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活动(精选12篇)
真实活动 篇1
目前数学课上经常看到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实践, 然而, 探究活动中重形式, 轻内容;重结果, 轻过程;重电教媒体, 轻动手实践;重活动, 轻反馈的“四重四轻”现象, 造成探究活动低效或无效, 出现一种表面达成现象。对此, 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一、制定合理探究目标, 确保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目标也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由于学习者的认知基础、智力水平和情感态度不完全一样, 因此确定探究目标应该因人而异, 使每一个学习者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跳一跳, 摘果子”。
如苏教版数学第七册《找规律》, 教者指定如下探究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探究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 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 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 (2)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会用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寻找和发现规律的过程。 (3) 形成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及能力, 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在设计探究活动目标时, 教师要尽量挖掘探究内容的价值, 无意义的目标不设计, 不易落实的目标不设计。探究目标切入点小一些, 不仅要兼顾全班学生, 也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使各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充分的提高, 从而确保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增强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带着对探究活动的浓厚兴趣, 学生对探究活动呈现的一事一物都充满了好奇和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 是有效探究的前奏。我们的探究活动正是围绕问题展开的。同时教师要及时捕捉、筛选和放大课堂上生成的那些充满灵性、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问题。
如苏教版数学第十册《分数的基本性质》, 学生提出了许多要探究的问题:
(1) 相同的数为什么要0除外, 能不能是小数呢?
(2) 为什么要加上“相同”?
(3) 为什么要“同时”?
(4) 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的性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吗?
(5) 既然有商不变的性质, 为什么还要学分数的基本性质, 即为什么商不变的规律用扩大或缩小, 分数的基本性质却要用乘以或除以呢?
(6) 乘以或除以要是换成加减会怎么样呢?
教师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对这六个问题进行有效探究。要求每一小组从中选择一个本组最感兴趣、最想研究的问题进行探究。只有教师引导学生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才能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 增强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三、设计细化探究过程, 促进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一口吃不成胖子”, 这是人人都知晓的道理。而探究活动同样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探究过程应逐步展开, 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不能无的放矢。设计有发展梯度、符合逻辑规律的探究方案, 层层推进学生的探究活动, 推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四、积极开展交流反思, 放大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交流是探究过程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探究究竟得到了哪些启示?探究的结果与事先的预测为什么不一样?探究的设计和进行的过程是否有缺陷, 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些都需要学生去反思。只有通过这样的交流和反思, 学生的探究能力才能逐步被放大。
在探究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三角形的内角和》时, 是不是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学生用各种方法进行探究验证, 但结果往往都在180°左右。这时需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再现演示探究的过程。让全体学生进行质疑和辨析, 剔除探究过程中真伪与瑕疵, 使结果变成科学结论。要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作评价。
在交流过程中, 教师要让学生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探究过程、尊重别人的探究成果, 允许别人对自己探究过程和成果提出不同的意见和表示怀疑, 并能认真思考别人的意见, 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要让各种想法、观点进行充分地交流和讨论, 使学生真正体会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五、融入多样激励评价, 升华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应能激励学生学习。评价目标应多元化、评价方法应多样化。有效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探究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探究的过程。因此在课堂中, 教师应把评价融入探究活动过程中, 营造有效、和谐的课堂氛围, 引导学生有效探究。尤其对敢持异议的学生, 尽管结果和他坚持认为的观点有很大的出入, 结果并非是他想象的, 但是这种求异的精神是值得其他学生学习的。
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时:
生:老师您刚才假设10只都是大船, 我可以假设成10只都是小船吗?
师:能说说理由嘛?
生:……
师:你说得真好。
生:老师, 我可以这样假设, 大船5只, 小船5只。
生:老师, 我也可以这样假设, 大船7只, 小船3只。
生:老师, 我也可以这样假设, 大船2只, 小船8只。
师:真了不起, 老师要向你们学习。能分别演算给同学们看一下吗?
教师用朋友式的口吻, 赏识的眼光和商讨的语言, 把学生的点滴进步和变化, 运用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进行及时评价, 把评价有机地融合在师生的探究过程之中。这样的评价, 无疑是提高探究活动有效性的“助推剂”。
小学数学课堂探究有效性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 我们要努力探索有效探究的方法策略, 彰显探究活动的魅力, 焕发出课堂应有的活力。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深入进行, 我们必须对数学探究教学进行科学的审视, 抓住本质, 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活动,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 .2001 (7)
[2]有效教学方法 (.美) 鲍里奇、易东平.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12)
真实活动 篇2
我党始于群众,发展壮大也在群众中。而基层工作便是群众线路工作的重心,作为扎根基层一线的“大学生村官”我们要牢记扎更基层才能枝繁叶茂,只有基础牢固了,枝叶才能茂盛。
始终根植于人民群众当中,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到群众的所思、所想,才能更深切地感遭到民生疾苦,才能更具体地知晓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要求,从而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村官逐日的工作就是直面基层的群众,我们要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必浚其泉源”。现将活动进展情况汇报给组织:
1.在服务群众方面,例如,代交话费,电费方面,计生相关手续,户口迁移等咨询与办理方面,都做到了有求必应,随叫随到。把服务群众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为打造服务型党组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在带头改善民生方面,走访了近10户村民,了解相关情况,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抓住群众工作的主要矛盾。对群众反映强烈、基础性的民生问题,及时进行了跟踪改善。
3.在带头树新风,促和谐方面,帮助村民进行在科学、文化等方面的普及,帮助村上整理争创“五个好”党支部档案。促进了基层的和谐发展。
呼唤理性与真实的绘本教学活动 篇3
关键词:绘本教学; 理性与真实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3-121-002
常常,我们在观摩朱静怡、应彩云、蒋静等特级教师的绘本教学时,会被他们与幼儿之间“鱼水相融”的教学状态所感动、所震撼,被他们精湛娴熟的教学艺术所折服,她们的活动没有花哨,没有繁杂的手段,有的只是朴朴实实,如同家常课一般。
结合最近园部青年教师的绘本赛课,感觉教师片面追求形式,表面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实则偏离了理性而真实的课堂教学轨道,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肤浅和浮躁,教师无法亲近幼儿的内心世界,与他们产生情感的共鸣,不能让幼儿静静地思考,独立地体验,幼儿无法享受阅读绘本的快乐与欣喜。这些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认真思考。
现象一:盲目的创设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对事物的理解程度直观胜于抽象。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总是想尽办法化抽象为具体,根据活动的特点,为幼儿创设好奇、有趣、好玩的场景,将教学活动中相关的知识、技能、情感以幼儿化的、最感性的、最具体的、最生动的形态加以呈现,以此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诱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之乐于参与学习活动中。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教师盲目、大费周章的为幼儿创设的场景,却引起活动的一片混乱,让我们来看下面的一个教学片断: 小熊宝宝系列《午饭》
教师将幼儿分成四组,每组围成一桌,身上分别贴小老鼠、小猫咪、小兔子、小河马的胸饰,每桌放一个饭盒,内装相应的食物(香肠、鸡蛋卷、炸大虾、饭团、三明治),盒上贴相应的小动物形象。
教师:我是小熊,小动物们,吃午饭啦!你们准备好了吗?
幼儿:准备好了。
(教师带领“小动物们”到“小老鼠”的桌边,学习第一段故事对话。)
教师:“小老鼠,让我看看你的饭盒,好吗?”“小老鼠的饭真好!”
教师:小老鼠的饭盒里装了什么呢?你们猜一猜!我好想看呀!让我问问“小老鼠,让我看看你的饭盒,好吗?”你们想看吗?那你们也问问小老鼠!
幼儿:老师,我知道的,饭盒里有饭,还有菜。
幼儿:老师,这个里面还有汤呢?
(幼儿团团围住餐桌,伸手要去打开饭盒。)
……
案例中,教师考虑到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集中时间短,如何才能吸引幼儿的阅读兴趣,使阅读效果更好呢?教师采用了情境阅读法,让幼儿在模仿故事情节中学会简单的对话,也懂得了有好吃的要学会分享的道理。于是,活动中,教师让幼儿扮演一个个小动物,进入“餐厅”吃饭,然而,教师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让幼儿入境,幼儿的眼睛个个睁得大大的,對饭盒里的食物十分好奇,完全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学习对话,活动一下子让教师无法掌控了。
现象二:繁琐的课堂提问
恰当地提出问题并巧妙地引导幼儿作答,可以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启发幼儿积极思考,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活动效果。然而,在目前的绘本教学中,教师把握不住绘本的要点,不善于从整体设计提问,设计漫无目的、琐碎繁复、缺乏吸引力的“满堂问”,给幼儿带来的只是乏味,一个活动下来,常常是教师无奈,幼儿无趣,活动无味。
请看一位教师在大班绘本《小老鼠和大老虎》的课堂提问。
教师:看看我们班来了谁?
幼儿:小老鼠和大老虎。
教师:小老鼠长得怎样?大老虎长得怎样?
幼儿:小老鼠长的矮矮的、小小的。
幼儿:大老虎长的很大。
教师:你觉得他们两个关系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幼儿:很好。
幼儿:他俩是好朋友,靠在一起。
教师:(露出失望的神情)真的吗?再看仔细一点。
幼儿:小老鼠站在高椅子上,他们抱在一起。
幼儿:他们头靠着头,是好朋友。
教师:(锲而不舍的继续“引导”)他俩真的是好朋友吗?小朋友再看看他们的眼睛……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觉得他们两个关系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教师目的是让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发现小老鼠和大老虎之间微妙的关系,虽然紧紧的靠在一起,但眼睛却互相分开。但由于幼儿的经验有限,他们的回答让教师大失所望,而老师却紧紧追问,不罢休的继续“引导”,在这里,教师以自己预先设定的问题和答案统治着教学的全过程,形式上师幼在一问一答进行着对话,但实际上幼儿已经毫无兴趣,教师的耐心“引导”已经毫无意义。
现象三:泛滥的表扬评价
新《纲要》倡导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要采取积极、肯定、有效的评价。所以,许多老师在活动中为保护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习惯于采用鼓励、表扬的语言去评价幼儿,但在实际教学中,不乏有一些教师对这样的评价理解的过于偏激,甚至走向极端,使教学活动虚假、牵强,不够真实。这种做法表面上做到了赏识幼儿、激励幼儿,实际上幼儿的一些不足被掩盖了,导致幼儿的发展停滞不前,迷失了努力的方向,这样的表扬没有起到激励与促进的作用。
让我们看一个中班绘本《彩色的鸭子》教学片断:
(幼儿在教师的集体导读后自主阅读绘本的后半部分。)
教师:鸭妈妈想了这么多美丽的事情,真的能生出一堆彩色的蛋,孵出彩色的鸭子来吗?
幼儿:能的,鸭妈妈生出了许多彩色的蛋呢?(鸭妈妈梦见自己生出了彩色的蛋。)
教师:嗯,你看的挺认真的,还有没有补充的?
幼儿:然后鸭妈妈就带着彩色的鸭子去旅行了。(鸭妈妈梦见自己带着彩色的鸭子去旅行。)
教师:你从哪一页看出来的?
幼儿:我从12、13页看出来的,鸭妈妈和小鸭子一起去旅行。
教师:你真聪明,看的真仔细啊!
