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内容量表(共12篇)
工作内容量表 篇1
1 问题概述
2008年, 工厂人员在主机厂进行外场排故时, 主机厂特设人员反映某型号油量表系统的压力加油预调器NJC-39在经地面试验器检测合格, 装机后出现不工作的故障, 即在地面加油时无法按规定的值进行加油, 随后经采用串件排除法检查发现该飞机上共有2只压力加油预调器NJC-39故障品。
2 产品组成与原理
压力加油预调器NJC-39是对飞机进行加油或放油的预调装置, 它是通过与电容式油量表配合来控制飞机加放油的, 当飞机的加油油量或放油油量达到了压力加油预调器上设定的预调值时, 压力加油预调器就会发出停止加油或放油的自动控制信号, 从而起到自动加放油的作用。
它是由电桥电路、放电电路、检波器、可控硅开关、控制继电器等组成。压力加油预调器本身的一部分与油量表电桥的一部分组成了加油预调器的四臂平衡电桥, 当要进行加放油时, 通过手动调节压力加油预调器上的旋钮, 而使得该四臂平衡电桥的一端的臂的平衡被打破, 即加油预调器的这部分电路发生了变化, 此时电桥输出不平衡信号, 该不平衡信号经过放大电路放大, 检波器检测得到一个脉冲信号, 接收到脉冲后BG3导通, 即可控硅开关被触发, 从而接通115V400HZ的电源, 继电器J和电阻R15组成的线路上此时也有电流通过, 继电器线包吸合, 加油预调器发出自动控制信号。随着油量的变化, 电容式油量表测量油量也不断发出一个变化的电压信号, 当该电压信号使得预调器的电桥再次达到平衡时, 加油预调器发出控制信号, 从而自动停止加油或放油。
3 原因分析
3.1 故障定位
故障出现时, 主机厂相关人员对该2只压力加油预调器NJC-39故障品进行初步分析, 并打开产品外壳, 经检查发现产品上的电阻R15和R16均为5.6K, R15与产品图纸规定R15的值为2.2K不一致。因此可以将压力加油预调器NJC-39在外场装机时出现不工作的故障定位为电阻R15焊错, 同时地面试验器也未能检测出产品的故障。
3.2 机理分析
首先, 电阻器R15和R16都是安装在开关整流装配组件中, 电阻R15与继电器串联, 对继电器有分压的作用, 而且R15和R16在电路板上的装配焊接位置非常靠近, 体积大小以及颜色都是一样的, 由于操作工人在装配焊接过程粗心大意, 凭经验操作, 导致电阻R15与R16装错、装混。当将2.2K的R15装成5.6K时, 与继电器串联的电阻值比图纸上规定的电阻值要大, 在装机接通电源后, 由于R15的分压作用, 继电器J两端的电压降低了, 此时继电器不能在规定的油量值进行正常吸合, 加油预调器没有及时发出加油停止信号, 就出现了上述加油预调器不工作的故障。
其次, 经过试验器测试合格后, 产品装机时又出现不工作的故障, 说明我们的试验器缺乏检查出现这类故障的功能。在飞机上, 加油预调器的电源是采用电源盒E E-3 9来供电, 输出电压不是稳定为115V400Hz的, 在飞机上其电压值可能低于115V, 而与飞机不同的是, 地面试验器所用的电源是稳定的115V、400Hz的电源。试验器与飞机上电源及负载的差异, 使得在电阻器R15与R16装配焊接错误的情况下出现加油预调器不工作的现象。
3.3 故障复现
2008年底, 军代表与工厂技术人员一起进行了故障复现试验。为让产品条件尽可能接近飞机上的环境, 分别采用NJC-39试验器所用的稳压电源和电源盒EE-39依次给试验器和产品供电, 负载都按照技术协议书上给定的值进行设定, 加油预调器上的电阻R15和R16按以下四种情况安装焊接:第一, R15和R16均为5.6K;第二, R15和R16均为2.2K;第三, R15和R16二者装反时, 即R15为5.6K和R16为2.2K;第四, R15和R16都按图纸规定正确安装时, 即R16为5.6K和R15为2.2K。
通过对四种安装焊接情况进行试验检查, 试验检查情况如下。
(1) 用NJC-39试验器所用的稳压电源给产品加油预调器NJC-39提供电源时, 无论电阻R15和R16怎么安装, 产品性能及误差检查都正常, 即用稳压电源提供电源时, 试验器不能检测出产品安装焊接错误的故障。
(2) 用电源盒EE-39提供电源, 将其输出电压调至115V及以上的时候, 产品性能及误差检查都正常, 即此时试验器也不能检测出产品的安装焊接错误的故障。
(3) 而用电源盒EE-39提供电源, 将其输出电压调至低电压103.5V左右时, 电阻R15和R 1 6安装焊接错误后, 加油预调器NJC-39的在各个点的转换误差为100KG, 故障得到复现。因此, 飞机上出现的故障原因即为当飞机的电源盒EE-39输出电压偏低时, 电阻R15和R16因工人操作而安装焊接错误, 导致继电器J两端电压降低, 继电器J的吸合力降低, 同时地面试验器也不能检测出来。
4 纠正和预防措施
(1) 在查找原因的同时, 军代表组织工厂销售人员迅速查找产品的地点和状态。查明原因后, 工厂马上对本批0805批进行复查, 同时通过协调主机及军事代表室, 将已经装机的本批产品全部招回工厂进行复查, 通过复查发现本批产品共16只加油预调器NJC-39, 其中有13只安装焊接错误。
(2) 根据故障复现的情况, 对加油预调器NJC-39的工艺资料进行了更改, 在工艺资料上增加了与电源盒EE-39配套试验的检测手段:在总装调试工序增加用电源盒EE-39提供电源, 在其输出电压为103.5V~126.5V时检查加油预调器NJC-39的工作性能。
(3) 对操作人员和检验验收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和处罚考核, 切实使相关人员提高质量意识和强化工作责任心, 严格按照工厂工艺规程和规章制度进行操作。
5 举一反三
(1) 为保证交付产品质量, 代表室多次协调工厂、主机厂以及主机厂代表室, 对本年度交付的0808批次和0803批次的全部产品进行了复查, 复查产品均无问题。
(2) 为减少类似因试验器检测不出来而未发现故障的现象, 对其他同类型的系列产品试验器按照相关资料进行了复查, 复查未发现问题。
工作内容量表 篇2
1、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内容 姓名 性别 年龄 学校 年级 班级
指导语:下面是有关你近来心理状态的一些问题,请你仔细阅读每一个题目, 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填写每一个题目没有对错之分。请你尽快回答,不要在每道题上过多思索。
每个题目后边都有五个等级供你选择。分别按照程度的高低用1、2、3、4、5来表示。注意:①每个题目后只能选一个等级,在相应的数字上画圈;②每个题目都要回答。
从无
轻度
中度
偏重
严重
1.我不喜欢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
2.我心情时好时坏
3.做作业必须反复检查
4.感到人们对我不友好,不喜欢我 5 5.我感到苦闷
6.我感到紧张或容易紧张
7.我学习劲头时高时低
8.我对现在的学校生活感到不适应
9.我看不惯现在的社会风气
10.为保证正确,做事必须做得很慢
11.我的想法总与别人不一样
12.总担心自己的衣服是否整齐
13.容易哭泣
14.我感到前途没有希望
15.我感到坐立不安,心神不定
16.经常责怪自己
17.当别人看着我或谈论我时,感到不自在 5 18.感到别人不理解我,不同情我 5 19.我常发脾气,想控制但控制不住
20.觉得别人想占我的便宜
21.大叫或摔东西
22.总在想一些不必要的事情
23.必须反复洗手或反复数数
24.总感到有人在背后谈论我 5 25.时常与人争论、抬杠
26.我觉得对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
27.我对做作业的热情忽高忽低
28.同学考试成绩比我高,我感到难过
从无
轻度
中度
偏重
严重
29.我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
30.老师对我不公平
31.我感到学习负担很重
32.我对同学忽冷忽热
33.上课时,总担心老师会提问自己
34.我无缘无故地突然感到害怕
35.我对老师时而亲近,时而疏远
36.一听说要考试,心里就感到紧张
37.别的同学穿戴比我好,有钱,我感到不舒服 1
38.我讨厌做作业
39.家里环境干扰我的学习
40.我讨厌上学
41.我不喜欢班里的风气
42.父母对我不公平
43.感到心里烦躁
44.我常常无精打采,提不起神来
45.我感情容易受到别人的伤害
46.觉得心里不踏实
47.别人对我的表现评价不恰当
48.明知担心没用,但总害怕考不好
49.总觉得别人跟我作对
50.我容易激动和烦恼
51.同异性在一起时,感到害羞不自在 5 52.有想伤害他人或打人的冲动
53.我对父母时而亲热,时而冷淡
54.我对比我强的同学并不服气
55.我讨厌考试
56.心里总觉得有事
57.经常有自杀的念头
58.有想摔东西的冲动
59.要求别人十全十美
60.同学考试成绩比我高,但能力并不比我强
2.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构成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是由60个项目组成的,每个项目的评分按5级制的评分进行。每个项目后面共有5个等级共数十种选择,这五个等级是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与严重。
分别按照等级的程度用1、2、3、4、5组成。①无,表示没有意识到该项目有问题。
②轻度,表示意识到该项目存在轻度的问题。③中度,表示意识到该项目存在中等程度的问题。④偏重,表示意识到该项目存在较重的问题。
⑤严重,表示意识到该项目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问题。
3.评分方法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总均分是由60个项目的得.分加在一起除以60,得出受试者心理健康的总均分,表示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分为10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都是由6个项目组成的。将每个分量表6项得分之和.除以6,就是该量表的平均分。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是采用五级计分法,即无为.1分,轻度为2分,中度为3分,偏重为4分,严重为5分。
4.判断心理健康的分数标准
为了简便判断心理健康的程度,我们根据大量测试中学生的结果,以2分为判断心理健康是否存在问题的标准分数线。
心理健康总分如果低于2分,表示心理健康总体上是良好的。如果心理健康总分超过2分,表示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总均分在2-2.9分之间,表示心理健康总体上存在轻度问题。心理健康总均分在3-3."分之间,表示心理健康存在中等程度的问题。
心理健康总均分在4-4.99分之间,表示心理健康在总体上存在较重的问题。心理健康总均分在5分,表示心理健康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从心理健康总均分来判断心理健康是一个很重要的判断指标。但是,心理健康总均分没有问题,不等于每一个分量表不存在问题。一个中学生在焦虑分量表存在问题,但从总均分上看可能反映不出来。因此,我们既要从均分上判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要从10个分量表去具体地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把总均分判断学生总体情况与分量表判断学生具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既全面又具体地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共有60个项目组成。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有10个分量表组成。这10个分量表分别为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60个项目的分数加在一起除以60,成为该量表的总均分,即从整体上衡量受试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下面我们把10个分量表各自包括的项目说明如下。①强迫症状
强迫症状反映受检查者,做作业反复检查,总爱洗手,反复想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总担心自己的衣服穿得是否整齐,总担心考试考不好等心理状况。强迫症状是由6个项目组成的,它们是3、10、12、22、23、48项组成。②偏执
偏执是反映受试者觉得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别人占自己的便宜,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不适当,对多数人不信任,别人与自己做对等心理问题。偏执是由量表的第11、刻、24、26、47、49组成。③敌对
敌对反映受试者经常控制不住自己发脾气,经常与人争论,容易激动,有摔东西的冲动等等。敌对是由心理健康量表的第19、21、25、50、52、58项组成。④人际关系敏感与紧张
人际关系敏感与紧张反映受试者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好,感情容易受到伤害, 对别人求全责备,和异性在一起感到不自在等心理问题。人际关系紧张敏感是由该量表的第4、17、18、45、51、59项组成。⑤抑郁
