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生活化

2024-08-31

阅读生活化(精选12篇)

阅读生活化 篇1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如春风一样, 为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它所倡导的“大语文”教育观对传统一间屋子转的封闭状态的语文教学形式产生猛烈冲击, 而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提出了“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的课程要求,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 生活化阅读教学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 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因为语文来源于生活, 应用于生活。阅读活动与生活联系紧密, 阅读材料是生活的展示和浓缩, 生活是阅读的天地和资源, 阅读是生活的外延。语文教学不是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作家、演讲家, 而是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 能与他人交流的人。陶行知先生也说, “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教育”, “教学做合一”。因而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高中语文阅读应该是生活化阅读。

所以在生活化阅读的道路上一直摸索着前进, 找寻行之有效的方法, 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时时紧扣住三点开展工作:一是着眼于生活化阅读, 引导学生发现蕴涵于课文的字里行间的情感内涵, 进而解读作者、聆听自然、叩问人生、探索社会。二是创设一种生活化的语文学习环境, 建立书香班级, 为学生打好精神的底子, 并辅导学生写好“生活笔记”, 使生活笔记成为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抒发真情、自我教育的途径。三是发挥语文改善生活的功能, 探索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途径和合理控制的原则, 让生活化阅读引导学生拥抱生活、思考生活, 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 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生活。初探方法也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以课内阅读为基点, 做到文本阅读生活化, 从而贴近生活, 感悟生活。

正如语文教育学家魏志成所述: “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文本是作者与读者沟通的桥梁, 真正做到正确解读、深入研读文本, 是我们把握作者情感与理念的的最终目标。那么, 我们究竟该从何着手, 让学生将自己当作文本中的“我”, 走进文本, 对话文本, 才能获得人生感悟和生命体验呢?教师在文本解读时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 走进文本, 创设生活情境。

创设生活情境即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 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 强化其生活体验, 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 激发兴趣, 走进文本。例如学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 选择让学生蒙上眼睛从自己所坐位置走到讲台, 然后循着原路走回自己位置, 路程虽短, 但足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失去光明的艰辛和向往光明的强烈;学习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 可以播放感动中国人物刘伟, 看着空着袖管, 独自站在舞台的刘伟, 就如同看到坐着轮椅孤单呆在地坛的史铁生, 看到用脚弹奏钢琴震撼全场的刘伟, 就如同看到用笔谱写灿烂人生的史铁生。强烈的生活写真, 强烈的情感体验与视觉冲击下, 学生不再是仅仅局限于对史铁生的悲剧命运给予同情, 而且能深深体会到史铁生丰富的精神世界与精彩的人生价值。

(二) 品读想象, 联系生活情境。

(三) 批注描述, 体悟生活情境。

简单的说就是阅读时在文中感悟处、矛盾处、留白处、质疑处、创新处进行注解和写批语。自古以来我国的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都在采用这种 方式。在阅读过程中圈圈点点、笔墨追录地进行批注评点, 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 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 会对文本的某些字、词、句、段产生共鸣, 或欣赏遣词造句, 或惊叹优美文笔, 或震撼巧妙构思, 或沉迷精彩片断。同时, 我们要鼓励学生批判性地批注, 允许学生大胆质疑教材, 批出疑问, 批出新意, 批出他人未曾有的感悟和新异的结论, 从而更深刻地体悟生活情景。

二.以延伸阅读为覆盖面, 做到阅读材料生活化, 从而文化熏陶, 反思自我。

课外阅读, 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很好途径。它是开放的, 能使学生的思维向课外延伸, 能力和视野向课外发展, 拓展学生理解和运用文学语言的机会和实践领域。因此课外阅读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补充, 其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如何充分发挥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指导阅读:

(一) 经典阅读。

“名著是一面镜子”。经典阅读永远有着不可替代的魅力, 它以古典式的宁静成为历代读书人的文化故乡和精神家园。所以历代经典著作成为高中课文中的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照耀着学生阅读前行的路。然而学生课内的阅读量毕竟有限, 这就需要在课外作大量的补充阅读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有些名著离学生的生活遥远了些, 学生难以理解, 所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取一些生活化的名著, 立足于课本, 选取经典文章如《战争与和平》《骆驼祥子》 《我的信念》等, 或者从子集阅读到全集阅读, 从而让学生与伟人对话, 与历史对话。例如:学习必修二“和平的祈祷”专题时, 可以引入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通过那一段血与火的历史来反思战争、祈祷和平。学过《绝唱》 可以推荐《老残游记》, 读了《在烈日暴雨下》可以引入 《骆驼祥子》等,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让他们大量接触各种名著, 从思想之源上汲取营养, 从而更加关注自然、关注科学、关注人类的命运。

(二) 时尚阅读。

“时尚阅读”是在语文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现实阅读观”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一种新概念阅读, 这种时尚作品往往特别关注时尚、现实, 关注鲜活的富有生活意味的东西, 它是变脱俗的美为入世的美, 它兼顾思想之美与艺术之美, 它是“时文经典”。教师可以定期开设美文欣赏课, 推荐阅读如《时文素材》《特别关注》 等时文杂志, 以及一些当代作家作品如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周国平的《守望的距离》 等, 也可以利用课前三分钟, 每天轮流让一位学生朗读一篇时代美文与全班同学分享。在激荡着感性美、闪耀着理性美的“时尚阅读”中, 学生不仅提高了文化品位, 还充分融入了“时尚”, 触摸了生活。

(三) 科技阅读。

科技阅读是学习知识、检索信息、加工信息的过程, 在信息化和科技化的社会发展下, 科技阅读必不可少, 它的内容可以涉及上到天文现象, 下到地理奇趣, 教师可以根据专题学习情况适当推荐学生阅读《百兽物语》;引导学生阅读《20世纪科学发现纵横谈》等并寻找资料、查找信息, 并适当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科技活动, 让阅读教学与当代科技、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

三.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辅助, 做到“三”旅延伸, 从而反思生活, 磨砺人生。

(一) 拓展之旅。

课内文本学习时不仅要拓展课外生活素材, 而且还要立足于让学生阅读文本留白处、朦胧处, 并且写出自己的生命体验。课外带领学生参加一些学校或其他文化公司组织的拓展活动, 例如攀爬、过桥、平衡木等运动, 这些活动既需要体力、智力, 又需要团结的力量, 它就是一个微型的生活场景, 只有经历过、体验过, 才会有感而发, 感悟人生, 感悟生活。

(二) 自然之旅。

让学生定期旅游观赏一些景点与名胜, 假期的旅游、节日的游园、春季的远足、夏季的避暑、秋日的登高、冬日的赏雪, 这些尽管难得的生活, 往往会产生触发灵感的机缘, 这是让学生走进自然, 体验生活的重要途径, 也是写作的重要资源。生活处处皆学问, 自然之旅引导了学生对生活的敏感度, 才有可能让学生落笔生花。

(三) 社会之旅。

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成才的必由之路,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是进行思想教育的良好途径, 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加快他们的“社会化”速度。在实践中能提高他们符合社会需要的综合能力, 提高分析、处理疑难问题的能力和社会交往的能力, 培养脚踏实地、勤劳苦干的作风, 增强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信心等等。而这些综合素质是不易从书本上学到的, 只能通过社会实践来获取。

