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工作环境

2024-10-23

真实工作环境(精选10篇)

真实工作环境 篇1

0 引言

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1]。随着我院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的深入,以就业为导向设置的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推进。以网站开发课程为例,在传统的网站开发教学中,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通常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学习后虽然能够直接从事网站开发。可是,由于简单案例教学的局限,学生毕业后仅仅能够单独开发小型的网站,却很难融入企业的团队网站开发中[2]。因此,我院网站开发课程的教学从开发学院真实网站的案例背景出发,把项目管理融入真实工作环境中。使学生亲身经历网站开发的整个过程,体会网站开发中的不同角色,实现与职场的零对接。

1 项目开发小组组建

1.1 组建开发小组

在企业网站开发中,一般要组成开发团队[3]。在学期开始,由学生自由组织开发小组。开发小组的成员的多少由项目大小而定,一般在教学中,为了不让某些学生当“东郭先生”,开发小组不易过大,一般控制在3~5个人。在小组中至少应该包含3个角色,分别是组长(兼职策划)、美工(兼职测试)、程序员。在项目开发的不同阶段,每个人的角色可以互换;除了互换之外,还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能力,由别人“帮助”其完成自己的角色任务。在组建开发小组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了解学生的网站开发基础。教师要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小组的构成进行有效地安排,避免“强强组合”、“弱弱组合”出现,从而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效率。

1.2 项目分工

在项目开发中,组长负责项目总体设计,提供详细的策划方案和需求分析;开发进度的定制和监控,按照教师制定的开发规范,负责各个环节的评审工作,协调各个小组成员之间开发,是整个项目的第一负责人。美工,根据组长的策划和需求分析,使用PHOTOSHOP等工具设计网站静态页面,包括界面、Logo还有简单的FLASH动画,为了让同学们适应不同的角色,项目中美工同时负责代码测试。程序员,根据项目总体设计来设计数据库和实现网站动态功能模块。

2 教学组织

在整个学院网站开发过程中,学生们是严格按照项目开发的流程来进行网站开发。包括需求分析、项目模型及流程分析、设计与开发过程、系统测试、技术支持等阶段。由于学生不熟悉开发过程,需要教师进行项目开发的讲解与演示,并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及时进行指导。

2.1 教学演示

由于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不习惯采用项目管理进行网站开发,而普遍喜欢各自为主,自己独立进行开发。所以在网站开发的前期,教师要结合自己开发学院网站的实际,对每个角色进行讲解,必要的时候。

2.2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成功与否关系到网站项目开发的成败,在开发软件中,一个网站项目的确立是建立在各种各样的需求上面的,这种需求往往来自于客户的实际需求或者是出于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不少同学忽略用户的需求,自己想当然的替用户设计需求

为了更好的设计学院网站,我们要求小组必须实际调查用户的需求,包括领导的需求、教师需求、学生需求。在调查的基础上,完成《网站基本功能描述书》;调查之后,向关心学院网站的学生家长、学生进行电话调查,生成《用户调查报告》。最后,经过综合分析沟通,形成《学院网站需求分析》。形成需求分析之后,如果需求通过,则由课程老师代替客户签订需求分析确认书。

2.3 设计阶段

和其它企业网站开发一样,在学院网站开发过程中,最花费时间的是总体设计和测试,而程序编写代码所占的时间并不多。由于同学们缺乏项目开发经验,有的小组需求分析通过后就急于开发写代码,先把程序写出来再说,由程序然后倒推总体设计。由于没有注重总体设计和测试这2个环节,结果造成返工。所以在开发中,必须严格要求大家按部就班进行,确保网站开发顺利完成。

在设计过程中,2条主线分别是前台开发和后台开发。前后台开发在项目开发早期互相没有交叉,可以分开进行设计。到了开发后期就需要把界面和功能模块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也就即将发布的网站。

2.4 网站测试

网站开发完成后,虽然同学们自己的测试,但是依然存在不少问题。调查表明,大多数同学更关注于设计也看淡测试,往往草草进行测试后就上交自己的网站。针对这个问题,在教学中予以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有可能,让最终用户进行测试。如果有困难,教师安排其它组的学生进行测试。从而避免测试走过场。测试人员会根据需求分析对系统进行各项测试,以达到客户的需求。

3 总结与提高

网站开发完成后,同学们会对开发过程有着深刻的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把一些真实的网站交给学生进行开发,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能力。

4 结束语

把真实网站的开发过程引入课程,让学生不再“模拟”进行网站开发,无疑是提高学生网站开发水平的好方法。在实践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然,由于笔者的角度和水平有限,教学改革并不全面。这里也期待更多的老师,对网站开发教学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改革。

摘要:网站开发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作者针对传统的网站开发教学中存在的注重网站技术开发,不注重真实工作环境的做法。从开发学院真实网站的案例背景出发,把项目管理融入真实工作环境,实现与职场的零对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网站,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匡瑛,石伟平.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换——从“技术应用性人才”到“高技能人才”[J].职业技术教育,2006,(22).

[2]王飞,马林艺,王燕.浅谈针对网站开发过程的课程建设[J].现代企业教育,2009(12).

[3]张存烨,韩淑平.网站开发综合实训课程建设的探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造真实环境,激发写作热情 篇2

一、造境促情,以真实场景引发写作热情

徐艺老师的《绘其形,状其人》是一节高一记叙文动作分解写作指导课。课堂上,徐老师先创设了一个真实的写作环境:布置一个饭店的场景,饭店里两个人物:一个优雅的女孩;一个相貌凶恶、打扮流里流气的男子。进餐时,发现饭里有一颗砂砾,两个人表现迥异:女孩是蹙着眉头,拿着纸巾,轻轻地吐出砂砾,小心藏好;而相貌凶恶男子则一拍桌子,一脚踢翻凳子,把饭一口吐在地上,大声咒骂。呈现场景之后,徐老师布置了任务: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刚才两个人的行为;把刚才自己所说的写下来;小组内交流、点评并进行展示。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徐老师的设计符合“真实写作”的要求:真实的写作任务——仔细观察表演者的动作并用语言呈现出来。凡任务即有目的,为完成任务、实现目的,就要充分利用起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真实的写作任务最大的好处地避免“虚假的写作”。学生根据眼前所见,直接描述;真实的写作对象——对正在吃饭的两个人进行描绘;真实的写作环境——根据老师所创设的写作环境,饭店里吃饭的优雅的女生和相貌凶恶男子,同时还有两人表演的吃饭的动作。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开拓思维,展开想象,易于调动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真实的写作成果——写作完成时,小组内互相点评交流并进行小组展示。

