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物流业务

2024-10-25

邮政物流业务(精选12篇)

邮政物流业务 篇1

近年来,随着物流金融业务的迅猛发展,如何通过物流贸易业务获取融资及实现金融收益,是众多物流企业研究的重要课题。2016年,开滦集团国际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际物流公司)将“拓展国际业务、物流金融创新、以资本为纽带整合供应链”作为商业模式创新的“三驾马车”,其中物流金融业务就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点。本文针对国际物流公司如何借助物流贸易业务、实现金融创效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国际物流公司开展物流金融的必要性

(一)优化商业模式,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的需要

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GDP增速已由2011年一季度的9.8%下降为2016年二季度的6.7%。作为以大宗商品为主的贸易型企业,国际物流公司必然也受此影响。尽管近两年国际物流公司不断创新商业模式,扩大实体贸易规模,开辟国际市场,但传统物流、仓储运输、港口服务等业务仍占主导地位。在外部宏观市场形势不利的背景下,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及贷款利率成本等不断上升,物流采购成本越来越高,但与此同时,市场销售价格却不断下滑,中间流通环节的增值创效空间相对较小甚至倒挂。从长远看,单靠传统的物流贸易业务已不能满足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标,因此,开展物流金融业务,优化商业模式,是公司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二)拓宽融资渠道,实现金融创新的需要

受国家“去产能”等政策影响,金融机构对煤炭企业信心严重不足。各大金融机构普遍收紧了对煤炭相关企业的融资额度,严格控制新增规模并压缩现有贷款规模,超短期融资券、公司债等债券发行成本高且市场购买力不足,企业融资困难重重。国际物流公司发展最大的支撑和依赖就是资金,若资金不足将威胁企业生存。而物流金融业务的提出,即通过存货、固定资产、应收账款等业务实现融资,可以解决企业资金窘境。因此,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是拓宽融资渠道,实现企业金融创新的需要。

(三)充分利用资源,提升综合竞争能力的需要

当前,物流金融业务的形式、规模及深度都在发生巨大变化,物流金融业务对企业经济的支撑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许多企业集团都在借助物流业务实现融资及创效,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如河北钢铁集团、冀中能源公司等,均在开展物流金融业务,从境外引入大批量低成本资金,同时赚取利差与汇差收益。可见,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不仅可以提升企业附加值收益,还可提升同业竞争力。与同行业相比,国际物流公司物流业务融资与创效作用发挥的还远远不够,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足够的竞争优势。因为,近几年国际物流公司在业务开展中积累了大量的煤炭、钢材、焦炭、铁矿石等市场和客户资源,而开展物流金融的前提必须有足够的实体业务支撑。因此,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充分利用资源,是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需要。

(四)互利互惠,实现银企共赢的需要

近年来,金融机构的创新意识逐步增强,物流金融业务的经营模式与过去相比,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传统意义上国际结算三大工具(电汇、托收、信用证)和贸易融资类产品被人为地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从而形成了种类繁多的国际业务组合产品。这些产品灵活运用了金融技术,结合境内外汇率差、利率差等机会,以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业务为载体,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提供无风险的物流金融收益,成为企业新的利润来源和新的竞争手段;另一方面也为商业银行带来国际业务收付汇量、人民币外汇交易量等收益。因此,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是银企互利互惠、实现共赢的需要。

二、国际物流公司运用物流金融融资的渠道与模式

(一)进出口业务引入境外低成本资金

借助于境内外公司平台,以国际贸易业务为依托,把国际贸易作为资金进出境的载体,当境外贸易融资成本低的时候,由境外公司融资完成对境内公司支付。如:通过进口业务,境内公司向境外公司开立3个月或6个月远期信用证,企业通过远期信用证延期付款实现间接融资;或通过出口业务,境内公司先预收境外公司现汇实现提前融资。

上述业务模式,在存在利差与汇差的背景下,企业除了借助于进出口贸易业务实现融资功能外,还可借助于贸易融资实现跨境资金调度,进而达到节约财务费用的目的。

(二)保理业务融资

将国际物流公司以放账期条件销售货物或提供服务给买方形成的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获得银行流动资金支持,加快资金周转。

保理业务融资操作流程一般为国际物流公司与银行签订保理协议,向银行提供买卖合同、发票复印件及债务方债务转让确认函等,银行放款实现融资。

(三)订单业务融资

国际物流公司凭信用良好的买方订单,在提供有效担保的条件下,由银行提供专项贷款,供国际物流公司采购商品,国际物流公司在收到货款后立即偿还贷款的业务。

订单融资操作流程一般为国际物流公司与购货方签订购销合同,并取得购货订单;国际物流公司持购销合同和购货订单向银行提出融资申请;银行确认合同、订单的真实有效性,与国际物流公司签订订单融资合同及相关担保合同;银行向国际物流公司发放贷款;国际物流公司按合同规定用途支用贷款、完成订单项下交货义务;购货方支付货款,银行在专用账户扣还贷款。

(四)动产质押融资

国际物流公司将动产(库存商品等)交付银行认定的仓储监管公司监管,银行据此给予一定比例的融资,包括贷款、开立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保证、贴现商业承兑汇票等。

国际物流公司在质押期内可根据业务实际更换质押物,即用银行认可的新质押物置换原质押物。这样,既可以拓宽国际物流公司融资渠道,又可以有效盘活库存。

三、国际物流公司物流金融业务的增效盈利模式

物流金融业务的增效盈利主要来源于利差与汇差收益,由于在岸与离岸市场相对分离,存在利率与汇率差异,在开展业务结算过程中,在两个不同市场上,如同时以较高价格卖出人民币(外币)并以较低价格买入人民币(外币),或者以较高利率存放人民币资产并以较低价格融入人民币负债,或者将以上模式组合,均可在办理结算的同时实现盈利收益。

(一)理财质押开证盈利模式

在跨境贸易结算时,可通过人民币全额保证金开证形式实现盈利。如国际物流公司开展进口业务,以人民币全额保证金购买低风险金融理财产品为质押,银行为国际物流公司开具人民币远期信用证。远期信用证到期后,释放人民币保证金用于支付境外货款。企业在没有支付困难,不占用授信额度的同时,通过远期信用证延迟支付,不但可获得定期存款收益,还可享受人民币汇率升值收益。

(二)汇率利率组合盈利模式

通过货币掉期业务,即售远结方式实现盈利。如境外公司收到境内公司人民币资金后,可在境外银行办理货币掉期,以掉期后所得外币资金存单作为质押,通过贸易业务再向境内公司办理人民币远期信用证结算。远期信用证到期后,用外币存单到期的掉期人民币资金作为还信用证的资金来源。该业务的主要盈利点为外币存单的利息收益与人民币掉期收益之和。

(三)存人民币贷外币盈利模式

将人民币资金存在银行,获得高收益利息,以人民币存单作为质押贷美元或其他外币,存款期可与贷款期相同,利用人民币存款利息高于外币贷款利息(存款利息-贷款成本)赚取盈利收益。但此种模式,关键风险点是人民币存单到期后,需要购汇偿还外币贷款,汇差也会影响企业损益。

(四)人民币外债盈利模式

今年以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与企业在不实行外债事前审批的情况下自主开展本外币跨境融资。这给境内企业带来了机遇。一是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企业无需提前申请外债额度,根据自身资本实力,在规定额度上限内,自主决定境外融资的融资方式、币种和期限。这将改善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状况,特别是境内企业借用外债准入门槛高、审批严格、流程复杂、规模制约等问题将得到缓解,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二是境内企业也可利用境内外利差单边套利,赚取额外收益。

四、国际物流公司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制约因素

从目前实践情况看,国际物流公司推进物流金融业务存在的制约因素,除业务知识不足、基于风险谨慎性原则尝试不够外,还存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外部宏观环境不利

当前,金融机构对煤炭企业信心严重不足,导致物流金融业务开展受阻。主要表现在:一是银行融资困难。银行融资方面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增量无望,存量压紧”。二是授信额度跑办困难。当前,各个银行对集团公司授信额度已大幅压缩,“大河没水小河干”,导致国际物流公司授信也趋紧。而很多物流金融业务需要借助授信支撑。三是资金总量受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国际物流公司各单位资金总量都不大,尤其是境内公司,要想在短期内形成物流金融总体规模效益,也要解决好资金总量不足与物流金融快速发展需要庞大资金支撑之间的双重矛盾。

(二)国际业务规模较小

物流金融的主要收益之一来自于外汇汇率差异,而形成外汇汇率差收益的前提是进出口实体业务的对接,即金融收益与国际业务紧密相联。近两年,尽管国际物流公司在逐步发展进出口贸易,走向国际化,但业务的总量相对较小。2015年,进出口业务规模23.95亿元,占实体贸易规模总量的28.06%;2016年1~7月,进出口业务规模9.45亿元,占实体贸易规模总量的24.22%。

(三)统筹谋划、协调联动的组织体系尚未形成

开展物流金融,必须以实体业务为支撑,涉及业务、财务、风控、审计等多个部门的协调联动,更涉及境内公司、境外公司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谋划。只有业务与财务无缝对接,风控和审计全程监控,才能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实现金融收益最大化。而目前这种统筹谋划、协调联动的组织体系尚未建立,对于如何充分利用业务资源、抢抓市场机遇缺乏系统研究和超前谋划,物流金融业务的推进受阻。

(四)缺乏专业人才

物流金融业务作为一个新兴的模式,需要多元化的人才和团队,他们既要掌握国内、国际业务知识,又要了解财务常识,还需要熟悉相关的金融知识。虽然国际物流公司多次举办物流金融知识讲座,邀请银行、期货等专业机构进行授课,但既掌握物流金融理论又熟悉公司业务运作特点的专业人才还是较少。人才的短板,是业务开展缓慢的重要因素之一。

五、对国际物流公司发展壮大物流金融业务的建议

综合分析国际物流公司的业务特点、资源资本状况等情况,下一步发展壮大物流金融业务,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银企合作,随时把握商机

