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养老

2024-08-09

女性养老(精选3篇)

女性养老 篇1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现实问题, 也是苏州市正面临的一个难题。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 迫切需要发展社会养老事业。由于女性平均寿命较长, 老年女性人口多于男性, 如何从性别视角关注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 对于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保障社会福利总目标的实现有重要意义。

一、女性养老问题的提出

性别与福利议题一直是女性主义理论和妇女运动所关注的核心主题 (刘春燕、罗观翠, 2010) 。妇女的社会福利发展状况包括医疗、卫生、保障、养老服务等方面, 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社会公平公正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段塔丽 (2014) [][2]认为, 中国的社会保险, 是以“单位”为依托建立起来的, 这造成许多职业女性步入老年后, 能领取退休金和拥有医疗保险的人数少于男性。社会性别导致的家庭性别分工以及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的弱势地位, 使女性在老年时易成为经济上的依赖者。对现有养老政策进行性别评估发现, 当前养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都存在“性别盲点”。性别公平是社会公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完善社会养老的性别结构,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养老政策也应该体现性别平等, 满足老年女性的差异化养老需求。

(一) 人口老龄化中的性别结构

2013年全国总人口数136072万人, 60岁及以上老年人总数20243万人, 占总人口14.9%, 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然凸显。上海、北京、天津等地人口老龄化程度远超全国平均值, 平均每五个人中有一个是老年人, 与此同时, 苏州市目前每四个苏州人中, 就有一位老年人。2014年江苏省发布的《老年人口信息白皮书》中写到, 江苏省老年人总数居全国各省第三, 老龄化比例位于全国各省之首, 人口老龄化的形势更加严峻。全省老龄化比重前三位的市分别是南通、无锡和苏州。苏州市人口老龄化程度在全国位居前列, 所体现和反映的问题在全国具有代表性。因此, 本文以苏州市为例, 探析社会养老事业中的性别问题。

截至2013年12月底, 苏州市户籍人口达653.84万人, 其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50.95万人, 占户籍总人口的23.09%;老年人口增加6.6万多人, 增幅46‰, 老年人口保持“井喷式”增长势头, 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180万人 (穆光宗, 2012) 。从苏州市老年人口发展的基本情况来看, 呈现出女多男少、老年女性增幅超过男性、高龄老人多为女性等特点。

1. 女性老年人口总量多于男性。

苏州市老年人口迅速增加, 老年女性多于男性的现象尤为突出。从2010年到2013年, 苏州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性别比 (以女性为100) 为91.59, 大幅度下降, 下降的数量、速度之快远远超过前十年。苏州市老年人口性别比远远低于人口统计学上102-107的正常范围。2013年苏州市出生人口性别比是114.33。可见, 老年人口与出生人口性别比也有很大差距。

2. 女性老年人口增长幅度高于男性。

近年来, 老年人口增长幅度较大, 特别是老年女性人口的增长幅度。2010年, 苏州市60岁及以上女性人口增长与男性人口增长差距还并不是特别大。到2013年, 苏州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 女性增长速度比男性增长速度快14.75个百分点。

3. 老年女性丧偶率远高于男性。

在65岁及以上的老年女性中, 49.5%处于丧偶状态, 比同龄男性高出29.1个百分点。苏州市因离异或独身的老年女性占49.7% (丧偶者比例为48.7%) , 这一比例远高于男性的21.8%。有近一半的老年女性处于丧偶状态, 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人性化的养老服务, 如心理状态调适、社会活动参与等。

4. 高龄、空巢、失能老人中女性占多数。

受生理等因素影响, 女性寿命相对更长。2013年, 苏州市百岁以上老人中, 女性占79.9%, 接近八成的比例。苏州市纯空巢老人中女性占58.75%, 接近六成的比例。完全失能老人中女性占55.14, 部分失能老人中女性占52.30%, 同样高于男性。这些老年女性是需要长期照顾护理和提供差异化服务的重要人群。

