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真实(通用4篇)
媒介真实 篇1
摘要:媒介的发展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的,是社会发展过程中自我监督和自我认识的产物,媒介世界是对现实的反映,为现实服务的。它们之间是相互作用的,现实世界为媒介世界的存在提供依据,媒介世界对现实世界造成影响,而媒介真实也是对客观真实的反映,是虚拟的、片面的、带有个人主观色彩的,而客观真实则表达已经存在的。不因人的思想变化而变化,“媒介真实”与客观真实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媒介真实”客观上反映了客观真实。
媒介的真实
媒介的存在是信息的表达,媒介的真实是对真实事物的报道和认识。真实性是媒介在新闻报道中必须坚持的原则,受众从大众传媒中了解事物发展的动态,对媒介产生一种依赖心理,但是,媒介反映的真实,只是一种对客观事物的表达形式,并不是经历的,是虚幻的。
李普曼曾在《舆论学》中提出了“身外世界与脑中图景”这个命题。指出,人生活在现实世界中,脑海中存在一个虚拟的世界,这两个世界反映了一个客观的现实。就是把新闻事件通过媒介还原,使受众认知和了解。
媒介真实与客观真实的关系
在媒体报道中,通过媒介进行信息的传播,媒介传播的真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信息的价值,是新闻传播中最重要的特征。在新闻传播中,把最真实的事物发展通过媒介手段传播给受众,使受众了解最真实的情况,这是传播者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但是,媒介真实报道都是新闻工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提炼, 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主体意识。新闻事物的报道,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是, 在报道中,并不能全部的体现,往往是抓住重点和关键点,以点带面,以主观“创造”客观,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新闻报道的片面性和虚幻性。
客观真实是已知的,并且存在发生过的,但是,媒介真实只是客观真实片面的反映,只有具体的真实,没有抽象的真实,所以,从笼统上来讲,媒介真实只是对客观真实的一种追求,并不是完全存在的。如:同一个信息,不同观念的记者报道,立场不同,导致新闻的侧重点不同,最后报道的可能不是同一则新闻,而这样也会对受众造成不同影响。
影响媒介真实的客观因素
新闻传播是人们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的一个依据,媒介在对事物的反映方面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一是媒介片面的进行新闻报道或者是对信息错误的报道,给受众带来负面的影响, 如:美国对中国的报道总是片面放大的,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新闻的报道, 带有了强烈的种族色彩,为中国国际形象的树立带来负面的影响。;二是新闻媒介全面的、真实的反映事物的发展, 为受众提供一个健全的消息报道,使受众更好地掌握社会的发展。美国总统尼克松对大众传媒的评价是:大众媒介传播就像一个洗脑剂,随着它的影响力的扩大,媒介技术的提高,在发展过程中现实与虚幻的消息混淆到不易察觉的地步。在新闻传播中,影响媒介真实的客观因素有:政府政策的调控、政党派别的操纵、资本集团的控制等,一些主观方面的因素,同时,还有一些客观方面的因素,如:民族种族倾向性、文化背景、认知等。使媒介新闻报道不能真实的反映客观真实。例如:中国传媒的报道方针,对于一些重要的报道内容都需要由党政机关审批决定后才能实施。从这一点就可以反映出,媒介报道是有选择性和有一定标准的,并不是全面的报道。
如何更好地看待媒介世界与现实世界
媒介对事物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 为了使媒介报道与客观真实的关系更加的和谐化。
首先,对媒介报道要有正确的认识,新闻报道虽然具有真实性,但是它不能全面表达一个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侧重点,所以在了解客观现实的时候,要用辩证角度出发,透过新闻现象,接近客观现实的媒介真实。
其次,随着科技的发展,媒介技术水平的提高,我们要充分相信,在未来传媒发展中,对新闻的报道会更加贴近真实,真正意义上保障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公平性、合理性。
总结
媒介的真实性是新闻传播中的主要原则,保障新闻媒介传播的真实性是对客观真实的反映,使受众了解最真实的新闻情况。但是,媒介的真实性并不代表客观真实性,媒介作为一种传播手段,在传播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从而会导致对客观真实性报道的片面性。但是,随着尽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媒介真实性会越来越与客观的真实靠近,使受众真正能在媒介真实性中感受到客观的事实,对人民的生活起到正确的导向作为。
媒介意象的不真实性 篇2
一、媒介意象是一种模仿意象
