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对方式论文

2024-12-09

教师应对方式论文(共12篇)

教师应对方式论文 篇1

教师是一个压力来源较多、强度较大的高压力职业, 许多研究表明, 职业压力正严重侵袭着教师群体, 对他们的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应对方式是心理应激与压力影响个体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重要调节变量或中介变量, 很大程度上影响压力的后果和严重性, 对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2,3]。身心健康关系到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更关系到学生的发展, 因此研究职业压力下教师的应对方式很有必要。目前国内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幼儿教师、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 很少关注高校教师, 本研究以259名高校教师为对象进行测评, 旨在通过了解高校教师应对职业压力方式现状, 为缓解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促进其身心健康提供心理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唐山市部分高校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300份, 回收有效问卷259份, 有效回收率为86.33%。其中男教师87人, 女教师172人, 年龄分布:30岁以下80人, 31—40岁114人, 41—50岁51人, 51—60岁14人;教龄分布:10年教龄以下167人, 11—20年教龄65人, 20年以上教龄27人;职称分布:初级职称95人, 中级职称85人, 副高级职称63人, 高级职称16人。

1.2 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选用解亚宁编制的“简易应对方式问卷”[4], 该量表由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组成, 包括20个条目。积极应对由条目1—12组成, 消极应对由条目13—20组成。问卷为自评量表, 采用Linker 4等级评分, 每一项目后列有不采用、偶尔采用、有时采用和经常采用4种选择, 相应评分为0、1、2、3。结果为积极应对平均分和消极应对平均分。该量表重测相关系数为0.89, α系数为0.90, 积极应对分量表α系数为0.89, 消极应对分量表α系数0.78, 说明该量表有很高的信度。

1.3 调查方法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由调查者将量表发给教师, 用统一的导言介绍填表的方法, 要求被调查者当场填写, 回收后检查、整理所有调查问卷, 剔除无效问卷, 并对有效问卷进行编号。

1.4 数据处理方法

将收集到的样本数据通过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高校教师应对方式的总体状况

比较高校教师采用应对方式的得分, 将积极应对得分高于消极应对得分的视为积极应对者, 反之视为消极应对者, 经比较得到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的高校教师为224名, 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高校教师为35名, 说明高校教师大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

2.2 影响高校教师应对方式现状的因素分析

2.2.1 不同学历高校教师应对方式的差异

注:**表示p<0.01

表1表明, 不同学历高校教师在积极应对上存在显著差异 (p<0.01) , 具有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学历的高校教师在积极应对维度上得分明显高于具有大专学历的高校教师 (P<0.01) , 说明本科以上高校教师比大专学历高校教师更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

2.2.2 不同工作类别高校教师应对方式的差异

注:*表示p<0.05

表2表明, 不同工作类别在积极应对上存在显著差异 (p<0.05) , 从事行政管理的高校教师在积极应对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辅导员和授课教师 (p<0.05) , 说明从事行政管理的高校教师比辅导员和授课教师更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

2.2.3 是否具有心理学背景的高校教师应对方式的差异

注:*表示p<0.05

表3表明, 不同心理学知识背景的高校教师在积极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 (p<0.05) , 有心理学知识背景的高校教师在积极应对方式上的得分明显高于没有心理学知识背景的高校教师 (p<0.05) , 说明有心理学背景的高校教师比没有心理学背景的高校教师更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

3. 讨论

3.1 高校教师应对方式状况

人群测试表明简易应对问卷反映出人群不同应对方式特征及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积极应对评分较高时, 心理问题或症状分低;而消极应对评分高时, 心理问题或症状评分也高。应对方式评分与心理健康水平显著相关[4]。本研究结果显示, 高校教师积极应对评分显著高于消极应对评分, 可见, 高校教师心理问题得分低, 面临压力时大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与尹平等研究结果一致[5]。

3.2 影响高校教师应对方式的因素

影响高校教师应对方式的因素主要有学历、工作类别、心理学知识背景。

具有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学历的高校教师比具有大专学历的高校教师更倾向于积极应对方式。高校教师面临教学、科研双重负担, 对于具有大专学历的高校教师来讲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 因此建议他们尽快提升知识与学历水平, 能更好地适应在高校的工作;同时也希望高校优化师资梯队, 给予他们相应的扶持政策。

从事行政管理的高校教师比辅导员、授课教师更倾向于积极应对方式。原因可能是随着近些年高校的扩招, 学生人数剧增, 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第一线的工作者, 管理任务加重, 整日忙于事务性工作;授课教师除了备课、授教、搞科研、进职称之外, 还要承担课外辅导、解疑等隐性教学工作。因此, 他们会处于紧急应激状态。所以建议他们适当减压, 采取积极应对的方式, 更好地化解压力。并且辅导员和授课教师占高校教师的大多数, 因此需要引起高校的注意, 能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解压方法。

有心理学背景的高校教师比没有心理学背景的高校教师倾向于积极应对方式。掌握了心理现象的规律, 就能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有助于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维护心理健康, 进而提高生活质量[6]。所以建议高校教师能涉猎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增长心理学技能。

4. 建议

鼓励高校教师面临压力时采用以下措施:与人交谈, 倾诉内心烦恼;尽量看到事物好的一面;改变自己的看法, 重新发现生活中什么重要;向亲戚朋友或同学寻求建议;借鉴他人处理类似困难情境的办法等。有必要指出, 所谓积极、消极是相对的, 并不是积极的应对方式就一定有积极的后果, 或者消极的应对方式就产生消极的后果, 如“接受现实”和“自己安慰自己”被归为消极怨慰, 但其却有着缓解挫折打击的作用。不同应对方式, 在不同时间和情景, 在不同的人身上, 会有不同的结果, 这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Folkman, S., Lazarus, R.S.Coping as mediator of e-motion[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8, 54 (3) :466-475.

[2]Cassidy, L., Meadows, J., Catalan, J., Barton, S.Arere-ported stress and coping style associated with frequent recur-rence of genital herpes[J].Genitourin Med, 1997, 73 (4) :263-266.

[3]Edwards, J.R., Cooper, C.L.Research in stress, cop-ing and health-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issues[J].Psychological Medicine, 1998, 166:307-316.

[4]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增刊版) [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122-124.

[5]尹平, 李丽娜, 等.高校教师压力状况调查及其应对方式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7, 36 (1) :101-104.

[6]彭聃龄.普通心理学 (修订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12.

教师应对方式论文 篇2

中老年人的应对方式初探

目的:寻找适合中老年群体使用的应对问卷,并探索中老年人的.应对特点.方法:修订Folkmen的应对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结果:(1)修订后的应对问卷包括积极应对(PC)和消极应对(NC)二个因子,44个条目,其中PC又分为“面对”(F1),“淡化”(F2)和“探索”(F3)三个亚因子,NC分为“幻想”(F4)和“逃避”(F5)二个亚因子.效度、信度分析表明该修订问卷适用于中老年人群.(2)中老年人随年龄增大“淡化”应对增多,而“幻想”和“探索”应对减少;中老年妇女消极应对较男性多.

