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与优化

2024-10-11

质量控制与优化(通用11篇)

质量控制与优化 篇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提高自身健康水平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一系列先进的放射性医学诊断与治疗设备投入医学临床使用之中, X射线曝光剂量成为CT、尤其是螺旋CT应用中新的关注点。在追求“图像高度清晰”的同时, 实现CT低辐射剂量, 是CT低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优化项目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 此类项目研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基本上还处在定性的、比较粗糙的水平, 基本上停留在历史经验上。这些已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医疗设备放射性医学诊断与治疗事业的进步越来越不相适应。要实现此类项目质量管理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必须准确把握此类项目质量控制的现状, 必须以用户和市场为导向对此类项目的质量控制能力进行分析研究, 从而使其适应构建医疗设备放射性医学诊断与治疗新体系的要求。

利用项目管理思想和方法, 将项目管理方法和CT低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优化研究项目的实际相结合, 通过编制项目质量计划、约定项目质量保证, 实施项目质量控制, 保证项目的整体质量效果, 是保证CT低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优化项目质量问题的根本保证。因此本文主要针对C T低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优化项目质量控制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1、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我国国家标准GB/T19000:2000对质量控制的定义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 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质量控制是一个设定标准、测量结果, 判定是否达到了预期要求, 对质量问题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并防止再发生的过程。利用现代项目管理质量控制的理论和方法, 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以CT低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优化为实际背景, 通过调研、分析、做好医院CT低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项目研究工作。

2、要明确质量控制主体

在本次优化项目中, 专门委任质量检查人员对各项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并验收。同时也要将质量责任明确落实到具体实施者, 因为单靠检查是不可能保证质量的。坚持以人为控制核心。人是质量的创造者, 质量控制必须“以人为核心”, 把人作为质量控制的动力, 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

3、坚持预防为主

预防为主的思想, 是指事先分析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 找出主导因素, 采取措施加以重点控制, 使质量问题消灭在发生之前或萌芽状态, 做到防患于未然。过去通过对项目研究进行质量检查, 才能对项目的合格与否做出鉴定, 这属于事后把关, 不能预防质量事故的产生。提倡严格把关和积极预防相结合, 并以预防为主的方针, 才能使项目质量在研究的全过程中处于控制之中。

4、要有明确的目标

本次优化项目总的质量目标由合同及任务书明确规定。为了实现总目标还必须有许多分目标, 分目标是实现总目标的具体步骤, 例如为了达到达到使患者在受照剂量最少的条件下, 实现最优化的图像质量这一总目标, 就必须要达到器官剂量及有效计量的表征方法合理、简单、准确:X射线螺旋CT在人体内的衰减规律准确:临床研究全面、准确;计算机辅助决策科学等分项工作质量的优良, 这样才能形成整体项目的优良。所谓确定的目标有两方面的意义, 一是要求被控对象要按预定的轨道和方向进行;二是控制活动不能超出一定的资源限定条件。图1显示了CT低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优化项目的质量目标。

5、项目质量控制要按预定的计划和技术标准实施

控制活动其实质就是检查项目实施中实际发生的情况与预定的计划、技术标准相比较是否存在偏差, 偏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是否采取有力的整改措施, 所以没有计划和标准, 就无法进行控制。实际项目实施工作中, 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准备搞优质项目却没有计划和措施;准备克服某项质量通病却没有预定的标准;甚至有了计划和标准也不执行, 项目实施中只凭经验和想当然, 这样项目质量的控制就失去了意义。项目质量控制就是要将人们的质量管理活动纳入到按计划和技术标准进行中来, 变不自觉的行动为自觉的行动。

6、质量控制要求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一种连续的、全面的管理

控制应对被控对象的所有要素和投入产生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管理。因此, 项目质量控制必须从分析项目对象的基本特点着手, 找出影响项目质量的规律性的东西和其主要矛盾, 进行全面的和有重点的管理。质量控制管理应随着项目实施的延续而延续, 并随着交叉实施的展开而扩大, 在全过程控制中, 特别需要重视以下几点:

(1) 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相结合

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注重定量分析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对整个项目成本、工程项目工作分解、人力资源协调、时间进度控制等指标的定量分析, 找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确定合适的质量控制标准, 保证项目的实施效果。

(2) 项目图表、可视化工作和计算机管理系统紧密结合

应用大量的可视化项目图、表, 并和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紧密结合, 使整个项目的控制过程清晰、高效, 要充分体现现代管理技术和项目管理的有机结合, 为项目实施奠定扎实的基础。

(3) 以现代项目管理过程为主线, 运用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工具等。包括利用分析出的指标, 通过“专家会议法”, “环境影响评价”等方法征求方案意见;采用“比较法”、“专家会议法”、“SWOT分析法”进行建设方案比选, 选出最佳方案;采用“WBS工作分解”, “PERT网络进度计划”等方法详细分解项目工作, 合理控制项目的研究质量等。

摘要:本文在简单介绍CT低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优化项目质量控制实践的基础上, 提出了深化CT低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优化项目质量控制的建议, 并对其建议作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CT项目,质量控制,策略建议

参考文献

[1]冯昆荣.建筑施工项目的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4:7~18

[2]华昕.关于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工程优化的项目管理研究.北京邮电大学硕士论文.2008:30~42

[3]张剑波.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深化的对策研究.商场现代化.2007, (9) :74~75

[4]张功亚, 裴京文, 郡明霞.深化全面质量管理的探讨.江汉石油科技.2007, 17 (2) :76~78

[5]王武, 马国林, 刘瑞宏等.CT扫描中放射防护与照射剂量的质量控制.第13届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 2006, 8, 武汉 (大会发言)

[6]岳保荣等.全国CT应用质量管理现状和建议.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2, 22 (2) .

[7]Joo Y, Jung, Yong Jian Wang.Relationship between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CIIPM) .Technovation, 2006, (1) :1~7.

[8]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A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P3-134。

[9]Bredillet, Christophe N.Project Management:Achiev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Academy of Management Learning&Education, 2007, 6 (4) :570~572.

质量控制与优化 篇2

质量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需要”一般可转化成有指标的特征和特性,它包括可用性.安全性.可获得性.可靠性.可维修性.经济性和环境等几个方面.并且”需要”会随时间.地域.使用对象.社会环境变化而变化.

施工项目的质量,就是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产品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和施工验收规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程度.

2.质量方针

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下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

3.质量管理

对确定和达到质量要求所必需的职能和活动的管理,包括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等所有活动.

4.质量体系

为保证产品.过程或服务质量满足规定的要求和潜在的要求,由组织机构.职责.程序.活动.能力 资源等构成的有机整体.

5.质量控制

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其目的在于监视一个过程并排除各阶段产生问题的原因,从而取得经济效益.质量控制体现了”预防为主”的观念,从以往的管结果转变为现今的管因素.

6.质量保证

控制教学艺术 优化教学质量 篇3

教学艺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并调动一切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过程,从而获得学习高效率。教学艺术可以有效地掌握教学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强度”,并及时调整和控制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艺术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引起学生审美感受,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情操。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教育家早有论述。如:洛克在《教育漫画》中提出:“教员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保持他的注意。”苏霍敏林斯基认为:“教育和教育过程有三个源泉:科学、技巧和艺术。”

在中国,教育家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排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孟子提出:“教亦多术矣。”课件,教学是一门特殊的,高超的艺术。那么,我们如何控制这门艺术呢?

学生最厌烦乏味的课,我们要掌控和应用小学生心理学,在保证教学科学性的前提下,千方百計地追求趣味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实效性,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课堂的“趣味”艺术。

一、课堂的“趣味”艺术

首先,我们要认清“趣味”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和掌握知识,防止思维桎梏,激起思维涟漪。因此,应当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诱趣,防止哗众取宠。其次要注意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的转化过程,通过竞赛、游戏等多种形式培养学习兴趣的持久性,特别要注意调度学生的兴趣,每节课结束前应安排专门的时间让学生表演,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再次要注意寓趣与教学过程始终,做到课伊使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

学生都有上进心和虚荣心,我们应当正确地运用这些心理特征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同时,要注意奖励的层次性,通过表扬、加分等措施,让学生充满信心攀登艺术的高峰。许多后进生不一定需要多少知识补缺,而是特别需要更多的精神鼓励。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强化教学思想教育,而且要遵循思维规律,有目的有步骤地加强艺术训练。

二、学生的助教艺术

优化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兴趣固然重要,但要让学生加入到教学之中学生会更乐意,这就需要我们掌握学生的“助教”艺术。

学生助教就是学生帮助老师教学,学生在某些方面胜过老师,自古有之特别在当今,随着现代化设备进入千家万户,学生某些方面的知识、能力更有可能超过老师。所以让这些学生助老师一臂之力,是完全可行的。开展学生助教活动,培养学生助教的积极性,我认为主要从这几点做起。

(一)露诚心,去顾虑

反复向学生表露自己求助的诚心,消除学生胆怯的顾虑。

(二)常表扬、激热情

经常表扬班里助教的学生,以激起全班同学主动助教的热情。

(三)争当“老师”

在学生中提倡“能者为师”,“好为人师”,培养他们主动帮助别人的良好习惯。争当“老师”不仅能让学生主动学习,也能让学生体会老师的辛苦,增进师生关系,拉近学生之间的联系。例如:我班董梦瑶的歌伴舞《小背篓》,让学生看的如痴如醉,那一招一式讲解的认真劲儿更是让我欣慰。小孩子都有争胜心,当看到同学很优秀,从心底都暗自使劲要让自己也变得优秀。

