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真实环境

2025-01-21

创设真实环境(共12篇)

创设真实环境 篇1

一、创设英语教学真实语境的重要性

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实际应用教学。通过在英语课堂中创设真实的语境可以实现教学形式的丰富和创新。师生之间灵活互动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老师可以通过制定好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目标,运用多种教学工具营造真实有趣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自由发挥,使他们更勇于表现自己。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的优秀表现要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如标准的发音,声情并茂的朗诵等,还有一些英语语法的使用等,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信心,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到合理运用英语的方法。除此之外,英语教学课堂真实环境的创设还需充分考虑到运动员这一特殊群体的切实需要,针对他们学习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以及训练安排等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把实际应用作为教学中心,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效果。

2.增强教学环境的真实性,激发运动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引入与运动员日常训练、学习、比赛生活等相关的内容可以使学生增加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促进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同时,这种真实环境的创设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质,活跃课堂氛围,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课堂环境中学习到真正有用的东西。

3.把书本知识立体化,开设情境教学。教师通过设置科学、具体的教学情境,把教材上的一些语法要点或重要单词立体化地表现出来,在使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想象能力。例如,老师可以布置给学生一些需要创设情境并表现出来的任务,鼓励学生自己组织、交流、探讨表现形式,通过情景再现、编对话、造句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价值。

二、进行真实语言环境创设的有效措施

运动员的英语课堂教学真实语言环境的创设要以实际运用为目标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运动员学生日常的学习、训练、比赛等内容作为教学基础,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价值与乐趣,不断增强他们实际应用英语知识的能力。

1.以教材为根本,树立合理、实际的教学方向。运动员的特殊性使得教师要更加重视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后的理解、掌握情况,而不仅仅是把教的任务做好。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认真阅读英语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明确教学任务和要求,然后把这些计划都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实处。在进行书本教学时,要根据运动员学习的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也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确保教学行为目标的真实有效。对于运动员英语教学来说,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的基础是有一个切实可行的的学习行为目标,这样才能使学生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学会运用相应的知识,以此来保证学习行为目标被完成的有效性、合理性。另外,制定的学习行为目标还需密切结合运动员学生日常的生活、学习实际,促使运动员更好地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有效领域,也能够使学生明确了解课后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比如,在《牛津初中英语》8AUnit1中Welcome to the unit的课堂教学中,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形容词,并要求学生学会正确运用它们来对人进行描述和表现。在该教学课程含有一些有关词性的语法内容,且语法内容大多较为乏味,需记忆形容词量较大的情况下,体校的英语老师给学生制定的行为目标是:学生在学习过本单元出现的描述人的形容词后,学生应具备运用这些形容词来形容或描述自己或他人的朋友,掌握形容词的几个基本用法,如“adj. +n.,be+adj.和make+somebody+adj.”通过实际的课堂教学研究显示,真正的学习行为目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让学生在掌握形容词意思及其用法的同时学会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合理应用音频资料辅助教学。在运动员英语教学课堂中适当地引入一些音频资料使英语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化、形象化,不仅会让学生置身于一个更加有真实感的语言环境,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课堂内容、强化知识重点都有很重的促进作用。

4.组织多种多样的情景再现和教学活动。针对教学的不同需要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真实感,比如,教师可以采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有趣的材料,或者现场调动学生参加到情景模拟中来。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会、练习和运用英语。在进行词汇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运动员的特征围绕着各种体育场来引出核心词汇,学生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一定程度的阅读或练习,就可以达到词汇学习语境化的效果。

结语:通过对运动员学生特殊需求和情况的分析,具体认识到运动员英语课堂教学真实语言环境创设的意义,然后从多方面提出创设真实语言情境的有效方法,这不仅有助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还能从很大程度上提高运动员英语的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真正拥有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并在不断的课堂实践中增强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创设真实环境 篇2

1、学会前鼻韵母ɑn,读准字音,认清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ɑn组成的音节,准确拼读音节,读准三拼音节,复习ü上两点省写规则。

3、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ɑn。

教学重点:

学会声母与ɑn组成的音节和整体认读音节。

教学难点:

学会介母是ü的三拼音节,读准声母与韵母üɑn的相拼。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复习读声母、复韵母。

师:我们学校马上就要举行运动会啦,这个消息传得很远,你们可知道,连拼音家族都知道了这个好消息呢,而且她们也想来参加呢,这不你看燕子领队带了一大帮拼音宝宝要来报名呢,都有谁呢,认一认吧。先认识一下声母代表队的运动员gkhjqx,再认识一下韵母代表队的运动员,哦,(跳出一个大大的an,)这是谁呢?原来它是前鼻韵母代表队的首席运动员呢。

二、学习ɑn。

1、ɑn发音。

师:首先我们请出前鼻韵母的首席运动员:ɑn。

(1)同学们说说大哥长什么样子啊?(左边是单韵母ɑ右边一个鼻音n)

(2)大哥的手上带了一幅什么图啊?(xx)你知道xx吗?能介绍给大家听吗?

xx在首都北京,是中国北京的象征,xx广场是世界最大的广场。大哥最喜欢xx,因为他就读做ɑn。

(师带读,讲发音要领:先做ɑ的音,再发n的音。把嘴张大,摆好ɑ的口形,舌尖顶住上牙床,让气流从鼻腔透出,和“xx”的“安”发音相同)。

(3)编口诀读:xx,ɑnɑnɑn(安徽省ɑnɑnɑn)指名编口诀。

(4)点名读、开火车读,(比比谁的声音大,谁读得准)齐读。

2、指导书写ɑn。

师:读得真好!看来这个新朋友咱们算是认识了,可ɑn说啊,光会念他的名字还不行,还要会写,而且要写得漂亮,怎么样,行不行?指导写ɑn,检查,展示。

写得真好看,ɑn高兴得带上帽子,和咱们玩游戏呢。

3、读ɑn的四声。

现在,ɑn带上声调的帽子了,你还会读吗?同学们真聪明,什么都难不倒大家。

4、d。t。n。与ɑn拼读。

看到前鼻韵母ɑn来了,声母d。t。n。可高兴了,他们都要来和ɑn交朋友呢!

(1)(出示音节dɑntɑnnɑn)谁能拼读出来呢?课本上第34页也有,大家照着书来自己试着拼拼看。

(2)开火车读。

5、g、k、h与ɑn的拼读。师:g、k、h、还有单韵母小u也要和ɑn手拉手交朋友呢,(出示音节guɑnkuɑnhuɑn),谁会拼读呢?这是几拼音节?(三拼音节)三拼音节的拼读法宝你还记得吗?(声轻介快韵母响,俩拼连读很顺当)师示范读。开火车读。

6、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ɑn。,声母与üɑn的相拼。

(1)、出示圈圈的图片,再出示yuɑn的读音,这个怎么读呢?先发摆出yu唇行,在心里默念yu,再发ɑn的音。读yuɑn的四声。

(2)前鼻韵母ɑn最遵守纪律了,所以可受大家欢迎呢,j、q、x也要和ɑn交朋友呢,小ü一看,着急了,哭着说,我也和你们牵手,j、q、x和ɑn为小它ü擦去眼泪,说别哭了别哭了,我们一起做朋友吧。小ü一听,连忙擦去眼泪了,笑嘻嘻了,看,他们在一起牵手成为好朋友了呢。

出示:juɑn、quɑn、xuɑn。看,小ü碰到jqx,去掉两点还读ü。这是三拼音节,为了拼读方便,我们也可以把它当作两拼音节来拼读,把üɑn看作一个整体,读“冤”,那juɑn,可以拼成j————uɑn(冤)———娟。quɑn———q————uɑn(冤)———圈。Xuɑn———x———uɑn(冤)————宣。

(男生女生分开读)

三、巩固音节。

1、游戏:投篮。主要区分üɑn的书写。

2、游戏:生演师猜。出示音节:“站、圆、扇、砍、汗、饭、穿、蚕”等,生表演动作,嘴巴做拼读的形状,但是不发出声音。老师来猜读音。

3、超市里物品认读。

师:现在我们到超市去逛逛,谁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呢?出示联华超市的图标,这是哪里?

