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生活化

2024-06-19

口语生活化(共11篇)

口语生活化 篇1

英语是世界通用的一种重要的语言交际工具。作为跨文化语言教学的英语课, 只有把英语当做交际工具来教来学,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开口能力, 更好地掌握外语这个交际工具, 我在教学中将语言内容和生活中的情景紧密结合, 努力让语言教学走向生活, 在生活中学, 为生活而用。

一、生活化游戏, 激发学生兴趣

课前热身:每节课开始, 学生虽走进了课堂, 注意力却有可能还在课堂以外。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课前活动的形式应采用多样化, 如轮唱英文歌、说绕口令、英语单词接龙、做动作说单词、摸猜游戏、报数等。让学生唱首英语歌, 接着做两三分钟的日常生活情景对话表演, 目的就是让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贴近学生生活和充满轻松、愉快的英语的氛围, 通过人人参与, 激发起学习的兴趣。这样既锻炼了听说能力, 又调动了师生情绪, 并将学生的注意力也有效地转移到课堂上来。

课中练习:譬如, 在教pencil、ruler、bag、book等学习用品时, 可开展学生在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单词接龙游戏、传话游戏等。结合I have a…句型,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展示自己的学习用品, 设计抽奖游戏, 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情景中兴致盎然地学习语言。如此, 将枯燥、机械的单词运用到生活化的语言中,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交叉训练, 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机会, 渐渐地把语言难点融化在交际操练中。

课末巩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临下课前5分钟, 学生较易疲劳, 注意力分散。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饱满的情绪, 让每节课有始有终, 可设计一些锻炼口语的竞赛类游戏, 使教学活动达到另一个高潮。

二、作业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了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因此, 我们在设计课外作业时要做到趣味性、实用性、创造性, 这样不但使语言学以致用,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并且能使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 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游戏的引入

游戏是课堂教学中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 既增加趣味性, 又能培养听说能力。游戏不是目的, 只是让学生通过游戏这种形式, 有更多的英语口语的听、说练习。在学习四年级上第三单元《My Friends》的时候, 我的学生一起玩了《猜猜他/她是谁?》的游戏。请一个学生蒙上眼睛猜, 另外的学生你一句、我一句, 大家一起来描述班里的一个指定的同学。有些学生在描述的过程中, 可能会犯一些错误, 但他很勇敢地尝试了, 而且他在听别人说的过程中, 也在吸取着养分, 听得多了, 渐渐地他也能够正确地表达了。这样, 学生的口语能力在游戏过程中得到了巩固, 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而且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浅谈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生活化 篇2

关键词:“口语生活化”;兴趣发展点;生活联结点;课文拓展点

众所周知,英语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技能,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学习英语一直到小学、中学、高中、大学。英语伴随每一个学生整个学习生涯。那是因为我们国家,我们的生活在逐渐与国际接轨,在逐步融入世界。而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是我们接触世界的必要工具。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喜欢英语,学好并会使用英语是我们教师研究的课题和努力的方向。下面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教学心得。

一、抓兴趣发展点,让学生乐“言”

小学生学习英语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的兴趣。所谓“兴趣发展点”就是在英语教学中,教材内容与学生兴趣的交合点。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若能关注和尊重学生的兴趣,以兴趣发展点为切入口,开放空间,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就能及时地捕捉教育的契机,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进入角色,畅所欲言,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提高学习英语的效率。

在我的每节英语课堂中,我都会想尽办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我的课堂是机动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或喜好按时变换他们在课堂中的位置。每次为自己找一个好伙伴,这样学生就会有充分的锻炼听说的机会,学习交际的本领。比如,在教学seasons时,我让学生课下搜集好每个季节的图片,各个季节的特点以及确定自己最喜欢的季节,然后按照季節安排座位,让每四个春夏秋冬坐在一起。课堂上小组讨论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What do

you like in ___?What do you like to do in ____?Hows the weather in ___?学生就会有很多不同的声音出现,甚至出现争论。那么谁课下搜集的材料多,语言表达能力强,课堂上就会有压倒性的优势。同时激励学生课下努力练习口语,多做准备性工作,为课上的胜利打好基础。所以学生很快地融入我的教学节奏中,并大踏步地前进,兴趣盎然、势不可挡。

二、抓生活联结点,让学生能“言”

语言来源于生活,以生活实际指导学生学习,学生才能乐学。在“口语生活化”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的内容,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切入点,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或自然现象,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引发学生对新知的亲近感,激发其参与的热情,并使他们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加强交际操练,突破语言难关。

我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好坡度,严密安排各个环节,在听、说、读、用的过程中,在师生、生生的互为双向运用及多向交际中激发和发掘学生学习的潜力,从而突破语言难关。例如,我在教学book,pen,ruler,eraser ...等学习用品时,结合句型This is ... Is this ...?开展单词接龙游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触到新单词并很快地使用。使新知识的传授不但没有陌生感,还满足了学生迫切的使用需求,使新知识一下子被学生所接受。再比如我教授服装类单词的时候,让全班同学分成三大组,每大组分两小组,一大组负责服装的设计制作,一大组负责出售,第三大组是购买服装的顾客。每大组分成两小组,各组成员首先选定自己的目标服装,(即:制作组想设计出那种服装,该服装有怎样的新鲜用途或是迷人的色彩样式来吸引服装销售商购买你的货品。销售组既要准备采购的目标服装的要求,又要根据采购来的服装制订销售计划,推销广告词等。作为顾客的组要有自己的目标,并根据目标选择服装,货比三家后,买到心仪的服装。)然后进行比赛,看最终哪个小组交易量最大为获胜组。学生在任务游戏中不但完成了课本中所要求的服装单词的学习,还通过字典,网络等媒体获得了更多服装单词的学习。

三、抓课文拓展点,使学生多“言”

语言和文化有密切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我认为在实施“口语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外国文化,特别是英语国家文化,帮助他们提高理解和运用英语的能力,才能发展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让学生在情景化的教学氛围中感知—模拟—巩固—反复,最后达到学会交际的目标。如,在教学“Christmas is coming!”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回家做功课,在网上搜集圣诞节的由来、历史意义,以及哪些国家最重视这个节日,他们在节日期间都会进行怎样的活动。学生搜集了大量关于圣诞节的资料,于是在课堂上,我戴了一顶圣诞帽,让学生与我打招呼,诉说圣诞愿望并一起装扮圣诞树。我没让学生在这节课中将课下查阅的资料宣读出来,但是每进行一项活动,都有相应的单词或句型伴随着出现,学生也能自然地接受并根据课前所做的功课进行表达。他们争先恐后的表现就是想让老师看到他们课下的努力,想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表扬。

谈口语交际的“生活化” 篇3

一、课堂“生活化”

1.教学课题的选择力求贴近生活 。

口语交际因为生活而产生,而且这种话题应该很多,需要训练的项目也很多,教材中为我们列举了一些。可是教材相对生活来说是“静止”的,生活永远是一潭活水,教材不可能囊括生活,它有极大的局限性。

