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发展

2024-10-24

文艺发展(共12篇)

文艺发展 篇1

习近平在2014年5月河南考察时提出的经济新常态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也必然推动文艺的新的发展,形成新时期新的形态。“文艺是一支军队”,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常备军,是主力先锋队。积极主动面对新形势下新情况成为创新力量的一种常态。

两年前,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文艺与新的社会形态、经济形态结合在一起转变为一种新的趋势,转变为文艺的新时代标志,成为新时期指导文艺实践的理论。两年来文艺从创作、表现、欣赏和批评等多个维度出发,始终坚持以“座谈会”会议精神为指导,丰富发展了人民文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理论宝库。

一、人民文艺发展的时代背景

文艺是时代的号角,反映时代风貌,引领时代的风气。《诗经》中大多数篇章(《魏风·硕鼠》等)都反映了当时农民受尽压迫、不堪重负。杜甫忧国忧民情怀使诗风“沉郁顿挫”饱含对人民冷暖的关切。白居易将其概括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近代以来内忧外患、救亡图存的时代背景催生了四大谴责小说、白话文学、左翼文学、抗战文学、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文学。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催生了先锋文学、打工文学、寻根文学等新文学形态。但是,同时文艺界也出现了一股虚无主义的文学形态。他们要么断章取义,歪曲历史,要么崇洋媚俗,腐化人们的心灵,企图用资产阶级文艺思想方向代替我国社会主义文艺方向。正是在此背景下,习近平同志以《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系统回应了文艺领域出现的上述问题,并指出了社会主义人民文艺的发展方向。

“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文艺反映伟大的时代,抒写满满的正能量,与不良趋势作斗争。文艺工作者恰逢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的伟大进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可以也应该大有可为。”(上同)伟大的事业催生文艺巨著,伟大的梦想呼唤不朽大师。

二、人民文艺发展的思想来源

人民文艺发展的思想来源于劳动。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人类的一切文化,包括艺术与文学,都是群众的劳动所创造的”,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列宁也说:“艺术属于人民。它必须深深地扎根于广大劳动群众中间。”列宁在谈到党的文学进一步指出:“这将是自由的写作,因为它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不是为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几万上等人’服务,而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

“文学艺术属于人民”,“人民有权享受艺术”。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实践斗争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毛泽东反复就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进行了论述,并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确立为“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文化“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围绕着“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展开。周恩来在探讨“文艺为人民服务”也是一个杰出贡献者。他在《在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闭幕典礼上的讲话》:“它(指地方戏)所以为广大人民所喜爱,是由于里面有人民性的东西,有符合人民生活的东西,所以能够流传到今天,并且可能流传到更久的将来。”

邓小平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及毛泽东关于文艺与人民思想的基础上,指出“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这一辩证的关系,同时提出了“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的著名命题,精辟阐述了人民与文艺的关系。

江泽民把人民观点作为审视文艺事业的一个重要论点。他说“充分认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认识人民群众对文艺发展的基本要求。脱离人民、脱离生活的艺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作品,不可能有感召力,也不可能有生命力”。

胡锦涛进一步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标准,把服务群众作为基点和归宿,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立志做人民喜爱的作家艺术家,不断创作生产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把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继承和发展了人民文艺思想,提出了“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坚持“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等。把人民文艺上升到一个新高度,是对人民文艺的新发展,推进人民文艺到新形态。

上述论述不仅理清了人民文艺的思想来源,也提出了人民文艺新形态问题。

三、人民文艺新形态的表现

(一)人民文艺创作新形态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还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所谓扎根人民、扎根生活,那就是要求回到人民中去,观察和体验人民的生活,归纳和提炼人民生活经验,研究和分析人民情感,描写和抒发人民生动活泼的生活场景,积极拼搏、奋发向上。比如著名军旅作家王树增继《朝鲜战争》、《长征》、《解放战争》之后,用六年时间创作出长篇纪实文学《抗日战争》。在此期间,他并没有做一名书斋学者,写一部戏谑大众的“抗日神剧”。其中四年不仅在内地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大量的查阅文献,还去了台湾、日本,阅读了浩如烟海的第一手历史材料,勘探了遍布各地的部分抗日战场,采集、比对、甄别了材料的真实性,同时为经历战场残酷的中、日老兵,经历战争苦难的遗属、遗孤等做了大量访谈。

真正做到“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在于更多为大多数人创作。茅盾曾提出“两头小,中间大”,经济学上的“橄榄型”同样适用于文学创作。精英主义是封建余毒和资本主义,纯粹的大众消遣是市场的奴隶。在今天的中间人物是什么人?绝大多数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绝大多数改革开放的建设者、参与者。反映他们在改革开放中,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长期性、复杂性、艰苦性、卓越性、突出性、典型性、焦虑性、不足性。写他们积极的和消极的奋斗过程和现象,剖析他们的心理,主导他们的积极动因,疏导他们的消极因素。即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学习人民、学习生活,从人民中找到学习的典型,焦裕禄、王进喜、时传祥、雷锋、孔繁森等这些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典型。典型是标杆、是导向。文化典型、经济典型、生态典型,生活典型、学习典型等等各种各样的人物典型。歌德认为“高乃依就起了能培育英雄品格的作用”。他还赞扬了索福克勒斯,“《安蒂贡》中的道德因素并不是索福克勒斯创造的,而是题材本来就有的,索福克勒斯采用了它,使道德美本身显出戏剧效果”。呼吁“让我们学习莫里哀,让我们学习莎士比亚”。即使是“小人物”,我们不断的进行“美的发现”,不断进行“美的创造”,也能写出“高大上”的文艺作品来。成功的典型人物,之所以广为流行,不仅因为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体现特定人群的人物特征,还体现不同人群人物共有的特征,而且特点和个性异常突出、异常鲜明,并且二者总是异常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反应时代变迁。近几年推出的系列节目:“感动中国”、“最美孝心少年”、“最美乡村教师”、“最美医生”,都是这个时代的人民典型。《中国梦想秀》、《我是演说家》更是用平凡人讲述不平凡的故事,比如:《我是演说家———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的演讲深深打动着每一个人的心,演讲视频当时网络播放量就达到1.4亿次。用“百姓梦”来编织“中国梦”,构成了梦想“星光大道”的新舞台。

(二)人民文艺批评新形态

文艺批评理论的建构是文艺批评的基石。中国的文艺批评不能完全建构在西方文艺理论的基石之上。张江的“强制阐释理论”及主持的《人民日报社》“文艺观象”系列栏目就是对当前西方文艺理论主导中国文坛的回应和中国文艺批评理论构建的一部分。张江指出:“在最近三十多年的传播和场外征用学习过程中,一些后来的学者,因为理解上的偏差、机械呆板的套用,乃至以讹传讹的恶性循环。”中国本土的文艺理论不断的被蚕食,领地不断的被占领。“提出以‘强制阐释’的概念,目的就是以此为线索,辨识历史,把握实证,寻求共识,为当代文论的建构与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这种视角需要文艺批评者对文艺批评的性质有清醒的认识。文艺批评是科学,是对文艺现象和文艺作品的科学分析,是科学的揭示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等过程及其相关现象的科学分析。正如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的,“文艺家几乎没有不以为自己的作品是美的,我们的批评,也应该容许各种各色艺术品的自由竞争;但是按照艺术科学的标准给以正确的批判,使较低级的艺术逐渐提高成为较高级的艺术。”我们应该“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对优秀的、有益的文艺作品,要正面引导、热情介绍;对有缺点的、有害的,要秉笔直书、敢于批评,以理服人,真诚帮助。只有这样,文艺批评才能建立信誉、才能推动文艺欣赏、促进文艺创造的发展。

人民是文艺批评行家。应该承认部分人容易被低级趣味或者庸俗媚俗作品短暂吸引,但是,真正源远流长的作品都能在人民中口口相传,经久不衰。所以马克思说,“人民历来就是作家‘够资格’和‘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恩格斯把“美学的历史的”观点作为文艺批评的最高标准,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标准和原则。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将政治标准与艺术标准作为文艺批评的最重要的标准。邓小平也提出了文艺批评的人民观点。他指出,“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的成就应当由人民来评定。”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提出了“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评判标准。这种标准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批评理论的新标准,促进了人民文艺鉴赏新形态的产生。

(三)人民文艺鉴赏新形态

优秀的作品带给人民美的享受,“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当今时代,信息传播的高速时代,工具多样化、手段多样化、渠道多样化。人民的阅读和欣赏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得益于好的宣传和传播。因为传统媒体仍然占据着一定的市场,保存着自身的优势,新媒体正在改变着每一个人,形成一股新的洪流。如果我们不做好优秀文艺作品的宣传和传播工作,那么,人民的文化需求不仅得不到满足,矛盾还会越来越大。人民的精神被劣质的文艺作品蚕食、侵蚀,人民的鉴赏需求也无从谈起。

只有做好优秀文艺作品的宣传工作,我们才能满足人民的鉴赏需求。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并存,网络多媒体不再是异军突起,而是真正的新媒体,新常态。传统的报纸、书刊、广播、电视等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新媒体发展势不可挡。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6年1月22日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统计显示,截止到2015年12月,中国互联网用户达6.88亿,网络普及率达到50.3%,(按照增长态势预计到2016年底用户达7.4亿,普及率达65%)手机网民达6.2亿,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近13亿手机用户,5亿微博、微信用户。微信、QQ等各种即时通讯多种多样,信息发送量每天超过200亿条。全球十强互联网公司中,我国占了4家。信息传播便捷迅速,促使我们不能固守传统,积极运用信息化时代的传播媒介,及时准确的传播信息。搭建电子信息平台,打造文艺经典欣赏频道,传播优秀文艺作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激情面对信息化、大数据时代的大营销。优秀文艺作品如同领袖一样需要不断宣传,才能为广大人民接受,否则,优秀作品会被海量信息淹没。

