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的结构

2024-09-01

舞蹈的结构(共10篇)

舞蹈的结构 篇1

舞蹈可以说涵盖了很多门艺术在里面, 包括音乐、戏曲、文学等等, 它是很多艺术的小小结合体, 那么音乐和舞蹈的关系是一个非常融洽的、不可分割的紧密连身体。它们的有机融合就像是花朵和绿叶的关系, 只有花朵和绿叶的相互衬托, 更显那一抹红、那一抹绿, 这样的它们相互依托, 更显出美丽。不管是登上台面的充满艺术气息的表演类舞蹈, 还是小区广场供人锻炼身体的集体类舞蹈, 它们都不能没有音乐, 音乐能够使人们的心情变得更美, 也更有心绪去创作、去联想, 有助于舞蹈的创新。舞蹈的音乐结构与舞蹈表演是有很大关系的, 编舞的作者要根据舞蹈的节奏来进行相应的舞蹈编排, 使表演出来的舞蹈更能够表演音乐原本的意思, 二者相辅相成。

一、旋律

如果说什么样的歌曲才能够深入人心, 旋律美这一点想必应该没人来反驳, 美好的旋律是由一串串音符组合而成, 形成了美好的旋律更容易让人听过不忘。旋律某种程度上说成为了音乐的灵魂, 低沉的旋律在沉思、欢快的旋律在歌唱、柔美的旋律在倾听、曲折的旋律在细语、铿锵的旋律在决定……旋律就是这样, 随着音乐的起起伏伏不断的影响着人们的思绪, 一个舞蹈的旋律可以说是表演者的重心所在, 在编舞的过程中, 要好好分析音乐的旋律, 进而使舞蹈的旋律和音乐的旋律统一在一起, 形成完美的融合。

旋律的有机融合可以为舞蹈带来一个新的生命力, 就好像是充满了激情与活力。跳舞时音乐可以起到一个伴奏的作用, 伴奏影响着人们的思绪, 或悲怆、或激动、或温婉, 一个完整的舞蹈是需要音乐的陪伴才能完美的收场, 任何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都离不开音乐, 就像鱼儿离不开水的道理一样。根据内容编排音乐, 很多好的舞蹈作品都是先有音乐才有舞蹈的, 观众在观看舞蹈时, 更能发现音乐的美, 也说明该音乐和舞蹈的配合恰到好处。观众在观看舞蹈时能够感觉到已经进入了音乐中, 可能就是这样一个融合的完美状态了。我们常常说, 艺术来源于生活, 舞蹈的编排也是这样, 在生活中汲取灵感, 能够更好的贴近生活, 不浮夸、不生硬、不做作。舞蹈的编导可以在编排舞蹈之前静下心来听音乐, 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脑子里形成了一个自己期待的美好的画面, 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其中, 才能够创作出优美的舞蹈来。比如为女性演唱的军旅歌曲来编舞, 可以把那种积极向上、柔中带刚的精神表达出来, 将肢体语言做到一个很好的展现。

二、段落

舞蹈和音乐二者都能够给人们带去快乐, 它们是在历史长河的不断延伸中保留下来的东西, 舞蹈可以用肢体语言来表达, 音乐可以利用空间去传递, 它们有各自的表达途径与方法, 融合到一起也会发现有相似之处, 比如说它们都是有一定的段落结构的, 舞蹈通过合理的段落划分使观众能够更快的融入到舞蹈的情境之中, 进而使舞蹈的变化和延伸更顺其自然, 实现了流畅的转换。音乐的结构是可以通过不同阶段来表达不同的思想, 从音乐和舞蹈出发, 一并表达一个统一的中心思想, 根据不同是音乐来编排不同的舞蹈, 二者呼应。

我国的民间舞蹈与音乐和民间的艺术以及当地的民俗有很大的关系, 举例子来说明, 贵州著名的《采茶歌》就是一首段落特征非常分明的舞蹈, 这个舞蹈一共分为三个部分, 包括上山、采茶和劝茶, 分开来说, 上山这一段说的是中国的十大名茶、风景以及当地人的生活习俗, 那么舞蹈就是根据这些内容进行创作, 演员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不断的变换舞蹈动作和队形来向观众展示不同的情况, 这就是舞蹈和音乐进行呼应的一个很好的例证。采茶这一段欢快的令人高兴的舞蹈, 因为采茶是一系列的动作, 所以舞蹈演员在表演时也要将采茶的动作表现出来, 活灵活现的展示给观众, 进而表达了采茶的欣喜之情。劝茶这一段也属于结尾, 表达了人们对于以后的生活有着美好的期许, 伴随着淳朴的乡土气息, 将这种情愫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 给人以美感。虽然说该舞蹈中三个分段很鲜明, 容易在衔接的过程中给人突兀的感觉, 但是它设计的很合理, 伴随着流畅的歌曲, 也真实的反应了人们的实际生活, 运用舞蹈演员优美的肢体表演, 将想表达的情感如情景再现般呈现在观众的面前, 实现了自然过渡。

三、情感

任何艺术作品的成功都离不开情感的表达, 情感又和舞蹈中运用的音乐息息相关, 会根据音乐或简单或复杂的程度对舞蹈进行编排, 如果想要舞蹈的内容丰富起来, 运用单一的音乐来做背景是万万不可以的。现代舞相对于古典舞来说, 展现给观众的内容更加单一。其实很多舞蹈都是有很多思绪要表达的, 如果表达不完整, 则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很多人都有对于民族舞都有很严重的偏爱, 不仅仅有它的民族情结在里面, 更主要的原因是民族舞能够更全面的表达感情, 每一次情感的转变都会有相应的舞蹈动作, 来形成舞蹈情绪与音乐情绪的一致。每一个舞蹈演员在表演时把自己的真实情感放在里面, 所以说一段完整的感情是人们所重视的, 爱上舞蹈, 爱上音乐, 并且乐在其中。

情感的表达从每个人的内心出发, 再通过动作和声音传递到每个人的心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个人的出发点不同, 也决定了每个人的理解方向不同, 舞蹈也是这样, 只有舞蹈演员尽全力将所思所想所要表达的展现出来, 才能够发人深思, 引起共鸣。

结束语

由上文我们可以看出, 音乐和舞蹈是要融为一体的, 它们的发展和情节要保持同一个步调, 旋律的步调要一致, 段落的步调要一致, 情感的步调更要一致, 只有这样, 才能够使段落之间清晰明了, 内容之间紧凑衔接, 情感按照不同的层次得以深化和表达, 这样的舞蹈作品才能够深入人心, 扣人心弦。舞蹈音乐就是这样必不可少的存在着, 不仅仅反应了舞蹈的自身结构, 更是整个舞蹈的主题, 不容忽视。舞蹈音乐也就是这样决定了这个舞蹈作品的完整性, 不可替代的存在着。

摘要: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每一个舞蹈作品, 都与音乐相伴。一个可以被人记住的舞蹈作品, 一定会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音乐来衬托, 也可以说舞蹈的音乐最后决定了舞蹈表演的成败。段落和旋律是舞蹈音乐结构的两大要素。在我国的舞蹈的普及, 进而取得很好的成功, 与音乐是密切不可分割的。本文意在说明舞蹈音乐结构与舞蹈表演的关系。

关键词:舞蹈音乐结构,舞蹈表演,关系

参考文献

[1]白志群.论电视舞蹈创作中的“生活环境”与舞蹈表演的关系[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2, 02:22-25.

[2]孙力.透视与剖析——1991~2011年音乐与舞蹈关系研究视角的量、性分析[J].乐府新声 (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 2012, 04:331-337.

[3]朱红.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再思考[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07, 01:87-91.