一是扩大银行合作范围。眼光不能局限于“五大银行”,还要拓展延伸到股份制银行、小型金融机构等,地域上也要广开渠道,开发省内、乃至全国。二是争取授信额度。授信额度是推进物流金融前行的加速器,如人民币外债、内保外贷、贷款融资等业务,均需要有授信额度。三是随时关注银行金融产品。积极与银行人员沟通,通过电话咨询、现场跑柜台、与客户经理等管理团队紧密接触,寻求最佳切入点。

(二)构建物流与金融高度契合的业务模式

本着业务与金融齐头并进的策略,提前优化设计业务流程。在开展实体业务购销前,探讨该笔业务配套物流金融业务的可行性,改变固有观念,树立物流金融业务与实体购销业务齐头并进的思维,将物流金融业务由事后开展,推向事前谋划。本着做每一笔业务,都要想着物流金融;有窗口期时,也要根据金融情况优化设计业务。同时拓展国际业务,利用境内外联动,通过境内外汇率差异,利用掉期等金融工具,获取额外物流金融收益。

(三)夯实基础,做好全过程监控,防控经营风险

发展物流金融业务,确保依法合规运作、有效防范风险是基本前提,为此,要建立全过程监控的风险防范机制,包括;健全制度,明确操作规程和审批流程,确定内控流程和节点,从制度上堵塞风险漏洞,为物流金融业务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内控环境;加强风险点的前瞻性研究,盯住重要流程和关键业务环节,规避法律风险、税务风险、审计风险等;加强风控,做好全过程把控,为物流金融业务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相关职能部门要严格做好监督管理,积极配合业务优化审批流程,并对客户准入、框架协议及合同签订的重要约定、业务流程等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控,防控资金风险。

(四)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打造优良业务团队

面向社会招聘部分高端人才,尤其要挖掘从事物流金融、期货业务以及银行国际业务部从事外汇管理的高层次人员,带动国际物流公司业务开展。各公司内部可分金融市场走势研判、国际贸易金融、国内贸易金融等几个板块,成立相应的项目组,学习有关知识,研究探讨金融走势,拟定公司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具体操作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邮政物流业务 篇2

2007年是“邮政物流速递发展年”,根据省局罗桂林局长在九江局调研时作出的2007年物流业务翻番的重要指示,按照市局领导的要求,2007年全市邮政物流初步发展思路是:“政企合作建好每个店,仓配结合带动一体化,内外联动签约每一家,市县联动挑战每一天”。2007年全市邮政物流业

务发展方向是:建好三个基础平台,重点发展三项业务,即:

(一)以渠道建设为基础,建好分销网络平台,重点发展特色分销业务;

(二)以仓储建设为基础,建好仓储配送服务平台,重点发展仓储 配送业务;

(三)以整合社会资源为基础,建好内外联运网络平台,重点发展工业园区一体化及中邮快货业务。

2007年业务发展目标是,确保全市物流收入实现1200万元,其中商品分销收入600万,一体化及中邮快货收入600万,业务收入增幅60,力争收入翻番达1500万元。

分销业务发展目标:种子(水稻及棉种):收入150万

化肥(尿素、复合肥):收入150万

农药(含叶面肥):收入200万

牛奶快速消费品总代理:收入100万

酒类及日化总代理类:收入100万

一体化及中邮快货大客户发展目标:

100万元以上大客户3家

50万元以上大客户5家

20万元以上大客户10家

5万元以上大客户30家

2007年全市物流业务发展重点及增长点是:

分销业务:

1、种子:棉种5万袋(筒),水稻种子50万斤;

2、化肥:尿素3000吨,复合肥5000吨;

3、农药:含迪种宝液面肥;

4、牛奶快消品:包括友芝友及维雀总经销;

5、酒类及日化类:重点发展总代理及总经销。

一体化及中邮快货业务:

以工业园区企业为重点,以方案营销为手段,以整合社会物流资源为保证,大力发展仓储 配送业务,为工商企业提供供应链服务。

邮政物流业务 篇3

关键词:物流金融,交易费用,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53.4;F830.571 文献标识码:A

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看,要求各成员企业的协作高度同步,这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保证。但是除了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外,大多数企业依靠自身难以筹集到大量的资金,而通过资本市场或金融机构筹集资金则存在重重障碍。但是许多企业却掌握着大量的动产库存,虽然合理的库存可以有效保证供应,但过多过久的库存显然是大量占用了企业的流动资金,导致企业面临流动资金不足的困境。物流金融业务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一项新发展出的增值服务,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商业银行合作,对客户企业的商品流通、资金投放、销售回笼等经营过程的物流、资金流进行锁定控制或封闭管理,依靠第三方物流企业对处于银行监控下商品和资金的贸易流转所产生的现金流实现对银行授信的偿还。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与银行的合作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盘活搁置在供应链各环节中的库存资金,以保证供应链的顺利运作。

一、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阐述的是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市场参与者的相互关系。掌握信息多(或具有相对的信息优势)的市场参加者称为代理人,掌握信息少(或处于信息劣势)的市场参加者称为委托人。信息不对称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经济活动中,许多经济合同都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签订的,这些经济关系都可以看作是委托代理关系。

委托人与代理人作为两个相互独立的个体,并且双方都是在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者。代理人与委托人都面临着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但由于二者所掌握的信息处于非对称状态,即意味着委托人不能直接观察代理人的具体操作行为,而代理人不能完全控制行为后的最终结果。

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和利益目标不一致,因此在经济活动中会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信用市场中,授受信主体所掌握的信息资源是不同的,授信主体要获得受信主体的经营状况、信贷资金配置等真实情况相对比较困难,双方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在信用合约签订之前,非对称信息将导致信用市场中的逆向选择;而在信用合约签订之后,信息优势方(受信主体)则容易产生道德风险行为。信息不对称程度越大,信用市场中产生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可能性就越大,授信主体的信息成本就越高,市场的交易费用也就越大。由于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不完善,授信主体很难通过市场获得受信主体的真实信息。同时企业及个人制造虚假信息几乎不受成本的约束,进一步加剧了信用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使授信主体面临较大的道德风险问题,这也是目前我国银行业“惧贷”或“惜贷”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物流金融业务中,因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参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同时作为银行的代理人和客户企业的委托人而存在:一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对客户的各种信息,如库存货物的基本情况、库存的变动以及市场信息等掌握充分并同时有货物或保证金作质押,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作为委托人信息不足的劣势,使银行“惜贷”的心理减弱;另一方面,作为银行的代理人,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了保证今后业务的发展和降低风险的需要,与银行密切合作,为银行提供有关客户企业的真实信息,以保障物流金融业务的顺利开展。因此能在整体上减少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降低了逆向选择的可能性。

由此可知,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对再造社会信用体系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这在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方面具有较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交易费用

交易费用的产生主要是来自于信息的不对称和人的机会主义,以及对交易的监管而产生的监管费用。在交易过程中,如果存在信息不对称,在机会主义的驱动下,就会产生损人利己的行为,因此交易者不得不为进行大量的信息收集、整理、评估等工作而支付信息费用,也不得不增加谈判次数、增加合同条款等等,交易费用会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机会主义和未来的不确定性,交易双方也必须为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而设置各种监督机制,这也大大增加了交易费用。

在供应链管理中,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营是与供应链成员企业的经营过程结合在一起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较方便地掌握供应链中生产者、销售者的各种信息,大大降低了信息不对称,避免逆向选择发生的可能性,节约了信息费用。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为客户提供融资服务时,由于客户的货物置于物流企业的控制中,客户的交易与货物流向也都在物流企业的监管下,对于银行来说,监管费用也可有效的降低。从总体看来,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所提供的物流金融业务,可有效降低融资过程中的交易费用,促进资金流在供应链中的顺畅流动。

三、核心竞争力理论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获取优势的决定性力量。核心竞争力有如下特征:(1)能很好实现顾客所看重的价值;(2)具有独特性;(3)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供应链管理注重的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强调各企业在某一领域或业务上形成自身独有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制造企业和商业企业来说,物流不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领域,需要将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以便集中精力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对于第三方物流来说,其核心竞争力就在于能为客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物流服务,具有在物流运作、物流规划、物流管理以及资产设备和人才上的优势。但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客户对物流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具备物流服务创新能力也已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实现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就必须对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包括对物流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与物流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整合。物流金融业务是第三方物流企业、银行与各客户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过程,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开展物流金融业务,使流通过程中的凝固资金转化为流动资金,即物流转化为资金流;在需要的时候又可由资金流转化为物流,实现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社会物流系统中的良性循环,保证了供应链中的资金供给,加速资金周转,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四、供应链管理理论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供应链上各企业分担的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的职能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以追求供应链总成本最低。供应链中的各成员企业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形成利益的共同体。

由于供应链本身的网链状结构特点,各成员企业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较大,要求各成员企业实现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高度协调和统一。物流金融业务作为一种新的物流业务模式的延伸,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挖掘出新的盈利点,能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向现代化物流企业的转变;作为金融创新产品,能解决企业贷款难和银行放贷难的矛盾,可以提高社会整体的物流效率、商品交易效率。通过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可以促使银行、物流企业和客户企业开展密切有效的合作关系,保障供应链中的企业的资金供给,实现资金流、物流与信息流安全、快速的流动,提高整体竞争优势。同时,通过开展物流金融业务,还可以降低供应链中存在的信息传递、财务状况和物流配送等风险。

随着中国物流市场全面对外开放,物流金融业务将成为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获得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工具,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法律法规、政策环境也将日益完善。同时,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对物流金融业务的认识将不断提高,不断探索新的业务模式,物流金融服务将成为未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重要利润增长点。

作者单位: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 黄琨.第三方物流的核心竞争力 [J].集团经济研究,2006,3:25-27.

[2] 李金恒.物流金融的学科研究 [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6,4:45-47.

[3] 梁虹龙,欧俊松.物流金融初探[J].物流技术,2004,9:48-50.