正如18世纪德国作家歌德所说: “相信生活, 它给人的教益比任何一本书籍都好。”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这生活所给予我们的感悟与启迪, 也正是这生活化阅读, 才打破了文本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 让学生不拘泥于课堂阅读的狭小空间, 变封闭的课堂教学为开放的阅读体验;让学生以生活为课堂, 与生活亲密接触和对话;让学生在生活化阅读中学会生活、磨砺人生, 完善人格。同样也正是这源源不断的生活之河流让我们的语文阅读意趣盎然, 充满生机。综

阅读生活化 篇2

廖美芳

《生活化语文教学的实验研究》课题开展研究以来,我以课堂教学改革为载体,严格按照制定的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开展各项工作,立足课堂,深入学习,统一思想,大胆探索,基本完成了预定的研究目标,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现对前期工作做如下小结:

一、实验概况

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要将教学活动置身于生活背景之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求,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基于此目标,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细化各个研究过程,切实推行生活化语文教学实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中年级阅读教学生活化》

把学生的个体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做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联系,还原生活,让学生在阅读、作文中体验生活的意蕴,在生活中快乐、自觉地阅读、作文。

二、研究进展情况

中年级的阅读教学生活化的研究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把课文的学习同“自我”联系在一起,学生潜心入文,达到“我心入书,书入我心”,同时注意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引导学生丰实写作“内存”,用心感受生活,达到“我手写我心”,真正做到记录自己的真实体验,抒写自我心灵。

三、实验成效

在阅读教学中,他们能从身边的人和事中去体会,感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好的诠释文本,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具备了一套属于自己的阅读方法。

四、存在问题

1、老师的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学习意识和反思能力等,还有很多不足,如何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教学的水平,实现自身的岗位价值,仍旧还需要努力。

2、对于优等和有潜力的学生,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仍旧有待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再进一步挖掘培养,整体的语文成绩还需再上台阶。

五、后续研究方向

1、阅读教学生活化的探索实践刚刚开始,根据不同教材,不同学生,不同环境,怎样更具有操作性。

2、怎样处理好学生自我阅读与生活化教学的关系问题还有待解决。

让英语阅读教学生活化 篇3

本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学习Unit 4 What Are You Doing?第三课时A:Read and write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创设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真实情境进行阅读会话教学。首先通过看图表演的游戏复习句型What are you doing?Im...,同时活跃气氛。接着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电话邀请朋友去玩的动画,让学生感知电话用语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新授环节先运用动画主角想去的地方作为一个契机进行主句型操练,再设计由浅入深的问题指导阅读。在知识巩固环节,通过听音辨人、电话邀请等游戏和练习为学生创造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际的机会,并通过这些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

PEP五年级下册Unit 4 What Are You Doing?A:Read and write.

三、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写句型:This is Zhang Peng.What are you doing?I am doing the dishes/reading a book.

2.能用“What are you doing?I am...”互相通电话,询问对方正在做什么并回答。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与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What are you doing?I am...的听、说、读、写。

2.难点:This is...在电话交谈中的意义和Do you want to go to the Childrens Center?的理解与朗读。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卡、单词卡等。

六、教学过程

(一)Warm-up

Greeting.

(二)Preview

1.师生对话。

T:Its spring now. Do you like spring?S:Yes./No.

T:What can you do in spring?/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S:I...

T:What day is it today?What are you doing now?

Ss:Its... We are having class.(板书)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相互打招呼,一方面可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可使孩子情绪得到放松,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体现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2.Lets sing:What are you doing?

设计意图:复习主句型,活跃课堂气氛。

3.Lets play a game: Look,act and answer教师呈现动作卡片问:What are you doing?学生看图边做动作边回答I am...

设计意图:复习主句型,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

(三)Presentation

1.通过故事感知电话用语并引入生词talking。(Boys and girls, do you like stories?OK!Lets watch the cartoon.)课件播放King电话邀请伙伴一起去玩的情景,让学生在欣赏故事的同时感知电话用语和talking的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小故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学难点句型:Do you want to go to the Childrens Center?(Oh,no one play with King.Maybe he wants to go to the Sports Center.)课件呈现孩子们熟悉的体育中心的图片,理解center的意义。(The Labour Day is coming. Do you want to go to the Childrens Center?)课件呈现儿童活动中心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运用孩子们熟知的本地体育中心的图片让学生理解新词的意思,再过渡到复杂句子的听说,这样既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降低了读说的难度。

3.重点句型操练。(There are many children in the Childrens Center. What are they doing?Lets go and see.)课件出示儿童活动中心里面孩子们的活动场景,让学生两两对话练习:What are they doing?They are ...What is he/she doing?He/She is...教师把这些句型板书出来。

设计意图:结合活动中心里有趣的活动场景,让学生以交际的形式运用所学的句型。

4.文段教学。(The children are very happy. Someone wants to go to the Childrens Center too.Who are they?)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和观看动画,回答问题:What is Zhang Peng doing?What is John doing?(学生书写答案)再让学生跟读和分角色读,最后分角色扮演。

5.小结电话用语。

(四)Practise

1.听力游戏。

播放一段预先录好的同班同学的电话交谈内容,让学生先听音辨人:Who are they?再听一遍回答:What is Li ×× doing?What is Ling ×× doing?Where do they want to go?

设计意图:通过熟悉的同学的声音既拉近英语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达到锻炼听力,巩固新知的目的。

2.看谁先通关。

选词填空:

(1)She (is/are)answering on the phone.

(2)They (is / are) sweeping the floor.

(3)Sarah can (wash/washing)the clothes.

(4)Mike is (clean/cleaning) the bedroom.

(5)I often (watch/watching)TV at home on weekends.

设计意图:通过选词填空的练习方式,巩固比较抽象的知识。

(五)Add-activities

交际活动。Make a phone call.

课件出示本地各旅游景点图片,让学生参考下面句子来交际。

A: Hello.

B:Hi,...This is...What are you doing?

A:Im...What are you doing?

B:Im....

A:Do you want to go to…?

B:Sure.What time?

A:....

B:OK.See you later!

A:Bye!

设计意图:通过为学生创设话题情景,启发学生使用语言,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协作、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Homework

1.听读课文对话。

2.给你的好朋友打个电话试着将电话内容写下来。

板书设计:

Unit 4 What Are You Doing?

A Read and write

What are you doing?We are having class.

What are they doing?They are...

What is he/she doing?He/She is...

