仅占乡总数的5.05% (见表1) 。

(一) 多数乡与城市通勤距离较远, 无法与城市共享公共服务设施

本文研究的北京16个农业乡主要位于远郊区县, 与北京市中心距离较远 (见图1) , 最近的于家务回族乡距中心城区30公里, 而最远的蒲洼乡和长哨营满族乡达到了120公里, 各乡距中心城的平均距离达到了87.13公里, 与新城的平均距离也有38.25公里。据测算, 在北京87.13公里的通勤距离约为3小时左右, 一般认为人口当日通勤的极限为70公里。因此多数乡由于区位关系较难共享城市或者新城公共服务设施。

(二) 乡人口密度低, 现状公共服务设施使用效率不高

北京市域范围内由内向外分为平原、浅山区和深山区, 全市平均人口密度为719.48人/平方公里, 从市中心到郊区, 从平原到山区, 人口密度呈圈层减少态势。而北京的16个乡人口密度为73.85人/平方公里, 只是北京市平均人口密度的10.26% (见表2) 。

公共服务设施的受众对象是人, 北京市农业乡人口密度低, 造成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小而散, 乡的公共服务设施很难高效利用。

(三) 乡建设用地不集约,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比例偏小

北京作为经济快速增长地区, 建设用地压力较大, 但乡建设用地使用粗放。据调研统计, 北京16个乡现状建设用地总和为4665.05公顷, 人均建设用地高达199.27平方米 (见表3) 。与镇规划标准相比, 现状乡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比例很小, 平均只占建设用地的1.60%, 最大的熊儿寨乡公共服务设施也只占建设用地的9.96%, 与一般镇区公共设施用地的比例要求差距很大 (见表4)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乡公共服务设施长期欠账, 另一方面, 我国农村长期形成的村民住宅形式占地较多, 住宅用地不集约导致乡居住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指标偏高。

(四) 乡公共服务设施类型不全、规模过小

根据调研现状, 北京乡公共服务设施类型包括“行政管理 (乡委、乡政府) 、教育机构 (初级中学、小学、幼儿园) 、文体科技 (文化活动中心) 、医疗保健 (乡级卫生院) 、商业 (农村商业银行) 、集贸设施 (集市) 。根据《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 (试行) 》, 农村中学的建设规模最小为12个班, 由于乡域内适龄学生人口逐年减少, 北京的16个农业乡中13个已撤销了初级中学。从类型上看, 各乡均缺少适应农村地区发展的旅游服务中心和农业技术培训学校;从规模上看, 现状乡公共服务设施普遍规模偏小, 人均面积与规模相当的镇和居住小区差距较大。

(五) 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对乡公共服务设施提出新的要求

随着城乡统筹的不断发展, 北京市的民俗旅游业发展迅速, 游客人次逐年提高, 到2009年民俗旅游总收入达到了60895.4万元, 同比增长115.1%。民俗旅游业的发展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也是具有较大潜力的朝阳产业。这对乡公共服务设施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乡级旅游接待中心”等设施就是适应乡开展旅游业亟需兴建的公共服务设施。另外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需要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培训, 迫切需有诸如“农业技术培训”的公共服务设施, 但实际调研中这类公共设施十分缺乏。

三、北京市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要点及原则

(一) 辐射性

由于北京市农业乡与市中心、新城通勤距离普遍较远, 因此北京农业乡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原则应为:建设相对独立的公共服务设施, 以乡政府驻地为中心辐射乡域内所有村庄, 能基本满足乡域范围内居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人口规模较小的乡若条件允许可与周边镇共享中等教育设施。

(二) 适用性

在北京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较高的形势下, 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类型及规模应针对新形势提出新要求, 如针对发展乡村旅游业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增加旅游接待中心、农业技术培训学校等服务设施。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规模应基本达到与之人口规模相匹配的城镇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标准, 对功能类似的公共服务设施类型可以考虑适当兼容。

(三) 集约性

目前北京市各乡都进行了乡总体规划, 规划中力求对乡建设用地不集约的情况进行改善, 解决方式为迁村并点, 将分布零散的建设用地整合到乡政府驻地周边, 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乡公共服务设施的辐射能力。应结合迁村并点工作, 逐步将分散的、用地不集约的、使用率不高的公共服务设施整合, 合理配置在乡政府驻地周边。