(二) 养老服务保障的性别结构

近年来,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逐步建立起来, 养老事业得到发展, 服务状况有效改善。但是, 受传统思想观念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 养老服务保障显现出性别结构特征, 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1. 老年女性经济收入低于男性。

在主要生活来源方面, 70.4%的老年男性经济上能够自立, 而62%的女性依赖于配偶、其他家庭成员或政府、社团的资助和补助。这表明男女两性老年人在经济收入、主要生活来源方面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从年收入均值来看, 老年男性比女性收入高。经济收入依靠家庭供养的老年女性多于男性, 大部分老年女性对配偶收入的可支配权非常有限, 且有近一半的老年女性处于丧偶或离异状态, 没有配偶收入可以支配, 处境更加艰难, 更需要子女或政府供养。

2. 女性养老保障水平低于男性。

从苏州市当前参加医疗保险状况看, 医疗保险覆盖率较高。大部分老年女性参加的是保险水平较低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医疗水平较高的职工医疗保险则女性参保比例低于男性。近年来, 苏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准入条件和受益程度都存在性别利益被忽视的问题。女性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和养老金水平低于男性, 养老保险依托单位建立, 根据收入计算, 女性退休年龄早于男性, 女性收入整体水平低于男性, 许多职业女性退休后养老金和医保个人账户金额均少于男性。

3. 老年女性养老压力更大。

苏州地区因成功地开展了计划生育工作, 较早地形成了人口老龄化的态势, 但目前整个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尚不健全, 家庭养老功能因家庭结构变动而受到影响 (仇志娟、杜昊, 2015)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传统家庭照料模式难以为继,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 中青年人面临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 大部分子女特别是独生子女很难满足父母的养老需求, 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削弱, 传统养儿防老的家庭养老格局面临严峻挑战 (史薇、李伟旭, 2014) 。独身状态的老年女性比同龄男性多近三成, 养老服务需求多, 压力较大。

二、社会养老事业的性别缺失

近年来, 国家高度关注妇女事业和妇女发展, 在促进性别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 推动性别平等进程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养老服务就是其中之一。

(一) 意识层面性别认识缺失

长期以来, 为保障妇女合法权益, 我国出台法律法规政策, 保障妇女受教育权、生存权和发展权, 但部分法律法规政策并没有真正执行到位。如何让女性在养老方面平等享有社会公共政策, 平等享有社会公共服务是推进性别平等进程的重要内容, 也是新形势下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决策者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 应充分考虑老年人口的性别差异。

(二) 政策制定层面性别意识缺失

2005年, 苏州市出台《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的意见》, 指出到2010年, 全面建成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辅助, 覆盖全体老年人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 (即苏州模式) 。2011年, 苏州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若干补充意见》, 加强养老机构设施建设, 拓展为老服务功能。2014年, 苏州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 进一步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这些政策的出台为苏州市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不足的是, 这些政策缺乏性别视角, 没有针对女性养老的政策和条款。

(三) 养老服务供给层面性别视角缺失

女性养老服务没有专项资金投入, 养老服务类型和设施相对欠缺。据调查显示, 随着女性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 女性最需要的养老服务类型首先是医疗保健, 其次是生活照料 (钟波、楚尔鸣, 2015) 。养老服务需求存在地区差异、性别差异等。老年女性的身体和生活状况, 照料需求高于男性, 但是照料需求的满足情况低于男性。女性更倾向于社区养老服务, 但受经费、场地等因素制约, 社区很难提供完善有效的养老服务。老年女性需要关爱, 养老服务设置要建立在把握老年女性身体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 寻求适合老年女性身心健康发展的养老服务模式与类型。

三、完善社会养老事业的建议

发展养老事业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协作, 以满足不同性别、群体的养老服务需求。

(一) 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 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关注性别利益诉求

自2012年把男女平等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后, 各地推进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的步伐加快。部分地区力争在法规政策顶层设计和实施的全过程充分体现性别平等。2012年12月, 江苏省开全国先河, 成立了全国首家省级政策法规性别平等咨询评估委员会, 建立了政策法规性别平等咨询评估机制。2014年, 北京市出台《关于加强政策法规性别平等评估工作的意见 (试行) 》。这充分表明, 性别平等理念正逐步成为政府制定政策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在健全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过程中, 建议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 建立体现两性公平的养老保障政策 (凌文豪, 2009) 。针对老年女性群体适度提高养老保障金、低保供养标准、医疗费报销比例, 使女性能够与男性一样平等获得社会养老公共服务。