出示图片:“圆珠笔、转笔刀、鸡蛋、饼干、短绳、呼啦圈、手绢、软糖、衬衫、大蒜”,拼读音节。

4、联系名字练读音节。其实同学们的名字里面也藏着前鼻韵母ɑn呢,你们发现了吗?

严浩楠王智楠朱柯楠洪子轩周一宣胡梓瑄杨博涵张照涵王叶园王翼安

章子彦蒋欣颜周希颜

5、联系实际拼读音节。

出示:港华燃气、铜冠花园、铜冠地产、闲茶淡饭、川味土菜馆、南山米店、万花超市、世界花园、鹞山社区、学前班、103班接送点

四、课间操复习。

1、现在让我们放松一下、伸伸胳膊伸伸腰,练习一下三字经的课间操吧。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2、小结。

生活中的每个汉字都可以用拼音来帮助我们认识,小小拼音本领可真大,学好汉字都靠他。用眼用脑更用心,帮助学好普通话。

小燕子向我们招招手,下节课呀,它还有别的前鼻韵母运动员要介绍给我们呢。这是它留给我们的作业。

创设情境,让学生真实习作 篇3

关键词:创设情境;习作;提高

小学生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但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身边的题材往往是视而不见,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多种手段创设写作情境,让学生达到乐写的目的。

一、生活展示情境

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选取典型场景,配合教师的语言描绘,指导学生去观察。如长春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6板块的表达内容为《美丽的夏天》,写作前,利用双休日我先让孩子们观察夏天,感受夏天与其他季节有何特点?夏天带给你哪些感受?然后再画一幅你心中的夏天美景图,并在画面上配上自己喜欢的夏天的好词佳句。周一到校后,孩子们拿着画好的美景图在班上进行了展示评比,学生兴趣倍增,立即完成了习作。

二、音乐渲染情境

情感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只有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才能提升习作兴趣。我们可以利用音乐为学生创设一个非常自由的“小空间”,引导学生敞开心扉,袒露心声,说真话。这样就会引起学生的兴奋,使孩子们的笔下流泻出令人感动的语句,孩子们的作文更加鲜活。一提到作文,孩子也不再会唉声叹气了。例如:长春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9板块的表达《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时,利用音乐渲染情境,让学生回忆父母在各个方面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唤起学生对父母的感谢及关爱之情。再配以相关的诗朗诵,把孩子们带进父母浓浓的爱中,孩子们的眼睛湿润了……“面对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我们该怎样做呢?”有了这些铺垫,一篇篇令人感动的文章映入我的眼帘,孩子们也渐渐地爱上了写作。

三、多媒体再现情境

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上作文课,围绕习作内容,制作生动形象的图片、动态的视频资料,给学生创设一个逼真的习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写下自己的见闻。例如:长春版语文第11板块的表达《不同的命运》属于材料作文,仅有一张图片和一段简短的文字。我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生动地再现生活中的事物、场景,使学生仿佛感到事物就在自己身边,建立了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充实写作内容。

情境走进习作教学,帮助孩子们解决了“无米之炊”,增强了写作信心,提升了写作兴趣。相信情境可以带领我们飞进习作的天空。

创设真实环境 篇4

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而言, 其学习的核心并不在于拥有多么高深的理论知识, 而在于掌握多少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从汕头职业技术学院2006届至2012届的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 绝大多数的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最后都从事了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外贸翻译等职位的工作。也就是说, 从实用性而言, 学生们在学校中所学习到的几门专业主干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单证制作》、《外贸函电》等对于他们就业技能培养具有关键的作用, 这些课程中所涉及到的实训实操能力, 也成了他们就业后最有实用性、运用最多的知识。因此, 如果能够将《国际贸易实务》、《单证制作》、《外贸函电》这三门具有一定相关性的课程进行整合, 进而形成一套能让学生在仿真的交易操作场景和对应的知识点融合下进行完整操练的实训材料, 对于学生掌握专业技能, 以及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来说肯定是有所裨益的。

二、当前校内校外实践实训中存在的问题

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从2004级学生开始, 就在教学计划中逐渐加入了课内教学实践实训、校内商务实训、商务见习以及商务专业学生第六学期顶岗实习等专业技能实训和实践的内容。归根到底, 也就是希望能够通过一系列的具有操作性的实训实践活动, 让学生有机会将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来, 避免纸上谈兵。但是几届学生下来, 我们也逐渐发现了这些实训实践内容所存在的问题 (见表) 。

总体而言, 从课程内的实践实训到校内商务实训, 从商务见习到顶岗实习, 这些有一定针对性和目的性的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对于协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运用到工作环境中去有一定的切实作用, 但是这些内容存在分散性、非系统性、片段性、无连贯性、考核方式不统一等问题, 因此已经不大适应当前的实际要求。所以, 为学生创造一个完全仿真的真实交易情景, 让学生经历一次真实完整的全方位的国际贸易训练不仅有必要, 而且很迫切。

三、国际贸易综合实训的设计思路和操作流程

(一) 国际贸易综合实训的设计思路

在设计校内国际贸易综合实训的过程中, 笔者将这个实训分成两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一次完整的全方位的交易流程的完全展示。这个流程是笔者在收集了潮州××陶瓷有限公司和汕头××钟表厂两家企业的多次真实贸易流程中的往来函电、合同和相关单证之后进行整合编制而成的。该流程以真实业务为轴心, 展示了进出口业务的全部过程和内容, 实行一票业务到底, 真实交易操作再现, 不仅将进口业务与出口业务统一在一笔交易环境中, 还将交易中涉及到的各方, 包括银行、海关、保险公司、货代、承运人等也纳入实训流程中来。

在设计的过程中, 笔者考虑到了学生在《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和《单证制作》三门主干课程中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设法将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融合到实训的环节中来。比如在综合实训的初始阶段, 寻找目标客户、建立业务关系、发盘、还盘等, 以及最后买方下订单、买卖双方签订合同、买方双方在贸易过程中进行协商、信用证修改、装船通知等部分中就可以完全运用到《外贸函电》中所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而在卖方报价、买方核算进口成本、卖方出口核算、计算运费、计算保险费等环节中则可以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所学运用上;最后卖方买方制单议付到最后的出口收汇核销, 则完全可以将《单证制作》中的所学知识发挥得淋漓尽致。

对于国际贸易综合实训的第二部分内容, 笔者是以另外一次完整的交易流程让学生进行操作的。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学生可以按照在第一部分中复习和掌握到的实训动作来进行, 同步操练和辅助训练相辅相成。而且, 在第二部分的具体实践内容中, 笔者还将学生分组, 分别扮演买方和卖方等不同的角色, 而指导教师则同时扮演了其他贸易相关方。学生只有在完成某一个既定的实训操作环节之后, 才能够得到进行下一步操作的指示内容和相关信息。这样一来, 学生不仅可以体验到卖方在国际贸易流程中的工作内容, 也可以经历买方在国际贸易流程中的业务操作, 更能够了解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与各相关方之间的来往顺序、来往内容和操作规范, 从而让学生产生兴趣, 产生竞争心理, 进而重视实训, 真正参与实训, 最终避免了实训操作的枯燥性、片面性和机械性。

(二) 国际贸易综合实训的操作流程

在完成了对国际贸易综合实训材料的设计之后, 笔者在2010级商务英语学生中组织了一次完整完全的国际贸易综合实训。首先笔者将学生分组, 抽签后决定每个小组所扮演的身份——买方或者是卖方。然后根据他们的身份, 分别给出了作为买方或者卖方所需要的基本资料和业务背景, 并且将买方或者卖方应该在每个环节中所操练的内容具体化和细化, 要求学生完成。而学生只有在完成了每个不同环节中的全部操作内容之后, 才能够得到进行下一步操作的内容和具体指示。同时, 笔者在同身份的学生小组中组织了比赛环节, 看谁快、准、对。这样的操作方式使学生对实训有了一定的竞赛心理, 实训热情提高, 也更加投入。