舞蹈的结构 篇2

《傣人塑》的作曲是朱江,整个音乐都是按照舞蹈的气息、动律、风格的要求来完成的。主要使用傣族民间乐器来完成。其中包括葫芦丝、巴乌、象脚鼓、锣,还用了一些现代的音乐电钢和打击乐。音乐的曲式和舞蹈的段落是一直的,分为三段、A(慢)、B(快)、C(超快)的形式,第一个段落还分成了(A1、A2、A3)三个段落。

《傣人塑》第一段主要使用葫芦丝、巴乌,主要内容和功能非常的明确清晰节奏主要4/4拍为主,音乐创造出了空灵的意境,影子是用电钢作为背景音乐。上面淡淡的飘着巴乌和葫芦丝的音乐。A1段犹如在原始密林中飘荡着的一丝丝阳光。主要讲述了泥人出现了生命,一个有手有脚的过程。A2段是用电钢作的,体现出生命的蠕动,一种艰难,却没有方向的感觉。音乐稍有些现代,为的是配合舞蹈的进一步发展而铺垫。舞蹈讲述的是泥块在有手有脚以后,想要站立却又不知如何站立,想要蠕动却又十分迟钝。A3段又回到了葫芦丝和巴乌的飘荡中,那泥人跟着音乐在迟钝的舞蹈着,第一大段主要作为铺垫,再为整个舞蹈的高潮进行着进一步的升华。生命的初声!

《傣人塑》第二段主要是一个过渡段,舞蹈的内容也跟着音乐的变化而变化,这一段音乐在原由的葫芦丝和巴乌上加上了锣和鼓,配合着舞蹈过渡。音乐节奏明确,具有一定的跳动性,舞蹈演员也跟着音乐跳动,也慢慢的灵动了起来。从一个迟钝的状态中改变了自己,泥人身上好象有了细胞而且每一个细胞都在跳动。第二段舞蹈过渡段起决定性作用,讲诉生命成长的过程,从钝到灵的过程。

《傣人塑》第三段也就是最后一段,在原有的基础上加进了强有力的打击乐,音乐的节奏十分强劲,有很强的演奏性和造型感,舞蹈的内容和音乐的关系开始有了一定的变化。这个变化,由于泥人的每一个细胞都在跳动,好象乐器们都在为舞蹈而演奏,进入了一种乐舞合一的状态。音乐舞蹈都在不断的加速,越来越快、越来越快,到了,到极至了。突然一切都停了,这时,场下的观众掌声如雷,体现着生命的主宰。

《傣人塑》的成功离不开它的音乐,音乐带动着舞蹈和演员,观众们从一个优美适境,感情内在含蓄的情况下发展到了手脚不听使唤,细胞跳动,乐舞合一的状态中去。讲述着生命的初声及生命的成长再到生命主宰万物的过程。珍惜生命,让生命舞动!

谈舞蹈的结构和作品的意义 篇3

首先是选材。怎样的题材才是比较适合的,这很关键。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群众文化是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包括演员的水平不能按专业演员来要求,所以有很多作品不适合他们表演,同样,很多题材也就不适合。比如,首先古典舞对于他们就有很多局限了。

选好题材,接下来就是“构思”了。“构思”是所有编舞工作的基础。“构思”有时很具体,有时仅是一种感觉。它就像一个安装在发动机上的启动开关一样在我们这些愿意创作的人身上起作用。对于“构思”我是这样界定的:它不是类似剧情的故事梗概,不仅仅受戏剧主题的支配。它更属于情感、感觉和思想世界。

构思,在我的感觉中,它来自这一或那一瞬间感受到的激动:听一段音乐,看一幅画,领略一片风光、日常生活的情景。我常以劳动为例来阐明怎样观察能够促进我们进入创作:“……看吧,人们怎样劳动……男人、女人…力量…创造…… 这样就有了节奏、方向、活力、各种表现力……这个例子向我们挑明了我们的创造力取决于我们对世界的敏感性。世间万物千象中蕴含着无数的暗示和信息。懂得如何去听、去看、去感觉、去触摸,用你的身体和心去倾听围绕在我们周围的一切:领悟了!于是就可顺着许多条路自由自在的地进入创造!

其次就是舞蹈的即兴。

“构思”有了,怎样把这个“构思”发展成舞蹈呢?光有灵感是不够的,第二阶段就在于面对“构思”的各个方面进行思考和通过身体的研究找到相对应的素。素材包括元素动作和组合。这时的元素动作在选材时就应该已经同时想清楚了,它可能包括部分选材前采风得来的动作,这些动作可能来源于劳动时动作的艺术化,也可能来自于想象中,或者来自于已经存在的动作组合。

对于这一阶段来说,即兴舞蹈的运用是最重要的,它能使“构思”呈现出来,并赋予其活力。通过即兴舞蹈,人们能看到“构思”找到它身体动作的载体和估计出这一构思的潜力。这时的舞蹈直接把动作连接起来,成为一个一个段落或直接成为一个舞蹈作品的雏形。对我来说,我把即兴舞蹈视为最主要的、必须的创作手段,因为它给舞蹈者完全的自由。

根据即兴舞蹈的特性,即兴舞蹈通过游戏激发自发性。它包括运动性的和情景性的瞬间不品,在没有任何方式方法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根据编舞者的建议,舞蹈者遵循各种引导启发地他探索的指令,用身体去寻求。最初的“构思”作为主题,所有的建议都服务于这个主题。我们就这样从技术性和情感性的各个不同的方面涉足将来的舞蹈。每个建议都为阐明主题服务,帮助接近我们最初所选择的主题。即兴舞蹈练习是为舞蹈作品找到有用的素材,而不打算就此把它作为已经编成的舞蹈。

用身体探索,即兴舞蹈能由编舞者自己练,或由编舞者引导一批舞蹈演员进行。在大量的练习和齐心协力的研究中,编舞者和舞蹈演员之间会形成一种默契。想象展开了,动作就会自发地产生。但不是所有的动作都有同样的价值,同样的用途。有些将很快被忘掉。相反,有些则明显地表现出来。编舞的材料有了,但舞蹈还不存在。为了使它取得形式,应该在各种素材中确认出能够用于作品的成分,发及将它们有机地纵使起来。

需要提示的是,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我们编排的作品是要面对怎样水平的演员,并根据这些演员的水平和条件来合理设计动作。

在舞蹈编排工作中,还有道具和布景的运用,道具和布景能帮助涉及“构思”。这是一种能吸引观众注意力的,给他们充当参照物的有功效的物质性装置。它将编导的意图最直接地体现出来,它使“构思”具体化。道具和布景可能是各种属性的:木质、皮质、金属、织物等等。它们或是实用的或是不实用的,或是大型的,或是小型的:椅子、石块、一种塑料模型……。运用道具或布景的舞蹈作品的特征,体现在编舞者所设计的舞者与这些物品的接触形式上。比如秧歌中大量使用到扇子或手绢花,古典舞中大量使用到的长绸或剑等,这样的作品包括《东北秧歌》、《红绸舞》、《弈》等。

根据物体的性质、形式、大小挑选出来的道具已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物品了。舞蹈创作在于将改变它的用途,达到超越这一物体的生活原型的目的。艺术的语言赋予所展现的艺术行为以普遍的价值。比如,不再感兴趣于舞蹈者(作品中的人物)仅仅坐在椅子上,而致力于表现他的疲劳和产生这种疲劳的原因。

以上我们陈述了有关编舞的主要因素。显然,创作不仅是各种不同因素拼凑在一起的“烹饪”。创造性的一个方面取决于完全无法检验的品质。然而,编舞的最系统的知识能获得行为的自由,能帮助克服在确定特征和创造中必然碰到的困难。