[4] 唐少艺.物流金融实务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2:18-12.

邮政物流业务 篇4

该物流企业是一家以公路运输为主的专业性物流企业,并且集物流配送、仓储、信息咨询、电子商务为一体的多元化企业。该企业承揽全国各地零担、整车、大件公路运输业务,其中零担业务比重最大。目前该企业拥有自备车辆10余部,协议车辆50余部,以及短途和市内配送车辆。每天往返于中国各大城市,已建成了较成熟的运输网络,并且在各地设有分支机构,为客户办理相关续,可为大型的企业提供完备优质的运输服务。

2 零担货物配载流程分析

2.1 提货分析

提货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客户直接把货物送到物流企业,一种是物流企业到客户处提货。

2.1.1 客户送货

配载业务员告知客户送货地址、电话及进门要求,等客户送货到物流企业后,进行卸货、填写托运单,让客户签字确定、核实、留存收据。

2.1.2 站点提货

(1)排货。根据当日接到的所有订单计划进行排货。提货前要清楚索要要装载的货物信息,如货物名称、到达地点、重量、方数、货物的性质等内容。首先根据货物的属性将货物分为重货和抛货,其次根据货物的到达城市的先后,安排装货顺序,遵循“先到的货物后装,后到的货物先装”的原则进行调车。

车辆到达提货地点,与工厂发货人核对所装货物信息无误后进行装车,填写托运单,客户签字确定、核实、留存。

(2)提货。到达客户工厂后与工厂发货人核对货物信息,如有疑问及时与物流企业主管、操作联系,核对准确无误后再与司机核对信息。主要核对货物的数量、有无破损等货物信息。如果是在一家工厂提多票货物一定要先告知司机一共装载货物数量,货物装车后一定要标记分清,与司机再次确认所装货物数量、票数准确无误,最后再与工厂发货人签订协议。提货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如果出现问题不仅关系到后续的装车问题也会关系到企业的信誉问题。

2.2 配载分析

配载这一环节是整个零担发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零担配载业务员根据车辆的容载量和货物的形状、性质进行合理配载,制定发车计划、行驶路线,并告知现场监装员、司机。

2.2.1 配载原则

由于该物流企业多以厢式货车为主,故必须按货物的轻重、发货的地点罗列好。轻重货搭配可以充分利用其可用空间体积,达到的效果为:轻重货的总重量加起来能无限接近于限定载重量的最大值,轻重货的总体积加起来能无限接近限定体积数的最大值。用这种形式进行装配能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值,为企业创造最大的利润空间。

2.2.2 配载装车

配载时要注意根据物流企业车厢内空间计算出车的总容量,再根据车的荷载量进行配载装车。测量所载货物的尺寸及重量,结合运输工具的尺寸,初步算出装载轻重货物的比例。

装车时应注意货物摆放顺序、堆码的方向,是横摆还是竖放,要最大限度的利用车厢的空间。配载时不仅要考虑最大限度的利用车载量,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货物的价值来进行搭配,以求能获取最大利润。

在外出装车时必须要做到现场、司机、工厂发货人一起核对数量,查看货物是否完好。在物流企业装车时更要注意,由于装的是零担货物,货物的种类比较多,一辆车上可能装有食品、饮料、药品、家具、棉等货物。这些不同的货物装在一个车上时一定要注意液体类货物,如饮料。要注意饮料是塑料瓶还是玻璃瓶包装,如有玻璃瓶一定要在车厢底部和与其他货物中间用木板隔开以防饮料瓶破损对其他货物造成污染,导致客户拒收,给企业带来损失。

2.3 核对、签订协议

出货时,按照客户要求核对所有的出货单据;配装时,对货物的批号、品类、数量、破损情况进行核对记录;配货装车完毕后,核对仓库库存货物的数量、品类、批号是否正确;发车后,核对发运货物是否安全、快捷、准点到达收货方目的地。配载后根据重货的吨数和轻货的方数给司机签订协议并结账。整理当天接收到的计划单据及托运单,当天的发车合同协议及零担项目明细表。

2.4 突发事件处理

如货运中出现的各种漏装、缺损、进水等不良情况,需要记录在案,并需要与发货工厂及时协商处理,在最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处理解决方案,跟进货物运输过程中的每一个交接环节,必须确保货物安全准时到达客户手里。

3 具体案例分析

零担业务是该物流企业关键的业务之一,它是根据当日所有客户的提货,根据企业自己的资源和外包的资源,选择在保有一定服务水平之下的最低成本的运作方式。下面以该物流企业一次实际的零担业务配载操作来分析配载工作流程。在此业务中首先必须对江苏省各个城市的分布情况非常了解,知道哪几个城市可以连成一条运输路线;其次,对于客户产品的属性必须了解,哪些是重货、哪些是抛货、哪些货物与哪些货物是不可混装的、哪些是不准倒置的;第三,对于物流企业的运输的成本要进行了解,不同车型的运作成本,不同车型的最大的荷载、容积等。

3.1 客户委托

2016年1月8日,该物流企业操作部门根据客户的委托订单,下达当日的计划,即江苏淮安透析液4T(1月10日到货)、扬州透析液3T(1月10日到货)、常州透析液3T(1月11日到货)、无锡空气滤材13方(1月12日到货)、苏州家具15方(1月12日到货)。

3.2 排货

根据当日接到的所有计划进行排货。首先根据货物的属性将货物分为重货(透析液)和抛货(空气滤材、家具);其次根据货物的到达城市的先后,安排装货顺序的先后,先到的货物后装,后到的货物先装。即装货顺序为苏州家具、无锡空气滤材、常州透析液、扬州透析液、淮安透析液;最后安排提货。

3.3 现场提货装货

现场监装人员带领司机到工厂提货,首先去A家具厂的仓库将苏州的家具装好,量方,方数为16方,这时如果实际装车方数与计划下来的方数不符,那么方数的确定根据实际车辆装货方数情况来填写,写好托运单、运费,运费为90元/方,到付运费1440元。

在A厂装完车之后去西青区西青道金霞路B工厂装透析液药品,先去物流部门拿提、送货单,将提货单交给工厂仓库的库管,将装车顺序告诉库管,库管好安排出货的顺序,将透析液出完之后,核对送货单子上的批号与实际出货的批号是否一致,确定货物的信息,准确无误可以装车,如果出现错误及时与库管、物流部反映情况,解决之后准确无误装车。装车时告诉装卸码放整齐,先装常州,其次扬州,最后淮安。装好之后将装卸费给装卸人员,共计100元。

3.4 配载

在装车完毕返回企业后,将空气滤材(15方)码放在透析液的上面,透析液与空气滤材要用纸板隔开,(企业其他车辆将空气滤材从塘沽西区C工厂提出带回企业),装车完毕后关箱门,封签。

3.5 签订协议、结账

填写协议单,将货物明细填写清楚。车辆货物的总运费为5900元,出现运费为零头时抹掉。(透析液每吨300元,即3000元;家具1440元,空气滤材每方100元,即1500元,共计5940元)。整车价格在5500元到6000元(含6000元)之间,企业收取300元的利润,因此给司机的运费为5600元。应付5600元到付1440元,回单结1000元,当时给司机3160元(含2000元油卡),将送货单交付司机,完成发车。

4 配载时应注意的问题

4.1 配载计划随时变动

配载计划随时变动的情况下,应提前下达计划,结合计划实际的情况与要求,合理安排配载车辆,不超限,根据历史数据对未来运量计划进行预测,制定满足运量的最优车辆配置计划,根据现场情况动态调整配载运输作业计划,使之合理安排计划发车。

4.2 车辆动向变化

针对车辆动向变化情况,应使用GPS技术,监测每辆车的在途情况。并给司机人员建立手机微信群,司机人员每天在微信中发送自己及车辆的地理位置作为辅助。通过这些方法统计在省车辆,及外省发往本省的车辆,掌握每辆车的动向,做好实时调配。

参考文献

[1]孙诗萌.物流配送中货物装载问题研究[J].西部皮革,2016(2).

邮政物流业务 篇5

对发展山区邮政分销物流业务的探讨

为建设山区邮政物流营销体系,大力发展山区邮政分销物流业务,文章分析了山区邮政分销物流业务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山区邮政分销物流业务发展与系统建设的关键问题,提出了构建山区邮政物流营销体系的`具体方案.

作 者:解芳 Xie Fang  作者单位:永州市邮政局,湖南,永州,425000 刊 名:邮政研究 英文刊名:STUDIES ON POSTS 年,卷(期): 21(4) 分类号:F61 关键词:山区   物流   分销   体系  

制造企业物流业务外包决策研究 篇6

【关键词】制造企业;物流公司;物流业务;外包决策

一、前言

制造企业的运营模式较为特殊,生产任务重,使得制造企业必须要有选择的进行发展,将不熟悉或风险较大的业务采用外包的形式,能够实现资金的集中与风险的有效转移,但是制造企业采用物流外包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制造企业与物流公司的发展。

二、物流业务外包的内涵

物流业务外包是指制造企业将物流运输业务通过合作的方式委托第三方物流机构的商业运作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同时,也增大了企业生存风险。为了有效扩大企业的优势,降低企业的风险,增强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尤其针对于制造企业生产环节过于复杂的基本现状,企业必须提高市场竞争力,集中精力发展优势环节,将制造企业不熟悉的物流运输环节通过业务外包的形式,委托给专业的机构,实现风险的有效转移,同时也实现了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

三、制造企业采用物流业务外包的重要作用

1.能够扩大企业的竞争优势

制造业在我国发展时间较久,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同时,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使得社会对制造商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行业竞争压力巨大,使得制造企业必须要将发展重心放在生产环节,以提升生产技艺为核心目的,通过不断加强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生产质量,实现经济利益的增长,而企业如果采用自主物流运输的方式,则增大了企业的业务范围,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工作量,企业难以集中精力发展生产环节,导致生产模式单一,同时,技术上的落后与新产品研发能力较差的局面,也会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不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

