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小语种

2024-10-19

区域性小语种(精选8篇)

区域性小语种 篇1

语言具有很强的传承性, 它通常与国家、地区、民族间长久的历史渊源有关, 比如在日语中许多事物名词的读音和汉语颇为相近。语种无论大小都是承载信息的载体, 也是传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习俗、科技的纽带, 每一种语言的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财富。从这个角度看, 小语种语言相对于英语或是联合国其他五种工作语言来讲是毫不逊色的。每一种小语种语言都承载着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已跻身于世界大国行列, 越来越多地接受并融合世界各国的文明、文化, 社会各方面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迫切。通过对我国小语种语言的教学现状进行探讨, 分析社会各方面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 提出推广小语种教学, 促进人才就业的主张。

1 小语种教育在我国的现状

在网络搜索引擎上以“小语种”为关键词搜索, 可以得到3000余万条相关信息, 其中最热门的是小语种的学习和就业内容。我们可以发现, 人们学习小语种语言的原因有的是出于对小语种语言的兴趣爱好, 为的是拓展自己的视野, 丰富自己的知识;有的则是通过对小语种语言的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品位, 试图以此改变自己的命运和生活轨迹。在整个中国, 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并能用英文写作的人众多, 而要找一个讲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语的人就有困难了, 能讲希伯来语或普什图语的人则更是凤毛麟角。

在我国,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而被广泛重视, 我国现有的外语教育体制中, 英语占据着毫无疑义的重要地位。按我国的教学安排, 儿童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习英语, 有的城市甚至在学前阶段就让孩子开始接触英语了, 而且还开办了许多双语幼儿园。在高等教育阶段, 几乎所有高校都开设英语专业, 招收英语专业学生, 英语专业毕业生的产出大量增加。这种形势带来的直接结果, 就是僧多粥少, 大大压缩了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空间, 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下降。

而另一方面,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 中国正日益融入世界。英语之外的其他语种在社会上的需求量正在逐年增加。但囿于我国现行的外语教育体制, 小语种人才稀少, 有的语种甚至到了稀罕的程度。社会需求与人才数量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 一些院校小语种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100%, 甚至有的小语种专业学生毕业前就被预订一空了。

重视小语种教学, 改变学生在整个受教育阶段只以英语为唯一外语局面, 是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对外语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很多大中城市的教育界意识到了这种情况, 面对小语种逐年升温的现实, 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开展多种语言的外语教学。开设多语种外语教学的学校大多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大中城市中有特色的学校和重点中学。从2004年起, 上海市有关部门就开始筹划在中学开展多语种课程与教学的计划。除了英语外, 日语、法语、德语等小语种都将逐渐作为中学生的第二外语甚至第一外语进入中学课堂。截止到2004年, 上海已经有几十所高中在各自的校本课程中引入了小语种课程教学[1]。到2005年9月, 北京67所普通高中开设了外语实验班。试点高中外语实验班除开设英语课程外, 还开设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日语、韩语等近2O种外语课[2]。下表列出了在我国最受欢迎的九种小语种的开办院校数量及主要使用的国家和地区[3]:

尽管多所高校已增设了小语种专业, 尽管大中城市已在试点多语种教学, 但面对我国对外经济迅猛发展的势头, 小语种人才将依然炙手可热。

2 社会对小语种语言的需求和就业前景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蓬勃发展, 走出国门办企业, 引进外资办工厂, 极大地振兴了我国的经济。随着中外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数量激增, 所涉国家、地区也较以前大大丰富起来。来自意大利、泰国、荷兰、西班牙等国家的企业越来越多, 其中, 由于经营和企业内部高层间交流的需要, 大多数企业在招聘中国高层员工和文秘时都要求能用企业所在国的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小语种人才的需求行情不断看涨。此外, 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广交会等大型国际性活动, 也推动了小语种学习培训的升温。旅游业、会展业和职业培训机构最先青睐小语种, 在这些行业中, 法语、德语、日语、韩语最受欢迎, 几乎成了“大语种”。

我国加入WTO后, 举办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性盛会。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南宁南博会, 上万名志愿者充当翻译。而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入驻中国, 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以召开各种会展闻名的上海, 近几年举办的各种国际性会展每年都以20次以上的速度增加, 与之不相适应的正是小语种人才的奇缺, 连俄语翻译都稀缺, 阿拉伯语、葡萄牙语、希腊语、意大利语的翻译更成了“熊猫级”的人才。在南博会期间, 南宁不得不采用权宜之计, 请了大量的边境村民做东南亚语言的临时翻译。

据昆明市旅游局统计, 昆明市有10325名持证导游, 其中外语导游1235名。而这1235人中, 英语943人, 日语166人;俄语、印尼语、葡萄牙语、老挝语、阿拉伯语、意大利、西班牙等小语种导游奇缺, 除了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各1人外, 其他语种人数均为零。作为昆明主要客源地的东南亚国家, 泰语导游也才54人, 越南语12人;德、法语种导游分别有29人和24人[4]。据昆明市导游协会会长李鼎惠介绍, 昆明小语种导游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越来越多的海外游客来到昆明, 特别是一些小语种国家的游客来昆后, 很多地接旅行社都安排不出精通该国语言的导游, 有时也只有让英语导游临时充当翻译, 但是效果都不好[4]。

导游是外语人才需求较多的一个行业。在全国导游资格考试中, 武汉旅游局的统计显示, 小语种导游市场缺口较大, 特别是俄语、韩语、法语等导游缺口较大。安徽省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显示, 随着黄山至首尔航线的开通, 以及九华山受韩国游客热捧, 皖南地区朝鲜语导游紧缺, 为了缓解需求, 黄山市不得不从吉林省引进了一批朝鲜族居民[5]。

近年来, 我国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往来日益密切, 我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全球游戏规则的制定和运行中, 国家机关和企业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都明显增大;入驻我国的众多外国企业中, 有大量是来自非英语国家的。对外, 我国驻外机构逐渐向经济领域深入, 相当多的国内企业家前往其他国家从事制造业、商业贸易活动, 其中许多都是小语种国家和地区, 从而带动了该地区小语种人才的需求。

