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与实践

2024-10-12

优化与实践(精选12篇)

优化与实践 篇1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 群众对大型综合医院门诊提供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2010年开始, 卫生部相继下发了若干关于改进公立医院服务管理, 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文件和通知, 其中明确规定医院“优化门诊流程, 增加便民”;“合理安排门诊服务, 简化门诊服务流程”等。本文结合我院实际, 对门诊流程优化与实践作一总结、探讨。

1 存在的问题

我院门诊建造于60年代, 至今已有30多年历史, 其医疗服务区域的机构问题和功能问题使门诊流程受到了极大地限制, 已远远不能满足一所多科室、多专业三甲医院的门诊布局, 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门诊需求。

(1) 等候时间长。从挂号、就诊、交费、检查、开药、交费、拿药等众多环节都需排队等候, 病人大部分时间消耗在非医疗行为上。据我们粗略统计, 涉及以上2~3个诊疗环节的患者就医时间1.5~2h, 2~6个环节的需3~4h, 甚至1~2d。

(2) 就医时段流量分布不均衡。患者普遍习惯早上就诊, 加上需早上空腹抽血检查的病人, 常造成9:00~11:30时段的拥挤不堪, 秩序混乱;各科室就诊人数不均衡, 专家门诊病人多, 诊室少, 常造成拥挤, 甚至堵塞, 心内科、儿科、妇产科、皮肤科、五官科由于病人较多, 常常也会出现拥挤情况。

(3) 导医及分诊护士缺乏。由于科室多、标识欠清楚、无连贯性、就医需知告知不明、缺少导医及分诊服务, 常导致患者挂错号, 找不着方向, 盲目无效移动, 增加了大厅及各诊区患者及家属的流动量, 造成高峰时间延长。

(4) 医务人员不够。由于出诊专家兼有病房工作, 科室派不出更多医生, 有的专家存在迟到现象, 同样造成高峰时间延长。

2 优化流程措施

(1) 布局科学合理。在新的门诊大楼未建好前, 在现有的基础上, 尽量按系统分布诊室, 如内科系统、外科系统、专家门诊, 把一些病人少的科室与病人较多的科室设在一个区域。每1~2楼层增设挂号收费窗口。

(2) 简化就诊流程。将原分开的办卡、挂号、收费合为一体, 药房实行一站式服务;采用预缴费模式, 使持卡结算贯穿整个就诊环节。

(3) 预约挂号分时段就诊。对内、对外加大宣传预约挂号的好处, 指导病人采取电话、网络、现场预约挂号;利用宣传牌及病历告知病人错开高峰时段 (如周一、二) 或选择下午时段就医。

(4) 加强医生管理针对大部分医生重病房轻门诊的意识, 制定了专家门诊管理条例、首诊制、就医无缝连接制, 强调按时到岗, 有事提前请假。如果某一时段病人太多, 随时请病房派医生增援。

(5) 开设周末、假日、夜门诊、便民门诊。我院自2002年开设365天门诊至今, 有效地满足了部分外地病人及上班族、学生的看病需求;根据疾病的高峰时期开设了部分科室的夏季夜门诊, 如小儿科、心内科、五官科等;开设便民门诊, 接待已确诊且病情稳定的慢性病取药或检查、检验的患者, 即方便了病人又减轻了诊室的压力。

(6) 依托信息化建设。通过门诊医生工作站, 医生获取了病人的基本信息, 减轻了书写工作量, 规范了医疗文书, 促进了诊治水平的提高。

(7) 导诊服务:我院自2000年成立导诊护理组, 由熟悉门诊流程和沟通能力较好的10~12名护士及一名护士长组成。患者进入门诊大厅首先感受到微笑, 同时享受到挂号、交费、检查等等咨询服务, 减少挂错号、走错路、排错队。

(8) 加强分诊工作。目的是合理分流病人, 维持医疗秩序、节省病人排队等待时间。由于条件限制, 现仅在妇产片区开设了分诊排队系统, 自投入使用后, 提高了工作效率, 杜绝了插队现象, 创造了有序的良好就医环境, 受到病人好评。其余区域多增派分诊护士, 多跑动, 配合医生较好地完成了诊疗工作。

3 结语

门诊服务是医院服务的第一个环节, 也是病人评价医院的第一个窗口。门诊工作的优劣、质量高低直接反映了医院的整体水平, 不仅对医院的名誉产生重大影响, 更关系着医院的整体效益[1]。针对我院门诊流程存在的“瓶颈”问题, 从细节抓起, 我们作了一些改进工作, 尽可能减少患者就诊的环节, 最大程度地方便了病人, 保证了医院的持续发展。对于流程优化的思路, “以人为本”是充分考虑患者的心理感受与主观评价充分考虑患者的心理感受[2]。尽管我们改进了部分流程, 但仍存在不足, 从每季度的满意度调查反映出5%~10%的病人对门诊各窗口、各部门、科室的服务仍有意见, 感觉不满, 并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好建议, 我们把它看成是新的机遇和挑战, 帮助我们及时发现需要改进的环节, 制定出符合本医院自身实际情况的优化流程方案, 使我们的流程更趋于合理。

摘要:文章从本院现有门诊流程存在的问题出发, 以卫生部提出的“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三好一满意”活动为契机, 提出了布局合理、预约挂号、一卡通, 开设全年365天门诊及便民门诊、信息化建设等优化就诊流程措施, 以达到解决患者看病难, 改善就医感受目的 。

关键词:门诊流程,优化,实践

参考文献

[1]王秀菊.我院强化门诊服务质量管理的实践和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8) :640~642.

[2]李林.门诊就诊影响因素调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0, 16:499~500.

优化与实践 篇2

但是,与广大纳税人的期望相比,目前纳税服务工作还有一定差距。

根据纳税人平时反映的问题,归集起来主要是:个别企业急于开业,急于用票,而税务登记、一般纳税人认定、发票领购审批手续却迟迟不能到位,有的还要多头跑、多次跑;有的企业并无主观偷逃税的意图,但往往会无意中触犯税法,有的甚至无辜地被卷入一些税收大案,受到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如善意取得虚开、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个别税务人员工作不耐心,业务不熟悉,态度不热情,服务不细心,用语不规范;为企业税收政策筹划服务不够到位,如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参与度仍不够。

纳税人反映的上述问题,固然有企业自身因素,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纳税服务工作存在的不足。对照纳税人需求层次划分,可以归结为:

(1)程序性服务不够及时。主要原因是征管流程节网点设置不够合理,运行不够顺畅;基层税收管理员日常管理性事务工作较多,程序性服务精力投入不足。

(2)规避风险服务不够全面。主要原因是由于信息、技术、能力等多种因素制约,基层税收管理员不能及时全面地掌握各企业正在面临的各项涉税风险,很难及时、主动地帮助企业化解税收风险。

(3)文明办税服务不够深入。主要原因是个别税务人员纳税服务意识不强;个别单位纳税服务考核不够严格,文明办税服务的各项要求落实不够到位。

优化阅读教学形式的探索与实践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A-0043-02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新的语文教学目标,即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培养,通过阅读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道德情操得到提升,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提升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以下,笔者以课堂教学为依托,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殿堂,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习惯,让书香弥漫其心间。

一、优化阅读方式,引导学生乐读

阅读兴趣是读者对阅读活动的一种注意倾向、积极态度和喜爱程度,是学生维持阅读的动力之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塑造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兴趣贯穿整个阅读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爱读、乐读、会读,在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中获取知识。为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师要以亲切的话语感染学生,将学生的感情调动起来。教师的语言要与阅读内容相关,对学生起到启发和引导作用,随着积极思维被调动起来。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阅读中,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兴趣,引导学生遨游在书的海洋里。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上说,教师要引导小学低年级学生以阅读形象生动的绘本、扣人心弦的童话、蕴含哲理的寓言及成语故事入手,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如《逃家小兔》《活了一百万次的猫》《花婆婆》等都是学生喜爱的书目。中高年级则要引导学生渐渐阅读小说、散文,从引导学生读一篇文章过渡到激发学生阅读一本书的兴趣。

从引导方式上说,制造悬念感是激发学生阅读的重要手段。小学低年级教师可以选取名著、绘本或者故事等部分内容,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激起学生的猎奇心理,引导学生继续读下去,还可以运用听书软件等,实现视听有益结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中高年级学生阅读切入点的视角要新,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名篇、名著,拓宽学生课外阅读的视野。

从课堂教学来说,教师如果能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阅读引导,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在课题导入中的激趣引导,可以激发学生对阅读课文,乃至对阅读整本书产生兴趣。例如教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汤姆索亚历险记》一课时,教师出示《汤姆索亚历险记》简介: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受到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经久不衰。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通过书名,你能猜猜这本书的内容吗?学生猜测小说内容,激发了阅读课文、阅读名著的兴趣。另外,课堂教学中运用比较阅读、群文阅读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激发浓浓的趣味性。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刷子李》一文时,教师通过提问“‘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里?作家是怎样写出他高超技艺的”,让学生自读自悟整理小结,再运用相似方法读一读与本文相似的文章,如冯骥才的《泥人张》和《快手刘》,让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兴趣,加深学生对人物的感受,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二、优化教材处理方式,引导学生悦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对学生教育深入研究,提出了学习材料的重要性。随着学生对学习材料感兴趣,他们必然会对相关学科内容感兴趣。因此,语文教师要挖掘阅读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将兴趣因素扩大化,并与学生的个性爱好相结合,通过创设情境将阅读方法教给学生,这样阅读教学不再是简单的朗读和内容解析,而是一种阅读体验。学生接受系统化的阅读教学,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对语文知识循序渐进的理解。针对一些新颖的阅读知识,教师还要多方查阅资料,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拓宽学生的阅读知识面,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新的收获。随着学生阅读兴趣的提升,阅读课堂氛围更为轻松。学生不再是被动阅读,而是主动阅读、主动探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抓住重点的词句,感知和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书中的重点词语和重要内容用圈、点、画等标记勾画出来,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疑问、理解、心得体会、建议和意见,这样一边读一边圈画,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读懂课文再延伸到生活,收获感动、得到启示。在教学《慈母情深》一文时,学生在读通、读熟课文的基础上,用笔勾画出表现母亲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批注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体会母亲的深情,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和没有解决的问题,体会母亲虽然平凡却因母爱而变得伟大,由此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之情。