高中语文阅读生活化教学 篇4

一.教学内容联系生活

社会生活是阅读课的源泉, 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中蕴藏着巨大甚至是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发掘生活中的阅读素材, 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 将阅读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 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人课堂教学之中, 是阅读教学体现课程改革新理念的重要一环。阅读知识源于生活, 生活中充满阅读知识, 教师以教材为蓝本, 以教材与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素材, 选择加工成问题情境, 提出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假设和猜想, 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对创设的问题, 由于学生想解决, 他们对阅读知识的应用和对阅读的兴趣就会应运而生。更多地联系实际, 贴近生活,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阅读知识, 阅读知识与生活密不可分。正如陶行知先生指出:教科书应是活的、真的、动的, 而不是“死的、浮的、静的、读的”。因此, 教材不过是为学生提供沟通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案例”, 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不是习得“案例”本身, 而应是习得“案例”之后的某些有价值的东西。

二.创设生活化的阅读情境

在教学中, 我们要积极调动学生己有的生活体验, 寻找与文中的生活相似体验, 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进而更好的进行教学实践活动, 这样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我与地坛》时, 在讲到子女和父母之间的理解与误解、包容与叛逆、承受与忍受之时, 我列举了家长给我反馈的学生在家中的种种表现:我行我素, 对父母的爱认为是理所当然, 和父母讲话的言语简单粗暴, 不愿意和家长沟通, 更不愿意理解父母。学生顿时神色黯然。在此基础上, 我再回到文本, 面对残疾的儿子, 母亲的一举一动中所包含的爱与情, 儿子无视母亲的爱后所体现的自我与任性, 而母亲还是一如既往的关注自己的儿子所体现出来的忍耐与信任。学生们一片肃穆。可见, 在教学中, 调动学生的己有的生活体验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不仅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 还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情感, 从而更好地面对自己的生活。

三.穿插生活资料突破课堂空间

要让阅读课堂成为学生关注生活、了解社会、获取知识的一扇窗口, 语文教师必须做生活的有心人和信息的传递者。在教学中, 在恰当的环节中宕开主线, 锦上添花地穿插一些和教学要求相关且学生不太熟悉的材料, 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也能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从而提高课堂的含知量, 也能让课堂起伏有致, 妙趣横生。曾经听一节公开课, 老师在讲到《白杨礼赞》中的象征手法时, 穿插演唱了《小白杨》, 待学生唱完, 老师问:“歌曲是歌颂什么的?”学生很轻松地回答:“解放军”, 然后老师把歌词一改, 唱到:“一个呀解放军, 站在哨所旁, 胳膊粗, 腿儿壮, 守卫着北疆……”学生一片哄堂大笑, 老师假装不懂学生笑的原因, 学生解释说:“这也太直白了, 缺少艺术美感。”然后教师顺势讲到了象征手法的艺术表现力。

四.教学手段的生活化

阅读生活小短信,让生活美起来 篇5

2、体内的生物钟每90分钟循环一次。早上自然醒来,不要再继续赖床,因继续入睡会重新进入一个90分钟的睡眠循环,你反而会变得无精打采、头晕恶心。

3、防心脏病常吃牛排,护肝脏常吃蔬菜,吃猕猴桃洁净肺腑,吃坚果预防肺癌,吃豆芽抵抗疾病,喝红葡萄酒永远和前列腺拜拜,六种食物让男人健康永在!

4、巧克力对男人的心脏健康大有益处,不仅能降低血压还能减少血管阻塞。购买时请购买那种颜色最深的巧克力,同时它也有最高的可可含量以及最少的热量。

5、晚上偶尔加餐并不会导致发胖,除非你一天摄入的热量大大超过了你平时的摄入水平。但不要选择薯片等油脂含量过高的食物。

6、看到坏蛋受到应有的惩罚使顿生快意。但是,这种复仇的滋味却会使人元气大伤!它很容易增加患上心脏病和其他一些与压力有关的疾病的几率。

7、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并不会损害视力。眼睛虽然会感觉有些酸胀、疲劳,并不会对视力造成损害。想保护好视力应该吃一些含有抗氧化剂β胡萝卜素的食品。

8、不要把手机放在床边或头部周围。即使是手机待机会阻止大脑进入深睡眠,并且影响大脑褪黑激素的分泌,从而直接导致睡足了时辰却仍然疲惫不堪。

9、缺钙的恶果绝不仅仅是腿抽筋,健忘、走神、失眠也都是缺钙的副产物。因为充足的钙能抑制脑神经的异常兴奋,缺钙则会影响脑神经元的正常代谢。

10、肌肉就是肌肉,脂肪就是脂肪。这两者之间是不会相互转化的。当你停止运动时,肌肉或许会变得有些松弛,但不会转化成脂肪。

11、坏情绪比强力病毒更可怕。80%的疾病其实都是被精神波动激发的,尤其是消化道疾病和皮肤疾病,很容易会因为坏情绪出现暴食、腹泻或皮肤过敏等症状。

12、上火、长粉刺,服用那毒祛火药丸的效果并不明显,且因为刺激肠道,反而会加重人体内的营养失衡。最有效的降火方法是多喝水且少吃含有脂肪的食物。

从生活阅读审视课堂阅读 篇6

生活阅读是粗放阅读,一般采取浏览、速读等方式;课堂阅读是精细阅读,一般采用品味、揣摩、分析等方式。理论上,生活阅读能力的提升,其基础是精细阅读;同时,生活阅读获得的大量积累又反作用于精细阅读。可实际上,因为精细阅读占用了学生大量的阅读时间,而使他们无心无力于生活阅读;这又促使教师更加重视精细阅读,变本加厉地挤占生活阅读的时间与精力,使学生只剩下精细阅读这一个不规范的阅读经历。

之所以说精细阅读不规范,是因为学生的阅读实践被架空。现在,很多语文课上,学生几乎没有阅读实践。我们来看看一位教师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的片段。

师:谁来说说课文用了哪些事例来表现居里夫人的美丽?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礼堂,听一听居里夫人的报告内容。请划出表达居里夫人美丽的句子,然后读一读。

师:请找出描写会场的词语,读一读,说说是什么意思?

师:请划出描写居里夫人工作条件艰苦的词语,读一读,说说你读出了什么感情。

师:居里夫人是怎样工作的?请从课文中找出能表现她忘我工作的句子,体会其中的情感。

师:课文中有一段评价居里夫人的话,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感想?

……

片段中,教师不停地提出找、划、读、说的要求,这个过程哪有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呢?教师当然知道要找哪些词,划哪些句来解决哪些问题。可是,学生知道吗?他们是否都明白教师为什么要他们划这个词而不是那个词,为什么划这个句子而不是别的句子呢?我想,大部分学生是不知道的,因为教师没有给他们这样思考的时间,教师只要结果,不要“为什么”。这样的阅读教学,教学流程与速度全由教师掌控,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指令。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只是猜测回答。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产生于哪里?这些学生都不明白,也不曾思考过。他们虽然参与了课堂,但更像一个旁观者,糊里糊涂地跟随着教师走完了一节课。如果说收获,无非是记住了几个结论而已。

我们一起回忆一下生活阅读的情形:拿到报纸、书、杂志,或是上网阅读时,我们总是快速地浏览,敏感地捕捉自己想获取的信息,或是记住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评价或批注自己感动的内容等。除了特别喜爱的文章或书籍外,一般读一遍就结束了。

生活阅读需要快速浏览的能力、快速整合信息的能力、快速抽象概括的能力、快速分析判断的能力等。要形成这些能力,必须有一个练的过程。这个“练”字就是大量地进行生活阅读,就是笔者所讲的实践。如果教师不给学生实践的时间与机会,整天让他们听自己的指令划句圈词、读出感情,却不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读书,学生的“练”就失去了目的性,这样的“练”必然是盲目的、低效的。

从生活阅读审视课堂阅读,我们就会发现课堂阅读教学太自闭、太浪费时间了。改变把几篇课文挖深挖透的教学策略,让课堂教学真正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把腾出的时间用于生活阅读。这样,阅读教学或许会柳暗花明。

高语阅读生活化教学研究 篇7

我们都知道,语文学习的内容来自生活,那么语文教育的方式方法同样也必须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因此,语文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教育,语文阅读教学想“去生活化”都难。

但是,语文教育本身与生活自然存在的血缘关系并不意味着我们平时的阅读教学就一定是符合生活化教学这一思想与 要求的。事实上,不少的农村语文老师的阅读教学背离了“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教”的基本原则,就教材讲教材,脱离生活,内容无趣。对于一个语文老师而言,这无疑是一种悲哀。

所谓“阅读教学的生活化”, 就是把语文阅读教学放置在学生真实可感的现实生活中进行, 让他们在学校生活中学语文,在家庭生活中学语文,在社会生活中学语文,真正做到把生活中各种人物、事情、现象、社会活动当成语文教材,从而自觉地获取知识,培养技能,提升素养。

那么,语文阅读教育到底如何做到生活化呢?