人民是文艺的鉴赏者。优秀作品的传播是为了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人民才是文艺的鉴赏者。人民由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人组成,对文艺的需求必然是多样的。这要求文学艺术的需求也应该是多样的。具体到文艺工作者而言,文艺工作者不应该追波逐流,追逐趋势,而应当遵循自身的规律,扎根生活,潜心写作,精雕细琢,创造生产出优秀作品。文艺工作者要针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人的需求创造出不同的文艺作品,力图实现文艺的“私人订制”。这要求文艺人才的培养要适应细分和细化的市场需求。域外文艺人才引进,本土文艺人才的培养,适应全球化的文艺交流互通等等,需要有高屋建瓴、基层协作。同时,文艺工作者虚心向前人学习,要有挑战自我的勇气和决心,勤于走前人走过的路,从基层的生活中寻求素材,“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开创自己新天地,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

只有真正将人民作为主体,表现人民并且尽量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作品才是人民愿意欣赏的作品。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党的领导。

四、余论:加强党的领导是新形势下人民文艺发展繁荣的关键

习近平同志提出了文艺与党和人民的关系问题,强调“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党的领导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集合概念,主要是指引、服务、协调的统一。指引是方向,服务是核心,协调是保障。对文学艺术等工作尤其如此。没有党的领导,就容易迷失方向,甚至失去方向;没有党的领导,文艺工作者和人民就没有了提供服务的对象;没有党的领导,沟通、协调就不顺畅,文艺工作就无法顺利开展。

党的领导这一概念由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列宁最早提出了执政后的共产党如何对国家政权的领导问题。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将党对文艺的领导作为党的整体工作的一部分,文艺家更应该团结起来,建立文艺界统一战线。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的内涵,即“各级党委都要领导好文艺工作。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不是发号施令,不是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不断繁荣文学艺术事业,提高文学艺术水平,创作出无愧于我国伟大人民、伟大时代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和表演艺术。”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不仅将文艺工作作为党的重要职责和历史使命,而且提出了党领导文艺的方法,即把握好文艺正确方向和贯彻好文艺方针政策。

理论层面,党要把握文艺的正确的政治方向。“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既是文艺的根本方向,也是文艺的基本方针政策。用人民的语言讲述人民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表现人民的创造精神、奋斗历程,讴歌人民的英雄形象、远大理想。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是东方升起的璀璨明珠,过去的辉煌不仅是我们的记忆,更要用13亿人民的双手,恢复她应有的光彩,发出万丈光芒、照耀人类文明的土壤。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顽强拼搏、奋斗和创造精神,这些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宝藏和素材库,没有理由不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没有理由不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弦律”创作出“感人的形象”。正确的文艺观就是把“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出发点,就是“要把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知、情、意进行抒怀,为人民风、雅、颂而抒写。

实践层面上,党组织好文艺的相关机构,为文艺工作者创造自由的文艺环境。具体而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一是“要选好配强文艺单位领导班子,把那些德才兼备、能同文艺工作者打成一片的干部放到文艺工作领导岗位上来。”文艺选题可以从邪恶丑入手,但却必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邪恶”;必须“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试问无德之人如何传递这种价值观呢?一个无德的领导如何引导这种价值呢?俗语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要同文艺工作者打成一片的领导,需要才德俱佳的人。需要有共同语言,能够共同交流的人,需要有共同的爱好,保持共同的热情的人。当党的文艺干部具有了文艺情怀,具有文艺大局意识,具有文艺责任意识,尊重文艺工作者、尊重文艺创作规律,形成良好文风、艺风、人风。文艺工作者就能带着信心和决心,创作出抵制和预防“市场奴隶”、“沾满铜臭气”的文艺作品,创作出有道德、有筋骨、领风骚的传世佳作。绝不会让大量“单纯感官娱乐”的“低俗”文艺作品充盈市场,逆行时代之风。

二是“创作上热情支持,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文艺工作者作为人民的一份子,各级文艺领导应当为他们“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提供良好条件。

三是“为人民服务”,以基层为抓手。一方面开展“送欢乐、下基层”等文艺志愿服务,送文艺进基层,进社区、进村组,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基层群众。另一方面鼓励、引导基层文艺发展。我们总是倡导文艺下基层,深入人民、深入群众,其实文艺就在人民中间,就在群众中间,在很多城市早晚的广场舞、老年舞、老年操,传统的扭秧歌,各个公园老年音乐会,一些小型的露天卡拉OK,音乐会等等,都是文艺在基层的表现。党委政府应组织投资或者牵头募集资金建立县、乡镇、社区(村组)三级联动图书文化中心(馆)。应集中建设和开放更多人民群众休闲娱乐场所,公园、小区广场、政府广场等等。应解决“噪音”问题,一些有条件的地区、社区可以在居民聚居区建立相对隔音休闲娱乐场所。应为社区休闲娱乐提供更多、更大、更好的场地、场所和设施来丰富基层人民的文艺。

四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旗已经高高飘扬。走什么样文艺路线,反映什么人的生活,文艺工作者可以自由选择,文艺领导尊重其创作个性和创造规律。但是,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绝不能丢,歪路、邪路绝不能走。部分年轻文艺工作者还认识不清,把握不准,不能以创作自由作为随性的借口。我们可以出主意、提建议,创造条件,才能保证出发点正确、路径正确、终点正确。

总之,《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开启了人民文艺新的篇章,文艺创作、文艺欣赏、文艺批评等文艺事业将真正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争奇斗艳中蓬勃发展、在繁花似锦中欣欣向荣,必将推动新世纪马克思主义人民文艺的大发展。

摘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掀开了人民文艺的新篇章,提出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开启了人民文艺中国化的新时代;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开拨了人民文艺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新航向;习近平在新时代《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将人民文艺的发展推进到了一种新形态,推进人民文艺创作、批评、欣赏新形态的发展并注重党对文艺的领导。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文艺理论的思想宝库。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为人民服务,人民文艺,新发展

文艺发展 篇2

让文艺复归心灵 让创作贴近现实 十大恶俗阻碍文艺健康发展

人民日报 第91期17版 李舫

文艺创作十大恶俗

回避崇高

情感缺失

以量代质

近亲繁殖

跟风炒作

权力寻租

解构经典

闭门造车

技术崇拜

政绩工程

1.创作与接受疏离,生产与消费失衡,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繁荣的背后不乏隐忧——文艺创作的症结究竟何在?

今天,中国的文学艺术无疑已经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丰沛时期。从数量上看,文艺创作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据各方面不完全统计,2010年中国小说类新书数量为4300多部,长篇小说总量达到前所未有的3000余部;电影526部,实现票房101.72亿元;电视连续剧405部,约15000集;动画片年产量22万分钟,动漫产业总产值470.84亿元;舞台剧4000台,演出市场收入为108亿元。仅从产量来说,我们的文艺创作可以骄傲地宣称,诸多数字已稳居世界第一。

繁荣的景象体现在生产创作的各个环节。从文学原创到剧本制作,从电影电视到舞台表演,从题材圈地到后期加工,从文艺创作到文艺评论,全国各地都在不惜重金,延请知名 大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摄影文化座谈会会议资料

导演、作家、编剧、舞美、灯光、音乐、演员,挖掘本地历史素材、神话传说、改革风貌、时代风情,全力打造‚史诗性‛的精品巨作。

‚现在每年每个种类的文艺样式,其创作总量都几倍于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总和,而且均呈逐年递增的态势。‛文艺评论家毛时安说。但令人遗憾的是,尽管有着几何级数的量的增长,文艺创作的景象并不容乐观。从整体状况来看,我国的文艺生产与消费其实远还没有达到真正繁荣的境地,能进入院线与观众见面的影片不足百部,火爆的舞台演出不足一成,能够打动人心的文学作品更是屈指可数。我们还没有培育出多少大师级的艺术家,没有创作几部真正具有史诗性质和时代纪念碑式的作品。

创作与接受疏离,生产与消费失衡,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繁荣的背后不乏隐忧——文艺创作的症结究竟何在?

追溯和总结近年来文化发展的脉络,我们不难发现,在当下文艺创作中,存在着十大恶俗现象,它们分别是:回避崇高、情感缺失、以量代质、近亲繁殖、跟风炒作、权力寻租、解构经典、闭门造车、技术崇拜、政绩工程。正是这十大恶俗现象,阻碍着文艺创作的健康发展。

中国的文学艺术,不缺少故事,而是缺乏表达;不缺少能力,而是缺乏责任;不缺少资源,而是缺乏灵性;不缺少资金,而是缺乏生命。‚在相当多的剧作中,我们看不到艺 大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摄影文化座谈会会议资料

术家的个人冲动,却可以一眼看出遵命之作、受命之作的明显痕迹,看到赚钱捞钱的强烈欲望和非审美的功利欲望冲动。在地方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指令下,在高额酬金的驱动下,把文艺创作的过程变成了按编剧技巧剪辑素材的技术加工。‛毛时安感慨。

音乐也是如此。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我们的歌词创作已经进入了一个‚恍惚时代‛。‚创作群体恍惚、受众群体也恍惚;电视媒体恍惚,纸质媒体也恍惚;专家和大众一起恍惚。‛词作家宋小明说。在某种意义上,歌曲创作是容易展示人的价值的艺术形式,从业人员很多,歌曲创作没有门槛。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领导介入、长官意志最容易在这里萌发,政绩工程、形式主义也最容易在这里泛滥。