另外, 考虑到学生毕业后其实更多地是从事贸易出口工作, 对于贸易进口工作的实际操作相对较少。因此, 笔者在学生分组分身份完成贸易磋商签订合同之后, 将买方的身份取消, 要求原来扮演买方身份的小组也以卖方的身份进行贸易单证制作、议付和出口收汇核销等内容的实训操作。

在整个国际贸易综合实训的过程当中, 笔者全程参与全程指导, 如果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碰到不懂的内容或者出现操作失误, 则笔者会就该环节涉及到的相关内容进行复习讲解, 以确保学生能够在完全清楚该环节的内容后再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实训。这样一来, 就可以更好地实行教辅相长, 让学生既产生对贸易实务的感性认识, 又拥有接近实际操作过程的真切感受, 从而做到边学、边做、边提高的实训目的。

四、国际贸易综合实训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汕头职业学院2010级商务英语学生中组织的这一次国际贸易综合实训总共占用了12个学时的时间 (这12个学时不包括学生对综合实训第一部分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的时间) , 总共有4个小组48名同学参与了这次实训。两个小组扮演买方角色, 两个小组扮演卖方角色。虽然整个国际贸易综合实训最终得以顺利完成, 但是笔者也在该实训的过程中看到了以下问题:

首先, 12个学时的时间相对于这次国际贸易综合实训中必须涉及到的所有操作环节和操作内容而言是不够的, 而且实训指导教师过少, 最终导致没有办法让每个学生单独完成整个贸易实训的流程而只能以分组的形式进行, 这样一来, 每个学生对于实际完成的贸易流程虽然是有全部参与, 但是在团队的形式下, 每个学生真正的实训实操时间和完全参与的实训内容还是被分散了。

其次, 由于时间关系, 本次国际贸易综合实训中, 学生对于综合实训第一部分的内容的学习是在实训学时之外独立完成的。但事实是, 如果能够在学生真正进行综合实训前对他们所学习的范例进行详细讲解, 那么实训的效果将事半功倍, 因为对于范例的讲解本身就是一个复习和查漏补缺的过程。

第三, 学生在完成某个环节的具体操作后, 留给他们仔细检查、修改及改进的时间不够。因此, 他们对错误或许能够有所认识, 但是却不够深刻, 如果能够将学生分成更小的小组, 增加指导教师的数量, 增加训练时间, 则实训的效果会得到明显提高。

最后, 给予学生的实训范例和实训材料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五、国际贸易综合实训的优点及收获

本次国际贸易综合实训的顺利实施, 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也是在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中第一次将《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和《单证制作》三门主干课程完全融合到一起后进行的一次目的明确、针对性强、系统化、全方位的操练。这次操练能够让学生在完成了专业主干课程之后有机会在1-2周的时间内对所有的课本知识进行梳理和复习, 再进行操练和巩固, 完成对知识的汇总, 而且实训效果良好, 受到学生欢迎。这次国际贸易综合实训不仅避免了之前课内教学实践实训的分散性、单一性和重复性高等缺点, 也避免了校内商务实训流于形式、表演痕迹高的问题, 同时还使学生能够从买卖双方不同的角度和方位, 与所有可能的贸易相关方发生联系, 加强了学生对于整个国际贸易的认识, 也为他们之后从事国际贸易相关工作提供了一次很好的练兵机会。

总而言之, 在现实环境和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和提供一个更加仿真的实训环境, 让学生会讲、会做, 使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从事国际贸易相关工作时更加得心应手, 则在校内组织学完国际贸易主干课程的学生进行国际贸易综合实训是必须和必要的, 也是效果明显的。从本次的操作效果来看, 这样完整的, 教、学、做相互结合的仿真模拟系统能够让学生在“跟我学和跟我做、做中学和学中做”的状态中, 实现“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融会”的边学、边做、边提高的实训目的。而且, 该综合实训也可以作为一次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一种考察和评估, 进而反过来为教学服务。当然, 如果要全面完整而且更有成效地完成国际贸易综合实训, 还应该进行更大的投入和改进, 对实训内容、实训环节、实训效果反馈等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评估。

参考文献

[1]李湲.关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施国际贸易综合实训的调查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11 (6) .

[2]夏文美.基于“学做合一”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 2011 (8) .

创设真实环境 篇5

一、创设精神情境,激发学习积极性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扬民主,常带微笑,运用面部表情、眼神、姿势等肢体语言,对学生的学习给予鼓励、肯定和赞许。当学生练习失败时要给予鼓励,当学生练习成功时要及时表扬。例如:“你的动作真优美”“你做得真好”,微笑着点点头、竖起大姆指等等,让学生在教师肯定的评价中充满自豪感,增加自信心,增加对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二、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体育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能够触及到学生的思想和灵魂,更能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审美观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先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最后解决问题。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恰当、灵活地设置一些问题,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生对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掌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设置问题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师生加强交流,沟通师生关系的重要手段。

一、创设游戏性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游戏是一种富有趣味性的活动,它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从而有效地强化新学的技能技巧,进而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增强体质,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学校的设施条件,创编一些有趣的游戏,使学生享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

二、创设想象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想象是创新的基础,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创新起端于想象”。所以,在创设想象情境时,要抓住低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头脑中常有一些超乎常规的“奇特” 想象的特点,激发学生充分想象,并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启发学生多想新花样,鼓励与众不同,做他人之所不能。

三、创设体验情景,增强学习兴趣

创设真实情境 优化语篇教学 篇6

【关键词】高年级英语 语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093-02

近年来,小学英语教学已进入语境式整体课堂教学阶段,强调从语篇入手,展现给学生完整的语言概念,这对学生和教师来说也无疑是一种困难和挑战。在教学语篇时,既避免枯燥乏味的单纯讲解,又能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获取语言信息,运用语言信息,已然成为一种思考和创新的“亮点”。

一、语篇教学的涵义及目的

语篇整体教学是指在具体语境中教学单词和句型,主张把单词融入句子中教学,从整体入手,无论是单词、句型还是理解问题,都让学生结合语境进行独立思考,它不仅强调语言知识本身的教学,而且在教语言知识的同时将认知知识、目的与文化背景知识等传授给学生,讓学生了解国外文化,从而培养他们的实际交流能力。

二、语篇教学的程序和方法

语篇教学的程序主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创设语境学习文中新的词语或句子,借助恰当的教学手段完整地呈现语篇内容。运用“瞻前顾后”、“化整为零”的情境创设,达到优化语篇教学,提升课堂实效的目的。在课程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的教学中,首先以chant的形式导入新课,在有节奏的韵律声中让学生快速进入状态。这样不仅构建了愉悦的学习氛围,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为进入课文阅读进行了铺垫,从而自然而然地进入语篇整体呈现阶段。

(一)Pre-reading(初步了解语篇大意)。

此环节的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供背景知识,引出话题,解决语言障碍。因此教师可通过真实语境导入语篇,让学生讨论标题,猜测课文大概内容。如在教学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时,就是通过课件展示Zoom丰富的食物店,让学生看着真实鲜活的实物,揭示课题,提出问题。T: Look,this is Zoom’s food shop.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food. Can you say?

