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性骨折

2024-07-27

粉碎性骨折(共12篇)

粉碎性骨折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和总结不同类型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 评价其疗效, 为基层医院寻求较为简单、方便、有效, 费用低的规范化术式。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 吉林省大安市中医院对18例不同类型的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 并作随访和评定。结果 患者骨折均在717周愈合 (平均13周) , 优良率达94.4%。结论 对不同类型的髌骨粉碎性骨折, 采用最为适宜的手术方法治疗, 能够取得满意治疗效果。

关键词:髌骨粉碎性骨折,手术方法,疗效评价

髌骨骨折多见于30~50岁的男性中壮年, 骨折的发生部位一般在髌骨中或下1/3, 粉碎性骨折约占髌骨骨折的1/3左右[1]。髌骨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的范畴, 主要表现是骨折部位出现局部肿痛和活动障碍, 对全身其他部位几乎没有影响。但是, 如果临床治疗不当, 可影响到患者的膝关节近、远期功能及其远期生活质量。该病一般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 对二、三级医院骨科医师来说, 手术较为简单, 但当基层医院骨科医师接诊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时, 处理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吉林省大安市中医院在2007年年初至2009年年末期间采用不同的术式治疗18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所采用的手术方法简单、规范、方便、有效。现将结果予以报道, 供广大基层医院骨科医师借鉴和学习, 以更好地使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大安市中医院2007年至2009年期间收治18例粉碎性髌骨骨折患者。其中, 男性13例, 女性5例;年龄28~54岁, 中位平均年龄41岁。致病原因均为直接暴力引起, 多数为跌倒时膝盖着地引起的粉碎性髌骨骨折。患者的关节囊和髌骨旁腱膜一般保持完整, 无明显移位, 但髌骨的关节面和股骨髁损伤较重。

1.2 骨折类型

1.2.1 一般粉碎性骨折

该类患者共13例, 骨折面积稍大, 骨折块数量在3~4块, 关节面相对完整。其中, 一般星状骨折5例, 移位不明显或在1mm以下;中央型骨折4例, 髌骨中段出现不同程度粉碎, 两极相对好;横形伴碎骨块者4例。

1.2.2 严重粉碎性骨折

共计5例患者, 骨块数量较多, 大小不一, 碎骨在5~10块, 整体呈多平面骨折。其中, 复杂星状骨折3例, 同时出现下极纵形裂开1例;2例为下极粉碎性骨折。所有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均出现膝部皮肤和软组织较重的挫裂伤。所有患者未见其他部位损伤。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方法。一般粉碎性骨折行急诊手术治疗, 严重粉碎性骨折待符合手术指征后, 择期常规手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 硬膜外麻醉, 大腿上止血带。手术时, 下极粉碎性骨折采用膝下横弧形切口, 其余采用膝前纵形正中切口切开手术。应根据不同类型的骨折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采用不同的术式。在一般粉碎性髌骨骨折患者中, 4例一般星状骨折患者采用双股10号丝线或带针钢丝缝线或1号外科非吸收缝合线双环扎的方法;5例中央型骨折患者, 在彻底清除中央部位较为碎小骨块, 修整成2块大骨块, 之后应用AO张力带克氏针做双“8”字形内固定;4例横形伴碎骨块者, 用克氏针将小骨块串接固定、整复成近似横形后, 用AO张力带克氏针做单“8”字形内固定。5例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克氏针串接组合双环扎张力带内固定术[2]。清除下极粉碎骨折患者无法用1.0mm克氏针串接的碎小骨块, 同时要保留稍大骨块, 用3-0号外科非吸收缝合线或其他合适缝线贯穿缝合髌韧带于对侧髌骨残端上。缝合时, 松紧度要适宜, 以便于术后功能得到有效恢复,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4 术后合理治疗

中央型骨折一般不需要外固定, 术后患者置膝于10°屈曲位, 2~3d练习股四头肌收缩功能, 3~5d练习屈膝功能, 14d后扶拐下地, 逐渐练习和锻炼负重功能。其余类型骨折术后均屈膝10°位行长腿石膏外固定术, 21~28d后即可拆除石膏, 逐渐行屈膝均行X线片复查, 指导患者锻炼膝关节功能, 直至骨折痊愈。

2 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均获得1~2年的随访。随访期间, 患者均能正常行走, 没有出现骨折部位的疼痛和不适感。X线复查显示骨折痊愈, 关节面较为平整光滑。愈合时间在7~17周, 平均13周。按陆裕朴等的方法评定, 优15例, 良2例, 中1例, 优良率高, 达94.4%。良和中的病例, 为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

3 讨论

3.1 髌骨骨折的治疗原则

髌骨骨折手术治疗时, 必须使髌骨有效地发挥其自身的生理作用。因此, 完整保留髌骨、恢复其形态、结构和保证关节面平整, 是提高治疗效果关键所在。所以, 包括粉碎性在内的髌骨骨折的治疗原则是尽可能地保留髌骨, 做到解剖复位准确, 保持后关节面平整, 修复关节囊和股四头肌扩张部, 在稳定内固定下, 早期进行功能锻炼[3], 使患者早日康复。

3.2 手术过程中的注意问题

手术治疗的关键之一是彻底清除关节腔, 修复髌腱膜和关节囊。一般认为, 骨折移位超过2mm或关节面不平在1mm以上的患者, 约有2/3可能出现不适感和股四头肌肌力减弱现象的发生[4]。因此, 无用的细小碎骨不能牵强串接于骨块间, 以避免术后细小碎骨成为关节腔内的游离体以及由于移位使关节面不平整。在解剖复位操作时, 可采用手指触摸的方式来判断关节面的平整程度。另外, 急诊手术者, 应放置引流管, 以达到切口快速愈合的目的。

3.3 对髌骨部分切除或全部切除的认识

临床实践中, 一般主张严重粉碎性骨折且无法固定者应行髌骨部分切除或全部切除的手术方法。由于部分切除使髌骨整体位置下移, 髌股关节出现错格、对合关系紊乱, 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5];而髌骨全部切除后, 破坏了伸膝装置系统的正常形态和结构, 知识股四头肌萎缩, 力臂短缩, 伸膝功能受到限制, 力量下降在1/3~1/2, 关节容易疲劳, 晚期可导致股四头肌滑脱、断裂以及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因此, 除非不得已, 不应切除髌骨。有时由于医师个人手术技术所限, 没有很好地掌握患者的病情, 以及骨折后的髌骨在切除与不切除之间, 有的可保留但切除了。此时, 可通过改进术式的方法, 使切除率降低下来, 如多枚克氏针串接组合双环扎张力带内固定术[2], 作者应用的疗效较满意, 可避免部分或全部髌骨切除后的不足。

3.4 治疗体会

骨折关节面的平整度、光滑度和形态, 是影响术后关节功能的主要因素, 因此, 手术时必须注意以上因素, 以免影响关节功能。骨折类型决定了内固定的方法, 应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 采取不同的术式。选择手术方法时, 应以操作简单规范、价廉物美、不影响疗效、患者可以接受作为基本原则。骨折愈合后, 应尽早取出内固定物。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决定术后是否采用外固定的方法。有时外固定是必要的, 但必须在关节面稳定的前提下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参考文献

[1]李学文, 徐建高.骨科创伤性疾病[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227-228.