抑郁反映受试者感到苦闷,感到前途无希望,经常责备自己,无精打采等等。抑郁是由该量表的第5、13、14、16、44、57项组成。⑥焦虑
焦虑反映受试者感到紧张,心神不定。心里烦躁、心里不踏实,总觉得心里有事等。焦虑是由该量表的第6、15、34、43、46、56项组成。⑦学习压力感
学习压力感反映受试者感到学习负担重,上课怕老师提间,害怕考试,讨厌做作业,不喜欢考试等。学习压力感由该量表的第31、33、36、38、40、55项组成。⑧适应不良
适应不良反映受试者对学校生活不适应,看不惯社会风气,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应家里的学习环境等心理问题。适应不良是由该量表的第1、8、9、29、39、41项组成。⑨情绪不稳定
情绪不稳定反映受试者情绪忽好忽坏,情绪忽高忽低,学习劲头时高时低,对教师、同学、家长时而亲近,时而疏远等心理问题。情绪不稳定是由该量表的第2、7、27、32、35与53项组成。⑩心理不平衡
工作内容量表 篇3
关键词:体育健身休闲;服务质量;量表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章编号:1009-783X(2010)05.0007-04
文献标志码:A
体育休闲健身市场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和市场经济背景下迅速发展壮大的,经过10多年的发展,体育休闲健身市场已经成为我国体育消费市场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的体育休闲健身市场的发展时间短,同国外发达的体育健身休闲业相比我国的体育休闲企业自身存在一些弱点,包括创新能力差、创新环境差,生产要素供应不足等。体育休闲健身企业本身创新能力差,服务质量和营销形象建设低下造成的企业成长性差,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瓶颈。营销学经典原理指出,“服务质量是运动服务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一环,是维护消费者忠诚度机制的最重要的因素”。国外有关体育产业方面的研究也说明了体育健身休闲服务业以清新的服务观念、消费者导向概念提升服务质量水平,才能称作成功的经营策略,所以,服务质量乃始于消费者的需要,且终于消费者满意度。消费者通常以认知到的服务与期望相比较来判断服务质量,提供的服务达到或超越消费者的期望,才会有满意的消费者,有满意的消费者才有重复购买的忠诚消费行为;所以,了解消费者的期望是提供高服务质量的基础,重视服务质量才是体育健身休闲场所经营发展所要重视的环节。
1服务质量的概念界定
Dorothy Riddlem研究显示:服务在任何社会活动中都处于经济活动的中心。服务是经济健康的关键,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服务运营的特征与其他产业的管理特征不同,概括起来是,顾客参与服务过程,服务的生产与消费同时发生,服务的容易消逝性,服务的无形性等。Garvin认为服务质量是一种感知性质量,并非客观质量,而且服务质量是顾客对于事物的主观反应,并且不以事物性质或特性进行衡量。
Parasuraman等将服务质量定义为客户对服务的期望与客户接受服务后实际知觉之间的差距,即服务质量一期望的服务一认知的服务。如果期望的服务水平和认知服务水平相等,表示服务质量普通;如果认知的服务水平大于期望的服务水平,表示服务质量高;如果认知的服务水平小于期望的服务水平,表示服务质量低。此外,Parasuraman等更进一步提出服务质量知觉连续带的观念,他们认为服务质量是购买前的期望、认知的过程质量和认知的结果质量3项的乘积,同时将知觉服务质量视为连续带,至于客户对服务质量的认知会落在连续带的哪一点上,则取决于期望被满足的程度。如果期望未被满足,则客户的认知服务质量将是不满意的,且随着不满意差距的扩大,会逐渐往完全不能接受的质量趋进如果期望被满足,则客户的认知服务质量将是满意的;如果期望被超越,则客户的认知服务质量将是非常满意的,且随着其中差距的扩大,逐渐向理想质量接近。
2服务质量的模式、构面与量表
2.1服务质量的模式
过去有许多学者提出服务质量的观念性模式,其中以剑桥大学Parasuraman等[333位教授所提出的服务质量观念性模式最为完整。他们3人一方面针对银行业、信用卡公司、证券经纪商、产品维修业等4种服务业的管理人员进行深度访谈,另一方面也针对此4种行业的客户进行集体访问,发展出一套完整的服务质量观念模式,一般简称PZB模式。在这一模式中他们提出服务质量有5个缺口(gap),而这5个缺口就是服务业的服务质量无法满足客户需求或期望的原因,如果服务从业者要让客户的需求达到满意水平,就必须缩小这5个缺口的差距。在这5个缺口中,前4个缺口是服务从业者提供服务质量的主要障碍,第5个缺口是由客户认知服务与期望服务所形成的,且第5个缺口是前面4个缺口的函数,亦即gap5=f(gapl,gap2,gap3,gap4)。
缺口1。客户期望的服务与管理者对客户期望服务认知之间的差距(consumer expectation management perception gap)。此缺口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服务业的管理者并不了解客户对服务的期望,因为对客户的需求认知并没有充分的了解,所以服务业者所提供的服务就无法满足客户的期望。
缺口2。管理者对客户期望服务认知与服务质量规格间的差距(management perception service quality specification gap)。此缺口是由于受到服务从业者资源条件或市场环境的限制,使得服务业者无法提供客户真正所需的服务规格,进而产生了认知和服务质量规格间的差距。
缺口3。服务质量规格与服务传递问的差距(service quality specification service delivery gap)。该差距的产生是由于服务业的员工在提供服务时,其绩效无法标准化且维持在一定水平上。即使服务业者对服务方式有明确的规范,但因服务质量无法标准化,进而会影响客户对服务质量的认知。
缺口4。服务传递与外部沟通间的差距(service deliveryexternal communication gap)。此缺口是因为服务业者运用广告媒体或外部沟通工具时,由于太夸大其服务,而影响客户对服务的期望。过多的承诺或保证虽可提高客户的期望,但是客户在接受实际服务无法达到其期望时,会大大地降低客户对该服务质量的认知。
缺口5。客户的期望与认知服务间的差距(expected serviceperceived service gap)。此缺口是客户对事前的服务期望和接受服务后认知之间的差距。如果事后的认知大于事前的期望,则客户对服务业者提供的服务质量会感到满意;如果事后的认知未达事前的期望,则客户对服务业者提供的服务质量将会感到不满意,而口碑、个人需求和过去的经验皆会影响到客户对服务的期望。
工作内容量表 篇4
一、工作底表的编制方法
工作底表是以现金流量表为基础, 从该表行次旁增加两栏“基数”和“调整数”, 后面是现金流量表上的“本年累计数”。并以一项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确认为现金的流出;一项负债的增加或资产的减少, 确认为现金的流入这一常规为依据, 将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及会计科目, 按照现金流量表项目界定的内容, 分别归属固定到现金流量表各个相关的项目下面。
以中央储备粮直属库会计报表为例说明。
“营业收入”、“应收票据减少 (减:增加) ”、“应收账款减少 (减:增加) ”、“预收款项增加 (减:减少) ”等固定到“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下。“营业外收入”、“储备粮油结算差价收入”、“递延收益增加 (减:减少) ”等固定到“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下。“营业成本”、“存货增加 (减:减少) ”、“存货跌价准备减少 (或:增加) ”、“预付款项增加 (减:减少) ”、“应付票据减少 (减:增加) ”、“应付账款减少 (减:增加) ”等固定到“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下。“应付职工薪酬减少 (减:增加) ”固定到“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下。“营业税金及附加”、“所得税费用”、“应交税费减少 (减:增加) ”固定到“支付的各项税费”项目下。“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储备粮油结算差价支出”、“其他应收款增加 (减:减少) ”、“坏账准备减少 (减:增加) ”、“长期应收款增加 (减:减少) ”、“长期待摊费用增加 (减:减少) ”、“待处理财产损溢增加 (减:减少) ”、“其他应付款减少 (减:增加) ”、“预提费用减少 (减:增加) ”等固定到“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下。“投资收益”、“应收利息减少 (减:增加) ”、“应收利润 (股利) 减少 (减:增加) ”等固定到“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项目下;“固定资产原价增加 (减:减少) 、“累计折旧减少 (减:增加)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减少 (减:增加) 、”“工程物资增加 (减:减少) ”、“在建工程增加 (减:减少) ”、“固定资产清理增加 (减:减少) ”、“无形资产增加 (减:减少) ”、“累计摊销减少 (减:增加) ”等固定到“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项目下。“持有至到期投资增加 (减:减少) ”、“长期股权投资增加 (减:减少) ”等固定到“投资支付的现金”项目下。“实收资本 (股本) 增加 (减:减少) ”、“资本公积增加 (减:减少) ”等固定到“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项目下。“短期借款增加 (减:减少) ”、“长期借款增加 (减:减少) ”、“应付债券增加 (减:减少) ”等固定到“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项目下。“财务费用”、“应付利息减少 (减:增加) ”、“应付利润 (股利) 减少 (减:增加) ”等固定到“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项目下。以此形成《现金流量表工作底表》。
二、工作底表的编制程序
第一步, 在资产负债表“期末数”后面增加一栏“增减数”, 利用该表的“期末数”减“年初数”计算出“增减数”。并将其“增减数”和利润表的“本年累计数”直接过入工作底表的会计报表项目和科目内, 作为该表的“基数”。
第二步, 对工作底表会计报表项目和科目的“基数”进行调整。由于现金流量表按收付实现制原则编制, 而会计核算执行的是权责发生制, 加上归属在现金流量表项目下的会计报表和科目, 与对应的现金流量表项目界定的内容不是绝对相匹配。因此, 需对工作底表会计报表项目和科目与现金流量表项目不相匹配的事项进行相应调整;对不涉及现金收支的项目予以剔除。同类项目, “此增彼减”;异类项目, “同增同减” (减少以“-”号表示) 。所谓同类项目, 是指只涉及现金流入类或者现金流出类一类有关项目内的数据调整。所谓异类项目, 是指涉及现金流入类与现金流出类两类有关项目相互间的数据调整。所有数据的调整及剔除, 全都直接在工作底表上进行。
举例如下:
(一) 对会计报表项目和科目与现金流量项目不相匹配事项应进行项目内的调整。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调整事项。
例如销售商品已向购买者收取的增值税销项税额, 因制度的规定未列入销售收入, 现应从“应交税费”项目中扣除, 加回到本项目反映。反映在“营业收入———其他类业务收入”中出租包装物和出租固定资产收入, 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收入, 应从本项目调到“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中反映。
2.“收到的税费返还”调整事项。
例如, 作为政府补助返还的各种税费, 应分别从“营业外收入”、“应交税费”项目中调到本项目反映。
3.“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调整事项。
例如, 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中收到的租金、押金应从该项目中减去, 调到在本项目反映。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调整事项。
例如, 购买商品已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按制度规定未列入商品成本, 应从“应交税费”项目中减去, 加回到本项目反映。
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调整事项。
