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健康教育

2024-10-21

加强健康教育(共12篇)

加强健康教育 篇1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所谓健康是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 而不是单纯地指没有疾病或不虚弱。也就是说, 健康不仅涉及人的生理, 而且涉及个人的心理。小学作为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 对个体健康心理的养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况且现今社会竞争激烈, 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未来人才素质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随着小学健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如何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教育界的重要课题和任务。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 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过分夸大。当代独生子女多, 他们的身心发展具有特殊性, 形成某些不健康的心理也是正常的, 认为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是值得商榷的。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客观存在, 受到强调与重视无可厚非, 但是也需要用实际调查研究来说明事实的发展程度, 不宜通过个人的主观臆想来夸大问题的严重程度。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董奇教授认为, 由于人们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把握不一, 使用的检测工具不一, 加之统计方法不同, 往往得出相互矛盾的统计结果。这违背了学术研究的科学性, 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甚至会误导人们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评价。

(2) 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素质不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具有专业性特征的, 它要求从教人员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理论素养和辅导理论。纵观教育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他们的每个学校都配备有专门的心理学工作者, 这些人员都是经过了严格训练, 具有从事学校心理教育的资格。然而,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多为非专业性人员, 杂拼乱凑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现象比较严重。很多学校的心理教育机构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 徒有虚名。在一线从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要么由分管德育工作者领导, 要么由班主任或者政治老师兼任, 没有形成系统的学校教育体系, 更没有必要的检查评估制度。这样一来是节省了学校成本, 可是非专业的心理健康人员没有心理学专业知识, 不精通心理辅导技巧, 使心理健康教育常常流于形式, 不能真正地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3) 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中德育化的倾向较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化倾向主要体现在:没有正确分清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是不同的,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自我教育, 德育是超我教育。在具体实践中, 简单地把心理健康教育划归德育管理机构工作范畴是不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问题为核心, 增强学生自我控制、提高承受挫折和环境适应能力为目标, 致力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在实际操作中, 德育主要是运用榜样示范、道德灌输和实际锻炼等方法来实行, 套用德育的手段就会使心理健康教育说教味浓厚, 显得机械呆板, 效果不佳。当然,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也不是完全对立, 能够被割裂的, 两者在学校工作中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二、解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对策

(1)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小学的各科教育都是以实现素质教育, 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应该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子系统。在我国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不足, 配套设施尚不健全的情况下, 就要求各科结合自身特点, 充分挖掘学校各科教学中蕴涵的心理教育因素, 发挥各科教学的心理教育功能,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各科教学目标相互结合, 寻求两者协同发展是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2) 在班级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班级作为最基本的行政单位, 是开展心理教育的主要途径。在班级中专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可以实现面向个体的个别辅导与面向全体的团体教育相结合。借鉴发达国家和港台地区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经验, 我们可以发现,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大都经历了由只重个体向全体兼重的转变。我们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开展心理教育课程, 实施过程的重点在于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如角色扮演、体验感悟、组织竞赛、量表测量, 等等, 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可以懂得认识自我、培养自我意识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 健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健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根据中、高、低三个不同年级的心理特点, 设立不同的教育目标。将小学六个年级的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 每个层次内学生的心理发展都具有普遍的共性, 以此建立一套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与教育要求相适应的系列目标, 更具有针对性和准确性, 体现出心理教育和心理发展的层次性、阶段性。二是在相同的每个年级层次内, 既要考虑到学生基本的、一般的心理素质特征, 又要关注学生个体的特殊需求, 将心理素质培养中的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加强健康教育 篇2

社区健康教育是以社区为基本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居民健康为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随着万州“健康工程”的深入实施,社区健康教育在密切党委、政府与群众的关系,促进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彰显。近年来,万州的社区健康教育在无专职人员、无专项经费、无专门场点的情况下,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各地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但是,社区健康教育随意性大、伸缩性强、得到社区居民响应和认同程度不高等不足也客观存在。这与群众的现实要求相比、与万州“健康工程”建设的现实需要相比有较大差距。我们必须清醒的意识到:强化社区健康教育认识是现实之需,认清社区健康教育现状是克难之本,探索社区健康教育方法是当务之急。

深化认识,理顺管理体制。身心健康、延年益寿是人人追求的目标,社区健康教育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是群众所需、所想、所盼。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从实现万州“健康工程”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要求出发,我们也必须高度重视。区委、政府对社区健康教育是一贯重视的,虽然受财力、物力、人才方面所限,没有达到专司其职的要求,但是区里有健康教育所、城市社区有卫生服务中心、农村社区有村级卫生室,社区健康教育的构架是有的。由于管理体制不完善,工作开展不够顺畅。今后应理顺社区健康教育的管理体制,强化区卫生局统一领导、区健康教育所统一指导职能,充分发挥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社会事务管理机构对社区健康教育属地管理作用,明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村村级卫生室是社区健康教育主力军地位,以社区内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等为依托,建立起上下联动、左右衔接、同心合力的社区教育管理网络。

加强宣传,营造工作氛围。要把社区健康教育的宣传动员作为常规性工作来抓,让社区居民充分认识到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每个人都应该掌握自我保健的知识和方法,应该为自己的健康负责,应该为自己的健康进行合理投资。具体的宣传工作方法,除了传统的标语口号黑板报外,应该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一是在社区门诊服务中各个击破。患病的人最易被打动,来一个人就要宣传一个、教育一个、交上一个朋友、联系一个对象,日积月累,形成一个个宣传群体。二是让病人成为最佳宣传员。通过已成为固定服务对象的病人动员更多相关的居民参与健康教育活动,现身说法,延伸健康教育的触觉。三是从少到多,从小到大。充分利用少数“积极分子”或志愿者的积极性,由小规模的宣传到群体倡导,由少数社区居民动员大多数社区居民。四是铺天盖地与细水长流相结合。社区健康教育的常规宣传要坚持长年坚持不断档,做到细水长流,同时,每年都要有意识的设计几个宣传高峰,进行全方位、高密度的宣传,特别是遇上突发性公共卫生疫情,除了有组织的群防群治外,更要抓住时机,大造社区健康教育的正面声势。