鲁迅曾经说,文艺是国民精神的光,它总是不经意地表现出国民精神的状态。我们今天文艺创作失去信仰、失去灵性、失去判断、失去方向,是整个民族缺乏想象能力、缺乏自由精神、缺乏思考意识的表现,这是当下文艺创作的最大危机。有人评价,在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在某种程度上,某些艺术门类已经迅速成为‚人傻、钱多、速来‛的‚产业行业‛。

‚早几年有一台幼儿节目,把演员打扮成一模一样,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让嘉宾猜哪个是男孩,哪个是女孩,嘉宾评说‘好性感’,观众则集体发出笑声,这是一种麻木的 大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摄影文化座谈会会议资料

笑。笑声如同一把利剑,可以激发民族气节,也可以杀死民族精神。‛电视评论家曾庆瑞说。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王贵胜教授曾经对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作品进行了一项统计,结果令他震惊。在92部获奖作品中,他发现,‚其中救灾主题2张,农民工主题1张,历史题材4张,农民生活2张,解放军生活8张,少数民族生活10张,花鸟画21张,山水画27张,城市生活7张,其他7张。这个小统计,折射了当今美术创作所存在的最大问题,即回避重大深刻严峻的现实主题。‛美术创作中缺乏理想、缺乏价值,形式化、矫饰化、娱乐化、波普化的倾向,恰是我们文化艺术的一个剖面。文艺创作缺乏思想深度、精神高度,文艺批评缺乏文化品格和文化担当,文艺工作者对重大问题失语、无语甚至胡言乱语,这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现实。

2.健康丰富的文化样式必须多元一体、多样共生。当下的文艺创作缺乏源自文艺家内心的冲动,功权名利的干扰是文艺创作的最大障碍。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各种观念风云激荡,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在这个时代,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结构、思想意识、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西方资本主义大 大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摄影文化座谈会会议资料

阔步往前走的时候,出现了批判现实主义,比如说法国的杰出作家巴尔扎克,一生以无数作品对法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做了记录。‛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副院长莫林虎教授说:‚30年来,中国发生了多少波澜壮阔的事件,但是我们的文学作品有几个能够表达出来,引发我们深刻思考?‛

两个世纪以前,歌德在《格言和感想集》中感慨:‚逃避这个世界,再没有比从事艺术更可靠的途径,而要想与世界紧密相关,也没有比艺术更有把握的途径。‛文学艺术原本是一种栖居着人类心灵活动的文化样式,而今天,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在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物质化的潮流中迷失自我,找不到世界体系的坐标,也找不到自己在社会框架中的位置。

‚截至目前,所有中国作家的经验当中几乎同时包含了三种经验,对应三种经济体制。‛作家李洱说:‚一是计划经济,二是市场经济,三是全球经济,三种经验互相冲突,寻求表达,但是,这三种表达对于中国作家来说困难重重。‛据不完全统计,今天我们各级专业作家不到10万人,仅盛大文学网站注册写手的总人数就超过130万,他们的写作规则和传统文学的写作标准迥然不同,他们的读者是初中生、高中生,乃至部分大学生,而这些人正是我们可以望见的未来。从文学的衍生方式中我们不难发现,在今天这个时代,大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摄影文化座谈会会议资料

文化认知的共识正在发生破裂。一方面,主流文化、传统美学在空洞地发出声音;另一方面,爆炸的信息却令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日趋萎缩,内容空洞苍白、语言残破模糊、叙事软弱单薄、文本琐碎庸俗的文艺作品日趋增加。

任何一个时期,健康丰富的文化样式一定是多元一体、多样共生的。然而,当下的文艺创作中,存在着以一元屏障多元、以简单遮蔽丰富、以愚乐取代娱乐、以说教取代教益的现象。‚我们这个号称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度不能只有小人书、只有小品,还应该为后代留下一些可以传承的传世之作。‛北京交响乐团艺术总监、指挥家谭利华说:‚文化的结构应该是金字塔型,塔底是一些通俗的东西,塔顶是这个国家民族最高的文化成就。‛

文艺的本质是责任和自由。自由有其规则,艺术家可以信马由缰,规则存于内心。‚在今天这个日益物质化的时代,我们有理由提出文艺创作应该重新回到心灵,回到儒雅的思想和精神之中。‛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说。

‚市场经济的幽灵进入了艺术殿堂,众神在迷幻中走下圣坛,游戏规则将按市场法则改变。当越来越多的人挤入名利场,穿着逐利舞鞋无休止地疯狂舞蹈的时候,我们失去了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失去了心灵的激荡和升华;失去了真情的表达和呼唤。‛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索谦感叹:‚我们无力阻挡市场经济的泛化,但我们 大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摄影文化座谈会会议资料

可以清醒地认识并大声宣告:只靠市场引导和利益驱动,不可能坚持先进文化的先进方向;只靠市场引导和利益驱动,不可能促进文艺真正的繁荣和发展;只靠市场引导和利益驱动,不可能培养出真正杰出的文艺家;只靠市场引导和利益驱动,不可能创作出经典的优秀文艺作品。‛

3.文艺批评退化为文艺表扬,文艺创作便失却监督利器。健康的文艺批评标准有许多,最重要的,就是能宽容、理性地对待与自己文化主张相异的文化实践。

文艺批评退化为文艺表扬,文艺创作便失却监督利器。文艺创作的繁而不荣、兴而不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文艺创作失去了批评的鞭策和佑护。‚我们的文艺批评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文艺表扬。‛北京大学教授、诗评家谢冕感叹,‚讲‘好话’和‘坏话’本是文艺批评题中应有之义,忠言逆耳,文艺批评要评论的重在后者。我欣赏不留情面、尖锐锋利的批评,因为顺心的话容易,逆耳的话难说。表扬要把隐含在作品里面的作家和艺术家的用心予以彰显,并与大家分享;而批评则应该将作品中的弊端予以公布,让大家引以为戒。‛

目前的文艺批评面临权威性和公信力的缺失。媒体上的一些宣传和炒作代替了文艺批评,而‚友情褒扬‛、‚红包评论‛使得文艺批评面临诚信危机,缺乏深刻的思想、缺少 大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摄影文化座谈会会议资料

对重大理论问题和文艺问题的思考研究、缺乏深度、缺乏担当更使得文艺批评难以担负指导创作的重任。与此同时,伴随新媒体的涌现,网络批评空前活跃,大量书评、影评、剧评、书画评论呈现一种‚另类的繁荣和狂欢‛。大量的文艺批评已经从传统的报纸和杂志转移至网络,主流价值、主流文化、主流声音却被湮没其间。

‚文艺还能批评吗?‛2002年,德国作家马丁〃瓦尔泽推出长篇小说《批评家之死》,从而成为当年世界文学界最具有争议性的人物,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文艺批评怎样才更具可能?

日前,画家范曾诉郭庆祥名誉侵权案见诸各媒体。一纸判决,让社会上众多文化人士做出反思:文艺批评的边界在哪里?到底怎样的文艺批评才能褒贬得当而不越界?

文艺批评的尴尬恰恰就在于边界的模糊。为了避免招惹不必要的麻烦,评论家采取慎开金口、明哲保身、圆滑世故的首鼠两端态度,当着官员说套话,当着作品说胡话,当着大众说瞎话,背着大家骂粗话。文艺批评喑哑失语、乏力萎靡、单调乏味,批评成了温吞水,隔靴搔痒,研讨会、座谈会、恳谈会、见面会,都成为创作者的‚树碑立传会‛和批评者的‚捧哏表彰会‛。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1784年,《费加罗的婚礼》在法国首演,剧作家博马舍的这句话从此传遍世界,大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摄影文化座谈会会议资料

文艺发展如何应对全媒体时代? 篇3

“‘全媒体时代的文艺价值重构’这个题目对我来说非常陌生。过去我们讲报纸、刊物、广播电视,后来都被统称为媒体,我所熟悉的报纸刊物这些东西后来都被叫做纸媒,我觉得它的地位下降了很多。全媒体是什么?好像有各种各样的互动,我说不清楚,也很陌生。文艺价值我知道,我有固定的价值观,何以还要重构?如何重构?也是一个非常新鲜的问题。”

谢冕一番真实而朴素的表达,为开诚布公的热烈讨论开了一个好头。他说,北京文艺论坛举行了11届,前几届自己还有发言的权利,比如文艺与现实问题,文艺与传统的问题,后来慢慢就失语了,对于“全媒体时代”这样的论坛,他只能带着耳朵来听听朋友们的高见。

如何发挥文联职能,团结引导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在当今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各种传播媒介相互融合互动的“全媒体”背景下,充分认识多种媒体融合对当代文艺在创作生产、传播方式及发展趋向等各方面的深刻影响,明确新时期文艺评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是此次论坛重点探讨的问题。北京市文联党组副书记刚杰表示,论坛希望共同讨论文艺评论如何适应时代需求,提供新的思路、新的方法,以正确的价值观引领文艺创作生产,进一步加强当下多元文艺思潮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对话,构建良好的文艺生态环境,切实发挥文艺评论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

论坛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就全媒体时代的文艺价值重构进行了深入研讨。

全媒体时代的文艺价值

“用全媒体的现象来指称一个时代或标志这个时代的特征有点危险,因为它只是一个表象,真正在背后起作用的是市场经济。”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索谦说,全媒体的出现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文艺的影响起到了发酵作用,真正在后面操控的则是资本。

似乎要回应谢冕的疑问,索谦表述了全媒体的三个特性:多样性、交互性和广泛性。纸媒、网络、手机,甚至所有的东西都有可能变成媒体,因此呈现出多样性。过去媒体和受众之间没有交流或交流迟缓,现在各种媒体之间、媒体跟受众之间的交互越来越便捷;广泛性则表现于时空的全覆盖和全民的参与。

