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课外阅读的重视

2024-10-06

加强对课外阅读的重视(通用10篇)

加强对课外阅读的重视 篇1

课外阅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它不仅包括阅读书籍报刊, 也包括网上浏览, 阅读电子报刊, 听广播、看电视等。阅读伴随着人的一生, 人从能认字起就开始在阅读并终生在阅读。课外阅读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人的成长起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孩子早期的正确阅读, 阅读的多少和阅读的深浅, 对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和持续发展, 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过程中常常会碰到这种情况, 就是读了许多书籍, 看了许多报刊, 要到用的时候, 却又忘记了, 或者找不到了。事实证明, 如果我们读完一部作品, 看完一篇文章, 不及时加以巩固, 就很容易遗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借鉴名人读书方法

根据许多革命家和著名学者的读书经验与体会, 阅读时必须做到:“心到辅以笔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读与写紧密地结合起来, 学会做读书笔记, 注意积累资料, 以巩固阅读效果。

我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 读书时总是聚精会神地学习着, 他忽而奋笔疾书, 忽而托首沉思。在他的书籍和笔记本上, 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心得体会, 标记着各种符号。

我们的好总理周恩来同志, 读书时也总是“深究而细讨”、“慎思而明辩”, 用铅笔标出重点, 加上批注, 为中华的崛起而发奋读书。

中国文学巨匠鲁迅先生, 读书时也极为认真。有时在书上做符号, 加眉批;有时夹上一张纸条;有时把一些有价值的材料记录下来, 以便随时应用。他还告诉我们: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即要全身心地投入。尤其要做到勤于动笔。这样, 才能帮助你记忆和掌握其中的要点、重点和难点;才有利于帮助你储存材料, 积累写作素材;也才有利于帮助你扩大知识领域, 提高你的分析综合能力。

这种“心到辅以笔到”的读书方法, 是一种古今中外普遍运用的科学的读书方法。这种读书方法既是练笔过程, 又是思维的过程, 也是积累生活素材、词语, 提高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过程和手段。既有利于培养字斟句酌、提纲挈领、分析综合的阅读能力, 又有利于培养深入思考, 完整领会的好学风, 还有利于培养记忆、感知、思维、想象与审美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学会开展正确阅读

为了指导孩子们学会正确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 让他们把学过的知识积少成多, 更好地加以巩固, 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随时应用。学校教师和家长, 尤其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首先要指导孩子学会正确阅读, 学会做阅读笔记,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指导学生学会正确选择课外读物。这是学生正确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前提。一般来说, 阅读有多种方法。

1. 快速浏览的粗读法。

对于一些浅显易懂的, 以及阅读价值不很高的书籍和报刊杂志上文章, 就可采取此种方法。即随便翻翻看看, 即通过看标题、看目录、看前言、看内容提要等, 大致了解一下主要内容, 以求在有限的时间中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料。

2. 品味欣赏的精读法。

对于名篇名著以及具有价值性、参考性的书籍和文章, 则要静心细读。就像人吃东西一样, 必须细嚼慢咽, 体味欣赏。做到体会立意构思, 揣摩布局谋篇, 欣赏好词佳句。然后, 把书籍或文章中的精华作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为自己今后的工作与学习提供参考。

三、懂得巩固阅读成果

巩固和扩大课外阅读成果, 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方法是学会做阅读笔记。阅读笔记没有统一的体例和固定的格式。最常用的形式和方法大约有以下几种:

1. 做摘录或摘记。

即在阅读的书籍、报刊、杂志、调查报告、文书档案时, 把与自己学习有联系, 与自己钻研的内容有关联, 或者是自己感兴趣的材料摘录下来。可记在笔记本、纸条、资料卡片或活页纸上。我国著名作家矛盾先生曾经说过:“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簿本, 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想随时记下来……”也就是读书时要学会观察, 学会随时记录, 学会做好笔记。这是读书学习的一种方法。

2. 编写资料索引。

如果觉得阅读的材料中有用的内容很多, 摘录不了, 或者自己已有这方面材料。则可把有关的书名或篇目、作者、版本、页码等写下来。然后, 按照内容编写出资料索引, 以便要用时查找。

3. 做读书提要。

如果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 认为文中的某一观点、事件、情节, 或者某一章节、某一方面内容对自己有帮助, 可用自己的话把内容要点、有关方面的材料, 简明扼要、脉络分明地撰写下来。做这种读书笔记, 要求有一定的综合和概括能力。

4. 写读书心得体会, 或叫读后感。

即看完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以后, 对某一个问题有所启发, 或有个人创见, 可写下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和感想。例如, 可就作品蕴涵的思想内容, 联系生活实际写读后感, 或者摘录好词佳句, 或者体会作者文章的写法。需要时可以整理或发挥成为有价值的资料, 甚至可成为创造发明, 或者阐明某一新观点的关键。这种读后感比较随便, 可记在专用笔记本上, 或写在资料卡片上, 也可写在书刊的天头、地脚、字里行间, 也可在书中作些符号或标记。

做读书笔记, 可从简单的摘录开始, 逐步学会写提要或写心得体会。究竟采用哪种形式为好, 应根据各人的爱好和条件而定。为了充分发挥读书笔记的功能和效用, 教师和家长可定期进行检查, 组织相互交流活动, 让大家有一个好的学习榜样, 对写得好的孩子给予鼓励。从而形成人人阅读、个个笔记的良好氛围和习惯。

加强对课外阅读的重视 篇2

小学生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环节。自古"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训诫说明:只有大量阅读,广采博取,才能出手成章。阅读是丰富语言积累最好的途径。生本教育实践证明:光靠一个学期二三十篇的课内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靠大量的课外阅读。那么,怎样让小学生热爱课外阅读,懂得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实行生本教育也接近三个年头,在教学实践中,就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谈谈自己的浅见。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 阅读教学