配备人员,充实从业骨干。社区健康教育完全依靠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村村级卫生室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它们的技术力量、知识结构满足不了群众的需求。社区健康教育需要的是全科医生,而这恰好是万州的软肋。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按照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每万名常住人口配备2—3名全科医生、1名公共卫生医师的要求,我区政府举办的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应该配备480名社区医务人员,其中全科医生至少要120名,而实际上从事这项工作的全科医生只有66名,实有与需求相差甚大。要缓解社区从事医疗和健康教育的全科医生短缺的现状,一是将现有的医务人员进行有组织的转岗培训,二是有意识地从每年毕业的医学大学生中遴选一些专业知识全面的优秀毕业生充实到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初步建立一支热心健康教育、掌握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社区健康教育骨干队伍,待时机成熟后再进行完善和提升。

创新方式,抓好阵地建设。形式新颖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社区健康教育的受众形形色色、对此的态度冷热不一,更需要注重教育方式的运用。一是办好生动活泼的宣传栏。认真设计宣传栏的内容,注意文字、图片、漫画等的综合运用,并及时更换。二是运用健康讲座、电话咨询、展板、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社区常见疾病预防教育,防止意外伤害与安全的教育,合理膳食与营养、居室环境卫生、生殖健康、强身健身家庭教育。三是设计印制好宣传资料。精心设计好宣传资料,把社区居民最关心、最具操作性的健康知识囊括其中,如设计一些日常生活必备功能,配上日历、记事栏、营养配方、标准体重测算公式,让社区居民感到既增长知识,又很实用、实惠。四是入户开展居民健康状况调查。摸清社区居民健康需求,为辖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特别是对老人、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更应倍加关注。五是力求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如组织社区中比较典型的个案进行现身说法,除了让当事人谈体会和感想外,还可以组织讨论,相互交流经验,也可组织开展减肥运动项目、糖尿病患者烹饪比赛、高血压患者松静训练、更年期妇女体育活动。六是社区健康教育与党委、政府当前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通常具有舆论强势,找好切入点,将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与之相结合,搭上“顺风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要应与“健康重庆、畅通重庆、宜居重庆、平安重庆、森林重庆”建设,万州创建国家卫生区、全国文明城区,曱型H1N1流感防治,常见季节性疾病预防等群众比较关注也易于接受的事物相结合,达到教育的目的。

注重内容,提高教育效能。社区健康教育的内容要围绕社区的特点,突出针对性,增强效果。一是转变社区居民的健康观念。这是社区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要从健身、养生的角度,通过身心激励,使社区居民深刻认识到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的危害,并自觉改变,在社区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社区居民健康。二是提高社区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无知是社区居民患病或发生意外的重要原因,我们应该通过健康教育宣传普及自我保健意识,使居民了解一些基本的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三是增强社区健康的科普化程度。避免过多使用术语,让社区居民看不懂或听不懂、记不住,无法产生发自内心的感触,要将健康知识口诀化、操作化、实物化。像洪昭光教授的健康讲座一样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精练概括的归纳去进行社区健康教育。四是增强社区健康教育的趣味性。做到“四多”:多用数据、证据和依据;多用形象直观的图片和图形,以理服人,以事实打动人,用效果和效益吸引人;多收集各方面的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去说明问题;多些哲理,力求做到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既是学习又是享受。

加强健康教育 篇3

一、加强校园卫生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认真抓好校容环境卫生,净化、美化、绿化校园环境,创建优美、整洁、安全和健康的育人环境,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卫生清洁行动和宣传活动,增强社会卫生意识,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清洁与保洁并举,学生参与校内和社区的爱卫活动。一直以来,各学校坚持校园教室“每天两小扫”、“每周一大扫”的制度,把清洁保洁与创建文明班相结合,让广大学生在时时处处、点点滴滴的清洁保洁中受到精神文明教育,得到劳动锻炼,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行为。节假日,学校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到街道、残疾孤寡家庭开展学雷锋、做好事等活动。每年的全国爱国卫生活动月,学校都组织广大师生积极参与,从学校到社区,到公共场所,大搞清洁卫生,成为我区爱国卫生活动中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学生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一个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加强对校舍与食堂卫生管理与监督

为给学生提供可靠的后勤保障,落实学校卫生监督制度,确保学校师生员工身体健康。防疫、食品药品监督局等监督部门紧密配合,坚持学校卫生安全月检查与突击抽查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及时整改。检查内容包括:学校食品卫生许可证情况、从业人员健康证、食堂卫生制度、冷藏设施、卫生设施、使用餐具消毒设施、外购食品索证、炊事员卫生知识、食堂内三防设施等方面。通过检查监督,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卫生管理工作,并对照有关的规定,对学校食堂卫生及管理工作所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同时,加大基础设施改造力度,统筹安排好校舍、宿舍、食堂的改造计划,食堂硬件建设有了较大改观,食品卫生管理水平大大提高,各学校未发生重大卫生事故。学校领导对学校的建筑卫生、教学卫生、健康教育、教学设施卫生、宿舍卫生、公共卫生管理、卫生经费投入等非常重视,形成了学校行政人员依法治教,学校卫生工作人员自觉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可喜局面。