接着,徐老师开始了写作指导的第二环节:先呈现奥运会上跳远运动员的跳远动作,然后布置了第二个任务。每小组派一个人来跳远,同组同学观察,要求:你能把这个动作分解成几个部分?请将该动作的分解所得以动词的形式写出来。在本环节徐老师还是按照“真实任务”方法来指导写作,但同学参与程度有所提高,由两个人表演到各小组派一个人来展示;同时,任务也更细、更明确:把动作分解,并以动词形式写出来。

二、转教为学,以小组形式激发写作热情

徐老师的课堂把知识的传授和写作结合起来。本节课的重点是记叙文的动作分解,要传授的知识点是“分解动作,连贯成像”,上课之初,教师通过导学案把相关知识点先发给学生预习:1、动作分解——把描述某人做某件事时连续的几个动作一一分解开,使每一个动作写得具体、生动。2、连贯成像——生动、具体、细致地描绘每一动作的前因和后果,表现动作发生、发展乃至结束的过程。在知识点之后,徐老师给了一个示例,是鲁迅的《药》里的一段话: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给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

学生通过范例的学习,可以大致掌握动作分解的要领,同时,徐老师也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帮助学生理解:

这段文字写茶馆老板为治疗儿子小栓的肺痨而向刽子手买人血馒头的事。其中的动作描写极为精彩,把老栓给钱及刽子手给药的动作分解成了几个动作。“摸”字体现出了老栓把钱藏得,对待钱的态度又能显出他生活的以及对儿子。“抖”字体现出他对刽子手的,“嚷、抢、扯、塞、哼”等则把刽子手的本性暴露无遗。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小组同学围绕知识点和题目进行讨论。通过观察,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逐渐掌握了动作分解的要点:不仅要有几个连贯的动词,而且动词要符合人物的性别、性格、身份、地位。这样的讨论结果是达到教学目的了。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认知,是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的而非教师硬塞而来的。这样就把传统写作教学课堂上“传授——接受”的单项模式转变为“自学——讨论——掌握”的模式,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学校学习的真实环境:课程与文化 篇3

詹姆士·B·麦克唐纳说过:“课程是研究如何去占有学习环境。”而当前的中小学是这样表述学习环境的安排的: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其课程有基础型、拓展型、研究(探究)型课程,或者分为学科类、综合实践及社团类课程,还有分为国家、地方、校本或特色类课程的。这些类型(模块)下有海派课程、双语课程、民族文化课程、环境课程、消防课程等各种展示学校骄傲的子课程。其中,基础型课程是颁考的学科课程,必须执行国家意志,学校能做的是对其进行“校本化实施”,如光明中学的确保课时、浦光中学的根据学生程度布置分层作业等就是遵照执行的范例。此外,拓展型课程是为了多样化,研究型课程是为了创造个性。所以,光明中学在德育中张扬“中国风·民族魂”,赏诗作画,练武术,也涉及一些法国文学等,受到学生的欢迎。通过这样的特色课程,学生享受着因材施教,教师巧施导,视听感官共享和谐等,这样建学生喜欢的课堂、办学生喜欢的学校的文化便形成了。光明和浦光两所中学都是上海的百年老校,确实都是学生和家长喜欢的学校。

喜欢之余,我们会想到在真实的学校学习环境中时间要素的缺失。课时,在书面报告的描述中往往可以被挪用,甚至忽视,而在学校的日时、课时的现实安排中却像火车时刻表那样是固定不变的。如果对比现行《高中课程标准》的课时规定,会发现学校实在是很少有时间去建设校本的、特色的课程的。我们看到一些教师在利用政治课由通货膨胀、加息政策,联系到学生零花钱“理财能力”的经济学学习,一些班级学生除了和其他学生一样学习英语外,每周要增加几个课时的第二语言课等,这种做法在当前真是难能可贵。这样,我们就会联系到课程的另一个要素,即课程内容体系的设置。

上海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已经累积了大量的课程理论,现在或许是放开手脚让学校自己去编制课程(包括课时)的时候了。看到光明中学和浦光中学在课程与教学方面的探索,我想,除了数学、音乐这些独立的学科,浦光中学是不是可以采用主题课程论的思想,在人文社会类主题中专门开设经济学的课程呢?光明中学是不是可以专门招收法语班呢?还有,如果我们采用正式学科课程与潜在课程这一对“并行课程”的概念体系,就会少掉多少名目繁多的课程概念之苦,可以合并多少课程,可以避免为应付督导检查而滥用、硬套课程名称的毛病。总之,自觉的课程才是真实的学习环境,真实的文化。

真实工作环境 篇4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语言环境

前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经济的发展,中国已经融入国际社会,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英语作为国际通行的语言是每个中国人参与国际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学生英语的教学。在我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深刻体会到初中生在英语学习中所遇到的困惑。为此我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在课堂上尽可能地构建真实的语言情景。下面我就进行一一地阐述。

一、当前初中生在学习英语中所遇到的困惑

为了找到问题的根源。我对本校初三的两个班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收回的109份问卷中,有81.2%的学生认为英语语法学习枯燥无味,50.6%的人把词汇学习停留在死记硬背上,因此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不够浓厚,投入到英语学习中的时间很少。还有643%的学生认为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创设更加真实的语言环境,活跃课堂气氛。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语言和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如浙江师大著名学者陈昌义说:“语言环境可分为自然语言环境和课堂语言环境两种,自然语言环境是一种无人教授的自然或接近自然的语言环境。课堂语言环境主要是在课堂教学方式下的语言环境。”对于我国的初中生而言,他们缺乏自然的语言环境,所以他们学习英语主要依靠课堂来进行。因此,课堂语言环境构建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廊坊师范学院著名学者王伟对创设真实语言环境的必要性做了深刻的阐述,他说:“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可以摆脱教学重知识轻技能,重背记轻交际,重书本轻运用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二、在课堂上如何构建真实的语言环境