最后才是组织编排。

以上工作都完成后,开始进行作品和音乐的完整合成。最后这一阶段在于选择。在挑选中有所取舍。在即兴舞蹈中出现的这些素材是否都将被运用、加工和进一步开发呢?这是困难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对于很多人来说,靠能力发挥作用。一个明智的方法,就是在选择中编制舞蹈:选择动作,选择舞者之间、舞伴之间的联系,把这一切置于空间,然后整体平衡,规定舞段的长度……。杰出的、决定性的做法就是应避免“我不知道做什么”的盲目性,使舞蹈作品不只是表现一个简单运动系列。

群众文化的舞蹈作品通常都大量地使用群舞形式,也就是常说的“人海战术”,这一方法虽然存在不少缺点,但同时也可以避免了水平差异带来的一些作品缺陷。所以,在合成作品时,多考虑队形变化及音乐的协调配合非常重要。

同时,可以考虑编排意境强的舞蹈,。舞蹈作品的意境,就是舞蹈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舞蹈意境的创造主要是通过形象的情景交融艺术特写与描绘,把观众引入到艺术想象的空间,进而获得更丰富的审美感受,从视觉冲击到灵魂感受。在舞蹈意境创造过程中,情景交融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结构层次表现为:景-情形-象-境(意境)。 意境强的舞蹈比较容易被群众所接受,而且,可以在很多场合大量地使用或演出。

舞蹈的结构 篇4

一、舞蹈与音乐在段落结构上的关系

舞蹈与音乐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长河中, 舞蹈与音乐实现了有机结合, 舞蹈借助音乐实现舞蹈段落的划分以及舞蹈情感的强化表达, 音乐借助舞蹈实现音乐空间的转化。两者在形式上存在很多的相似性, 比如段落结构。舞蹈段落结构的划分能够有效促进舞蹈内容的表达, 并且通过合理的段落划分可以辅助观众融入舞蹈要营造的氛围中去, 实现舞蹈情感的流畅表达和转换。音乐段落结构的划分是促进音乐思想表达的重要形式, 不同的段落从不同的角度实现了同一主题的表达。舞蹈根据不同音乐段落编制舞蹈, 两者互相呼应。

我国民族舞蹈音乐具有非常明确的民间艺术以及民俗文化属性。贵州民族舞蹈音乐按照音乐本体角度可以划分为“舞歌”以及“舞乐”两大类。贵州省著名的南路花灯舞蹈《采茶歌》, 就是一首段落鲜明的舞歌, 根据它编创的采茶舞段落也十分地鲜明。整个舞蹈分为“上山”“采茶”“劝茶”三部分。“上山”是内容最为丰富的一段。歌曲主要是咏唱中国十大名茶都匀毛尖、茶产地风景名胜及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等内容, 对应的舞蹈根据这些内容进行编创, 男女演员边唱边舞, 按相应的舞蹈队形进行变化, 实现舞蹈形式与音乐内容的呼应。“采茶”是一段明快欢愉的舞乐, 配以生动诙谐的采茶动作, 表达了茶农喜采新茶的情景。第三部分“劝茶”形式比较灵活, 歌曲主要歌颂各行各业的兴旺发达, 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表现了人们期盼美好生活的愿望。这一段的舞蹈形式比较温婉柔和, 动作细腻有力, 为整支舞蹈画上圆满的句号。这三个段落主体鲜明, 但是段落之间的过度非常合理没有任何突兀之感, 这主要是因为花灯舞蹈《采茶歌》本身就是一首比较流畅的歌曲, 它是人们实际生活的生动反映。再加上舞蹈借助演员比较形象的肢体语言实现情景之间的自然过渡。

二、舞蹈与音乐在旋律结构上的关系

旋律是音乐最为主要的表现手段, 是有一连串乐音有组织组成的, 一首乐曲最能让人记住的就是乐曲的旋律。旋律被成为乐曲的灵魂, 不同旋律代表了不同的情感。曲折婉转的音乐旋律犹如轻声细语, 短促有力的旋律犹如急切的命令……舞蹈旋律是指随着音乐旋律舞蹈动作等舞蹈语言进行高低起伏的不断变化。可以说, 舞蹈旋律是舞蹈表演的重要内容, 在编舞时一定要把音乐旋律解析透彻, 这样才能实现舞蹈旋律与音乐旋律的有机融合。

舞蹈音乐与舞蹈在旋律上的结合主要表现在舞蹈音乐为舞蹈带来强大的动力效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 舞蹈音乐起伴奏作用, 配合和感染着舞者的情绪, 也就说完整的舞蹈需要音乐烘托全过程, 成功的作品都离不开优美的音乐伴奏。第二, 舞蹈完全可以依据音乐进行内容编排, 很多优秀舞蹈都是依照音乐进行编排的。舞蹈与音乐在形式以及内容上高度一致, 这样就保证了舞蹈和音乐的高度融合, 观众在欣赏舞蹈的过程中犹如置身在音乐之中, 如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大赛贵州省获金奖节目《水姑娘》《古道行》等。第三, 舞蹈编导完全可以通过音乐获取创作灵感。音乐也是源于生活的情感艺术, 它具有丰富的情感, 舞蹈编导完全可以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依据自身的体会编创优美的舞蹈。如根据布依族民歌《好花红》编创的布依族舞蹈《好花红》, 在旋律优美极富有歌唱性的舞乐中, 把布依族积极向上, 外柔内刚的民族性格, 在绵延连贯、婉转深情、优美怡静的舞蹈中, 实现了音乐内容的肢体表现。

舞蹈旋律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第一演绎形式, 舞蹈演员跟随音乐翩翩起舞, 舞蹈内容以及舞蹈形式随着音乐节奏的改变而改变, 这种形式一定要注意舞蹈的流畅。苗族舞蹈《斗牛》就以这种表现形式, 伴随着高亢的音乐, 舞者舞出根据实际生活演变的动作, 动作与音乐紧密结合, 舞蹈形式完整有趣。第二对抗形式, 这是一种难度比较大的表现形式, 舞者要脱离原先的舞语, 在表演的过程中创造出对抗性的形象, 这样造就了一种对比性比较鲜明的艺术效果。比如苗族单人鼓舞, 舞蹈音乐比较激烈豪放, 但是表演者 (通常为女性) 舞蹈语言比较端庄、文雅。这种表现形式为观众呈现了一种对比比较鲜明的舞蹈形式, 观众从中受到很大的震撼。第三种形式是音乐中旋律的进行, 是以表现手段上的力度速度等为基础的。音符的连续如果没有节奏就不可能成为音乐, 因此, 在音乐中不同的节拍、节奏也是形成舞蹈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了特定的节奏才能决定一连串音符在强弱、快慢、大小、轻重和断续中表现人生的喜、怒、哀、乐以及大自然的风、花、雪、月。在贵州布依、苗、水、瑶、土家、仡佬、侗等少数民族舞蹈中, 各民族都有其各自独特的固定节奏, 以此来统一音乐和舞蹈的风格。

三、舞蹈表演与舞蹈音乐的情感表达

舞蹈表演实质上就是一种情感形式的表达。舞蹈的情感表达与舞蹈音乐又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舞蹈音乐结构比较复杂, 舞蹈内容也会因此比较丰富。比较简单的现代舞大多呈现一种情感内容。我国民族音乐蕴含丰富的情感, 所以民族舞蹈的情感内容多样。如贵州省歌舞剧院编创的苗族双人舞《哟嗬》即展现了一对苗族青年男女情感充沛的恋情。它通过苗族特有的表演表现了恋人之间种种情感, 每一次情感转折都会借助相应的舞蹈动作配合音乐的转变来实现。舞蹈的情绪与音乐的情绪是完全一致的, 可谓“舞动其容, 乐表其意”。

音乐与舞蹈是密不可分的艺术形式, 舞蹈音乐的结构形式在舞蹈表演中有深刻的表现。实现舞蹈音乐在舞蹈中的渗透是舞蹈作品成功的关键因素。无数事实证明:凡是成功的舞蹈作品, 都是舞蹈与音乐天衣无缝的绝妙结合, 没有优秀的舞蹈音乐, 便不能产生高水平的舞蹈作品, 舞蹈编导与音乐工作者之间的密切合作, 是优秀舞蹈作品诞生的一个先决条件。舞蹈与音乐的关系是鲜花与绿叶的关系, 鲜花因为绿叶的生命力而美丽, 绿叶因为鲜花的艳丽更显价值。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 音乐是听得见的舞蹈。我们要结合舞蹈音乐的段落结构以及旋律结构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舞蹈作品。

参考文献

[1]张琨琨.论舞蹈音乐结构与舞蹈表演的关系[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03) .