(二)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增加女性养老服务专项资金

在如何提高妇女养老服务水平方面,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排在首位。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 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 引导、支持和发展妇女养老服务事业, 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按比例递增, 同时适当加大对妇女社会保障资金的支出力度。在相关机构中设立老年妇女专项基金, 对特困、无配偶、长期卧床的老年妇女给予生活补助、健康补贴或其他救助。尤其对困难老年妇女加大基本养老服务补贴、高龄妇女生活补贴以及购买社会组织养老服务补贴的力度。

(三) 依托养老服务机构, 拓展女性养老服务类型

对女性养老服务的差异化供给是衡量服务质量的核心指标, 体现在医疗保障、心理咨询、紧急呼叫和安全援助等方面, 可以增加对老年女性老服务的类型。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和机构, 兴办或运营老年女性活动开展、精神慰藉、社区日间照料、供餐等规范化、人性化、专业化服务。不断完善社区的养老服务功能, 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 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特别注重提高养老服务的时效性、针对性和规范性, 为老年女性提供科学、人性的养老服务。

(四) 培育女性养老服务人员, 稳定家庭养老服务功能

在养老机构或组织中设立专职岗位, 吸引专业医务人员、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护理人员等专业力量。将女性养老服务技能培训纳入就业技能培训体系, 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老年女性护理、营养、心理、常见疾病等相关专业护理人才, 逐步实行妇女养老服务人员持证上岗, 规范服务。壮大志愿者和义工队伍, 建立和吸引职业道德好、业务水平高、服务质量优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为老年女性服务, 注重发挥、巩固、稳定家庭的养老服务功能, 借鉴国外在养老服务和社会养老保障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通过政策制度化的系列设计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等方式改善当前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努力建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护理等联动机制, 进一步科学合理满足人民群众养老的社会化、差异性需求。

参考文献

[1]刘春燕, 罗观翠.性别与福利--对福利政策社会性别分析的评述[J].妇女研究论丛, 2010 (4) .

[2]段塔丽.社会性别视角下内地与香港地区社会福利政策之比较[J].社会工作, 2014 (6) .

[3]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国家统计局2014.

[4]穆光宗.苏州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态势及其动因[J].苏州大学学报, 2012 (2) .

[5][6][7]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课题组.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R].妇女研究论丛, 2011 (6) .

[8]钟波, 楚尔鸣.女性养老问题研究[J].求索, 2015 (7) .

[9]史薇, 李伟旭.城市失能老人照料资源分布及照料满意度的实证研究--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J]北京社会科学, 2014 (11) .

[10]钟波, 楚尔鸣.女性养老问题研究[J].求索, 2015 (7) .

[11]凌文豪.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障体系的挑战及对策[J].求索, 2009 (10) .

女性养老 篇2

周志文

(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山西临汾041000)

摘要:中国社会目前的老年养老已呈现出性别差异特征,农村老年女性晚年生活艰难,她们既是家庭经济劳动和情感的支持者,同时也是需在晚年生活中得到家庭成员和社会在经济、物质、情感方面支持的受照顾者。本文对朔州市农村老年女性在个人、家庭、社会等三个方面的养老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虽然国家和社会在农村养老问题上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但是家庭养老依然占据老人养老的主要地位,只有国家和社会继续加大农村养老保障工作,坚持家庭养老的主体地位,正确发挥国家、社会、家庭、个人间的能动性,才能提高和改善朔州农村老年女性的养老生活质量。

关键词:农村老年女性;养老状况;个人养老;家庭养老;社会养老

一、问题的提出

老龄化不仅是国际社会关心的社会问题,而且也是我国当前所面临的一项难题。根据联合国人口议题《世界人口趋势》的预测,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截止2050年,60岁或以上的人口预计将从2009年的7.43亿增加至20亿。根据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结果,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老人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现在已成为一个人口老龄化国家。