1,单词教学寓教于乐

单词是英语的基础,也是学生头疼的问题。经常使用一种方法教词汇会使学生感到乏味。

因此在词汇教学中要经常变换教学方法,给学生新鲜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平时多留心一些有趣的句子,课堂上。把这些贴近现实生活的句子放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这样学生可以学得轻松,而且在短时间内不易忘记。比如在教新课程初中英语三年级下册Module 6 Unit 1的新单词时,我看到班上正好有一位男同学缺席,我马上问:Is everyone here?学生说:No,我又借此机会说:Who is missing?同学们很快就猜出了missing这个词的意思。紧接着我又问了几个问题:What is he going to do?What may happen to him?学生大胆地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他们说:He may get hurt in the badminton matoh,He will get the first place in thematoh,由此我引出了accident这个新单词,随即抛出一个问题:What should we pay attention to when we take part,in a competition?学生自然过渡到本课的主题Look after yourself,从而轻松地掌握了这个知识点。另外我在教inside和outside这两个单词时我用一道脑筋急转弯来引出单词。我指着教室说:How many sides does the dassmom have?(Two—inside and outsidel这一下活跃了课堂气氛,寓教于乐。对记忆单词是大有裨益的。

2,在语法教学中创设真实语言情景

语法是最令学生感到头疼的问题,如果把语法的学习放到现实生活中去。效果又大不一样。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上课铃声一响,我就大踏步地走进教室。“Good afternoon,boys and gids!学生立刻意识到我讲错了,哈哈大笑起来。我紧接着说:What should I say?学生自然说到:You should say good mommg to us,我趁机表扬了学生:How clever you are!由此我引入了情态动词。并鼓励学生大胆地造贴近生活的句子,同时我让学生对情态动词的用法进行自我归纳和总结,他们通过分组讨论归纳出很多日常生活中使用情态动词的句子,因此他们会记得特别牢,应用起来也格外自如。又如,在教反意疑问句时,我指着班上的一位男孩问大家。He isn't a boy,is he?学生回答No,我又说:You mean he isn't a boy。学生马上纠正Yes。he is,我再解释道:“反意疑问句根据客观事实回答。”于是我让学生立即进行操练,You aren't Chinese,are you?--Yes,we are,You aren't English, are you?——No,we aren't,学生很快就掌握了。

3,创设逼真的交际机会

创设逼真的交际机会能够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也可以做到有话可说,在无拘无束交流的同时能够互相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新课程初中英语三年级下册Module 11 population Unit 1 It's the biggest city in China谈的是人口问题。课堂上我举行了一次辩论赛,题目为 One child is better for a family,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班上的学生分为两方。是独生子女的学生作为正方支持此观点,剩下部分作为反方反对此观点。并由此展开辩论。由于这话题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外加他们在辩论前翻阅了大量相关的资料,这场辩论赛非常激烈,超出了我预期的效果。如正方认为One child is better for a family because their parents will give dll their love to them and they can get better education,而反方认为The only child feels very lonely,he iust gets love from others and doesn't know how t0 care about others,What's more,if he meets trouble,he has no brothers or sisters to talk to, Above all,he has more burden when his parents get old,通过这次辩论,学生丰富了自己的词汇量。提高了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为以后英语的学习增强了信心。

语言学家Franklin曾经说过。“Tell me,I'll forget,teach tile,rll remember,involve me and I'll learn,”由此可见,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语言环境是多么的重要。这不仅能让学生学到书本以外的东西、大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让学生学习英语就像呼吸一样自然,那提高考试成绩也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真实工作环境 篇5

1.在环境中表达传统文化元素

我们提取剪纸、如意锁、编织、川西民居中蕴含的传统元素, 在幼儿园外环境中加以运用和表现。如青花的剪纸纹样悄悄地出现在幼儿园的墙裙、厕所的玻璃窗上, 构成了一抹忽近忽远的风景线;如意锁成为了“十四娃娃”小巧精致的蝴蝶结, 传达出吉祥幸福的寓意。

朴素淡雅的川西民宅风格演变出起伏错落、简洁时尚的幼儿园钢化墙裙, 这里是幼儿园最大的创意民俗大舞台, 幼儿可以随时把创作的剪纸、刻画等展示在墙裙上。

2.在环境中运用具有传统文化特征的物品

灯笼、青花瓷盘、竹子转盘、竹制品、木制品这些富含传统气息的艺术品, 也成为了我园民俗环境的表达载体。如景德镇的青花瓷盘成了幼儿一日生活食谱的展示台;自然生态的竹制转盘成了幼儿上下楼梯的娱乐大转盘, 转盘在变, 上面的花纹也在变, 圆点、条纹、幼儿自创的剪纸图案都在转动中变成了奇妙的色彩世界。

3.在环境中再现丰富的传统节日

基于真实环境下的未来交互媒介 篇6

实际上, 在目前看来, google glass属于试探性的产品, 交互方式主要是通过语音和线控来实现的, 值得一提的是, google glass采用的是骨传导技术来采集声音信息——利用装置跟乳突接触, 直接关联到中耳, 这样使用者在声音复杂的环境下也能正常的输入语言信息。所以就在眼睛与耳朵这几寸的距离之内, 就能提供一个比较完善的交互信息媒介, 再加之日益完善的增强现实 (AR) 技术, 这类硬件就可以更好的使用在各个领域之中。

美国德州州立大学就在研制一个更加完善的AR原型, 这个产品在更好的融合GPS载波相位差分 (CDGPS) 和惯性测量装置 (IMU) 这两个技术, 这样, 虚拟的三维模型就可以更精准的显示在人们所看到的真实物体上, 而误差可以缩小到几厘米。试想一下, 当我们旅行在外, 地面上会显示导览信息, 而走到某座山峰的时候, 会显示这座山的名称、高度以及其它介绍信息;当我们去博物馆参观, 破碎的展品或者是化石旁边就能显示这些物品、生物的本来样貌以及动态演示;当我们去欣赏一场国外的演出团体的表演, 就可以在我们的视线下方实时显示歌词大意或者对白。

但是另一个问题就是即便这些信息可以准确的接收, 传递中同样会有辨识的误差。例如现在使用很广泛的Siri, 其英文的识别也不是接近完美, 而中文的语言包, 是时隔1年之后才推出, 而方言所带来的识别准确率偏低, 也可能是这类设备的弊端, 一旦这种交互方式用来控制紧急性或者危险性的操作时, 就会带来很坏的结果。又一方面, 一些复杂的交互, 用语言形容会有不够确切的地方, 比如一张照片看我需要旋转相应角度, 对于角度概念不是很清晰的用户, 就会要反复的用长串的语句来进行矫正, 这些都会成为语音作为单一控制的问题。

所以针对不同的终端和产品, 需要有对应的操控方式, 而且对于一些媒体内容, 交互界面和显示界面可能是分开的, 尤其在未来的生活中, 公共的交互墙面所显示的信息, 可能对于不同的用户, 会有不同的显示, 就像我们在城市的街道上, 利用收音机可以接收到不同的频道和内容一样。这样的话, 就需要有更特殊的交互方式出现, 来解决这种非接触式的信息交互。微软公司的kinect就做了这方面的事情, 他利用红外和摄像头来识别人的体感动作, 从而完成游戏。但由于目前的条件限制, 全身识别时不能捕捉太多的身体关节, 所以对于一些手指、手腕的细微动作目前官方的SDK是无法精确识别的。