全国各地区对小语种的需求并不匀称。东北地区对俄语的需求量很大;广东、广西等南方省区, 由于地域因素边境贸易发达, 对越南语、泰国语需求量很大;北京由于有新华社、外交部、国家安全部、国际广播电台、商务部等政府机构, 需要的语种很全, 基本上吸纳各个语种;沿海大城市对日语、法语、德语等热门小语种需求量相当大, 这类人才储备告急;而西北地区如宁夏、甘肃、陕西等, 急需阿拉伯语人才, 这些地区已开设出了教授阿拉伯语的民办学校, 以满足民间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小语种人才已经成为许多地方的政府、行业、地方经济发展的紧缺人才。小语种人才需求升温正是我国经济稳定以及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

3 结束语

在国家强大、民族富强的高度, 大力培养我国小语种人才是提升国力, 提高国民素质, 为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和民族的繁荣昌盛提供人才、沉淀底蕴。站在个人的微观角度, 由上述各点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 小语种毕业生凭借专业的独特优势, 在就业市场上十分抢手。就业率远高于普通的英语专业, 就业前景十分看好。

改革开放是我们国家坚定不移的国策。对外, 一个开放的中国将越来越多地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发展友好往来, 我们需要各种小语种人才;对内, 外交界、传媒、旅游、经贸、教育、科研、外企等同样需要大量的小语种人才。因此, 我们需要一种能源源不断提供小语种人才的教育机制。小语种人才的培养应该从初中阶段开始, 以延长学习时间, 可以作为第二外语, 有条件的大城市甚至可以让学生选为唯一外语。同时也要依据国情, 按地域不同分配开设不同的语言 (比如东北地区开设韩语、日语;西南地区开设法语、缅甸语、越南语等) , 以更好更有效地培养出优秀人才。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 小语种专业人才会日渐紧俏, 其就业率将会成为人才市场的一大亮点。

摘要: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 社会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通过分析区域性小语种在我国的近况和我国小语种教育的现状, 比对社会各方面在小语种人才中需求远大于供给的不平衡, 认为小语种就业前景美好, 并对小语种教学按区域特点提前介入学生课程提出建议。

关键词:区域性小语种,社会需求,就业优势,前景

参考文献

[1]唐颖.面向多元社会的中小学多语种外语教育[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9 (12) .

[2]罗德宏, 容安才.20门外语将进中学课堂[N].中国青年报, 2005-08-23.

[3]华禹教育网.意大利语等九大小语种:哪个就业形势最好[EB/OL]. (2008-10-05) .http://www.huaue.com/jy/200810524037.htm.

[4]丽江中国国际旅行社旅交汇网.云南导游小语种导游奇缺[EB/OL].http://www.17u.net/wd/detail/4_27695.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安徽导游考试缘何火爆[EB/OL]. (2007-12-07) .http://www.cnta.gov.cn/html/2008-6/2008-6-26-16-37-50-925.html.

小语种语言要求 篇2

法国

世界第三大语言,联合国的官方语言之一。如果申请法语授课课程,需要学生在国内具有500课时法语学习的基础,在法国也要先进行一年的语言学习。

另外,需要特别提醒的是,2013年6月,DELF(法语学习证书)和DALF(法语高级水平证书)正式引入中国。两者皆属国家级法语文凭,由六个独立证书组成,即A1、A2、B1、B2、C1、C2,分别对应欧洲语言参考框架的六个语言水平,每个级别的考试都将考察学生的四种能力,即书面理解、书面表达、口语理解和口语表达。据了解,对于本科阶段要去法国留学的同学来说,需要达到B2的水平,该证书终身有效。

意大利

需要在意大利强化半年意大利语之后再参加意大利大学的入学考试。想要进入大学学习文化课程,一般要求达到B2水平。

西班牙

要通过西语的DELE考试方可被西班牙大学录取,相当于要求达到B2~C1水平。

德国

会有相应的语言班或者预科班给学生提供强化和提高小语种的条件。一般来说,德语要达到德福4个4分或者DSH 2级才能进入大学本科阶段学习。

荷兰

当地语言为荷兰语,但是英语的普及程度在95%以上,所以学生在荷兰不会遇到任何沟通障碍,但是如果能够掌握荷兰语,会有助于找工作以及日常生活。

区域性小语种 篇3

一、高考日语考生的优势

无论新课程标准对教育教学的目标如何设定,对学生和家长来说,中学阶段的学习主要是为了考入理想的大学,社会衡量一所中学的教学水平也往往看其高考的升学率。近几年来,日语高考平均分远高于英语平均分,在升学方面占据一定的优势。

历年日语高考平均成绩比英语要高出20-25分,原因如下。

高考试卷有两种形式:一种为全国统一试卷,一种为各地的自主命题试卷。目前很多经济发达地区采取了自主命题的形式,受城市国际化进程的影响,社会、学校和家庭对英语教育的重视由来已久,中学生整体英语水平也逐年提高,所以一些发达地区的自主命题高考英语试卷考查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难度较大。

与此相对,高考小语种只有全国卷,日语考生其他科目参加自主命题的考试,日语科目则参加全国卷的考试,日语试题需均衡考虑国内不同地区的教学差异,以全国平均水平出题。这样一来,日语的全国卷和英语的地区卷就有了一个难度上的差别。

二、高考日语考生的劣势

是否中了学解阶一段下选各项择日非语常作熟为悉第一听外说过语,的不太学熟生悉,会完受全四不方知面道的限制。

(一) 升学受限

在中学把日语作为第一外语的学生在初中、高中毕业时, 外语只能选择日语卷, 而很多高中和大学对日语考生有招生限制, 上海的绝大多数的高中和半数以上的大学不招收日语考生。福田康夫58.6%28.2%13.3%自民党20.4%44.8%34.8%山口百惠45.3%39.2%15.5%

(二) 自主招生受限龟梨和也41.4

目前很多大学在高考前自主招生,通过高校自主招生的学生在高N考HK中可以获得22加.7分%或者被提33.前1%录取,但是44自.2主%招生考试的外语语种只有英语,在实际操作上就淘汰了日语考生。