然而,在我国城乡间老龄化程度是不一的,据相关专家研究,农村老年人口规模是城市的1.69倍,城市老年人口比重为7.97%,农村老年人口比重已超过18.3%,也就是说67414万乡村人口中就有12336万老年人。这一群体中,女性老年人因自身特点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又在个人养老、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进入老年,男女两性存在差异,男性寿命相对短,但是身体健康的可能性要相对长,而对于农村女性高龄老人健康预期寿命最低。在农村中,老年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体弱多病者的比例增加速度相对大于男性,年龄越大生活自理能力越差。在地域分布上,中西部地区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比例远高于东部地区。男女两性晚年心理健康方面,男性老人较女性老人心理状态要好,这也直接影响着老人生活满意度。农村老年女性处于农村人和女性的双重角色,老年生活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在身体健康和经济来源上都处于劣势,需要社会各界提供更多关注,亟需出台有效的政策以支持帮助。因此从性别视角分析农村老年女性养老状况有助于更全面地掌握农村老年女性晚年生存处境。

此次研究将朔州市农村作为研究现场,通过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在了解朔州市农村老年女性养老现状的基础之上,多层次了解影响朔州市农村老年女性晚年养老的因素,并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相应建议。

本文研究资料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运用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所收集到的与农民养老相关的各类文章;二是本人在2011年7-8月以来对朔州市马官屯村和响水营村所做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资料。

二、朔州市农村老年女性养老状况

此次调查对60位农村老年女性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处于“60-69岁”这一年龄段的被调查者所占比重最大,共有43位老人,占总体被调查者的71.6%。“70-74岁”、“75-79岁”和“80岁以上”等其他三个年龄段的老人人数分别为6人、6人、5人,分别占被调查者的10%,10%和8.3%。

(一)朔州市农村老年女性个人养老状况

调查显示,在调查的六十位老人中没有发现离婚、未婚的情况,在个人养老状况方面,对老人是否进入老年的问题上,多数女性老人表示认可目前正在扮演的老年人角色,日常生活中基本具备吃饭、洗衣、如厕等自理能力,健康普遍良好,时有小病,村中老人主要患有牙疾、关节炎、糖尿病等病症。个人养老状况的好坏既受老人个人身体健康的因素的影响,也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

农村老年女性和男性在健康上存在着差异,女性老人一般比同龄男性老人身体健康,寿命也较伴侣要长,所以女性老人除关注自身健康状况之外还得在日常生活中操持家务,照看伴侣;身体健康出现问题时考虑到经济承受能力,一般不会去医院就医,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基本的卫生保健习惯也没有养成或保持下来。在财产处置问题上,在思想观念里老人一般都会将财产留给儿子,但是也会给女儿除现金之外的一些物品,老人在与儿女的交往中也会用财物维系双方之间的情感关系。

(二)朔州市农村老年女性家庭养老状况

对老人生育状况和意愿的调查显示,受传统思想中养儿防老观念的影响,农村女性老人普遍有生育男孩的意愿,在生男孩愿望满足的条件下老人希望能生育女儿,认为男女孩都一样重要,日常生活来源主要依靠老伴或儿女;在居住方面,除因高龄、身体或经济状况出现问题时,老人一般情况下是不和子女生活在一起;调查中显示,儿女主要是在物质方面照料老人,老人在日常生活中不但负担自己家庭的家务,偶尔也会帮儿女料理家务、照看孩子,由于经济社会条件的改善,女儿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女性老人能从女儿身上得到更多的情感慰藉,同时儿子也欢迎女儿照顾老人,但是儿女之间也会因老人财产出现隔膜。

农村女性老人的文体娱乐活动比较单一,在家庭中多数老人以收看电视节目消遣时间,由于老人听力和视力有所下降,所以对节目内容不会有所要求。在村中,小型便利店和可遮阳的巷口是老人午后进行娱乐活动的聚集场所,老人依年龄高低以及关系的亲疏远近形成不同的交际圈。