在娱乐至上、娱乐至死的今天,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纳和吸收国外的一些新鲜事物。中国的综艺节目起步较晚, 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 由于内地综艺节目在借鉴和学习境外娱乐节目取得显著成功的前提下, 各大电视台开始纷纷效仿和借鉴大量的境外综艺节目。例如, 真人秀类、搞笑类、谈话类、八卦类、恶作剧类、益智类、探险类、交友类、播报类等综艺节目。由于创新能力不足以及创新点匮乏, 为了迎合受众的喜好, 各大电视台便大量购买国外综艺节目的版权, 并不断与之融合, 学习其成功经验, 如湖南卫视的户外生活类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 户外旅行类真人秀《花样爷爷》, 东方卫视的户外竞技类真人秀《一座为王》, 以及最近在西安热拍的第三季的户外竞技类真人秀《奔跑吧兄弟》等都是通过购买国外版权并且取得成功的优秀例子。
二、媒介意象是一种符号意象
身体是人生命的载体, 是一个人最根本的物质存在, 是一个人一举一动最本质的发出者。身体是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交流与传播媒介之一, 是一种元媒介, 是社会叙事的永恒主题。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明星作为一种承载生命的载体, 他的自我形象的梳理与塑造也是以一种符号的形式存在的。明星也是一个符号系统, 普通人只要适应扮演某个角色, 按照一定的模式进入这一系统就可以成为一个明星。例如, 普通人参加选秀节目, 通过海选, 一路晋级、一路PK后, 通过层层关卡和层层选拔, 最终经过媒介塑造, 俨然一个闪耀的明星已经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如从《中国好声音》里走出的吴莫愁, 《超级女声》里脱颖而出的李宇春、张靓颖等。
三、媒介意象是一种审美意象的表达
“意象”作为古典美学范畴中的一个词, 最初活跃在古代诗人的诗歌中, 慢慢地逐渐延伸到小说以及各种叙事作品的领域中来。作为电影中的审美意象, 往往都是通过作者大量的思想情感, 融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时代特征以及鲜明的时代背景和身后的情感烙印。意象在铺垫故事情节、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和贯穿整个故事的架构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抽象主义画家康定斯基认为, “一般来说, 色彩直接影响心灵:色彩宛如键盘, 眼睛好比音锤, 心灵好像绷着许多弦的钢琴, 艺术家就是弹琴的手, 有意识地接触各个琴键, 在心灵中引动震撼。”色彩作为电影的一种表现形式, 始终贯穿在整部影片之中。著名导演张艺谋堪称电影界的绘画大师, 他在电影中运用的色彩十分耀眼、十分突出。张艺谋常常大量运用单一的色调或者两种强烈的色彩进行冷暖对比, 从而达到营造浓厚氛围的目的。红色是张艺谋电影的主色调, 圈子里也常常认为“他是擅长以及偏爱运用红色的导演”, 在张艺谋的众多电影作品中, 如红高粱、红灯笼、红棉袄、红肚兜儿、红染坊、红衣女子都是对红色的运用……张艺谋电影作品中的红色大多具有民间文化特有的奔放、热情、张扬的特点。正如康德认为, “红色能使人的内心情调趋于崇高”一样, 张艺谋在电影中运用的红色, 正代表了他对人性和生命价值的与众不同的理解。
摘要:在科学技术与网络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今天, 媒介作为人与人、人与事物、事物与事物之间传递信息的载体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并无时无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生活以及思想等各个方面。但在这个杂糅的信息传递过程中, 总会有些为迎合受众心理而通过媒介传递的一些信息, 因而能够辩证地认识媒介传递的信息的优劣显得尤为重要。意象则是通过创作主体自身对客观事物根据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及认知后所进行的加工创作, 因而媒介意象并不是我们所看到或者心里所体会的, 表面传递给我们的那些尽善尽美的信息, 所以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偏差。也就是说, 媒介意象具有一定的虚假性, 我们需要辩证地认识它。本文从意象的四个特性, 即模仿意象、感性意象、象征意象和符号意象研究分析, 正确认识媒介意象的虚假性, 使人们扬长避短, 提升人们的审美品位以及审美的生活化, 从而促进人们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媒介,意象,不真实
参考文献
[1]切特罗姆.传播媒介与美国人的思想[A].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42.
[2]苏轼.文与可画筼簹谷偃竹记[A].汪流, 等.艺术特征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6:35.
[3]楚梦.传统电视新闻传播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发展方向探索[J].卷宗, 2014, 15 (9) :125-126.
