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知晓度

2025-01-12

健康教育知晓度(共9篇)

健康教育知晓度 篇1

目前,全球范围内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至少在3亿人以上,中国的哮喘患者约3 000万人[1]。近年来儿童哮喘发病率明显升高,婴幼儿和年长儿患病人数不断增加[2]。由于哮喘反复发作,且常在夜间及凌晨急性发作,发作的第一场所多在家中[3],若不能进行紧急救治,将引发严重的后果,如引起急性呼吸衰竭而死亡。而单独依赖住院期间的治疗和护理,无法达到稳定哮喘发作的目的,且无法在发作时立即现场救治,因此进行出院后延续性护理随访干预显得尤为重要。自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我们对哮喘患儿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期间在十堰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就诊的哮喘患儿,纳入标准:(1)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4]确诊为哮喘;(2)因哮喘发作入院治疗;(3)患儿及家长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者120例,男78例,女42例,年龄1~12岁,平均(4.8±0.7)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3.5±1.2)年。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及对照组68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患儿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20名患儿家长,男50名,女70名,年龄22~40岁,平均(31.2±1.9)岁;家长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0名,高中38名,大专及以上62名。两组家长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方法

1.2.1 随访方法

(1)对照组:按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进行指导,即在患儿治疗过程中由护士对家长(或≥6岁年长患儿)进行口头健康教育,并发放《儿童哮喘防治知识》小册子,介绍用药方法,于患儿复诊时进行评估和口头健康教育。(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延续性随访护理的方法进行随访:于患儿出院后由门诊专科护士每周通过医院短信平台向患儿家长发送一条与儿童哮喘相关的健康教育信息,内容涉及哮喘患儿饮食、运动、避免诱因、病情监测、发作时的处理方法等;每2周由专科护士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儿病情、家长对《儿童哮喘防治知识》小册子学习及掌握情况等,并再次对家长进行强化健康教育,包括如何避免诱发因素、病情监测、哮喘发作的早期征象、急性发作的表现及适当的处理方法等,持续进行6个月。

1.2.2 问卷调查

于研究对象纳入当天及6个月随访结束后向患儿家长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哮喘患儿姓名、性别、就诊卡号、家长联系方式等一般情况,以及儿童哮喘防治相关知识,如饮食、运动、哮喘发作的诱因、过敏原、病情监测、哮喘发作的早期征象、发作表现、发作时的处理方法、长期预防与快速缓解的药物、正确及安全用药等。共10题,以选择题形式进行问答。由经过专门培训的门诊护士详细说明填表的要求并采用统一指导语,当场发放并回收问卷,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逻辑核查和完整性检查,发现有漏填、错填及有疑问的作答,当场联系家长进行确认。对6个月时不能来院进行问卷调查的家长,由门诊专科护士对家长进行电话调查相关知识。答对8~10题为优、6~8题为良、5题及以下为差。本次研究基线时共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12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6个月时共有100名家长完成了医院现场问卷调查,另20名家长完成了电话调查。

1.2.3 哮喘发病情况记录方法

于患儿治疗结束后向家长发放登记表,内容包括儿童姓名、性别、就诊卡号、家长联系方式、家庭住址、哮喘急性发作(喘息、气急、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多伴有呼吸困难和呼气流量降低的特征)日期、发作时持续时间、发作时有无入院治疗、发病治疗天数。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士向家长说明登记表的填写方法及注意事项,要求家长及时并如实填写,同时通过电话随访进行监督。此外,还通过医院HIS系统提取干预期间内所有调查患儿入院就诊相关信息,包括入院日期、生命体征、病情严重程度等,以与家长填写的登记表相关信息进行核查比对。

1.2.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家长哮喘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随访前后两组患儿家长关于儿童哮喘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的比较见表1。

cases

注:括号中为所占百分比

2.2 两组患儿6个月内哮喘再次发作情况比较

两组哮喘患儿6个月内哮喘再次发作次数、每次发作平均持续时间、平均再入院治疗次数、发病时平均治疗天数的比较见表2。

3 讨论

由于哮喘反复发作和需要长期治疗,使家庭财力、物力负担较重,造成患儿治疗的依从性下降,并进一步影响哮喘治疗的有效性,容易复发[5]。若家长及患儿缺乏哮喘防治的相关知识,当哮喘急性发作时,患儿及其家长往往因恐惧和焦虑心理,无法积极有效应对哮喘发作而错过紧急救治的关键时间,导致患儿因发生急性呼吸衰竭而死亡[6]。因此,要避免出现不良结局,首先需要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以巩固疗效和防止复发;而识别哮喘发作的早期征象,发作时掌握适当的处理方法,则是挽救患儿生命的关键。研究表明,哮喘患儿治疗依从性受多种因素如患儿年龄、性别、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家长因素的影响,其中家长因素起主要作用,当患儿家长关于疾病的相关知识缺乏、治疗疾病的信息不足、害怕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时,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将下降[5,7]。健康教育是现代医院为满足患者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责[8],它满足了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需求,其效果直接影响哮喘患者的健康信念模式,而正确的健康信念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9]。但在当前中国医疗环境条件下,护理人员少、护理工作量大,医患沟通时间严重不足,影响了健康教育的效果[9]。此外,因哮喘患儿具有年龄小、不合作和对医务人员存在恐惧心理等特殊性,将进一步影响医患联系的有效性[6]。而家长对哮喘知识的掌握度越好,儿童哮喘的控制效果将越佳[10]。因此,通过短信平台及电话随访的方式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以增强患儿家长对哮喘防治相关知识的认识,则很有可能提高患儿哮喘的治疗控制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组哮喘患儿年龄、性别以及其父母年龄、文化程度等均衡可比的条件下,对观察组对象进行延续性护理随访干预后,该组家长对儿童哮喘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相比于常规护理干预方法,通过短信平台及定期电话随访对哮喘患儿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有利于增强患儿家长对哮喘相关知识的认识。观察组患儿6个月内哮喘再次发作的总次数、发作平均持续时间、需入院治疗的次数及发作后平均治疗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说明通过对患儿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地减少患儿哮喘再次发作的次数,并且有助于提高家长对患儿哮喘发作的处理能力,可帮助家长采取措施迅速缓解期症状,而不一定要入院治疗。同时,即使是需要入院治疗时,治疗时间也大大缩短,这有利于减轻患儿身心痛苦和家庭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通过对哮喘患儿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家长对哮喘相关知识的知晓度,显著提高哮喘患儿的治疗效果。这不仅降低了医疗费用,也增强了患儿及其家长对哮喘的防治信心,并通过与医护人员的密切联系,使哮喘患儿的病情最终得到较好的控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11]。

