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真实(精选12篇)
数据真实 篇1
引言:为了适应以太网的这种数据传输限制, IP在网络层传输时采用的了分片的技术手段。下面我们将通过PING命令发送ICMP数据包来真实体验一下IP分片的全过程。
基础知识:以太网数据传送大小限制
传统的以太网是共享性局域网, 采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协议。最小帧长必须大于整个网络的最大时延位 (最大时延时间内可以传输的数据位) 。
如果帧长度太小, 就可能出现网络上同时有两个帧在传播, 就会产生冲突 (碰撞) 而造成网络无法发送数据。如果数据帧太长就会出现有的工作长时间不能发送数据, 而且可能超出接受端的缓冲区大小, 造成缓冲益出。
由于多方面的限制, 每个以太网帧最小不能低于64字节, 最大不能超过1518字节。对于小于或者大于这个限制的以太网帧我们都可以视之为错误的数据帧, 一般的以太网转发设备会丢弃这些数据帧。
为了适应以太网的这种数据传输限制, IP在网络层传输时采用的了分片的技术手段。IP协议在传输数据包时, 将数据报文分为若干分片进行传输, 并在目标系统中进行重组。这一过程称为分片 (fragmentation) 。
MTU (最大数据传输单元) 是指一种通信协议的某一层上面所能通过的最大数据报大小 (以字节为单位) 。最大传输单元这个参数通常与通信接口有关 (网络接口卡、串口等) 。
我们这里是IP数据包的MTU即网络层的最大数据传输单元, 常见的以太网链路的MTU值为1500字节 (这里不包括以太网帧头开销18字节) 。
数据包MTU的大小, 并不是固定的。需要注意的是:网络层外面还会加上数据链路层的封装, 经过数据链路层封装之后, 才是一个数据包最终的大小。MTU只是限制了一个数据包经过网络层的封装后, 不要超过1500字节。
图3第1个ICMP数据包
以ICMP数据包为例, 可用您想发送的IP包的大小减去28。这是因为, IP报头的大小为20字节, 而ICMP Echo消息的ICMP报头的大小为8字节。
图1显示了二者的关系。实质上所发送的有效数据是1472字节 (1500-20-8) 。
下面我们通过最常用的PING命令发送ICMP数据包来验证IP分片的过程。这里我们采用科来网络分析系统 (中文版) 进行抓包分析。
因为以太网默认的MTU值为1500Byte, 所以为了达到分片的效果, 我们应该传输大于1500Byte字节的数据包, 才能使该数据包分段传输。
我们平时在检测网络故障时采用PING命令, 默认都是发送的32字节, 现在为了实验的效果我们发送使MTU大于1500字节的数据, 从上面分析得出最大可发送的有效数据为1472字节, 所以我们发送1473字节的ICMP数据包。
实验1发送数据包1473字节。
实验环境:内网访问, 两端电脑的MTU=1500。在Windows命令提示符下输入:ping 192.168.0.1-l 1473。
通过科来网络分析系统抓包, 我们看到, 该数据包被分片了, 由于PING命令重复ping了4次, 每次分片后有2个数据包, 所以总共抓到了16次。数据包如图2所示。
查看详细的数据包解码, 第1个发出的ICMP数据包, 如图3所示。
分析:因为ping的长度是1473字节, IP数据包就是1501 (20+8+1473) 大于了MTU1500的值, 所以会分片发送。捕获的这个数据包总长度为1500字节, 更多分段位置1, 表示还有数据分段。s, 偏移量为0。
需要注意的是IP头部的总长度字段值 (这里是1500字节) 并不全是数据的净载荷长度, 这里还包括了IP以及ICMP的头部长度, 分别是20字节和8字节。另外, IP协议的头部总长度并不一定就是MTU值1500字节, 这个值与网络环境、操作系统等因素有关。
图4第1个分片包
图5接收的分片包
图4是第一个发送出去的分片包。分析:IP字段的标识0x3D7D, 与第一个包相同, 说明这是同一个数据包, 只是被分片了。偏移量为185, 表示相对第一个包的位置, 以便接收主机根据偏移量进行数据重组。
需要注意的是此处分片包并没有ICMP字段, 接收主机会根据偏移来重组成完整的ICMP数据包。
最后, 我们来计算一下该数据包的长度:第一个数据包的总长度为1500字节, 减去IP头部长度20字节, 减去ICMP头部长度8字节, 即1500-20-8=1472字节;第二个数据包的总长度为21字节, 减去IP头部长度20字节, 即21-20=1字节, 两个数据包的净载荷1472+1=1473, 正好是我们发送的数据长度。
以上就是IP分片包的全过程, 但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发送与接收的数据包大小不一样了。
首先来说一下第1个发出的数据包大小1518, 它实质上是IP数据包大小1500字节加上以太网的帧头开销18字节, 这个接收的数据包也是1518。
再看第一个发出的IP分片大小39字节, 它由21字节的IP数据包加上18字节的以太网的帧头。但接收到的IP分片大小为64字节, 64-20-18=26字节。也就是说收到的分片数据包里有效数据是26并不是发出去的1, 通过抓包确实如此, 如图5。
以上是收到的第1个数据包及IP分片包, IP分片包中额外数据显示字节数26, 但IP总长度只有21。其实这也是以太网中有关数据包传输大小的限制了, 我们更多的时候只是关注了MTU即最大传输单元, 其实还有一个最小传输值64, 这是根据以太网的特性设置, 为了检测到网络中的冲突数据包, 规定最小传输数据帧的大小为64。
图6发出去的ICMP数据包
图7回显数据包
如果发送的数据不足, MAC子层就会在数据字段的后面填充, 以满足数据帧长不小于64字节。但为什么发出去的数据包没有呢, MAC子层的数据网络分析软件没有捕捉到, 但在接收电脑上是可以抓到的。
实验2发送数据包1453字节
实验环境:内网访问一端电脑的MTU=1480一端电脑的MTU=1500。
对方电脑的MTU是1480, 实际可以处理的数据应是1480-20 (IP) -8 (ICMP) =1452, 所以我们发送数据包大小1453。ping192.168.0.4-l1453。
图6是发出去的ICMP数据包, 因为1453比1472小不需要分片, 所以直接发送, 没有IP分片数据包了。
图7是对方电脑发来的回显数据包, 1453刚好超过1452。但请注意, 这里并不是分成第一个数据包1452, 第二个数据包1, 而是第1个数据包1448。
这是因为为了方便地址寻址, 分片后的数据包要是8的整数部 (最后一个除外) , 这样最接近1452被8整除的是1448, 所以分片后第一个数据包是1448, 第二个IP分片数据包是5。
图8是ICMP回显的IP分片数据包, 其中IP总长底是25, 其中包括20字节的IP信息, 所以真正回显的数据是5字节, 当然为了满足最小传输数据长度64, 还要填充21字节, 所以下面额外数据显示26字节。
图8回显的分片包
如表1所示, 以上两个实验都是在内网测试, 关于MTU值的设定可以通过很多工具来实现。虽然在整个互联网中, 数据包要经过很多网络设备, 不同网络设备的MTU都不一样, 但是都需要经过IP分片再重组最后到达目的地。
当然, 在分片数据包适应了网络数据传输大小限制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第一, 性能消耗。分片和重组会消耗发送方、接收方的CPU等资源, 如果存在大量的分片报文, 可能会造成较为严重的资源消耗。分片对接收方内存资源的消耗较多, 是因为接收方要为接收到的每个分片报文分配内存空间, 以便于最后一个分片报文到达后完成重组。
如果某个分片报文在网络传输过程中丢失, 接收方将无法完成重组, 这时应用进程要求重传的话, 那么发送方必须重传所有分片报文而不是仅重传被丢弃的那部分。这种效率低下的重传行为会给端系统和网络资源带来额外的消耗。
第二, 安全隐患。不向接收方发送最后一个分片报文的恶意报文, 会导致接收方要为所有的分片报文分配内存空间, 可接接收方的内存得不到及时的释放 (接收方会启动一个分片重组的定时器, 在一定时间内, 如果无法完成重组, 将向发送方发送ICMP重组超时差错报文) 。
只要这种攻击的分片报文发送的足够多、足够快, 很容易占满接收方的内存, 让接收方因无内存资源而不能处理正常业务, 从而达到DOS的恶性攻击效果。
由于分片只有第一个分片报文具有四层信息而其他分片没有, 这就给路由器和防火墙等中间设备在访问控制策略匹配方面带来了一定麻烦。
如果路由器和防火墙等中间设备不对分片报文进行安全策略的匹配检测而直接放行IP分片报文, 则有可能给接收方带来安全隐患和威胁, 因为黑客可以利用这个特性, 绕过路由器、防火墙的安全策略检查对接收方实施攻击。如果路由器、防火墙等中间设备对这些分片报文进行重组后, 再匹配其安全策略, 那么又会对这些中间设备的资源带来极大的消耗。
特别是在遇到分片攻击的时候, 这些中间设备会在第一时间消耗完所有内存资源, 最后导致全网中断的严重后果。所以, 分片带来的安全隐患要及时防范。
数据真实 篇2
笔者认为,保证土地调查数据成果真实准确,一要坚持实地调查的原则。这次土地调查,国家负责遥感影像购置及正射影像图的制作,可以说基础影像图件是保证数据成果真实准确的第一要素。基础影像图件与调查时间越近,其反映的现势性就越高,调查工作开展就越准确全面。但拥有了最新的影像数据资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坐在室内工作直接上图而不到现场调查了。相反,更需要我们对每处实地进行调查复核,坚持“四到”原则:走到、看到、量到、画到。这是外业调查的根本方法,没有捷径可走。
二要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毋庸讳言,由于耕地数量涉及粮食单产和征地等问题,以往有些地区的土地数据不真实。国务院强调,这次土地调查只摸清现状,不涉及违规用地的处理,这为客观真实地开展土地调查工作奠定了基础。各地要消除种种顾虑,实事求是地摸清土地家底。
三要有组织保障,
这次土地调查在组织上的特点是“国家管两头,地方管中间”。具体来说,土地调查开始时,国土资源部下发最新的影像调查资料,在地方调查完成后,再运用最新的遥感资料对省级汇总成果进行全面的内业检查。对于耕地等重点地类,国家还要进行实地核查。在这个过程中,对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中耕地图斑实行“一票否决制”,对其他重点地类,包括新增加的基本农田都应实行“一票否决制”。这样有利于增强实地调查人员的责任心。
四要解决数据汇总与利用中的一些技术问题。首先,要统一建库软件,或改进有关技术,增强地籍信息系统软件的相互转化及转国标格式的功能。其次,国土资源部门要培养自己的数据库操作人员,专门负责地籍信息系统管理和维护,单靠承包给相应资质的建库单位是不行的。
再次,土地利用数据库建成后,每年需要进行变更。要制定统一的数据库操作规范,并对数据库管理人员进行统一技术培训
大数据解读真实基层公务员 篇3
基层公务员是一个相对概念,对县级单位而言是指依法纳入国家行政编制且由财政经费供养的乡镇公职人员,对地厅级以上单位而言则包括县级和乡镇公职人员,其中后者更被理论界和实务界接受。
如果说基层政府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那么基层公务员就是一个个细胞。他们扎根基层,是最接近群众的公权力行使者,深刻影响着中国基层治理的现状和未来。
仅仅“看起来很庞大”
一种较为普遍的说法是中国“官民比”高达1:26,即每26个纳税人供养1名公务员。事实上,上述说法将国有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机关工勤人员以及离退休干部都纳入公务员范畴,扩大了统计范围。
严格意义上说,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公务员总数为708.9万人,同时期中国大陆总人口135404万人,因此真正的“官民比”为1:191。同期,这一比例在英国为1:118,印度为1:109.5,俄罗斯为1:84.1,新加坡为1:71.4。