[2]刘宝平, 王涛.髌骨骨折分型及治疗策略改进的疗效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 2009, 15 (3) :176-179.

[3]陈孝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991.

[4]杨君礼.骨科诊疗图解[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323.

[5]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024-1026.

粉碎性骨折 篇2

一般来说髌骨骨折术后就应该早期伸屈膝活动,这样就能功能早期康复,照你述说的情况来看,应该是没有早期活动,所以一个多月后患肢还是有肿胀活动受影响,至于患肢有肿胀的话,我想你最好去查一个下肢的动静脉超声,排除一下血管血栓的形成。 如果没有血栓的话,预后就比较好,我建议你可以做以下几个动作:坐位时,拿1.25升的可乐瓶放地上用脚掌推滚,站立位,两脚与肩等宽,然后将身体重心交替移至每个脚,进行单脚站立,等2动作稳定可以单脚站立后,主动抬高患侧大腿做前踢动作,面对窗台两脚分立与肩等宽,做下蹲动作 以上每个动作有轻度疼痛,膝关节前方有板滞感都是正常的,要坚持训练。

坐在床边,屈膝,伸直,健肢可以帮忙,即在脚踝前面或后面加压,以 出现疼痛不能忍受时再在此程度上维持10秒钟为止,不能憋气,防止内脏损伤,(防止办法:大声数数,发出声来就不会憋气了)。反复进行,每次5~10分钟,每天4~5次,依据患者情况可适当增加减少。

粉碎性骨折 篇3

[关键词] 解剖型钢板;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2-191-01

膝关节具有强大的运动功能和复杂的解剖结构,胫骨平台骨折固定难度大,易出现感染、关节强直、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笔者所在医院从2007年8月开始采用解剖型钢板治疗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36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19~48岁,平均(32±8)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5例,高处跌伤8例,其他3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ACL)损伤8例,半月板损伤9例,内侧副韧带(MCL)损伤4例,外侧副韧带(LCL)损伤5例。按AO分型:C1型(双髁骨折)18例,C2型(伴有干骺端粉碎的平台骨折)10例,C3型(内外髁及干骺端均粉碎的平台骨折)8例。术前均给予常规牵引、消肿止痛等对症支持治疗,并且行CT三维重建和MRI检查明确损伤情况,手术时间为伤后5~9 d。

1.2 手术方法

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切口,主要有膝正中Y形、膝前外侧和前内侧切口。首先切开并显露骨折部位,打开关节囊,探查关节,损伤的部分半月板可以切除,重建受损的侧副韧带,修复受伤的交叉韧带。术中在C型臂X光机透视下进一步了解骨折损伤及移位情况,明确伤情进行骨折复位,注意尽量减少剥离骨膜,将骨折碎块连同取下的自体髂骨一并植于骨缺损处,注意在缺损的关节面处放置髂骨的骨皮质面。以上步骤完成后,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借助C型臂X光机,确定关节面平整及骨折复位良好后,不需要钢板塑形,选用相应的内侧或外侧解剖钢板,贴附于对应位置,依次进行钻孔、攻丝、测深、拧入螺钉等操作。最后,在C型臂X光机下再次确定骨折复位良好及关节面平整情况。冲洗手术创面,钢板周围及膝关节腔分别放置引流管1根,缝合切口。

1.3 术后处理

术后嘱患者抬高患肢,常规抗炎补液、止血镇痛等对症支持治疗,根据患者情况术后24~36 h拔出引流管。视骨折稳定情况是否给予石膏固定:骨折不稳定有石膏固定者4~5周后拆除石膏,开始行功能锻炼,活动范围0°(伸)~60°(屈);骨折稳定者术后3~4 d即可开始功能锻炼,注意活动时应循序渐进,避免再损伤。所有患者均在术后复查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后开始逐步负重。随访时间为术后1、4、8、12周及半年、1年、2年,门诊复查摄X线片,根据检查结果酌情调整负重时间及活动量大小。

2 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12个月~2.5年,平均(16±1)个月。术后切口均无感染,均为Ⅰ期愈合,全部患者获骨性愈合,无骨折愈合延迟或不愈合、骨折移位、骨髓炎、骨不连等并发症出现。膝关节功能按Rasmussen[1]评分标准,优25例(69.4%),良8例(22.2%),可3例(8.4%),总优良率为91.6%。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多由暴力损伤引起,高能量损伤常导致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关节面遭受破坏严重,干骺端骨质碎裂程度高,关节内结构也常同时受到损伤,治疗难度大[2]。由于胫骨上端为松质骨,加上膝关节本身的承重作用,胫骨平台骨折后易出现局部压缩,表现为骨质缺损,若按照传统手术方法单纯应用松质骨螺钉、骨栓固定,在稍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易再次发生撕裂或骨质塌陷,不能达到预期手术效果。所以,临床上常采用可靠的自体或异体植骨,通常优先选取整块带有三面骨皮质的自体髂骨,它不会因挤压而出现压缩,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可替代关节面的缺损处,有效避免骨折处因骨质填充不足而再次出现塌陷,另外还可防止骨不连的出现[3]。

解剖型胫骨平台钢板优点在于虽然薄但具有内固定所需的强度,可靠固定,尤其对干骺端及合并骨干骨折的复位与固定生理稳定性突出,关节面骨骼外形与之匹配度好,二者能很好贴附,骨折易于固定且不易变形[4],另外,手术时也不用折弯塑形,应用较方便且节约时间。本组总体优良率为91.6%,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充分术前准备,术中仔细操作,功能康复锻炼循予渐进,综上,本法疗效确切,具有固定牢靠、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可早期活动、并发症少的优点。

[参考文献]

[1] Gosling T,Sehandelmaier P,Muller M,et al.Single laterallocked crew plating of bicondylar tibial plateau f ractures[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5,439:207.

[2] 杨健,崔道然,朱新辉.双解剖钢板固定治疗复杂胫骨骨折19例临床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7(5):427-428.

[3] 罗从风,陈云丰,等.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2008,24(6):326-329.

[4]校佰平,王晓峰.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20(1):29.