(三)朔州市农村老年女性社会养老状况

国家的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在本次调查的农村中发挥的作用不一,其中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于在2011年才在当地开展,所以参保人数不多,且有些老人在六十五岁以后方可领取养老金,概括来说,影响老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多重因素有:1.新农保“捆绑”照顾政策因素:村中符合规定的人员参保,老人可享受新农保政策的照顾,但“捆绑”政策的不尽如人意之处在于老人儿女不参保或儿女不在农村居住的情

况下,老人领取不到养老金;2.由国家征地带来的补偿:失地农民每亩可从国家获得上万元的征地补偿,国家并为老人办理新农保,个人账户资金由国家支付;3.对政策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预期:因担心该政策的可靠性,农民持观望态度,不会立即参保。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政策因施行早,每年缴付费用低,账户资金可积累,办理便利等优点,在农村中的参保人数众多,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不过农民对其中的一些问题不满意。

土地补助方面,国家对农村的耕地和林地在核实的基础上对农民进行补助,总的来说老人从政策中得到好处,高龄老人还会从国家或集体获得烤火费等补助。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在农村中只有年满七十五周岁的老人每人每天得到来自国家的一元补助。老人是比较满意此项政策,不过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差异导致部分老人将户籍改为市民,据此办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有些老人有意见。

三、理论思考和建议

总之,从问卷和访谈的调查的情况老看,农村老年女性在个人、家庭、社会三个层面上的养老状况较好,农村女性老人在家庭中的养老状况基本没有变化,而社会保障老人晚年生活上取得明显的进步,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存在于城乡之间、男女之间的老人养老生活状况的差别有待于弥补,考虑到现今农村和女性的现实状况,有必要在提高农村女性老人晚年生活方面做出努力。

(一)国家积极保持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从长远来看,解决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特别是改善农村女性老人晚年生活境遇的根本方法在于保持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增长使得国家能在诸如社会养老保障的民生工程上加大投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但并不是说经济决定社会养老保障最终成败,而是伴随经济发展而来的社会进步,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对社会养老的认可,社会保障等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公正、公平;同时经济的增长伴随而来的城市化不断缩短城乡之间的差距,有力地吸引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就业,增加了农村家庭收入,提高了农村家庭自我养老和家庭养老方面的经济自主能力。

(二)因地制宜,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网络

当前中国农村养老的模式仍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其他养老方式为辅,在改善农村女性老人的生活条件方面,家庭成员,特别是儿女发挥主要的作用,对此,国家也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和措施,国家和各地区要科学的构建农村社会保障网络。

国家要不断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地区,在财政增加的情况下不断扩大东中西三地区的养老补贴;各地区依据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状况,适时扩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范围,提高最低生活保障者的低保待遇,缩短城乡之间的差距,同时降低农村老人享受低保的年龄;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增加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服务机构并加强监督与管理,合理布局,医药收费合理定价,扩大合作医疗的报销比例,鼓励医疗服务机构组建卫生服务流动站深入偏远农村,定期免费为老人特别是弱势老人寻医问诊,并随时收集和掌握农村老人健康动态,便于今后就医的准确、及时,多管齐下解决老人就医方面的问题。

(三)继续发挥家庭养老的主要作用

家庭为女性老人提供经济和精神慰藉,所以家庭在农村老人生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它也是现阶段国家尚未完善社会保障情况下老人晚年养老的基础,要强化家庭成员赡养老人的责任和义务。在社会中弘扬尊老爱幼的道德规范,考虑到今后国家独身子女生育政策继续实行,为了使家庭特别是女儿发挥养老的作用,要改变农村中单纯养儿防老的观念,培育女儿养老的新文化;要看到农村劳动力外迁对农村老年女性养老产生的负面影响,鼓励老人共同外迁定居,为老人提供好的养老生活环境。