例如,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项目中反映的职工薪酬, 应从该项目中减去, 调到在本项目中反映。但不包括支付给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福利, 该工资和福利在“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项目中反映。
6.“支付的各项税费”调整事项。
例如, 本项中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 应分别调到“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和“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中反映。费用中支付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和印花税等, 应从管理费用项目中减去加回到本项目。本项目不包括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实际支付的耕地占用税。
7.“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
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调整事项。例如, 在固定资产清理项目中反映出售固定资产和长期资产、转让无形资产取得的现金收入, 扣除处置这些资产而支付的有关费用后的净收入, 以及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所造成的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报废、毁损而收到的保险赔付收入, 应从固定资产清理项目中减除, 调到本项目中反映;如所收回的现金净额为负数, 则在“支付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中反映。
(二) 对非现金因素形成的收支项目, 都应从工作底表中剔除。
例如, 本期计提摊入成本、费用中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和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以及未支付的预提利息和费用等。又如, 本期计提列入损益的坏账准备、跌价准备和减值准备等。再如, 待处理财产损溢、以物抵债、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抵扣、应收票据贴现、视同销售行为反映的收入和销项税额、固定资产盘盈盘亏, 以及银行办理转贷付息等。所有这些实际都未发生现金收支, 应分别从本项目和对应项目中剔除。
(三) 对会计报表项目和科目归
属在同一个现金流量项目内的不作调整。如, 库存商品和应付账款同归集在“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下, 正好现金流出抵减了现金流入。以上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增减变化不产生影响, 因此, 其“基数”不存在调整。
第三步, 应将工作底表调整计算好的“本年累计数”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进行核对, 数字一致后, 过入正式的《现金流量表》, 即编制工作完成。
三、工作底表编制现金流量表的优点
采用工作底表编制现金流量表优点有二:
现金流量表 篇5
一、现金流量表最后一列“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
现金流量表最后一列“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货币资金的期末余额-货币资金的期初余额,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初余额,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末余额。
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1+17%)+利润表中其他业务收入+(应收票据期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初余额)-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2、收到的税费返还=(应收补贴款期初余额-应收补贴款期末余额)+补贴收入+所得税本期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营业外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业务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收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银行存款利息收入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存货期末余额-存货期初余额)〕×(1+17%)+其他业务支出(剔除税金)+(应付票据期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应付账款期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初余额)
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应付工资”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应付福利费”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管理费用中“养老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成本及制造费用明细表中的“劳动保护费”
6.支付的各项税费=“应交税金”各明细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应交款”各明细账户借方数+“管理费用”中“税金”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业务支出”中有关税金项目 即:实际缴纳的各种税金和附加税,不包括进项税。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营业外支出(剔除固定资产处置损失)+管理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折旧、坏账准备或坏账损失、列入的各项税金等)+营业费用、成本及制造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其他应收款本期借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本期借方发生额+银行手续费、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汇兑损益。
三、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短期投资期初数-短期投资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该公式中,如期初数小于期末数,则在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2.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利润表投资收益-(应收利息期末数-应收利息期初数)-(应收股利期末数-应收股利期初数)
3.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固定资产清理”的贷方余额+(无形资产期末数-无形资产期初数)+(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其他长期资产期初数)
4.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收回融资租赁设备本金等。
5.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在建工程期末数-在建工程期初数)(剔除利息)+(固定资产期末数-固定资产期初数)+(无形资产期末数-无形资产期初数)+(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其他长期资产期初数)上述公式中,如期末数小于期初数,则在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项目中核算。
6.投资所支付的.现金=(短期投资期末数-短期投资期初数)+(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剔除投资收益或损失)+(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剔除投资收益或损失)该公式中,如期末数小于期初数,则在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7.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投资未按期到位罚款。
四、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实收资本或股本期末数-实收资本或股本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应付债券期初数)
2.借款收到的现金=(短期借款期末数-短期借款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
3.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投资人未按期缴纳股权的罚款现金收入等。
4.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短期借款期初数-短期借款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剔除利息)+(应付债券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剔除利息)
5.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应付股利借方发生额+利息支出+长期借款利息+在建工程利息+应付债券利息-预提费用中“计提利息”贷方余额-票据贴现利息支出
6.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发生筹资费用所支付的现金、融资租赁所支付的现金、减少注册资本所支付的现金(收购本公司股票,退还联营单位的联营投资等)、企业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建固定资产,除首期付款支付的现金以外的其他各期所支付的现金等。
浅议现金流量表分析 篇6
摘 要 企业财务会计,作为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职能,在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现金流量表,作为财务报表的基本形式,是对经济实体在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增减变动情况的反映。针对现金流量表进行科学的分析,有利于企业会计实现财务管理的高效化与合理化。
关键词 企业经济 现金流量 分析 思考
当前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企业管理方式的创新与深化。财务会计是目前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重要职能。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运行离不开现有资金的周转,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量是衡量企业发展是否稳定的重要尺度。现金流量表作为企业会计财务报表的组成形式,对于有效反映企业发展运营状况有着重要的作用。正确分析现金流量表,有利于保障和实现现代企业的科学发展。
一、企业现金流量表概述
相对于财务会计管理来说,现金流量,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数量。随着企业经营形势的复杂化,能够反映企业资金动向的现金流量,成为企业经营的必备财务信息。所谓现金流量表,作为会计财务报表的重要表现形式,又叫账务状况变动表,往往是指针对相关经济主体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增减情况进行统计与上报的信息材料,它属于一份能够具体显示经济主体在特定时期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财政报告。