从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赞赏性的语言已经不自觉地成为幼儿园老师的口头禅,成为一种无意识的课堂语言,不管幼儿回答得正确与否,一概是“你真认真”,“你真聪明”,这些泛滥的表扬评价不但不能给幼儿恰当的提醒、引导和纠正,反而贻误了幼儿对绘本的正确理解。在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评价语应准确、得体,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作出不同的评价,如“这些彩色的蛋真的是鸭妈妈生的吗?有不同的意见吗?”“你从这12、13页看出鸭妈妈和小鸭子一起去旅行,那14页白色的蛋是怎么回事呢?”教师无需对幼儿的每个回答都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而应依据幼儿的回答进一步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和思考,这些贴切、客观的指导语,更能让幼儿了解了自己还需努力的方向。
反思我园的绘本教学现状,笔者觉得每一位幼教工作者必须以全新的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进而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真正构建高效、理性、真实的绘本教学活动。
本文系张家港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幼儿园绘本阅读的有效导读策略研究”(编号:110106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真实活动操纵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篇4
关键词:真实活动操纵,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影响因素
一、引言
真实活动操纵(Real Activities Management,RAM)是近年来国外财务理论领域和实务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真实活动操纵是决策层为通过事先有目的地设计一项(或多项)背离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偏离企业正常经营模式的经济活动直接影响会计报告结果的行为。相比而言,应计项目盈余管理(Accounting-based Earnings Management,AEM)较大程度地受会计政策弹性空间和外部监管的制约,其对企业后期会计报告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应计项目的反转及在不同期间盈余的均匀分布。然而,真实活动操纵活动与企业正常经营活动难以区分,受会计弹性和外部监管的约束比较小,由于它消耗了企业资源、偏离了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因而对企业各期现金流和后期业绩均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甚至可能会减少企业的长期价值。Graham et al.(2005)调查发现,决策层为了达到短期盈余目标,情愿选择减少研发支出、广告费和维修费等酌量性费用来影响报告盈余,尽管这些行为降低了公司的长期价值。鉴于真实活动操纵给企业、股东带来的负面影响,国内外学者围绕着真实活动操纵影响因素、如何降低或抑制真实活动操纵展开了较深入的研究。从已有文献来看,真实活动操纵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从如何减少或者抑制公司真实活动操纵和某一(或某些)治理因素的变化是否会引起决策层在真实活动操纵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之间的选择发生变化及其背后的作用机理。本文对近年来真实活动操纵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述评,希望为会计政策制定机构和外部监管机构的未来决策提供依据。
二、抑制真实活动操纵及真实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决策影响因素分析
(一)抑制真实活动操纵的影响因素分析相比于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真实活动操纵偏离了正常的轨道,使企业和股东承担了或许更大的成本。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薪酬委员会、公司治理结构及审计师行业专业化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减轻或抑制真实活动操纵,而更高质量的审计并不能有效降低真实活动操纵水平。已有的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对决策层降低研发支出以减少报表相关费用等机会主义盈余管理行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Bushee(1998)认为,决策层会通过控制公司投资行为操控报表结果,即决策层为了自身利益实现而对公司长期发展有益的项目投资过低,比如研发支出、广告费用和职工培训等等。依据美国公认会计准则GAAP的规定,研发支出在费用发生的当期全部费用化,而这一规定滋生并助长了决策层的短期行为,受到了会计学术界和实务界的严厉批评。当决策层在短期盈余目标追逐和长远研发投资两者之间权衡时,自利的本性和约束的软化促使其选择缺乏远见的短视行为,而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决策层的盈余管理行为起到了监督的作用。之后,一些学者得到了类似的结论,Bange and De Bondt (1998)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认为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大,公司真实活动操纵的情况更低。Roychowdhury(2006)在Bushee(1998) 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探索,认为机构投资者作为股权持有者降低了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操纵,因为具有的专业知识和从业背景的机构投资者有能力预测当前决策层决策活动的长期影响。机构投资者的存在有效抑制了决策层真实交易操纵。Cheng(2004)通过实证研究对薪酬委员会是否能有效抑制研发支出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行了考察。研究得出,当CEO面临退休或报表盈余项目预期面临小额亏损,或盈余下降时,研发支出的增加或降低与CEO年薪的增加或降低呈显著正相关,说明CEO年薪计划会抑制CEO对研发支出的刻意减少。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应计项目盈余管理,那么,同样的公司治理机制是否能同样有效约束真实活动操纵呢?一些学者证实了公司治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控制决策层的真实活动操纵行为。Osma(2008)认为,独立董事作为内部治理机制对真实活动操纵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因为具有足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独立董事能识别出决策层销减研发支出机会主义行为,并进行阻止。这些证据表明独立董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真实活动操纵行为,在公司治理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正面作用。还有学者提出了相反的观点,认为公司治理并没有有效抑制真实活动操纵。Gnanakumar Visvanathan(2008)认为,公司治理对真实活动操纵的制约是非常有限的。其中,仅有董事会的独立性与真实活动操纵活动发生的频率显著负相关;而董事会的构成、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两职合一、独立董事的比例和审计委员会的规模、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及审计委员会的会议频率与真实活动操纵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研究结论表明公司治理机制并不能有效地抑制真实活动操纵。因此,公司的投资者、监管者和信息使用者应该重新审视现有的治理机制在提高财务报告质量方面的可行性。2002年美国实施SOX法案以后,公众公司所面临的法律环境进一步趋严,公司面临着更高的诉讼风险;同时,公司的内外部治理水平也逐渐完善。Ge& kim(2010)研究得出,真实活动操纵情况随着公司董事会治理水平的提高完善相应地增加了,而随着接管保护的加强而降低。因为董事会的监管作用在短期时间内给公司决策层施加了一个外部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决策层借助真实活动操纵来维持好的业绩是较好的选择;而接管保护降低了决策层面临的外部市场压力,使其真实活动操纵的动机降低。审计服务是抑制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一种有力手段,高质量的审计服务能有效降低公司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水平(Becker et al.1998;Johnson et al.2002;Balsam et al.2003), 但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并不一定对真实活动操纵起到抑制作用。Chi et al.(2011) 发现当公司有强烈的动机管理盈余时,真实活动操纵水平随着审计质量的提高而逐渐增加,说明审计师不能有效识别公司是否实施了真实活动操纵。此外,高风险的行业、八大事务所审计、较长的审计师任期都与企业真实活动操纵水平呈正相关(Cohen et al.,2010)。
(二)真实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已有的研究发现,法律制度、会计准则、税法、审计等因素对应计和真实活动操纵均产生影响,这些因素的变化使得决策层在两种盈余管理之间进行权衡选择。Cohen et al(2008)基于Graham,et al(2005)提出的盈余管理三种动机,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决策层在2002年SOX法案颁布之前及实施之后对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与真实活动操纵选择有明显的偏好。从1987到2002年SOX颁布,再到SOX颁布之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先是稳定增长,然后显著地下降,在SOX颁布有个明显的拐点。对于真实活动操纵,情况恰恰相反,SOX法案颁布之前再到之后,真实活动操纵水平先是下降,之后却显著增加,同样在法案颁布也存在一个拐点。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从SOX颁布之前到之后,监管环境从较严到更严诱使了公司盈余管理方式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转向了真实活动操纵。会计准则是规范公司生成和披露会计信息的基本准则,也是公司进行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重要媒介和手段。会计准则对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影响已有大量的研究,在此不再赘述。关于会计准则是否影响决策层实施真实活动操纵以及会计准则的变化是否会引起决策层在真实活动及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之间偏好发生变化同样得到了部分学者的关注,相关的研究结论对于会计准则的制定者和公司的外部监管者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Nelson et al(2002)研究认为,会计准则制定得越详细,决策层利用应计项操控盈余的空间越小,公司通过构造真实活动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越强烈。因此,会计准则的趋严,导致决策层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转向真实活动操纵。但会计准则的发展变革,特别是规则导向原则导向的转变,增大了决策层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操控的空间,反过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真实活动操纵行为。Ewert &Wagenhofer(2005)通过建立管理者盈余管理决策效用模型做了进一步的深入分析,研究证明,会计准则只能影响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当会计准则趋严时,真实活动操纵对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具有替代作用,但真实活动操纵不能完全、只是部分地替代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税率差异通常是公司决策层实施盈余管理的媒介之一。基于税率差异的盈余管理研究主要有两个分支,其一是利润的跨期转移(纵向);其二是利润的跨地区或者是同一地区的跨公司转移(横向)。利润跨期纵向转移的研究文献主要基于美国1986年实施税收改革这一背景。这些研究包括,受最小化所得税税负动机影响的公司,通常借助跨期转移盈余使税负最小化(Dhaliwal et al.,1992);美国公司的确有通过应计制手段减少盈余的行为(Boynton et al., 1992);公司通过应计项目将净盈余从高税率会计期间调整到低税率会计期间(Guenther,1994)。税率差异盈余管理研究的第二个分支是利润的跨地区或跨公司转移。Collins et al.(1997)发现,当跨国公司在境外面临的外国税率高于本国税率时,那么该跨国公司通常会实施盈余有国外转移值国内,以降低税负。Harris(1993)也提供了支持该观点的经验证据。此外,学者们还从审计行业专业化的研究视角来探讨行业专业化审计对公司实施真实活动和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影响。Wei Yu(2008)研究发现,当利用应计项目操控盈余的空间受到限制时,决策层会转向隐蔽性更强的真实活动操纵。也就是说,行业专业化审计师能够限制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但是, 如果公司有调整盈余的强烈动机,决策层自然而然会选择真实活动操纵。类似地,Chi et al.(2011)认为,随着审计质量的提高,公司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受到更大程度的约束,进而决策层转向审计师和外部监管部门不易察觉的真实活动操纵。
三、真实活动操纵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权衡与关系