(二)展开丰富的想象,分析和归纳

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表达准确、情感丰富的语句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并透过文字获得美感。例如,在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草原的一碧千里。为了让学生感受莽莽草原的辽阔之美,教师就可以在品词析句中,引导学生体会牛羊、骏马的悠然自得,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土人情。除了想象以外,还需要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段落大意,叙述主要内容,提炼中心思想等,发现文章谋篇布局的精妙,体会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明确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等,让学生习得有效的阅读方法,培养语感。长此以往,学生便能从写景文章中读出景物的美好,体味借景抒情的妙处,还能从写事文章中体会如何记事传情,从写人的文章中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

(三)联系生活经验,体会和感悟

生活是一本永远读不够、也读不完的书。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紧紧相连,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为文中的人和事感动,受到启发和教育,接着走出文本回归多姿多彩的世界,为生活这本书增添美好的篇章,最后再回到文本中,牢记那些富有哲理的语言和文字,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诚实善良、乐观向上、有益于社会的人。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一课,蕴涵着深刻的哲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在教学中,除了感受奇丽的景象外,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感受,让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情感的陶冶。

三、优化拓展延伸形式,引导学生好读

文学家冰心说:“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永恒的精神食粮。学生读书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需要别人强制,也不需要自己警觉,就能自然而然地进行阅读的行为。阅读习惯的培养离不开阅读实践环境的塑造,在良好的阅读实践环境中,小学生的阅读质量才会有所提升。小学生从兴趣角度出发,阅读自己喜爱的书,并针对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相互交流,写作习惯也会基于此而养成。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练习的结果。随着阅读习惯的形成,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本能,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小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强调思考的重要性,教师要鼓励小学生敢于质疑,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做成“采蜜本”“书香集”等为自己使用。读书笔记有几种做法,这里主要介绍三种:1.摘录式。学生读书、读报时可以把书报上精彩的、有意义的、富有哲理的语句、重要的片段分门别类摘抄下来,可以引导学生按人物类、景物类、状物类、警句类等摘录成卡片分类存放,这样就可以做到日积月累,学以致用。2.体会式。读书之后,学生写读书体会或读后感,表达自己的看法,写出真情实感。3.图表式。教师利用思维导视图或者树形结构图、表格等多样形式,逐段把文中隐含的提纲找出来,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抓住要点、理清思路、把握整体与局部的联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学生要养成坚持阅读的好习惯,坚持每天读书看报。教师要发挥榜样作用,可以和学生一起阅读,通过设计阅读量表,定期推荐好书好文,开展班级读书会,让好书漂流、传阅,评比阅读之星,开展知识竞赛,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等活动,学生在精彩纷呈的阅读活动中,感受到了阅读的快乐与力量。

总之,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教师就要给予小学生科学的读书方法指导。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起来,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获取知识、思考问题,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此外,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对小学生的阅读以启发和引导,适当点拨,使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提高阅读质量。

优化与实践 篇4

一、在课前游戏中, 初悟“优化”思想

赛课前有3分钟的“起课”时间,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创设了“脑筋急转弯”。

【课前游戏, 激发兴趣】起课时, 我引入“煮鸡蛋”这样一个学生常见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涵着数学知识,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的学生说煮熟4个鸡蛋用20分钟, 有的学生说用5分钟。出现两种不同的意见, 恰好引发全班学生的思考, 对两种答案进行比较, 进而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新知。看似随意的一个问题, 却让学生明白, 能同时做的事尽量同时做, 这样省时省资源, 从而让他们在比较中初步感悟解决问题中优化思想的应用。

二、从简单问题入手, 初识“优化”思想

“烙饼”?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大多学生没有烙饼经验, 对课本“烙饼”要求也模糊不清, 所以需要引导学生对问题作适当理解, 转换成一个常规数学问题, 为后续的学习扫清认知上的障碍, 引导学生从简单问题入手。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师:今天吴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研究烙饼中的数学问题!烙过饼吗?知道怎么烙饼的吗?

师:是的, 小红家正在烙饼, 大家一起来看看她们家是怎样在烙饼的。

出示要求一:“每次只能烙2张饼, 两面都要烙, 每面3分钟。”

师:说说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生:一次最多只能烙2张饼, 要烙2面, 每面要烙3分钟。

师:一次最多烙2张饼, 那烙3张可以吗? (不可以) 那烙1张饼可以吗? (可以的)

出示要求二:“爸爸、妈妈和小红每人1张, 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

师:这句话你们是怎么理解的?

生1:就是说爸爸、妈妈和我每人一张, 一共要烙3张饼。

生2:也就是说, “烙3张饼, 最少需要几分钟?”

师:“那你知道, 烙3张饼, 最少需要几分钟?”思考一下, 有想法的请举手。

板书 (时间从多到小) :18分、15分、12分、9分、6分。

师:看来大家的意见不一致啊, “烙3张饼, 最少需要几分钟”说明这个问题有点复杂, 我们将问题简单点, 先从最小的饼数开始研究吧。

师:我们一起先来研究1张和2张饼的烙法!

【从小入手, 体验感知】

师:如果只烙1张饼, 需要几分钟?

生:6分钟。

师:你是怎样想的?这里有口锅, 还有1个饼, 你是小厨师来给大家演示一下。 (学生模拟演示烙1张饼)

师:烙饼时会发出一种声音, 我们给他配点音吧!

众生:哧!哧!

师:“哧”代表烙一次, 3分钟时间, 能随意发出“哧”的声音吗?

生:不能, 多一次就是多3分钟。

师:烙1张饼, 需要6分钟, 如果要烙2张饼, 最少需要几分钟? (后半句语速加快, 误导出12分钟)

生1:烙2张饼, 需要12分钟。

生2:烙2张饼, 最少需要6分钟就可以了。

师:我们请12分钟和6分钟的同学来给大家演示一下, 你是怎样烙的?

师:观察了刚才两种烙法, 如果再次选择, 你会选择哪种方法?为什么?

生:第二种方法。

师:为什么选第二种烙法?

生:一次同时烙2张, 省时间。一次烙1张, 不省时间。

师:通过刚才的比较, 烙2张饼充分利用锅的空间, 最少只要烙2次, 6分钟就可以了!

因为学生对烙饼并不熟悉, 所以这里通过对烙1张饼和2张饼的“慢”处理, 从1张饼需要的时间、2张饼需要的时间、2张饼不同时间的对比, 使学生获得了“一次烙2张饼才省时”的认识。这个认识不是告知, 不是硬灌, 而是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后深入思考逐步获得的。有了这样的认识基础, 为探究烙3张饼的最优方案提供了方法和认识上的支撑。同时, 也在观察、比较与思考中, 学生体会到只有“锅里每次都是满的”才会节省时间。

【烙1张和2张都要6分钟的比较】

师:我们把单独1张烙时, 叫单独烙;2张一起烙时, 叫同时烙。通过刚才的比较, 我们知道了烙饼时单独烙要浪费时间, 同时烙可以节省时间, 只有将锅底的面积充分利用了, 才能节省时间。

比较烙1张饼和烙2张饼为什么用时同样多, 使学生理解锅里最多能烙2张饼, 2张同时烙更省时间, 烙饼时单独烙要浪费时间。

三、在实践探究中, 感悟“优化”思想

3张饼最优烙法的探究是本堂课的核心。“烙饼问题”中的关键就是3张饼的烙法。烙不好3张饼, 下面的探究活动就会失去意义。为此, 笔者为学生留出充足的烙3张饼的时间, 让学生同桌合作烙饼, 充分体验烙3张饼的方法。

【实践探究, 择优烙法】通过自主操作初步得出烙3张饼所需要的时间12分和9分, 这是一次自我认识的优化,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意识到其他的时间肯定是不准确的, 最后只剩下两个时间, 这是学生认知的一次跳跃。接下来对烙3张饼的12分钟和9分钟最优方案的比较探究, 学生升华了对烙饼省时方法的认识, 知道“要节省时间, 就不能单独烙1张饼”, 通过比较“如果单独烙一张饼, 就必须浪费锅的空间, 轮流烙能使锅充分地利用起来”;通过对问题“有没有可能找到比9分钟更少的时间了”的思考, 结合课件的直观演示, 学生真正理解了“9分钟烙法最省时”, 因为此时锅始终在满负荷工作, 不仅知其然, 也知其所以然。

在探究“9分钟最优烙法”时, 请第一组找到9分钟烙法的学生上台演示, 把观察思考的空间留给更多的同学。此环节人人都不闲着, 大家带着思考:“谁都不想让锅里空着, 先烙2张饼锅内满负荷, 可剩下1张饼怎么办呢?”大家从开始的好奇到灵犀一点即通的笑脸, 接着是跃跃欲试的冲动, 那么自然、和谐。