四、农业乡公共服务设施标准初探

(一) 根据乡的人口规模确定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层次和规模

北京市农业乡乡域平均人口为1.4万人, 乡政府驻地平均人口为0.12万人。与相关规划标准比较, 其与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的人口规模相当 (见表5) , 因此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可参考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的层次和规模进行配置。

(二) 以医疗设施为例探究北京市农业乡医疗设施配置标准

医疗设施是与乡人口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北京农村地区采用“县、乡、村”的三级卫生服务体系, 目的是为加强乡级卫生院的服务质量, 提高医务人员的行医水平, 加强乡级医院和村卫生室、乡级医院和县级医院的有机联系。

根据现状调研统计, 北京市农业乡乡政府驻地均有一所乡级卫生院, 平均建筑面积569平方米, 千人床位数为0.69张/人 (见表6) 。与相关规划标准比较 (见表7) , 乡的千人床位数总体水平较低, 而每张床位所匹配的建筑面积和占地面积较大, 用地不集约。

由于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在医疗方面的要求差异不大, 且乡域内居民到城市就医距离远, 因此乡级卫生院应承担不低于城市同等规模的医疗需求。根据实际需求并参考相关标准, 建议乡卫生院配置标准。

(三) 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类型

《镇规划标准》中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包括行政管理、教育机构、文体科技、医疗保健、商业和集贸设施, 为了突出政府对乡公共服务设施的调控作用, 将乡公共服务设施分为“突出政府管理内容的刚性类型”和“市场调节内容的弹性类型”, 其中行政管理、教育机构、文体科技、医疗保健设施归为刚性类型;商业及集贸设施归为弹性类型。政府应对刚性类型的公共服务设施进行规划控制, 使其符合最低指标, 而弹性类型的公共服务设施可按市场需求灵活配置 (见表8) 。

(四) 乡各类公共设施标准初探

按照上述制定乡医疗设施配置标准的研究方法, 确定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 (见表9) , 乡人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用地为4.7—7.4 m2/人, 与镇规划标准的8—21.6 m2/人的要求略有下降, 与现状调研的北京16个农业乡3.19 m2/人的标准有所提高。完善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类型、达到或超过最低配置标准对满足乡村居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将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

我国特别是北京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 规划作为对城乡发展起到引领作用的公共政策工具, 应体现出其前瞻性, 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应在新的形势下适应新的要求, 为城乡统筹做出贡献。

北京市观光农业 篇9

一、北京市出台建设节水农业的重大政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北京市发展节水农业20多年来,发布了几个大的战略规划,主要有《21世纪初期(2001—2005年)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十一五”时期水资源保护及利用规划》、《“十二五”水务发展规划》。这些规划除提出了减少农业用水总量、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发展节水灌溉面积和扩大再生水灌溉面积等具体数量指标外,更多的是在节水技术上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些要求无疑是正确的,因其有效地减少了农业用水总量,提高了节水农业的技术水平,使得北京市的节水农业跃上新的水平和台阶。

但是,随着北京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水资源紧缺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的转变,全市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仍然低于国际人均平均拥有量的基本标准。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 000m3为轻度缺水,低于2 000m3为中度缺水,低于1 000m3为重度缺水,低于500m3为极度缺水。北京市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按照2014年《北京市水资源公报》披露,水资源总量为20.25亿m3,按照年末常住人口2 151.6万人计算,北京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94m3,远低于国际极度缺水的标准。

面对缺水的严峻形势,北京市委市政府继续在节约农业用水方面挖掘最大的潜力;最终,为配合建设节水农业的发展战略出台了重大的政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2014年9月4日,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调结构转方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意见》(2014[16]号,以下简称《节水农业意见》),提出以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来加快推进农业节水。这使得北京市农业节水发展战略发生了重大调整与转变。

《节水农业意见》提出,按照“调粮、保菜、做精畜牧水产业”的要求,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将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和重要水源保护区确定为重点控制区域,在该区域内逐步有序退出小麦等高耗水作物种植,采用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果则果、宜休耕则休耕的方式恢复水源涵养功能;暂时不能退出的,发展旱作农业或种植生态作物。不再新增加菜田,已有菜田在采取严格节水措施的前提下予以保留。规模畜禽养殖场实现节水、循环、健康养殖,未达到规模生产的散户养殖有序退出。

