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情绪的锻炼

2024-11-03

重视情绪的锻炼(共6篇)

重视情绪的锻炼 篇1

1 前言

情绪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体验,也是心理健康标准的一个方面。情绪是影响人类行为的重要因素,在人际交往、态度改变、工作表现乃至学习和记忆的效果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凡是对人的行动起推动作用的情绪称为增力情绪,也可称为积极情绪或良好情绪;反之,对人的行为起阻碍作用的情绪则称之为减力情绪,亦可称为消极情绪或不良情绪。不同的情绪会引起人体内部一系列不同的生理反应,会使人体工作能力受到不同的影响。在锻炼研究领域,研究者们更加关心长期锻炼给人带来的好处,而对锻炼产生的即时情绪以及这种情绪的累积效应有所忽视,但正是运动中的良好体验是人们保持高动机和积极投入的一个关键因素。所以人们记住当时的反应很重要。还有不同性别的人对锻炼后情绪的反应也有所不同。本研究的目的是体育锻炼与诱导情绪的情况,为了更清楚的揭示锻炼与情绪的关系提供研究基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研究人群是在江苏省扬州市一健身房中随机选取的去健身房进行锻炼,采用一对一发放,随即收取,共发放问卷66份,即时收回66份,其中男性37名,女性29名,年龄范围在20-45岁。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工具

本研究选用Gauvin和Rejeski编制的《锻炼诱导情绪问卷》(简称EFI)作为测量工具, 该量表共12个项目,分为4个维度。每个分量表3个题目,四个维度:是活力激发分量表,得分越高,活力或精力就越得到恢复和激发。身心平静分量表,得分越高,身心越平和放松。生理疲惫分量表,得分越高,生理上就越疲劳,还有积极投入分量表,得分越高,对锻炼活动就越投入。所有题目都是正向计分的。该量表的结构公式模型检验,32/df=2.01,GFI-0.90,AGFI=0.84, CFL=0.93,NFL=0.87,RMSEA=0.05.这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是:活力激发分量表0.78,身心平静分量表0.80,生理疲惫分量表0,72,积极投入分量表0,74,这说明其内部一致性程度是较高的[1]。该量表情绪感受程度由完全没有感到到非常强烈地感到共6点计分。每个题目的得分就是所选答案的数值。每个分量表的得分范围是0~15分,得分为所属题目得分的总和。

2.2.2 数据收集与分析

问卷的施测采用集体测试的方式,在健身当场发放问卷,用指导语指示被试者填答问卷,被试者填好后当场收回。数据结果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统计显著性为P<0.05。首先,是按照性别进行比较,而后是根据不同的锻炼持续时间进行比较分析,采用t检验,出现差异,而后采用单因素方差进行分析。

3 结果

3.1 参加锻炼的人诱导情绪4个维度的现状特点

3.1.1 不同性别人群锻炼诱导情绪4个维度t检验方差分析结果

对不同性别的人群锻炼诱导情绪的4个维度进行分析(见表1),结果表明:体育锻炼诱导情绪的四个维度根据性别进行检验均无显著差异(P>0.05)。这可能是由于参加锻炼时男女均能产生,但都不是特别强烈的情绪效应,现在在研究体育锻炼对提高心境上面的具体研究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而无疑锻炼对改善心境是有作用的,现在研究者的研究方向多是在改善锻炼者的不良情绪心境,如缓解抑郁,所以对提高心境等方面还要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注:性别栏中的1代表男性,2代表的是女性

3.1.2 不同锻炼持续时间诱导情绪4个维度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锻炼持续时间分为三种,一是锻炼时间在8周以下,二是锻炼时间在8周-12周,三是锻炼持续12周以上,分析结果显示心理疲惫维度存在显著差异P=0.024小于0.05,其他三个维度得到的P值均大于0.05。表2可看出。这要对心理疲惫进行多重比较。

进一步对生理疲惫维度进行多重分析比较,比较结果如表3

根据表3可看出胜利疲惫分量表在2和3两种持续时间上存在显著差异,因为P=0.07,小于0.05,这说明锻炼8周到12周与锻炼持续时间大于12周的生理疲惫存在显著差异,锻炼持续时间大于12周的累积的疲劳度大于比它持续时间短的锻炼。说明持续锻炼时间长疲劳度越大。

4 讨论

表1显示锻炼者在性别上量表的各个维度均无显著差异,这说明锻炼产生的活力精力恢复,身心的积极放松生理上的疲劳,参加活动的投入程度,男女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这说明对参加锻炼的人群无论男女都有一样的效果,但是男女参与的积极性存在差异[2],这就告诉我们无论自己是男性或女性都应该积极参加锻炼,有些女性对锻炼态度上面不够积极,觉得效果没有男性强而不选择体育锻炼进行对情绪的调节,在进行调查时也发现参加锻炼的人群中女性明显少于男性人群。