媒介把关与新闻真实性的关系 篇3
“把关人”理论也称“守门人”理论,是传播学的基本原理之一。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库尔特·卢因在其著作《群体生活的渠道》(1947)一文中提出的,“把关”一词也由此出现和流传。库尔特·卢因在文中说:“信息总是沿着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他认为,“把关人”遍布在信息传播的各个环节。例如,记者和编辑决定报道哪些事件、采访哪些人,报社决定采用什么样的稿件、刊登哪些作品等。“把关人”由个人(包括记者、编辑等)和媒介组织两部分共同组成。
2媒介把关与新闻真实性的关系
媒介把关的实质是一个对信息进行选择和取舍的过程。媒介在进行把关时,会根据自身的行文风格、价值取向、方针政策和利益关系等因素对获得的信息进行选择和取舍,然后再将筛选后的信息投入到大众传播的环节中去。媒介把关对新闻真实性所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影响,来源于把关形式和内容的主观性。
笔者认为,媒介把关对新闻真实性具有无法消除的影响。“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由此可以看出,新闻本质上是报道,是对事实真相的一种描述,而描述势必有一些文学加工手法的运用。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的新闻学家李普曼就提出,大众传媒的报道活动是一种营造“拟态环境”的活动,它形成人们头脑中“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人的意识是主观的,因而报道活动对人们的影响也是主观的。大众媒介在传递信息时,会根据事实的时效性、轰动性、新奇性及意义价值等多方面的因素,对所获信息进行筛选、加工,进而决定获得的信息是否能够进入流动环节及有多少信息可以真正进入流动环节。同时,媒介的传播方式也会对新闻的真实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是,媒介把关对新闻真实性的限制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媒介进行把关,“把关”是传播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传播过程中,无论是媒体所获得的资源,还是受众能够接受的信息都是有限的。如果媒介没有进行有效的把关,而是将收集到的信息资源全部呈现给受众,就会导致信息的混乱和繁杂。由于“无法准确地复制外部世界的图像”,即使没有媒介把关,也很难绝对正确地认识、反映世界。此外“把关”不仅可以呈现大众媒介想要让受众接受的信息,还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实现不良信息和虚假新闻的过滤,从而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例如,在灾难新闻的报道中,有些照片过于血腥和残酷,刊登出来会造成一定的负面的社会影响。这时媒介就可以对刊登出来的照片进行“把关”,删除过于血腥的部分,在保证向受众传递真实灾难信息的同时,避免一定的负面影响。
媒介把关与新闻真实性的兼得并非不可实现。陈力丹教授曾说:“新闻的真实是事实的真实。”新闻真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正如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真理一样,绝对的新闻真实性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存在的。因此,即使是最理性的报道或是最客观公正的媒介组织,也只能得到相对的新闻真实。愈加客观、公正、理性的报道愈能够拉近与事实的距离,更加接近真相。
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要落实于媒介把关的各个环节。真实是新闻的根本,真实性原则是媒介进行“把关”的基本原则和首要考虑因素。要使新闻的客观真实成为把关的“第一要旨”,就必须将媒介“把关”与新闻真实性密切结合。因此,媒介应在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价值准则和受众的需求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取得良好的“把关”效果。
在当代社会,随着新媒体媒介的兴起和广泛应用,传播过程中传者和受者的地位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传统媒介中,信息来源的权威性高,信息的筛选和制作专业性也比较强;“把关人”的身份和概念更加明确,把关的力度也更强一些。然而在网络传播过程中,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具有传播信息的可能;原本相对集中的话语权被分散到群众手中,每个人都具备了“把关人”的能力和身份可能。随着大众对把关人筛选、传播信息权利的分享,把关的力度也被削弱。接踵而至的便是新闻的可信度降低,虚假、黄色新闻的泛滥及作为新闻生命的真实性在新媒体时代难以得到彻底地贯彻和落实。新媒体媒介在把关过程中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永远都应是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因此,在网络媒体时代,无论是在宏观层面,还是在微观方面,新闻的可信度和真实度都要至于新媒体运营的首位,实现有效、理性、公正的媒介把关。
摘要:在大众传播中,媒介把关无处不在。媒介的把关作用是对新闻真实性的有效保障,但有时也会限制新闻事实在读者面前的真实呈现。在当代社会,随着新媒体媒介的兴起和广泛应用,传播过程中传者和受者的地位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媒介把关与新闻真实性的关系值得人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媒介把关,新闻真实性,关系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李普曼.公众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媒介真实 篇4
1. 报道不真实