[2]刘慧.舞蹈中的语言艺术[J].甘肃科技.2009 (02) .

舞蹈的结构 篇5

[关键词]舞蹈创作 情节 结构 关系

舞蹈结构是编导根据主题的需要,通过对所选素材的整理与分析,找到其内在情感和外在形式的联系,经过缜密构思在作品中有层次的反映。是构成作品的全部段落和环节。作品成功一定是大多数观众及社会主流思想的认同所致,决定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是主题表达是否清晰,而主题表达清晰与否直接与结构相关。编导是通过结构把表现生活和作品内容的各种手段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为表达主题服务的。如果说主题是作品的灵魂,那么结构就是作品的骨架。由此看来结构承载着表达的功能,而且具体表现在抒情与叙事的手段上。在实际创作实践中常常能一口气就一种情绪编排出一大段精彩的抒情性舞段出来,也能在已发表的作品里看到很多精彩的情绪性的动作片段,然而却发现这些动作并没有太多实在的意义,几分钟过后观众还在云里雾里,不理解,又谈何欣赏作品呢。究其原因有很多,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实际上是没有处理好情节与结构的关系,也可以说忽略了情节在结构里的地位和作用。那么应该怎样处理情节与结构的关系呢?下面就笔者舞蹈创作实践结合其他舞蹈作品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一、情节就是结构

情节本身是舞蹈的重要元素之一,舞蹈情节可以说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矛盾纠葛及舞蹈里的主要事件,结构里包含着情节,情节里又有更为小的结构。传统的戏剧式舞蹈结构就是直接把情节线索(引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作为结构的。但作为情节的要素,并不是每一个作品都严格按照这样的情节线索,也不是每一个作品都包含所有这些部分,也许只是在结构中的某一个部分出现情节片段。笔者拙作《悠悠艇仔情》获广东省第八届少儿艺术花会金奖,引子过后的第一段就直接安排了现实生活中“捉鸡仔”的情节舞段,小幅过度后又安排了一段河涌闹水的情节舞段,使得舞蹈异常生动,充满生活情趣,仿佛一下子把观众带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舞蹈作品《螺丝钉》获第三届岭南舞蹈大赛金奖,其结构里出现了“指挥交通、收集垃圾和抓小偷”等情节,真实生动地描写了一个“义务值勤者”的形象。而这些细小的情节片段直接作为结构的一部分安排在作品里,使得主题表达能已最清晰明了的状况出现,一步步加深观众对作品的理解并产生了情感共鸣,拉近了作品与观众的距离。

二、情节转化为逻辑成为结构

结构的一切表现手段都和情节有关,就算是以跳跃甚至时空穿梭的幻觉意识的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以及以人物心理活动为核心的心理式结构样式也是在一定的情感逻辑下进行的,而这个逻辑具有情节的叙事功能,是引导观众认识舞蹈内容的关键要素,因此情节很多时候是以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体现在舞蹈结构里的,逻辑有了,观众就能知道你在说什么了。舞蹈《悠悠艇仔情》结构是:“鱼箩情-捉鸡仔-睇龙船-扒龙舟”,是在一首广东儿童民谣里直接找到的结构样式。“凼凼转,菊花圆,炒米饼,糯米团,阿妈叫我睇龙船,我唔睇,睇鸡仔……”这首民谣并没有一般意义上的情节线索,有的只是带有压韵的绕口令,“捉鸡仔”与“睇龙船”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情节却同时作为结构的一部分出现在舞蹈作品里,实质上是利用了这首在民间经过千百年流转传颂的大家都熟悉的歌谣,它在人们心中早已形成了内在的情感逻辑关系,自然产生了情节的叙事功能,使观众能顺利地进入编导所构筑的艺术世界里,并跟着演员的表现而陶醉其中,感动其中。二十世纪经典舞蹈《小溪江河大海》也是没有具体的情节线索描写,但却有模仿大自然形态的写实描写,模仿写实使观众从自己熟悉的大自然中找到了某种内在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同样具有情节的叙事功能,使观众对抽象写意的舞蹈动作及画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帮助观众理解了主题。

三、情节在结构中所占的比例

前段讲到结构承载着表达的功能,而且具体表现在抒情(情绪)与叙事(情节)的手段上。情节在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其实就是指情节与情绪的比例。舞蹈长于抒情而拙于叙事,一般认为以表现情绪见长的诗式舞蹈结构和音乐曲式舞蹈结构以及心理式舞蹈结构等应该成为结构布局的首选,至少应占比例的大部分。的确舞蹈叙事不可能像文字语言那样对人物和情节进行细致的描写,真实感受到它的叙事局限。然而,在实际的创作过程中编导并没有因为这一局限而放弃情节的铺排,相反很多编导正不遗余力地探索舞蹈叙事的更大可能。往往在一个舞蹈作品里出现多种结构样式的特征,情绪与情节总是交织在一起。笔者拙作《生命之绳》获广东省第八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金奖,其结构为:“训练的绳-战斗的绳-英雄的绳”为三段体,从大的结构框架里很难找到具体用哪个结构样式来给它归类,但能看出这是以消防兵职业逻辑而铺设的结构样式,上节讲到逻辑就有情节的叙事功能,在这里逻辑成了确定结构的重要依据。顺着逻辑往下编,到了第三段“英雄的绳” 被救出的小女孩紧紧地拉住那根粗大的绳索艰难地爬上战士们用身体筑成的象征生命的人体绳索时,伴随着极具煽情的音乐和那根像波浪一样不断缓缓起伏的绳索,小女孩一步一步从容地在战士们身体上爬过,直到灯光逐渐熄灭舞蹈才结束。这一刻战士们舍身救人的英雄主义以及浪漫情怀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和渲染,充分发挥了舞蹈的抒情和造势功能,观众在这种强烈的情感刺激下情不自禁眼眶湿润。在这里逻辑似乎被超越,却依然存在,小女孩在战士们身体上爬过,这是情节逻辑。而一步一步从容地爬和那根像波浪一样不断缓缓起伏的绳索就是超越逻辑。情节叙事逻辑与抒情写意的情绪表达在同一舞蹈结构里并存,既超越情节逻辑又保留情节逻辑元素,使舞蹈即美又好看,增强了舞蹈性,观众因逻辑情节又能看懂。情绪里有情节,情节里有情绪,在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结构布局里,情节一般以小而简的方式出现,而情绪则以大而繁的方式进行情感渲染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舞蹈《雀之灵》也是把情绪建立在情节基础上而进行抒情写意的,那轻巧梳理羽毛的动作;看见水边倒影的惊喜陶醉;开屏后的倩影等就是一个个小而简的情节描写。而那美丽灵动的身姿;波光粼粼般的玉臂;无尽的旋转和恬静憧憬的神态就是大而繁的情绪抒发。小而简的情节点到为止,大而繁的情绪尽情挥洒。在这里写意与写实相生,抒情与叙事相伴,这种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但又合乎逻辑的人物性格及形象刻画,使观众在感受诗一般美的意境同时也感受到真实的现实存在。在情绪舞蹈里加入一点情节便会使作品锦上添花,张继刚作品《黄土黄》结尾段,在群舞尽情渲染情绪的大舞段里,安排了一个领舞在舞台前区中间捧起一把把似乎泥土的情节,更加勾起了观众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故土的情感,这个小的叙事表演与大的抒情渲染顿时产生了相生相惜,互为依托的关系,使主题表达更加突出。著名编导赵明在舞剧《闪闪红星》的结构布局中充分使用了综合的结构样式,几段抒发人物内心世界的情绪舞段“红星舞”与军民共同生产生活的情节和几段残酷现实的叙事描写交错进行,时空穿插与现实生活反复交替的使用,复合运用情绪渲染和情节叙事表现的淋漓尽致,达到了不为样式所累,样式只为我所用的至高境界。

