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应对教育笑场(共4篇)
教师如何应对教育笑场 篇1
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促进教师教育跨越式的发展, 积极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紧迫的重要任务。对此, 我谈谈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1 积极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潮流, 是国家社会发展的趋势, 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积极推进国家信息化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 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当前, 信息化已经引起中小学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要实现信息技术在中小学逐步普及和应用, 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小学师资队伍是关键。如果教师不懂多媒体计算机、没有教育信息化观念, 学生很难学会应用计算机的相关技能和具备信息素养, 就会影响一代人。因此, 教师教育必须加快信息化进程, 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 师范院校应该采取积极姿态和行动, 积极开展现代教育技术, 迎接教育信息化的挑战, 为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教师教育信息化的目标--提升信息素养
2.1 教师掌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使用和开发的能力
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文字录入技术, 掌握教学图像、图形、视频、音频、动画等数字化处理的方法和技巧;学会在数字信息资源中检索与选取自己写作所需要的信息材料, 并能进行信息资源的重组。
2.2 教师进行信息化课程整合的能力
要求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信息化教学信息资源, 利用信息技术, 将课程教学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等方式进行集成、加工处理, 转化为教学资源, 掌握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方法, 从而能充分地将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教学资源有效地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 创建信息化的教学环境。
2.3 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评价的能力
要求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如何培养学习者在“信息化环境”下学习的观念、意识、习惯和能力, 即“学会学习”;如何对信息化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评价;如何更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 掌握最佳学习方法等。
信息化社会的教育应为信息素养的教育, 教育要迎接信息化社会的挑战, 唯有实施注重知识创新的信息素养的教育, 以培训教师信息素养为宗旨的教育方式是我国教师教育信息化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3 开展教师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教育创新进程
3.1 提高认识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活动中越来越广泛地得到应用, 教师不可能游离于教育信息化进程之外, 教育的信息化也不能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 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活动之中是教师无法回避的事实。因此, 需要对他们加强信息技术知识的传授, 应当让他们认识到教师是信息技术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 信息技术的出现, 为教师施展才华提供了契机。教师应该首先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 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意识, 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所以, 对于我国广大教师来说, 面临正在迅速到来的教育信息化浪潮, 认清教育改革的大方向, 更新教育观念, 学习、掌握和利用以现代教育理论和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教育技术来支持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发展, 是十分必要的。
3.2 转变观念
信息时代对教师的挑战首先是观念的冲击, 走进新时代, 观念必须先“走进”, 没有教育观念上的真正转变, 即使用上了新教材、新方法、新设备, 也将走样、走味。所以, 要致富先修路, 在教师教育信息化工作中首先要修心路———教育观念之路。教育信息化的目的不仅仅是单纯地使用信息技术媒体, 而且包括运用现代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系统地设计教学过程, 使媒体的运用能够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其中观念的转变是教育思想实践的关键所在。因为信息技术是靠人“驾驭”的, 技术再先进, 但人的素质跟不上去, 仍然是一句空话。教师只有据弃旧的教育思想, 把握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与时代特征,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确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才能成为学术探索的典范、合作教学的领导者、学生的情感发展的指导者。
3.3 抓好培训
3.3.1 注重理论性
目前, 一些教师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 而急于操作, 结果“一听就明白, 一做就不会”。在具体教育实践中, 我们应该把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等建设放在首要地位。校校通工程、校园网建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 都需要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作指导。理论知识的学习是需要的, 理论的提升, 有利于指导教学实践。当然, 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通识培训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要把新的理念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 需要经过反复的探索和实践。
3.3.2 提高有效性
在培训方式上, 要打破过去“报告”式的培训, 除了组织理论学习外, 强调教师的参与, 提倡培训者与培训对象的平等交流与对话。通过参与式、体验式、案例研讨、任务型教学等多种形式, 努力提高培训实效。按照“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 开展技能型 (教学技能、现代教育技术等) 、实践型 (教学观摩、案例交流、教学反思、写教后记) 、评价型 (课例评析、听课、教学竞赛等) 、理论型 (专题讲座、写学习心得、做自学笔记、组织理论学习等) 、研究型 (课题研究、问题探究、策略研究、专题讨论) 等多种形式的培训, 探索出教师教育信息化培训的新模式。
3.3.3 针对层次性
要遵循在职教师培训的规律和特点, 根据不同职能, 针对不同层次的人员, 设计不同的培训方式, 有的放矢地进行培训。a.普及层。对于全体教师, 普及多媒体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网络知识, 使他们能够树立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观念, 初步具备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的能力。b.骨干层。对于掌握多媒体计算机初步知识的教师而言, 学习编制和掌握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课件制作的理论与技能、信息技术网络环境的建设、维护等。
总之, 为实现教师教育的创新、集成和跨越式发展, 为中小学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和终身学习提供服务与支持。实施教师网联计划对于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教育和教育改革发展的全局具有重要意义, 是当前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大步骤, 进一步加快教师教育信息化进程, 是早日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江泽民.中国信息化探索与实践.一书序言.加快我国的信息化建设[N].中国教育报, 2001-12-29.