而就在本月, 加拿大的Thalmic Labs公司推出了一款MYO腕带, 起主要原理就是利用腕带上的感应器来接收肌肉所产生的电流活动, 并通过蓝牙将信息传递给接收设备以此来控制其它硬件。目前这家公司已经发出邀请, 让开发者们结合API做出更多的设备控制程序, 这样, 只要提前预制相应的手势动作, 用户在兼顾其它工作的同时就能完成设备控制。在不到1分30秒的产品演示视频里面, MYO腕带应用在了诸多领域——小型飞行器的操控驾驶, 射击游戏的瞄准和射击, 做饭时操控烹饪教程的回放, 滑雪的同时将录下来的影像即使分享到Facebook。这些未来的构想已经不再遥远, 而是真正可以通过这种交互方式来完成的, 让普通用户用简单的操作就完成复杂的控制。更重要的是, 像MYO腕带这类产品可以跟google glass一起更好地完成未来的任务。

虽然现在这两款产品都是在下半年才进行发售, 而普通用户也没有拿到实物进行更深入的测评, 但是其商业模式化的背后, 终将会引领一场新的风潮, 这种未来的交互媒介也将迎来更丰富的富媒体内容。

结语

新媒体环境下言论自由和新闻真实 篇7

一、新媒体环境下言论自由与新闻真实的内涵阐述

言论自由本是法律赋予民众的一项基本权利, 公民可以通过各种媒介自由的获取、传播自己所需的信息, 从而实现自己言论或思想传播的自由权利。如果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来看,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与成熟, 进行媒体传播的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 这就为言论自由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新媒体时代下的言论自由已经具有平等性、广泛性、多样性等特征, 如果言论自由延伸到新闻传播领域, 将会对新闻报道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 言论自由既可以使新闻报道更为丰富高效, 也可能会损害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这些都是新媒体背景下言论自由不能忽视的重要方面。

同样的, 新闻真实性是确保新闻传播信服力的根本, 也是让新闻报道和事实相符的生命线。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报道更是鱼龙混杂, 从新闻素材的选择、播报到新闻评论、表达的立场, 每个环节都应尊重最基本的事实真相。如果新闻不真实, 那么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就无从谈起。由此可见, 只有在确保新闻真实的基础上, 言论自由才具有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这成为实现新媒体环境下言论自由与新闻真实的平衡点。

二、新媒体环境下倡导言论自由, 以捍卫新闻真实的思考

新媒体环境下, 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不应被剥夺, 而新闻报道更应坚持它的真实与客观, 唯有如此, 才能实现言论自由与新闻真实的同步提升, 发挥新媒体所承担的正面而积极的社会意义, 具体的讲, 倡导言论自由, 捍卫新闻真实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 完善媒体传播立法, 引导和规范言论自由

迄今为止, 言论自由在自媒体时代中得到了最大化的彰显, 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为新闻的传播、转载提供了肥沃土壤的同时, 因言论自由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例如, 在自媒体时代中, 虐童新闻很容易引起世人的关注而被广泛转载, 而这些新闻可能会造成对当事人肖像权、隐私权的侵犯, 或引发新闻播报者与受虐儿童监护者之间的法律纠纷, 甚至有些居心不良的人会将一些虐童假新闻放到个人博客中, 以换取粉丝的阅读与关注, 这样无准入门槛、无节操的言论自由并不可取。

因此, 为了降低媒体开放性而引发的言论自由的泛滥, 就需要加强对新媒体背景下言论自由的约束力, 通过完善相应的媒体立法, 肃清言论自由的环境污染, 实现那些暴力、低俗的言论自由真正与世人隔离。一方面, 不断完善和优化我国法律法规, 在给予公众和媒体言论自由的基础上, 对新闻侵权、假新闻等违规行为重拳打击, 对新媒体环境下因言论自由导致的各种新问题, 也要以立法或解释的形式纳入法律的范围内, 从而净化言论自由的环境;另一方面, 新媒体已经进入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新闻内容的编排与播报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言论自由的范围是有限制的, 过度自由会损害新闻的真实性, 此刻, 相关部门应该适当介入, 引导和规范言论自由, 为新闻真实与言论自由寻找新的落脚点。

(二) 强化新闻传播道德素养, 确保新闻传播的真实性

新闻传播的职业道德素养的好坏, 对确保新闻真实性有深刻的影响, 从历年出现的报道失真或职业道德行为示范的各种事件来看, 缺乏职业道德素养的新闻报道, 已经导致了新媒体与公民之间关系的破裂。由此可见, 尽管现在新闻已经不再是“内容为王”的天下了, 但新闻的真实性依然是新媒体营销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因此, 强化新闻传播的道德素养, 应从以下几点进行:一是要强化新闻从业者的道德修养, 将真实放置于新闻传播的首位, 按照相应的道德规范和法则约束自己的行为与活动, 维护好新闻媒体人的从业形象。二是要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广泛的评级或监督机制, 在自媒体时代, 媒体传播除了要为民众提供优质的服务之外, 更要自觉接受外界的评价与监督, 不断整顿行业不良风气, 促进新闻传播和言论自由都走向规范化道路。

(三) 以公平公正为准绳, 强化新闻报道的社会责任感

新媒体环境下, 很多自诩为“言论自由”的谣言或虚假信息, 实则损害了公众和社会的共同利益, 触及了道德和公权的容忍底线。其实, 追求言论自由和坚持新闻真实并不矛盾, 只要以公平公正为准绳, 赋予传播媒体一定的正义感、道义感, 让他们能时刻铭记应有的责任感, 这样才能成为有担当、有良心的优秀媒体。

所以, 确保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真实, 不仅要站在中立的立场上客观报道新闻事实, 不掺杂任何个人情感和情绪的成分, 还需要保持一颗积极、正义的从业之心, 在利益诱惑面前不为所动, 保持清醒的头脑去发现新闻的价值, 这样才能保证所撰写的新闻被社会和民众广泛认可。

三、结束语

新媒体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 为民众和新闻信息的传递构建了更多言论自由的虚拟空间, 这是一种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过度的言论自由则会导致媒体信用的丧失, 这就需要在合理的框架内为言论自由寻找合适的边界, 既要让言论自由通过新媒体这一载体充分发展, 又要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最终实现我国社会的长足进步和新传媒的长久繁荣。

参考文献

[1]王海玲.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真实的新形态[J].电影评介, 2009 (20) .