现金流量表的内容结构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相一致。通常按照每月或每季度来统计现金变动状况。通过现金流量表,可以概括反映经营、投资和筹资等活动对企业现金流入流出的影响,作为分析工具,现金流量表取代和拓展了传统会计财务状况变动表的功能,能够详细描述由企业主体的经营、投资与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现金流量表,主要反映资产负债表中各个项目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可用于分析相关经济机构在短期内的运营资金,决定公司短期生存能力,特别是缴付帐单的能力,为企业决策者提供财务管理以及利润情况等相关信息,有利于正确评估企业经营的运营潜力和发展程度。相对而言,现金流量表具有客观性、相关性、应用性和实效性等特征。
二、针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的主要内容
1.分析项目资金流量与经济活动的关系
(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针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而言,如果在正常生产经营期间出现现金流量小于零的状况,则说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存在销售不畅、到期货款不能及时收回等问题。如果现金流量大于零并刚好弥补当期非付现成本,则企业能维持经营活动的简单再生产;如果现金流量大于零并在补偿非付现成本后仍有剩余,说明企业购销活动带来的现金流量状态良好,有能力为企业投资活动提供现金流量支持。
(2)投资活动现金流量
企业投资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促进企业以后正常运营和发展,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收益。如果企业在购建资产和投资等方面所支付的现金之和,大于企业收到的现金净额之和,则应针对企业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量与企业的现金流出量状况进行具体分析和合理评价。如果企业在投资活动方面的现金流入量大于投资支出量,说明投资效益良好。
(3)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筹资是保障企业正常运行的重要活动。当企业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量大于流出量时,应注意企业资金成本、资本结构和财务风险。当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量小于流出量时,则标志着企业可能出现在本会计期间集中发生偿还债务、支付筹资费用、利润分配、偿还利息、融资租赁等业务;或因企业经营活动与投资活动在现金流量方面运转较好,不需对外筹集大量资金。
2.分析现金流量的结构
通过分析现金流入结构能够有效反映企业经营、投资和筹资等活动现金流入的比重以及各项业务活动现金流入中项目构成情况,可以明确企业现金来源途径。通过分析现金净流量结构可以反映出现金收支是否平衡及其成因。现金流入流出比是当期流出的现金取得了多少现金流入的回报。对现金流量结构分析,可以采取比较的方法观察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化趋势,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预测,发现问题找出差距。一般来讲,正常经营的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应是正数,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是负数,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正负相间。
3.分析现金流量的充足性
现金流量的充足性分析是将现金流量表同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进行对比、计算和分析,更为直接有效地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企业的偿债能力是报表使用者非常关注的财务信息。通过现金流量表采用现金比率、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债务总额比和现金偿付比率等指标进行偿还债务充足性分析,能够了解企业债务偿还的保障程度和时效性。
现金支付充足性是指企业可用现金偿还债务以及支付其他各项支出。采用强制性现金支付比率、现金偿付利息保障倍数、现金股利保障倍数和现金满足投资比率等指标进行现金支付充足性分析,能够体现企业的现金支付能力。
企业盈利能力是反映企业财务能力的重要指标。通过客观性现金流入与流出表现的现金流量表,采用销售现金比率、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净资产现金回收率和现金盈余指数,分析企业盈利现金充足性,能够灵活的反映企业盈利能力
三、现金流量表分析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针对企业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应注意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企业经营特点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对于企业现金流量的分析应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采用单期分析与多期分析相结合,纵向分析与横向分析相结合,现金流量表与其他报表资料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分析方法进行科学的分析。
四、结束语
总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下,针对企业会计财务报表中的现金流量表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有益于实现企业财务信息更为客观真实的显示和反映。对于帮助决策者有着重要的参评价值。
参考文献:
工作内容量表 篇7
1 电能测量内容
由于测量侧重点及工作原理的差异性, 电能计量表具有三种不同类型, 也就是感应型、电解型及静止型, 虽然三种类型都可以对电能进行测量及数据处理, 但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主要还是感应式及静止式。感应式电能表由于运行原理及设备构造方面具有一定的制约性因素, 所以测量结果难免出现一定误差, 这就使得该类型的电能表的功能发挥受到一定阻碍。静止式电能表的运行是以电子方式为基础实现对功率的转换, 最终完成数据的整理, 所以静止式电能表也就是电子式电能表。静止式电能表由于测量结果的误差小、可以承受高强度的荷载力、设备对能源的消耗量小以及易于携带的优势特点, 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电能测量领域。经过多种因素的综合考量, 以及电能计量表工作质量及运行成本因素的差异性, 静止式电能表逐渐替代了感应式电能表的市场位置。
根据转换方式的不同, 静止式电能表又可以分为ADC型、霍尔乘法型、热点交换型、时分割乘法型这几种类型。ADC型电能检测指将将经过的电流和电压转化成为数字量, 并利用微控制单元 (MCU) 对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处理后得到的就是最基本的电量信息, 利用MCU对获得的电量信息进行各类运算, 得到相关各项数据;霍尔乘法型电能检测就是指利用霍尔元件来对电压和电流的乘积进行检测, 得到与电功率成正比的电信号;热点交换型使利用热电元件将电能产生的热能转换成为与电能功率成正比的电信号;时分割乘法型电能表又称PWM乘法器, 通过分别经过脉宽和幅度调制的两路信号得到脉动信号的直流分量, 即两路信号的乘积。
2 智能型电能表的功能作用
2.1 可以对用电量进行计量。
智能型电能计量可以完成两种形式的计量, 一种是对用电量进行当时目标计量, 另一种是可以对用电量进行期间内的积累量进行计量, 并且智能型电能计量对期间内的用电量的计量结果误差值较小, 准确率高达95%以上, 而对当时目标进行计量的结果却与之不同, 会受到实时用电功率的一定影响, 功率越大测量结果也就越加具有精准性。
2.2 可以实现对时段的控制。
智能型电能计量表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相关媒介实现对设备内部时间段的区间调控, 如果是单片机也可以按照相关功能设定对时间段进行保留及获取。这种控制方法的应用技巧就是通过对设备进行调节, 将时间进行设定, 以此达到对期间电量锁定的目的。
2.3 复费率作用。
复费率功能也就是将计费功能进行分开调节, 通过相应技术手段将电量差值进行高低区别选择, 这样就可以实现对电能的有效控制, 使用电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从而减少运营成本的流出, 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2.4 可以对最大需量进行计量。
在进行电能计量表的配置环节, 为了保证用电质量, 减少能源不必要的消耗, 需要根据用户用电常规标准进行最大限额设置, 同时进行分时段的电量测量, 将测量结果中的数据最大值选中, 并与先前设定的数据进行综合比对, 如果出现了超额使用现象, 电能表就会做出提示。
2.5 可以预先设置参数。
由于电能表工作原理及工作内容的差异性, 其参数标准也具有一定区别, 通常情况下, 电能表可以进行时间、分时段设定期间、最大需量值等等内容的设置。对设备内容的设置不仅仅可以进行本地设置, 更可以进行远程操控, 在地区之间进行设备配置操作可以通过电脑及抄表器完成, 而远程控制则需要以数据传输形式进行现代信息技术的远距离控制。
2.6 可以实现对设备的实时监控。
智能型电能计量表可以独立完成监控功能, 其功能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当设备监测到电功率超过标准限定额时, 设备就会及时作出反应, 并伴随警报提醒, 或者是电功率超出限定值的时间比较长, 并超过设定时间范围, 设备就会以跳闸形式发出警告。另一方面是当电表设备已经进入付费运行环境下, 预先设定的最小数额大于电量, 就会出现警报提醒, 或者是当电量小于零时就会出现跳闸情况。因此可以看出, 智能型电能计量表的监控功能只有在设备发生问题时才会显现, 在做出提醒时会以灯亮起作为信号。
2.7 可以实现对数据的显示。
智能型电能计量表的功能不仅仅是对电能进行计量, 同时还需要体现出电量内容, 而达到对电量内容进行显示必须具备以下两种特质:一是将用户需要的用电内容在条目上进行周而复始的信息展示;二是将所需展示的内容以用户为主体进行自行挑选, 在需要进行项目变化时可以通过调节按钮实现。
2.8 强大的存储功能及事件记录功能。
智能型电能计量表由于其技术优势, 可以对设定期间内的数据进行储存, 这将大大的提高了抄表的工作效率, 有效缩短了抄表时间。除此之外, 当电表发生不正常运行状况时, 智能型电能计量表就可以智能记录下状况发生时间及电表运行状态等数据信息, 这将为工作人员检查设备提供较大便利条件, 使电表运行状态处于长期安全稳定的舒适环境下。
3 智能型电能计量表的未来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电力市场的不断扩张, 用户对用电管理的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应对市场需求, 各种新型智能型电能计量表得到开发和应用, 各种型号虽然形态各异、功能众多, 但其主要功能最终可以分为三个方面:计量、计费功能, 保护功能和通信功能。计量、计费功能包括分时计量、最大计量和预付费等功能;保护功能包括对电流、电压进行保护并防止窃电行为等;通信功能主要是通过数据接口和数据网关进行数据交换。
随着智能型电能计量表的不断发展, 抄表也经历了各种不同发展时代, 从最初的手动抄表发展到后来的自动化抄表, 并随着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其中出现了以PDA (掌上电脑) 为代表的手持式抄表器、IC卡表自动抄表系统、电力载波自动抄表系统、区域远红外抄表、车载抄表系统等。通过设计中采用RS485接口与电能管理系统中的智能数据网关进行通信, 并且以太网与上位机连接从而实现远程电能管理。
为了响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 智能型电能计量表在我国用电管理中的使用范围将不断扩大, 其优势也将得到更进一步的体现。智能型电能计量表的应用对我国用电管理具有深远影响, 对电能计量表的研究设计也有着重要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琼.电能计量管理系统智能型电能计量表的设计与应用[J].能源.电力, 2016 (4) .