二、调粮:压缩粮食种植面积

北京市农业生产中的耗水大户之一是种植业。这些年来,种植业主要靠开采地下水完成浇灌用水的需求。多年超采地下水,形成了巨大的地下水漏斗,产生了地面沉降等一系列问题,严重破坏了地下水质。据北京市水务局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北京以年均21亿m3的水资源量,维持着36亿m3的用水需求,地下水占全市供水量60%以上,每年超采约5亿m3。平原区地下水位下降了12.8米,地下水累计超采65亿m3,北京市每年地下水下降近1米。宋振伟研究指出,在种植业中,灌溉水用量最大的作物为冬小麦-夏玉米两熟、蔬菜和春玉米,分别占到了总用水量的41.7%、34.8%和13.3%。

黄晶等研究表明,农作物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种植业总产量、养殖业总产量和参考作物腾发量5个重要的指标因素汇集为面积、产量、气候3个重要的因素影响北京市农业用水总量,其中面积的影响因素最重要,贡献率占到44.1%。因此,面对采用农业工程技术节水措施和农艺节水措施尚不能大幅度有效降低农业用水的局面,市委、市政府毅然做出了“调粮、保菜、做精畜牧水产业”的战略部署。

这一战略部署的核心要点,就是在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和重要水源保护区,通过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节水,涵养地下水。该区域面积3 113平方公里,退出高耗水作物,不再新增菜田,散养畜牧业也逐步退出。这一战略调整是根据北京市地下水实际超采的面积、超采的历史状况、地下漏斗形成的严峻局面,做出的重大战略调整。就是要彻底退出粮食生产,彻底斩断吃水大户的源头。这是北京市水资源严重匮乏倒逼市委、市政府不得不做出的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重大决策。按照市水务局有关统计,北京市地下水超采的面积已经超过了3000平方公里以上。我们只有在超采的区域内压缩粮食种植面积,不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淘汰耗水较多的散养家畜产业,才能遏制超采地下水的行为。壮士断腕,不得已而为之。

三、优化生产结构,突出都市型农业发展特点

按照《节水农业意见》安排,全市农业结构为:一是在高耗水作物退出以后,重点发展籽种田30万亩,旱作农业田30万亩,生态景观田20万亩。二是菜田占地由2013年的59万亩增加到70万亩左右。三是观光采摘果园占地稳定在100万亩左右,升级改造其中50万亩低效果园。四是畜牧水产业控制新增规模,疏解现有总量,提高养殖水平。生猪年出栏量调减1/3,稳定在200万头左右;肉禽年出栏量调减1/4,稳定在6 000万只左右;奶牛存栏量稳定在14万头左右;蛋鸡存栏量稳定在1 700万只左右;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5万宙左右。推广工厂化、温室循环、标准化的节水池塘养殖和生态养殖。

粮食不能种植了,但是耕地是宝贵的,我们还要珍惜使用。上述生产结构的调整,更加体现出了北京都市型农业的发展特点:生产、生态和旅游休闲度假功能。

第一,生产功能。要生产优质的、高附加价值的农副产品,满足首都市民对“菜篮子”的需求;同时,增加京郊农民的生产性和经营性收入。突出表现在:一是发展高附加值的籽种业(旱作农业)替代高耗水的粮食作物;同时,强化蔬菜产业以提高蔬菜的自给率。这体现出北京市农业发展的一贯方针:“服务首都、富裕农民”。二是在退出的粮食作物的耕地中,发展100万亩果园,其中50万亩果园改造升级;强化观光农业的发展,突出首都都市农业的生活功能。三是做精畜牧水产业,对现有存量进行改造,既做好首都菜篮子的供应工作,保证肉蛋奶的供应,又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二,生态功能。林业造林100万亩,改善生态环境,为首都的整体环境改善特别是大气环境的改善发挥重要的作用。百万绿色园林建设为首都郊区增加绿色廊道、绿色湿地、绿色景观园及生态园林基地,为涵养水源、遮蔽风沙、净化空气、提供绿色有机农产品创造条件,让首都北京是宜居的城市从理想成为现实。

第三,旅游休闲功能。为北京市民提供观光旅游,供给高档、特色农产品,加快城乡一体化的步伐。旅游观光农业的开发与建设,让首都市民体验种植农作物(主要是种菜)、采摘等农事活动,将农业与休闲度假结合起来,不但有益于城乡交流结合,更可提高了农业的附加价值,让农民增加创收途径。