(三)就业受限

是否在了现解在一社下会各,项高中非毕常业熟生悉是听无说法过实,不现太就熟业悉的,完学全习不日知语道的中学生不可能在高中毕业时进入公司、企业等。即使他们考进了大学银,座毕业后由于63缺.5乏%英语会话28.能7%力,也会在7.就7%业中处处碰壁。祇园祭15.5%37%47.5%

(四)留学范围缩小

部分日语学生初中或高中毕业后直接出国留学,但由于不懂O英TA语K,U(只御能宅去)日本4留0.学3%。英语学3生0.可9%以去美国、2英8.7国%、澳大利亚等使用英语的国家,也可以通过先进语言学校再考大学的方式去日本等非英语国家留学,选择面非常大,相对于此,日语学生留学可谓“华山一条路”。

三、高考日语考生的前景

(一)中学日语教育与高等日语教育的合作

中学日语教育要保持并发展下去,毕业生的出路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中学的日语学生有很好的发展前途,才能使日语教育突破发展的瓶颈,得到社会的认可。在这方面,加强与各层次高校的合作尤为重要。

1. 建立优秀毕业生保送一流大学的合作。

学习日语的中学生中不乏品德优良、成绩优异、有相当工作能力的佼佼者,中学应争取与一流大学达成日语保送生的合作协议,使优秀的日语学生直接进入一流大学的日语系深造。

上外附中每年的高三日语毕业生中有40-50%可以直接升入上海外国语大学日语系学习,甘泉中学2008年至2010年共有7位高三日语学生通过提前考试进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日语同声传译系学习,这些对学习日语的学生来说是很好的机会。

中学日语教育要发展和扩大,学生的出路是一个重要因素,在目前限招问题无法简单解决的情况下,开展日语教学的中学需要积极寻求与大学的合作,扩大通过保送直升进入高等院校的学生人数,扩大日语学生的专业选择面,使更多中学优秀的毕业生凭借日语特色优势在高考前以预录取的方式进入大学,这样中学第一外语日语才能有更大的发展机会。

2. 加强与大专和职高的合作,培养懂得日语和技术的灰领人才。

对于中学阶段成绩一般的日语学生,在高考中如果不能达到第一批本科类大学的投档分数线,只能在为数不多的第二批本科类大学和十几所大专职高中选择日语系。这些学生升学前景的黯淡使中学日语教育的发展陷入困境。

开展日语教育的中学应加强与大专和职高的合作,使之开放技术类专业招收日语学生,甚至可以通过自主招生提前录取日语学生。社会需要复合型的人才,尤其是有一定技术水平和语言能力的灰领人才缺口很大,上海的很多日企需要懂日语的一线技术人员,有的企业不惜花钱请专职日语教师对员工进行日语培训。在中学期间打下扎实的日语基础、有相当日语语言沟通能力的学生如果能够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在大专和职高学习两到三年的专业技术,不仅解决了中学日语学生的出路问题,而且解决了缺少复合型灰领人才的问题。

(二)中学日语教育与海外教育机构的合作

1. 完善保送留学生制度。

目前,有一部分学习日语的中学生在初中阶段就有计划去日本留学,很多有经济实力的家庭,在孩子高考后不能进入理想大学的情况下也会选择出国留学。中学日语教育要加强与日本高等教育机构的合作,建立日本留学的免试制度。高中毕业生通过校长推荐和日本大学的来沪面试,合格即可办理入学手续,省去了学生参加日本留学考试的繁琐和奔波,也省去了通过留学中介出国的高昂费用。面试合格的学生可以直接进入大学本科一年级就读,不需要在语言学校进修日语。这样的合作对学习日语的中学生来说是一条很好的出路。

不过,保送留学生制度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现在能够免试入学的日本大学只属于日本国内二、三流的大学,且能报考的专业较少,一般只有国际交流、国际关系等专业招收免试留学生。积极与一流大学实现合作、扩大大学招生专业是中学日语往更高更深发展的一条途径。

2. 建立高中阶段赴日研修制度。

学习日语的学生,在高中阶段能够有日本研修经历,不仅可以促进其日语学习,而且在今后的大学自主招生考试和高考中都会占有一定的优势。建立和完善高中生赴日研究制度是中学日语教育发展的一条出路。现在高中生的赴日研修一般分为三种情况:一是为期一年的长期研修(AFS项目 (1) ),高中生暂停国内的学籍,在日本学习生活一年,回国后继续学业;二是为期三周听力到两词个汇月与不语等法的完短型期填研空修;三阅是读为期翻一译到两写作周上的海访市问英研语修。20后题两者2时0间题较短,学15生题无需5暂篇停20学题籍。6题/

单纯通过高考研究中学的日语学习,我们能够找到很多高学考习卷、题升型学2和0就分业上2的0问分题,并30能分有针对3性5地分提出20解分决的25办法,但是笔者在最后,希望通过摇此文提醒社会关注中学日语学生的学习目的。笔者在181名把日语作为第一外语的中学生中全,国开日展语了一15项题关于日40本题感知度的无问卷调4查篇,2内5题容涉无及日本/社高会考常卷识题及型青3少0年分文化4,0受分访者中初/中生1285人0,分高中生/53人3。0分

问卷得出下表:

令人惊讶的是,有近40%的学生不知道前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和东京最繁华地段银座,近80%的学生不了解日本最大的广播电视机构NHK,只有15%的学生知道日本最传统的节庆活动“祇园祭”。而日本现在最当红的偶像派明星“龟梨和也”,表示非常熟悉的也只有41%。“非常熟悉”比例最高的是日本人气动漫“龙猫”。86%的中学生对日本动漫及游戏非常感兴趣,很多学生甚至表示“来中学学习日语的目的是能看懂日本的动画片”。在生活实践方面,学生对去日本旅游、留学感兴趣,有一定的“哈日”倾向。