2.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制造企业如果采取自主物流运输的模式,则必然要在物流运输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以健全设施,同时还要配置相应的管理、运输人员,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如奥文电机有限公司在未采用物流业务外包模式前,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以企业物流业务,包含人工费、维修费等每年的支出在170万元人民币以上,而采用物流业务外包模式后,企业不仅减少了运输成本,同时也节约了人力资源,与专业的物流企业合作,奥文电机企业的成本支出降低了17%以上,实现了生产成本的有效控制,实现了经济收益的增长。

3.能够提升企业的信誉

制造企业的生产运作模式基本特点表现在成本低廉、任务量巨大,且交货期限规定严格,这就使得制造企业必须在生产环节严格投入大量的精力,但是由于物流运输存在较高的风险性,运输路线长,如果没有形成完善的物流运输网,则很容易导致制造商品运输耗时长,难以在规定的期限内交货。如奥文电机企业在未采用物流业务外包模式前,经常出现延误交货时间的情况,极大程度的影响了企业的声誉,限制了企业的发展,而采用物流业务外包模式,依靠专业的运输团队,能够保证生产商品的快速运输,依托健全的物流网,增加了企业商品运输的可靠性,提升了企业良好的信誉,增强了企业的综合实力。

四、制造企业采用物流业务外包存在的问题

1.内部存在矛盾

制造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则会导致企业的发展方向单一,这尽管能够保证制造企业的资金和精力全部投入到生产环节中,但是业务的分离,必然会导致企业内部管理的调整,企业必然会重组内部管理结构,这样的行为会导致部分员工的利益受到损害。同时,将物流业务外包,企业的生产运作模式从过去的综合型转变为流程型,企业集中发展模式必然会影响少部分人的经济利益,制造企业在实现内部人员的调配上缺乏有效的措施,没有运用科学的手段实现企业的平稳转型,易引发内部工作人员的抵触情绪,不利于内部的团结,使得物流业务外包开展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

2.风险难以控制

制造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机构时,制造企业与物流公司存在法律认可的代理关系,但是在实际的物流行业发展过程中,物流公司的实力参差不齐,信誉评价机制的不健全,导致制造企业在选择物流公司时,面临较大的风险,如果不对合作的物流公司采取完整、有效的调查与分析,则容易出现货物丢失,临时更换物流公司的情况,使得制造企业的风险难以控制。另外,制造企业与物流公司之间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平衡现象,使得物流公司容易在以利益为驱导的前提下,无视制造企业的声誉,以及行业道德要求,将制造企业的信息透露给其他企业,损害了制造企业的利益。

3.外包决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制造企业采取物流业务外包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企业经济收益的增长,能够实现风险的有效转移,但并非所有的制造企业都适合物流业务外包形式,这就意味着制造企业的管理层必须基于企业的发展战略来考虑,结合企业实际的发展情况,来进行外包决策。奥文电机有限公司是文登市制造业的龙头企业,每次的运输量在100吨以上,且奥文电机有限公司的运输路线较为单一,通过物流外包决策能够实现企业的集中发展。另外,外包决策还需要考虑物流外包费用,当物流外包的费用超过自主物流业务模式时,则需要进行多项综合考量,实现企业经济收益上的增长。

五、制造企业关于物流业务外包的科学决策

1.选择可靠的物流公司

制造企业在采取物流业务外包模式时,必须要对合作的物流公司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估,要选择信誉良好、运行较为规范的物流公司,用以降低制造企业的运输风险,市场环境复杂,对物流公司的选择不仅要看服务价格,同时也要参照于物流公司的服务质量,选择具有现代化设备的物流公司,能够实现物流全程跟踪与监控,提高制造企业对物流风险的有效控制,并通过长期合作等方式,实现制造业与物流运输业的共同发展。

2.規范物流业务外包流程

为了明确制造企业与物流公司的法律关系,同时也为制造企业与物流公司的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必须要在合作的过程中,采用合同的形式,明确制造企业与物流公司的责任和义务,同时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合作,补充和规范物流业务外包流程,明确物流公司的服务范围,同时对服务价格以及作业方式等作出明确的规定,根据行业发展的特点,健全应急方案,采用互相监督的模式,从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3.建立物流公司绩效考核制度

制造企业必须要根据物流公司的实际情况,结合制造企业的生产计划,以保证完成生产任务为前提,建立物流公司绩效考核制度,用以加强对物流公司的有效监督和控制,根据物流公司绩效考核的内容,结合行业发展的情况,对物流公司的服务质量作出有效的评价,带动整个行业的信用评价体系发展,实现行业发展的规范化及高层次化,助力于制造企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实现风险的有效规避和经济收益的增加。

六、结语

综上所述,选择可靠的物流公司、规范物流业务外包流程,同时,建立物流公司绩效考核制度,才能提高制造企业物流业务外包决策的科学性,才能实现经济收益的增长与风险的有效规避。

参考文献:

[1]王东方,刘丹.基于快速反应的服装制造业物流外包的规划与实施——以某服装制造企业物流外包为例[J].物流技术,2011,(05)09:18-21.

[2]何尔锦.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方法研究——基于某饮料制造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的案例[J].福建交通科技,2011,(05)05:74-78.

[3]王倩,王淑云.经营环境的变迁与发展合作性物流外包——以山东省外向型制造企业为例的实证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2,(07)07:50-57.

[4]沙颖,陈圻,郝亚.关系质量、关系行为与物流外包绩效——基于中国制造企业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5,(03)03:185-196.

[5]孙晓波,骆温平.物流企业主动改进、双边关系绩效与客户忠诚度——基于双边调查的实证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4,(07)07:94-100.

邮政物流业务 篇7

咸阳邮政速递物流部位于玉泉西路的物流电子商务园内, 园内设有三个简易仓库, 仓储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 每个库房划分为多片库区, 分别储藏快速消费品、医药品、酒品、日化产品以及家用电器等, 运输车辆灵活调度, 有固定的零担货运合作车辆, 能满足对车辆的要求, 负责物流业务的员工总共18人, 占公司总人数218人的8.3%, 2013年为公司创造1, 370万元的营业收入, 平均每月需要完成将近115万元的营业收入。

物流业务具体分为5块内容:一是中邮一体化业务, 主要依靠中邮物流集散网将咸阳的出口产品发往全国各地, 并将进入咸阳的产品通过各级邮路逐一派送到客户手中, 具有小批量、多频次、零担运输、门到门、配送到库的特点;二是合同物流运输业务, 通过前期市场调研, 选定目标企业, 进行方案策划与中标后, 完成远距离大批量成规模的干线运输, 该业务能够跟踪货物在途状况, 运作时间段较长, 已于壳牌统一汽油、兴平宝塔山油漆、陕西步长制药、汇源果汁、黄河轮胎等建立1~2年合作关系, 其优势是线路多、价格低、抗风险能力强, 主要竞争对手是物流专线;三是供应链金融业务, 主要针对中小企业需求性贷款提供库内质押或仓单质押与监管业务, 多数业务需要派出监管, 风险性非常大, 已辅助20家贷款方突破5亿元贷款, 业务利润很高;四是仓储增值业务, 三个库房总经营面积1.5万平方米, 每平方米租金大致在8~12元之间, 与储存的货量和货物性质相关, 由于都是平置库区仓储空间利用率不高, 储存商品品类受限, 以单仓储业务模式经营收益率低, 因此公司以仓储为平台拉动后续服务, 比如供应链金融业务、整车运输业务, 加大仓储对物流的贡献率;五是航空货代业务, 本着紧随经济走向, 坐怀空港新城, 为区域外向型经济服务的思路, 今年新上航空货代业务, 目前还没有稳定的合作客户, 商业模式不够成熟, 但县域市场的业务需求大, 有待进一步发展。

二、对邮政速递物流业务的实践

1、中邮一体化业务。

中邮一体化业务分为投递业务和大网业务两部分, 投递业务是将不受时间限制的重量体积都比较大的物件按照目的地址配送到门, 公司人员俗称为投递业务或进口业务, 大网业务是将主要客户的物资多频次、少批量依靠集散地发往全国各地。

首先来看投递流程, 每早8:30前将待投递货物按详情单和投递单逐一核对, 由司机装车, 8:40左右发车投递, 没有专门的装卸人员, 由于车辆满载率比较低, 没有按照先后顺序进行装载, 而且投递路线按照货物目的地址和司机人员的行车经验制定, 没有相应的管理软件做提前规划, 不考虑路段车辆高峰和具体路况问题, 主观性较大。分析原因主要是投递产品、投递目的地和投递对象相对固定, 因此投递路线也相对固定, 业务比较稳定, 从业人员数少, 往往身兼多职。联系相关课程内容, 发现课程中对投递问题描述相对复杂、操作要求严格、物流环节多、涉及岗位多, 实际业务相对简单。其次对照专业知识发现课程内容和实际操作有差距。课程中更多讲授自动分拣线、自动化的机器手臂、智能化的搬运小车以及整集装托盘装卸货物等知识, 实际操作滞后于课程内容。本地区物流作业特征是人力成本远低于机器成本, 目前物流岗位劳动强度大, 工作环境普遍不好, 虽然缺乏物流专业人员, 但对从业人员知识和技能要求不高。

对于大网业务流程, 则是每天下午3点发车到大客户处提货, 协助大客户做好详情单与货物的一一清点、核对和装车等工作, 将详情单和货物拉回到库后, 先由信息员按照详情单内容进行信息录入, 打印物流标签, 再由跟单员贴标签, 最后由司机运送到西安集散中心交接, 由西安集散中心发往目的地, 完成咸阳地界商品的出口业务。在这个业务中, 目的地多为制药厂, 主要工作是清点和码盘, 码盘之后需要启动电瓶叉车将整托盘货物装车, 托盘上车之后将货物卸下托盘进行摆放。全过程中只有一个信息化的操作, 将带回的货物详情单逐一录入中邮物流信息系统, 并打印物流标签。而我们的课程内容, 更多地讲述了非常专业和信息化程度高的物流知识, 可以说课程内容远远领先于实际操作。