粉碎性骨折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骨科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四肢粉碎性骨折的患者5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4例,女25例;平均年龄(62.5±10.8)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33例,异物砸伤8例,摔伤8例,坠落伤7例,其他原因3例;骨折部位:上肢41例(包括锁骨骨折26例、肱骨骨折10例、尺桡骨骨折5例),下肢18例(包括股骨骨折7例、胫骨骨折11例)。纳入标准:(1)X线诊断或者CT诊断为外伤引起的四肢粉碎性骨折;(2)粉碎性骨折≥3块。排除标准:(1)病理性骨折患者;(2)陈旧性、开放性骨折患者;(3)严重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4)简单骨折患者;(5)应用石膏外固定者;(6)严重慢性器质性疾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59例患者分为PRP组和对照组,进行跟踪观察,随访。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到手术时间、骨折粉碎块数、骨折原因、骨折部位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上报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并得到批准,患者或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PRP的制备

采取与岳勇等[4]一致的方法,即采用二次离心法制作自体PRP,术前1 h由护士在我院输血科提供的200 m L血袋中抽取患者200 m L肘正中静脉血,后放入离心机内,以2500 r/min的转速离心10 min,平衡后再次以2500 r/min的转速离心10 min。离心完毕后可得到离心液的下层为血小板(platlet,PLT)浓缩物,从而获得5~9 m L的自体PRP;最后用摇摆仪防止离心后的血小板发生凝固。

1.2.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切开复位,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切开复位钢板螺钉或髓内钉内固定,PRP组患者在常规切开复位钢板螺钉或髓内钉固定的基础上加用PRP治疗。将PRP应用在粉碎性骨折缺损处,同时将分离后所得到的红细胞、血浆给患者自体输血。留置切口引流管,当引流量<10 m L后拔除。术后两组均常规皮内注射低分子肝素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常规应用抗生素72 h。术后1、3、6、9个月分别复查X线片,必要时CT三维重建观察粉碎性骨折骨缺损的恢复情况,检查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直至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期间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肌肉收缩及关节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应用Fernandez-Esteve骨痂评分法评价患者骨痂生长情况,等级分为5级,Ⅰ级:骨折端无放射学骨痂;Ⅱ级:骨折端出现云雾状骨痂;Ⅲ级:骨折端正侧位片出现一侧骨痂;Ⅳ级:骨折端正侧位片出现双侧骨痂;Ⅴ级:结构性骨痂形成,分值分别为0~4分,分值越高表示骨痂生长情况越好[5]。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6]评价术后患者骨折部位的疼痛严重程度,VAS标准(0~10分):0分:无痛;≤3分:疼痛程度轻微,患者能忍受;4~6分:患者疼痛程度较重并影响睡眠,但是尚可忍受;7~10分:患者感觉渐强烈的疼痛,难以忍受,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的食欲和睡眠,需要医疗干预止痛。

59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9个月,通过影像学检查判断两组患者粉碎性骨折的愈合情况,并进行记录。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7]:(1)骨折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2)局部无反常活动;(3)X线片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骨痂通过骨折线;(4)外固定解除以后伤肢能满足以下要求:上肢能向前平举1 kg重量达1 min,下肢能在平地不扶拐连续步行3 min,并不少于30步;(5)连续观察两周,骨折处不变形。骨折延迟愈合:骨折超过5个月仍未愈合[8];骨不连(又称骨折不愈合):骨折超过8个月仍未愈合[9]。邻近关节功能采用关节活动度(ROM)评定:分为三个等级,即优、良、差。ROM>正常关节75%为优,在正常关节的50%~<75%为良,<50%为差[1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随访时间VAS和Fernandez-Esteve骨痂评分比较

PRP组患者术后1、3、6、9个月的V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Fernandez-Esteve骨痂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VAS:视觉模拟评分

2.2 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关节活动度比较

PRP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P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粉碎性骨折属于完全性骨折,指骨质碎裂成三块以上,又称为T或Y型骨折。四肢骨干粉碎性骨折复位后出现骨缺损时多复位不良,如果强行复位容易导致术后骨块吸收、骨不连、延迟愈合等不良后果,必要时需二次手术[11]。粉碎性骨折时造成骨不连的原因很多,包括骨折的粉碎程度、血运、软组织损伤程度、感染情况、骨折复位与固定的技术因素,以及骨痂形成障碍,其中骨痂形成障碍是影响粉碎性骨折发生骨不连最重要的因素,可能是由于骨折部位局部细胞因子活性不足或异常导致[12]。

PRP是自体全血被离心后得到的富含生长因子的自体血小板凝胶,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及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13],而且血小板中生长因子的数量与血小板的数量呈正相关,即血小板的数量越多,其中生长因子的浓度越大[14]。

1954年《自然》杂志首次登出了PRP的概念[15],1984年Assoian等[16]提出血浆中含有血小板来源的生长因子,具有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而且PRP与氯化钙和凝血酶混合后,其富含的各种生长因子就会从血小板中的α颗粒中逐渐释放出来,这些生长因子对组织的再生和自我修复作用重大,此后PRP开始广泛应用于口腔科及骨科。近年来PRP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包括肌腱韧带损伤的治疗、软骨损伤的修复、骨折的愈合,以及足踝外科领域、心脏外科领域、医学美容领域等[17,18]。PRP中不但富含多种生长因子,而且采集PRP的过程对患者的损伤小且制作流程简单,同时PRP还富含纤维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粘连蛋白和凝血酶致敏蛋白等,这些细胞的作用是连接细胞,有助于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和上皮细胞的移动,从而收缩组织创面,起到促凝血的效果,并可促进伤口的早期闭合。在临床中,PRP经常采用离心法取得,离心后的PRP中还含有大量的白细胞和单核细胞,具有抗感染的作用。此外,临床中可用凝血酶将PRP凝固成胶状,用于防止机体内血小板的流失[19,20]。

本研究术前1 h才抽血并离心,术中随用随取,现场配置,有效保证了血小板的活性,同时采用一次性采血袋,密封保存,安全无污染,避免了感染的可能性,有利于PRP的推广应用。岳勇等[4]将自体血制成的PRP结合自体骨移植应用于四肢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结果显示,应用PRP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钢板断裂、骨不连等预后不良的情况,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应用PRP联合手术切开复位治疗四肢粉碎性骨折患者,经过9个月的随访发现,PRP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Fernandez-Esteve骨痂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PRP能有效缓解骨折疼痛情况,促进骨痂的生长,可能与PRP中含有丰富的生长因子有关。自体血提取物与葡萄糖酸钙及凝血酶混合成为凝胶后,释放大量生长因子,有利于促进骨折处损伤的修复和新骨的生成。本研究中PRP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PRP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PRP能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加快骨损伤的修复,改善关节活动情况,从而提高预后。PRP来源于自身血液,避免了免疫排斥反应,且制作方便快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但是本研究样本量较小,而且目前的研究只是初步提示PRP可以加速骨折的愈合,期待更多大规模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来论证PRP对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对四肢粉碎性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择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四肢粉碎性骨折的患者5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PRP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切开复位钢板螺钉或髓内钉内固定,PRP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PRP治疗。术后1、3、6、9个月,分别应用Fernandez-Esteve骨痂评分法评价患者的骨痂生长情况,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骨折部位的疼痛严重程度,记录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和关节活动度。结果 PRP组患者术后1、3、6、9个月的V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Fernandez-Esteve骨痂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P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P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P治疗四肢粉碎性骨折可有效缓解患者骨折部位的疼痛,促进骨折愈合,改善关节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肱骨外科颈粉碎骨折怎么治疗 篇5

治疗方案:

1、手术治疗。切开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

2、保守治疗。

(1)维持目前骨折的位置,外敷伤药,伤肢于胸前六头带固定。

(2)手法复位,解除骨折嵌顿,小夹板或石膏托外固定。

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并嵌顿,肱骨头粉碎并倾斜,关节面较为完整,一般来讲首选手术治疗,切开解除骨折端的嵌顿,拼接肱骨头,锣钉固定,复位骨折,锁定钢板固定,髂骨取骨植骨于骨缺损处。骨折能得到较好的复位,但肱骨头部粉碎严重,拼接固定难度较大,有可能造成骨折不愈合或肱骨头吸收坏死,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骨折嵌顿度大,虽肱骨头粉碎,但断端处于相对稳定,有利于骨折愈合及早期功能锻炼,肱骨头有一定的倾斜,对肩关节的活动度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摭挡,肩关节的运动功能不能完全恢复,如果不是舞蹈或运动员等特殊性职业,一般是可以接受的。而如果采取手法复位以解除骨折的嵌顿,则有可能造成骨折断端不稳定,加大肱骨头的倾斜或骨折端的再移位,不利于骨折的愈合及早期功能锻炼。

粉碎性骨折 篇6

【关键词】第一掌骨基底粉碎性骨折;外固定架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24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95-01第一掌骨基底骨折常见的治疗方法有手法整复、石膏固定,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但对于第一掌骨基底粉碎骨折,应用上述方法效果不佳,而使用外固定架治疗会获得满意的疗效。我们自2009年以来,应用外固定架治疗第一掌骨基底粉碎骨折10例,随访效果满意。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36-69岁,平均52岁;基底粉碎性骨折7例,基底楔形骨折3例;开放性骨折4例,闭合性骨折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0小时。

1.2治疗方法患者取仰卧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手法牵引使骨折初步复位后,在桡骨和第一掌骨上穿针。首先在桡骨远1/3桡背侧面与桡掌侧面交界处切口,暴露桡骨绕侧骨皮质,贴近桡侧缘钻一骨孔,要钻透对侧皮质,但不可过长,以免损伤血管神经。拧入一枚外固定架桡骨螺钉,然后根据外固定架引导,向近侧移动于尺背侧面与尺掌侧面交界处切一小口,完全暴露桡骨尺侧骨皮质,贴近桡骨尺侧缘钻一骨孔,拧入桡骨另一枚外固定螺钉;在第一掌骨远端桡侧切口,向第一掌骨内打入第三枚固定针,第四枚固定针根据外固定架针距进针点位于第一掌骨桡侧中远处,避免应力集中引起第一掌骨再骨折。安装外固定架保持拇指外展牵伸位置。应用C型臂X线透视,如果手法不能使骨折复位,则采用切开一小切口,直视下予以复位。至骨折复位满意后结束手术,术后注意保持针道处无菌、干燥,以防止感染。术后立即行手指功能练习,定期复查X线片,骨折愈合后去除外固定架。2结果

本组病例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6周。拆除外固定架时间为8周左右,最早6周,最晚10周。拆除外固定架后加强腕关节、第一腕掌关节功能练习。功能基本正常。3讨论

外固定架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骨折是通过生物力学原理使骨折复位。即通过持续牵引使骨折周围的韧带恢复张力,由韧带束缚骨块使之恢复正常位置。在纵向牵引力的基础上,再辅以一定的手法挤压,关节面大多会得到良好恢复,由于持续的牵引作用有效地维持了第一腕掌鞍状关节的形态。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了软组织的整复能力,软组织在被拉紧时能将脱位碎骨片回纳至解剖位置。外固定架可以对抗肌肉收缩的力量,术后立即功能锻炼也不会发生骨折块再移位。因此,第一掌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应根据骨折类型来决定。对于第一掌骨基底粉碎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容易发生骨折块再移位,主要原因是不能提供对抗肌肉力量的方法和装置。克氏针固定手术也因为基底碎骨快太小固定不牢靠,同时因为鞍状关节保持外展位困难,容易發生内收畸形。超关节外固定架固定较其它方法都可靠,是一种即方便又有效的固定方法。

丝线缝合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 篇7

1 方法与资料

1.1 一般资料

病例共31个, 均为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 男19例, 女12例, 年龄45~78岁, 平均 (64.5±2.7) 岁。观察所有患者的病情, 都是粉碎性骨折, 分离移位的骨折块都在5mm之上。有24例的骨折发生在横截面和矢状面上, 7例的骨折发生在合并冠状面。图1展示了其中2例。

1.2 手术方法

如果没有手术绝对禁忌的症状的情形下, 要尽可能早的进行手术治疗。使用抗生素在手术开始前1h予以预防性治疗, 麻醉采取的是持续的硬脊膜外麻醉或局部麻醉方法, 正中纵行切口在取髌之前完成, 对髌前筋膜进行很好的保护, 让关节腔内的积血被较好的清除, 对骨折块进行整复, 如果骨折块较大, 就要使用布巾钳进行固定, 对关节面使用手指进行平整性的探查, 10号双股丝线在平整探查完毕后, 缝合髌骨周围, 缝合完毕, 收紧丝线, 对丝线打结, 然后用7号丝线对固定髌前筋膜进行小环形的缝合。所有的缝合作业完成之后, 无跺长腿石膏用来对膝关节进行具体的托固定, 固定的姿势为伸直位, 完成固定作业之后, 使用抗生素进行5~7d的预防作业。7d后, 长舒缩训练用来练习股四头肌等部位。在手术6~8周的时间, 将外固定解除, 进行被动的和主动的膝关节屈、伸练习, 患者慢慢的就会愈合。

1.3 综合评分法 (疗效评定标准)

(1) 膝关节的具体功能恢复情况:优:4分, 正常的劳动能力, 且没有痛感;良:3分, 劳动能力稍差, 有偶痛现象。中:2分, 经常性的、轻度的痛感。差:1分, 劳动能力彻底被失去, 伴有经常性的痛感。 (2) 膝关节活动具体范围的评比:优:4分, 正常, 介于141°~150°之间;良:3分, 介于121°~140°之间;中:2分, 介于91°~120°度之间;差:1分, 低于90°。 (3) 以关节面为准, 观察骨折的具体复位状况:优:4分, 解剖复位;良:3分, 有1mm以内的错位或者2mm以内的裂隙;中:2分, 错位的大小在1~2mm之间, 裂隙超越了2mm;差:1分, 错位在2mm之上。总评:介于10.1~12分之间的为优;介于7.1~10分之间的为良;介于5.1~7分之间的为中;5分以下的为差[1]。

2 结果

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为0.5~2年。没有任何患者发生感染症状。引进综合评分法对相关的治疗结果进行评定, 有54.84%的优, 具体的病例为17例, 有29.03%的优, 具体的病例为9例, 有9.68%的中, 具体的病例为3例, 剩下的为差, 共有2例, 占据了6.45%, 优良比率高达83.87% (26/31) 。

3 讨论

3.1 本治疗方法的优点性描述

(1) 操作方法非常简单:这种手术做也不需要引进使用特殊的器械, 适合广泛的应有到各级医院, 尤其是基层医院, 这种操作方法具有如下较多的优点:较小创伤、较短作业时间、无遗留金属异物的可能性, 不需再次手术对内固定进行解除、患者不良反应产生的较小, 使得患者所承担的经济负担和手术风险都有很大的减轻。 (2) 有利于髌骨的保全:对于保护膝关节、增强股四头肌肌力等不同的运动部位的保护来说, 髌骨作用重大。如切除髌骨, 伸膝的时候, 约30%的股四头肌肌力就会被减少, 所以髌骨要尽可能的被保留, 除非发生了不能复位的粉碎性骨折。观察丝线缝合治疗方法, 有利于髌骨的最大程度复位并让骨折块得到固定, 使得髌骨得到最大程度地保留。