而根据表2发现在锻炼持续持续时间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后对他们进行事后多重比较,表3可看出,锻炼时间2和3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也就是说锻炼持续时间在8周到12周的与锻炼时间大于12周的在心理疲惫上存在显著差异,根据结果显示锻炼时间大于12周的人产生的疲劳度明显大于锻炼8周到12周所产生的。出现以上结果,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是从健身房和锻炼者两方面进行讨论。

从健身房角度进行分析来看,会员在办卡之初,由会籍带领做体测,然后了解健身机器等的运用,而后就是健身者自己摸索进行锻炼,虽然有巡场教练在,但他们只是负责器械区,其实是主要负责健身者的安全,所以去健身房进行锻炼也主要都是放羊式,除非请私教,那些私教会根据你的体测,帮你量身定做运动处方,帮忙放松等。但这样的人是少数,而且是多是想减肥或增肥的人。这样就导致很多人到健身房去锻炼但不一定是科学锻炼。通过相关研究也发现[3],有一些教练的综合素质不是很高,很多教练员,没有受过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培训等,有些会员提出与教练交流时存在障碍,且目前从事体育经营管理的人员多缺乏体育经营所需的专门知识,而本来为数不多的具备专业知识人才又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涉足这一市场,社会上又有许多人对新兴的体育管理抱有偏见。相关研究也发现[4],教练员也普遍认为这一职业属于“青春饭”,不适合于长期从事,同时也缺乏对自身职业生涯的合理规划。这样无疑会影响教练员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同时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他们的专业化与职业化程度。

5 建议

从锻炼者角度看,锻炼者去健身房进行锻炼的时候要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要科学健身,对一些健身误区如:反复锻炼同一部位就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只练健美操、瑜伽就可以美体;出汗越多减脂越多;锻炼的最佳时间是清晨。这些作为健身者都要了解,以防出现锻炼不当出现损伤或称养生不当致病。

从健身房来看,首先要提高健身教练员的职业素质。根据其重要性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包括职业责任、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他们是健身交流职业素质中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必备的素质;第二层次是服务技巧、职业兴趣、外在形象、内在形象、职业动机和职业理想,这是决定教练员素质水平的高低的关键,第三层次包括一般心理因素,相关法规、一般能力和知识,是职业素质的基础。我们应从这几个方面提高教练员的整体水平,综合能力。从而提高锻炼者在健身房进行锻炼的质量。

摘要:为研究不同性别、不同运动锻炼持续时间之间诱导情绪的差异,通过问卷调查法,调查在健身房进行锻炼的人群中不同性别、不同持续时间的锻炼人群之间诱导情绪的差别。结果认为,不同性别之间的锻炼诱导情绪无显著差异,不同锻炼持续时间之间诱导情绪存在显著差异,锻炼持续时间较长和锻炼持续一段时间对诱导情绪的生理疲惫纬度有显著的差别,锻炼持续时间多于12周的疲惫较多。

关键词:体育锻炼,诱导情绪,多重比较

参考文献

[1]杨栋.网球运动对不同人群情绪诱导的比较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34(6):24-28.

[2]季浏.KirKby[澳].身体锻炼心理学得研究现状和未来方向[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7,(3):7-11.

[3]刘次琴.我国体育健身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6,(6):62-64.

[4]Berger,B.G.,Motl,R.W.Physical activity and quality of life[C].in:singer R.N.,Hausenblas,H.A.,Janelle,C.M.,(EDS).Hand-book of sport psychology(second edition)IMJ.New York:Macmillanpublishing company,2001,636-671.

[5]贺亮锋.体育活动对大学生心境和情绪的影响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4):13-17.

大学生如何通过锻炼缓解焦虑情绪 篇2

关键词:大学生,焦虑情绪,成因,应对方法

焦虑是指内心感受压力、冲突与矛盾而紧张, , 致使心情不能放松、不能平衡的一种非健康心理状态, , 通常表现为压抑、烦躁、不满、易怒、冲动、非理性等情绪或言行。大学生身心发育正处在青春发育后期, , 这是一个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发育阶段, 其个体心理机制不健全, , 意志控制力差, 通过有效并合理的锻炼可以缓解大学生的焦虑情绪, 从而让大学生有一个良好并健康的心态。

1、焦虑情绪的成因

1.1、社会

现今社会教育不断改革发展, 同时教育体制中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 应试教育成了最为突出的问题。当代大学生处于教育改革后的一代, 在长时间的应试教育下面对考试及升学的压力延续到了大学中。此外,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 越来越多的人进入高等学校学习, 这就形成了有限的工作岗位与过剩的人才输出之间的供需矛盾。同时高校也改变了以往的毕业生包分配制度, , 成为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双向选择”, 这就产生了就业难的问题。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良风气, 也对大学生造成了不良影响。