中邮一体化业务操作的关键点是使用好信息系统、做好市场营销与客户服务、培养好从业人员的业务素养。那么, 在课程中可以适当降低对知识的要求, 加大以上三方面的训练。

2、仓储增值业务。

咸阳邮政物流速递的仓储增值业务主要依靠1.5万平方米的平置库区, 以出租库区、提供出入库服务和相关增值服务为赢利点。因为每年7~8月是业务淡季, 整个库区有70%左右的闲置库位, 据了解每平方米的租金收入8~12元不等, 仓储业务的赢利点很低。具体业务是联系客户洽谈出租面积、租金和租赁时间, 出入库操作, 库内盘点与货物防损。在经营淡季, 每日出库量不多, 货物周转率低。整个仓储业务的关键点是市场营销和洽谈项目, 必须找到客户来储存货物才会有后续的出入库操作和在库保管。但是, 因为这三个库房设计简单、没有货架和分拣设备、地面没有防尘和防静电处理, 没有消防设置和排风管道, 没有物流技术的引入, 甚至没有防盗监控和门禁系统, 整个仓储空间环境简陋, 难以吸引客户前来储存货物, 仓储设施设备不能满足各品类货物的需求。联系课程内容, 我们更多地强调了用何种方法存放货物能提高空间利用率和货物周转率, 如何设定库存量来保证较低的物流成本, 怎样将仓储服务有效结合减少中转时间快速响应市场等问题, 原来课程内容着实高大上, 而实际问题仅停留在市场营销上。

三、对邮政速递物流业务的思考

1、实际工作滞后于课程知识。

从在企业的实践中, 发现课程知识将实际问题复杂化, 更有将国外经验国内化的情况。实际上, 物流企业大多信息化水平低, 从业人员进入门槛低, 职业素养不高, 设施设备投资少, 流转效率低, 环节衔接差, 物流间隔时间长。课程内容高大上、工作环境低差乱, 并没有将先进的知识引入到工作过程中。物流行业的确比较特殊, 行业标准和实际操作均滞后于课程内容, 学生学到的知识或许在长期内才能得到应用, 也许我们该做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辨能力和变革能力。

2、物流行业特点决定招生下滑。

物流工作环境差, 劳动强度高, 从业人员准入门槛低, 工资待遇差, 物流市场混乱, 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等因素, 导致物流企业对专业物流人才的需求出现错位, 要么需要高段位的物流经理, 要么需要能吃苦出力薪金要求低的务工人员, 企业宁愿1千多花钱雇个听话能吃苦的农民工, 也不愿意雇用离职率高、各种要求多的大学生。企业并没有多少操作需要纯粹的物流知识, 物流操作简单, 短期培训就可以上岗的业务不需要大学毕业生。因此, 大多数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和营销、客服、销售有关。只有产业转型升级之后, 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有可能会出现井喷式的增长。

3、大胆改革课程体系和内容。

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发现, 课程体系设置存在问题, 有些课程虽存在于物流环节中, 但在企业中并没有设置相关岗位和作业任务, 有些课程远远超前于实际操作, 有些课程是和物流活动有关联, 但不属于物流实际业务,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特点不突出, 方向性不强, 应该重新定位培养目标, 继续研究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 大胆改革课程内容, 使课程内容和行业应用更加契合。

4、与企业建立紧密连接。

刍议物流金融业务创新 篇8

随着现代化物流业务的不断发展,在综合性一体化的物流服务理念下,传统货物财产保险体系的不足之处渐渐地显露出来。所以,我们需要对于现阶段我国所出现的这种创新活动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2 物流金融业务创新的法律性质

在我国的《民法通则》中有这样的规定,债权的担保方式是保证、抵押、定金、滞留四种。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则规定债权的担保方式是保证、抵押、质押、留置以及定金五种,这样我国的法律中就出现了“质押”的概念。

所谓质押就是说债权人和债务人或者是债务人所提供的第三人通过协商签订书面合同的方式转移债务人或者是债务人所提供的第三人的权利或动产的占有,从而担保债权人的债权优先受偿的法律行为。其中,出质人是在这种质押关系中提供权利或动产的债务人或者是债务人所提供的第三人,质权人是债权人,质物是转移的权利或动产。在法律意义上来说,质押介于抵押和留置之间,在抵押担保方式里,不会转移债务人财产的物理占有,而用于抵押的财产一般都是不动产。当债务人不能偿债的时候,对于抵押物,抵押权人就能够被赋予该货物的所有权。在留置担保方式上面,留置权人对于标的物只有扣留的权利却并没有出售的权利。但是在质押担保方式上面却有三方面的内涵。(1)质押的质物是某种权利,或者是某种动产;(2)债务人或者是债务人所提供的第三人需要把质物移交给债权人占有;(3)如果债权人不能或者是无法履行债务,那么债权人有权利对于该质物的变价价款优先受偿。

担保法规定质押担保方式有权利质押和动产质押两种形式。其中权利质押是对于商业银行贷款来说的,是一种相当重要的担保方式。债务人或者是债务人所提供的第三人将自己的财产权利当作特定的债权担保,如果债务人不履行债务,那么债权人从质押的财产权利中有权优先受偿。在担保法中把能够用来质押的权利归纳为四种。第一种是汇票、本票、支票、债券、仓单、提单、存款单;第二种是可以依法转让的股票和股份;第三种是可以依法转让的专用、专利、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第四种是可以依法质押的其他权利。而动产质押则是指债务人或者是债务人所提供的第三人将自己的动产移交给债权人,让其占有,使这种动产成为债权的担保。如果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那么按照担保法的规定,债权人有权对于该动产进行折价,或者进行变卖和拍卖,最后所得到的动产价款,债权人有权优先受偿。

我国的金融业务创新从内容上来看,实质上就是银行委托物流企业对质物进行现场管理,它是一种银行对借方企业范畴之内,所以,对于质押担保的有关法律法规,我们应该严格的遵循。

3 物流金融业务创新的思想核心

存货的质押融资是我国当前物流金融实践中的常见业务形式,在商业贷款中,它是最基本的一种质押贷款方式。这种贷款方式不同于基于企业信用评级的贷款方式,对于质押物品的管理和控制才是这种业务方式的关键。而基于企业信用评级贷款方式的关键是在贷款前对企业资信的评估。在美国,中小企业贷款,动产质押业务包括存款质押融资在内,共占有70%,在最纯粹的信贷业务形式当中,借款企业一般将自己的存货当成质押,从而担保自己的贷款。这样一来,就可以弥补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所出现的融资短缺等问题,可以把存货销售出去,从而转化成为现金,以此来偿还贷款。当贷款者违约的时候,无论是银行还是任何从事这项业务的金融机构都会通过质押存货的方式来补偿因贷款者违约所造成的损失。

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并不健全,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着大量的信用诈骗行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看住货物相对于看清这些企业的信用来说更为容易,所以,《担保法》里面规定的对于质押物的物理占有是十分有必要的。所以,如果包括在银行在内的所有金融机构要想实现对于动产质物的占有,就必须要通过借方企业之外的第三方来提供仓储管理和质物监管等服务。

物流企业参与这项服务,对于物流企业的服务领域有所拓展,对于积极争取客户,赢得市场份额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这项服务还可以增加企业的经济收益,一般都是通过收取手续费和提供所加工的产品来实现的,对于其他的相关服务来说,这也是一项准备。而物流和金融企业的整合与创新能够更好的吸引银行、物流企业和借方企业,可以使每一方都获得到最大的收益。

这样的业务形式使物流企业通过接受银行的委托,实际占有质押物。这样一来,银行对于风险的关注也会偏转到检验质物是否有明确的法律属性,是不是有稳定的价格波动等方面。

4 物流金融业务创新模式分析

通过对于国内外法律的研究还有我国近些年来的具体实践,我们可以得出,在当前,我国的物流金融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权利质押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一种是基于动产质押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

4.1 基于权利质押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

在现实当中常常把这种金融业务模式称之为仓单质押融资,它主要是指借方企业把物流企业开出来的仓单作为质押物,然后再向银行申请贷款。这种权利质押业务是在物流企业的参与之下进行的。

在这里,仓单是物流企业和借方企业签订仓储保管合同对借方企业交付仓储物进行验收的一种物权凭证。仓单在业务发展的需要上,还是一种可以背书转让和可以流通的有价值的证券。可是我国的法律在关于仓单的规定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空白点,而且也没有在合同当中把仓单的法律地位明关于仓单流通的管理体制。

举个例子来说,因为仓储行业的服务并不统一,所以仓单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格式,这样就会使不同的物流企业有着不同的做法。还有,在提取货物的时候,是不是需要存货人本人出面,还有识别仓单的合法持有者的方式,每一个物流企业也有着不同的规定等。在这些方面,我国目前都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或者是相关的法律依据。

4.2 基于动产权利质押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

在现实当中常常把这种物流金融业务模式称之为存货质押融资。一般来说,借方企业的担保就是自己所拥有的动产。然后再把这种担保对资金提供方出质,然后再把质物转交给合法的保管动产的物流企业去保管,这样就可以获得贷款的业务活动,存款质押融资业务是一种有物流企业参与的动产质押业务。

当前,这些业务已经覆盖了包括钢材、建材、有色金属、石油等几十个行业,其中,粮油、棉花、钢材、有色金属等因为自身稳定的价值和较好的市场流通性,所以被纳入了质押的范围当中。在动产质押品种的选择上,可以反映出商业银行规避风险的考虑。

4.3 比较并分析这两种业务模式

首先是两种业务模式的共同之处,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这两种业务模式都是质押范畴之内的,它们都是一种规避贷款风险的手段;(2)实质上,对于质押商品的价值还有浮动变化等,这两种模式都需要进行关注;(3)这两种模式的业务参与方式是一样的,包括借方企业、银行以及物流企业,它们的相互关系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

其次是两种业务模式的不同之处,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业务操作流程上的区别。权利质押模式需要对于仓单的信息和真实性进行考察,动产质押模式需要考察动产的价值等;(2)从法律上来讲,两种业务模式的标的物的性质不同。权利质押模式的标的是仓单,让它作为物权的凭证,是一种有价的凭证,动产质押模式的标的是动产,它属于实物范畴。

4.4 物流金融业务的未来发展动向

我国的物流金融业务围绕着物流企业、银行、借方企业这三方主体,其商业模式也在不断地演化着。具体表现在这些方面,发放贷款这一方从单一的商业银行向担保机构、银行等联合集体方向发展,物流企业从单纯的拥有仓库资产转向第三方物流企业、中介管理公司等。借方企业也从流通企业朝着生产、流通企业更广泛的范畴发展开来[6]。物流企业掌管着大量的历史物流信息和实时物流信息,所以,在参与质押融资业务以后,它能够成为连接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的综合性质的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张凯,董千里.物流银行金融服务创新解除中小企业融资障碍[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10).