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是真实、准确。即在新闻报道中, 一定要客观、真实反映事情的原貌。在食品安全的报道中, 更是要坚持真实、准确的原则, 不能让假新闻出现。例如在2011年的2月, 一些关于“皮革奶”的报道疯狂地在网络上传播, 如“长期食用皮革奶要致人死亡”等等, “皮革奶”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 各个地方的食品监督部门以及奶业食品公司, 都对这一问题作出回应:乳制品内没有发现皮革奶。而这一夸大的报道引起了奶业市场的虚惊。
2. 引起群众的恐慌心理
媒体的职能在于正确地对舆论进行引导, 充分发挥作用。媒体在新闻报道中, 从群众利益出发是工作的出发点。错误引导的舆论为吸引大众的眼球而夸大报道, 不重视在报道中可能引起的负面效应, 在造成群众恐慌的同时还会影响到相应市场的稳定性, 对和谐社会的构建非常不利。在近期的新闻报道当中, 太多有关食品安全报道问题, 如哪些食物一起吃容易致癌、水质不良容易致癌等等。很多群众被这些新闻所吓到, 甚至认为在这个年代, 吃什么都是不安全的。实际上, 根据我们国家相关部门出示的检验报告, 在2013年, 蔬菜、水产品、肉类等的检测合格率均达97%以上。而添加剂的食用, 只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对人体是没有影响的, 而媒体应该要及时给出合理的解释, 并且在食品安全报道当中, 要积极发挥引导舆论的作用, 告知大众吃什么对健康有利, 如何配合食物比例更营养等。
3. 不重视企业合法权益
媒体在报道新闻当中, 还具有对社会负责和保护大众利益和企业合法权益的任务。在新闻的报道当中, 对积极、正面新闻要及时对其弘扬, 起到带头作用;在报道问题时, 要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后再开展一系列的详细报装, 对具体企业、个人在报道中要说明是什么企业, 是哪一个人等, 同时, 还应该要注意到报道中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在食品安全报道中如何构建真实的“媒介环境”
1. 找准定位
媒体的主要功能是将信息进行传播。而媒体的工作人员对自己角色要有明确定位, 信息传播和发布是媒体职能。要知道, 媒体并不是食品安全管理部门, 也并非检验局, 不可以将问题在这些机构定论之前先进行定论。媒体虽然具有监督和批评的职能, 但并不属于仲裁机构, 不能在人们心中形成一种定势:认为遇到不公平的事就只能通过媒体进行处理。如果群众过度依赖媒体, 其媒体的角色也更复杂, 会让其专业化程度降低。而且在一些特定领域, 媒体人员不具备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 对于群众而言也是不好的。
2. 优化责任意识, 找准报道的基调
媒体应该要优化自己的责任意识, 把握住准确的食品安全打交道基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与能源安全、生态安全相比也是一样重要的。食品安全问题和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稳定都具有联系的。
在真实、准确、全方位客观反映食品安全现状基础上, 媒体要充分宣传并解读国家关于食品安全的政策、法律, 充分反映政府近年来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及各职能部门工作成绩, 让群众正确并理解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在群众对食品安全不信任的情况下, 广大媒体应该担任安慰剂而不是放大境的作用。
3. 媒体工作人员所需要做的工作
(1) 敢于、勇于去批露侵犯人民利益的错误行为, 同时正确发挥出积极的舆论作用。在食品安全的报道当中, 要求记者一定要勇敢去面对相关食品的企业, 不能害怕打击报复。
(2) 在食品的安全报道当中, 记者在对问题食品企业的态度方面, 要全面、客观、平等、公正的, 要为建立起一个和谐的食品消费环境而做出一定的努力。如果食品的确是存在一些问题, 在报道问题食品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对问题食品所在的行业进行报道, 维护其合法经济的正当利益, 保护企业发展。
(3) 保护新闻真实性。媒体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去核实相关的信息来源, 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 通过多方面的证明, 确认之后再进行相关的报道。对食品安全新闻报道时, 记者要在信息真实的基础上保证速度, 却不能因为贪图一时之快而丢失了真实性。
(4) 提高媒体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的知识。提高记者在食品安全方面的专业知识, 同时在媒体的当中, 要注意食品安全的知识的普及。对一些并不属于食品专业的记者而言, 一开始进入这个领域的时候, 一定会有很多的专业知识需要去学习。例如, 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的相关概念、食品健康知识等等。
(5) 保持廉洁作风。媒体工作人员要保持好廉洁的作风, 不能为了一个人的经济利益参与到商业的炒作当中。食品安全问题只要报道出来, 对问题食品企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因而很多企业会采用一些公关的方法, 对记者进行贿赂, 希望记者想办法为企业进行开脱, 损害消费者的权益, 或是给对手的企业泼脏水。所有这些都是记者不能作为的。
参考文献
[1]刘海贵《新闻采访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 2007年6月第一版
[2]王勇.浅谈新闻记者职业道德[J].《新闻世界》, 2009年10月19
[3]桑志罩《.试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建设》[J].中国期刊网, 《今日财富》, 2009年11月
[4]谢婧.《名利驱动造出“纸包子”新闻》[J].北京电视台, 2007年7月24日
[5]丁永刚.《论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意识》[J].《新闻知识》, 2007年10期
【媒介真实】推荐阅读:
生活真实巧化艺术真实06-23
诗的真实与历史的真实07-04
媒介平台10-14
媒介报道10-15
媒介创新10-16
媒介批评10-18
媒介环境10-20
媒介语境05-11
媒介生存05-22
媒介体育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