情节叙事使抽象化的人体动作变的可亲可近,容易加深观众对作品的理解,促进情感共鸣。情节本身具有结构属性,就算没有具体的情节线索,但由于素材或内容之间有着某种内在的逻辑关系变得具有情节的叙事功能而成为结构。情绪抒发虽然不直接推动剧情发展,却能烘托环境气氛,渲染感情色彩,增强舞蹈动作的魅力与美感。在情绪舞段里加入一点情节帮助说明,或在情节段落里注入情绪渲染都会使作品锦上添花。抒情与叙事总是相伴相随地出现在舞蹈结构里,它们是互为依托的关系。当然,情节安排在结构里应化繁为简,一般以小而简的形式出现,而情绪则以大而繁的形式出现。协调处理它们之间的节奏变化,找到恰到好处的结构样式,从而让主题得到最充分的表达是作为编导应该秉持的一种创作态度。情节与结构的关系就是要认知情节就是结构,情节转化为逻辑成为结构,以及协调情绪与情节在结构中的比例关系。

参考文献:

金秋.舞蹈编导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

作者简介:赖鹤玲(1969—),男,馆员,现任职佛山市文化馆。

舞蹈的结构 篇6

一、舞蹈的动作内容与舞蹈音乐的结构分析

舞蹈和音乐在某些方面来说, 有着一定的相似性。笔者将其总结为两个小点:第一点, 舞蹈和音乐都属于艺术的范畴。舞蹈和音乐都是人们娱乐的一种方式, 人们在欣赏舞蹈和音乐的过程中能够使他们感到开心和快乐。第二点, 舞蹈和音乐在作用方面有着相似性。人们在通过欣赏舞蹈和音乐, 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而且还能够陶冶他们的情操。舞蹈的动作内容都是根据音乐的节奏而创作的, 舞蹈的音乐对表演者来说就相当于一个指挥棒, 节奏点的起落都是舞蹈表演中需要注意的部分。

例如, 《孔雀飞来》是傣族人的民族舞蹈, 它具有很美好的寓意, 利用孔雀的优美舞姿来表现出人们的美好理想和愿望。在这个民族舞蹈当中, 舞蹈内容主要是以表现孔雀的优美身姿为主, 孔雀在我国的寓意代表着优雅与高贵, 人们通过模仿孔雀的优美姿态来表现出对未来的美好愿望。《孔雀飞来》的舞蹈配乐是以具有民族风情的音乐为主, 充斥着自然的味道。当我们听着《孔雀飞来》配乐的时候, 就好像置身于美好的山林之中, 好像能够听见鸟儿的歌唱, 看见树林的葱茏, 草地的茵茵以及闻到树叶的清香。舞蹈音乐能够表现出舞蹈的感情基调, 动作能够将感情基调表现出来。舞蹈动作与舞蹈音乐都是舞蹈表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舞蹈在内容上的编排是依赖于音乐节奏点的, 只有将舞蹈动作融入到音乐的节奏之间, 舞蹈的表演才能更加的出色和精彩。

二、舞蹈动作上的时间点与舞蹈音乐上的时间点的结构分析

不同的舞蹈在时间上的切点也就不同。舞蹈动作的切点对舞者来说非常的重要, 它能够让舞者在舞蹈的过程中放松心情。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 动作切点的布置都是根据舞蹈音乐节奏的变化而变化的。舞蹈音乐一般有两个部分, 一个部分比较急促, 另一个部分比较轻柔。轻柔的部分就是舞蹈切点的部分, 它能够让舞者在舞蹈演出的过程中放缓舞蹈的动作, 缓解舞者的情绪。舞蹈动作一般都是依赖于舞蹈音乐的, 舞蹈动作的设计必须依存于音乐的节奏, 舞者跟着舞蹈音乐的节奏舞蹈才能更好的把握住舞蹈的动作节拍。

例如, 民族舞蹈《乡间曲》重点表达的是邻家小女孩在儿童时代的天真活跃、无忧无虑。《乡间曲》的舞蹈过程非常的清新, 表现的人物特征也非常的鲜明。这段舞蹈的高潮部分非常的振奋人心, 给人一种热情活泼的感觉。在这个舞蹈表演中, 它的时间切点部分就在小女孩躲雨的部分, 舞者在这个时间点上的舞蹈比较轻柔, 动作比较缓慢。《乡间曲》的配乐部分在小女孩躲雨这个时间点的歌曲也比较轻柔。《乡间曲》的内容首先描述的是小女孩在乡间小路行走时的可爱清新的景象, 最后描述的内容是小女孩热情活泼的样子。《乡间曲》这个舞蹈动作的切点是基于音乐的切点之上的, 它令舞者舞蹈的过程内容主题鲜明。

三、舞蹈表演过程中的感情色彩与舞蹈音乐的感情色彩的结构关系

能否在舞蹈演出的过程中表现出舞蹈的感情色彩是衡量一个舞者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舞蹈表演的感情色彩与舞蹈音乐的感情色彩是对等的。舞蹈音乐在舞者的舞蹈过程中能够煽动舞者的感情, 令舞者在舞蹈的过程中与舞蹈音乐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舞蹈音乐的感情色彩也影响到了舞蹈动作的感情色彩, 舞蹈在动作上的编排是和舞蹈音乐相关联的。舞蹈音乐和舞蹈动作都是舞蹈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他们不管是在感情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是紧密相连的。

例如,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舞蹈所表现出是新疆少女热情与奔放的性格, 表现出了他们的民族特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源于新疆舞, 新疆舞的西域风格比较明显, 它的动作一般都比较灵活轻快, 表现出少数民族的特色, 它在舞蹈动作上的难度较大, 因此需要舞者扎实的基本功底。因此, 舞蹈为了表现出新疆少女的热情与奔放, 选用的歌曲大多节奏比较轻快, 感情色彩非常浓厚。为了迎合舞蹈音乐的感情特征, 舞者在舞蹈表演中的肢体动作也比较大胆、活泼。在舞者的舞蹈过程中, 舞者的动作中所蕴含的感情与舞蹈音乐中所蕴含的感情都非常重要, 他们在整个舞蹈的过程中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舞蹈演出中舞蹈动作段落与舞蹈音乐段落结构分析

在舞蹈演出过程中, 舞蹈动作的段落与舞蹈音乐的段落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舞蹈动作的段落划分需要根据舞蹈音乐的段落划分。音乐在结构上的特点是具有段落性, 它能够给舞蹈动作的段落划分以指导。在舞蹈段落的划分结构中, 一般分为三段。第一段为开头舞蹈, 开头舞蹈必须具有吸引观众眼球的作用。第二段为舞蹈过程, 舞蹈过程要求舞者必须能够将舞蹈的感情色彩表现出来。第三段为舞蹈结尾, 舞蹈结尾必须具有独特性, 对整个舞蹈过程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前面三个舞蹈动作的划分都是以舞蹈音乐作为段落划分点的。舞蹈音乐对舞蹈动作的结构划分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使舞蹈的内容更加充实, 使舞者的演出过程具有内容上的递进性, 从而促进舞者的舞蹈效果。