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随访护理对哮喘患儿治疗效果及家长健康知晓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2例,对照组68例。对照组在门诊及出院时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通过短信平台进行每周1次的随访以及每月2次的电话随访进行延续性护理随访干预。问卷调查干预前、后两组患儿家长对儿童哮喘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比较6个月内患儿再次哮喘发作次数、每次发作平均持续时间、平均需入院治疗的次数及发作时平均治疗天数。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患儿家长儿童哮喘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家长(P<0.05)。观察组患儿6个月内哮喘再次发作的次数、发作时平均持续时间、平均再入院治疗次数和平均治疗天数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延续性随访护理能有效提高家长对儿童哮喘防治知识的知晓度,并显著改善哮喘患儿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延续性随访护理,支气管哮喘,儿童,健康知晓度

参考文献

[1]胡晨静,杨远.抑郁情绪对支气管哮喘的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2(5):648-650.

[2]张晗,尚云晓,焦绪勇,等.支气管哮喘患儿235例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28(11):861-863.

[3]刘艳.哮喘急性发作时的家庭治疗[J].中国乡村医药,2010,17(7):60-61.

[4]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C].上海:第一届上海市医学会儿科区县年会,2012.

[5]罗新兵,朱晓萍,李波,等.健康教育对哮喘儿童家长认知水平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5,40(4):377-380.

[6]李晶,潘映红,刘波澜,等.支气管哮喘患儿及家长心理卫生状况初步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7):2765-2766.

[7]黄群仙,向阳.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依从性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4):114-116.

[8]王翠,李东柱,徐翠霞.健康教育在成人门诊输液室中的作用[J].全科护理,2014,12(4):376.

[9]吴伶,孙海丽,胡嫦.看图对话卡在门诊雾化治疗哮喘患儿家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1,26(19):82-83.

[10]HARRINGTON K F,ZHANC B,MACRUDER T,et al.The impact of parent's health literacy on pediatric asthma outcomes[J].Pediatr Allergy Immunol Pulmonol,2015,28(1):20-26.

[11]CAVE A J,SHARPE H,ANSELMO M,et al.Primary care pathway for childhood asthma: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cluster-controlled trial[J].JMIR Res Protoc,2016,5(1):e37.

健康教育知晓度 篇2

被调查人姓名:家庭住址:

调查地点:调查时间:

1、下例哪些失业人员可享受社会保险补贴

A、城镇4050人员B、城镇零就业家庭 C、城镇残疾人员

D、城镇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人员E、农村零转移家庭贫困户

2、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可享受多长时间

A、2年B、3年C、4年

D、距离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可享受到退休

3、办理失业登记需要带下例哪些材料

A、户口本B、身份证C、一张两寸照片D、毕业证书

4、个体经营享受税收政策应到哪里进行申请认定

A、当地劳动保障服务所 B、当地劳动保障服务站

C、当地街道办事处D、当地地税部门

5、《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从什么时候开始施行

A、2011年1月1日B、2010年10月1日

C、2011年7月1日D、2010年1月1日

6、已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自用工之日起多少时间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A、5日内B、7日内C、15日内D、一个月内

7、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项目包括哪些项目

A、养老保险B、工伤保险C、生育保险D、意外伤害险18、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但是最长的不得超过

A、6个月B、1年C、3个月D、1个月

9、标准工时制是指一周工作时间不超过

A、8小时B、48小时C、40小时D、24小时

10、社会保险可分成几类

A、养老保险B、医疗保险C、失业保险

D、工伤保险E、生育保险

11、国家对下岗失业人员用于从事微利项目的小额担保贷款由中央财政据实如何贴息

A、30%B、50%C、80%D、全额贴息

12、劳动合同期限可分为

A、有固定期限B、无固定期限C、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

13、符合小额担保贷款发放条件的失业人员,贷款额度一般为

A、1-2万B、2-5万C、5-10万

14、当前南通市最低工资标准是

A、960元B、1100元C、1140元D、1200元

15、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

A、10年B、15年C、20年

健康教育知晓度 篇3

学校体育政策知晓度是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对学校体育政策的内容、实施过程及其效果等方面的了解和熟悉程度。政策知晓是政策贯彻实施的前提,调查研究学生的体育政策知晓度,对学校体育政策贯彻实施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是肩负着社会未来发展的栋梁人群,必需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从容面对激烈竞争中的各种挑战。保证大学生健康的基石是学校体育政策。大学生对学校体育政策的知晓度对大学生的锻炼意识、行为和锻炼习惯的养成有重要影响。调查研究学生干部的学校体育政策知晓度有利于我们了解学校体育政策宣传和实施环节的一些具体情况,也有利于学校体育政策贯彻实施过程中发挥学生干部的骨干作用。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为陕西省三所高校的在读本科生,分别为985、211院校、省重点院校和普通二本院校。调查时发放问卷600份,有效样本总数为574。担任各种干部职务的学生248人,占43.2%,普通学生326人,占56.8%。数据收集采用问卷调查法,政策文件知晓度的测量采用了6号文件、7号文件、53号文件3个题目,使用SPSS for Windows 19.0版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校体育政策文件知晓度