3.2 治疗的关键要点

(1) 手术之前, 充分评估患者的各种情况, 尤其是髌骨骨折的具体骨质和粉碎情形, 在此基础之上, 进行很好的遗患沟通, 让患者知晓使用这种固定方法, 有什么优缺点, 对手术适应证进行严格的掌握。 (2) 手术过程中, 髌前筋膜要给予充足的保护, 不能进行过多的剥离, 避免出现因为游离骨折块, 从而影响复位。也不要随意的摘取骨折, 避免出现骨缺损, 对于位于关节面的骨折块, 需要做出最大的努力保留下来。冠状面骨折块可以先通过使用可吸收线进行缝合固定。缝合髌骨的周围的时候, 丝线需要尽可能的靠近髌骨的后缘, 因为如果近髌前缘的话, 缝线收紧后, 关节面的骨折块就可能出现分离的现象[2]。另外一个必不可少的操作步骤就是环形缝合髌前筋膜, 如筋膜有破损, 现行修补, 后行缝合, 具体的缝合尺寸应该让髌骨周围与髌前的缝合之比达到3∶2。 (3) 解除外固定后, 积极进行膝关节屈伸练习, 如果条件许可, 还可以辅助进行CPM锻炼。

总而言之, 使用丝线对髌骨粉碎性骨折进行固定缝合治疗, 操作非常的简单, 创伤性也很小, 还不需要对内固定进行再次的手术解除, 功能层面上的恢复较好等诸多的优点, 对于此需要对手术的适应证进行严格的掌握。

摘要:目的 探讨丝线缝合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我院应用丝线缝合法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3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无感染发生。优17例 (54.84%) , 良9例 (29.03%) , 中3例 (9.68%) , 差2例 (6.45%) , 优良率为83.87% (26/31) 。结论 对髌骨粉碎性骨折症状, 使用丝线缝合治疗方法, 具有较小的创伤、治疗效果非常明显、具体的操作方法也非常的简便。

关键词:丝线缝合,髌骨粉碎性骨折,效果

参考文献

[1]邱贵兴, 戴勉戎.骨科手术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345-347.

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例中, 男7例, 女2例, 年龄22~53岁, 平均39岁。受伤原因:车祸5例, 摔伤3例, 重物砸伤1例。骨折部位:髁上4例, 髁上及髁间5例, 合并前臂骨折1例, 合并尺神经损伤1例。开放性骨折2例, 闭合性骨折7例。2例开放性骨折于伤后8h内行急诊手术, 闭合性骨折5例在伤后48h内手术。

1.2 手术方法

臂丛麻醉后, 取肘后“S”形切口, 切开皮肤、筋膜, 纵行或倒舌瓣切开肱三头肌, 清除局部血肿后行骨膜下剥离, 骨折块复位后将解剖钢板置于肱骨背侧面, 注意钢板两叉塑形平贴于内外髁上, 以螺钉固定。3例有内外髁分离者根据具体情况加用螺钉或克氏针横行固定, 1例因骨缺损严重而取自体髂骨植骨, 冲洗后分层缝合伤口。纵行切开肱三头肌显露且内固定牢固的4例患者术后用前臂吊带固定1周, 逐渐进行功能锻炼, 1周后开始用上肢关节功能锻炼器做肘关节连续被动活动功能锻炼, 根据患者情况, 逐渐增加活动角度, 术后2周切口愈合予拆线, 同时给予按摩疗法和中药熏洗。倒舌瓣切开肱三头肌显露的5例患者均采用石膏外固定肘关节于屈肘90°位, 早期活动手指及邻近未固定关节, 4周后拆除石膏开始肘关节功能锻炼。

2 结果

9例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 术后复查X线片, 骨折复位均达功能复位或解剖复位, 骨折全部愈合, 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2.5~9个月, 平均4.5个月, 优良率为84.5%, 治愈率100%。1例病人发生肘内翻, 约5°左右, 功能与外观无明显影响。本组中未发生骨化性肌炎、内固定松动、迟发性尺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1例术前合并尺神经损伤的患者, 术后恢复良好。

3讨论

良好的解剖复位是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成功的基础, 肱骨远端骨折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与其正常的解剖关系恢复的程度相关, 故手术应尽量争取解剖复位。其中肱骨滑车和肱骨小头是影响肘关节功能的重要因素, 它们为肘关节提供50%的稳定性[1], 所以肱骨滑车和肱骨小头是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优先复位区, 其它小骨片应尽量复位, 骨缺损严重时须植骨支撑。重建关节面, 可以保证关节功能的最大恢复, 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由于肱骨远端特殊的解剖结构, 导致内固定的选择仍有争议。总的来说, 使用内固定的结果优于非手术组。肱骨下端前后极薄, 但内外髁甚厚, 肱骨下端向前卷曲, 与肱骨干长轴形成30~50°的前倾角。髁部前屈角、前屈距、内上髁角以及外上髁角等值变异不大。Y形钢板两叉长短分别符合内外髁的长度、角度, 钢板远端矢状位与肱骨远端的前倾角相吻合。因此, Y形钢板不需塑型就可使钢板与肱骨下端骨骼外形相匹配, 保证了钢板与肱骨远端能紧密相贴, 达到解剖复位。Y形钢板螺钉固定位置位于内外髁及肱骨干上, 避开了肱骨远端最薄处, 因此能牢固固定骨折。Formasieri等证实, Y形钢板在抗前后应力强度上, 优于单块钢板, 同双钢板无明显区别, 在抗扭转强度上, 优于单块钢板和双钢板。同时Y形钢板体分叉避开了鹰嘴窝, 保证了肘关节活动时不受碰撞, 且双叉对称分布, 抗旋转能力强。因此, Y形解剖钢板固定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能够提供足够的稳定性来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 减少了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

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后, 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因入路不同, 对肘关节功能影响也不同, 而手术入路是影响骨折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手术暴露, 有利于骨折复位及其内固定。目前采用肘后正中切口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已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有人采用经鹰嘴截骨关节后方显露方式, 避免切断肌腱, 能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但存在截骨处不愈合等并发症, 本组病人4例采用经肱三头肌纵行切开, 虽不如以上方法暴露充分, 但切断肌纤维少, 不影响伸、屈肘活动, 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没有发生局部血肿、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纵行切开肱三头肌适宜于显露离髁较远的髁上骨折, 其显露内外髁较差, 故不适宜于累及内外髁的骨折。肱三头肌倒舌瓣入路则暴露内外髁较充分, 有利于骨折复位, 但因切断肌纤维, 术后需制动4周待肌肉愈合后方可进行功能锻炼, 且能轻度降低肱三头肌肌力。因此, 髁间及累及内外髁的髁上骨折宜采用肱三头肌倒舌瓣入路显露。总之, 手术治疗能使关节面最大可能地整复, 恢复其解剖关系, 并能给予坚强内固定, 能够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有利于骨折愈合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骨科医师采用手术治疗,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鹰嘴前移固定治疗鹰嘴粉碎性骨折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8例,男6例,女2例;年龄18~46岁,平均26.8岁。均为急性创伤患者,左侧2例,右侧6例。损伤原因:交通事故伤5例,机械损伤2例,高处坠落伤1例。均为闭性损伤,没有合并神经与血管损伤。按Colton提出的成人鹰嘴骨折分类法[4]:均为C型鹰嘴粉性骨折。术中切除鹰嘴骨折断端间小的游离骨碎块后骨缺损的间距6~13 mm,平均9 mm。手术时机:急性创伤8例中,5例局部肿胀不明显行急诊手术内固定;另3例因局部肿胀明显,行抬高患肢消肿,待局部肿胀消退后6 d内行手术治疗。损伤后至手术时间3 h~6 d,平均3 d。