具体到基层,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强调精兵简政、严控编制,目前基层公务员约占公务员总数的60%。乡镇和街道办一般会内设党政综合办、经发办、城建办、社会办、综治办等工作部门,以及人大、妇联、团委等党群机构,加上派出所、工商所等“条管部门”,公务员编制在100名左右。
与全国乡镇平均管辖人口1.5万相比,基层政府的规模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大,“一岗多职”和“一员多能”的现象较为普遍。由于行政编制由省编办统一管理,地方就不得不根据自身财力聘用事业编制人员和合同制人员,即所谓的“地方军”。
九成公务员是科级以下干部
理想状态下,一名基层公务员从普通办事员晋升到副科级干部,需要8年;从副科晋升正科需要3年;从正科晋升到副处需要7年;从副处晋升到正处,同样需要7年。
据此推算,某22岁大学毕业生考取公务员,47岁晋升正处级领导职务,在正处岗位干10年转为非领导职务后退休。除极个别人可能成为副厅级干部外,上述路径是基层公务员可以期望的最佳政治生涯。然而在现实中,大部分基层公务员是在办事员和科员两个级别上走完全部仕途的,约九成公务员是科级以下干部。
有研究表明,从科员到县处级干部的升迁比例仅为4.4%,从县处级升迁为厅局级的比例更是低至1%。目前全国约有省部级现职官员3000人,估算公务员队伍中能晋升到省部级的比例仅为万分之四。绝大多数基层公务员在“金字塔”的底层燃烧着青春与激情,有的人工作几十年还是副科长,自嘲患上了“副科病”。
“忙并焦虑着”的工作状态
公务员是国家治理的具体实施者,但并非所有公务员都掌握实际权力。我国的公务员法将公务员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两类,真正拥有项目审批权、人事权、财政权和资源分配权的只是公务员队伍中的少数领导。绝大多数基层公务员和其他职业群体一样,从事着日常事务性工作。
尤其在经济社会发达地区,市场主体数量较多,民众对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基层公务员撰文、开会、检查、调研、走访占据了大部分工作时间。社会稳定、安全生产、计划生育、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一票否决”工作以及随时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仕途乃至生计。不少人在短时间内经历了从过分安逸到疲于奔命的急转弯,带来群体性焦虑。
面临三大潜在风险
公务员群体的第一大风险是专业人员结构性失衡。我国公务员分为综合管理、专业技术和行政执法三类,但现实中综合管理类过多,公务员专业化水平难以提高,与政府职能转变的大方向不相符,这在基层表现得尤甚。以社会关注的食品药品为例,全国食药监系统实际拥有行政管理人员5.68万人,但技术队伍仅有3.6万人,其中拥有GMP、GSP等专业检查员资质的更是不足1.5万。
第二大风险是职业倦怠。中国社科院的一项调查显示,八成基层公务员存在不同程度职业倦怠,包括身心过度劳累,对工作丧失兴趣,对自身工作能力、效率、贡献和社会价值态度消极。其原因包括个人抱负与现实情况落差,工作负荷大和内容僵化,职务晋升和薪酬激励失效。这种“负能量”不利于维护政府整体形象。
第三大风险是转型缓慢。在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基层公务员理念亟需淡化管理控制,强化服务意识,全面提升“德能勤绩廉”等素质。
针对现实问题,首先要大力培育公务员为国家工作的荣誉感,改变单一的物质待遇激励。其次要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绩效考核和职务晋升体系,尤其是要探索职务与职级分离制度。此外,应科学划分各级政府事权,使基层政府侧重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引导基层公务员集中精力为人民群众做好服务。
数据真实 篇4
关键词:DOM,DEM,数据融合
1 课题研究意义
随着GIS理论和计算机图形学的飞速发展, 三维GIS的可视化已经成为当前的一个热点, 数字水电也成为我们行业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如何利用已有的大量的二维数据, 并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实现三维景观可视化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数字正射影像图 (DOM) 和数字地面高程模型 (DEM) 是基础地理空间信息产品的核心, 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单一的地理空间产品, 它们有着各自的特点, 如DEM可转换为等高线图、透视图、断面图、地貌晕渲以及专题图等各种图解产品, 或者按照用户的需求计算出体积、空间距离、表面覆盖面积等工程数据和统计数据;DOM具有精度高、信息丰富、直观真实、获取快捷等优点, 可作为背景控制信息, 评价其它数据的精度、现实性和完整性, 还可从中提取和派生新的信息, 实现地图的修测更新。将这两种地理空间数据叠加在一起生成虚拟场景, 使得相关的属性信息在地表模型上体现出来, 可以进行动态三维演示、空间查询、相关分析与设计, 这种技术正成为一种新的行业需求。
本次课题尝试将正射影像数据与地面高程数据叠加生成影像纹理立体地形图, 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影像中的模式及其关联到地球表面形状的方式, 更加简单、直观、方便地同时浏览地面的影像信息和平面与高程坐标。
2 数据准备
2.1 二维地形图
本次实验采用某料场1∶2000地形数据。由于后面成TIN文件的要求, 我们需要对地形图的中等高线进行连接处理, 将被陡坎、道路、居民地等地物断开的同一高程的等高线一一连起来, 以减少后面修改TIN的工作量。
2.2 卫星影像图
卫星图像的获取有多种途径, 需要分辨率较高的图像可以通过购买“quick bird”等卫星影像获取, 如果对清晰度以及现势度要求不高的话, 则可以通过公共资源获取, 目前最容易的途径是通过Google Earth软件获取, Google Earth上的卫星图片是以21级金字塔的形式存储的, 每一帧正射影像图为一个文件, 级别越高清晰度越高, 文件也越大, 不同级别和经纬度的图像对应的IP地址不同, 我们可以通过对所需要的图像范围的经纬度进行和清晰度级别进行分析, 从Google Earth服务器上去获取这些图像, 再对这些图像进行接边融合等处理, 获得需要的卫星影像图。现在也有很多软件可以自动进行这些图片的获取和处理, 如本次课题研究通过使用“水经注Google卫星影像获取器”这一软件获取到了对应区域的卫星影像图。
3 数据处理
3.1 卫星影像纠正
实现DOM和DEM的融合, 必须建立两者的对应关系, 而原理是利用卫星影像和三维地形的平面坐标一一对应, 将三维地形中每一个点的高程信息赋予相应的影像上的点, 因此需要将卫星影像数据统一到地形数据的坐标系统中来。我们通过选取特征点对影像进行纠正来将两者匹配, 纠正工具采用Global Mapper软件。
打开Global Mapper, 点击菜单“文件”-“矫正影像”, 选择需要矫正的影像。
点击“选择投影”, 设置工程坐标系的投影信息。
设置好投影后, 我们在原始图像上选择能准确识别的控制点, 通过鼠标点击控制点获得它们的准确像素坐标, 在X、Y栏输入控制点在工程坐标系中的坐标。一般在图像的四角以及中心位置均需选择控制点, 控制点应均匀分布。所有的控制点选择完成后, 点击确定即可完成影像纠正。
纠正后的影像通过菜单“文件”-“输出栅格和高程数据”-“GeoTIFF”格式文件, 设置各项图像信息后, 即可输出纠正后带有坐标信息的影像。
3.2 生成DEM (TIN)
DEM (数字高程模型) , 是一种对空间起伏变化的连续表示方法, 可派生出等高线、坡度图等信息, 也可与DOM或其它专题数据叠加, 用于与地形相关的分析应用, 同时它本身还是制作DOM的基础数据。它有GRID (格网) 和TIN (不规则三角网) 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通常所说的DEM即指格网DEM和不规则三角网DEM, 地形分析也基于此。本次课题使用的是不规则三角网DEM的方式。
在Micro Station里打开二维等高线图形文件, 调出GEOPAK模块, 激活“Survey”中的“DTM Tools”。Geo Terrain的各项功能都可通过这些工具得以实现。以下将介绍构TIN的详细过程。
(1) 提取DTM信息。首先从等高线图形文件中提取信息, 点击“Extract Graphics”, 特征设置为“Feature∶Counter”, 框选图中所有等高线后单击“Apply”, 计算机将提取所有等高线信息并将其写入dat文件中。 (2) 建立三角网文件。点击“Build Triangles”, 将“Dissolve Option”设置为“sliver”自动去除过于细长的三角形, 设置好存放位置后单击“Process”, 计算机将生成一个tin文件。 (3) 装载DTM特征。点击“Load DTM Feature”, 将“Load File”选项设为TIN, 选择tin文件。将三角网显示属性设为“ON”, 单击“Load”, 三角网在文件中显示出来。如若想查看等高线也可将等高线显示属性设为“ON”。
三角网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查看, 如若有不合理的地方, 可点击“Edit Triangles”进行编辑修改。编辑后的三角网用“Smooth”方式显示效果如图3-1所示。
4 实现DOM和DEM的融合
数据准备处理完毕后, 即可在Micro Station里将数字正射影像地形图作为纹理赋给三维地面模型, 生成三维景观地形图以供演示、分析等使用。
打开Micro Station, load上一步中生成的TIN文件后, 点击“Primary Tools”-“Raster Manager” (光栅管理) -“attach Raster” (关联光栅图像) , 选择纠正后的卫星影像图, 将“Open Settings Dialog”前的勾去掉, 打开图片。
这样影像图就加载进来了, 默认它的高程值为0。在光栅图像管理栏下列出了关联的图片, 在“description”上点右键将“draping (覆盖) ”这一项勾上。
接下来将图片贴到三维地形上去。点击“Visualization” (可视化) 里的“Define Materials” (定义材质) , 点“Open Palette”, 找到“dcdrape.pal”, 双击加载进来, 再点“Assign material” (指定材质) , 将“Table”设置为空, “Palette”和“Material”设为“dcdrape”。
选中图中的TIN后, 在“View Display Model”里选“Smooth”模式查看, 便可看到融合的效果如图4-1。
5 问题与展望
此次课题开展的深度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比如此次课题只对一小块数据进行了实验, 而在实际应用中, 通常需要按区域使用, 而不是以小幅的、软件一次能处理的最大数据量为单位, 因此就需要对每幅分幅数据进行裁剪和拼接, 以满足多种需要, 在这一问题上我们还有待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Geo Terrain操作培训教程.