从学生干部和普通学生的比较来看,学生干部对3个学校体育政策文件的知晓度要好于普通学生。一方面是由学生干部的特点造成的,学生干部通常是从学生中选出的优秀者,他们在遵守学校政策制度时往往更加积极主动、以身作则和严于律己,是普通学生学习的榜样;另一方面,在平时相关工作中,学生干部与领导、老师接触的机会多,对文件制度、上级要求及学校安排等各种政策文件接触得较多。

2.2 阳光体育知晓度

学生干部在阳光体育知晓度方面均高于普通学生。学校领导和老师是为了体育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在组织学生干部培训过程中,对体育活动的目的、任务和组织等各方面都做了比较详尽的讲解和布置,而学生干部在通知学生的过程中,一方面由于信息传播环节的增加,客观导致信息丢失,另一方面,由于时间和场地等限制,学生干部仅就重点简明扼要的通知,主观上导致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丢失。

2.3《健康标准》知晓度

学生对健康标准三个方面的知晓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测试项目、评分标准、奖惩制度,对测试项目和评分标准的知晓度介于了解不多和基本了解之间,对奖惩制度的知晓度介于了解很少和了解不多之间,测试老师在测试过程中,为了节约时间,只重点讲解了与本次测试工作直接有关的内容,例如测试的项目、规则和评分。相对而言,很少有教师主动讲解与《标准》有关的学籍管理规定和奖惩制度。对相关学籍管理规定和奖惩制度的缺乏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对健康标准测试的不重视。与普通学生相比,学生干部对《健康标准》的三个主要方面的知晓度都较高。

2.4 体育政策的了解途径

政策了解途经的题目为多选题,通过统计每位学生选择的答案数,可以发现学生干部了解学校体育政策的途径(2.875±1.586)比普通学生(2.626±1.487)要多。学生干部除了在网络媒体和报刊杂志方面的了解途经比例低于普通学生以外,在体育教学、学校体育政策相关的活动、学校宣传、辅导员或班主任、同学朋友、电视广播、家庭成员7方面均高于普通学生,卡方检验在辅导员或班主任的比例存在显著差异(p<0.01)。这种现象与学生干部的人格因素有关,相对于普通学生,学生干部有更强的交往愿望和乐群倾向,热情、外向,喜欢与别人共事。更积极地参加或组织社团活动,合作与适应的能力特强。人格因素的综合效果自然使学生干部的社交公关效果不仅比普通学生要好,而且实际上也是非常理想的。从学生对9种了解政策途径选择比例的排序可以判断特定人群了解政策的主要方式。在本次调查中,学生干部体育政策了解途径排序为:体育教学、学校体育政策相关的活动、学校宣传、辅导员或班主任、同学朋友、网络媒体、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家庭成员。普通学生了解体育政策途径排序与学生干部的基本一致,仅在同学朋友和辅导员或班主任这里顺序颠倒。从排序也可以看出,大学生了解体育政策的前5种主要途径是体育教学、学校体育政策相关的活动、学校宣传、同学朋友、辅导员或班主任。网络、电视和报刊等宣传媒体和家庭在对学生传播学校体育政策方面发挥的作用远远不够。

3 讨论

在体育政策知晓度中学生干群差异显著。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在体育政策知晓度整体偏低,干群差异明显。学生干部在体育政策知晓度、健康标准知晓度、阳光体育知晓度方面均高于普通学生。形成大学干群体育政策知晓度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高校在政策执行和宣传方面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学生干部充当老师与学生的信息桥,与领导、老师接触的机会多,对上级的要求及学校的安排以及各种情况了解的较多,在信息面和了解途径方面均比普通学生多。

3.1 大学生体育政策知晓度较低,需加大宣传

大学生对中共中央[2007]7号文件、国办发〔2012〕53号文件、教体艺〔2006〕6号文件、《健康标准》奖惩制度、阳光体育运动相关要求知晓度方面处于了解很少和了解不多之间。在学生对当前学校的体育教育、“阳光体育”和《体质健康标准》政策和实施建议里,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要求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更多的同学参加。

3.2 大学生阳光体育知晓度干群差异明显,应加强学生干部培训

学生干部和普通学生在阳光体育运动知晓度方面差异显著。具体来讲,学生干群之间除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目的知晓度方面差异不显著以外,其它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这种知晓度差异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学生干部开展工作,但学生干部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仅充当“播音员”,没有把完整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只是告诉他们举办什么活动,必须按时参加,大学学生已具有较强的成人特性,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能力,追求个性的欲望较强烈,情绪化也较强烈,强制他们参与活动效果不明显。因此学校应加强学生干部传递信息的能力的培训,努力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阳光体育运动。