三、处理课堂偶发事件艺术

在教学艺术中,课堂偶发事件也不可忽视,处理不当不仅影响课程,还可能造成师生对立,如何处理课堂偶发事件也很重要。

(一)交换座位,消除不安定因素

课堂上当两个邻座同学为某些小事争吵起来,甚至动手脚时,为了防止事态发展,我们可以暂时调换座位,待课后再解决。如:我们班华南和启发上课时,因为“楚河汉界”之争,在桌下互踢对方,个个憋得面红耳赤。为了不影响课程进展,我把两人调离座位,进行冷处理。课后,对两人耐心说服,最终两人化干戈为玉帛。

(二)根据情况,穿插讲述短故事

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连着上课,孩子们会出现倦态。这时,我们可以课堂开始时把本节内容告诉学生。如果学生可以掌握本节内容,余下时间可以给他们讲故事,以振奋精神、唤起学生的注意。如:我教学生唱《摘果果》一课。首先,我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视唱课,学会后我将奖励一个故事给他们。学生听后一个个劲头十足,学起来自然事半功倍。其次,遵守诺言。教学后我给他们绘声绘色讲了猫、狗、鼠三国之间《连环计》,学生听得入神,这样一来,授课效果倍佳。

(三)沉默片刻,目光注视有关人

在课堂上,当发现有学生“开小差”,交头接耳时,我们可以暂停下来,用目光注视有关学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全班的寂静,会让违纪同学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质量控制与优化 篇4

1概况分析

中沙石化的裂解炉采用与LUMMUS共同开发的裂解炉技术, 设计安装11台裂解炉, 其中10台裂解炉运行, 1台裂解炉备用。

裂解炉分为三类:1台SL-1型循环裂解炉、5台SL-1型轻油炉和5台SL-1型重油炉。循环炉, BA101, 用于裂解循环乙烷、丙烷;轻油炉, BA102、103, 用于裂解石脑油、液化石油气, 当循环炉清焦时, 还可用于裂解循环乙烷、丙烷, 而BA109~111只用于裂解石脑油;重油炉, BA104~108, 用于裂解加氢裂化尾油和石脑油。

在工程实际运行中, 由于原料、燃料和设备陈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导致裂解炉的运行周期不断下降, 产生了严重的烧焦、堵塞和断裂等问题, 影响了裂解炉的正常运行, 缩短了裂解炉的运行时间。为了提高裂解质量, 延长运行周期, 满足实际操作需求, 必须及时对其进行优化和改进。

2裂解炉的优化和精细化操作

2.1裂解炉的正常操作和质量控制

裂解炉正常运行周期大概在60~70天左右 (循环炉80天左右) , 运行时裂解炉为10开1备, 如果不能满足以上标准, 裂解炉就会发生严重结焦, 给裂解炉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影响裂解炉的运行效率。裂解炉的超高压蒸汽温度、压力控制在510℃、12 Mpa左右, 超过标准就会损坏设备, 甚至危及人身安全。所以设置了相关的联锁, 超过标准后会有声光报警及相应联锁动作。

此外, 裂解炉还配有进料压力、燃料气压力、急冷器温度、汽包液位、锅炉给水流量等相关联锁, 也都从不同角度考虑来保护设备、保护操作人员, 减少了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2.2裂解炉的特殊维护

裂解炉要定期清焦, 以保持其良好性能。一个完整的清焦计划要与设计的运行时间长度相吻合, 使裂解炉有一个平稳、无故障的运行。两次清焦之间的运行周期时间长度变长, 就可最大限度降低清焦成本, 最高限度提高裂解炉的生产率, 提高炉子的经济效益。在线清焦结束后, 如有必要, 可对裂解炉的废热锅炉进行机械清焦, 这样做可以在运行时延长裂解炉运行周期。

将裂解炉历史运行数据记录下来, 这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运行的目的是要获得最高产量, 在最短工艺过程和最低温度下获得所需要的产品。对历史数据的收集整理, 对获得上述目标至关重要。例如, 进料成份特征 (物理性质) 和燃料气成份特征 (物理性质) 以及这两种物质成份方面的明显变化;横跨温度、裂解炉出口温度和废热锅炉出口温度;烟道气温度如果较高, 说明能耗过大, 热效率低;裂解炉的转化率资料及炉管出口温度必须天天有记录, 尤其重要的是要测量这些数据, 以发现转化率控制所用的分析仪与测量裂解炉出口温度的热电偶之间有什么不符之处。重要的是:要检查出口温度热电偶, 尤其是在运行后和清焦后;单独一台炉子的运行天数和停止原因;一些关键的机械数据:每台裂解炉的投用或停运, 炉管及连通管运行要记录, 并与相应的裂解炉文件中的设计数据作比较, 要确认所有炉管的弹簧吊架及导架, 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自由移动, 还需记录下异常运动并判断原因, 所有引起停车的机械情况, 所有炉管检验后的结果、修理情况及内容;炉管的伸长量要记录、监测;炉管表面温度特别重要, 一定要有记录, 详细记录每根一程管及其对应的二程管温度, 如达到设计上限, 应及时通知管理人员, 安排退料、扫线、清焦工作;风机要定期加脂、测温、测轴振动。

仪表在裂解炉稳定运行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 一个仪表出现故障便有可能引起停车。误差, 尤其是流量误差或温度误差会引起炉管出现不同的裂解工况和不均匀结焦, 从而使裂解炉过早发生停车。若某一仪表指示出裂解炉异常, 则需将它与其他仪表相比较或用其他方式相比较, 以确定该仪表故障。炉管出口的热电偶也会出现数据漂移, 出现异常立刻联系仪表人员检修或更换。

2.3裂解炉的精细化操作

第一, 加强对汽包及废热锅炉的防护。定期对汽包排污进行监测, 及时调整药剂的注入量, 给排污线增加限流孔板, 减少高压差水流给下游管线造成的影响, 保证锅炉长期稳定运行;严格控制锅炉给水质量, 这是保证急冷废热锅炉本身长期运转的关键。急冷废热锅炉由冷态升至正常温度需要慢慢地加热, 供水温度达到正常后, 才能通入裂解气, 否则因温度低而可能使裂解气产生凝液析出, 使废热锅炉的清焦周期缩短, 且温差过大, 对设备使用寿命也有影响。废热锅炉正常运转时, 汽包液面的控制非常重要 (以汽包现场液位指示为准) , 当供水发生故障时, 必须立即停止裂解气通入, 然后进行处理, 以防材料过热, 汽包因液面低需要供水时, 要保证进水温度不能过低, 补水速度要慢, 以防温差过大, 造成设备的损坏。

第二, 原先设计的汽包玻璃板液位计存在很多盲区, 给巡视人员观察带来不便, 现已更换为双色玻璃板液位计, 方便读取, 节省巡视时间。此外, 为了防止液位计视镜表面上结垢, 要定期对液位计进行冲洗。

第三, 室内人员对日常报警进行监控, 发现问题及时作出判断、调整, 如遇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立刻上报管理人员, 联系相关人员处理, 将隐患扼杀于摇篮之中。

第四, 原料切换时, 室内人员精心操作, 及时调整, 与室外人员默契配合, 将温度波动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这也是保护炉管的一个重要措施。

第五, 室内人员及时调整裂解炉各参数, 控制在工艺参数范围内, 提高炉子热效率、转化率及目标产物的产量。

第六, 室外人员按时巡检、定期清理燃烧器, 发现火嘴燃烧不好及时调整风门开度, 避免回火或脱火给燃烧器造成的损害, 严重时还会影响炉墙墙体质量。另外, 在确保火嘴燃烧正常、烟气温度在工艺参数控制范围内的前提下, 可适当关小风门开度和降低风机转速, 减少燃料的用量, 结合整个装置的能量平衡, 按能位高低合理地回收高温烟气余热, 来回收炉子的热量, 从而提高炉子的热效率, 降低装置能耗。

第七, 借助光学高温仪器等检测炉管表面温度, 并绘制曲线图, 调整热量分布, 避免局部热斑产生, 同时对运行周期进行分析, 安排好清焦或检修时间。

第八, 温度升高是影响炉管寿命的直接因素, 每次停炉后, 都必须对炉管内部情况进行检查, 对损坏的炉墙及时更换。

第九, 随着高级控制系统的引进, 操作人员更要不断学习, 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经过对裂解炉操作优化和维护后, 炉管更换率直线下降, 延长了炉管使用寿命与裂解炉运行时间, 也保证了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3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裂解炉的操作运行优化和维护进行分析, 首先对裂解炉概况进行介绍, 然后提出了裂解炉的正常操作控制, 裂解炉的特殊维护和裂解炉的精细化操作。在长期精细化维护和调整后, 延长了炉管使用寿命, 延长了裂解炉运行周期, 避免了因人为误操作、仪表故障、报警监控不及时等原因造成的非计划停工, 保证了裂解炉的稳定运行, 提高了生产效益。

参考文献

[1]尚田丰.乙烯裂解炉在线操作优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北京化工大学, 2010, (05) .

[2]彭海波.优化裂解炉日常操作有效提高乙烯收率[J].江西化工, 2012, (03) .