物流金融业务运作模式分析 篇9

质押监管融资是指借款人以其或第三人所有的商品质押, 以仓储企业对质押商品有效监管为前提, 向商业银行申请融资的一种授信业务, 主要包括仓单质押和存货质押两种模式。

(一) 仓单质押融资模式

仓单质押是指融资方将其拥有完全所有权的货物存放在金融机构指定的仓储中心, 并以仓储方出具的仓单在金融机构进行质押, 作为融资担保, 金融机构依据质押仓单向融资方提供用于经营与仓单货物同类商品的专项贸易的短期融资业务。

仓单质押业务模式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能为金融机构所认可的固定资产或有实力的第三方为其担保, 它们根本不可能以传统的方式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 而且企业的产品库存占用了它们大量的资金, 如何盘活这部分资金、加快资金的周转速度也是这些企业一直思索和探讨的问题。从金融机构方面来看, 它们也遇到了放贷不畅和如何规避风险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金融机构一直在积极探索和寻求具有变现快且风险低的金融产品, 其中仓单质押就是金融产品创新的一个成果。

1. 典型仓单质押模式。

这是仓单质押的基本模式, 这种模式的操作方式是融资方把货物存储在金融机构指定的仓库中, 然后凭仓库开具的货物仓储凭证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金融机构根据货物的价值向客户提供一定比例的融资。在典型仓单质押模式中, 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融资方与金融机构签订的质押贷款合同以及三方签订的“仓单质押”业务合作协议书。

2. 非典型仓单质押模式。

这是在典型仓单质押模式基础上的一种延伸, 它不仅是仓单质押模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更是仓单质押配套设施完善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综合业务型仓单质押模式便是非典型仓单质押模式的一种, 它是在典型仓单质押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它简化了典型仓单质押模式的运作流程, 提高了运作效率。

在综合业务型仓单质押模式中, 金融机构根据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经营业绩、运营现状、资产负债比例以及信用程度, 授予第三方物流企业一定的信贷额度。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直接利用这些信贷额度向相关企业提供便捷灵活的质押贷款业务, 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直接监控质押贷款业务的全过程, 金融机构则基本上不参与该质押贷款项目的具体运作。这种运作模式把大部分的业务操作集中到第三方物流企业身上, 金融机构只要负责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统一授信, 其他的都由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

仓单质押是传统储运向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延伸业务, 同时, 它也被看成是一种金融产品。仓单质押比较适应我国目前企业融资难、金融机构放贷难的市场现状, 能够较好地解决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它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第三方担保人, 有效地规避了金融风险, 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目前信用体系不健全的问题。

(二) 存货质押融资模式

存货质押融资模式也称基于动产质押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 是指借方企业, 将其拥有的动产作为担保, 向资金提供方如银行出质, 同时, 将质物转交给具有合法保管动产资格的物流企业 (中介方) 进行保管, 以获得贷款的业务活动。存货质押融资业务是物流企业参与下的动产质押业务。

在我国现实实践中, 此类业务已经覆盖有色金属、钢材、建材、石油、家电等十几个行业。粮油、棉花、有色金属、钢材、纸浆、玻璃、汽车、橡胶、化肥、原油等, 因价值稳定以及市场流通性好, 而纳入质押的范围。动产质押品种的选择,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商业银行对风险规避的考虑。另外, 一些商业银行和物流企业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总量控制”和“不断追加部分保证金———赎出部分质押物”等操作方式, 在确保信贷安全的前提下, 增强了质押商品的流动性。

(三) 两种业务模式的比较分析

两种模式的共同之处表现在: (1) 两种业务模式都属于质押范畴, 被用来作为规避贷款风险的手段。 (2) 两种模式实质上都要关注质押商品的价值及其浮动和变化。 (3) 业务参与方相同, 都包括银行、借方企业和物流企业, 相互关系是比较相似的。

两种业务模式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 在法律上, 两种业务的标的物的性质不同。在第一种业务形态中, 标的是仓单, 它是物权的凭证, 为有价凭证;在第二种业务形态中标的是动产, 属于实物范畴。 (2) 业务操作的流程有所区别。权利质押模式需要考查仓单的信息和真实性, 而动产质押模式需要对动产的价值、进出进行管理等。

二、保兑仓模式

这是国内金融资本市场中近几年出现的为保证市场资金流转安全、维护金融机构利益而产生的新的业务项目。它出现的背景是金融资本在国内流通领域的安全性存在较大风险, 市场诚信度缺乏保证, 为了扩大经营项目, 增加经营品种, 提高贷款资金的安全性, 金融机构提出了保兑仓业务。它的基本思路是:金融机构为确保金融资本金的安全, 在供应商和经销商之间有基本的买卖合同关系以及供应商向金融机构作出相关承诺的前提下, 经销商向金融机构申请以供应商为收款人的贷款额度, 并由金融机构控制其提货权为条件的融资业务。

保兑仓模式的操作流程是:首先, 由供应商、经销商、第三方物流企业、金融机构四方签署“保兑仓业务”合作协议书, 经销商根据与供应商签订的《购销合同》向金融机构交纳一定比率的保证金, 该款项应不少于经销商计划向供应商在提货的价款, 申请开立金融机构承兑汇票, 专项用于向供应商支付货款;之后, 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承兑担保, 经销商以货物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反担保。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所掌控货物的销售情况和库存情况按比例决定承保金额, 并收取监管费用。金融机构给供应商开出承兑汇票后, 供应商向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库交货, 此时转为仓单质押。这一过程中, 供应商承担回购义务。在该模式的运作过程中, 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 应当在实际操作中注意以下事项:第一, 必须对经销商的资信进行核查。了解经销商背景情况、经销网点分布、销量基本情况、场预测及销售分析、财务状况及偿债能力、借款用途及还款资金来源、反担保情况、与金融机构往来及或有负债情况、综合分析风险程度、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调查结论等。第二, 要求货主进行反担保, 其方式为抵押或质押。货主应提供以下材料:抵押物、质物清单;抵押物、质物权力凭证;抵押物、质物的评估资料;保险单;抵押物、质物为共有的, 提供全体共有人同意的声明;抵押物、质物为海关监管的, 提供海关同意抵押或质押的证明;抵押人、质押人为国有企业, 提供主管部门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同意抵押或质押的证明;董事会同意抵押、质押的决议;其他有关材料。

三、物流保理模式

保理又称保付代理, 是指出口企业以赊销、承兑交单等方式销售货物时, 保理商买进出口企业的应收账款, 并向其提供资金融通、进口企业资信评价、销售账户管理、信用风险担保等一系列的综合金融服务。

在物流保理业务的运作过程中, 客户在其产品置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监管之下的同时就能凭提单获得物流企业预付的货款, 货物运输和保理业务的办理是同时进行的。从目前物流的发展趋势来看, 第三方物流企业越来越多地介入到客户的供应链管理当中, 因而往往对于买卖双方的经营状况和资信程度都有相当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进行信用评估时不仅手续较金融机构更为简捷方便, 而且其风险也能够得到有效的降低。同时, 金融机构保理业务的主要风险来自于买卖双方对它的合谋性欺骗, 一旦金融机构在信用评估时出现失误, 就很可能财货两空。而在物流保理业务中, 由于货物尚在物流企业手中, 这一风险显然已得到大大的降低。即使第三方物流企业因无法追讨货款而将货物滞留于手中, 由于其对于所运输的货物市场有相当的了解, 与该行业内部的供应商和销售商也往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在货物变现时能够享受到诸多的便利, 使货物得到最大程度的保值。

四、几种业务模式的比较分析

质押监管融资是指借款人以其或第三人所有的商品质押, 以仓储企业对质押商品有效监管为前提, 向商业银行申请融资的一种授信业务, 主体是借款人或第三方。

保兑仓模式的运作主体则是供应商和金融机构, 即供应商作出如果在承兑期限内经销商不能实现承兑金额的销售, 供应商承诺向金融机构退回承兑金额与发货金额的差价的前提下, 经销商向金融机构申请以供应商为收款人的贷款额度, 并由金融机构控制其提货权为条件的融资业务。

物流保理模式的主体是保理商, 即当出口企业以赊销、承兑交单等方式销售货物时, 保理商买进出口企业的应收账款, 并向其提供资金融通、进口企业资信评价、销售账户管理、信用风险担保等一系列的综合金融服务。

五、物流企业经营模式创新

近年来, 物流中心开展包括金融服务功能的综合物流服务业务, 大力推进现代金融物流业务的创新, 在做实和坐稳既有物流产业的基础上, 加强管理, 完善制度化流程, 积极探索和开发新的延伸增值服务项目及业务模式, 以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的有机结合, 较好地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拓展了企业的发展空间。

物流中心积极探索并创新业务模式, 开发了以动产质押为前提, 在物流供应链中融入以有形市场控货贸易形式的金融物流服务, 控货贸易业务是金融物流的创新产品, 是仓单质押监管业务的延伸和发展, 即物流中心与有业务需求的钢材经销商之间开展以控制其钢材库存现货为前提, 利用金融工具, 通过与钢厂及钢材经销商之间的贸易来获取利润的一种经营方式。

为了更好地发挥物流中心自办钢材市场的优势, 在这项业务的开展过程中, 从研发设计、理顺流程、制定规章、模拟运行到机构调整、人员培训、落实职责、过程控制进行一系列流程组装直至最终取得成功。2007年, 金融物流所取得的利润总额占全年利润总额的48.09%;2008年上半年, 金融物流收入已占到企业总收入的78.58%。以上数据显示金融业务创新所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 也说明了创新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彭志忠.物流金融的价值链提升要素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 2007, (4) :84-87.

