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精选10篇)
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 篇1
非常喜欢卢照邻的诗句:“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三十年来,每每拿起一本书,我都从心底深处涌上一份喜悦:淡泊明静,清雅入怀。从教十载,常常和学生谈起读书的经历,一直希望学生也能从书籍中寻得知识和快乐,进而学好语文,陶冶情操,提升境界。
阅读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培养在于坚持。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个人的禀赋气质不同,对书的感觉也就很不一样。有的人拿起书来就打瞌睡,有的人却唯恐无书可读。这本无可厚非,但为学好语文计,为人生丰富计,读书万不可废,更不是可有可无的。只要我们从书中找到阅读的乐趣,就会徜徉其中、流连忘返。书籍是包罗万象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科技乃至天文地理,奇闻怪谈。只要你还有求知的欲望,就会有你喜欢的领域存在。从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入手,逐渐地拓展延伸,融百家之长,成一家体系。那时,读书就会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和莫大的享受。
中学生读物首推历史书。“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说的是大框架,其实史料中的文理和人情也很可贵。有一本中国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故事》,浅易通俗而又意味悠长,建议同学们可以首先一读。其次读《希腊神话故事》,了解东西方文化和思维的不同,为以后贯通中西和比较分析打下基础。当然,这里我只是举了两个关于历史书的例子,历史书是很好的读书的底子, 同学们可以引申开去读。“文史不分家”这句话大家都听过 ,意思就是学语文就得学好历史。试想哪一个成语后面没有历史故事,哪一篇文章的作者印记和时代背景不是历史,哪一篇文言文的典章制度不是历史。把一切都放到历史的大环境中,才会有对人和事的最中肯的评价。次之,当涉猎一些天文地理著作,广己之视野,养大气胸怀。然后诸子百家、古今中外,就可不拘一格了。书读得多了,自然就会有了鉴别力,自然就会有一种不同流俗的境界。
语文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识记是基础,阅读是提升,而写作应用是终极目标。阅读处在学好语文的关键环节。占有大量的课外知识是学好语文的必要条件,也只有读了大量的书籍之后,语文学习才能自成体系,才能在运用当中游刃有余。再比如说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点滴知识都只能从阅读中来。懂得的知识越多,阅读的兴趣也越大。“未若柳絮迎风起”、“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多好的句子!学然后知不足,我们能不为之欣然而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吗!学语文要求我们能熟练地说和写,写作的素材来自生活,小说中的生活也是素材。写作的技巧鉴于阅读, 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更高层次上的写作。
王国维先生的治学三境界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三句话分别出自晏殊、柳永和辛弃疾的三首词。原词都是写爱情的,而且写得非常好。先生断章取义,翻出一番新意,实为不朽的神来之笔。阅读也当苦心孤诣、循序渐进,追求境界。
人生百年,七十者稀。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何让我们的人生过得长一些,丰富一些,有意义一些。答案除了认真生活之外,就是阅读!每一部作品的背后都有一段人生的历程, 当我们的心灵通过阅读和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时,也就是古人所说的会心处,作者的心路历程就成了使我们愉悦或痛苦的心路历程。我以为这使得我们的人生因此而拉长了。我们的生命也因此而变得更加丰盈厚重了, 我们的阅读就有了境界!
语文教学, 实际上是给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用自己的学识魅力影响学生的平台, 以引导学生走光明的人生之路。简单易做的便是,首先在课堂上有适当的拓展,让千古文章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是,教师运用一些浅显易懂、富有哲思的质朴故事,让学生在轻松娱乐中有所深思,有所震撼。当然,师生间的畅谈等等,都可有效指导学生阅读。只要我们肯做,学生的人生就有可能五彩缤纷。
腹有诗书气自华,劝君少年乐读书。阅读会提升语文的境界,语文的境界会提升人生的境界。愿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床书,年年岁岁为伴,度过短暂而又优雅的一生。
阅读是一种信仰 篇2
一、 篇目预告
《故乡》:故乡是一棵永恒的大树。对故乡,每个人都有一种独特的情结。在鲁迅的作品中,就有两套故乡的体系——父系故乡、母系故乡。小说《社戏》里的平桥村,就是作者母系故乡的一个缩影,而《故乡》则展现了父系故乡的摹本。在故乡的过去与现在,发生了许多有趣而又令人伤感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去“聆听”。
《我的叔叔于勒》:一个充满温情的题目,带来的却是一则充斥着冷漠、自私的人性的故事。它让我们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也看到了成人与孩子对待亲人的不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烈日和暴雨下》:作者以烈日与暴雨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环境设置来引导祥子的出场。不管是在燠热的街头,还是在暴雨的冲刷中,祥子都秉持他倔强的个性,坚持,坚持,再坚持。但事情却以雇主“一个铜板也不给”收场,结局充满强烈的讽刺意味。
《多收了三五斗》:文章用较大的篇幅描摹了旧毡帽们跟米行里的先生讨价还价的情形。最终,米是粜出去了,旧毡帽们也来到街头准备购物。可是,他们能大手大脚地购物吗?他们有收获的喜悦感吗?“丰收成灾”,正是小说要揭示的主题。它告诉我们,洋米洋面倾销、地租剥削和高利贷盘剥、税卡林立的社会环境,是导致“丰收成灾”的真正原因。