(二)While-reading (深层理解语篇)。

此环节的目标是让学生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捕捉具体信息,培养阅读技巧。它倡导把语言作为一个整体,引导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整体感知,习得所学语言。一般采用以下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语篇:①在语篇中,关键信息(生词),利用图提示。②掌握重点语言,就关键信息设问,让学生答问理解语言。③提示关键信息(生词、短语、语言点)直观形象地猜测。 ④练习正误语句的判断。⑤根据语篇内容,完成表格信息。⑥选择答案填补关键信息。⑦结合语篇,连接关键信息。⑧将语篇分句打乱顺序重新组合。

(三)Post-reading (真实运用)。

此环节的目标是让学生将所学内容与自己的经历、知识、兴趣、观点联系起来,整合知识与技能,进行语言形式的基本训练和综合语言能力的训练。可有以下几种方式:①结合语篇,谈论自己的想法或看法;②就所学课文描述或复述课文;③另补充一篇阅读理解;④就所学故事,描述或重编一个新故事。

三、语篇教学需关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贴近文章的实际,不要过大,要具有可操作性,要从整体考虑,不能只重视词句讲解,而忽视学生对语篇的理解,大敲边鼓不进主题,没有整体性,这样会影响语篇教学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实效。

(二)语篇的导入方式。

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导入语篇教学时,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点到话题,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既巩固旧知,又能提前渗透课文中的难点,将知识灵活运用,从而让学生兴趣勃勃参与其中。

(三)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在语篇教学中,教师应从整体教学入手,提出切实可行的问题,这些问题要针对课文主要内容,如时间、地点、人物、数量、结果等,而且要有利于理清文章脉络和层次,使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整体把握课文,问题所用句型贴近学生学力,便于学生理解,问题要有一定的坡度,有信息差,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调动学生听的积极性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创设真实环境 篇7

新课标要求, 英语课堂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 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 在运用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并将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联, 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动起来,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今天上的一节课, 我有所感悟。这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某班学生, 授课内容是外研版初中英语第一册第八模块第二单元。本模块的中心话题是根据不同人的习惯为其选择不同的生日礼物。本单元教学目 标:了解有关礼物的词汇、短语, 掌握一般现在时态, 尤其是一般现在时态三单形式;通过为亲朋好友选择礼物, 使学生懂得感恩, 珍惜友情亲情。

二、案例描述

1.动手去“做”。

随着上课的铃声, 我快步走上讲台, 开始了这节课的开场白:“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生日, 所以每个人都需要生日礼物, 你去过生日礼品店吗?你为你的亲朋好友挑选过礼物吗?”学生们看着我在下面窃窃私语, 不知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这时, 我点击电脑屏幕, 屏幕上一下子出现了chocolate, CD, trainers, jeans, silk shirts, football, magazine, cinema ticket, sweater, school things, doll, model car, table tennis, baseball cap等各式各样的东西及相应的英文, 我开始布置任务:“我的一位外国朋友要在中国开一家生日礼品店, 我给他选了这些物品, 请同学们每人用一张白纸在纸上帮他设计一个生日礼品店, 店里的物品不用画实物, 用一个圆圈圈上这个物品的英文名称就行, 可以用我提供的例子, 也可增加你想出来的其他物品。”我的话音刚落, 学生们立刻动起手来, 不一会儿, 一张张生日礼品店的设计图纷纷出炉, 有的学生按不同年龄段需要的礼物分类放置在一间屋里, 有的设计了几层货架, 按学具、体育用品、书刊等分类放在不同的货架上, 还有的用不同颜色的笔把类别不同的礼物区别开, 这些设计图上除了我提供的单词, 又多出了他 们学过的pizza, flowers, computer, candy等很多单词, 这样不但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单词, 还复习了很多以前学过的单词。

2.动身去“问”。

接下来我说:“生日礼品店”马上开张营业, 现在大家离座每人采访班里二三个要好的同学, 问问他们的爱好, 为他们选礼物。学生们立刻行动起来。

S1: I want to choose a birthday present for you. What’s your hobby?

S2: I like reading books. S1: I choose a magazine for you.

S3: I want to choose a football for your birthday. Do you like it? S4: I like listening to music, you can choose a CD for me.

因为是学生们之间的问答, 即使性格内向羞怯的学生也找到自己的好友询问起他们想要的礼物来, 学生们全都动了起来, 课堂气氛“乱”而有序。

3.动口来“说”。

接下来我让学生们汇报采访结果, 学生们说道:

Li Li likes reading books. I choose a magazine for her.

Wang Jia likes playing basketball. I choose a basketball for her.

Qiu Nan likes watching films. I choose a cinema ticket for her....接下来我让学生想想自己周围的亲朋好友, 然后说出他准备在谁过生日时送出礼物, 并从自己的角度说出为什么。如:I give a birthday present to my grandma. She always cooks delicious food for me. 学生们很快动脑筋说出了这样的句子: I give a present to my mother. She is very kind to me. I give a present to my teacher. She helps me do my homework. I give a present to my close friend. He plays with me. 学生们的句子连珠炮似地蹦出来, 他们突然发现自己身边原来有那么多关心爱护和帮助自己的人, 这时我开口了:“同学们, 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懂得感恩, 学会关心别人、爱护别人, 要珍惜友情亲情。”

4.动笔来“画”。

之后我又创设了这样的情景, 假设今天是爸爸或妈妈的生日, 你现在动手制作一个生日贺卡, 用英文写上祝愿的话, 并根据他 (她) 的爱好, 在你设计的礼品店中选择一件生日礼物, 画在贺卡上, 到真正过生日那天送给他 (她) 。学生们赶紧找出纸和笔认真画了起来, 这时有学生说不知道父母的生日, 也不确定父母的爱好, 不知该画什么, 我于是说道:“是父母带我们来到这个世界, 他们为我们的成长付出很多, 我们应该记住父母的生日, 在他们生日时送上祝福, 同时我们在平时要孝敬父母和其他长辈, 要做一个懂礼貌有修养的人。”

三、案例分析与反思

1.真实的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 潜能。

这节课我在设计时本着开放性原则, 尽力让学生全部参与到活动中来。全部教学环节都围绕挑选生日礼物这一主题设计, 自然引入、各环节设计层层递进, 在学生参与活动的同时, 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通过设计真实的交际情景, 增强学生“说”的欲望, 使学生始终处于动态中, 动手、动脑、动口, 使他们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 把他们的兴趣和热情大大激发出来, 使他们学习英语的内部驱动力得到充分调动, 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这节课中学生们真正地因学习而快乐, 为快乐而学习, 无论是个性还是认知能力都得到了发展。这正是本节课最大的收获。

2.动态的课堂会让学生收获成功。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联系实际生活, 设计活动任务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能够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时间。动态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 而是让学生真正学会了用英语做事情, 设计生日礼品店、采访同学、为同学选礼物、为父母做生日贺卡, 整节课, 学生们思考着, 交流着, 忙碌着, 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任务, 收获了成功和喜悦。反思自己以前总是因怕学生不明白而一遍遍不停的讲是多么无效的劳动呀!学生也是那样的不快乐。今后我一定抛弃“没有我教, 学生怎么学得会”的思想,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给学生舞台, 让他们充分地表现自我和发展自我。我必须深刻钻研教材, 设计出真实有效可操作的任务情景, 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绝不代劳, 因为学生们只有站在自己的舞台上, 才能收获成功。

3.情感教育润物无声。

通过本学科的教学内容, 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是每位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都应考虑的问题。牵强附会的说教, 只能使学生厌烦且没有任何正面效果。本节课我设计让学生从自身角度决定把礼物送给谁, 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友情亲情, 之后为父母做贺卡, 更使学生懂得要尊重孝敬父母亲人。没有过多的说教, 却起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案例点评】

陈双敏老师的案例《创设真实情景, 让英语课堂“动感十足”》, 告诉我们一个常态有效的英语教学习惯, 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学习。传统的英语教学, 让学生没有“交往”过程, 生硬地接触没有血肉的知识, 让学生在机械的重复中强化记忆, 于是学生就在机械运动的过程中丧失了学习的活力和动力。真实的英语学习情景, 是英语学习的土壤、阳光、雨露, 是一种生活化的学习, 是学习的自然过程。

创设真实环境 篇8

一、创造对话情景, 组织好课堂对话操练

语言交际离不开语言本身, 同时也离不开语言情景, 语言情景是语言发挥其交际功能的场合。因此, 老师可利用现实存在的情景, 或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要求设置情景, 把学生带入情景之中, 引导学生进行对话。情景设置应真实自然, 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例如, 在教七年级英语第七单元“My Favourite Season”时, 我可以用英语和学生对话:

T: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S:My favourite food is noodles.

T:What’s your favourite colour?

S:My favourite colour is green.

T:What’s you favourite clothes?

S:Mr favourite clothes are pants.

T: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S:My favourite season is spring.

T:Why?

S:Because…

T:What can you see in spring?