四、在不断比较中, 领悟“优化”精髓

在学生充分认识烙3张饼的最优方法之后, 我及时让学生体验烙4张饼的过程。由于刚刚烙完3张饼, 因此有很多学生采用轮流烙的方法, 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采用2次同时烙饼。你们认为哪一种烙法比较好, 为什么?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再次感悟到:不管怎么换, 锅底都是满的, 所以我们轮流烙了也没有省时间。

【4张饼两种不同烙法的比较】因为烙3张饼的文章做得太足而产生了负迁移, 笔者在学生感悟4张饼的烙饼方法后, 同时呈现两种烙法的过程图, 让学生比较这两种烙饼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每次烙饼锅内都是两张饼, 没有浪费锅的利用空间;不同点是方法一两个正面或反面烙, 看起来很有秩序, 而方法二并不都是两个正面或反面, 有时是正面和反面掺杂在一起, 看起来好像有点杂乱。对此, 笔者是这样回答的:两种方法都是可行的烙饼方法, 同时烙饼的两个正面或两个反面, 就是同时烙饼法;有时正面和反面掺杂在一起, 就是轮流烙饼法。同样的烙饼时间, 有序烙饼更科学。

【4张饼和3张饼的烙法比较】在学生经历烙“3张饼需要轮流烙”和“4张饼轮流烙了也不能省时间”的经历之后, 对科学烙饼方法有了更深的感悟。只有在有可利用资源的情况下通过换饼轮流烙的方式能节省时间, 否则换了也没有用。此时学生对3张饼的最优烙法的理解更深入, 思维进一步清晰、准确和完整。

【5张、7张和9张饼的烙法比较】通过5张、7张和9张饼的烙法比较和归纳, 至此, 学生对烙单数饼的方法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学生清楚地发现前面部分是同时烙饼法, 后面部分是轮流烙饼法。烙5张饼的时候, 前面2张饼用的是同时烙饼法, 后面3张饼用的是轮流烙饼法;烙7张饼的时候, 前面4张饼是同时烙饼法, 后面3张饼用的是轮流烙饼法。特别是对9张饼的两种烙法 (3, 3, 3) 和 (2, 2, 2, 3) 的比较, 学生认为烙单数饼的时候, 最科学的方法是最后3张饼用轮流烙饼法, 前面的用同时烙饼法, 只要是单数都可以这样烙。

优化与实践 篇5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素质。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部分,是培养素质人才的主阵地。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要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关键。如何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呢?结合新课标的要求,要提倡开放、多样的课堂教学,摒弃“满堂灌”、“一问一答”的课堂教学形式。为此,我在探索与实践中大胆创新,构建了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学教结合,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课堂教学结构新模式--“指导自学、质疑问难法”教学。

一、指导自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自学”即自主学习,是一种主体教学。其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促使学生自觉求知、积极参与、主动发展。并通过强化的训练,使学生形成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在进行课堂教学中,灵活指导学生自学处理教材,既能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指导自学教材,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要指导好学生自学处理教材,必须教给学生阅读教材的方法。具体的阅读教材方法有四小点:

1、阅读要有自觉性和专一性。进行阅读要做到一字一句地读、聚精会神读,尽快进入阅读的意境,保持稳定的情绪,抑制思想开小差。

2、边读边标记,提高阅读效果。进行阅读要做到抓住每一自然段的关键性词语和重点句子进行标记,并联系上下文的内容理解关键性的词语和重点句子的含义。

3、注意全面阅读,划分教材的主次部分。进行阅读要做到全面性,理解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的联系,既能把全文的知识点列出来,又能把全文的主次划分出来,进一步理解教材,提高阅读效果。

4、注意阅读的情感,充分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阅读要做到情感交融,深入领悟作者表达的喜、怒、哀、乐,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如教《林海》一课中,在学生掌握阅读教材方法的基础上,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能在阅读中准确地画出描写“岭”、“林”、“花”的特点的关键性词语和重点句子,又能抓住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和作者的联想划分课文的主次部分,并通过情感阅读领略到作者对大兴安岭那种赞美与喜爱之情。

这样,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有步骤、有目的、有要求地进行阅读教材,不但掌握了教材的内容,还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

(二)指导自学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讨论,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自学讨论,是对教材懂得什么的讨论目标。通过进行积极的参与、讨论、交流等教学活动,逐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教《月光曲》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贝多芬为什么走进茅屋给盲姑娘弹琴?他不进去行吗,为什么?”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后很快就把第一问的答案写了出来:“那就是兄妹俩的对话中饱含着盲姑娘对音乐的爱以及哥哥无法使盲姑娘得到满足感到遗憾和内疚感动了贝多芬。”而第二个问题答案就冲突了。一部分同学的答案是:“行,因为贝多芬到各地演出是为了钱,盲姑娘买不起入场券听不到贝多芬弹钢琴是理所当然的,贝多芬根本不用同情盲姑娘。”另一部分同学的答案是:“不行,贝多芬到各地演出虽然是为了钱,但听到兄妹俩凄楚感人的对话,如果不进去,良心会自责,依理也说不过;很可能再也没有机会谱写出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学生经过了激烈的辩论,接受的知识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这样引导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深刻性,同时还能满足学生的求胜心理,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指导求异自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少年儿童天生好奇,对万物万事都爱问个为什么,这是学生本身就有求异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本能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较好地引导学生那两种思维发散和深化,不但能提高教学质量,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凡卡》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当凡卡提心吊胆好不容易有机会把写好了一封关系到命运的信投入邮箱以后,结果将会是什么样的?”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后,同学们都能在教材中找出答案:“信寄不出去,凡卡命运改变不了,他的悲惨生活还将继续下去。”这时,我抓住时机提出来说:“可能有不同的结果发生吗?”这样一引导,就点燃了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有的学生说:“过几天,凡卡的爷爷就把凡卡接回去了。因为送信的邮差正好是凡卡爷爷的好朋友,把凡卡那一封死信送出去”;有的学生说:“信虽然寄不出去,但碰巧凡卡的爷爷第二天来看望凡卡,凡卡把悲惨生活告诉了爷爷,爷爷就把凡卡接回去了”;还有的学生说:“凡卡等了一个多月不见爷爷来接他,他又再也忍受不了,就逃出老板家,正好碰到马车夫帮人送货,马车夫就把凡卡带回去了”等等。

由此可见,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思考,而且要引导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勇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才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获取更多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引导质疑问难,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古人言:“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一般只限于对事理的认识和表象的认识,未能对知识作进一步的探讨;通过找知识点学习后,认为已掌握了教材的内容,无疑可质。如果这时教师能把学生引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交流,直到“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就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如教《草船借箭》一课中,同学对这样的历史故事一看就懂了,似乎掌握了要学的东西。这时,我抓住贯穿全文的重点词语“神机妙算”进行设疑:①诸葛亮先神机妙算到什么才答应周瑜三天造好十万枝箭?②诸葛亮还算到什么才能成功借到箭?③从“神机妙算”中看出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一设疑,把学生带进了思考和探讨之中,让学生一点一点地进行讨论、交流,并鼓励同学们大胆把想到的都说出来。这样引导学生设疑、释疑,使学生通过遇难解难,得来的知识印象更为深刻,也特别有成就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践证明,运用“指导自学、质疑问难法”进行教学,可突出以下几方面:

(一)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被动的学习局面变为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大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缩小两极分化,提高全体学生素质。

优化与实践 篇6

长期以来,幼儿园以集体教学为主要活动组织形式。但是近年来,随着区域活动的引入,这一局面开始被打破。幼儿园教师在组织活动时主要有“互不侵犯”和“有所偏重”两种类型。“互不侵犯型”教师将创设的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割裂开来,投放材料基本与主题无关,也基本不更新。“有所偏重型”教师则又分为两种:一种是重集体活动,轻区域活动的教师;另一种是重区域活动,轻集体活动的教师。第一种教师由于观念仍未转变,虽然创设了一些活动区,在其中投放了材料,但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开展的,并没有充分利用和挖掘活动区蕴藏的各种教育和发展价值,将目光更多集中在组织和开展所谓的正规教育活动上。而重区域活动,轻集体活动的教师容易片面夸大区域活动的教育效果,存在对传统的集体教学模式的简单否定倾向。

其实,区域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这两种活动在完成课程目标、促进幼儿发展方面都有各自的价值和作用,两者缺一不可,既无法摒弃也无法相互替代。为此,我们力求找到一种最适合幼儿园的教育形式,使区域活动更具目标性,集体教学活动更符合幼儿的实际需要。

一、集体活动与区域活动的关系

从两种活动形式上看来,它们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但又存在着各自的缺点和不足。例如:集体活动的特点是目标明确,教师易把控;计划性强,效率较高。相比之下,区域活动容易造成幼儿没有目标的重复性“玩耍”,出现效率较低的现象。相反,集体活动由于时间的限制,虽然能做到面向全体,但很难照顾到个别差异,一些有兴趣继续深入探究和暂时有学习困难的幼儿没有办法继续进行,会出现“有操作无探索”的现象。区域活动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教师可投放不同层次的多种材料,供不同水平的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进行自主选择。还可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促使幼儿的个性化学习和持续性探索。因而,将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便可以化解集体活动与区域活动之间的分割与对立,让二者互动、融通,以获得最优的教学效益。

在江西省开展的“优化幼儿园一日活动”的主题教研活动背景下,我们选择了将“集体活动与区域活动融合与优化”作为探究的内容。我们大、中、小三个年龄段班级分别选择了不同的主题进行探究。如,中班的主题活动《生活调色盘》,大家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教材,将主题活动下的内容进行了归类划分(如下图),然后再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探究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来进行教育活动。

二、集体活动与区域活动的融合与优化

1.区域活动成为集体活动的先行者

在集体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在区域中先投放一些与主题相关的材料,让孩子们到活动区中去操作和感受,以获得大量的直接经验,激发幼儿进一步的探究兴趣,为后面进行的集体活动提供一些前期经验。教师则要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幼儿当下的发展状况和需求。