(四)丰富女性老人文化娱乐生活

国家、社会和家庭多途径、多形式的丰富农村女性老人的文化娱乐生活,国家在农村建立适合老人的文体娱乐设施,诸如棋牌室、身体锻炼器械等;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组建戏曲、电影服务小队等;开展敬老爱老服务日,宣传鼓励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深入农村,在情感上与老人展开交流,排解老人的寂寞。家人除在日常生活中照顾老人之外,还要在业余时间与老人展开情感交流,给予老人精神慰藉;发挥老人自身主观能动作用,养成良好的卫生保健习惯,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参考文献

中年离异女性三招应对养老 篇3

今年47岁的江佳丽是一家民企的财务人员,月薪4000元,丈夫王某是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的经理,月薪3万元。两人育有一个女儿,今年16岁,原本应该是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然而最近几年,丈夫公司业务发展迅猛,工作变得越来越忙,终日不断的会议、出差和应酬,使得夫妻俩沟通的时间越来越少,有时甚至好几天见不上面,家里的家务和孩子的教育大多由江佳丽一个人扛了下来。每次丈夫出差回来,江佳丽都似乎有着一肚子的苦水,对丈夫忙于工作而疏忽了对家庭的照顾而感到不满,加上江佳丽本身工作也十分繁忙,又要工作又要顾家,使得她的脾气也变得十分暴躁,常常生活中稍有不满就会朝丈夫大发脾气。由于谁都不愿意为了家庭而做出更多的牺牲,今年年初,江佳丽和丈夫在经过了痛苦的思考后,选择了离婚。

江佳丽舍不得女儿,便和女儿一起生活,经济实力较强的丈夫除了把家里的房子给了江佳丽外,还答应以后每月给江佳丽3000元的子女赡养费。

前夫搬出去以后,江佳丽把原来的住房按照自己的喜好重新装修了一遍,希望能够重新开始新生活。对江佳丽来说,如今一个人带着女儿过,虽然辛苦了点,但少了以往的牵挂和抱怨,反而感觉更自在了。“再过几年等女儿大学毕业了,自己的历史任务也就完成了。”唯一让她不放心的就是自己未来的养老问题,失去了丈夫这颗大树,江佳丽以后的生活只能靠自己了。

中年离婚潮大举袭来

“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在层出不穷的诱惑面前,越来越多的人在结婚后无法实现当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诺言。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目前的离婚率已经达到了15%,并且呈逐渐上升趋势。尤其是40至49岁的中年人群的婚姻最容易发生变故,江佳丽只不过是每天都在发生的那众多离异故事中的一员。

虽然感情上的是非,外人很难定夺,但在这个年龄段离婚,对于经济上常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方来说,往往都意味着将要面对严峻的财务问题。美国美林投资调查中心最近的一份调查显示,美国女性在离婚之后的生活水准会普遍下降85%,有的甚至陷于贫困境地。这是由于一方面女性的收入相对较低,而且到了中年时期,女性的事业和收入都很难再有突破,另一方面女性的投资理财意识和能力也较差,资产升值速度较慢,加上女性退休年龄较男性更早,但寿命一般却比男性长,这就需要更多的养老金。因此离婚对许多中年女性来说,等于是将她们下半生的养老问题暴露在了巨大的财务风险之下。为了尽可能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养老危机,中年离异女性应该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招:离婚协议要“计较”

一般来说,像江佳丽那样,离婚后配偶的赡养费、子女的抚养费采取双方协商解决的办法是最好的(协议离婚),这样的话,离异后彼此也能心平气和地面对旧日的伴侣,所谓“好聚好散”。说不定以后年纪大了,对方还能在生活上帮到自己,这也为今后顺利支付子女抚养费提供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万一协商不成则只能通过法院来判决(诉讼离婚),那样的话,双方将不得不面对一个漫长、痛苦而且费钱的离婚过程。弄得双方撕破脸皮,筋疲力尽,既对子女身心健康也不利,抚养费收取方还可能将面对支付方故意拖欠抚养费等后续问题。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诉讼离婚都是弊大于利。