四、妥善处理好生产结构调整后的各种关系

北京市水资源匮乏的矛盾倒逼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种植业突出籽种业、蔬菜产业;发展精品畜禽水产业;突出发展林业。农业生产结构实现向生产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拓展及延伸,把围绕大田作物和增加产量的农业技术发展方向,逐步转移到围绕生态农业产业和观光休闲农业方向发展。

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是一个巨大的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旧有的产业结构有其自己的发展规律和轨迹,要打破这种固有的规律需要损失原有的直接与间接收益。通过压缩粮食播种面积解决水资源匮乏的矛盾,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要妥善处理产业结构发展惯性和转向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针对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节水农业意见》提出了两个转变:一是转变生产方式。强化生产、生活、生态、示范四大功能,推进集约化、区域化、特色化发展。强化生产安全,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做一流的北京安全优质农业品牌。二是转变经营方式。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培育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新型农业经营方式,加快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实现提质增效。

这两个转变突出说明了北京市农业调整生产结构还面临着农业专业化程度低、组织化程度低和农业生产率低,农业生产规模小的“三低一小”的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要通过组织创新(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建设农民合作社)形式,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

我们以蔬菜产业说明。北京市蔬菜生产受劳动力成本、土地和生产资料成本等综合因素影响,生产成本较其他地区高很多。北京市每生产100kg蔬菜的成本是天津市的1.6倍,是河北省的2.8倍。另外,还有产品的安全质量问题,以及蔬菜商品质量不高致使商品率不高,产后贮藏、加工、配送环节薄弱,产业链条不健全和产业化水平低的问题。

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是一个巨大的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各个区还要重新做好区域生产布局的调整,在“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方针指导下,重新调整区域生产布局。要重新审视原先的所谓“内圈层、中间内圈层、外圈层”的区域生产力布局理论,要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视角的规划生产布局。

我们还是以蔬菜产业发展为例来说明。面对首都鲜活农产品的巨大需求市场,全国很多省份、环渤海地区,特别是河北省,都把供应首都市场蔬菜等鲜活农产品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突破口。我们要把这种竞争关系转化为合作的关系,形成双赢的局面。这就是要建立“京津冀蔬菜产业一体化”生产基地,形成三地合作发展机制。这需要京津冀协调规划首都市场的供应工作,优势互补,避免同质化竞争。

北京市和河北省、天津市各有长短、互有需求,这是京津冀一体化的基础。首都北京的蔬菜产业要有最佳发展,避免盲目发展,就要实现“京津冀蔬菜产业一体化”,形成综合互补发展的态势。第一,建立蔬菜一体化协调生产机制,包括制定议事制度、合作规则。第二,建设信息共享、生产计划、产品调度的联动机制,特别是建设蔬菜新品、新技术的科技推广体系。在“京津冀蔬菜产业一体化”的推动过程中,要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形成新的利益分配机制,使得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蔬菜产业发展综合三地的生产与需求,真正做到一盘棋统筹考虑,做到有序发展。

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是一个巨大的转变,面对产业调整的问题,还是要以产业化为突破口,解决产业中的问题。基本思路还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户为基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节水型产品和生产技术为前提,将调整后的产品生产、加工和储运各环节系统化考虑,实现规模化、商品化和市场化的生产目标。

一是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研究工作。在需要调整的地区,要明确发展什么、种植什么和怎么种,要把专家的设计与农民群众的意愿结合起来。二是以跨地区、跨行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形式,把生产活动组织起来,真正找到有市场前景和潜力的产品,通过这次难得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解决生产规模小、产品分散、商品率低等突出的问题。三是发挥政府在产业调整中的主导作用。财政、科技和农口的相关部门,在科技资源、资金和产业导向等方面,为产业调整提供切实有力的支持,使北京市的节水型农业建设落在实处。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民自我服务能力,更有助于提高农民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总之,北京市建设节水型农业,调整生产结构,应当解决当前的突出矛盾,处理好几个重要方面的关系。要有“站在域外、发展北京”的思维,放眼京津冀地区,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促进区域内的农业产业分工和布局,在整个京津冀甚至更广阔的环渤海区域内发展农业。耕地是宝贵的、是有限的,我们必须珍惜,谨慎合理利用。总之,建设节水型农业,是北京市调整产业结构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调结构转方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意见[Z].2014-12-18.