如:中班《生活调色盘》主题活动下的科学活动《神奇的磁铁》,教师先在科学区投放了各种各样的磁铁,在其他区域投放各种利用磁铁制作的教具(如上图),来激发幼儿探究磁铁的兴趣,感受磁铁的作用。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区域内总会有许多幼儿发现了磁铁可以吸东西这个秘密后,拿不同的东西对着磁铁探索,看看能不能被吸住。幼儿对磁铁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

2.集体活动的生成来源于区域活动

现实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幼儿在不同时间段,同一内容的区域活动基本停留在同一水平上。因而,当幼儿在进行区域活动各项游戏时,教师要善于观察与发现,找到多数幼儿的兴趣点,及时了解幼儿的新发现以及他们所遇到的问题与困难,抓住大部分幼儿的兴趣点,或他们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来形成当下主题活动中集体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

因此,当我们发现幼儿对各区域中投放的磁铁产生了强烈的探究兴趣之后,我们立即生成了一个集体教学活动《小小魔术师》,力求通过集体活动来帮助幼儿初步了解磁铁的特性,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实验、记录,帮助他们梳理、提升,并找到进一步深入探究的方向。同时,活动中的一些难点也因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支撑而变得较容易理解掌握,提升了集体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3.区域活动是集体活动的补充和延伸

区域活动不仅能为集体活动做前期经验的准备和铺垫,同时它也能对集体活动进行补充和延伸。它能让一些受集体活动时间限制而中断探索的孩子继续完成自己的操作;让有进一步深入探究欲望的孩子和个别暂时出现了学习困难的孩子继续探索和学习。

有了集体活动的推进,我们有目的地投放一些新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和操作。首先,在集体活动后,我们将幼儿在生活中搜集的带磁铁的物品放在区域中供幼儿进行分类。在语言区,孩子们将家里与磁铁相关的书籍都带到班上,与其他伙伴分享,老师也相应地投放了一些科普类的工具书,放在图书架上供幼儿查阅、使用。科探区域的材料里尤为丰富,教师按照巩固、生成、提升三个层次,在区域里投放了许多不同难度的材料(如下图)。如:我们增添了让幼儿巩固已有认知的操作材料,找找磁性小人、米中找磁铁、磁粉画和小动物走迷宫等,也增添了幼儿探究过程中因新问题而生成的几个新的实验材料,小汽车过隧道、磁铁哪头吸力大和谁的汽车跑得快;还提供了提升幼儿经验的水中捞针、回形针接力和汽车推力赛等,供那些动手能力强、有进一步深入探究欲望的幼儿操作探究。

例如,区域活动开始了,几位幼儿选择了“谁的汽车跑得快”游戏,有位男孩将手中的磁铁无意中拿反,结果让前面的小汽车一下就弹开了很远。这下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反复玩了几次之后,跑来问老师原因。于是,老师带着几个孩子一起到阅读区找到了答案:原来磁铁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几个男孩知道后,非常开心,就商量着要改一改这个游戏的玩法,于是,新游戏——汽车推力大赛开始了……

通过实验,孩子们在探究中发现了许多关于磁铁的秘密:磁性可以传递,磁铁中间磁性小、两端磁性大,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等等。通过老师的引导,他们还发现原来磁铁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开始尝试学习运用磁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篇7

一、优化阅读积累

教学实践表明, 只有让学生长期坚持阅读积累, 才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变得文思泉涌, 写作过程由难变易, 作文质量由劣变佳。

1. 创造阅读条件

为了更好地优化学生的阅读积累, 需要教师积极地为学生的阅读创造条件。如利用语文兴趣活动时间, 带领学生走进图书室, 关注班级图书角, 每周专设阅读课等, 从而开辟阅读阵地, 丰富课外阅读, 让学生形成对书的崇拜, 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2. 开展阅读活动

对小学生而言, 读书存有一个兴趣问题。鼓励学生读书的方法很多, 关键是找到一条最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特点的方法。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语文实践活动, 利用集体的读书氛围来鼓励学生读书。如定期组织故事会、新书介绍会、美文朗诵活动、古诗词诵读擂台赛、演课本剧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 让学生把自己读过的书介绍给大家, 演示给小伙伴, 让同学们共享读书的体会和收获, 从而能够共同进步。

二、优化作文命题

叶圣陶先生说:“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的命题, 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教师在进行作文命题时,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真情实感和需要, 符合学生的生活积累, 从而能够触动其心弦, 诱发其情感, 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 笔者所教的班级学生有一阵子流行玩“跳跳鼠”的游戏, 孩子们个个玩得精妙绝伦, 于是我便给学生出了个命题作文———《我玩“跳跳鼠”》。一拿到这个作文题, 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 很多学生禁不住欢呼起来, 这种对作文如此兴奋的情景真是难得一见。作文中, 孩子们从“跳跳鼠”的结构、玩法、技巧、隐含原理以及带给别人的乐趣等诸多方面娓娓道来, 写得既具体又生动有趣, 真是“身有感受, 下笔千言”, 就连最差的学生也洋洋洒洒地写了300多字。实践表明, 这类作文命题唤起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启发学生打开了作文想象的翅膀。

三、优化方法指导

作文的写作技巧通常包括描写、抒情、开头、结尾、结构形式、表达方法等多方面的内容。然而, 在教学中我发现, 许多学生在写作时总会凭感觉行文, 对于某一内容是否该写, 该详该略, 心中不是十分明朗。出现这一现象可以说明一个问题:教者的习作指导不到位, 学生未能真正感悟到习作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写作方法指导的优化。以记叙文的写作为例, 写人记事是小学习作常见的一种文体, 尤其是高年级, 更以写人记事为习作训练的主要形式。因此, 在教学中, 必须重视对写人记事文章的指导, 引导学生掌握这类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写作“记事记叙文”就是把一件事或几件事, 有条理地用文字叙述清楚, 让别人一看就明白你写的是什么事, 以此来说明一个道理, 赞扬一种精神, 或揭露一个问题, 批评一种思想等。教学实践表明, 写好记事记叙文关键的问题是要根据题目的要求, 选择那些能够表现题目要求的新鲜而有意义的材料。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指导: (1) 要求学生把握时代的脉搏, 认真留意身边涌现的新鲜事, 注意写作素材的积累; (2) 引导学生学会从具体的生活现象中分析事情的意义所在, 正所谓“事小意义大”, 分析认识十分重要, 从而确立写作主题; (3) 贯彻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 构思文章的结构。实践表明, 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习作技巧与方法, 才能灵活地运用好所积累的材料, 拥有更为新颖的习作构思。

四、优化习作评价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教学评价不仅要有甄别与筛选的功能, 还应有促进学生发展的发展性评价。语文课程教学的人文性原则要求我们进行教学评价时, 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他们的独立体验与感受。因此, 我们在评阅学生的习作时, 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或教者的生活经验来看待、评价孩子的表述, 要善于发现其中的闪光点, 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可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位、多渠道角度出发, 为学生创设多位一体、展示成功的平台。从而让学生看到自己作文的进步, 享受到写作的乐趣, 树立写作的自信心。

总之, 作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需要我们锲而不舍地努力探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只有不断深化作文教学改革, 优化教学流程, 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体, 才能让学生的作文展现蓬勃的朝气, 充满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刘亚雄.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3 (1) .

WLAN网络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篇8

1 WLAN优化的相关基本知识

所谓WLAN, 即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在一定的局部范围内建立的数据传输网络, 可以实现无线数据传输, 并且依据相应的标准支持多种媒体和数据格式, 是当前无线数据传输的重要实现形式之一。其协议标准主要采用IEEE 802.11x协议簇。

从结构上看, WLAN采用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加以实现, 从最高层开始, 通常由宽带接入服务器 (BRAS, Broadband Remote Access Server) 将相应的数据服务引入到WLAN中, 从BRAS向下通常经由汇聚交换机, 将信号引入光线路终端 (OLT, Optical Line Terminal) 进而经由光节点 (ONU, Optical Network Unit) 与POE交换接相连, 对于WLAN网络而言, 无线访问节点 (AP, Access Point) 通常是与POE交换机相连, 但是也存在与ONU直接相连的情况。

对于WLAN网络的优化而言, 首先需要确定相应的执行标准, 究竟何种情况下才需要执行优化, 又应当优化到什么水平才能算合格。通常对于WLAN的优化行为从三个角度处罚, 首先是覆盖状况。在这一方面, 需要重点针对边缘覆盖场强和覆盖合格率进行考察, 如果边缘覆盖场强低于-75d Bm, 就需要考虑进行优化, 应当保持边缘场强起码保持在-70d Bm状态, 丢包率严格控制在3%以内;而对于覆盖合格率方面, 通常将97%视为临界标准。其次需要考虑的是WLAN的容量, 当支持关联用户数以及并发在线用户数过大的时候, 就会发生用户体验下降等数据传输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 因此对于这两个方面都应当加以重视, 但通常并无标准可供参考, 一般多根据WLAN覆盖场所实际情况进行确定。最后一个需要注重的方面则是WLAN网络的数据传输服务质量, 具体而言需要注意四个重要衡量指标, 其一在于保温重转次数, 通常当ACK数值大于5的时候, 就应当处罚优化行为, 通常将其值控制在不大于3的状态之下;第二个变量为定点下载速率, 通常认为WLAN网络应当能够达到1000kbit/s的传输速率, 如果速率下降到500kbit/s甚至更低, 则应当马上展开优化工作;再次应当为边缘信噪比, 处于WLAN区域覆盖边缘地区, 容易受到其他方面的干扰, 通常认为SNR值不应低于30d B, 当其数值低于20d B的时候, 就必须触发优化行为;最后则是认证成功率, 理想状态应当为100%, 如果低于90%就必须着手优化。