[2]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讲话[N]中国教育报, 2002-9-9.
[3]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 2002, 3, 1.
教师如何应对教育笑场 篇2
教师应如何应对教育信息化的挑战作者/杨晓芹
摘 要:本文分析了教师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信息化时代教师面临的新挑战,探讨了迎接新挑战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挑战 信息素养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教育界出现了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发展趋势,我们称之为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会对教育产生什么影响?教师如何迎接教育信息化的挑战?所有这些,都是每一名教师应该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信息化教育是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和均衡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关系到整个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
一、我国教师教育信息化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界出现了以计算机代替教师讲课,以计算机来呈现教学内容,以计算机来存储教学信息,并以省力性、替代性、便利性、效率性的尺度来评价教育信息化,称之为教育信息化。过去的传统教学中,课堂是学习的唯一场所,教师传授知识。主要靠一本书,一支粉笔和一张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死记硬背,师生都围着考试的指挥棒团团转。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模式,它从纵横两个方面极大地扩展与延伸了教育的空间和时间,即使传统教育中的因材施教与“有教无类”等优秀的东西得以继承,又从教育教学的理论、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使之更加丰富多样,富有现代气息。教育信息化为我们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景,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会自然而然地创造教育奇迹,教育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可能被用于促进教育改革,也可能被用于强化传统教育,因为任何技术的社会作用都取决于它的.使用者。
二、信息化教育时代教师面临的新挑战
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的周期变短,信息化向教育提出了挑战,也为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新的生长点。在信息化时代,作为培养人类社会未来继承者和接班人的教师,有着比传统讲授者更为丰富的角色内涵,要能够准确把握本专业的前沿研究方向,具备较强的甄别能力,从中选择出最具价值的知识和信息。
由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转换为学习的促进者、信息咨询者。信息化教育时代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教育论文 )面对互联网上的丰富资源和众多服务,学生需要知道学习什么、获取什么知识,需要知道从哪里学、怎样学,这时教师应该帮助他们获得所需的学习资源,通过信息的探索与整理,完成各门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并从中引导和促进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信息化教育要求教师做学生学习的学术顾问。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化的教学系统将部分替代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从而使教师能有时间和精力整合与教学紧密相关的各种教育信息资源,同时还要成为一名教学氛围的掌控高手,成功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积极地鼓励、恰当的评价,深入地挖掘学生学习的各种潜能。以学术顾问的角色来诊断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帮助学生选择一种计划来满足某种需要,并指出学生学术计划的发展方向。
由以往教材的执行者转换为课程的开发者。随着信息化教育时代的来临,为了使学生能够通过各种途径,特别是信息化渠道进行有效学习,这就要求每一名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自身特点,以网络为媒介将信息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当地的教学实际。
三、迎接新挑战的思路与对策
教育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21世纪的教师,必须树立教育新理念,强化对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意识,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增强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育和教学力。
转变观念、积极应对,现代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终身教育观念,清醒地意识到自身的各种不足,以积极的心态和刻苦的学习,通过各种渠道努力提高自身的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才能与时代和教育的发展保持同步。
改变教学方法,加强教学引导。计算机及其网络教学只是一种方式,教师要帮助学生适应、学会使用这种方式,教会他们如何查找知识、发现知识。多方采集具有教育意义和现实说服力的信息素材,形象、直观的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更全面、更健康的成长。
提升科研能力。教师充分利用在教学第一线亲自从事教育工作的有利条件,积极开展研究活动,丰富有关理论,推动教育实践的发展。
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教师队伍是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支重要的力量,应该积极参与到这一深远的变革进程中去,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应对挑战,顺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步伐。
教师如何应对教育笑场 篇3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一专多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紧缺人才。职业学校如何来适应这种变化,改变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吸引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每一位职校老师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胜任当前的职业教育,当好一名职业学校的老师,作者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的一点感悟。
二、明确职业学校教师的职责