一、兴趣是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

1、课前三分钟故事点拨,激发兴趣。

在课前三分钟训练活动中,我与那些语文知识丰富、课外阅读能力强的学生经常讲述课外故事、有时故设悬念,只讲故事的一个片断,以此带动学生的课外阅读求知欲。比如,一次我拿了本《一千零一夜》来到教室,给同学们读了其中一篇文章后,趁同学们津津有味回味时,我告诉他们这本书里还有许多更有趣的故事呢。大家可到书店去买来阅读。到了下个周一,班上许多同学的手上便捧上了这本书。另外,我有时也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迫切想知道答案时,趁热打铁,推荐读物,学生就会自觉地去读书找答案了。

2、用“现身说法”引导学生快乐读书。

“只有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引领出爱读书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多读书、读好书,多与学生沟通、交流,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因此,我特别注意与学生共同阅读,凡是我要推荐给学生的书,我必先自读,每周我都会拿出两节课和孩子在课堂上交流。这个学期我给孩子们推荐了金波和曹文轩系列的书,曹文轩的《草房子》《根鸟》,还有金波的《一杯月光》《会唱歌的小窗口》等。

3、“宁精勿杂”,择其善者而读之

抓住了契机,激起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必须及时指点迷津,推荐好书,让学生好奇心得到满足,使他们的阅读兴趣得到回报。教师要根据课内阅读适时地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课外读物。如教完《》《手捧花盆的孩子》后,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学完了《蝙蝠和雷达》后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科普读物。这个学期我从家里带了《百科全书》给我们班的孩子看,他们很感兴趣,有时借用中午的时间和我交流。这样教师有所选择地推荐,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从上个学期开始,我鼓励孩子们有好书共读,拿到学校与同学交换着读,在读中去感受丰富的语言文化艺术,学生才能真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二、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1、坚持图书借阅。“书非借不能读也”,我鼓励学生向老师、同学及其他各种渠道借阅思想内容健康、语言文字规范、写作技巧高超的读物,让学生坚持借阅,养成习惯。

2、班级建立图书角。我发动学生买书,捐书,组建班级小图书角,实现资源共享。在班级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书林”境界,让学生在争先阅读的环境中读趣盎然。

3、家校配合指导阅读。我通过与家长交流、家访等途径向家长们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意义,并向家长推荐好书,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给孩子选购合适的图书,到邮局为孩子订阅优秀报刊,让孩子们有好书好报可读。我还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4、发挥网络资源作用。许多同学的家庭也上了宽带,所以我向学生们介绍了一些著名的少儿网站,鼓励他们上网阅读,开阔视野,扩大阅读量。

三、教给同学们科学的阅读方法

1、指导学生掌握四种读书方法。即精读、略读、速读、泛读批注法。告诉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体裁、不同的读书要求、自我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2、强化“用心阅读”与“二次阅读”要训练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专心读书,即“用心读”、“读进去”用心灵去感受,同时,对于一些思想寓意深刻、语言精美、充满智慧的文章,提倡二次阅读,增强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和新的感受与发现。

3、教学生学会积累。

(1)、赏读成诵。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自己喜欢的、文质兼美的短文、片断,要出声、入情赏读,直至诵记于心。

(2)、做读书笔记。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包括摘录优美、精彩的语句、片断,编写提纲,写读后感等,这种读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编赏手抄报。通过范例引路,指导学生定期将自己阅读中发现的优美文段编成“小报”,既有文字,又配插图,图文并茂、春节期间让孩子做了几份手抄报,感觉他们做的很用心,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会爱上读书,而且会爱读好书。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1、读好书背诗文活动。从生本教育以来,我一直坚持“少留家庭作业,多读课外书”的做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课外阅读时间。我们定期开展“读书之星”评比活动。“读书之星”既有每次出现的老明星,又有读书新星的出现,活动的开展受益的不仅仅是这些读书先进,而是全班乃至全校学生,所有学生的读书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

如何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篇3

一、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我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但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依照学生学段的不同推荐书籍。

学生因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阅读兴趣点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感兴趣。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爱好有所了解,这样介绍时就会有的放矢。

2. 教师要加深对书的感受,以灵活的方式给学生推荐图书。

罗曼·罗兰曾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所以教师不仅要熟知图书内容,而且要加深对书的感受,这样在推荐书时才会游刃有余。教师要注意推荐方式的灵活性,据其要求和内容而言:(1)推荐方式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推荐和内容的介绍。例如,我在给五年级学生上课外阅读的时候,就给他们讲《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课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看这些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3)教师在推荐过程中,应有必要的指导。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他们往住想了解自己的老师在他们这个年龄时是如何学习的。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利用时机和学生谈谈自己儿时的学习,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美国全国阅读方法研究协会某一校长,就曾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进行教学实验:她一有空就呆在教室里,把自己喜爱的书推荐给学生。在她的影响下,她所在学校的学生早已行动起来,从图书馆中找到这些书并借出,劲头十足地读起来。这位校长给学生强烈而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这一实例说明:教师的指导方法和技巧是很重要的。

3. 组织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如果能让低年级学生参加高年级的这些读书活动,则不仅会使低年级学生感受到阅读中能学到很多知识,增强生活乐趣,而且高年级学生会起到“标兵”作用。比如:我在六年级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并且让三年级学生来观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绘声绘色,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

4. 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条件,提供一个舒适的阅读场所。

广泛阅读,先要解决书籍来源问题。教师必须向学生推荐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书,并注意可读性,尽量使读物的难度跟学生的能力相适应,这样学生看书才会有兴趣。提供一个好的阅读场所,有助于学生把阅读同舒适相联系,对阅读就不会感到厌恶。如阅览室、静谧的林院等都是很好的阅读环境。

二、进行阅读指导,注重学习的实效性

当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时,就必须重视学生读书的有效性。

1. 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

当前,在学生中存在两种情况:(1)一些学生只注重课堂学习,课外不看或极少看书报;(2)完全沉湎于课外书中,不重视课内学习。这两种现象都是不健康的。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