质量控制与优化 篇5

【关键词】工程总承包;工程造价;质量优化;控制策略

1、前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全球贸易体系融合进程的不断加快,EPC总承包作为为一种工程承发包的新模式逐渐被引入国内建筑市场,近年来逐步遍及到工业、路桥、民用、市政等相关行业,使得各个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对于总承包单位来说,工程造价控制已经摆到了项目管理的突出位置。

2、总承包模式对工程造价控制的新要求

所谓EPC总承包模式是指由业主选择的总承包单位负责整个建设工程的设计、采购和施工过程,并全面负责工程的工期、质量和安全等方面,也即常说的“交钥匙”模式。EPC总承包模式将勘察设计与工程施工有机结合起来,更加适应大型工程项目的规模、技术、复杂程度、功能等方面的要求。

EPC总承包模式较之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对工程造价控制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质量是工程建设项目的生命,对于总承包单位而言,从前期投标报价、设计、采购到施工各个环节,如何做好质量优化控制,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并如期交付进而实现盈利,是其不可回避的核心问题。

3、投标报价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对于总承包模式的工程建设项目,在业主招标过程中,总承包单位要结合自身的优势,要做好投标报价工作,只有这一阶段的造价控制,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顺利中标,也才能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1)深入研读分析招标文件。总承包单位在进行投标报价时,一定要认真研项目的招标文件,熟悉其技术部分和商务部分的要求,充分领会业主的招标意图确定合理的投标报价策略。(2)信息汇总和资料整理。做好信息搜集和汇总工作有助于对投标报价的全面把握。广泛收集工程信息以及类似工程的竣工决算资料,作为报价的参考借鉴。在收集基础资料的基础上,应针对性的做好市场调研。(3)投标报價文件的。在对招标文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收集和资料整理,就可以着手编写投标报价文件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工程量的计算要尽量准确,力争做到杜绝漏项,无重复; 2)采取合适的报价策略,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和积累的资料,避免出现过高、过低及明显不合理的价格;3)将各种可能的项目风险因素纳入报价书编制,包括政策风险、市场风险、业主管理风险、设计图纸变更风险等。

4、项目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通常,设计对整个项目工程造价的影响却占到70%甚至80%以上。设计质量是设计水平的直接体现。显然,设计水平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造价高低。无论从造价管理系统环节看,还是从项目成本控制方面看,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工作都非常重要,要重视对设计质量的优化。(1)制定项目设计组织结构:依据工程总承包合同的范围,结合项目自身的行业特点,科学合理划分项目结构,制定详尽的设计整体方案和框架;(2)做好专业间的衔接和协调:在总承包项目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各专业之间设计标准的统一。按照统一的设计思路,各个专业之间要及时沟通,相互协调;(3)有效保障设计进度:在总承包模式下,工期和进度要求是硬性指标,进度延误通常带来造价的提高,因此保障设计进度与现场施工匹配是十分重要的。

5 项目采购阶段的造价控制

工业装备技术的发展和材料制造工艺的进步极大提高了采购的技术含量,设备采购费用在工程费用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因此在造价控制中要对设备材料的采购费用进行合理地控制。(1)优化内部采购流程,采购部门根据市场行情,及时制定出每个项目的成本分析和采购计划,并由采购经理组织评审后,在执行过程中加以实施。(2)合理创新采购方式,采购部门应积极建立信息化的电子采购平台,减少干扰因素。对采购合同管理把好关,采购招标工作要严格按程序办事。(3)采购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对采购的设备材料要有清晰透彻的了解。另外,做好供货的质量检验,坚决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工程现场。

6、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施工阶段就是把设计方案和图纸以及各种设备、原材料等转变为工程实体的阶段,也是人工、材料、机械以及资金投入最为集中的阶段。加强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完善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对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完善施工组织设计审查,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施工过程应科学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计划,力求实现人、材、机的合理安排调配。施工前做好各种设备、材料、施工机械的进场准备工作。对于一些关键性节点要特别重视,提前安排。(2)加强对施工阶段造价的动态优化控制。施工过程持续时间长、情况多变,工程造价控制具有动态性,造价人员应根据现场情况对项目各环节投入进行全面动态的把握,实时掌握项目各环节的成本与产出,并对工程造价进行实时调整。(3)做好变更签证管理与竣工结算工作。工程现场情况复杂多变,设计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要依据规定程序审批签发变更单。竣工结算是造价控制的后期阶段,工程造价人员应及时做好相关费用调整工作。

7、结束语

随着我国工程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EPC模式不断向专业化、集成化方向推进。对于总承包单位来说,做好工程造价的控制有助于整个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在项目实施过程的各个阶段,通过不断质量优化,使工程造价控制在总承包工程管理中的作用愈发重要。

参考文献

[1]宋改芳.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的研究与应用[J].山西建筑,2015,01:227-228.

[2]韩杰.浅析EPC总承包模式的项目管理要点[J].项目管理技术,2014,(01):20-24.

[3]王卓甫,丁继勇.工程总承包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161-166.

[4]汪亦农.总承包项目的工程费用控制[J].冶金动力,2009,4(134):128-131.

[5]胡新智,席中华.建筑工程造价控制[J].低温建筑技术,2010,(1):116-117.

作者简介

质量控制与优化 篇6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 没有好的质量, 产品就没有市场, 只有高质量的产品, 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 设计产品也是同样如此。

在建设工程设计质量上优化管理, 才能产出高质量的工程设计成品。工程设计, 在某种意义上讲可等同于建设产品, 它是艺术创作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体。它不能用工业化、工厂化、程序化的过程进行生产, 对于不同使用功能、性质的建设工程从内容到外表形态是不同的。

成果的质量评定不能用固定的标准去衡量, 即使达到设计规范、标准和规程, 也不能称该设计就是优良品或精品。建设工程设计是科学与艺术双重创作的结合, 是创作构思加科学计算合成的结果。在运行过程中设计构思组合产生出全新的东西, 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可套用, 其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变化。

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的优劣, 确切地说是一个目标范围的界定, 建筑规范、规程和标准是其设计合格的下限。精品是在设计品运行过程中优化取舍, 完善完美。因此, 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应十分重视。

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 就在于强化、强调设计的“全过程管理, 这是动态管理。它也打破了过去静止的简单化的“结果管理”淘汰制。从而避免浪费时间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设计成品运行过程要自始至终, 由部分到整体、由管理点到强化点, 由方案到施工图, 这些工作都要进行细化、优化和筛选。它是积极主动、极具挑战性的动态管理。

二、健全建筑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基础———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1) 建立法人挂帅的组织机构。成立监督机构, 即法人亲自挂帅, 专家起主导作用的全方位的有机结合体。设立质量检查小组, 每个项目均设质检员。以专家为主导是为了掌握专业技术的高标准、高质量, 法人挂帅是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顺利运行。主要目的是使这项工作经济化, 制度化, 责任化。

2) 健全可操作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规章制度的制订要结合实际情况, 一定要具体化、细化、量化, 特别是要具有可操作性, 以保证其运用的经常性和可检查性, 以其达到预定目标。

二是规章制度要量化, 做到可以制成表格分门别类填写打分。

三是设计人员行为要规范, 原则性要强, 只有我们自己有效地规范了行为, 才能使我们的服务对象满意。

四是跟踪服务、反馈信息及时更正与处理。

五是事前计划要具体, 事中控制要有措施, 事后总结要有效果。

三、设计质量优化管理的运作

设计质量优化, 不仅是为了设计产品合格, 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 而是为了高标准的追求。在设计优化管理运行的前后, 从计划到分工、从人员到产品, 从部分到整体等都是为了筛选出最优的方法和手段, 产出最佳产品。

1) 在定岗位、定人员时要即时挑选, 既要进行优化思想教育, 又要注重量才使用, 使每一个设计人员都有进取精神, 思想中时时刻刻存在着争夺市场的竞争意识。这就是人员的优化组合。

2) 确定每一个项目的优化管理。所谓管理点, 就是项目中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点。比如:项目设计的方案图、施工图、预算, 这就是建筑设计项目宏观中既有影响又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点。

3) 设计项目的优化统筹安排。设计项目的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的不同程序的交叉运行必须要进行周密地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密切联系, 避免出现差错, 大大地缩短设计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

4) 随时制订与研究项目的创新。凡是设计项目运行过程出现新情况新问题, 都应该进行分析研究。只有不断地向较高的目标前进, 优良产品才会不断产出。

5) 提倡精品化、集成化、信息化。要创新要精品就必须掌握足够的信息, 如向国外发达国家学习, 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经验, 做到这一点也就等于找到了捷径。

6) 提高设计人员整体水平和素质, 给设计对象创造更多的学习, 深造的机会, 使他们在设计运行中的各个环节都能独当一面。

7) 制定优化的最佳目标, 打出最低的要求线, 尽量把一些定性的要求变成定量的标准, 以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

8) 设计方案优化管理。设计方案对于设计项目十分重要, 设计方案的确定不仅仅是为了评选好的方案, 优化选取方案不是目的, 重要的是在设计方案运行中进行优化管理。当设计方案选取后, 按专业部分进行优化、细化、量化而后运行。设计方案优化管理, 旨在于打破旧的、固定不变的教条, 采取积极地、动态管理方法。

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 首先在于设计质量的优化, 然后才是管理。设计质量的优化关键在于设计思想目标的确立, 设计思想的优化。

四、建设工程设计运行系统与过程的优化控制

设计运行系统指总体的各个部分运行一体化, 而过程是进行设计的全过程。要对其进行优化控制。首先, 要确定系统部分的控制点, 也就是运行的各个部分, 即管理点, 使每一个部分都进行优化处理。然后, 进行过程的优化控制。如果只提达到质量标准、满足规范、规则的要求, 那么建设工程设计这个特殊的产品并非是精品。因为设计的创作意识包括科学与艺术的排列与组合。提倡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 就是始终有一个较高的目标去奋斗。这里目标指的是一个范围, 而不是具体的标准。方案有几个, 而最好的只有一个。设计周期短的几周、长的几年, 而施工的周期则更长。

在建设工程设计运行的过程中, 需要对设计过程进行优化控制, 以便取得最优方案、选取最短路径, 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于一身、利用现代化工具去达到目的, 而没有必要非得从零开始向上爬。这里技术、信息、情报是很重要的, 仅提出设计质量合格的要求, 只依据设计规范、条文的被动制约, 显然与现代化飞速发展的形势是极不相称的。