S:I can see…

T:What do you like to do in spring?

S:…

通过这一设置情景, 教师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听力, 又可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学生在这种情景中注意力高度集中, 用英语回答时显得很自然。教师从有意设计的大情景中自然的引出小情景, 以小情景补充大情景, 学生完全沉浸在英语的气氛之中, 他们也不由得用英语进行思维。情景大大促进了学生的语言交际活动, 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所以, 要想学生发挥好,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创造一个轻松的、和谐的交际环境。在这种而和谐的交际环境中, 学生不是死板的背课文, 读课文, 而是在极其自然的情景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回答, 学生的思维活跃, 积极性很高。

二、弄清场合, 注意习惯用法

情景不仅可用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中, 也可以用于词汇, 句型等习惯用法的教学中。在英语会话中, 习惯用法在某种意义上比语法更重要, 许多英语习惯表达法和汉语中同义的表达方式有很大差异。有些词组用汉语很难说明清楚, 用情景来区别, 学生就觉得容易的多了。例如, 在教look like和look the same这两个词组的区别时, 我拿了两张照片然后讲了下面这段话:

“Lucy looks like her mother, she and her mother look the same.”当我说完这句话时学生们都点头并且会心的微笑, 我明白他们听懂了, 接着我又问:

T:Do you look like your father or your mother?

S1:I look like my father, my father and I look the same.

T:How about you?

S2:My eyes look like my mother’s, but we don’t look the same.

这样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 学生掌握了两个词组的用法。情景运用于词汇, 句型的教学之中, 改变了偏重讲解和机械操练的传统教学方法, 有助于克服这种教学方法带来的高分低能的弊病。情景的设置, 使学生在真实或虚拟的语境中不仅能学到英语知识, 而且能学会运用英语。

三、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情景对话

课外对话不受情景、时间和条件的限制, 它为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课外的情景对话活动, 活跃他们的思维,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了鼓励学生在课外用情景对话, 学校可以开辟英语第二课堂教学, 在第二课堂上,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 分角色表演课本上的情景对话, 也可以师生共同参加自编自导的各种节目, 也可以组织学生排练一些大家比较熟悉的情景剧或是童话故事, 或者是学唱英语歌曲。因此, 第二课堂是对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起到了深化、强化、活化的作用, 它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它起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 学中玩的效果, 使学生有满足感和自豪感, 它更有利于我们加强课堂教学。

四、充分并合理利用现有教材

现行初中英语课本中结合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 设计了许多很好的情景对话, 这实际上已经为我们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提供了条件。所以, 我们要充分的利用好教材中为我们创设的语言情景, 鼓励学生开口多说, 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教师教法生动活泼, 固然具有吸引力, 而真正吸引学生的恰是这些与课文有联系, 但又贴近生活的情景。情景的创设是没有局限的, 可结合课文编造情景, 也可以将班上同学本人及其家庭情况编入所需情景, 如值日生汇报、视听模仿、图片内容讲述, 等等。所以, 高效地利用课堂40分钟, 为学生创设一个开口说英语的环境, 是帮助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所在。

摘要:情景是语言交际的重要因素。一句话, 没有情景, 就没有语言交际活动, 也没有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那么, 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英语情景教学呢?对此, 进行了探讨。

创设真实环境 篇9

长期以来, 高中语法教学的功能和地位一直存在争议, 有人主张淡化语法教学, 理由是具体的语法知识考点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 如果在教学中花费时间过多, 就是舍本逐末;另一方面, 一些人主张要强化语法, 认为语法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中心, 只有掌握扎实的语法知识, 英语水平才有质的飞跃。诚然, 二者的说法都有道理, 但也都过于偏颇。他们都停留在英语学习的层面上, 而忽视了对于学生利用英语获取信息的能力的培养, 而对此能力的培养既符合高考的要求, 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实际教学中,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如语法知识点多而散、语法条条框框多、特例多、老师讲解枯燥、训练方式单一, 许多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是通过大量的练习和积累纠错完成的, 学生对语法学习兴趣点低。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英语教学上的应用, 用现代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创设虚拟英语语法教学情境使得高中英语语法的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但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多媒体在辅助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确发挥着积极作用, 但无论功能多强大, 它在教学中仍然只是辅助手段, 而非占主导地位。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以及多次观摩校内外语法公开课, 笔者发现情境教学法是语法教学的一种有效尝试。然而在很多情况下, 借助于现代媒体的高中语法教学课往往沦为媒体播放课和技术展示课, 情境创设和学生参与并不能成正比, 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究其原因主要是创设虚拟的语法学习情境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差距较大, 使学生无话可说。因此, 我们在努力创设高中语法教学情境的时候, 迫切呼唤语法教学情境的“真”。贴近生真实生活的语法情境教学法才是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

二、情境教学法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具体生动的场景, 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掌握知识、发展思维的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认知理论强调, 学习的设计要以学习者为主体, 内容与活动的安排要与人类社会的具体实践相联通, 最好在真实的情境中, 通过类似人类真实实践的方式来组织教学, 同时把知识的获得与学习者的发展、身份建构等统合在一起。因此, 教学设计者在教学中要开发、设计综合的教学环境, 如设计适当的情境, 以利于学生在背景或模拟背景中通过活动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 同时获得可迁移的一般技能 (苏克银2006:12)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通过情境创设、进行协作和会话从而完成语法意义建构, 这也是建构主义理论的四要素 (何克抗1997:26) 。这同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要求不谋而合, 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语法情境创设、教师的引导、帮助及学生之间在所创设的情境中进行会话操练、巩固, 从而达到语法意义的建构。

三、运用情境教学法遵循的原则

(一) 真实性

教师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自然真实的情境, 把学生带入一个生动的情境, 激发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思想, 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刘元静2012:134) 。这就要求我们广大英语教师要善于观察、体验生活和社会, 随时、即时寻找和捕捉既能使学生感兴趣, 又和所学语法相关的话题, 贴近学生生活, 使学生不再羞于开口。

(二) 参与性

在教学情境中, 教师应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使每个学生都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刘元静2012:134) 。此外, 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语法实际基础适时降低学习起点, 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敢于表达、愿意表达、善于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 学生也将收获更多的成就感, 克服语法学习的心理障碍。

(三) 应用性

情境学习的目标是希望学生能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技能 (刘元静2012:134)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1指出,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这给我们教师的教学提出了高要求, 即这个目标的达成不能通过枯燥的反复讲解、操练完成, 而是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教材, 精心构思语法情境主题和句型呈现的逻辑顺序, 预设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教师的选题越准确,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越高, 语法应用也会越得体。

四、多媒体情境教学和非媒体情境教学之间的取舍

多媒体情境教学指的是以现代多媒体技术为手段, 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形象、生动、富有情感色彩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和运用所学内容。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情境应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多媒体设备和技术、教师、身为教学的主体学生, 以及由之而创设的教学场景、情节和由场景、景象所唤起的学生情绪和内心境界 (胡秀荣、沈庆松2007:25) 。

诚然, 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法教学可以突破时空限制, 将视频、音频有机结合, 易于创设直观、生动、形象和富有渲染力的语法学习场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得当, 确实可以提高语法学习效率, 增加学生的信息输入量。这种信息输入、学习和理解是一种由外趋向内的过程。操作得不好, 可能由原来的“人灌”变成“机灌”, 这种课型往往课堂热热闹闹, 学生却学得很被动。

此外, 由于经济水平和教育水平发展的不均衡, 广大农村学校并不具备多媒体教学的条件。这些学校缺乏完善的现代多媒体设备和具有一定技能的维护人员, 尤其是许多农村学校教师缺乏基本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素养和理念。他们虽然也间或能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但也只是偶尔为之, 多为公开课之类的应景之为, 更不必说自主制作、开发教学课件、软件。另一方面, 一节课是否运用多媒体技术取决于教学内容, 同时还要考虑教学主体的心理因素。无论多么现代的技术、多么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力, 时间一长, 也难免会令人疲倦。因此, 在预设同等效果的前提下, 选择非媒体创设真实语法教学情境将更加省时, 成本也更低。这种真实教学情境的创设以生活化为前提, 许多和社会、家庭及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学习过程自然、流畅, 课堂参与率高。这种学习过程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自发学习过程, 更能体现学生的主动性。

五、真实非媒体情境语法教学的实施案例

2012年9月10日是第28个教师节, 笔者所在学校利用上午第一节课前的45钟时间举行了一个简短的教师节庆祝大会暨开学典礼, 全体师生与会。那天的教学内容正好是《牛津高中英语》1五模块一单元的动词不定式的语法点。参会之前, 笔者业已做好语法课件准备上课使用。会议结束之时, 一个现成的语法话题油然而生。于是笔者将做好的课件撇在一边, 以会议导入:

【片段一导入】

Teacher:This morning, we all went downstairs.Why did we go there?