二、 人物剪影
文学是人学。阅读本单元,研究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是关键。四篇小说都采用了对比、衬托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因而解读四组人物形象时,同学们也可以采用对比手法。
闰土,在两个故乡的对比中出场。昔日的故乡,圆圆的明月,蓝蓝的大海,闰土有着紫红色的圆脸,他是多么开心、自在而又充满活力;而今日的故乡,萧瑟、凄凉,他,脸上满是皱纹,眼睛肿得通红,浑身瑟缩,一顶旧毡帽更凸显了他的寒酸与困窘。
变化了的闰土,还在青年杨二嫂与中年杨二嫂的衬托下,越发显得呆滞与麻木,“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而“我”与闰土以及宏儿与水生的比对,更加突出了闰土的辛苦与麻木:生活的重压使他贫困艰辛、精神萎靡。这样的境况何时是个头?作者把希望寄托在了宏儿与水生身上。
于勒,在小说中正面出場的篇幅较少,我们可以通过抓取兄嫂对其态度的前后变化,来解读这个人物。没钱时,他被称为“坏蛋、流氓、无赖”;有钱时,则被称为“正直、有办法、有良心”。在这种反差中,足见菲利普夫妇的虚伪、卑鄙、贪婪、冷酷、自私、势利,由此也彰显了作者的世界观:人际交往要打破金钱至上的关系,要体悟小人物的辛酸,永远保持赤子之心等。
而祥子的坚守与落魄,旧毡帽们的希望与失望,也无不是在比对中精彩展现的。
读罢四篇小说,你一定会唏嘘不已,也一定会为作者观察的深刻、描写的细腻、用心的细密所折服。
游艇是一种生活方式 篇3
Riva(丽娃):游艇中的“劳斯莱斯”
1842 年进驻中国。拥有168 年历史的Riva是世界游艇界中最悠久、最传奇、最昂贵的品牌之一。全球公认其为游艇中的“劳斯莱斯”。
Riva的船型均为限量收藏级,堪称意大利传统手工艺和现代高端科技的完美结晶。从33尺到115尺,无论开放式或飞桥式,每款均为手工限量制作。
购买Riva的客户特点是追求完美的生活品质,注重品位和身份。看看客户群就知道。168 年来,它始终是全球贵族、富豪及众多影星的宠儿。拥有Riva游艇的名人有:伊丽莎白·泰勒,约旦国王侯赛因,意大利王储,西班牙国王……
Wally(沃里):意大利的游艇贵族
1992 年进驻中国。Wally是豪华游艇品牌中的典型代表,专注于生产帆船艇和机动豪华游艇的Wally,可以根据尺寸和滑板定制游艇。
除了豪华游艇,Wally还开发生产帆船和机动游艇,并且可以根据尺寸和滑板定制生产。每种Wally产品的设计均采用实际应用的开发方法所得,旨在使设计于创新技术浑然天成,生产出性能优越、安全可靠、易于操控且外观迷人的产品。
Wally开发的优秀技术方案可以改善航行体验:更加快速,更加简单及更加安全。舒适度也是Wally设计中考虑的关键因素:制订了持续改善技术与设计的计划,以确保船主、家人和船员尽享其乐。
Princess(公主):永恒的尊贵典雅身姿
1963 年进驻中国。公主(Princess)游艇的创始人David King于1963 年创建了公主(Princess)国际游艇公司,总部位于英国西海岸主要城市普利茅斯(Plymouth)。目前公主(Princess)是世界游艇市场顶级品牌。
Princess生产的游艇线条优美典雅,室内装潢豪华舒适,给人以最大程度的美感享受。Princess国际游艇公司被认可为处于世界小船建筑业的领导地位。
Princess游艇承袭英国皇家贵族气质:经典的设计,精良的工艺,出色的性能,可靠的品质,豪华的装饰,舒适的布局,成就了它极高的知名度。其每一代产品都在树立着行业的标杆。
Ferretti(法拉帝):大海是一个天然工作室
1968 年进驻中国。Ferretti隶属法拉帝集团(Ferretti Group)——全球设计、制造并销售豪华游艇的领导者。
Azimut(阿兹慕):跳跃在蓝色乐章上的音符
1969 年进驻中国。Azimut(阿兹慕)是全球顶尖的休闲游艇品牌,其摩登先锋的创新、锐意进取的研发和意大利卓越的工艺,一同构筑了品牌今天的辉煌成就。无论是经典的飞桥游艇还是时尚的运动艇,其设计和生产都代表着全球的潮流,是欧美和亚洲地区最畅销的意大利游艇品牌之一。
Itama(意达马):“水上林宝坚尼”的风采
1969 年进驻中国。意大利开放式豪华游艇品牌Itama,以其极致的优雅和超凡的性能成功引领潮流三十余年,经典的蓝白色已成为意大利优雅、豪华游艇的象征。
Itama独特的古典风格和先进的造船技艺,完美地演绎出其“水上林宝坚尼”的风采和意大利游艇的精髓,开创出奢华品位的新标准。
Sunrunner(圣伦娜):细节之处见真章
2001年进驻中国。Sunrunner游艇是世界运动型游艇顶尖品牌之一,采用澳大利亚先进造船工艺和顶级发动机,舒适度好,性价比高,尤以严谨的造船理念和对质量、性能、细节的重视,在国际上有口皆碑。
Sunrunner舱内全部采用樱桃木细木家具,布艺采用双道缝合,船首围栏采用厚度为30 毫米不锈钢代替了标准厚度25毫米的不锈钢,冰箱容积比大多数船上冰箱大20%,甚至连舱内的地毯边缘都经过精心处理。
Aicon:独一无二的意大利新锐
1993 年进驻中国。意大利新锐的动力游艇品牌Aicon近年发展迅猛,在意大利乃至欧洲的游艇业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致力于建造不仅符合审美哲学,且追求集舒适性、功能性、航海性于一身的游艇杰作,确保每一艘Aicon都是独一无二的。
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 篇4
而且随着国务院推进的一系列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的改革措施,比如从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年检制度改为年度报告、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等5方面的政策,可以预期这些措施将进一步降低创业成本,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对于怀揣创业梦想的年轻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创业门槛的降低,使得乔布斯式“车库里开公司”成为可能,然而要取得乔布斯式的成功,未来的路还很远。身处移动互联网时代,创业者的选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得多,感谢这个时代,让我们更多的人可以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荣耀。