[2]解智强, 王贵武.一种DOM和DEM融合技术的山脉水系地图编制研究[J].测绘科学, 2011 (1) :207-209.
数据真实 篇5
洪乐风
2014年01月21日15:54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国家统计局公布2013年初步核算数据的当天,有记者只统计了28个省GDP的总和,据估算已经超过全国GDP两万亿元。一时间,“各地GDP注水”又登各个媒体要端。其实,统计数据哪一年不打架?地方每年不都比中央“多收了三五斗”?年年呼吁,出路何在?
实事求是地讲,各地每年多出来的几万亿元,不见得都是水分,也有不少干货。比如,随着地方保护主义的破除,很多跨区域经济活动导致数据重复统计,在所难免。一些中央的项目落到地方,又会出现不同口径的计算方式。再一个,由于国民经济核算本身的漏洞,导致了很多企业“两本账”的现象。这些要靠统计制度的完善来解决。
更重要的,就是我们反复抨击的地方政府主动“注水”问题。一到岁末年初,几乎所有地方统计部门都高度紧张。主政一方,一年忙的怎么样,全看这些数据了。因此,统计部门竟然也被要求“讲政治”、“顾大局”,最终沦为“编数字”的荒唐工具。所谓的“官出数据、数据出官”,就在这种恶性循环中加剧了基层吏治的扭曲。
这股子明知不可而为之的冲动,由何而来?如果说,过往的“锦标赛模式”,唯GDP增长率论英雄,造成了地方官员“注水”的冲动,那么在中央指挥棒明确调整的当下,确实有些匪夷所思了。这里边,有以往锦标赛中奔跑的惯性,也不乏一些人的侥幸心理——即便“注水”不一定有好处,但是肯定没坏处,又何乐而不为?
有好处、没坏处,说到底还是统计执法的软弱,才让顶风作案成本过低、无所忌惮。这正如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所言,地方统计数据是国家宏观数据真实的基础。对于弄虚作假行为,必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增加执法概率,提高违法成本,从而遏制住造假歪风,让统计数据真正成为中央决策的依据、地方政绩的清单、百姓心头的明镜。
数据真实 篇6
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外发布《关于全面履行检察职能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意见》,特别强调对于严重扰乱医疗机构正常秩序,如在医疗机构进行寻衅滋事、敲诈勒索、扰乱医疗秩序等犯罪的职业“医闹”等重点打击对象,应当依法提出从严处理、不适用缓刑、适用禁止令等量刑建议。
山东筹资缓解医院紧缺专业招生难
日前获悉,今年山东省财政筹集资金4.66亿元,加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支持力度,主要用于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总体补助标准,对全科、儿科、精神科等专业委培医生再倾斜0.5万元,以缓解紧缺专业招生难问题。
广东明确叫停门诊输液
近日,广东省卫计委印发《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除儿童医院外,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严格控制,并逐步取消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和静脉输液。
CFDA发文 医疗领域23个文件将废止或失效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发布了《总局办公厅公开征求第一批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意见》,附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第一批拟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第一批拟废止和宣布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
防霾口罩新规儿童标准存空白
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已于日前发布,这是我国首个民用防护口罩国家标准,不过标准明确标称“不适用于儿童用口罩”。儿童口罩在北京市场有极大的份额,品牌众多价格不等,但并无生产标准。
欧洲医院每20名患者中有1人感染
欧洲每年在医院形成的感染会影响数百万人,并导致成千上万人死亡。近日首个对欧洲医院获得性感染研究发现,这些感染造成的综合健康影响程度是流感、艾滋病病毒以及肺结核等32种户外感染造成的健康影响程度的两倍。
杭州推出就医“信用卡” 可先诊疗后还款
近日,10家杭州市属医院全面推出医疗信用支付服务,信用记录良好的市民在就医过程中可以先诊疗,通过医院柜面、自助机充值、手机端智慧医疗APP、支付宝服务窗、微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多个还款渠道进行还款。
数据真实 篇7
1 电力统计数据存在的问题
(1) 数据电力统计方法落后。面对这种海量数据的增加, 多数电力部门仅使用传统的数据分析和简单的传统电力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受电力部门当前人力和设备资源的限制, 许多数据潜在利用价值无法被发掘, 因而无法实现电力数据统计的有效利用。可见, 为适应电力市场的发展, 研发新的电力统计分析手段已成为必然。靠人工获取的分析手段, 在根本无法解决与日俱增的数据问题。
(2) 数据挖掘不到位。当前数据挖掘工作将重心放在数据挖掘的计算方法上, 而对于数据分析前对数据质量的处理也不够重视。部分接近成熟的计算方法都要处理的数据对象有相应的要求, 比如数据要具有完整性、不能冗余、属性之间的关联能也不能大。
然而, 实际系统中的数据一般都具有不完整性、冗余性和模糊性等问题, 很少能直接满足数据挖掘算法的要求。另外, 在海量的实际数据中无意义的成分很多, 严重影响了数据挖掘算法的执行效率, 而且由于其中的噪声干扰还会造成无效的归纳。数据质量的提高已经成为数据挖掘系统实现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2 提高电力统计数据质量准确性与科学性的对策
统计数据质量的好坏, 不仅影响着电力统计分析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而且会直接影响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因此, 电力统计数据质量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是提高电力数据质量的必要基础和前提。电力统计数据质量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如何提高电力统计数据质量的建议如下:
2.1 改革电力统计调查方法
提高电力统计数据质量的基础是搞好电力统计调查方法改革, 我国电力统计调查方法改革的长远目标中指明了精简全面电力统计报表, 以抽样调查作为新电力统计调查体系的主题, 即“以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 建立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 同时辅之以科学推算, 重点调查和少量的全面报表综合运用的电力统计调查方案体系”。这是国家电力统计局在《国家电力统计制度的总体方案》中提出的具体方案。
要提高电力统计数据质量, 主要是指在较大程度上减少对电力统计数据在调查过程中的干扰, 而我们所采用的方法是推广抽样调查方法的应用, 减少总体单位在逐一调查中的中间环节, 让调查结果的数据接近客观实际。大大提高了电力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便于对样本指标进行检查, 事先计算及控制抽样平均误差和, 避免调查工作中间环节的弄虚作假。实现电力企业生产方式变革, 采用一套表联网直报, 在调查过程中轻点鼠标, 数据直达国家电力统计局数据中心, 减少了中间环节, 方便便捷, 数据传输由原来的层层上报直接转变为网上各级共享, 数据精确。
2.2 建立统计数据质量评估标准
2.2.1 实现统计数据质量评估结果流程的标准化
首先确立要评估的目标;然后再依照数据质量评估的要求来确定评估标准;结合电力统计指标内涵设计评估规则, 之后运用层次分析法明确评估标准的权值, 而且赋予所有的评估标准以期望值。最后根据每一个评估标准的比例、权重、期望值等综合得到最后的评估值、整体期望值以及相对差值, 掌握统计数据的总体质量层次。鉴于不同的评估指标在评估进行时所起到的作用不同, 采用层次分析法依照评估指标所起作用的大小赋予每一个评估指标以权值。其过程包含这样几个环节:构建层次结构图、打造判断矩阵、算出权向量、检测判断矩阵是否一致。在这几个环节中, 判断矩阵是把所有的数据质量评估标准深入剖析, 明确其作用大小, 并依照其在评估中的作用赋予数值, 数值通常在1~9之间, 如此才能保证评估的准确性, 保证评估结果的公正、客观。
2.2.2 详细探究正确性的评估方法
检查剖析包含三种情形, 如果检查目标是单一的统计指标, 应运用箱线图来识别不正常的数据;如果检查目标是有直接逻辑关联的多个统计指标, 应运用衡量统计数据是不是符合逻辑规律来辨识不正常的数据;如果检查目标是多个统计指标却这些统计指标不存在直接的逻辑关联, 应运用回归分析法, 先算出指标间存在的多重线性方程, 然后将预测数据和实际数据进行比较, 获得异常数据。可是如果多个指标间存在这关联, 所反馈的信息就会有重复的现象, 这种情况下上述方法就不能采用了, 要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上述统计指标进行研究, 确定主成分, 然后再运用回归方程法进行计算。
2.2.3 完善电力统计基础工作
强化电力统计基础工作是提高电力统计数据质量的保证。 (1) 要搞好电力统计调查表的设计, 建立含义、范围、口径及分类标准和各种编码等相一致的“一套表”, 电力统计表的设计, 电力统计分类标准和各种编码应当统一, 以适应计算机整理、汇总、分析的需要, 以避免矛盾、重复、杂乱等问题的存在。 (2) 要实现电力统计台账、原始记录的标准化, 可以看出, 原始记录是电力统计核算、会计核算、业务核算的共同基础, 只有这样才能使电力统计核算、会计核算、业务核算三种核算互相衔接。同时还要保证核算的数字要具备准确性, 要求核算数字的来源, 都有真实、原始的记录作为依据。从原始记录起直到三种核算、厂内报表及整理, 所有的数字来源通过逐级加工, 都是有据可查的。只有这样核算, 数字的准确性才有确切的保证。 (3) 要完善干部考核和政绩评价机制是提高电力统计数据质量的制度保障。对各级干部的考核、评价, 升迁、任免要建立严格、科学、规范的业绩评价制度, 对每种考核评价指标的完成情况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进行非常客观的评估, 同时给予群众监督的权力, 让虚假数字从基层消失。此外不仅仅从“数字”上看政绩, 而应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 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在政绩指标上如果发现有弄虚作假的行为, 不但要取消其任命, 同时还要给予非常严厉的纪律处分。只有这样做, 才可以消除“数字出官”效应。
2.2.4 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
提高电力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 就是提高电力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电力统计工作是一个综合性、专业型很强的工作。电力统计工作的涉及面比较广, 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要有很好的职业道德与业务素质。电力统计人员不但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精通电力统计科学, 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思想品质, 不出假数、忠诚电力统计、遵守纪律、坚持原则、严谨求实、尊重科学。保证电力统计数据质量的前提就是具有高素质的电力统计人员, 只有完全掌握电力统计方面的专业知识, 才可以更准确地、更科学地对电力统计数据进行计算、整理、收集, 才可以写出符合实际的电力统计分析, 提供准确的数据, 把全面的电力统计信息传递出去, 才可以为领导决策提供最有力的依据, 因此培养高素质的电力统计人员, 为电力统计数据的准确提供了保证。
为提高电力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必须搞好他们的在岗与上岗培训, 要实行“电力统计员资格”考试制度, 达到合格标准并取得上岗合格证才能够上岗。还应按电力统计业务的难易程度, 配备有一定电力统计职称的综合电力统计人员, 以提高电力统计工作质量, 保证电力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2.2.5 利用先进技术
提高电力统计数据质量的必要途径就是要利用新的电力统计技术。计算机技术不但能够实现数据贮存的资源化、数据传输的网络化、数据处理高速化, 从而降低电力统计数据在贮存、传输、人工处理等环节上的逻辑差错与技术误差, 还能形成一个强大的电力统计质量管理的体系, 维护电力统计数据管理相对独立性并有效地遏止随意虚报、瞒报行为, 确保提高电力统计数据质量。
3 结束语
目前, 电力部门已经累积了大量的统计数据, 其中不可避免的会有异常、冗余或不完整的数据, 在电网数据综合应用和共享的过程中, 如何确保统计数据质量并从中获得有效信息对电网正确决策起着关键作用。结合电网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保证电力统计数据质量, 对构建统计指标数据质量评估体系对电网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摘要:电力统计是实行科学决策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 它不仅为各级政府决策和宏观调控提供服务, 为企业、事业单位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更为广大民众了解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和国家事务提供资料和帮助。
关键词:电力统计,数据质量,对策
参考文献
[1]刘洪, 黄燕.基于经典计量模型的统计数据质量评估方法[J].统计研究, 2009, 26 (03) :91~96.