工作内容量表 篇8
教师工作压力的研究是在普遍工作压力研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20世纪70年代后期, 关于教师工作压力的研究才开始有学者关注。 1978年, Kyriacou和Sutcliffe在 《 教育评论 》 (Educational Review) 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教师工作压力的研究文章, 这是“教师工作压力”首次作为论文关键词出现。这篇文章中, 教师工作压力被定义为“教师的一种不偷快的、消极的情绪经历, 如生气、 焦虑、 紧张、 沮丧或失落。 ” Kyriacou和J.Sutcliffe (1978) 还最早提出了教师职业压力理论模式, 该模式从动态演化的角度, 将教师工作压力的形成过程总结为六个步骤 (马海燕等, 2010) 。
就国外教师工作压力现状而言, 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迅速增长 (Leung, Siu&Spector, 2000) 。 Gillespie, Walshandect., ( 2001) 也在研究中发现, 3/4的高校教师因工作压力受到许多折磨, 比如头疼、失眠、高血压等。
国内学者对教师工作压力研究起步较晚, 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关注。田玉荣、周志田于1993年在《教育研究与实验》第3期上发表的《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是国内较早的有关教师工作压力的研究文章 (徐志勤, 2007) 。从1993年开始, 对教师工作压力方面的研究开始逐年上升, 研究方法也从最初的体验描述发展到体验描述与实证研究并举。周立勋 (1987) 研究发现, 高校教师压力主要表现为一种负面的情感反映, 这主要来自于教师在工作中对工作场所环境的不满。李虹 (2005) 把教师工作压力定义为长期的, 持续性的压力。祁文婷 (2010) 的研究认为, 教师工作压力不是只存在于教学环境中, 而是存在于教师生活各个方面。周方方 (2014) 认为, 教师工作压力是基于特定情境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反应。这些情境包括教师遭遇不能解决的问题, 或者教学环境不能满足他的要求。
关于目前的教师工作压力研究现状, 秦琴 (2014) 从武汉8所高校收集了255份有效问卷, 得出这样的结论: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相对较高;艾米拉.阿布莱兹 (2014) 调查了新疆医科大学400名高校教师, 收集了341份有效问卷, 并得出相同结论:高校教师有着相对较高的工作压力。郭庆宗 (2015) 和她的研究团队调查了982名高校教师, 并发现他们的亚健康率高达70.9%。这也表明了教师的普遍较高的工作压力。
二、高校教师工作压力量表
国外常用的测量教师压力的量表主要有:Fontana (1989) 编制的“职业生活压力量表” (The Professional Life Stress Scale, 简称PLSS) , Cichon和Koff ( 1978) 编制的教学事件压力量表 (The Teaching Eventsstress Inventory, 简称TESI) , Clark (1980) 编制的教师职业压力因素问卷 (Teachingoccupationalstress Factor Questionnaire, 简称TOSFQ) 以及Maslach和Pines的MBI和BM (Maslach Bumout Inventoryand Burnout Measure) 等量表。
国内研究者有的直接使用外国的工作压力量表, 如林春梅等 (2002) 等使用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编制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压力反应的调查问卷》测量大学教职员工的工作压力。有的使用心理卫生量表, 如柳友荣 (1998) 使用SCL-90焦虑量表测量大学青年教师压力状况。但是李虹 (2005) 在进一步分析了这些压力测量工具后发现, 这些测量工具尚存在一些概念或其它方面有待商榷的问题: (1) 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混淆。由于压力反应和心理健康状况两者均为个人的主观感受, 给测量带来一些麻烦。例如, 心理健康状况好, 对压力的反应也相对较轻, 反之, 对压力的反应也较重。稍不留意, 对压力的测量结果变成了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反应。 (2) 工作压力和其它压力混淆, 一些工作压力测量中的题目并不突出反应工作中存在的压力问题, 而更多反应了人们生活中的共同问题。例如:“饮食改变” (李飒, 2010) 。 (3) 不可控压力和严重压力混淆。在某些压力量表中, 不可控压力通常代表严重压力。其逻辑关系为:因为压力严重所以不可控。但生活实践告诉我们, 虽然有许多压力不可控, 但有时候并非严重压力 (例如:交通拥挤, 天气炎热或者寒冷) 。这个概念上的混淆给测量工作带来许多不便。 (4) 忽视东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中国人和西方人因文化传统不一样, 对于自身、世界的反应和评价也有所不同:中国人以谦虚为美德, 他们对于自身则评价比较折中, 倾向于做出消极反应;而西方人则注重人文、看重个人的地位以及所作的努力和贡献, 他们对于自身则往往比中国人更高, 倾向于做出积极反应。例如, 中国人更愿意用“可以”或“还行”而不是用“好”或“很好”来描述自己的感受, 西方人则倾向于使用好”或“很好”来描述自己。因此, 如果直接采用西方的压力测量工具来测量中国人的压力状况可能会出现某些方面的问题, 例如:测量学标准方面的问题。鉴于上述问题, 有的研究者修订外国量表使之本土化。下面具体以一些国内教师工作压力量表进行举例说明:
1、《大学英语教师工作量表》。该量表由李虹于2005年编制完成。这份4分likert量表有5个分量表, 24个项目, 包括:工作保障, 教学保障, 人际关系, 工作压力和工作乐趣。该量表有着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也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该量表主要是以北京两所高校, 大约187名教师为研究对象, 因此, 其样本相对来说不够大。
2、《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量表》。该量表是由黎光明等人于2008年编制, 有42个项目, 7个测量维度来测量压力源。这些压力源包括:鉴定及评价, 教学与管理, 学术研究, 升职, 个人发展, 人际关系与社会影响。该量表从不同城市的6所高校中选取400名教师作为测试对象, 并收集到325份有效问卷。因此, 该量表有着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3、《高职教师职业压力量表》。该量表由黄琼和王会明于2008年编制, 有着26个测量项目, 从6个维度来测量工作压力。这些维度分别是:学校管理于教师福利, 职业责任, 自我存在与发展, 学生因素, 人际关系及工作压力。该量表是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的300名教师为被测对象, 因此有着相对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参考文献
[1]李虹.大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的编制及其信效度指标[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 (4) .
[2]阿米娜·阿布来孜, 王爽, 张文红, 等.新疆医科大学教师职业压力现状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3, (12) .
[3]秦琴.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社会支持——以武汉高校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 2014, 35 (4) .