总之, 设计的优化管理, 关键在于优化, 实质是部分的优化与整体优化的组合, 所有这一切都是动态管理, 就是时时向高的目标奋斗, 从而调动每一个设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不断的、主动地开拓进取。当然目标要在运行中不断地提高与完善, 其花费的功夫越大, 收获也就越多。优化设计管理就意味着在运行中学习、在探索中发现, 当然学习不是照搬, 也不是非要具体学到什么, 而是要学习本质的东西, 使其变成自己的东西, 当然学习的最终是要创新, 要有所发现, 有所创造, 有所成效。达到经济的效果。

摘要:质量是设计产品的生命, 强调设计质量, 强调系统控制, 强调过程控制在建设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以达到提高设计产品质量的目的。并提出了具体的设计要求。

关键词:系统控制,过程控制,优化管理,管理点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质量控制与优化 篇7

关键词:裂纹,二冷配水参数,优化

1 引言

连铸二冷技术对连铸生产过程顺行、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均有重要影响。钢液凝固的基本模型原理不仅用于连铸工艺参数、凝固过程、冶金长度等参数的确定和分析, 也是优化二冷水量、分配比等控制模型, 实现铸坯均匀冷却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工具。

目前小方坯连铸生产常用的二冷控制模型有比例控制法、参数控制法、目标表面温度动态控制法, 其主要目的均是基于对连铸过程的均衡冷却与凝固控制, 减少铸坯的形变与裂纹倾向。但目前国内钢厂连铸二冷控制水平还参差不齐, 配水参数不尽合理, 造成铸坯冷却过程中回温较大, 影响了产品质量的控制。此外, 很多钢厂的控制模型适应的钢种和断面较少, 不能满足新钢种、浇注端面多样化和提高产品质量的要求, 同时很多厂家在设计控制模型未考虑各地水质以及环境温度变化对控制模型参数的影响。本文主要试图结合生产实践的摸索以及根据连铸小方坯二冷控制原理, 对二冷参数不断优化, 解决小方坯在生产实际中出现的铸坯的形变和裂纹等主要缺陷, 达到提高铸坯质量的目的。

2 榆钢铸坯质量现状

榆钢炼钢初期生产中 (2003年底~2004年6月) , 由于只生产HRB335单一钢种和投产初期产量低、生产秩序不稳定、事故多, 此参数控制模型在铸坯质量控制中不尽合理的缺陷并没有集中反映出来。2004年6月以后随着榆钢高线的投产和生产逐步正常, 榆钢开始批量生产HRB335和HPB235钢种, 尤其2005年开始, 生产HPB235的比例逐步扩大, 这种参数控制模型在铸坯质量控制中不尽合理的缺陷越来越严重, 每月由此产生的裂纹、脱方坯剔除坯300~400多t, 同时由此对轧线生产造成的影响也比较严重, 轧线每月的退废在200~300多t, 尤其2005年12月产生的裂纹、脱方坯剔除坯480多t, 高线退废220多t, 这些废品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榆钢炼钢的生产、指标和成本提高和完成。

在这种情况下, 在榆钢公司技质办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榆钢炼钢作业区领导果断决定, 由作业区专业技术人员对连铸机配水设备和模型进行跟踪研究和优化, 以适应榆钢生产和连铸坯质量控制的要求。

3 几种常用二冷控制原理的比较分析

3.1 比例控制法

采用Q=KV确定各冷却段的水量。

Q——喷水流量

K——系数

V——拉速

总水量与拉速呈线性关系, 实际就是比水量。该方法对冶金长度控制有效, 但难以实现对二冷各段温度的合理控制。此外, 这种方法当拉速突然发生变化时, 水量也随之突然改变, 将引起铸坯表面温度波动大, 容易产生裂纹。比例控制法原理简单, 对控制设备的要求也较低, 长期以来是常规小方坯二冷控制的主要控制依据, 也是先进二冷控制系统设计中常用的备用冷却模式。

3.2 参数控制法

根据钢种, 按离线模型计算出水量与拉速的优化关系, 即采用Q=Av2+Bv+C的一元二次方程进行配水, 确定各冷却段的水量。

Q——喷水流量

K——系数

V——拉速

A、B、C为各钢种对应的常数

这种控制方法的思路是先制定出适合与某些钢种的目标温度曲线, 由此找出实际钢种铸坯表面实际温度符合目标温度时各冷却水路的控制参数Ai、Bi、Ci。然后将这些参数预先储存在控制计算机或智能仪表内, 浇注时通过人机界面选取对应钢种的控制参数模型, 根据拉速自动配置各冷却段回路的水量。但这种控制方法为静态控制, 对生产条件的较差, 只能适用于温度和拉速相对稳定的情况。

3. 3 目标表面温度动态控制

这种方法同时考虑钢种、拉速以及浇注状态, 由二冷配水控制数学模型在线实时每隔一段时间计算一次铸坯的表面温度, 并与预先考虑了二冷配水原则所预先设定的目标表面温度进行比较, 根据比较的差值结果给出各段冷却水量, 以使得铸坯的表面温度与目标表面温度相吻合。目标表面温度控制对参数设置和在线计算能力要求较高, 从理论上讲可以接近任何给定的目标控制温度, 是现代铸机二冷控制比较先进的控制方法。

4 榆钢铸坯质量缺陷产生的原因分析

4.1 榆钢铸坯质量缺陷的表现状况

榆钢铸坯的质量缺陷主要表现为脱方、对角线裂纹和由此造成的铸坯形变以及中心缩孔、裂纹等, 即一种为无脱方伴生的角部裂纹, 一种为有脱方伴生的角部裂纹, 这两种裂纹均发生在内弧或外弧或侧面的某个角部, 只有极少量在两个内弧侧同时出现角部裂纹。角部裂纹最初均表现为细小的、间断式的裂纹 (长10~30mm, 宽1~2mm) , 后逐渐扩大为段续、连续的裂纹, 严重时沿铸坯运动方向产生连续的角部凹陷并伴有脱方产生, 在断面处有清晰可见的对角线裂纹, 严重影响铸坯质量。榆钢铸坯的质量缺陷主要表现为后一种形式。

4.2 榆钢铸坯质量缺陷的原因分析

4.2.1 理论分析

(1) 钢液的凝固收缩特点

大家知道连铸坯的凝固是坯壳边形成、边运行、边放热、边凝固的过程。它可以看成是一个以固定速度在连铸机内运动的、液相穴很长的钢锭铸坯在运行过程中, 由于受一次、二次冷却, 钢液沿液相穴在凝固区间逐渐凝固为固体。

钢液在结晶器内凝固形成一定厚度的坯壳时, 发生δ—γ相变, 引起坯壳收缩, 牵引坯壳向内弯曲脱离结晶器铜壁, 形成气隙, 此时气隙的形成是不稳定的, 由于坯壳的厚度不能支撑钢水的静压力, 实际上气隙的形成和消失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 随着气隙形成的稳定, 传热减慢, 气隙形成区的坯壳表面会出现回热, 导致坯壳温度升高, 强度降低, 在钢水静压力的作用下, 坯壳将发生变形, 形成皱纹或凹陷。同时凝固速度降低, 坯壳减薄, 坯壳局部收缩会造成局部组织的粗化, 产生明显的裂纹敏感性。

坯壳在冷却过程中, 金属将发生δ—γ—α的相变, 特别是在二冷区铸坯与导向装置和喷淋水交替接触, 坯壳温度反复变化, 使金相组织发生变化, 铸坯受到类似与反复的热处理。而在铸坯坯壳固—液两相区的凝固前沿, 晶体强度和塑性都很小, 当作用于凝固坯壳的外应力使其变形过大时, 很容易产生裂纹。

另外铸坯在铸机中从上向下运行时, 坯壳不断进行的线收缩、坯壳温度分布不均匀性以及坯壳的鼓肚和夹辊等导向装置的不对中等, 使坯壳容易受到机械和热负荷的间隙性的突变, 都易使坯壳产生裂纹。

同时在结晶器的角部区域, 由于是二维传热, 坯壳凝固最快, 最早收缩, 气隙首先形成, 传热减慢, 推迟了凝固, 随着坯壳的下移, 气隙从角部扩展到中心, 由于钢水静压力的作用, 结晶器内壁中间部位的气隙要比角部小, 因此角部坯壳最薄, 常常是产生裂纹的敏感部位。

(2) 铸坯冷却过程的应力变化

铸坯冷却过程的应力变化主要为收缩应力 (热应力) 、组织应力和机械应力。

影响收缩应力的主要因素, 一是铸坯表面和内部的温度差。一般来说温差越大, 线收缩量的差别越大, 铸坯断面上各层间收缩的相互阻碍越严重, 产生的收缩应力也就越大。二是钢中C含量的影响。钢中C高, 钢的固、液两相区宽, 线收缩量小, 则产生的收缩应力也小;钢中C低, 钢的固、液两相区窄, 线收缩量大, 则产生的收缩应力也大。三是钢中合金元素含量的影响。总的倾向是, 凡使钢的固、液两相区增大的合金元素增加, 则体积收缩增加, 线收缩量小, 则产生的收缩应力也小;而使钢的固、液两相区缩小的合金元素增加, 增加, 则线收缩增加, 产生的收缩应力增加。