(一)真实活动操纵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权衡:决策层的现实选择从公司的角度来看,真实活动操纵偏离了公司正常的经营轨迹,消耗了公司资源,增大了公司成本,给公司的未来业绩带来了潜在的负面影响;而且从长远来看,降低了公司的长期价值(Graham et al.,2005;Gunny,2005)。相对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而言,真实活动操纵的成本高得多,那为什么真实活动操纵还在企业中普遍存在(蔡春,2011),决策层情愿选择真实活动操纵呢?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决策层实施真实活动操纵的动机及真实活动操纵成本的最终承担者。剖析真实活动操纵的性质,不难看出,决策层通过安排交易来操控会计报告,最终是为了获取控制权私有收益,盈余管理只是作为向外部人掩饰其动机和行为的一种手段。实施真实活动操纵的收益由决策层获得,而相应的成本却由公司外部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承担。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决策层实施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条件不具备时,毫无疑问地会选择真实活动操纵以实现盈余目标。所以,从本质上看,公司在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操纵之间选择,最终由决策层出于自身利益, 而非公司未来长远发展的考虑,在两种盈余管理方式各自所带来的成本和收益之间权衡。当公司的会计弹性和以前期间的会计选择有足够的空间和条件供决策层选择时,决策层则倾向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然而,随着会计准则的趋严,诉讼风险和外部审查的增强,决策层将倾向于隐蔽性更强、不易察觉的真实活动操纵。Black et al.(1998)基于长期资产能否重估这一视角,研究重估是否影响盈余操纵行为。研究发现,长期资产账面价值允许重估的国家利用资产销售来平滑盈余的现象,比那些禁止长期资产重估的国家显著更多。这意味着,当公司会计弹性较大时,决策层更偏好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Huang et al.(2006)发现,当公司计划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但预期收益低于基准线时,公司通常选择成本较低应计项调整来操控盈余;但如果决策层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调整应计项受到限制,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边际成本可能超过了真实活动操纵的边际成本,此时,管理当局将采用真实活动操纵。Chen(2004) 发现,当会计弹性空间较小时,决策层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自然受到了限制,公司很可能达不到管理当局的理想的盈余指标。此时,由于真实活动操纵更加隐蔽、不容易被外部监管发现,因此,决策层选择真实活动操纵的可能性更大(Demski,2004;Ewert & Wagenhofer, 2005)。Xu and Taylor(2007)发现,如果在决策层的能力范围内操控应计项仍然达不到盈余目标,那么决策层会利用股票回购来操控盈余大小。Wang & DSouza(2006)认为,当他们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操控应计项受到限制时,决策层更喜欢销减研发支出来增加盈余。关于决策层对应计和真实活动操纵的选择的理论分析,Ewert & Wagenhofer(2005)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构建了一个理性的预期均衡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发现会计准则的不断趋严抑制了决策层实施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但诱发了对于公司来说成本更高的真实活动操纵。因此,会计准则的趋严并一定能降低盈余管理的总量。在后期实证检验中,一些学者对Ewert & Wagenhofer(2005)的观点提供了检验证据。Zarowin and Oswald(2005)发现,在研发支出费用化的准则规定下,英国公司趋向于通过销减研发支出操控盈余水平。然而,当准则变化规定研发支出可以资本化时,公司研发支出并没有大幅度减少,决策层而是通过提高研发支出中资本化比例来减少利润表中的研发费用。以原则为导向的会计准则和以规则为导向的会计准则所对应的会计弹性存在差异,如果会计准则的制度以原则为导向,则存在较大的会计弹性,公司更多地采用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反之,则选择真实活动操纵。正如Nelson et al.(2002)所提出的,当决策层面临多种会计政策选择时,他们可以通过构造真实交易活动来实现目标。Graham et al.(2005)认为,相对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决策层偏好于构造真实活动作为盈余管理活动的工具。决策层之所以做出这种选择,主要基于以下两点:首先,震惊世界的安然等公司的会计舞弊导致了美国SOX法案的制定和颁布,这也就意味着加强对公司会计实务的外部监管,诱发了决策层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向真实活动操纵选择偏好的转变。其次,考虑到真实活动操纵的隐蔽性,决策层承认他们更情愿选择真实活动操纵。 Koh et al.(2007)、Cohen(2008)均得到了一致的结论。综上所述,公司对真实活动操纵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选择基于决策层个人利益的考虑,在某一既定的制度背景下,对两种方式分别所对应的成本和收益的比较权衡。当经济环境和制度背景中的某一或者某些要素发生改变,两种盈余管理方式的成本将随之发生改变,决策层的选择也将发生变化。但无论选择哪种盈余管理方式,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决策层偏好实施成本较低、风险较小、不易被察觉的盈余管理方式。
(二)真实活动操纵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关系:进一步的探讨关于真实活动操纵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同样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部分学者发现,决策层会巧妙地综合运用两种盈余管理,将他们作为一套组合方式灵活使用。Barton(2001)研究表明,公司为了平缓盈余波动,会同时利用应计项和金融衍生工具操控盈余。Pincus & Rajgopal(2002)发现,石油天然气公司决策层为了平滑利润,一方面使用金融衍生工具来对冲石油价格风险,另一方面又通过非常应计项来平滑盈余。Lin et al.(2006)同样发现, 公司为了达到分析师预测,同时灵活使用两种盈余管理方式。如公司调高报告盈余可以通过调增应计项;可以通过操纵公司交易;也可以故意移动费用,将核心费用转移到特殊项目(Mc Vay,2006)。另外,还有部分学者考虑决策层实施真实活动操纵和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在时间选择上是否具有一定规律,即决策层是决定同时实施真实活动操纵和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还是两者按一定的先后顺序安排。Pincus and Rajgopal(2002)提供了这方面的经验证据,认为石油天然气公司的决策层在平滑利润时,公司首先决定多大程度上使用金融衍生工具来对冲石油价格风险,而到了第四季度则通过非常应计项来平滑盈余,说明石油天然气公司在决策时考虑了两者的先后顺序。还有一些学者认为,真实活动操纵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替代关系。Zang(2007)使用异常经营现金流、异常酌量性费用、异常生产成本作为衡量真实活动操纵水平的指标,来分析决策层如何在真实活动操纵和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之间权衡选择。在做检验之前进行了两项有效性测试证明真实活动操纵确实存在,第一个有效性测试说明,与其他几个季度比较,怀疑通过构造交易操纵盈余的样本在第四个季度表现出了更高的真实活动操纵水平;第二个测试主要关注真实活动操纵对未来业绩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被怀疑样本的业绩在实施真实活动操纵的下一年度表现为异常的负值。在有效性测试的基础上,研究结果拒绝了真实活动操纵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实施的同时性,而支持了真实活动操纵是先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真实活动操纵可以分布在全年的每一个季度,而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主要安排在第四季度。在真实活动操纵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关系上,研究发现真实活动操纵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成本正相关,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与真实活动操纵呈负相关;而且,真实活动操纵和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与各自的成本负相关,与盈余管理动机呈正相关。这表明真实活动操纵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决策层随着法律诉讼风险和外部监管力度的增大而相应地调整盈余管理决策。在此基础上,Zang(2012)做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决策层在两类盈余管理活动中进行权衡受成本和时间选择的影响。决策层对两种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基于两者所对应的成本大小的比较。当会计监管趋严,会计灵活性受限,实施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成本增大,公司会转向选择真实活动操纵;而且,较低的行业竞争地位或较差的财务状况, 会更多的选择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而且,在会计年度末期,决策层会根据真实活动操纵影响的报表结果和盈余目标之间的差异,对应计项目进行微调,以便达到盈余期望结果。这进一步证明了真实活动操纵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之间存在前后顺序。
四、结论与启示
真实活动 篇5
时间:2020年4月日(星期)上午
地点:*******稻田养鱼场
人员:中心机关全体工会会员
赛事注意事项:
一是活动场景:本次稻田摸鱼兴趣活动,选择水田水面25-35公分深度,水下可踩稀泥约30公分,主要鱼种为鲫鱼和鲤鱼。活动具有刺激性,娱乐性、趣味性,摸鱼过程需要灵敏性、灵活性、手脚的连动性。比赛时限1小时,最后以摸鱼计量多少为序确定获奖名次,予以物质和精神奖。
二是奖项设置:根据活动安排,以春游放松心情为主,物质奖励为辅,重在陶冶情操,休闲娱乐,适度奖励。设一等奖1名:奖励600元;
二等奖2名:分别奖励450元;
三等奖3名:分别奖励300元。
三是活动保障:(1)27日前活动场地田块选址,田间小道进场路线确定,排除障碍物,保证活动安全;
(2)统一着运动服装,自行备好更换的衣裤;
(3)拉出赛区警戒线,围观群众不得进入;
(4)外出人员接触频繁,防范新冠状病毒和流感,大家自觉配戴口罩,做好防控工作。
四是工作安排:(1)由**、**为工作人员,负责计时、统计汇总摸鱼计量由多到少排序、拍照等现场分项工作和前期田间小道的平整;
(2)备齐装鱼的桶、鱼护、网子等器材;
(3)行程安排,月日上午8:30出发新立下高速进入华福村稻田养鱼场;
(4)活动结束后,全体人员集中新立午餐。
******工会委员会
艺术真实应源于生活真实 篇6
【关键词】《斑羚飞渡》 内容虚假 艺术
初读沈石溪的《斑羚飞渡》(七年级语文下册),心灵颇为震撼。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生存的机会,居然演出了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来摆脱困境的壮举!自然界中的动物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无不让人叹服震撼!但笔者读的次数多了,越来越觉得作者矫情的成分太浓,小说的艺术真实已远离生活真实,作品震撼的力量就被一点一点消蚀,直至荡然无存,直至想一吐喉鲠而后快。
一、是“笔直坠落”还是弧线坠落
小说开篇交代了伤心崖的情况:“伤心崖是夏洛山上的一座山峰,像一把利斧从中间剖开,从山底下的流沙河抬头往上看,宛如一线天。隔河对峙的两座山峰相距约六米左右(这是个病句,应去掉‘约或‘左右),两座山都是笔直的绝壁。”这种绝壁我们可以想象成城市里两栋等高的相距六米的高层楼房,斑羚要从楼顶这边跳到对面的楼顶去。这个交代是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
接着第3段写了一只老斑羚送老斑羚“试跳”的情景:“有一只老斑羚退后十几步,一阵快速助跑奋力起跳,想跳过六米宽的山涧,结果在离对面山峰还有一米多的空中哀咩一声,像颗流星似的笔直坠落下去。”姑且不论流星的轨迹是否“笔直”,比喻是否恰当,笔者的疑问是,斑羚从山崖这边起跳,是作抛物线运动,跳到最高点后,应弧线下落,因为此时斑羚的运动由两个力控制:一个是向前的跳力,一个是向下的重力。由此产生两个速度:一个是向前的速度,且这个速度大小不变,仍是起跳时速度(空气阻力忽略不计);一个是向下的重力加速度,这个速度越来越大。二力的共同作用下,不可能是“笔直坠落”,应是弧线降落中撞上对面的山崖绝壁,再沿着绝壁“笔直坠落下去”。
后文也有个地方说“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这也是不可能,因为山崖下面是一条河。
二、肉眼能看到身边的彩虹
文中三次写到彩虹,作者也许想用它来渲染气氛、烘托气势、推动情节的发展,但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另一头……连着对面那座山峰”,斑羚在伤心崖上,人也在离斑羚极近的地方(因为人可以看得清羊群的一举一动甚至面部表情,听得见斑羚的“轻咩”)。换句话说,人、羊与彩虹是“零距离”,能看得见“斑斓”、“绚丽”的彩虹。事实是这样吗?
彩虹是太阳光在传播中被空气水滴色散(折射)而产生的光学现象,只有空氣中的水汽达到一定的厚度才能形成。因为如果水汽太薄,各种色光未被散开尚混合在一起,或散开幅度不大,肉眼无法识别出被散得很短的七色光。宛如投影机成像,镜头近处的图像不如远处银屏上的清晰。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彩虹都是挂在高空、天边的,无法触手可及的。有一年笔者游览湖南张家界的桃源,雨过天晴后有幸见到前面有一挂彩虹。等我们欣喜地将小船开过去,却什么也没有,只是一些稀雾而已。前行了一段时间再回头,彩虹又隐约可见了。
可是作者却还多次煞有介事地描写身边的彩虹,比如“母斑羚的身体已经笼罩在彩虹的斑斓光带里”,(镰刀头羊)“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峰,像一座美丽的桥”。笔者认为这是不可能出现的现象?