比如, 教材中口语交际课题的选取不可能兼顾城乡孩子生活环境的不同,有的内容适合城市孩子,有些内容则更适合农村孩子一些。我们还发现,有些教学课题与生活联系尚紧而有些教学课题却与生活实际离得比较远。

为了使口语交际课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生活, 将口语交际的特质和教学的重点在课题中凸显, 我们对教材进行重新选择,合理取舍整改,比如说把《陶罐与铁罐》改成《你争我辩》把教学的重点从原来的“陶罐也铁罐的争论”转移到“争辩”这一生活味儿更浓,内容更切合生活实际的方向上,把《小马过河》这一纯故事性的内容改成《听我讲故事》这一可说性更强与口语交际目的更相符的内容。除此以外,我们从实际生活中再提取一些内容作为口语交际课的补充教学内容。这样重组教材, 更符合口语交际课的初衷, 以便口语交际课真正做到“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

2.教学的具体内容力求从生活中来

我最佩服于永正老师的课, 他的课永远是一泓流不尽的清泉,而清泉的源头,便是生活。他可以把生活编入课堂,让学生分不清是现实的生活还是老师刻意营造的课堂, 正因为这样,所以学生学得真实、有效,课堂中习得的东西就好比生活中习得的经验,知识和能力构建得牢固,可以伴随学生一生正是崇尚于老师的这一教学理念,在口语交际中,我努力追求这样一种透出灵气的、充满睿智的课堂。

例如教学《学习安慰》一课时,我采取了比较灵活的教学方式,从生活中即兴截来一景,把生活和课堂浑然天成地联结到一起。我从学生生活中取来这样一个素材作为教学的内容本班一名优等学生期中考试英语考得失手。他事先不知道分数。课中,新授结束以后,我把他叫上来:你感觉自己这次英语可以考得多少分?他很自信地:九十五分以上。我告诉他:可是你这次只考了八十几分。他顿时愣住了,一会儿,眼泪涌出眼眶……同学们都惊诧了,教室里寂然无声。静默几分钟后,有同学走上台来安慰:符云逸同学,你不要伤心,你要知道,世上没有常胜将军,难得一次考得不好,我们都理解你的。再说了你学习一直这么好,只要你认真一点,把错的题弄懂了,你下次一定可以考好的……一句句诚挚的话语, 一张张可亲可爱的小脸,一颗颗充满着关爱的心,把一抹抹灿烂的阳光送进了符云逸同学的心里。

我的这个教学环节设计是从班级现实生活中取来原型的最适时的材,让学生不着痕迹地将学来的知识致用于“生活中,这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

二、课堂呈现的方式生活化

对于口语交际的“生活化”思想,我们原先的认识局限于课题和具体教学内容两个方面,认为在这两方面做到了“生活化”,就是追求“生活化”之大成了,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我们又把思维的触角伸向“课堂呈现的方式”这个角度,对于“生活化”有了更深入、更丰满的理解。

1.情 境展示 “生活化 ”。

每一个情境的创设,要尽量符合生活实际,尽量舍伪去饰,不要美化、艺术化,要尽可能地朴实,甚至可以是把当时课堂作为是从生活中截取来的一个片段, 充分利用当时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口语交际的学习。比如在学习《打电话》 一课时 , 课堂中安排人真的给老师打来电话 , 让学生替老师接听等。由于课堂毕竟不是日常生活,除了有自身生活的情境的因素外,更多的是要把平时的生活情境在课堂中典型化。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比较典型化的生活情境。可以辅以翔实的文字、生活化的图片,也可以是学生之间实际的交往……

我们只有把课堂努力营造成学生实际交往的场所,才可以给学生带来一种亲切的、似曾相识的感觉。

2.心 理氛围 “生活化 ”。

我们在研究中悟出:单有客观的情境的东西还不够,我们必须关注学生内在的心理的情境。在课堂中,我们要强调,努力给学生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

教师要运用富有生活化情味的课堂教学语言调节课堂气氛与生活气氛之间的关系。首先要求教师使用生活化的口语表达,少用长句,多用短句。其次要求教师努力通过语言神态等拉近与学生的心距,比如课前几句自然贴切的谈话,一个深入学生心坎的微笑,一个能激起学生心中涟漪的体态语,哪怕是一句不矫情的调侃,这都可以起到时时点击生活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这不是令人拘束的课堂是自由的生活的一部分。

教师要学会融洽课堂关系。有识之士把课堂中的互动关系归结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多元互动”。但是一些教师在实际操作时,没有真正领会其意思,而且是很教条地把这三种关系转化成三个教学程序, 如在某环节设计一个“生生互动”,某环节设计一个“师生互动”,再在某环节设计一个“多元互动”。其实,课堂中的互动关系应该是错综复杂地交替着,变换着的。这就需要教师能在其中时时扮演好睿智的协调者的角色, 引导学生在常态的心理氛围中学习口语交际。

三、口语交际能力要经得起生活的检验

口语交际从生活中来,最终还要回到生活中去。课堂中的口语与现实生活的融合是口语交际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环。怎样让学生把学得的技能运用到生活中,并在生活中测评其能力发展情况? 我们正以评价措施的改革为突破口落实这一点。

布置实践性作业。试图通过实践性作业的形式唤起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进行口语交际的意识及积极交际的行为; 请家长、同伴、身边的人参与作业评价。请学生身边的人参与到交际过程中,并参照既定要求,给出一个合适评价。旨在为学生创造一个机会,让学生的交际过程得到周围人的配合和认同,增强学生口语交际的信心。

摘要:口语在现代知识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被人们视为未来社会建设者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成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参数。

口语作业——大学生活 篇4

B:你好,A

A:我现在很迷茫,大学与高中完全不一样,我该怎么过好我的大学生活呢? B:大学生活啊!在大学里一定要在高中没有机会玩的东西都玩回来。

A:那就不用学习了吗?

B:学习?!考试前两个周看看就行了,肯定不能挂科!

A:哦,这样啊,谢谢你啊,学长!

B:没事,有什么不懂的再来问我哈!

读白:听了这一番话以后,A更加迷茫了,他决定再找一个学长问问,这次他找到了一个大三的学长C……

A:学长你好,我是一名大一新生,我想问您一下怎么才能过好大学生活? C:大学生活?!当然是学习了,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才能考一个好的研究生!A:那就不用参加一些课外活动了吗?

C:参加活动?疯了吧,时间那么紧,学习都不够你还参加活动,好了好了,我要去上自习了,不跟你说了,记住,一定要好好学习啊!

读白:这次,A深深地陷入了迷茫与纠结中了,他决定再找一个问问,一定要弄明白,这次他找到了一个大四的毕业生……

A:你好,学姐

D:你好,有什么可以帮助你吗?

A:我想问一下,大学生活应该怎么过呢?

D:大学的一切都要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你要多关注社会上的就业信息,多参加一些展品会。

A:那学习和参加课外活动方面呢?