作 者:卢抗生 姜乾金 祝一虹 Lu Kangsheng Jiang Qianjin Zhu Yihong  作者单位:卢抗生,Lu Kangsheng(陆军杭州疗养院,310007)

姜乾金,祝一虹,Jiang Qianjin,Zhu Yihong(浙江大学医学院医学心理学教研室,310006)

刊 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ISTIC PKU CSSCI英文刊名: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 年,卷(期): 14(2) 分类号:B84 关键词:应对问卷   中老年人群   信度   效度   抑郁  

教师应对方式论文 篇3

[关键词]:高中政治 探究式教学 问题 措施

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运行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的运用得到了重视,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教育工作者改进。

一、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概述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是新时期课程改革对政治课教学目标的要求。探究式教学,是指老师从现实的实际生活或者本学科的领域内选择要研究的课题,通过在课堂设立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景,让学生在独立自主的发现问题,调查、收集和处理信息,对问题与措施进行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性活动,从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的培养和发展,特别是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学习方式的发展。探究式教学主要有以下的几个特点:

一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与传统的教学法不同,老师不在是高高在上的课堂主体,学生主导着教学的过程,老师担当者引导的作用;二是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开放,探究式教学选用的情景和问题都具有引导性和开放性,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运用,问题设置的开放性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放思维,较传统的教学课堂活跃;三是学生的接触面广,探究式教学采用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和本学科最新的发展问题,学生可以接触到在传统的教学中从课本上难以接触到更广范围的知识进行多科的知识融合;四是学生具有创造性,创造性是探究式教学的最高追求,它通过强调学生在研究问题和给出答案的探究过程而不强调答案的一致来体现,学生是问题的主体,可以进行多角度的阐述和发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参与不积极

高中的政治教学实行探究式的教学,学生是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多学生并没有表现出对探究性学习的热情,参与不积极。这主要由于学生受到传统的教学思想的影响,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公共场合的表达机会较少,不愿意在同学和老师面前表现自己;教学评价体系没有做出改变,学生还是会受到成绩和升学的压力,认为探究式学习会耽误自己的时间,老师也受制于此,把本应该由学生独立进行的资料的收集和查阅由自己来完成。这些原因造成了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的尴尬处境,是影响探究式教学的一大障碍。

2、教学活动的面较窄

有些教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进行探究性的课堂活动中,常会使用让学生之间分组进行讨论的方式进行探讨,由于老师对探究性教学的方式也没有彻底的执行,没有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资料的收集而是采用由老师给出资料的方式进行讨论,这样的探究性教学失去了学生自我探究和总结经验的作用,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也就失去了意义。小组合作是探究式教学的常见形式,但老师要做好小组活动的组织者,拓展教学活动的范围。

3、政治老师的角色定位问题

新的教学模式对政治老师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政治老师在探究性教学中不再知识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探究性课堂的创立者、学生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等角色。很多政治老师对新的教学模式也表现出了不适应的问题,如在探究性教学中要求学生自主的进行资料的收集,但老师往往怕学生在课下没有时间或者是对其独立收集资料能力不够信任而由自己完成课件的资料收集。其次,老师不能在课堂上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不能对学生的探究活动做出有效的组织。老师在课前对探究性教学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计不足,不能及时的满足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意见和问题的指导,没有发挥探究活动的合作者的角色。

三、提高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1、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探究性活动的开展

学生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不愿意参与和表现,大多是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环境较为压抑和老师的形象较为严肃的影响,要解决这一问题,老师就要从自身形象和課堂氛围塑造入手,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探究性活动的环境。教师应该从高高在上的讲台上走下来,从管理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促进者,生活的好朋友,有了这样一个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探究性学习才能继续开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允许学生发表各自的不同想法,甚至可以包括与老师所要的答案相差很远的意见,不要轻易的否定学生的答案。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多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技术来增加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兴趣,讲课时一个小小的幽默,就可能打破师生之间的隔阂,活跃课堂的氛围。

2、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多采用实际案例

高中政治教学的内容在课程设计上也会常常采用以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入手对政治和哲学思想理论进行讲解,联系实际是提高政治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要都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拓展自己的视野和丰富社会知识,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经验对课本的内容作出讨论和判断,更好的总结出自己对于问题的观点,通过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得到成长,掌握理论知识。老师在教学中也可以多引用实际的案例对课程知识进行解读,可以很好的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激起学生参与问题探究的热情。

3、做好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探究性教学中,老师要改变以往的单一的讲解的角色,要同时的扮演课程的设计、学生探究学习的指导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问题研究的合作者和学生的终身的合作者。首先,老师要做好探究性课堂的设计,做好相关案例的收集和根据教学的目标设置问题的情境,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如多媒体技术完成教学内容的编辑,以便于更好的创造教学所需的情境。然后,老师还要做好探究活动的组织和控制,对于学生的问题进行指导和接单,引导其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问题的探究。最后,政治老师自身也是问题探究的参与者,其自身的探究精神和人格魅力,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模范。

总结:

高中政治探究性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率,在实际的运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通过改变传统教学的观念、增加学生社会实践和调整教师的课堂角色等方法去改进,实现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的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

[1] 林碧鸿.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政治教师人格魅力[J]. 中国校外教育, 2011(09)

[2] 陈小强. 试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探究式教学[J]. 教师, 2010(18)

教师应对方式论文 篇4

广大教师面临着社会的挑战、角色的转换、职业的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困扰,心理的矛盾与冲突不断增多,心理压力也日益加大,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由于体育学科备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体育较其他学科而言,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工作环境艰苦,造成了他们比其他学科老师更为严重的心理挫折,体育教师在工作中必然会面临越来越难以管理和教育学生的问题。职业倦怠问题,严重社会的压力,越来越成为困扰中学体育教师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针对原因找到有效的解决策略,已经成为一个摆在面前亟待完成的课题。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研究法

发放问卷8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70份,回收率87.5%。

2.2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结果进行梳理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金华市部分中学体育教师工作压力与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

3.1.1 金华市部分中学体育教师工作压力的调查分析

从调查可知,有87.1%的教师感到有压力,从压力维度来看,主要表现为行政、专业发展、学生因素、课外体育、生活压力、课堂教学以及学校人际关系等压力。它主要是体育教师工作、生活环境、节奏、竞争机制等因素引起的。其中,行政压力、专业发展、学生因素成为主要的压力源。

行政压力主要来自于教学与行政的职责划分不清。体育教师中有28.6%有兼任行政职务,在体育教学中需要付出极大的体力外,还要消耗精力处理繁杂的行政事务。体育教师需要花很多精力在行政工作上,如维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处理学生矛盾、指导学生社团工作等等。

专业发展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学校十分注重科研成果、学科理论与术科并重、要扮演的角色太多等原因。可事实上大多数体育教师认为目前相当缺乏研究或讨论问题的平台,并把研究当作一种负担或压力事件,认为自己无法跟上体育专业领域发展,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太多让自己无法适从,而认为自己的能力无法胜任目前的教学工作。

体育运动符合青少年活泼好动的个性,能使学生放松身心、张扬个性,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同时体育运动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很多体育项目需要激烈的身体接触,容易造成学生之间的冲突,体育教师在处理学生冲突、纠纷时要扮演法官、裁判和心理辅导员的角色,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

3.1.2 金华市部分中学体育教师对工作压力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

从调查可知,体育教师的压力应对方式以积极解决问题最多,其次为休闲活动、情绪调整,而顺其自然和逃避问题的人数最少,表明体育教师在遇到工作压力时,都会采用积极的方式来应对压力。主要是体育教师本身受专业特点的长期影响,形成了顽强拼搏、兢兢业业的处事风格,遇到压力更多地会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而较少采用消极接受和逃避问题这两种消极的应对方式。

3.2 金华市部分中学体育教师工作压力的差异性分析

3.2.1 不同性别体育教师对工作压力的差异性分析

从调查可知,不同性别的体育教师在工作压力各维度及整体的工作压力感受上存在差异。在整体压力、专业发展、学生因素、课外体育、课堂教学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女性感到压力人数所占百分比大于男性;在行政压力和生活压力两方面男性感到压力人数所占百分比大于女性。

3.2.2 不同年龄体育教师工作压力的差异性分析

从调查可知,不同年龄体育教师工作压力存在较大差异。在整体压力上,30岁以下的体育教师所感到的工作压力最大,其次是41~50岁和31~40岁年龄段的体育教师,51~60岁年龄段的体育教师最低。在专业发展、学生因素、课外体育、生活压力、课堂教学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30岁以下的体育教师所感到的工作压力明显高于其他年段的体育教师;只有在行政压力上,31~40岁和41~50岁年龄段体育教师是最高的。