三、斑羚腾空后还能调控身躯呢
作者为了让读者相信斑羚能飞渡成功,挖空心思、煞费苦心的描写老少斑羚的起跳与对接:“(半大斑羚)纵身一跃,朝山涧对面跳去;老斑羚紧跟在半大斑羚后面,头一钩也从悬崖上蹿跃出去”,“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刚好处在跳跃弧线的最高点……半大斑羚的四只蹄子在老斑羚的结实的背上猛蹬了一下……”,既然起跳有先后,为什么后来老斑羚却能处于小斑羚的四只蹄子下?而且是“刚好处在跳跃弧线的最高点”呢?难道老斑羚在空中能加速、能调整角度、能调整高低吗?如果只有极少数这样成功的例子倒也罢了,而它们的成功率近乎百分百!(文中说只有一只衰老的母斑羚没完成任务)从物理学角度说,除非有外力,腾空了的物体是无法对自身作任何改变的。
显然作者对斑羚们的形象过于神化了!它们起跑时间先后的精确选择,跳跃幅度的高低控制,跳跃技巧的娴熟掌控,对接时机的吻合衔接简直是像是通过的电脑精密计算而配合得天衣无缝!要知道,群羚面对的是“隔河对峙的两座”、“笔直的”、“相距约六米”左右的悬崖峭壁,就算它们经过特别训练,强烈的求生欲会导致奇迹的发生,但也不可能每一对老少斑羚都算计得那么准,成功率如此之高,这个奇迹发生得太离奇了。曾有蚂蚁抱成团逃离火海的奇迹,虽未亲眼目睹却从没人怀疑其真实性,因为它不违背常理。
以上只是从并不复杂的物理常识来分析该作品的内容“太假”,其他“假”的地方如镰刀头羊智商超常、羚群在猎人猎狗前的超级冷静、羚群有良好的奇偶数概念、众猎人猎狗自始自终作壁上观至最后一只斑羚消失等等,文中俯拾皆是,不胜枚举。
也许有人说,何必较真?这只不过是一篇小说,是虚构的作品而已,文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但是文学作品再怎么虚构再怎么高于生活,总要以生活真实为基础,即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要是实际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合乎生活的常情常理,合乎客观生活的规律和法则,否则艺术真实无从谈起。即使是魔幻小说、童话等幻想类作品也是有生活逻辑的,不可能编得太离谱。被称为“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代表作《百年孤独》中,有许多“魔幻”情节的描写,但仍有现实生活的影子。
鲁迅先生谈到小说人物的塑造时,说自己作品中的人物没有专用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虽然人物是虚构的,高于生活,但嘴、脸、衣服却是客观存在,符合生活真实,符合生活逻辑的。一切文学作品,生活真实是基础,因为所有的艺术都来源于生活。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是艺术创作的典型化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真实”甚至比“生活真实”更真实。
对于一个作品,若读者在阅读中发现生活内容是虚假的,思想情感是做作的,艺术表现是不合情理的,那么震撼力将无从产生,美感也就无从谈起。作为教材,不宜伤害学生的纯真,更不能认为十二三岁的孩子生活阅历浅而毋须认真对待。笔者认为,这篇《斑羚飞渡》有太多经不起推敲的地方。作为一篇泛读材料尚可,而作为精读的教材文本则大为不宜。
真实活动 篇7
关键词:真实活动操控,盈余管理,方式,上市公司
目前学术界对盈余管理进行的大量研究都是基于应计利润的盈余管理, 真实活动操控的盈余管理在最近几年才开始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青睐, 而国内的研究却极少, 张俊瑞、李彬等 (2008) 首次验证了微盈公司相对于非微盈公司存在利用销售操控、费用操控和生产操控来实现以保盈为目标的真实活动操控行为。Bruns和Merchant (1990) 、Graham (2005) 分别通过对高管的问卷调查和访谈, 发现被调查者更倾向于真实活动操控而非应计项目操控来管理盈余, 并且会以牺牲公司长远价值为代价操控真实活动来实现当期平滑利润。Roychowdhury (2006) 、Cohen和Zarowin (2010) 分别用实证的方法证实了公司实施真实活动操控的盈余管理行为, 并且相对于应计利润管理而言, 公司绩效下降较为显著。
从国内外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 通过实际商业活动操控盈余的主要特征, 并且我们可以归纳总结真实活动操控的盈余管理方式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 通过日常经营与投资活动操控盈余, 如降低可操控费用 (研发支出、管理费用等) 、超额生产、长期资产销售等, 实施多种投资交易结构化组合。第二, 通过融资活动操控盈余, 如进行股份回购、股票期权薪酬契约、股权再融资、利用融资工具, 实施多种融资活动结构化组合。从而替代会计选择应计操控。
一、通过日常经营与投资活动操控盈余
1. 降低可操控费用。
Baber等 (1991) 以1977—1987年的438家美国工业公司超过销售收入1%的研发费用为样本, 研究发现公司通过降低研发费用来增加盈余, 如果当年度公司费用与上一年度相比下降, 那么减少的研发费用支出能够帮助公司满足盈余目标, 并证实了研发费用的显著减少影响了公司报告负盈余和增加当期盈余的能力, 暗示真实活动操控的盈余管理行为会损害未来公司价值。Dechow and Sloan (1991) 以1974—1988年的405家美国制造类公司每年的巨额研发费用为样本, 指出高管恰好在任职末年的公司且同时研发费用比上年显著下降, 就可确认该公司存在潜在操控研发费用的盈余管理行为, 研究证明CEO在他们任职末年会投入更少的研发费用以增加短期盈余。Gunny (2005) 以1988—2000年共32 402家公司年度样本为基础。研究通过对研发费用和SGA (销售与管理) 费用预期模型估计正常水平可操控费用, 发现当公司管理层操控应计利润的能力受到限制时, 他们会降低可操控费用来管理盈余。
2. 通过超额生产、销售折扣活动提高生产成本、降低当期经营现金流量。
Roychowdhury (2006) 以1987—2001年共17 338家美国标准普尔COMPUSTAT数据库中可获得数据为样本, 使用了两个期望模型, 研究发现异常低水平的可操控费用暗示了管理层通过对可操控费用的大幅度削减来管理盈余, 同时过度的价格折扣与超额生产也可以通过引发更高的生产成本与异常低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来操控盈余, 结论是管理层会通过价格折扣、超额生产与降低可操控费用三种方式管理盈余, 以期达到避免报告损失或迎合分析师盈余预测的目标。
3. 长期资产销售。
Bartov (1993) 以1987—1989共653家以资产销售收入作为主营业务收入的公司年度为样本, 检验了长期资产销售收入、资产配置与资产销售前当期税前收入变更的关系, 研究发现公司会相继安排长期资产销售与投资活动, 以期平滑盈余和减轻债务契约的压力。Hermannetal (2003) 以1993—1997年共3 068家日本公司在当年财政年度3月末的财务数据为样本, 计算了来自长期资产与可市场化的有价证券的销售收入, 调查了这些销售收入与管理层盈余预测偏误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这些日本公司管理层会利用固定资产销售收入与股票投资来最小化报告盈余与管理层盈余预测的差距。
4. 对经营与投资活动通过可供选择的灵活会计处理方法实施分类操控。
Healy and Wahlen (1999) 提出“当管理层在财务报告过程中使用会计自由裁量权以及通过组合交易以期改变财务报告结果时, 盈余管理便会发生”;已有一些文献证实了管理层会通过对多样化的商业交易分类组合操控来增加报告盈余或提高财务杠杆比率的实例, 比如企业并购、租赁、可转换债券与股权投资等。
二、通过融资活动操控盈余
1. 通过股票回购实施盈余管理。
Hribaretal (2006) 提出股票回购是管理EPS (每股盈利) 的很好的工具, 并通过实证检验证实, 公司为了迎合分析师预测盈余而进行的股票回购造成了股份回购与大量增长的EPS不成比例的现象;虽然作者并没明确地检验回购时机, 但是他们推断, 实施盈余管理的公司通常在第一季度以前就进行股份回购, 并且回购时机会影响对EPS的影响, 回购发生在某一季度的时间越早, 对报告每股盈余的影响就越大。
2. 通过使用股票期权的薪酬激励方式实施盈余管理。
过去的研究证明了, 公司会调整期权的授予状况来保持盈余增加的趋势及满足分析师预期, 由于股票期权构成了员工薪酬补偿的一部分, 因此管理层会首先考虑通过期权授予的数量来管理盈余。Matsunaga (1995) 发现当公司盈余低于目标水平时, 以及当管理层采纳其他增加收入的会计选择时, 公司会发行更多的员工股票期权。这一发现暗示着发行股票期权构成了公司盈余管理的策略之一。Cateretal (2006) 、Kimbrough and Louis (2004) 分别通过研究证实, 公司出于对满足盈余目标及获得外部融资需求的考虑, 会影响公司在CEO薪酬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时对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的选择, 并且, 公司如果出于财务报告视角的考虑, 会增加对股票期权的授予而减少限制性股票。
3. 利用融资工具进行盈余管理。
利率、国外汇率与商品价格的波动都会影响到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与盈余的波动性。衍生金融工具是一种减少以上因素对盈余所造成的不确定性的一种流行的套期保值工具。Barton (2001) 使用美国财富五百强公司为样本, 发现公司会使用衍生金融工具与应计项目作为代理变量来平滑季度盈余。Pincus and Rajgopa (2002) 调查了石油及天然气公司如何按一定次序使用衍生金融工具与应计项目来降低公司盈余波动, 研究发现, 公司首先会决定针对石油及天然气价格风险实施套期保值策略的幅度, 然后再在第四季度使用应计项目管理剩余盈余的波动性。
除了使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的真实活动操控的盈余管理, 前人研究还证实了公司会通过债转股来实施盈余管理。Hand (1989) 研究发现, 在20世纪80年代, 债转股是一种流行的公司融资工具。在一项典型的债转股交易中, 公司将一项长期债务废止, 同时将债权关系转为股权关系, 当公司以一定折扣回购公司债务时, 公司会在当期盈余中记录一笔收益。如果债转股交易满足IRS第108章条款的规定, 则来自债转股交易所确认的会计收益可以免税。公司会使用来自债转股所得到的会计收益弥补季度报告盈余的暂时性减少额, 来自债转股所确认的会计收益能够帮助公司迎合分析师季度盈余预测并及时降低盈余差异。
4. 通过灵活组合融资交易实施盈余管理。
Marquard and Wiedman (2005) 研究发现公司通常会发行有条件的可转换债券代替传统的可转换债券以期避免稀释每股盈余 (EPS) , 且研究证实了发行有条件的可转换债券与EPS基础的高官薪酬呈正相关关系。
参考文献
[1]张俊瑞, 李彬, 刘东霖.真实活动操控的盈余管理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8, (9) .
[2]Bruns W, Merchant K.The dangerous morality of management earnings[J].Journal of Accounting, 1990, (2) , 22-25.
[3]Graham (2005) Graham JR, Harvey CR, Rajgopal S.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corporate financial reporting[J].Journal of Accountingand Economics, 2005, (1-3) :3-73.
[4]Roychowdhury S.Earnings Management through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6, (3) :335-370.
[5]Daniel A.Cohen, PaulZarowin.Accrual-based and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activities around seasoned equity offerings[J].Jounral of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10, (50) :2-19.
[6]Baber, W., P.Fairfield and J.Haggard.The Effect of Concern about Reported Income on Discretionary Spending Decisions:The Case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J].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1, (4) .
[7]Dechow P, Sloan R.Executive incentives and the horizon problem;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91, (1) :51-89.
[8]Gunny K.What are the Consequences of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R].California:Haas School of Busines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2005.
[9]Bartov Eli..The Timing of Asset Sales and Earnings Manipulation[J].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3, (4) .
[10]Herrmann, Don;Inoue, Tatsuo;Thomas, Wayne B..The Sale of Assets to Manage Earnings in Japan[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03, (1) :89-108.
[11]Healy PM, Wahlen JM.A Review o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Literatur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tandard Setting[J].AccountingHorizons, 1999, (4) :365-383.