2. 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鼓励他们多读好书。

课外阅读范围很广,形式多样,内容不同,有的不良书籍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在学生阅读时,要不断教育他们有选择地读书,不仅要多读书,而且要读好书。

3. 让学生花费一定时间进行阅读。

古人云:“文贵自得,书忌耳传。”只有利用一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在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享受到无尽的乐趣和快乐。著名文学家郁达夫年轻时每天在阅览室都要看五个小时以上的书,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4. 教师的指导重点要统一,方式要灵活。

课外阅读是不在教师直接帮助下的阅读,所以教师的工作重点要放在对学生阅读态度、方法和习惯上的指导,这一点对全体学生要统一。

因学生情趣不一,自学时间的差异,对学生的指导方式也要随之而变。如:可以个别指导,可以集体指导,开展讨论会,交流对书籍内容的理解、体会、评论等。

重视搞好初中课外阅读 篇4

一、充分认识初中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

高尔基有句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见知识来源于书本。《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可见国家对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是多么的重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中指出:“让学生在图书世界里生活,这是整个学校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他还说:“我把人类宝库中最优秀的图书给自己的学生们读。”可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学生的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过渡,是联系课堂内外的纽带和桥梁,是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多年的教学当中,依我的经验认为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作用有1、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和技巧。2、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增强语感。3、课外阅读可以培养自学能力、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和鉴赏能力。4、学生广泛的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受益终生。5、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由此而知,课外阅读的作用是深远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想方设法搞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切实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在农村初中,由于长期以来学生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再加上初中生学习科目较多,每天功课紧之又紧,课业负担较重,学生课外阅读时间难以保证,谈不上自觉进行课外阅读,更谈不上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为改变现状,我设法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并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有效地刺激课外阅读的内需动力,我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汇同各学科的教师一起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各学科的课业负担,确保学生每天有半小时的课外阅读时间。

2、通过与学校、家长沟通,保证学生有适合的书籍报刊阅读,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3、开展课外读书活动及班级读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美国心理学家布鲁曾经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所学的材料的兴趣。”可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我首先在班级设立班图书角,让学生在课余第一时间有书可读。其次,在学生自习时间我鼓励并动员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图书室借书阅读,这样学生有了老师的支持,阅读积极性随之高起来。第三,我还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编课外阅读小报、出课外阅读墙报,开展读书征文比赛、开展朗读比赛、名著赏析会、读书沙龙等活动,从而促进内需,变“要我读”为“我要读”。第四,坚持每天组织学生晨读古典诗文,让学生在唐诗、宋词、四书五经等经典中受到“口而诵,心而惟”的语感熏陶和古代灿烂文化的熏陶,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第五,稳定学生读书的兴趣。为了稳定和保持学生被激起的课外阅读兴趣,我常采用多评价、多表扬、多鼓励的方法,促学生爱读书,从而稳定学生读书兴趣。

由于措施得力,工作到位,我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效果较好,能让学生感受到阅读课外书籍是遨游在第二自然中,是身处在美妙的世界中,感受到读有所得的喜悦,说明了阅读教学已初步走向了成功。这正如于漪老师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学生学会学语文就有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

三、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读书心态

读书是我们学习并获得间接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把别人的知识转变为自己知识的过程,是获取智慧的重要来源。也是陶冶人的情操的方式。古人曰:“腑内有诗气才华,”正是对此精炼的概括。所以,我们读书一定要有良好的心态才行。

1、纯洁的心境。朱熹曾讲过:要读书,须先定其心,使之如止水,如明镜。阅读时,要把所有混乱的,繁琐的念头全都摒弃,使心镜如一块水晶,一池春水。这样,记忆才会深刻,效果才会明显。

2、安静的心绪。就是心绪要安稳平静,要克服慌乱和烦躁的干扰。

3、专一的心力。即阅读时要集中精神,倾注到阅读对象上面,加强感受器官和思维器官的活动,造成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

4、渴求的心欲。阅读时,我们要有一种如饥似渴的求知欲,带着浓厚的兴趣和爱不释手的感情,使阅读成为一种享受,成为一种追求。

四、教会学生选择适合的书籍

古今中外,书籍如烟海,即使穷尽一生,也绝不能把所有的书读完。因此,我们读书必须进行有效的选择,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挑选应该读的书。古人云:读书如同交朋友,要选择与自己志同道合的莫逆之交。王豫曾说: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朱光潜曾撰文道: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10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10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10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分精读10遍。“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五、给学生提示阅读的具体方法

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读法,培根说过:“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可见学生应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选择,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确定读书方法。在实际中,我把“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研读法、目标读书法、品读法、诵读法、质疑阅读法”等读书方法教给学生,供学生灵活选择。学生初读时尤其注意指导学生拿到一本书首先要看内容提要、序言、后记、目录,这样可以抓住重点。同时还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要思考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阅读并不是仅仅把书看一遍,还必须要求学生对书中或文中的内容有整体把握,对文章的遣词用句、中心思想、写作方法、人生启迪等有比较细致的思考。

六、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的好习惯

学习在于积累,写作更离不开素材的收集。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必有收获。因此,读书要做笔记才能加深理解,加深记忆,读有所得,让学生及时记下瞬间的感受是妙不可言的,更是十分珍贵的,有助于厚积薄发。但是由于学生个性差异和基础参差不齐,教师指导学生读书要有计划、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并遵循学生的熟率规律和循序渐进的规律来制订计划并提出要求。如第一阶段是初一年级,要重在积累交流,读后感的写作以根据作品内容,摘抄名篇名段名句为主,这个阶段主要是练习概括能力,并养成持之以恒良好习惯。第二阶段是初二年级,读后感的写作要联系生活,有感而发,指导学生要强调读书与生活的关系,最好是结合自身实际谈体会。第三阶段是初三年级,重在提高鉴赏,对比鉴赏。此阶段应让学生多读中外名著,多写评论文章,有助于锻炼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