2 WLAN网络优化实践讨论

对于WLAN的优化工作, 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作出深入细致的分析, 有的放矢才能获得良好效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优化的重点突出在如下两个方面:

2.1 WLAN覆盖优化

覆盖作为WLAN首要的优化指标出现,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无线数据传输网络而言, 覆盖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在相应区域内数据传输服务的可获得性以及有效性等多个方面, 并且对于干扰等方面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对于WLAN的覆盖问题, 最为重要的方面, 也是唯一的衡量准绳就是其覆盖环境的考察。重点需要考虑整个覆盖场所中各个边角区域的覆盖状况, 以及建筑物中墙壁等相关建筑附属物对于WLAN信号的影响和阻碍效果。相同的空间环境下, 如果内部墙壁或者阻隔不同, 需要架设的AP端必然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在高校环境下, 教学楼和宿舍楼的WLAN覆盖设计就会有所差异, 而校园环境中的覆盖设计和购物广场的覆盖设计又会有所不同, 所有这些都必须依据对覆盖环境的深入考察来确定, 才能获取到良好的覆盖效果。

2.2 WLAN干扰优化

干扰是无线通信网络中的重头问题, 不仅仅在WLAN中, 在其他数据通信网络中同样重要。对于WLAN应用环境而言, 其802.11b/g工作在2.4GHz频段, 具体范围为2.4000-2.4835GHz, 在这个频段内, WLAN共划分了13个子信道, 每个信道带宽22MHz, 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了避免同频干扰, 只采用了1、6、11三个主要信道。信道频带较少, 让WLAN更加面对着网内干扰的危机, 在实际布网过程中, 应当注重空间内的信号分布。由于WLAN多用于建筑物内的无线数据传输, 因此不仅仅需要注重楼层内部的干扰问题, 对于楼层之间的干扰也必须严加审查。除此以外, 还应当对于天线功率进行控制, 在WLAN环境中, 信号达到天线后通常不应超过12d Bm, 并且STA位置信号强度应当在-50~-60d Bm范围内为宜, 通信到AP信号相邻时务必确保信号强度处于-80d Bm强度以下范围。

3 结论

在对WLAN进行优化的过程中, 需要综合多个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才能有的放矢采取有针对性的优化行动, 并且最终获取到良好效果。除上文中提及的主要优化注意事项以外, 诸如关闭低速率应用、调整Beacon发送时间间隔等手段, 也都是WLAN优化工作中的重点, 相应工作人员必须深入学习, 才能更好的实现WLAN的优化。

摘要:文章从WLAN的相关概念出发, 首先针对其优化工作中常见的几个重要触发变量做出了必要的阐述。而后进一步针对WLAN网络优化实践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两个问题展开分析。

关键词:WLAN,优化,实践

参考文献

铁水大小罐调度的实践与优化 篇9

关键词:铁水调度,计划,优化

0 引言

某钢铁公司由于不断的改造扩建, 大小高炉、大小转炉并存, 而且分布不集中, 造成炼钢生产与铁水供应、运输的协调配合存在不少难题。铁水的大小罐出铁及分配受炼钢生产影响, 在某一炼钢检修或事故时, 往往会造成铁水罐的结壳, 或者大小罐比例严重失衡, 对生产组织造成极大影响, 使工序矛盾尖锐。由于铁水调度管理的自动化程度低, 基本靠调度人员的经验在组织, 虽然近些年有技术人员致力于铁水调度的自动化研究, 但受一些不确定因素影响, 实际实施的较少[1,2,3,4,5]。在生产组织中, 既要保证炼钢区的铁水供应, 又要保证高炉配罐, 过程的铁水调度尤为重要。

1 铁钢平衡及物流运输的矛盾与复杂分析

1. 1 工艺现状

目前, 某公司铁钢平衡涉及16 座高炉、4 个炼钢区的16 座转炉、18 座铸机。铁水运输机车15 台, 备用4 台, 共计19 台。高炉炉底铁水罐位共计84 个, 操作人员进行配罐—机车挂重罐—运输至炼钢—测温取样—折铁—兑铁—机车挂空罐—返回配罐, 完成一个工艺循环。该公司高炉作业概况见表1。

由于高炉受实际工况制约, 1 - 6 号高炉只能出小罐, 7 - 14 号高炉配大罐, 15 号高炉东场只能配4个小罐, 15、16 号高炉中间共用出铁场, 最多只能配3个大罐, 16 号高炉西场可配3 个小罐或3 个大罐, 特殊情况下, 7 - 14 号高炉也可以配小罐, 但由于罐位及地磅限制, 出小罐时高炉出不完, 存在高炉留铁, 影响炉况及后续铁水成分, 一般不采用。该公司机车运输作业分析见表2。

该公司下辖4 个炼钢区, 分布在高炉两侧, 相关设备及组织见表3, 其中60 吨、80 吨及300 吨炉区均有混铁炉, 将铁水罐内铁水兑入混铁炉, 然后兑入自有铁包, 因此可以储存一部分铁水, 缓解铁水量波动对炼钢的影响; 120 吨炉区没有混铁炉, 但是有折罐车间, 在炼钢厂房外, 可以将小罐或大罐半罐折铁, 凑成一满罐, 供转炉使用, 但是占用铁水罐, 属于“一罐到底”型组织, 储存铁水有限, 因此抵抗铁水量波动的能力较小。

60 吨、120 吨炼钢区属于老区, 在冶炼特殊钢种时才进行脱硫预处理, 冶炼普通钢种时进行直兑作业; 80 吨、300 吨炉区属于新建项目, 铁水罐送达时先折入混铁炉, 然后兑入铁水包, 节奏紧张时也可以直接兑入铁水包, 进行KR脱硫预处理。

1. 2 铁水成分及温度矛盾

炼钢用铁水除数量及节奏供应的要求外, 还要求铁水的化学成分和温度满足入炉要求, 同时铁水的温度也要符合脱硫要求。该公司300 吨炉区生产的是高端品种, 要求高炉使用的烧结矿、球团矿等必须专供, 铁水中P、S含量必须低, 需要指定几座炉况好的高炉专门配矿, 按照炼钢节奏送铁, 既不能让炼钢等铁, 造成节奏紧张; 也不能压罐, 造成铁水罐结壳或温低退铁, 对炼铁的组织及运输产生不利影响。因此, 为保证铁、钢的生产顺行, 除了考虑避免压罐造成退铁, 同时还要实现铁水成分合格、按需供应。

1. 3 铁水运输的局限性

该公司拥有140 吨大罐95 台, 75 吨小罐98 台, 在线运行机车15 台, 承担着铁水罐的运输。在运输过程中, 3#机车仅能牵引4 个重罐, 1#及2#机车仅能牵引6 个重罐, 尤其在曲线运行阻力变大时, 小功率机车超负荷、破坏性运用保产, 容易对配罐和输送铁水产生影响。另小炉区扩容改造后, 运输工艺变化, 高炉扩容后, 产量增加, 炉次发生变化, 出铁间隔变短, 运输炉次增多, 高炉单进单出配罐极易冲突, 机车单次牵引罐数及次数增加, 作业率由原来67% 上升到80% 。

120 吨炉区倒罐车间投入使用, 把半罐铁或小罐折成满罐合格罐, 并在倒罐车间进行成分取样, 以满足120 吨转炉生产需要, 投用以来, 大罐进炼钢铁水运输工艺改变, 增加了运输量和作业量, 延长机车在倒罐间的停滞时间。因小罐串铁速度慢, 串小罐时严重占用机车运力, 机车带8 个重罐, 需先串4 个, 推进炼钢厂房后, 再牵回来串剩余4 个, 单车占用作业时间40 分钟, 增加后续机车等待时间。

西区80 吨、300 吨铁路共长5. 68 公里, 炼铁至货场横跨穿越南支路, 西区货场有4 条货物线, 炼钢分布在两个位置, 共有6 条货位线, 且投产后因铁水不足, 对铁水运输要求很高。运输概况见表4。

铁水运输要求机车、罐车具备较高的时间响应速度和准度, 机车拉着罐车, 在炼铁与炼钢之间不停的循环, 由于高炉混配出铁, 机车需要根据节奏不断的改变路线, 行成一个个的循环, 因此需要同一区域的机车相互配合完成运输任务。比如120 吨炼钢, 由于没有混铁炉, 是在厂房外面的折罐车间进行折罐, 折罐车间有两条火车线, 其中东线是折铁线, 有一个除尘工位, 必须在除尘工位下面进行折铁作业, 这就需要一部机车推着被折罐列次前行, 保证被折铁的空罐总是在除尘烟罩下面, 折完一列后, 推进厂房, 回来时拉组空罐, 这时如果折罐车间的罐折完了, 就要调车把这组空罐也捎走, 避免挡住后续进来的折罐铁。

2 铁水调度模式

在实际生产中, 生产计划人员首先结合销售合同及交货期, 参照月生产计划, 结合检修计划, 制定铁水的日计划分配, 下达至各个钢区及炼铁区。由于生产过程复杂多变, 在未来班时内, 会发生很多变化, 通常有如下几点: 1) 某座高炉突然休风或炉况变差, 造成可用铁水变少, 供应不足, 这时调度人员一般根据客户交货期或产品利润差别, 调配大小罐比例, 同时安排某一炼钢进行短时检修; 2) 某一炼钢设备或质量出现异常, 造成转炉停炉, 铁水产量大于炼钢产量, 造成铁水压罐, 此时调度人员首先对故障时间进行预估, 同时评估混铁炉及铁水罐的存铁缓冲能力, 协调炼钢厂生产计划, 以便充分消化铁水, 同时安排铸铁机准备铸铁, 缓解压罐压力, 避免出现铁水罐结壳及高炉等空罐休风等情况。3) 高炉与转炉产能匹配, 调度人员需调配好大小罐配比, 使大小罐数量满足各钢区需求。

