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能力

2024-08-06

养老能力(精选12篇)

养老能力 篇1

郑功成 (2007) 认为, 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涉及到各个利益群体实际利益的重新调整以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责任划分[1] (P5-10) 。林德燊 (2007) 认为, 由于转出和转入地各统筹基金的征收基数和标准不同, 参保人对各统筹基金的缴费贡献有差别, 从而形成了本地和转入参保人之权利和义务的不相称[2]。本文认为养老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不顺畅的根源在于转入地和转出地之间的利益关系, 主要表现为养老保险权利义务的不平衡。而转入转出两地所涉及的利益则是本地区统筹账户的资金储备, 也就是养老金的支付能力。统筹账户转移比例直接与各地支付能力挂钩, 支付能力决定着养老保险的发展状态, 对社会的平稳持续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如果只转出个人账户的储存金额, 转入地将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 特别是由于流动的“趋富”效应, 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由于其更大劳动力需求以及较高的生活水平将吸引大量的外来人口, 其支付支付能力将面临严峻挑战。如果除了将个人账户全部转出外同时也将统筹账户的资金全部转出, 那么转出地也将面临严峻的经济压力, 同时也会面临“为他人做嫁衣”的局面。由此适中的转接比例非常关键, 2009年国务院制定出台养老保险关系转接办法, 在解决养老保险关系转接问题上迈出了意义重大的一步。《暂行办法》规定, 所有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 养老保险关系可在跨省就业的同时进行转移;在转移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的同时, 还可以转移12%的单位缴费, 以缓解各地养老金支付压力。然而比例的确定虽然暂时性缓解了支付能力所面临地困境, 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约束全国统筹目前难以实施的社会环境下, 《暂行办法》仍存在尚待完善之处。其未打破户籍限制同时限制了参保人退休地的选择权, 这两点缺陷使制度实施过程中面临阻碍, 部分参保人员仍不能简单顺利的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同时《暂行办法》未能与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挂钩, 随着不断的发展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经济能力以及吸引外来人口的能力将不断拉大或缩小, 因此固定比例12%并非长久之计是有目共睹的。那么只有建立一个与经济发展相挂钩长久有效的转接比例才能从长远角度与各地养老金的支付能力相协调。

为化解当前转接难的问题, 部分专家提出“分段计算”统筹账户资金。“分段计算”理论, 即从根本上追求权利与义务对等。这种理论表示, 参保人在哪里参保, 就按照该地区的制度执行养老保险制度, 如果参保人一生中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统筹区 (或不同制度) 参保缴费, 在领取养老金时与之比例相对应, 分别按各段的缴费情况和当地的有关参数计算。对参保人来说, 跨地区、跨制度流动不会增加或减少其养老保险权益。这将从根本上消除投机行为, 防止“趋富效应的产生”可以说是正本清源。在现在仍然是省级统筹的情况下, 这种计算方式实现全局性的权利与义务相对应。

本文认为, 解决转接系列问题有以下三种方式:第一是实现全国性的统筹, 然而就今天中国发展情况而言统筹还为时过早, 东西部发展不均衡生活水平有较大差距, 若强制实施统筹将面临一系列后续问题, 其中最为严苛的就是养老金的支付问题。为了适应全国各省份的经济发展状况, 统筹必然会建立一个居中的社会保险制度, 对于发达地区来说, 低层次的社会保险制度如隔靴搔痒, 并不能实现生活保障制度, 而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又恰好相反, 过高的保险金让他们望尘莫及, 完全失去了社会保险的特性。第二是建立新的养老保险运营制度, 这种办法能从根本上解决现阶段所面临地社会保险问题, 但新的养老保险应该如何建立推行, 已经进行投保的人应该如何安置都是将面临巨大的阻力。第三是根据“分段计算”理论完善养老保险转接制度, 保证参保人权益在转接中不受损失, 同时兼顾地方利益。虽然在理论上“分段计算”能解决转接与养老金支付能力的冲突, 但是由于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碎片化, 在制度、地区、人群分割严重的状态下, 该方法工作量巨大, 手续复杂, 制度交易成本太大。就这一问题, 本文认为虽然实施难度高但仍有解决办法, 首先建立全局性的养老保险信息网络, 逐步实现社会保险关系信息库在地市间、省市间, 乃至全国范围的联网与信息共享, 做到流动人员随到, 随交, 随记账, 随办转移。充分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和金融网络, 与银行金融产业挂钩, 便捷社会保险权益的转移、查询, 切实解决跨地区流动时社会保险关系和资金的转接问题。对各地的统筹账户资金进行监控, 对每一次转接均有记录, 由国家进行统筹资金调配, 有地方代为管理。这样虽然并未实现制度上的统筹, 但是却在信息上实现了统筹, 从宏观角度对统筹账户进行了监控, 将养老金的支付与转接资金进行整合为一体。

参考文献

[1]郑功成.实现全国统筹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刻不容缓的既定目标[J].理论前言, 2008, (18) .

[2]林德燊.论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战略选择——探索构建新型农保和完善城保的思考[J].第二届中国社会保障论坛文集—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上册) .北京: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7年版.

养老能力 篇2

我单位在严格贯彻执行《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规定的同时,在养老保险待遇审核、基金稽核、养老保险动态管理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和工作手段,有效地缓解了因基金支出大幅增加给养老保险基金保障带来的巨大压力。

建立规避基金风险的长效机制。为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完整运行,我单位不断加大基金监管工作力度,通过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初步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基金管理制度,真正使我县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制约化的要求,确保了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完整运营,杜绝了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建立了规避基金风险的“防火墙”和“隔离带”,切实维护用人单位和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

社旗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管理办公室

养老能力 篇3

根本得不到满足。我校在2007年正式开办了养老护理专业,2007届的养护专业学生也已经走向了各自的工作岗位,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但我们的学生也存在一些不足。笔者在此谈谈在养老护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些见解供大家参考。

一、适当改变传统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适应实践工作和养老护理员角色

护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必须在服务老人的实践过程中进行学习和应用。所以应该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尽早接触老人。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学生在所有课程学习结束之后集中半个月到一个月时间见习,第三年再去实习。笔者认为应该在第二个学期就让学生到养老院去提前接触老人,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穿插养老院的实践活动,可以一周在养老院,一周在学校,这样提早为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接触老人的机会,还可以培养他们与老人的感情,也让他们理论联系实践不断地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在进养老院之前,除对学生进行常规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训练外,注意向学生灌输“以老人为中心”的观念,还应增加学生素质与行为规范和交流技巧的训练。

二、课程设置改革

传统的课程设置一般都是按照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教学法,即先基础后实践带来了基础与实践割裂、理论脱离实际的局面,所以考虑在公共课中穿插专业基础课,在专业基础课中穿插专业课,并增加实践练习的机会。实习和社会实践不仅能让他们开阔视野,同时也能够让他们充分了解社会对自己本专业的真实需求,并把专业知识和技能融入实践过程中,提高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三、改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贯彻启发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一直以教师为中心,重视教师的表达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尝试运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通过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并行,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锻炼和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如:提出学生可自我评价的定量与定质的实习目标;结合护理实践过程中知识需要与问题为学生安排各种讲座;采用多种形式给予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锻炼专业能力的机会,允许学生在不违反原则的基础上有所发挥创新,对合理的创新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护理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特点。2007届养护专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一般能比较快地适应工作要求,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实际动手能力不足,工作期间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普遍较弱。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是实践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中专教育阶段虽然安排了实习或者社会实践等课时,但是存在实习时间太短、力度不够等问题,使学生缺少在相关职业岗位上的真正锻炼。现在许多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心理素质评价普遍较低,有些学生已经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却不被社会认可,这是由于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缺失造成的。有些学生的心理素质与用人单位所需求员工心理素质的要求相差甚远,很多学生在社会上跳槽频繁,有的甚至还不知道自己是否能胜任工作就要走人,也给人一种缺乏信誉的感觉,种种现象都折射出学生不成熟的心理素质。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就是要求学生重视自己的专业技能训练,并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如: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居家养老活动,走进养老院,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团结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五、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护理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各种操作技术,单纯的课堂讲授和操作演示,学生常感到内容抽象难以掌握,对操作有时不能全面系统地观察。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利用图、文、声、像等多媒体,在先进计算机的有效控制下,以最优化的方式实现教学目标。它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优选形式多样的教学媒体,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增强学生对系统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对实践操作的感性认识,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六、重视提高带教老师的实践能力

我国的养老护理教育还是以中专为主,护理老师学历普遍不高,养老院工作经验缺乏,另外有一些老师是在医院的临床护理岗位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也存在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相对不足的问题,所以老师本身也要注意提高自己的素质,不仅要进行自身知识体系的更新,掌握精湛的护理技术,而且要掌握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育和教学理论水平,探索改進教学方法,才能在教学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特别是针对养老护理专业老师养老院工作经验不足的问题,应该让老师走进养老院,走进社区活动,走进居家养老,以提高老师的实践能力水平。