正如《年轻就是要活出你自己:刘强东的商业新逻辑》的推荐者孙陶然先生所说:“创业是和平时期最绚丽的一种生活方式”,“人生就是一次体验,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当我们老去面对儿孙时没有故事可讲或者还有太多的事情没有去做。”
的确,创业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是一段孤独者的旅程,但这条路上并不孤单。那些成功的、失败的、荣耀的、屈辱的、传奇的、平淡的故事的主角,是后来者的导师,他们就像路标,告诉青年创业者们,哪里有流沙陷阱,哪里又是星光大道。
刘强东,就是宝贵的路标之一。正如刘强东在《年轻就是要活出你自己:刘强东的商业新逻辑》代序中所说:“创业,是一种青春的梦想与荣耀”。他愿意与所有追求梦想与荣耀的创业者分享他的经历和经验,这本书就是载体之一。
“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莎士比亚这句名言的主角几乎适用于每一个人——一千个人眼里也有一千个刘强东。
或许本书描述的只是刘强东的冰山一角;或许作者耗费时日挖来的“猛料”在他眼里不过是些许小事;或许探索总结的商业逻辑不过是成功者们不值一提的共有特质。因而寄希望于一本书就道尽刘强东的商道哲学恐怕勉为其难。
刘强东和京东商城就像一座山矗立在那里,他本人和同他战斗过的所有“友商”们,都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角度去挖掘深藏其中的人生哲理和商道智慧。在互联网时代,竞争使得用户受益,使得行业生态更加健康,无论谁占了上风,荣耀都属于每一个参战的勇士。
在边界未定的时候,企业走每一步都需要探索自己的规模多大合适、如何产生利润等。如同一场比赛,不到终点谁也不敢说自己就是赢家。创业者应该有更广阔的视野,应该为自己寻找更多的“假想敌”,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保持奔跑的惯性,去超越更多的对手,最终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边界。
选择了创业这种生活方式,也就意味着选择了战斗,选择创业就得把自己当作战士。只有通过市场化的手段不停地战斗才能为企业寻得一个生存的空间,才能实现创业者改变世界的梦想。
希望准备创业或者正走在创业路上的人能从刘强东一样的新一代中国优秀企业家身上找到勇气和力量,在追寻事业的道路上获得有益的提示,从而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一步。
1
多丽丝·莱辛《我的父亲母亲》
中国读者对莱辛并不太熟悉,她被誉为继伍尔夫之后英国最伟大的女作家,于20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遗憾的是,莱辛已于刚过去的这个十一月份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无数经典作品。这本《我的父亲母亲》是莱辛的封笔之作,用手中的笔为父亲母亲“编制一段如意人生”。莱辛想象构造,假如没有一战,父亲与母亲将经历怎样的人生。而在真实的世界中,父亲与母亲又经历了怎样的人生。两者比较,孰优孰劣,命运之下,意义又何在。
2
张鸣《历史与看客》
在读者看来,张鸣的历史书写总是朝着把被遮蔽的历史事实予以还原,把深奥难缠的历史深渊予以通俗易懂的历史细节化处理。做到这些并不容易,一是要放下学者的架势,二是要站在高处对自身所研究的历史进行整体化的把握。这本《历史与看客》是张鸣最新的历史随笔集,书中涉及不同时代的历史事件与人物,生动有趣,有历史八卦、历史揭秘、历史翻案、史事反证,还有对世态民生、草根阶层、农村问题的关注,小到为人处世,大到治国为吏。
3
厉以宁《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
众所周知,厉以宁是李克强总理的老师,他也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对中国经济的改革影响最大的经济学者之一,较早提出了对国企进行股份制改造。本书是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撰写而成,以产权改革为核心,讨论了土地确权、国企进一步改革、民企产权维护、收入分配改革、城镇化、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社会资本的创造等等问题,总结了由计划转向市场、农业转向工业的双重转型之路的经验,对中国未来的改革和发展作出前瞻性的分析和研究。
4
十年砍柴《曼德拉传》
在曼德拉于12月5日逝世后,对他的纪念立刻占据了中国所有媒体的重要版面,我想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如此,曼德拉为什么这么重要,影响力为何能这么大?大概砍柴这本曼德拉传记的另一个标题能一定程度予以解释说明:自由与宽恕。是的,曼德拉是一个追求自由的人,终生他都将此作为自己永恒的标签。但是如果仅仅是自由,而没有后一个词“宽恕”,那么曼德拉将不会是我们现今所知晓的曼德拉。读这本传记,来看看曼德拉如何追求自由与宽恕。
阅读是一种变速运动 篇5
马儿呀,你慢些走!且把风景看个够。
“慢慢走,欣赏呀!”
当然,快速阅读发端并昌盛以来,阅读速度从书林漫步到跨上快车,行得更快、更远,让阅读者在有限的时间里,接触到了尽可能多的文章和著作,发挥了应有的正能量。但问题是,有些同学却习惯用走极端的方式来表明“最革命”,让阅读的速度越来越快,由慢车到快车,由快车到高铁,由高铁到超音速。有的甚至一小时读一摞书,几分钟读一部长篇,直到提出了“海量阅读”。这样的“海量”能有质量吗?
其实,阅读是一种变速运动,当快则快,当慢则慢,任何偏执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快时,可如上述的走马观花;慢时,当如牵着蜗牛散步,要字斟句酌。击节处,“雪拥蓝关马不前”,原地盘旋玩味;败笔处,则一目十行,哗哗翻过。有速读、有慢读,有浏览、有研读,有粗读、有细读,有诵读、有默读。针对不同的文章、同一篇文章的不同段落、不同的阅读境地甚至不同的心境,适时变化,适时变速。
宋朝的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一本《论语》读了一辈子。山东大学的马瑞芳教授研究《红楼梦》《聊斋志异》几十年不停止。有些书,我们需用一生来读。有的书,如应时书,如名人书,如所谓畅销书,可以速读、少读甚至不读。
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就是一个变速过程:由快到慢。北大的孔庆东教授则在文章中介绍他的读书法:对不太经典的书,初读要慢,四五页后,已知其大概,然后加速,很快翻完。这也是一个变速过程:由慢到快。