1.2、家庭

父母的职业与受教育水平, 不仅直接影响着子女的成长教育与人格形成, 并且决定着家庭的经济水平及生活条件。家庭教育是人成长过程中最初的也是影响最为深刻的一种教育形式, 父母的文化程度高低将直接决定着是否能对其子女实施科学的家庭教育。家庭经济水平也是大学生产生焦虑的一个主要方面, 在教育部的统计中,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20%左右, 特别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8%-10%。在朱旗的研究中有3.1%的学生选择“家庭困难, , 交不起学费”是目前焦虑的最大原因, 因此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援助与疏导也是很重要的。

1.3、自身

性别不同的大学生对焦虑的感受有很大不同。在朱旗的研究中女生的品质焦虑分值与状态焦虑的分值均比男生高。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焦虑方面会有很大差别。在很多研究中都显示各个年级的大学生焦虑状态与焦虑成因都是不同的。对于刚入学的大一新生来说, 理想中的大学生活与现实会有落差感, 以及与在高中时的学习状态及师生关系会有很大不同, 会使他们在适应中产生困难进而引起焦虑。此外面临毕业的大四学生压力要更多一些, 主要是就业问题, 现今就业形势已相当严峻, 高素质人才过多就业岗位不足, 一部分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另外有很多大学生不愿意从事相对低端的工作。此外在大学四年中是否圆满完成学业并顺利毕业也是一部分人焦虑的因素。相对于大一学生和毕业生, , 二、三年级学生的焦虑相对少一些, , 他们已经适应大学环境对自己的生活及学习都有了合理的安排, 也还不必担心毕业将要面临的挑战。

由于恋爱产生的焦虑情绪也不可小觑。现今在校大学生大多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生人, 因此会受到改革开放及现代化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影响, 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及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 这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呈现出很强的时代特性, 对恋爱的看法已经和上一代人有着巨大差距, 虽然他们在生理上已趋近成熟, 但在心理上仍然处于成长阶段, 还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恋爱会产生很多不可抗力的阻碍, 一旦感情受挫, 就会感到孤独、绝望, , 最终产生焦虑。

此外人际交往活动中产生的焦虑也占很大一部分。与高中的生活完全不同大学是以集体生活为主要生活方式, 对于独生子女来说要适应集体生活也是很大的挑战。集体生活可以使学生更快的融入新环境也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相互了解的机会, 但如果处理不好相互间的矛盾, 这也是引起人际关系问题的源泉。

2、焦虑情绪的应对方式:

首先, 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 在选择锻炼时间、锻炼强度时一定要量力而行, 在锻炼项目上可以根据自身身体条件选择一些趣味性强又没有激烈对抗的运动, 比如乒乓球、羽毛球等。一方面, 这些运动对抗性不强, 运动危险性低;另一方面, 这些运动有较强的趣味性, 并且在运动过程中还可以很好地和他人进行交流、沟通, 在缓解心理压力、精神疲劳方面效果更加明显。

其次, 及时开展有效的心理咨询及相关讲座, 让大学生了解并认识焦虑情绪的产生及其应对方式, 合理的排解焦虑情绪。此外也可通过个体心理咨询或团体心理辅导了解现今大学生焦虑心理的现状与具体特点, 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的焦虑情绪提出应对对策, , 建立起积极防卫机制。

最后, 作为大学生个人, 也要适当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学会自我调节。在日常的生活中处理一些小的焦虑情绪波动可以采取自我放松的方法, 如闭上眼睛深呼吸让自己静下来, 有条件的话可以找一个安静一点的地方, 逐渐放松自己身上的每一块肌肉, 身体放松精神也会轻松。如果在生活中焦虑情绪积攒过多也要学会发泄, 大哭一场或者进行爬山, 大喊, 跑步等消耗大量体力的运动后产生的身体上的疲倦会使人的精神产生轻松感。

参考文献

[1]朱旗.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多维透视[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4.

[2]杨玉森.大学生焦虑问题成因分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1.

重视大学生情商教育——情绪管理 篇3

李某, 男, 某校大一学生, 班长, 成绩优异。据班长回忆, 那是一个傍晚, 全班同学相约七点在学校工厂集合为迎新晚会做最后的排练。一部分同学姗姗来迟, 班长看到这种局面非常焦急。A是最迟到的, 对节目的进程却丝毫不上心, 甚至在后排高谈阔论, 这使班长更加气愤。紧接着登台表演, 他却纹丝不动, 场面异常尴尬, 台下同学开始议论。一时控制不住情绪的班长箭步冲向后排, 高声嚷道:不排练就滚回去, 别在这儿丢人现眼, 接着班长猛推了A一把。A也愤怒了, 向班长脸颊上重重挥了两个拳头。再后来的他俩拳打脚踢, 结果是两败俱伤。

【案例分析】

这是一个因工作而情绪失控而发生拳脚的案例。心理学研究表明,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其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在一般情况下, 主体能够按照所处环境和自身理性对情绪进行主动变化调节, 以达到身心的平衡。但是当主体单纯沉迷于某一种情绪体验, 无法依靠自我认知加以调节的时候, 情绪便失控了【1】。此案例中正是因为班长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而导致了打架事件发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实际上是学生对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不够的表现。