七、不断完善实验室建设

养老护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养老护理实验室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护理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熟悉各项护理操作规程,掌握操作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护理实际操作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资源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要素,直接制约和影响着护理实验教学改革和护理人才培养。实验室对培养实践和技术应用人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深化改革实验室管理,增强实验资源活力,推进优质实验资源为培养养老护理人才服务。如何加快实验室建设,增加一些必要的实验室器材,合理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是我们改革的重要环节。例如,可以考虑每天课外活动、自习时间实验室对学生开放,并安排专职教师进行操作辅导,目的是为了巩固并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就业人员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我作为一名中职老师,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 江西省民政学校教务科)

养老能力 篇4

医养结合是将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型模式。它既包括传统的生活护理服务、精神心理服务、老年文化服务,还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及临终关怀服务等。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服务的对象与普通养老机构服务的对象相比,主要针对特殊群体:慢性病老人、易复发病老人、大病恢复期老人、残障老人及绝症期老人。

服务的内容以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护理服务、精神慰藉服务为基础,相比于普通的养老机构,还增加了医疗诊治服务、大病康复服务及临终关怀服务等服务项目,这也是其内容中最重要的服务。

2 我国养老从业人员现状

根据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课题组2015年对我国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现状的调查报告(下文称调查报告),在被调查的239 312名从业人员中,直接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从业人员占比不到一半,管理人员比重较大,养老护理人员在各类别人员中人数最多,占42.12%;专业技术人员有29 212人,仅占12.21%,甚至少于工勤人员的21.86%,专业技术人员亟需增强。从上述数据中不难看出,与养老服务的实际需求相比,服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仍有较大的缺口。

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达22 200万人,按照老年人与护理员3∶1的比例推算,全国最少需要7 400万名养老护理员。从以上数据中不难看出,目前养老从业人员不仅在数量上缺口较大,在学历水平、资格认证、专业服务能力上也与需求存在很大的差距。这就导致我国养老从业人员数量少,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量偏少,服务队伍的业务水平整体偏低,从而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

3 养老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

3.1 对从业人员专业知识的要求

医养结合模式服务对象是健康、基本健康、不健康和生活不能自理的四类老年人,但重点面向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因此,要求养老服务人员需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除此之外,还应具备老年人病症突发的处理能力,还应具备根据需护理人员的日常习惯、病症、身体情况为其量身定做每天的护理日程的能力。

目前,我国养老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专业知识、护理能力等较其他国家来说还是相对较低的。以工作人员学历水平为例,调查报告指出,研究生及以上的人数仅占有效数据的0.23%;本科生占有效数据的6.95%;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占有效数据的70%以上。因此,可以向日本学习,如在学历水平方面:日本老年专科护士需要在获得学士学位后,经过两年脱产课程的学习,通过考试合格后,由日本护理协会对其进行资格认证,而我国目前老年护理学专业方向的培养的只有本科一个层次。因此,医养结合机构每年应组织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的老年护理的培训,包括老年常见疾病专科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及常见急症的急救方法等,让理论知识与实践服务相结合,不仅可以让从业人员的能力得到快速提高,还可有效地转变从业人员的“脏累”观念,避免人才的流失。

3.2 对从业人员在老年康复能力上的要求

张岚在《辽宁养老事业的现状及其从业人员的培养策略》提到,辽宁养老机构中大部分老年人比较喜欢参加时间较长、频度较大的体育活动。一般选择的锻炼形式以散步、健身走、慢跑为主,运动强度为微微出汗或不达到身体疲劳为主。但这些缺乏科学的健身指导,达不到强身健体、预防疾病、调节心理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作用,影响老年人的科学健身。

在医养结合模式下,相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基本健康的老年人除了日常生活的基本诊疗服务外,护理服务相对是比较少的。所以对这类老年人应加入日常的体育锻炼活动、生病恢复期的复原活动等,提高并保持其健康的身体素质。

由此可见,缺乏专业的养老人员会影响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制约养老事业健康的发展。所以在医养结合机构内管理人员应增加机构内体育设施的数量和专业人员的数量,为老年人锻炼身体提供良好的锻炼环境和机会。

3.3 对从业人员服务对象心理疏导的要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到,人在满足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后,还需要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就是说在基本的需要外,还有精神和关爱上的需要。现阶段我国老人在诊疗、康复和生活上的需求越来越多,从业人员以往提供的简单的护理服务和日常照料服务忽视了对老年人的心理、精神慰藉,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老年人的多种需求。

医养结合机构内的老年人相对于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来说,与亲属间的距离相对较远,虽然机构内老年人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但这种交流却远不及和子女的交流,这容易让老年人产生失落感和遗忘感,对家的归属感也会有所下降。因此,就需要从业人员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老年人的消极情绪,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综上可见,医养结合机构内的养老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然而我国从业人员往往忽视了心理知识的学习,不能及时发现老年人出现的心理问题。因此,从业人员应学习心理学的专业知识,预防未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解决已出现的问题。而且,从业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其面对自身消极情绪、护理对象突发状况、护理对象急躁等问题时,能够从容面对、妥善处理。

4 提高养老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的途径

4.1 政府提高政策支持,加大从业人员的社会认可度

《关于印发辽宁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发展规划(2013-2015年)的通知》中提到,增加社会养老服务工程,健全完善面向所有老人的养老服务体系。制定从业人员岗位职责和服务标准,加强技能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做到服务队伍专业化。

在政策中不难看出我国对于养老产业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而且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社会对老年服务的了解受到局限,使养老服务遭到误解,导致从业人员的社会认可度低。因此,政府可通过改变养老从业人员的福利待遇、薪酬与养老产业政策的优惠等方面来提高从业人员的社会认可度。

4.2 加强高校专业建设,提高从业人员学历水平

服务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养老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因此可在各类院校建立起高级护理人员的教育模式,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科学合理地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以提高养老的专业水平。

同时,对于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还应在全国中等、高等护理院校中普及老年护理学和社区护理学的课程,在有条件的院校开办老年护理专业,培养专业老年护理的护士;在高等护理教育中增设老年护理的硕士、博士学位,培养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快速地发展我国的老年护理学科。

4.3 对在岗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实践能力

对在医养结合结构工作的养老从业人员进行在岗培训,如专家讲座、护理专业高校教师知识培训、养老机构优秀工作人员经验分享等。对在机构工作的从业人员来说,工作熟练度较高,在培训过程中比较清楚自身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可提高其培训的效率。对高校从事护理教育的教师来说,应提供出国交流、国内学术会议等机会,提高其专业学科知识。这种边培训、边工作的方式能及时发现实践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容易产生的错误,便于从业人员之间的交流,有助于其素质的提高。

4.4 完善从业人员的准入制度

为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和医疗质量,日本政府于1963年制订了《老人福利法》,并提出“介护”一词。要求“介护福祉士”资格人员必须进行基础科目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并通过国家资格认定的考试。全国各类型民办养老机构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新兴行业之一,护理员、康复师等工作人员的职业准入已成为我国养老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我国可以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养老从业人员的职业化水平。考取资格证时,不应局限于传统单一的笔试形式,还可加入模拟护理场景等实操内容。

参考文献

[1]张旭.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

[2]岳海玉,翟清华,刘倩.等.社区居家养老医疗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与社会,2013(9).

[3]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课题组.我国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全国养老机构数据直报系统239312名从业人员的数据分析[J].中国民政,2015(17).

[4]黄佳豪,孟昉.“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6).

养老能力 篇5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养老院、福利院、幼儿园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的术语、定义、建设要求、验收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行政区域内床位50张以上的医院、养老院、福利院、幼儿园开展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2 术语与定义

DB/T1388的术语定义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 医院

以向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医疗机构。2.2 养老院

为老年人养老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组织,又称敬老院。2.3 幼儿园

用于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学前教育机构。3 建设要求

3.1 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

3.1.1 对本单位落实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管理措施、执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等情况,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应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防火检查;单位内设部门负责人应每周开展一次防火检查。

3.1.2 医院、养老院、福利院、幼儿园及其内设部门组织开展防火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a)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b)消防车通道、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畅通,有无堵塞、锁闭情况;

c)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设置及完好情况; d)有无违章使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情况; e)员工本岗位消防知识的掌握情况;

f)消防(控制室)值班情况、消防控制设备运行情况及相关记录;

g)燃油、燃气等易燃易爆危险品的使用是否符合有关国家技术标准要求;

h)防火巡查、火灾隐患的整改以及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i)厨房、灶间烟道每季度清洗情况;

j)消防水源情况,灭火器材配置及完好情况,室内外消火栓、水泵接合器有无损坏、埋压、遮挡、圈占等影响使用情况; k)医院的易燃制剂、高压氧舱等危险部位有无违反操作规程情况;

l)其他消防安全情况。

3.1.3 医院、养老院、福利院、幼儿园应进行每日防火巡查,夜间防火巡查应不少于两次。医院、养老院、福利院、幼儿园应利用本单位视频监控设备辅助开展防火巡查。3.1.4 医院、养老院、福利院、幼儿园组织开展防火巡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a)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b)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畅通,有无堵塞、锁闭情况; c)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防火卷帘下是否堆放物品等情况;

d)重点部位人员在岗在位情况;

e)消火栓、灭火器、消防安全标志完好情况; f)门窗是否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

3.1.5 员工应履行本岗位消防安全职责,遵守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熟悉本岗位火灾危险性,掌握火灾防范措施,每天进行本岗位防火检查,及时发现火灾隐患。