工作内容量表 篇9
一、调整分录的编制原理
工作底稿法的核心内容是编制调整分录,即对当期发生的各类经济活动分类汇总后的金额重新编制出一系列会计分录,并按“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原理倒轧出各类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金额。比如,在日常销售与收款业务核算中,涉及“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预收账款”等会计科目。在编制现金流量表调整分录时,可将报表期间发生的由销售业务引起的全部“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等会计科目或报表项目的本期发生额合计数组合成一个调整分录。具体分录为:借:应收账款,预收账款,货币资金——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应收账款,预收账款。
上述调整分录中,“主营业务收入”科目的金额从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项目中取值;除“货币资金”外的其余各调整项目(或科目,下同)的金额,从各自对应的账户中的“本期借方发生金额合计”或“本期贷方发生金额合计”中取值,也可通过试算平衡表或科目汇总表中的相关数据取值;“货币资金”项目则根据会计分录的“借贷平衡”原理倒轧后得出。根据上述调整分录的内容可知,货币资金增加源自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加,应属于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部分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
二、调整分录的构建逻辑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附录“会计科目表”中列出的一级会计科目达160个。要将上百个会计科目及报表项目快速、准确地组合成基于各种调整目的的调整分录,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各会计科目及报表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例如,在调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时,应明确该项目现金流量产生于销售活动,还应考虑到现销、赊销、预收三种结算形式下可能涉及的所有会计科目与报表项目,如“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增值税销项税额)”、“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等科目。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及“应交税费(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的贷方发生额之和代表本期销售活动总共应收取的现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及“预收账款”科目的贷方发生额之和代表本期收到的赊销货款及本期收到的预收销货款,而这三者的借方发生额之和代表本期确认销售收入时未收到款项的金额。这样,通过“本期销售应收取的总金额-本期销售时未收现的金额+本期收到的赊销款及预收款”倒轧计算出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本期应填列的金额。
三、会计科目或报表项目的分类原则
调整分录的构建逻辑是围绕经济活动的内容展开的,那么确定各会计科目或报表项目的发生额应当用于哪一项目的调整分录,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这里所说的“实质”是指经济活动的内容归属,“形式”是指会计科目的一般分类归属。以“应收账款”为例,该科目的发生额一般用于核算销售业务所产生的债权,但也会用于核算投资活动所产生的债权,如变卖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时也会产生“应收账款”。可见,即使是用同一个会计科目核算的发生额,也有可能是来自两个甚至两个以上不同分类的经济活动,进而要求对该科目的发生额合计数进行拆分,以分别用于不同现金流量表项目的调整分录,而不能简单地根据会计科目的名称确定其用于调整哪一项目。
例如,在调整“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时,其调整分录一般为:借:主营业务成本,原材料(或库存商品等存货类科目),应付账款(或预付账款、应交税费、应付职工薪酬等与取得存货相关的应付类科目);贷:原材料(与借方存货类科目一致),应付账款(与借方与取得存货相关的应付类科目一致),累计折旧,货币资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上述调整分录中,“主营业务成本”科目金额可直接从利润表中的同名项目提取,除“货币资金”外的其他调整项目的借方发生额及贷方发生额可从相应的账户中提取,也可以从试算平衡表或科目汇总表中提取相应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数和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这些调整项目的发生额只包括由采购活动、生产活动、销售活动所引起的由存货成本及其增值税进项税额、营业成本承担的部分,且“累计折旧”与“应付职工薪酬”也只包括贷方发生额部分。对于由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所引起的上述调整项目金额的变化,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收到的现金”并无直接逻辑关系,不应纳入该调整分录。此外,由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特殊经济活动所引起的金额变化,并不必然产生现金流量,即使产生现金流量,也需要根据经济活动的实质来判断其现金流量的归属,进而确定其用于哪一项目的调整分录。最后,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原理,倒轧出“货币资金”的发生额,作为现金流量表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本期应填列的金额。
四、借贷方向的调整作用
根据“本期销售收入-本期发生的赊销款+本期收回的赊销款=本期销售收到的现金”的计算公式可知,“应收账款”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及贷方发生额均可用于调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出现在同一个调整分录中,类似的还有存货类、其他经营性债权及债务类会计科目等。但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现金流量项目的调整中,同一个会计科目一般只能出现在一项调整分录的借方或贷方,而不能同时出现在借方及贷方。
例如,在调整“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项目时,其调整分录一般为:借:货币资金——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短期借款——利息调整;贷:短期借款——本金,长期借款——本金、——利息调整。其中,“短期借款”科目虽然同时出现在借方和贷方,但其二级科目不同,因此应视为不同的会计科目。这里的“短期借款——利息调整”及“长期借款——利息调整”科目的金额仅包括取得借款时的发生额,不包括各期确认利息费用时的发生额。
又如,在调整“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项目时,其调整分录一般为:借:短期借款——本金,长期借款——本金;贷:货币资金——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
可见,之所以将“短期借款”及“长期借款”的借方发生额与贷方发生额分开调整,是因为它们的贷方发生额用于调整“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项目,而借方发生额用于调整“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项目。分开调整可以避免将两者纳入同一调整分录导致借贷相抵后的错误调整结果,也能更清晰地展现调整分录的调整逻辑。需要进行类似处理的还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应付债券”、“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及“长期股权投资”等投资性资产类及筹资性负债类会计科目及报表项目。因为这些科目的借方发生额与贷方发生额所对应的现金流量归属于不同的现金流量表项目。
五、坚持“能拆不合”原则
当一个会计科目同时核算了多项经济活动时,在编制调整分录时,应尽可能将该会计科目的发生额按经济活动内容的不同进行拆分,以用于不同项目的调整分录,避免编制复合调整分录和进行二次调整。例如,企业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出现以下调整分录(单位:万元):调整“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时的分录为:借:主营业务成本100,存货20;贷:应付账款50,货币资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70(100+20-50)。
假设上述50万元的“应付账款”中有20万元是因购买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则调整“购建固定资产”项目的分录为:借:固定资产100;贷:货币资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20、——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80。
由于在“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调整分录中“应付账款”科目金额包含了购买固定资产而产生的应付账款,导致“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金额少计了20万元。在调整的“购建固定资产”项目分录中,则将本应贷记的“应付账款”项目改为补充调整“货币资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虽然上述调整分录的最终调整结果无误,但“货币资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在另一项调整分录中出现,对于初学者而言,逻辑复杂、难以理解,也容易造成调整错漏现象。
更科学的做法是将“应付账款”的发生额分拆成两笔,分别用于上述两项调整分录,使每项调整分录的调整内容更加纯粹。分拆后的调整分录编制如下:
调整“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的分录为:借:主营业务成本100,存货20;贷:应付账款30,货币资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90(100+20-30)。
调整“购建固定资产”项目的分录为:借:固定资产100;贷:应付账款20,货币资金——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80。
参考文献
工作内容量表 篇10
1 量表的编制
1.1 IT企业员工工作特征分析