第一,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目前,一般高中的语文阅读教学大致都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高一高二阶段,二是高三阶段。在高一高二阶段,阅读教学材料主要来自统一的教材,对于江苏学生而言,就是苏教版的必修加选修的课本。应当说,苏教版上的课文,大都切合了中学生的实际生活,符合中学阶段学生身心的成长特点,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语文老师只要按照教材要求组织教学就行了。比如,必修一第一板块“向青春举杯”当中选用的毕淑敏的《我的五样》这篇文章, 就高度切合了中学生年龄层次与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活动体验过程让课本内容与学生心灵深度碰撞,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很多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泪流满面。再如“月是故乡明”专题板块当中的几篇选文,高度切合了农村生活, 让农村学生有种非常直观的亲切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高, 很是投入,教学效果也很好。从广义上讲,只要是语文教材,就是作者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悟,它都是生活化的。但我们这里讲的阅读内容的生活化主要是从狭义的角度讲的。即所选择的阅读材料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符合农村学生的实际生活状况与生存环境,让他们容易理解, 乐于接受。高三语文老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一定注意这一点。

第二,教学方法的生活化

有了生活化的阅读内容,还要有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让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切实有效。前面已经说了,从理论上讲, 所有的阅读内容都是生活化的。 但是毕竟有相当一部分阅读材料与我们学生的生活阅历存在较大的差距:古代文章在时间上的跨度,异地风情在空间上的距离,外国作家在文化上、思维上的差异, 不同领域在学术上的隔膜等等。 这些因素都让我们的学生在阅读时产生生疏感。这个时候,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给学生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化体验。

针对前面提到的几个差距, 我们可通过必要的信息补充,相关的背景介绍,相近的内容对比等手段拉近阅读文本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比如在教学《陈情表》这篇古文时,由于学生对蜀汉至西晋那段历史缺乏了解,对中国传统的忠孝思想理解不够,容易把课文单纯地解读为孝道的张扬, 而对作者的智慧用心认识不到位。这时老师就有必要通过相关内容的介绍丰富学生的生活认知,当然,如果有条件让学生自己上网检索材料,那就更好了。对于一些哲理类阅读材料,我们可以在教学前就提前布置学生对这类话题进行充分的思考,让他们就某些方面的问题进行社会调查, 专家采访,或者先通过辩论提高认识水平。这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以后再来读文,理解就会深刻得多。

二是使教学情境尽量贴近学生真实的生活状态。

即使在教学中,通过真实体验或模拟设置,让学生切身体会阅读材料中的情境。比如教学人教版课文《雷雨》、苏教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时,我们可让学生模拟不同的角色进行课堂对白,在特设的生活情境中感受人物感情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感受人物心情的细微变化,感受灵魂美丑的鲜明对比。再比如介绍风土人情的文章,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让老师带着学生们实地参观,实景感受,实物感知,有了生活体验后再来阅读文本。

对于《南州六月荔枝丹》、《景泰蓝的制作》这样的文章则更有必要将实物展示给学生。当然,如果条件有限,也可以通过图片放映的形式进行模拟设置。

第三,课外阅读的生活化

语文阅读教学如果仅仅局限于课堂,那么,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很难真正培养起来的。只有进行充分而且贴近生活的课外阅读, 才有可能将课内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活学活用。因此语文老师必须做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心人,必须给学生创设大语文阅读环境。通过办报栏,设置好书分享角,引导学生读书读报关注时事,收看相关电视节目,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从枯燥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放他们到广阔的生活大课堂中自由驰骋,吸取营养,从而培养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探究初中语文生活化阅读写作 篇8

一、幸福课堂的理解

所谓幸福, 在心理学研究中定义为: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的一种情绪状态, 是需要 (包括动机、欲望、兴趣) 、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幸福是人人都在追求的东西, 把幸福融进课堂, 让老师和学生都从中体验到幸福, 享受到幸福, 并通过各种努力使他们获得内心上的快乐及精神上的共同成长, 这是教育的重要内涵和终极目标。

二、探究初中语文生活化阅读写作策略

(一) 巧妙指导走进自然, 感受自然情趣

构建幸福课堂需要语文教师的巧妙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走进自然, 感受自然的别样情趣, 使学生幸福地徜徉于自然之中, 享受自然的美妙。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描写自然或说明自然现象的文章, 学生们都很感兴趣。但由于课堂教学的限制, 对自然的了解和认识还远远不够, 教师要尽量指导学生走出语文课堂、走进大自然, 感知在教材中和课堂上所无法感受到的无穷魅力。例如, 初中语文教学中有两篇文章分别为:《大自然的语言》和《看云识天气》, 正式学习之前, 教师预先布置学生了解自然, 及时做好记录, 并进行整理归纳总结, 之后再带着自己的归纳结果进入课堂, 这样学起课文会得心应手, 积极主动, 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出现空前之好。学生喜欢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鱼等, 语文教师要创造机会使学生接触自然, 在自然中感受无限的美丽景致。

(二) 阅读积累, 关注生活, 感悟生活幸福

语文自古就是博大精深的, 学习语文需要有较高水平的阅读能力。构建幸福课堂需要丰富的阅读积累, 引导学生真切感受现实生活的美好幸福。阅读能力的形成就靠在语文课堂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生活处处是语文, 在读报看杂志中学习语言表达、在电视新闻中学会辨析善恶、在课外名著阅读中品味名人的思想和情操、在旅游赏景时积淀历史。在关注生活中学习语言表达、学习阅读方法、学习搜集积累等语文必备的综合能力。教师应采取多种方式去引导 学生自觉地观察、感知生活中使之动情的东西!

(三) 写作训练注重个性, 张扬个性创新

(1) 积累生活素材率真写作

探究学生写作的源泉, 其实就是实际生活中的各类人和各种事。学校利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营造阅读氛围, 打造书香校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镜头, 进行细化拓展写出好文章来。一次别开生面的比赛、一次刻骨铭心的创伤、一次感人肺腑的交谈、一次平凡而伟大的父子交流、一回唇枪舌剑的争辩、一次难以忘怀的送别、一次令人震撼的捐赠、一个舍己为人的朋友、一 名默默奉献的普通工人……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对人益处很大、帮助很多的好人好事, 在思想上给人以启迪、在行动上给人以鼓励。初中生写文章只要写出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情感、踏踏实实的表现就是最好不过的了。社会热点、校园新闻、家庭琐事等都是丰富的生活素材, 是写成好文章的基础。作为教师, 我们平时应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投入生活, 关注生活。

(2) 调动真实情感彰显个性

写作训练要注重联系阅读篇目、联系生活实际, 调动学生的真实情感, 彰显独具特色的个性风格。学过《背影》之后进行作文训练课, 首先教师歌词引入: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进而提出问题:1. 述说父亲典型事件。针对你对父亲的评价感受, 在生活中选取你认为最有说服力的一件或两件小事来证实你的观点。2. 讨论个性感受。教师用自己感受最深的两句歌词同学生分享, 使习作教学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对话、个人经验分享的独特的真实生活境遇。语文教师要结合写作先抑后扬的方法鼓励学生写出与众不同的父亲感受, 富有个性化地表现父亲的或深沉、或严厉、或热情、或无私等性格。之后引领学生进行真情告白, 彰显个性 , 感受学生对父爱的独特的个性化理解。

(3) 反思生活实质学习创新

反思生活是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深思本质问题, 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 在习作时走向创新。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思考生活中的问题所在, 要透过实际生活看本质, 明辨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观察和感悟生活, 随时思考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比如学生们喜欢看口袋书、喜欢谈球星、喜欢追歌星等,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研究口袋书与名著的区别, 足球与文化的联系, 歌星是你眼中的榜样吗, 歌星与科学家比哪一类人对国家的贡献大?你更崇拜哪类人?