Students:We all went downstairs to attend a meeting.

Teacher:What’s the function of“to attend a meeting”?

Students:目的状语。

Teacher:Excellent, adverbial of purpose.

【点评】以学生身边的事就事论事, 突出一个“真”字, 使学生有话可说, 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开口的难度, 增强学生的自信。学生的回答自然, 对动词不定式的目的状语功能也很快意会。教师点评强化规范, 然后鼓励学生给出类似例子。让更多的学生愿意参与、喜欢参与, 并在实践中应用, 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片段二衔接1】

Teacher:Who attended the meeting?

Students:The students and teachers.

Teacher:I am a teacher.So my job is to teach you English.

Teacher:What’s the function of“to teach you English”?

Students:表语。

Teacher:Great, Predicative.Can you give me similar examples?

Student:My job is to study.

Teacher:What about theirs?

Teacher:What subjects/sports are you good/bad at?Can you give us some suggestions?Can you tell us your trouble?

Student:My suggestion/idea/trouble is....

【点评】承上启下, 引入动词不定式的表语功能, 由于学生在高一下学期对名词性从句中的表语从句的用法已有所了解, 通过教师职业性质的示范, 学生的回答也在意料之中。展示不同职业人群图片既训练这个句型, 又能巩固其他习语。通过询问学生的学习科目强弱、运动喜好, 很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虽然笔者所在学校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 但学生的实际应用应该还是到位的。

【片段三衔接2】

Teacher:But it is not easy to learn English well.

Students:Yes.

Teacher:What’s the function of“to learn English well”?

Students:主语。

Teacher:Yes, subject.And the right order should be...?

Student A:To learn English well is not easy.

【点评】动词不定式作主语的功能虽然简单, 但由于在日常会话和文章中, 真正以纯动词不定式作主语的用法并不多, 学生对其功能的掌握也大多是通过重复操练和老师的讲解完成的, 而将学生融入真实的语法学习情境, 经过真实或接近真实会话练习后, 他们发现动词不定式作主语的功能其实大多藏在“It is/was/has been to...”的句型中。其实他们初中已大多了解, 但概念并不十分明晰。这一次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使得学生能更加牢固地掌握这个语法点。

【片段四衔接3】

Teacher:To learn English well, you need to practice as often as possible.

Students: (nodding)

Teacher:What’s the function of“to practice as often as possible”?

Students: (puzzled looking)

Teacher:It functions as an object.To help you understand it better, I will give you more similar examples.“Decide to do, expect to do, hope to, mean to, want to, etc.”.

【点评】在举例讲解动词不定式作宾语的功能的同时, 其实也给学生提供了英语学习的建议, 即情感态度和语法学习相融合。上课时, 要及时观察和捕捉学生的课堂表现, 若发现学生对其语法功能回答有困难, 即时用例句跟上, 学生就能豁然开朗。其实不是学生不懂, 而是学生对语法术语不清楚。通过这种方法, 让学生既能意会, 又能言传, 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

【片段五衔接4】

Teacher:Besides, I also ask you to read more, listen more and write more.

Students: (nodding)

Teacher:What’s the function of“to read more, listen more and write more”?

Students: (puzzled looking)

Teacher:It functions as an object complement.To help you understand it better, I will give youmore similar examples.“Wish somebody to do, tell somebody to do, would like somebody to do, beg some body to do, etc.”.

【点评】同样, 学生对某些动词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的实际用法烂熟于心, 但一谈到具体的语法功能, 则有些茫然。这无关紧要, 因为我们的目是应用, 而非教条。熟悉的话题, 具体的句型加之适时的点拨, 类似用法学生能信手拈来, 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把课堂还给学生, 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教学负担。

【片段六衔接5】

Teacher:Every day you have much homework to do.

Students: (nodding)

Teacher:What’s the function of“to do”?

Students: (puzzled looking)

Teacher:If we leave out“to do”, the sentence is still complete;“to do”is used to modify homework.

Students:定语。

【点评】动词不定式作定语的功能最易被学生混淆为宾语补足语的用法, 但一旦当学生明白其所修饰的对象是名词时, 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果学生仍有疑问, 可返回其宾语补足语功能进行会话比较, 但无论如何, 转换也不能突兀, 如本片段可继续设计:“Why do you have so much homework to do every day?”预设学生可能回答:“Because our parents/teacher ask (s) us to do it every day.”当然, 类似话题也可围绕学生到校早晚展开 (the first to come to school) 。无论如何, 一定是灵活性和创造性的有机结合。

【片段七衔接6】

Teacher:English is a must.In order to be admitted into a good university, we no choice learn English well.

Students:Yes. (nodding in agreement)

Teacher:In order to be admitted into a good university, we have nothing to doEnglish well.

【点评】任何语法现象都有特例, 动词不定式的用法也不例外。从逻辑上说, 特例应置于语法教学内容行将结束时, 否则, 学生容易产生思维混乱。动词不定式在except、but等词后是否带to主要取决于其前面的动词。在教学中, 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方法和老师例句的口头和板书表达, 简单对比之后, 不难得出有实义动词do则无to的不定式用法。学生的总结也是一种自我评价的过程。

【片段启示】这一节课没有运用任何现代教育媒体, 以教师节庆祝为切入点, 围绕英语学习, 在师生的问答、讨论中自然而然完成了动词不定式的六个语法功能的教学, 课堂氛围融洽而热烈, 学生课堂参与率高, 理解到位, 应用驾轻就熟, 甚至对英语语法术语也略知一二。话题讨论没有做作, 以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甚至刚刚发生的事创设英语学习的真实情境, 让学生有话可说, 有话愿说, 有话说准。这比起课本上生硬的六条语法规则要生动得多, 有效得多, 生动地体现了情境语法教学的真实性、参与性和应用性的原则。

在进行语法课第二课时教学复习导入时, 笔者仍然以日常生活———晨练跑步为突破口:

Teacher:Just now, we ran for a few laps on the playground, in fact, we run every day.Why?

Students:We run to exercise/to keep healthy....

Teacher:There are many ways to keep healthy.Running is just one of them.

Not everyone likes running because it is boring to run.

But, we have to because the school requires us to run every day.

Its aim is to keep us energetic.

令人欣慰的是在举出每一个动词不定式例句后, 学生大都能准确定位其功能, 这进一步验证了真实情境语法教学的效果。

六、结语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情境的运用能把语法的形式、意义、语用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有效地避免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的脱节。以学生熟悉的人物、事物, 社会热点进行语法情境设计。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留心收集素材、整理素材、勤于思考, 情境创设就不是一件难事。老师要创设真实的语法教学情境, 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让学生在自然参与教学, 在主动思考、积极讨论和实际运用中领悟语法的内在联系和特点, 渐渐地习得语法知识, 最终激发学生学习语法的动力, 培养学生语法学习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水平。但是, 我们在创设情境讲授语法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教师创设的情境要与具体的语法项目特点紧密结合, 要因时、因地创设教学情境, 而不能为创设而创设, “情境”不是最终目的 (马春蕾2012:69) , 而是激发学生语法学习兴趣的一个平台。英语语法的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我们的教学主体是学生, 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所有的情境归根到底都是一种理想化的预设, 学生对同种和不同种的语法教学情境会有不同的观点和表达方式, 这是无法预设的, 否则, 我们就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 我们教师既要充分准备, 又要灵活、机动、合理、科学地应对和解决各种动态生成的问题。

语法教学情境创设手段要多样化, 我们不排斥现代媒体, 但更需要真实语法教学情境 (马春蕾2012:69) 。情境创设没有好坏之分, 只要能调动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语法教学的情境中来, 围绕话题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达到语法教学效果的优化, 这就是成功语法教学情境。

语法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考虑适当的过程性评价。在语法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地给予学生言语鼓励自然必不可少, 但有时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宽慰的轻拍也会使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信心百倍。这种过程性评价应贯穿语法教学的始终, 有科学、民主的过程才会有结果;否则, 良好的终结性评价也无从谈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0.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王守仁.2010.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五 (选修) [M].第2版.上海:译林出版社.