[2]郑华.基于数据世系的数据质量评估系统框架设计[J].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0, 26 (04) :483~485.
数据真实 篇8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 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可以获得最为科学, 最为有效的统计信息, 是确保电力企业能够正常稳定管理的重点。企业借助于当前最为先进的统计技术进行数据的分析与研究, 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如果缺乏相应的信息统计工作, 企业的发展必然会面临阻力, 而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确保电力企业统计数据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是电力企业应该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
1 影响电力统计工作的因素
怎样才可以确保电力企业的正常稳定运行, 离不开准确、有效的统计信息。从根本上保证电力统计数据的整体质量,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与实用性, 是促进企业良好发展的基础。当前, 在电力企业的统计当中, 依旧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 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统计数据的整体质量, 为了能够从根本上提高统计工作的整体质量, 必须要及时的解决统计过程当中所面临的问题。
1.1 统计人员自身素质和能力不够
随着电力企业的日益发展, 电力企业的数据统计工作面临的难题越来越多, 日益增加的指标以及统计报表, 导致了一些统计人员的报表编制, 审核水平不断的降低。统计人员的技术水平无法达到企业的发展需求, 需要不断的加大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的力度, 使得他们能够及时的接受并掌握新的知识与技术, 从原本的手工报表、从纸质介质报送资料的工作方式当中脱离出来, 掌握网络信息的网络传输与录入的相关技巧。
当前, 电力企业内部的统计工作的职责安排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分工不明确的现象, 对于各个种类的统计业务, 都是由各个部门的基层部门进行统计的, 在统计结束之后, 上报到分管领导手中, 最终上报至相应的部门, 因为上报资料的环节众多, 统计口径的偏差较大, 导致了上报数据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 此外, 在电力企业内部还存在着信息共享和交流比较少的情况, 直接导致了统计数据的失真现象。
1.2 统计分析质量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统计分析作为统计工作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进行电力统计工作的时候, 需要从海量的数据当中, 筛选出最为有效的数据进行不断的加工与处理, 进而进行全面、认真的分析与研究。只有这样, 才可以转换成为具有一定价值的信息, 才可以发挥出统计的真正作用, 为管理者提供决策的依据。另外, 企业目前的统计方式与当前的很多数据的处理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偏差, 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信息之间有效传输与共享, 使得电力企业对于统计分析的广度以及深度都得不到拓展, 工作效率难以得到保证, 无法对电力市场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与控制, 阻碍了电力企业的良好发展。
2 统计在电力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将统计数据当作支撑, 从而为领导决策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 以企业进行年计划的编制为例, 来论述统计数据是怎样为领导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首先应该结合近年来年度指标的完成状况, 然后再综合当前整个省市的总装机容量、水火电比例、平均利用小时等等, 从而能够得出年度电量计划, 进而再将全年一切的指标分割为若干个个体, 这样领导决策者就能够按照每一个月的具体完成状况, 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从长计议, 进而对下一个月的指标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 尽可能的最大限度的节省资源的损耗, 保证全面计划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
企业应该最大限度的发挥计算机技术的巨大作用, 实现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SIS系统、一体化管理等在电力企业当中的科学合理利用, 积极的推行办公自动化, 每一个的级别的管理人员应该将统计数据细化成为一个个小的目标, 并将具体的任务安排到个人, 进而实现企业的细化管理, 确保信息的准确, 管理细化。
3 提高电力统计数据质量真实性及准确性的对策
加大对于统计人才的培养力度, 进一步的提高统计人才的专业能力, 确保统计工作能够正常稳定的进行下去, 就一定要有一个非常优秀的专业队伍, 统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不但要做到常态化, 制度化, 还必须要做到系统化, 企业可以安排好时间定期的展开相应的培训课程, 在不断的培训过程当中, 使得统计工作能够得以规范化与流程化。
完善统计管理的相应机制是电力企业的重要工作内容, 一个完善的统计管理机制, 为统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是统计工作得以正常稳定执行的规范以及依据, 在制定相应的统计管理制度的时候, 必须要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 与各个部门做好沟通与协调, 将统计工作的制定视为一个综合系统的过程, 在进行制度建立的时候, 要确保统计工作的规范性与严肃性, 确保统计管理工作能够有法可依。
进一步的提高统计分析的整体质量, 若要达到这个目标, 首先需要统计人员有着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 能够熟悉的掌握电力行业生产的一系列流程, 分析生产各个环节的指标完成情况, 结合生产管理的实际情况, 进行差距的分析与研究, 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办法, 能够为企业决策层的人员提供可靠的参考。定期组织统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 定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分析矛盾, 提出矛盾解决的措施, 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科技的不断发展, 促进了很多新技术的产生,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 一定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做到能够及时的掌握最为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不断的优化管理的方式, 进行统计信息平台的建立, 顺利的实现统计数据的资源共享, 来达到当前电力企业对于统计数据的要求, 从根本上确保数据的整体质量。此外, 对于统计人员来说, 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不断的提高工作能力, 做到在工作当中能够熟练的运用各种技术, 快捷正确的进行数据的分析与整理。
4 新形势对电力统计工作的要求
4.1 要有一支爱岗敬业、有责任心的统计队伍
电力企业的统计人员一定要严格的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 将客观事实作为重要依据, 采用最为科学的制度方式去衡量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一定要加大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训的力度, 提高统计人员的工作热情与工作积极性, 从根本上确保数据的整体质量, 确保能够及时的上交统计报表。
4.2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确保准确、真实
电力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项目, 数据作为统计工作的基本内容, 然而如何才能够有效的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首先应该从源头的数据着手, 为了能够保证数据逻辑的审核平衡, 要保证指标口径保持一致, 确保能够真实的体现出电气企业的运行状况, 避免各种因素的影响。
4.3 要强化企业统计基础工作, 完善原始数据台账及
进行统计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及时的展开培训, 对于新入职的人员, 更应该及时的组织培训, 使得他们能够熟悉的掌握统计知识, 并能够严格的执行统计法。
4.4 做好高质量的统计分析
如何才能够进一步的提高统计分析的整体质量,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第一要提供质量高, 精确程度高的数据, 只有这样, 才能够制定出一个高水准的统计分析报告。尤其是电力企业的统计人员一定要具备着较为展示的统计学知识, 并可以熟悉的掌握电力行业的生产流程, 确保数据的有效性与正确性, 然后再从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各个阶段指标的研究, 结合生产经营工作的实际情况等各个方面的因素, 通过对经济技术指标, 采取指标等各项指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 使得各项指标都能够顺利达成。
5 结束语
对于电力统计工作者来说, 其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提高职业素养, 在注重统计信息整体质量的基础上, 还必须要具备着非常敏锐的观察与分析能力。此外, 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统计管理机制, 将当前的统计体系进行完善, 确保统计工作能够正常稳定的进行。
参考文献
[1]王艳华.加强电力企业统计工作必须提升统计人员素质[J].China′s Foreign Trade, 2010 (24) .
[2]陈建长.电力企业统计内容、范围应拓展[J].中国统计, 2007 (05) .
[3]葛菊女.浅谈新形势下电力统计培训工作[J].浙江统计, 2008 (02) .