如何来理解当前职业学校教师的职责,有人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有人说是教书育人,也有人说老师的职责就是爱与责任,这些都是宏观的理解,实际上微观的理解更有实际意义。作为老师,其主要任务就是教育,而职业学校的老师,其主要任务就是就业教育。就业教育的关键在于综合技能的培养。它包含两方面的内涵:一是谋生的技能即专业技能 (实践能力、安全意识、规范意识等) ;二是发展的技能即社会技能 (文字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 ,而培养这些技能,关键要靠教师。因此,作为职业学校的老师要做到“三了解、三明确”,不要抱着一本书“闭门造车”或延续普通教育的“满堂灌”,一定要先了解社会经济发展、了解人才需求动向、了解当前学生现状;要明确学校的育人导向,明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本课程的教学要求,然后才是根据这些要求,设计教学流程,研究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共同完成教学内容,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培养出具有一定发展基础,一专多能,能成功走向社会的合格公民,这就是我们职业学校老师的职责。
三、如何进行教学改革
为什么要教学改革,改什么和怎么改,这是职业学校每一位老师都要面对的问题。教学改革是由职业学校的办学目标决定的,职业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就业教育,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让学生毕业后能有质量的就业,有尊严地生活,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如果按普通教育模式,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个讲台,靠老师在黑板上种庄稼,是根本无法达到这种培养目标的,就业教育就成了一句空话。同时教学改革也是由当前的生源状况所决定的。目前中职生源是在普高招生之后剩下的那部分学生,文化课成绩低、不爱学习是他们的普遍情况,有的甚至行为习惯不好,爱捣乱,不守纪律,不懂礼貌,但同时他们又具有爱动手、兴趣广泛等特点,如果按照普通中学的模式教学,学生早已厌倦,上课睡觉,考试不及格就变得很正常,因为这就是他们过去既熟悉又讨厌的教学形式。那么老师要改什么,怎么改,实际上问题已经很清楚了,就是要解决那些影响教学目标实现的问题,这就是教学研究的问题。因此,老师首先要从问题入手,如学生的自信心问题、学习兴趣问题、学习效率问题等,通过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 师生关系方面。
俗话说,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乐其道,只有师生关系好了,学生才能积极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如何改善师生关系,笔者认为老师的魅力非常关键,一是人格魅力,二是知识魅力。人格魅力是通过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真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的言行,让学生真切感受出来的;知识魅力是通过老师平常信手拈来的教学,体现出老师的博学多才,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现给自己的学生看,让学生信服,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因而,老师首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增强人格和知识魅力。
(二) 教学形式改革方面。
教学形式是指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而把教学活动的诸要素组合、表现出来的一种活动方式。职校老师要针对学生的现状,深入研究有效的教学形式改革,如理实一体化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习技能融为一体进行组合教学,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情景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自己制作电子课件,信息量大,可以链接动画、图片和视频等,不仅减少了教师板书的时间,而且形象直观,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丰富等等,都可以尝试。
(三) 教学方法方面。
教学方法很多,可以不断去创新,不同的课程也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只要能吸引学生注意、能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就是适合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是实践出来的,老师要勇于去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如适合工科类专业教学的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探究法等,适合文科类专业教学的情景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等。
(四) 学习方法方面。
据研究,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光听接收度在10%~30%,光做接收度在40%~70%,既听又做接收度在60%以上。因此,我们要有一个理念,学生主要不是教会的,而是“做”会的,“教”只是一种引导,而要“会”,就必须引导学生自己去钻研,自己去“做”,就是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互动起来。职校老师要有这种“导”的能力,要善于做“导演”,比如采用自主学习法、团队交流法、分组讨论法、提问法等。
(五) 评价模式方面。
实际上评价本身就是教学的一部分,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要通过给予每个学生多次评价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评价中得到肯定与激励,在评价过程中,不仅关注评价的结果,更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使评价本身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单纯地从一方面或者固定某种程序,应坚持三个原则:全面、个性、发展。全面就是要体现教学全过程 (参与情况、表现情况、遵守纪律情况、自主学习情况等) ;个性就是要体现学生学习的差异化,要有针对性 (有些善于组织、有些善于动手、有些善于交流等) ;发展就是以鼓励为主,累积小的进步,体验成功喜悦,使评价变为一种激励,成为学生发展或改进不足的动力。如我校制定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项目教学评价简表。
四、名师的铸造是教学实践的累积
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就是成功总结了自己的教学实践,得到了学生的充分认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作为一名职校老师,如何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特点,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做名师首先要从做一名合格教师开始,要加强学习,要善于研究,不断补充专业领域或课程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和新方法,使自己在专业或课程领域发展方面不要“掉队”。其次要深入研究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的成长规律。职业教育规律就是要对接市场、对接企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学生成长规律就是要让学生在自主中成长,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建构、去表演、去探究、去质疑、去合作、去交流,在学生困惑的时候及时点拨,在学生无力解决的时候进行示范。同时要研究所教授的课程和教学对象,要敢于创新,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如教学思路、教学要点、教学方法、导学过程等等) ,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慢慢地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进而不断进行总结、发展和提升,就逐步成长为名师了。教学经验是不可能照搬照抄的,只有自己不断去研究、去创新、去实践、去总结,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特别是在日常教学中有什么收获、教训或感触都要马上记录下来,及时整理,并对每节课进行教学反思,慢慢地就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了。