保产保供, 减少过程损耗是铁水调度的最终目标, 生产调度人员需要加强对整个铁钢组织的过程管控, 通过调配大小罐配比, 结合检修及铸铁机, 维持生产的均衡。高炉的配罐模式, 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铁水运输的路径, 所以对罐车的调度是协调高炉与转炉之间最有效的工具, 优化铁水调度系统应从罐车调度入手。

3 铁水调度的矛盾及措施

铁水调度存在的问题是一种组合优化问题, 具有多目标规划、整数规划的特性。有文献提出整数规划模型[6]和混杂系统的数学模型[7], 但是对于这个大小罐混搭的组织模式研究很少。在铁水调度这种自动化水平低, 基本靠个人经验的条件下, 数据采集、调控等都比较困难, 这就阻碍了公司整体信息化的推进, 不利于生产顺行。

3. 1 铁路运输道岔微机联锁集中控制系统的开发

目前, 该公司铁路运输中存在道岔多, 道口多的现象, 在运输线上, 道岔共计106 组 ( 炼钢区42 组、一铁区39 组、二铁区25 组) , 日常作业中除个别咽喉道岔设专人负责扳道外, 其余道岔全部由副司机、调车员, 在车组通过之前、通过之后一度停车、下车扳道;道口共计29 处 ( 炼钢区21 处、一炼铁区4 处、二炼铁区4 处) , 道口安全防护设施: 红外线及压道传感定时语音声光报警、警示牌与减速带, 报警时间是根据车速以及车组长度设定, 易误导机动车、行人, 近年来频繁发生机动车抢道与火车相碰撞事故, 存在安全隐患。针对以上问题, 可以上线道岔微机联锁集中控制, 实现微机联锁后, 根据作业计划将作业始点至终点道岔一次性开通到位, 作业人员不需再停车、下车扳道, 机车直达目的地、大大提高运输效率, 预计每趟铁水运输省时30% ; 保障运输安全、正点, 满足公司快节奏生产需要。同时道岔实现微机联锁控制, 具备故障报警功能, 不存在人扳不到位、失误所造成的行车事故, 杜绝发生非运输人员乱扳道岔等险肇事件。如图1 所示。

3. 2 铁水罐实时追踪系统开发

目前, 因该公司高炉、转炉分布散乱, 铁水罐的分布只能靠调度人员的记忆、部分监控视频等推算, 只能计算大概数量, 其中还无法分清重罐还是空罐, 对生产组织、计划追踪等都带来了困难。铁水罐实时跟踪管理系统, 采用了GPS、RFID及无线通信等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方式, 以铁水罐运输的铁路车辆为单位, 对车辆在铁路线上运行状态进行全方面的跟踪, 以方便调度部门及生产部门及时的对生产过程中的用车进行实时监控、诊断和控制。从而在生产层面对车辆及铁路线路使用进行了平衡, 提高了企业在排产、调度、车辆管控中的科学性、合理性, 可以帮助企业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详细功能如图2

3. 3 职能铁水调度系统的应用

铁水调度中的决策对整个公司的生产经营影响较大, 如高炉和转炉的生产与检修安排, 高炉配罐计划的编制, 在线运转的罐车、机车最佳数量, 机车的路径选择和避碰处理等, 由于缺乏系统地评估、测算的依据和标准, 大量的生产决策问题只能依靠人工来完成, 决策的可靠性、科学性依赖于调度人员的经验, 而铁水调度是在生产过程中不断调整、寻优的过程。所以, 面对庞大而复杂的铁水调度管理系统, 以高炉最优配罐计划为基础, 结合道岔微机联锁集中控制系统及铁水罐实时跟踪监控, 构建科学合理的数学模型库和知识规则库, 集成完整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借助专家系统程序辅助推理[2]和决策是非常必要的。

4 结论

公司新老厂区改造, 使高炉与转炉之间的协调配合更加复杂化, 同时也对铁水的调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构建智能控制系统, , 推进高炉—转炉—铸机全流程生产的高度一体化, 能很好地解决生产中存在的矛盾。另外, 新建大型钢铁项目应该克服这些弊端, 借鉴“一包到底”案例, 简化铁钢界面总图布局和作业流程。

参考文献

[1]邱剑, 田乃媛, 徐安军, 等.宝钢铁钢界面运输调度应用程序的开发[J].钢铁, 2003, 38 (5) :73-76.

[2]黄辉, 柴天佑, 郑秉霖, 等.面向铁钢对应的两级案例推理铁水动态调度系统[J].化工学报, 2010 (8) :2021-2029.

[3]马馨, 徐璟, 崔建江.钢铁企业铁水运输路径选择及自动避碰算法的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 2003, 15 (12) :1814-1817.

[4]陈在根, 李子阳, 卢敏, 等.大型钢铁企业铁水物流动态平衡与实时调度技术研究[J].计算机应用软件, 2012 (8) :115-117.

[5]王海英, 高峻峻, 郭亚军, 等.鞍钢铁水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冶金自动化, 2006 (5) :16-19.

[6]张国利.铁水鱼雷罐的检测方案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 2003, 19 (9) :41-42.

企业薪酬体系优化的意义与实践 篇10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企业领导者逐渐意识到人力资源是生产因素中最活跃的资源, 研究表明, 在缺乏科学有效的激励下人的潜能不能被有效激发, 人才资源就不能被充分利用;但在有效的激励机制下可以激发出70%-80%, 效果显而易见, 因此企业的管理离不开激励。由于薪酬的使用效果更容易被管理者控制和衡量, 也更容易满足员工心理上的需求, 所以也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激励手段。对于薪酬体系的合理构建已经提升到战略发展的高度, 企业的薪酬体系成为企业能否吸引人才、激励人才和维系人才的关键。要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就要使企业薪酬真正发挥出对员工的激励作用。优化建设薪酬体系的最终目的是使企业赢得、保持竞争优势, 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志伦航空机电有限公司薪酬体系现状及问题

1.志伦航空机电有限公司简介

志伦航空机电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志伦机电”) 成立于2005年, 注册资金5000万元, 主要从事航空配套装备、机电产品等的设计开发、生产, 机械加工等, 是“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 曾获得“襄阳市优秀民营企业”称号。

2.志伦机电薪酬体系现状

(1) 志伦机电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志伦机电高层领导的经营理念较为先进、开放, 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但同时也可以看到, 公司内部存在冗员现象;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公司内部考核机制不健全, 缺乏有效的激励。人力资源状况与公司的发展不相适应, 从公司的长远战略目标来看, 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薪酬体系。

(2) 薪酬体系现状的调查

志伦机电薪酬问题的调查方法主要包括资料的收集、问卷调查。通过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了解到志伦机电的人员管理制度。问卷调查主要是针对员工的薪酬满意度, 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接受调查的人员包括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工程师和普通员工。

这次调查主要涉及薪酬的公平性、激励性、员工满意度。具体的调查统计结果见表1。

3.志伦机电现有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

通过公司相关资料和调查结果的分析以及与相关人员的沟通, 发现以下问题:

(1) 现行薪酬体系在公平性方面存在较多问题

1薪酬的自我公平性。当问到“自己的付出和回报是否成正比时”有35%的员工认为是不成正比的, 缺少公平性。不少员工认为自己在工作中的努力没有得到预想的回报, 体现不了自己个人价值。

2薪酬的内部公平性。调查结果显示, 企业在薪酬内部公平性上做的不是很好, 差不多有65%的员工认为不公平。有的员工认为能力跟自己差不多的人在工资上高出自己, 造成了员工工作不积极。

3薪酬的外部公平性。当问到“与同行业相比时是否满意当前的薪酬水平时”有50%的员工不满意, 薪酬的对外吸引力有48%的员工不满意, 有16%的很不满意。因此对外人才吸引力不足。

(2) 现行薪酬体系的激励性明显不足

员工在回答薪酬的激励性时有50%的员工认为激励性不足, 只有7%的员工认为有激励性。志伦机电薪酬的激励性存在以下问题:

1公司核心员工的晋升机会少。从事技术工作的员工, 即使技术水平越来越好, 其收入水平难有大的提高, 从而打击其从事技术工作的信心, 导致其流失。

2企业的薪酬结构设置不合理。公司员工全部采用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的薪酬结构, 没有根据岗位进行划分而且比重一样, 这样的机制缺乏激励性。

3公司的绩效考核制度没有得到重视。在绩效考核工作的环节上, 公司没有将员工的薪酬和绩效有效地结合起来, 员工工资中的效益工资并没起到激励的作用。

三、志伦机电薪酬体系优化方案

1.薪酬体系优化的基本思路

一个有效的薪酬体系一定要适应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 志伦机电目前处于成长期, 薪酬优化的重点在于:

(1) 将管理、销售、技术划分为不同的薪酬系列, 体现各自的特点。

(2) 选用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职位评估方法。

(3) 建立薪酬与绩效评估之间的有机关系。

2.薪酬体系优化原则

(1) 公平性原则。薪酬体系只有做到公平性原则才能留住员工, 对外才能有吸引力和竞争力。

(2) 竞争性原则。竞争性原则是指企业的薪酬制度对外具有吸引力, 只有对外具有竞争性才能吸引到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 进而才能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水平。