有了可行的计划和具体的要求后,教师应重点着力指导学生写好读书心得,使阅读成为一个完整的机体很有必要,我认为让学生写读书心得必须做到:1、必须认真阅读原文。如果连原文也读不懂,主要内容也把握不住,中心观点也吃不透,就不可能写出有水平、有价值的读书心得。2、要介绍读物的概况。在文章的开头先介绍“读”的内容,然后引出自己的感想。3、要突出重点。阅读后感想很多,要善于捕捉和抒发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4、要观点鲜明。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意,无论褒贬,都要做到观点明确、立场鲜明。

小学应重视课外阅读 篇5

一、师生同读, 趣味横生

“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 所教的东西要通过引起他们的兴趣, 符合他们的需要, 才能引发他们的兴趣。”可见,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 是需要的动力。不管课外阅读有如何的重要, 如果学生没有兴趣, 那将只是一句空话。

在中高年级, 教师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提高阅读量, 常常煞费苦心。但是, 当你看过这些书后, 你就有足够的判断能力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书籍, 有足够的魅力把你看到的精彩讲给学生听, 然后卖个关子挑起他们的阅读欲望。比如:介绍法布尔的《昆虫记》时, 我边讲边在黑板上画下了法布尔如何抓毒蜘蛛, 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 班内由此而便掀起了一股昆虫热;《爱的教育》则选了其中一个极为感人的故事《小抄写匠》, 当我绘声绘色读完这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时, 学生希冀看到更多……

当学生看完我介绍的书时, 常常会饶有兴致地与我分享他们的所得, 说得兴致之时便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这其实也是让学生在看完书后有个思考, 以便帮助他们养成思考的习惯!

二、网络辅助, 另辟蹊径

学生进入中高年级已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他们不再满足于书本上的内容, 而是希望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很多时候, 我们会布置学生自己去浏览网页, 查阅资料, 这样做是希望把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 以拓展学生视野, 丰富学生知识,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时也是为了为课堂教学作个铺垫, 使得学生更容易与文本产生共鸣。

但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 即使你教给学生查找资料的方法, 甚至把关键字也列出来, 但学生还是有的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读到很少的东西, 有的干脆放弃查阅, 也有的一切拜托父母。当学生兴致勃勃把打印下来的资料呈现给我时, 对于他们来说, 也只是交一项特殊的作业而已。此时, 他们的兴趣点并不是阅读, 而是找资料。在我们的班级上开辟的《课外连接》栏目, 恰巧能避免这一问题。

平时教学时, 会碰上《锡林郭勒大草原》、《富饶的西沙群岛》等写景文章;《张衡》等一些史类文章。前者对文本的理解应建立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 后者则需要学生了解一定的历史背景, 以便帮助学生体悟文本。比如, 一段生动的大草原风景, 远比你就着文字说文字来得生动形象, 来得直观真切, 也利于学生更好得进入文本, 感悟文本。

三、阅读指导, 方法为先

有了阅读兴趣后, 还应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避免学生因只注重情节, 而忽视语言;只关注内容而惰于思考。当然, 对于不同的文章或书籍, 有的可略读, 有的却需详读。如果说前者可以帮助学生增加阅读量, 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 那后者则是他们对于自己运用阅读方法深入阅读能力的一种检验。当然, “学”才以“致用”。只有教师注重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学生才有能力独立地、深入地去思考、品评文章。

《新人文读本》中搜集的很多名篇都极具深度, 文章文质兼美是详读的好材料, 对于此类文章学生独立阅读却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此, 我们可以将之作为指导学生深入阅读的材料。初级阶段, 学生在初步接触文章扫清字词障碍, 读流畅后, 教师可抓住文章中心提出几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引导学生抓住词句去体会。在这样一个过程中, 不断总结阅读的方法, 包括阅读符号的运用, 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涵的方法等。进入独立阶段后, 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运用阅读符号, 边读边借助工具书边思考边批注, 去独立感悟文本。此时, 教师该做的是与学生一同分享他们的阅读成果, 并适当地引发讨论、评点。而后学生对于阅读了一篇篇美文后所写下的看法、引发的联想、彼此的共识……不正说明了他们已逐步学会了独立地深入阅读的方法吗?

语文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 篇6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九年累计400万字以上的课外阅读总量的要求,要达到这一阅读总量的要求,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必须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厚实的基础。

一、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1. 陶冶学生情操,对其人生发展作出指导。

对学生而言,阅读大量健康有益的书籍,可以净化思想,陶冶情操,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春之歌》等革命文学作品在青少年中广为流传,这些作品影响了一代青少年学生,树立了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让学生写读书心得,其中一个学生读《美国著名演说集》后写道:“它使我懂得:追求真理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当一个人舍弃了一切———功名利禄、毛骨悚然的魔鬼形象,或是阴险狡诈之徒;而影片中的鬼确是一位魅力十足且正直能干的男子。因此取其言外之意译为“人鬼情未了”为情节的展开和故事的叙述做出了极好的铺垫,营造出了一种浪漫、神秘、凄凉的氛围,从而使观众在心理上对影片里将要表现的这场惊天地、泣鬼神的生死恋有了最大程度上的想象空间,其艺术魅力和商业魅力在片名中尽显无疑。

4. 商业价值。电影是一门文化性和商业性兼具的艺术。在片名的翻译时需考虑到商业因素。

要实现商业价值,首先要求译者充分把握目标语文化特征和审美情趣。创造出目标语观众所喜闻乐见的电影标题,引起其心理认同,激发审美愉悦而产生观看欲望。另一方面,强调片名的新颖醒目,善于制造悬念,渲染气氛,令人浮想联翩。例如将Sister Act,The Terminator,The Others译为《修女也疯狂》,《魔鬼终结者》,《小岛惊魂》就十分新颖别致,引人入胜。既雅俗共赏又自然贴切,成功地体现了艺术性和商业性的结合,引起观众观看欲,提高票房收入。