3.2.3 不同教学年限体育教师工作压力的差异性分析

从调查可知,不同教学年限的体育教师工作压力,在专业发展、人际关系存在显著差异外,在其他工作压力各维度上差异并不明显。在专业发展方面,教学年限在5年以下体育教师,因缺乏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策略,而表现出很难适应体育专业领域的发展,感到压力较大;相比之下,教学年限在16年以上的体育教师所感到的压力要小很多。

3.3 金华市部分中学体育教师对工作压力应对方式的差异性分析

3.3.1 不同性别体育教师对工作压力应对方式的差异性分析

从调查可知,不同性别的体育教师的压力应对方式差异并不明显,都偏重于采用解决问题、休闲活动和情绪调整三种方式来应对工作压力,极少有人选择消极的方式来应对,而在此次研究调查中没有女教师采用逃避问题方式应对工作压力,这也是男女体育教师压力应对方式的最大差异。

3.3.2 不同年龄体育教师对工作压力应对方式的差异性分析

从调查可知,不同年龄的体育教师压力应对方式差异并不十分明显,特别是采用解决问题和休闲活动两种应对方式的人数比较集中;而只有在情绪调整上才存在差异,30岁以下年轻体育教师应对压力的经验不足,且情绪容易冲动,同时也正是这种原因导致个别体育教师采用逃避问题来处理工作压力。

3.3.3 不同教学年限体育教师工作压力应对方式的差异性分析

从调查可知,不同教学年限的体育教师都普遍选择解决问题和休闲活动两种应对方式,差异不大。而情绪调整上有较大差异,教学年限为6-10年和11~15年的体育教师对于教学环境比教学年限为5年以下的体育教师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学年限在16年以上的体育教师更青睐于解决问题、休闲活动和情绪调整等应对方式。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体育教师工作压力来源于以下各维度,大小依次为行政压力、专业发展、学生因素、课外体育、生活压力、课堂教学以及学校人际关系。

(2)体育教师在工作压力方面,女性体育教师工作压力高于男性体育教师;教学年限为5年以下的年轻体育教师所承受的工作压力普遍高于教学年限较长的老教师;兼任行政职务的体育教师工作压力高于不兼任行政职务的体育教师;而不同职称的体育教师工作压力的差异性并不明显。

(3)体育教师所采取的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上,女性体育教师较男性体育教师更集中于采取积极地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在年龄和教学年限上,教学年限较长的老教师比教学年限较短的年轻体育教师更乐于采用情绪调整的应对方式;兼任行政职务的体育教师较不兼任行政职务的体育教师更倾向于采取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应对工作压力。

4.2 建议

(1)由于新课程改革以来,体育教师专业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于体育教师专业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学校领导认识研究新形势,重视中学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积极鼓励教师外出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减缓工作压力。

(2)重视对年轻体育教师的培养与成长。特别是对一些新进教师,学校要建立各种制度,帮助青年教师迅速适应工作环境与要求,如建立师徒式传帮带制度、建立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结对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青年教师减少工作压力。

(3)学校领导与教研室要认真关注中学女性体育教师的工作压力问题,帮助女性教师减少工作量、关心家庭事务、处理好人际关系等。

参考文献

[1]王建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1.

[2]林小群,殷恒婵,马强.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现状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55-56,65.

[3]陈德云.教师压力分析及解决策略[J].外国教育研究,2000(12):53-56.

[4]张银满.对指导学校运动队训练的体育教师工作压力现状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11):96-98.

[5]刘坚,孙正平.山西省中小学体育教9币工作压力现状调查分析[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37-39.

[6]魏帅.中学体育教师工作压力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8):164.

[7]李月叶,邵伟德,陈秦珍.浙江省城镇中学体育教师工作压力及应对方式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5):11-14.

[8]胡柳,袁燕.武汉市中学体育教师工作压力研究[J].才智,2009.(2):110-111.

[9]陈素珍.浙江省重点中学体育教师工作压力的比较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5):147.

尿失禁的原因及应对方式 篇5

尿失禁成因

男性与女性由于生理结构不同,在尿失禁成因上有着明显的差别。

男性尿失禁原因

1、前列腺增大与前列腺手术:前列腺增大与前列腺手术是造成男性尿失禁最常见原因。

2、中风:中风可导致膀胱痉挛,进而引发尿失禁。

3、糖尿病:糖尿病会造成膀胱周围神经损伤,导致尿失禁。

4、喝酒:喝酒和使用某些抗抑郁药物也能加剧膀胱失禁。

5、其他原因:神经系统失常,例如帕金森氏症、多发性硬化症及阿兹海默症,都可以引发男性尿失禁。

女性尿失禁原因

1、膀胱感染:膀胱感染能刺激膀胱,从而导致尿失禁。

2、更年期:更年期会使女性产生的雌激素减少,并可能导致漏尿。

3、变老:年龄增大会使本来有自然弹性的膀胱失去弹性,引发失禁。

4、分娩:当分娩过程过长且持久或胎儿过大时,就可能导致失禁的情况,这通常是由于压力变化造成。

应对方式

1、保持健康体重:超重可能给膀胱施加更多压力,导致更高频率的尿失禁。

2、药物治疗:有些药物治疗具有缓解尿失禁严重性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急迫性尿失禁。

3、避免利尿剂:酒精和咖啡因是常见利尿剂,尽量避免食用这些可能刺激膀胱并使其过度充盈的食物。

4、手术:通常情况手术能够成功治愈女性尿失禁,而且通常用于治疗压力性尿失禁。

5、膀胱训练:通过延长每次上厕所的时间间隔锻炼膀胱,帮助缓解急迫性尿失禁。

6、凯格尔训练:通过收缩及放松盆底肌来锻炼盆底肌。尝试挤压和收紧盆底肌5秒钟,逐渐10秒钟,每天进行10至20次。

家庭理财中应对通货膨胀的方式 篇6

关键词:通货膨胀;理财;储蓄

1. 通货膨胀的当前情况

据权威部门统计表明,去年10月份我国人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约4.4个百分点,居过去25个月以来的首位,食品价格上涨10.1个百分点,为CPI贡献74%。通货膨胀通常被群众这样解释:清早带着百元大钞去超市购物,发现在买了一斤牛肉,二斤鸡蛋,几个馒头,三斤水果后,百元大钞已所剩不多了。在第二天再奔向超市的时候,不得不多带几张百元钞票。在面对通货膨胀带来的飞涨的物价的巨大压力下,以上的种种情况,都是无论哪种通货膨胀,都直接给我们群众的生活带来的最切实的影响。

2. 通胀的特点

1) 价格的全面大幅上涨。

通货膨胀的出现,带来的不仅是粮食、石油等产品价格的暴涨,更是以粮食、石油产品为基础的其它产品价格大幅提升。当前,我国无论是实体产品,还是虚拟产品均呈现价格上涨趋势,而且汇率、粮食、楼市等诸多价格问题纵横交织、复杂异常也是我国急需要面对的问题。

2) 各类商品中食品价格涨幅居首位。

在与其他不同种类商品的价格涨幅差距被不断拉大的食品价格涨幅中,蔬菜价格的涨势还遥遥领先与各类食品的价格涨幅。

3) 资产价格飞涨催生了通货膨胀的发生。

由2008年至今,以房价为代表的中国资产价格飞速增长,仅09年一年,北京的房价近乎翻番,我国政府更是为应对急需调控的房价出台诸多措施,“国五条”的推出,虽未完善具体实施的细则,却已让人民感受到了政策带给楼市的巨大影响。同时,一些可以储藏价值的商品,如古玩、文物、字画等的价格同样也有大幅度的增长。