文艺价值重构有两层意思,一是文艺作为意识形态大类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功能、价值;二是文艺不同的门类所承载的精神和所传达的价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产生普遍的社会价值,我们必须面对和承认这个现实,价值在背后操控着媒体时代,也操控着现代艺术的发展和变化。索谦以“文艺之道”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以载道”,他说,不论是哪一种文艺的样式,文艺所承载的精神就是文以载道,是人的精神在作品或文艺中的体现,所以文艺价值归根结底还是人的价值观的塑造。媒体、市场或名利对文艺的各种冲击和影响最终是影响人心。同时我们也要遵循文艺的本质和规律,在市场经济人心被物欲极大地激发和遮蔽的时候,更要提高警惕。

“提出文艺价值重构显然是对意义虚无的反抗和意义重建的试探,但如何重构似乎又不是批评界内部所能解决的,因为任何一种批评都和一定的社会存在相联系,只要社会存在不提供新的可能性,目前这种批评现状就会延续下去,试图改变它的所有努力似乎都是徒劳的。”评论家解玺璋说,尽管如此,我们也并非无所作为,有些问题仍然值得深入探讨和思考,至少商业文化带来的虚无感已经使它只提供享受的许诺打了折扣,人们会越来越不满意这种享受,而试图寻找更多的东西,这种渐进式变化也许就蕴含着重构批评价值体系的机会和可能。

各艺术门类的资深专家和青年文艺评论家还结合当前多个艺术领域的文艺发展现状,深入探讨了文艺价值重构的艺术尺度、全媒体时代的写作与批评、多媒体对当代戏剧的渗入与改变、媒体时代舞蹈价值的坚守与重塑、全媒体时代的音乐生态建设等理论话题。

有学者认为,在全媒体背景下,文艺理论潮流多变,取向各异,面对纷繁复杂的新环境,作为对文艺创作进行臧否与引导的文艺评论,更应该高屋建瓴地站在历史、社会、时代和政治的高度,对当下的文艺创作进行科学认知和宏观把握。要进一步加强文艺评论家的主体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发挥文艺评论对创作的巨大推动作用和引导功能。

艺术如何应对全媒时代

全媒时代对美术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手机微信已经成了美术信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中国美术家协会等国家级专业团体和单位都建立了微信公众号,一些社会性的艺术机构,如画廊和拍卖公司,都通过微信来传播声音,艺术家个人,甚至美术批评、美术理论的研究文章也通过微信传播,美术界的很多事件实际都在通过微信形成热点效应。

从种种迹象来看,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了美术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对艺术家们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中国国家画院画家宛少军表示,新媒体美术传播有几个主要特征:美术信息从制作到传播更加快捷,信息量大,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所有信息都处在微信同一个平台上,新媒体传播可以互动参与,自媒体成为一个非常主要的形式。

这些特征打破了纸媒传统时代信息传播的秩序或价值判断,其积极方面是促进了美术信息的快速交流和传播,打破了过去所谓主流或官方传统信息发布的垄断格局,加速并放大了个人展示;消极方面是对美术作品中的感知区域造成了浅表化,催生了浮躁心理,优秀的作品被淹没在了信息海洋之中,主流的价值观则越来越趋向于弱化。

谈到如何重建艺术价值观时,宛少军认为,新媒体时代对艺术水平的判断带来困扰,一个重建的价值观可能是多元共存。用美术自身的内部价值观判断也是混乱冲突,如传统被现代否定,现代被当代否定。另一方面,艺术价值观的混乱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市场的影响,由于全媒体时代的艺术与市场深度融合,甚至完全统一,批评也被市场化了。

“市场和艺术不再能够彼此分开。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没有谁更有资格说我更具有学术性,我更具有资格来评判别人水平的高低。”宛少军说,市场消解了艺术水平高下的价值判断,新媒体的作用正是在于消解了主流声音,艺术作品真正的价值可能就像美术史一样,只能有待于历史来检验。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党宁注意到一个现象,对戏曲来讲,继承几乎是传统样式的复述再现,发展几乎就成为东西方文化嫁接的果子。他不反对跟西方文化进行一次嫁接,这种做法很有价值;另一方面,传统应该具有双重性,假如中国传统的精神不能为现代生活所用,不能适应现代生活,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就会受到怀疑。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周岚从自身经历谈起,感觉这两年摄影市场大幅度下降,最大的改变就是影像的民主化,“过去摄影还是技术性很强的行业,机器很难把控,后来出现了傻瓜相机,再到数码摄影完全普及,再加上手机摄影的铺天盖地,影像变成了全民盛宴”。周岚认为,全媒体较之于新媒体,不同之处是自媒体的增加,自媒体的出现势不可挡,即便小范围内也有很强的爆发量。但是也有不变之处,即付诸于艺术品的精神追求没有变,探索没有变。

文艺发展 篇4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科学发展观。

“文艺”这一概念, 有的人认为是“文化艺术”。有的人认为是“文学艺术”。分解开来, 即为“文化”、“文学”、“艺术”三个词。“文化”在中国的战国末期, 儒生编辑的《易经》上说它是“观乎天文, 以察时变;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这里的“天文”, 是指时序变化的天道自然规律;这里的“人文”, 是指人与人之间交错复杂社会关系的人伦社会规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治国者既要观察“天文”, 了解自然变化的规律, 又要观察“人文”, 了解人们的复杂关系和社会变化规律, “以文教化”, 让天下人都遵守礼仪规矩, 天下就得以治理。这里的“文化”, 既包括人与自然主客体及其关系的内容, 又包括人与社会主客体及其关系的内容, 也包括意识形态的内容。发展到现代, 人们把文化定格为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这是被人们称作的“大文化”、“广义文化”。“大文化”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 既包括自然物质存在, 又包括社会物质存在, 既包括主体, 又包括客体, 既包括决定被决定的关系, 又包括反映被反映的关系, 还包括作用反作用的关系。反映出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实践论、认识论的内容。现在人们一般所说的文化, 是排除了人类实践创造的物质财富的那一部分内容, 专指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知识、信仰、法律、道德、习俗, 及个人的智力、能力、习惯等内容。有的人也把它称之为“小文化”、“狭义文化”。这部分内容, 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属于意识形态。

“文学”一词, 在我国最早见于《论证.先进》“文学子游、子夏”。这里的“文学”, 是指“文章博学”, 即泛指文化学术, 具体些说:先秦时期的“文学”, 包括文、史、哲、经、教等各方面的著作, 其中只有少数是文学作品。到了西汉, 文章与学术开始分离, 词章之作称之为“文”、“文章”, 学术著作称之为“文”, “文学”。发展到现代, “文学”被认为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 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作品, 其中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 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的内容。

“艺术”是指人们运用语言文字、肢体动作, 线条构图、色彩变化、声带音响、音乐曲调, 服饰道具、刀工雕塑、建筑园林等等手段构造的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产品, 并以此表达创构者的思想、感情, 供人们审美、欣赏达到美的享受的意识形态。艺术源于人类的社会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 成于艺术人的艺术生产和创作实践, 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社会性、相对独立性, 继承性和独创性。由于表现形式和划分视角的不同, 具有多种不同的分类, 一般地分为文学、音乐、绘画、舞蹈、雕塑、建筑、戏剧、电影等等。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 艺术是人类特有的, 供人审美、欣赏、幸福、愉快的意识形态。

总之, 人类的文艺, 包含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反映了当今世界上人类知识、智慧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是最全面、最系统、最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践观、认识观、发展观和方法论。我们所说的科学发展观应该包含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中, 而不能游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外, 否则就会变成各个阶级、各个政党, 剥削、侵略、压迫、掠夺者与被剥削、被压迫、被侵略、被掠夺者, 好人与坏人, 贪污、盗窃、土匪强盗、卖淫、嫖娼、吸毒贩毒、贩卖妇女儿童者、汉奸、卖国贼都可以把自己的发展观说成科学发展观的那种东西。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其各个要素上, 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要素、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关系、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内容, 所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指导思想理论和科学的发展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科学理解、切实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去指导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创新。

二、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指导文艺实践活动, 是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正确途径。

根据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原理, 我认为要首先抓住以下几个基本途径:

1、各种形式的文艺, 都是自然和社会客观物质存在的反映, 客观世界和人们的生活, 是文艺的源泉。文艺人, 要从事文艺生产、创造文艺精品, 就要深入到现实的自然、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中, 去观察、感觉、体验、实践、认识, 运用自己的艺术手段, 进行创作、生产、构建出反映自然美、社会美、思想美、人际关系美的艺术成品来。如果脱离实际、脱离实践, 就成为无源之、无本之木, 就不会生产出优美的艺术品。

2、实践是有意识的主体与客体发生关系和作用的桥梁, 文艺人要有目的、有意识、主动地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在自然与社会实践中去产生感觉、知觉、感情、思想、意识, 创作出精美的艺术作品, 反映出客观世界的秀美, 人们高洁的精神面貌和文艺人自己美好的愿望及深挚的感情来。

3、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反对从西方资产阶级那里贩来的所谓普世价值观, 坚持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群众服务;反对为金钱服务、为资本服务、为掠取人民币服务, 为占人口总数百分之几的腐败者、复辟者、剥削者、压迫者、侵略者、掠夺者及汉奸、卖国贼服务。

4、要虚心地向古今中外的艺术精品、优秀艺术人的优点、长处学习。反对生吞活剥地不学好的学坏的, 不学精华学糟粕, 不学优秀学肮脏, 把精神毒品、文化垃圾弄到中国毒害人民群众。

5、要遵循文艺产品特别是文艺精品的使用价值和欣赏价值相统一的原则, 创造出更多的既好用又好看的优秀文艺产品来。

三、掌握文艺生产创造的特殊规律, 坚

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打破平庸、创造条件、艰苦奋斗、奋勇拼搏, 取得文艺上的突破, 是创造出巨大、惊人的业绩的诀窍。