3.1.6 医院病房、养老院宿舍、幼儿园教室、宿舍等重点部位明确专人每日进行本岗位防火检查,包括下列内容: a)有无遗留火种,是否切断电源;

b)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畅通,有无堵塞、锁闭情况; c)消火栓、灭火器、逃生器材、消防安全标志完好情况。3.1.7 医院、养老院、福利院、幼儿园消防安全责任人对火灾隐患整改负总责,消防安全管理人和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具体负责组织火灾隐患整改工作,消防安全管理人、有关部门、员工应当认真履行火灾隐患整改责任。

3.1.8 发现的火灾隐患应当立即改正;对不能立即改正的,发现人应当向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或消防安全管理人报告,按程序整改并做好记录。

3.1.9 火灾隐患确定后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或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当及时研究制定整改方案,确定整改措施、期限、部门和责任人,报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审批。

3.1.10 火灾隐患整改部门和责任人应当按照整改方案要求,落实整改措施,并加强整改期间的安全防范,确保消防安全。医院、养老院、福利院、幼儿园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措施,为整改火灾隐患提供经费和组织保障。

3.1.11 火灾隐患整改完毕后,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当组织验收,并将验收结果报告消防安全责任人。3.2 扑救初期火灾能力

3.2.1 医院、养老院、福利院、幼儿园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应熟悉本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和扑救初期火灾的组织指挥程序。

3.2.2 员工发现火灾应当立即呼救并打“119”电话报警,起火部位现场员工应当于1 min内形成第一灭火力量,在第一时间内采取如下措施:

a)消防设施、器材附近的员工利用现场消火栓、灭火器等设施器材灭火;

b)电话或火灾报警按钮附近的员工立即通知消防控制室或单位值班人员;

c)员工负责引导、帮护人员疏散。

3.2.3 火灾确认后,消防控制室或单位值班人员应当立即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于3 min内形成第二灭火力量,及时采取如下措施: a)通讯联络组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要求通知预案涉及的员工赶赴火场,向消防队报警,向火场指挥员报告火灾情况,将火场指挥员的指令下达有关员工;

b)灭火行动组根据火灾情况利用本单位的消防设施、器材控制和扑救初期火灾;

c)疏散引导组按分工组织引导现场人员疏散;

d)房间附近员工负责通知房间内所有人员,确定房间内无人员后,在房间门上作统一记号标注;

e)安全救护组负责协助救护老、幼、病、残等行动不便的人员; f)现场警戒组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火场,维持火场秩序。3.3 组织疏散逃生能力

3.3.1 医院、养老院、福利院、幼儿园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和员工应当熟悉本单位疏散逃生路线以及组织人员疏散程序,掌握避难逃生设施使用方法,具备火场自救逃生的基本技能,定期组织疏散演练。养老院、幼儿园应定期组织老人、幼儿参加疏散演练。

3.3.2 发生火灾时,首要任务是将人员安全疏散。所有工作人员应遵循“患者、老人和儿童先撤、工作人员后撤”的原则,“避开火源,就近疏散,统一组织,有条不紊”疏散人员。

3.3.3 医院、养老院、福利院、幼儿园的工作人员要熟悉工作环境,发生火灾时应当通过喊话、广播等方式稳定火场人员情绪,消除恐慌心理,积极组织人员采取正确的逃生方法,向安全出口、疏散楼梯、避难层(间)、楼顶等安全地点疏散逃生,并防止拥堵踩踏。3.3.4 发生火灾时,应当按照以下顺序通知人员疏散:

a)二层及以上的楼房发生火灾,应先通知着火层及其相邻的上下层的每个房间;

b)首层发生火灾,应先通知本层、二层及地下各层的每个房间; c)地下室发生火灾,应先通知地下各层及首层的每个房间; 3.3.5 医院、养老院、福利院、幼儿园组织疏散逃生时对行动不便的人员应当采取人背、担架抬、轮椅搬的方法快而不乱地从各个房间疏散出来。为避免造成疏散通路堵塞乃至挤踏造成的伤亡,还应组织有关人员在人流交叉处、出入口等疏散通道重要环节进行强制疏导。其他工作人员按照分工对每个房间、角落进行搜寻营救被困人员。a)对危重患者实施火场营救时,可把病人和输氧、输液器具一起抬走;

b)对婴儿营救尽量使用婴儿呼吸袋,要轻抱轻放、使用空气呼吸器保护;

c)对营救残障人员(特别是耳聋、失明)时,可采取强制引导; d)对营救传染病患者,要穿防化服、佩戴空气呼吸器,事后要进行卫生处理。

e)营救疏散过程中要做好对患者情绪的安定工作,尤其是心脏病、肺心病、高血压等患者,要避免由于受到惊吓导致病情加剧等现象发生。

3.3.6 医院、养老院、福利院、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必须掌握每天的人员数量情况,在人员疏散到安全地点后及时清点,对被疏散出的人员进行安抚。

3.3.7 火灾无法控制时,医院、养老院、福利院、幼儿园应及时通知所有参加救援人员撤离。

3.3.8 医院、养老院、福利院、幼儿园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单位总平面图,每个楼层设置疏散指示图;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按规定设置指示标志。

3.4 消防宣传教育能力

3.4.1 医院、养老院、福利院、幼儿园应当确定专兼职消防宣传教育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具备宣传教育能力。

3.4.2 医院、养老院、福利院、幼儿园应当悬挂或张贴消防宣传标语,利用展板、专栏、广播、电视、电子显示屏等形式开展消防宣传教育。

3.4.3 员工上岗、转岗前、临时替岗人员,应经过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合格;对在岗人员每半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教育。

3.4.4 幼儿园应利用儿歌、游戏、绘画、参观消防站等形式对幼儿开展消防安全常识教育;养老院服务人员提醒老人安全用火用电。3.4.5 医院、养老院、福利院、幼儿园员工通过消防安全教育应掌握以下内容:

a)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等; b)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c)消防设施、器材的性能、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

d)报火警、扑救初期火灾、应急疏散和自救逃生的知识、技能; e)本单位安全疏散路线,引导人员疏散的程序和方法; f)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内容、操作程序。

3.4.6 医院、养老院、福利院、幼儿园应在显著位置和每个楼层提示火灾危险性,设置“严禁吸烟”等警示性标牌,每个消防设施使用部位和灭火器设置点应设置一个使用方法标牌,消防车通道每50m应设置“消防专用车道严禁占用”提示性标牌,主要出入口应设置“消防安全责任告知书”和“消防安全承诺书”。

3.4.7 消防控制室应当悬挂《消防控制室管理制度》、《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职责》、《火灾接警处警程序》和《消防控制室管理应急程序》。4 验收

养老能力 篇6

究竟归到哪一类?

如果说养老基金是近两年的产物,则着实有些牵强,因为早期的“舶来品”生命周期基金也曾在内地风光一时,但多年一直只有大成基金和汇丰晋信门下有三只,而直到工银瑞信新发的生命周期基金,其索性把一直在“股”、“债”中摇摆不定的生命周期基金改成了债基。

同样的问题也摆在了更贴近于养老的养老基金面前,养老基金究竟应该姓“股”还是姓“债”呢?成立于去年11月28日的天弘养老是这一阵营的先行者。从公司网站披露的契约合同上看,该基金属于混合型基金中低风险的固定收益类基金,因为其规定的股票仓位比例最高为30%,而且设定的业绩比较基准是税后的五年期定存利率。

而阵营中的第二只产品海富通养老就截然不同。资料显示,该基金虽然归属在混合型基金名下,但实际在仓位的设计上更为灵活,因为该基金所追求的是绝对收益,对股票投资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为0~95%,对于债券等固定收益资产配置可从5%提升至100%,突破常见混合型基金限制,换言之似乎可以在股债中自由穿梭。

而成立于今年下半年的两只养老基金则设计的也是偏向于固定收益类。华夏永福养老基金更像天弘养老,因为设计的是30%的低股票仓位和选择了一位债券基金的基金经理来掌管;

而上投养老则将股票仓位稍微放宽了一点,设计的仓位最高比例是40%。

对此,北京某基金分析师向记者表示,恰如养老金入市以标榜“安全保值”为第一要务一样,顾名思义,养老基金就是应该吸引投资者长期持有甚至陪伴终生,但如果将产品设计成追求股票高收益的高风险偏股型产品,那就无法保证基金净值保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水平范围内。从这一点上看,海富通养老设计得似乎过于激进了。

而且,目前大多的养老基金实际上颇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因为本质上就是偏固定收益的低风险混合型基金会,养老的特色从何体现呢?