[2]宋振伟,张卫建,陈阜.北京市农业水资源供需状况及优化利用研究[J].节水灌溉,2010,(3).

[3]许伟.北京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位每年降1米[EB/OL].央广网,2015-05-31.

北京:设施农业植入“智能芯片” 篇10

但是,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促成了上述问题的解决。实时自动采集温室内环境参数和生物信息参数,通过物联网智能灌溉控制系统进行灌溉控制;通过智能化施药系统,提高药液的附着,减少损失和污染;通过智能施肥系统,实现水肥一体精准施入,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对土壤水分的精确控制……这便是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北京夏黎城设施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应用,这里也是北京市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核心区示范基地之一。

北京市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以设施蔬菜生产综合管理与病虫害防控为切入点,集中示范应用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技术产品,初步建设了5000亩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核心应用示范区、两万亩直接带动示范区和5万亩辐射带动区,建设了基地、市两级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服务体系。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的实施,为京郊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带来了可观的效益。

据测算,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核心示范区蔬菜产量平均提高约10%,5000亩核心区基地每年增收1600万元以上,节约投入人工成本1250万元,肥、水、药等节支显著。

北京市观光农业 篇11

农业面源污染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田中的泥沙、化肥、农药以及畜禽粪便等物质在降水或灌溉的过程中,通过地表径流、地下渗漏与农田排水等过程进入水体而造成的环境污染。污染源普查数据是重要的基础环境数据,对普查数据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普查数据的价值和社会效益[1]。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暨北京市大兴区农业面源污染普查工作已顺利完成,如何对普查数据进行有效的挖掘与分析对于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制定社会经济、环境保护政策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北京市大兴区农业污染源的基本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有助于为科学地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规划、切实改善环境质量提供决策和依据。我国的第一污染产业是农业,农业面源污染约占总污染量的50%,成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为了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有效的控制,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有必要对普查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2,3,4,5]。

1 研究区概况

大兴区是北京市南郊平原区,总面积103 632hm2,辖14个镇、526个行政村,总人口57.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2万人,农户10.7万户。全区现有市级民俗村9个,市级民俗户548户,市级观光园6个。2007年,全区都市型现代农业进一步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全区农业总产值实现42.2亿元,同比增长16.3%,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9 040元,同比增长11.7%。根据普查原则和清查结果,第1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中,北京市大兴区农业污染源普查范围为辖区的14个乡镇,普查对象共计2 483个,其中种植业普查对象687个,畜禽养殖业普查对象1 682个,水产养殖业普查对象114个。

2 大兴区农业污染源数据分析

2.1 种植业面源污染

种植业面源污染主要是由化肥和农药产生的污染。化肥与农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土地生产力,但在施用过程中除了被农作物吸收外,一部分漂浮在空气中,通过降水回到陆地,大部分残留在地面,随着降水和灌溉水在地表流失,或随下渗水进入含水层,成为巨大的污染暗流[6,7,8]。

大兴区的土壤类型以潮土为主,有机质、氮素及速效磷较低,所施肥料中氮肥和磷肥的比重较大。氮肥流失占总使用量的7.32%,磷肥流失占总使用量的0.5%。结合各个乡镇的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和流失量,计算出化肥施用强度和流失强度,见表1所示。

由表1可知,种植业中施肥强度较大的有北臧村镇、旧宫地区办事处、安定镇、黄村地区、长子营镇和榆垡镇等。国际公认的化肥平均用量的安全上限为225kg/hm2,但从表1可以看出,大兴区的大部分乡镇的化肥施用强度严重超标。北京市的化肥当季利用率仅20%左右。一些地区由于过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农民为维持农田的生产能力,单纯依赖于增施化肥这一途径,短期内提高了土壤肥力,但化肥的长期过量施用造成了土壤中重金属和有毒物质含量增加,土壤养分失调,土质酸化,对环境来说得不偿失[9]。