三、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学生卫生与健康教育

卫生健康教育课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上好卫生与健康课,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健康课的兴趣,良好卫生行为习惯,提高环保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是学校卫生工作重点。为确保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通过制作课件、搜集资料、播放健康课VCD、到校外参观、参加社区清洁劳动等,课内、课外相结合;还利用学校广播、报刊宣传栏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防病治病宣传,并联合疾控中心对学生进行艾滋病、手足口病、甲流感、“红眼病”、肝炎、食物中毒等流行病的宣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预防知识和必要技能。让学生参与各项活动,认识卫生与健康的关系、卫生与健康的重要性,感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提高了环保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

学校除按要求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外,还要做好学生一年一度的身体全面检查,并做好统计及体检档案管理;开辟心理健康咨询,解答学生心理问题,解除学生心头之虑,有利学生身心健康,而且还开设多场心理讲座,抑制学生各种不健康行为,增强自我保健能力;加强对学生性教育,杜绝学生早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加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学校始终坚持的办学理念,卫生与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工作的一大亮点。

应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篇4

一.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 特别是在当前,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更要求我们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切实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 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 思想道德问题越来越复杂。在思想道德建设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并正确对待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的关系, 要在正确区分问题性质的基础上, 采用不同的方法有效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因此, 在新形势下, 我们既要防止心理问题德育化的倾向, 同时也要紧扣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 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开辟新领域, 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的加速发展。

二.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疏导逆反心理

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中学生有着一些特殊心理活动现象, 其中之一就是逆反心理。这是很多教师比较苦恼的一个问题。但是, 逆反心理的产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是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所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特征。然而, 逆反心理并不可怕, 只要我们正确对待这一种现象, 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科学方法, 在教育过程中认真分析, 努力解决, 可以避免向消极方面发展, 甚至可以向积极的方面发展, 形成独特的个性, 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我们作为一名教师, 就要认真对待这一种现象, 用一颗充满挚爱的心去感化学生, 面对有逆反行为的学生, 教师会产生不满和急躁的情绪, 这时要控制和提醒自己, 不要与学生发生正面冲突, 要用成人的成熟与冷静控制住事态的发展, 要用爱去感化, 用心去安抚。

三.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拥有一颗平常心

考试会使一部分学生会产生紧张、烦躁、恐慌和焦虑等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 适度的紧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考试成绩。但是, 凡事应有度, 过度紧张则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心理反应, 造成学习效率下降, 正如生物学中在一定范围内酶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克服过度紧张, 首先要增强自信, 而以平常心态加强复习, 则是提升信心的根本途径。我们应该一直给学生灌输不能以一两次学校的考试成绩来论英雄的思想, 应让学生清楚生物考题并不难, 每个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在授课时, 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善于在学生的已知与未知之间铺设适度的台阶。坡度过大, 学生易产生惧怕心理, 造成厌学;坡度过小, 学生则有轻而易举之感。因此, 创设问题, 要循序渐进, 先易后难, 让学生在成功的实践中,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 自信心就会不断增强。对于学习中的得失成败, 教师也要善于帮助学生作出合理、正确的总结, 使学生能够客观的分析自己个性的积极面与消极面, 从而找出努力的方向。

四.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情绪修养水平

兴趣既可以使一个人成才, 也可以使一个人沉沦。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学习兴趣, 能激发他们去积极进取, 不断地去丰富和发展他们的智慧, 从而走上成才之路。生物课探索性强、易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利用生物学科的特点, 增设一些辅助教材, 如课外阅读、开设专题讲座、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和非言语交流, 对学生的情绪、情感也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各种积极的情感表现, 把鼓励、期待等言行微妙的传递给他们, 这样学生在教师的信任、尊重中便会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培养乐观的精神, 从而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

信仰教育亟待加强 篇5

当前青少年学生中的“信仰危机”现象,不管你是否承认,它都客观存在。

加上“应试教育”严重地干扰着学校的德育工作,致使“德育首位”还停留在口头上,形成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局面。事实已经告诫我们,学校是在增养社会主义接班人还是掘墓人的问题,不容回避地摆在我们面前。

北京有调查表明(被试对象605人),家庭要求子女要有信仰的仅占2.1%,605人中有坚定信仰的人数很少。由于信仰教育的淡化,加上受悲观主义思想的影响,“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命定观念”在一些青少年中颇有市常于是,他们中,有的对马列主义思想体系知之甚少,表示怀疑,甚至人云亦云地传播“马列主义思想过时”、“共产主义渺茫”的错误观念;有的对党和政府缺乏信任,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有了滋生的土壤;有的对正确的人生大目标失去信心和执着追求,崇尚到建迷信;有的产生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的`思想,一心想上大学、当大官、挣大钱。因此,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一遇到挫折,就觉得人生无趣、烦恼苦闷、悲观失望,于是把人生的希望寄托在“天意”上。可以断言,这一切的出现,无不与他们缺乏马列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有关。

众所周知,信仰和理想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是青年人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观形成和巩固的基础,也是他们抗拒非无产阶级思想侵蚀和干扰的屏障。可见,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亟待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其根本的问题是马列主义信仰教育。我们要千方百计地把青少年汇聚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面大旗之下。

加强信仰教育也是无产阶级政治的需要。江泽民同志于1991年“七一”讲话中就曾明确:“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不能削弱和否定共产党的领导,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

我们教育工作者应以高度的忠诚共产主义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在人民群众中特别是在青少年中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教育,用科学理论体系武装他们的头脑,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要实现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宗旨,学校德育工作必须有计划、分层次、理论联系实际地向青年学生灌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使他们坚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坚信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共产主义。只有这样才能为无产阶级政治、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所需要的人才。而且,只有具备了马列主义信仰,才能做到不管遇到什么艰难曲折,也会矢志不渝地为之奋斗。否则,我们将自觉不自觉地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科技做嫁衣裳。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用智慧教育学生,加强养成教育 篇6