文艺部工作发展规划书 篇5

从去年加入校学生会文艺部到现在,转眼之间,已经近一个学年了。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我经历了很多,体味了很多,感受了很多,当然,也成长了很多。

记得在去年10月份初入我们学校学生会文艺部的时候,我对我们的校学生会文艺部、对我们整个校学生会都不是很了解。随着在部内与学长学姐的交流,随着一次一次活动的策划准备与举办,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的对我们的文艺部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工作上也变得越发活跃和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每一次的工作中去,与大家一起,把每一次的工作做好。

在大一的上半个学期,我们所做的工作,基本上都是在大二的学长学姐的帮助指导与分配下完成的。那个时候的我们,不论在工作能力上、对部门活动的了解上或是经验上都还远远不足。

十二.九合唱比赛,是我们大一的新上干事接手的第一个活动,通过这个活动,让我们对我们文艺部的工作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虽然我们的工作异常简单,只是在学长学姐的指挥之下,做一些比较具体的体力劳动,但正是这些活动,让我们认识到每一项工作都要细化到每一个细节,这样才能做到完美。而后,我们又经历了许多各式各样的晚会,每个学院的院周晚会我们都会去观摩,作为我们学习的一个机会,偶尔也会为他们帮帮忙,也当作锻炼自己工作能力的机会。传统文化展示会,一二九合唱比赛,让我们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文艺部是以“活跃校园文化气氛,丰富广大同学业余文化生活”为宗旨,积极、活泼、有效地开展各项校园文艺活动的职能部门。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一、计划、组织和协调各学生组织和开展的文艺和文娱活动;

二、与各学院学生会的文艺部保持联系,配合学生文艺工作,及时反映同学的愿望和要求,促进文艺工作的进步和同学们文艺素质的提高;

三、发动并组织同学参加课余文艺活动,并与兄弟部门形成合作,优势互补经常交流并合作组织活动或演出; 四、组织并承办好各次比赛和晚会。而作为文艺部部长我觉得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做好文艺部的日常工作,包括负责文艺部工作计划的督察、落实和工作总结,负责本部门成员分工工作。

二、全面计划、组织、协调、指导各年级学生组织的文娱活动。

三、根据学院对校园文化的总体要求和本院的特点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的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文化娱乐活动的内容形式,使文艺工作能顺利有序的开展和进行。

四、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完善工作方法、工作制度,及时向有关领导和老师汇报文艺活动开展情况及相关问题.五、加强和文艺部成员的沟通,定期召开文艺部工作例会,总结经验教训,找出不足并加以改进。

六、遵守学生会组织纪律,遵守学生会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支持学生会全面工作。

七、完成老师和有关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工作设想

如果我真的有幸当上了文艺部的部长,我想我会在部门建设与活动举办两个方面着手开展我的工作这些活动,一、部门建设 : 1.思想建设

理论指导实践,只有正确的理论才能引导出正确的实践。一个团队的建设,更离不开思想理论的建设。我认为,在我们学校学生会的现阶段,思想理论的建设,是当前学生会工作中相对薄弱的一个环节。因此也更加有必要抓好部门的思想建设。

2.制度建设

文艺部在校会中可以说是很活跃的一个组织。大家都奋斗在文艺工作第一线,能歌善舞,异常活跃。但文艺部同时与其他任何校会的部门一样,是一个组织。作为一个组织,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制度作为保障。现在的文艺部,虽然有一整套比较完整的制度,但我觉得这个仍然不够完善,应该再细化一下,具体一下。如加强对例会出席的要求,完善日常工作活动的请假制度等。

3.组织建设

文艺部现在的工作中,已经有了良好的分工与合作。但现在的文艺部,并没有将责任落实到分工后的个人。因此,我想在今后的文艺不工作中,将工作组细化,同时设立各工作组组长。具体有:灯光组,剧务组,催场组,音乐视频组。各个组的组长带领着自己的小组,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通过这样调整我们文艺部的组织结构,给了更多的人实在的权利,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热情,同时也将责任落实到工作组,落实到人。

4.文化建设

每个部门都有每个部门的文化,文艺部更是如此。一直以来,文艺部的气氛是轻松快乐的,我们会将工作重点,放置于把文艺部建成一个充满亲情的大家庭,让大家在一起不分你我,甚至不分性别。树立我们是一个不能分离的整体,我们是一家人的意识,让我们的部门人心最齐。

二、活动举办 1.做好传统活动

文艺部的活动有很多,其中有几项,是每年都要做的传统:一二九合唱比赛、传统文化展示会以及最受瞩目校园歌手大赛。在工作中,我会首先抓好这几个传统活动,这些活动,都是很重要的校级大型活动,我会力求在办好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出一些新的点子,大胆的引进一些新风格的节目,在形式能容上有新的东西,让人眼前一亮。

2.打造精品品牌活动

一个部门,应该有一个部门的代表性活动,就仿佛这个部门的招牌。文艺部更要有几个代表性的品牌活动。我们会将传统文化展示会打造成为文艺部的一项标志性比赛。除此之外,我想我们文艺部还会打造一些前人没有设立的比赛,如喜乐会,才艺比拼等等。

文艺部的目的在于让大家在学习中让自己的身心得到适当的放松,相信文艺部会尽最大努力做到最好,并与各部紧密联系、配合,一起做好本部门的工作。

辽宁文艺广播融合发展现状浅析 篇6

关键词:辽宁广播电视台 文艺节目中心 亮点

一、辽宁广播电视台广播文艺和电视文艺的重组融合背景

为贯彻中央和辽宁省关于做优做大辽宁文化传媒产业的要求,深化辽宁广播电视台体制改革,辽宁广播电视台合并广播文艺频率(以下简称文艺广播)和电视文艺频道(以下简称文艺电视)组建辽宁广播电视台文艺节目中心(以下简称文艺节目中心)。文艺节目中心将成为辽宁广播电视台深化体制改革、加强资源整合、促进事业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这一整合将集中辽宁广播电视台内的广播电视文艺资源,充分挖掘其人力、物力等多方面潜力,全力调动台内一切可利用的广播电视文艺元素,让文艺广播和文艺电视资源产生“化学反应”,推动辽宁广播电视台文艺事业的大发展。

广播电视合并重组后的广播电视文艺资源将如何整合、配置?文艺广播如何运用和调动电视文艺元素,使其成为新的发展空间,拓展新的发展领域?这些课题构成了合并重组后的辽宁广播电视台文艺节目中心管理团队的首要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把握广电整合的大背景。

在广电整合重组的大背景下,如何发挥文艺广播优势,要从广播行业的整体现状去分析。所以,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广播行业的现状。

二、广播行业的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电台近280座,广播电视台超过1900座,开办广播节目2420余套。自2002年至2010年底,专业化频率的增长达到了50%以上,广播人口覆盖达全国人口的94.48%,中国城乡居民拥有收音机达5亿台,全国广播听众已超过12亿人。

2006年广播广告收入为59.01亿。到2010年底,广播广告以及广播行业内的相关产业收入总和逼近百亿元大关,广播广告实现连续7年快速增长。2010年底广播广告增速不低于电视广告增长速度,广播广告更加注重品牌广告的投放,但医疗专题广告在部分电台中还占有一定比例。以下的图1、2、3分别为我国听众收听广播的主要目的、听众的收听工具、听众的收听场所等结构图。

图1 中国听众收听广播目的示意图

图2 中国听众的收听广播工具示意图

图3 中国听众收听广播场所分布图

对于辽宁文艺广播而言,有超过50%的听众,是在家中收听;近31%的听众,在车上收听;近20%的听众,在移动中收听。其中40%的听众每天收听的时间超过半个小时。图4、5分别为辽宁文艺广播听众收听场所分布图和收听时长结构图。

图4 辽宁文艺广播听众收听场所分布图

图5 辽宁文艺广播听众收听时长结构图

三、广播电视文艺重组融合的亮点

随着辽宁广播电视台文艺广播与文艺电视的深度融合,辽宁文艺广播归入文艺节目中心,文艺广播由原来的“单边作战”发展到了与文艺电视合作的“双边作战”,文艺广播和文艺电视以其各自优势和特长实现相互扶持、共同发展。辽宁文艺广播在优化资源配置、资源共享、重塑文艺广播品相等方面获益匪浅。同时,辽宁文艺广播也通过广播手段和传播方式扩大了对辽宁电视文艺节目的宣传,从而增加文艺电视的受众群体,让文艺广播节目和文艺电视节目相得益彰。这一点在文艺广播对于电视栏目《明星转起来》《新笑林》的推动,以及辽视春晚倒计时和现场报道中体现得比较突出。

文艺节目中心追求的是实现文艺广播和文艺电视资源整合的利益最大化。对于文艺广播而言,在充分考虑自身的人力资源、节目资源和广告比例以及覆盖发射等诸多因素,不失掉自身多年形成的品相特色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调动电视文艺资源,使其对文艺广播进行补充和融合,借助文艺电视注重画面与声音有机编排的理念,强化文艺广播的娱乐特色,提升文艺广播的社会影响力。辽宁广播电视台文艺节目中心组建以来在以下几方面呈现亮点:

1.娱乐节目的融合与资源共享

广播文艺将《明星转起来》《新笑林》《欢乐集结号》等电视栏目进行音频处理、重新编辑,制作成适合于在文艺广播中播出的节目,从而实现了电视娱乐节目的二度开发。同样,广播娱乐节目电视化的做法,也受到了听众和观众的欢迎和认同。