[2]周振兴.论新媒体环境中的新闻自由[D].辽宁大学, 2013.

[3]苏畅.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自由理念的发展[J].新闻世界, 2014 (08) .

互联网环境下新闻的真实性探究 篇8

一、互联网环境下,影响新闻真实性的因素

互联网中的新闻发布者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传统媒体人转行至网络媒体;二是网络媒体的扩张吸收了部分未经过专业培训的媒体人;三是源于广大网民的“草根记者”。互联网中新闻发布者的媒介素养参差不齐,使得其发布的新闻质量也良莠不齐。此外,网络环境下为了追求新闻的时效性,往往陷入一个抢新闻的误区,不经考证的速成品新闻屡见不鲜。为了提高阅读量,“标题党”使用极尽夸张的字眼误导受众,极大地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为了引起读者共鸣,新闻发布者捕风捉影,在新闻中加入自己的感情色彩甚至助推网络暴力的滋生。

从网络中的新闻传播机制来看,造成诸多问题的原因在于:一是内部考核机制不够完善,网络中的大部分新闻发布机构处在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下,吸引受众的关注才能赢得利润、维持运转。这就使他们在选择新闻时用蓄意制造“噱头”来博得版面,从而逐渐脱离了新闻的本质。而缺乏内部考核机制,只一味地迎合受众,则会使新闻陷入“媚俗”的漩涡,从而影响新闻的真实性。二是网络新闻的外部监管机制不够健全。首先,网络的匿名性和开放性使得追究责任非常困难,即便知道是虚假信息,也很难立即找出源头进行管制;此外,我国也尚未形成监管网络的法律条例,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一些互联网新闻从业人员游走在道德与伦理的边缘。其次,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人们都可以自由地发布新闻,就像一个新闻的自由市场,与此形成对比的则是“把关人”的缺失。当下,网络新闻媒体的采访权并未完全放开,相关媒体在转载新闻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新闻的时效性往往会省去事实调查、细节核对等重要环节,导致新闻的真实性严重缺失。

受众媒介素养较低也成为虚假新闻的助推器。在互联网环境下,接近事情真相越来越困难,受众在碎片化的信息中逐渐失去了判断力,越来越趋向于“乌合之众”。一方面,受众缺乏对新闻真实性的判断力,从技术层面上来讲,科技的进步进一步导致新闻失真现象的泛滥,一些偷拍、偷录的行为不仅侵犯了被采访者的权利,而且还很容易误导受众;另一方面,网络的匿名性与虚拟性给了网民释放“本我”的场所,大多时候网民只挑取自己感兴趣或者跟自己相关的信息进行浏览,这就使得受众的同理心很强,容易冲动,进而助推虚假新闻的传播,再加之现实生活的压力,虚假新闻在网民宣泄情绪的“狂欢”中得以传播。

二、互联网环境下,应对虚假新闻的策略

互联网环境下,虚假新闻的应对策略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是新闻的发布者,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都应该肩负起自身的社会责任。网络媒体可以通过加强新闻记者培训、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等,从源头上杜绝虚假新闻的发布。同时,网络媒体要加强行业自律,不能陷入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怪圈,新闻媒体要努力成为社会的监督者与瞭望者。另外,新闻从业者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树立自身的职业道德准则。

二是新闻的传播机制,可以从三个层面建立严格的把关制度。第一个层面是技术层面,对于网络中许多虚假的图片、信息,专业人士可以辨别真伪,但是对于普通受众来说却是真假难辨。因此,可以利用技术手段自动甄别部分虚假信息,对其进行直接排除,也可以组织专业人士进行新闻的甄别工作。第二个层面是新闻媒体内部的把关,媒体内部同样要建立严格的把关制度,不能被利益驱使,更不能为了追求新闻的“新”而忽略了对新闻真实性的审查。第三个层面是国家相关部门的把关。一方面,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虚假新闻的责任认定做到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还要加大传播虚假新闻的惩戒力度,提高虚假新闻的传播成本。

三是对受众的引导,互联网中受众的“乌合之众”特征体现得更为明显,在网络环境下很容易被人误导、利用。在互联网环境下,加强对受众的积极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受众的不理智情绪大都源于新闻本身的模糊性,这就需要权威机构建立透明的新闻机制,让受众了解事情的细节与始末,还可以利用网络中的舆论领袖对舆论进行正面引导。但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培养受众对信息的甄别能力,提高他们的媒介素养。相关部门可以通过让受众积极参与举报虚假新闻活动的方式,逐渐培养他们参与社会事件的热情与社会责任感。

我国网民数量逐年攀升,加之互联网环境下信息具有爆炸式传播的能力,任何微不足道的虚假新闻都可能触动受众敏感的神经,进而演变成一场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舆论事件。互联网环境中,只有国家、媒体、社会等多方的努力,才能维护新闻的真实性,营造出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黄慧.论网络媒体中新闻的真实性[J].西部广播电视,2014(21):49.

[2]屠荣根.论网络舆论对新闻真实性的“双面放大”效应[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11):46-47.

[3]计方胜.论新闻真实性的三重内涵[J].新闻记者,2010(01):59-61.

[4]曹成立.网络环境下新闻真实性探究[J].现代试听,2011(3):19-21.

[5]张千山.网络新闻真实性探析[J].湖南大学学报,2001(9):115-118.

[6]姜雪莹.以“马航MH370失联”为例新媒体时代新闻的真实性[J].赤子,2014(02):356-357.