真实和科学是开展探究活动的基石 篇8
科学课教学应该以探究为核心, 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 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所谓科学探究, 就是个体通过自主地调查和研究来认识和理解自然的活动。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及学习活动中, 发现了一些关于科学探究活动存在的问题, 同时也深刻认识到科学课教学要将探究活动落到实处, 要体现其真实性和科学性。
一、探究活动要真实
1. 探究活动要扎实开展, 教师极力配合, 让学生充分投入。
在一节课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很多事情, 如制定计划、小组讨论、动手实践、汇报交流等, 但教师一定要有所侧重。教师在安排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这一环节上, 必须留有足够的时间, 不仅探究能力强的学生要有时间探究, 相对探究能力较弱的学生, 也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究活动。
2. 探究活动的开展要真实。
进行科学课教学时, 在上课前教师和学生都要准备一些材料, 这些材料用于开展探究活动。教师要本着求真求实的态度, 给学生树立爱科学、尊重科学、认真对待科学的榜样。例如, 讲“制作氧气”这节课时, 在演示实验中, 验证氧气时, 没有看到木条燃烧, 当时我很慌张, 对于课堂上出现的这种意外, 是我始料未及的, 当时又有区教研室的老师在听课, 面对学生疑惑的目光, 我只能硬着头皮把实验结果直接告诉学生。这是一节失败的课, 原因不仅仅是实验失败, 更重要的是我不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学生造成极其不好的影响。
二、探究活动要科学
1. 科学探究活动要经得起实证。
一直以来, 科学课上教师总是会把一些科学现象的原理以结论的形式告诉学生, 与此同时, 学生也常常为生活中遇到的科学问题所困惑, 由于没有探究的习惯和环境, 他们又会通过书本直接获取答案, 久而久之, 科学在他们眼中变得越来越神秘、深奥。
以《液体的热胀冷缩》为例, 本课主要研究“水在受热或受冷后的体积变化”问题。这一活动, 不仅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水具有热胀冷缩性质这样的认识, 而且要他们通过观察水的热胀冷缩现象, 拓展到其他液体是否也有这种性质的疑问, 从而开展相应的观察实验予以证实。在教学中, 做一次实验是不够的, 因为科学不是偶然的结果, 任何科学结论都要经得起反复实验。所以一般实验要反复做三次, 经过三次实验得出结论———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 科学探究活动要经得起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在科学探究活动中, 有时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 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 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 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 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真实活动 篇9
现代公司制度中, 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必然导致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Jensen and Meckling (1976) 认为, 代理关系是一种契约, 在这种契约下, 一个人或更多的人 (委托人) 聘用另一个人 (代理人) 代表他们来履行某些服务。在现代企业中, 委托人是拥有企业所有权的投资者, 而代理人就是实际管理和控制企业的管理者。因为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理性经济人, 当代理人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与委托人存在利益冲突时, 有可能违背委托人的利益来追求自身利益。通过实际经营和管理企业, 处于企业内部的管理者又有天然的信息优势, 因此管理者有动机、有能力进行盈余管理。盈余管理是管理者运用会计方法或者安排真实交易来改变财务报告, 以误导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业绩的理解或者影响以报告盈余为基础的合约的行为。如何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已经成为投资者利益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监督和激励管理者的角度出发, 以股权集中度、董事会独立性、监事会规模、高管持股、高管薪酬等作为公司治理机制的代理值, 借鉴Roychowdhury (2006) 提出的真实盈余管理的评价模型, 通过异常经营现金净流量、异常生产成本和异常可操控费用来计量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二、文献综述
(一) 国外文献
盈余管理按照其调整利润是否影响现金流可以分为两种:利用应计项目的盈余管理和利用真实活动的盈余管理 (Schip-per, 1989) 。利用应计项目的盈余管理是指通过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变更及资产减值准备等方法来调整利润, 不改变公司的现金流和经济活动的行为;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方式则通过改变企业的经济活动来调整利润, 如期末异常促销、提供宽松的信用政策、削减研发支出及降低单位生产成本等。Dechow (1995) 、Bartov (1993) 、Bens (2002) 等通过研究发现企业的管理层不仅用应计项目, 而且还会利用真实活动进行盈余操控。目前盈余管理研究仍主要集中在利用应计项目利润调整, 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关注却很少。随着会计准则和内部控制体系的不断完善, 调整应计项目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少。Cohen等 (2008) 通过研究发现, 萨班斯 (SOX) 法案发布前后企业盈余管理方式发生明显的变化, 由应计项目调整方式转为真实活动的盈余管理方式。相对于应计项目, 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方式可在全年度任何时间进行, 风险较少。但是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是通过实际经营活动进行操控, 长期下来会减弱企业的竞争能力, 给企业带来长远利益的减少, 比起应计项目调整, 更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很多国内外学者关于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Jensen (1993) 通过实证分析得出, 董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easnell等 (2005) 等的研究也表明, 独立董事的介入能够强化董事会对管理者的监督作用, 抑制管理者的盈余管理行为。到目前为止, 国内外关于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都主要集中在公司治理对应计项目调整的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但是近几年来, 西方学者发现管理者不仅进行基于应计项目的盈余操纵, 还进行基于真实活动的盈余管理。Graham等 (2005)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 发现大部分企业管理人员通过真实活动操控利润。Dechow和Sloan (1991) 、Bushee (1998) 、Bens等 (2002) 研究表明, CEO任期、股权结构与股票期权均与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有关。Roychowdhury (2006) 基于Dechow (1998) 等的关于各项会计指标与销售收入、销售收入的变化相关的主张, 推导出真实盈余管理的评价模型, 得出公司更有可能利用真实活动来实现保盈目的的结论。Cohen等 (2008) 根据Roychowdhury (2006) 的真实盈余管理评价模型, 研究发现萨班斯 (SOX) 法案发布前后美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发生明显的变化, 由应计项目调整方式转为真实活动的盈余管理方式。
(二) 国内文献
雷光勇、刘慧龙 (2006) 认为盈余管理是公司代理问题在会计呈报上的反映, 因此它是构成代理成本的一部分, 而减少代理成本是公司治理的一项重要功能。李维安 (2005) 认为, 公司治理是指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 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的一种制度安排。因此, 通过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对管理者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激励, 是协调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减少管理者的盈余行为、降低企业代理成本的重要手段。刘立国、杜莹 (2003) 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两方面, 对公司治理与财务报告舞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认为要解决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应该从完善公司治理入手。王化成、刘亭立、卢闯 (2007) 通过研究发现, 股权集中度越高, 盈余被操纵的可能性越高, 盈余质量越低, 但是独立董事治理作用的发挥仍不充分, 高管持股对盈余管理也不存在显著影响。曹廷求、钱先航 (2008) 以南开大学公司治理指数作为公司治理的代理值, 研究了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结果表明, 公司治理状况的改善会显著地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张俊瑞等 (2008) 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微盈上市公司存在利用销售操控、费用操控和生产操控等真实活动来实现保盈目标。李彬等 (2008) 的研究发现, 进行生产操控的公司的后三期经营业绩水平普遍低于非生产操控公司, 得出利用生产操控进行盈余管理的公司是牺牲公司未来经营能力为代价的结论。随着会计准则和内部控制体系的逐步完善, 应计项目调整空间越来越少, 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有更安全, 因此管理者将越来越多地采用后者进行盈余操纵。
三、研究设计
(一) 研究假设
关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Roychowdhury (2006) 从销售、生产和费用三个方面作了解释:销售操控是指为了增加利润适时地推行异常促销活动来提高利润。当边际收益仍然大于零时, 降低商品价格或加大价格折扣, 放宽信用政策, 会使企业的销售数量增加, 总利润也随之增加, 而单位利润下降, 发生坏账的概率也会增加, 并且经营活动现金流将会减少;生产操控通过大量生产降低单位生产成本, 当期销售成本也随之减少, 而盲目的生产操控会带来以后年度存货的大量积压, 增加以后年度的资产减值损失;费用操控主要表现在削减研究开发支出、广告费用支出或日常的支出来提高当期的盈余, 而此举会减弱企业的长期竞争力。综合上述分析, 真实盈余管理表现在现金流量的减少、生产成本的增加和可操控费用的减少等方面。Shleifer and Vishney (1986) 认为股权的集中或控股股东的存在会减少管理者机会主义的幅度, 减轻股东和管理者之同的代理冲突。很多研究认为控股股东通过公司治理过程能约束和监督管理者。Grossman和Hart (1980) 也证明, 如果公司股份过于分散, 就没有股东愿意积极监督管理者, 因为监督的费用大大高于监督对个人的回报, 股东会选择“搭便车”的行为, 对经理人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 从而使代理成本上升。刘立国和杜莹 (2003) 、梁杰等 (2004) 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与财务报告舞弊显著负相关。然而公司股权过于集中所带来的“一股独大”现象, 也可能给公司治理带来种种弊端。随着股权结构的不断提高, Demsetz (1985) 和Laporta (1999) 等认为, 控股股东的利益和外部小股东的利益常常并不一致, 两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利益冲突。蔡吉甫 (2007) 通过研究发现, 股权集中度越高的上市公司越容易发生财务舞弊。因此, 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1-1: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 异常经营现金流量越小
假设1-2: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 异常生产成本越大
假设1-3: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 异常可操控费用越小
董事会作为一种治理机制, 通常作为股东的代表监督管理层控制包括盈余管理在内的代理问题。作为解决管理者与股东之间代理问题的有效手段, 董事会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独立于管理层, 才能发挥职能, 这就是独立董事监控的原因 (Fama, 1980) 。众多文献研究表明独立董事是管理者的有效监督者。Berger等 (1997) 也认为具有更多独立董事的董事会能更有效的监督管理者。Jensen (1993) 证实了独立董事能有效的监督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Dechow等 (1995) 和Peasnell等 (2005) 研究也发现, 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越高, 董事会对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约束越强。因此, 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2-1:独立董事人数越多, 异常经营现金流量越大
假设2-2:独立董事人数越多, 异常生产成本越小
假设2-3:独立董事人数越多, 异常可操控费用越大