对于学生的日常养成教育,要避免生硬枯燥的说教,因为你说的大道理再多,而他们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看世界高度不同,尽管教师的说教他们口头上承认了,但心里不一定能理解。还记得前年,我带儿子去吉林玩,走在街上,儿子就是让我抱,一将他放在地上让他自己走,他就哭,没办法只好再把他抱起来。就在我蹲下的一瞬间,我发现儿子为什么哭了,因为我们看见的是大都市的繁华,而孩子看见的是可怕的两只脚在动,孩子看世界和大人的高度不同。所以,我们解决问题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把养成教育融入具体的事情中,一篇好的课文,一件生活中的小事,一个故事,让他们谈自己的看法,说出他们的观点。我在用我的智慧让一切不良因素远离他们。

1.冷处理法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

学生学习、活动在一起时间长了难免会出现小小的摩擦,前不久,我班李迅和历奥两个同学之间为一点小事大动干戈,同学劝都劝不开。这时第四节课的上课铃声响起,我来到教室,看到这两个同学还扭打在一起。我把他们拉到教室门口,静静地看着他们,什么也没说。第四节课是科学课,我先让其他学生到教室上课。这时,看着他俩不服不愤的样子,我想现在处理一定效果不好,得先让他们平静一下,我对他们说:“先上课去,下午到我办公办公室来。”下午他俩真的来了,看样子气有点消了,可是火候还不够。我对他们说:你们能来我很高兴,不过老师有点忙,你们先等一会。我开始批作业,写教案,就是不理他俩,过了一会他俩有点难受了,因为不知道我要怎么处理他们,开始小声嘀咕。我没理他们,又过了一会,他俩实在挺不住了主动走过来说:“老师我们知道错了,你这么忙,我们还不懂事,因一点小事和同学打仗,违反了小学生守则。我们保证一定好好学习小学生守则,不再犯错误。”我的心理战术胜利了,我要的效果达到了,我笑着说:“好了,老师今天很高兴,第一你们能准时来见我;第二,你们自我反省,老师相信你们不会再犯错了,你们回去吧!”两个孩子开心地拉着手跑了。

2.故事法帮学生改掉不良行为

在培养好习惯的同时必然要矫正不良习惯,就像一颗小树苗,必须砍掉多余的枝杈,才会笔直茁壮地成长,教师如果不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他就会想小树一样长不大,或偏离主干是向一个枝杈生长,这些不良习惯可以毁掉人的一生,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谈心语气除了亲切、真诚外,内容还应含蓄委婉,直话曲说。班主任可以从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中选取富有启发性的事例或故事讲给他们听,让学生从中领悟,受到教益。

班里有个孩子叫王振国,是个让人头痛的孩子,头脑很聪明,可就是调皮捣蛋,同学们都不喜欢和他玩。一天小国偷了同桌的钱,还振振有词地说:“他钱包里就一元钱,这么少算什么偷。”偷钱还狡辩,我真的很生气,刚要狠狠批评他,可是一想他还是个孩子,没有大人的生活阅历,不能拿我们的经验看孩子,给他冠上一个小偷的帽子,这会毁了孩子的一生。于是,我静下心来,对他说:“老师先给你讲个故事吧,从前有个表兄弟俩,家里很穷,有一天看见一家商店里没人,就一起偷了东西,表哥回到家,妈妈看见了儿子拿回这么好的东西很高兴,还夸了儿子,还帮着儿子把东西藏起来。表弟回到家,妈妈见了十分生气,狠狠地教训了儿子,并告诉儿子:人穷不能在短,还领儿子还了赃物,向那家赔礼道歉。后来表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政法大学,成为优秀的法官,表哥却成为一个惯偷,坐进了监狱。”小国听了羞愧地低下了头对我说:“老师我知道怎么做了。”我摸摸他的头对他笑着点点头,小国也开心地笑了。从那以后小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后来随父母转到长春去上学,前几天他让爷爷转告我,他现在学习很好,还被评为校园之星,他不会忘记我对他的教育,因为是我帮他扶正了人生的航线。

3.用现实改变学生的不合作

什么是合作呢?顾名思义,合作就是互相配合,共同把事情做好。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才能完成。一个人学会了与别人合作,也就获得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所以,人们常说:小合作有小成就,大合作有大成就,不合作就很难有什么成就。这是非常宝贵的人生道理。

加强健康教育 篇7

现状:劳动教育在学校被弱化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 近年一些地方在劳动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劳动教育总体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 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 在家庭中被软化, 在社会中被淡化。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 劳动意识缺乏, 出现了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

此外, 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也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削弱, 现状不容乐观。从学校来讲, 劳动与技术课程经常被占用, 师资、场地、经费缺乏, 劳动教育无计划、无考核;有的把劳动当惩罚手段, 劳动多教育少, 忽视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培养。

从家庭来讲, 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在家庭教育中被忽视, 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 只要学习好, 什么都不用干。从社会来讲, 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的思想有所蔓延, 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被淡化。

措施:有条件学校可开展养殖

意见指出, 要切实抓好相关课程、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家务劳动等关键环节。在课程方面, 意见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三到九年级切实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 高中阶段要开好通用技术课, 要明确并保证课时。地方和学校可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课程。其他学科也要有机融入劳动教育, 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

在校内劳动方面, 意见要求学校组织开展校内劳动。如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 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如普及校园种植, 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 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 有条件的学校可适当开展养殖。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 进行手工制作、电器维修、班务整理、室内装饰、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 提高学生劳动意识。

在校外劳动方面, 意见要求中小学校结合研学旅行、团日队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 规定小学、初中、高中每学段都要安排一定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

此外, 意见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家务劳动, 要求学校安排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 布置类似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学生力所能及的家务。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为成才奠基 篇8

新课程标准更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有意识、有目的地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心理素质,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体育教师可把心理健康教育融于体育教学中, 利用适当的时机、合理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 培养和完善学生的现代人格。这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更是国家教育的最终目标, 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加快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一、体育参与意识和互助互帮意识教育