3.3 大学生《健康标准》知晓度较低,应加强对政策文件的学习

《健康标准》从2002年开始试行,经2007年修改补充,逐步完善,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其在学校的具体实施,是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健康标准》从2007年开始每2年测试一次,经各地认真组织推广试行,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学生干部和普通学生在《健康标准》知晓度方面差异显著,学生干部均比普通学生要高。具体来讲,学生干部和普通学生在《健康标准》评分知晓度方面差异不显著,在健康项目知晓度和标准奖惩知晓度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健康标准》只是一个标准,一份文件,在实施过程中每2年测试一次,学生干群之间应该不会有太大差异,学校除了加强《健康标准》宣传学习以外,还应加强体质测试老师培训和体育老师授课。

3.4 学生干部在体育政策的了解途径方面优势明显,教师应改变工作方法

了解途径是指发现新事物的方法和路径,了解途径的多少对新事物的知晓程度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大学生对体育政策的9种主要了解途径中干群差异主要集中在学校宣传和辅导员或班主任,通过老师的细致讲解,结合学校宣传,学生干部对体育政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了解途径方面的差异对体育人口的形成是有显著作用,因此辅导员和班主任也是执行体育政策的重要力量,对学生体育政策知晓度有重要影响。消除这种差异除了加大宣传以外,主要是消除老师给学生传递信息工作方法的差异,但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传统工作方法来消除这种差异无疑是非常困难的,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借助新技术来消除差异成为可能,飞信、微博、微信等信息技术使老师和学生一对一的交流成为可能。因此,辅导员或班主任应采用新技术,改变工作方法,努力消除干群政策知晓度差异,消除学生政策知晓度差异。

4 结论及建议

1.大学生对当前主要的体育政策文件知晓度较低,介于了解不多和了解很少之间,学校应加强对国家体育政策文件的传达力度,提高大学生对体育政策的知晓度。学生干部对体育政策文件知晓度明显高于普通学生,学校应加强学生干部传递信息的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干部的骨干作用。

2.学生干部对阳光体育的目的、原因和要求的知晓度均好于普通学生。大学生对阳光体育的目的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具体的要求了解不够,需要在阳光体育活动和宣传中强化阳光体育的具体倡议和要求。

3.学生干部对《健康标准》测试项目、评分标准和奖惩制度知晓度均高于普通学生。学生比较了解测试内容,但对奖惩制度不够了解,学校应加强测试老师培训和在体育教学中增加相关内容,强化学生对标准的重视程度。

4. 大学生的政策了解途径前3项依次为体育教学、学校体育政策相关的活动、学校宣传。学生干部了解政策的途径比普通学生多,在学校宣传、辅导员或班主任方面获得的体育政策和文件存在显著优势,辅导员或班主任应改变工作方法,采用新的信息传播技术。

参考文献

[1]陈善平,闫鹏程,李淑娥,谭宏彦.陕西省普通高校开设研究生体育课程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9,01:70-73.

[2]王益明,金瑜.普通大学生、三好学生及优秀学生干部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4).44-49+58.

[3]张中江,陈善平,潘秀刚.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的性别差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09:50-52.

[4]陈善平,韩骥磊,潘秀刚,张中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03:74-76+91.

居民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 篇4

姓名:答对题数:

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症的完好状态。您好认为这种说法对吗?A.对B.不对

2、健康生活方式内容包括平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你认为对吗?A.对B.不对

3、成年人一天的睡眠时间应保持几小时?A.7-8小时B.10小时以上

4、吸烟和被动吸烟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关病吗?A.会B.不会

5、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200毫升对健康无害吗?A.对B.错

6、您认为下同哪组数据属于正常血压值(收缩压/舒张压)范围?

A.120/80毫米汞柱B.150/100毫米汞柱

7、您认为成年人正常脉搏次数是多少?A.60―100次/分钟 B.30―50次/分钟

8、打针比吃药好得快,生病了应尽量打针,你认为这种做法对吗?A.错B.对

9、按国家规定给孩子打预防针能预防哪类疾病?A.传染病B.慢性病

10、需要紧急医疗救助时应该拨打哪个电话?A.120B.11911、药盒外包装右上角的“OTC”表示非处方药吗?A.对B.错

12、发生火灾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逃生,立即拨打火警119,这种说法对吗?A.对B.错

13、测量腋下体温时,应将体温计度数甩到35℃以下,再将体温计水银端放在腋下最顶端后夹紧,10分钟后取出来读数,您认为正确吗?A.对B.错

14、成年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宜超过多少克?A.6克B.12克

健康教育知晓度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眼底荧光造影患者96例, 其中:男52例, 女44例;年龄在17~68岁, 平均年龄为 (45.6±11.7) 岁。患者疾病类型分为:视网膜病变37例;黄斑病变29例;视网膜静脉栓塞17例;视乳头炎8例;其他5例。将96例患者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在疾病类型、性别比例、年龄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相关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①对于高血压疾病患者, 首先测量患者的血压水平值, 当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 再行造影检查;对于有过敏史患者, 提前1 d与检查当日给予患者口服开瑞坦。②充分扩瞳后, 嘱患者用手按压泪囊区并闭眼达5 min;指导患者在检查时如何配合医师进行眼球转动。③0.9%氯化钠注射液5 m L+20%荧光素钠液0.05 m L缓慢注射于静脉内, 观察15 min, 确定无过敏反应后, 将20%荧光素钠液3 m L在4 s内快速注入静脉内, 8 s后, 通知医师进行拍照。③若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 给予对症处理。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①患者准备检查时, 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 根据患者年龄、职业特点、文化程度等采用不同方式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对于年轻或理解与接受能力较强患者, 我们采取口头讲解方式, 向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以及造影检查的目的、方式、配合方法等;对于年龄较大或理解、接受能力较差患者, 我们采用唠家常方式与其交流, 在口头讲解基础上加用示范、观看检查录像等方法, 让患者能够充分了解造影检查的必要性以及疾病相关知识, 使之能够更好配合检查。另外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时, 要运用丰富的专业知识, 认真、耐心解答患者疑问, 增加患者信任感与安全感, 建立起融洽护患关系。②检查时, 患者均会出现程度不同的恐惧、紧张心理, 此时护理人员要陪同在患者身边, 寻找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与患者进行交谈, 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 使之身体每一个部位均处于较放松的状态;对于特别紧张的患者, 护理人员可采用扶住患者头部、轻拍患者肩部或握住患者手部等方法, 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满足其心理安全感。