(3) 激励性原则。薪酬设计满足激励性原则, 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提高工作效率, 促进企业的发展。

(4) 经济性原则。在设计薪酬体系时也应充分考虑成本因素, 在不影响薪酬效用的前提下有效控制成本, 达到最优化原则。

3.薪酬体系优化的方案

(1) 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方案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高层管理人员缺少长期的激励, 考虑到高管人员的人力资本具有创新性、风险性、复杂性, 宜采用年薪制与长期激励计划的薪酬模式。

(2) 销售人员的薪酬方案

销售人员的业绩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经营业绩。销售人员的薪酬应该有别于普通员工, 可以制定不同的薪酬模式。

销售人员薪酬=基本薪酬+绩效薪酬+其他福利。

其中, 绩效薪酬=实际销售额×基本提成率, 加大了绩效薪酬的激励力度。在奖金方面, 根据员工销售金额, 评出前三名优秀员工进行不同金额的奖励, 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3) 技术人员的薪酬方案

技术人员的薪酬包括职务薪酬、绩效薪酬、各类津贴和各类福利项目。总体薪酬水平高于普通员工。人力资源部应根据市场人才价格、员工期望值、员工技术水平、公司经营情况来确定能力突出的技术人员。这样就使员工通过提升自己专业技能实现加薪, 有力调动技术人员学习和提升技能的积极性;同时也拓宽了员工的职业晋升渠道, 有利于员工的职业发展, 提高了企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

(4) 其他人员的薪酬方案

基层管理人员薪酬由职务薪酬、季度和年度绩效、各类津贴和福利组成。其中, 绩效薪酬在季度和年度考核后发放。各类补贴包括出差津贴、加班津贴、学历津贴和与职务相关的职称/从业资格津贴。

四、薪酬体系优化方案的实施

1.宣传贯彻, 试行修改

薪酬体系实施的关键环节是让员工有认同感, 将变革的阻力降到最低。可以将设计原理、方法、内容等做成讲稿, 进行讲解, 让员工清楚的知道薪酬方案, 让员工明白努力的方向, 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新的薪酬体系在试运行一段时间后可以根据员工的反馈意见和实际情况做出适当修改。

2.建立健全薪酬分配的约束和监督机制

(1) 薪酬分配符合相关法律要求:薪酬分配制度和行为必须符合《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严格履行劳动合同中的有关劳动报酬的条款。

(2) 完善分配制度的程序约束和民主监督:分配工资要严格按规范的程序, 实现公平、公正原则, 坚持分配程序的公开透明化。

3.注意与公司各项管理措施配合实施

薪酬方案要结合公司的发展战略、组织结构、公司文化, 与其他管理制度相互协调, 相互配合,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结论

市场竞争的主体是企业。提高企业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想要吸引到人才并留住人才, 利用薪酬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手段。因此, 企业需要合理打造一个科学、有效的薪酬体系, 促使员工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促进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本文选取志伦机电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该公司现行薪酬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将现代薪酬体系设计的理论与公司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提出了一套更具实用性和操作性的薪酬体系及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1]吕学静.现代人事管理学[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2002.

[2]湛新民.薪酬管理原理[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优化小学体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篇11

一、转变观念、更新理念

农村体育教学由于受传统体育教学影响较深,体育教师与外界的接触、联系也较少,所以,虽然外面的体育教学改革是轰轰烈烈,但许多农村体育往往是听听、看看激动,回来上课还是基本不动。因此,要让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走进新课程,首先要使农村体育教师转变观念、更新理念。例如:针对新课程教材中众多的“自我测评”、“自我认识”、“自我阅读”、“想一想”、“看一看”、“读一读”、“试一试”及“学一学”等等。作为教师首先应克服思维定势,提倡发散性思维。让老师和学生总是同处一个平等交流的氛围之中,学做“孩子王”。学生可以随时打断老师提问,甚至于可以立刻进行课堂讨论,把宝贵的课堂时间用在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上,鼓励引导学生根据当前条件和已有经验,沿着不同的角度进行学习和思考,产生大量的设想,进而提出独特见解,并通过教学实践进行检测。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可以使新课程教学落到实处。

二、锁定目标,自编教学内容

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教学至今全国没有统一教材,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际,讨论有效教学内容,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由于课程标准对学生情意和健康方面的要求具体化,在选择内容上,我认为只要能让学生情思跃动、想象驰骋、运动活跃、生命力得以张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皆来者不拒。首先,由于我教的是低年级,根据小学水平一的学生天真活泼、好动、好奇、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除了进行正常教学内容外,还结合我校是一所以体育、童话为特色的学校,就利用这一特色作为体育教学改革内容,使童话进入课堂丰富了体育教学手段,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体质,活跃身心,培养兴趣,调节情感,陶冶儿童美的情操和个性的发展,提高练习效果,活跃课堂气氛,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和促进美育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效果。其次,增加体育游戏活动内容。体育游戏是一种特殊的课堂活动和运动练习方法,体育游戏是由一定的情节、形式、规则和结果等几个部分组成的综合性活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先让同层次的学生,在可行范围内通过协商,制定出合理的游戏及规则,自己摸索或小组讨论取胜对手的方法;充满公平竞争、冒险获胜的气氛。同时也可让学生自由组合,或分组创编体育游戏,由师生共同评价孰优孰劣。学生一旦参与积极性极高,可以有效地激发团队精神、合作精神,有利于各层次学生在智力发展和创新能力方面得到各自相应的提高。

三、让情境不时渗透,播入创新的种子

在21世纪的今天,创新犹如夏夜半空中的惊雷,敲醒了每个人的头脑,震撼了每个人的灵魂,要发展,必须要创新;要立足于世界强国之林,必须要创新;要培养新时代的人才,也必须要创新。时代呼唤创新!作为21世纪的体育教学工作者,应该适应这一形势,让创新渗透于体育教学中,让创新的意识植根于每个学生心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性的创新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创设新的情境“燃起学生的求知渴望和学习热情”(夸美纽斯语)。通常,我在课的三个不同阶段分别将情境渗透于其中。如在课的开始准备阶段,我大多采用提问方式或故事导入,如“你喜欢体育活动吗?”并引导学生在队列练习时,积极模仿解放军形象。这样一来,学生的胃口一下子被吊起来了,于是顺利地过渡到可的基本阶段。在这个阶段,我视教材而定情境,如在教跑、跳跃时,我设计了“小小运动会”的情境。在这个运动会中,学生可自由选择跑和跳。在练习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同学已不限于我所设计的情境,而是自己编了翻山越岭、龟兔赛跑等情境;在课的结束部分,我通常运用轻柔欢快的乐曲配合情境来消除学生的疲劳感。在实际的情境教学中,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时,学生的心田里也悄然播下了创新的种子。

四、改革考试方法,让考核不带负担

沉重的考试负担像一座小山,压得学生抬不起头,学生常常是为了通过考试才认真参与体育学习,所以,教师首先要改变考试方法,让学生考核不带负担,全身心的参与体育活动,真正体现体育课强身健体的作用。

在体育课考核时,有的考核项目可以不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进行。在低年级进行考试时,可以寓考于乐,让学生在乐中思考,在乐中创造,在乐中完成考核任务。如一年级立定跳远考试时,用“小青蛙过河”的形式进行考核。设置三条小河,第一条河宽1.05米(C)级、第二条河宽1.25米(B)米、第三条河宽1.45米(A)级。学生可自由选择自己要过的河,没有负担,没有压力,在快乐的游戏中进行考核。实践证明:没有负担的考试,学生的身心更投入,积极性更高,考核的效果更好。

五、优化教学过程,改变师生关系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则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过程中,“教”和“学”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如果这两者缺少任何一个方面,就不能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就是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方法也是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导作用通过形、声、色的应用;通过溶入了小新闻、小游戏、小图片、小舞蹈、小竞赛、小奖励、小谜语,发挥了体育教学中愉快教育的功能;通过讨论法、发现法、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填空教学法、延伸教学法、立体教学法、启发的方式使学生的自觉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密切配合,以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我根据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在开始时先设计了一个小谜语,然后由学生猜出谜底,从而导入课的主题.例如,一次上立定跳远的课开始时我给学生出了一个小谜语两手用力摆,双腿迅速蹬,展体似雄鹰,落地如青蛙。谜语一出,就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集中起来了,并很快就有许多同学一口同声地回答出所要学习的动做名称。通过这种猜谜式开讲的方法,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同时师生的关系更密切,教学气氛更融洽。

破碎铅锌矿体采矿方法优化与实践 篇12

云南某铅锌矿主矿体上部赋存一条破碎的小型铅锌氧化矿体,矿体平均厚度10m,保有资源量为37 700t,。小矿体上盘围岩不稳固,一般允许暴露面积小于50m2;下盘围岩的稳固性有变化,从中稳到不稳;矿体的稳固性变化较大,其中浸染胶状矿体较稳,土状矿则极不稳固,一般允许暴露面积小于5m2。矿石容重2.20t/m3,松散系数为1.67。矿山井下生产系统较健全,包括矿石溜井、废石系统、通风系统、风水电系统、提升运输系统、充填系统、计量系统等。

为了安全经济地开采主矿体上部的破碎铅锌矿体,本文评价了现行的下向分层崩落法,提出了整体钢筋混凝土假顶分层崩落法及下向分层膏体充填等两种不同的回采方案,在工艺设计、进路回采作业循环计算及技术经济指标对比的基础上优选出最合适的方案,并通过试验采场开展了工程验证。