总之, 幸福课堂构建是初中语文阅读写作教学的一个极好发展趋势, 引领师生在幸福中学习知识、在幸福中感受快乐、在幸福中提升效率。其实生活是个大课堂, 是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我们应该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留心观察, 更加积极努力地去挖掘更多的语文教学资源, 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及学生们的语文素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参考文献

[1]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生活化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篇9

据调查显示, 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阅读材料选择单一化, 广泛存在着教师依据自己的兴趣、习惯、熟悉程度、便利程度等, 选择阅读材料;二是教师训练方法简单化, 基本上是解答考试中常见的阅读理解题和完形填空题, 学生始终在被动阅读, 失去了主动阅读的兴趣和思考的动力, 或者教师把阅读材料分解成孤立的语言知识点进行教学, 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英语阅读材料应有的功能;三是学生阅读技巧误区化, 很多学生在阅读文章时, 总是逐词逐句、反反复复地阅读, 只重视获取细节信息, 而忽略了宏观阅读技能的培养;四是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只是被动地完成教师交给的阅读任务, 不会自觉地定时阅读一些课外资料来扩大知识面。

那么, 该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笔者认为, 采取生活化的阅读教学方法, 让学生“浸泡”在英语中“习得”英语, 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语言习得”理论。该理论认为, 人们掌握某一种语言所通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习得, 另外一种是学习。所谓“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际实践, 无意识地吸收到该种语言, 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 流利、正确地使用该语言。而“学习”是指有意识地研究, 且以理智的方式来理解某种语言 (一般指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 的过程。克拉申的监控假说认为, 通过“习得”而掌握某种语言的人, 能够轻松流利地使用该语言进行交流;而通过“学习”掌握某种语言的人, 只能运用该语言的规则进行语言的监控, 即在运用语言时, 总是用语法来进行核对, 以保证不出错误。随着语言水平的不断提高, 这种监控越来越少。通过比较可以发现, “习得”方式比“学习”方式显得更为重要, 因为自然的吸收能够使学习者更易于掌握某一门语言。

因此, 我们的英语阅读教学也应该是让学生“习得”而非“学习”。应让学生接触大量原汁原味的英语文章, 让学生“浸泡”在英语的氛围中去体会英语、感悟英语。首先, 阅读过程是读者和读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意义不附于语言形式表层, 也不是躺在那里被动地等待读者去获取。读者必须利用多方面的知识通过预测、推理等积极思维才能获取意义, 理解读物。其次,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掌握的相关知识 (背景知识、跨文化知识、读物的结构知识等) 和语言知识同等重要。足够的语言知识、迅速识别词义的语言运用技巧、一定的背景知识和运用相关知识进行预测及推理的阅读技巧是读者进行有效阅读的四大必要条件。再次, 英语教育的目的应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只有让学生大量阅读各种英语材料, “浸泡”在英语中感悟英语、使用英语, 才能使学生更多地由“学习”英语变为“习得”英语, 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达到英语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

英语阅读教学生活化是使英语阅读教学更多地由“学习”变为“习得”的好办法。回归生活世界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 帮助学生反思、体验、享受生活并提升、完善生活是新课程的基本追求。英语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 而是生活世界的有机组成;英语学习不是把学生与其生活割裂开来的屏障, 而是使学生与其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的基本途径。英语来源于生活, 应用于生活, 它是生活的一部分, 只有将英语阅读教学生活化, 把英语阅读课堂延伸到课外, 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 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课堂, 寻找尽可能多的社会实践机会, 才能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有利于学生实际使用英语的能力的提高。因而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增强学校生活的社会性,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关心社会生活的态度, 使英语阅读教学生活化。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是:

一、阅读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教学中要求使阅读教学内容生活化,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让学生在快乐阅读中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要避免以应试为目的的阅读训练, 避免单一的做阅读理解题和完形填空题, 着眼于从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能力, 让学生通过阅读“习得”英语, 从发展英语思维能力的角度进行阅读教学。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广泛选择适合学生实际英语水平的英文报纸、杂志、书籍等材料让学生有机会经常去阅读, 培养他们主动阅读和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语感。

二、阅读教学方式生活化

1.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经

常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英语语言实践活动即准交际活动。教师在课堂上模拟真实情境、创设情景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用英语交流、对话, 进行充分的语言操练。这样, 不仅能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 并能大胆开口说英语, 而且能训练学生的英语听力和一定的交际能力。此外, 还可以组织小组合作进行写作训练, 避免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畏难情绪, 在循序渐进中不断地感悟英语, 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阅读能力, 因为英语的听、说、读、写本是相辅相成的。

2. 经常性地开展专题英语演讲比赛, 让学生在“说”英语中提高英语的阅读思维能力。

英语演讲活动不只是尖子生参加比赛的“专利”, 它完全能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面向全体学生长期开展。演讲话题可以是教师指定, 也可以是学生自定;内容可以是课内的, 也可以是课内延伸的, 甚至可以完全是课外的, 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确定。教师根据学生的发音、语言表达、内容、语调、表情、姿势等制定评判标准, 让每一位听众为演讲者打分。例如, 演讲的总分为10分, 可按如下内容具体打分:

(1) 发音:准确、清晰、洪亮各得1分, 总分3分;

(2) 语言表达:规范、流畅、得体各得1分, 总分3分;

(3) 内容:扣题、内容健康向上得1分;

(4) 语调:自然得体得1分;

(5) 表情:自然大方得1分;

(6) 姿势:自然得体得1分。

英语演讲比赛给学生们提供了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为了能在演讲课上有出色的表现, 他们会主动自觉地利用网络、学校图书室或自己去书店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充分准备。有些学生还能不厌其烦地自我训练, 对照评分标准, 从语音、语调、表情、神态、内容等方面不断地进行调整、改进、补充、提高, 变被动学习英语为主动、愉快、自觉地去学习。一段时间后, 为演讲做准备而自觉地学习成了一种习惯, 班级中学习英语的氛围就会越来越浓。这一活动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合作性。在活动中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得到了增强, 学生们的英语语言组织能力、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3. 将英语阅读课堂延伸到课外。