铸坯在凝固后的降温过程中, 内部将发生固相转变。相变的类型与钢的成分和冷却方式条件有关。一般来说对于不同含碳量的钢, 冷却时发生的固相转变主要是奥氏体分解。随着冷却方式的不同, 奥氏体可以转变为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 由于它们的密度不同, 相变的同时发生了体积的变化, 但此时铸坯由于足够的冷却, 其外形尺寸已经确定, 体积的变化必然会产生组织应力的产生。

而影响组织应力的因素首先就是冷却速度, 在发生组织转变的温度范围内, 冷却速度越快铸坯内外温差越大, 体积变化受到的阻力就越大, 组织应力就越大。此外组织应力还与钢的成分有关。

组织应力的分布为:当铸坯先凝固的表面发生奥氏体向珠光体 (或马氏体) 转变时, 引起表面层体积增加, 而心部的奥氏体未变, 将障碍表面体积的增加, 使表面产生压应力, 心部产生拉应力, 铸坯在二冷区继续冷却, 当心部奥氏体向珠光体 (或马氏体) 转变时, 表面层已完成了转变, 内部体积的增大使表面产生拉应力, 而心部受压应力, 当这两种组织应力不平衡或过于集中时, 铸坯急易产生角部裂纹。

4.2.2 榆钢铸坯质量缺陷的生产原因分析

为了切实搞清榆钢铸坯的质量缺陷产生的原因, 尤其是HPB235铸坯对角线裂纹和由此造成的铸坯形变 (脱方) 以及中心缩孔、裂纹的原因, 我们从钢液的凝固收缩特点、冷却过程的应力变化、成分、生产流次、炉次操作、环境温度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跟踪研究和探讨以及分析, 认为二冷配水模式不合理是导致榆钢铸坯质量缺陷的主要原因。

榆钢生产的铸坯之所以会产生上述质量缺陷, 是由于中冶专家没有很好的考虑如下因素:其一因为HRB335和HPB235钢种成分不同, 即其C和合金元素含量不同, 其固、液两相区凝固过程中的线收缩量不同, 固、液两相区收缩应力不同。其二榆钢生产的HRB335和HPB235钢种, 其单重 (密度) 不同, 其铸坯在凝固后的冷却降温过程中的相变不同, 组织应力不同。其三在跟踪分析过程中我们注意到, 本地环境温度对二冷控制模型也有明显的影响, 当环境温差 (自然水温差) 大于15~20℃, 即由于季节转换, 尤其是冬夏季节转换时, 也就是连铸一冷、二冷进水温度偏差大时, 铸坯生产中的缺陷也会明显的增加。虽然工艺中存在问题影响铸坯产生裂纹的原因, 经过努力, 逐步得到了解决, 缺陷数量和程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但铸坯产生裂纹的缺陷却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最终经过实验对比和分析研究, 结合生产实际总体分析, 我们认为影响榆钢铸坯出现角部裂纹缺陷的关键原因还是原有的二冷配水模式, 尤其是HPB235模式在水量设置分配上不尽合理, 存在较大的缺陷, 为解决榆钢铸坯出现质量缺陷, 我们的思路是O段弱冷方式滞缓坯壳的生长和收缩, Ⅰ段, Ⅱ段加强冷却, 解决铸坯回温的变化。

中冶连铸为榆钢铸机二冷区设计的O段, Ⅰ段, Ⅱ段三段水量分布不尽合理, 尤其O段水量偏大, 但Ⅰ段, Ⅱ段水量却较小。为此结合生产实际对原有的二冷配水模式分阶段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优化。

5 榆钢二冷参数优化过程与实践应用结果

5.1 二冷参数优化过程

5.1.1 榆钢二冷设备和控制模型

榆钢铸机二冷分为O段, Ⅰ段, Ⅱ段, 三段全部采用全水冷却。

喷嘴型号为:

O段采用3/8PZ11167QZ0.6MPa型号, 共16个。

Ⅰ段采用3/8PZ11167QZ0.6MPa型号, 20个 (上部5排)

1/4PZ7065QZ0.6MPa型号, 52个 (下部13排) 共72个

Ⅱ段采用1/4PZ7065QZ0.6MPa型号, 共20个。

铸机对应的配水模型是由中冶连铸对应包钢、鄂钢扁坯配水模型设计改进的小方坯参数控制模型, 即采用Q=K (Av2+Bv+C) 的一元二次方程进行配水, 确定各冷却段的水量。

Q——喷水流量

K——系数

V——拉速

A、B、C为各钢种各段对应的常数

中冶连铸在设计时根据榆钢生产实际预先在控制计算机内储存了此模型下的两种控制钢种 (HRB335和Q235) 的对应参数模式, 浇注时通过人机界选取对应钢种的控制参数模型, 根据拉速自动配置各冷却段回路的水量。

两种控制模式对应参数, 见表1。

5.1.2 优化的过程

(1) 铸机二冷设备的调整 (2005.10前)

第一阶段:更改Ⅰ段进水位置。将原先从Ⅰ段上部进水该为由下部进水。

第二阶段:调整Ⅰ段喷嘴数量。将原先从Ⅰ段18排72个中靠近Ⅱ段的5排20个进行封堵。但实际未起到效果。

(2) 根据生产实际对比实验, 对模式采用手动、自动控制摸索。

第一阶段:手动摸索规律 (2005.10)

生产不同的钢种必须采用不同的配水模式, Ⅰ、Ⅱ流自动, Ⅲ、Ⅳ流采用手动配水。经过摸索出二冷水配水规律为:

拉速大于1.8m/分小于2.2mm/分时, 二冷水各段水量根据实际拉速由机长进行调整, 具体为○段水量最大不得超过12m3, Ⅰ段水量最小不得高于30m3;拉速大于2.2mm/分时, ○段水量最大不得大于14m3, Ⅰ段水量最小不得低于30m3。

第二阶段:根据手动摸索规律, 对模式中K值调整, 实际生产中采用自动和手动结合 (2005.10~12) , 具体为:

一) 生产不同的钢种必须采用不同的配水模式, 正常生产时采用自动配水, 特殊情况下采用手动配水。

二) 一冷水 (结晶器) 配水为:

无论生产HRB335, 还是生产Q235, 流量不得大于110m3。

三) 二冷水配水为:

a) 生产HRB335钢种

○段K值调整为0.9, Ⅰ段K值调整为1.0, Ⅱ段K值调整为1.0, 采用自动配水。

b) 生产Q235钢种

1. ○段K值调整为0.7, Ⅰ段K值调整为0.9, Ⅱ段K值调整为1.3。

2. 拉速小于1.8m/分时, 采用自动配水;拉速大于1.8m/分时, 原则上采用自动配水, 若自动配水不能满足铸坯质量要求时可采用手动配水, 操作具体如下:

拉速大于1.8m/分小于2.2mm/分时, 二冷水各段水量根据实际拉速由机长进行调整, ○段水量最大不得超过12m3, Ⅰ段水量最小不得高于30m3;拉速大于2.2mm/分时, ○段水量最大不得大于14m3, Ⅰ段水量最小不得低于30m3。

(3) 和中冶连铸共同探讨参数优化 (2006.3)

对模式采用手动、自动控制摸索后, 在实际生产中已见到了实际效果, 铸坯已无法肉眼可见的角部裂纹缺陷, 但当工艺条件或环境温度发生大的波动时仍会出现角部裂纹缺陷。在公司技质办、作业区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2006年春节过后, 我们将中冶专家请到了生产现场, 大家对铸坯出现的质量问题, 配水参数初步优化方案进行现场探讨和研究, 本想根据表面目标温度状况对Q235配水模式中A、B、C常数进行调整, 但由于测量工具的影响, 未达到实际效果。调整结果, 见表2。

调整后在2#机试生产一个浇次, 漏钢频繁, 铸坯质量缺陷明显, 6炉停浇。

在此情况下, 中冶专家采纳了榆钢炼钢的意见对模式中K值的调整范围进行了更改, 将原来0.8~1.2更改为0.5~2.0, 同时建议我们继续摸索优化。

5.1.3 参数优化的确定

1) 参数优化的确定第一阶段

通过上述过程以及结合生产实际, 对比环境温度, 于2006年6月后对参数优化进行了确定 (同时2006年底对二冷水采用了自动反冲式过滤器, 来提高水质) , 具体为

(1) 一冷水 (结晶器) 配水为:

无论生产HRB335, 还是生产Q235, 流量不得大于110 (冬季) -130 (夏季) m3。

(2) 二冷水配水为:

a生产HRB335钢种

○段K值调整为0.85~0.9, Ⅰ段K值调整为1.0, Ⅱ段K值调整为1.0, 采用自动配水, 即二冷水总量减少约10%~15%。

b生产Q235钢种

○段K值调整为0.6~0.75, Ⅰ段K值调整为1.25, Ⅱ段K值调整为1.3, 即二冷水○段减少25%~40%, Ⅰ段增加25%, Ⅱ段增加30%, 总量增加约15%~25%。

(3) 各机座机长、结修班要严格控制在线使用结晶器的过钢量, 正常情况下不大于400炉 (约4000t) 。

(2) 参数优化的确定第二阶段

2008年年初, 中冶专家再次采纳榆钢炼钢的意见对配水参数进行了优化, 即对○段配水量进行了限制, 即最大值为11m3, 生产HRB335类钢种、生产HPB235类钢种, Ⅰ段K值调整为1.0, Ⅱ段K值调整为1.0, 均采用自动配水。

5.2 实践应用结果

经过对二冷参数的不断摸索和优化, 铸坯质量稳步提高, 在线检测肉眼可见缺陷大幅减少, 中心裂纹、缩孔也不常表现, 每月单纯因为裂纹剔除和因铸坯质量缺陷引起轧钢退废总量不足100t, 相比优化前每月减少浇注废品400~600t, 累计减少浇注废品8000~12000t。同时, 在此基础上, 二冷配水参数优化在榆钢开发焊条、焊丝、出口材、50B等品种钢生产, 保证铸坯质量过程中也得到了成功应用, 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2008年榆钢连铸坯全年基本杜绝了脱方和铸坯对角线裂纹等表面缺陷,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岗位人员不按要求操作或工艺条件以及环境温差发生大的波动时, 铸坯质量偶而会出现反复, 但一经调整马上就能好转。因此彻底优化二冷参数, 切实解决设备状况和稳定提高铸坯质量将是今后重点努力的方向。

6 结语

1) 通过比较优化前后的低倍组织, 基于参数控制法基础上适时, 对比环境温度, 适时优化模式参数, 调整二冷强度、水量分配对榆钢控制小方坯质量是有效的。

2) 当然不断优化工艺参数、改善设备状况对改善小方坯质量也是十分重要的。

3) 为避免铸坯由于生产条件波动, 质量出现反复, 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和中冶专家一起考虑实现目标表面动态控制模型。

参考文献

[1]冶金研究[M].