3. 我国当前家庭理财的情况

就我国家庭资产结构来看,基本是以存款储蓄为主体形式,国民的存款总额在2012年底就已高达40万亿人民币之多。我国的家庭式金融资产有以下几种类型:近7层的家庭储蓄占据主体位置;股票、其他有效证券、外汇;现金及保险准备金等。在西方发达国家,交易账户这种在家庭金融资产中属于低风险形式的理财方式是大多数人所青睐的。只有4个百分点左右的储蓄和债券比重更是远远低于我国的储蓄比例。由此不难看出,中西方国家就储蓄在家庭式金融资产中的比重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在我国历史和现代环境的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的民众更多的倾向于将资金用于更为稳健的储蓄方式上。我国的家庭收入一直以来都处于比较低的情况,由此在出现风险的时候,应对风险的能力相对薄弱。所以,居民希望能够让家庭的经济情况一直处于较安全的一个状态,他们更多的愿意选择储蓄这种较为保守的理财方式。与此同时,我国股市对民众的吸引力不大的主要原因在于收益较低;当前我国还在不断发展建设,社会保障制度仍然十分的不健全,大部分居民仍然放弃高收益、高风险的风险性投资方式,而选择储蓄、购买国债这种较为稳健的投资理财方式。实质上,中国家庭收入情况是我国家庭式金融理財方式选择的首要考量因素。

在当前通货膨胀的大背景下,医保、房产、教育等许多方面的问题都是我国民众在家庭生活规划中需要提前安排的。这就使得我国大部分家庭在理财过程中会遇到如下问题:怎样能通过一些方式使家庭的金融资产在通货膨胀中规避风险;如何能够应用金融、投资、理财等方式使自身的资产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随着家庭理财产业的不断发展,国家不单单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家庭式理财体系,还要金融组织的配合,推出多种多样的理财产品、恰到好处的理财方式,促进我国投资环境的改进,这样我国家庭的资产才能够实现更为科学合理的配置,从而使投资的收益率有所增加,推动家庭财产的使用效率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4.不同阶段应对通货膨胀的方式

在我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工作开始,人生开始被分割成五个不同的阶段,在此之前,我们一直处于被养育的状态下。在我们通过自身努力获得薪资的回报之后,我们将步入以下五个不同阶段:事业上升阶段、婚姻起步阶段、生儿育女阶段、事业有成阶段、退休阶段。在面对生命中不同阶段的时候,我们就要通过不断改变投资理财和规划的方式来应对每个阶段的一些特点。

1)事业上升阶段:在我们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时候,我们享受着第一份薪资带给我们的幸福和满足感,由于事业的初期,相对的存款都比较少,满足日常生活和租房需求是这个时期理财的首要目标。同时还会考虑到在大学时期的一些助学贷款的偿还问题,在这个阶段开始有了些许的储蓄积累,为今后的人生和理财规划等方面做了充分的考虑。通过学习金融理财知识,运用理财分析工具,充分做好市场和经济能力等方面的分析,提升自身能力,量力而行,适当冒险。

2)婚姻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的人们由于刚刚创建家庭,相比较应对风险的能力适中,相对资产较少,这个阶段的理财目标就是能够应对买房、买车的需要,同时为儿女的教育基金、应对突发状况的资金等方面做充分的考虑,通过强化资源配置、做好充分预算、量力而行、谨慎支配收入这样一些策略式的理财手段,使整个家庭的理财规划更加合理。在这一阶段不仅要考虑到房产、保险等的规划,还需要兼顾儿女教育、赡养老人等多方面的需要。

3)生儿育女阶段:在此时期,初为人父母,由于家庭积累少、子女支出较低,可以通过控制消费、节流支出等理财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储备教育资金,还可以引导子女的拥有正确的消费观念。

4)事业有成阶段:这一时期的人们,通过不断的积累,自身资产处于较高水平,负债少,可以调整储蓄和投资比例的方式,来为退休以后的各项保障做好前提性的保险规划。

5)退休阶段:在这一时期中,由于资产累计达到一定水平,生活压力小,不妨可以通过一些收益较为稳定的理财方式来保证退休后的生活,避免风险大的投资,减少可能出现的一些不良影响。

正确应对不同人生阶段的投资方式,适度投资、合理规划,多元投资,以获取最大收益。

5.结束语

希望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建立一些较为合理的理财观念,合理调整家庭理财结构,积极挖掘可能存在的财富机遇,通过不同的投资理财手段,加快财富积累,来创造一个高品质幸福的生活。(作者单位:建行锦州分行)

参考文献:

[1] 王聪.张海云,中美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0 (6)

[2] 杨惠杰,浅议我国居民个人应如何进行投资理财规划[D].商丘,商丘职业技术学院,2012 (4)

[3] 北京当代金融培训有限公司、北京金融培训中心金融理财原理[M]中信出版社,2011 (10)

教师应对方式论文 篇7

职业倦怠,指任职于需要连续、紧张地与他人互动的行业中的人们,在面临长期的工作压力后所产生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心理综合征。研究表明,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中学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常常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由于中考、高考制度在我国教育阶段中仍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的工作待遇与学生升学率息息相关。另外,中学教师所面临的学生主体大都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容易产生叛逆、冲动和冒险行为。在进行教学和处理学生间、师生间关系时,经常要付出大量精力。因此,了解中学教师的职业状态对提高教师幸福感、保持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生活事件是影响个体生活和工作状态的一个重要应激源。中学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除了要应付与其他人相同的生活事件,其工作本身特有的生活事件又增加了新的刺激。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从很早就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研究表明,各种生活事件引起紧张的总和与个体心理、躯体健康状况有一定的联系。作为一种长期工作压力下产生的职业倦怠感,会直接影响到个体的身心健康。应对方式作为个体面对压力情境时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方式,也会影响个体的职业倦怠感。

本研究旨在考察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和特点,并探索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中学教师职业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为预防和改善教师职业倦怠提供必要的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方式,随机抽取濮阳市油田的四所中学(其中包括2所初级中学,2所高级中学),从中随机选取194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213份,得到有效问卷194份,有效回收率为91.1%。其中男性教师88人,女性教师106人。

1.2方法

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 scale,LES):该量表为杨德森和张亚林编制。量表内容包含48条我国较常见的生活事件,包括家庭生活(28条)、工作学习(13条)、社交及其他方面(7条)的问题。根据事件发生次数、影响程度和影响持续时间进行计分。影响程度分为5级,0、1、2、3、4,分别代表无影响、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影响持续时间分为3个月内、半年内、1年内、一年以上共4个等级,分别记为1、2、3、4分。某事件的刺激量=该事件影响程度分×该事件持续分×该事件发生次数。LES总分越高反映个体承受的精神压力越大,负性生活事件的分值越高对身心健康的影响越大。

应对方式问卷(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CSQ):该问卷由肖计划等人于1996年编制,用于测查个体对应激事件的应对策略。该问卷共有62个项目,除4个反向计分题目之外,各量表均为2级评分:选择“是”得1分,选择“否”得0分。问卷由6个分量表组成,分别是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可组合成两种类型:积极应对(解决问题、求助)与消极应对(幻想、退避、自责、合理化)。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各题的因素负荷值均在0.35以上,6个应对因子重测相关系数分别是:0.72,0.62,0.69,0.72,0.67,0.72。

职业倦怠问卷(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Education Survey,MBI-ES):该问卷为李超平修订的MBI-ES问卷。MBI-ES包含3个维度,共15个题目。3个维度分别为情绪衰竭(5个题目)、成就感低落(6个题目)、人格解体(4个题目)。问卷为7级评分,0~6分别代表从不、极少、偶尔、有时、经常、极多、总是。修订后的MBI-ES具有良好的构想效度,情绪衰竭、成就感低落、人格解体三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90,0.80,0.76。

1.3统计分析

采用SPSS17.0和Amos17.0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2结果

2.1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状况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状况如表1所示。

注:*p<0.05;p<0.01,下同.