一是让学生多听原汁原味的英文广播;二是让学生多看英语版的电影、戏剧、电视剧等;三是开展英语广播活动, 利用学校的有线广播、电视系统、语音教室等设施, 每周确定主题, 发动全校师生积极投稿, 利用每天午间开通20分钟的英语广播, 每班挑出四名播音员轮流播音, 以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 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四是开展英语角活动, 利用每天下午的活动课在教室一角或学校操场开展活动。根据学生学习的内容, 教师每周帮助学生确定主题, 有些主题分年级进行活动, 有些主题则可打乱年级进行活动;五是开展英语夏令营、英语口语大赛等活动;六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利用节假日, 让学生为旅游的外宾当导游等。笔者的教学实践证明, 这些活动都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总之, 教师要让英语阅读教学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使英语阅读教学生活化, 让学生“浸泡”在英语中去感悟英语, 习得英语, 培养语感, 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真正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摘要:英语阅读教学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问题, 本文介绍了突破这一难点的一些具体做法。

阅读生活化 篇10

“非连续性文本”是一个新鲜的名词, 来自国际PISA阅读素养测试项目, 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 是由数据表格、图表、曲线图、图解文字、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宣传标语、广告词、短信、网络跟帖、颁奖词、串联词等等构成。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 易于比较, 在现代社会被广泛运用,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须臾不离, 其实用性特征和实用功能十分明显。学会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阅读能力。

“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两者的阅读价值取向完全不同:“连续性文本”的课程内容主要是理解与运用, 使用的教材主要是课本, 检测或监测学生是否达到国家标准的主要手段是考试, 是为了阅读而学习;而“非连续性文本”, 阅读主要体现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 测试要考察的是学生根据材料提供的线索和情境获取、分析和解释信息, 对新信息做出判断和评价的能力。因此, 就有了国际阅读PISA测试, 主要关注学生对阅读过程的掌握、阅读技能的运用以及在不同情境中灵活运用阅读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过, 指导“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案例极少。看来, 还得自己发现阅读材料, 设计阅读案例, 思考指导策略。

一学期来, 我和学生一起, 从读报、读日历, 到读药品说明书, 再到读广告词, 共同感受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所带来的意外惊喜与异样收获。每种文本阅读, 我都会先安排一节课, 由孩子介绍已有的阅读经验, 再组织讨论阅读方法, 共同梳理总结提升。然后, 安排半个月或一个月时间阅读这种文本, 在“课前三分钟”组织交流汇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与学生生活日益亲密, 成为一种生活化、自动化的阅读。

一、读报, 开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之门

很多学生订了《小学生周报》《小学生数学报》 《英语辅导报》等。报纸是出现频率最高的“非连续性文本”, 读报和读书如同经线和纬线, 编织了一张知识网络, 让学生关心社会时事, 接纳多元文化与意见, 获取大量信息, 丰富视听, 收集超越自己认识范围的正确观点, 培养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我设计了一节课。

【学习目标】

1. 了解报纸版面设计, 各版面内容大致分类。

2. 根据需要, 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的读报方法收集有价值的信息。

3. 对信息进行合理的加工处理, 并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

4.养成关心身边人和事的正确态度和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

【主要教学环节】

1. 了解分类。

(课前布置调查家庭、学校、报刊亭等处的报纸, ) 小组内交流汇总, 小组代表汇报, 教师补充、梳理报纸的类型:

按不同年龄分———老人报、青年报、少年报等。

按不同需求分———教育类、经济类、国防类等。

按不同级别分———国家级的, 省级的, 市级的。

2. 认识版面。

一张报纸包括刊头、报头、报眉、报眼、版名、各版面基本内容、目录。

3.提炼方法。

①浏览题目。

②略读一般信息。

③精读有价值、感兴趣的信息。

之后的一个月读报, 还拓展到:剪报、小记者行动、给新闻写点回应、讨论怎样拟个吸引人的好标题、带上自己的情感和评价转述信息、比较不同报社对同一资讯报道的差异, 比如对同一次比赛, 资讯点分别有选手奖励、选手背景、选手赛况。可见, 观点不同, 立场不同, 信息也不同。一个月后, 学生读报高效了, 喜欢读报了, 有交流话题了, 读报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读报所带来的收益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二、读日历, 成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助推器

每个家庭基本上都会有一本日历, 但农历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日历原始的查阅时间的作用也不太被需要, 多数学生更是没有读日历的经历。其实, 日历也承载着丰富多彩的现代信息, 比如宣传广告、生活常识、百科知识等等。为了让学生了解日历的来历、作用、构成元素等本来面目, 我设计了一节课。

【学习目标】

1. 通过课外收集和课内交流, 了解日历所蕴含的丰富知识, 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 学习浏览、迁移、检索、推理等读日历的方法, 培养发现、提取、解释信息的能力。

3.激发生活化阅读的兴趣。

【主要教学环节】

1. 观察日历, 发现信息。

观察发现日历所呈现的元素:年、月、日;节日、节气……

2. 交流信息, 检索拓展。

①组织交流课外收集到的日历中蕴含的知识点:日历的来历、月份的别称、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天干、地支、十二时辰、十二生肖、六十甲子。

②由日历上的信息点拓展到相关的阅读材料:

a.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拓展阅读。

传统节日的意义和习俗。如上巳节的习俗,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是写一次文人雅士的上巳节活动。

由传统节日引出描写节日的诗:《寒食》《清明》《天竺寺八月十五夜桂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b.与六十甲子相关的拓展阅读。

历史事件:辛亥革命、中日甲午战争、庚子赔款……

辛亥人物:孙中山与“博爱”

之后的一个月读日历, 学生还阅读了附在日历上的经典名著、名言警句、风俗人情以及富有现代气息的靓车大全、宣传广告等材料, 感受到了日历已然成为一种新的广告载体、阅读材料载体。让日历走进学生的视线, 成为学生探究传统文化和现代信息的又一阅读平台。

三、读药品说明书, 昭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重要性

教学生阅读药品说明书, 源于一次流感之后。我以“如何正确阅读药品说明书”为题组织学生讨论, 了解药品说明书中记载的主要项目包括药品通用名称、成分、性状、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等。阅读时要明确重点阅读、谨慎查看、大致浏览的内容包括:重点阅读———药品名称、适应症、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谨慎查看———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大致浏览———有效期、贮藏、性状、批准文号。 然后出些练习题帮助学生细致阅读和分析判断。

练习一:“禁用”改为“ 慎用”可以吗?为什么?