1.2 手术方法

选用臂丛麻醉,取平卧位,上肢置于胸前。也可行俯卧位,上臂外展于小桌上。后正中切口,从鹰嘴上一横指稍偏离鹰嘴向远侧切开约10 cm,向两侧游离皮下组织,纵行切开骨膜,显露骨折部位,注意保护尺神经。切除鹰嘴骨折断端间小的游离骨碎块,将其保留可用于植骨。用尖嘴咬骨钳修剪两断端,使残存鹰嘴骨折近端部分前移后能较贴附的固定于尺骨断端,修剪时应尽可能保留两断端较多的骨质。然后,术者用拇指向前推压鹰嘴,以肱骨远端关节面作为指导,使其顺肱骨关节面滑向尺骨断端,并保持关节面对位。使鹰嘴骨折处关节面恢复满意,同时注意用咬骨钳修剪影响对位的骨嵴,使其对位较贴附。用1枚直径2.0 mm的克氏针,从鹰嘴尖部进入尺骨断端前侧皮质行临时固定。经C型臂X线机证实对位满意后,与克氏针相平行再旋入1枚直径2.0 mm的克氏针经过骨折端至尺骨前侧皮质,按常规方法完成张力带固定[5,6,7]。将取自骨折端的游离松质骨块再移植到固定好的骨折间隙,用2-0可吸收线缝合筋膜和皮下组织,最后缝合皮肤,切口留置引流条(见图1~3)。

图1 去除鹰嘴粉碎性骨折片示意图

图2 鹰嘴向前移示意图

1.3 术后处理

术后按常规应用抗生素,保持抬高患肢2d。48 h后去除引流条,行不负重能耐受的肘关节伸屈活动和旋前与旋后活动功能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切口周围皮肤情况,如有局部肿胀加重或皮缘血液循环差时,应停止活动,待局部情况好转后再行活动训练。骨折临床愈合后,再行负重下逐渐加大活动范围的功能训练。

2 结果

本组病例除1例引流口处有少量渗出,术后2周自然愈合外,其余病例伤口愈合满意。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5~3.0年,平均2.5年。没有发生肘关节异位骨化,骨折全部愈合。肘关节伸屈活动范围无明显受限,旋前与旋后达90°,所有肘关节均稳定,仅在触摸鹰嘴骨折部位固定针时有轻微疼痛。按Broberg和Morrey提出的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8],优6例,良2例。没有发生与该项技术相关的并发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典型病例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见图4~7)。

图3 行张力带固定示意图

图4 左鹰嘴粉碎性骨折术前三维CT

图5 张力带固定术后X线片

3 讨论

3.1 该项技术的优点

粉碎性鹰嘴骨折复位较困难,很难达到稳定的固定与鹰嘴关节面的理想对位。断端间骨碎块是影响固定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去除了断端间游离碎骨块,使两断面便于对合,保持了鹰嘴关节面的对位,按常规方法进行张力带固定,可达到断端间较稳定的固定。由于固定相对稳定,有利于术后早期进行肘关节伸屈活动训练,促进了肘关节功能恢复。经本组术后随访结果表明,这种非解剖性骨折对位,固定的稳定较好,没有影响骨折愈合,能恢复较满意的肘关节活动功能,达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若不去除鹰嘴骨折断端间游离的骨碎块,影响骨折固定的稳定性和关节面的对位,延长了术后固定时间,易发生骨折不愈合,术后难以进行早期肘关节康复训练,也不利于肘关节活动功能的恢复,发生关节僵硬难以避免。因此,鹰嘴粉碎性骨折去除断端间游离碎骨块,采用鹰嘴近端前移固定治疗是一种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特别适用于传统复位和固定方法治疗有困难的鹰嘴粉碎性骨折[3]。

图6 术后1年肘关节屈曲情况

图7 术后1年肘关节伸直情况

3.2 操作注意事项

a)去除鹰嘴骨折断端间游离的骨碎块,修整骨折断端以保证关节面对合,是该项技术的重要操作。笔者体会是:用尖嘴咬骨钳修剪就能达到上述目的,应用手术骨锯修剪骨端去除的骨量较多,不利于固定。b)术中操作时,术者注意用拇指向前推压鹰嘴,以肱骨远端关节面作为指导,使其顺肱骨关节面滑向尺骨断端,较容易达到鹰嘴关节面的对位。c)张力带固定时,克氏针的方向要掌握好,使其经鹰嘴尖从后向前至尺骨前侧皮质,正好位于尺骨冠状突以远。此处固定优于克氏针位于髓腔的固定,因为克氏针在松质骨把持不牢固。d)也可用2.0 mm克氏针从鹰嘴尖部进入尺骨断端前侧皮质行临时固定。经C型臂X线机证实对位满意后,用半螺纹4 mm螺钉行加压固定骨折端。根据复位情况,还可用全螺纹螺钉固定以避免骨折端发生过分加压。e)行后正中切口时,注意两端均为正中后,经过鹰嘴时应稍向桡侧偏,以免日后鹰嘴部位切口瘢痕磨擦引起疼痛。f)关于手术体位,最初笔者也取平卧位,上肢置于胸前。后来改用俯卧位,将胸部用软枕垫起,上臂外展于小桌上,肘关节屈曲30°,我们体会是在这种体位下操作较为方便。

3.3 该项技术的缺点

鹰嘴前移固定的前提是鹰嘴骨折端骨块必须够大,能适宜行内固定,尺骨端骨块也应有完整的冠状突以及骨端能适宜固定,因而在应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3]。

摘要:目的 总结鹰嘴前移固定治疗鹰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应用鹰嘴前移固定技术治疗鹰嘴粉碎性8例,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18~46岁,平均26.8岁。切除的鹰嘴和尺骨之间的碎骨块用于植骨,将鹰嘴用张力带技术前移固定到尺骨。损伤后至手术时间3 h~6 d,平均3 d。结果 术后随访1.5~3.0年,平均2.5年。按Broberg和Morrey提出的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6例,良2例。没有发生与该项技术相关的并发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 鹰嘴前移固定技术很适宜用传统复位和固定方法治疗有困难的鹰嘴粉碎性骨折。

关键词:鹰嘴前移,骨折固定,粉碎性骨折

参考文献

[1]赵光辉,王浩,师建军,等.单一鹰嘴解剖钢板治疗尺骨上段并鹰嘴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2,18(10):928-931.