为达到上述目的,商业价值体现在翻译过程中要求大胆创新,不求貌似但求形合。但应注意切忌过度,切忌媚俗,不可为了过分追求票房效果而大肆进行商业炒作,弄得俗不可耐。大量港台片即犯了“媚俗”之嫌,如Made in America译为《精子也疯狂》,The Truth about Cats and Dogs译为《众里寻她兜错路》,As Good As It Gets译为《猫屎先生》,把海明威的名作The Sun Also Rises《太阳照样升起》译为《妾是朝阳又照君》,这些译名都与原片名和影片内容风马牛不相及,难免有媚俗之嫌,影响了影片的艺术效果。这种媚俗的译名最终会为品位较高个人幸福甚至生命时,相信他便获得了真正可贵的东西:人的精神、人的尊严、人的勇气和力量,那时,真理也就和他同在了。这样的人,便是我无比崇敬和立志追随的。”我们都说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影响很大,其实一本好书也足以影响一个人的人生或者人生的一个阶段。

2.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不断提高和深刻,需要阅读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仅靠书本上的知识已很难满足学生们认识的需要,只有给他们提供丰富的课外阅读才能跟上时代,获得最新信息。近几年的考试内容就注意了这一点,经常会在试卷上出现一些新名词或和新科技挂钩的题目,要是能够注意到这点,就不会因为对题目陌生而束手无策。

阅读大量健康有益的书籍,对于训练人的智力因素如言语的组织能力、语言的顺畅和识记、推理等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阅读多了,大脑里储藏的信息也多了,就能产生知识的迁移,产生联想,分析多部作品的同异,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聚合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现在比较流行的比较阅读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信息论的角度看,阅读中不可避免地会把新信息和已知的信息结合起来,纳入已有的认知体系,并寻找出某些联系,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信息组合,因而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3.提高学生审美赏析水平,完善人品和人格。

社会文明在不断进步,文学鉴赏日益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几年来诗歌鉴赏被引入语文试题,就是一个典型的证明。作品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仅仅局限于课本是不够的,只有在广泛的课外阅读基础上通过赏析才能完者甚至为普通观众所不屑,不利于票房收入,造成商业价值的负面影响。

结语

翻译是从一种符号转换到另一种语言符号的再创造活动。翻译的实质,是双语间意义的对应转换。不可否认,当前片名在这意义转换的过程中,存在良莠不分的现象,但因各个译者自身水平、经验、审美观点不同,译名质量自有高低之分。但笔者认为,为充分发挥译者的创造性,可允许多种译名同时存在。第一、就翻译的共时角度而言,这种解读同样作品由不同理解产生的诠释或许都有其合理性,都有积极的一面,符合水平不同读者的需要。第二、随着历史的发展,过去和现在人们解读同一部电影时的审美标准也发生了变化。若非某片名已被广泛接受,将一些片名再译以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也是可接受的。当然经典的译名已深入人心,若非确定有把握,改译、另译似已无必要。但译名多了,为避免造成混乱,应在括号内加以注明。

参考文献:

[1]贺莺.电影片名的翻译理论和方法.外语教学,2001.1.

[2]陈宏薇.新实用汉译英教程.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3]熊启煦,王春艳.电影片名翻译的现状分析与对策.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8.

[4]陈炼,陈育.外国电影片名的翻译.湖南商学院学报(双月刊),2003.9.

由语文综合性学习引发的思考

王云飞

(甘肃省会宁五中,甘肃会宁

一、问题的提出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崭新内容,综合性学习课的设置,对新课标下的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内容来说,是一项重大改革。

在课题的实施中,我们发现,综合性学习课的活动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项语文学习内容,这与活动内容的新颖开放、活动方式的灵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对于教师而言,这种学习活动却是一项最难把握的内容。一些教师对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的出发点提出疑问:综合性学习究竟是语文学习还是综合科目的学习?一些教师在综合性活动中给予学生的自主性把握不够,导致综合性学习课成为学生的自由学习课。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没有充分利用地区优势资源,致使活动与实际生活脱节等等。如何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以下是笔者在实践过程中的思考。

二、课题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思考

成。优秀的文学作品,无论内容、形式、风格、流派如何,学生通过阅读,就可以在思想内容方面鉴赏作品所展示的假恶丑和真善美,在艺术方面感受文学作品的修辞艺术、结构艺术……从而受到艺术熏陶,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改善语言的表达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当学生感受到某种美的事物、美的言行、美的情操时就能产生某种愉悦之情,从而萌发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培养高尚的情操。尽管有些作品是把美毁灭给人看,却能激发人们对毁灭美的恶势力的愤怒,产生消灭丑恶、维护美善的思想感情,从而得到审美愉悦和满足。例如,有的学生对《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和神甫富娄洛进行了人物赏析审美,卡西莫多外貌丑陋,但心地善良,以生命维护“美”的代言人———爱斯美娜达;而富娄洛外貌俊美,但心地险恶,极力摧残美。学生通过阅读审美,潜移默化地把美的事物化为自己的高尚情操,从而完善自己的人品和人格。

二、语文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

1. 机动灵活地向学生推荐课外书籍。

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所以教师不仅要熟知图书内容,更要加深对书的感受,这样在推荐书时才会游刃有余。当然教师绝不能忽视推荐方式的机动性,推荐方式要灵活,可以推荐书刊,也可推荐篇目,还可介绍内容。例如,我在给学生上课外阅读的时候,就给他们讲《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故事内容。课后,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看这些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另外,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总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他们往住想了解自己的老师在他们这个年龄时是如何学习的。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利用时机和学生谈谈自己儿时的学习,为学生树立榜样。

2. 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采的读书活动。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我们还可以根据学校组织