真实工作环境 篇9

关键词:新兴市场;寿险公司;偿付能力;潜在需求;研究

中图分类号:F8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7)12-0058-05

一、引言

寿险偿付能力是寿险公司履行保险合同约定的给付责任的能力,它关系着一个寿险公司能否正常运转、能否兑现其对客户的承诺,还关系着整个寿险业能否健康发展。因此,偿付能力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业内人士普遍关注与研究的内容。过去在对于偿付能力的研究中多是对引起偿付能力风险的因素的研究,例如资产风险、利率风险、定价风险等,很少对特定市场环境下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事实上,新兴市场环境下保险业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区别于需求相对饱和的成熟市场中的发展状况,因此用成熟市场的偿付能力测算监管准则来约束正处于高速发展期的保险公司显然是有失偏颇的,在实践中往往会产生一些局限,无法对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做出准确的评估。因此,有必要针对新兴市场这一特定环境,对寿险公司的真实偿付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二、新兴市场环境下我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现状

新兴市场国家与工业化国家是按照工业化程度和实行市场经济制度的先后来划分的,工业化国家是指包括美国、加拿大、西欧各国、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指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保险市场是新兴保险市场中规模最大、最有发展前途的市场之一,据统计,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的寿险保费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23.7%,同期非寿险保费年平均增长率则为10.8%,寿险市场占有率为17.3%,已成为全球第8大寿险市场。[1]

我国目前采用的是以偿付能力额度监管为核心的全方位、两层次的监管模式,即同时借鉴了英国与美国的偿付能力监管模式,重点强调偿付能力额度的监管。[2]图1中显示的是1997-2003各年偿付能力出现问题的寿险公司占总数的比例,间接揭示了整个寿险业近年来的偿付能力状况变动趋势。1997年,由于许多公司新成立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整个寿险业基本上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偿付能力不足;1998年则形成一个高峰,原因在于1996-1998三年中,央行连续6次降息,使多数寿险公司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利差损;1999年出现些许缓和,但总体上偿付能力不足仍处于上升趋势,这是由于寿险市场主体增加,竞争加剧,许多寿险公司为争夺市场销售大量低价格的保单,使得公司整体收益下降,偿付能力也随之降低。可以说,我国寿险业目前总体偿付能力是偏低的。

三、新兴市场环境下影响我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因素

新兴的市场环境为我国寿险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巨大的潜在需求奠定了寿险业飞速发展的总基调,但市场成熟度不高、资本运作不完善等因素也制约着它的发展。

(一)旺盛的潜在需求

寿险业旺盛的潜在需求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我国寿险业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已经成为所有业内人士及诸多学者的共识。根据世界寿险深度与人均GDP之间呈现的“双波特”特征以及我国寿险业的发展状况来看(见图2),未来我国寿险业将继续呈膨胀式的发展趋势,处于高速发展期的寿险市场中则孕育着巨大的潜在需求。[3]

我国寿险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用一个三角形来形象地描述,即呈现出膨胀式的发展趋势,而发达国家则是梯形乃至于长方形的发展趋势。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0年以来新兴市场国家的保费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工业化国家,这种强劲的增长趋势与新兴市场地区快速的经济增长以及政府对于保险业发展的税收优惠密切相关,同时工业化国家保险市场需求渐进饱和从而导致了保费增速的减缓。新兴市场环境下这种巨大的潜在需求无疑为我国寿险公司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因此,一直用成熟市场的那套偿付能力标准来约束处于高速增长期的寿险业显然是不适合的。

(二)偿付压力期滞后

寿险公司偿付压力期滞后,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偿付危机。目前我国人寿保险业务的客户群平均年龄约为40岁,以我国居民平均寿命72岁的标准计算,领取死亡保险金的平均时期是在三十多年后,而养老金领取的高峰期距今也有二十多年,也就是说寿险公司的偿付压力期至少要在二十年后。从寿险公司现金流的角度出发,偿付能力是指使寿险公司拥有足够的资金能力以满足未来某时刻的现金流出,偿付压力期的滞后意味着给了寿险公司更加充裕的时间进行资本的运作以实现保值与增值,时间越长保险公司的资本就越具有增值能力,而保险公司也就拥有越强的潜在偿付能力。

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的寿险市场,由于其起步较早、发展较成熟,它们的客户群年龄分布分散,偿付压力期平均,就目前而言偿付压力也相对较大。因此,对新兴市场中的寿险公司仍用这种苛刻的偿付能力标准来要求,似乎是对其发展的一种制约。不过,应该引起重视的是,二三十年后,也就是偿付压力期到来的那一刻,新兴市场环境下的寿险公司有可能会面临一次更加严峻的偿付能力大考验。

(三)不合理的产品结构

新兴市场中在积极因素影响下的寿险公司偿付能力同样受到消极因素的影响:由于保险技术水平落后,寿险产品结构不合理,对偿付能力造成巨大压力的产品所占比重居高不下。谈到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内含价值是一个不能不提的名词,内含价值是寿险公司价值的主体,是对公司真实价值的客观描述,由于新签单业务通常会增加公司的盈利能力和价值,因此保险公司的内含价值实际上就称为一家保险公司的最小经济价值的体现,直接反映了寿险公司当前的经营成果,构成了寿险公司的核心价值。[4]寿险公司内含价值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是否拥有充足的偿付能力。

众所周知,长期人身险业务创造了寿险公司绝大部分的内含价值,而银行保险产品及其他短期类返还型产品由于其收益性等特点导致其所创造的内含价值相对较低。目前在国内市场中,中短期的银行保险产品以及短期的返还型、储蓄型产品大量充斥着寿险市场,过多的销售这些产品无疑会加重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压力。

(四)资本金不足

资本金相对不足是新兴市场中寿险公司发展存在的普遍问题。寿险公司保险费的增加同时导致负债的增加,这时就需要保险公司适时的追加资本金以保证拥其有足够的偿付能力。但由于新兴市场中的保险投资者们通常都不熟悉保险的盈利周期,尤其是寿险业盈利周期通常较长,短期内难有收益,因此很难吸引一般的投资者加盟,从而导致业务增长、出现资本金不足的情况下增资不能及时到位,继而出现保险费增加而偿付能力却下降的情况。目前,我国许多寿险公司选择发行次级债的方法增加资本金,但由于次级债期满5年后需要逐年打折计入资本,因此只能算是个治标不治本的办法。而且次级债不构成保险公司的核心资本,在业务规模迅速膨胀的发展期内,寿险公司唯有通过增资扩股或者公开发行股票上市的方式补充资本金。

(五)利率的波动

无论是新兴市场还是成熟的保险市场都会受到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利息波动引起的利差损是造成中国寿险业偿付能力不足的直接因素,因此有必要将其也纳入新兴市场中的影响因素范围之内加以讨论。例如,1996年以前,银行一年定期储蓄利率曾高达10.98%,在这一时期中,许多保险公司销售了大量高预定利率的保单;自1996年开始银行的多次降息以后,这些保险公司就不得不为过去的那批高利率保险“买单”,承受着巨大的利差损。据相关人士估计,央行的连续降息已使中国寿险业积累了近500亿的利差损。

四、我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样本与数据

由于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平洋三家保险公司的寿险业务占全国业务的绝大多数,它们在规模上存在绝对的优势,发展状况与其他大多数寿险公司大为不同,不宜选其作为研究的对象。因此,本文选取新华人寿、泰康人寿、太平人寿这三家中型寿险公司,它们以中等的速度增长代表了新兴市场下绝大多数寿险公司的发展状况。同时,为了扩大样本容量,将三家寿险公司的数据进行集中处理,采用面板数据形态进行分析(见表2)。