在体育活动中, 学生个体之所以受到同伴的赞同与认可, 主要是学生个体在群体中的参与活动的广泛性, 以及在活动中主动积极地帮助同伴, 能与同伴进行深度交流, 从而获得同伴的认可与接纳。在活动中教师要提倡学生互帮互学, 在有一定难度动作的教学中多鼓励学生相互保护帮助。如在体操课的教学中, 刚开始学生很难完成一个动作, 在教师或同学的保护和帮助下, 经过反复地摸索、练习, 在练习中学生将逐步掌握技能、动作。在保护和帮助的过程中, 他们通过合作交流、参与、鼓励, 克服各种困难, 经过这一艰难的过程, 他们才真正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快感。在这种融洽的人际关系和教学气氛中, 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得到了培养, 并克服任性和自私等不良个性品质, 对某些人际关系敏感和有怨恨情绪的学生也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从而领悟到“与人乐, 独乐, 孰乐?”的真谛。

二、采用游戏法的教育, 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情操

马克思曾明确指出:“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趣味性。”趣味性在体育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趣味能使学生获得不一样的体验与精神上的慰藉, 同时也能给学生带来愉悦性。在体育学习中, 学生可能对体育学习本身并不产生兴趣, 但在参与的过程中, 因为活动的趣味性将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而这种趣味性从何而来呢?在个体社会化的进程中, 游戏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也因为游戏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如趣味性、教育性、协同性等特征, 在体育教学中多采用游戏法的教学, 甚至体育教学游戏化, 这都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将教材游戏化的方法有多种, 首先, 创设比赛的情景, 让学生进入比赛的角色, 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次, 将教材内容比赛化, 有些内容学习起来比较枯燥无味, 学生也没有兴趣, 采用比赛的形式将能培养学生不甘服输的精神, 同时也能发挥学生的潜能。再次, 将一些教材改造成适合不同年龄学生的游戏, 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总之, 采用游戏化的学习方法, 创设不同的游戏情景能培养学生不同的品行与情操。

三、加强遵守规则和规范的教育, 培养和提高学生竞争意识

学校体育中各种集体活动、游戏和竞赛的开展都是在一定的规则下进行的, 没有规则, 活动和比赛就无法顺利开展,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适时、合理地运用各种竞赛法对学生进行遵守规则和规范的教育。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让时跑”“让距跑”“让分跑”“等级赛”等教学方式, 在赛前向学生讲明规则及注意事项并做好动员鼓励工作, 使学生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树立敢拼的决心和信心, 赛后进行认真讲评, 使胜者不骄败者不馁。这种规则教育是将社会中的提升情景改变一种方式迁移到体育学习中,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并进行自我约束, 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道德品质。竞争也会使学生自我意识增加, 学会自我评价, 自觉扬长避短, 遭到挫折能够再接再厉。

四、充分利用集体性项目特点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加强干部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篇9

1 维护干部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参与竞争、成就事业、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包括智力、情绪、性格等精神方面的健康。健康的心理是指个人在思想、感受与行为上都能适当地协调, 在工作和生活中既能与人相处、又能适应社会。具体表现为:有效发挥自己的潜能, 对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挑战以及所经受的挫折能作出恰当、正确的反应;心理调节能力强, 能积极、乐观投入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因此, 维护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1.1 维护干部心理健康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需要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必须建立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执政队伍。这支队伍不仅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优良的工作作风、锐意进取的精神, 更要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了健康的心理, 才会有宽广的胸襟、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 才能具有应变、应急能力, 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顶得住各种压力;在面对突发事件和各种不测事件时, 做到清晰判断、从容应对、趋利避害, 承担起工作职责, 妥善处理好各项事务。

1.2 维护干部心理健康是反腐倡廉的需要

反腐倡廉与干部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搞好反腐倡廉工作必须建立3道防线, 即心理防线、制度防线和法律防线。而心理防线是反腐倡廉的第一道防线。只有干部保持健康的心理, 在非法利益面前有足够的心理警示, 才能增强抵制腐败的信心, 才能坚守住反腐倡廉的第一道防线, 并保持良好心态, 提高自身反腐倡廉免疫力;当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和利益发生矛盾时, 才能迅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在非法利益面前不动心、不动摇。

1.3 维护干部心理健康是促进干部自身发展的需要

没有健康的心理, 就难以适应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变化。心理健康者具有较强的学习和工作能力, 具有对不断发展和变化形势的适应能力, 从而使自己的事业获得成功[1]。因此, 心理健康者一般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进取心, 在学习和工作中更能发挥自己的潜能, 更容易赢得社会对自身价值的认同, 从而获得极大的激励, 使自己具有更大的创造力, 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为社会、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1.4 维护干部心理健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心理健康的本质是和谐, 是内在的知、情、意、行的和谐和身心的和谐, 是外在的、与他人、与社会的和谐[2]。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人促进身心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的教育。广大干部队伍是社会的管理者和建设者,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肩负着重要的职责。特别是作为特殊群体的领导干部, 更肩负着重大的责任, 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其心理健康问题, 已成为能否促进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的现实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 干部的心理健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因此, 既要重视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 又要关注其心理健康教育。这样, 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干部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更有针对性地加强干部的执政能力, 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2 当前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我国干部队伍心理素质从总体上看是良好的, 绝大多数干部在工作中表现出坚定执著、乐观自信、沉着稳重、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状态。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些干部在心理素质方面存在很多突出问题, 概括起来,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自我膨胀, 特权感强

主要表现为:一是私欲强烈, 不能自觉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 只盯着手中掌握的权力和能够获得的利益, 把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权力当作满足私欲的筹码;二是在群众面前摆谱耍大, 在工作和生活中缺乏对人民的情感, 工作态度粗暴蛮横, 独断专行,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固执己见, 自以为是, 知错不改。