“阅读是新发现的旅行”,既然是旅行,显然不能等速。行走在别人的思想或故事的风景中,东瞧瞧,西望望,遇到可意的地方,就需要停下来,驻足欣赏,甚至原地打转儿,绕之三匝,不忍离去。有时,则应疾走。有时,赏花时还要避开黄峰,看景时还要避开狗———这又是读书的设防问题了。建议同学们在挑选书籍时,尽量选择完本、善本,不是删节本、改编本,这样才能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辨识能力,而不是匍匐书下、低眉顺眼尽信书。
快速阅读,当是诸多阅读方法中的一种,别抱着一种就忽略了其余,“三千宠爱在一身”的做法是不对的。读书有法,而无定法。
当有一天,你有条件坐拥书城时会发现,再快的速度,也是读不完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味地赶潮和跟风,将永无止境,让你疲于奔命,而忽略了身边的风景。
阅读是一种安静的力量 篇6
最早的时候,被迫读的是《三字经》之类的东西,父亲早逝,母亲读过一点私塾,但识字和文化都不多。《三字经》的重要性在于,它让作为孩子的我,知道了我的祖先是谁,我应该有怎样的善恶之分和克己反省的习惯,我应该如何对待父母亲戚朋友。这比现在幼儿园就灌输小孩爱国爱党,成人后才被劝诫不要随地吐痰,要好得多。我在30岁之后才接触到《大学》,恍然觉得《三字经》或者千字文原来和这些经典,是一脉相通的。其意不正,其心不诚,对待自然和社会所产生的偏差,不是大学文凭能抵消的。基于这样的原因,我对中国中小学教育非常担心,师生的压力都很沉重,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头奶牛,老师和父母的期望只是通过教育挤出哗哗的分数之奶,学生被大量程式化的、毫无意义的反复练习折磨得奄奄一息。这种社会病态很可怕。
在我的中学阶段,阅读得比较多的是古诗词,其中《诗经》尤其令我喜欢。上世纪70年代的县城里有一所小小的图书馆,其中《林海雪原》和《李自成》等最受欢迎,但却非常乏味,另外就是一些前苏联和法国作家的作品,我比较喜欢大小仲马。大仲马是个讲故事的高手,基于这一点,高中时读到金庸,觉得两人堪可一比。图书馆的书不多,我的小人书不少,我就在戏馆前开了个小人书摊,1分钱到2分钱看一本,生意淡的时候一天赚两三毛钱,好时能赚接近两块钱。书摊的收入,部分用来增加新的小人书,另外就是买我喜欢的其他书籍,例如《诗经》《楚辞》《左传》《诗三百》《唐诗别裁》《宋词别裁》《香山居士集》《淮海居士集》《万首唐人绝句》等等一大堆。我曾买过一本臧克家做序的《绝句一百首》,老先生在序言中说:“‘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晖。’这样的怨妇思夫,小孩怎么懂呢?没关系,死记硬背就行,因为长大后回想起来自然就懂了,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懂得愈多样愈复杂。而长大后你很有可能不再有充裕的时间去背诵。”因此在中学期间我就死读死背了不少书籍,这让我终生受益良多。在这些书中,我最喜欢的是《诗经》和曹操的古诗。《诗经》中感情的纯粹优美,如同雪山清泉。
有露珠的青草,我喜欢的女孩,宛如清扬般走来。
苍茫的芦苇,渐寒的白露,我爱的人啊,你在哪里?
花儿开了,娇艳呵,你在哪里?花儿开着开着快凋谢了呵,你在哪里?
我爱的人呵,长眠在树下,冬天了,他在地下会冷吗?
无论用何种姿态翻阅《诗经》,那种震撼人心之绝美,常常让我无言,甚至恍惚觉得,《诗经》一出,便已是不可逾越的绝响。
基于这样的经验,我也让我的孩子从小开始阅读,他最喜欢的是《三国演义》和《资治通鉴》(白话本),也爱读《隋唐》《水浒》之类。读《东周列国传》时,他说:“从国君到义士,这些人杀来杀去,几乎看不到好人。”他的话接近“春秋无义战”的本意了。在很多时候,也许是成人低估和扼杀了孩子成长的天空。
中学到大学期间,我更喜欢阅读一些哲学书籍。其中《道德经》《通向奴役的道路》和《政府论》对我而言极其重要。因为平素是自己乱读书,全凭兴之所至。譬如我不太喜欢《论语》,原因在于我总觉得董仲舒和朱熹两人,装神弄鬼的不像正常人,其诠释也未必正道。凡读《红楼梦》,我必跳过书中大堆诗词,因为那些香艳低俗不忍卒读。
据说《道德经》是仅次于《圣经》的、全球发行量第二大的读物。人们通常总是走老庄之路,把《道德经》当作文字作品来看待,而没有走黄老之路,把它作为伟大的政治哲学来看待。而在我看来,《论语》对个人修身养性大有裨益,但对治国几乎无用,而《道德经》似乎是世外智贤对君主的训示。历代儒生对《道德经》的篡改和伪读实在多了点。例如,老子从没说过“无为而治”,而是说“为无为”,也就是按照事情本来的规律那样,去治理国家。这也就更容易理
解为什么老子说治国如“烹小鲜”,而不是生吞活鱼。无所作为和胡乱作为的政府,都是不可取的。儒生和皇帝总相互吹嘘“不教而化,不行而治”,是为皇帝偷懒、不好好工作找借口。例如老子说,“使民重死而远徙”,后世儒生篡改为“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老子本来的侵略性的、扩张性的治国理念,就被改成了躲在君主父母身边的犬儒计策了。我常常以为,《道德经》包含了对人性和政府的深深怀疑、对自然的敬畏以及一种因彻底绝望而产生的有克制的乐观主义。
在我的大学期间,西方哲学思潮席卷而来,其中五角丛书可能深深影响了一代人,萨特的存在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尼采的意志论和罗尔斯的正义论,都是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所钟爱的。我武断地认为,那个年代的青年不会拒斥学术讲座,但会拒绝于丹式的电视书场;不会热烈拥抱海子舒婷,但会瞧不上琼瑶迷们;不会停止对哲学的好奇,但却始终无法摆脱对政府、对权力高度警惕而厌恶的烙印。
这时,两本书给了我迷惘思考的某些清晰答案。即《通向奴役的道路》和《政府论》,当时我看到的《通向奴役的道路》是红色封面的节译本,其中对专制和集权的鞭挞,对自发扩展秩序的解释,给我以光明的想象。哈耶克、米塞斯、林赛等的论著,在10多年后,才由中国社科院的一批青年学者组织系统翻译出版,是我一直珍视和保存的。《政府论》对什么是政府、政府为什么必须有限并且要置于监督之下、政府的组成和职能给予了清晰的论述,约翰·洛克连同大卫·休谟等一道,很大程度上澄清了我阅读卢梭和伏尔泰时的困惑,尤其是卢梭对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对政府的无限幻想,常常让我怀疑卢梭,怀疑他所主张的政府要么是纯洁的神府,要么将堕落向邪恶。
此后我逐渐走上了职业经济学家的道路,专业书籍的阅读比例越来越大,对文学哲学的阅读有所减少。经济学、金融学的大量书籍是形而下的,我从来未能接受“金融是经济的核心”这样的观点。通过阅读,我知道书籍很多,但值得一生阅读的也许不多;我知道沉迷于电视报纸的头版头条,更容易让人成为神志不清的“知道分子”,而不是拥有自觉灵魂的知识分子。如果说有什么书不得不提,那么《热力学统计》和《资本论》也都十分重要,前者诠释了自然界,后者诠释了人性和经济活动的关系。
年过40之后,我有了系统读经的愿望,但心力修为浅薄,让我读得多,偶有所得,读懂的却甚少。其中《心经》《大涅槃经》是必读的入门,我并非想去皈依,而是试图触摸彼岸,寻找灵魂的家园。