kg/hm2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礼贤镇、榆垡镇和青云店镇的种植面积较大。结合表2发现,这3个镇的农药施用量较小。通过调查得知,这3个乡镇在大兴区率先发展绿色蔬菜生产基地、生态农业基地和高科技特色农业,种植业科技含量高,植被长势好。同时,这些地区的植被本身具有较高的抗逆性,对药物吸收较好。庞各庄镇、魏善庄镇、北臧村镇和安定镇的农药施用强度较大,不仅农田多,农药绝对施用量也非常大,这与该地区种植作物的强抗药性有关。化学农药的一个副作用是增强有害生物的抗药性,即抗药性形成→增加农药施用强度→抗药性增强→加大农药施用强度,这一过程不仅破坏了农业环境的生态平衡,更加重了环境的负担。由表2数据看出,大兴区的农药流失强度较小。大兴区农药流失统计中,乙草胺的流失量最大,作为一种除草剂,乙草胺的毒性较强,超过一定量会危及人畜的健康,因此应尽可能少施或选用毒性较小的农药代替。

2.2 畜禽养殖业面源污染

近年来,农业化学化的趋势愈加明显,畜禽粪便成了环境污染的污染源。一些畜牧场的粪便处理不当,或长期堆放,或进入化粪池,或随水冲洗直接外排。清洗与消毒产生的污水量大大超过畜禽粪便的排放量,污水中大量的有机质中含有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等,对地下水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10]。研究中,采用国家环保总局提出的将各种畜禽粪便的总和累加后除以当地的耕地面积求出畜禽粪便负荷当量的计算方法[11]。表3中的数据是根据该方法算出的各乡镇的畜禽粪便负荷当量。

为了全面客观地反映各地区的畜禽粪便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及潜在的影响,在畜禽粪便负荷的基础上引入警报与分级指标。在合理施肥的情况下,当土地负荷警报值r<0.4时,说明该地区畜禽粪便可完全为土壤环境所承受,对环境不产生威胁。随着警报值r的增大,级数愈来愈高,畜禽粪便将逐渐超过农田的承受程度,对环境构成的威胁愈来愈大。畜禽粪便负荷警报分级见表4所示[12,13]。

畜禽粪便负荷警报值采用公式r=m/n来计算。其中,r表示畜禽粪便负荷警报值,无量纲,与土地承受能力成反比;m表示畜禽粪便负荷当量,单位为kg/hm2;n表示单位面积有机肥最大适宜施用量,单位为kg/hm2。经测算得出,假设大兴区各乡镇主要农作物按照目前的产量和复种指数在不施用化肥的情况下,农田中所需的有机肥最大适宜理论值n=7×103kg/hm2,依据上面公式得出大兴区14个乡镇畜禽粪便负荷警报值,如表5所示。

由表5数据看出,西红门地区的畜禽粪便污染程度最大。经调查,该地区建有一个规模养殖场,占地面积2.33hm2。由于该养殖场饲养2 100头奶牛,饲养规模相对于土地承载能力过大,因此警报级别最高,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2.3 水产养殖业面源污染

污染物的排放为藻类的生长提供了温床,致使水体富营养化。受地理因素的影响,大兴区分布的水产养殖户较少,养殖面积从大到小为(前5)长子营镇>青云店镇>瀛海镇>西红门地区>庞各庄镇,养殖模式均采用池塘养殖。除庞各庄镇和魏善庄镇将部分污水排入农田外,各乡镇的排水去向均排入外部环境。

各乡镇畜禽养殖业中,产生粪便量最多的乡镇是长子营镇,其次是青云店镇、采育镇、安定镇、瀛海镇和西红门地区。粪便为水产养殖中肥料的投入提供了来源,因此这些乡镇投入肥料时以粪肥为主,所施粪肥从高到低的乡镇(前5)为瀛海镇>长子营镇>青云店镇>安定镇>旧宫镇。可见,肥料投入量与当地畜禽养殖中粪便的产生量存在一定的关系。饲料、药物和肥料的施用量与COD、氮、磷、铜等污染物的排放量成正比,并且产生和排放的污染物数量大致相等,这无疑给环境增加了沉重的负担。排放的污染物中COD含量最大,长子营镇的污染程度最高。

3 问题分析及防治建议

3.1 问题分析

通过以上数据,从肥料和农药的施用、排放以及污染物的负荷来看,对大兴区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总结如下:

1)大兴区北部乡镇由于农用地少,耕地氮含量基本处于中等水平,故化肥施用量较小;中南部是农业大镇,复种指数高,且中部和南部地区耕地土壤全氮含量较低,故使用的肥料较多,但农作物吸收有限,故流失量较大。