一直以来,中学的日语教育很重视语言知识,词汇、语法、句型等都成为教学的重点,也有老师在教学中介绍日本文化、风俗习惯等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学校和教师都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如何让学生正确认识日本?虽然语言知识有助于交流、文化背景有助于了解,但只着眼于表象文化的介绍,容易让学生对日本的认识产生两种偏差:要么盲目崇日,要么简单反日。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形成社会意识、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如果在中学开展了日语教育,仅仅进行语言知识的传授和简单的日本文化介绍是远远不够的。鉴于中日之间的复杂关系,日语教师一定要有一种历史使命感和对跨国文化理解的高度素质,在日语教学过程中,结合日语知识和日本文化,将中日之间源远流长的相互交流、中日之间的友好历史和摩擦背景等客观地教给学生,让中学生在日语学习过程中全面了解日本社会,体会日本文化的内涵,知道中日文化的渊源,做到理性“知日”,而非盲目“崇日”;教会学生懂得以史为鉴,懂得相互理解,懂得学习日本的长处,也懂得传播中国的文化,通过这样的学习,为国家培养热爱祖国而又熟知日本社会的“知日家”后备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日语教学大纲 (试用)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日语教学大纲 (试验修订版)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日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日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日语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7]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日语1[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8]上海市教育考试院.2008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M].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9]上海市教育考试院.2005—2007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录取人数及考分[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

区域性小语种 篇4

2008年11月,广西财经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东南亚方向)被批准为国家级第1类特色专业,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科建设提升为国家级学科建设范畴。该专业以培养具备经济学、管理学、国际贸易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能运用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实务技能,分析东南亚市场行情,熟练地开展国际贸易业务,具有较强的泰语、越语或马来语应用能力,能满足外资企业进行国际贸易业务管理的需要,并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级经贸人才为培养目标;专业培养模式采用“3+1”教学模式,即学生先在广西财经学院进行3年本科阶段的学习,第四年到广西财经学院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院校(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的高校)访学1年,学习结束,成绩合格者可取得广西财经学院的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本科毕业后,学生可以继续到东南亚国家的合作院校留学1年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取得国外大学的硕士学位和相应语言学习证书。

基于广西财经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东南亚方向)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再适用于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需要,其原因在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均为培养具有小语种语言能力的专业人才或具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知识的单一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显著的特征是相对将语言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独立开来,具体体现在2个不同专业的设置。从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来看,广西财经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东南亚方向)国家级特色专业是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既精通小语种又具有相关知识背景的高级商务管理人才和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高级经贸操盘手,而从目前中国-东盟经济技术合作的情况来看,市场对这种人才有较大的需求弹性。在此背景下,广西财经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东南亚方向)国家级特色专业如何突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以小语种双语教学①为切入点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实用人才,这是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2 双语教学概念和阈限理论框架

2.1 双语教学概念界定

双语教学源自双语现象(bilingualism)。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意思是“Two Languages”(2种语言),是指在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有2个或2个以上民族同时存在,并存在2种或2种以上文化历史背景条件下,进行交流或必须运用的2种语言。这2种语言中,一种是母语或本族语,另一种是后天习得的第二种语言或者外国语。

界定双语教学的概念,必先澄清与之经常同时出现的专业词汇“双语教育”。世界语言学专家M.F.麦凯和M.西格恩指出“双语教育这个术语指的是以2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系统,其中一种语言常常是但并不一定是学生的第一语言”[1]。托斯滕·休森与奈维尔·泊斯特莱特沃尔特(Torsteni Husen and Neville Postlethwalte)在《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对双语教育下的定义是:双语教育定义的最低必要标准,应该是一种在教学的某些过程中至少使用2种教学用语的教学法。教学中使用2种语言,不一定同时使用,不必在同一学期内使用,而是在各年级连贯地使用2种语言[2]。美国教育家鲍斯顿(Pawlston)将双语教学界定为“对同一学生群体,运用2种语言(母语和一门外语,通常是英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一个完美的双语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感与对2种文化的自豪感[3]。

而我国理论界目前对双语教学还没有统一的认识,笔者认为,所谓双语教学是指在特定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母语和第二语言传授专业学科知识,引导学生运用第二语言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2.2 阈限理论框架

阈限理论(the thresholds theory)也称为“起始点理论”、“临界理论”。阈限理论把学生的双语水平粗略地划分为3个层次和2个阈限。3个层次即低级层次、中级层次和高级层次,2个阈限即第一阈限和第二阈限。在第一个阈限以下,即低级层次;在2个阈限中间,即中级层次;在第二个阈限以上,即高级层次。阈限理论分3层阐述了各个层次与学生认识发展之间的关系。低级层次:未精通2门语言中的任何一门语言,对认识发展产生负面效应;中级层次:精通2门语言中的一门语言,对认识发展既不产生正面效应,也不产生负面效应;高级层次:精通2门或2门以上语言,对认识发展产生正面效应[4]。阈限理论的基本框架如图1。

3 小语种双语教学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3.1 实施小语种双语教学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培养区域性专业人才的需要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如何融入区域合作赢得竞争,关键就是培养和储备具有国际意识和适用于中国-东盟区域经济技术合作的综合型人才。越南语、泰语和马来语是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使用最多的语言,提高专业人才的小语种水平和小语种能力对促进中国-东盟经济交流与合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广西财经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东南亚方向)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培养专门人才和国际化高级人才,即培养既掌握现代专业知识又具备熟练的专业外语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3.2 实施小语种双语教学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践行教学改革的客观需要

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使高等院校的竞争日趋激烈,因此,突出特色,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人才是广西财经学院的生存之本。目前,我国内地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许多企业纷纷投资于东南亚市场,特别是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市场,因而对精通小语种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尤其是对除了掌握英语外还掌握第二外语甚至第三外语型人才有强劲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广西财经学院应主动地承担起培养区域性专业人才的重任,在教育教学上探寻与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之路,这就要求广西财经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东南亚方向)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推进小语种双语教学,进一步挖掘潜力,改进教学模式,更新办学理念,优化教学思想和办学环境,提升办学实力与办学水平,大力培养市场需求的特色专业人才。

3.3 实施小语种双语教学是推进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有效途径

实施小语种双语教学是推进学科建设和提升学科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可以学习国外最新的优秀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应用到教学中。同时,可以及时了解国际上学科专业发展的新动态,从而提高教师和学科的国际竞争力,以满足学生所需、社会所要,进而保障非语言经济类院校人才培养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中实施小语种双语教学还可以促进该专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吸纳和借鉴国外先进经营管理理念与方法,充分理解和掌握国际惯例,从而为培养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优秀人才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最终使广西财经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东南亚方向)国家级特色专业培养出众多面向东南亚市场、具备国际经营头脑的高级商务管理人才和高级经贸操盘手。