(一)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性”的相关理解

1.是以语文为主的各科学习的综合

综合性学习过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这一特点具体表现为:其一,综合性语文学习必然要和其他科目相结合,这也是新教材中反复提倡的跨学科学习方法。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欣喜地发现,不少语文教师已经一改“唯语文”的教育模式,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解决综合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但是,在改变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不少教师在组织教学上出现偏颇,忽略了语文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盲目地根据活动提纲引入不少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把综合性学习活动组织为“生物活动”、“地理活动”,甚至是“合唱活动”等,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宗旨,偏离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其二,以语文学科为主开展跨学科活动式教学。跨学科课程模式主要包括两种组织方式:(1)以某一学科为主开展跨学的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自办手抄报和手抄小杂志。我为了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专门要求学生办了一期以读书为主题的手抄报。学生为了办报,阅读了大量怎样读书的有关知识,然后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互相观摩、互相学习,悟到很多东西。这样的活动每学期可组织多次,使学生在办报刊的过程中提高选择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3. 指导学生熟读古诗词,感悟古诗词。

古诗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明珠,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深受人们喜爱。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文字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在平时课外诗歌指导时,安排每周背一诗词。在每首诗词拓展引进时,采用“同题异文”、“同人异文”、“同意异文”等途径扩大古诗文的阅读量。在进行诗文感悟时,以感受为主,理解为辅。主要以诵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去美读,去背诵,去想象,让学生能上口,有滋味就行。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其中“见”、“作”、“吟”均是有所感悟的表现,也是语感的初步生成。这样积累一多,语感不断得以积淀,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形成。

综上所述不难得知,我们试图通过少数课本中经典范文的反复嚼烂,让学生读懂天下所有文章的想法是不可取的,课外阅读是人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手段和认识周围世界的途径之一。

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健全学生心灵和人格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要采用正确的指导方法,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只有这样,学生的人文素养的积淀和语文综合水平才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未来才会更加灿烂和辉煌。

参考文献

[1]张可伟.学生自主择课是实现个别化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J].中国远程教育,2004.

浅谈语文教学要重视课外阅读 篇7

关键词:语文教学,重视,课外阅读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 在应用好教材之时, 要注意课内向课外迁移, 让学生举一反三, 融会贯通。引导他们积累生活的素材, 切读名著, 育古文, 关心时事, 通过课外培养他们良好的感悟生活的能力, 提高文学修养, 进而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一) 重视课外是新大纲的要求

新大纲对初中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提了以下要求: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学会浏览、检索, 圈点、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 其中文学名著2――3部。此外, 与课本同步的还有自读课文和古诗文读本, 供学生课外阅读和诵读。由此可以看出, 要求也是比较高的。因此, 语文教师重视学生课外阅读是必要的, 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项任务。

(二)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写作水平的现状提醒我们必须重视课外阅读

现在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他们教学的方式方法仍是题海战术, 过多精力用于做题上。作文教学中老师规定格式, 读例文, 所以写出来的作文毫无新意, 千篇一律, 味同嚼蜡, 枯燥无味。要摆脱这种窘境, 大面积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写作水平, 就必须以教材为例的基础上大量阅读课外书籍, 联系生活实际, 扩大视野, 丰富情感体验, 引入课外“活水”是必须的。

(三) 重视课外阅读有什么好处呢

勿庸质疑, 选入课本的文章都具有典范性, 文质兼美, 题材、风格、体裁丰富多样, 富有文化内涵, 非常利于开拓学生视野, 激发学习兴趣, 进行思想教育。但仅靠每学期三十篇的文章要想拉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阅读能力, 以及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 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不读课外书, 不诵读一些古诗文, 犹如蜜蜂只在一朵花上采蜜一样, 即使花蜜再甜, 但也非常有限, 阅读狭窄, 就会营养不良, 语文素质就难以提高。从另一个角度讲, 青少年记忆力强, 阅读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输入过程, 应该把大量的信息贮存在大脑里, 这就能避免以且“书到用时方恨少”。

那么, 如何让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呢?我认为, 关键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课外阅读有利于情感传递, 语文教师应注意引导, 激发兴趣。

情感, 包括教材所包含的作者写作情感, 教师的教学情感, 学生的学习情感, 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情感的来源, 从天而降是不可能的, 不读经典作品, 不背诵经典诗文, 文化素养从何而来。农村俗语中的“有个钉钉, 才能挂个瓶瓶”。但也不是说可以不加选择乱读一通, 可以不讲方法, 一味地逼学生。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兴趣及求知欲调动起来, 教学就已成功了一半, “兴趣, 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兴趣, 就会心情全舒畅地阅读, 不会觉得乏味, 如到了高一层境界, 那就是不吐不快, 那就达到目的了。在学生中进行交流, 教师就当“旁观者, 总结者, ”到那时, 教师就会觉得, 教语文有趣, 而且轻松愉快, 连心灵就会焕发青春。学生作文, 更是文思如泉涌, 我们看作文, 就是在欣赏, 就是在丰富自己。

二、正确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背诵一些优秀古诗文。

任何事情, 既要放得开, 又要收得拢, 古诗文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枝奇葩, 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文, 能够在一定情景中, 恰如其分地用, 两名古诗或古文表达自己的情感, 就说明语言艺术到了较高境界, 要达到这样的境界, 除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有意无意的引导, 往往能起到“柳暗花明”的效果。有意识的引导, 规定学生背诵一定量的古诗文, 并且定期检查。对能按期完成的给予表扬, 对于能超额完成的给予奖励, 对于未完成的, 只要下次有进步, 及时表扬, 而那些屡次不完成的, 究其原因, 争取家庭支持。

三、保证有一定课外阅读时间。

鲁迅曾说过:“时间犹如海绵里的水, 只要你愿意挤, 总还是有的。”作为学生, 要把课外阅读当作一种乐趣, 看作学习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个内容, 他就会积极主动、有计划地去阅读, 去丰富自己。作为语文老师, 少布置一些毫无并蒂意义的训练题, 不打题海战, 只要学生在阅读中有所得, 就给予肯定;作为家长, 语文教师应与他们多沟通, 让他们明白, 学生的课外阅读不是看闲书, 是对所学知识的加深, 是实际运用, 总结和提高, 以此得到他们的配合, 督促学生在课余时间多读书看报, 关心时事, 从假期中多读些名著。