练习二:为什么要求“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到的地方。”请阅读整篇说明书, 说说原因。

之后, 利用“课前三分钟”, 请有新发现的学生汇报, 组织讨论和后续阅读。这次读药品说明书, 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的重要性, 初步学会阅读说明书的方法, 自发地查找其他说明书阅读交流了。

四、读优秀广告词, 感受“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无处不在

电视、广播、报纸乃至大街小巷, 经常可以看到或听到各式各样的广告。广告, 已成为学生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广告词具有强烈的视听刺激效应, 把语言学习和广告欣赏结合起来, 拓宽了学习空间, 学习任务既轻松自在又有效持久, 还能让学生树立起“大阅读观”, 养成一种处处学阅读、时时用语言的良好习惯。为了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多渠道阅读、欣赏优秀广告的语言艺术这个层面, 我设计了一次活动。

【活动目的】

引导学生在欣赏优秀广告的语言艺术中了解语言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会欣赏优秀语言应用实例, 感受语言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养成在生活中学习语言艺术、运用艺术语言的良好习惯。

【活动方式】

阅读、欣赏、交流、仿创广告词, 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活动时间】

两个星期, 两次上课 (一次交流欣赏优秀广告的语言艺术, 一次交流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

【活动流程】

阶段一:引导学生收集优秀广告词并做好记录、评点 (能提供录像或照片更好) 。

阶段二:交流记录或录像、照片, 共同欣赏优秀广告词的语言艺术。

阶段三:设计优秀广告词。选一则广告, 重新设计一份优秀广告词, 归类 (如食品类、生活用品类、药品类、化妆品类) 张贴于墙报供学生阅读、交流、评选。

阶段四:具有相同爱好的学生自发组成一个小组, 推荐组长, 就“优秀广告的语言艺术”专题组织交流、讨论, 形成建设性意见, 并指导学生写一篇简单的研究报告。之后安排一节课让几个小组互相交流, 取长补短, 修改后把研究报告张贴于墙报供学生阅读、参考。

这次活动具有自主性、实践性、合作性、探究性等特点, 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很高, 把学习欣赏、运用语言的方法自然渗透其中, 收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阅读效果。

之后的一个月的交流, 学生们还发现:广告词语言简洁, 句式整齐, 音韵和谐的特点;广告词通常运用对偶、对比、双关、仿写、引用、押韵等手法。

探究初中语文生活化阅读写作 篇11

【关键词】初中语文;幸福课堂;生活化;阅读写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语文教师要创设自由、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勇于创新。因此笔者认为面对这些问题应该向幸福课堂要效率,引导学生在幸福课堂中感受生活。笔者首先简析幸福课堂的理解。

一、幸福课堂的理解

所谓幸福,在心理学研究中定义为: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的一种情绪状态,是需要(包括动机、欲望、兴趣)、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幸福是人人都在追求的东西,把幸福融进课堂,让老师和学生都从中体验到幸福,享受到幸福,并通过各种努力使他们获得内心上的快乐及精神上的共同成长,这是教育的重要内涵和终极目标。

二、探究初中语文生活化阅读写作策略

(一)巧妙指导走进自然,感受自然情趣

构建幸福课堂需要语文教师的巧妙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走进自然,感受自然的别样情趣,使学生幸福地徜徉于自然之中,享受自然的美妙。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描写自然或说明自然现象的文章,学生们都很感兴趣。但由于课堂教学的限制,对自然的了解和认识还远远不够,教师要尽量指导学生走出语文课堂、走进大自然,感知在教材中和课堂上所无法感受到的无穷魅力。例如,初中语文教学中有两篇文章分别为:《大自然的语言》和《看云识天气》,正式学习之前,教师预先布置学生了解自然,及时做好记录,并进行整理归纳总结,之后再带着自己的归纳结果进入课堂,这样学起课文会得心应手,积极主动,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出现空前之好。学生喜欢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鱼等,语文教师要创造机会使学生接触自然,在自然中感受无限的美丽景致。

(二)阅读积累,关注生活,感悟生活幸福

语文自古就是博大精深的,学习语文需要有较高水平的阅读能力。构建幸福课堂需要丰富的阅读积累,引导学生真切感受现实生活的美好幸福。阅读能力的形成就靠在语文课堂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生活处处是语文,在读报看杂志中学习语言表达、在电视新闻中学会辨析善恶、在课外名著阅读中品味名人的思想和情操、在旅游赏景时积淀历史。在关注生活中学习语言表达、学习阅读方法、学习搜集积累等语文必备的综合能力。教师应采取多种方式去引导学生自觉地观察、感知生活中使之动情的东西!

(三)写作训练注重个性,张扬个性创新

(1)积累生活素材率真写作

探究学生写作的源泉,其实就是实际生活中的各类人和各种事。学校利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营造阅读氛围,打造书香校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镜头,进行细化拓展写出好文章来。一次别开生面的比赛、一次刻骨铭心的创伤、一次感人肺腑的交谈、一次平凡而伟大的父子交流、一回唇枪舌剑的争辩、一次难以忘怀的送别、一次令人震撼的捐赠、一个舍己为人的朋友、一名默默奉献的普通工人……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对人益处很大、帮助很多的好人好事,在思想上给人以启迪、在行动上给人以鼓励。初中生写文章只要写出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情感、踏踏实实的表现就是最好不过的了。社会热点、校园新闻、家庭琐事等都是丰富的生活素材,是写成好文章的基础。作为教师,我们平时应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投入生活,关注生活。

(2)调动真实情感彰显个性

写作训练要注重联系阅读篇目、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真实情感,彰显独具特色的个性风格。学过《背影》之后进行作文训练课,首先教师歌词引入: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进而提出问题:1.述说父亲典型事件。针对你对父亲的评价感受,在生活中选取你认为最有说服力的一件或两件小事来证实你的观点。2.讨论个性感受。教师用自己感受最深的两句歌词同学生分享,使习作教学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对话、个人经验分享的独特的真实生活境遇。语文教师要结合写作先抑后扬的方法鼓励学生写出与众不同的父亲感受,富有个性化地表现父亲的或深沉、或严厉、或热情、或无私等性格。之后引领学生进行真情告白,彰显个性,感受学生对父爱的独特的个性化理解。

(3)反思生活实质学习创新

反思生活是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深思本质问题,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在习作时走向创新。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思考生活中的问题所在,要透过实际生活看本质,明辨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观察和感悟生活,随时思考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比如学生们喜欢看口袋书、喜欢谈球星、喜欢追歌星等,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研究口袋书与名著的区别,足球与文化的联系,歌星是你眼中的榜样吗,歌星与科学家比哪一类人对国家的贡献大?你更崇拜哪类人?

总之,幸福课堂构建是初中语文阅读写作教学的一个极好发展趋势,引领师生在幸福中学习知识、在幸福中感受快乐、在幸福中提升效率。其实生活是个大课堂,是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我们应该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留心观察,更加积极努力地去挖掘更多的语文教学资源,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及学生们的语文素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杨支柱.先有鸡?先有蛋?—透视中国教育[M].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2001.

阅读生活化 篇12

一、导入设计“生活化”

45分钟的课, 始于导入, 要将学生课间分散的注意力瞬间聚焦到本堂课中来, 却并非易事。因此, 导入内容与导语设计便显得至关重要。如果能有的放矢地依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文本的导入形式和导入语, 则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 (多媒体演示一组有关手艺人生活的图片) 在我们的身边, 有这样一群默默无闻的人们。无论是在狭小拥挤的店铺内, 还是在阴暗简陋的作坊里, 这些生活在底层的手艺人, 他们用灵巧的双手、聪明的智慧为我们创造着美的事业;他们以执著的坚守、朴实的品质恪尽着职业的操守。他们是一群可敬可爱的人。现在,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一个遥远的国度, 和“我”一起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伦敦西区一条新式街道上的一家靴子铺里去寻访那儿的一对手艺人吧。

针对学生平时有过关注却不曾深入了解的群体, 展示手艺人生活的图片, 使他们对底层人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有了更深的认识, 也为引导他们从生活走进文本作了铺垫。同时, 教师亲切的生活化导入语无形中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学生对“我” (小说中人物) 带他们“去寻访格斯拉兄弟的靴子铺”的邀请显得饶有兴致, 虽然他们知道接下来的环节是打开课本进行文本阅读。

二、问题设计“生活化”

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提问, 提问内容和提问语言直接关系到主体的参与度和教学内容的开展, 如果设计一些“生活化”的提问内容并运用生活化的提问语言, 将使学生容易接受和配合, 同时增加师生交流的融洽度。

师:刚才我们从一位“年轻人”口中得知格斯拉———这个肯用最好的皮革做顶好的靴子的手艺人竟然死于慢性饥饿, 在这之前, 他的哥哥也因“失掉了另外一间铺面, 心里老是想不开”而抑郁而终:兄弟俩的遭遇让我们万分难过。两位执著于靴子梦的平凡人, 他们本可以过着像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些手艺人一样衣食无忧的生活, 绝不至于落到这般悲惨的境地!如果格斯拉兄弟还在世, 你会给他们提出什么建议来拯救濒临倒闭的生意?