4 基于阈限理论的小语种双语教学模式探讨

目前,最常见的双语教学基本模式有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维持式双语教学模式、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等。根据广西财经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东南亚方向)国家级特色专业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是该专业实施小语种双语教学的最佳模式选择。下文将结合笔者开展双语教学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力求探寻适合于广西财经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东南亚方向)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小语种双语教学模式。

4.1 阈限理论第一阈限小语种基础语言教学

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要求在学生刚进校时,部分科目或全部科目使用本族语(母语)教学,但过一段时间之后,则使用学生所学外语(第二语言)进行教学。其根本目的是源于种族同化、文化认同、社会稳定的需要,帮助移民学生尽快融入主流语言、主流文化和主流社会[5]。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母语是基础与外语是拓展知识和能力的关系。然而,由于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我国现行通用的第一外语是英语,这对广西财经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东南亚方向)国家级特色专业在招生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阈限理论的中级层次来看,由于精通2门语言中的一门语言对认知发展既不产生正面效应,也不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广西财经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东南亚方向)国家级特色专业招生不能以阈限理论的第一阈限为基准点,应该突破第一阈限。其原因在于学生入学前的英语水平必须要达到较高的水平,理想的英语水平是理科类考生高考英语成绩≥110分,或文科类考生高考英语成绩≥120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学生生源的质量,确保学生在大学4年中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第二外语(小语种)的学习。具体来说,小语种基础语言教学过渡式培养方式为第一、第二学年在传统的大学英语培养方式上,应同时进行小语种(第二外语)语言教学②,包括听、说、读、写、译基础能力的培养,其教学课时不能少于甚至要超过大学英语教学的标准课时。第一学年培养过程中应准许该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统一考试,第二、第三学年应鼓励并引导学生参加小语种(第二外语)等级考试;第四学年到该小语种国家访学1年,培养学生语言的驾驭能力和提升语言的应用能力。

4.2 阈限理论第二阈限小语种双语教学

从阈限理论的高级层次来看,精通2门或2门以上语言对认知发展产生正面效应,因此通过小语种双语教学要达到这一层次或突破这一层次,培养课程的过渡式设置以及教材的选择是关键。

4.2.1 培养课程的过渡式设置

课程设计是学生把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课程设计使学生对整个课程的知识体系有较深入的理解,在运用本课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得到锻炼,对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运用本课程的知识解决更为复杂的实际问题有较好的启发和指导作用。如国际商务谈判课程设计,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准备谈判的过程中,除了要运用国际商务谈判的知识制订谈判方案、谈判策略等内容外,还要运用外语进行谈判。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国际商务谈判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外语表达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外语应用能力[6]。

由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具有知识结构层次鲜明、衔接紧密且专业性强和实践要求标准高的特点,因而在国际贸易专业(东南亚方向)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实施小语种双语教学,应注重专业基础性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性课程在设置时间上系统性的梯度推进。即,在第二学年开展《国际贸易实务》《东南亚经济与贸易》《东南亚市场营销》等专业基础性课程的小语种双语教学;在第三学年开展《商务函电》《报关与制单》《国际商务合同》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小语种双语教学;在第四学年开展《国际商务谈判》(模拟)等实践性课程双语教学。通过渐进式的课程设置,让学生对专业知识和小语种词汇的掌握有一个系统渐进的过程,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2.2 小语种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

国外优秀原版教材是双语教学的源泉,原版教材的教学思路、专业内容的地道表达、专业词汇的准确使用和最新研究动态等,较好地保证了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能够与世界主流技术和思想接轨。从目前国内众多高校经济类专业在某些课程上采用中英文双语教学的情况来看,此专业的教学几乎都只停留在双语教学的第一个层次——简单渗透层次,而不能上升到整合以及双语思维层次,这一现象是在教学中没有使用双语教学原版教材所导致。其原因在于国外原版教材价格昂贵,学校因担心学生在经济上承受不了而不得不使用国内学者或自行编写的双语教材。

广西财经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东南亚方向)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在小语种双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东南亚的国际形势,采用具有区域性特征且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性教材,这就需要对东南亚市场进行深入的调研,利用广西财经学院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院校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并对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调查,系统地选择并引进原版的双语教学教材,力争做到采用“适度、适时、适用”的专业性教材,并体现出以下特点。

(1)知识结构逻辑性强。各课程教材之间要做到知识“分工明确”,避免知识体系的重复和脱离具体实际。

(2)知识难易程度适中。对于特色专业建设,选择小语种双语教学教材应重视基础性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掌握,即在双语教材的选择上要注意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实践的兼容。

5 阈限理论对小语种双语教学的启示

阈限理论3个层次的逻辑关系是递进的关系,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从2个阈限如何把握其对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精通程度,并如何量化这个“度”是实施小语种双语教学的难点。不可否认,单一从语言角度来衡量这个“度”,不能真正凸显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特”在何处,也不利于因材施教,这似乎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而单一从专业知识角度来衡量这个“度”又不能凸显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特”在何处,也不利于生源的选拔,其结果似乎与相关专业具有一定的共性。因此,在广西财经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东南亚方向)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中如何综合衡量语言与专业知识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灵活把握这个“度”,这将是笔者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M.F.麦凯,M.西格恩.双语教育概论[M].严正,等,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45.

[2]胡生.国际教育百科全书[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0: 499.

[3]钱源伟.分层、多元地深化双语教学实验[J].上海教育科研, 2003(7):53.

[4]何兴.双语教学课程设计与模式全书[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06(4):172.

[5]车雪.世界双语教学模式分析与启示[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 2007(3):52-55.

[6]邹忠全.CAFTA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J].东南亚纵横,2007(10):58.

[7]S.D.krashen.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1981.

[8]Akkari,A.Loomis,C.Toward a new understanding of language minority students' experiences with bilingual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J].Bulletin VALS-ASLA,1998(4):66.

[9]Abdeljalil.A.Bilingual Education:Beyond Linguistic Instrumentalization [J].Bilingual Research,1998(3).