[2]宋兆星.物流金融运作模式研究[J].商业文化财金视点, 2007, (7) :15-16.

[3]韩弢.我国物流金融的发展趋势及对策[J].经济物流—综合运输, 2008, (10) :47-49.

邮政包裹业务创新发展策略 篇10

1.邮政包裹业务量发展情况。近几年来,随着速递、同城和函件等业务的迅速发展,邮政包裹业务的发展呈现疲态,尤其在2004年之后,包裹业务量持续下降,仅2004年就下降了914%。但是受国际包裹和快递包裹等的快速拉动,邮政包裹在收入方面却保持较稳定状态。在2014年之后,随着邮政行业进一步扩大市场,深化改革,加快结构的优化升级,拓宽了乡镇市场,打开了基础服务的新渠道,使其在邮政包裹业务方面稳中求胜,业绩逐步回升,行业影响力也在逐渐扩大。虽然与其他快递部门业务差距在缩小,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改革的力度仍需继续加大。虽然业务总量在不断提升,但2013年业务收入出现下滑趋势,这与邮政包裹的业务结构有不可或缺的关系。下面将继续对这一因素进行阐述。

2.包裹业务收入结构分析。(1)邮政普遍业务。函件业务持续下滑。全年函件业务量完成56.1亿件,同比下降11.5%。包裹业务同比下降。全年包裹业务量完成6024万件,同比下降13.0%。报刊业务小幅下降。全年订销报纸业务完成191.2亿份,同比下降1.6%。全年订销杂志业务完成10.8亿份,同比下降5.4%。汇兑业务大幅下降。全年汇兑业务完成1.3亿笔,同比下降32.4%。(2)快递业务。快递业务收入在总体行业中所占比重继续大幅提升。其中,同城快递和异地快递的业务量占总业务量的比重最高,收入也最多,国际及港澳台地区快递业务量虽占比重较低,但其收入还较可观,增长量也较快。

二、邮政包裹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1.市场定位不明晰。目前,邮政包裹的市场定位不明确,邮政包裹容易让人把它和邮电业务混淆。邮电业务在过去的许多年里一直占据着垄断地位。如今,市场的发展,淘宝网的盛行,使网购成为当今人们生活的主要内容。网购离不开快递包裹邮寄,包裹的市场地位已举足轻重。就目前来看,物品寄递需要根据自身优势对包裹业务进行明确的市场定位。再有,包裹业务不等同于纯粹的运输业务,二者是有区别的。不是所有的物品流动都属于包裹业务的范畴。目前,需要对包裹业务有个明确的市场定位。现在的各级邮政部门都缺乏成本效益观念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争夺有利市场的意识。所以造成了邮政包裹业务的产品附加值价格偏低,也缺乏优质大客户等问题。

2.内部竞争混乱。包裹业务和物流业务是两不同的业务范畴,表面看,它们都是物品运输和送达。但它们在服务对象、资费、时限、服务方式,以及处理流程方面是有明显区别的。可是日常生活中,中邮快递的推出,模糊了包裹业务和物流业务的界限,于是出现了物流业务分流包裹业务的现象。所以造成负责包裹经营的地市与物流公司,各自为了自身任务指标而无序竞争的现象。

3.服务体系不健全。现在的包裹邮件资费是建立在以前的普遍服务的民用包裹基础之上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民用包裹不断萎缩,转移到大宗商品市场。近年来,运输条件不断改善,成本也不断下降,原来的资费标准因资费体系的繁琐而显得越发不合理。尤其是在近距离资费方面的差距远大于远距离资费差距。另外资费也不够灵活,资费优惠后,依然高于竞争对手,明显与市场规律相背离,缺乏竞争力。目前的包裹业务,“优质优价”在快包和资费低的普包在服务标准上没有太大区别,它们都是提供无偿上门到户服务,这种服务标准的无差异性导致许多选择了快包业务的客户重新又回到选择普包业务,以致出现高资费服务向低资费服务的回流。现在的包裹业务还是以窗口服务为主。虽然都能做到送货上门,但大多数还不能做到上门揽收。营销体系和营销人员都缺乏对客户进行上门揽收服务,市场营销体系还不健全。

三、邮政包裹业务发展创新策略

1.提高信息技术水平。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商的发展,人们网购的数量和交易额都在直线增长,邮政信息化、网络化的趋势也在逐步加重。在此大背景下,邮政包裹也应积极构建技术先进、开放共享的邮政信息网,合理利用大数据、云资源共享等功能,促进基础设施、数据应用等更大范围的实施应用。加大线上线下的联合效应,打造O2O综合服务平台,线上理顺产品结构整合资源,线下积极配合,设立多个网点交叉联动,打造轻快型快递。

2.明细市场定位,健全营销体系。根据2015年快递业务量和收入城市排名数据来看,广州、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南京等地均在前列,这也是邮政包裹业务最集中效益最高的几个地区,应将这几个地区列为重点市场。同时积极开拓乡镇市场,目前很多快递业务在乡镇市场上的投放力量较薄弱,而乡镇市场作为潜在力量拥有庞大客户群,邮政包裹可以在这些地区设立多个网点,形成总部-省公司-地局-县局四级营销体系。

3.完善经营管理体系。首先应转变包裹的经营管理理念,遵循市场发展规律,效益优先。在对待普通邮件和快递邮件的资费标准上标明差异化,建立简单高效的价格体系,提高竞争力。其次,通过分析市场业务发展情况分梯度发展包裹业务,合理配置资源。最后,还要提高服务水平,做到快递上门服务,提高顾客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陈玲.微利时代民营快递企业的发展策略[J].科技广场,2015,10.

邮政物流业务 篇11

关键词:山东邮政;农村业务;发展问题;对策

1.引言

邮政服务是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公民基本通信权利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山东邮政自成立以来,按照国家和集团公司的要求,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以改革为契机,将邮政体制改革不断推向深入。邮政企业是目前唯一拥有信息流、实物流和资金流“三流合一”的企业,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上具有独特优势,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信息交流、物品运递、资金融通的现代综合服务平台[1],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愿景下,山东邮政作为地方公益性企业负有巨大的企业社会责任,因此,在了解山东邮政整体发展状况的前提下对邮政农村业务发展进行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山东邮政近几年取得的成就

山东邮政作为地方的社会公益性企业,企业发展的目标是以办好民生实事、加强社会建设为目的,近两年山东邮政积极推进创新转型,大力实施邮政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将服务三农、服务民生、服务中小企业全面推向深入,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1)邮政互联网转型实现突破式创新。山东邮政积极开展发展机制和产业组织模式创新优化。在省公司建立运营集中管理中心,强化了现场监控、指挥调度、时限管理、业务处理、运行保障、客户服务集中管控,邮政作业管控水平和运营效率明显提升。以普惠商务、普惠金融、普惠生活为主体,探索建立了以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为主体,农村电商、社区O2O、共同配送、互联网金融为“四翼”的“一体四翼”运作模式。

(2)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成投产。省公司加大能力投入,对全省邮政自有网点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持续进行改善,目前,共购建营业网点25处;改造城市和农村网点379处;新增信报箱格口8万个,邮政报刊亭达到1110个。同时,建成40000家邮政便民服务站,开展了代办邮政、代收水电费、话费、代售火车和汽车票、飞机票等10余项便民服务,使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全新的邮政综合服务;实施“自邮一族”全面深化与道路交通、高速等行业的战略合作,拓宽业务新领域。

(3)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电子邮政。面对互联网、移动通信、智能终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应用,电子邮政顺应全球信息化大潮应运而生。山东邮政紧随时代潮流,率先发展电子邮政业务,目前,已在全省开展了代办电信、便民服务站、邮政短信、航空机票、自邮一族等业务,通过信息化服务全省经济发展[2]。

3.山东邮政农村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山东邮政农村业务现状

近年来,随着邮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山东邮政大力发展农村市场,目前农村业务已取得很大成就,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3.1.1积极推进“三农”服务站由单一物流配送平台向综合服务平台转变。自2008年开始山东邮政物流公司在全省范围内加快建设“三农”服务中心站。“三农”服务中心站是在原有“三农”服务站服务项目基础上加载其他更多服务种类而形成的。如向广大村民提供娱乐、教育等一系列的服务,使之成为邮政所的品牌塑造阵地和文化服务阵地。

3.1.2开展农业科技服务,满足农民需求。山东邮政把农业科技服務作为邮政服务的有力支撑点。各地邮政单位联合农业管理部门、质量监督部门和农业技术专家不断开展农村现场技术培训讲座、现场示范指导、电话网络咨询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定期发布病虫害预报、气象预报等信息,开办农业科技知识电话咨询和网络在线咨询服务等。

3.1.3形成连锁经营、科技服务相结合的运作模式。在起始阶段,山东邮政仅利用内部的农村支局网点代销农资产品和生活用品,规模小、业务经营单一,村级邮政和农民收益不大,随着山东邮政近十年的探索,目前已形成依托县(市)级邮政局、乡镇级邮政支局、村级邮政所为主体,以县(市)邮政局为监管单位,以乡镇直营店为经营管理中心和纽带,以“三农”服务中心站为农村服务区的连锁经营网络,形成邮政企业受益、农民增收、生产企业受益的“三赢”模式[3]。