林林总总这些,对我影响巨大的书籍,似乎和我养身立命的专业无关,但我却以为它们深刻地塑造了我从事专业研究的基点。作为人,我们知道什么呢?我们的无知是无限的。
所以,放下现代性的傲慢,去回望我们的家园。在我的孩子10岁时,我对他说:“每天看5分钟《新闻联播》之类,坚持10年,这个人仍将是一无所知的废物;每天五分钟,读一点经典,学几句法语,同样10年,这个人将有一技之长。人生是一种习惯,甚至只是一种阅读习惯,因为天堂大致就是图书馆的模样。”
阅读也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篇7
“一切都始于感觉”, 这是我们阅读的根本出发点。我们应以赤裸的心灵直面文学作品, 从作家及其笔下人物本身迸发出的激情与外部世界发生的碰撞出发探索他们深邃的内心, 追求作品的内在价值, 并寻找一条线索, 以触动文本所隐含的心灵世界与我们参与阅读的心灵世界应和。
当然, 我们无法重建作者的创作原意。因为作者本身就受语言及表达能力的约束, 意义的叛逃是正常的, 也是合理的。文本一旦完成, 便从作者的思维中分娩, 成了有它自身逻辑的社会存在, 从而拥有了自己独立的生命。阅读, 就是读者根据自己的情感、思想、阅历等进行“感言辨体、入情得意、运思及物”的过程, 是读者与作者、文本自主对话, 沟通历史与当下, 分享文本意义, 并赋予文本以新的鲜活生命的过程。虽然文本是客观存在的, 但对文本的理解和所赋予的意义却是由每个人选择决定的。我们以自己的感觉期待视野整体感知理解, 复活认知的想象力;然后从文本的不同视点进行反思性阐释, 使文本的特殊意义具体化, 并回答暗隐问题;最后应用历史性的意义解释重建阅读的新视野。在这种阅读视野的嬗变中, 我们可以看到每个读者都在变化的世界中, 将历史遗留下的主题意旨和文本意义重新提问, 并给予回答, 从而促使生命的主体经验的构成和文本意义的“复活”, 使它在读者的撕碎和统整中建构。
凡有理解, 就有不同。不同的读者对同一作品常常产生不同的理解和阐释, 就是同一读者的此次阅读也可能与下次阅读产生大异其趣的感受。文本的真正价值和生命, 就在于读者对其作出的永无止境的多元解读, 获得一个个染上个体生命意识的文本意义。任何一部文学作品, 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个时代读者均提供同样的观点的客体。它不是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 而是在其阅读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 使本文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 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比如鲁迅的《风筝》一文, 有人认为它批判了封建儿童教育思想和方法, 提倡近代儿童教育的科学观念;有人认为它批判了封建教育思想和伦理道德;有人认为它深刻地解剖了自我;也有人认为它用充满诗意的笔调, 吹奏了一曲人情美的温馨之歌;还有人认为这是首关于春天和青春的诗, 是鲁迅在继续寻求那逝去的青春。
二、警惕“过度诠释”
阅读可以超越文本, 文本也需要读者创造性的诠释, 其生命才得以延续、存活。有着丰富内蕴的文本, 存在许多的“未定点”和“非硬性规定”的自由空间, 有时需要热烈的争辩来充实其留白空间, 有时需要静静的玄想来感受其丰富内涵。因此, 对文本意义的解读, 自然会留存个人主观色彩的烙印。但读者的主体作用不是无限和万能的, 任何人都不可能穷尽其所表达的意义, 它理应受到作者、作品历史具体性的制约, 也离不开读者所处的历史时代和人们的心理结构的影响。而学生和文本间有个“智慧上的差距”, 这就需要相对稳定的、约定俗成的、共同遵守的尺度标准, 以约束过度诠释现象的发生。
阅读本身就是一个完全开放, 不断生成的过程, 应该尽可能使文本的意义结构和学生的意义结构在某一点上相遇, 产生“视界融合”。虽然文本一经问世, 它肯定会被许多读者用自己的时代意识和审美观加诸阐释和改造, 使它成为充满生机的动态文本了。但同时, 它又可能被某些读者“改造”得遍体鳞伤甚至面目全非。所以, 要想真正建构文本意义, 并使其不断获得新的活力, 也得去审视、研究它的创作过程。“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 如果不重复和重构一件艺术品藉以产生的那种创造过程, 我们就不可能理解这种艺术品” (考西卡) 。虽说这种说法不免失之偏颇, 但我们的确需要带着好奇去关心这些文本是怎样诞生的, 作者在怎样的生活环境下创作它的, 作者的生活经验与创作之间构成怎样的关系。要想对一部作品有深彻的理解, 完全抛离了作者的解读, 就会成为一种武断的臆想。无限提出读者主体地位而将作者放逐后, 致使有些读者解读时穿凿附会, 吹毛求疵, 这种由文本意义的绝对的一元化走向了对无限衍义的认同, 甚至对学生在解读文本时穿凿附会的言论予以不负责任的肯定的现象是不足可取的。文本的主题意义是丰富的, 人们可以而且也应该从不同的视角来阅读接受, 但毫无疑义的是, 在同一个阅读视角或接受层面上, 互相矛盾的理解不能并存, 不同层面的阐释必须具有内在统一性 (虽不必同一, 但至少是合理蕴涵的) 。我们在文本解读中既要注意符合民族、社会与时代精神, 同时也要承认诠释的客观真理性, 在每个历史阶段应有相对确定的、稳定的、为多数人所接受的共同诠释, 并有意识地引入、鼓励积极的、合理的、有创见的诠释。
摘要:阅读, 是生命的呼吸, 是灵魂安身立命的道途。在精神冒险的旅途中, 我们空洞贫乏的心灵得以运动并获得充分的更新。阅读也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我们既要理解文本的“意义潜能”“虚拟意指”, 充实“意义空白”“意义未定性”, 也要与文本对话使其“现实化”, 在视界的融合中, 主动建构文本的意义。
阚凯力:“放炮”是一种表达方式 篇8
“胡阚之争,上升到国家层面
在2005年,3G已经不再只是一个通信业内的话题,作为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的胡鞍钢,编写了一份《中国3G世纪报告》,在这份报告中,胡鞍钢力主中国应尽早启动3G,这一表述引发了行业内外的讨论热潮,并得到很多支持。
不过,阚凯力在第一时间内表示了明确的反对意见,由此引发了旷日持久的“胡阚之争”。到2006年,这个争论进一步升级。阚凯力在反对上3G的基础上,不断抛出各种有震撼力的结论。
“我继续坚持自己的观点,市场没有需求的话,再好的东西也不行,不管是几G都没用。”在阚凯力看来,这场争论对弄清我国关系到几千亿的投资决策有好处。
随后,阚凯力的“3G是毫无用处的屠龙术”、“3G没有需求,会出现几千亿巨额亏损”、“3G时代国产手机厂商会全部死亡”、“上了3G,也会很快被无线宽带网淘汰”等等唱衰3G的言论不断抛出,从而引起了业界的一次次侧目。
缺乏理智还是坚持真理?