数据真实 篇9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真实性
一、引言
我国《证券法》第六十三条、《上市公司披露管理办法》 第三条、《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第十二条中均提到,企业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过程中, 应对会计要素和信息如实反映,不得虚报。 美国1933年颁布的 《证券法 》和1934年的 《证券交易 法》 也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做出相关规定, 要求所披露的信息必须真实、可靠。 因此,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是真实性。 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不仅有利于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 而且便于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和自身运营管理, 同时有助于国家掌握国民经济的整体状况, 促进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 然而,失真的会计信息不仅损害了投 资者等信 息使用者 的利益,而且危害了国民经济的有序发展。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研究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问题。
二、文献回顾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证券市场较为成熟, 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规定较为严格, 因此对会计信息披露真实性的讨论非常多,研究范围较广,涉及的问题较深入。 Warfield(1995)研究了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 Paul Healy(2001)研究了信息不对 称如何导 致信息披 露失真, 并影响到信息披露质量和资本市场秩序。 同时也对会计信息披露实证研究的文献进行了综述。 Anna Watson (2002)针对英国证券市场中企业的财务信息与自愿披露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研究。 Ferreira Daniel(2007)在论文中阐述了企业策略与信息披露质量的相关关系。
回顾国内研究的文献, 学者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探讨: 一是对于真实性 判断标准 的研究 。 贺密柱 (2006)认为真实性的判断应更多地考虑满足信息使用者的效用。 吴水澎、刘启亮(2007)认为既要保证会计核算程序的正确、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又要使真实反映的信息满足使用者的实际决策要求。 二是从真实性的角度,研究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有效性。 邱宜干(2002)首次提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有效性的概念, 并建议改革当前我国上市 公司会计 信息的审 计制度, 建立三级审计制度体系。 吴黎明 (2007)在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效性的探讨中, 运用案例分析了真实性的问题。 三是对于真实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施卓晨(2007)认为会计规则本身和会计人 员素质影 响真实性 。 汤茜 (2010)认为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相互牵制的作用影响真实性。 林钟高、吴利娟 (2004)认为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披露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
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真实性调查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对象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企业职工、社会公众等,其中投资人是 最主要的 会计信息 需求者。 因此,从投资人的角度了解信息使用者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真实性的看法,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 对北京地区的投资人进行调查。 调查地点包括:宏源证券北京紫竹院路证券营业部、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紫竹院路证券营业部、中航证券北京安立路营业部、中国民生银行德胜门支行、 首创证券公司北辰东路 证券营业 部 。 调查时间 为2015年4月24日至30日五个工 作日。 发放问卷共计200份, 收回183份,有效问卷160份。 调查内容主要分为投资人对信息披露的需求情况、对信息披露内容的要求、 对信息披露质量的要求、 对信息披露失真问题的改进意见等四大方面,共九个问题。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现状的调查分析。 目前,我国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不断完善, 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体系逐渐成熟, 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官网数据 , 2014年中旬 , 深交所完成了对2013年度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考核工作: 深交所1 536家挂牌公司中 ,296家考评结果为A (优秀),1 064家考评结果为B(良好),159家考评结果为C (合格 ), 17家考评结果为D(不合格)。 与2012年相比,考核结果为A的上市公司占比从15.81%提高到19.27%, 可见,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有了一定进步。
但是,国泰安CSMAR数据库中, 中国上市公司违规处理研究数据库的数据显示:2014年度,中国证监会、深交所、 上交所以及上市公司共发布违规公告数量为346项。 经统计,与违反信息披露真实性原则相关的处罚公告有157项, 约占公告总数的45%。 可见, 目前上市公司违反信息披露规定的绝对数依然较高, 其中信息披露失真问题表现尤为严重。
为了使投资者客观、 充分地了解证券市场中各种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盈利能力, 从而有效地帮助投资人选择值得投资的企业是上市公司进行信息披露的主要目的之一。 换个角度来看, 从投资人自身出发, 他们在投资决策时,是否参考过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 信息披露对他们投资决策的影响程度又是如何呢? 本文所做的调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这些问题。 调查结果详见表1、表2、表3。
根据表1可知, 多于半数的投资人在投资时, 参考过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可见,大多数投资者对信息披露存在需求。
根据表2, 投资人不参考信息披露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信息披露可能失真和看不懂信息披露, 选择这两项的人数总和占比超过了70%。由此说明, 信息披露失真导致一些投资人对信息披露失去信心, 从而放弃参考信息披露。 还有一些投资人因为看不懂信息披露而不予参考, 这一方面表明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在表达形式和内容上可能存在专业术语, 或者是对某些重要数据和指标缺乏相关解释, 致使投资人在阅读时不明其意, 因而放弃参考; 另一方面意味着证券市场上的投资人对企业年报的理解能力有限, 掌握的专业知识水平有待提高。
根据表3可知,大多数投资人认为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对投资决策的影响很大,小部分投资者认为影响一般或影响很小,没有投资者认为信息披露对投资决策没有丝毫影响。由此看来,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对投资人进行投资决策的影响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三)投资人对信息披露内容要求的调查结果。 通过对投资人进行有关信息披露内容的调查,可以了解投资人在参考信息披露时,更关注哪些方面的内容,有助于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中做出有针对性的改进,以便满足投资人的需求。 调查结果详见表4、表5、表6。
根据表4可知,投资人认为通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对该公司基本情况的了解程度集中在基本全面和不太全面这两项中,该结果是比较客观的。这说明信息披露对投资人而言有一定作用,能够帮助投资人掌握该公司的基本情况。
根据表5可知, 超过半数的投资人看重信息披露中的非财务信息,将近半数的投资人则看重财务信息,只有极少数投 资人表示 对二者皆 不看重。 这表明绝大多数投资人对二者表示看重, 并且非财务信息比财务信息的参考价值更大一些。
根据表6可知, 绝大多数投资人都看重会计报表, 其中最为看重的会计报表是现金流量表。 可见,现金流量表能反映出企业资金的流动情况,最能对投资决策起到参考意义。
(四)投资人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标准的认知。 对于投资人而言, 他们认为在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中哪种质量标准重要呢? 他们又会怎样看待真实性是否重要呢? 投资人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标准的认知的调查结果,详见表7和表8。
根据表7可知, 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标准中, 投资人认为真实性重要的占比最高,达到30%,紧随其后的分别是充分性、准确性、及时性、公平性。 此外,在“F.其他”选项中, 投资人有补充“隐藏信息”这一内容。 可见, 投资人对以上标准的重要性已达成共识, 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应严格遵守以上标准的要求。
根据表8可知, 投资人认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非常重要”和“重要”的人数合计占比已超过80%。 显然,信息披露真实性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五)投资人对信息披露失真问题改进建议的调查结果。 为了避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失真, 保证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1)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2)健全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法律法规;(3)加大证券市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4)规范注册会计师审计职责。
那么, 投资人对避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失真, 保证会计信息披露真实性的这些措施是否认同呢? 针对此问题, 笔者设计了调查问卷中的第九个问题。 考虑到投资者回答问卷的方便, 此问题要求投资者在预先设定的四个改进选项中选出他们最认同的选项。 调查结果详见表9。
对于此问题,投资人平均每人选择了二至三个选项。 根据表9的数据分析可知,投资人最为支持的建议是“健全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法律法规”, 支持率高达32%。此外,“加大证券市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的支持率高达27%,“完善上市公司 的内部治 理 ” 的支持率 达22%。 从收回有效问卷的角度来看,投资人最为支持的建议也是“健全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法律法规”, 选这个选项的投资者占收回有效问卷160份的比率高达约83%。此外,选择“加大证券市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和“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这两项的人数也分别超过了收回有效问卷160份的半数。
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 我们发现了当前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一些问题。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问题的产生呢?
(一 )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不健全 。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起步晚, 但经济发展速度却很快, 因此现阶段尚未建立起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相配套的、完整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旧的法律法规应该与时俱进,在经济、金融、 法律环境日趋复杂的情况下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 否则会计信息披露的失真风险就会不断增强。
(二)证券市场的监管处罚力度不够。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监管力度不强、处罚力度不够等问题。现行监管处罚制度对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重大遗漏、不正当披露等会计信息披露失真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尤其是对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规定不明确,处罚不严厉。 因此,证券市场尚未形成有效的监管处罚制度也是致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重要原因。
(三)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不健全。 安然事件、银广夏、蓝田股份等舞弊造假丑闻的出现,极大地侵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巨大震荡。 从这些案例分析中发现,公司治理制度上的缺陷是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由于会计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有的上市公司便会操纵会计信息, 粉饰会计报表,最终利用内幕交易非法牟利。
(四 )注册会计师审计存在纰漏 。 近年来相继曝光的安然事件、银广夏、 蓝田股份等舞弊造假丑闻, 从侧面反映了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纰漏或者不良行为。 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在利益的驱动下, 违背审计准则和行为规范,与公司管理层里应外合, 故意知情不报,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 另外,注册会计师聘任制度的缺陷,也难以保证审计的独立性。
五、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真实性的建议
基于本文的调查和以上分析,笔者提出改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真实性的建议。
(一)健全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法律法规。为了解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失真问题,必须制定一套完整、健全的法律法规以制止和约束会计造假行为。 目前,《证券法》《公司法》以及《会计法》 等对规范我国会计信息披露起到了很好的制度保障,但是面对我国证券市场的高速发展,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仍有待完善。 未来,我国需要建立一套更加适应经济发展的、与国际接轨的制度政策,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真实性问题提供系统规范和技术保障。
(二) 加大证券市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监管部门应制定行之有效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监督处罚制度,对违规行为予以明确界定,做到有法可依,有错必纠。 加强财政部门、证券监督部门、 交易所等部门的通力合作,明确划分各自职责,杜绝相互推卸责任或交叉处罚。 对于伪造会计信息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上市公司,相关部门应按照规定给予严厉处罚,对涉案的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也应给予严肃处理。