从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状况来看,中学男教师与女教师在职业倦怠的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人格解体维度上,女性教师的得分显著高于男性教师。班主任与非班主任在职业倦怠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且班主任的职业倦怠得分显著高于非班主任。在工作年限上,0-4年教龄、5-14年教龄与15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在职业倦怠上的得分差异显著。

2.2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关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生活事件与职业倦怠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314,p<0.05)。应对方式中,消极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存在显著地正相关(r=0.374,p<0.01),积极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存在显著地负相关(r=-0.491,p<0.01)。此外,消极应对与生活事件存在显著地正相关(r=0.235,p<0.05),积极应对与生活事件存在显著地负相关(r=-0.491,p<0.01)。

2.3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职业倦怠的层次回归

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职业倦怠的层次回归分析如表3、4所示。以职业倦怠为因变量、生活事件为预测变量放入第一层,再分别把应对方式中的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分别放入第二层。结果发现,生活事件和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均能够显著地预测职业倦怠。生活事件、积极应对方式对职业倦怠的层次回归分析(见表3)显示,加入积极应对方式后,模型调节后的R2由17.1%提高到23.1%,并且,生活事件的未标准化回归系数由0.378下降到0.238,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事件、消极应对方式对职业倦怠的层次回归分析(见表4)显示,加入消极应对方式后,模型调节后的R2由17.1%提高到28.9%,生活事件的未标准化回归系数由0.378下降到0.15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以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均满足中介变量的条件。

2.4路径分析

以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作为中介变量,分别检验两种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职业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并建立路径模型。

结果发现,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职业倦怠之间的中介效应均显著,并且是部分中介效应。生活事件到职业倦怠的路径系数为0.31(p<0.05);加入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之后,生活事件到职业倦怠的路径系数分别降低为0.21和0.25(p<0.05)。生活事件到积极应对的路径系数为-0.37,积极应对到职业倦怠的路径系数为-0.22;生活事件到消极应对的路径系数为0.38,消极应对到职业倦怠的路径系数为0.23。因此,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在生活事件和职业倦怠之间的中介效应分别为0.17和0.09,与总效应0.31的比值分别为0.55和0.29,说明积极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5%,消极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9%。

3讨论

职业倦怠感在中学教师群体中十分常见。本研究中,中学男教师与女教师在职业倦怠总分上并无显著性差异,但在职业倦怠的人格解体维度上,中学女教师的得分显著高于中学男教师。教师的人格解体是指对待学生的一种消极的、愤世嫉俗的态度,主要表现为不愿意接纳学生、将学生看作没有感情的物体、用标签式语言来描述学生个体,甚至用蔑视性称谓称呼学生。这说明女教师在涉及对学生的评估方面,更容易表现出消极否定的态度。但二者在生活事件的得分并无显著差异,说明不能仅用生活事件来解释职业倦怠感的性别差异。在工作性质方面,班主任与非班主任在职业倦怠感的差异显著,表现为班主任的职业倦怠水平显著高于非班主任,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由于班主任要比其他性质的教师面临更大的工作量和更多的工作事件,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通常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在教龄方面,本研究发现,和教龄较长的教师相比,教龄较短的教师表现出更多的职业倦怠,并且倦怠表现在个人成就感缺乏上,该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基本符合。职业倦怠容易发生在教师生涯的早期,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在面临工作上的困难和挫折时,比年长教师拥有更少的心理资源和社会资源来对抗压力,更容易受到挫折带来的负面影响。Russell的研究也证明,相对于年长教师,年轻教师体验到更多与工作相关的应激事件,而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相关分析的结果发现,中学教师的生活事件和职业倦怠程度呈现较高的正相关,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中学教师所经历的生活事件越多,其职业倦怠水平就越高。说明应对方式作为内部因素,同样会影响着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

路径分析的结果显示,应对方式在中学教师生活事件和职业倦怠之间存在中介作用,生活事件通过两条通道影响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生活事件→职业倦怠;生活事件→应对方式→职业倦怠。这表明,生活事件不仅直接作用于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还通过应对方式的使用间接作用于职业倦怠。由于使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可能加重生活事件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并且生活事件又导致了积极应对方式使用受阻,从而影响了职业倦怠状态的改善。

4建议

本研究结果显示,应对方式在中学教师生活事件和职业倦怠之间存在着中介作用,因此说明中学教师在面临生活事件时,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避免消极应对,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预防和改善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提高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幸福感。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第一,积极调整心理状态。要善于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尤其是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应学会用更加积极的方式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其二,学会自我调控。中学教师的工作不仅是教学,还有与学生、家长的互动,正是由于这种人文特性,要求教师学会自我调整、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其三,培养兴趣爱好,丰富文化生活。中学教师在工作之外,应该多参加一些文化活动,让自己的业余生活更加多彩。

摘要:为探讨中学教师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采用生活事件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对194名中学教师进行了测评。结果显示,中学男性教师与女性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差异不显著;积极的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消极的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应对方式在中学教师的生活事件与职业倦怠之间存在一定的中介作用。

关键词:中学教师,生活事件,应对方式,职业倦怠,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

[1]钟妮,凌辉.中小学教师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2014,22(3).

[2]郑晓芳.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和工作满意感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3.

教师应对方式论文 篇8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简易应对方式,父亲,回归分析,大学生

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教育观念、教养行为以及对儿童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1]。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都重视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 都相信个体的早年生活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2]。20世纪40年代起, 国内外学者就开始了关于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近年来, 父母教养方式已经成为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和焦点。父母教养方式将直接影响儿童的价值观、人生观、生活习惯及行为方式, 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未来的成长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应对是当人们处于应激情况下, 为减轻其负面影响而做出的认知和行为的努力过程。应对方式作为个体适应环境、调节环境的主要内容, 更是直接受到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研究表明, 应对方式作为应激、心理健康的中介机制, 对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3]。积极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则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负相关[4]。因此,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大学生作为已经能够客观全面地评价父母教养方式的群体, 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分析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简易应对方式的关系, 具有更强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一、对象与方法

(一) 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在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学院选取500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发放问卷500份, 回收问卷490份, 剔除无效问卷, 共获得有效问卷436份, 有效回收率为87.2%。其中男生201人, 女生226人;大一168人 (38.5%) , 大二124人 (28.4%) , 大三144人 (33.0%) , 由于大四面临毕业, 没有作为被试;文科278人 (63.8%) , 理工科158人 (36.2%) ;城市97人 (22.2%) , 农村339人 (77.8%) 。

(二) 工具

1.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EMBU) :

采用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C.Perris等人共同编制的经岳冬梅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EMBU) [5]。共11个因子, 其中父亲教养方式包括:情感温暖、理解, 惩罚、严厉, 过分干涉, 偏爱被试, 拒绝、否认, 过度保护等6个因子。母亲教养方式包括:情感温暖、理解, 过分干涉、过度保护, 拒绝、否认, 惩罚、严厉, 偏爱被试等5个因子。各因子的同质性信度为0.46-0.88, 分半信度为0.50-0.91, 重测信度为0.58-0.82。实证效度较好。

2.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SCSQ) :

由解亚宁等编制[6], 由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 (分量表) 组成, 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0, 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分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89、0.78。量表具有较高的构想效度和相关效度。

(三) 施测与处理

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 统一发放问卷, 统一指导语, 当场收回, 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和简易应对方式基本情况

经统计分析, 发现父亲情感温暖、理解 (2.56) 和母亲情感温暖、理解 (2.82) 都高于中间值 (2.50) 。其次是父亲过度保护 (2.12) 和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 (2.12) , 而父亲惩罚、严厉 (1.33) 和母亲惩罚、严厉 (1.30) 得分最低, 说明大学生所体验到的父母教养方式多来自于父母对自己的温暖、理解, 但是又体现出过多的保护和干涉。大学生的积极应对 (1.96) 和消极应对 (1.41) 均高于中间值 (1.40) , 所以, 大学生在积极应对程度较高的同时, 也采取了较多的消极应对方式来应激。