例如, 在《黑珍珠》这个舞蹈中, 舞蹈的第一段就是舞者在舞台明暗的光线中若隐若现, 突出了舞者的个体, 也提高了观众的兴趣。在舞蹈中间的过程中, 舞者随着音乐的每一次转换随之也改变自己的动作内容。在舞蹈的最后一段, 舞者用高难度动作结尾来吸引观众眼球。在这个舞蹈的配乐中, 配乐在舞蹈的前期和后期都是比较缓慢的, 在舞蹈的中间部分才比较激情。舞者的动作在最开始随着音乐的变化是比较轻柔缓慢的, 在中期音乐激烈的时候, 舞者的舞蹈动作也随之激烈起来。由此看来, 舞蹈音乐对舞蹈动作的划分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让舞蹈过程表现出井然有序的特点, 而且还能够突出舞蹈的结构性, 有利于舞蹈的整体表达。

五、结语

综上所述, 舞蹈表演与舞蹈音乐结构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舞蹈表演影响舞蹈音乐的表达, 舞蹈音乐又反作用于舞蹈表演, 他们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舞蹈表演只有在舞蹈音乐的搭配下才会有完美的表现, 舞蹈音乐只有通过舞蹈表演的表达才能具有意义。因此, 舞蹈表演和舞蹈音乐对舞蹈演出的整个过程都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因此, 在舞蹈创作的过程中, 需要充分的考虑到舞蹈音乐和舞蹈表演之间的结构关系。

参考文献

[1]朱红.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再思考[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07 (01) .

[2]吴祖强.舞蹈音乐的结构及其它[J].舞蹈, 1996 (04) .

舞蹈形式的结构进程 篇7

一、舞蹈作品结构形式

一般说来, 舞蹈结构和作品的思想内容关系非常密切, 只有通过一个比较完美的结构形式, 才能准确鲜明地表达出作品的主题思想。因此, 如何才能体现出舞蹈作品的思想, 是舞蹈形式结构应当优先考虑的问题。具体而言, 可以从舞蹈作品构成形式与表述方法, 以及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思想的艺术手段上来作分析。诸如, 独立舞蹈和舞剧的结构形式就有各自的规律, 它们形成多种时空构成的结构。

第一种是时空顺叙式结构。这种结构方式是依照事件发展的自然顺序、人物情感的发展脉络来组织情节的变化发展时空。这类作品以“开始一发展一高潮一结束”为顺序, 层次递进分明, 场次划分清楚, 时空顺序比较明晰, 如舞蹈《孔雀舞》、《花儿与少年》、《水》等。

第二种是时空交错式结构。这种结构方式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顺序限制的, 以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作为安排人物行动、展开情节事件的贯穿线索。它常常采用正叙、倒叙、回忆、闪现等手法, 将过去、现在、未来有机地交织在一起, 使作品在较短的时间和篇幅内, 表现更为广阔的题材内容, 更加深刻地提示人物内心世界。如舞剧《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第三种是篇章式结构。这种结构由几个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场景或段落组成。整部作品由一个统一的主题或几个贯穿性“人物”或情节来统领, 而其中的某一幕或某一场有相对的独立性。如《中国革命之歌》、《黄土黄》、《长城》等大型舞蹈作品。

第四种是复合性情感结构。以人物的各种复杂情感的交织及其发展变化来安排人物的行动和舞蹈场景。此种舞蹈形式结构, 一般也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组成。

第五种是舞蹈交响乐章的结构。这是按照交响乐的乐章结构方法来进行舞蹈结构的方式, 具有更加凝练、概括、集中的艺术特点, 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情感思想状态为舞蹈作品的贯穿线, 多侧面地对人物进行刻画。

二、舞蹈情感色块的结构

舞蹈情感色块的结构, 这是一种按照人物情感发展的不同线索, 结合剧情和对人物的心理刻画来表达不同情感色彩的舞蹈结构形式。如舞剧《阿诗玛》便以“黑色”的舞蹈色块引出阿诗玛的出现;以“绿色”的舞蹈色块表现阿诗玛的成长;以“红色”的舞蹈色块展示阿诗玛的爱情;以“灰色”的舞蹈色块叙述阿诗玛被逼婚的愁苦;以“金色”的舞蹈色块衬托阿诗玛被囚困在笼中的处境;以“蓝色”的舞蹈色块表现阿诗玛在恶浪中的挣扎;以“白色”的舞蹈色块突出阿诗玛的回归大自然。这种舞蹈结构打破了传统舞剧结构的时空观念, 着重描绘对人物情感的和对意境的表达。

三、舞蹈的内、外在结构特征

当然, 提到舞蹈形式的结构进程还有多种多样, 如所谓的外在形式化结构, 这是对内在形式化结构的一种补充体现, 把内在的形式以具体、可感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一结构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表现方法。

一是直接表达法, 即通过人物本身的舞蹈动作把内心的情感直接表现出来。这也是一般舞蹈和舞剧中常用的方法。如舞剧《天山深处》就采用了角色的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两个具有不同思想情感的舞蹈形象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矛盾复杂性。

二是间接表达法。这种表达不是以所要表现的人物自身的舞蹈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而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舞蹈动作间接地将他的思想和情感衬托出来。如舞剧《蘩漪》在舞台上出现了周氏父子影像交替变换的场面, 这是蘩漪主观内心视像的外化体现, 既表现了在蘩漪的眼中周氏父子人格没有任何区别的道德评价, 同时也表现了她对这一对伪君子丑恶灵魂强烈憎恨的情感态度。通常编导所使用的这种间接的表现手法, 不仅使舞蹈中的人物情感表现得十分充实和丰满, 而且又具有了诗情画意, 更增添了舞蹈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

三是综合表现法。这是体现舞蹈综合性艺术特点的表现手段。这种手段在舞蹈形象的塑造中也具有不可忽略的辅助作用。如舞剧《奔月》在使用灯光、布景配合舞蹈动作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时, 就因为综合表现手段的运用而获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舞蹈音乐结构和舞蹈表演关系研究 篇8

一、舞蹈音乐段落结构和舞蹈段落结构关系分析

舞蹈和音乐虽然是两种不同的门类, 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诸多的相似性, 即两者在段落结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舞蹈音乐段落结构的设置主要是为了促进乐思及形象的表达, 不同的音乐段落结构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相同的主题, 并使得主题的表示形式呈现多样化。而舞蹈段落结构的不同也有助于舞蹈内容的表现, 使其展现出一定的情感, 从而深化了舞蹈的内涵。

二、舞蹈音乐旋律结构和舞蹈旋律结构关系分析

所谓的旋律是指舞蹈或者音乐表现过程中, 作者以流动的时间形态来展现出来的自身的情思或感触, 这种情思或者感触最终以音乐的高低起伏、音程的跳动而产生的音乐线条形式得到体现。为此, 旋律是情感的表现形式, 表现出了创造者的心情状况。同别的情思表现形式相比, 旋律的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并不能通过具体的含义来体现, 而是通过五声、七音或者十二序列音乐曲表现。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 使得舞蹈创作者能够充分发挥艺术想象能力, 通过不同的舞蹈形式来展示音乐的情思, 使得两者能够相互呼应, 形成一个完美的情思表现体。