(三 )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 。 首先,通过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管理层的制衡关系来保证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 以制度和权力约束管理层和财务人员不要进行会计信息披露造假。 其次,通过股权结构调整的会计师事务所, 依据其不良动机或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给予严厉惩戒。
六、结论
数据真实 篇10
1 文献回顾
在市盈率与投资决策方面, Basu (1977) 运用市盈率对价值投资决策的适用性进行研究, 其结果表明:在1957-1971年间市盈率高的投资决策能取得较高的收益。Rubinstein.M (1976) 认为市盈率水平的高低反映了证券投资者预期回报率, 即是其投资企业成长性所面临风险的最低补偿的大小。Danielson和Dowdell (2001) 将市盈率通过将企业按照生命周期进行划分来研究市盈率同投资决策的关系。陈国辉, 刘斌 (2012) 认为投资者的超额收益会受到市盈率信息披露的显著影响。
而在成长性方面, 周登波 (2010) 认为成长性作为衡量企业价值的指标之一是企业未来价值所在。陈共荣等 (2011) 认为市盈率与公司成长性、行业因素等正相关, 但是其与公司成长性的相关度不强。李玮, 李国玉等 (2012) 从盈利因子、生存环境因子等五个方面对公司成长性进行综合评价。
可见,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分别对市盈率和成长性在价值投资的投资决策中研究较为深入, 然而就笔者所知, 对于市盈率和成长性财务指标的相关性方面研究较少, 基于此, 本文将利用2011年沪市A股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2 理论分析
为了对市盈率深入研究, 学者们对其进行了分拆, 其中NPVGO模型是最为经典的模型之一。NPVGO模型即增长机会模型, 他将股票的价值分为成长价值和非成长价值两部分, 即:。其中NPVGO代表公司成长机会的现值。将NPVGO模型等式两侧同时除以E1, 可以得到市盈率的修正理论:
从上式中不难看出, 市盈率指标受到公司成长机会、必要收益率以及当期收益的影响, 且与公司成长机会呈相关。Lipe和Kormend (1994) 认为上式中NPVGO与E/r的比值可理解为公司价值中基于成长机会的价值同基于现有资产价值之间的比率。当公司成长机会的价值相对于非成长机会的价值比重较高时, 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会相对较高, 公司股票就会有一个较高的市盈率;反之, 当公司成长机会的价值相对于非成长机会的价值比重较低时, 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会相对较低, 即一个较低的市盈率。根据市盈率的定义, 在理论上公司的股价和当前收益共同决定市盈率的变化。股票价格是依据公司当前的收益情况和发展情况对其未来获利能力预期的折现, 公司的成长性越高, 获利能力越强, 投资者对其未来成长能力和收益情况的预期就越高, 股价也便随之上涨。因此, 投资者在运用市盈率进行投资决策分析时, 理论上应选择市盈率较低的上市公司, 因为较低市盈率意味着其价值可能被低估。由上述分析可见知市盈率理论上同企业成长性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下面我们将从成长潜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四个方面描述企业的成长性, 进而探讨其与市盈率之间的关系。
(1) 成长潜力。成长潜力能够衡量企业的发展速度, 是成长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企业成长潜力越高, 人们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越强。本文选取总资产增长率、资本积累率、净利润增长率作为衡量指标, 并提取公共因子。
(2) 偿债能力。企业的偿债能力代表了企业的偿还债务能力, 当企业对项目进行投资需要资金时, 偿债能力强的企业更容易有充裕的现金流, 进而保障企业成长的稳定性, 企业成长性越强。本文选取流动比率、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作为衡量指标, 并提取公共因子, 偿债能力的大小是企业成长稳定性的重要依据。
(3) 营运能力。企业的营运能力, 即企业运用各项资产以获取利润的能力。企业有较好的营运能力, 其资产的使用效率便越高, 资金周速度越快, 有利于企业的成长。企业营运能力越强, 企业成长的稳定性越高。本文选取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周转率作为衡量指标, 并提取公共因子。
3 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 企业有很强的盈利能力, 才能为持续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因此, 企业的盈利能力也是成长性的重要指标。本文选取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长期资本收益率作为衡量指标, 并提取公共因子。
基于上述分析, 我们可以将企业描述成长性的因子分为两类, 一类是描述企业成长性潜力的, 包括成长潜力和盈利能力, 这一类指标能够直接的决定未来的成长, 是企业未来价值增值的主要来源;而另一类则是描述企业成长稳定性的, 包括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 这一类指标偏向于补充企业的现金流, 为企业的成长起“护航”作用。
4 提取公共因子
如前文所述, 为了便于分析我国市盈率与成长性是否相关, 与成长性的哪些因素相关,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因子, 并得出潜力因子、偿债因子、营运因子和盈利因子四个指标来衡量企业的成长性, 其结果为:
成长能力=0.7总资产增长率+0.94资本积累率+0.23净利润增长率
偿债能力=0.645流动比率+1.12现金比率-3.01资产负债率
盈利潜力=0.59长期资本收益率+1.94净资产收益率+2.77资产报酬率
营运能力=0.7总资产周转率+0.86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周转率+0.16应收账款
周转率
5 研究设计与实证分析
5.1 样本选择
本文以2011年度沪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在模型进行回归前对数据进行了如下处理: (1) 剔除2011年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为负的数据; (2) 由于2008年以来房地产、金融保险行业收到的宏观调控影响过大, 因此这部分数据予以剔除; (3) 剔除ST类股。经按照上述要求对2011年沪市A股数据筛选后, 得到276个样本观测值。本文实证部分数据均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 使用软件为SPSS19.0。
5.2 模型设计
根据以上假设, 对市盈率进行线性回归等处理, 其回归模型为:
其中P/E代表市盈率, Growth代表成长潜力, Debt代表偿债能力, Pro代表盈利潜力, Oper代表营运能力, ε代表残差项。
5.3 实证分析
经过回归处理后我们得到的模型结果为:
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市盈率同企业成长潜力、盈利潜力、营运能力负相关, 与我们理论认为的假设相反。这一结果说明投资者对于企业的成长潜力和盈利能力等成长性潜力的关注度并不高, 尤其是与盈利能力的高度负相关, 说明投资者对于企业未来的预期收益并不关心, 投机性较大;而与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正相关, 与理论分析相符。说明投资者相比与未来企业的收益能力和扩张能力更为关注企业成长性的稳定与否。
6 结语
本文基于2011年沪市A股数据对于市盈率与公司成长性之间关系进行研究, 其结果表明投资者相对于企业未来的扩张能力和盈利能力更倾向于关注企业成长的稳定性, 但总体来说, 成长性与市盈率之间的相关性并不符合理论分析的预期结果。这说明目前人们对于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关注度较低, 更多的是进行投机而非投资。可见, 以市盈率作为投资决策的指标并不能完全有效地反应出市盈率与股票价值尤其是其成长性之间的关系。如何构建一个有效合理的市场依旧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摘要:市盈率和成长性是投资者在价值评估时的两个主要依据, 理论上这两者是正相关的, 而在证券市场机制尚未完善的我国却并不完全是这样。本文通过提取因子的方法获取了成长性的相应指标, 并验证其与市盈率的相关程度, 期望借此发现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
关键词:市盈率,成长性,价值投资
参考文献
[1]叶会.市盈率是投资决策分析的有效指标吗?——基于创业板公司财务状况质量的实证分析[J].会计与经济研究, 2012 (3) .
[2]陈共荣, 刘冉.市盈率能否成为投资决策分析的有效指标——来自中国A股的经验数据[J].会计研究, 2011 (9) .
数据真实 篇11
【关键词】电力统计数据质量;真实性;准确性;策略
保证电力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是仅靠某一个部门就可以做好的,它涉及到统计的制度、体制、管理等各个方面,只有把它们各自之间的关系协调好了,才可能从根本上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1.电力统计数据质量出现真实性和准确性缺失的原因分析
统计数据作为电力企业发展基础保障,统计数据不仅能为电力企业决策提供基础信息,还能促进电力企业日常经营的正常开展。因此,电力统计数据质量真实性和准确性若存在缺失现象,势必会影响着企业发展。对此,保证电力统计数据质量真实性和准确性是推动电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前提基础和保障,需要引起足够重视。而分析电力统计数据质量出现真实性和准确性缺失的原因所在,对提高电力统计数据质量有着指导作用,值得探究。
1.1统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加强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带来,信息数据增长速度呈现出爆炸形态。在面对日益增长数据信息,部分电力企业员工思想却未跟上时代步伐,停留在原有手抄报表阶段,没有充分认识到统计数据其报送工作必要和重要性。这样不仅导致员工未深刻认识工作岗位,还会影响到数据质量。[1]而造成员工认识不够本质原因有两方面,第一,领导因素,领导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缺乏,没有重视统计工作,导致员工未意识统计工作重要性;第二,统计工作人员本身综合素质有待加强,员工需要不仅学习进步,提升自身业务能力来应对今后统计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1.2统计管理相关体制有待完善
针对电力企业内部管理部门,电力企业中各类统计业务是安排不同部门进行负责,而不同部门还需分别将统计资料报送给主管领导,再对外进行报出。但是由于电力企业没有设立专门部门来主管企业资料信息,使得企业的统计信息所提供资料存在不一致现象,没有及时掌握、收集所需各类统计资料,且企业内部部门间很难做好信息资源共享和互换,进而导致统计数据失真现象产生,这对于基层企业表现更为突出。
1.3统计分析的质量有待提高
电力企业统计工作不是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汇总,它要求统计人员认真分析统计数据,成为领导决策重要数据依据。运用统计成果作为统计工作归宿,统计工作时有效运用统计成果能让企业日常工作具备前瞻性、权威性及直观性。伴着电力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大量历史数据积累在系统中,而在大量数据里提取具备价值信息是统计工作所面临问题。[2]现实中,大多电力企业统计处理方法难以适应于大量数据的处理,这些首先导致信息的孤立,难以实现不同系统间信息共享,其次要浪费大多时间找寻企业决策分析所需数据,再次不可及时预测和监控各业务,最后难以发现数据后面潜在规律协助企业决策和分析。从另一方面来看,统计数据分析与应用不到位,数据呈现形式和表格过于简单,没为企业提供有效准确信息,数据分析的方式不当,大多采取传统简单比较方法,不能解释数据背后深层内涵,进而影响到统计工作效率和质量,使得数据质量准确真实性难以突显。
2.提高电力统计数据质量真实性及准确性的策略
根据以上原因分析,可看到电力企业统计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作为湖南省电力公司邵阳隆回电力局工作人员,势必要在综合分析电力统计数据质量出现真实性和准确性缺失原因基础上,抓紧时间来纠正不足,培养综合素质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统计人才、完善统计系统管理制度、健全统计体系管理体制、做好统计分析工作等,从而确保统计工作和谐、快速、高校的完成。下面就应对策略给予具体详细分析。
2.1培养综合素质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统计人才
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剂,统计工作的开展与人才息息相关,人才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统计工作开展的顺利与否,并决定着统计数据质量的好坏。培训作为提高人才综合素质最直接手段,为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养,开展行之有效培训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培训员工要在企业发展共同目标和统一员工基础上开展,目标在于加强员工素质水平和业务能力。要通过规范化、有计划员工培训来有效增强员工业务能力,转变员工工作的态度,并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这样还为企业人资管理创造了良好氛围,伴着时代进步,员工知识与操作技能难以适应企业发展,而解决这一问题就可通过培训对员工进行考察,考查员工胜任能力,协助员工不断更新掌握知识技术,进而增强统计数据真实性及准确性。
2.2完善统计系统管理制度
统计系统管理制度作为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规范基础,它能保证统计工作按照规章制度顺利开展。完整统计系不仅包含统计部分,还包括各个部门,例如审计部分等多部门参与,这些部门通过相互合作,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保证各部门间交往符合规范要求,需要各部分根据规章制度按照必要方式来运行。为此,首先要求建立一个统计部门,这个统计部门要和其它部门相独立,统计部门所从事业务不被其它部门所影响,同时各个子部门均要归总统计部门管理;其次,在统计系统的内部部门间要构建规范交流和沟通渠道,确保统计数据传输准确性和真实性。
2.3健全统计体系管理体制
虽然大多电力企业统计体系管理体制相对较健全,却因为电力统计体系受到较大改革阻力,而存在着一定不足,这些不足尤其体现在执行困难上。为健全统计系统管理体制,可从两方面进行完善。首先,要让领导意识到统计工作必要性,只有领导意识到统计工作必要性才可全力支持,给予精神上、经济上和政策上的鼓励,进而统计体系管理体制能获取本质上进展,电力系统数据质量真实性及准确性才可获得保障。其次,要建立考核体制,将数据质量的高低和统计人员经济收入密切相连,用于提高统计人员工作责任心、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最后,纵向和横向比较其它单位已经获得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健全统计体系管理体制。
2.4做好统计分析工作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统计工作也要顺应时代潮流,更新和完善统计方法。因传统统计分析工具难以使用现代电力企业发展要求,为摆脱这一局面,更新统计分析方法,使用信息统计方法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作用。更新统计数据分析方法,首先要采取新型数据收集的技术工具,新型数据传输相关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型调查方法多种多样,如网络调查就为较高效率调查方法,通过网上调查可快速有效收集企业决策所需信息。网上调查常见形式包括抽样调查、网上普查,通过邮件形式随即抽样来发放调查表,再从被调查人员那收集问卷恢复。实际调查中,还可联合多媒体相关技术,为回答者提供各样测试方法。其次,采取新型数据分析模式来增强统计结果运用度。面对日益增多统计数据,为在大量数据中寻找对企业发展有价值数据,就需使用到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等统计分析工具,来有效提升电力企业统计工作效率,与电力企业运用统计数据分析与应用的程度。
3.结语
综上所述,统计是电力企业管理与决策的科学依据,只有借助于真实准确地统计数据,才能制定出科学可行的生产计划来;同样对问题定量的分析,也必须要依赖于真实准确地统计数据才能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因此,电力统计数据质量真实性和准确性若存在缺失现象,势必会影响着企业发展。对此,保证电力统计数据质量真实性和准确性是推动电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前提基础和保障,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科]
【参考文献】
[1]李小敏.新形势下做好电力系统统计工作的策略思考[J].产业经济,2011(10):305-305.