上述案例的类似事件在全国校园里比比皆是, 作为高校教育者, 如何帮助学生调节情绪, 提高情商水平, 是我们应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何为情商及其重要性

1995年,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在《情绪智商》一书中把情商概括为五个方面的能力: (1) 、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 (2) 、妥善管理情绪的能力; (3) 、自我激励的能力; (4) 、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 (5) 、人际关系的管理能力【2】。可以看出妥善处理情绪的能力包含在这五个方面的能力当中。

长久以来, 人们把成功多定义为智力高, 使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主要针对智力教育。然而近年来我们在无数成功者的案例中发现, 他们具有一些共同的非智力因素特征, 如清醒的自我认识、稳定的情绪、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不屈不挠的勇气等。戈尔曼教授的心理学研究表明, 一个人成功80%在于情商, 智商只占20%。可见情商在一个人的成功中有极大的重要性。

二、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情绪作为情商的要素之一, 是人的重要情感体验的表现形式, 我们要管理好情绪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成熟的监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变化, 只有对自己和别人的情绪有了监控和了解, 才能冷静下来分析问题, 认识问题, 不夸张自己的情绪。遇到刺激力度大的负面情绪, 首先要主动自我暗示遏制冲动, 自我激励建立自信活跃思维放松头脑, 不在有情绪的时候做对重要的决定和行动。另一方面, 我们还要理性认识别人的情绪, 找到问题所在, 更好的与对方交流、沟通, 进行换位思考。

二:要以开放的心情接受各种情绪体验并学会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们遇到了不同冲突和压力, 往往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 选择适当的时间、地点、场合、用恰当的方式宣泄不良的情绪, 缓解心理压力。例如;在适当的场合放声哭泣和叫喊、找知心朋友倾诉、参加体育锻炼, 避免不必要的负重前行, 保证在平和的心境对待和处理所遇到的问题。

三:自我激励也很重要。善于通过观察自己, 认知自己的情绪, 积累情绪词汇, 了解思维、情绪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懂得定时整理情绪, 确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并朝着这一确定目标无限努力, 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培养自己善于自我监督、自我鼓励、自我教育的能力。肯定自己又这样一种处理好自己情绪的能力, 相信自己就像大海一样, 对于一些污染我们自身具备有自净能力, 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对负面情绪的处理能力。只有这样自我激励才能从困难和逆境中振作起来。

三、总结

我相信通过以上措施, 我们能比较合理的控制和把握自我情绪, 处理好环境、社会、人际等待给我们的压力, 同时也让自己的情商在处理情绪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做好适应社会的准备。

摘要:心理学研究显示情商是一个人能够成功和成才的必然要素, 然而在大学生中存在有高智商低情商的现象。本文以一个案例分析出发, 分析大学生情商教育的重要性, 并提出加强大学生情商教育之以情绪管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情商教育,情绪管理

参考文献

[1]朱海燕.学生情绪失控的主要表现及对策.广东教育.2007, 6

[2]陈鸿.浅析大学生情商教育.学术纵横.2009, 09

重视情绪的锻炼 篇4

一、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注重通过对学生身体的练习来掌握基本技巧, 而对学生的锻炼兴趣、习惯则考虑太少, 甚至只把课堂当作锻炼的场地, 没有对学生的锻炼兴趣和习惯加以重视。其实, 锻炼兴趣是驱动学生参与锻炼的基础, 锻炼习惯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保障。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要促进学生身体体质的发展, 就必须从提高兴趣、培养习惯上做起。

首先, 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或活动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参与锻炼的习惯, 让学生能自主地进行锻炼。其次, 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 只是靠课堂上的锻炼是无法真正提高身体素质的,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只有在长期坚持不懈的锻炼中, 让身体素质变好了, 学习才会更加有劲。

二、科学计划, 培养习惯

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科学合理的锻炼计划将直接影响锻炼习惯的养成。所谓的锻炼习惯应该包括科学的锻炼方法和良好的锻炼习惯。那么, 在教学中, 引导学生掌握锻炼方法, 形成习惯就是重点。

1. 注重锻炼方法的引导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 并不是所有的体育锻炼都有利于身体的发展, 如果不能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 不但起不到积极作用, 反而会让身体受到伤害。那么, 教学中, 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将科学的锻炼方法和技巧传授于学生, 让学生在锻炼中能正确运用技能来促进身体的发展。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对身体结构的了解和对系统器官功能的了解, 这些是保证运用正确锻炼方法的基础。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理论课, 也可以在锻炼中穿插这些知识。同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 以便学生在锻炼中能在做好准备活动的情况下参与锻炼。此外,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身体差异和性别差异来进行针对性和区别性教学, 以保证学生能根据自身特点进行锻炼。