工程项目质量成本优化模糊控制 篇8

关键词:质量成本,模糊原理,优化,成本控制

1问题的提出

质量成本,概括地说,是指企业为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支出的有关费用,以及因未达到既定的质量水平而造成的有形的和无形的损失之和。质量成本作为企业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尤其是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分析、控制与改进,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建设项目的质量成本优化的模糊数学模型。

2质量成本的内涵分析

质量成本概念自提出至今,几经发展,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体现在质量成本的内容上,即质量成本都是“可控成本”和“结果成本”的有机结合体。传统的质量成本主要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四部分。但是这样的质量成本项目设置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它的局限性。

本文在研究中仍以传统的质量成本内容为主,另外再加入外部质量保证成本的内容。即将质量成本分为运行成本和外部保证成本两部分,其中运行成本又可细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支出四部分,如图1所示。

3模糊数学优化原理

1)模糊聚类法。此法首先对预估工程及所有典型工程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进而建立模糊关系矩阵,矩阵中各元素的取值代表了工程项目之间的相似程度,再由这个模糊关系矩阵的汇截矩阵,截出与预估工程最贴近的一组典型工程,以其实际值推测出预估工程的预测值。模糊聚类法的优点是从总体上考虑工程间的相似程度,且大量工作由计算机完成;缺点是预测精度受典型工程数目的影响。2)费用距离法。它根据预估工程与典型工程之间在费用指标上的距离(指远近程度)来选择相似工程,费用距离取各影响因素的隶属度加权之和。预测模型为:

CQ=λ(αC1Q+αC2Q+αC3Q)。

其中,λ=ue(α1u1+α2u2+α3u3)为调整系数,ue为预估工程的隶属度;αi为相似工程与预估工程的贴近度;ui为相似工程的隶属度;CiQ为相似工程的实测值。

此法的难点在于影响因素及其权重因子的确定。

4质量成本的优化实例

由上海某公司承建的住宅小区一期、二期工程已竣工交付使用,销售情况良好。三期工程于2001年初交工,预售状况良好。三期工程基地面积20 442 m2,总建筑面积9 935.56 m2(地上),共设计31栋别墅,共有A,B,C1,C2,C3,D,E 7种型号别墅,其中C1,C2,C3为联体别墅,数量分别为6栋,11栋,2栋,2栋,1栋,4栋,5栋。结构均选用钢筋混凝土小框架,带阳台和车库,室内进行初装修。该工程的工程成本支出及质量成本支出数据见表1。

4.1 最优质量水平λ*的确定

第一步,确定影响因素集U。

U={u1,u2,…,un}为影响建筑质量水平的影响因素集,ui(i=1,2,…,n)为各个影响因素。ui应由拥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专家确定。现拟定8个影响因素如下:

u1为结构形式合理;u2为建筑设计合理;u3为结构材料好;u4为抗火能力好;u5为使用条件好;u6为装修水平好;u7为施工水平好;u8为成本适中。

第二步,选取λ的备择集。

将质量水平λ的取值范围[0,1]按等步长取值,令n=11,则有:

λi=in-1(i=0,1,,n-1)

由λi构成的有限数集〈λ〉={0,0.1,0.2,…,0.9,1}即为λ的备择集。

第三步,确定单因素评判矩阵。

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销售目标,选取单因素评判矩阵R如下:

R=[000.20.50.810.90.60.30.10000.10.30.60.910.80.50.20000.20.50.810.90.60.30.10000.20.50.810.80.50.20000.20.50.810.90.60.30.10000.20.50.810.90.60.30.100000.10.30.60.910.90.60.30.1000.20.50.810.80.50.200]

第四步,模糊综合评判。

首先应确定因素比重矢量A={a1,a2,…,a8},该矢量的各分量应由专家打分法综合评定。即单独邀请各位专家就第i(i=1,2,…,8)个质量水平影响因素ui,对最优质量水平λ*的影响比重做出比重矢量Aj={a1j,a2j,…,a8j}(j=1,2,…,m),其中,m为所邀请的专家个数。再将此m个比重矢量加权平均求得:

ai=j=1mkjaijj=1mkj(i=1,2,,8)

其权重kj为第j个专家的意见的重要程度,通常可取kj=1。求出各ai后应将其正规化为ai,使之满足i=18ai=1的条件。

计算ai如表2所示。

A={0.12,0.16,0.12,0.12,0.11,0.08,0.17,0.12}。

由以上求得的AB,经计算可求解B:

B=A·R=(b1,b2,…,bn)=(0,0.04,0.22,0.47,0.77,0.95,0.85,0.60,0.28,0.11,0.02)。

第五步,确定λ*值。

在本例中,λ*按加权平均法求得。

λ*=j=111bjλjj=111bj=0.52

4.2 最优质量成本的确定

第一步,收集质量成本数据。

在本例中,选用一期、二期工程的质量成本数据和其他3个类似工程的质量成本数据作为基础数据,令其为P={P1,P2,P3,P4,P5},其中,Pi(i=1,2,3,4,5)为各工程代号。

由此即可得到Pi(i=1,2,3,4,5)与其排名的票数矩阵S′:

S=[1200021000002100001200111]

其中,Sij(i=1,2,…,5;j=1,2,…,5)为第i个方案排在第j位的得票数。

第二步,求隶属度函数Sij

Sij的公式为:Sij=Sijj=15Sij(i=1,2,,5;j=1,2,…,5)。

易求得:

S=[0.330.670000.670.33000000.670.3300000.330.67000.330.330.33]

第三步,排序。

S={P2P1P3P5P4}。

第四步,确定入选方案。

根据排序结果,取前4个方案为入选方案,并依其排列次序分别赋予权重,权重矢量取为W={w1,w2,w3,w4}=(0.4,0.3,0.2,0.1)。考虑到各方案与本工程的相似程度的差别,修正各权重系数正规化为W={w1,w2,w3,w4}={0.42,0.31,0.18,0.09}。

第五步,确定最优质量成本。

设各方案中质量成本的比例为bi,则有B={b1,b2,b3,b4}为基础数据。最优比例b为:

b=i=14wibi=0.071

第六步,修正。

在求出了以上数据后,应邀请工程专家和财务人员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局部修正,以使其更符合实际情况。确定了最优质量成本后,即可据此做出工程的质量成本计划,作为施工阶段质量成本控制工作的依据。

5结语

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质量成本的优化,具有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所需基础数据与信息较少和计算简便、易于使用的优点。在计算精度的方面,模糊数学方法也有较好的表现。尤其是在处理数据量较大的施工过程中质量成本的实时控制上,模糊数学的方法非常简便,精度也较好。

参考文献

[1]陈俊芳.质量成本的优化分析与控制[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1995(2):78-79.

[2]齐锡晶.施工企业最佳质量成本的曲线拟合模型[J].沈阳建工学院学报,1995(4):56-57.

[3]金朝光,林焰,纪卓尚.基于模糊集理论事件树分析方法在风险分析中应用[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3,43(1):97-101.

[4]Liou,T.S.,M.J.J.,etc.Ranking Fuzzy Numbers with Inte-gral Value[J].Fuzzy Sets and Systems,1992(50):247-255.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案的优化 篇9

在日常生活中, 影响水利工程稳定建设的因素是非常多的, 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进行相关质量控制措施的调整。实际上, 无论是水利工程的应用材料还是相关人员的自身操作模式, 对于水利工程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为了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 就要做好水利工程中的各个细节, 实现其质量体系的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

1 关于水利工程施工特点的分析

水利工程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应用建设, 它关乎国家的经济建设环境的稳定及其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 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优化。在水利工程的应用过程中, 要针对具体的施工环境, 展开一系列的防治措施的应用, 这是水利工程质量控制体系的重点工作。通过对影响水利工程的各个影响因素展开分析, 以保证一些不必要措施的避免, 稳定水利工作的流程。这要求我们就水利建设过程中的各个质量问题, 展开深化了解。从水利工程本身的建设情况而言, 水利工程工程量大、施工难度高、需要多工种进行全面的协调施工、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比较严重。就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意义而言, 水利工程作为维护经济发展与稳定的基础性工程, 对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发展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工程施工情况而言,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周期长, 工程建设周期的影响因素多。就投入而言,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