先发者问题曝光

本周,公募基金的三季报披露完毕,而天弘养老和海富通养老的问题也显露出来。

三季报显示,成立于今年5月底的海富通样养老募集成立时候的规模是约8.5亿,仅仅一个季度的时间,9月30日该基金的份额只剩下了约3.93亿,该基金在打开后份额跑掉超过了一半,而申购的资金份额只有约14万份。如是判断,该基金在当初募集期应该是拉来了大量的帮忙资金,而这部分资金进场的目的显然与养老无关,在基金打开后就迅速跑掉了。

同样,记者注意到,10月29日,该基金发布公告,增聘了一位基金老将谢志刚来任职基金经理,与已有的两位基金经理共同掌管海富通养老基金。对于一只养老基金实行三基金经理制,某种程度上似乎是展示了公司的重视,但更多似乎也是公司对于份额流失过快的一种担心。记者注意到,该基金成立以来的净值表现一直不温不火,基本围绕着“1”做上下波动,这似乎与该基金在三季度重点建仓的神州泰岳的大热表现背道而驰。

时间稍长的天弘养老基金则是另一番景象,尽管三季度股票型基金的平均仓位已经达到了80%以上,而该基金也有着30%的仓位比例限制,但是今年以来的三份季报显示,该基金的股票仓位一直保持在个位数。一季度时仓位为7.65%,半年报时仓位降低为4.39%,到了三季报时仓位则回升至9.89%,但是仍未达到规定上限比例的三分之一。

而且,虽然没有遭遇到赎回过半的“危机”,但该基金的份额也呈现出几个季度以来逐步下降的趋势。从成立时候的3.29亿份下降到第一季度末期的2.43亿份,二季度末又从2.43亿份下降到1.96亿份,三季度末期又从1.96亿份下降到1.67亿份。

同时,基金经理还在季报总结中表示,部分地产股投资失败损耗了净值的增长。记者查阅前十大重仓股,发现持有的主要地产股是排在第二位的冠城大通。而三季度,该股逆势下跌了约5.21%。而除去排名前三的股票占比大于1%以外,剩余股票占比均不到1%。有分析人士指出,在三季度股市整体向好背景下操作仍保持低仓位且存在操作失误,未来股市一旦反复则仓位有可能归零,但若因此影响到净值则或许会加速资金的撤离。

养老能力 篇7

本文将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出发,以吸收能力为中介变量,构建社会资本影响民办养老机构绩效的概念模型,并深入分析各个维度在民办养老机构发展中的相对影响力,为民办养老机构改善绩效提供更为准确的实证证据。

一、文献综述

过去已有大量的文献对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探讨。Nahapiet和Ghoshal提出,社会资本通过内外部的社会网络关系为企业提供各种资源信息,建立合作关系,进而为企业带来利益。马富萍和李燕萍从公共性、政治性和商业性三个维度对社会资本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社会资本通过资源获取间接影响企业创新绩效。杨鹏鹏等的研究也表明,市场社会资本和技术社会资本可以通过动态能力影响企业绩效。仇中宁和陈传明通过研究228家高新技术企业,提出内部社会资本在市场知识转移的作用下间接对企业创新绩效发挥促进作用的观点。

关于社会资本、吸收能力和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研究,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王国顺和杨坤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在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下对企业绩效有积极作用,且潜在吸收能力正向影响实现吸收能力。周霞等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团队外部社会资本通过潜在吸收能力影响团队创新绩效;团队内部社会资本通过实现吸收能力影响团队创新绩效。钱锡红等以121家深圳市IC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检验得出知识获取、知识转换和应用能力能够提升企业绩效的结论。

综上,关于社会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已取得了许多实质性的成果,但从养老机构角度来研究社会资本对其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还存在空白。因此,本文以民办养老机构为研究样本,以吸收能力作为中介变量,探讨市场社会资本、公共社会资本、政府社会资本、内部社会资本对民办养老机构绩效的影响。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社会资本与吸收能力

1. 市场社会资本、潜在吸收能力和实现吸收能力。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民办养老机构与供应商、客户和同行企业间的沟通与协作变得尤为重要。Slater和Narver提出企业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可以及时获取市场供需信息。Ivarsson和Alvstaml研究证明,企业与客户的联系有助于企业系统性地整合和利用现有的产品和服务,提高企业的吸收能力。耿新和张体勤通过实证检验得出结论:商业性质的社会资本能够增进企业间信息共享与知识交流,获取稀缺资源,从而促进企业发展。民办养老机构通过与市场相关方的交流和联系获取新知识和新技术,为入住老人提供不同的基础设施及服务需求,提高入住老人生活环境满意度,进而提高民办养老机构绩效。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a:市场社会资本正向影响潜在吸收能力。

H1b:市场社会资本正向影响实现吸收能力。

H1c:市场社会资本正向影响民办养老机构绩效。

2. 公共社会资本、潜在吸收能力和实现吸收能力。

在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的环境下,构建公共社会资本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Su-Hsien Chang等提出了养老机构和学术机构的合作模型,一方面鼓励学术机构人员参与临床实践,另一方面可以使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学习更多专业知识。马富萍和李燕萍认为,公共社会资本能促使企业获得医学院校、金融机构的信任,进而为实现知识获取、转移、共享提供有力的基础。民办养老机构通过与医学院校、银行机构等保持频繁而紧密的联系,有助于民办养老机构与外部知识源的互动,提升民办养老机构的吸收能力,进而提高民办养老机构的绩效。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a:公共社会资本正向影响潜在吸收能力。

H2b:公共社会资本正向影响实现吸收能力。

H2c:公共社会资本正向影响民办养老机构绩效。

3. 政府社会资本、潜在吸收能力和实现吸收能力。

政府社会资本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帮助企业优先获取各种资源,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得到政府的支持。Luo提出,政府对公共资源有着较大的控制权,对企业发展影响力较大。Lee等提出,企业与政府部门合作,不仅能获取免费资助,而且可以降低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同时有利于企业从外部环境中获取更多的稀缺资源。民办养老机构与政府部门合作,能有效地分析和理解政策信息,从而更好地将新知识和新技术转化为老人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民办养老机构通过与政府部门加强联系,能够有效获取知识资源,并快速实现对新知识的消化和应用,进而提高民办养老机构绩效。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a:政府社会资本正向影响潜在吸收能力。

H3b:政府社会资本正向影响实现吸收能力。

H3c:政府社会资本正向影响民办养老机构绩效。

4. 内部社会资本、潜在吸收能力和实现吸收能力。

民办养老机构的内部社会资本是建立在管理者和员工、员工与员工的基础上来进行沟通与合作的。Kogut等认为,不同部门间的良好沟通与互动,不仅能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帮助管理者获取企业所需要的信息和技术。Galunic和Rodan认为,成员间的频繁交流能够提高组织内部知识交换的频率,而成员间的信任关系使得知识在组织内部顺利消化、转换和应用。民办养老机构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社会服务机构,内部员工联系越紧密,信息流通速度就越快,知识的获取和利用就越便捷。这不仅可以快速提升员工素质,而且有利于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4a:内部社会资本正向影响潜在吸收能力。

H4b:内部社会资本正向影响实现吸收能力。

H4c:内部社会资本正向影响民办养老机构绩效。

(二)吸收能力与民办养老机构绩效

1. 潜在吸收能力、实现吸收能力和民办养老机构绩效。

Enkel等发现,潜在吸收能力能够帮助企业识别并获取外部新知识,实现对既有知识基础的增强与补充,深化企业的知识积累并扩大其知识边界。Foss等提出,实现吸收能力有助于通过整合利用新旧知识来开发不同于以往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服务,避免陷入过度依赖现有知识基础而导致的能力陷阱。许学国等也发现吸收能力对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具有重要性。民办养老机构需要不断地获取新资源,并转化和利用新资源来满足老人的需求,从而提高民办养老机构绩效。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5a:潜在吸收能力正向影响民办养老机构绩效。

H5b:实现吸收能力正向影响民办养老机构绩效。

2. 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

民办养老机构通过与市场、政府等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和联系,可以获取新资源和新知识,提高民办养老机构对外部信息的吸收能力和应用能力,进而提高民办养老机构绩效。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6a:潜在吸收能力在社会资本与民办养老机构绩效间起到中介作用。

H6b:实现吸收能力在社会资本与民办养老机构绩效间起到中介作用。

综上,构建本文的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三、数据来源和变量选取

(一)数据来源

北京市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迅速、政策落实较好以及服务种类齐全,在社会资本、吸收能力及运营绩效方面较其他地区的民办养老机构有较大的代表性,由此本文以北京市民办养老机构为调查样本。问卷收集主要通过电子邮件和现场派发,共回收190份问卷,剔除答案完全相同或不完整的问卷,有效问卷共165份,有效率为86.8%。其中,电子邮件收回129份,有效问卷107份;现场派发收回71份,有效问卷58份。

(二)变量测量

本文采用的度量指标,是已发表在权威期刊上的文献曾使用过的变量。在设计问卷的过程中,我们咨询了相关领域的学者和企业管理者的建议,并进行了修正。其中,社会资本量表借鉴了Nahapiet和Ghoshal、薛永基等学者的研究;吸收能力量表借鉴了韦影、王雷等学者的研究;绩效量表借鉴了Hooley等学者的研究。各变量的测量题项均采用Likert 5级量表,1~5分别对应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

四、实证分析

(一)信效度检验和因子分析

本文根据调研数据,首先采用软件SPSS 19.0对量表题项进行信效度检验(见表1)。所有变量的Cronbach'α系数和KMO值均大于0.7,表明量表信度和效度较好。其次,运用软件SPSS 19.0对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见表1),因子载荷量均大于0.6,表明量表收敛效度较好。