2. 教师要注重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和培养

良好的锻炼习惯必须经过严格而反复的实践方可获得,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进行强化训练, 按照由简到难的循序渐进方法, 从单项到多项, 让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坚持长期锻炼。同时, 在学生的锻炼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 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发展非智力因素, 让学生将课堂锻炼逐渐转变为自主锻炼行为, 通过反复的锻炼来形成自主习惯, 保证锻炼的长期性和有效性。

三、教师主导, 学生自律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 教师所充当的更多的是指导者的角色, 学生的锻炼行为教师无法取代。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 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就要以教师为主导, 加强学生的自律锻炼。

1. 突出教师的主导性

这里所指的主导包括教师的主导示范和引导。所谓主导示范, 是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小学生模仿能力较强, 教师的锻炼习惯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因此, 一方面在教学中, 教师不能只是“光说不练”, 而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锻炼活动中, 对学生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在教学中不难发现, 一些体育教师让体育课代表带领学生做准备活动, 自己则在一旁观看, 久而久之, 学生对教师的话也不听了。其实, 如果教师能参与到锻炼中, 就能成为学生的一个榜样, 很多时候, 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胜过反复的强调。另一方面, 教师要在技术上给予学生指导, 如压腿中, 如何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如篮球教学中, 投球时手腕的动作、眼睛的观察方向等, 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既要示范, 还要在练习中进行指导、纠正, 让学生能进行正确的锻炼。

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习惯的养成更多地需要学生的自律来达成

在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将锻炼这一行为从被动转变为主动, 将“教师要求”变为“自我需要”。这一方面可以通过明星效应来达成,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看NBA、CBA、奥运会、亚运会等体育竞赛, 让学生在观看中得到兴趣激发, 增强自我锻炼的欲望。另一方面, 教师要帮助学生制订出适合学生个体的锻炼方案, 如锻炼时间、内容、方法、运动量等, 让学生根据自我锻炼习惯而坚持锻炼。最后, 教师可以小组的形式来形成锻炼监督小组, 让小组在锻炼中从他律走向自律。

应该说, 习惯成就素质, 特别是体育锻炼。加强体育教学中的习惯培养, 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意义也十分重大。

参考文献

[1]刘俊长.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J].考试周刊, 2009 (31) .

[2]张钊.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我体育锻炼兴趣和习惯[J].新课程:教研版, 2009 (09) .

重视情绪的锻炼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2 - 04 ~ 2014 - 04 在我院进行产检的孕妇。88 例孕妇中, 年龄22 ~ 37 岁, 平均 ( 28. 2 ± 1. 1) 岁; 体质量42 ~ 75kg, 平均 ( 52. 3± 2. 1) kg; 孕周12 ~ 14 周, 平均 ( 12. 8 ± 0. 5) 周; 文化程度: 25 例初中, 33 例高中, 30 例大专及以上。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44例。两组在年龄、孕周及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方面不显著, 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产科盆底肌锻炼指导, 观察组实施盆底肌锻炼持续性指导, 具体内容如下。

1. 2. 1 对照组

为孕妇讲解盆底肌锻炼的相关知识, 授课内容主要包括: 了解女性盆底肌群、哪些因素会导致女性盆底肌张力减退、盆底肌锻炼的具体方式及对分娩结局造成的影响等。同时, 指导孕妇进行盆底肌锻炼: 孕妇可自行选择盆底肌锻炼的时间, 锻炼时体位不限, 如可结合孕妇喜好选择仰卧、站立或者坐位。训练之前, 叮嘱孕妇现将膀胱排空, 并进行收紧肛门与阴道的工作; 训练时, 先持续收缩会阴, 持续3 秒后放松, 将上述动作重复5 次, 接着快速收缩会阴再放松, 然后重复收缩会阴。持续时间增至5 秒后接着放松, 循环往复进行15min左右, 循序渐进。训练期间, 若孕妇出现不适, 则立即停止锻炼。孕妇自首诊直到分娩, 锻炼时间至少为6 ~ 8 周。课后, 孕妇未接受专职人员指导, 自行锻炼。

1. 2. 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 观察组以电话随访形式继续进行盆底肌锻炼指导练习, 对孕妇的妊娠及产后疑难问题进行解答。电话随访1 次/周, 并一对一指导产妇进行产后锻炼。

1. 3 观察指标

干预前后,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 SDS) 与抑郁自评量表 ( SAS) 对两组的焦虑、抑郁状况进行评价, 分值越大, 焦虑、抑郁情绪则更严重[2]。另外, 对比两组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新生儿情况, 评定两组的护理效果。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 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用表示, 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 用卡方值检验, P < 0. 05 则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 1 两组SAS和SDS评分对比

指导前, 两组的SAS和SDS评分比较并无明显差异 ( P > 0. 05) ; 指导之后, 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均远远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见表1。

2. 2 两组的分娩方式对比

观察组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自然分娩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 P < 0. 05) , 见表2。