(二)实证分析

1.单因素分析

将影响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各个因素分别与偿付能力比率作回归,看影响因素是否显著。为了保证数据的平整性,各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用偿付能力比率表示,偿付能力比率等于实际偿付能力额度与认可资产的比值;用保费增长率来近似代替寿险业的潜在需求,用个人业务占寿险公司业务总量的比例来表示产品结构,资本金比率为各公司当年资本金与总资产的比率(发行的次级债未计入当年资本金) 。回归结果见表3。

由于|t|﹥t0.05﹙19﹚=1.7291,变量的显著性成立,所以这些因素各自都显著地影响着偿付能力,从而证明了上文对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是正确的。

2.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模型的建立:Y=C0+C1X1+C2X2+C3X3+C4X4 +C5X5 +ε

Y为偿付能力比率,X1为寿险保费增长率,X2为利率,X3为产品结构,X4为通货膨胀率,X5为资本金比率,ε为随机误差项。回归结果见表4。

从结果中发现方程显著性成立,且拟和度较高,且经过White检验发现方程中不存在异方差,但D-W值不能判断出方程中是否存在一阶自相关,因变量中存在多重共线性。

通过逐步回归法消除不显著的解释变量X2、X3后用加权最小二乘法消除自相关,回归结果如表5。

修正后的模型拟和度很高,且消除了自相关及多重共线性。从消除多重共线性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影响的重要程度依次为:X5、X1、X4、X3、X2。

(三)结论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寿险公司的资本金率是影响其偿付能力的最主要因素,资本金率的下降直接造成了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下降,并且这种影响波及到了其他因素,特别是寿险保费的增长率。理论上分析得出的寿险保费增长率对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影响是正向的,但实证分析中的结果却与之相反。原因在于:随着寿险业的膨胀式发展,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寿险公司资本金却没有随之跟上,正如上文所说的,负债增加而资金规模却没有跟上,从而导致了偿付能力下降。因此,新兴市场环境中的寿险公司目前所面临的最大课题就是如何实现资本金与业务规模的同步增长。其次,通货膨胀率对偿付能力的影响也较为显著,通货膨胀率增高,寿险公司的资本金也会随之贬值,一定程度上恶化了公司的偿付能力。相比之下,利率波动对偿付能力的影响则较小。

五、加强我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对策建议

由于保险公司是一个理性的经济实体,其经营的最终目的仍是利润的最大化,获得更多的资本,因此就保险公司而言很难自觉的提取充足的责任准备金来保证其偿付能力,这就需要监管部门加以正确的引导与管理。

(一)完善法定最低偿付能力额度测算体系

我国目前采用的最低偿付能力额度测算制度是借鉴成熟市场中的那套准则,其中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且出于谨慎的目的,在额度测算过程中往往相对保守,偿付能力测算指标的限制比较严格,这对于新兴市场中处于高速发展期的保险公司似乎过于苛刻。实证分析证明,我国目前的偿付能力额度要求过高,同时法定准备金要求则较低。[2]这对那些新成立的、且发展速度较慢的合资寿险公司而言,恶化了资本压力,不利于公司的健康发展。因此,监管部门应相应的降低法定偿付能力监管额度标准,同时加强准备金率的约束。

(二)建立资本金约束机制

鉴于资本金对偿付能力影响的重要性,我国应逐步建立资本金约束机制,使各保险公司的资本金能落实到位,以适应其业务规模的增长。而且这种约束不仅是在公司成立时规定最低注册资金,在营业过程中也要要求其保持一个资本金的最低限度。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对保险公司的资本金有不同程度的限定,如韩国1989年将人寿保险公司的最低资本金从2亿韩元提高到100亿韩元,将非寿险公司的最低资本金从3亿韩元提高到300亿韩元,各保险公司若未能达到最低资本金的要求,金融监督委员会将采取严重的制裁措施。[5]我国应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监管经验,加强对寿险公司资本金的管理。

(三)尽快实现动态偿付能力监管

动态偿付能力监管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现金流测试(CFT),另一种是偿付能力动态测试(DST)。这两种方法都是对保险人在一定假设条件下的现金流入和先进流出及其对保险人财务状况的影响做出了预测,比偿付能力静态监管更科学、合理。日前,保监会发布的《动态偿付能力测试(人寿保险公司)》报告编制规则正式拉开了我国动态偿付能力监管的序幕,与此同时《投资资产》、《子公司、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季度报告》等4项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相继出台,它们的施行将进一步提高我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评估的科学性和偿付能力监管的效率,对我国建立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的保险监管体系,促进保险市场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四)完善精算师和财务制度

无论是最低偿付能额度的测算还是动态偿付能力监管,都离不开大量精算人员的参与,拥有一批高素质的精算师是实现保险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因此,应加快寿险精算制度的建立和中国精算师的培养,同时加强各种精算制度标准的制定。而且各种财务报告是偿付能力测算与监管的基础,完善的财务制度保证了精算数据的准确,应建立相应财务报表规则,对于保险公司的财务报表应定期向监管部门汇报,以便对其进行全程监测。同时对寿险公司的财务状况还应建立信息披露制度,杜绝违规、暗箱操作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Swiss,“high growth potential puts emerging markets at frontier of insurance – China and India in the spotlight”,Sigma,2004 ,No.7.

[2] 傅安平.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 王福新.中国寿险业偿付能力风险评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4] 中国社科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寿险公司的内含价值[J].中国金融,2005,(18).

[5] 杨柳明.韩国保险偿付能力监管模式及启示[J].保险研究,2003,(1).