IT企业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 提供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产品和服务的企业。IT企业的员工也有着与其他企业不同的特点:①IT技术更新与学习。IT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日趋缩短。行业的知识更新迅速, 需要他们不断进行自身的“充电”、“增殖”, 以免落伍被淘汰。如Hitel公司的产品更新周期由过去3个月一次变为每个月更新。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说:“微软永远离破产只有18个月。”这种情况下, 企业必须快速占领新的市场。这就要求每个IT员工成为学习型的人才, 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技能, 才能适应IT企业的需要[4]。②IT企业员工面临更高的工作负荷。工作时间无规律、加班加点;工作量太大, 精神总处于紧张状态:员工们要面对沉重的工作任务、紧迫的完成时间、同行之间激烈的竞争;并且要面对每天超长时间的电脑操作, 工作比较枯燥单调。③IT员工一般年龄较轻, 受教育水平高, 工作能力强, 收入水平高[5]。因此在工作中彰显个性的趋势比较明显, 人际关系比较容易紧张。④IT员工具有更强的自我意识, 更具独立性。他们要求给予自主权, 使之能够以自己认为有效的方式进行工作, 获得领导的支持以及较好的职业发展。IT员工对知识、对个体的成长和事业的发展有着持续不断的追求。
因此, 针对IT企业员工的特点设计相应的工作应激量表, 以提高对IT企业员工的工作应激现状、工作应激源与工作应激反应测量的准确性。
本量表的预试量表衡量指标体系与题目的拟定以文献分析法及访谈法2种方式实施。本研究将国内外有关期刊、论文、学术会议及报告、研讨会资料、专著及统计报告等搜集汇总分析, 作为自制量表的理论基础及设计量表时的理论依据, 并参考国内外现有的相关量表工具的内容, 设计量表的题目。通过访问咨询国内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学者专家, 并且对IT企业内部分有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进行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来进一步发现IT企业的工作压力源和压力反应情况, 最后汇总整理他们的意见, 对本研究经文献分析得出的量表初稿进行修改完善, 删除了一些有歧义的题目以提高本研究量表的内容效度。在设计预试问题时尽量涵盖中外研究文献中提及的因素, 参照研究对象的特性和访谈意见加以取舍, 最后拟定出待测量表。
1.2 量表的构成
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要求, 问卷内容包括员工基本资料、压力源、压力反应3个部分。因为本文主要从管理学角度进行研究, 没有设计关于个性特征测量的变量, 所以剔除心理学研究的一些项目。
1.2.1 基本资料
内容包括员工个人基本情况 (如性别、年龄、学历等) 及所在组织的基本情况 (如企业性质、组织规模等) , 以及每天使用计算机的时间等这些项目的设计主要是统计分类的需要。
1.2.2 应激源
该部分问卷的设计是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和企业访谈所得信息, 从不同压力源角度收集压力调查项目, 并参考了由Dail.L.Field编制的“工作评价、组织诊断与研究实用量表”以及石林等人编制的企业员工工作压力量表[6,7]。删除对IT员工不适用的项目, 同时根据IT员工的工作特征和访谈结果增加了一些项目。如增加了IT比较明显的由技术更新带来的压力, 以及工作单调枯燥等IT企业比较突出的工作负荷压力。工作压力量表考虑了IT企业工作中重要且常见的各种可能压力来源, 共包含19道题目, 采用五级李克特量表 (LIKERT) 进行压力计分。
1.2.3 应激反应结果
其中的满意感是根据OSI (2000版) 和访谈结果编制的, 员工身心健康状况是结合IT企业员工的特点部分采用OSI中的项目。由于OSI的压力结果仅仅涉及了工作满意感、生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3个量表, 不能涵盖工作压力的所有结果。在工作压力反应的结果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判定上, 工作效率也是一个主要的评价标准。同时离职情况也是IT企业员工的工作压力的一个很显著的反应。因此, 为了更全面地衡量工作压力的影响, 自制的压力量表中增加编制工作绩效、离职倾向。其中离职倾向的3个问题参考了Mobley有关离职研究中采用的问卷以及辛蕾等编制的离职倾向问卷中的问题。采用五级李克特量表 (LIKERT) 进行计分。具体表格见表1。
1.3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量表的2个重要指标是信度和效度, 一个好的量表应该既是可信的又是有效的。
信度又叫可靠性, 是指测验的可信程度。a信度系数是目前最常用的信度系数, 取值范围从0到1, 它表明量表中每一题目得分间的一致性。信度系数可以用来解释由量表测试所得分数的变异中, 有多大比例是由真分数所决定的, 从而反映量表受随机误差影响的程度, 反映出测试的可靠程度[8]。
效度指的是一个测验真正确实地测量到它所欲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是说明量表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常用的效度检验方法包括内容效度检验和结构效度检验2种。内容效度的确定一般没有可用的数量化指标, 只能依靠推理和判断来进行评估[9]。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专家咨询等方式就所使用问卷的内容效度进行了分析, 经过修订才真正用于施测的。因此, 本研究的量表题目应该说具备了良好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是指测验能够测量到理论上的构想或者特质的程度[9]。因子分析是分析行为资料内部关系、结构特性的一种统计技术, 比较适用于对结构效度的研究。通过因子分析可以考察问卷是否能够测量出研究者设计问卷时假设的某种结构[10]。
本研究将采用克朗巴哈a信度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分别对施测量表的信度和结构效度进行检验。
1.3.1 工作应激源量表的信度、效度分析
以开放式调查问卷的方式, 主要采取将问卷委托给样本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相关人员, 再通过网络方式转发给该企业员工填答的方式。抽取我市几所IT企业各种工作性质的员工, 其中尽量涵盖了各种职务、工作性质、年龄、性别的人群, 共计320人, 回收301份, 剔除无效问卷17份后, 有效问卷达284份。
1.3.1.1 工作应激源量表的因子分析
研究运用SPSS 12.0统计分析软件就工作压力量表的24个项目进行因子分析, 试图检验量表设计维度的合理性, 并就此总结分析出引发工作压力的主要压力类型。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 KMO值为0.737, Bartlett’s球状检验结果为3081.457, 显著性为0.00, 表明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因子的陡阶检验表明取 5个因子是比较合理的, 所以取5个因子, 并运用最大方差旋转法进行正交旋转, 在删除了5个归类不正确的项目后 (分别是工作压力问卷第9题任务或责任不明;第11题责任过大;第20题工作遇到困难得不到领导的帮助, 第21题工作缺乏稳定性和安全感, 有失业危险;第24题升迁慢或没有升迁机会, 得到一个清晰的5个因子 (维度) 结构, 因子矩阵见表2。
结果表明, 问卷共包含5个维度, 依据各项目的含义及其共同特点, 分别命名为技术更新压力、工作负荷压力、人际关系、上级支持、职业发展, 共可以解释总变异的71.375%, 表明提取出的5类主要工作压力可以概括被调查企业员工工作压力原始变量所包含信息的超过70%。因子分析说明此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1.3.1.2 工作应激源量表的信度分析
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得出工作压力量表5个维度各自及总体的内部一致性检验结果-克朗巴哈a信度系数, 见表3。
从以上信度系数看出, 5个维度的信度系数均超过0.7的建议值, 且有3个应激维度的信度系数都高达0.8以上, 只有上级支持维度的信度系数稍低 (此维度项目数仅为3个) , 但也达到了0.7789, 而总量表的信度系数也接近于0.8, 这表明研究中的工作压力施测量表具有很高的信度。
1.3.2 工作应激反应量表的信度、效度分析
对工作应激反应量表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 KMO值为0.725, Bartlett’s检验的χ2值为5800.215 (P<0.01) 。分析结果表明, 量表包含6个维度, 可解释总变异的70.579%, 表明可以概括被调查企业员工作应激反应变量所包含信息的近73%, 因子矩阵见表4。信度分析结果表明, 工作应激反应量表克朗巴哈a信度为0.8080, 见表5。所以, 此量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
2 结论
综上所述, 本研究初步完成了IT企业员工工作应激测量量表的编制, 本量表有较好的内在一致性信度和效度, 初步证明可能够全面、准确地测评IT企业员工的工作应激情况。由于量表研究工作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 我们将不断对量表进行测试和修订, 综合实际调查中员工反馈的信息及专家意见对量表进行完善;对修改后的量表进行重测信度分析, 即对同一被调查者重复测验并进行相关分析, 用相关系数的大小反映测量结果的稳定程度;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更大样本量的实际调查, 进一步考核量表性能, 在实际研究中检验性能, 不断完善。
摘要:目的编制出适用于IT企业员工的工作应激量表。方法本研究以IT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 根据IT企业员工的特点, 针对其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工作应激问题, 在文献研究、理论探讨、开放式问卷调查基础上, 编制工作应激量表。结果将工作应激分为工作应激源、工作应激反应2个层次, 形成2个分量表。结论2个分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编制出的IT企业员工工作应激量表, 可适用于IT企业员工工作应激发展情况的测查。
关键词:工作应激,IT企业员工,信度,效度
参考文献
[1]Amick BC, Smith MJ.Stress computer-based work monitoring and meas-urement systems:a conceptual overview.Appl Ergonom, 1992, 23:6-16.
[2]Kumashiro M, Kamada T, Miyake S.Mental stress with newtechnology at the workplace.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Conference 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1989:270-277.
[3]李春苗, 李开云, 王晓慧, 等.中国IT行业人才现状调查报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 2005-03-14.
[4]Benson H, Stuart EM.The wellness book:The comprehensive guide to maintaining health and treating stress-related illness.New York:Birch Lane Predd, 1992.
[5]Ametz BB, Wiholm C.Technological stress:psychophysiological symp-toms in modern offices.J Psychos Res, 1997, 43:35-42.
[6]王蕊.大连汀企业员工工作压力问题研究.沈阳:东北财经大学, 2007.
[7]石林.职业压力与应对.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120-132.
[8]卢纹岱.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400-402.
[9]汪京.企业员工工作压力与工作态度的关系研究.北京:首都经贸大学, 2006.