2. 3 两组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共3 例发生并发症, 1 例会阴裂伤, 2 例会阴切口感染, 约占6. 62% 。对照组共10 例出现并发症, 2 例产后出血, 3 例会阴裂伤, 2 例会阴切口感染, 3 例胎盘胎膜遗留, 约占22. 73% 。两组比较, 存在统计学差异 ( P < 0. 05) 。

2. 4 两组的新生儿情况对比

观察组2 例早期流产, 1 例新生儿窒息, 1 例围生儿死亡, 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9. 09% 。对照组4 例早期流产, 3 例新生儿窒息, 2 例围生儿死亡, 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20. 45% 。两组比较, 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 χ2= 2. 256, P > 0. 05) 。

3 讨论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下, 对妊娠结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直以来,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都是医学者及产科医师关注的重点。对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女性妊娠期与产后进行盆底肌锻炼是一种主要的解决方法, 但在具体开展方面仍未达成共识[3,4]。在本次研究中, 我院对观察组给予了电话随访形式进行盆底肌锻炼持续性指导, 一对一指导产妇进行产后锻炼, 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盆底肌锻炼指导, 未随访及继续指导。对于孕妇而言, 通过进行盆底肌锻炼, 能够有意识、节律地收缩阴道、尿道口与肛门周围肌肉, 从而有利于提高盆底肌紧张度与收缩力, 对促进产后盆底肌肌力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5]。从表1 中可看出, 经过盆底肌锻炼持续性指导后, 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两者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性。从表2 中则发现, 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剖宫产人数则明显少于对照组, 两组之间差异显著。观察组并发症发生人数较少。两组在围生儿结局方面差异不明显, 说明两种指导方式在降低围生儿不良结局中仍有待改进。这说明通过实施盆底肌锻炼持续性指导, 孕妇能够有意识、有节律地收缩尿道口、阴道与肛门周围肌肉, 大大增强了盆底肌紧张度与收缩力, 有效调节了孕妇的心态, 使其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 更有利于进行自然分娩, 大大降低了剖宫产及阴道助产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 也有效促进了盆底肌血液循环, 能够有效预防阴道松弛及压力性尿失禁等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有利于改善孕妇的抑郁情绪。

盆底肌锻炼可根据孕妇的情况采取相应的体位, 也不受地点及时间限制。不足之处是, 由于锻炼方式及动作相对单调, 且练习模式不固定, 许多孕产妇很难长时间坚持, 甚至停止锻炼。为此, 医务人员通过电话随访方式, 对孕妇进行鼓励、指导, 督促孕妇积极进行锻炼, 并一对一指导产妇产后锻炼, 这些做法对于保持孕妇锻炼的持续性具有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 盆底肌锻炼持续性指导应用于孕妇中, 可有效改善孕妇的焦虑、抑郁情绪, 大大减少了剖宫产及阴道助产等难产情况的发生, 还能有效改善新生儿结局, 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盆底肌锻炼持续性指导对孕妇焦虑抑郁情绪与分娩结局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042014-04共收治的88例孕妇, 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盆底肌锻炼持续性指导,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产科盆底肌锻炼指导, 对比两组的焦虑 (SAS) 、抑郁 (SDS) 评分及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的SAS与SD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剖宫产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盆底肌锻炼持续指导应用于待分娩产妇, 能够有效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 改善分结局, 效果显著。

关键词:盆底肌锻炼持续性指导,焦虑,抑郁,分娩结局

参考文献

[1]张蔚萍.出院后电话随访对产妇行盆底肌锻炼持续性指导的效果[J].现代医学, 2014, 42 (7) :818-820

[2]王新, 邓美莲, 李桂友.围生期盆底肌锻炼持续性指导对锻炼依从性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23) :51-53

[3]胡峥, 齐国华, 吴燕华.盆底肌锻炼持续性指导对初产妇母婴分娩结局的影响[J].海南医学, 2014, 25 (09) :1351-1352

[4]吕静.盆底肌锻炼持续性指导对分娩结局及盆底肌张力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22) :215-216

重视情绪的锻炼 篇6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校女大学生数量日益增加,由于受社会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值得关注和研究。女大学生的情绪特点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两极波动性和外显内隐性特点突出,不良情绪状态中,女大学生较男大学生自控调节能力弱,容易导致其心理失衡和心理危机。研究发现, 情绪稳定性和抑郁显著正相关,相关度为0.673,是所有影响因素中相关度最高的因素,对抑郁的预测力最强。通过研究八段锦对女大学生情绪稳定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干预作用,对高校心理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采用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表(UPI)在三峡大学2013级学生中筛选实验对象180名,均为女大学生,年龄在17- 25岁之间, 97.77%为汉族,67.22%的学生来自城市或县城,61.66%的学生是独生子女。经临床检查无器质性疾病,均无精神病史(家庭背景、专业背景相当)。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组分别90人,对照组均为近期无运动习惯的人群,实验组均为近期无运动习惯的健身气功·八段锦初学者,实验周期为6个月。