1.3 评价指标:

由护理人员按我院自行设计的疾病知晓度调查内容, 逐项询问患者并完成填写, 其内容包括:知晓疾病危害;知晓疾病诱发因素;知晓治疗方法;知晓自我保健知识;知晓行眼底荧光检查意义等, 由此计算出患者对自身疾病知晓度[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对输入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 行卡方检验, α=0.05确定为检验水准, 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自身疾病知晓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3 讨论

在对患者行眼底荧光造影时, 由于荧光素可随血液流动, 其能够动态地显示出眼底血管形态, 加之荧光效应, 提高了血管可见性与对比度, 使一些较细微血管变化均可得以辨认[4]。在检查过程中, 因多数患者对自身疾病及造影检查相关知识缺乏足够了解, 极易产生恐惧心理, 加之操作在暗室里进行, 并且时间较长, 也增加了患者对环境的不适应感, 因此, 患者在检查过程中, 护理人员必须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 以提高患者应激能力, 使其机体能够维持在较平稳状态, 保证检查的顺利进行[5]。本组病例通过的心理护理干预, 有效地提高了患者对自身疾病相关知识知晓度, 在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同时, 也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概率, 收到了较理想的护理效果。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观察组患者对自身疾病相关知识知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其与王东宇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6], 这一结果提示出:对于行眼底荧光造影患者, 在检查过程中, 通过心理护理干预, 有效地缓解了患者负性情绪, 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概率, 保证了检查的安全、高效完成,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桂容, 林翎.护理干预对降低眼底荧光造影中不良反应的影响[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1, 20 (1) :37-39.

[2]杨会芹.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的护理[J].健康大视野, 2013, 21 (8) :124-125.

[3]李娇娥, 赵娜.护理干预对眼底荧光造影患者的心理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35) :53.

[4]汪菊红.护理干预对眼底荧光造影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J].临床护理杂志, 2013, 12 (1) :81.

[5]王永萍.浅谈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的心理护理[J].吉林医学, 2013, 34 (26) :107-108.

健康教育知晓度 篇6

关键词:手足口病,儿童家长,知晓度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和口腔、手、足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 大多数患者一周左右自愈, 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肺水肿、心肌炎等严重表现, 甚至死亡[1]。手足口病传染性强, 可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 已被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列为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1]。作为儿童的监护人, 家长应掌握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 这直接关系到儿童手足口病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通过对赣州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其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知晓度情况, 寻找目前学龄前儿童家庭对手足口病防治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为相关单位和部门开展手足口病的防治和健康教育活动提供依据, 从而更好地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5 年6-7 月以赣州市城区某幼儿园全部学龄前儿童的监护人 (儿童父母) 作为调查对象, 该幼儿园位于中心城区, 学生的家庭分布在中心城区各处, 其父母可以用来代表全体赣州市中心城区学龄前儿童父母。

1.2 调查方法

根据课题研究目的, 设计问卷, 对儿童父母手足口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度进行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儿童基本信息、儿童父母基本信息、手足口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度等。调查问卷在用于正式调查之前先进行预调查, 根据反馈意见进行调整。在幼儿园内统一对儿童父母进行问卷调查, 事先调查员进行简单的解释说明, 而后由每一儿童的父亲或母亲当场独立完成调查问卷并当场收回。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2.1 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57 份, 剔除23 份由非儿童父母填写的或未填写完整的问卷, 保留234 份有效合格的问卷, 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1.05%。

2.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被调查儿童父母的基本情况如下:在被调查的234 名儿童父母中, 儿童父亲64 人, 占27.35%, 儿童母亲170 人, 占72.65%;20-29 岁37人, 占15.81%, 30-39 岁170 人, 占72.65%, 40-49 岁27 人, 占11.54%, 年龄最小的为24 岁, 最大为44 岁, 平均年龄为33.41 岁;初中或初中以下学历7 人, 占2.99%, 高中或中专学历74 人, 占31.62%, 大专学历81 人, 占34.62%, 大学学历65 人, 占27.78%, 硕士或硕士以上学历7 人, 占2.99%。

2.3 儿童父母对手足口病一般知识的回答情况

儿童父母对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出现相应症状后的处理、可否多次感染等知识的知晓度较高, 而对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发病的潜伏期、有无预防的疫苗等知识知晓度较低。具体结果见表1。

2.4 儿童父母对手足口病传播途径的知晓情况

儿童父母对手足口病传播途径知晓度由高到低依次是接触患者分泌物污染的物品、空气飞沫传播和饮用或食用被污染的水或食物, 这三个传播途径完全答对的人数只有75 人 (占32.05%) 。另外, 有16.67%的儿童父母错误地认为蚊虫叮咬可以传播手足口病, 还有2.56%的儿童父母不清楚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具体结果见表2。