D:学习当然要学,活动也要参加,总之,将来就业需要什么你就准备什么。

A:哦,我的天哪,为什么每个人告诉我的都不一样呢?我到底怎么才能过好我的大学生活呢?

D:其实,每个人的大学生活都不同,学习不能落后的前提下,你喜欢什么就培养自己哪方面的兴趣爱好,不能让自己大学四年虚度了。

融入生活,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篇5

一、创设情境

1、走进学生生活。

语文教材中的一些口语交际话题直接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在教学中,可设计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心理需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说得真实、说得具体,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例如。我教学“学会安慰”一课时针对班里的实际情况,我对教材稍稍作了改编,与几位学生模拟了如下几个情境:(1)学生甲:我是班长,成绩理应名列前茅,可这次考试,我只得了“良”,在大家面前我真觉得抬不起头。(2)学生乙:我是学校的舞蹈队员,每天早晚都要去参加排练。爸爸、妈妈认为影响了我学习。不让我去,舞蹈老师又不同意我退出,我真是进退两难啊。(3)学生丙:我想参加少年宫举办的兴趣班。可家里因买房欠了许多债,我不知道怎样向父母开口……“当同学遇到这些烦恼时,你该怎么安慰他们呢?”我问。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安慰其中的某位同学,在全班交流后,让学生甲、乙、丙说说自己听了安慰后新的想法,并对帮助最大的代表表示感谢。最后再利用教材提供的几组情境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互相交流中,不仅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而且丰富了生活经验。

2、各种感官协调发展。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有一个口语交际的内容是续编故事。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应以观察、想象为基础。若少了学生自身的形象感知、内化,口语交际也只会是苍白无力的。而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学中,要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感官的情境,使之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进而由感生情,真正心动,在动中认识事物,在动中思考问题,在动中帮助交际。例如。我教学《受骗以后》时,为了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我创设了两个情境。(1)走进情境,亲身体验。星期天,你和小明去小树林玩。小明带了个鸡腿。你看到后很眼馋,就向他要,但是小明不愿意。你就追他,在情急之下,小明爬到了树上,可你又不会爬,只能眼睁睁地在树下看着他。此时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会说些什么?(2)看图引思,动手写故事。以书上的情境图为依据制作动画课件,创设图像情境,激发学生对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进行回忆,体会乌鸦被骗后的后悔心情,再想象故事可能出现的结局,最后分组练说,在说的基础上动手把新编的故事写下来。这样,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情境中,真正地做到了眼动、耳动、口动、手动、心动,不仅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提高了交际能力,还提高了逻辑思维的能力。

二、凭借情境互动

“互动”是口语交际课的基本特点。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听懂对方的交流信息,还要适时接话。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双向互动中实现信息的沟通和交流。这就需要凭借情境实现互动交际,而进行多个回合的互动交流也有助于提高交际的质量。因此,口语交际教学应当设计一个完整的实践序列,从单一到综合、从浅易到复杂,设计多个回合、采取多种形式,在一步一步逐渐深入的互动中,体现学生由交际得比较简单、表面到交际得比较丰富、深入的训练过程,最终练就在双边互动多变的交际条件下的应对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学做节目主持人”这一课时,利用教材的话题导人后,分四个小组讨论:怎样才能做好一名主持人?讨论后学生表述,然后教师在此基础上简要提几点当节目主持人的注意事项:(1)表达要富有表情与感情。(2)要学会主持人常用语言,节目开始前要有开场白,节目与节目之间要有衔接的话,演出全部结束后要有结束语。(3)主持时灵活应变,若节目在演出中偶有疏漏或差错,可以通过主持人的随机应变予以弥补,保证联欢会顺利进行。此外,主持过程中,主持人还要善于鼓动大家的情绪,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接着播放中央电视台的著名节目主持人主持节目的录像片断,请学生各抒己见:如果这次联欢会由你主持,你会怎么做呢?最后结合班上准备的“六一”联欢会的节目,让学生上台进行表演练习。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制造一些意外,让学生通过模拟实践,学到怎么主持。

口语交际训练应从课堂走向生活 篇6

一、在精心创设的交际情境中, 学会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和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要在课内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如在学习《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过程中, 在同学们对古诗的意思理解后, 我创设了这样的话题交际情境:

漫漫长夜, 陆游正在油灯下读书, 突然, 他悟得了什么, 挥毫泼墨, 写下了这首诗。他是要告诉儿子什么呢?请和同桌合作, 结合诗的内容, 结合你的体会, 说说陆游会怎么说?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和神态。

这样的一段语言描述, 把学生引入了口语交际的情境:有的学生神情严肃地说:“孩子,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有的人从小就开始努力学习, 可是也要到年纪大了才能有所成就。你可不能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啊!”合作者低下了头:“父亲, 我会改正的。”

也有的学生抚摸着合作者的头, 轻轻说:“孩子, 我知道你看书很认真。可是, 你也要知道, 有些事情是书上不一定有记载的, 你要想更了解一件事情, 可以自己动手去做一做啊!所以, 不要经常关在书房里。”合作者频频点头:“是, 我记住了, 我会把书读活的。”

从学生发自内心的对话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已经读懂了这首诗, 也从中受到了教育。可见, 创设适当的口语交际的情境可以让学生说出他们发自内心的想法。当然, 创设情境的方式还有很多, 可以是表演, 也可以多媒体画面的展示等等, 只要有助于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热情, 那就是合适的。

二、在认真倾听和真诚评价中, 学会尊重与欣赏

《课程标准》指出:“要不断发展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口语交际是人与人心灵沟通的渠道之一。教师应在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并引导学生恰当的评价, 在这样的交流中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

教师恰当的评价对保护学生口语交际的自尊心、自信心至关重要。教师可以作为一个听众、朋友, 与学生一起聊天、讨论, 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式的交流, 让处于发展中的学生, 激发发展的可能和潜力。

评价也应有学生的参与, 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同学, 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出了詹天佑的决心, 如果在朗读中注意句子中的适当停顿, 那一定会更好。”“我觉得××同学抓住了文章中的词语, 并结合了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自己的感受, 让我也受益匪浅。”“老师, 我想接着××同学的发言来补充自己的意见。”这样的评价中, 我们发现孩子在认真地倾听, 也很欣喜地看到评价对发言的同学有着激励作用, 是建议的愿意接受, 是肯定的为之欣喜。这样, 真正利用了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 使他们具有了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在类型多样的交际活动中, 走向广阔的天地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着眼于学生的明天, 为学生的将来发展着想。口语交际也不外于此。

在口语交际“介绍家乡”“介绍一处风景名胜”, “介绍世界名城”等系列活动中, 学生在交际的过程中走向了课堂以外的广阔世界。如在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时, 或许是中国多民族的风情深深吸引了学生。孩子们认识了圆圆的蒙古包, 傣家的竹楼等少数民族的建筑;领略了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等传统节日的热闹;感受了“烤全羊、满汉全席、拉面”等特色佳肴和小吃;欣赏了竹竿舞、孔雀舞等民族艺术的魅力;了解了“多帕”、“哈达”、“旗袍”等民族服饰的特点。开放的课堂吸引了孩子, 老师的引领、同学间的交流、朋友间的表演,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表演的欲望, 课堂精彩纷呈。