2.2研究方法

(1)实验前,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成人式)对实验者进行测试,为了能更清晰了解健身气功·八段锦对女大学生情绪稳定性的影响情况,笔者依据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中N量表的原始分所转化的标准Z分数,将情绪稳定性细分为四个等级, 即情绪稳定、较稳定、较不稳定和不稳定。每个等级中的Z分数范围是:情绪稳定者的Z分数≤- 1.0,情绪较稳定者的Z分数为0.0~- 1.0,情绪较不稳定者的Z分数为0.0~+1.0,情绪不稳定者的Z分数≥+1.0。经过国内外心理学家对数以万计人员的大量测量后研究证实,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1]。因此,笔者利用EPQ中的N量表所得到的有关女大学生情绪稳定性数据都是准确可靠的,它客观地揭示了对女大学生进行八段锦实验干预前后情绪稳定性的变化及其关系。

(2)实验组每天早晨6:30- 7:30.进行1小时的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每周不少于3次。3个月和6个月后再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成人式)对实验者进行测试。测查时使用统一指导语。在锻炼过程中,采用锻炼诱导情绪问卷(EFI)对实验组进行即刻情绪状态的跟踪测试。整个实验期间,实验组只习练健身气功·八段锦,对照组不进行规律性的体育锻炼,实验期间由指导员对研究对象进行指导监控。

2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前测试结果的统计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情绪稳定性均分方面,进行的独立样本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 05)。实验组和对照组情绪稳定性等级分布情况也较趋于一致。 说明了在筛选实验对象问题上是科学的、合理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2.1三个月情绪稳定性分数统计分析

经过三个月的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实验组情绪稳定性均分9.87±4.68,对照组情绪稳定性均分10.08±5.01,t检验1.05, 未呈显著性变化(P>0.05)。但实验组通过三个月的实验干预后, 情绪稳定性等级分布情况有变化,在较稳定和较不稳定等级中的人数呈上升趋势,而稳定和不稳定两个等级中出现下降趋势。 说明经过三个月的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女大学生情绪稳定性发生变化,但变化并不明显。原因有:从情绪产生的机理来看,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受个体对刺激事件认知的影响;合理的认知会产生适度的情绪反应,而不合理的认知则会产生不恰当的情绪反应;一个情绪属不稳定型的人想要改变自己的情绪模式———将不稳定型转变为稳定型,一方面是本人应学会用合理的认知来取代不合理的认知,要像情绪稳定型者那样,在遇到突发事情时应沉着冷静,对事情应多进行些“冷处理”[2]。另一方面,健身气功锻炼时,强调放松机体、平衡呼吸、安静大脑,它可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及植物神经体统,缓冲不良情绪对大脑的刺激,降低大脑的应急性反应,从会使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4]。有利于平复学生情绪化,从而引导女大学生养成情绪稳定型的习惯,消除引起学生情绪不稳定的因素。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外界的大力帮助, 女大学生情绪稳定性程度会上升,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情绪稳定是一种不轻易因情境变化而表现过分情绪反应的人格特质,是情绪健康的标志。通过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中情绪稳定的女大学生通常会表现出积极乐观,而情绪不稳定的女大学生自卑自罪水平较高,容易患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

2.2六个月情绪稳定性分数统计分析

心理学家在对情绪稳定性特质的纵向稳定性研究后发现: 大多数人的情绪稳定性程度在30岁之后才极少变化,但在30岁之前还是有变化的可能性,而且年龄越小其变化的可能性就越大[3]。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7到25岁之间,其情绪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可塑性。经过六个月的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实验组情绪稳定性均分11.25±4.41,对照组情绪稳定性均分10.12± 5.67,t检验2.71,呈显著性变化(P≤0.05)。情绪稳定和较稳定人数百分比在六个月实验后增长。情绪较不稳定和不稳定人数百分比在六个月实验后降低。从较稳定等级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在实验前及三个月和六个月后的情绪较稳定人数百分比呈递增趋势,实验组在实验前及三个月和六个月的情绪不稳定人数百分比呈递减趋势。人的情绪波动属于心理反应,一般情况下并不足以致病,但超过心理活动调节的范围,就会引起体内阴阳、气血、脏腑的功能失调而发生疾病[4]。情绪不稳定人群是易于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人群,女大学生的情绪是多变的、稳定性与波动性并存。柔和缓慢是健身气功运动的一个显著特征,它不仅表现在肢体外形和动作演练上不拘不僵、轻松自如、舒展大方、轻飘徐缓而且在呼吸调控上也应做到深、细、匀、长,就是在意念的运用上要求精神放松、意识平静、用意要轻、似有似无。这种动作圆活、心意慢行的行动节奏,使其情绪体验趋于平稳,积极,也避免了大强度运动给女大学生生理带来的各种负效应。