真实工作环境 篇10

电影《楚门的世界》就是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某电视制作公司收养了一名婴儿,他们刻意培养他使其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纪实性肥皂剧《楚门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公司为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这一切却只有一人全然不知,他就是该剧的唯一主角——楚门。楚门看上去似乎过着与常人完全相同的生活,但他却不知道生活中的每一秒钟都有上千部摄像机在对着他,更不知道身边包括妻子和朋友在内的所有人都是《楚门的世界》的演员。以电视台为代表的大众传播媒介,演员们共同制造的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以及楚门毫不知情的自我传播最终为楚门构建了桃源岛这个“真实”的拟态环境。

在探索本文结论的过程中,本人通过对《楚门的世界》进行传播学层面的分析,深入思考李普曼在《舆论学》中提出的“拟态环境”和“议程设置”的理论,并且在下面几个方面对这一传统经典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真实环境与拟态环境之间的区别

“我们必须特别注意一个共同的要素,即人们和环境之间的插入物——拟态环境。人们的行为是在对拟态环境作出反应。但因为是行为,如果见诸行动,行为后果就不是出现在刺激行为的拟态环境中,而是在行动发生的真实环境中。……因为,在社会生活层面上,所谓人作出适应环境的调整是以虚构为媒介来进行的。”(1)李普曼认为人们是生活在“拟态环境”与“真实环境”叠合的双重环境中,拟态环境和真实环境是同时存在,但又是截然不同的。就好像北方的人经常会问“云南是不是遍地都是孔雀,出门都是骑大象”,这就是他们通过各种信息来源渠道形成了云南的“拟态环境”,而真实的云南是一个与其他城市一样的现代化都市,既没有那么多孔雀,也不可能骑大象出门。在这个例子中,可以清晰地辨别拟态环境和真实环境,它们之间的区别泾渭分明。

但是我认为,从大众层面来说,拟态环境和真实环境是客观存在的,它们之间有着不同的区别。然而对于作为个体的人来说并不存在真实环境与虚拟环境的区别,二者应该是同一的,所不同仅仅是人自身的意识发生了改变。就好像在电影《楚门的世界》中,在大众的眼里,在真实的世界中,楚门作为一部泡沫剧的主角才是他生活的真实,而桃源岛上楚门的生活不过是媒体刻意为之的“拟态环境”。然而在楚门意识到他的生活是一场演出之前,他的工作、朋友、家人等构成了他的生活环境,这些对于楚门这个人本身来说就是真实环境。直到他意识到自己的生活不过是一部肥皂剧,桃源镇对于他才成了虚幻的存在。再举一个例子说明,二战时期逃入深山的日本兵一直不知道战争的结束,那么对于他来说二战仍然在持续就是他的真实环境,尽管对于大众来说“战争没结束”不过是“拟态环境”。

不仅是大众传播构建拟态环境

“回过头来看,我们对自己生活于其中的环境的认识是何等的间接。我们看到,报道现实环境的新闻传递给我们时快时慢,但我们把自己认为是真实的东西当作现实环境本身来对待。”(2)李普曼对“拟态环境”进行阐述时用的是“报道现实环境的新闻”,传统理论认为拟态环境通过大众传播得到构建。就像《楚门的世界》中,电视媒介搭建了桃源岛这个平台,虚拟了楚门的生活环境,并且通过电视这一大众传播媒介向大众展示这一“拟态环境”。

但是我认为在“拟态环境”的构建中不仅仅是大众传播媒介发挥了作用,而应该是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甚至是自我传播在内的所有传播方式共同构建了“拟态环境”。例如在《楚门的世界》中,楚门所处的桃源岛这一拟态环境就是由演员构成的人际传播、电视媒体参与在内的大众传播,甚至是楚门自身的自我传播共同构建的。当楚门通过人际传播得知他所处的世界不过是一场闹剧,他的自我传播在其中不断地深化“闹剧”这一事实,最终他从桃源岛逃离出来,但是谁又能保证楚门之后的生活就是完全真实的呢?其实出走的生活不过是各种传播方式合力打造下的又一个属于楚门的“拟态环境”。再举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朋友们对一个人的评价如果是“温柔的”,那在平时的信息传递过程中就会强化这个人的这一特质,最终让其真的很“温柔”,这就是人际传播对“拟态环境”的构建。

关于议程设置理论广义范围的探讨

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的重要社会功能和效果之一。该理论认为在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中重要问题的认识和判断与传播媒介的报道活动之间,存在着一种高度对应的关系,传播媒介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越高。根据这种高度对应的相关关系,可以判断大众传播具有一种形成社会“议事日程”的功能,传播媒介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公众瞩目的焦点和对社会环境的认知。从上面的论述中可以得到三个关键词:“公众”、“公共事件”、“大众传媒”,也就意味着“议程设置”理论只有在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前提下才能发挥作用。

然而在现今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只是大众传媒,其他的传播媒介在传播过程中也体现了“议程设置”理论,比如和朋友交谈时通常会把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排列,并且期望通过话题的排列和强调改变或者强化朋友的态度。因此可以把议程设置理论的关键词做一个范围延伸,把“公众”、“公共事件”、“大众传媒”改为“所有人”(包括公众和个体)、“事件”、“传播”(包括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由此得到一个议程设置理论的新概念:所有个体的人对事件的认识和判断与传播之间,存在着一种高度对应的正相关关系。传播过程中,传播者通过对“议题”的排列和高度强调影响人们对事件的判断和观点的形成,同时影响人们的行动。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传统的理论认为大众传播构建了拟态环境,拟态环境和真实环境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人们生活在拟态环境和真实环境叠合的双重环境中。另外,“议程设置”是大众媒介通过对公众事件进行议题的设置从而影响公众的态度,最终导致公众的行为发生改变。

而我的结论可以通过三个层面进行阐述:第一个层面,是传播而非仅仅是大众传播构建了“拟态环境”;第二个层面,议程设置对于“拟态环境”的构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议程设置的最终结果就是构建了“拟态环境”;第三个层面,就个人而言,在议程设置中构建的是真实的“拟态环境”。

“广义议程设置构建‘真实’的拟态环境”的现实意义

首先,通过这个结论我们不得不对目前比较流行的“大众传媒构建拟态环境具有很大的危害性”的说法进行反思。比如前段时间热议的网游玩家跳楼事件,各方都认为在该起事件中网络游戏负有主要责任。然而这一“拟态环境”不仅仅是网络这个大众传播媒介造成的,在小男孩所处拟态环境的构建过程中有大众媒介的因素,也有网络游戏其他玩家的人际传播因素,还有小男孩自身自我传播强化的因素。它是一个多方面传播造成的后果,而不仅仅是大众传播的错。

其次,在议程设置中构建的拟态环境就个人层面而言就是真实环境。也就是说通过传播对议题进行强调和排列,可以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进行塑造。如果在教育中应用该结论,就可以在人的幼年阶段发现其潜能和天赋所在,之后利用各种传播方式通过对议题的设置和排列让其潜在天赋不断得到强化,增强教育效果。

在广义议程设置中构建真实的拟态环境是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其中必然存在若干不足和缺陷,但是相信这一探讨的发展和丰富可以对传播学和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参考文献

[1].蔡帼芬、郭之恩:《李普曼新闻思想的变迁》,《国际新闻界》,2007(3)。

上一篇:真空助力系统下一篇:公平配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