[2]孙俊,杨柳青.鹰嘴骨折手术治疗与并发症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12):1135-1138.

[3]Iannuzzi N,Dahners L.Excision and advance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comminuted olecranon fractures[J].J Orthop Trauma,2009,23(3):226-228.

[4]Colton CL.Fractures of the olecranon in adults:classification and management[J].Injury,1973,5(2):121-129.

[5]Schneider MM,Nowak TE,Bastian L,et al.Tension band wiring in olecranon fractures:the myth of technical simplicity and steosynthetical perfection[J].Int Orthop,2014,38(4):847-855.

[6]Takada N,Kato K,Fukuta M,et al.Minimally invasive tension band wiring technique for olecranon fractures[J].Tech Hand Up Extrem Surg,2013,17(4):199-201.

[7]Oh HK,Choo SK,Lee CS,et al.Operative treatment of communited olecranon fractures using tension-band wiring and miniplate augmentation[J].Orthopedics,2013,36(4):275-278.

粉碎性骨折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2015年4月洛阳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26~62岁,平均年龄(41.2±3.2)岁;受伤到手术治疗时间2h~6d,平均(3.8±0.8)d;受伤原因:意外摔伤17例,车祸8例,重物打击伤7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24~58岁,平均年龄(45.2±2.1)岁;受伤到手术治疗时间2h~7d,平均(3.9±1.1)d;受伤原因:意外摔伤14例,车祸10例,重物打击伤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入院时间及受伤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3,4]

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临床经验丰富的骨科医师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钢板螺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关节活动程度、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2.1 内固定手术

内固定手术可分成从掌侧与背侧两种入路形式。(1)经掌侧入路:患者行臂丛麻醉,经掌侧行S形切口5~8cm,进入到桡侧腕屈肌后,保护桡动脉和正中神经,沿桡侧端切断旋前方肌,剥离骨膜露出骨折端,经复位处理后使尺偏角和掌倾角恢复到参考范围。术中在C臂透视机监视下确认骨折是否复位良好,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T形或斜T形锁定型解剖钢板行骨折端固定,术后给予消肿、预防感染等常规治疗。(2)经背侧入路:患者行臂丛麻醉,在第3鞘管尺背侧的间隙进行切开分离,并将支持带切开,之后向桡侧将伸拇长肌腱牵开,进行骨膜剥离,暴露骨折端,之后依照骨折线的走向以及骨折的实际粉碎情况,复位后以适当长度的T型解剖接骨板固定骨折端背侧,术中行C臂透视机监视骨折端及关节面复位情况。

1.2.2 外固定架固定手术

对照组患者平均受伤(3.9±1.1)d内进行外固定架固定手术治疗,患者卧位行臂丛神经阻滞或全麻进行麻醉,以气压止血带进行止血。从患者第2~3掌骨的位置做1cm左右的小切口,共2个,各打入1枚外固定针,并使螺钉与患者掌骨干之间的角度控制在90°左右,同时要避开桡神经,在距离骨折线7cm左右的桡骨背侧骨干部位做1cm大小的小切口,共2个,打入2枚固定螺钉,再安装外固定架,并对长度及固定架的方向进行调整,于关节面开一小切口,以克氏针从小切口进行撬拨复位,如果发现不稳定状态的骨折块,则以克氏针进行固定。

1.3 疗效判定标准[5]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评分范围为0~10分:0分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低于对照组的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6,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外科骨折疾病,若患者在发生骨折的短时间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导致身体伤残的严重后果。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以及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发生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其手术治疗情况已经引起了医疗工作者的关注,如果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得到良好的保护措施,患者就不能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6]。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方式以外固定为主,虽然此种方式能够起到一定治疗效果,但是桡骨粉碎性骨折的骨折情况复杂,仅以外固定架固定的方式并不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7]。内固定治疗是手术开放骨折端,完善复位后通过T型支撑板钉板间的锁定与支撑作用,使得骨折端复位后获得有效稳定,保持关节面生理状态,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恢复关节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关节活动程度,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内固定手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5年4月洛阳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钢板螺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且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骨折,粉碎性,关节内骨折,内固定器,治疗结果

参考文献

[1]姜保国,张殿英,傅忠国,等.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2002,22(2):80-83.

[2]唐华军,熊英辉,刘建平.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的内固定治疗[J].黑龙江医学,2012,36(6):454-457.

[3]李宽.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4):3339-3340.

[4]陈群.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外医疗,2015,35(24):91-93.

[5]张峰.手术结合中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56(20):148-149.

[6]张正彪,王平,罗洪磊,等.手术结合中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3,9(6):115-116.

粉碎性骨折 篇11

【关键词】锁定钢板;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肱骨近端骨折是现代骨科临床中极为常见的上肢骨折,占全身骨折的4%左右。相关的文献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的肱骨近端骨折并不需要手术治疗,仅有20%左右的患者在出现骨折后需要运用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1]。为了更好的探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式,我院特组织本研究,并对其中观察组患者运用了锁定钢板的方式进行治疗,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一共98例,均为我院2008年6月1日—2012年10月1日期间收治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其中,男性55例,女性43例,患者的年龄为22—84岁之间,平均59.5岁。本组患者中,左侧骨折患者45例,右侧骨折患者53例,其中,车祸伤患者55例,摔伤患者43例。患者的Neer分型结果如下:二部分骨折患者19例,三部分骨折患者59例,四部分骨折患者20例。本组患者中,合并肩关节脱位患者11例,合并同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例,合并同侧肱骨骨折患者7例,合并有股骨、骨盆骨折患者11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或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32例。随机将所有研究对象分组,分出的两组患者无论在性别、年龄,还是在病情、致病原因、合并症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运用传统AO钢板的方式进行治疗,即在患者进行骨折复位后,运用拉力螺钉固定其骨折块间,再运用T形板或者三叶草型钢板作为支持进行钢板固定;而观察组患者则运用锁定钢板的方式进行治疗,具体的手术操作步骤如下:

取平卧位,并将患者的肩部垫高,运用臂丛麻醉或全身麻醉。经患者的前外侧沿着其三角肌前内侧进行切口,并复位骨折。肱骨近端的锁定钢板放置于患者的外侧关节囊之外,无需进行塑形。运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再运用螺钉在患者的骨折近端与远端分别进行固定,并多角度进行C臂透视观察,待证实患者的骨折复位满意之后,再进行冲洗,并逐层关闭手术切口,放置引流管即可。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术后均常规运用抗生素,以预防术后感染的出现。术后24小时拔出其负压引流管,并于第2天开始进行患肩的轻微活动,1周后进行患肩的主动锻炼,手术后6—7周进行抗阻力等相关训练。

1.3疗效评定标准

本组研究的疗效评定标准以Neer骨折评分标准为主要依据制定,即评分总分共为100分,其中,患者的疼痛为35分,功能为30分,活动程度为25分,解剖复位状况为10分。90—100分的患者为优、80—89分的患者为良,70—79分的患者为中,70分以下的患者为差,优和良计入本组研究的优良率[2]。