另外, 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也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源头活水, 教师应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 给学生建立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

四、在充满情感的交际活动中, 学会反思

学生口语交际的内容大多缘自于生活实际。在充满生活气息, 有着丰富情感的口语交际活动中, 学生学会了反思。

在进行了“学会解释”的口语交际以后, 学生的感想非常多。他们结合生活实际谈了自己在以前生活中的不足:

小徐说道:妈妈最近发现自己的手机突然消费很大, 就一口咬定是自己玩游戏玩掉的。自己很委屈, 手机是在自己的手里, 但主要是用来看时间的, 有时也玩玩手机上原有的游戏, 但从来没有玩过收费的游戏。妈妈这样说了以后, 自己太委屈了, 就一边哭, 一边跟妈妈顶嘴, 结果两个人弄得不欢而散。如果是现在, 就一定会跟妈妈好好解释, 而不再闹小孩子脾气了。

因为查资料上网而被妈妈误解打游戏的小东告诉大家, 原来自己会一言不发, 关电脑转身离开。但现在, 自己会跟妈妈说清楚, 让妈妈看清自己是在做正当的事情, 而不是在玩游戏, 以便取得妈妈的信任。

侯马近期诗歌:用口语叙说生活 篇7

“如果你凝视一个人的背

你就还想看看他的脸”

今天在双榆树

一个骑车人的眼

刺穿了你的孤独

诗中第一节用背与脸引出一组画面联想。背影可以反映人的脸部表情, 朱自清在《背影》中就多次描写父亲的背影, 用背影代替脸部表情, 反映人的内心活动。脸部和背部方向相对, 一个朝前, 一个朝后。诗歌第二节, 描述的也是两种相对的事物, “骑车人的眼睛”暗示从他者的正面角度———脸部———观察“你”孤独的内心世界。“眼睛”属于五官之一, 是外部性的;而“孤独”属于人的心理情感, 是内部隐秘性的。从他者的外部视角看穿了自我的心理世界, 这又与诗的上一节“背与脸”的相对关系遥相呼应, 是诗人对他者和自我关系的思辨认识。此后, 诗人又陆续发表了《种猪走在乡间路上》、《李红的吻》、《飞越黄昏的塑料袋》等作品。在这些作品中, 侯马多以第三人称或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陈述主体, 《种猪走在乡间路上》以一头乡村种猪的视角观察乡村生活, 《李红的吻》展现了酒吧女李红的人生轨迹, 《飞越黄昏的塑料袋》中把无生命意志的塑料袋比拟成会飞翔、能思考的生命体, 借飞翔的塑料袋穿越现代和古代, 将很多古典诗句变异, 想象丰富、诗意横生, 一个摇曳多姿的自由生命从诗中倾泻出来。

暮色四合

只有塑料袋在飞翔

风沙滚滚, 折断了多少翅膀

只有塑料袋在飞翔……

在黄昏中你是天空的核心,

在塑料的形式下你是自由的意志

受80年代“朦胧诗”和“第三代诗人”的影响, 侯马早期的诗歌作品注重神秘美, 讲究诗意的鬼魅, 遣词造句中有明显的“先锋”味道, 作品很少用到第一人称“我”, 人称的使用看出诗人早期诗歌与现实世界隔着一层距离。“早期诗歌, 我比较倾向纯诗写作, 主张天才, 重灵感, 追求玄之又玄, 所以更多的是向上仰望, 等待诗歌降临。我甚至说过, 诗人的任务就是张开口袋, 等着天上掉下诗歌。”①从2001到2004年, 侯马自述, 诗歌创作遇到了瓶颈, 处于创作的沉寂期, 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发表作品, 直到2008年《他手记》出版。《他手记》是诗人风格转变的分水岭作品, 首次尝试用“不分行”来创作诗歌。

1、作为观念艺术家, 她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观念”感:从童年起, 她就一直认为年近60岁的父亲是她的爷爷。

3、数字。有的数字是问题, 有的数字是答案, 而有的数字是垃圾。譬如, 你一天写几首诗?

4、做被迫的事情也保持积极的态度:他体会到了一个囚犯的体面。

……

作为现代诗歌体裁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分行排列, 可以舒缓句与句之间的节奏, 延伸更多想象和抒情的空间。美国结构主义文论家乔纳森·卡勒曾引用诗人威廉斯的《留言条》:我吃了/放在/冰箱里的/李子……证明诗歌分行排列的重要性。他认为诗歌之所以要分行排列就是为了告诉读者, 这是诗, 需采用读诗的阅读态度和方式来读它。虽说卡勒的观点过于强调诗歌形式, 但分行的形式无疑给读者设定了“把作品当做诗”来阅读的模式。侯马《他手记》以数字为标记, 几乎打破了诗歌抒情的传统, 每条数字后内容都在讲述, 诗人除了在《他手记》中创新诗歌形式外, 还借此表达了他诗歌观念的转变———“反抒情”。侯马曾在《抒情导致一首诗的失败》一文中表达过“反对诗歌抒情”的观点。他认为, “抒情”代表“诗歌有用论”, 而诗歌的伟大之处在于“无用”。洋溢的感情并不能证明诗歌艺术的成熟。既然分行排列是诗歌抒情的主要载体, 那么突破它或许是迈向“反抒情”的第一步。《他手记》虽然创新了诗歌的分行形式, 但它能否被读者阅读所接受还有待检验。

《他手记》之后, 侯马的诗歌创作风格逐渐转向贴近日常生活的口语化、叙事化。第一人称“我”运用日常生活语言, 在诗歌里讲述故事。如《在精神病院》“我”和精神病患者的对话。

在精神病院

我尽量装出

不知道他们得了什么病的样子

我含混地问

怎么样

其中一个答道:

还成

就是老想喝酸奶

对话有问有答, “怎么样”、“还成”等用词口语化特点突出。诗歌从正常人角度看待精神病患者, 在普通人眼中, 精神病患者神志不清、喜怒无常, 所以“我”害怕被精神病患者看出对他们的不信任, 害怕被他们袭击, 可他们不在乎外人的看法, 只关注自己要做的事情。同样是写在精神病院的感受, 食指1991年创作的《在精神病院》与侯马的同名诗歌呈现出异质的创作精神。食指从一个“想写诗”精神病患者的角度出发, 表现其他精神病患者干扰了“我”的灵感, 诗意全被他们粗俗玩笑和妙语吓跑, “我”只能独自忍受委屈和悲哀。

为写诗我情愿搜尽枯肠

可喧闹的病房怎苦思冥想

开粗俗的玩笑, 妙语如珠

提起笔竟写不出一句诗行

……

天呵, 为何一次又一次地

让我在疯人院消磨时光!