监事会与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构成了公司治理机构, 各机构各司其职, 相互制约。监事会在其中承担了重要的监督职能。由于监事会不受董事和经理制约, 因此可以监督“内部人控制”现象, 有利于提高企业价值。Xie等 (2003) 通过询问投资者对监事会有效性看法, 研究了监事会的有用性, 证明了监事会在公司治理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 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3-1:监事人数越多, 异常经营现金流量越大
假设3-2:监事人数越多, 异常生产成本越小
假设3-3:监事人数越多, 异常可操控费用越大
管理层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取决于自身利益的思考, 这种自身利益主要来源于股权激励和高管薪酬。经理拥有公司股权或股票期权意味着他们的切身利益与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在公司治理机制中, 高管层持股发挥了激励的作用从而会减少盈余管理的可能性 (Warfield et al., 1995) 。但目前高管持股比例非常低的情况也是我国的公司治理特征之一,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薪酬是管理者报酬的主要形式之一, 因此, 高管薪酬对管理者的激励作用有可能更为突出。高管薪酬较低的企业管理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较大, 将导致管理者为了实现更多的自身利益, 违背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进行盈余操纵;而高管薪酬较高的企业管理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较小, 将激励管理者为了投资者的利益最大化尽力, 减少盈余管理行为。因此, 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4-1:高管持股越多, 异常经营现金流量越大
假设4-2:高管持股越多, 异常生产成本越小
假设4-3:高管持股越多, 异常可操控费用越大
假设4-4:高管薪酬越多, 异常经营现金流量越大
假设4-5:高管薪酬越多, 异常生产成本越小
假设4-6:高管薪酬越多, 异常可操控费用越大
二) 真实盈余管理手段的度量
根据Roychowdhury (2006) 的真实盈余管理的评价模型, 本文将通过异常经营现金净流量 (ACFO) 、异常生产成本 (APROD) 和异常可操控费用 (ADE) 计量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这三种真实盈余管理的代表值 (Proxy) 的推算过程如下:第一, 利用以下回归方程, 对沪深A股上市公司分年度、行业作回归分析:CFOit=α (1/Ait-1) +β (REVit/Ait-1) +γ (△REVit/Ait-1) +εit;PRODit=α (1/Ait-1) +β (REVit/Ait-1) +γ (△REVit/Ait-1) +δ (△REVit-1/Ait-1) +εit;DEit=α (1/Ait-1) +β (REVit/Ait-1) +εit。其中, CFOit为i企业t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DEit为可操控费用, 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之和 (张瑞俊, 2008) ;PRODit为生产成本, i企业t年的销售成本和存货增加额之和;Ait-1为i企业t-1年末资产总额;REVit为i企业t年的销售收入;△REVit为i企业t年的销售收入的增减额;△REVit-1为i企业t-1年的销售收入的增减额;εi为残差项。第二, 根据上述回归方程求出的回归系数, 计算企业的正常经营现金净流量 (C赞FOit) 、正常生产成本 (P赞RODit) 以及正常可操控费用 (DE赞it) :C赞FOit=α赞 (1/Ait-1) +β赞 (REVit/Ait-1) +γ赞 (△REVit/Ait-1) ;P赞RODit=α赞 (1/Ait-1) +β赞 (REVit/Ait-1) +γ赞 (△REVit/Ait-1) +δ赞 (△REVit-1/Ait-1) ;DE赞it=α赞 (1/Ait-1) +β赞 (REVit/Ait-1) 。第三, 实际值 (CFOit、PRODit、DEit) 减去预测值 (C赞FOit、P赞RODit、DE赞it) , 求出异常经营现金净流量 (ACFO) 、异常生产成本 (APROD) 和异常可操控费用 (ADE) :ACFOit=CFOit-C赞FOit;APRODit=PRODit-P赞RODit;ADEit=DEit-DE赞it。
(三)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国泰安的CSMAR数据库中2003年至2007年沪深股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 剔除了金融、保险和银行业;再剔除了适用Roychodhully (2006) 的真实盈余管理评价模型时, 行业年度样本企业数不足30个的企业;还剔除了数据库中收集不到有关财务数据和公司治理结构资料的企业, 总计样本数为5792个。
(四) 研究模型及变量定义
为了研究公司治理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影响, 检验本研究的假设, 用以下多元回归模型来检验研究假设, 模型中变量的描述及计算方法见 (表1) :
DEP=β0+β1H5Index+β2ID_num+β3SUP_num+β4MNG_sto+β5MNG_com+β6SIZE+β7LEV+β8ROA+β9GROWTH+ε
上述模型中, 以赫芬达尔指数反映企业的股权集中度, 以独立董事人数反映董事会独立性, 从股权集中度、董事会独立性、监事会规模等三个方面考察公司治理机制对管理者的监督作用;从高管持股比例和高管薪酬两个方面考察公司治理机制对管理者的激励作用。选取企业规模 (SIZE) 、资产负债率 (LEV) 、收益率 (ROA) 和成长率 (GROWTH) 为控制变量, 因为根据研究发现, 以上四个变量均影响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 描述性统计
(表2) 提供样本的描述性统计量。因推算经营活动盈余管理的各项指标的过程利用OLS方法, 异常经营现金净流量 (ACFO) 、异常生产成本 (APROD) 和异常可操控费用 (ADE) 平均值都为0。样本企业的独立董事人数 (ID) 平均3.267人, 说明我国上市公司普遍设置了适当的独立董事人数, 监事会规模 (SUP) 平均3人, 具备了较理想的监事人数, 高管持股比例 (MNG_sto) 最高值为13.409%, 平均值和中位数为0.038%和0%, 反映了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比例较少, 半数以上的上市公司高管人员不持有公司股份;高管前三名薪酬 (MNG_com) 最低为10800元, 最高达到14120000元, 说明各企业间的高管薪酬差距较大。另外, 企业规模的平均值为21.293, 样本企业的平均资产总额相当于17亿人民币;资产负债率的中间值与平均值都超过0.5, 说明企业的负债融资比股份融资多。
注: () 表示t值; (2) “***”, “**”, “*”分别表示在1%、5%、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下同
(二) 相关性分析
(表3) 反映各变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样本企业的股权集中度 (H5Index) 、独立董事人数 (ID) 、监事会规模 (SUP) 、高管持股比例 (MNG_sto) 和高管薪酬 (MNG_com) 都与异常经营现金净流量 (ACFO) 呈正相关, 除了股权集中度, 其他解释变量与异常生产成本 (APROD) 呈显著的负相关, 监事会规模与异常可操控费用 (ADE) 呈不显著的负相关, 其他解释变量与异常可操控费用 (ADE) 呈正相关, 与本论文的假设的方向一致。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之间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说明它们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为了在多元回归分析中, 防止出现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检验了方差膨胀因子 (VIF) , 检验结果显示方差膨胀因子值远小于10, 说明回归方程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三) 回归分析
真实活动 篇10
1. 应计利润盈余管理。
国内外研究盈余管理时, 一般都会把盈余管理与会计、股票市场联系起来。大量实证研究发现, 公司在配股、增发新股后会出现较差的经营业绩和较低的股票收益, 一般认为公司在配股和增发时进行了向上的盈余管理, 而之后应计项目的转回促使公司经营业绩下降。
Rangan (1998) 发现, 通常公司在增发当年都会有正向的异常应计利润, 并且这些应计利润会在以后年份发生转回, 导致较低的股票收益率。Teoh等 (1998) 得出和Rangan一致的结论, 并发现公司向上盈余管理牵涉的数额越大, 就会有越低的股票收益率。这些研究都把增发新股后的业绩下降归咎于应计项目的转回。
周天芸等 (2009) 对2006~2008年间有股权再融资的公司进行检验发现, 出现财务紧张的上市公司在进行股权再融资前, 为了融入更多资金普遍存在着明显的盈余管理现象。王茂超、干胜道 (2009) 研究发现不论是从全部样本来看, 还是从区分公开增发与非公开增发的部分样本来看, 上市公司在增发新股前三年及增发当年均存在显著向下盈余管理的行为。章卫东 (2010) 研究发现, 我国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新股前一年存在盈余管理的动机, 并且盈余管理程度与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正相关。从相关文献可以看出, 公司增发新股期间普遍存在盈余管理操作, 而且这些文献基本上是从应计利润的角度进行研究的。
2. 经营活动真实盈余管理。
虽然对经营活动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没有应计利润盈余管理的研究广泛, 但Graham等 (2005) 发现管理层为满足盈利目标, 比较喜欢利用经营活动进行操作, 例如削减可操纵支出或资本投资。Roychowdhury (2006) 以Dechow (1998) 提出的模型为基础建立了经营现金流量、生产成本和可操纵费用的估计模型, 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存在着利用超量生产减少销售成本、削减费用开支, 进而增加利润的行为。黄世忠 (2004) 指出收入操纵是国内外企业广泛利用的利润操纵手段, 价格折扣、延长付款期限等是上市公司操纵收入的一个重要手段。陈理 (2006) 研究表明经营性现金流操纵是我国A股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问题, 其操纵手法已经相对成形和固定。
根据以上文献的回顾, 我们首先要检验我国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时是否实施了经营活动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因此本文提出假设1:增发新股的企业存在操纵真实经营活动的证据, 并且公司可能同时实施应计利润盈余管理和经营活动真实盈余管理。然后分析比较应计利润和经营活动真实盈余管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的影响程度, 我们预测经营活动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比应计利润盈余管理的影响更大。据此本文提出假设2:经营活动真实盈余管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的影响比应计利润盈余管理影响的程度更大。
二、样本选择与实证方法
1. 数据和样本描述。
本文选取2001~2007年沪深两市已实施新股增发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并剔除了以下样本: (1) 缺少增发前三年、增发当年及增发后三年财务数据的公司; (2) 金融、保险业增发新股的公司; (3) 在研究期间 (t-3, t+3) 内进行了多次增发的上市公司 (设增发当年为t) , 当公司增发新股超出研究期间时, 选择较早的一次作为研究对象。最后得到183家样本公司。
本文相关数据来自CCER数据库, 部分相关财务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数据处理软件主要运用EXCEL2003和SPSS18。本文的回归样本收集了1998~2010年与样本公司同行业的上市公司数据, 并剔除经营现金净流量为负及ST公司。从行业分布来看, 样本期间各个行业都有公司增发新股, 其中制造业企业占到总样本的61%, 表明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在时间和行业上有明显扎堆的现象。
表1中总资产是指公司增发当年的期初总资产价值;市场价值是指公司权益的市场价值, 计算公式是增发前流通股股数乘以增发前年末收盘价格;账面/市场比率是指普通股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的比值;募集总额是指公司增发新股募集资金的总额;发行规模是指发行新股数量与增发前流通股数量之比。
从表1可知增发新股样本公司有较低的账面/市场比率, 均值约为0.31, 中值为0.189, 可见我国股票市场的估值较高, 这也说明公司通常在股票市场估值较高时发行新股。增发公司平均发行规模为80.8%, 除去3倍标准差的异常值后均值为63%, 中值为43%, 说明我国增发公司平均发行规模约为流通股股数的3/5。
2. 应计利润盈余管理。
本文使用考虑公司业绩的修正横截面Jones模型, 并以行业分类估计可操纵性应计利润。夏立军 (2003) 通过对我国市场盈余管理计量模型的检验, 发现分行业估计行业特征参数的方法优于估计样本总体特征参数的方法;并且在估计正常应计利润时, 采用线下项目前总应计利润作为因变量估计特征参数的方法优于采用包含线下项目的总应计利润作为因变量估计特征参数的方法。因此本文用营业利润减去经营现金流量计算总应计利润。
另外, 在修正的Jones模型中加入ROA能够更好地估计可操纵性应计利润, 因此本文模型中也加入ROA变量。模型如下:
其中:t表示会计年度;i表示公司;TAit表示总应计利润, 计算公式是营业利润减去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Ai, t-1代表期初总资产;△REVit表示公司销售收入的增加额;△RECit表示公司应收账款的增加额;PPEit表示年末固定资产;ROAi, t-1表示公司前一年的总资产利润率。模型各变量除以期初总资产是为了消除公司规模的影响。
用回归样本分别估计模型 (1) 中各行业的回归系数k0、k1、k2、k3、k4, 然后用回归系数估计样本公司的正常应计利润 (NAit) , 模型如下:
最后计算出异常应计:DAit= (TAit/Ai, t-1) -NAit。基于以前应计利润盈余管理的研究, 本文预测样本公司将会有正的异常应计。
3. 经营活动真实盈余管理。
本文借鉴Roychowdhury (2006) 研究经营活动真实盈余管理的方法, 用以下三个指标衡量经营活动实际操纵的水平:经营现金流量的非正常水平 (R_CFO) 、可操纵费用的非正常水平 (R_DX) 和生产成本的非正常水平 (R_PRO) 。公司一般利用以下三种方法进行经营活动真实盈余管理:
(1) 通过提高价格折扣或较宽松的信用条款加快产品的销售。这样的价格折扣和宽松的信用条款将暂时增加销售量, 而一旦公司恢复原价, 销售量又会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当利润为正时, 增加的销售额将会增加当期收益。然而价格折扣和较宽松的信用条款将导致当期较低的经营现金流量。
(2) 通过增加生产量降低当期销售成本。当管理者生产更多产品时, 较多的产品可以分摊高额的固定费用, 从而降低单位固定成本。只要每单位固定成本的减少大于边际成本的增加, 每单位的总成本就会下降。这样就降低了商品的当期销售成本, 公司可以有更高的营业利润。然而这样会产生较多的库存产品和存货成本, 进而导致较高的年度生产成本和较低的经营现金流量。
(3) 降低可操纵费用, 包括广告费、研发费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减少这些费用将会增加当期收益。如果公司以现金支付这些费用, 也可能导致较高的当期现金流量, 但未来现金流量很可能会降低。
首先按照Roychowdhury使用的模型估计经营现金流量、可操纵费用和生产成本的正常水平, 然后使用各指标的实际值计算其非正常水平。Dechow等 (1998) 发现正常的经营现金流量与销售收入、销售收入的变化具有相关关系。首先使用行业横截面数据回归估计模型 (3) 的回归系数, 然后计算出异常经营现金流量。模型如下:
异常的经营现金流量R_CFOit=CFOit/Ai, t-1-N_CFOi, t, 其中N_CFOi, t指经营现金流量的正常水平, 用模型 (3) 估计的回归系数计算得到。
生产成本 (PRO) 是指商品销售成本 (COGS) 和存货变动 (△INV) 之和。产品销售成本与当期销售收入具有相关关系, 使用当期销售收入 (SALE) 回归估计;存货的变动与当期销售变化和前期销售变化具有相关性。模型如下:
综合模型 (4) 和 (5) , 我们用模型 (6) 估计生产成本:
异常生产成本R_PROit=PROit/Ai, t-1-N_PROit
可操纵费用 (DX) 与当期销售收入及销售变动具有相关性, 如果公司在某一年向上操纵销售量以增加当期盈余, 用模型 (7) 估计时就会导致显著较低的剩余误差 (ε) , 也就使估计的R_DX较低。所以, 模型使用前一期的销售收入 (SALEi, t-1) 估计可操纵费用, 模型如下:
异常可操纵费用R_DXit=DXit/Ai, t-1-N_DXit
模型中:CFOit表示期间t内公司经营现金流量;PROit表示t期的生产成本;DXit表示t期的可操纵费用。异常经营现金流量 (R_CFO) 、异常生产成本 (R_PRO) 和异常可操纵费用 (R_DX) 是通过实际值与从模型 (3) 、 (6) 、 (8) 预测的正常水平的差计算得出。本文用这三个指标衡量经营活动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在一定的销售水平下, 向上盈余管理的企业一般会具有以下特征:异常较低的经营现金流、异常低的可操纵费用以及异常较高的生产成本。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本文首先使用回归样本对模型进行回归估计, 然后用回归系数估计样本公司增发新股前后各三年的盈余管理指标。表2列出了增发新股前后各三年的可操纵性应计利润、异常经营现金流量、异常生产成本和异常可操纵费用的中位数。使用中位数是因为其受异常观测值的影响较小, 设新股增发当年为0年。
注:***、**、*分别表示在0.01、0.05、0.1水平 (双侧) 上显著。下同。
从表2可以看出, 增发当年存在显著正的异常应计 (DA) , 说明增发当年上市公司存在提高应计利润的盈余管理。异常可操纵费用 (R_DX) 在增发当年显著为负, 并且增发前几年也是显著为负, 说明公司增发期间为增加当期收益降低了可操纵费用, 公司通过长期实施经营活动真实盈余管理使增发获利最大化。
异常经营现金流量 (R_CFO) 在增发前两年显著为正, 而增发后第一年和第三年都是显著为负, 说明公司在增发前通过经营活动真实盈余管理增加了公司的现金流量, 增发后经营现金流量降低。王啸 (2004) 的研究也表明:增发新股的部分上市公司在增发新股前通过获得税费返还、收回被占用资金、延期支付货款等方式提高经营现金流, 由于这些因素具有一次性或暂时性的特点, 造成再融资完成后经营现金流明显“下滑”。从而初步验证了假设1:增发公司存在操纵经营活动的证据, 并且同时实施了应计利润盈余管理。
异常生产成本 (R_PRO) 在增发当年和前一年是负的, 虽然并不一定显著。这与于科鹏 (2007) 的研究结论一致, 他选择2004年沪深两市制造业中C7 (机械、设备、仪表) 行业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发现具有融资动机的上市公司的生产成本显著低于其他上市公司。这可能是因为公司利用减少生产成本的方式来增加边际利润, 也可能是因为我国上市公司在生产成本上并未实施太多的经营活动真实盈余管理。
表3列示了样本公司增发当年盈余管理各指标之间的Pearson (对角线以上) 和Spearman (对角线以下) 相关性。
从表3可以看出, 可操纵性应计 (DA) 与异常经营现金流量 (R_CFO) 之间是显著负相关关系 (Pearson:-75.7%;Spearman:-61%) 。这说明某些盈余管理措施对异常应计有正面影响, 而对异常经营现金流量有负面影响。可操纵性应计 (DA) 和异常生产成本 (R_PRO) 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Pearson:22.6%;Spearman:17.3%) , 可操纵性应计 (DA) 和可操纵费用 (R_DX) 之间有负相关关系 (Pearson:-10.6%;Spearman:-16.6%) 。以上种种相关性也说明增发公司同时进行了应计利润盈余管理和经营活动真实盈余管理, 从而进一步验证了假设1。
通过分析真实活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我们发现异常经营现金流量 (R_CFO) 与异常可操纵费用 (R_DX) 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Pearson:13%;Spearman:16.2%) 。说明管理人员减少可操纵费用的同时, 也减少了经营现金流量。同时, 异常经营现金流量 (R_CFO) 和异常生产成本 (R_PRO) 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Spearman:-33.7%) , 这意味着当管理人员从事导致异常高的生产成本活动时, 也会减少经营现金流量。
表4列示了增发前后样本公司各年总资产回报率变动 (△ROA) 的均值, 其中ROA计算公式为:净利润/总资产。从表4可以看出, 增发前两年△ROA都是正值, 说明增发前公司的资产报酬率是不断增长的, 增发当年也基本上是正的;而在增发后一年都是显著为负, 后2年和3年基本上也为负, 说明上市公司增发后业绩出现了下降。这和之前的其他学者研究结论相同, 通常解释为向上盈余管理之后发生了不可避免的逆转。
在本文的全样本 (样本△ROA) 和各组子样本 (DA、R_CFO、R_PRO、R_DX四分位数两侧的△ROA) 中, 也有类似的情况。这表明具有极端异常现金流量和极端异常可操纵费用 (R_CFO、R_DX四分位数两侧) 的公司增发后对ROA的影响比具有极端异常应计利润的公司的影响更显著。即经营活动盈余管理对经营业绩的影响比应计利润盈余管理对经营业绩的影响更大, 从而验证了假设2。
四、结论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经营活动盈余管理的存在性及其对公司未来业绩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理论分析, 并选取2001~2007年期间实施新股增发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 最后发现:
注:表中数据是样本公司总资产利润率变动值 (△ROA=ROAit-ROAi, t-1) 的均值, 采用单样本T检验;DA四分位数两侧的△ROA是指增发公司DA上下四分位数两侧 (小于下四分位数和大于上四分位数) 的公司的平均△ROA。
1.中国上市公司新股增发存在经营活动真实盈余管理操作, 公司既采用了应计利润盈余管理, 也采用了经营活动真实盈余管理。随着投资者对现金流量指标关注度的提高, 具有利润操纵动机的公司也会兼顾现金流量的操纵。
2.本文通过比较应计利润和经营活动真实盈余管理对公司增发后经营业绩的影响, 发现经营活动操作导致的经营业绩下滑比应计项目操作更为严重, 这表明新股增发后经营业绩下滑不仅仅是由于应计项目的转回造成的, 而且也是经营活动操作带来的后果。
参考文献
[1].陈理.上市公司经营性现金流操纵实证研究.财经科学, 2006;4
[2].王茂超, 干胜道.我国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前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现代管理科学, 2009;11
[3].夏立军.盈余管理计量模型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应用研究.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 2003;5
[4].周天芸, 曾智敏.股权再融资中的盈余管理及其市场反应.科学决策, 2009;10
感动的真实与真实的感动 篇11
审时度势 开展“双感动”活动
光阴荏苒,时光如梭。经历了一轮高速发展的东方电机,伴随着波谲云诡的市场形势和愈演愈烈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步入了2012年。如果说曾经的东方电机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敢于勇立潮头,披荆斩棘而踌躇满志的话,那么今天在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的市场环境和生产经营形势,东电人应该怎样应对?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东电党政早在年初就敏锐地指出:2012年是企业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之年,是东电的调整期和关键期。
为了增强全体干部职工与企业兴衰与共、荣辱与共、同心协力、积蓄力量、迎接新的发展高潮的信心与决心,东电党委在今年2月以东电委(2012)20号文件发出号召,要求企业上下:苦练内功,狠抓管理,塑造品质,提升核心竞争力,逐步形成品质优异、成本优势明显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动员全体干部职工要牢固树立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决定开展“感动东电,感动用户”的双感动主题活动,并以此为载体进一步调动广大干部职工以高昂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投身到企业生产经营各项工作中,营造感恩奋进、回报企业的浓厚氛围,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克服困难,再创佳绩。
立足岗位 挖掘“平凡英雄”
风雨中走过半个多世纪的东方电机,铸就了“求实图强、与时俱进、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已根植于东电人的血脉,而进一步探索和深化企业的精神与理念,在新时期赋予新的内涵是当代东电人的责任和义务。
负责牵头此次“双感动”活动的党委宣传部深刻认识到,企业是干部职工“创造人生价值,实现人生理想”的舞台,东方电机承载着几代东电人的梦想和希望,她的兴衰荣辱、功败垂成牵动着每一个东电人的心。为此,在企业党政的统一领导部署下,自年初以来,他们就不断地深入到各基层单位、生产现场和电站工地,调查、了解、分析汇总来自各个层面对于东方电机生存发展、企业进步的各种愿景、希望和建议。通过企业的平台和载体,在各基层单位的努力支持下,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下,以寻找、展示、弘揚东电平凡英雄为主线,通过学习、读书、演讲及片区活动等形式,先后开展了“市场营销形势和质量形势”宣讲会,并制作《危机意识,责任意识教育专题影像资料片》,上载到内部网络供各基层组织学习;加强舆论引导,组织“牢固树立危机意识,责任意识,感恩意识”宣传教育系列评论,在企业报纸,广播,电视刊播;督导各基层单位做好企业形势任务、单位工作重点难点的宣传教育以及职工思想动态收集分析等工作;党委集中开展了全员参与的“班组‘座右铭’,职工‘工作信条’活动”,群团组织、基层单位纷纷行动,工会组织开展“感恩·做负责任的好员工读书活动”;团委组织开展了“青春与企业同行主题教育”活动;各基层单位也先后开展了“形势任务报告会”“平凡英雄故事会”“双感动演讲会”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锤炼了干部职工队伍,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涌现了一大批“感动东电,感动用户”的人物和事迹。此次活动坚持平凡人、平常事,真实﹑生动﹑贴近职工的原则,从层层推荐中遴选出平凡英雄数十人,截至9月底,上报的东电平凡英雄事迹已达54人,《东电报》《东电电视》以“平凡英雄、感动东电”——每周一期专栏,推出他们的典型事迹和感动故事。同时,认真策划组织开展了“感动东电,感动用户”事迹报告会。
作为本次双感动活动的标志性工作——“感动东电,感动用户”事迹报告会,受到了企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党委书记刘辉、党委副书记王超多次听取“双感动”主题工作汇报,并作出明确指示:报告会人物选取要面向各个层面,要有代表性;报告稿内容要生动,文风要朴实,要找到感动点,要打动听众;报告会组织工作要缜密;宣传报道工作要跟上,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基层单位也认真准备,积极参与。整个报告会从收集素材、采访感动人物、撰写讲稿、制作VCR短片、组织排练文艺节目、策划报告会……整个筹备过程跨越数月。感动的思绪从筹备的最初就在传递,在采访和撰稿过程中、在VCR片子制作中,泪水不断充盈着同志们的眼眶,为了那份永恒的感动。这样的感动来自于东电人的奋斗、拼搏、求实图强精神;这样的感动来自于东电人自力更生、白手起家的豪情;这样的感动来自于东电人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勇气;这样的感动来自于东电人开拓奋进、不辱使命创造的一个又一个辉煌。
事迹报告 激起感动共鸣
7月20日下午,东方电机综合办公大楼会议大厅,鲜花衬托着报告团成员,泪水和着掌声,东方电机“感动东电、感动用户”事迹报告会在这里拉开了帷幕。
鲜花和掌声,偌大的会议大厅座无虚席。台上深情倾诉,台下凝神聆听,每到动情处,听众的泪水便会情不自禁地掉落。这是一场朴实无华、声情并茂的报告会,一个个感人肺腑、发人深思的故事,催人泪下、激人奋进,在东方电机干部职工中引起强烈共鸣。让500多名东电干部职工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
“干上了电站服务这一行,就注定了工作与家庭不能两全。在常人眼里,不能说他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好儿子,但是作为一名电站服务员,他以企业与用户的利益为己任,在十二年电站现场服务的日子里,他为了机组按期投产顺利发电常年出差不休息;他为了解决突发技术问题通宵达旦、攻坚克难。”但是电站服务部边举朋却笑着面对电站服务工作,他说:“我是一名党员,辛苦点,累点都是应该的。我和每一个电站服务人员一样,就是干着我该干的,做着我该做的而已。”
“干过风电安装的人都知道,冬天在野外作业,就是躲到塔筒里也会冷得不行,手脚冻得不听使唤,耳朵甚至出现耳鸣,最冷的时候你恨不得全身蜷缩到一起,希望能有些许温暖,为了补充能量,混着冰渣子也狼吞虎咽地把饭吃下。“80后”的东电新能源公司职工杨祖亮,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平均每年出差时间达九个月以上,为完成安装任务,70米、80米的塔筒,200多步的楼梯不知爬了多少?