由于阚凯力观点的震撼性,他一直遭受到许多不客气的批评,有人认为他观点很少有数据支持,所有的观点都是“不理智的言论”。“哗众取宠”成为他在一些人心中的标签,有人认为,阚凯力不懂电信,他是为了在第一时间“引起别人注意”。
不过,接近阚凯力的学生表示,阚教授惟一的问题就是敢讲真话。因为有一些事情证明,阚凯力的论调当时看上去很偏激,但几年后却证明了他的一些观点。
有机是一种生活方式? 篇9
北京市通州区西集镇马坊村,位于北京西陲,前往马坊村的车子经过了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马路两边的风景就开始有了从城区到乡村的演变之态。村落零零散散倒是不少,但已然不是昔日传统乡村的面貌,乡野之间的土地上,不是被各式各样的大型企业充分利用,就是被五花八门的临街旺铺填充。
公交车在一个叫曹坉的村口停了几分钟,路旁一个即将筹建的小型超市门口招牌上,赫然写着“有机蔬菜”四个大字。记者要去的西集镇马坊村,就听说是一个挺有名的有机种植基地。
从雇佣到合作
马坊村那位有机种植户名叫朗叔,在朗叔家50亩种植土地和100亩养殖土地上劳作的人,除了朗叔一家,就是一批“看起来不会种地”的年轻人。
2012年,这批年轻人的带头人,一个叫石嫣的女孩带着朋友们和自己凑的30万元,来到马坊村找到朗叔,说是看上了朗叔家的脱毒土地,要和他合作,还拍胸脯保证这项合作一定让朗叔受益。
他们的条件很简单,就是让朗叔按照他们的要求种植蔬菜和养殖家畜,他们则负责发展会员、接受订单、管理配送。
朗叔读完大学的儿子始终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听完石嫣介绍,朗叔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答应了,一方面考虑到收入可能会增加,另一方面就是算给儿子找了份工作。
就这样,在朗叔的农家四合小院里,“分享收获”农场诞生了。
成为“分享收获”掌柜的之前,石嫣是以“小毛驴”市民农园的园长身份进入人们视野的。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在食品安全危机频发的当下,她作为国内第一位公费去美国基层农场实习的学生,带回国一种新型经营农业的模式——社区支持农业(CSA)。
简单来说,就是她在北京凤凰岭下开辟出土地,雇佣当地农民进行生态耕种。消费者可以自己租地种,也可以预付款,农场定期配送。与平常“根本不知道自己买到的菜是从哪里来”的消费者不同,石嫣的客户们可以随时到她的农场参观视察,也可以跟踪任何一款产品从最初的种植到最后收获和配送的生产流程,农场这边也会详细汇报种植的情况,完全做到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透明公开。
三年的时间,“小毛驴”收获了“不用化肥、农药种出的粮食和蔬菜”和“城里人愿意以预付款方式支持和购买健康菜”的信心,但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最主要问题是作为生产者的农民在经济上没有受益,雇佣的身份使得他们工资不高,没有充分发挥其生产积极性。
石嫣意识到,“小毛驴”之所以受欢迎,真正原因在于消费者对健康安全蔬菜瓜果的旺盛需求,但CSA模式的实质——保证农民的利益,并没有真正做到。
大学期间,石嫣做“有关食品安全的社会运动”的研究时,她发现,消费者寻求安全食物的各种自救措施,只是权宜之计,而解决食品安全的根本还是在于生产者,在农民身上,如果农民不能从农业中受益,影响的是农业生产,最终影响消费者。
所以,石嫣的“分享收获”采取了更能保证农民利益的方式:“分享收获”支付朗叔家土地租金、CSA成员的招募和沟通、蔬菜的配送、农户生态种植的指导和培训,包括外出学习、交流等,朗叔则以自主生产方式按石嫣团队要求种养。朗叔会提前收到一年的预付款,使其生产劳动无后顾之忧,工资按菜款分成,通常将所卖菜价的一半左右交给农民。合作5年后,朗叔便会成为“分享收获”的“谷东”,即加入“分享收获”,获得团队的分红。
合作一年下来,朗叔倒很是满足现在的工作状态,他开始有每天记日记写计划的习惯,对每一份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充满了感情,在他的床头,还放着石嫣去年出版的那本《我在美国当农民》的书。
农民挣钱了,“分享收获”团队成员的工资待遇就很难再高。用一个工作人员的话来说,只能是自给自足。发展会员份额的多少决定“分享收获”所有人的收益,目前“分享收获”在北京市大约有400户左右,而配送过程中的成本本来就很高。“如果小区会员发挥起来,相对就能减少配送成本,这样钱就赚回来了。现在我们是不赚钱的。”他说。
因观念而聚集在一起的人
不赚钱为什么还在做这件事情?这里的年轻人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这些疑问,每个人为自己找的理由也大致类似,比如说“因为兴趣”、“因为喜欢农业”、“喜欢这里的氛围”等等。
武汉理工大学社会学专业的小温大学毕业后,先在上海工作了两年,做的是服装销售的工作,直到在网上看到了石嫣的事情,才觉得终于找到了自己真正喜爱的工作。他目前负责“分享收获”的宣传工作,“但其实大家也没有明确的分工,只要是自己能做的,都去做。”小温说。
中国农业大学葡萄酒酿造专业毕业的方世,从事登山教练三年,酷爱攀岩及一切户外活动,近期正在“分享收获”实习,他跟石嫣说,来到基地睡觉特别香,从不起夜。