区域性小语种 篇5

一、小语种协同创新的基本内涵

协同这个概念最早由德国著名科学家赫尔曼·哈肯 (Herman Haken) 在其系统论中提出, 指的是系统中各子系统相互协调、合作或同步联合作用与集体行为, 而产生1+1>2的协同效应[1]。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中心研究员彼得·葛洛 (Peter Gloor) 最早将协同创新定义为:“由自我激励的人员所组成的网络小组形成的集体愿景、借助网络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状况, 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2]。协同创新的基本内涵是有效地整合彼此相对独立的创新力量, 调动各方的人力、资本、信息、技术、知识等创新要素, 通过跨学科、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的知识互补、运作配合, 实现共同目标。

高校小语种专业教育培养的出路在于协同, 只有真正做到协同才能创新。高校小语种协同创新本质上是管理上的创新:从外部大环境来看, 应该致力于学校与国家 (包括本国与外国) 、社会、其他学校之间的协同, 推动外语教育聚集到国家战略性、全局性、关键性问题上, 增强国际层面、国家层面及社会层面的交流。从学校内部来看, 必须打破小语种专业培养的限制, 加强跨院系、跨学科的协同, 建立一个以提高素养、培养多维复合型能力为宗旨的外语教育模式。

二、高校小语种专业培养模式面临的困境

1. 专业教育规划与布局缺乏协同。

小语种外语专业的语种、教育层次、区域分布、人才数量等缺乏国家层面的统一规划和协调。因缺乏专门协调和管理小语种外语专业教育培养的机构, 受国际政治、国家关系的影响, 有些语种 (如德语) 近年来深受热捧, 专业不断新增, 学生人数持续升高, 而有些语种 (如日语) 却频繁遭遇招生难;有些语种毕业生严重过剩, 而有些非通用语种因教学点稀少, 连研究型人才的储备都不能保证;多数语种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 边疆地区小语种培养的规格和办学条件与内地大学差距较大。

2.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各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大同小异。多数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缺乏创新, 至今仍沿袭上世纪50年代兴起的苏联模式, 重点传授语言基本知识、掌握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或片面追求所谓“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其本质仍局限于各种实用性知识的传授。前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一方面由于学校未明确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实际情况而难以确定特色定位和办学方向, 另一方面也无法满足现代用人市场的多方位需求;后一种培养模式, 因盲目开设各种实用性专业, 冲击了专业的教学传统而动摇了语言学科地位, 从而降低了语言专业的教学及专业水平, 导致既影响语言技能的掌握, 又无法真正掌握其它专业的知识。

3. 师资水平参差不齐。

国内高校的小语种通常都是从零起点开始教学。一、二年级忙着打基础, 三、四年级大多开始花精力在对目的语国家文学和文化的研究上, 对语言教学方式方法的关注几乎为零。至今鲜有将小语种专业与语言教育结合在一起的专业。因而, 国内高校大部分小语种教师都是从未接受过正式语言教学培训的, 很多教师的教学经验仅来自于自己对授课的理解以及对自己老师授课的零星记忆。即使他们本身的语言知识扎实, 但“有知识却倒不出”的情况时有发生, 教学水平堪忧。另一方面, 与英语教师相比, 小语种教师的教学培训和进修机会较少, 而又普遍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中, 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研究, 因而难以提高自身的学术研究水平。

4. 语言教育培养理念存有偏差。

国内小语种专业的语言教学普遍存在两个大问题:第一, 各语言学习隔绝化。国内小语种专业的学生在中小学阶段都学习过汉语和英语, 目前正在学习的小语种应当是他们的三语。为了避免所谓的“负迁移”, 早些年, 有些高校禁止学生在学习小语种的同时学习英语, 以不开设英语课或不注重英语课的形式让学生“一门心思”学好小语种。但这种矫枉过正的做法硬生生斩断了语言学习之间的联系。学生之前学习母语特别是第一外语的有用经验及知识得不到有效的激活, 各语言学习成为孤立的个体。第二, 语言学习不重应用。虽然外语教育界一直呼吁要重视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但国内小语种教学一方面因教师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滞后, 语言课程还停留在教授单个语言的词汇、语法、语音等语言系统知识层面;另一方面因扩招带来的学生人数过多而造成单个学生课内练习不足, 所以很多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后, 除了“哑巴英语”, 又多了一门“哑巴小语种”。

三、高校小语种专业培养模式协同创新的路径选择

1. 坚持国家统筹, 建立全国小语种专业规划机构。

国家应当建立专门的机构, 按照国家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教育等各方面未来发展的需求, 按照区域与学校层次整体规划语种与教育的层次。如制定系列关键语言培养计划:“为捍卫主权和反恐应当针对国家安全确定一批国家安全的关键语言;根据外交政策需要, 确定外交关键语言;根据经济发展需求制定与能源问题相关的经济发展关键语言;根据文化交流需求, 制定相关文化教育关键语言”[3]。此外, 应围绕国家急需解决的战略性问题, 结合区域特点、高校办学条件, 突破单个高校在资源和要素上的壁垒, 宏观协调好国家需要与高校实际外语人才培养, 实现各语种培养的均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深度协同。

2. 坚持分类指导, 引导各相关高校进行培养模式创新。

小语种专业应努力呼应国家对外语人才培养多层次、多元化的要求。老牌重点外语院校应致力于培养集语言、专业、人文于一体的高精尖人才, 而地方院校和特色专业院校如教育类和理工科院校, 则应注重以职业为导向的专业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借鉴中外合作办学及双主修专业的培养模式, 积极开展国际协同合作、校与校合作、校内跨专业合作, 培养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复合型职业人才。

3. 坚持理念创新, 全面提升小语种教师教学科研能力。

要提高小语种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必须突破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束缚, 积极进行创新。从教学方法研究来看, 应当开展外语特别是小语种教学法的研究。通过“建立外语教学法研究的系统图式”[4], 对比研究国内外教学研究理论和模式, 博采众长寻找出各优势合理组合的最佳教学方案。从教师本身来看, 也应当积极转换观念, 改善教学, 一方面采取共同备课、同行说课、互相听课、授课辅导等多种协同手段, 提高自身的授课能力, 摒弃传统语言教学的不足;另一方面应积极关注和参与教师教学培训, 获取最新教学研究成果, 努力掌握最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4. 坚持协同应用, 积极创立三语学习新路径。

学好语言的最重要途径自然是应用语言, 学习小语种等于同时学三种语言, 更应注重协同应用。一方面, 要克服各语言学习隔绝化, 借助母语、英语来学好小语种。另一方面, 要广泛开展交流, 创造学生应用语言的环境。可以通过学校交换活动, 组织学生到目的语国家进行参观交流, 在直接接触中提高口语、巩固语言知识。也可借鉴国外模式, 加强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协作, 通过让学生承担针对社区开设的外语培训班, 来提升学生的外语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何郁冰.产学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科学学研究, 2012 (2) .