3.2山东邮政农村业务存在的问题

3.2.1产品和服务功能单一。目前山东邮政农村业务主要停留在化肥、农药及小量日用品的储存、运输和配送上,不仅配送品种单一,而且相关的包装、再加工、配货等增值服务不多,相关售后服务功能较弱,致使业务经营产品单一、网络松散,还没有形成规模效益,这一系列的问题直接导致了作业过程的效率低下、成本过高。

3.2.2信息化水平不高。目前,我省绝大多数邮政“三农”服务站的购、销、存货全部采取纯手工方式进行,和现在各超市普遍采用联网电脑处理购、销、存货相比,信息化程度处于较低水平。另外,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使得“三农”服务站的服务仅仅限于农忙时节,农闲时节基本处于歇业状态[4]。

3.2.3专业人力供给不足和培训机制缺失。山东邮政人才整体素质(特别是在县局和乡镇网点人才队伍)还不能适应邮政发展物流的需要,物流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更是严重不足,受过专业教育、精通邮政业务知识的人在员工总数中的比例偏低,高层次专业营销人才更是凤毛麟角,这种人才缺失情况严重影响了山东邮政农村业务的发展。

4.山东邮政农村业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4.1加快邮政便民超市建设,扩宽服务范围。

以“深化为民服务”为目标,按照“发挥优势、跨界合作、共助民生”的原则,多方式实施邮政便民服务建设,拓展邮政便民服务渠道。与大型商场企业联合,实行“邮政出场所、商场供货源”的便民超市业务,增加民政公共服务供给,一方面邮政和商场可以收益,另一方,农民可享受便利服务。完善农村基本服务机构,强化民生服务功能,共同助力民生事业发展。

4.2构建信息化桥梁,带动地方走出去

山东邮政可以利用自身四通八达的网络渠道及信息化优势加强对农村地区的信息化拓展,增加农村基层网络基点,加强与外界的信息交流,迎合农民的实际需要。邮政信息化服务要融入地方特色,因地制宜的提供以地方特色为主的市场营销方式,将地方特色通过网络信息化推广出去。

4.3加强人员培训、建设民生工程

邮政部门应加强对农村邮政人员的培训,转变经营理念,提高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改革管理措施,采用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并于薪酬挂钩,调动农村邮政人员的积极性。对不同业务实行差异化发展,特色业务抓优势、重点业务抓竞赛,将地方特色业务与重点业务做大、做强[5]。积极融入地方民生工程建设,利用邮政的品牌效应建立集“三农”服务站、助农取款点、便民服务站、村邮站于一体的农村邮政服务渠道,解决农村邮政服务不到位问题。(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饶欣,朱润齐.中国邮政快递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市场,武汉,2014,803,(40):26-27.

[2]李学平.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电子邮政[J].中国邮政,2014,03:25-27.

[3]范小荣.特色发展赋予农村邮政生命力[J].中国邮政,2012,2.

[4]胡宏,李键.拓宽农村邮政发展的视野[J].中国邮政,2012,2.

邮政物流业务 篇12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迅速。但大多数物流企业集中于传统的运输和仓储业务,在激烈的竞争中难以凸显其竞争优势,同时风险过于集中,易受经济环境的影响。

延展服务深度,增加产业链条上的附加值,是物流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之一。我国部分物流企业已经联合银行等机构,合作开展了系列物流金融服务,进行产业链的拓展。

针对当期我国对于民营银行试点工作的展开,物流企业可以考虑进一步创新物流金融业务的新模式,更好地整合资源,形成竞争优势。

2.当前我国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服务的现状分析

2.1物流金融服务成为物流企业新的收入增长点

1999年,我国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开展仓单质押业务,开始我国物流金融的重要实践。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以仓单及动产质押为主要模式的物流金融在我国初具规模。

从表1可以看出,在中储股份的营业收入构成中,物流金融服务的收入占比逐年增加,已经成为其新的收入增长点。

2.2当前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的主要模式

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主要采取的是物流质押模式。在具体操作流程上又大致存在两种方式。

(1)质押监管模式

单位:万元

表中数据来源: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06~2012年年报

质押监管模式中,物流企业并非授信主体,处于从属地位, 主要提供质押监管服务。具体流程见图1。

在这种模式之下,物流企业的收益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提供仓储服务获得的常规的物流服务费;二是提供监管服务而获得的收入。

(2)物流授信金融模式

物流授信金融模式中,银行在对物流企业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授予物流企业一定的信贷额度,物流企业利用这个授信额度直接向借款企业发放质押贷款。具体流程见图2。

在物流企业为其客户提供仓储和运输服务的过程中,物流企业对于质押货物的具体情况以及客户信息的了解都优于银行。因此相较于前一种模式,在物流授信模式下,由物流企业直接监控质押贷款业务的过程,授信银行不参与质押具体运作,一方面减少了一些复杂的环节,使客户能够更方便地获得融资,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银行提高物流金融的运作效率。物流企业在此过程中, 同样能够获得仓储收入和物流监管收入。

2.3当前我国物流金融模式的缺陷分析

从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物流企业参与的物流金融模式能够实现三方共赢:借款企业以其存货质押获得融资,一定程度上缓解融资难的问题;银行通过物流企业的参与,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扩大其资金运用范围;物流企业获得质押监管收入的同时,也能拓展其业务范围。

但是,目前的物流金融模式在运作过程中有其局限性,也并没有完全发挥物流企业运作过程的信息优势。

首先,无论是质押监管模式还是统一物流授信模式,所针对的动产以存储中的货物为主,因此适合质押的货物非常有限。大量的在途物资以及不适宜长期储存的货物难以成为质押物,相关企业也难以获得融资。

其次,仓储和运输是物流企业的两大业务类型。在物流企业开展物流服务过程中,掌握着所运输或存储货物的实际控制权, 因而获得充分的信息优势。物流企业了解货物的储存情况,掌握在途货物的状况,了解货物的流转动向等等。这些信息优势如何转化为竞争优势,是物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值得探讨的地方。在目前的物流金融模式中,物流企业利用其掌握的信息优势为贷款企业和银行提供服务,信息优势发挥并不充分,尤其是运输型物流企业尚未通过其信息优势形成竞争优势。

3.物流企业进一步开展物流金融服务的模式探讨

3.1设立物流银行,融合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

物流企业通过并购或者新设的方式设立物流银行,直接为其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在整合物流企业现有资源的同时,也能培育其新的竞争优势。

首先,设立物流银行具有可行性。2013年7月5日,金融国十条明确提出,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民营银行在政策上的许可已经吸引众多企业纷纷进入金融领域,有实力的物流企业有必要考虑抓住契机,利用自身优势, 融合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

其次,设立物流银行,进行产业链的延伸是物流企业增强竞争力,提高盈利能力的必然选择。传统的物流企业专注于仓储和运输服务,业务范围单一,风险过于集中。由于受2008年次贷危机及其后的欧债危机的影响,国际贸易量的萎缩直接导致海洋运输行业几乎全行业的亏损,这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物流企业拥有渠道和信息优势,利用这些优势延展其服务领域,以满足其上下游客户的需求,从单一的物流服务向产业链两端延伸,既能扩大物流企业的盈利能力,又能增强其竞争力。

在物流企业延展其产业链的选择中,向物流金融领域的扩展能够充分实现物流企业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统一与融合,实现利益最大化。在这一方面,航空快递运输行业的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UPS的物流金融业务堪称典范。

作为世界航空快递行业的龙头企业,UPS早在上个世纪就预见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不能依靠单一的物流运作模式,必须在产业链上进行延伸。UPS于1998年成立UPS资本公司,又于2001年并购了美国第一国际银行,为其客户提供应收账款管理、抵押贷款、设备租赁、国际贸易融资等物流金融服务。物流金融服务不仅成为UPS独具特色的竞争优势,也成为UPS的第一大利润来源。

再次,设立物流银行,能够进一步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前文已经提及,当前所开展的物流金融模式对货物的属性有较高要求,不易储存的货物以及在途物资难以获得融资。此外, 现有的物流金融模式下,借款企业不仅要支付银行利息,也要向物流企业支付仓储监管费用,资金使用成本相对较高。设立物流银行,物流企业从物流金融的参与方变成授信主体,不仅能降低借款企业的成本,也能利用物流企业的优势进一步扩大授信的范围。

3.2 物流银行的具体模式设计

首先,在设立模式的选择上,物流企业可以选择与其上下游客户尤其是大型生产企业或者销售企业联合设立并购或者设立物流银行。共同设立的模式,既可以分散风险,还可以形成联盟, 进一步巩固物流业务领域的合作关系。比如,物流运输企业和汽车生产商合作共同设立物流银行,形成战略合作关系,由物流企业承担汽车生产商的所有运输服务,同时物流银行为汽车生产商提供相应的资金融通和结算服务。

其次,在业务运作模式上,物流银行除了可以针对仓储货物提供融资业务之外,还可以将在途物资也作为授信标的物。同样以汽车生产商与物流企业的合作为例,可以设计如下的业务流程来开展物流金融业务:

在具体的业务模式中,物流企业与物流银行还可以根据客户具体情况,提供更长期限的融资。例如在图4所示流程中,物流银行与销售商之间可以在下一批货物交付时再对本批货物的货款进行结算,相应延长一个销售期的融资期限。

除此之外,物流企业也可以通过物流银行为客户提供结算服务,即物流企业在对下游企业交付货物时,代替生产企业向销售商收取货款;或者在接受货物运输时,代替销售商向生产企业支付货款。

通过这样的活动,物流企业将融资业务、结算业务和物流业务相结合,利用其对运输和储存货物的实际控制权,实现物流和资金流的统一。同时,由于物流企业与生产商和销售商的长期合作关系,物流企业对货物的信息掌握较充分,在货物的变现处理方面有诸多便利,因此,相较于现有模式下的商业银行来说,物流企业主导的物流银行有更强的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从而能有效地降低物流金融的风险,实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完美统一。

4.结束语

上一篇:图形创意下一篇:位置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