(二)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简易应对方式的相关

为了研究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简易应对方式的关系, 对其进行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 发现父亲情感温暖、理解 (r=0.189***) 、父亲惩罚、严厉 (r=0.137**) 和母亲情感温暖、理解 (r=0.178***) 等3个因子均与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 即大学生体验到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和父亲惩罚、严厉程度越高, 越产生积极应对的行为方式。而除了父母情感温暖、理解2个因子, 父母教养方式的其他因子父亲惩罚、严厉 (r=0.184***) , 父亲过分干涉 (r=0.148**) , 父亲偏爱被试 (r=0.234***) , 父亲拒绝、否认 (r=0.250***) , 父亲过度保护 (r=0.248***) , 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 (r=0.208**) , 母亲拒绝、否认 (r=0.214***) , 母亲惩罚、严厉 (r=0.139**) , 母亲偏爱被试 (r=0.179***) 均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 (注:*表示p<0.05, **表示p<0.01, ***表示p<0.001。下同) 。

(三)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对简易应对方式的多元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探讨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对简易应对方式的影响和预测力, 以积极应对为因变量, 以父母教养方式为预测变量, 进行逐层回归分析。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和父亲惩罚、严厉这2个因子都进入了回归方程, 对积极应对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以消极应对为因变量, 以父母教养方式为预测变量, 发现父亲拒绝、否认, 父亲偏爱被试和父亲过度保护等3个因子对消极应对都有显著的影响和预测力。由此可见, 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 父亲的教养方式对一个人的应对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讨论与分析

家庭作为个体社会化的第一场所, 父母作为儿童社会化的最重要的动因, 它们如何影响和塑造个体的行为是心理学家关注的重要问题[7]。研究发现, 大学生体验到的父母教养方式中以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为主, 其次为过度保护、过分干涉, 说明当今社会, 父母给予了孩子更多的关心、爱护和支持, 较少的惩罚、严厉, 但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居多以及社会变迁的急剧, 导致父母对孩子体现出过多的保护和干涉, 大大小小的事情包揽甚至代为决定,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孩子成长发锻炼的机会, 独立面对事件、处理问题以及受挫能力降低。

护士工作压力与应对方式调查分析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12月对我院183名护士进行了调查。护士平均年龄为35.43岁;职称分布为护士37名, 护师88名, 主管护师54名, 副主任护师4名;学历分布为本科46名, 大专102名, 中专35名;科室分布为内科65名, 外科43名, 妇产科23名, 手术室13名, 急诊室15名, ICU8名, 其他科室16名。

1.2 方法

在有关专家指导下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调查项目包括:工作压力状况、应对压力的方法、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等。压力大小的测定采用量化的工作压力评定表, 其计分方法是0为没有, 1为轻度, 2为中度, 3为相当大, 4为极大[1]。

2 结果

2.1 护士感受工作压力的状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10份, 收回有效问卷183份, 有效回收率为87.1%, 基本符合调查要求。

调查结果表明, 97.3% (极大+相当大+中度+轻度) 的护士均感到不同程度的工作压力, 其中50.8%的护士感到压力相当大、极大 (见表1) 。

2.2 工作压力对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 有36.1% (总是+经常) 的护士感到精神压力很大, 特别是在急诊室、ICU、呼吸科工作的护士。有13.1% (总是+经常) 的护士失眠, 有15.3% (经常) 的护士焦虑, 有23.0% (经常) 的护士感到压抑 (见表2) 。

2.3 护士工作压力应对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 面临工作压力时, 多数护士采取了较为积极的应对方式, 如看电视、学习护理知识、业余活动、睡眠、自我放松、自我分析等;也有少数护士采取较为消极的方法, 如痛哭、饮酒、服用药物、暴食 (见表3) 。

调查结果表明, 有96.1% (很强+较强+正常) 的护士认为自己有较好的应对工作压力的能力, 他们对缓解工作压力有信心 (见表4) 。

3 讨论

3.1 护理工作压力颇大

调查结果显示, 我院有97.3%的护士感到有工作压力, 其中过半数的护士还感到压力相当大, 急诊室和ICU等科室的护士更是如此。造成护理工作压力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 (1) 患者因素。急、危、重症患者, 病情变化大。在急救过程中, 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护士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常忧心忡忡, 担心发生护理差错。 (2) 患者家属因素。患者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期望极高, 如果治疗效果不令人满意, 且家属缺乏理解, 难以接受, 容易发生医患之间、护患之间的冲突。如果出现某些意外, 他们常常会闹事, 打骂医护人员。 (3) 自身因素。护理过程中, 护理人员因为知识的缺乏或能力的限制, 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使护理工作不能顺利进行, 护理操作不能得心应手;加之医院护理人员数量不足, 他们常超负荷工作, 疲惫不堪。 (4) 管理因素。现行的护理工作管理模式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以上诸多因素导致护士工作紧张, 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因此护理工作是一种充满高压力的工作[3]。

3.2 工作压力对护士健康的影响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工作压力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如23.0%的护士有压抑感;15.3%的护士有焦虑情绪, 13.1%的护士失眠等。如果这些问题长期存在并进一步发展, 可能会导致护士产生心理障碍, 或引起身心疾病。过大的压力不仅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 还可影响护患关系, 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4]。

3.3 积极应对工作压力

调查结果表明, 有96.1%的护士认为自己有较好的缓解压力的能力, 护士面对各种不同的工作压力, 采用了不同的应对方法。多数护士采取了较为积极的应对方法, 如进行文体活动 (看电视、参加业余活动等) 、学习护理知识、安静休息 (睡觉) 或寻求支持等。但也有少数护士缓解压力的方法较为消极, 如痛哭、饮酒、服用药物、暴食等。积极应对压力有利于护士的身心健康, 也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为了积极、有效地应对压力, 护士可采取以下措施: (1) 自我调适。加强学习, 学会一些积极应对压力的技巧, 主动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并控制情绪, 有效解除应激状态, 缓解心理紧张和压力, 以适应工作环境。 (2) 提高技能。护士要勤学苦练, 提高护理操作技能, 减轻护理工作中的紧张情绪。 (3) 加强沟通。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 正确对待患者及其家属的一些愤怒情绪, 搞好护患关系, 争取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理解与配合。 (4) 争取支持。争取领导与医务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支持, 改善护理工作环境, 以缓解工作压力。

综上所述, 护理工作是充满压力的工作, 长期过大的压力对护士的身心健康和护理工作的开展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正确面对压力, 采取积极的应对方法缓解压力, 不仅有助于护士身心健康, 也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晓英, 刘月姑.急诊科护士压力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 2006, 4:26.

[2]刘登贤.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的多因素分析[J].现代护理, 2005, 11 (24) :2081.

[3]赵体玉, 张亮, 尹平.教学医院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及其对应状况的调查研究[J].现代护理, 2005, 11 (17) :1386.