2.5 儿童父母对手足口病预防措施的知晓情况

儿童父母对手足口病预防措施知晓度较高的是勤洗手、经常开窗通风、保持个人和环境卫生等, 知晓度较低的是不吃生冷食物、不喝生水等, 完全答对的人数只有22 人 (占9.40%) 。还有部分儿童父母错误地选择了不是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如避免蚊虫叮咬 (占17.95%) 和避免接触宠物 (占40.17%) 。具体结果见表3。

2.6 儿童父母获取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 儿童父母获取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途径按选择百分比从高到低依次是医院、社区、幼儿园等机构宣传、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网络和同事、亲友间交流。具体结果见表4。

3 讨论

本研究以幼儿园学生父母作为调查对象, 因为手足口病高发于5岁以下儿童[2], 而幼儿园学生恰恰属于高发人群, 我们对幼儿园学生家长普及手足口病知识有助于该病在整个社会的有效控制。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 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仍存在缺乏之处。有部分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发病的潜伏期、有无预防的疫苗、常见的症状等方面缺乏正确地了解, 对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缺乏全面的认识, 完全知晓的人数只占32.05%, 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知晓度也不足, 调查中所列出的预防措施完全选对的人数只占9.40%, 大多数儿童家长在手足口病预防措施上存在漏洞。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缺乏, 可能会影响到儿童手足口病的防治, 导致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容易感染该病, 也容易导致该病的扩散, 进而影响整个社会对该病的防控。从我们的调查结果还可以看到, 儿童家长主要从医院、社区、幼儿园等机构以及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的宣传两个途径来获取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 这要求我们相关单位和部门继续加强手足口病的防治和健康教育活动, 通过各种途径促进儿童家长学习掌握手足口病相关知识, 增强整个社会对手足口病的防控效果, 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 (2009版) [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2009, 16 (9) :6-8.

健康教育知晓度 篇7

兰州市作为甘肃省的省会城市,拥有322万常住人口、200多万流动人口[2]。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多,给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为了解兰州市儿童家长对疫苗免疫知识的了解、重视程度和影响接种的因素,探索基层接种点开展预防接种的宣传服务方式,以便更好地为广大儿童及其家长提供合理、满意的服务,我们对住兰州市城关区内的儿童家长开展了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知识和影响因素方面的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和内容

1.1.1 调查对象:

选择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数量较大、且相对稳定的城关区4个免疫接种站(点)共计519名儿童家长进行抽样调查,年龄30~40岁。

1.1.2 内容:

了解并分析城关区儿童家长对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知识的知晓途径及影响接种的因素。

1.2 调查方法

1.2.1 采用统一印制的问卷调查表:

由经过培训的接种点专业人员,现场一对一逐个询问进行调查,并填写调查问卷。

1.2.2 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评判标准:

问卷共设计疫苗预防接种基础知识问题27个,回答正确24个以上为了解,回答正确21个以上为基本了解,回答正确16个以上为大致了解,回答正确10个以上为初步了解,回答正确10个以下为了解较少。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调查表进行审核、筛选,凡未按规定填写或有逻辑性错误的均视为不合格资料予以删除,有效资料按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两类分别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1.1 基本情况:

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519份,收回问卷519份,其中有效问卷509份,有效率为98.07%。其中常住人口儿童家长276人,占54.22%,流动人口儿童家长233人,占45.78%。

2.1.2 文化程度:

276名常住人口儿童家长中,大学本科及以上者217人,占78.62%;中专、大专者50人,占18.12%;高中及以下者9人,占3.26%。233名流动人口儿童家长中,大专及其以上学历者86人,占36.91%;其余均为高中或高中以下学历共147人,占63.09%。

2.1.3 家长职业:

常住人口儿童家长中,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19人,占79.35%;工人及商贸从业人员47人,占17.03%;自由职业者10人,占3.62%。流动人口儿童家长中,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6人,占6.87%;工人及商贸从业人员60人,占25.75%;自由职业者157人,占67.38%。

2.2 接种免疫规划疫苗知晓情况

2.2.1 知晓程度:从问卷统计结果来看.常住

人口儿童家长对疫苗预防接种基础知识的掌握,达到“了解”程度的有187人,占67.75%;“基本了解”者59人,占21.38%;“大致了解”者27人,占9.78%;“初步了解或不了解”者3人,占1.09%。流动人口儿童家长达到“了解”程度的有113人,占48.50%;“基本了解”者56人,占24.03%;“大致了解”者42人,占18.03%;“初步了解”者18人,占7.7.%;“了解较少或不了解者”有4人,占1.72%。

2.2.2 知晓途径:

从图1可以看出,家长对疫苗接种知识的了解是以专业人员宣传讲解为主要途径,占52.00%;其次为电视、报纸,占35.80%;网络占8.80%,专业杂志占3.20%,其他途径1人,占0.20%。

2.3 接种率影响因素分析

在509份问卷调查中,能按时接种疫苗者458人,占89.98%;未按时接种疫苗者51人,占10.02%,其中常住人口276人,流动人口233人。

2.3.1 常住人口儿童家长职业对疫苗接种率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276名常住人口中,能及时接种者263人,占95.29%;不能及时接种者13人,占4.71%。不能及时接种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家长工作忙,不能及时接种者占84.62%,其中工人及商贸从业者6人,占54.55%;其他原因未及时接种者占15.38%。