和这两个人差不多,团队里的年轻人都来自不同的地方,学的也都不是农业专业,之所以来到这里,只因为热爱农业、希望推动生态农业与可持续生活,在工作当中,每一个人也都面临过不同的难题。可以这么说,这个团队的所有人,仅靠理想来维系。
所以,这就意味着这个团队的脆弱和不稳定。很多人来到这里,纯粹是因为兴趣使然,当他失去兴趣,就只能离开。石嫣告诉记者,有很多人来找她聊有机食品的种植,但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留下来做了志愿者。
除了自己工作酬劳投入、动员朋友捐助,为了维系基地工作的运转,石嫣团队也承接各种展览、讲座及活动的策划工作,但她们也很清楚,这终究不是一个可持续的长久方法。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温铁军对记者表示,这种模式摆脱不掉从实利出发的考虑。因为如果没有实利,就得不到他人的认同;而这种实利主义,恰恰又与在这里工作的知识分子的理想发生冲突。
“先锋的”市场 ,“昂贵的”价格
5月小满,是“分享收获”“无农药、无化肥、风吹雨打都不怕”的露天草莓成熟的时候,为尝到“原生态的味道”,会员们已经开始通过网络、电话报名排队等候配送,但为了让不是会员的其他感兴趣的朋友也能品尝到美味,“分享收获”在微博上为大家指明去处——周六日到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取。
nlc202309040306
北京有机农夫市集这个诞生近3年的松散组织,从成立之初到现在,一直维持着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直接对接的人际链条。市集的作用等于是在像石嫣一样从事有机农业的农户与消费者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既能够帮助消费者找到安全、放心的产品,也帮助农户们拓宽了市场渠道,鼓励更多农户从事有机农业,从而减少化肥和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维护食品安全。而能进入市集的农户,必须符合“认同有机理念、承诺不使用化肥、独立中小规模”。
北京顺义农户陈艳红是目前有机农夫市集上唯一的本土农户,她房前屋后的地拿来种菜,半个院子用来养鸡,鸡粪堆在地头上等着沤肥。菜地里有虫子,就会用土办法驱虫,用烟叶的梗泡在水里,再把泡过的水洒在菜上。别人家都打化肥农药,她却坚决不打,倒不是因为“有机”概念,而是主要是自产自吃。后来在外甥的推荐下参加了有机农夫市集,市集组织者常天乐和同伴们去陈艳红的菜地里好几回,说是实地检查。认为合格之后,陈艳红便开始了在市集上的销售。
在这里销售一段时间后,陈艳红明显感觉到收入比之前增多了不少。倒不是因为买她菜的顾客有多少,而是因为蔬菜的价格上调到一个她比较满意的程度。记者从陈艳红提供的一份蔬菜价格表中看到,她家的大白菜7元一斤,鹅蛋15元一个,小萝卜6元一捆,鸡蛋25元一斤。这些蔬菜看起来粗糙笨重,叶子上还有虫眼,却能卖出这么个价钱来,她自己最开始也很难相信。
陈艳红说,算起来,她的菜价还是这个市集上比较便宜的了。记者证实,有的摊位甚至把蔬菜卖到25元一斤!最让记者觉得“高不可攀”的是天福园的樱桃,100元一盒,却还能在半个小时内卖光。
说起市集价格之高的问题,市集组织者常天乐也很无奈。她之前一段时间曾经对市集产品价格进行干预过,在去年一个农场要将草莓卖到40元一斤的时候,但后来有朋友告诉她,去农庄采摘现在都50元一斤了。常天乐就放弃了这个做法,让消费者和市场去选择。
石嫣对有机食品的受众曾经做过调查,买她菜的人大部分年纪在30岁以上,九成的学历在大学本科以上,平均家庭月收入约为2万元。可以看出,购买这些有机蔬菜的人,属于中上等收入群体。这也就决定了,有机市场仍然是小众的,普通人很难长期享受有机食品。
她在微博上感叹:“今天有人说,在有机农业蒸蒸日上的今天,突然明白,那些20块钱一块的豆腐和150块一只所谓溜达鸡都是给高端人士享用的。从第一次做农夫市集到今天,那些曾经纯朴的东西,终究还是变了样,充满商业和利益的气息。”
信任问题是“达摩克利斯之剑”
曾经在一家媒体工作的晓云生,从去年7月份开始,在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做全职志愿者,她目前负责市集的媒体宣传工作。晓云生告诉《方圆》记者,不是所有来逛集的人都相信集市里的产品,很多人也会提出质疑。
“你凭什么叫有机?你达到有机认证标准了吗?就算你的土壤达到标准,空气和水能达到标准吗?北上广深不可能有有机,你想想这些地方都污染成什么样子了?比如牛肉,怎么保证牛吃的玉米是有机的?”来往的顾客曾这样发问。
比起在超市里辨认不知来历的有机标签,常天乐认为,让消费者认为她的市集商品的的确确是现实中的好东西更关键。 “如果你吃的东西来自一个你认识的农户,只要你愿意,你可以跑到他家里去看他的运作方式,也许他出示不了各种认证或许可,但他让你放心。在这个过程中,认证和许可几乎没有任何意义。”
晓云生告诉《方圆》记者:“有机在成为需要官方认证的名词之前,就已经存在很久很久了,而在国家还没有对有机有明确标准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叫‘有机农夫市集’了。”
很多人以为有机就是标准,需要拿着技术认证去对比,但常天乐和她的同伴们却认为,有机是一个理念。她还记得去美国做考察时,遇见美国著名的食品专栏作家迈克尔·波伦,他说,在中国有机这个词已经被污名化了,就像在美国健康这个词被污名化了一样,干嘛还用这个名字呢?