2)大兴区的一部分乡镇在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卓有成效的同时,降低了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性;另一部分地区在种植业生产中对农药的依赖过高,施用量已远远超过需求量,为土壤环境、大气环境和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3)大兴区畜禽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的数量庞大,大部分地区对畜禽粪便处理不当,畜禽粪便警报等级大部分处于第4级,整体上畜禽养殖业中畜禽粪便污染程度较重。

4)由于地理因素的限制,该区发展水产养殖业的规模小,数量少,普查对象中多为小规模养殖户,还有很多是垂钓园或观光园。垂钓园本身以垂钓为主,所以在饲料、肥料和药物使用量上都比较少,但从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数量大致相当来看,水产养殖经营过程中对污染物的处理并不合理。

3.2 防治建议

3.2.1 化肥施用方面

1)增加有机肥的投入。大兴区的大部分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很低,需要大量有机肥的投入,可以适当考虑将畜禽养殖业产生的畜禽粪便综合有效地利用起来,为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提供肥料。有机肥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胶体对重金属等有毒物质的吸附能力。

2)针对不同的种植模式和土壤类型因土施肥,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平衡供应。有机和无机肥料的配合施用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减轻污染。

3)政府干预遏制畸形的化学农业模式,调整施肥结构。我国农业生产中,氮肥的施用量远远高于需求量,是严重的“供大于求”。各乡镇政府应减少氮肥行业的补贴,严格限制化肥的施用量。对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农户实行褒奖,对化肥施用过量的单位实行严厉处罚[14]。

3.2.2 农药施用方面

1)加强技术培训,科学合理施用农药。农药的流失与施药方式有关,针对不同的作物品种采取不同的施药方式可以减少流失。

2)淘汰高毒农药,发展绿色农药。

3)施药前必须充分考虑天气因素和农田的排灌水,以减轻由于农田径流导致的水体污染的程度。

4)建立健全农药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法国于1905年最早制定了农药管理法,美国于1910年制定农药管理法。中国的农药登记工作开始于1982年,但至今未制定农药管理法,技术规范和技术性程序规定不属于法律范畴,在实施过程中权威性不强,不能对违章现象进行有效遏制和处理。

3.2.3 畜禽养殖业的产排污方面

1)鼓励采用生产沼气或有机肥料等形式,提高畜禽养殖粪便的资源化利用与污染物达标排放水平。目前,农村微生物利用最为广泛、最卓有成效的是沼气,以沼液代替农药,沼渣代替化肥,已经成为广大农村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的重要条件。

2)积极推广治污新技术,采取粪尿干湿分离、粪便生物处理及利用粪尿生产沼气,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等技术。

3)规范各类药物添加剂和消毒剂的使用,反对滥用兽药和添加剂,有效控制微量元素添加剂的使用量,严格禁止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兽药和添加剂,提倡使用益生素、酶制剂或天然中草药等。使用高效低毒广谱的消毒药,禁用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消毒药物,禁止向水中排放畜禽废渣,运输畜禽废渣必须采取防渗漏、防流失、防遗撒和其他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

3.2.4 水产养殖业方面

1)对养殖户进行生态养殖技术培训,加强养殖户的环保意识,积极引进新技术,使其在养殖活动中自觉少用或不用污染性强的化学品,用绿色生态渔药取代现有渔药。

2)改变投饲方式,可采用自动喷料机投喂以提高饲料利用率。

3)加强日常管理,投微生物饲料,对水生动物及其生活环境中正常的有益微生物菌种或菌株进行鉴别、筛选、选种、培养或干燥等,制成活菌制剂用于水产养殖生产[15,16]。

4 结论

根据大兴区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的区域布局,在综合考虑影响农业面源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分区、分类抽样检测农业源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通过对污染普查对象和普查数据的分析计算,对大兴区的环境污染现状有了清晰的了解,为构建大兴区农业面源污染普查数据分析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中畜禽养殖业的粪便负荷量计算及通过有机肥的最大适宜量参数得到的警报值,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轻微误差,但总体反映出大兴区畜禽养殖业污染的实际情况,在今后的研究中将对警报值的提取进行深入的优化和探索。

上一篇:高校薪酬分配体系问题下一篇:学生干部选拔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