2.3.2 流动人口儿童家长职业对疫苗接种率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233名流动人口中,能及时接种者195人,占83.69%;不能及时接种者38人,占16.31%。不能及时接种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家长工作忙,不能及时去接种者占86.84%,其中自由职业者25人,占65.8%;其他原因未及时接种者4人,占13.16%。

3 讨论

通过对本次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儿童家长对疫苗接种知识的了解途径主要为专业人员宣传;而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和网络等新兴媒体对疫苗接种知识的宣传较少,其作用并不明显。而影响家长对疫苗接种知识掌握程度的主要因素为,家长文化程度和职业。常住人口儿童家长中,文化程度较高、科研及行政人员比重较大(占该类人口的79.4%),而流动人口中自由职业者较多(占该类人口的67.4%),这种状况与疫苗知识知晓率及接种率的分布呈正相关关系,即常住人口对疫苗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了解”者占该类人口总数的67.75%,而流动人口对疫苗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了解”者占该类人口总数的48.50%,同时常住人口中能及时接种疫苗的比例较流动人口高出12%。由此可见,家长职业、文化程度对疫苗知识知晓率及接种率有较明显的影响,特别是流动人口对疫苗知识的知晓率及接种率明显低于常住人口[3]。提示家长职业相对稳定、作息时间相对固定,则按时接种疫苗的比例较高。

建议相关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加大对流动人口的宣传与关注力度,特别是要说明不接种疫苗的害处;另外需要对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长,采取其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同时也可以和教育部门协商,在学校内加强宣传,由孩子带动家长[4];也可以通过制作视频短片、卡通漫画等方式,在网络进行宣传,相关部门的网站也可以提供下载和咨询服务,更好地宣传疫苗接种相关知识[5,6]。通过以上措施与途径,使流动儿童家长充分了解疫苗接种的相关知识,使其主动积极带孩子及时接种疫苗,达到预防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婴儿出生后,可从母亲体内获得一定的抵抗传染病的能力,但随着月龄的增长,抵抗力会逐渐减弱和消失,孩子就容易受一些传染病的传染。为了提高儿童抵抗传染病的能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就需要有计划地按时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保护儿童健康成长。所以,预防接种作为一种防控疾病最有效的措施,需要各级部门加强重视,做到万无一失,这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也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华慧荣,朱怡,何全华.兰州市七里河区常规免疫接种率的监测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0):12-13.

[2]张志斌,潘晶,达福文.兰州城市人口空间结构演变格局及调控路径[J].地理研究,2012,31(11):2055-2068.

[3]单芙香,刘刚.深圳市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7,13(6):590-592.

[4]林献丹,郑晓春.流动儿童疫苗接种及时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1):1371-1373.

[5]刘爱华,辜荫华.北京市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抽样调查[J].中国计划免疫,2000,6(5):263-266.

健康教育知晓度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7月在我院就诊200例患者进行调查和健康教育。年龄18~72岁,平均38.4岁。

1.2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对新入院内科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采取自身教育前后对照方法,出院时再进行一次问卷调查。

1.3 教育方式和内容

以看我院自制的教育手册和宣传图片为主,并结合医护人员口头讲解和答疑。根据《常见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管理手册-糖尿病管理分册》、《内科学》自行编写教育手册和宣传图片,调查问卷是根据上述健康教育材料设计而成。主要包括糖尿病诊断标准、临床表现、治疗、糖尿病管理。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参加调查患者中, 中专以上学历40人, 初中学历100人, 小学60人。

2.2 糖尿病病知识知晓率

通过问卷调查, 教育前200例患者对问卷调查回答正确率平均为34%, 而教育后提高至85%。

3 讨论

200例被调查者中有180例渴望接受教育,说明了他们对糖尿病的有关知识缺乏,并且希望掌握这些知识,有30例表示无所谓,这说明有一部分人没有认识到糖尿病的危害性。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强调糖尿病对自身家庭、社会的危害性,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掌握有关糖尿病知识的重要性,积极改变自己的行为。同时,经过教育也满足了患者的需要,密切了护患关系。从教育前后的结果可以看出,在社区及医院开展以教育手册、医护人员解释答疑等形成的健康教育效果十分显著。

参考文献

[1]Wilds, Goglicg, Green.A, et al.Globalprevalence of diabetes;esti-mates.for theyear 2000.and project ions for 2030.diabetes care, 2004, 27 (5) :1047~1053.

健康教育知晓度 篇9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2013年8月———1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49例, 应用品管圈的方法, 通过改善前后对比, 制订出相应的对策, 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

1.2 具体执行计划的方法

1.2.1 选定主题

按照品管圈的方法, 在消化内科选定8人组成守护圈, 圈长1人, 外请辅导员1人, 圈员7人, 平均年龄30岁。以评价法进行主题评价, 在所列的四个题目中选定本次活动的主题为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

1.2.2 活动计划拟定

主题选定后, 根据科室的实际工作情况, 按照品管圈活动的步骤, 为本次活动拟定详细计划。

1.2.3 现况把握

根据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流程, 为49例住院患者发放了调查问卷, 结果显示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为71%, 见表1。汇总结果, 制定了改善前的柏拉图。见图1。

由以上柏拉图可看出:造成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不高的原因为疾病相关知识、饮食及活动指导、药物指导、各项检查告知等六项。依柏拉图80/20之原理, 80%之问题会被20%之项目所影响。亦即改善20%之影响项目, 就可以解决80%之问题点, 由此可知疾病相关知识、饮食及活动指导、药物指导、各项检查告知四项因素, 即影响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不高之80.5%, 故应列为须优先改善的问题。