[2]曹青林.协同创新与高水平大学建设[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4 (1) .

[3]束定芳.关于我国外语教育规划与布局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3, 45 (3) .

区域性小语种 篇6

1. 高职单招生现状

高职单招生所学知识的扎实度与学习能力与本科生比还是较为薄弱,并且现在高职单招生有多数为独生子女,个性比较强。而且到了学校后,面对新的环境,容易产生不适感,抗压能力差。学校的管理制度越是严格,高职单招生的逆反心理越是严重。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没有计划性,不重视各学科间的关联性,大多时候是被动上课。与此同时,很多高职单招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差,尽管有的学生会到课堂上去听课,也主要是因为学校纪律的约束和应付考试的关系,对于知识的自主学习欲望不是很充足,学习纪律也较松弛。

2. 高职小语种现状

高职小语种的教学目的是使其培养的学生成为应用型的语言人才。在校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学习小语种,同时也需要学习管理、国贸等相关专业的知识。这可以让高职单招生既具有小语种的专长,同时又有一门专业的知识技能。这对于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就业的能力帮助显著。

3. 高职单招班语言课堂教学的现状

现有的高职单招班的语言课堂教学仍然保留着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这导致出现大部分的课堂时间都是学生在听、教师在说的现状。教学过程流于形式、缺乏创新,这难以调动起课堂的氛围,使得整个课堂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同时,课堂教学评估的建构方面也缺乏有效、科学、合理的标准,不利于课堂教学发展的指导。而且,有些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及语言能力达不到教学标准,亟待提高。

二、提高高职单招班小语种课堂教学质量的建议

1. 构建清晰的课堂教学结构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课堂的教学结构应该做到清晰、具体和明确,如目标明确、过程明了及内容清晰等。这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课堂教学结构的清晰化更利于他们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有助于他们学习效果的提高。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注重加强现代教学意识,掌握学科内在的科学性与规律性,更需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对于授课的进度、方法、内容、计划进行及时的调整,以科学有效、与时俱进和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实施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的方法进行有效的研究,从学生的知识迁移、认知策略、记忆方法及学习效果等方面出发,利用与学生特点相适合的、直观的及有效的方法来促进其学习效率获得提高。

2. 使用目标语进行授课,同时避免出现表达错误的状况

使用目标语进行授课对高职单招生零起点的小语种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有部分任课教师错误地认为,因为学生现在还什么都不懂,即使运用目标语进行授课,学生也是听不懂的。还有的教师选择采用一句目标语一句中文翻译的方式给学生进行授课。实际上,这样做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教学效果也不佳。当学生对教师句句翻译的教学模式习惯之后,他们的注意力会集中于中文翻译的那部分,这样无形中就无法给学生传递和营造目标语语境。另外,对于零起点的学生来说,在学习语言的最开始阶段,模仿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进行表达与讲解时应避免表达错误,以防止学生形成不良的语言习惯。

3.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大部分时间里,教师应要求学生脱离教材,使其能够在大部分的时间内注意力不至于转移,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同时让学生用耳朵和口进行学习。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借助图片实物或PPT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应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促进学生对单词结构的认识上,而不只是简单地拘泥于进行逐词讲解。因为对于语言来说,它不只是词语的堆积,而是由词结构组成的一个系统。

4. 鼓励学生多说多练

在小语种的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说。对于语言的学习来说,学生学会的唯一方式就是通过说。特别是在学习小语种的开始阶段,教师应尽可能使用较少的时间在语法的介绍上,更多地让学生在情境或造句等方式下练习和巩固所学到的知识。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让学生充分了解语言知识学习对未来实际工作的重要性及进行语言实操性的重要。

对于外语学习来说,课堂教学的作用十分重要,课堂是广大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和操练的地方。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发现与使用语言的相关规则,指导他们在通过与教师、同学间的沟通互动中学会自主学习。总而言之,高职教育是一个复杂、系统性的工程,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共同努力,积极为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杨健.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教育[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21).

区域性小语种 篇7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质是学校和企业出于各自的需求进行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已被世界多个国家的职业教育所应用。国内关于企业参与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应用等方面。工科类专业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外语类专业还刚起步。

二、跨境电商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一)跨境电商简述

跨境电子商务简称跨境电商,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信息或是商品交易的国际商业活动。根据终端用户类型不同可分为B2B平台和B2C平台,目前根据跨境电商模式的不同,平台提供支付结算、跨境物流送达、金融贷款的服务内容均有不同。代表企业有速卖通、兰亭集势等。

与传统外贸相比,跨境电商可以有效地节约资源和降低对外贸易的综合成本。现阶段,中国跨境电商处于发展初期,在中国进出口交易总额中占比正在稳步增长。随着跨境电商系统的完善和国家扶持政策的出台,跨境电商整体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二)外贸企业转型升级人才缺口大

雨果网《2013-2014年中国跨境电商产业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额将达到7362.4亿元。进军跨境电商成为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但是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储备不够,据预测,整个行业未来三年的人才缺口将达到445.7万。

(三)知识结构偏重于国际贸易、商务外语、电子商务、物流等专业

在线交易平台模式是跨境电商的主流模式。在线交易平台既能提供企业、产品、服务等多方面信息展示,也能通过平台线上完成搜索、咨询、对比、下单、支付、物流、评价等全购物链环节。人才的知识结构偏重于国际贸易、商务外语、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