2 下向分层崩落法

2.1 回采工艺

矿山现行采矿方法为下向分层崩落法,如图1所示。矿体中段高度30m,分层高度3m,共计10个分层。自上而下进行回采。在回采时分进路一般由北东向南西后退式回采,当0分层回采至距联络道2m处时停止回采,开始掘二分层的主进路,然后在靠近矿体下盘处向上掘3~4个小井至一分层,使小井相互贯通,以形成一分层的主进路。上山顶板离矿体底板的垂高一般为3~5m,其水平距离一般为6~8m,断面规格为2.4m×2.4m;每两个分层设一条宽×高=2m×1.8m的联络道,联络道分别布置在二、四、六、八分层内;放矿小井井口设于矿体脉内下盘,倾角为60°左右。

1—上中段沿脉运输平巷;2一下中段沿脉运输平巷;3—上中段穿脉;4—下中段穿脉;5—电耙硐室;6—脉外人行、通风、材料、耙矿双格上山;7—联络道;8—放矿小井;9—分层主进路(分层平巷);10一正在开采的分进路;11—已采矿,铺好金属网待放顶的分进路;12—已放顶的分进路

按已有的上山和联络道采准布置方式,分层内矿体中部已掘进断面规格2m×1.8m主进路,并以800mm间距布置木支架进行支护。沿垂直矿体走向方向在主进路均匀布置24条分进路(1#至24#),如图2,分进路规格=2m×1.8m,由里向外后退式回采,即由1#分进路至24#分进路逐一回采。

凿岩采用YT28凿岩机,采场内采用局扇进行压入式通风,并辅以高压风进行爆破后作业迎头的排烟、排尘工作;崩矿后立即进行木架支护,随采随支;用电耙(7.5kW 2台、15kW 1台)运搬矿石,分进路崩落的矿石通过电耙耙至主进路,再由主进路耙入溜井溜至上山,上山中的矿石由电耙耙至放矿漏斗运出。矿石耙出后,铺设木地梁和金属网制作人工假顶,其中主进路在分进路采出后最后进行铺设。放顶前进行护顶层回收,人工将护顶层矿石耙至保留的分进路;最后按采三放二保一的方法进行放顶。

2.2 存在的问题

下向分层崩落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主进路布置在矿体中部,不利于地压管理;二是分层矿体平均厚度约10m,分进路长度较短且数量较多,导致电耙耙矿效率低;三是进路规格2m×1.8m,分段上部1.2m的矿石仅有部分在进路回采时自然冒落,其余矿石不能有效采出;四是采场劳动生产率低,支护材料消耗大,因此回采成本较高。

鉴于分层联络道及主进路的采准工作已经完成,0分层的回采方式仍按原方案进行。其中,在回采工作进行前应先对主进路中已支护的木支架进行检查,对出现朽蚀的支架进行加密支护,提高其抗顶部覆岩冲击的能力。

3 采矿方法优化

3.1 优化思路

针对下向分层崩落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对0分层以下的矿体回采方案进行优化,主要思路:一是优化进路布置方式,主进路布置在矿体下盘,并由此开掘单侧分进路,共计14条(1#至14#),见图3;二是调整耙矿路线,其中主进路矿石先耙至联络道,再耙入溜井并自溜至上山,而回采分进路时先将矿石耙至主进路;三是扩大进路断面,将进路规格扩大为宽×高=2m×2.2m。

进路断面规格的选择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一是矿体及上下盘围岩的稳定性[1];二是假顶承载能力,假顶必须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一定的连续性,允许工作面顶板有一定的暴露面积,同时能有效隔离废石,防止矿石贫化;三是废石垫层厚度[2],回采第一个分层时要形成有一定厚度(不小于5~6m)的废石垫层,以防止大块岩石冒落而破坏假顶。

3.2 整体钢筋混凝土假顶分层崩落法

整体钢筋混凝土假顶分层崩落法在现有下向分层崩落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采场结构如图4。

改进内容主要包括:①分层进路断面规格扩大为宽×高=2.8m×3m;②浇注钢筋混凝土作为人工假顶,回采过程中辅以圆木立柱支护;③采用斗容为1m3的铲运机出矿,以提高出矿效率。

首采分层为最上部分层,按下向分层崩落法设计工艺进行回采。第二分层及以下分层的进路布置如图5所示。按上山和联络道布置采准工程,首先沿矿体走向在矿体中央掘进主进路(规格为宽×高=2.8m×3m),进路长度为矿体走向长度。主进路回采结束后,在主进路两侧各布置16条(1#至16#)分进路(2.8m×3m);两侧分进路由内而外交替后退式回采,即由1#分进路依次回采至16#分进路,回采过程中严格控制回采界线。

采用YT28凿岩机凿岩,采用局扇在采场内进行压入式通风。崩矿后立即进行立柱支护,随采随支。采用铲运机运搬矿石,将矿石铲至溜井溜入上山,再由电耙耙至放矿漏斗运出。矿石耙出后,即刻浇注钢筋混凝土制作人工假顶,其中主进路在分进路采出后同步后退式浇注,最后在立柱尚未破坏之前进行放顶工作。

3.3 下向分层膏体充填采矿法

(1)采场结构参数。采场沿走向布置,长20~30m,宽3m,分层高度3m;下层主进路与上分层错开3m以上,采区回采进路与上分层错开1.5m。首层沿用原有下向分层崩落法结构参数,其中分层高度3m,采场宽2m,高度1.8m,护顶层高度1.2m,结束回采时底板铺金属网,随即进行嗣后膏体充填。主进路(3m×3m)沿联络道掘进,采用坡度为3°~5°微倾斜进路布置,以提高充填体接顶率。首层以下结构参数为:进路断面3m×3m,采场宽度3m,高度3m,无护顶层。

(2)回采工艺。采用下向分层回采,先采上分层,充填完成后再采下分层。首层以下回采时,在同一分层中沿联络道布置主进路,不同分层主进路交替布置,先采主进路,主进路结束回采后进行分进路回采。分进路采用隔一采一的作业方式,如图6所示,回采顺序为主→1#→2#→3#,每个采场结束回采即进行膏体充填,其中3#采场回采完成后与主进路同时充填,单分层回采时间共27d。

回采工艺为:①主进路长9m,主进路回采完成不进行充填,待该分层回采结束后与3#采场一起充填;②1#采场回采结束后随即进行充填作业,充填准备作业(假底与挡墙制作等)时间2d,膏体充填能力能力60m3/h,充填时间3.5h;③2#采场回采结束后进行充填作业,充填准备时间2d,充填时间4h,充填体养护时间7d;④3#采场长20.3m,需11个回采循环,回采及充填总时间6d。

3.4 技术经济指标对比

下向分层崩落法(方案一)、整体钢筋混凝土假顶分层崩落法(方案二)及下向分层膏体充填采矿法(方案三)3种回采方案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表1所示。

下向分层崩落法的优点是工艺简单,工人容易掌握操作方法,可直观查看地压变化情况[3]。缺点是安全条件差,木支架支护劳动强度大,木材消耗量大,损失率、贫化率高;工序多,生产过程繁琐,回采断面小,作业空间非常有限。

整体钢筋混凝土假顶分层崩落法优点是:①在动载荷和静载荷下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能适应回采巷道的尺寸及各种采矿地质条件,且安设假顶的空间不大[4];②回采时允许较大的暴露面积,可用立柱支护取代木架支护,减少材料消耗;假顶的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便宜;③层高的增加可提高产量和工人劳动生产率,提高回采强度,降低采矿成本;④采矿损失率及贫化率较低。缺点是中段上山倾角在45°~55°范围内,设备、材料运输不方便;现场需进行混凝土制备。

下向分层膏体充填采矿法优点是充填法作业安全,回收率高,损失贫化小,坑木消耗大幅降低[5,6];缺点是需要增加布置采准工程;膏体充填成本高;2#进路需要养护7d之后才能回采3#进路,充填管路布置费用高,充填周期长,充填体养护时间长;影响下分层采矿,不具有连续性。

综合上述3种回采方案比较,从安全性、采矿成本及矿石回收率考虑,推荐采用整体钢筋混凝土假顶分层崩落法。试验采场结果表明,整体钢筋混凝土假顶分层崩落法吨矿成本189.3元/t(含人工及材料成本,不含管理费用),矿石损失率3.6%,贫化率6.5%,采矿综合技术经济指标优于矿山原有的下向分层崩落法,同时较好地限制了上下盘岩移,保障了采矿作业的安全。

4 结论

(1)下向分层崩落法的主要问题是主进路的布置不利于地压管理,分进路的长度及数量导致电耙耙矿效率低,进路断面规格较小导致矿石不能有效采出,劳动生产率低且支护材料消耗;可通过扩大分层进路规格、制作钢筋混凝土人工假顶、引进铲运机出矿等方法来进行优化。

(2)整体钢筋混凝土假顶分层崩落法适用于开采破碎铅锌矿体,试验采场的吨矿成本189.3元/t,矿石损失率3.6%,贫化率6.5%,同时较好地限制了上下盘岩移,综合技术经济指标优于矿山现有的下向分层崩落法。

参考文献

[1]崔继强,姚维信,乔登攀,等.龙首矿六角形进路高效回采技术研究[J].采矿技术,2014,(2):5-9.

[2]蔡嗣经,王洪江.现代充填理论与技术[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2.

[3]王风波,苏红蕊.下向胶结充填采矿法回收残留矿柱的应用[J].中国矿山工程,2014,43(4):47-49.

[4]柳军斌,柳小胜,费汉强,等.高进路转无砼假顶低进路回收边角矿体的对策探讨[J].采矿技术,2008,(3):1-2.

[5]吴爱祥,王洪江.金属矿膏体充填理论与技术[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5.

上一篇:石油消费预测下一篇:打造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