考核量表决定绩效考核成败 篇11
我们知道,绩效考核过程由绩效计划、绩效执行与辅导、绩效考核评价和绩效结果反馈四个重要环节组成。第一个环节绩效计划。必须明确考核主体、考核客体、考核指标、指标权重与目标值这五大因素,而这些因素最终通过考核量表反映出来。一般来说,考核主体是此岗位的上级,考核指标分为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这些指标主要来自与此岗位相关的流程与岗位职责,指标数量不宜超过八个,权重设置要反映指标的重要性。这些任务完成之后,考核人和被考核人签字确认,考核人要对这些指标设置再次审核,被考核人要对上级要求的目标理解到位,这个动作必不可少。
第二个环节,绩效执行与辅导。在此阶段,绩效考核对象执行绩效计划,考核主体随时进行观察、记录,并提供必要的服务、指导和建议,协助达成绩效目标。此过程在考核量表中以“信息来源或事例”的形式体现出来,很多企业往往在这个环节执行不到位,比如考核对象隐藏问题、考核主体对信息不了解、考核主体对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进行指导或不会指导、考核主体没有养成记录的习惯等等。如何开展执行与辅导呢?在这里,我们推荐两个办法:第一,建立工作计划制度,每星期进行工作汇报;第二,考核主体可以对考核周期中重要事项采用派遣《工作任务单》的形式,通过《工作任务单》完成情况来了解考核对象的工作质量。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会让绩效考核评价有充分的依据。
第三个环节,绩效考核评价。如果在前面两个阶段工作不到位,绩效考核评价难免主观片面。考核人在评价时,要对各种指标逐一评价,定量指标需要从相关数据提供部门提取数据,经过计算得出定量指标的分数,定性指标要参考工作任务单、工作汇报、重要事例等资料进行评估,确定等级分。在这里,定性指标的得分是评价出来的,因此企业要对定性指标做出等级规定,否则失去了标准。
第四个环节,绩效反馈。考核主体就评估的结果与考核对象进行沟通,发现不足,并就改进意见达成共识,直至形成改进计划,落实改进措施。我们经常说,绩效考核走形式,起不到真正提升绩效的目的,这与绩效反馈环节息息相关。在这个阶段,考核人和被考核人首先要对绩效结果进行沟通,在考核结果栏签字确认;在确认后,考核人要对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提炼出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有了这些资料后召开绩效会议,考核人将好的经验推广,同时落实改进措施。这样,才能让绩效考核发挥提升绩效的作用。
以上四个环节,与考核量表紧密相关,所以说,考核量表决定绩效考核的成败。
现金流量表分析 篇12
根据企业业务活动的性质和现金流量的来源,《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准则》将企业一定期间产生的现金流量分为三类: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由于现金流量信息能够表明企业经营状况是否良好、资金是否紧张以及企业偿付能力大小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更加重视对该报表的分析,以此获取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数据,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一、现金流量表的原数分析
所谓原数分析,是指对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数据直接进行运用分析,而不经过任何的加工。由于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必须遵循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因此报表原数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经济内涵,所以报表使用者可以直接利用现金流量表中的财务数据,对企业的现金运用状况进行初步分析。一般可以从报表数值的正负、比较相关数据的绝对数值和对个别项目进行重点分析三方面着手。
(一)分析报表原数值正负。在现金流量表中,三类经济活动的净现金流量分别代表不同的含义,通过对其数值的正负分析,就可以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初步的判断。
1.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分析。经营活动是指企业投资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正常情况下,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除了要维持经营活动的正常周转外,还应该有足够的现金流量补偿经营性长期资产折旧与摊销,以及支付利息和现金股利的能力,并能为企业的扩张提供现金流量的支持。尤其是商品经营活动和提供劳务活动占较大比重的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是企业短期内最稳定、最主动、最可以寄予希望维持企业经营性资金流转和扩大再生产的现金流量。若企业“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为正值,则说明企业的经营活动开展正常,能够通过正常的商品购、产、销所带来的现金流入量支付因经营活动而引起的货币资金流出,可能还能够补偿当期非现金消耗性成本、支付现金股利或者为企业的投资活动提供现金流量的支持。反之,则意味着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不足以支付现金流出,企业可能消耗以前的货币积累或挤占投资活动的资金,甚至需要通过对外融资、拖延债务的方式来解决现金的不足。
2.投资活动的现金净流量分析。投资活动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既包括实物资产投资,也包括金融资产投资。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分为对外投资现金流量和经营性长期资产现金流量。由于对外投资现金流量主要通过将取得的投资对外出售变现和取得投资收益来补偿,所以如果此项现金流出大于现金流入,则说明企业的对外投资出现扩大的趋势;反之,则说明企业可能在回收对外投资。而经营性长期资产的现金流出是通过“处置”和“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方式实现的,因此如果该项目引起的现金流出大于流入,则说明企业的经营性长期资产在增加;反之,则说明企业可能是在收缩或调整经营性长期资产的结构和规模。将两方面结合起来分析,若企业“投资活动的现金净流量”为正,一般就表明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能力较强,产业及产品结构有所调整,参与资本市场运作、实施股权及债券投资的能力较强;若为负值,则企业可能是投资规模扩大但投资回报及变现能力有待提高。
3.筹资活动的净现金流量分析。筹资活动是指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发生变化的活动。企业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应该适应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的需要,在整体上反映企业融资状况及其成效。在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需要现金支持时,筹资活动应及时、足额地筹到相应的资金,在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产生大量现金时,筹资活动应及时清偿相应的贷款,避免不必要的利息支出。若企业“筹资活动的净现金流量”为正值,则表明企业通过金融机构融资的能力较强,但应进一步关注资金的使用效果,一旦资金使用不好,企业可能会在未来无法支付到期的债务本息而出现债务危机;若该值为负,则可能表明企业的债务减轻或资金周转困难,要结合其他报表数据进一步判断。
(二)比较相关报表数据的绝对值。在企业对外提供的报表体系中,资产负债表居于主体地位,其他报表是对资产负债表中一些重要项目的变化过程的解释:利润表是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项目当期数量变化过程的解释;现金流量表则是对资产负债表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当期数量变化过程的解释。从报表的发展过程来看,现金流量表替代的是以营运资本为编制基础的财务状况变动表,反映的是两张连续会计期间的资产负债表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项目余额差异的变化过程,即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项目的金额一定等于当期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项目的年末与年初金额之差与“交易性金融资产”等短期投资项目中属于现金等价物部分的年末与年初金额之差的和。因此对企业的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时,可以将表中的数据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中的数据进行比对,如通过比较现金流量表中“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与利润表中“投资收益”项目的绝对数额大小,就可以对企业投资收益的含金量做出判断:若前者小于后者,则说明企业的投资收益变现能力较差;现金流量表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与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因此通过对其进行比较可以确定企业当期现金流量信息的质量。
由于行业不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范围可能有所不同,报表使用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针对现金流量表中的一些项目进行重点分析,以获取企业的经济信息。
二、现金流量表结构分析
对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企业现金流量的形成过程、变动过程及其变动原因。具体可分为现金流入结构分析、现金流出结构分析和现金净流量结构分析。
(一)现金流入结构分析。现金流入结构分析是以企业现金流入总额为基数进行的,分别将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的数额及其具体项目与现金流入总额相对比,得出各活动、各明细现金流入项目所占的结构百分比,显示出企业现金流入的主要来源和次要来源,再将当期数据与历史时期进行对比,进而判断企业的现金来源是否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如果进一步将企业数据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还可以发现企业的一些特殊问题。
(二)现金流出结构分析。与现金流入结构分析相类似,现金流出结构是指企业的各项现金流出占企业的当期现金流出总额的百分比,以反映企业的现金用途。即将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的数额及其具体项目与现金流出总额相对比,得出各活动、各明细现金流出项目所占的结构百分比,显示出企业现金流出的主要和次要项目,进而判断企业的现金使用效果。比如企业的投资活动现金流出的比重上升,则可能表明企业使用了更多的资金进行了扩大生产或对外投资;如果是筹资活动现金流出比重上升,则可能是企业以前举借的债务到期或企业发放了更多的现金股利,再结合企业的其他信息,就可以做出进一步的明确判断。
(三)现金净流量结构分析。现金净流量结构分析则是以现金流量表中的“净现金流量”为基数来对各项净现金流量项目进行分析,经过数据的比对可以了解企业现金净流量的增减原因,了解企业的现金余额是如何形成的。
由于结构分析的重要特点是对相对数额的运用,因此它不仅可以弥补绝对数分析的不足,也可以使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具有可比性。但是运用结构进行分析时,应与绝对数的分析结合应用。
三、现金流量表的比率分析
根据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目的及提供的信息特征,现金流量表分析的主要目标有:
(一)获现能力分析。主要反映企业资产、投资人投入资金以及各项业务的获现能力,主要指标有:销售现金比率、总资产现金流量率、每股经营现金流量(资本金现金流量比率)。获现能力分析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营运能力分析的补充。
(二)偿债能力分析。主要反映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特别是偿还短期债务与利息的能力,现金流量表的偿债能力分析是对使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进行偿债能力分析存在不足的补充,主要的分析指标有:即付比率、现金流量比率、现金利息保障倍数。
(三)盈利质量分析。是对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的盈利能力分析的补充,主要指标有:净利润经营现金比率和营运指标。
(四)财务弹性分析。主要分析企业的支付能力(债务支付能力除外),主要分析指标有:现金股利支付率和再投资现金比率。
【工作内容量表】推荐阅读:
工作工作工作阅读答案07-08
提高工作标准工作09-26
工作作风工作态度07-28
创建工作工作机制07-31
工作心态工作态度08-09
激情工作,快乐工作09-13
钳工工作内容及工作量10-23
售后主管工作职责工作内容10-22
镇2012年工作思路,工作计划,工作目标10-23
业务助理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