2.2 工作倦怠, 情绪低落

主要表现为:一是感觉工作压力大, 对工作缺乏冲劲和动力, 时常有挫折感;二是精神紧张, 心情抑郁或忧虑, 不安稳、不踏实, 遇事心慌, 情绪低落, 态度消极;三是争先意识较差, 自足自满情绪较盛, 在工作上无激情, 缺乏开拓创新精神, 总是被动应付工作, 缺乏干好本职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2.3 心理失衡, 眼红心态

主要表现为:一是挫折感、失落感较强。长期存有怀才不遇心理, 自认为比别人强, 但当同事得到提拔重用而自己原地踏步时, 倍感失意。当与亲朋好友、战友、同学或其他群体比职务、比收入、比住房时, 感到自己差距较大, 加之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 自卑感或失衡心理油然而生。二是耐不住清贫。在市场经济大潮中, 看到一些人富裕便心理失衡, 于是以权谋私, 做出违法、违纪的事情。三是投机心态。明知贪污受贿是违法犯罪行为, 却还要去做。这除了金钱的诱惑外, 主要是心存侥幸, 这将导致其信念蜕变而铤而走险, 沦为罪犯受到法律的惩处。

2.4 自我封闭, 人际关系紧张

主要表现为:一是自以为是, 故步自封。对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矛盾看不惯、想不通, 不注意化解和释放不良情绪, 因此形成自我封闭的心理, 在工作中不能正常与领导和同事交流思想, 沟通感情[3]。二是过分小心谨慎。由于长期超负荷的心理压力得不到及时释放, 心理失衡, 在领导面前唯唯诺诺, 怕得罪领导影响仕途;在同事面前不坦诚, 怕得罪同事影响关系, 以致人际关系紧张。三是疑神疑鬼, 不信任感强烈。由于人际关系紧张而导致对周围的人缺乏信任感, 常怀疑别人的所作所为隐藏不良动机;处处设防, 因而总感到孤独和落寞, 导致心情郁闷。

3 加强干部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3.1 坚持抓好对干部的管理和教育

对干部的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关心爱护的原则, 要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和严格监督, 高度重视干部心理健康问题, 并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特别当干部岗位调整、工作遇到困难、矛盾比较集中时, 应及时找干部谈心, 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 听取其意见和建议, 进行必要的心理预防和心理干预, 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要教育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着力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问题, 管得住小节、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考验,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的不懈追求和高尚情操。

3.2 加强学习, 提高自我修养

一要善于学习。既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理论知识, 也要学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综合知识, 同时还要学习做人、处事、做官的道理, 从而以开放的心态投入工作中。二要勤于实践。在工作和生活中、在与人交往中, 提高心理素质, 丰富知识, 增强心理适应性。三要善于思考。要养成激动时克制、得意时谦逊、徘徊时执著的心理素质。

3.3 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心理学认为, 人类的病态心理, 主要是人际关系失调带来的[2]。因此,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取得事业成功和保持健康心态的重要因素。在工作和生活中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对于维护自我心理健康、促进自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立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 要选择适当的心理调节方式。在工作单位, 领导应主动关心下属, 了解其情绪变化;根据工作和同事的心理变化情况, 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要根据社会的要求, 随时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 学会与周围的人合作, 形成团队精神, 以健康的心态生活和工作。

3.4 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第一,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 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正确的目标。如果每一位干部都能正确认识自己, 在工作和生活中对社会的积极面和消极面都能正确认识, 不仅有益于工作、有益于自己的身心健康, 也有益于社会的发展。第二, 养成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当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 要以乐观的心态去应对, 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 对社会、对未来充满希望, 修身养性, 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第三, 进行充分的社会行为训练, 提高心理免疫力。培养遭遇挫折的承受能力, 培养非凡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精神, 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第四, 善于疏导不良情绪。疏导不良情绪能够缓解心理压力, 获得心理平衡, 以免形成心理障碍, 引发心理疾病。第五, 学会宽容。在工作和生活中, 难免会遇到一些误会或受到一些委屈, 在这种情况下, 不能采取以非对非的办法, 而要学会宽容。宽容对事、待人不仅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 也有利于身心健康。第六, 加强体育锻练。身体与精神是互相依存的, 当身体或精神某一方面发生问题时, 另外一方面也会有所反应, 因此要加强体育锻炼。

3.5 把心理健康教育同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

提高对加强干部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 使二者有机结合, 落到实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是相互联系的, 二者在对干部教育的目标、内容、过程中不仅是紧密相联的, 也是相融贯通的[4]。建立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良性互动的应对机制, 不仅可实现二者的同构共建, 而且能达到以心育德、以德养心的目标。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树立科学的心理健康观念, 学会和掌握自我调节心理的方法, 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提高正确应对各种心理问题的能力, 是维护心理健康的根本策略。总之,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需要社会和组织上的关心与帮助, 也离不开干部自身的重视和努力。广大干部要加强学习, 自觉锤炼意志品质, 不断提高在各种压力、困难和考验面前自我调适的能力, 时刻保持健康心理, 坚定信念, 立足本职, 扎实工作, 克服困难, 从而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张剑萍.论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与和谐社会构建[J].求实, 2007, (12) :35~37.

[2]李铮.心理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杜爱华.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调查与研究[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 2007, (8) :42~45.