诗中“我”始终把自己和其他患者区别开, “我”作为诗人的主观性强烈地体现在作品中。而侯马《在精神病院》中的“我”不是诗人, 是普通人, 通过“我”和患者的交谈, 从另一个视角展现精神病患者的世界。食指的诗抒发了诗人自身创作而不得的苦闷, 烙上鲜明的主体色彩, 侯马的诗在“向下看”, 是两个人的平等对话, 抒情色彩弱, 叙述意味强, 显得冷静、凝练。这种叙事性、口语化风格的形成不仅与侯马对诗歌“反抒情”的观念认识有关, 还离不开他的自身经历。侯马就职于公安系统, 多年基层经验和职业惯性使他比一般人更冷静、理智, 诗歌语言也不自觉变得简练起来。

在口语叙事的影响下, 侯马近期诗歌表现出解构和反讽的力度。简单的形式中不失智性的内核, 这正是诗人对当代诗歌的理解。诗歌《伪证》、《国家》、《审判》、《法律至上》都以简单质朴的口语形式叙述了诗人生活中一些小事, 看似普通细微, 实际蕴含着复杂的意味。张曙光评价侯马诗歌“亦庄亦谐”。“庄”和“谐”在诗人作品的标题和内容上有所体现。如初看《法律至上》标题, 容易联想到诗歌内容可能是宣扬正义、自由和平等, 但细看内容:

在出版家的饭局上

我碰到一位退休的法院院长

……

回忆了这么一件事:

有个人

曾经向他要一支毛笔

他给了, 但是不久人家退回来了

说是不要新的

要老院长用过的

……

就是在判决公告上

写过此布姓名然后

划一个红色时钩的毛笔

写下敌人的姓名

并非法律至上, 而是拥有法律权威与权力的人至上。标题与内容之间的沟壑给诗带来了出人意料的张力, 这种张力是由内容对标题的解构和反讽造成的。侯马近期的诗歌创作中, 反讽与解构意味, 尤其是标题与诗歌内容的不平衡成为了诗人的特色。这正如诗人自己所说, “我意识到, 一种新鲜的诗歌是可能的。它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独立品格, 又要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包容精神:古典的和西方的, 文学的和非文学的。它应当以单纯的形式表现出像当下的生活一样繁奥复杂的内容;它要有浓郁的诗意, 又要对所谓的诗意进行颠覆;它是解构的又是结构的。它开拓着人的精神世界, 把心灵的触角伸向更广阔更深远的领域”②。

用口语诗歌叙说生活, 成为近年来侯马诗歌创作显现的特点。它的转变是“自觉中的不自觉”。侯马在大学时代和口语诗人伊沙、刘江是同班同学, 都受到80年代中后期第三代诗歌的影响。第三代诗歌以50年代的第一代诗歌和“朦胧诗”为反叛对象, 拒绝诗意的“朦胧”与“含混”, 拒绝宏大历史叙事, 突出个体本身的生命体验。第三代诗歌违背了以往诗歌开辟的“精英之路”, 走上了一条“反抒情”的岔路, 他们认为诗歌应当“向下看”, 表达个人的体验。这种“向生活靠近”的诗歌风潮影响了诗人侯马, 使他近期的诗歌创作打上了“重口语、重叙事”的特点, “90年代诗歌的叙事性主要是一些优秀诗人出于对80年代浪漫主义诗风的反驳与纠缠, 通过增加现实生活成分和陈述语句进行的一种“反抒情或反浪漫”的诗歌实践, 但它包含着对于诗歌现代品质的重新认识。”③像《国家》“一九八五年某天/我从外省一个小城/来到北京上大学/碰到第一个/北京女孩/就向她打听/国庆大典的事情”;《一代人的集体无意识》“一九八五年某一天/我们一位老师的孩子/从六楼的电梯间/一脚踏空/直摔到/地下机房”等诗歌中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不使用意象, 而意象在古典诗歌中是抒情性的载体, “借意象之物, 抒心中之情”, 意象是营造诗歌抒情性的主要标志。侯马近期作品中, 几乎不用有意象特征的形容词等, 代之以口语表达。虽说侯马早期创作还留有“抒情”的影子, 《细胞》“又是一夜降水/长长的鞭毛驾着雨滴/天空送来草鞋/鸡蛋和蘑菇”;《一个午后的美》“头枕青石, 耳听松涛/林中之兽不曾打扰/山风一点点带走了我的热量”。但诗人风格的转变更是啜饮人生经历而丰富饱满的不自觉之举。侯马说:“因为工作原因, 我对社会的观察, 理解, 真实之处, 隐晦之处, 可以说是一种深入的接触。所以我要把这块呈现出来。我想这也是非常独特的一块。”④诗人通过诗歌表达真实的人生经历或故乡、历史记忆是顺理成章的, 但第三代以来的诗人把“诗歌抒情”看作创作的禁忌, 完全抛弃诗歌的神秘性, 强调直白和浅露, 是不是过于偏执或将诗歌艺术简单化?诚然口语化和叙事性的开拓是对中国当代诗歌特质的重新发现, 但放弃古典诗歌、现代诗歌中的抒情性而走向岔路的当代诗歌能建造一座小径交叉的花园吗?洪子诚认为, 有成效的诗歌写作和诗歌文本, “神秘性”似不宜清理得过于干净。一方面是人的生活, 他的精神、经验, 存在着难以确定把握的东西, 另一方面, 写作过程也不会都是工匠式的设计。⑤诗歌写作往往是诗人情感和理智共同积蓄的成果, 只有理智而缺少情感注入的诗歌又怎能引发读者共鸣呢?新世纪以来的诗歌创作, 包括侯马诗歌, 在承续第三代诗歌精髓的基础上, 也应该更理智地对待诗歌的“抒情性”, 如何舍弃, 如何结合, 是我们这个诗文化国度的当代诗人们需要反思和解决的问题。

摘要:在茂密葱郁的当代诗歌森林, 侯马的创作算不上耀眼夺目, 但在诗歌森林的土壤培育和诗人自己的辛勤耕种下, 侯马近期诗歌因其“简练口语化表达、日常生活叙事和解构特性”而独树一帜。

关键词:口语,解构,反讽,叙事

参考文献

[1]孙玉石.诗人与解诗者如是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

[2]孙玉石.中国现代诗学从轮[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

[3]侯马.创作谈:浮生何止半日闲[J].诗刊, 2001年第2期

[4]侯马诗歌作品研讨会实录[J].星星, 2010年第6期

[5]侯马.真实诗歌:中国的、现代的、批判的[J].南方文坛, 2009年第2期

口语生活化 篇8

一、立足生活、让学生说自己最熟悉的生活

生活是口语交际的源泉。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 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 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为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源头活水。在口语交际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 创设交际情境, 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情境中观察、说明, 是增强学生体验、激发思维和口头表达的环境条件和动力源。如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 文中写到“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 点头告诉她诗确实是我写的。”我利用文中的“得意洋洋”一词训练学生的说话:同学们现在也来说说你在生活中碰到的使你“得意洋洋”的事情, 注意说明时间、地点和原因。因为该内容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学生亲身经历过, 所以大多数学生都踊跃发言。有的说:“期中考试我获得数学科的第一名, 我既意外又得意洋洋。”