(二)假设检验

首先,本文采用Lisrel 8.7软件对社会资本、吸收能力与运营绩效的关系进行结构方程分析。模型拟合指标的数值分别为:χ2/df=2.193,RMSEA=0.062,NFI=0.936,CFI=0.934,GFI=0.912,GFI=0.945,AG-FI=0.939,各项拟合指标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说明模型总体有较好的拟合效果。然后,本文采用结构方程对市场社会资本、公共社会资本、政府社会资本、内部社会资本、吸收能力和运营绩效的关系路径进行检验分析(见表2),其中有三条路径未通过检验,予以删除。通过修正模型,得到最终模型。再次进行拟合,各项指标均达到模型拟合要求,说明最终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最终模型见图2。

由图2可知,市场社会资本、公共社会资本和政府社会资本对民办养老机构绩效存在正向影响,H1c、H2c、H3c成立。内部社会资本对机构绩效的正向影响不明显,H4c不成立,可能是因为民办养老机构内部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大部分属于非正式沟通,对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作用不明显。市场社会资本正向影响潜在吸收能力,H1a成立。市场社会资本对实现吸收能力的正向影响不明显,H1b不成立,可能是因为民办养老机构早期投资大、回报周期长和利润率低的行业特点导致机构难以将获取的外部知识进行转化和利用。公共和政府社会资本均对吸收能力存在正向影响,H2a、H2b、H3a、H3b成立。内部社会资本对实现吸收能力存在正向影响,H4b成立。内部社会资本对潜在吸收能力的正向影响不明显,H4a不成立,可能是因为民办养老机构内部员工的知识水平有限,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低,对知识的获取缺少概念。潜在和实现吸收能力均正向影响民办养老机构绩效,H5a、H5b成立。

(三)中介作用检验

本文基于Muller等对中介作用成立的判断标准,对吸收能力在社会资本与民办养老机构绩效之间是否起到中介作用进行检验(见表3)。模型一未加入吸收能力,模型二和模型三分别加入潜在和实现吸收能力进行回归分析。通过比较,发现模型一中社会资本正向影响民办养老机构绩效。加入潜在吸收能力后,其正向关系有所下降,而潜在吸收能力显著影响民办养老机构绩效。比较模型一和模型三,模型三中社会资本显著正向影响民办养老机构绩效,加入实现吸收能力后,其正向关系有所下降,而实现吸收能力显著影响民办养老机构绩效。综上判断,吸收能力在社会资本与民办养老机构绩效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因此H6a、H6b成立。

注:***表示P<0.001,**表示P<0.01,*表示P<0.05;N=165。下同。

五、结论及启示

本文以民办养老机构为研究样本,运用结构方程验证社会资本通过吸收能力对民办养老机构绩效的影响。研究显示,市场社会资本正向影响潜在吸收能力,公共社会资本和政府社会资本均显著正向影响吸收能力,内部社会资本正向影响实现吸收能力;吸收能力正向影响民办养老机构绩效;吸收能力在社会资本对民办养老机构绩效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以上研究结论对民办养老机构的启示如下:

1.重视社会资本的发展。

首先,民办养老机构应不断加强与供应商、客户及其他同行企业的沟通与互动,及时获取客户需求和行业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服务内容,增强自身服务意识。其次,民办养老机构需要将医学院校、金融机构等视为合作对象,使其为民办养老机构提供专业人才和资金支持。再次,民办养老机构要重视和政府部门的联系,使其为机构开设管理培训班的课程,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养老机构管理方法,创办免费的护理技能培训,提高民办养老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最后,民办养老机构要提高机构内部工作人员的信任度和忠诚度,促进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

2.注重吸收能力的培养。

民办养老机构在发展中应该注重吸收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利用潜在吸收能力不断丰富已有知识的学习和应用,鼓励员工跨部门沟通,加快知识的共享。另一方面,加强对实现吸收能力的培育,完善养老服务的人才培养机制,吸收高素质人才,提高民办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对新知识的利用和转化能力,进而促进民办养老机构运营绩效的持续改善和提升。

3.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需要政府、市场以及社会力量的共同协助,鼓励各种慈善机构和社会爱心力量加入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中来。由于养老服务业具有福利性和营利性双重特性,应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让专业人士来管理养老服务机构。同时,政府出资让民办养老机构主管参加培训,提高其经营管理能力,实现民办养老机构的良好发展。

摘要:本文以潜在吸收能力和实现吸收能力作为中介变量,构建了社会资本影响民办养老机构绩效的概念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方法探讨了民办养老机构中社会资本对其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市场社会资本正向影响潜在吸收能力,公共社会资本和政府社会资本均正向影响潜在吸收能力和实现吸收能力,内部社会资本正向影响实现吸收能力;潜在吸收能力和实现吸收能力正向影响民办养老机构绩效;吸收能力在社会资本与民办养老机构绩效间起到中介作用。

关键词:社会资本,吸收能力,民办养老机构,结构方程

参考文献

马富萍,李燕萍.资源型企业高管社会资本的资源获取与技术创新[J].经济管理,2011(8).

仇中宁,陈传明.内部社会资本影响组织绩效的机制--基于市场知识转移视角[J].经济管理,2013(4).

耿新,张体勤.企业家社会资本对组织动态能力的影响--以组织宽裕为调节变量[J].管理世界,2010(6).

王国顺,杨昆.社会资本、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11(5).

养老能力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 抽取9所高职院校2015年1月—2016年1月的270名学生进行调查, 其中大专院校4间, 本科院校5间, 采用面对面访问和学生自主填写方式, 统一收集资料, 对无效的问卷剔除在外, 样本基本资料见表1。

1.2 量表

参考《教学规划纲要》组织制定的人才培养模式测评标准, 查阅相关文献和其他国家的评判标准, 通过对高校教授专家进行调查咨询, 形成养老护理人才培养模式能力测评量表, 共有4个维度10个条目组成, 分别为知识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自律自主等, 并有10个分维度, 三个等级分别为熟练掌握、基本掌握、部分掌握, 对应分值为3分、2分和1分。

1.3 测评方法

1.3.1 信度测评方法

采用Cronbach’s系数和折半信度系数评估内部一致性量表的信度。

1.3.2 效度测评方法

(1) 表面效度:由9名高校教师和学生进行检测, 其中养老护理专业教师5名, 专业学生4名, 进行量表内容的审阅, 对各项条目的可行性进行筛选, 评估各县条目是否可以反映高校培养养老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 对概念不清、不易理解或不符合实际的项目进行修改。 (2) 内容效度:由专家评审内容, 计算各维度和总维度的CVR, 最大值为1, 表示专家认为该项目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最小值为-1, 表示专家认为该项目无代表性, CVR值越高越具有代表性, 其内容效度越好。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才有百分率表示, 并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 计算量表Cronbach’s系数检测量表内部一致性。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共对9所高职院校发放270份问卷, 共收回且填写完整符合要求的问卷252份, 有效率93.33%, 调查对象均为高职院校学生, 本科学历居多, 见表1。

2.2 量表的效度分析

2.2.1 表面效度

通过对9名高校教师和学生, 其中养老护理专业教师5名, 专业学生4名, 进行量表内容的审阅, 结合国内情况和研究目的, 修改部分条目, 使之符合对养老服务人才能力测评的要求。

2.2.2 内容效度

邀请9名高校学生, 对内容效度进行检测, 计算总量表内容效度比 (CVR) 和各分维度CVR, 总量表CVR为0.941, 各维度系数0.822~0.931之间, 见表2。

2.2.3 结构信度

纳入探索性因子之后进行分析, 确定4个维度和所包含的条目, 计算累计方差贡献率, 各因子均达40%以上。因子1、因子2和因子3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0.36%、51.26%和47.88%

2.3 量表的信度分析

内部一致性Cronbach’s系数0.947, 各分维度Cronbach’s系数0.845~0.921之间, 总量表折半信度系数0.934, 均大于0.8, 在可接受范围内, 见表3。

3 讨论

针对目前中国老年化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老年人口基数日益增大, 预计到2020年, 中国老年人口将达2.43亿[2]。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必然需要先发展养老护理专业人才, 为老人提供医疗保障和生活护理, 使老年人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 然而中国的养老护理人才严重不足, 与老年群体需求不相符, 导致国家养老负担加重, 养老问题已成为了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 如何促进我国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当前的热点[3]。培养一批专业的养老照护护理人员, 建设和开发养老护理专业, 为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的高水准的养老护理人才, 以满足社会发展和市场的需求。

构建良好的测评体系是提高护理人员能力的重要前提, 然而目前, 关于养老护理人才能力测评的体系尚不健全, 如何界定养老护理人员的能力, 界定养老护理胜任能力, 明确养老护理的教育需求, 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国外有关于养老护理人员能力测评体系的评价标准, 但规定过细, 部分内容不符合中国国情, 不在中国养老护理人员的工作范畴内[4,5], 因此, 急需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测评体系, 为今后中国养老事业的研究进一步提供科学依据, 并采用因子分析测量法研究测评体系的效度和信度, 提供可靠的结果。

信度是指调查测评表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6], 该研究使用Cronbach’s系数评估量表总维度系数值大于0.9, 表示该测评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而各分维度折半系数介于0.845~0.92之间, 均大于0.8分以上, 表示量表达到了检验要求。效度主要包括表明效度、内容效度和结构信度, 表面效度根据个人对概念的主观理解进行判断, 属于直觉判断, 因此不能作为测量工具的有力证据[7], 但通过专业人员对量表进行表面的评判, 有利于收集有用的信息, 进一步修改使之符合我国国情。内容信度是专家通过评估量表, 得出CVR值, CVR值越高提示各项目代表性越好[8], 该研究证实该量表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 CVR达0.94。结构信度是指量表可以测量理论的特质程度, 反映量表内容与概率框架的结合程度, 常用因子分析进行评价, 该研究通过纳入探索性因子之后进行分析, 确定4个维度和所包含的条目, 计算累积方差贡献率, 各因子均达40%以上, 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该研究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与李琳[9]等基本相一致, 其Cronbach′sα系数为0.84, 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6.48%, 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国内王雪云[10]也认为, 当量表中的Cronbach’s系数为0.860, 分半信度为0.810时即可评定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

综上所述, 该研究结果表明, 该养老护理人才培养模式能力测评量表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 适用于我国养老护理人才培养模式能力的测评分析。

参考文献

[1]冯会玲, 白建英, 秦爱军.中医药院校护生从事老年护理就业意愿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9 (14) :44-47.