摘要: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职业学校的老师必必须与时俱进, 在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等方面不断探索, 以期不断增强教学吸引力, 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职业学校,师资队伍,教学改革,提高质量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教师如何应对教改 篇4
一、在新课标理念下, 观念更新势在必行
首先, 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即教育就是服务, 只不过我们服务的对象是学生。有了这种观念, 我们才会公平地面对全体学生, 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服务;有了这种观念, 师生才会平等相处, 我们教师才不会借口“师道尊严”凌驾于学生之上;有了这种观念, 我们教师才会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其次, 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什么是人才?李白诗云“天生我材必有用”, 有用就是人才。我们知道, 学生千人千面, 个性迥异, 但每位教师都有一个共性, 就是会偏爱那些成绩优秀者, 对他们悉心关照百般呵护, 而对那些成绩低下者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陶行知说,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因此,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相当重要, 有了这种观念, 你才能正确对待每一位学生;有了这种观念, 你才能注意发现学生的特长;有了这种观念, 你才能发现“过度的爱只能造成畸形的人才”。让我们牢记:“没有不成功的学生, 只有不善于发现的老师。”
另外, 语文教师必须关注最新的教育动态。每位教师都应有终身学习的理念, 在不断充电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思想同最前沿的教育理念保持一致, 只有如此, 才能拥有全新的教育观、人才观;也只有树立了这种全新的教育观、人才观, 你才能融入课程改革的大潮流中, 才能真正地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的方向发展。
二、在新课标理念下, 角色转变不可忽视
第一, 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新课标中, 师生关系是互动的。随着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 学科知识不断增加, 语文课堂已经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全部教给学生, 有的老师的知识已无法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况且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多样化了, 许多学生从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甚至互联网上获取大量信息, 在某些领域出现了学生比老师知道得多的现象, 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新鲜的信息, 学不到有用的知识, 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 那么他们难免会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甚至出现排斥和逃避上语文课的情况。因此,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 我们教学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知识, 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 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 我们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促进者, 授之以鱼, 更要授之以渔。“师不必贤于弟子”, 学生的信息比老师多, 老师可以从学生那里学习很多东西。我们要赏识学生, 尊重学生, 帮助学生, 引导学生。在学生倾诉时, 我们要做一个耐心细致的听众;在学生得意时, 我们要做一个兴趣盎然的欣赏者;当学生迷路时, 我们不轻易告诉方向, 而是告诉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当学生畏惧时, 我们不是拖着他走, 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通过对话实现教学相长、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第二, 要从一名“教书匠”转变为科研型的教师。我们的教育多年来就是“一根粉笔一张嘴, 一本课本上到死”, 教师严格按照课程计划传授知识, 成了“教书匠”, 把课本的答案当圣旨, 不许学生有其他的想法。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 教师只能教书, 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而事实上, 一方面, 专家、学者的研究课题及其研究成果并不一定为教学实际所需要, 也并不一定能转化为实践上的创新;另一方面, 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 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提高和深化, 就容易固守在重复旧经验、照搬老方法的窠臼里不能自拔。这种教学与研究的脱节, 对教师的发展和教学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它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所蕴涵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 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难于解释和应付的, 我们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 再不假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语文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 这意味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 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 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 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三、在新课标理念下, 教学方式力求创新
【教师如何应对教育笑场】推荐阅读:
教师如何教育学生08-31
教师如何教育学生心理08-08
教师如何开展教育科研06-13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教师如何撰写教育论文》08-31
如何提高中学英语教师的教育素质10-06
优酷教育:如何做一个个性化教师06-26
幼儿教师应当如何设计和撰写教育活动目标09-05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如何实现自身的发展09-05
教师如何备课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