不过无论是协议离婚还是诉讼离婚,《婚姻法》对配偶赡养费和子女抚养费都有明文规定,协议或判决一旦形成,如果一方拒付,法院可以强制执行,甚至可以直接从当事人的薪金中扣除。因此经济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方应该对离婚协议“斤斤计较”,在对方实际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自己争取尽可能多的权益,从而为自己今后的养老储备“弹药”。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配偶赡养费和子女抚养费一般是固定的,同时这又常常涉及很长的一个时间跨度,通货膨胀对其购买力的腐蚀就不可忽视。因此在签订离婚协议时,应该考虑把这种付费和通胀率挂钩,以免今后生活水平下降。

如果男方经济实力足够强的话,女方在离婚时也可以提请一次性支付配偶赡养费和子女抚养费,如江佳丽就一次性获得了实物赡养费(房产)。毕竟支付赡养费是一个漫长的时间过程,除了通货膨胀外,在这期间还可能会出现各种意外,如支付方发生死亡或丧失工作能力,或者其个人财务出现危机(如员工失业、企业主破产等)都会严重影响女方的生活水平。而财产和资金一旦到手,则永远属于自己,只要管理得当,便可持续升值,成为自己今后养老的本钱。

另外离婚后家庭财务状况和生活目标都发生了变化,因此要重新审视和修改家庭综合理财规划。其中一个重要却常被忽视的内容是人寿保险受益人的修改,比如原先妻子为自己购买的人寿保险,而受益人是丈夫的话,那离婚后,女方就应该把保险受益人修改为自己或子女。

第二招:投资理财要稳健

在理财的世界里,年轻就是本钱,年轻人可以承受较高的投资风险,而年纪越大,承受风险的能力就越低。人到中年本来就应该适当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而与普通的中年人相比,离异女性最大的特点是风险承受能力明显变弱。虽然距离退休往往还有一段时间,但中年离异女性的投资必须以稳健为主,如果自身投资理财知识较匮乏的话,更是应该采用较为保守的投资策略,保本至上。不管怎么说,人到中年,一般多少都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财富,而且离婚时女方往往还能获得一笔数额不菲的赡养费和子女抚养费,在中国比较流行的是像江佳丽那样前夫把房子留给前妻的方式,而这套房子本身已经为自己未来的养老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因此中年离异女性没有必要拿自己未来的养老做赌注去博取高风险收益。

在具体的投资品种上,可以多投资些风险较低的国债、短债基金、债券基金等实现稳健收益,还应该购买一定的货币基金以备不时之需。当然,为了实现资产升值,也可以适当购买一定比例的股票型和偏股型基金(不要超过个人金融资产总额的20%),个股最好就不要碰了。

第三招:保险保障要充分

作为风险管理的主要工具,保险是每个家庭都少不了的,对于中年离异女性来说,由于缺少了另一半,对生活保障的要求就更高了。

如果在年轻的时候就投保了终生寿险和终生健康险的话,那无疑最好不过。因为年轻时投保的成本相对较低。如果离婚前没有给自己买过保险,则离婚后更是应立即为自己购买保险。

这里要分两种情况:单身独居和与单身妈妈。对于单身独居的中年离异女性来说,由于不需要承担丈夫和孩子的经济保障责任,因此购买保险时,一般只需要考虑为其自身未来生活提供保障就可以了,主要购买的险种为定期给付的养老年金保险和重大疾病保险,尤其是到了老年生病时没有丈夫的帮助,所以要把重大疾病险的保额设得高一点。

而对单身妈妈来说,由于子女大多尚未成年,因此在购买保险时还应该考虑到子女未来生活的保障。最好的办法是为自己投保万能险或两全险,并将子女列为被保险人死亡后的受益人。如果离婚时子女年龄尚小的话,还可以为孩子的教育费用投保少儿险,务必记得在保单中增加“保费豁免”功能,以免自己丧失劳动能力后,无力缴纳孩子保单的保费,影响孩子未来的学业。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中年离异女性在投保时因为爱子心切,往往只顾着给孩子投保却忽视自身未来养老的保障,这种观念是不对的。自身的养老和健康保障永远都应该放在首位。

上一篇:智能电能表的优越性下一篇:药物分析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