1.2.4 目标设定

根据柏拉图, 将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由71%提高至91%。设定理由: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 (1-现况值) ×改善重点×圈能力]=71%+[ (1-71%) ×80.5%×80%) ]=91% (见图2) 。

1.2.5 解析

一个问题的特性 (结果) 受到一些要因 (原因) 的影响时, 将这些要因加以整理, 成为有相互关系且有系统的图形。这种图形称特性要因图又叫鱼骨图。由现况把握中造成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不高的原因为疾病相关知识因素, 将此因素进行解析以获得影响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的主要原因, 以此制成鱼骨图。

1.2.6 对策拟定

根据解析情况, 依照可行性、经济性、圈能力等进行对策选定, 最终确定 (1) 护士宣教不到位、不重视。 (2) 护士未掌握科室疾病知识。 (3) 缺乏沟通交流技巧。 (4) 口头宣教枯燥乏味为四个可行对策。

2 实施阶段

2.1 主要因:

护士宣教不到位、不重视。

2.1.1 改善前对策内容:

科室没有相关住院患者入院宣教知晓率奖罚制度, 护士宣教不到位, 不重视。

2.1.2 改善后对策内容:

(1) 重新修订绩效考核方案, 制订健康教育实施表, 将健康教育的落实细化到班次。 (2) 未按消化内科健康教育实施表单完成工作任务每次扣3分。 (3) 完成工作未按质量标准或规程执行扣15分。 (4) 患者不知晓责任护士每次扣5分。 (5) 患者对疾病健康教育回视未达标每次扣15分。 (6) 责任护士未掌握患者八知道每项扣5分。

2.1.3 对策实施:

按照新制订的健康教育实施表执行。

2.1.4 对策处置:

(1) 经效果确认为有效对策。 (2) 将科室绩效考核方案纳入科室护理工作制度。 (3) 列入标准化:QCC--XHNK--001, 长期执行。

2.2 主要原因:

护士未掌握科室疾病知识。

2.2.1 改善前对策内容:

护士对本科室疾病护理常规掌握不全, 患者提问时护士不知道该如何解答。

2.2.2 改善后对策内容:

(1) 利用晨会、业务查房及业务学习对本科室疾病护理常规、新开展的技术项目及相关护理知识进行互动学习。 (2) 将学习内容列入每月理论考核范围, 与个人绩效考核挂钩。

2.2.3 对策实施:

制订严格的培训计划。

2.2.4 对策处置:

(1) 将培训内容列入新护士岗前培训内容。 (2) 经由效果确认为有效对策。

2.3 主要原因:

低年资 (工龄5年之内) 护士缺乏交流技巧。

2.3.1 对策内容:

改善前:低年资护士缺乏沟通宣教技能, 对患者不能进行有效的健康宣教, 影响患者的宣教知晓率。

2.3.2 改善后对策内容:

(1) 按护士层次制订科室集体健康教育计划。 (2) 要求护士参加集体健康教育讲座 (听课) , 合理人力搭配。 (3) 高年资护士 (5年以上) 对低年资护士 (5年以内) 进行个别指导。

2.3.3 对策实施:

制订健康教育培训计划及护士分层次使用。

2.3.4 对策处置:

经由效果确认为有效对策, 列入科室集体健康教育计划。

2.4 主要原因:

护士口头对患者宣教, 患者认为枯燥乏味, 兴趣不高。

2.4.1 改善前对策内容:

口头宣教枯燥乏味, 护士说过后没有给患者留下深刻印象, 患者记不住。

2.4.2 改善后对策内容:

采用多种形式宣教, 比如医患沟通会、简报、PDA、健康教育、阅览架等。

2.4.3 对策实施:

制订健康教育宣传册。

2.4.4 对策处置:

(1) 经由效果确认为有效对策, 此项措施可以长期实行。 (2) 健康教育手册由病区主班护士每周一定时检查维护。

3 效果确认

3.1 有形成果

3.1.1 改善前后数据

见表2。

3.1.2 改善后查检表汇总情况

见表3。

3.1.3 改善后柏拉图

见图3。

3.1.4 成果比较

改善前: (见图1) 改善后: (见图3)

3.1.5 目标达标率

3.1.6 通过以上柏拉图对比可看出:

经过四项对策实施后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提高幅度比较大。

3.2 无形成果见表4。

注:由圈员7人评分, 每项每人最高10分, 最低1分, 总分为70分

娱乐感增长幅度最大, 因为在将近多半年的QCC活动中, 大家在平时的工作中一起互动, 一起沟通, 交流机会增多, 增加了对工作的兴趣。责任心增长幅度最小, 因为护理同仁在平时护理工作中均需要高度责任心。见图4。

4 小结

将品管圈活动这一管理理念运用于临床患者健康教育过程中, 通过圈员间的相互协作, 依据PDCA循环的程序展开, 找出和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 设定目标、制订对策并实施和进行效果评价等[3], 不仅能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 而且增加患者对健康教育的知晓率, 从而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也有利于患者康复。

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对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的效果。方法 选择住院患者发放健康教育调查问卷,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 确立活动主题, 进行现状调查, 分析住院患者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设定目标, 制订相应的对策, 最后进行效果确认。结果 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由原来的71%提高到91%。结论 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住院患者健康教育工作中, 找出和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等, 可以有效帮助解决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健康教育知晓率。

关键词:品管圈,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

参考文献

[1]张建林.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满意率中的应用[J].西南国防医药, 2007, 17 (1) :92.

[2]刘娟.健康教育在住院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6) :69-71.

上一篇:货币的三维度下一篇:工程车辆底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