二、走向生活, 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语言实践

“鼓励学生在各学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1]口语交际教学除了课堂上立足生活进行扎实地训练, 还要走向生活。口语交际是根植于生活之中的, 生活是源头活水, 我们要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口语交际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 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积极主动地锻炼、提高。

1. 开展校内兴趣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语言实践。

兴趣小组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可借助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朗读比赛、演讲会、故事会、象棋比赛等大力发展学生的交际语言, 夯实口头表达的基本功, 为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 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鼓励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参加家务劳动、生产活动、参观访问、会友探亲、旅行购物等活动, 实际上也就是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创造“口语交际”的机会, 在社会实践中进行语言实践, 同时也不知不觉地把学到的交际技能、积累的语言运用到实践中去, 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3. 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多看优秀电视节目。

课外书、电视节目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拓宽视野、活跃思维、发展语言。就说电视节目吧, 已经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很多电视节目、电视剧也都思想内容健康进步、知识丰富, 如电视剧《随唐演义》《李小龙传奇》等。这些也都深受学生喜爱, 许多学生看后受益匪浅。如以前电视热播《李小龙传奇》时, 我就把该剧推荐给学生。课后在与学生谈论该剧时, 我发现同学们进步了。他们欣赏了李小龙精彩的武术表演、武术比赛等的同时也都有所感触:“李小龙是一个民族英雄, 他深爱着自己的祖国啊。他在美国打败了劳力士成为全美冠军的那一刻, 他只向全场的人说了两句‘我是中国人’, 这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是何等的自豪。”“我最喜欢李小龙那种自信、永不言败的品性。他对每一场比赛都是那么自信, 如与高手山本冈夫的比赛, 虽一次次被打败, 他还是那么的坚劲, 直至打败他。”“是他的善于思考、啄磨造就一个伟大的武术家……”教师要明白, 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教师要多发掘, 鼓励学生多实践、多锻炼。

三、激励交际、让学生有交际的信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1]这就要求教师要从积极的角度去肯定学生, 激励每个学生交际的信心, 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欣赏成功的学生, 让他们感受成功。对于表达能力和表现欲望强的学生, 教师要及时对他们的发言表示肯定, 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当成功被同学们所欣赏时, 他们会感到巨大的成就感, 也会看到自身的价值。

二要鼓励沮丧的学生, 让他们保住尊严。在课堂交际训练中, 难免有学生答非所问, 势必会遭到同学们的嘲笑, 在无形中他们的身心会受到伤害。出现这种情况, 教师要微笑着走到这个学生的面前, 用手轻轻地抚摸一下他的头, 面向全班同学, 给他以鼓励:“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你回答问题很积极, 老师相信你下一次一定回答得很完美!”并暗示同学们为他鼓掌加油, 这样, 他不至于因一次回答失误而丧失交际的积极性。相反, 他会激动不已, 力争下次表现更积极, 回答更完美。

三要唤醒自卑的学生, 使他们发现自己。班级中有一部分学生喜欢独处, 沉默寡言, 常常陷入顾影自怜、自我封闭的境地, 对任何事情总是漠不关心, 熟视无睹。针对这部分学生, 教师要专门为他们创造表达的机会, 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并没有遗忘自己, 而是时刻关注着自己。即使回答并不完美, 哪怕答非所问, 也要及时给予鼓励。并不失时机地专门为他们讲述演讲大师的成长故事, 他们一定会从中受到启发, 从而唤醒自卑的学生, 信心倍增, 转自卑为自信。

总之, 要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这三大能力, 要立足生活、走向生活、树立信心, 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形成技能、技巧, 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口语生活化 篇9

大学英语教学中, 口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对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技能和知识应用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任课老师, 应该认识口语教学的重要性, 从学生的日常生活选取素材, 推动教学生活化, 增进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 进而让学生更好融入口语教学活动之中, 加强口语训练, 提高知识应用技能, 促进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提升。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 根据口语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让学生更为有效的融入对话情境当中, 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增进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 提高口语表达和训练效果。例如, 在有关disadvantages of smoking的对话训练中, 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 让每个组员发表自己的看法, 谈谈吸烟可能带来的危害。例如, smoking burns lots of money, smoking makes the air dirty, smoking is harmful to man’s health。通过小组成员的讨论和交流之后, 可以有效开展交流互动, 将口语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推动口语教学生活化和教学效果提升。

二、科学组织口语训练活动

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 采用丰富多样的口语训练活动形式, 让学生融入口语训练活动之中。例如, 在教学课堂中创设生活化情境, 灵活采用情境表演、智力游戏、英文歌曲、幽默故事等形式, 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英语口语交流氛围, 增进生活与教学内容的联系, 将课堂转换为语言交流场所, 激发学生参与口语训练的主动性。重视组织户外口语训练活动, 加强口语实践锻炼, 将学生有效带入学习情境当中。要增进口语表达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 例如, 组织英语角、英语广场、英语辩论赛、英语话剧表演等活动, 这样既丰富学生的口语训练和表达形式, 还能拓展学生视野, 提高口语表达技能, 让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合理搭建语言学习环境

例如, 重视校园环境布设, 为学生开展口语交流与实践提供便利,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营造口语交流的良好氛围, 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为学生提供口语表达技能创造条件。例如, 用英汉双语书写校园的通知、标语、指示语等, 有利于创造更好的语言交流和表达氛围。另外还要善于合理利用校园充足的资源开展交流学习活动, 充分利用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电脑机房等各项设施, 为学生进行口语交流创造条件。根据口语教学内容和目的, 将英文电影、英语新闻、英语访谈节目融入教学活动中, 让这些教学资源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 为学生开展口语训练创造便利, 进而拓展学生思维, 有效提升口语表达技能。

四、了解语言文化背景差异

为提升口语表达技能, 教学中不能忽视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 要让学生熟练掌握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 更好开展交流与学习活动, 提高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效果。在英语国家的交流活动中, How old are you?Are you married or single?How much do you earn each month?Where are you going?等等, 这些有关年龄、婚姻、收入、去哪里等问题, 都涉及到个人隐私, 交谈中不宜随便问别人。但在中国, 我们日常交流很容易问到这些问题, 这是学习中需要把握和注意的。又如, dragon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是吉祥的象征, 但在英国, dragon却是邪恶的象征。口语表达中如果不了解这种差异, 可能会给交流活动带来障碍, 甚至带来不必要的误会。因此,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 应该善于把握中西文化的差异, 避免因这些差异而给交流沟通带来不利影响。大学英语口语教师应该重视文化因素的教学, 在口语学习和训练中渗透这些内容, 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 让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有更为深入和全面的了解。例如, 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模拟情境开展对话练习和表演活动, 为学生展示某一主题, 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 包括问候、电话预约、闲聊、致谢、道歉、告别等内容。这样既能增进相互联系与互动, 还能密切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而活跃课堂氛围, 让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活力, 促进学生口语表达技能提升。

五、结束语

总之, 大学英语教学中, 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技能, 应该善于从生活中选取素材, 推动教学生活化。进而让学生更好融入学习活动当中, 增进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有效融入教学情境当中。并加强口语训练, 促进教学效果和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提高。

摘要:为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采取有效教学策略是必要的, 教学生活化是其中的重要策略之一。本文结合新时期和新形势, 就教学生活化与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培养提出相应策略, 主要包括创设生活化情境、组织口语训练活动、搭建语言学习环境、了解语言文化背景差异等内容。

关键词:教学生活化,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培养策略

参考文献

[1]刘平.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提升的新视野[J].鸡西大学学报, 2015 (10) , 105-108.