2 影响水利工程稳定施工的因素

除了上文的几个因素, 影响水利工程稳定运行的因素还有以下几个环节。比如工程项目建设的设计工作环节, 工程建设材料的质量问题, 施工技术机械的应用等, 尤其是施工管理人员的自身管理模式的应用, 对于水利工程的稳定发展, 影响巨大, 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通过对工程设计人员自身设计技能的提升, 可以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设计理念的明确, 有利于相关人员实现对工程施工情况的深入了解, 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目前我国从事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工作人员多为农民工, 受施工技术以及施工经验方面的限制, 在施工过程中极容易对工程施工质量造成不利影响。为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必须对工程施工进行有效地管理, 而管理工作人员能否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贯彻和实施, 以及管理水平的高低都会影响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因此人的因素自始至终对工程建设全过程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建设过程中, 施工材料是影响工程施工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确保水利工程获得良好的质量, 必须要针对施工材料质量展开控制。在实际工作中, 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应用到各种材料。因此实现各个施工程序的材料的准备是非常必要的。有些工程项目开发部门往往缺乏这方面的管理应用, 导致了不合理材料的大量投入, 从而引起后期质量的质变, 这需要引起相关工程管理人员的重视, 如果工程管理人员不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 水利工程也不会得到有效开展。做好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控制工作对提高工程施工建设质量以及确保工程施工建设进度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控制工作主要包括对施工设备与施工工具的采购控制、使用控制以及养护控制, 机械设备的采购工作要立足于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机械设备的使用控制, 要严格的规范机械设备造作人员的操作行为, 实施人机固定制度。机械设备的维护控制, 报确保设备维护工作有专门的人员负责。

通过对方法控制体系的应用, 可以实现水利工作的正常开展。所谓的方法控制体系包括以下几种模式, 分别是施工技术模式、施工组织设计模式及其施工工艺模式等。这些模式都是影响施工工作正常进展的关键部分。也就是只有确保施工方案的正确性, 才能保证施工各个程序的协调。从技术、管理、工艺、组织、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综合考虑, 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操作方便, 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

3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措施的优化

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我们要辩证的分析, 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展开分析, 实现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健全, 促进其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因此我们有必要开展全方面的、多层次的控制体系的应用。这需要我们做好相关的施工组织设计工作, 实现工地准备工作体系的健全。比如进行一系列的勘测材料的应用, 确保对工地附近环境的深入分析。在勘测工作过程中, 需要针对一系列的设计环节展开优化, 确保设计环节及其施工环节的有效协调。在工程建设过程中, 要针对工程的需要, 展开相关设计工作的优化, 确保其质量控制体系的健全。目前来说, 由于我国建设监理制度的不完善, 在施工过程中, 往往偏重于施工过程中的监理模式及其质量模式的应用。而对投资起决定性作用的设计阶段却不太重视, 以至于“三超”现象频繁出现, 却没有对设计单位有相应的约束机制, 最终以名正言顺的“调整概算”来了结, 这样对可行性研究的成果是不公正的, 也诱导了许多钓鱼工程上马, 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 对大型的水利工程, 最好实行设计监理, 以通过控制设计质量, 真正做到节省投资。做好基础工程的施工。地基处理的方法很多, 要视地质情况、建筑物的类型、级别、使用要求、结构型式及施工条件等因素, 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而定。

在施工过程中, 我们要针对一系列的现实问题展开分析, 保证土石坝施工方案及其土石方工程环节的优化。促进其填筑环节、运输环节及其开挖环节的协调。在土石坝的建设过程中, 要确保其挡水建筑物的有效建设, 实现其稳定性、不透水性的提升, 解决其沉陷过程中的各个问题。针对填筑质量的提升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混凝土坝施工环节及其相关混凝土工程施工环节的优化, 可以保证水利工程建设整体效益的提升, 这对水工混凝土质量的提升是非常必要的。为了保证上述环节的稳定开展, 要针对施工工艺的相关问题展开解决, 实现建筑物整体性的建设, 保证混凝土自身密实度的提升。质量竣工验收, 是建筑工程投入使用前的最后一次验收, 也是最重要的一次验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做到以下几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和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建筑工程施工应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要求;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规定的资格;工程质量的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的基础上进行;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有关单位进行验收, 并应形成验收文件;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 应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测;检验批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

4 结束语

通过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健全, 可以实现其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 保证水利工作的稳定运行, 实现其综合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潘菊玲, 师万强, 张艳丽.浅议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内蒙古水利, 2009 (4) .[1]潘菊玲, 师万强, 张艳丽.浅议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内蒙古水利, 2009 (4) .

[2]张会军.影响水利工程质量的因素及其质量控制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09 (1) .[2]张会军.影响水利工程质量的因素及其质量控制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09 (1) .

路桥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与优化 篇10

【关键词】路梁;项目管理;成本控制;优化

【中图分类号】T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206-01

1 概述

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是指在项目成本形成的过程中,对各项具体活动所消耗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台班费及其它必需开支费用进行计划,及时进行效益分析,动态地纠正偏差,实施全过程科学管理,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范围之内,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了确保成本目标的实现,项目经理部必须以成本目标为依据,联系施工项目具体情况,对成本总目标加以层层分解,变成为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的资源消耗水平,建立承包责任制。把责任者的物质利益同完成任务情况的好坏紧密结合起来,以充分调动责任者的积极性,使施工项目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2 路桥施工中的成本控制与管理

要使路桥施工项目计划成本目标的实现和进一步降低施工项目成本,不仅按上述各种原则执行,而且还要采取各种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有效途径和措施,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途径总的说来就是既开源又节流,也就是既增收又节支。

2.1 具体分析起来,从增收的方面,也就是:

一、认真会审图纸。从方便施工,有利于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降低资源消耗,增加工程收入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有科学根据的又能使得设计单位和业主满意的合理化建议;

二、加强合同预算管理,即认真研究招标文件,合同内容,正确编制施工图预算,充分考虑施工中可能发生的成本费,对合同规定的“开口”项目如待定项目,按实结算项目及施工中种种原因变更项目等,应及时办好隐蔽资料记录和有关变更资料手续,随时办理增减账;

三、制定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也就是认真研究确定施工方法,选择施工机具,施工顺序的安排和流水施工的组织等,使其促进工程进度、缩短工程工期和减少工程各种费用等;

四、组织均衡施工、加快施工进度。这样能够缩短工期,减少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施工机具、周转材料及施工水、电等费用,同时缩短工期,提前竣工还可得到一定的提前竣工奖;

五、加强材料管理,即改进材料的采购、运输、收发、保管,并认真制定贯彻节约材料的技术措施,因为材料在整个项目成本中的比重最大(一般可达30%左右),如能认真把好材料关,项目成本就可大大降低;

2.2 从节支的方面分析也就是:

一、严格以施工预算控制项目成本支出。即按施工图预算实行“以收定支”,如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等;

二、以施工预算控制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消耗,即按施工预算划分施工段,合理安排劳动力,签发任务单,限额领料单等;

三、建立资源消耗台账,实行资源消耗的中间控制,即依资源消耗台账数字作为施工项目用料控制的依据,通过消耗情况信息,对项目成本及时分析研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地中间控制资源消耗,随时改善分部分项工程成本;

四、应用成本与进度同步跟踪控制分部分项工程成本,也就是施工的时间与成本的关系,实际施工时间能按照进度计划完成或提前完成,就能够控制或降低分部分项工程成本;

五、积极采用降低成的新管理技术,如系统工程,工业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工程,价值工程等。总的说来,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只要能够认真执行下述控制施工项目成本的各项原则和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有效途径,施工项目成本就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和降低,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 路桥项目成本控制的优化

要使计划成本目标的实现或进一步降低施工项目成本,就必须认真做好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工作和采取各种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有效途径。

3.1 优化施工项目机械设备,减少机械费的支出

随着建筑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工业化、机械化水平正迅速提高,机械设备的数量、种类、型号在不断增多,在施工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加强对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优化工作日益重要。施工项目机械设备的管理优化,就是按照优化原则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选择,合理使用与适时更新,做到正确选择施工机械,保证在使用中处于良好状态,减少闲置、损坏,提高使用效率及产出水平。

3.2 加强施工项目材料管理,减少浪费,节约开支

3.2.1 强化计划管理,减少库存,项目开工前,向材料部门提出一次性计划,作为供应备料的依据:在施工中,根据工程变更及调整的预算,材料部门提出调整供料计划,作为动态供料的依据;根据施工图纸,施工进度,在加工周期允许时间内提出加工制作采购计划,作为供应部门组织加工和向现场送货的依据;根据施工平面图对现场设施的设计,按使用期提出施工项目用料计划,作为供应送料的依据;按月对材料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不断改进材料供应。同时,要定期对库存情况进行盘点,做到帐卡物相符,调剂余缺,使库存量达到最少,减少库存积压、浪费、工程结束后,将库存情况作为考核计划员工作业绩的主要内容。

3.2.2 强化采购管理,减少中间环节。采购是材料物资供应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加大管理力度。采购过程中要比质、比价、比运距,要货比三家,取优舍劣,减少采购成本。同时还应减少采购中间环节,大宗、大额度的采购要与厂家联系,直接受购。要推行材料采购的招标制度,增加采购的透明度。如某公司规定,凡是采购额度超过20万元的,都要邀请三家以上的厂商,到施工现场谈协议,签订合同,各有关部门,如计划、质检、审计、用户等参加合同谈判,这一做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2.3 强化仓储管理,实施总拉制,进库的材料应验收入库,建立台帐:现场的材料必须防火、防盗、防雨、防变质、防损坏;施工现场材料的摆放要位置正确,保管处理得当,合乎堆放保管制度:要日清月结,帐物相符:用料实行定额发料,以用料计划进行总控制。

3.3 优化劳动力配置

合理配备劳动力,降低劳动力成本下在保证施工计划按期实现的前提下,优化劳动力的配置,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降低劳动力成本,进而降低工程成本。施工企业人工费大约占施工产值的20%左右,所以降低劳动力成本的潜力是很大的。