总之, 课外阅读是激活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丰富自己的知识,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的必经之路。作为语文教师要在这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 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演讲与口才》[1]《演讲与口才》

[2]《教育论文集》[2]《教育论文集》

加强对课外阅读的重视 篇8

一、小学英语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小学英语课外阅读不够重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被动地掌握知识点,忽视了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小学生因为其思想、身心各方面发育尚未完全,他们在各方面都需要依赖老师,所以教师怎么教,他们就怎么做。除此之外,小学英语的教材中并没有安排课外阅读的内容,由于课外阅读素材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小学生缺乏课外阅读的训练机会。如果让小学生自己去进行课外阅读,那么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因为他们的英语水平较低,阅读能力不高,可能会感到读不懂、不好读,这样就会降低他们的阅读兴趣,不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

(2)小学生缺乏相应的英语课外阅读的材料。在以往的小学英语教学中,主要以学生英语字母和发音及一些简单的对话为主,很少有涉及到整篇整篇的英语文章阅读。因此,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的材料比较有限。与此同时,家长和学生也都对英语的课外阅读不够重视,草草的选择课外阅读的材料,这样随意选择的后果不仅无法促进他们的英语学习的提高,还可能会起到反作用,使他们产生厌学的心理。

(3)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的指导不足。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最基础阶段,他们的学习能力很有限,英语水平也不高。这时候,小学生是最需要老师和家长指导的,尤其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及时的指导是教师的责任,但是很多教师却认为他们的教学任务只是将书本上的知识教授给学生就够了,课外阅读不是教师的任务,应是学生自己去进行的课外知识拓展练习。有些学生由于对英语学习缺少兴趣,根本就不会自觉地去进行课外阅读。而那些有兴趣想读书的学生却又因为没有老师的指导,缺乏阅读技巧,大大降低了课外阅读的效率。

二、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的改进建议

(1)教师和学生要高度重视课外阅读训练。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课外阅读教学,要充分意识到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学习英语来说是多么重要,并加强对学生的相关指导。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小学英语教学也需要作出适当的调整。一方面,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灌输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在课堂上给学生一点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还要在课后给学生安排一定的课外阅读任务,让每位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外英语阅读中来,以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同时,在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要及时地进行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学生自己也要重视课外阅读,不能完全依靠老师,要自觉地开展课外阅读的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要及时问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增加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的材料。教师要认真、仔细地为小学生挑选课外阅读的材料,在材料的选择上要注意两个原则: 一是素材要丰富,要能够勾起小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热情;二是要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水平,要难易适中,如果太简单的话,那么学生会觉得毫无挑战性,课外阅读就显得毫无意义了,反之如果太难的话,对学生来说又很难读懂,学生攻克不了这个难题就会产生恐惧心理,不愿再进行探索了。教师应该科学合理地运用现有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学习,要鼓励学生多读英语报纸、英语杂志,让学生通过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3)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①教师需要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很多小学生并不了解阅读的方法,也没有掌握阅读的技巧。一般来说,我们进行英语的课外阅读时,首先是将整篇文章做一个快速的阅览,然后再抓住其中的有效信息进行仔细阅读。但是很多小学生一拿到文章,就一字不落地阅读和翻译, 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提不起阅读的效率。学生可以先把文章扫描一遍,抓住其中的重点,了解大意,抓住主线索。②教师要及时纠正小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小学生在进行英语课外阅读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要针对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当前很多小学生在课外阅读某一篇文章时不能获取有效的信息,教师就可以找一篇范文领着学生一起阅读,并找出其中有效的信息进行示范和讲解,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

重视课外阅读,提升生物素养 篇9

【关键词】课外阅读  生物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174-01

南京各区使用的初中生物学教材是编委联系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和国家相关生物课程标准进行编制的,编写过程中向各层次教育工作者广泛征询了意见和建议。该教材的编制意在让学生通过努力掌握必要的生物学知识,强调发展学生相关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该教材具有教学理念新、编排顺序新、教材选择内容新、实践性强、倡导探究性学习等特点。

每一节教学内容都由目标系统、图文系统、评价系统、活动系统和拓展系统五大系统组成。课外阅读被安排在拓展系统部分,要求供有兴趣的学生课后阅读,意在于让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更多的生物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经统计,初中生物四册教材中的课外阅读共79篇,涉及的内容有巴斯德、达雷克.班廷等科学家的小故事,蛔虫、鸽子、水杉等有趣的生物小知识,肾透析、输血等医疗常识,更有海洋生物技术、克隆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知识,涉及面广,贴近教学内容,与课堂同步,也比较易理解。

课外阅读不能片面地理解为生物学科的知识拓展,它也可以作为新知识和新内容来配合其他各门学科的学习,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和吸收。帮助学生增长见识,有助于他们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本着课堂课外相结合的宗旨,联系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在引导学生学习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本人运用到了以下方法:

一、指导阅读,注重实效性。在学习八年级上册《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时,本人将课外阅读《两栖类动物的生殖趣闻》做为课堂导入的部分,要求学生先快速浏览,然后给定预先设计的问题,再要求学生结合问题细细阅读,并用笔将相关答案做好标记,因为问题简单,学生也乐意表达。由此引入新课,不仅顺利导入新课教学,协调好了课内、课外知识,而且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

二、促读活动,提高积极性。讲故事、朗读比赛、课外阅读知识问答、比一比谁知道的秘密多等活动,让学生施展才能,也可以很好地激发他们读课外阅读,搜集课外资料的热情。

三、针对学情,注重差异性。八下《源远流长的生物技术》这一节的课外阅读介绍了生物反应器,这部分内容是初高中的衔接内容,这部分知识对少数学生来说颇有难度,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采用适当讲解、精读、粗读等不同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获。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情,注意差异教学很重要。