[2]王芳.老年护理本科教学课程体系模块的构建与阶段性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 2013, 12 (13) :87-89.

[3]孔令磷, 程梦琳, 饶玉霞.老年护理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 10 (11) :257-259.

[4]R mn JC.Adverse factors and the mental health of older npeople:Implications for socialand professional practice[J].Journal of Psychiatric and Mental Health Nursing, 2005 (12) :290-296.

[5]任艳, 胡晓莹.临床护理教师教学感知质量评价量表的研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5 (30) :145-148.

[6]岳彤, 孙宏玉.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能力自评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 2014, 8 (2) :224-228.

[7]朱丽娜, 孙宏玉.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J].护理管理杂志, 2014, 4 (2) :147-149.

[8]廖敏.问卷的信度和效度以及SPSS软件运用[J], 科技展望, 2016, 9 (16) :336-338.

[9]李琳, 许乐, 颜超, 等.烧伤专科医护人员疼痛管理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的研制[J].护理学杂志, 2015, 12 (24) :112-115.

养老能力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校护理系2005级5年制护理大专生339人, 均为女生;年龄16岁~19岁;均为初中起点入学。在第3学年具备一定医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169人, 实验组170人。两组护生年龄、理论成绩及动手操作能力水平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的护理专业课程采用传统的理论授课和实训室实训的教学办法。实验组在理论授课和实训室实训的基础上, 组织护生进行养老院社会实践。理论课与实训课教师相对固定。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生的教学效果并对实验组护生进行社会实践的可行性调查。

1.2.1 养老院社会实践

在辅导员和护理专业教师的帮助下, 利用周六或周日的时间, 分组定期轮流去某社区养老院进行自愿服务活动。服务内容呈循序渐进式, 随护理专业课程进展而不断深入, 最初是在辅导员和教师的带领下, 初步了解老年公寓的基本环境, 与老人谈心、聊天或进行一些简单的娱乐;然后过渡到简单的生活护理和简单的康复训练指导, 最后到生命体征的测量、常见老年疾病的护理和咨询等。

1.2.2 效果评价

护理专业课程结束时, 即期末实习前抽签进行综合技能测试, 两组使用同一技能测试试卷进行考核, 在评分标准里含有与综合护理能力相关的项目, 包括:操作的规范性及熟练程度、爱伤观念、沟通协调、健康教育、应变能力等。考核结束后, 计算出每组的平均成绩。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综合技能测试成绩 (见表1)

2.2 可行性调查

实验组91%护生赞成或接受这种社会实践方式, 认为增加了自己的学习兴趣;97%护生认为提高了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能力, 人际关系更加和谐。79%护生认为加深了对临床思维模式的理解, 有效提高了主动学习和探索创新能力;81%护生认为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并提高了自己的健康教育能力, 增加了实习的信心。

3 讨论

3.1 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动机, 提高了主动学习的兴趣

所谓学习动机是指由护生的学习需要所引起的直接推动护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3]。据我们平时了解, 5年制护生由于初中起点, 入学时年龄尚小, 当初选择护理这个专业时有很大的盲目性, 甚至绝大多数是来自于父母的意愿, 导致学习动机缺乏, 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很低, 而我们在护理授课环节中, 让护生进入养老院进行社会实践, 直面真实的环境, 从而激发了护生的求知欲望, 使护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3.2 缩短了护生从学校到临床的距离

教师有意识的引导护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实践, 逐渐将所学知识与临床实际结合起来, 使护生早期接触临床, 将学习过程从课堂延伸到临床, 从理论延伸到实践, 弥补了先教学后实践的不足[4], 缩小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增加了护生的自信。

3.3 有助于培养护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护生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现代人才观的具体体现[5]。在养老院自愿服务活动中, 因为老师对护生的能力要求是循序渐进, 这就促使护生根据实践目标, 把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书本结合起来, 理论联系实际, 主动思考, 查阅资料, 解决问题, 这样既巩固了护生的理论知识, 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3.4 提高了护生的健康教育能力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健康教育能力。在养老院社会实践中, 因为服务对象是老人, 大部分患有疾病, 如肺气肿、高血压、冠心病等, 这些内容护生在课堂上都曾学过。面对服务对象提出的相关问题, 如果护生对部分知识还没有掌握或掌握得不好, 可以促使护生回来后再有针对性地“补课”, 进而巩固了专业知识[6], 健康教育的能力自然就得到了提高。

3.5 提高了沟通能力

3.5.1 语言沟通能力

以往我们在教学中发现, 护生在上实训课时, 不论是面对模型人还是自己的同学扮演病人, 进行沟通都很机械, 没有新意。在这次调查中发现, 绝大多数护生认为自己的沟通能力提高了, 随着一次次的接触和了解, 他们对这里的情况已经非常熟悉, 交流就变得越来越自然。

3.5.2 非语言沟通能力

不仅仅是锻炼了语言沟通能力, 非语言沟通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但在养老院中, 眼花耳聋、行动不便、心情抑郁、开朗乐观等老人都有, 为了达到有效的沟通交流, 促使护生必须不断地运用各种非语言沟通技巧, 极大地锻炼了他们的非语言沟通能力。

随着中国老龄化人口的增多, 21世纪将有更多的护理人员参与到老年护理中, 通过养老院的社会实践活动, 开阔了护生的视野, 提高了他们的综合护理能力, 密切了护患之间的关系, 为以后的养老护理工作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关键词:养老院,社会实践,护生,培养,综合护理能力

参考文献

[1]童淑萍, 李惠玲.高职护生临床综合护理能力的培养[J].中华护理教育, 2006, 3 (3) :117.

[2]Walton J.The changing environment:Newchallenges for nurse ed-ucators[J].Jouroal of Nursing Education, 2004, 35 (9) :400-405.

[3]何刚.激发大护生学习动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人才开发, 2000 (2) :20-21.

[4]鄂文华.用以人为本的理念设计护理教育[J].护理研究, 2004, 18 (12A) :2253-2254.

[5]绳杰清, 冯子维, 胡凤春, 等.自主设计型实验教学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6, 20 (3A) :739.

养老能力 篇10

近年来,黑龙江省农村家庭人口老龄化和空巢化问题越来越严重,提升农村居民晚年生活水平、减轻家庭养老负担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农村居民商业养老保险是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动经济发展(吴定福,2005),但目前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在养老保障体系中尚未完全发挥其作用(徐文芳,2009)。研究表明,黑龙江省农村居民逐渐认识到商业养老保险的重要性,但其支付意愿受家庭年收入、文化程度、传统家庭养老观念等影响,支付能力仍有广阔的提升空间。本文通过构建ELES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对横截面数据计算参数估计值,可以测算黑龙江省农村居民商业养老保险的支付能力,从而强化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管理、引导农村居民合理消费,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

二、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是一种需求函数系统。其基本公式如下:

上式中,Ei代表农村居民对第i种商品(本文研究的是商业养老保险)的总支付能力;pi为第i种商品的价格;qi代表第i种商品的实际需求量;di代表第i种商品的基本需求量;βi为边际消费倾向(0<βi<1;∑βi≤1);I为消费者收入。

(二)数据来源

采用2004-2013年《黑龙江省统计年鉴》中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各项消费支出数据,在准确掌握相关数据的基础上运用ELES模型分析了农村居民商业养老保险的支付能力。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实证结果

将2004-2013年的黑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与其食品、衣着、居住等八大项消费支出数据利用Eviews软件通过ELES模型完成参数估计,依据最小二乘法(OLS)作出相关参数的估计值。此模型中的各参数基本上都通过了各项假设检验,且符合相关的经济学原理。

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的八大项消费支出和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其中最小的拟合度判定系数R2=0.5836,进一步显示EELLEESS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

((二))实证结果分析

本文从边际消费倾向和基本需求两方面测算黑龙江省农村居民商业养老保险支付能力。

(1)边际消费倾向分析,根据表1 可以得出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的医疗保健方面的边际消费倾向达到了0.0954 的结论,从表中也可以看到医疗保健排在第二位,仅次于食品。这也表明了黑龙江省农村居民在其每增加一个货币单位的人均纯收入时,用于医疗保健就相应地增加0.0954 个货币单位方面的消费支出,同时也意味着黑龙江省农村居民对医疗保健的了解越来越积极,对养老保险的需求也在日益变大。