3.3.1 要最大限度地减少非生产人员,使生产人员与非生产人员的配比趋近合理,国外先进企业的非生产人员占全体员工的3%左右,而我国企业的非生产人员要占到20%,这里面包括企业办社会的因素。

3.3.2 要对劳动力进行动态管理,劳动力的动态管理是指根据生产任务和施工条件的变化对劳动力进行跟踪平衡、协调,以解决劳务失衡、劳务与生产需求脱节的动态过程。它的目的是实现劳动力动态的优化组合。根据施工任务的需要和变化,从内部或社会劳动市场招募和遣返劳动力。

3.3.3 要减少计划外用工。当前,大多数国有企业普遍存在人多超编的现象,一边是职工没活干或不愿干,一边是一些岗位还大量使用计划外用工,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要采取得力措施加以扭转。

参考文献

[1] 王世荣,李玉民.加强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之我见.内蒙古财会,2002,(01)

[2] 赵志正.浅谈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几个要点.会计之友, 2005,(06)

质量控制与优化 篇11

分散片是近年来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剂型, 其生产工艺无特殊要求, 可采用普通片剂生产线生产, 兼具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的优点, 已被广泛使用在药品和食品工业中[9]。笔者发现目前国内还没有远志多糖制剂上市, 因此, 本研究以远志水提醇沉多糖为原料, 选用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碳酸钙、滑石粉、无水乙醇等为辅料, 优化了远志多糖分散片的制备处方, 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主药含量, 同时进行溶出度研究。本实验的开展为远志多糖产品的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

1.1 药材

远志购自河北安国药材市场, 经河北中医学院郑玉光教授鉴定为远志科植物远志的干燥根。

1.2 试剂

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 购自安徽山河药用辅料股份有限公司;滑石粉, 购自上海昌为医药辅料技术有限公司;无水碳酸钙、淀粉, 购自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 (L-HPC) , 购自上海厚诚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过氧化氢、无水乙醇、葡萄糖对照品、苯酚, 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浓硫酸, 购自北京化工厂;其他化学试剂为进口或国产分析纯。

1.3 主要仪器

旋转蒸发仪, 购自东京理化器械株式会社;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购自宁波自动化仪器研究所;紫外分光光度仪, 购自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单冲压片机, 购自中南制药机械厂;智能片剂硬度仪, 购自天津大学无线电厂;智能崩解仪, 购自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厂;智能溶出试验仪, 购自天津大学无线电厂;分析天平, 购自上海精科仪器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2.1 远志多糖的制备

参照本课题组前期的远志多糖最优工艺方法提取远志粗多糖[7]。远志粗多糖PTP 80使用木瓜蛋白酶结合Sevag法除蛋白, XAD-7型大孔树脂除色素, 然后用自来水、蒸馏水分别透析48 h[10], 真空冷冻干燥后得到远志多糖, 备用。

2.2 远志多糖片的制备

将远志多糖 (主药) 、碳酸钙 (填充剂) 、PVPP (内加崩解剂) 等过100目筛, 混合均匀, 以一定浓度乙醇溶液为黏合剂, 制软材, 30目筛湿法制粒, 80℃干燥20 min, 过筛整粒, 外加PVPP (外加崩解剂) 和滑石粉 (润滑剂) , 混合均匀, 压片, 片重200mg, 每片含远志多糖40 mg。

2.3 远志多糖片的处方筛选

2.3.1 辅料的筛选

由于片剂辅料多为多糖类, 可能对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主药远志多糖的含量产生影响, 参考课题组前期实验结果[11], 本实验选择了对多糖含量测定无干扰的碳酸钙、PVPP和滑石粉作为辅料。

2.3.2 崩解剂用量及加入方式的考察

对常用崩解剂羧甲基淀粉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钠、PVPP进行筛选, 结果表明, 仅PVPP对多糖含量测定无干扰, 故选择PVPP作为崩解剂。对其用量和加入方式进行考察, 按处方量碳酸钙为填充剂, 滑石粉为润滑剂, 采用内加或内外加法, 按2.2项下方法压片, 压力为5 kg, 考察崩解时间 (见表1) 。

从表1可以看出, 崩解剂的用量在15%时, 且内加50%, 外加50%比较合适。因此, 选择崩解剂的用量为15% (内加50%, 外加50%) 作为正交试验设计的中心点。

2.3.3 黏合剂乙醇溶液浓度的考察

按处方量, 碳酸钙为填充剂, PVPP为崩解剂, 滑石粉为润滑剂, 按2.2项下方法压片, 考察崩解时间 (见表2) 。

由表2可知, 选择乙醇溶液浓度为60%作为正交试验设计的中心点。

2.3.4 压片压力的考察

按上述单因素试验法确定分散片处方组成, 按照2.2项下方法制备分散片, 调整压力, 考察片剂的崩解时间 (见表3) 。

结果表明, 压力为3 kg时, 崩解时间较短, 但是硬度太低, 为4.5 kg/cm2, 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片剂的规定;压力为7 kg时, 硬度适宜, 为7.4 kg/cm2, 但崩解时间较长;压力为5 kg时硬度适宜, 为6.4 kg/cm2, 崩解时间为122 s。因此, 选择压力为5 kg作为正交试验设计的中心点。

2.4 正交试验优化处方

在预实验及单因素筛选基础上, 选择压力 (A) 、PVPP用量 (B) 、乙醇溶液浓度 (C) 3个因素进行考察, 以崩解时间为评价指标, 按正交试验L9 (34) 设计实验[12], 优化最佳处方组成和用量, 见表4、5。

根据正交试验结果:所考察的3个因素对崩解时间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压力, 崩解剂PVPP的用量, 黏合剂乙醇溶液的浓度。三者对远志多糖分散片的崩解时间均有显著影响。最佳处方为A2B2C3, 即压力为5 kg, PVPP用量为15%, 乙醇溶液浓度为65%。

2.5 重现性试验

按最佳处方与工艺制备3批远志多糖片, 片剂外观光洁, 硬度合适, 崩解时间分别为58 s、57 s、56 s, 表明最优处方工艺稳定。

2.6 远志多糖片的含量测定

2.6.1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以葡萄糖浓度 (C) 对吸光度值 (D) 回归, 得标准曲线方程D=4.792 9C+0.045 3, r=0.999 2。浓度为0.05~0.20 mg/ml, 线性关系良好[11]。

2.6.2 专属性试验

按处方比例, 称取处方量的空白辅料, 定容于250 ml量瓶中, 充分溶解, 过滤, 苯酚—硫酸法检测[13], 结果表明:辅料对多糖的测定无干扰, 可用于分散片中多糖含量的测定。

2.6.3 精密度试验

取6片远志多糖片, 分别研细, 溶解, 过滤, 定容于250 ml量瓶中, 同2.6.1操作, 测吸光度值, RSD为0.87%, 说明本方法精密度良好。

2.6.4 回收率试验

称取处方量的空白辅料, 分别加入20、25、30 mg远志多糖, 定容于250 ml量瓶中, 溶解, 过滤, 取0.6 ml续滤液同2.6.1操作, 测吸光度值。结果表明, 其平均回收率为99.76%, RSD为0.83%, n=9。

2.6.5 含量测定

取10片远志多糖片, 精密称定, 研成细粉, 精称相当于1片重量的细粉 (3份) 置250 ml量瓶中定容, 充分溶解, 过滤, 取续滤液0.6 ml同2.6.1操作, 测吸光度值, 测得平均含量为39.7 mg。

2.7 崩解时限的测定

按照2015版中国药典方法[1], 取6片远志多糖片, 置于崩解仪的吊篮中, 水温37℃, 按崩解时限检查法进行测定, 结果分散片的崩解时间分别为57、55、55、57、58、56 s。

2.8 分散均匀性的检查

按照2015版药典方法[1], 不锈钢丝网的筛孔内径为710μm, 水温为15℃~25℃, 取6片远志多糖片, 振摇3 min, 全部崩解并通过筛网。

2.9 分散片溶出度的测定

采用2015版药典溶出度测定第二法[1], 取样品6片, 精密称定, 置溶出仪杯中, 分别于5、10、15、20、30、45、60、90 min时, 取样5.0 ml, 过0.45μm的微孔滤膜, 取续滤液0.6 ml, 同2.6.1操作, 测吸光度值, 求得远志多糖含量。在15 min时, 6片的溶出度分别为78.32%, 76.78%, 77.53%, 76.85%, 79.05%, 77.37%, 平均溶出度为77.65%, RSD为1.14%, 说明远志多糖分散片的溶出度符合药典要求, 同时绘制溶出曲线。

3 结论

本实验以远志多糖片的崩解时间为考察指标, 采取正交试验法对远志多糖分散片的辅料和压力进行筛选, 并对该分散片的质量进行控制。制备的远志多糖分散片每片200 mg, 含远志多糖40 mg, 崩解时间为56 s, 15 min时溶出度为77.65%, 符合2015版药典对分散片的要求, 且制备工艺简单, 操作简便, 崩解较快, 性质稳定, 易于产业化, 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摘要:优化远志多糖分散片制备处方, 并进行质量控制。以崩解时限为主要指标,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远志多糖片的辅料和压力进行筛选, 并对其质量控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为崩解剂, 碳酸钙为填充剂, 体积分数为65%的乙醇溶液为黏合剂, 滑石粉为润滑剂, 湿法制粒压片制备的多糖片每片含远志多糖40 mg, 崩解时间为56 s, 15 min溶出度为标示量的77.65%。说明利用该处方制备远志多糖片制备工艺简单, 崩解快, 性质稳定, 具有实用价值。

上一篇:小麦高产栽培管理技术下一篇:竞赛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