舞蹈音乐给舞蹈创作所带来的动力效果主要可以通过三方面来表达:首先, 音乐可以作为一种基本节奏和旋律伴随舞蹈始终, 这种形式的关系是音乐烘托舞蹈表演全程, 使得舞蹈能够有良好的表现主题, 并从始至终引领着舞蹈的发展变化;其次, 舞蹈创作可以把音乐作为主要对象, 通过音乐来获取舞蹈的内容。这种形式的关系是舞蹈以音乐为基础, 并以音乐的情思为舞蹈的表现情思, 两者在表现主题上是一致的;最后, 舞蹈家们可以通过音乐来获得创作灵感, 展示音乐所激发的自我情感。音乐和舞蹈的这种关系是当前很多舞蹈创作的形式, 编舞者根据音乐带来的情感启发, 创造符合音乐心境的舞蹈内容, 从而具有较强的感情基础。根据上述情况描述, 在舞蹈创作旋律方面可以总结为下述几个形式:一是演绎形式, 即在音乐十分流畅的情况下, 让编舞者随之翩翩起舞, 舞蹈内容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而呈现相应的发展;二是对抗的形式, 即脱离舞语, 创造出同舞语相对的具有对抗性的形象语言, 最后使得配合后的音乐和舞蹈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效果, 这种形式的舞蹈创作旋律具有很强的表现感, 能够从对比的形式实现主题的凸显;三是对话的形式, 即把音乐仅且当作一种烘托舞蹈的角色, 然后有目的地配合舞蹈动作, 让舞蹈可以充分的单独展现, 这种形式的舞蹈创造是以音乐为起子, 启发下一步舞蹈的发展方向, 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四是忽略的形式, 即音乐和舞蹈彼此单独展现, 互不干扰, 这种形式的舞蹈旋律创造需要具备较强的情思, 能够有效地将舞蹈和音乐区别开来, 从而实现彼此的独立;五是变化式, 即通过另一种舞语来代替原本音乐所阐述的某种舞语, 最终来获得某种特别的效果, 但是最终不管是哪一种方式, 都是想通过音乐旋律来推动舞蹈所展示的情绪, 最终又展示旋律的意义, 获得旋律和舞蹈之间最协调的合作方式, 完美地将舞蹈作品表现出来。

三、舞蹈音乐和舞蹈表演情感布局关系分析

舞蹈的结构往往很大程度上受到舞蹈音乐情感布局的影响, 舞蹈音乐情感布局将直接影响舞蹈表演者期望表达的内容、情绪以及相关的表演时间和顺序, 除此以外, 也关系着段落结构跟主题思想。一般的群众自娱自乐性舞蹈, 从整体而言, 除了段落结构并不复杂外, 整个舞蹈也只呈现一种情绪, 所以它所呈现出来的情感是比较单一的, 而仪式类舞蹈, 情感的布局往往紧紧的配合仪式内容, 舞蹈的情绪将随着仪式的变化而随之变化。比如逢年过节时候展现的节庆舞蹈、一些民间流行的驱魔舞蹈等等。

从舞蹈音乐和舞蹈表演的情感布局的复杂程度来看, 舞蹈表演的情感布局深受音乐结构复杂程度的影响, 一般而言, 如果遇到音乐结构比较复杂的作品, 舞蹈内容通常情况下也会随之变得相对丰富多彩, 时而欢快时而忧郁, 时而温柔时而激情, 情感也相对而言比较丰富, 它通常在舞蹈段落和段落之间, 体现出一种特别的或是对比的情感, 这也使得舞蹈表现呈现出较大的情感起伏, 给观赏者以强烈的感官刺激。一些具有剧情的舞蹈和舞剧往往情感都呈多线索发展, 除了段与段之间呈现变化发展外, 同一段落也会夹杂着不一样的情感线索, 特别是在交响性舞剧当中所展现的对比性尤为强烈, 一般在创作舞蹈音乐的时候, 往往会采用一些旋律的走向、和声的色彩、节拍的切割、音色的搭配、调性的转换和空间的创意因素来形象和帮助所要展现的音乐的情感内容。而当舞蹈音乐结构比较单一的时候, 舞蹈表演内容和形式也趋于简单, 简单的音乐结构背景下不大可能衬托复杂的舞蹈表演, 否则将会使得音乐和舞蹈表现呈现出较大的反差, 让观赏者觉得表现形式不一, 主题不一致等反面效果。为此, 舞蹈表演的情感布局要根据音乐结构的复杂程度来进行, 不能一厢情愿的分割开来, 使得两者不能实现协调和统一, 最终破坏舞蹈的表演观赏性。

摘要:舞蹈音乐是舞蹈表演的重要基础和组成内容, 舞蹈音乐结构也因此在很多方面影响着舞蹈表演。本文从舞蹈音乐结构和舞蹈表演之间的关系着手, 论述了两者如何实现统一, 实现舞蹈的完美表演。

关键词:舞蹈音乐结构,舞蹈表演,编排关系

参考文献

[1]朱红.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再思考[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07 (1) .

[2]吴祖强.舞蹈音乐的结构及其它[J].舞蹈, 1962 (6) .

[3]于平.中国现当代舞剧发展史[J].北京:人民音乐出版, 2004.

浅析结构对少儿舞蹈创作的意义 篇9

一、少儿舞蹈创作现状

(一) 成人化的创作模式

少儿舞蹈的创作主体是成人, 而舞蹈的呈现者却是儿童, 当下少儿舞蹈创作, 存在着照搬成人舞蹈创作模式的现象。首先, 舞蹈的题材不贴近儿童生活, 舞蹈内容并非孩子所能理解的。其次, 舞蹈的形象塑造, 缺乏童趣。没有孩子天真烂漫、纯真可爱的个性表达, 少儿舞蹈变为了成人舞蹈的小儿版。最后, 舞蹈动作编排大量使用技术技巧, 没有充分考虑舞蹈内容的需要, 仅仅是为了炫技而炫技。实则是画蛇添足, 大大破坏了少儿舞蹈的画面感与意境感。且需要强调的是, 少儿舞蹈的技术技巧训练必须要遵循其生心理特征, 若没有科学的方法, 一味地追求成人化的高精尖技巧展示, 那将会对孩子今后的身体发育产生严重的影响。

(二) 音乐、音效使用不当

众所周知舞蹈是视觉与听觉的双重艺术, 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舞蹈塑造人物形象、渲染情境氛围、表达作品思想及传递内心情感。如果说成人舞蹈在没有音乐伴奏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进行编创及表演的话, 那么少儿舞蹈却是万万不行的, 音乐在少儿舞蹈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当下一些少儿舞蹈在编创上多喜欢采用现代性音乐, 以突出其创新性与独特性。但由于对音乐与舞蹈关系的认识不足, 就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音乐与舞蹈的风格属性不符, 在某些具有特定风格属性的舞蹈中, 存在着音乐与舞蹈风格不统一的现象。其次音乐的段落拼接太多, 为了形成听觉上的冲击力, 大量的使用高分贝高潮迭起的音乐。生理学表明, 儿童在12—13岁以前, 听觉认知能力尚未成熟仍处于发育阶段。试想孩子长期在这样的噪音环境下排练, 对他们耳朵会有多么大的伤害。

二、结构对少儿舞蹈创作的意义

舞蹈中的结构是编导精神创作的重要环节, 它是编导有了内心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之后, 在舞蹈内容和形式上的整体创意和安排。结构之于舞蹈的意义就在于它的整体性, 编导必须要通过缜密的思考、严格的布局, 不断的推敲、深入的探索, 寻找进行结构的最佳方式, 才能使其更加合理地服务于作品主题, 达到审美的目的。反之, 如果没有一个巧妙而合理的结构去支撑和体现舞蹈作品, 那即使有再新颖的选材和再而高难度的动作, 也会使作品缺乏美感。与成人舞蹈相比, 少儿舞蹈的情感表达更加直观、具象, 然而这并不代表少儿舞蹈的结构要比成人舞蹈简单, 相反少儿舞蹈的创作更加考验编导对作品结构的整体把握能力。

(一) 结构指引动作语言的发生

结构作为舞蹈的框架, 它支配并引导着动作语言的发生, 动作作为舞蹈语言, 是编导在作品结构的布局、分段、连接和整合过程中精心安排的。经典的主题动作, 不仅能够鲜明地体现舞蹈作品结构思想和发展脉络, 还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舞蹈《走向春天的下午》通过对一系列“走步”动作的开发, 不断推进舞蹈情节的发展, 将孩子在春游途中的懵懂迷茫与勇往直前的心理变化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 结构决定调度构图的呈现