3讨论

3.1 “形神合一”的锻炼要求让消极情绪孤立于外

“将养其神和弱其气,平夷其行,而与道浮沉俯仰,恬然,则纵之;迫则用之。”(《道原训》)指出养生的要旨:注重身心合一, 内外合一,把内在精气神和外部的行紧密结合,协调一致。八段锦是中国文化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文化沉积的反映,它在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上既是“形”与“神”的交融,也渗透着民族的风格、 习惯、心理、感情等因素[4]。互联网时代文化交流如此频繁,西方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着我国年轻一代。形神合一的锻炼要求使得习练八段锦的女大学生们在练习中淡漠了竞争意识, 更加注重自身技艺的纯熟、追求高尚的精神气质。与西方文化重局部、强调个人奋斗独立、寻求差异、追求对抗、喜爱竞争的思维方式形成鲜明对比。八段锦八个动作之间充满了对称与和谐,体现了内实精神、外示安逸、虚实相生、刚柔相济;反映了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审美观念、心态模式、价值取向和人生观等。女大学生通过习练前和习练每一式的调整心神,排除了杂念,使思想集中在阴阳二气组合的生命律动上,外取神态,内表心灵。习练八段锦动作时配有的八段锦音乐把习练者们带入了一种安然自在,悠闲宁静的意境[5],习练者以肢体开合寓于阴阳运动之中,用意识协调自如地引导动作运行,通过这种直觉体悟的调整,在直觉的引导下,外在的规矩会直接被内化为一种内在的尺度,不再是孤立于外的简单规定,完全听凭直觉,活动自如来达到意、气、形合一[6]。在八段锦练习中习练者将身体各个部位保持在最适生理和心理状态,以放松肢体和调整呼吸,从而使大脑迅速进入并保持入静状态,其表现为思维活动单一化,杂念减少,注意力集中而稳定,兴平气和、情绪安定,对内外环境刺激也减弱,有助于消极情绪孤立于外,改善情绪状态。

3.2低强度,长时间阈值下的特点能获得情绪效益最大化

国内研究综述表明与情绪效益有关的身体活动包括:令人愉快和有趣的活动,有氧运动或有节奏的腹式呼吸运动、无人际竞争的身体活动、自控性身体活动、中等强度活动。每次锻炼至少应持续20~30min,长期坚持,养成习惯[7]。健身气功·八段锦属于中小强度的有氧运动,并采用有节奏的腹式呼吸配合提肛呼吸和闭气法,要求形神合一,注重自我技艺纯熟,使得竞争意识弱化,且运动过程中完全是自控性身体练习,有效调节了紧张情绪,有利于心平、心静。女大学生长时间习练健身气功·八段锦后获得情绪效益较大,形成稳定的情绪状态。

3.3注重“调息”使女大学生的内环境趋于平稳

习练健身气功·八段锦的调息容易使练习者的情绪、心理以及生理得到放松,从而促使练习者的机体内环境趋于平稳,有助于机体各项功能的恢复和提高。一吸一呼谓之息,调息是通过呼吸形式的调节与控制,达到引发气血和辅助入静的目的。健身气功·八段锦对调息的要求是练习时采用逆腹式呼吸,配合提肛呼吸,并在每段主体动作的松与紧、动与静的转换处采用闭气法。 通过这种调息使人体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减弱,降低生理的换醒程度。从而改变心理状态和情绪稳定性。通过个案分析,一些情绪不稳定和情绪较不稳定的女大学生一般都会出现多梦、易醒、入睡困难、早醒、日间不清醒或精力不充沛、日间疲劳嗜睡等相关症状的改善尤其明显。从中医学角度来看,多梦属内火,易醒、早醒为阴虚,入睡困难是虚阳浮游、阳不入阴之征。日间不清醒、精力不充沛、疲劳、嗜睡皆为失眠所致人体阴阳不相承接化生,阳气虚弱的日间表现[4]。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中的练气,注重人体气息的调理、补充,可达到补气助阳,益气养阴的作用。

4结论

六个月的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情绪稳定性均分呈显著性变化(P≤0.05)。情绪稳定和较稳定人数百分比在六个月实验后增长。情绪较不稳定和不稳定人数百分比在六个月实验后降低。实验组在实验前及三个月和六个月后的情绪较稳定人数百分比呈递增趋势;实验组在实验前及三个月和六个月的情绪不稳定人数百分比呈递减趋势。健身气功·八段锦低强度,长时间阈值下的特点,有效调节了紧张情绪,有力于心平、心静。“形神合一”的锻炼要求让消极情绪孤立于外,注重“调息”使女大学生的内环境趋于平稳。女大学生长时间习练健身气功·八段锦后获得情绪效益较大,容易形成稳定的情绪状态。

参考文献

[1]张厚粲.实用心理评估[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86.

[2]刘连龙,胡明利.大学生情绪稳定性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J].西北大学学报,2007(6):96-99.

[3]PERVINLA.人格科学[M].周榕,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9.

[4]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29-30.

[5]莫概能.健身气功·八段锦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3(9):81-83.

[6]梁漱溟.梁漱溟全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132.

上一篇:打包贷款下一篇:小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