何克抗.1997.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中) [J].电化教育研究25-27.

胡秀荣, 沈庆松.2007.无多媒体条件下农村小学英语课堂的情景创设[J].中小学外语教学 (12) :25-27.

刘元静.2012.基于情境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3) :134-135.

马春蕾.2012.例谈牛津高中英语语法情境化教学[J].考试周刊 (3) :69-71.

创设真实环境 篇10

关键词:教学情境,真实,有效,生活化

英语课堂教学情境的设置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像是一座桥梁, 将教材与学生紧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它像是一把钥匙, 可以打开学生心扉。它又像是一位优秀的演奏家, 能够灵活地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所以, 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创设有利于学生理解与体验的情境, 去吸引学生, 调动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体验,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学生主动快乐地享受着我们的英语课堂。

当前英语课堂中, 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过于模式化, 不够生活化。有些情境过于做作, 缺少教师和学生真正的思维灵动。当然, 有些英语教师为寻找英语知识的生活原型而绞尽脑汁, 从而出现了一些情境设计牵强附会甚至影响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多媒体情境的设置过于频繁, 限制了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 淡化了英语课堂上师生情感的交流。由此可见, 如何创设真实有效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一、创设真实有效生活化情境的原则

1.课堂情境必须要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要创设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 吸引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2.课堂情境必须是符合真实有效的生活情境, 具有生活性、生命性。创设真实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易懂、易会, 愿参与。

3.课堂情境应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学生全体参与。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围绕着“学”而设计教学情境, 就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做到全员参与, 能够充分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课堂情境要具有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动力。创设真实情境, 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 会激发出学生的思维火花,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 教师要将重点内容巧妙地创设在课堂情境中, 或者可以巧设课堂情境突破难点, 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参与活动时, 自然而然地解决问题, 尤其是语言方面的问题。

5.课堂情境要有真实性和实用性。很多学生在应用所学知识时感到困难, 其根源在于学生学习知识时, 通常是脱离真实情境而机械训练导致的。因此, 我们设计情境时, 必须要具有实用性, 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 灵活应用。

二、创设真实有效生活化情境的方法总结

1.与本课主题相符的音乐歌曲导入, 渲染情境, 简单直接地进入课堂, 俗称切入口小。学生很容易被轻松上口的音乐歌曲带入学习情境, 而且很快就随着歌词明白本课主题是什么。比如我们学习颜色这课时, 笔者选了一首flash歌曲《what color do you see》。而在学习家庭成员时, 歌曲《I love my family》, 旋律感强, 学生很快就随着音乐一起进入了一家人和乐融融的情境了。

2.与学生聊天时, 导入本课学习主题。笔者经常在课堂的开始, 与学生闲聊, 状似闲谈, 实则是精心设计, 让学生在聊天对话中, 就学习并明白了本课重点。如在学习什么东西在哪里时, 笔者装作把书随手放在学生桌上, 然后问他们Where’s my book?又想擦黑板, 装作找不到黑板擦, 问Where’s the eraser?几问几答, 学生就学会了。

3.发挥学生想象力, 设计情景剧, 改编课本剧。如笔者在Unit 5 This is my sister.这个单元中, 我创设了三种情境:第一, 演出课本剧。第二, 家长会前介绍朋友、教师、与家长之间互相认识。第三, 生日聚会上, 介绍父母与朋友们认识。

4.充分理解课文主题, 恰当情感升华。比如第一单元Good morning!学生们刚刚认识, 要互相主动打招呼, 主动跟教师打招呼, 学会做个有礼貌的优秀学生。第五单元This is my sister.课堂结尾处一段family的视频, 恰如其分地将课文主题彰显出来, 并且能让学生们体会到父母的爱, 学会感恩。第三单元what color is it?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寓意, 如红色代表热情, 橘色代表温暖, 紫色代表魅力, 蓝色代表思考, 绿色代表积极有希望。将班内十个小组按照这些颜色特点分类, 以PPT的形式, 展示出来, 学生理解深刻, 并体会到语言背后所具有的文化意义。

三、创设真实有效情境在英语课堂中的表现

自从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实行问题情境教学后, 学生的学习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更积极、主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高涨, 成绩也有明显的进步。现在同备课组的教师在课堂中都在尽可能地使用真实有效的情境创设教学法。大家课前积极探讨, 群策群力, 情境教学法正成为我们备课组的一大特色。

四、创设真实有效情境对今后英语教学的启示

在以往课堂中, 我们较关注教师的情境创设是否真实有效。与此同时, 我们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真实情境, 有效地运用我们所学语言。笔者经常跟学生说:“想优秀, 就三用, 用脑, 用心, 用功!”坚持用脑, 用心, 用功, 我们的课堂就会具有更多生命力, 充满生机。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初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 .王琦, 《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写作教学实验研究》, 《西北师大学报》, 2002.06

[3] .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

创设真实环境 篇11

情景是生活的侧面,是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影响英语教学的效果。情景是人们进行语言交际活动的一切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总和。教师必须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出发,遵循主体性原则和实效性原则,按照教材精心组织,巧妙构思,创设良好的符合学生心理和认知特点的教学需要的情景,让生活在课堂中再现,让学生模拟,使学生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初中学生年龄小,心理不够成熟,认知较直观,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课堂教学活动应形式多样化,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因此,在教学中通过生动的语言、实物、动作,多媒体等创设一定的真实的有趣的情景,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堂组织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模仿中熟悉和感知语言知识。

一、导入新课,顺应学生心理和认知能力

一堂课的开头如能像一块无形的“磁铁”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这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经常探讨的话题。激趣引题的方法、形式多样,关键是教师导课设计,切入主题。

1.目标导入

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标题和插图等,结合自己平时所积累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课文内容进行大胆的设问,使学生产生一种探求知识的渴望或介绍写作背景,从而进入良好的探究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牛津英语8BUnit2 Traveling一课时,教师可以问:“Have you ever been to Japan?”如果有,他们在那里见到了什么,做了什么,问学生是否知道其他主题公园,比如海洋公园、迪斯尼乐园等等。然后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去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日本的一些著名的公园,从而了解Sandy信中的内容。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就产生了探求目标的动机与兴趣。

2.问题引探

“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在教学中若能在讲述一些紧贴课文中心句和一些重点关键的语句时提出种种疑问,无疑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让学生的探究性思维保持新鲜感。教师应让学生用英语做事情:(1)带着问题自由阅读、自由切磋;(2)4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3)学生代表发言、质疑;(4)师生解疑评价。这样学生情绪高涨,讨论热烈,甚至提出质疑、辩论,从情感、事实、任务、角度来分析问题,直到下课还意犹未尽。

3.媒体引趣

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以声、形、色等形象多方面、多角度地吸引学生,在有疑难处点拨解答,于无疑处设疑深究。如在学习International charities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看图片或幻灯片,设置一些疑问:“Do you know any charities?” “How many charities do you know?” “What do know about these charities?”“What do you know they do for?”鼓励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真正实现了自我、发展了自我,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在情景创设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交际

以前的教学是教师讲的多,学生以听为主的“灌输式”接受。新课程要求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要方式,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因此,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创设“做英语”的情景,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动”中学会操练,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以获得直接经验,培养实践能力。