2.音乐节目的融合与资源共享

在这一点上,最突出的就是文艺广播和文艺电视在辽视春晚上的合作。文艺广播和文艺电视在辽视春晚上明星资源和音乐资源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共享。辽宁文艺广播在辽视春晚播出后,精选部分优秀作品在文艺广播的《中国歌曲音乐先锋榜》栏目中打榜播出,并通过全国卫星音乐协作网成员台在全国范围内推介展播,扩大了辽视春晚的影响力,借助于广播这一大众媒体的传播平台,辽视春晚进行了可持续性的宣传推广。

3.听友服务类节目的资源共享和融合

这一点,在辽宁文艺广播《听友俱乐部》栏目表现得非常明显。文艺广播和文艺电视深度整合后,双方的二次营销效应得以彰显。《听友俱乐部》主动伸出橄榄枝,为来辽视文艺频道录制节目的诸多名人录制了适合在广播中播出的节目,并为他们举办了见面会活动。知名人士于丹、蒋雯丽、孙淳的见面会反响都特别强烈。在见面会活动举办时,文艺广播又得到文艺电视的配合,利用电视资源丰富了文艺广播活动的外延。

4.品牌活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这一点在辽视春晚上表现也十分突出。整合后的辽宁广播电视台文艺节目中心全员动员,共同投入到辽视春晚的节目制作中,辽宁文艺广播和文艺电视在人力资源、节目编排方面实现了“一盘棋”效应,辽视春晚有了两个造势和播出的平台。文艺广播的采编人员全程参与辽视春晚的策划和采访。

辽宁文艺广播将辽视春晚的歌曲在前期的春晚预告中播出,并随时穿插参加演出的明星电话连线,即时与听众互动。辽视春晚现场,辽宁文艺广播的主持人、记者兵分多路,穿梭于辽视春晚的演出现场,进行现场互动连线直播,第一时间让听众通过辽宁文艺广播听到了来自于辽视春晚最鲜活、最直接、最生动的报道,使辽视春晚得到电视画面外的广播同步播出,丰富了辽视春晚当晚播出的最新信息,让听众和观众立体化地享受到了来自于四面八方的辽视春晚动态信息,同时也丰富了辽宁广播文艺节目的内容。

四、辽宁文艺广播的未来

最后,笔者展望一下辽宁文艺广播的未来。辽宁文艺广播将充分利用现代视频直播手段延伸网络在线收听和直播,使其广播电视文艺节目延伸到一个网络播出平台,最大限度地扩大文艺广播和文艺电视的覆盖面和受众群体。辽宁文艺广播将充分挖掘和利用辽宁文艺电视元素,力争在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播出平台上打造和拓展网络在线广播文艺视频播出平台,为辽宁文艺广播的品相提升,为辽宁文艺电视各类文艺活动的对外宣传拓展空间,营造文艺广播、文艺电视、网络在线收听收看三位一体的资源配置和节目共享空间。

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群众文艺 篇7

一、群众文艺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 群众文艺能提高民族素质

要想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 使人们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得到很好地提升, 我们需要大力创作和弘扬那些理念崇高, 抨击假恶丑, 传扬真善美的文学艺术。因此, 在进行群众文艺作品创作时应充分开发其深度与广度, 塑造和弘扬伟大的时代民族精神。我国的群众文艺作品内容非常丰富, 不仅有不同时期各类英雄豪杰勇闯天下、惩恶扬善、保家卫国的伟大事迹, 也有平凡人为了爱, 为了家, 为了幸福, 为了生活而坚毅勇敢、奋力拼搏、相互扶持的动人。这些文艺作品通过讴歌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以及勤劳、善良、勇敢等主流意识, 影响着群众的价值观与品质, 进而有益于提高我们的民族素质。

2. 群众文艺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艺的基本功能在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在享受艺术的同时心灵得到充实, 精神境界也受到提升。文艺作品要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 刻画他们的生活现状。尽管文艺的创造极具个性化的特点, 但一旦被推向社会, 它就关乎欣赏它每一位群众而非只是创作者本身。所以文艺家应该有社会责任感, 不让商业利益左右创作, 而应在创作过程中要明智地选择社会题材并正确评价社会现实, 从而创造出优秀的文艺作品来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二、构建和谐社会对群总文艺的基本要求

1. 群众文艺作品要求精

群众文艺精品体现着群众文艺最高水平, 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先进文化。通常, 文艺精品都有一些共同点:首先, 它们都立意高, 富有民族特色、强烈的时代特征以及鲜明个性艺术风格;其次, 它们因贴近群众生活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从而被人们广为流传。在流传的过程中, 人们通常会受到这些文艺作品的鼓舞和引导。

要构建和谐社会, 就要求群众文艺作品能够极力追求精深的思想、精美的制作、精湛的技艺以及内容和形式上的完美统一, 经过时间的推移仍然能够引导人积极向上, 进而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2. 群众文艺作品要源于生活

文艺作品应该是是源于生活, 而又高于生活的。群众文艺作品的创作灵感应该是来自于文艺作品创作者在深入感受生活后对生活有所认识和感悟, 并抓住了生活中的一些好的素材, 进而创作出贴近生活的文艺作品。只有这些贴近人们生活的文艺作品, 才能让群众在欣赏文艺作品的过程中感同身受, 才能让群众喜欢文艺作品, 进而受到其鼓舞和慰藉。

3. 群众文艺作品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相应的, 我们也有传承多年的中华文化。同时, 我们中国地大物博, 各区域也都有着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艺术。对于这些, 我们都应该不遗余力地传承和弘扬下去。

同时, 艺术创作还应对当时社会的审美标准与时代精神有充分的展现, 这样才能经得住时代和社会的检验。

三、和谐社会中群众文艺的发展

1. 营造创作环境

由于创作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 我们需要为其营造一定的创作环境。首先, 要为群众文艺创作者提供人、财、物的支持, 不让他们为物质条件所困扰。其次, 要营造良好的创作氛围和精神环境, 尊重群众文艺创作者的人格, 让他们能自由地创作, 并充分地展现才能。最后, 还要加紧培养群众文艺创作人才, 并让他们在群众文艺创作中能够充分发挥其带头的作用。

2. 完善创作机制

要保障群众文艺的创作, 需要在尊重艺术创作规律和符合群众文化工作规律的基础上, 建立健全、合理、科学的创作机制。首先, 要完善激励机制。要为群众文艺创作人员指定创作任务, 编制考核指标, 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同时还要开展影响力大、层次高的评奖活动来激励群众文艺的创作。其次, 要制定管理机制。要为群众文艺作品的创作制定创作规划和管理办法以提高创作水平, 加快创作效率。

3. 提高创作意识

整体而言, 要想群众文艺创作能够又快又好地发展, 需要群众文化事业单位和主管部门对其进行正确引导, 其中提高创作意识是必不可少的。首先, 要提高主流意识。文艺主旋律不应总禁锢在一个或极少数内容里, 其取材范围应该广及可以真实地展示社会境况、表现人民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以及充满人性和真善美、体现社会进步趋势等的各种内容。其次, 要树立精品意识。各类群众文艺精品是群众文艺创作品位的代表, 在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的当代, 要想群众文艺作品不过时, 必须树立起群众文化精品意识。最后要提高传播意识。群众文艺是群众对自然界以及社会生活现象本质认知的最好的体现, 它使得群众能够认识社会, 然后改造自身并去适应社会。

4. 创新群众文艺的题材和形式

现如今, 我们的创作领域正因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化而大大被拓宽。无论是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还是这个时代本身都能作为群众文艺创作的良好素材。在确定题材、构思好作品后, 创作者就需要考虑以何种形式来表现。迫于表演人才的限制, 创作者必须在创作初期就根据题材与思路敲定表演形式, 这样才能保证群众文艺作品的表现效果。

总而言之, 发展群众文艺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塑造和提高民族素质, 使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而构建和谐社会也对群众文艺的创作提出了求精、源于生活、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基本要求。此外, 要发展群众文艺, 需要营造创作环境、提高创作意识、创新群众文艺的题材和形式, 这样才能创作出有益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群众文艺作品。

参考文献

[1]李长春.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J].求是, 2006 (5) .

[2]李美玲.浅论艺术设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学术版, 2009 (21) .

[3]宋清.充分发挥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学术版, 2011 (11) .

兵团文艺演出业发展问题研究 篇8

关键词:兵团,文艺,发展

从产业的角度文化演艺是指商业性或营业性的演出, 包含以下几个基本涵义:第一, 必须是以盈利为目标, 通过一系列市场化的运作方式获得经济利益;第二, 它的方式是面向大众的现场演出活动。文化演艺业的商业性决定了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作性质。同时因为文化演艺是最具有精神影响力的活动, 因而它在文化产业中也是最具有特殊性的门类。随着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文化演艺单位也由此前的事业性质逐步转变为企业性质, 文化演艺业也从此开始逐步形成和壮大起来, 文化演艺的经营管理方式也日趋多元化, 文化演艺的市场属性也为社会所认识, 随着各类演艺公司、经纪公司 (包括经纪人) 的涌现, 文化演艺市场的主体日益丰富和多元, 文化演艺市场也日趋成熟, 文化演艺业的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兵团文化演出业的发展向上可以追溯到兵团成立之初, 1954年10月兵团成立时起, 就在所属部队中相继开展“兵写兵、兵演兵、兵唱兵、兵舞兵、兵画兵”的“五兵活动”。1955年、1959年先后制订和颁发《生产建设兵团团俱乐部工作细则》、《生产建设兵团连队及相当于连队俱乐部暂行条例》以及《团场业余演出队工作条例》等文件, 提出“处处有歌声、月月有晚会、经常做工作、假 (节) 日有活动”的活动要求, 使20世纪60年代兵团的群众文化活动得到广泛开展。在节假和公休日组织各种晚会, 举办各类球赛, 已形成稳定制度。进入80年代后, 群众文化活动不断深化, 向多层次、多侧面、高质量的方面发展。截止目前, 兵团2/3的团场都有文化艺术节和职工业余文艺演出队。曾先后举办4次全兵团职工业余文艺汇演。 兵团1989年组队参加新疆第二届艺术节, 获优秀组织奖。1997年7月香港回归的时候, 兵团举办大中专院校文艺汇演, 演出十几台大型文艺节目。1999年6月, 举办兵团首届少儿文艺汇演, 来自兵团16个师级单位的600多名少年儿童参加为期11天的演出。近年来, 兵团各直属艺术表演团体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 把文艺直接送到团场、基层连队和田间地头, 受到广大农牧职工的热烈欢迎, 在文化活动方面开展的极富有成效。请看以下的一组数据:

通过兵团年鉴最近几年数据看出: (以事业编制) 从2011年能到2014年艺术表演团体没有任何的增加, 都是9个;按就业人数数量统计, 2009年的文化演出业的数量仅为760人, 而到2013年的文化演出业的数量仅为779人, 通过这两组数据可以看出, 兵团在文化演出方面的力量是何其的薄弱, 无论是演出数量和演出人数, 对于拥有257万的兵团人口数量来说, 平均三十万人才有一个文化演出团体, 平均三千人才有一个文化演出者。从产业化的角度来看, 兵团的文化演出业仅仅停留在原始的发展阶段, 虽然也创作一些很好的作品, 比如《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就是各文化事业单位组织在团场组织几场活动, 远远未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结合兵团文化开发出兵团文化演出市场需要的产品供应整个市场。结合文化演出产业化的标准, 可以肯定的是兵团的文化演出业还是以没有独立经营权的文艺单位演出为主, 甚至连一个产业化的雏形也没有看到。

关于兵团的艺术教育、艺术培训、社会娱乐业和其他文化行业的最新统计资料比较缺乏, 并且大部分都是从文化事业视角记录的关于文化发展的一些资料。根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志》记载, 自1981年兵团恢复建制以来, 各级文化管理部门共培训文化管理干部、专业文艺人才、群众文化和少儿文艺活动骨干共千余人次。自19世纪80年代以来, 兵团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人员到其他省市和地区的各类音乐、戏剧、艺术院校培训的达420多人次, 占在职人员的50%。据统计, 近5年兵、师、团三级文化部门共举办群众文化骨干培训班95期, 培训2694人。举办少儿文艺骨干培训班33期, 培训1196人。农八师石河子市文化中心从1981年以来, 举办美术、书法、摄影、声乐、舞蹈培训班80多期, 培训2169人。各种形式的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兵团文化队伍, 特别是专业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关于兵团辖区内的文化市场,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团场小城镇建设的发展, 2012年底, 兵团有歌舞厅、卡拉OK厅、电子游戏厅、台球厅、音像室等各类经营场所2880家, 从业人员万余人。从以上可以看出, 关于兵团文化产业的发展资料很少, 并且缺乏最新的数据。可以看出, 兵团文化产业的发展现依旧处于起步阶段, 很多方面仍处于萌芽时期。

笔者认为兵团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其原因如下:一是兵团分布在新疆自治区的各个地方;二是在部分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上兵团与自治区有相似性;三是由于兵团的特殊体制, 兵团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不发达, 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反映兵团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特点。

综上所述, 兵团的文化演出业发展虽然每年保证一定数量的演出活动, 但整体演出业基础十分薄弱, 没有产业化的运作, 发展陷于停滞阶段, 必须走产业化发展之路。石河子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屯垦戍边历史经验研究》课题成果。

参考文献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

文艺发展 篇9

文艺创作繁荣的动力在于创新。只有创新,文艺才能充满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创造新的奇迹和高峰。文艺的创新是多方面、全方位的,主要是机制、内容、形式、理论的创新。在机制创新上,首先从改革评奖方法入手,引导创作趋向,调动文艺家的创作积极性。

文艺评论与文艺创作相生相伴、相辅相成,积极健康的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它既是优良传统,又是时代要求;既是有力武器,又是苦口良药。文艺评论旨在引导,重在评判,难在批评,关键在说真话、讲道理,目的在推动文艺蓬勃而健康的发展。当前,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和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文艺创作中出现了少数作品消解理想信念和主流价值,片面追求娱乐化等不良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价值取向,冲击了道德底线。这显然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而文艺批评的缺失、缺位,失语、失言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此,省文联坚持把文艺评论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切实加强对文艺评论工作的组织和引导力度,在组织建设、激励机制、阵地建设、评论导向等方面做了大量创新性的工作。

文艺发展 篇10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 长期以来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地位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他们的市场准入、财税支持、资格认同、人才培养、职称评定等方面还不具有与国有院团同等待遇, 这种状况制约了民营表演团体的进一步发展。在市场经济模式在我国逐步成熟的今天, 民营表演团体的发展相对滞后了。为此, 文化部、财政部、人事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出了《关于鼓励发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意见》, 其目的就是通过鼓励发展民营表演团体, 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和民间文艺工作者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把演出市场活跃起来,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一、发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意义重大

鼓励民营表演团体的发展, 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1. 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六中全会又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社会和谐首先要发展, 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同时还必须注意发展的协调性。因为如果长期发展不协调, 不仅发展本身难以持续, 而且会引起社会不和谐。构建和谐社会不仅要缩小不同社会群体经济方面的差距, 还要缩小包括精神文化在内的社会发展方向的差距。民营表演团体的发展就是要弥补城乡在文化消费、文化生活方向的差距。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和城乡和谐发展。

2. 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作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这就必须加快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当前, 我国文化发展不平衡问题还非常突出, 广大农村文化生活还相对贫乏,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除国家要加大投入, 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外, 更重要的要靠发挥基层群众自身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来自于民间, 服务于民间, 是农村演出市场的主力军。他们和国有院团互为补充, 在农村文化建设中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3. 对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放文化艺术生产力、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改革的重点就是培育市场主体, 发展壮大文化产业。一方面要通过经营性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发展一批具有实力和竞争力的大中型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文化产业, 形成以国有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是我国演出市场的重要主体, 长期以来他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所以尽管存在着资金微薄、经营粗放、道具简陋、艺术水准不高等不足, 但却以灵活多样的办团方式、特点鲜明的地方风格、充满生机的营销机制、不畏艰苦的创业精神等优势, 赢得了市场, 赢得了观众, 实现了演出资源的最佳配置,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就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供了经验。目前国有院团改革比较艰难, 进入市场怕没活力。发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也是破解国有专业院团改革难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4. 鼓励促进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发展是文化市场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文化市场这几年来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 基本走上了规范健康发展的轨道。从2003年起, 文化主管部门调整了工作思路, 一手抓管理, 一手抓繁荣, 加大了抓繁荣发展的力度, 用繁荣发展促进规范管理。文化市场管理部门在繁荣发展健康的文化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演出市场还存在一些严重的无证经营现象, 不管有无资质是个人都可随便组织演出, 以低价位冲击、竞争市场, 直接影响正规民营团体的市场发展。

二、我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呈现良好势头

演出市场以国营为主导, 以民营为主体, 适应广大群众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是大势所趋, 是发展的必然。随着改革开放、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得到了迅猛发展, 并已成为整个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呈现出以下突出特点:

1. 是异军突起, 民营文艺表演团体近年来发展迅猛

近几年来, 我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速度很快, 在全省每年的演出场次中, 民营团体的演出就占了60%以上;民营表演团体的迅速发展充分弥补了国有演出团体数量上的不足, 壮大了演出队伍, 培养了一批演艺人才, 活跃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 满足了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的需求, 填补了演出阵地的空白, 为我省文化市场的繁荣作出了突出贡献。

2. 是民营表演团体各具特色, 演出内容异彩纷呈

“艺术品种全、各具特色”。这是我们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突出特点。他们当中, 综合性艺术演出团体中占居全省民营表演团体的“半壁江山”。有各类歌舞团体 (包括民族歌舞、现代歌舞以及民间舞) 等。另外, 全省还有各种地方戏剧各种乐团, 还有杂技、魔术团队等。综合性的民营艺术演出团体, 主要是以灵活方式, 多层次、多渠道地承办各种演出,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比较可观。

“演出形式多样、内容异彩纷呈”是我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又一个突出特点。既有地方戏曲又有推陈出新、不断发展的杂技、马戏、魔术以及现代流行音乐和歌舞等等艺术形式。他们常年深入农村、企业、部队、学校演出。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

这些事例, 都不同程度地说明民营表演团体的演出水平在不断提高, 演出渠道在不断拓宽, 并已经逐渐由国内走向国外, 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

3. 是运作机制灵活, 适应演出市场需求

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在演出市场当中嗅觉灵敏、机制灵活, 这是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又一个特点。因为民营文艺团体的演出, 是由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来决定的。所以, 是求生存决定了他们必须要嗅觉灵敏、机制灵活。不但演出机制要灵活, 而且用人机制、分配机制也要灵活。

为了求生存、求发展, 我省的民营表演团体有的走出本地区, 走向南方各大城市, 演出具有燕赵风格的文艺节目;有的则远到偏远山村去演出;也有的仍然把目标瞄准本地农村市场, 坚持把常年送戏下乡作为立团之本, 一切工作紧紧围绕为农民演出、为农民服务。他们的团体规模小, 演员精, 费用少, 灵活机动。大部分都有自己交通工具和演出器材, 演出成本低, 利用自己办团的优势开展演出活动。我省有的偏远山村经常没电, 环境非常艰苦, 他们有时是点着蜡烛在农家的院子、屋子里演出。节目形式灵活多样、节目内容都是自编自导的老百姓生活中的事, 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小节目, 深受群众欢迎。