四、以点带面,加强关联性。光是初二物理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光污染》则很好地将物体反光系数与视力问题加以联系;《根的价值》利用一个数学的计算式很好地表现出根瘤菌对根的重要性;《鸽是如何记路的》则解释了仿生学中鸟类利用磁场导航的本领对导航系统研制的指导意义。

五、课后资料,学生甄选装订。常规教学之外,我还从科技动态、生物前沿信息、江苏网校、各地教育网站、报纸杂志等地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料,通过剪贴、打印、复印等方式集中发放到学生的手中供他们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把他们个人比较感兴趣的文章标上星号,之后由学生帮助统计,将最受欢迎的文章信息反馈给我,将这些文章整理编订,作为校本教材配合日常教学工作。

六、亲近自然,放开怀抱。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因为学习忽视了身边的花草鸟虫,不忽略了日升月落,从生活中积累一些常识。在假日里都出去走走,接触大自然,增加一些旅行的经验,这些都可以为生物教学的开展提供很好的资源。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要关注的不仅是学生学的怎么样,更要思考学生应该学习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知识营养。学生的思想应该是灿若星空的,应该是五颜六色的,在教科书的世界外,他们应该拥有自己的知识后花园,而这座后花园是他们自愿搭建的,自主装扮的,给点时间,给点帮助,他们才会更加的乐在其中。

参考文献:

[1]《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 篇10

1. 师生共读,引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小学生的“向师性”很强,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想让学生对读书产生兴趣,教师自己不爱看书怎么行?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总是着意营造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同学们一起阅读课外书籍。每天中午的自习课上,除为学生检查作业和进行个别辅导之外,我总是带着自己精心挑选的课外读物到教室里认真阅读,对于好的文章,我还会直接读给同学们听。这一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的学生开始向我借书,有的把自己觉得好的书带到学校,和同学一起阅读,探讨精彩的章节,甚至推荐给我。同学们下课时总爱凑在一起聊书中的内容,或是谈自己的读书心得,还时不时地问我几个问题。

2. 教给学生阅读的有效方法,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皮萨略夫说:“世界上有许多好书但这些书是为那些会读书的人准备的。”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少。因此,无论从提高读书效率,还是从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特点来看,都应该重视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2.1 制订具体可行的阅读计划。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阶段阅读总量要达到145万字。这么大的阅读量要分到各年级、各学期,所以,每学期一开始就帮学生制订一份本学期的课外阅读计划是很有必要的。计划包含阅读总量、阅读书籍目录、阅读每本书所需时间及自己每天用什么时间、用多长时间阅读等内容。有了这样的一份计划,既便于学生时刻对照计划提醒自己要持之以恒地阅读下去,又便于教师、家长随时督查学生的阅读情况。

2.2 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课外阅读极具个性化,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既因人的习惯而定,又因阅读内容、因目的指向而定。有的课外阅读只限于读,有的要写读书笔记、周(月)读书卡,有的需要在上面批一批、画一画,遇到疑难词句,还要在查字典或请教别人后加上注释。

2.3 指导阅读迁移。

读书不能傻读、呆记,而要引导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获得的思想、智慧和语言消化吸收,并灵活运用到以后的阅读和练笔中,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这一点很难,需要教师不断鼓励,不断引导,并发现学生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方面的闪光点,让学生在鼓励声中不断学会运用。

3. 家校携手共创读书环境

首先,我在班级建立了图书角,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翻阅,书籍一方面来自学生个人书籍,经我亲自筛选后分享阅读,另一方面是从学校阅览室借阅。并选出专人管理,每两个月更换一次。每天早读和每周一节校本课为阅读时间。其次,建立家庭图书架,在学校向家长下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后,我又利用家长会倡议家长为孩子定期购买或借阅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并动员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营造“亲子阅读”氛围。为了进一步促使家长参与,我组织学生在家长会上进行读书交流展示,让家长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从而带动家长督促和参与孩子的课外阅读。

4. 多种方法地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

4.1 以“讲”诱发兴趣。

我经常地、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述课外阅读的意义、作用,用生动、有说服力的例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学生讲述中外仁人志士读书的故事等,通过教师的讲述、介绍使学生了解课外阅读的魅力所在,激起他们强烈的读书欲望。

4.2 适时推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讲故事、利用影视作品营造阅读氛围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如在电视台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时候,就引导学生进行同步阅读。

5. 推荐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书籍

这有利于知识的迁移,有利于语文课堂的延伸。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试着减少那些低效的作业,把时间省下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采用“课内学一篇,课外带几篇”的同步导读法。例如学了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后,当天的课外阅读活动,我就指导学生读《安徒生童话选》,并向学生推荐《格林童话选》等童话;学了朱自清的《匆匆》这一课后,我就指导阅读《朱自清散文精选》,请学生读读自己喜欢的篇章,并谈谈自己的感受。为了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我减少了学生机械的操练,课外阅读不仅安排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中,而且安排在中午及放晚学后。教师布置的书面作业少了,学生就有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博览、精读书报杂志了。

6. 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情趣

如:本学期本班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举行了读书心得写作比赛,同学们积极读书、踊跃投稿,许多同学写的读后感在学校举行的作文比赛中获奖,有三十多位同学的习作获得县征文比赛奖项。通过举办各种比赛,学生的兴趣浓了,读书的劲头足了,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提高了。

7. 推荐书目,扩大阅读范围

7.1 依据年段推荐书目。

学段不同,年龄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也不同,其阅读的倾向、阅读的兴趣也有所不同。因此,我根据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差异向学生推荐读物。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我就推荐看图文并茂、情节动人、浅显易懂、篇幅短小的童话、寓言故事;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我就推荐一些儿童文学、科普读物、奇闻趣事;高年级学生阅读速度加快、阅读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我就推荐中长篇文章、人物传记、青少版的名著,并列出详细书目让孩子从中选择阅读。

7.2 依托教材推荐书目。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从教材出发,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间存在的联结点,向外辐射。

上一篇:血液透析肾性贫血下一篇:植物不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