网络信息安全攻击方式及应对策略 篇10

1、软件本身的脆弱性。各种系统软件、应用软件随着规模不断扩大, 自身也变得愈加复杂, 只要有软件, 就有可能存在安全漏洞, 如Windows、Unix、XP等操作系统都或多或少的漏洞, 即使不断打补丁和修补漏洞, 又会不断涌现出新的漏洞, 使软件本身带有脆弱性。

2、协议安全的脆弱性。运行中的计算机都是建立在各种通信协议基础之上的, 但由于互联网设计的初衷只是很单纯的想要实现信息与数据的共享, 缺乏对信息安全的构思, 同时协议的复杂性、开放性, 以及设计时缺少认证与加密的保障, 使网络安全存在先天性的不足。

3、人员因素。由于网络管理人员和用户自身管理意识的薄弱, 以及用户在网络配置时知识与技能的欠缺, 造成配制时操作不当, 从而导致安全漏洞的出现, 使信息安全得不到很好的保障。

4、计算机病毒。当计算机在正常运行时, 插入的计算机病毒就像生物病毒一样, 进行自我复制、繁殖, 相互传染, 迅速蔓延, 导致程序无法正常运行下去, 从而使信息安全受到威胁, 如“熊猫烧香病毒”

二、常见网络攻击方式

1、网络链路层。MAC地址欺骗:本机的MAC地址被篡改为其他机器的MAC地址。ARP欺骗:篡改IPH和MAC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 将数据包发送给了攻击者的主机而不是正确的主机。

2、网络层。IP地址欺骗:是通过伪造数据包包头, 使显示的信息源不是实际的来源, 就像这个数据包是从另一台计算机上发送的。以及泪滴攻击、ICMP攻击和RIP路由欺骗。

3、传输层。TCP初始化序号预测:通过预测初始号来伪造TCP数据包。以及TCP端口扫描、land攻击、TCP会话劫持、RST和FIN攻击。

4、应用层。DNS欺骗:域名服务器被攻击者冒充, 并将用户查询的IP地址篡改为攻击者的IP地址, 使用户在上网时看到的是攻击者的网页, 而不是自己真正想要浏览的页面。以及电子邮件攻击和缓冲区溢出攻击。

5、特洛伊木马。特洛伊木马病毒是当前较为流行的病毒, 和一般病毒相比大有不同, 它不会刻意感染其他文件同时也不会自我繁殖, 主要通过自身伪装, 从而吸引用户下载, 进而使用户门户被病毒施种者打开, 达到任意破坏、窃取用户的文件, 更有甚者去操控用户的机子。

6、拒绝服务攻击。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为阻止接收新的请求, 逼迫使服务器缓冲区满;另一种是利用IP地进行欺骗, 逼迫服务器对合法用户的连接进行复位, 从而影响用户的正常连接。

三、网络安全采取的主要措施

1、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门户, 可实现内部网和外部不可信任网络之间, 或者内部网不同网络安全区域之间的隔离与访问控制, 保证网络系统及网络服务的可用性。

2、虚拟专用网技术。一个完整的VPN技术方案包括VPN隧道技术、密码技术和服务质量保证技术。先建立一个隧道, 在数据传输时再利用加密技术对其进行加密, 使数据的私有性和安全性得到保障。

3、访问控制技术。是机制与策略的结合, 允许对限定资源的授权访问, 同时可保护资源, 阻止某些无权访问资源的用户进行偶然或恶意的访问。

4、入侵检测技术。是指尽最大可能对入侵者企图控制网络资源或系统的监视或阻止, 是用于检测系统的完整性、可用性以及机密性等方式的一种安全技术, 同时也是一种发现入侵者攻击以及用户滥用特权的方法。

5、数据加密技术。目前最常用的有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技术。使用数字方法来重新组织数据[2], 使得除了合法使用者外, 任何其他人想要恢复原先的“消息”是非常困难的。

6、身份认证技术。主要有基于密码和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技术。其实质是被认证方的一些信息, 如果不是自己, 任何人不能造假。

四、总结

网络信息安全是一个不断变化、快速更新的领域, 导致人们面对的信息安全问题不断变化, 攻击者的攻击手段也层出不穷, 所以综合运用各种安全高效的防护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网络信息的安全, 降低黑客入侵的风险, 我们必须严阵以待, 采取各种应对策略, 集众家之所长, 相互配合, 从而建立起稳固牢靠的网络安全体系。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迅速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在社会各界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 其信息安全问题也不断显现出来。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当前网络信息安全所面临的威胁, 并逐层介绍网络攻击常用方式, 从而对网络安全的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攻击方式,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王致.访问控制技术与策略[N].网络世界, 2001-07-23035.

[2]马备, 沈峰.计算机网络的保密管理研究[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05:22-29.

[3]衷奇.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应对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 2010.

我国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研究综述 篇11

关键词:大学生;应对方式;研究

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挑战和机遇的同时,也使人们承受着的越来越多的压力。因此,人们如何应对压力和挫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大学生群体的挫折应对能力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当代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为大学生积极应对能力的提高提供良好的基础。在大学生挫折心理应对的教育中,通过有意识的灌输,增加大学生积极力量的发掘,培养积极的体验,将有助于大学生强化积极应对方式,维护自身心理健康。

一、应对的内涵

应对是当个体面临一种自己评价为不利的环境时,为了控制这种不利因素对自己的影响,从而做出认知和行为上的努力。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在面对挫折时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应对方式是心理应激过程中一种重要的中介因素,它调节着应激与应激结果之间的关系。

二、应对维度的研究

目前应对维度的研究中最常用的分类有三种:第一种是的问题取向应和对情绪取向应对;第二是首要控制应对和次要控制应对;第三种是趋向应对和回避应对。其他的维度应用较少,如自我取向应对和外部取向应对,认知应对和行为应对,主动应对和被动应对,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研究者发现单维的应对模型不能完全说明应对反应的各种类型和作用,许多研究者相继提出了应对的多维度或多层次模型。

三、应对的测量

应对方式的测量主要包括心理生理和表情测量法、行为观察法和自我报告法三种。心理生理和表情观察法需要一些精密的仪器作为测量工具,成本高,操作难。因此这种方法在实际测量的研究中很少使用。行为观察法主观性较强,观察指标的客观性要求高,所以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应用的也比较少。因此在实际研究中使用最广泛的是自我报告法中的问卷法。

四、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

个体的应对方式受生活事件的影响和情境的影响,人们遇到不同的生活事件,会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有时会采用多种应对策略来处理问题。应对方式与认知评价、社会支持、人格特征也有密切关系。此外,个体自身的一些因素如性别、年龄、文化、职业、身体素质等与应对方式也与有一定的关系[1]。关于影响应对方式的理论观点,各学派的心理学家给出了不同的观点。

应对的心理防御机制观点来源于弗洛伊德的自我防御机制理论。他认为个体在面临挫折情景时,会无意识通过压抑、投射、升华、合理化等防御机制,达到解决个体内心重大冲突,保护自身的目的。这种所谓的应对方式是在无意识层面上进行的。

特质应对理论研究的是个体在在应对策略选择上的差异,它认为个体采取的应对策略具有跨时间跨情境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近几年的研究者开始从人格特质分析应对行为,他们认为人格特质体现在人的行为中,必然也会在应对行为上有所表现。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研究者开始探索不同的人格特征对个体应对方式的影响。

情境理论认为,应对是在特定情境下,个体根据情境做出的反应,情景决定应对方式的选择。该理论认为在不同的挫折情境下,个体所采取的应对方式是有所变化的,但所有的目的都是使个体适应情境。但该理论忽视了人格特质、个体差异对应对的影响,因此情景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

五、我国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研究现状

近几年,研究者对我国大学生的压力应对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在对不同类型院校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研究发现:大学生面临压力时一般采用积极针对问题的应对方式,但仍有部分学生的应对方式倾向于消极[2]。对军医大学的4786 名在校学员应对策略特点的研究发现,军队医科大学学员在面对挫折时,有30%-40%的学员采取积极应对方式,3%-28%的同学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对湖北省778 名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大学生的研究表明,体育院校学生和非体育院校学生在成熟应对方式上有显著差异,体育院校学生的得分高于普通院校学生的得分,在不成熟应对方式没有显著差异;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应对方式的研究方面,张林[3]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问卷,考察了全国各地2007名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的特点,结果表明大一学生以外部求助、压抑、幻想和调整情绪方式为主,大二、大三学生以自我防御方式和总结经验为主,大四学生则较多采用心理调节机制的方式;对不同批次、等级院校学生的应对方式研究方面,一本学生与其他类型高校学生相比较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较少采用消极应对方式;女生比男生较多采用求助和幻想的应对方式;高年级学生较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三本学生比一本学生更多采用自责、求助的应对方式;研究生比大学生的应对方式更积极;高职生比普通大学生更多使用自责和退避的应对方式。对不同性别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研究方面,张林、王艳芝[4]等人的研究均表明男女生在应对方式的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在面临心理压力时比女生更多采用否认、推诿等自我防御机制;而女生面临压力时比男生更多采用倾诉求助、调整认知、合理化与幻想等应对方式;对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应对方式的研究表明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应对方式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独生比非独生子女寻求社会支持更多、心理解脱较少。

综合研究结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挫折应激源与应对方式的影响,这些研究结果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重要影响,我们不仅要使大学生尽量避免挫折应激事件,而且要着重培养他们在面临各种挫折压力时积极应对的态度,形成正确的认知和评价,学会采用积极应对的方式来面对挫折。

参考文献:

[1]韦有华,汤盛钦.几种主要的应急理论模型及其评价[J].心理科学,1998,(5).