(2)商业养老保险支付能力分析,农村居民基本消费需求支出代表农村居民购买基本生活需求品的能力,是最低的支付水平,可以测算黑龙江省农村居民商业养老保险支付能力。

将黑龙江省2012 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八大项消费支出的横截面数据带入ELES模型,进而得出表2 的结果。其中,食品基本消费支出为295.25 元,而实际支出总额高达2164.94 元,是人均基本消费支出的七倍。从中可知,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其中养老保险方面的实际消费支出也远远大于基本消费支出,是其基本支出的四倍,且数值都是大于0的,以上充分可以表明黑龙江省农村居民在养老保险商有较大的支付能力,并且能够满足自身对养老保险的需求,而且也能够支付得起额外的养老保险如商业养老保险,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出黑龙江省农村居民对商业养老保险的支付能力正在逐渐的加强。

众所周知,食品消费是农村居民满足自身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居民只有在满足了自身基本需求后才能用剩余收入去消费其他方面,因此据表2 可知,如果黑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小于食品的基本消费支出295.25 元,就可以认为黑龙江省农村居民对养老保险没有支付能力,也就不用提商业养老保险了;而当其收入在295.25~893元之间,则可认为黑龙江省农村居民可以部分满足自身的养老保险需求,此外对商业养老保险也会具有一定的支付能力;如果收入超过893元,就表示黑龙江省农村居民具备稳定的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能力。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以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的相关收支数据为基础,运用ELES模型测算了农村居民商业养老保险的支付能力。研究发现: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步满足了居民基本生活需求,更多的人开始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水平,对医疗保健尤其是商业养老保险的需求大幅增加,支付能力日益提高。为此,必须要大力促进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发展,多渠道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为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提供物质基础。同时,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群众参保投保的意识,增强投资理念,强化对商业养老保险的正确认识,鼓励人们提高生活总体质量。另外,保险公司要着力研发更具针对性的保险产品,坚持差异化定价策略,满足农村居民的多层次保险需求,从而提高农村居民商业养老保险的支付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定富.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J].保险研究,2005(10)

[2]徐文芳.我国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基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视角[J].保险研究,2009(08)

[3]李晓峰等.基于ELES模型的北京市农民工消费结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8(4)

[4]朱龙培.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中商业保险参与性不足的困境[J].农村经济,2012(8)

选居家养老还是机构养老 篇11

上海作为全国最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截至2007年底,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总数已达286.33万人,占户籍人口的20.8%,比重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在这之中,约63万老人需要护理照料,其中11万老人需要完全护理,由此而产生的老年人护理需求的巨大缺口该由谁来弥补呢?

为了解决这一老年人所面临的最大难题,许多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养老院。然而是不是退休以后,放弃居家养老,选择机构养老,住进宽敞明亮的养老院,过上晚年的集体生活,就养老无忧了呢?

一个花甲老人的担忧

张萍今年66岁,丈夫常国雄今年68岁,两人退休前都是上海的普通工人,虽然这些年上海市政府一直在增加退休人员养老金,但由于退休时间早,两人的养老金基数都很低,现在两人养老金加起来才2500元。尽管养老金不多,但老两口多少年来已经过惯了简朴的生活,日子还算过得安稳。然而退休第二年,常国雄就因为突发脑溢血昏迷住院,并进行了开颅手术,手术虽然取得了成功,但常国雄此后身体大不如前,行动迟缓,经常会出现抽搐现象,别说家务活不能干,就连去门口小花园散步都要有人搀扶。好在张萍身体还很健康,不但包下了所有的家务活,还担起了时刻小心照顾丈夫的重任。

然而最近这两年,张萍明显感觉到自己老了,身体不听使唤了,做家务的时间稍微一长就会累得腰酸背痛,看着自己满头的白发和布满皱纹的额头,张萍突然感到一丝担忧:过两年要是我身体也渐渐差了,没力气照顾老常了,那我们可怎么办?要是我再有个万一,走在了老常前面,那以后老常的日子可怎么过呢?

“我就养了一个儿子,前些年结婚后搬出去了,他们小两口每天工作都忙得要死,晚上还要回家来吃饭,我现在每天烧饭给他们吃还来不及,以后万一我做不动了,他们哪有时间来照顾我们啊?”于是张萍很自然地把目光投向了街道养老院。

可让张萍失望的是,他们家小区里的街道养老院虽然价格不高,每月最低只要800多元,但设施较差,卫生条件不理想,而且张萍最关心的伙食也不尽如人意,于是她又去附近的其他几家养老机构转了一圈,发现虽然有些养老院条件还不错,但收费太高。“我和老常一个月收入加起来才2500元,像我去住的话因为生活还能自理,把养老金全部扔进去差不多够了,但老常要人照顾,这点钱肯定不够用了。再说了,我们身边总还得有点余钱吧,总不能把所有养老金都给他们吧。哎,经济上能承受的,条件不满意,而条件满意的,经济上又承受不起。现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张萍轻声感叹道。

“实在不行,就只能把房子卖了吧。”思考片刻后,张萍这样说道。不过从张萍的口气里可以听出,她希望房子以后能留给儿子。

机构养老想说爱你不容易

虽然很多老人还是受传统观念影响,乐意选择居家养老。不过,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剧,也有许多老人和张萍一样还是希望能选择机构养老。毕竟岁月不饶人,身体再好,年纪一大,各种毛病还是会不期而至。

这些希望前往养老院安度晚年的人一般都有自己的退休金,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长期与子女分开生活。待自己的身体状况比较差的时候,他们不愿“拖累”儿女,于是,或者雇保姆在家照看自己,或者住进老年护理院。但比起住进养老院,雇一个全天候看护老人的住家型保姆的费用可能更高。

然而许多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普通城市退休族却发现,目前的养老机构呈现出一种“两极分化”的状态:不是收费太高,太“贵族化”,就是收费不高,但条件太差,真正能满足大众化需求的养老机构还是很少。

如张萍老夫妻要是入住上海市区某中高档敬老院的话,两人入住的一次性收费就要7600元,而张萍每月还需支付1280-1430元(全自理或半自理),而常国雄则要支付1580-1730元(半护理或全护理),这显然已经超出了这对普通退休工人的支付能力。

养老方式因人而异

抛开个人经济条件的局限性不说,机构养老是不是就一定比居家养老更好呢?

在“2008老龄事业发展国际研讨会”上,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副司长阎青春介绍说,西方发达国家的养老大都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老龄社会初期,国家大规模兴办机构;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意识到机构养老对老人的心理可能造成伤害,养老要回归家庭,但不能一下子回归,就先回到社区;最后回归家庭,形成以家庭为主养老体系。

中国要建立怎样的养老模式呢?阎青春概括了三句话:“以家庭服务保障为基础,以社区照顾为依托,以机构供养为补充。”

毕竟,无论从国内还是国外来看,能够享受机构养老服务的老年人都是少数,尤其是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养老机构覆盖还很少。而且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也更认同儿孙绕膝、尽享天伦的晚年生活,即使独生子女一代无法和老年人同住,只要子女能够经常回家看看,老人自己能给自己寻找乐趣,多多参与社区活动,一样可以让晚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当然,如果老人没有子女,或者身患重病,需要有专业护理,同时家庭经济条件也能承受的话,那机构养老也不失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养老能力 篇12

新农保是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新农保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 其中中央财政将对地方进行补助, 并且会直接补贴到农民头上。新农保借鉴了目前城镇职工统账结合的模式, 建立了农民个人账户和基础养老金帐户, 新农保在支付结构上分两部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由国家财政全部保证支付, 个人帐户养老金由农民个人支付和政府补贴公共组成。[1]根据国务院新农保试点的指导意见, 辽宁省于2009年11月17日发布了辽宁省开展新农保试点的指导意见, 之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了新农保试点经办规程, 辽宁省确定建昌县、建平县、西丰县、义县、清原满族自治县等8个县为新农保试点县, 试点覆盖面为全省10%的县。

二、农民的投保能力分析

农民个人投保能力是开展新农保要考虑的首要因素。一般来讲, 年交保费的金额应该低于农民当年的收入与支出的差额, 以2008年为例, 辽宁省农村家庭人均总收入是9346.41元, 减去人均总支出8289.68元, 余额是1056.73元。当然考虑到16岁以下, 59岁以上的农民不需要参加保险, 它的可支配余额可以提供给家庭中其他成员参保, 那么参保农民的人均投保能力要高于1056.73元。按照当前辽宁省当前设定的缴费标准, 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 一般的农民还是有投保能力的。而且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中央惠农政策的不断落实, 农民的收入水平会进一步的提高, 投保能力也会不断的增强。可见, 这次新农保方案的实施, 农民还是有一定承受能力的, 可行性还是较强的。