一个舞蹈的调度构图应该和它表现出来的结构规律是一体的, 如果没有形成这样一种有机的关系, 所有调度构图的就没有它存在的意义。与成人舞蹈相比少儿舞蹈的内容与结构相对简单清晰, 但有意蕴的调度构图仍至关重要。少儿舞蹈在调度构图的设计上, 要充分发挥其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内心情感、营造舞蹈意境、增强艺术表现力等的作用。舞蹈《化妆间》, 以一横排坐在凳子上的小女孩为定点开场,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小女孩梳妆打扮时的手部动作的开发与双人配合, 将小女孩照镜子的场景及爱美的内心情感, 巧妙的表现出来。

(三) 结构赋予情感表达的逻辑性

舞蹈的结构给了舞蹈语汇和情感表达一个言说的顺序和逻辑的安排, 它让感性的动作在理性的结构中流转, 让观众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舞蹈审美。少儿舞蹈的结构类型大致可分为情节式、 抒情式、音效式和情境式等结构, 无论选择哪种结构进行创作, 都必须要围绕少儿舞蹈的独特性展开。舞蹈《鸟·鸟·鸟》是典型的情节式舞蹈, 舞蹈一开始运用了一块长画布遮挡住演员的下半身, 给人造成鸟儿站在树上的视觉感, 然后一只只鸟儿在画布后面忽隐忽现, 生动地表现了小鸟自由快乐的生活。突然枪声打破了这样的平静, 小鸟们开始恐惧、慌张、进而愤怒。霎时间画布突然拉开, 场上的鸟儿们羽翼丰满姿态昂扬, 通过各种大幅度的动作表现了对人类的反击。最后有一只小鸟受伤倒地被两个小孩救起, 将舞蹈的主题升到了人与自然和平相处的高度。

三、少儿舞蹈创新

“创新”是近年的热门词, 当下少儿舞蹈在创作上日益凸显其作品的创新性的表达。随着时代的发展, 少儿舞蹈对于舞美技术的运用更加丰富多变。各种新潮的服装道具、绚丽的舞美灯光、现代的音乐音效层出不穷。适度的外部包装, 确实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可以提高少儿舞蹈的审美效果。但若过于重视舞蹈外在表现形式的新潮感, 而忽略对内部结构的创新性思考, 则是走入了少儿舞蹈创新的误区。少儿舞蹈创新是一个整体的概念, 并非设计些新奇的服装道具那么简单。舞蹈表现手段上的新必须要配合创作理念上的新, 外部形式要与内部结构相得益彰, 才是优秀的作品。

在少儿舞蹈的创作过程中, 重要的不在于作品选择的题材是不是司空见惯, 塑造的对象是不是平淡无奇, 而是看编导是如何创造性地构架其结构形式和编织动作语言的。编导在深入观察儿童生活, 找到合适的题材内容之后, 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努力发掘别人不曾有的表现形式和手段。创作结构要另辟蹊径、与众不同, 富有时代感, 不能照搬别人的东西, 不能走老套路。如《艺术概论》上所说:“艺术性舞蹈具有完整的艺术结构, 严谨的动作规程, 精心的构图设计, 鲜明的主题思想和细腻的表情要求, 能够在舞台上塑造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舞蹈结构是舞蹈编导创造力的和想象力的体现, 是观众最终完成作品欣赏的最重要的推动力。

需要强调的是, 舞蹈与其他艺术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是通过肢体动作来传情达意的, 编导们不应该为了创作而创作, 而应该通过舞蹈排练与表演, 激发孩子们对舞蹈的热爱, 让他们在肢体的律动中感受美、认知美、表现美, 不断提升他们的身体素养, 享受学习舞蹈的乐趣, 在舞蹈的陪伴下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高师艺术概论教材编写组.艺术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何群.论舞蹈结构的意义[J].北京舞蹈学院报, 1992 (2) .

舞蹈的结构 篇10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蹈,旅游演艺文化,旅游文化产品

海南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形态的基本结构, 是建立在“中原文化”与“原始氏族社会的黎族苗族文化”的基础上。这种文化的构成, 造就了海南三大世居民族的精神气质, 道德情怀和人格风貌, 也就生成了海南生态的传统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所在。这些, 才是海南民族民间舞蹈继承、发展与创新弥可珍贵的根基与底色。我们的文化传统中那些良好的精神气质、道德情怀、人格风貌、艺术魅力, 都在急剧流失、迅速沦丧。

我们回眸三亚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的旅游演艺文化市场发展与浮沉的历史状况, 就不难发现这样的一个问题, 无论是“2007年10月在亚龙湾环球城大剧院上演的《火凤凰》大型多媒体的歌舞音乐剧, 还是在“2008年1月美丽之冠上演的超级美秀《浪漫天涯》;以及“2011年9月在海棠湾万达大剧院演出的大型原创音乐制作秀《海棠*秀》;它们动辄数千万, 乃至亿元的巨资和广邀国内外著名导演、编剧、名角与外籍演员来加盟打造。然而, 最终均以观众评击:“看不懂…….;不喜欢……;不落边……”而歇业大吉。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就是问题所在, 也都被游客观众所言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 “几乎所有落地三亚的秀”包括海口的所谓“印象海南”在内, 都没有多少海南本土的文化影子, 也就是缺少了以上所述的“精神气质、道德情怀、人格风貌、艺术魅力”的海南元素。

从我国这二十来年的旅游演艺的成功事例来看, 成功者, 在文化市场上常盛不衰者, 大有人在。而其生存成功的秘诀, 无非是以下几点:1、地域特点鲜明;2、民族特色浓郁;3、历史情怀人;4、时代气息强烈。比如:云南的《云南映象》;苏州的《宋城千古情》;西安的《梦回大唐》;广西的《印象刘三姐》等等。

我们当今的海南, 正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格局, 我认为;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 可不能把国际文化和岛外文化搬到海南来, 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观光文化, 这可行不通的。海南要实现“国际旅游”的观光文化岛之梦, 必须是要建立一套本土的旅游观光演艺文化体系, 要创造一批本土的旅游观光文化产品, 而不是以上述“泊来品、嫁接品”。我认为:造就海南文艺人才的奇缺原因有下:一是历史的原因;二是领导的原因;三是认识的原因。什么是历史的原因呢?因为海南历经了几次文化大地震;1958年的撤销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建制, 文艺团体大撤退, 文化人才大转移和转行。1987年的撤州建省, 多年积累的文艺人才, 又一次地大移散。又在后来的海南建立“经济大特区”时, 海南本土的文化艺术人才, 有一次受到了沉重地冲击, 十万“人才”下海南, 海南文化人大经商, 经过这三次海南文化艺术人才的大变动, 使得后来本土文化人才的奇缺局面。又由于大陆文化人才的进入, 把海南本土文化人才冲击得所剩无几。再加上, 领导重经济建设, 轻本土文化的建设, 使得外来文化又占了上风, 海南本土文化发展只好转入零敲碎打的年代。最可悲的是, 把海南看成是“文化的沙漠”, 人们从意识上更加偏袒于外来文化的引进, 而不去呵护本土文化艺术的挖掘与发展了。因此, 在这种“历史原因”、“领导意识”和“对本土文化认识上的误读”情形下, 海南民族民间舞蹈的继承、发展, 倍受冷落。文化艺术人才的断层加大了, 海南民族民间舞蹈的生存状况与生态环境进入了极为糟糕的境地。就以上述状况, 外来者不了解海南本土文化的渊源, 本土又无建树艺术人才出现, 我省旅游演艺业出现尴尬的局面就有所难免了。

上一篇:创作结合下一篇:塑造本质安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