[2]张春子, 黄丽.关于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探讨[J].海外英语, 2011 (2) , 38-39.

[3]纳成仓.合作学习模式下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探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4) , 160-164.

牵手生活 让口语交际活力四射 篇10

【关键词】口语交际 生活 活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064-02

语文和生活是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门学科。生活离不开交际,口语交际是生活的工具,生活是口语交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口语交际的“根”在生活中。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牵手生活,使口语交际教学充满活力。

一、链接生活,激发交际欲望

口语交际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和培养,不是凭空得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训练,逐步感悟,慢慢积淀。也就是说,口语交际教学要随机链接丰富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一位教师在执教一节《学会求助》的口语交际课上,课始,她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课件出示两个词语“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读着这两个词你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谁能把这绚丽的春天用画笔画下来。这时,所有的学生“啊”的一声说自己没带水彩笔。有的学生着急地说:怎么办呢?有的还轻声埋怨老师没有提前布置要带水彩笔。这时教师抓住这个口语交际的大好时机,亲切地对孩子们说:“孩子们,别紧张,老师今天准备了一些水彩笔,谁有需要就向老师借吧,看谁能从老师手里拿到自己想要的笔。”此时,学生都沉浸在这样一个由老师精心创设的真实的情境中,口欲言,行欲动。这样的生活情境创设,即时生成,学生说话的热情自然被激活,向老师求助的交际语言自然是水到渠成。在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借助自身角色,把有关向人求助的注意事项及方法渗透其中。之后,教师又分别创设了不同的交际情境:向师长请教问题,向陌生人问路,向同伴借学习用品等,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这个教学过程,围绕“求助”这个“训练核心”展开,通过多个交际的生活情境的创设,将看似简单的求助训练变成了全面的、动态的、立体的口语交际“训练场”,学生交际的欲望被全面激活,使求助这个口语交際训练由点到面,由面成体,将口语交际教学在不知不觉中推进到了生活情境中不断交际,在交际中不断提升,在提升中不断发展的理想境界。

二、贴近生活,丰富交际话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这就要求口语交际话题源于现实生活,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生活空间等不同,使得现实生活中的许多话题不一定适合全体学生,这就需要我们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去寻找交际的话题。只有真正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才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触动学生的所思所想,激起学生倾听和表达的欲望,使学生想说,有话可说,爱说。

教材中有一部分话题,虽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努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但是因为地域的差异,时间的跨度,与学生即时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因为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经验的不同,与学生的实际存在一定的隔阂。教材的编者充分考虑到这一问题,在教材中只呈现话题,提供交际的内容,没有具体的交际要求,给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留下很大的空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教材编写这一意图,活用教材,丰富交际话题,使其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二年级上册《我们去旅游》一课,要求学生轮流当“导游”,给大家介绍自己知道的风景名胜。我们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外出机会少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时把“风景名胜”基本定位在县内,甚至是乡镇内的“小风景小名胜”,把“自己知道”的定位为“比较熟悉”的。这样“导游”介绍起来就能够具体、有条理,“游客”的提问也显得有针对性。又如,二年级下册《大家都来帮帮他》一课,教材提供的话题是同学小龙迟到了,小华要不要把他的名字记下来。根据班级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在教学中先组织讨论教材中的内容,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补充交际内容,例如,为了不给班级扣分,有人把垃圾偷偷踢到别班的包干区,有人借别人的红领巾应付检查。通过这样的讨论让学生有切身体会,想法更真实,表达更真切。

三、融入生活,拓宽交际空间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壁垒,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广阔的天地之中。教师既要挖掘教材,又要联系生活,从中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切入点,给学生增加交际的机会,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运用。

(一)抓住家庭生活细节

丰富多彩的家庭生活,有许许多多的话题适合学生口语交际。我们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细节,引导学生参与对话,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比如:“当陌生人敲门时”、“客人来我家”、“当父母不让你参加兴趣小组”等等,让学生收集资料,整理信息,表明自己的立场,发表看法。学生津津乐道,能说善辩,更重要的是在讨论、答辩中培养和锻炼待人处事的能力。

(二)抓住学校偶发事件

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生活,身边充满着可以利用的说话教学资源。只要教师留心,就会发现学校、班级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事件值得讨论。身边发生的事,学生更能就事论事。因此,教师可以抓住这些事,引导学生说出真实感受。有时,一些偶发事件,也能看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记得也是一个新学期开学不久,当时我们正在上课,突然坐在第二排的一位女生举手,说她旁边的一位小男生因肚子不舒服大便拉在身上,学生顿时哄堂大笑,周围的几位学生立即捏着鼻子,有两位男生自告奋勇表示认识他家,愿意送他回家。安排好一切,我见还有几个男生捂着鼻子,面露难色。这时我没有急于讲课,而是引导学生说出心里话:看了刚才的一幕,你是怎么想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道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不嘲笑同学”“学习、生活上要多多关心身边的同学”“像两位男生一样,做个乐于助人的人”……在进行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全班同学的心灵得到了真、善、美的洗礼。

(三)捕捉社会生活点滴

社会生活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提供了源头活水,我们可以抓住一切机会让学生在社会中进入角色、体验角色,让他们时时刻刻关注社会,进行交际。比如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环境污染情况,我们可以让学生们走街串巷,上山下乡,访工厂,通过参观、访问等形式,让学生充分收集资料。然后专门组织一个交流会,因为学生拥有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有的还拍了照片,收集了确切的数据,因而说起来一个个振振有词。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同时也受到了保护环境的教育。

四、走进生活,创新交际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重在交际、实践与参与。让学生经历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交际,并在实践中学会交际,并在实践中发展交际能力。”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交际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活动,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说练,创造性地运用。

(一)班队会活动。利用班队会活动,去为学生搭建交际平台。可以是才艺表演,如讲故事、表演小品,还可以一起组织讨论“如何庆祝六一”、“如何杜绝网络游戏”等,学生在交流中学会与人合作,也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丰富了班集体的中队生活。重要的是在表演、讨论中,帮助学生积累名言佳句,并善于灵活地利用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肢体语言)参与交际,提高口语交际的艺术性。