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篇10

一、提高认识, 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的教育内容

1.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制定适合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模式、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与教育途径, 同时结合各学科教学, 运用教育技能技巧,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中, 如开展主题系列活动:“我是健康小明星”, 从各个领域有意识地渗透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扎扎实实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2.加强心理健康系统知识的培训力度, 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实施者是幼儿教师, 因此, 要重视加强教师教育培训, 邀请学者和专业人员系统培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内容、方法。掌握幼儿的心理健康内涵:积极的情绪特征;对现实 (包括社会、集体、他人、自己) 的良好态度特征;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等。3.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加强教师的心理维护, 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因此幼儿园应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 加强教师的心理维护。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工作氛围、以“情”管人, 以“情”感人, 尊重教师, 激发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 让每位教师都能够体验成功, 激发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职业幸福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有利的平台, 体会成长的快乐, 体会被尊重和被需要的心理满足感;在生活中要真诚地关心教师, 切实解决教师的切身利益, 做好教师的自我调控, 增强自我修养, 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二、灵活多样, 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水平

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上, 要根据幼儿年龄及心理发展的特点, 选择适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和方法。1.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形式, 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们良好的情绪、性格、意志品质。要创造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教师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谅童心的需要, 为幼儿创设和谐的集体环境, 平等的师生关系, 多给孩子创设交往的机会, 使幼儿有充分抒发情感、增进交往的空间, 老师要善于抓住每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 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 使他们相信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增强自信心, 创设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2.要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在家视为“小皇帝”被捧着。但特殊的家庭环境和居住条件, 使得他们失去了很多彼此交往、协作、谦让、友爱的机会。随之而来的是孤僻、任性、依赖、唯我独尊、做事缺乏自信心。教师应善于利用幼儿园得天独厚的同伴群体, 为幼儿创设相互接纳、信任、尊重的集体生活的氛围, 有助于幼儿心理品质的形成。幼儿的主导活动是游戏, 在游戏中应渗透多种心理健康的教育因素, 使幼儿在游戏中能逐渐感受到、学习到关爱、分享、合作的快乐, 从而使幼儿在游戏中能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感, 这样才能让幼儿通过游戏学习与同伴协作、分工、合作、谦让等, 才能锻炼幼儿的交往能力, 促进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就必须同他人一起才能完成一项工作, 如果和他人不好好合作, 该幼儿就会陷入没有伙伴无法进行游戏的局面, 这就促使幼儿改变自己的作风, 以适应游戏。这样也就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形成。3.要注意培养幼儿不怕输、不服输、坚持到底、不轻易放弃的品质。幼儿的意志力薄弱, 很容易受到外界某些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挫折感。幼儿的挫折容忍力比较低, 脆弱的心灵难承重负, 遭遇挫折的机会大大多于成人。有些孩子受身体和体能发育的限制, 或因生来体弱多病而做不了许多同伴可以做到的事情, 这种情况常常会令孩子感到沮丧, 并对许多活动望而却步, 也会产生挫折感。由于幼儿对一些事物的了解很肤浅, 他们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容易产生恐惧和退缩, 对其身心发展构成很大威胁。因此, 我们必须予以重视, 要针对幼儿受挫的原因, 采取具体措施, 尽可能帮助幼儿减少受挫机会, 并提高他们的不怕输、不服输、坚持到底、不轻易放弃的品质。我们要耐心教育幼儿, 告诉他们世界是现实的, 只有适应了这种现实, 才有机会改善自己的境遇。要教育幼儿面对困难逃避是不行的, 只有克服它才能找到出路。要鼓励幼儿做一个坚强的人, 告诉幼儿, 你不是孤单的, 老师和小朋友会和你一起面对, 相信你一定能行。在日常生活中, 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经过努力才能完成的难题”, 给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 减少他们对困难的恐惧心理, 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

三、家园共育,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加强教育解决问题 篇11

引言: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起点,对孩子的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班主任更是小学生的启蒙教师,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状况,还影响着孩子以后的人格与修养,所以,小学班主任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但是,目前在小学教师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应对措施,以供探讨。

一、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使得小学班主任的工作难度也在不断地增加,由此带来的问题也愈加严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班主任的观念落后

新的形势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前很多的观念与想法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对于教师来说,教书育人,更是要紧跟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可是很多小学班主任并没有这种意识,依然保持自己原有的方法,总认为自己是权威,不允许学生提出疑问,与学生产生距离,无法正视师生间的平等关系。此外,受传统观念的严重影响,教育主要还是为考试服务,小学班主任过分强调考试的重要性,忽略学生其他特长的培养,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2.小学班主任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

以某市的一所小学为例,通过一段时间对该小学班主任的跟踪调查以及问卷调查,发现小学班主任对待工作的态度普遍不积极,甚至呈现消极现象。调查表明,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有很多,经过一系列分析,我们主要概括出以下几个方面:

①1国家对于发展班主任的保障措施不够

国家对于发展班主任的保障措施,直接影响到班主任任职的积极性。国家的政策通常只注重小学生的教育和未来,因此过分强调班主任责任的重要性,并没有很大程度地针对班主任责任重大的问题给予额外的补偿,使得班主任主观认为自己的工作任务重大,回报少,从而产消极的态度。

②小学班主任本身工作辛苦,难度增大

一所小学平均每个班的人数都达到六十人,某市的这所小学平均一个班是65人。这样大的班级设置,使得班主任的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花费的心思也多。同时,政府出台的一些政策,为加强学生的权益保护,不断地对班主任的管理进行限制,使得有些班主任的管理理念得不到发挥,这种状况长期存在,明显降低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③小学班主任的专业知识不够,能力不强

小学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班主任关注的不能仅仅局限于孩子的学习,还要从多方面着手。这就要求小学班主任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还要有其他各方面的能力,比如与家长、孩子沟通的能力,组织管理学生的能力,掌握一定心理知识的能力等。这样的高要求,使得班主任很难面面俱到,可能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存在能力不足,影响工作的积极性。

二、应对措施

1.建立长期的小学班主任培训机构,增强其专业知识水平

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建立长期的小学班主任培训机构,定期对小学班主任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应结合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同时还要注重与现实的接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班主任在实际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学校要树立培养班主任的意识,积极为班主任的发展提供平台