【片段一】

生1:我想建议他们在招牌上注明“为王室服务”的标记。文章第二段写道:“那座店房有某种朴素安静的特色, 门面上没有注明任何为王室服务的标记, 只有包含他自己日耳曼姓氏的招牌……”

师:这个建议不错, 你是怎么想到向他提这个建议的呢?

生1:其他人都因挂上这一招牌发财了。第二十八段写道:“他的店铺外边的两个橱窗中的一个漆上另一个人的名字了……当然是为王室服务的啦。”格斯拉兄弟的一间店铺就这样落入了另一个靴匠的名字底下, 实在令人惋惜。

生2:我也这样想。第五十八段写新店主就是以“我们替上等人做靴子”才立足于市的。

师:两位同学都是热心人啊。可是, 格斯拉兄弟为什么不挂上“为王室服务”的招牌?是他们不识时务不知变通吗?

生3:第二十六段有一句:“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我们热爱靴子, 但是他们抢了我们的生意……”格斯拉兄弟不是不知道广告的宣传效应, 但他们不愿做庸俗、势利的商人。他们把做靴子视为一种神圣的工作, 在他们看来, 高品质的靴子是他们最好的广告, 穿着高品质的靴子是每一个上帝 (顾客) 的权利。

……

【片段二】

生1:从第二十一段来看, 我觉得格斯拉兄弟可以用次等皮革来做靴子。你看, 大公司都这么不顾体面, 格斯拉兄弟就更没必要为坚守靴子的品质而艰难度日了。

生2:第三十一段写道:“人们好像不要结实靴子了。”格斯拉兄弟明明知道人们不要结实要时髦, 他完全可以通过降低原料成本来维持生计呀。

师:两位同学的善意让人感动, 可是, 我现在担心的是, 格斯拉兄弟会接受两位的友善建议吗?

生3:应该不会。第二十四段说:“这些大公司真不顾体面。可耻!”可见格斯拉的愤慨, 在他看来, 粗制滥造是对靴匠职业的亵渎, 是对他人人格的侮辱。

生4:第六十四段有“他肯用最好的皮革”, 第六十六段有“所有的钱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格斯拉始终不愿降低对鞋子品质的追求, 对于一个迷恋着理想的人, 艺术永远高于生命。因此, 举世皆浊他独清, 其他商人唯利是图, 他却坚守品质唯艺是求。

……

阅读教学中, “教师必须首先使阅读活动迈入真实生活的门槛, 使学生成为阅读活动的能动主体, 使阅读成为他们自由自觉的活动, 因此教师要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他们的学生意识、学习意识, 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生活意识。”[1]301~302从这一教学原则出发, 设计“你会向他们提出什么建议”这个主问题, 将学生置于救助弱者的情境中, 极易激发一个幸运者对底层不幸者的悲悯情怀。学生已然忘了自己是课堂中的学生、是文本的阅读者, 他们俨然将自己视做了格斯拉兄弟生活中的热心人。为了尽快帮助格斯拉兄弟, 阅读文本已成为学生自觉的需要, 他们一共为格斯拉兄弟提供了十多项建议, 这些建议都是基于比照文本而为格斯拉兄弟“量身定制”的。

问题设计的“生活化”不仅要求教师善于寻找文本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 还善于运用生活化的提问语言构建宽松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对话环境。“你会向他们提出什么建议?”这一提问关注到了所有的“你”, 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发挥。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适时地介入交流并以诸如“这个建议不错, 你是怎么想到向他提这个建议的”“我现在担心的是, 格斯拉兄弟会接受两位的友善建议吗”等生活化的提问语引导学生与作品产生碰撞, 于是, 小说人物闪光的品质、作品表达的主题、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都在这生活化的对话环境中得以落实。

三、练习设计“生活化”

练习是使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和训练能力的一项活动, 因此, 要求教师在设计理念上, 除了要考虑练习内容的丰富性, 还要考虑练习形式的新颖性, 贴近学生生活的练习更是教师学习观、学生观和人文关怀的结合体。

教师:格斯拉兄弟带着他们未圆的靴子梦去了天堂, 他们把高超的手艺和高尚的品质留给了人间。你愿意为他 (们) 送上你心底最想说的话吗?

练习:请你为格斯拉兄弟拟写一则墓志铭。字数不超过100字。

生1:躺在这里的人呵, 他热爱靴子胜过珍爱生命。他制作的那些精美的靴子, 曾踏过这片坚实的土地。愿这片土地呵, 永安他们高贵的灵魂。

生2:平凡的人, 因为靴子而生, 也因为靴子而死。当利欲熏染世人时, 唯有他, 用虔敬和诚信默默坚守着不变的品质。

生3:你把最坚韧的品质缝进了靴子里!处艰难的困境, 不改手艺的痴心;做卑微的活计, 不屈高贵的灵魂。

练习设计如果脱离学生的生活, 将难以有效开展。写的练习如果建立在学生与文本碰撞后产生的主动需要的基础上, 就不再是他们的负担。看到学生对格斯拉兄弟的不幸遭遇和高尚品质深有感慨, 我进而在该课结束时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的写作情境, 让他们用简洁朴素的语言表达和交流积蓄心底的情怀, 当然, 这一作为生活形式的写作练习比“请你用一二句话概括人物的品质”更有意思、更具意义。

写作之前, 教师的指导是必要的。可以让学生回顾必修二《流浪人, 你若到斯巴……》注释中的一则墓志铭:“流浪人, 你若到斯巴达, 请报告那里的公民们, 我们阵亡此地, 至死犹恪守他们的命令。”估计学生写作中会有难度, 此外还可提供几则名人墓志铭的范例, 以方便学习借鉴。

【例1】俄国诗人普希金16岁时自撰的《我的墓志铭》:“这儿安葬着普希金和他年轻的缪斯, 还有爱情和懒惰, 共同度过愉快的一生;他没做过什么好事, 可就心情来说, 却实实在在是个好人。”

【例2】英国著名钟表匠汤姆斯·海德的墓志铭:“这儿躺着钟表匠汤姆斯·海德的外壳, 他将回到造物者手中, 彻底清洗修复后, 上好发条, 行走在另一个世界。”

阅读教学只是“生活化”教学的一方阵地, 教师若在整个语文教学中, 致力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生活化”, 精心设计“导致学生产生某种感受、理解、体验的‘碰撞’”[1]303, 就能上成一节涌动着生命力的课堂, 我们的教学将是深入学生心灵的教学, 我们的学生将是充满人格魅力的学生。

参考文献

上一篇:那曲地区下一篇:英汉颜色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