数据真实 篇12
股权价值高估是指外部投资者将企业的市场价值错估成高于其内在价值的一种现象。随着证券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上市公司的大量出现,这种错估价值的行为也越来越严重,会对市场和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已有研究发现,当企业股价被高估后,为了避免现期和未来股价出现大幅度下跌滑落的现象,企业管理层不得不实行盈余管理来隐藏真实财务信息,却损害了公司和股东的未来长远利益,可能导致如股价大跌、企业破产等严重后果,美国安然、中国银广夏就是这样的典型案例。针对股权价值被高估企业的盈余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股价高估当年的应计管理方面,针对高估期间的应计和真实两种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较少。但是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与应计项目相比,上市公司对具有较强隐蔽性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更为青睐。
因此,本文选取行业特征明显、真实盈余管理范围更大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从长远角度研究股权价值被高估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企业管理层是否可以通过应计项目短时间内维持高估的股价,又可以在长期内通过真实盈余活动使股票价格回归其内在价值。
二、文献回顾
Jensen在2005 年提出的企业价值被高估的委托代理成本理论中提到,当股票价格被高估时,公司管理层为攫取更多利益,会进行盈余管理从而产生代理成本。那么股价被高估的企业如何对会计利润进行管理呢?国内外学者做了一些关于股价高估与盈余管理的文献研究作为佐证。J.Gupta(2009)以10000 多个美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公司和行业两种不同角度衡量企业股价被高估程度,得出其均与应计盈余管理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Wang和Du(2012)进行研究发现,股价被高估的公司与价值被低估的公司相比,会采取更多的应计盈余操控手段,但也会产生较大的代理成本。Taylor(2012)以澳大利亚2010 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得出价值高估程度与应计项目操纵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国内学者对股权价值高估与盈余管理的研究较少,刘睿智和丁元丙(2014)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公司价值被高估的企业会利用应计手段进行盈余管理,且高估值与应计项目呈正相关关系。袁知柱和王书广(2014)以2003 ~ 2011年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从长远角度出发,验证了股价被高估的公司在高估期间采用了两种盈余管理方式——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初期两者都采用,在后期则采用真实盈余管理,使股价回归其原始内在价值。
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在研究股价高估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时,学者大多从应计盈余操纵的角度来衡量盈余管理,针对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较少。因为,应计活动一般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的变更,例如无形资产的摊销或计提的减值准备等,来调控财务报表信息。真实盈余活动则通过操纵实际经济活动,例如削减支出或调整赊销政策来达到预期的会计盈余目标。所以应计与真实盈余相比成本较低且易于操控,成为早期企业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首要选择。然而随着证券市场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日益完善,应计盈余操控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局限性也越来越大。所以,企业管理层逐渐开始利用真实经济活动进行盈余管理。Roy⁃chowdhury(2006)以盈余达到定值的美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其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发现了企业通过赊销提高销售收入、降低生产成本和酌量性费用等方法调增利润的行为。Co⁃hen(2008)实证研究后发现,美国在实施SOX法案之后,真实盈余管理活动有所增加。张俊瑞(2008)通过研究证实了中国上市公司存在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所以,本文在研究股价高估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时,除了应计盈余外还加入对真实盈余管理活动的研究。
另外,已有研究基本上都是以一期数据检验股价被高估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然而在股价高估期间,企业会一直采用应计盈余管理吗?高估企业与真实活动操控盈余关系到底如何呢?管理层是否可以通过应计项目短时间内维持高估的股价,又可以在长期内通过真实盈余活动使股票价格回归其内在价值呢?本文从长远角度出发,考察股价被高估制造业上市公司基于应计和真实两种盈余管理方式的盈余管理行为,以期为股权价值高估的治理优化提供有效的经验证据。
三、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企业股价被高估后,管理层不得不采用盈余管理的方式来达到相应的会计业绩,隐藏真实的财务信息以维持自身高估的股价,所以,在我国股价被高估的企业中,普遍存在着盈余管理行为。虽然我国在2006年颁布实行的新准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盈余管理行为,但因为经济人的趋利性,只要施行盈余管理所带来的收益大于损失,盈余操纵行为就会存在。学者们认为盈余管理分为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两种方式:前者一般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的变更,例如无形资产的摊销或计提的减值准备等,来调控财务报表信息;后者则通过操纵实际经济活动,例如削减支出或调整赊销政策来达到预期的会计盈余目标。两者都是合理利用会计准则调整财务报表的行为,只是操纵手段和后果不同。
因为应计项目与真实活动相比成本较低且易于操控,企业管理层在进行盈余管理时多采用应计活动。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证券市场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应计盈余操纵易引起外界关注,其局限性越来越大,而真实盈余活动则由于其隐蔽性和迷惑性得到众多企业的青睐。Co⁃hen(2008)、蔡春(2013)和顾煜(2015)等学者也证实了企业存在两种盈余管理方式。所以,本文认为股价被高估的企业管理层会通过应计项目短时间内维持高估的股价,又在长期内通过真实盈余活动使股票价格回归其内在价值,避免出现恶性循环。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股权价值被高估的企业会同时采用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两种盈余管理方式。
因为应计盈余管理操控成本低且易于操作,不需要施行实际的经济活动,管理层会在高估初期选择调高利润的应计盈余活动,来满足市场期望、维稳自身股价和攫取更多利益。但随着证券市场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如资产减值计提、关联方交易等很多行为都被限制,对应计项目的监督和审计的力度也越来越大,使得应计盈余空间变得越来越小。此外,从长远角度考虑,当期采用应计盈余操纵调增的会计盈余迟早会在未来某一期回转,影响企业业绩。因此,股价被高估企业的管理层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为退出股价上涨的恶性循环,不会一直施行应计盈余管理,其显著的相关性可能在高估期间减弱甚至消失。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股权价值被高估的企业在前期,管理层会采用应计盈余管理来调增利润,两者呈正相关关系,但因其回转等特点,在后期其显著的相关性可能在高估期间减弱甚至消失。
股价高估出现后可以一直持续下去,从一般高估发展到严重高估,直到公司进行的盈余管理难以维持高估股价时,股价会崩盘,公司股东和管理层的利益会遭到严重损害,因此,高估企业管理层在通过短期应计项目维稳股价的同时,也会采取其他盈余操纵降低对股价的高估程度。如上文所述,真实盈余管理需要安排实际的经济交易活动,如增加赊销、降低生产成本和关联交易等。这些行为难以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区分开,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迷惑性,不会引起外界的关注,受到监管和审计的力度也较小,风险与应计项目相比也更低。另外,股权分置改革后,管理层与企业利益更加密切相关,基于自身职业和利益的安全,会选择调减利润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以使股票价格回归其内在价值,避免股票崩盘时遭受的严重损失。同时又因为真实盈余管理活动没有回转的特点,在价值高估期间,管理层会一直施行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3:股权价值被高估的企业在股价高估期间,会一直采用真实盈余管理来调减利润,高估程度与真实盈余管理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Roychoehury(2006)和Zarowin(2010)认为企业通过采用赊销、生产和费用操控三种方式进行真实盈余操控更为有效。赊销操控是指企业管理层一般在当年第四季度通过赊销等政策来操控营业收入和当年会计利润。生产操控是指企业管理层利用存货产量与市场需求的产量进行调控,操纵单位营业成本,从而调整当年会计利润。费用操控是指企业管理层通过操纵广告和旅游等酌量性费用来调整当年会计利润。企业利用赊销政策增加销售时会使会计盈利增大,但会造成企业经营现金流量降低;企业增加存货产量则会减少产品单位成本,增加单位产品的盈利利润,从而提高企业总体会计盈余;企业减少酌量性费用,会导致会计利润增高。因此,如果公司管理层调减盈余,必然伴随着更低的异常生产成本、更高的异常经营现金净流量和酌量性费用。据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4:股权价值被高估的企业在股价高估期间,会一直采用销售、生产和费用这三种真实盈余管理方式来调减利润。
四、实证分析
(一)相关指标的计量
1. 应计盈余管理。
根据Jones(1991)、Dechow(1995)的研究,本文拟采用修正的Jones模型来度量应计盈余管理,同时又根据陆建桥(1999)的研究结论,在模型中加入无形资产和其他非流动资产之和作为其中一个变量,使模型在度量制造业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时更为有效。具体模型如下:
该模型首先通过模型(2)计算出应计项目的总额,再减去通过模型(3)计算得出的不可操控应计利润,即得到模型(4)中的DA,用DA的绝对值表示应计盈余管理程度,在后文实证研究中AM=|DA|。其中:TAi,t表示公司i第t年的总应计利润;NIi,t表示公司i第t年的净利润;CFOi,t表示公司i第t年的经营现金净流量;Ai,t-1表示公司i第t-1 年的资产总额;△AEVi,t表示公司i第t年相比第t-1 年营业收入的变动额;△IECi,t表示公司i第t年相比第t-1 年应收账款的变动额;PPEi,t和NPEi,t表示公司i第t年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与其他非流动资产之和的原值;NDAi,t表示公司i第t年非操控性应计利润;DAi,t表示公司i第t年操控性应计利润。α0,α1,α2,α3,α4的估计值使用各年度的数据,通过模型(2)分年度进行最小二乘法回归求得,εi,t为残差项。
2.真实盈余管理。
股价被高估的企业往往会利用应计活动来调增会计盈余,然而这只是手段之一,管理层还可能利用真实的经济活动进行盈余操控,根据上文所述,主要以赊销、生产和费用操控这三个方式进行验证。模型如下:
其中:CFOi,t表示公司i第t年的经营现金净流量;PRO⁃Di,t表示公司i第t年的生产成本与存货当期变动额之和;DISCi,t表示公司i第t年的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之和;Ai,t-1表示公司i第t-1年的总资产;AEVi,t表示公司i第t年的营业收入;△AEVi,t表示公司i第t年相比第t-1 年营业收入的变动额;△AEVi,t-1表示公司i第t-1 年相比第t-2 年营业收入的变动额。
首先利用我国制造业的样本数据分年度对模型(5)、(6)、(7)进行OLS线性回归,得出α0,α1,α2,α3,α4,然后计算出企业经营现金净流量、生产成本和费用的正常值,再用各公司的实际值减去正常值,最后得出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异常经营活动现金流(RMC)、异常产品成本(RMP)和异常酌量性费用(RMD)三个指标的数据。企业可能进行赊销操控,放宽赊销政策来调高会计盈余,也可能利用过度生产方式,降低存货单位成本,从而提高利润,还可能利用削减广告、旅游等费用来调增会计盈余。另外,企业也可能利用三种方式中的任意组合,或者同时利用三种方式。为此,本文根据Cohen(2008)和Zang(2012)等人的研究,用RM作为衡量企业真实盈余管理总水平的指标,即RM=RMP-RMC-RMD。
3.股权价值估值偏差的度量。