学校方面也要树立培养班主任的意识,加强对班主任的管理和培训,积极地采取相应的措施,为班主任的发展提供平台。比如可以每年举办一次班主任技能大赛,提高班主任的技能水平;可以完善硬件设施,为班主任的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还可以定期请一些教育专家来学校讲座,为学校注入新的教育思想。

3.小学班主任要树立自我发展的意识

作为小学班主任,不仅要靠外界的协调帮助,更应从自身出发,树立自我发展意识,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适应新的教学环境。班主任自身要得到提高,第一步就是要有自我发展意识,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树立发展的目标,积极寻求改进方法,不断学习,不断超越,使自己与学生一起成长。

4.建立科学完善的班主任考核制度

学校一般情况下都是单纯地通过班主任的业绩考核来评定其工作效果的,存在一定弊端。因此学校应完善考核制度,从多方面来评定班主任的工作,使得评定结果更公正,以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5.建立畅通的家校沟通渠道,获得必要的外部支持

班主任的工作环境复杂,是联系家长与学校的纽带。班主任不仅要搞好教学工作,也要沟通好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可采取一些措施,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促进他们之间的理解与信任,也为自己的工作营造更有利的环境。

三、结语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小学教育对于整个义务教育来说至关重要。我们要提高对小学教育的重视程度,积极采取措施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小学班主任做好教育工作。同时,小学班主任也要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积极应对教学过程中的挑战,为小学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现代护理教育应加强关怀教育 篇12

关键词:现代,护理教育,关怀教育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 “学会关心”是提交的报告题目。报告中指出, “学会关心”将是21世纪教育所致力的目标, 要求人们站在全球的高度上来思考年轻一代的培养和教育问题, 使他们从只关心自己的小天地里解放出来, 不仅学会关心自己, 还要学会关心他人, 关心国家大事、国家的经济和生态利益, 关心人权, 关心其他物种, 关心地球上的自然环境, 关心真理, 关心知识和学习;正确处理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 人与人, 人与自身的问题。

1 关怀思想的理论阐述

关怀思想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关怀思想认为, 学校应以培养学生的关怀能力为首要教育目标。“nursing”本身含有看护、照顾的意思, 护理的本质是关怀, 关怀是护理的中心思想。“医乃仁术”, “仁”实际上是关怀人, “术”是指医疗技术, 两者密不可分。在仁与术的关系上, 仁是医学的前提, 术是实现仁的手段, 仁与术的统一, 是医学的本质。我国卫生部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5-2010) 》, 以及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加强护理队伍建设, 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工作中, 服务于细微之处。营造关心病人、爱护病人、帮助病人的氛围”。

2 我国护理教育现状

2.1 护理专业绝大部分为女生

护理专业绝大部分为女生, 且多为独生子女。长期以来是接受他人的关怀, 不懂得如何去关怀别人的疾苦, 维护别人的尊严。不愿意主动与病人交流, 好似患了“医疗冷漠症”。

2.2 专业思想不稳定

在对中职护生专业思想调查结果显示, 只有20%表示热爱护理专业;60%是听从父母安排;20%是为了好就业。由于对护理专业缺乏热情, 就很难把工作做到极致, 服务于细微之处。有的甚至是敷衍了事, 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

2.3 课程设置上的偏差

护理的对象是人, 人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属性要求护士不仅要有丰富的医疗护理知识, 还应该具备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有关研究表明, 我国医学院校的有关人文课程学时大约占总学时的8%左右, 而国外一些医学发达国家一般高达20%~25%。

2.4 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现状

(1) 对带教老师挑选不严格; (2) 临床护士短缺, 工作量大, 护理带教老师用于关怀病人的时间、精力相对不足, 榜样的示范作用因而减弱。

3 现代护理教育中实施关怀教育的策略

3.1 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医乃生死之托, 责任非轻”, 只有热爱护理专业, 才能尽职尽责地干好这一工作。可通过在护生入学时举行隆重的授帽仪式, 以显示护理事业的神圣;通过入学教育, 使护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爱生命, 提倡奉献精神;在教室、实验室悬挂南丁格尔的半身铜像, 以南丁格尔精神时刻激励她们;讲解国内、国际上对护士的需求、地位及专业前景。

3.2 课程设置改革

中华护理学会名誉理事长林菊英说:“比较而言, 中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比例显然偏低了, 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将人文、社会心理科学与医学科学统一起来, 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她建议首先要从教育理念上充分认识到“立业先立人”, 把人文学科的教育纳入护理教学核心范围, 结合专业特点, 增加心理学、人类发展与哲学、沟通交流、生命伦理与法规、美学、社会医学等。只有这样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才能真正担负起系统化的整体护理工作, 实现“仁”与“术”的完美结合。

3.3 把人文关怀渗透到护理教学中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仁”的教师团, 提供“仁”的教育, 使学生在感动中学习。如为塑料人体模型穿上整洁漂亮的衣裤, 在模型上示范“导尿”等操作时用屏风遮挡, 操作完毕即刻为其穿好衣裤防“受凉”。任何操作前, 原则上都应礼貌的称呼患者, 如:“张大爷”、“李老师”等, 动作要轻柔、娴熟, 充满关爱之情。必要时解释操作的意义、方法, 让患者知情同意。操作过程中及操作完毕还应询问有无不适感。把“授业”与“传道”有机地结合起来, 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3.4 注重带教护士的挑选与培训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 应挑选那些有知识、精技术、高素质、善沟通的优秀护士作为带教老师, 并对她们进行相应的培训, 使其能在带教工作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对护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凤翔.护理教育中应加强人文教育[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08, 29 (3) .

[2]马芳, 宋建华.关怀教育及对护理教育的挑战[J].中华护理教育, 2008, 5 (1) :45.

上一篇:规范化教育下一篇:工学结合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