1.创设贴近现实生活的真实情景

以“任务型”教学为主的教材,十分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任务设计及情景创设显得格外重要,如果以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创设贴近现实生活的真实情景,可以让学生有源可思,有话可说,有题可作。如学习Oxford English 7A Unit3 How is Christmas tree made?时,布置了一个真实的任务,让每一位学生回去用最佳的方法做圣诞树,第二天再让部分学生到课堂上展示,且一边展示一边诉说步骤。由于是现实生活的情景,又是学生自己亲手体验过的活动,上课师生互动时,学生脱口而出,他们从没感到过这么自豪、快乐,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以“任务型”为主导的教学过程分成三个阶段,即预习任务、学习任务、巩固任务,包括复习以前的课程。但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创设情景,给学生以引入新授知识的内容框架。例如,在教学Oxford English 7A Chapter 2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Today I bring some money to you, Do you know what I bought?当有同学猜对时拿出一个Teddy bear,“It is a Teddy bear.”接着再问:Do you know where it is from? Do you like it? Could you act how to do some shopping?由于创设了一个贴近生活的情景,再把一个个问题抛向学生,一下子激起了他们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课堂气氛骤然活跃起来,整堂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创设描绘性的语言情景

语言学习离不开情景和实践,否则,它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反之无论利用何种途径创设情景,都离不开教师的语言。因此教学语言的描绘性是创设教学情景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例如,在教学Oxford English 7A Unit4 的词汇时,为了让那些较抽象的单词,如salty, sour, sweet ,spicy具体化,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且让他们更易理解,笔者带了柠檬、鱼干、辣椒、糖等让学生说说是什么味道,用英语怎样表达。笔者一边讲一边注意着学生的神态,他们不时点头以示理解。另外,在教学一些生字、短语时,也常用语言描绘的形式创设穿插情景,把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用较简单的语言描述出来,既方便了学生理解,又增加了学生的词汇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创设身体语言情景

牛津英语教学中大量的词汇,尤其是一些动词,一时很难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描绘,借助其它教具又费时费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借助一定的动作来完成。例如,在教学Oxford English 的词汇 turn up, turn down 时就做了调高录音机音量,调低录音机音量。当然身体语言还包括微笑传递,眼神接触,手势语言,耸肩表意等。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丝微笑,一个恰到好处的耸肩和手势都可以创设一个极其宽松的教学情景,这些无声的语言会感染和激励学生,给他们信心、力量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

4.创设实物直观情景

借助实物来创设直观的情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当然教师在上课前准备的教学实物要具有可感性的特点。如笔者在教学 Oxford English 7AUnit4 what is your favorite food?的内容时准备了汉堡包、蔬菜、果汁等实物,然后分别让几位同学摸摸这些东西,再提问: “What do you call them?”等学生回答了:“Its a hamburger.”再提问:“Do you eat it every day? Do you think you will be healthy if you often eat them?”尤其多问:“How often do you have them?”因此许多学生踊跃举手发言,充分运用了never, seldom, sometimes, often, usually, always等词语,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How often…的句型很快掌握,且在以后的练习中很少再犯错误。因此,利用实物创设情景,把教材变得贴近学生生活和已有经验,学生的真实情感和表演激情皆油然而生,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产生对知识的强烈欲望和学习动机,从而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并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三、在情景创设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牛津教材广泛的题材提供了丰富的情景,如Do a survey, have a project的要求随处可见。查一查本地超市,联系一次参观活动,看一看学校的小卖部情况,画一张平面图,设计一下International food festival的宣传广告等等,所有这些活动都是真实的情景。这些情景教学活动必须要求学生至少2人以上才能完成任务。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就常常安排两人对话,三人、四人的调查、采访,设计一个计划等合作学习的情景教学活动。在这些活动过程中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参与合作学习,“情景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参与与合作。“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互助性学习。如在交给学生调查、采访的任务时,如果一个学生去完成,他所收集、获取的渠道较少,范围较窄,收集到的信息是有限的,而让四五个学生去完成,收集信息的内容、范围、渠道就要多得多。因此笔者就经常提供学生合作交流的活动机会,为他们创设真实的生活情景,让他们在情景活动中实现互相补充,互通有无、资源共享。新课程标准指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任何一项较大的实践活动都适宜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去完成。如教学活动的Design a trip, Design a Shanghai trip? Imagine the trip to The Statue of liberty 等,小组成员有的设计浦东的旅游,有的设计出国的旅游,然后进行汇总。活动中既有明确的分工,又强调协作配合,充分调动了每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团体意识,在贴近生活的真实情景中让学生完成合作学习任务。这种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大家共同创设学习情景,形成学习外语的氛围,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当然在创设情景让学生进行合作的时候,在学习的内容上,多给学生自己创造的空间,在学习的形式上讲求变化,有时创设的情景是把不同层次,不同风格,不同性别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让他们优势互补,互相带动,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情景教学氛围。

合作学习不仅指“生生合作”,同时教师和学生间也要加强合作交流,构建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因此在创设情景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在合作交流时,笔者以学友的身份参与这些情景教学活动,倾听学生的意见,引发他们质疑,当成他们中的一员共同创设贴近生活的情景,完成或担任一项任务,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教师与他们“课上是学友,课下是朋友”。这样朋友式、学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是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内涵。教与学是相促相长的,师生通过创设一系列逼真的生活情景建立融洽、民主的互动关系,教师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情景创设的教学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充分发挥情景创设中合作学习的价值。[e]

创设真实环境 篇12

乐“学”知识目标

学好语言知识是学生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在教学中,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真实语境, 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合作探究, 因势利导, 让学生充分展示各自的特长, 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进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在语音、词汇的教学中, 我利用多媒体集音、像、图、文于一体的特点, 将原本枯燥的听、读、写进行了语境动画创设制作, 利用动画分音节、分段地展示新单词, 突破重难点, 使学生感受语境, 感知语音, 感悟语言。例如, 初一英语下册Unit 6中出现大量表现人物外貌和性格的形容词。此时, 我让学生在一场最熟悉、最喜爱的篮球赛中一览姚明等NBA巨星的风采, 伴随着球场上解说员全英文的介绍, 学生们不仅能感受到纯正的发音技巧, 而且会不由自主地融入运用英语交流的语境中。一个动画口型的凸显会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通过模仿掌握连读、爆破等发音技巧, 进而在语境交流过程中掌握本单元的新词汇。教师随时关注学生交流, 并适时地利用电子白板的输入功能设计语音指导, 提醒学生准确发音, 强化学生的记忆。

力“拓”能力目标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运用, 这就需要教师努力为学生搭建一个广阔的实践平台, 让学生掌握学习语言的方法, 拓展自己的能力, 达到语言教学的能力目标。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走进我们的课堂, 本身缺乏足够的语言环境, 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正好弥补了这一缺憾。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 有利于学生拓展听、说、读、写等各方面技能。初二英语下册Unit 5的语言目标是Talk about consequences, 为达到这一目标, 全面提高学生语言技能, 我下载了一段美国中学生周末聚会的视频片段, 启发学生思考交流:“What will happen if you go to the party?”在这里, 学生不但感受到了最纯正的英语口语交流, 而且分享到了异国同龄人周末活动的快乐, 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同时也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交流树立了榜样。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班级的聚会活动, 自制活动会话片段课件, 练习掌握常用口语。在活动会话交流、课件的制作和展示中, 学生领略到了学习语言的快乐, 轻松地完成了本单元的能力目标。

尽“修”情感目标

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国家最多的语言, 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同时也储藏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利用互联网下载西方国家日常生活场景片段, 自然风光、地域风貌和历史变迁的图片解说, 以及学生喜爱的英文歌曲和文学作品等, 都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使学生了解了世界各地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 既开阔了眼界, 又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态度, 乃至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实践证明, 将信息技术适当地运用于英语教学中, 有利于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创设语境, 能使学生沉醉于英语学习的情境中, 体验成功的乐趣, 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从而使主动学习成为一种持久、强烈的意识, 为学生终身学习语言打下坚实基础。

上一篇:Orem自理护理下一篇:国际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