(四)技能要求侧重于移动终端互联网技术

自阿里巴巴实现用互联网连接中国供应商与海外客户后,中国对外出口贸易就实现了互联网化,从信息服务,到在线交易、全产业链服务的跨境电商产业转型。大屏智能手机和Wifi网络环境的改善使用户移动购物习惯逐渐形成,人才的技能需求侧重移动终端互联网技术。

三、小语种跨境电商订单班培养的实践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开设有十个应用外语专业,主要是外贸方向,每年毕业生中有50%在做外贸。随着跨境电商产业的兴起,外贸企业都转向在线交易平台开展业务,为适应跨境电商对人才的需要,学校依据专业特色与东莞汉可跨境电商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跨境电商班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已初见成效。

学校提供两间各80平方米的工作室,汉口公司负责装修和装备,其中一间装备60台高配置电脑,并单独接入40兆无线网络;另一间为案例分析室,配有无线网络、多媒体投影、锥形办公桌等。以订单班为平台分别建设系统支持实训工程实验室和客户交互服务实验室,开展实验室配套课程中的软件开发和软件测试等课程内容的教学。在小语种专业中抽选80多名学生组建“速卖通创业班”,在速卖通平台上共开设了多个店铺,主要经营湖南土特产和公司提供的产品,外贸订单主要销往俄罗斯、巴西、阿联酋等国家。通过实践,学生熟练掌握了跨境电商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被上海、广州、东莞等地多家跨境电商公司高薪聘请。

四、结论与思考

随着我国跨境电商产业的快速兴起,外贸企业进军跨境电商,面对这种专用性程度比较高、需求较为稳定的专用人才,在投资有保障的条件下,汉口公司率先和学院合作开展了小语种订单班人才培养,实现了“校、企、生”三赢,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参考文献

[1]刘志勇.企业视角下的校企合作选择条件研究[J].职教论坛,2013(21).

[2]曲英姿.跨境电子商务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电子商务,2014(9).

[3]刘志民.企业参与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机理研究[J].高教探索,2013(5).

区域性小语种 篇8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重点打造环首都经济圈, 并将其上升到了国家战略, 这为首都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加速发展提供了契机。河北省政府于2010年10月22日在三河召开了加快推进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工作会议, 致力于推进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随着环首都经济圈建设进程的加快, 首都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已经向首都周边地区转移, 建设进程颇见成效。但是在环首都经济圈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障碍, 如高技术高层次人才的匮乏, 其中包括高层次小语种外语人才的匮乏, 而人才是建设环首都经济圈的基本保证。

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 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除对英语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以外, 近些年来, 随着我国与东盟、欧盟等区域组织和日本、俄罗斯等重要国家联系的不断加强, 我国对小语种人才需求的种类和数量都在急剧增加。近十几年来, 全国许多高校增设了德语、西班牙语等小语种专业。但是不容忽视的是, 许多高校仍然延续了传统单一的纯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导致毕业生知识结构过窄, 难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环首都经济圈建设进程的加快, 首都将会有更多的产业和技术向周边地区转移, 届时环首都经济圈将需要更多高素质高层次的小语种外语人才。

本文以建设环首都经济圈为契机, 尝试探索新型的与环首都经济圈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相适应的小语种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希望借此支持环首都经济圈的建设。

2. 小语种人才培养新模式

在建设环首都经济圈的背景下, 探索小语种人才的新型培养模式, 必须深入企业等用人单位进行广泛的调研, 准确地把握小语种外语教育的“市场定位”。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力量和优势, 坚持小语种办学的特色, 在小语种外语人才的培养上应该倡导培养模式的多样化, 不能“一刀切”。目前, 社会对小语种高端外语人才需求旺盛, 需求的专业结构多样化, 尤其注重小语种外语人才的外语写作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 广阔的知识面和专业的技术知识结构。而传统模式培养出的小语种人才一般知识面较狭窄, 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 实践经验不足, 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这正是如今小语种毕业生就业状况和以前相比转“冷”的主要原因。应该根据小语种需求的市场定位对传统的小语种人才培养机制进行改革, 大致有以下培养模式:

2.1 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复合型人才是由多种知识结构和能力构成的人才。小语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可以根据高校自身的情况通过以下三种形式实施, 即“小语种+英语”、“小语种+社会科学 (经贸、金融、法律、新闻等) ”和“科技+小语种”。前两种属于以小语种外语为主体知识结构的“语言型”小语种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种是以科技知识为主体知识结构的“科技型”专业小语种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前两种小语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可在大多数高校进行, 而科技小语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一般在理工科院校进行。为了保证复合型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在高等学校中能够顺利实施, 高等学校应该逐步完善小语种专业的培养方向, 完善第二学位制度, 并开设小语种科技外语课程供学生选择。

2.2 双轨制人才培养模式

双轨制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传统的小语种外语教学强调语法结构和理论知识, 学生往往由于在校实践经验不足, 毕业后无法很快融入工作, 这成为小语种外语专业毕业生寻求较好工作的障碍。企业需要的是理论知识扎实并具有较丰富实践经验的毕业生。高等学校的小语种专业在积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 还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方面, 高校应搭建小语种人才培养交流学习平台, 积极探索各小语种专业在校生出国留学方式, 推进在校生到境外实习。另一方面, 高校应进一步探索校企、校政、校校、校地、校外合作的小语种人才培养机制, 搭建小语种外语人才实践基地, 使小语种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2.3“2+2”“3+1”等合作办学培养模式

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日益繁荣, 大学之间的国际合作办学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国内高校可以积极和小语种对象国的高校寻求合作, 共同培养学生。“2+2”模式指的是学生在国内读两年, 到国外对接大学继续读两年, 毕业后能够拿到国内大学和国外大学颁发的双毕业证书。这样的合作项目不仅是语言学习, 而且是“专业+语言”的培养模式。学生通过在语言对象国的学习不仅能够熟练地掌握对象国的语言, 而且在专业知识结构方面也能有质的飞跃, 毕业后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 结语

为了给环首都经济圈建设提供小语种外语人才保障, 高等学校应该积极地对现有的传统的小语种人才培养机制进行改革, 满足环首都经济圈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要求。高等学校还应该加强小语种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小语种硬件建设, 优化小语种教学环境,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为小语种外语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栾贵勤, 吕博.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33) .

上一篇:超越思维下一篇:民族音乐与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