三、政府资金筹集能力分析

1.基础养老金筹集

这次新农保和老农保最大的区别的是要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 改变了老农保仅由农民个人缴费的局面, 并且新农保的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基础养老金完全由政府补贴, 具体的补贴方式是, 省级以上财政补助80%, 其中国家财政补助50%;市、县两级财政补助20%, 其中市级财政至少补助10%。可见新农保基础养老金的补贴是采用四级财政共同分担, 按比例补贴的方式进行。由统计年鉴数据, 2008年末辽宁省的总人口数为4246.1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数是2126.3万人, 农业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为50.0%;60岁以上的人口数为657万人, 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为15.47%;那么可以估算出60岁以上的农业人口数为329万人。

按照同样的估算方法, 我们可知, 2008年末锦州市总人口为310.19万人, 其中60岁以上农业人口数为33.01万人, 如果都获得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55元, 那么, 锦州市每年需要补贴的基础养老金是2178.47万元, 占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0.62%;义县是锦州市新农保的试点县, 2008年末义县总人口数为43.95万人, 其中, 60岁以上农业人口数为6.10万人, 如果60岁以上农民都获得基础养老金每月55元, 那么义县每年需要补贴的基础养老金金额是402.65万元, 占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例是2.65%。

从省、市、县三级财政对基础养老金的补贴情况来看, 省、市补贴占本级财政收入的比例0.48%和0.62%, 还是相对可以接受的。但是县级补贴占县级财政收入的2.65%, 这对义县这样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为一般的县来讲, 还是有一定的财政压力的。

2.参保人缴费补贴

政策除了基础养老金的补贴外, 还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 新农保政策要求市、县两级政府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 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 以锦州市义县的试点为例, 当前是按照每人每年30元的标准给予参保人缴费额补贴的。如果按照市、县两级政府同比例分配的话, 市、县两级政府对参保人每人每年需要补贴15元。通过估算锦州市和义县16-59岁的人口数, 我们可以分别估算出两级财政需要补贴金额数。由统计年鉴数据可知, 2008年末锦州市的总人口数为310.19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数是199.97万人, 农业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为64.47%;2008年末锦州市15岁以上人口数为272.87万人, 18岁以上人口数为262.6万人, 其中60岁以上的人口数为51.2万人, 由此可以估算出锦州市16~59岁的人口数约为218.25万人, 根据农业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 可以得到锦州市16~59岁的农业人口数为140.70万人, 如果所有农业人口都参保的话, 锦州市财政每年需要给参保人的缴费补贴是2110.46万元, 占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例是0.60%。具体结果见表1。

采用同样的估算方法, 我们可以计算出, 2008年末义县总人口数为43.95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数是36.96万人, 农业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为84.10%;2008年末义县15岁以上人口数为38.66万人, 18岁以上人口数为17.21万人, 其中60岁以上的人口数为7.25万人, 由此可以估算出义县16~59岁的人口数为6.1万人, 根据农业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 可以得到锦州市16~59岁的农业人口数为26万人, 如果所有农业人口都参保的话, 义县县财政每年需要给参保人的缴费补贴是390.08万元, 占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例是2.57%。具体结果见表1。

从市、县两级财政对缴费的补贴情况来, 补贴资金占财政收入的比例也是逐渐提高的, 市政府补贴占本级财政收入的0.60%, 如果加上对基础养老金补贴的0.62%, 总补贴占本级财政收入的比例达到1.22%, 这个比例还是比较高的。此外, 县级缴费补贴占县级财政收入的2.57%, 这个比例还是有些偏高的, 再加上对基础养老金补贴的2.65%, 总补贴占当地财政收入的比例达到5.22%, 这个补贴比例对县级财政来说还是较高的。

资料来源:辽宁统计年鉴、锦州统计年鉴;部分是由基础数据推算得到的。

3.集体补助

新农保的基金筹集政策中还包括集体补助, 即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 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确定。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但是从目前的试点情况来看, 村集体的资金来源非常有限, 尚不具备条件给予投保人资金补助。所以大部分地区的集体补助资金还是缺失的。

四、投保收益的激励能力分析

对于60岁以上的农民来说, 无需资金投入就可以直接获得政府每人每月55元普惠式的养老金, 只是要求他们的子女必须参加投保, 所以这部分农民的参保热情是非常高的。但是对于一般的16~59之间的农民来说, 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还要考虑自己经济状况、政府补贴和投保收益等方面的因素, 所以, 新农保的投保收益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投标人的参保热情。按照政策规定,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再加上55元基础养老金。现有的投保标准是每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 农民可以在5个档次中任选一档交费, 加上政府的每人每年30元的缴费补贴, 累计缴费要求达到15年。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 我们可以推算出各个缴费标准15年后的到期养老金获得情况 (表2) 。从表2看出, 5个缴费档次下, 到期每人每月可获得养老金金额分别是69.03元、79.82元、90.61元、101.40元、112.19元;如果按年计算的话, 则分别是828.36元、957.84元、1087.32元、1216.8元、1346.28元, 从缴费收益来看, 100元档次的收益最高, 到期年养老金是初始缴费金额的8.28倍, 其他档次收益逐渐降低。

上述分析没有考虑利率和通货膨胀的因素, 即使考虑利率的因素, 如果减去通货膨胀的话, 还有可能出现负利率, 所以该分析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从分析结果来看, 由于投保标准较低, 每人所得养老金的金额偏少, 如义县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479元, 通过上述计算每人每年所得的养老金为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1/3~1/2左右, 虽然对农民的养老会起到一些作用, 但是数量较少, 养老的作用就比较有限, 对一些农民来讲, 吸引力就不强, 再某种程度好上会影响一些农民的参保热情。[2]

五、结论和建议

综上分析, 通过测算新农保政策要求的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口数, 结合政策规定的省、市、县三级财政的补贴标准, 在假设辖区内全体农保都参保的条件下, 我们对新农保的基金筹集能力进行了分析, 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首先, 从农民的投保能力来看, 大部分农民还是有一定的投保能力的, 新农保的参保标准还是低于辽宁省农民现有的收入水平的, 只要农民意识到参保的重要性, 大部分农民还是可以参保和有能力参保的。

其次, 从基础养老金的筹集能力来看, 如果全部农民都参保的话, 省、市、县三级财政对基础养老金的补贴占财政收入的比例分别是0.48%、0.62%和2.65%, 级别越低的政府需要的补贴投入越多, 县财政2.65%的比例还是有些偏高, 会给县财政造成一定的压力。

再次, 从缴费补贴的情况来看, 市、县两级财政对参保缴费的补贴占财政收入的比例分别是0.60%和2.57%, 也同样表现为级别越低的政府需要的补贴投入越多。综合基础养老金补贴和缴费补贴, 省、市、县三级财政对新农保的补贴占财政收入的比例分别是0.48%、1.22%和5.22%, 可见, 县级财政负担还是很高的, 尤其对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的县来说, 它的承受能力还值得进一步研究的。

第四, 从农民投保的收益能力来看, 5个缴费档次, 缴费15年, 到期每人每年可获得养老金分别是828.36元、957.84元、1087.32元、1216.8元、1346.28元, 分别是缴费本金的8.28倍、4.79倍、3.62倍、3.04倍、2.69倍, 第一档次的收益最高, 以后依次降低。另外, 到期每人每月可获得养老金分别是69.03元、79.82元、90.61元、101.40元、112.19元, 每人月得养老金的水平还是比较低的, 虽然对农民将来的养老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是作用还是相对有限的。

由于辽宁省新农保还处于试点的初期阶段, 在政策、制度和管理等方面尚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为此, 首先要保证政策的连续性, 在当前农村家庭结构变化的情况下, 新农保是一个有效解决农民养老问题的惠民政策, 虽然现有的养老金水平较低,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对新农保的进一步了解, 相信无论补贴和投保水平都会得到较大的提升。[3]其次, 加强宣传, 提高农民的参保意识, 由于新农保处于刚刚推行阶段, 农民对政策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对投保的收益了解还不够详细, 在推行中加强宣传, 可以有效的提高农民的投保意识和投保热情, 提高参保率。再次, 在政策的完善中, 应适当的调整各级财政补贴的分担比例, 县级财政负担过高, 一方面会对县财政造成很大压力, [4]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县级开展新农保的积极性, 不利于新农保的有效开展。第四, 适度增加缴费档次, 按现有的缴费档次, 到期养老金的数额非常有限, 养老的作用不是非常显著, 应根据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 设置更高的缴费档次, 供有条件缴费的农民选择, 从而提高保费的水平, 更有效的解决养老问题。第五, 加强经办机构建设和提高经办人员素质, 这样既可以很好的宣传新农保, 把国家的惠民政策真正普及到农村去, 也可以为农民解决参保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从而提高农民的参保意识。[5]

摘要:新农保改变了过去老农保仅由个人缴费的筹资方式, 而采用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模式, 论文结合辽宁省新农保试点的实践, 从农民的投保能力、政府的基金筹集能力、投保收益等方面, 对新农保的基金筹集能力进行了研究, 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农保,基金筹集,补贴

参考文献

(1) 张为民.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济支持能力研究[J].西北人口, 2010, (02) .

(2) 郭景山, 张庆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推行中的难点及对策探讨[J].辽宁经济统计, 2010, (06) .

(3) 薛惠元, 张德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机制探析[J].现代经济探讨, 2010, (02) .

(4) 邓大松, 薛惠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推行中的难点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 2010, (01) .

上一篇:资金池模式下一篇:响应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