(二)新闻发布会。现代学生信息来源广泛,每天每周都会获得大量的信息,有的鲜为人知,有的新奇古怪,也有的家喻户晓。我每天让学生看新闻,利用晨会课的五分钟的时间讲述、交流自己听到或看到的新闻,及搜集到的其他信息。每到这时,学生俨然成了小播音员。这样的训练如能一直坚持,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将口语交际融入生活。

(三)小小辩论会。生活中难免会充满矛盾,引起争议。如“小学生要不要多看电视?”“过生日要不要请客?”“有了电脑要不要用笔书写?”每当这时,我便组织学生辩论,让他们以理寻据。通过辩论不仅进行了语言和思维的训练,也全面提高了口语交际的能力。

对白:活化英语口语表达的良策 篇11

一、引导学生与文本对白,找到问题

学生与文本对白,能使得他们在找到自己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逆向思考,让他们能够从中激活思维灵感。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出相关语言信息,能使得学生获得更多的认知素材,让他们在开阔视野的过程中积淀深厚的感知体验。

从文本中找出可对白的素材,能使得学生在主动拓展思维的过程中深化理解。例如,在译林版八年级上册Unit 1 Friend的“Reading Best friends”中,教师建议学生从文本中围绕“Th characters about best friends”和“What do we should learn from bes friend?”挖掘相应的知识信息,让学生能够在找到helpful、humorous、generous等词的基础上,主动结合表达和内容,从文章素材中摘录相关的信息要点。同时,建议学生发挥想象,围绕假如你是Betty、Max等人的朋友,并以朋友的身份主动从文本中查找相应的观点。围绕“What are you going to say with them?”,从中与文本里的人物进行对白,让他们有更深刻的印象。

注重文本中的精彩点,引导学生带着质疑和激情主动研读素材,更能够使得他们在主动对白的过程中找到问题和切入点。让文本在被学生挖掘的过程中展示应有的活力,更能够使得口语教学有丰富的生命活力。引导学生围绕文本内容主动查找问题,让他们带着质疑的心态和文本中的人物、素材对白,能使得他们有更多的自我表达的机会和权利。

二、鼓励学生与同伴对白,增进了解

让学生在和同伴对话中相互了解和彼此学习,能使得他们在口语表达中有更多倾诉的对象。通过与同伴对白,能使得口语教学更有情境性和实践性,更能够使学生不再处于孤独的状态,让口语对话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常态。同伴对白,使得学生在博采众长的过程中找到了学习的载体。

让学生成为课堂口语交流的主角,更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和思维。例如,在八年级下册Unit 6 International charities的“Reading A An interview with an ORBIS doctor”的阅读引导中,教师给学生留下了这样的话题: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interview?Which information do you get from the article?让他们能够运用同桌对话的方式进行交流和强化理解感知。结合学生在同伴对白中的表现,教师鼓励学生围绕“What do we should learn from OR-BIS doctor?”进行共同探读,让他们能够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形成一致的看法,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精神。通过同伴对白,使得学生在相互增进了解的基础上形成更为深刻的感知与积累。围绕同伴对白交流需要,突出问题的设计和引导,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发现学习认知重点,使得口语表达交际更有拓展性和广度。关注学生在同伴对白中的意见和不同,多给他们自我归纳的方法,让他们能够针对自己的理解感知主动调整策略方法,并有针对性地梳理相应的知识体系。按照学生不同对白的需要,建议他们尝试以不同的表达形式主动对话,让他们有更多自我探学的机会和权利。

三、引导学生与组员对白,探讨方法

在群体交流中找到对白的切入点,能使得学生有了更多共同探究话题,让他们在彼此协作交流中增强理解感知。小组内的对白,能使得学生在更为宽松、愉悦的环境中主动探解问题,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找到有效的破解问题和对策。

关注学生的整体理解感知,多尝试对话交流来丰富认知感悟,能使得学生在彼此探究中掌握语言表达运用的规范。如在八年级上册Unit 5 Wild animals的“Reading A Giant pandas”的口语教学中,我结合学生对大熊猫了解不多的特征,建议他们就“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giant panda?”和“The value of wild giant panda”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观点,让他们在各抒己见的过程中找到更多丰富的语言素材。在此基础上,建议学生围绕“What do we should do for wild giant panda?”和“How do you introduce growth of giant pandas?”等问题进行组内对白,让他们在彼此沟通交流过程中找到相应的表达思维方法,能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

围绕课程教学要点,多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话题,能使得英语口语表达更有目标性。设计的话题应在凸显多样性和层次性的基础上,多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要求主动选择话题进行互动交流。围绕小组成员的不同意见和建议,鼓励他们就各自的意见和观点主动提出相应的方法,帮助他们在深入交流中相互学习表达方法,以丰富自己的理解感知思维。

四、支持学生与家长对白,共同推进

延伸英语口语教学过程,让学生在随时随地的交流中获得灵感,更利于口语教学的深入推进。鼓励学生主动和家长沟通,引导他们将自己的心里话主动说给家长听,更能使得口语教学在不断拓展延伸的过程中找到切入点,利于激起学生主动表达的强烈愿望。

多给学生创设相应的导说话题,引导学生将英语课程学习感知体验主动与家长分享,更能够丰富教学过程。例如,在八年级下册Unit 5 Good manners的“Reading When in Rome”教学后,为了帮助学生能准确理解“When in Rome,do as the Romans do”的含义,教师建议学生围绕“Tell the strange greets in the world for your parents”和“Ask your parents to say something about greet”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能够在讲述自己课堂所获的同时,能请家长传授有关问候的礼仪常识,让学生能真正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提高综合运用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与家长沟通,不仅能使英语教学的触角有效延伸至家庭生活,还能使学生在主动表达过程中增强学习成就感和乐趣。

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和想法主动和家长沟通,能使得口语教学更富有情境和趣味,交流更加顺畅自然,更能够有效突破被动机械式的学习模式。多给学生创设相应的提示话题,引导学生针对课程学习内容主动修补完善,帮助他们在主动对话过程中总结概括。根据学生与家长的沟通情况,多主动与家长沟通,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学生在课余的口语表达情况,及时调整相应的教学策略。

五、结束语

总之,利用对白来活化认知感悟,让学生在主动表达交流中增强感知体验,能使得他们开阔视野和思维,便于他们在主动实践运用中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运用多样化的对白方式来活化表达教学过程,能使学生有主动表达尝试的机会,更利于他们在互动交流中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摘要:学生英语口语表达交际能力培养是课程教学的核心要素,体现了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性。围绕学生英语表达需要,注重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学生表达,使得他们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自由表达认知感悟。突出与教材、同桌、组员和家长对白,利于学生在主动尝试的过程中找到有效的学习策略方法,利于他们在增强理解感知中形成正确的语感。多样化对白运用使得口语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更利于学生在积极尝试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切入点。

关键词:初中英语,口语,对白,多样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刘明.构建课堂语言环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04).

[3]孙雅晶.英语口语教学的一些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S1).

上一篇:学生工作体系下一篇:环境信息报告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