但与其眼睁睁看着有机跟造假、特供等字眼相关联,还不如抢夺有机话语权,常天乐坚持不给市集改名字,“任由一个东西污名化还不如告诉大家真正的有机应该是什么”。
“我们会跟消费者强调,我们这不叫有机产品,我们是按照有机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一定要纠正大众对‘有机’两个字的认识。”晓云生告诉《方圆》记者:“首先,有机不是因为食品安全而出现的,有机农业最开始被发起,是对工业化生产导致的环境破坏的扭转,它的核心目标是环保,而不是食品安全。”
“有人会问我们,有机的就是安全的吗?我们会这样回答他:应该说,符合标准的工业化生产和符合标准的有机生产在最后的食物链上都是安全的。但是,工业化生产的不安全表现在对土壤、水源的破坏等等。而有机生产保护的就是土壤、空气和水源等等这些大的健康概念,而不仅仅是人健康了才算安全。”
晓云生告诉《方圆》记者,北京有机农夫市集这种透明公开化的信任模式在国外叫PGS,参与式保障体系。“我们的模式是,先和农户们熟悉,了解他为何做有机农业。在对农户有初步感性认识后,市集派人去农场实地考察,进行‘理性技术考察’,了解农场整个有机种植、养殖的状况。而参与市集的消费者同时扮演监督角色,与此同时,市集的农户之间也会互相串门,维系这种完全透明化交流方式的,是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彼此信任。”
石嫣也认为,目前的认证标准化约束了生态农业多样性的内涵,且因为认证乱象问题,消费者对认证标码大多持怀疑态度。她的CSA模式选择的也是类似参与式保障体系的方式。但她同时也指出,中国现在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参与式保障体系,“只可以说目前大家采取的方式,是一种参与式萌芽”,无论是有机农夫市集还是她的CSA模式,现在更多的是处于基础性的相互信任阶段,还没有一套规范。
就算了解到了这些知识,要满足所有消费者的要求,还是很难的。长期以来,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鸿沟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弥补。有一次,一个消费者买了本来就掉色的红菇回家,泡水后认为是染了色,市集工作人员无论怎样跟他解释他都不理会。可见,“不愿意去信任”是这个市集最怕出现的情况。就像头顶上始终悬挂着“达摩克利斯之剑”,让经营者小心又谨慎。
nlc202309040306
做不“大”的有机农业
近日,石嫣听说华中首家有机蔬菜基地被征用,创办者邴杰七年的心血付之东流,十分惋惜。
她知道,真正实践有机种植的人毕竟还是少数,有机蔬菜的种植要求很严格,强调生态系统的自我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特别是有机土壤需要保养及管理,以及肥力的保持,需要经过2-3年的转化期,这里付出的辛苦有时无法用现金去衡量。
记者在北京通州西集镇马坊村周围了解到,大部分农户知道石嫣“分享收获”这个团队,也隐约了解到一些关于有机生态农业种植的细节,但当记者问道,是否也会去加入到这个模式中来时,很多人最后都摇摇头。可以想见,当初石嫣找到郎叔下了多大的功夫。
以马坊村为例,村子里很多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也有一部分会种菜的农民将自己的土地租给大型的企业,然后作为雇佣农民为企业干活,自己家留一部分地,自己吃的不打药,但如果要拿出去卖的话,就施点肥,打些药,没几个人有耐心再在地里一起一蹲地去除草捉虫。这就是农民现实的选择。
选择做有机农业,必然要付出大量的劳动力,除了劳动力的成本高之外,还要承担受众人群小、生产风险大等因素,这些限定了CSA模式不可能成为未来农业的主流。
石嫣表示:“不仅是在现在,就算在未来CSA模式也不会成为所有农业的形态。但它的意义在于:在整个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之中,人们对于社会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有一些新的选择,或者说是价值观的改变。”
就像是代表一种多样化的意义。石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讲到“小毛驴市民农园”的名字由来:当时的成员就完全借用机械生产还是蓄力耕作持不同的意见,就在大家辩论激烈的时候,温铁军说:“你们别争论了,我买一头毛驴!”后来,当农园停水停电,机械不能运作的时候,毛驴就派上了用场。有了这头毛驴,反而让大家理解了,毛驴本身是一种替代性质的工具,它可以在你机械遇到问题的时候,也能够保持持续地耕作。就像整个的农业体系,在这个体系之下,采用的农业模式越是多样化,体系便会越稳定。
晓云生也赞同石嫣的看法,并表示:“真正的有机,其实说的是一种生活理念,有机农夫市集则是一个小的核心,有一部分人赞同这个理念,就会通过实践来支持这个理念,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有机生活的理念像‘涟漪’一样扩散出去,让更多人知道。”
“但是,如果有人想扩大规模做大有机,那他们的出发点本身就是错误的。在中国,农业不会是一个获得巨额利润的行业,因为我们欠土地的太多。”晓云生说。
底线思维是一种重要思维方式 篇10
底线思维是公共管理行为中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 与战略规划、绩效评估等注重前瞻性的思维取向不同, 它注重对危机、风险、底线的重视和防范。基本医疗保险改革的底线思维是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 着眼于负面后果, 把困难和挑战估计得大一些, 为“万一”和不测因素做好、做足防范, 建立健全体系机制, 保障基本医保制度各项政策目标的顺利达成。
具体而言, 在政策目标上, 侧重于防范负面因素、排查堵漏、防止社会动荡。在具体行动中, 它以群众根本利益为己任, 善于探索、勇于担当、迎难而上, 解决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的深层次系统性难题, 就是围绕医疗资源配置的非市场性, 如何发挥医保的基础性作用;就是对同一制度平均主义与不同制度差异性, 进行大胆革新;就是如何整合医疗保险二元结构与处理制度“碎片化”问题;就是探索市场机制在医保制度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就是探索建立医保有效经营机制和建立公开透明制度评估体系。做到遵法守法、心中有底、系统把握、直面困难、协调联动、防守底线、听令而行、行而有力、令行禁止, 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深化改革与制度完善。
【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推荐阅读:
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阅读答案07-27
阅读是一种孤独阅读题答案08-08
阅读是一种选择07-07
生活是一种态度06-30
理财是一种生活方式作文07-14
漠视也是一种关怀阅读答案05-28
善言是一种美德阅读练习及答案05-08
《自卑也是一种力量》阅读训练及答案08-26
生活是一种理解和体谅散文诗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