1.4统计学处理

SPSS13.0数据处理软件被充分的运用于本组研究的数据处理中,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79.5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5.31%,差异具有显著性,即P<0.05。具体的数据对比表格如下:

表1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对比

组别患者例数优良中差优良率

观察组4929107339(79.59%)

对照组4924810732(65.31%)

3.讨论

肱骨近端骨折是近些年来十分常见的骨科骨折类型之一,常见于中老年人群,此骨折的类型较为复杂,预后较差。大多数的老年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等,因此,低能量的损伤便可导致其出现骨折。当老年患者发生肱骨近端骨折时,应该以恢复患者关节正常功能为主要治疗目的,有效的治疗方式包括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然而,非手术治疗的时间较长,骨折在愈合之后极易出现周围软组织粘连等并发症,从而对其肩关节活动产生不良影响。基于此,临床中提倡运用手术的方式来治疗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是近些年来治疗肱骨近端常用的手术方式,其主要是根据患者肱骨近端的骨折特点而设计的手术方法,特别适用于肱骨近端的粉碎性骨折。钢板运用了解剖型设计,不需要进行预弯,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其对患者肩峰的撞击。钢板和螺钉形成稳定的三角形,对于保障患者术后康复训练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79.5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5.31%,差异具有显著性,即P<0.05。由此提示,对于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患者而言,运用锁定钢板的方式来进行治疗是十分安全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于连祥,王林,刘庆鹏.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2,14(06):513-517.

[2] 罗伟.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61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24):221-222.

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的修复体会 篇12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51例患者中男37例,女14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58岁,平均31.5岁。平均住院天数20 d;正中骨折15例,颏部骨折18例,下颌角骨折12例,骨髁骨折6例。车祸伤36例,砸伤12例,撞伤2例,下颌骨囊肿导致的病理性骨折1例。所有患者均有咬合错乱、张口困难等症状。

1.2 治疗方法

术前访视病人,阅读病历,了解病情及所施手术情况,作必要的心理疏导。术中患者取仰卧位,枕下垫一头圈托起头部,固定好四肢,两腿间垫一软枕,上方垫一中单用固定带固定,松紧适宜。采用局部麻醉或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材料为小型钛板(厚度1.0 mm,长度规格4孔、6孔、8孔,螺纹钉直径2.0 mm,长度6.0~8.0 mm)。手术方法[2]:大部分病例采用口内切开复位固定;如为下颌角、下颌升支部多发性骨折、髁状突骨折可采用口内口外联合人径。做口内切口后分层剥离组织黏骨膜,暴露骨折断端。术中手法复位,使骨折断端对位,作暂时性的颌间结扎固定,恢复患者正常咬合关系。根据Champy固位原理[3]在下颌骨应力轨迹进行小型钛板固定的位置选择,复位后作钛板固定。术毕,冲洗创口,严密缝合口内外创口。术中器械护士应该熟悉手术步骤,主动敏捷地传递手术器械,保持器械台平整、干燥、无菌,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及查对制度。术后口内应用口泰漱口液漱口,常规予抗生素应用7 d,术后7 d内进食半流质,1周后软食,合并髁状突骨折者2周后进流质饮食。

1.3疗效判定标准

效果优:骨折复位愈合良好,咬合关系正常,张口度3指(4 cm以上)。良:骨折复位愈合良好,咬合关系欠佳(前后牙部分开颌1 mm,左右或个别牙错颌),张口轻度受限2指左右。差:骨折未复位,错位畸形愈合,明显咬合关系紊乱,张口受限1指左右[4]。

2 结果

术后3个月~6个月随访,观察咬合关系、张口度及下颌骨X线检查骨质愈合情况。术后X线片示骨折均解剖复位。咬合关系均恢复。按以上标准判定:本组优44例,良5例,差1例,不正常1例。优良率96.1%。

3 讨论

3.1 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表现

下颌骨粉碎性骨折是指一个骨折部位有多条骨折线,超过一个游离骨折片(直径不小于1 cm)[5]。骨折按部位可分为颏部、下颌体部、下颌角、下颌支、牙槽突、髁突及冠突骨折。下颌骨粉碎性骨折为高能量作用下的损伤,受力点往往就是骨折的发生部位。绝大多数患者有一处粉碎性骨折,极少数有两处、多处及全下颌骨骨折。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牙齿咬合紊乱、骨的异常活动、下颌运动受限、面下部畸形。骨折的碎骨片移位及相互嵌顿可表现有下颌矢状向的缩短,面下部的增宽,会造成下颌骨在三维方向上收缩。双侧颏部的粉碎性骨折,中部骨折段由于颏舌肌、颏舌骨肌牵拉而向后移位,可引起舌后坠而发生窒息。多数患者还出现颏部及下唇麻木。

3.2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的坚固

内固定颏、下颌体、下颌角、下颌支骨折的坚固内固定使颌骨骨折的治疗有了质的飞跃[6]。坚固内固定与传统的钢丝结扎、克氏针固定相比,钛板螺钉固定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且骨折端的稳定性高,加快了骨断端愈合,缩短了颌间拴结时间。钛板具有良好的相容性[7],有较强的机械性能,有利于骨界面的传导与塑形,并具有良好的抗磁性。坚固内固定组织学上表现为没有外骨痂形成的新骨直接连接,类似于软组织的I期愈合,称直接愈合[8],钛板与钛钉留置体内不需取出,避免再次手术,并减轻其经济负担,钛钉多不在一条直线上,形成多个稳定性三角形支架,从而产生对骨折面绝对的稳定性,利于骨折愈合。如果多发性骨折伤后软组织瘢痕的形成和牵拉,影响骨折断端的稳固性,可以在微型钛板内固定完成后辅以颌间牵引固定,以保证术后骨块在正确的位置上愈合。

摘要:目的 总结下颌骨骨折的治疗措施,探讨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的修复体会。方法 收集2007年4月~2010年4月期间住院治疗的下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共51例,对其治疗方法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 术后X线片示骨折均解剖复位,咬合关系均恢复,按标准判定:效果优44例,良5例,差1例,不正常1例。优良率96.1%。结论 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的复位固定及恢复咬合关系均有一定难度,坚固内固定技术在粉碎性骨折的诊断与治疗中起了较大的作用,效果可靠。

关键词:下颌骨骨折,内固定,修复体会

参考文献

[1]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479.

[2]郑卫东.小型钛板在下颌骨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分析.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6,4(5):382-38

[3]Champy M,Lodde JP,Schmitt R,et al.Mandibular osteosynthe - sis by miniature screwed plates via a bucc approach.J Oral MaXillofae Surg,1978,22(l):14-21.

[4]赵清.下颌骨骨折66例回顾性分析.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 29(9):64-65.

[5]王浩,唐友盛.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的诊断与治疗.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9,19(6):440-441.

[6]归来,三维钛合金小夹板坚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97,11(4):196-198.

[7]焦艳军,范亚伟.下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的临床应用.山西临床医药杂志,1999,8(2):105.

上一篇:小区管理下一篇:社交网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