深情的讲述让在场的听众动容。大家会后说:“原来他们不仅长期出差在外,还要高负荷工作,忍受那么多的困难和寂寞,我们应该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作为一位母亲,我必须学会坚强,有了困难应该自己勇敢地面对和克服”。东电线圈分厂女工曾珍勇于担当,既照顾好重病儿子,又干好工作,2010、2011年她连续2年完成劳动量名列小组榜首。“曾珍的儿子看见妈妈那么坚强,他自己小小年纪也勇敢地与病魔抗争……坚强的儿子在妈妈的关爱和鼓励下,不仅阳光向上,而且每学期都被评为三好学生。这让曾珍感到非常欣慰。”
当大家听到这里,都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为了这位伟大无私的母亲,也为了这位坚强可爱的孩子。
“真正的勇者是绝不会轻言放弃的!经过及时的手术治疗,胡建秋顽强地挺了过来……出院后仅仅2个月,他又投入到了紧张充实的工作中,先后担任了巴基斯坦汉瓦、响洪甸、盐锅峡改造、越南达门、溪洛渡等电站的主任或副主任设计……这一个个名字响当当的机组,无一不是他心血之结晶”。
讲到东电产品开发一部胡建秋的抗击癌症病魔、勇攀技术高峰的故事时,台下同志们的眼眶不由湿润了。
东电铸锻分厂铸锻工刘永默默无闻、白天正常上班,晚上为锻件加热,奉献了二十个春秋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干部职工。刘永的同事们都感慨道:“加热锻件,人人都能做,但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是一件完全无法想象的事情,是一项常人根本就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一部VCR短片,记叙了东电首席专家李洪军生前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被同事们骄傲的称为焊接工艺“百度”的李洪军,他工作过的工作桌,他用过的笔记本,他的同事们对他的追忆,都让在场的干部职工泪洒衣襟。大家感动于他对工作的执着、感动于他对东电焊接事业所作出的贡献。
没有诗一样的语言,报告团成员用他们的真情实感,叙述着东电这些平凡职工们在工作中的艰辛与执着。东电干部职工们无不为他们在平凡岗位上所做出来的不平凡事迹而心灵震撼。
颁奖典礼 汇聚感动力量
东电“感动东电、感动用户”主题活动历时八个月,十大感动人物于10月12日揭晓。当晚,东电一区体育馆座无虚席,一场“感动东电、感动用户”颁奖典礼在这里隆重举行。德阳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总工会的领导,以及集团公司党组工作部领导、东电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各二级单位代表1 000余人出席颁奖典礼。
颁奖典礼上,播放了十大感动人物的VCR宣传片,并分别对他们进行了现场采访。感人至深的画面、朴实无华的语言,展现了十大感动人物用尊严、责任、坚强、感恩和奉献构筑的人生,体现了东电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不畏艰难、不断创新的拼搏精神,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高尚情操,面对挫折、永不言败的顽强品质,彰显出当今东电职工队伍整体思想道德水准和主流价值观,同时深刻揭示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代代传承的“求实图强”东电精神丰富的内涵。整个颁奖典礼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向东电感动人物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双感动活动自始至终,筹备团队的成员们都在无数次追问,是什么样的力量造就了他们浩瀚宏阔的精神世界!是什么样的价值理想支持着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不断创新、勇于担当、永不言败每一天!学习宣传他们事迹、挖掘弘扬他们的精神是我们当之无愧的职责。
活动结束后,一些参会的职工就用短信、电话、KOA邮件等方式,表达了对公司党委组织此次活动感谢。有一个短信直接发到了党委书记、厂长刘辉的手机中,短信说:“事迹报告会办得很成功、很感人,感谢公司党委组织的这次活动。但是能够参加报告会的人数有限,希望能制作成光碟让更多的职工观看到”。
前来参加事迹报告会的德阳市文明办领导,被一个个感动人物深深打动,亲自向正在开展的“评选德阳道德模范和德阳好人”活动组委会推荐东电平凡英雄刘永作为“德阳道德模范”候选人。
颁奖嘉宾德阳市中心血站副站长谭景旭感慨地说:颁奖典礼组织得非常成功,人物事迹感人至深,在感动的同时给人以激情与力量。
东方电机双感动活动正在走向深入,感动的故事仍然叩击着我们的心灵。广大干部职工纷纷表示,平凡英雄们来自基层,贴近生活,他们爱岗敬业、開拓创新、无私奉献……平凡之中见伟大,他们的精神将激励大家在未来的工作中向这些先进典型看齐,立足本职岗位,与企业兴衰与共,荣辱与共,同心协力,投身到企业生产经营各项工作中。
东电水轮机分厂号召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双感动”人物事迹,分厂将通过党、工、团组织以及工段、班组各个渠道,进一步深入挖掘分厂各个层面的感动人物,树立身边典型,最大地发挥榜样的力量,激发职工积极性,为公司完成各项任务贡献力量。
首席专家李洪军生前所在的东电工艺部焊接工艺一组的全体成员决心要把李洪军的精神传承发扬,人人争做焊接“百度”。
东电研试中心报告团成员、新入职东电的邹黎直言收获很大。他说:“领导已安排我跟赖师傅学习,我要像赖兵一样,认真钻研、开拓创新,成为一名像他一样的数控‘发烧友’。”
英雄就在身边,感动铭刻心里。我们欣喜地看到,正是通过开展双感动活动,锻炼了干部职工队伍,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平凡英雄的精神如流淌在东方电机躯体里的血液,给我们以启迪和力量。坚定了我们对理想、对人生价值的信念;激励我们战胜困难、再创辉煌的信心和勇气!正如一位伟人所言:我们负有创造历史的使命——不漠视过去﹑不向过去倒退,而是发奋向前﹑积极向上,为未来开辟新的前景!
我们期待着这种汇聚起来的精神和力量,推动着东方电机早日实现从“中国装备装备中国”到“中国装备装备世界”。
真实活动 篇12
自20世纪60年代起, 西方修辞学学者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到经典文献研究中, 并给写作教学带来很多启示。1966年, 由MLAa和NCTEb发起的一场关于英语教学的会议在达特茅斯学院召开。这次会议提倡学生写作应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 而教师应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想。在此之前, 写作教学受哈佛写作模式的影响较大, 学生是在比较被动的情况下写作, 并用一个统一的标准评判写作。达特茅斯模式则鼓励在写作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多交流, 鼓励教师设计更注重合作交流并且吸引学生的写作活动。
Authentic Voice, 中文直译过来就是“真实声音”, 最早在Ken Macrorie和Peter Elbow的著作中出现。所谓“真实声音”是指在写作中用真实的语言表达真实的情感。现在, 很多学生在写作的时候, 往往不知道从哪入手, 语言空洞乏力, 缺乏真情实感。写作应该是能反映作者的真实所想才会有意义, 否则就只是苍白无力的的文字。
2 真实表达的原则以及意义
首先, 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为什么教写作。Harmer (1998) 在《怎样教英语》一书中列举了4个教写作的原因:一是巩固所学;二是写作的心智过程有助于语言能力的发展;三是写作适合某些学生的学习特点;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即写作本身就是一项基本语言技能, 和听说读一样重要。由此, 写作既是学习语言的手段, 也是学习语言的目的。
当前写作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大多把重点放在语法和词汇上, 忽视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许多学习者动笔就错, 经常出现拼写错误、同义词和近义词使用不当、词类混用、句子结构中主谓关系不一致、时态混用等现象。教师每次批改作文时都深感头痛, 批改后的作文布满了圈圈点点, 结果成了教师自己的作品。尽管如此, 写作教学仍然收效甚微 (黄中秋, 2004) 。英语写作教学过分追求结果, 很容易忽视学习者这个主体因素。
如何把学习者这个教学中重要的一环给充分激活, 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是课堂活动中需要认真思考的一点。“真实声音”就是一枚激活教学的棋子。真实声音写作强调用真实的语言表达真实的情感, 实质上是追求通过语言表达思想, 从而反映写作主体对待主观思想或是客观事实的认识。写作不仅是目的, 也是方法手段。教师应使学生通过写作能表达他真正的思想, 通过学生的写作了解学生的思想认识, 设计适合学生年龄、兴趣和语言水平的写作任务, 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这就是追求真实表达的目的。
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而表达首先要有所表达, 要有人可写、有事可叙、有景可绘、有物可状、有情可抒、有理可说, 然后才能谈得上真实表达, 否则, 学生作文只是为了完成作文的任务而应付交差, 说一些大话、空话或假话。
3 分析讨论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的一般要求, 学生在写作上要达到的标准是:学生能完成一般性写作任务, 能描述个人经历、观感情感和发生的事件——这是要求学生掌握描写记叙类文章的写法, 还要求学生能写常见的应用文。在字数、内容、用词、连贯性和写作技能上都有基本的要求;在较高要求中提出, 学生能够表达自己观点, 能就所学专业写出英语小论文, 能描述图表——这是对议论说明类文章的要求;在更高要求中对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性要求则更为明确。这说明写作教学不仅有对形式的要求, 对内容和思想的要求更高。所以, 教师在重视写作的“形”的教学时, 更应注重对学生的思想的要求。
写作的目的之一是“劝说”。要达到这一目的, 不仅需要语言有说服力, 也需要能让被劝说者能产生共鸣。因此, 作文强调作者真实的思想, 要有自己的风格。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主要角色是引导者, 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思、所想、所悟, 作“真实的作文”。“真实的作文”要求“真实的言语任务、真实的言语环境、真实的言语成果”。
亚里士多德提出写作的五个阶段是: (1) 生成想法; (2) 谋篇; (3) 行文; (4) 记忆; (5) 表达。作文的每个阶段不是独立存在的。教师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 如何把握好度是非常重要的。作文也可以被认为是一个把自身体验转化成语言的过程。首先是写作主体体验现实生活, 在体验过程中积累关于现实生活的认知, 然后是写作主体对积累的体验在头脑中进行心智加工;最后是把经过头脑创造性加工的成果用书面语言反映出来。这样一个写作过程, 也有人曾以郑板桥画竹过程中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境界来概括。c知识和生活的积累是“物”, 确定的中心是 (主题) 是“意”, 表达出来的是“文”。由“事物”到“认识”, 再由“认识”到“表现”——这就是写作过程所完成的“双重转化”。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阶段的主要目的, 是帮助学生进行“双重转化”, 而不是手把手地教学生如何遣词造句。
首先, 为了确保教学效果, 对于学生的需求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在设计课堂的写作活动任务时, 应考虑到学生的需求。这样才能尽量让每一位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说, 有感而发, 而不用为了写作胡编乱造。因此, 教师在设计写作活动任务时, 应尽量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如学生的生活环境、兴趣爱好等。如果让一个大一的学生写关于就业的作文, 这个主题就离他们的生活很遥远, 大一的学生刚进大学, 正是对大学生活处于新奇的探索阶段, 一般来说, 他们很少会考虑到就业的问题。对于就业这个主题, 他们的认知来源主要是老师、新闻媒体等, 没有切身感受, 很难在写作时写出新的观点。
第二, 教师在课堂写作环节设计中, 可以加重对于写作背景的探讨比重, 增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下笔之前, 能形成大概的想法, 在脑中拟定初步的提纲, 而不是为了凑字数应付写作。在这个环节, 最主要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 一步一步确定写作主题。其实大多数学生对于某种事物的认识是停留在表面的, 并不是他们没有观察, 而是没有养成探究的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提高思辨能力, 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 而不能只是跟着他人的思路走。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生活, 不是为观察而观察, 而要“考察推究”、“分析明辨”, 有目的、有意识、有选择地观察自然、社会和人生, 注重体验、感受和思考。
第三, 设置真实的、能启发学生写作兴趣的语言写作任务, 有助于学生把自己放进写作中, 做到有感而发, 同时让学生能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 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在实际的写作教学中, 用以写作的教学情境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人为的设定。为了实现让学生有感而发, 教师需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设定能启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教学情境。例如, 针对大一学生, 可以先从写明信片、请假条等应用文写作开始。因为他们这时的语言水平大多数还在初级阶段, 而且应用文写作比较贴近生活, 不会让他们产生太多心理焦虑, 那么他们能在一个比较放松的心理状态下写作, 有利于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第四, 真实并不意味着否定创造。“真实”的意义在于鼓励学生重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重视真实生活这个思想的源泉。教师应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风格, 有创意的表达, 不要把自己束缚在普遍的评分标准中。创造不是虚构, 而是艺术加工。通过合理的创造, 学生的作文能更好地引起读者共鸣。
4 结论
怎样才能激活学生的写作欲和表达欲, 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笔者相信来源于生活的写作内容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写作欲望。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他们自己生活里的事情, 表达自己的感受, 并且没有心理负担。教师需要做的是为学生在感悟和语言之间搭起一座桥, 为学生建立起真实合理的写作环境, 提供他们感兴趣的写作材料, 拓宽学生的写作内容, 引导学生开阔自己的视野。增加学生和真实生活接触的机会, 对于写作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既要把自己放进社会中, 同时也要学会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待社会, 从而开阔眼界, 积累感悟, 增长见识。另外, 读书、电视、网络都是写作教学资源的渠道, 作文的真实表达的实现不是靠技巧性的作文讲解实现, 而是在学生自己的观察中, 思考感悟中来实现的。
教师在设计课堂写作任务时, 应考虑到学习者的年龄、兴趣和语言水平等因素, 同时对于学习者的需求有一个大概把握。从某种意义上说, 教师可以把“真实声音”作为写作教学的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中, 第一步是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写作情境中, 激活自己脑中存放的体验认知或是建立新的认知, 然后探究讨论提炼写作主题, 形成自己的思想见解, 最后是下笔。
“真实的作文”这种写作理念有着较强的理想化色彩, 在现今应试型的写作教学中会遭遇较大的困难与阻力。但是, “真实的声音”是当今写作的趋势。如何使现在应试型的写作教学向真实自由的写作教学转化, 是接下来一个阶段的难题。
参考文献
[1]Harmer.J.How to Teach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 2000.
[2]何永康.写作学[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2.
[3]黄中秋.情感态度的培养与英语写作教学[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4 (7) :24.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真实活动】推荐阅读:
经营活动真实盈余管理05-21
生活真实巧化艺术真实06-23
诗的真实与历史的真实07-04
真实纪录05-09
真实叙事05-22
真实现状05-25
回归真实05-26
真实05-31
真实作文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