[2]毛艳霞.高师大学生应激源、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2).

[3]张林,车文博,黎兵.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1).

[4]王艳芝,李彦牛,龚蓉.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5).

教师应对方式论文 篇12

1研究对象

在湖南某医学专科学校选择在校女大学生1 180名, 平均年龄 (19.1±1.8) 岁, 入校体检合格, 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 无炎症。

2研究方法

2.1调查工具

包括自编调查问卷、数字评定量表 (number rating scale, NRS) 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其中自编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月经周期、初潮年龄、经期、压力、情绪、生活习惯、饮食、生冷、运动、态度、睡眠等12个方面, 其中情绪是指女生的日常情绪状况及管理方式;生活习惯是指除饮食、睡眠、运动等之处的其他生活习惯, 如卫生习惯、就医习惯等;生冷是指女生吃或接触生的或冷的东西。除一般人口学资料外, 月经周期、初潮年龄、经期均用时间表示, 其他均以肯定符合、较符合、说不清、较不符合、肯定不符合五级评分, 按顺序计1~5分。数字评定量表NRS[1]485是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是目前应用得最广泛的工具。此方法由0~10共11个点组成, 数字从低到高表示从无痛到最痛, 0分表示不痛, 1~3分为轻痛, 4~7分为中痛, 8~9分为重痛, 10分表示剧烈疼痛, 由患者自己选择不同分值来量化疼痛程度, 其优点是较VAS更为直观, 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和理解。特质应对方式问卷[1]属自评量表, 由20条反映应对特点的项目组成, 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 (各含10个条目) , 被试对20个条目从“肯定是”到“肯定不是”分别作出1~5级选择回答。用于反映被试者面对困难挫折时的积极与消极的态度和行为特征。

2.2调查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将调查问卷发放到各抽样班级, 为保证调查质量, 培训专人进行指导填写, 当场作答, 当场回收。调查时间2013年12月9日—20日。

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 180份, 有效问卷1 047份, 问卷有效率88.73%, 其中不同程度痛经者856名, 占81.8%。轻度484名, 占56.54%;中度339名, 占39.60%;重度33名, 占3.86%。根据NRS评分, 将所有对象分为轻痛组、中痛组和重痛组, 其中无痛和轻痛合为一组, 3组各有484, 339, 33名。根据其初潮年龄、月经周期和经期进行F检验, 显示医专学生的初潮年龄、月经周期与其痛经程度无显著相关 (P>0.05) , 而经期与痛经程度存在显著相关 (P=0.03) , 见表1。经进一步的两两q检验, 发现重痛组与轻痛组、中痛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q=15.25, 13.52, P<0.01) 。

3.2 影响医专女生痛经的生活因素分析

调查显示, 压力、情绪、生活习惯、生冷、态度、睡眠等6个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 表明这些因素对医专女生痛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见表2。经进一步分析表明, 轻痛组与重痛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而轻痛组与中痛组在上述6个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q=7.57, 6.77, 6.30, 4.87, 6.61, 9.16, P<0.05) , 中痛组与重痛组只在生冷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q=12.08, P<0.01) , 轻痛组与重痛组在压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q=7.83, P<0.01) 。

3.3 应对方式与女生痛经的关系

统计结果显示, 3组女生在消极应对上无显著差异, 而在积极应对上存在显著差异, 见表3。经进一步分析, 轻痛组、中痛组与重痛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q=5.36, 6.37, P<0.05) 。

4 分析

本次调查显示医专女生的原发性痛经的发生率为81.8%, 与王红琴[2]2007年对无锡卫生学校2004年级学生调查的结果痛经的发生率为86.3%相近;与2000年全国妇女月经生理常数协作组报道的56.06%[3]相比要更高些。这可能是因为现在的女性感到的生存压力更大, 或者是因为她们对疼痛更加敏感, 需要进一步研究探明原因。

4.1 医专女生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期与痛经程度的关系分析

有文献报道初潮年龄越晚痛经发生率越高[4], 而孟翠静[5]的调查结果显示病例组初潮年龄明显低于对照组, 这些研究均认为初潮年龄与痛经存在关系。而本研究却显示初潮年龄与痛经程度无显著相关, 这可能是由于调查对象的差异形成, 采用更大样本的调查可能会得出更真实的结果。同时, 孟翠静[5]的调查认为月经周期、经期对痛经的发生无影响, 本研究也发现月经周期与痛经无显著相关, 但经期对痛经存在影响, 重痛组的经期平均为6.09 d, 高于其他2个组的平均经期。

4.2 生活方式对原发性痛经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 医专女生的多项生活方式均对其痛经程度有影响, 包括压力、情绪、生活习惯、生冷、态度、睡眠等, 与于学文等的研究结果相近[6,7,8,9]。医专女生相对来说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10], 这些生活、工作中的压力可使人产生如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 而消极的情绪可使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功能失调, 由此产生的生理、生化机制, 可导致痛经的发生或加重, 同时痛经的产生又可能引发这些消极的情绪,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研究发现, 日常的生活习惯, 如卫生习惯、生冷等均与痛经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 由于当前教育中性知识与性心理卫生教育匮乏的现状, 导致医专女生对月经 (现象) 认识不足, 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 加上女生一贯喜好吃冷饮辛辣, 而冷辣等刺激易导致气血凝滞, “不通则痛”, 使痛经加重。从心理学角度看, 态度是一种持续而稳定的心理状态, 研究显示态度作为心因性因素同样对痛经发病有重要影响。大多数女生表示只在痛经发生时采取如保暖、不吃刺激性食物等措施减轻痛苦;并不想在平常做出改变, 避免痛经的发生, 而一旦不痛了, 这些想法就抛到脑后。本次调查发现, 存在这种想法的女生不在少数, 有473名, 占痛经人数的55.26%。睡眠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机体的神经和生理过程, 研究表明, 存在睡眠问题的同学更易发生痛经。有研究认为, 适度的运动可以减轻痛经的程度[11], 而本研究显示运动与痛经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 这可能是因为我们的调查是在第二学期进行的, 而我校作为医学院校, 对运动较为重视, 除日常的体育课之外, 学生还需要进行练功等体育锻炼, 使得学生的运动时间差不多, 从而未能显示出显著差异。同时这也可能是我校女生重度痛经比例较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4.3 原发性痛经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应对方式由于同人们的心理适应和健康密切相关, 目前在国内外已经成为心理学领域中研究最为广泛的课题之一。有的研究者认为, 应激能否引起健康损害与三个因素有关:应激源的强度、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12]。应对方式作为中介因素, 影响着应激反应的性质与强度, 进而调节应激与身心健康的关系[13]。研究显示, 痛经程度较轻的女生虽然在消极应对上与其他组的女生未显现出显著差异, 但她们在积极应对方面表现出更高水平。消极的应对虽可以提供对冲突的暂时缓解, 但长期使用则会损害心理健康;而积极的应对, 包括问题取向应对方式和部分情绪取向应对方式, 对健康有积极影响。

4.4 干预措施

上一篇:产品或服务下一篇:交通事故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