当市场价值M远远高于内在价值V时,会出现企业股价被高估的现象。本文用LNMV与LNIV的差值来表示企业股价被高估程度。同时又根据刘睿智(2009)、Saune(2012)、Duong(2012)的结论,根据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特点,在RKRV(2005)模型中加入流通股比例这一个变量来度量企业内在价值。模型如下:
其中:MVi,t表示公司i第t年股权市场价值;STOCKi,t表示公司i第t年3月末流通股股数;VALUEi,t表示公司i第t年3月末当日收盘价;BVi,t表示公司i第t-1年年末股权账面价值;|INi,t|表示公司i第t-1年净利润的绝对值;I为虚拟变量,当公司i第t-1年的净利润小于或者等于0时,I便为1,否则为0;LEVTi,t表示公司i第t-1年的财务杠杆;TPi,t表示公司i第t-1年的流通股比例。本文通过模型(8)求得制造业样本企业的股权市场价值,在股权分置改革后,非流通股一旦解禁就可以进行流通,因此本文忽略不计。利用模型(9)进行OLS线性回归得出α0,α1,α2,α3,α4,α5,将其代入模型(10)中,计算得出企业内在价值。
然后计算出LNMV与LNIV的差值,检验企业股权价值是否被高估。当差值大于0时,意味着该企业股权市场价值大于内在价值,企业股权价值被高估。本文为了获得更为明显的实证研究结果,借鉴刘睿智(2009)和袁知柱(2014)的做法,将同一年度LNMV与LNIV的差值大于0 的企业进行降序排序,将每年排在前50%的企业视为股权高估企业。设虚拟变量OV(i)表示股权高估程度,若企业连续i年都排在差值大于0 的前50%内,则OV(i)为1,否则为0。若某企业OV(1)等于1,OV(2)到OV(5)都为0,则意味着该企业只有在第一年股价被高估,后四年股价恢复正常。若OV(5)等于1,这意味着该企业连续5年股价都被高估。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上市公司数量几乎占据A股的一半以上,使得制造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方式相对一致。又因其自身行业特性,真实盈余管理空间与其他行业相比范围较大,易使回归分析结论较为明显。所以,本文以2006 ~ 2014 年沪深两市A股主板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为保证研究的准确性和完备性,我们剔除了以下样本:①金融和保险行业的上市公司样本;②期间被ST、∗ST、PT等特殊处理的上市公司样本;③期间进行股权融资的公司样本,最终得到可用样本3035 个。本文的数据全部来源于RESSET数据库,数据处理运用EXCEL和SPSS219.0完成。
(三)模型与变量说明
根据刘睿智(2009)和袁知柱(2014)的实证研究,将OV(i)视为自变量,加入资产负债率、公司规模、股权集中度等控制变量,为控制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加入年度虚拟变量。本文建立了以下多元回归模型:
为方便表述,在模型(12)中用EM变量代表RM、RMC、RMP和RMC4个真实盈余变量。
(四)实证分析
1. 描述性统计。
从表2中可以得到,AM和RM的均值分别为0.063、-0.013,标准差较小,从而可以看出我国制造业公司进行盈余操控的行为非常普遍,几乎所有的上市公司都进行了调增或者调减的盈余管理,初步证实了H1,我国股权高估的企业存在明显的盈余管理行为,利用应计操控的同时又利用真实活动进行盈余管理。从自变量OV(i)来看,OV(1)均值为0.228,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中股权价值被高估的公司数量比例较大,表明我国证券市场制度准则不完善,应该加强监管和治理力度。OV(2)均值为0.11,表明大约一半以上的股权价值高估公司在第一年后即恢复正常的市场价值。OV(5)均值为0.05,表明股价连续被高估五年的企业数量与只有一年被高估的企业数量相比较少。从控制变量来看,盈余管理柔性均值为0.28,表明制造业样本数据中,存货和应收账款在总资产中比重较高,易于操作盈余管理行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最大值为83%,均值为35%,说明在我国制造业中一股独大现象仍然存在。国家股的最大值虽为83%,但均值仅为4%,说明在我国制造业企业中国家控股比较少。
注:∗∗∗、∗∗、∗分别表示1%、5%、10%的显著性水平,下同。
2.相关性分析。
由表3 可知,解释变量OV(1)、OV(2)与被解释变量AM在5%显著性水平下的系数均为正,表明股权高估变量与应计盈余管理呈正相关关系,但OV(3)、OV(4)和OV(5)与应计盈余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制造业上市公司在股权被高估的前两年采用应计盈余管理行为来调增利润,在后期却放弃了应计项目,初步证实了H2。OV(i)与RM和RMP在1%显著性水平下的相关系数均为负,表明两者呈负相关关系。OV(i)与RMC和RMD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当制造业上市公司出现更高的异常经营现金净流量和酌量性费用以及更低的异常生产成本时,根据Roychoehury(2006)、Zarowin(2010)和Gunny(2010)的研究,此时股价高估企业在进行调减的盈余操控,其结果与RM是一致的。这表明企业在股价连续高估期间,会一直采用赊销、生产操控和费用操控这三种方式进行调减利润的真实盈余操纵,初步证实了H3 和H4。此外从总体上看,各变量间的相关性系数均不高,可预测模型不会出现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五)实证结果以及检验
1. 盈余管理的存在性。
本文对制造业中计入股权价值高估企业的AM和RM进行单样本T检验和中位数检验,通过检验结果是不是显著不等于0来判断样本公司盈余管理的存在性。
通过表4可知,只有OV(i=1)时的应计项目在5%水平上其均值和中位数显著不等于0;但在股价高估期间,RM显著不等于0,表明股权被高估的企业在股价高估后利用应计盈余操控的同时也较多利用调减利润的真实盈余操控,也从侧面证实了H2和H3。所以,本文通过均值T检验和中位数检验,证明了股权被高估的企业会进行明显的盈余操控行为,同时利用使用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两种方式,H1被证实。
2.应计盈余管理的多元回归分析。
由表5 可以得出,OV(1)、OV(2)与AM在1% 的水平下显著正相关,但OV(3)、OV(4)、OV(5)与AM没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表明股价被高估的制造业上市公司在股价连续被高估期间,初期采用调高利润的应计盈余操控,但在后期则可能不采用该手段,证实了H2。当企业股价被高估时,管理层为满足股东和证券市场的预期,不得不利用应计盈余调高利润,与Jensen的委托代理成本理论相符。然而从长远来看,基于应计盈余管理的回转特点,以及应计操纵空间的不断减少,企业管理层会采用真实盈余管理来调低利润,避免股价泡沫破裂。所以OV(i)与AM的正相关性逐渐消失。
控制变量中LNA、IN、ATO 、NTA与AM基本上均显著为负,可能是因为规模大、长期资产较多的企业,盈余管理动机较大的同时也容易引起外界关注,所以多倾向隐蔽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而存货和应收账款较多的公司也多倾向于真实盈余管理,减少了应计盈余操控。资产负债比率与应计盈余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债务契约动机促使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利用应计项目调增盈余以达到目标业绩。
3.真实盈余管理的多元回归分析。
由表6 可以看出,自变量OV(1)~ OV(5)的回归系数均为负且显著相关,意味着股价被高估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从刚开始到最后一直利用真实业务手段来调低利润,使股价慢慢与企业的内在价值相符,证实了H3。因为管理层在股权分置改革后与企业利益更为息息相关,虽然施行真实盈余操控可能会使管理层损失短期利益,却能够避免将来发生如企业破产等更为严重的事态,维护了自身和企业股东长期的利益。
控制变量中IN、GROWTH和ATO与RM均显著为正,存货和应收账款较多的公司因易于进行真实盈余操控,所以减少了应计盈余操控,转向真实盈余操控。高速发展增长的公司在股价被高估时多倾向于隐蔽性和迷惑性更强的真实盈余管理,从而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长期资产较多的企业,采用真实盈余操控方式成本较高,所以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大体呈负相关关系,是因为股权集中的企业股东为维持高股价不会准许管理层施行真实盈余活动来调低利润。
4.真实盈余管理分量的多元回归分析。
通过对相关性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回归分析,本文对H4有了初步验证,所以在对RMC、RMP、RMD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时,只在表7列示自变量系数,将常量和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省去。自变量OV(i)与RMD、RMC显著正相关,与RMP显著负相关,证实了H4,说明公司正在利用销售、生产和费用操控这三种方式进行真实盈余管理活动。企业管理层利用缩紧赊销政策使得会计利润降低,但企业出现更高的异常经营现金流;利用生产操控,提高了存货单位成本,降低利润,企业会出现更低的异常生产成本;同时利用销售和管理费用来调低会计盈余,企业会出现更高的异常费用,与表6结果一致。说明股权价值被高估的企业在股价高估期间,会一直采用销售、生产和费用这三种真实盈余管理方式来调减利润。
5.稳健性检验。
盈余管理与股权价值高估可能会产生内生性问题,即盈余管理的操纵促使了股权价值的高估,所以应当进行稳健性检验。首先将模型(11)和(12)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直接回归,将控制变量排除,然后将独立董事比例、股权再融资和权益比例代替原来回归方程中的国家股比例、资产负债率以及营业收入增长率,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因篇幅所限,只展示当自变量为OV(i=1)的结果(见表8),但回归效应是一致的,本文通过了稳健性检验。
五、结论
本文基于RMRV(2005)估值模型,研究了制造业上市公司在2010 ~ 2014年间股价被高估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股价被高估的企业会同时采用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来进行盈余管理,但利用时间以及手段不同,在高估前期,其高估程度与应计盈余管理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但又因其回转的特点,在高估后期其显著的相关性可能减弱甚至消失。但在股价高估期间,企业会一直采用三种真实盈余管理方式来调减利润,两者呈负相关关系,说明股价被高估的企业多倾向于真实活动操控盈余。
已有研究基本局限于利用一期的数据来考察企业如何利用应计盈余管理手段,并且对真实盈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存在性、股权融资行为等方面,针对股价高估与真实盈余的关系的研究很少。因此,本文从长远的角度考察价值被高估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为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价值高估的治理优化提供了有效的经验证据。另外,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股价被高估现象严重,连续5 年被高估的企业达到样本数据的10%左右,需要引起市场和企业管理层自身的重视,应加大监管和治理力度。如何利用盈余管理的研究来优化公司治理机制,考察股价被高估的真实原因,成为我们日后进一步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的贡献在于:在理论方面,从长远角度弥补了已有研究的缺失,将真实盈余管理纳入分析股权被高估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框架;在实践方面,在考察股权被高估企业盈余管理的治理时,不能只重视应计项目,还应该同时加大对真实活动的监督和治理力度。
摘要:本文基于RKRV(2005)模型,将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操控两种盈余管理方式纳入分析框架,利用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6~2014年的数据,研究样本公司股价高估期间的盈余管理行为。实证结果表明:股权被高估的企业会同时采用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两种方式,但利用时间以及手段不同。在高估前期,企业管理层会采用应计盈余管理来调增利润,但因其回转特点,在高估后期其显著的正相关性可能减弱甚至消失。而在股价高估期间,企业会一直采用销售、费用和生产操控这三种真实盈余管理方式来调减利润,说明股价被高估的企业与应计相比更倾向于真实活动操控盈余。
关键词:股权价值高估,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制造业
参考文献
刘睿智,丁远丙.价值被高估的上市公司操纵盈余吗--来自沪深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管理评论,2009(11).
王福胜,吉姗姗,程富.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的影响研究--基于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比较视角[J].南开管理评论,2014(2).
【数据真实】推荐阅读:
读懂调研数据背后的真实消费心理09-28
生活真实巧化艺术真实06-23
诗的真实与历史的真实07-04
真实活动05-09
真实纪录05-09
真实叙事05-22
真实现状05-25
回归真实05-26
真实05-31
真实作文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