文艺发展 篇11

改革创新,推动“馆团合并”新发展

2012年8月,广西话剧团正式并入广西群众艺术馆,这是广西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文艺改革发展的又一重要成果。广西话剧团并入广西群众艺术馆后,大大提升了广西群众艺术馆的软硬件设施,扩充了新鲜血液,壮大了文艺人才队伍,奠定了广西群众文艺发展的基础。

罗征充分利用“馆团合并”的改革契机、深入挖掘“馆团合并”的资源优势,带领全馆打造各类舞台艺术精品,将群众文化精品化,精品项目惠民化,有效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一是编排演出常规剧目,编排话剧 《雷雨》《明天见》等舞台经典剧目,共演出94场,惠及观众达3万人次;二是加强合作剧目的创作和演出,广西群众艺术馆与天津群众艺术馆合作的轻喜话剧《幸福,下一站》广受好评;三是打造新创剧目,“馆团合并”后打造的本土话剧《老街》和音乐剧《幸福不等待》双双荣获中国话剧界最高奖——全国戏剧文化奖·金狮奖,2015年10月,音乐剧《幸福不等待》受邀参加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荣获优秀剧目、优秀导演、优秀舞美设计等七个奖项。

“馆团合并”以后,广西群众艺术馆新增了话剧表演、影视表演、儿童剧表演和普通话及演讲培训等业务。罗征同志利用免费开放工作的契机,开拓创新,将免费开放工作提升为“赛训结合”和“训演结合”的新形式。上门辅导培训,为各高校、社会艺术团体提供文艺人才培训,实现了免费开放与训演相结合的服务新形式。

锐意进取,品牌打造呈现新气象

历来,社会上一些人认为群众文化服务只是传统、业余、过时的跳跳唱唱。针对这一现象,罗征同志以活动为抓手,将传统活动越办越强,创新项目越办越新。

如广西群众艺术馆传统活动之“魅力北部湾”群众文化系列活动经过四次升级蜕变,从四个市合办发展到全区、全国、东南亚共同参与的区域性国际公共文化活动。又如广西歌王擂台赛从2万元经费举办变为依托地方力量,投入和规模扩大十几倍的全国性山歌邀请赛。再如将传统粤剧比赛发展为节赛一体的,吸引地方、社会力量支撑的品牌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近年来,广西群众艺术馆在罗征的率领下,不断改革创新群艺活动思路和形式,举办了广西首届微电影大赛、广西首届节目主持人大赛、广西首届大学生戏剧作品展演、广西首届大学生魔术比赛、首届大型亲子活动“超级奶爸”等活动,惠众拓展到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年龄阶层,不同文化水平群体。以上这些创新活动的举办,有效地改变了社会对群众文化服务的固有观念和看法,打造了一批重要群艺活动品牌,推动了全区群艺活动的深入发展。

高瞻远瞩,实现全区联动新布局

针对全区群艺活动“各自为政”“资源分散”的现象,罗征提出“全区一盘棋战略”工作思路,将全区共性项目通过资源整合实现规范与共享,个性项目实现“一域一品”特色共建。经过数年努力,全区群众文化活动特色品牌格局初步形成。一是打造以“魅力北部湾”为代表的“海洋文化”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提升了活动的影响和效果。二是打造以桂东南“粤韵惠万家”为代表的“地方戏剧文化”品牌,激活了地方戏剧文化资源。三是打造以柳州“鱼峰歌圩”全国山歌邀请赛、宜州“刘三姐杯”全国山歌邀请赛为代表的系列“广西山歌文化”品牌使广西山歌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四是以百色市“传奇句町”桂黔滇二省一区原创民族舞蹈比赛为依托的民族文化群众活动品牌也试水成功。至此,广西群文资源共享、品牌共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全区群文工作“一盘棋”发展战略初步形成。

视野宽广,谱写宣传交流新篇章

2012年,在罗征的带领下,广西群众艺术馆成功举办了“美丽家园”2012广西·天津公共文化交流年活动,初步探索出“省际群众文化交流合作机制”。此后,这一机制逐步得到完善。至今,广西群众艺术馆已经和安徽、山西、天津、海南、四川、北京、湖北等省(市)以“魅力北部湾”、全国山歌邀请赛等活动平台为载体,通过座谈会、演出、展览、调研等合作方式,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实现文化共赢。2014年,广西群众艺术馆发起和建立了广西、内蒙古、宁夏、新疆、西藏等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区群文交流合作机制。2015年,分别在宁夏、广西、西藏等自治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动。

在罗征的带领下,广西群众文化的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一是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媒体进行对外宣传报道,使广西公共文化服务日益深入人心。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广西群众艺术馆在中央、自治区等媒体发表了660篇(条)原创报道,同比增长幅度400%。二是充分利用广西群众艺术馆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做好宣传工作。经过有效改版,广西群众艺术馆网站功能不断完善,利用率和点击率节节攀升。三是积极建立全区群文信息员制度,每市级馆、县级馆各设一名信息员,及时报道各地群文活动信息,有效提高了广西群文工作宣传力度。

传承与创新是罗征高远的视野;繁荣与发展是他的目标和动力。他用岁月铸成的信念与热爱把文化做成温暖,他用丰富的实践与智慧把文化编成快乐。罗征是引领广西群众文艺发展的耕耘者,是中国文化馆人啧啧称赞的楷模。

浅谈广播文艺类剪辑节目如何发展 篇12

关键词:广播,录音剪辑

广播文艺是不断发展的艺术, 在这块舞台上, 各种新的艺术形式会不断脱颖而出, 同时也有一些艺术形式由于自身的发展滞后而逐渐退到舞台边缘, 甚至销声匿迹。广播文艺类剪辑节目的发展就是一个例子。熟悉广播的人都知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话剧·影视剧的录音剪辑在广播节目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同新闻类节目、专题类节目一起构成广播节目的三大版块。一部优秀的话剧、影视剧作品经过精心地剪辑、提炼、加工, 制作成为既能保留原作风貌, 又可以得到升华提高的录音剪辑。这些录音剪辑教育、激励、鼓舞了几代人, 至今人们仍能回味起那些精彩的对白片段。但是今天我们已经很难在广播中听到录音剪辑节目了, 各级广播电台也很少投资制作这类节目了。是录音剪辑节目因自身生命力的丧失而被历史抛弃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本文试以曾获中国广播文艺奖的录音剪辑节目《人民公仆繁森》为例, 通过对录音剪辑节目存在问题的分析、解剖, 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并在此类节目的发展方向上做些有益的探索。

一、转换艺术形式, 突出媒体特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 话剧、影视剧是以视觉为主导的空间艺术, 因此哑剧和幽默片才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广播是以听觉为主导的空间艺术, 无法体现动作、表情和时空转换等艺术因素。在对话剧《人民公仆孔繁森》进行二度创作时, 我们注意了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转换。解说词是从话剧向广播录音剪辑转换的重要手段, 在录音剪辑过程中解说词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展示作品主题。自然真切凝炼概括的解说词是展示作品主题的重要手段。由于广播录音剪辑缺少画面、布景等展示手段, 解说词显得更为重要了。话剧《人民公仆孔繁森》的录音剪辑中, 开头加人了这样一段解说词:“雪山高洁, 彩虹壮丽, 雪山彩虹怎能和你相比”。每当我们听到这首歌的时候, 仿佛又看到了孔繁森同志的音容笑貌, 想起我们四平援藏医疗队在阿里地区与孔繁森同志夕相处的那段日子。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 但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 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 但人民决不会忘记,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有这样一位共产党员, 人民的好公仆, 他的思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曾使亿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

这段铺排渲染、逐渐推进的解说词, 开篇就展示了作品的主题, 紧紧地抓住了听众的注意力。同时也树立了主人公孔繁森的高大形象, 为剧情的展开奠定了基础。与以往简单交待背景、场面的解说词相比, 更具有广播的特点, 适合于广播的表现。

二是转换时空场景。话剧、影视剧的时空转换可以直接展示, 而广播录音剪辑则无力做到这一点, 因而转换时空, 必须依靠解说词来表现。在话剧录音剪辑《人民公仆孔繁森》中。我们成功利用解说词进行了时空转换。在第四场《育孤寄情》到第五场《赤子之心》的转换上, 我们利用了这样一段解说词:孔繁森用自己的鲜血抚养两个孤儿, 把全部身心献给藏族同胞。他的足迹遍及雪域高原, 他把温暖送给千家万户。’他办学校、修公路、建电站, 结束了阿里地区点酥油灯的历史;他顶风雪冒严寒, 访贫何苦, 把党的关怀化作雨露甘霖, 点点滴滴滋润着藏族同胞的心田。这段解说词, 既介绍了孔繁森为西藏人民所做的工作烘托了人物又起了转换场景的作用, 收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三是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广播是听的艺术, 是靠声音传达给广大听众的。话剧、影视剧中常见的演员表演、形体动作在录音剪辑中观众是无法直接感受到的。此时, 解说词的适时介人, 对提示人物内心世界能起到重要作用。在第一场《辞家别母》中, 孔繁森在第三次进藏前, 一方面是党的事业的修要, 另一方面是党的事业的需要, 另一方面是离别九十高龄的老母亲。剧中孔繁森在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 解说词这样写道:“诉不尽的离别情, 割不断的慈母爱。孔繁森大步走到娘面前, 母子含泪对望, 他握着娘那微微颤抖的手双膝跪下。”与此相连的是剧中孔繁森的道白:“娘, 原谅你这个不孝的儿子吧!”一下把剧情推向高潮, 在听众面前展现了一位领导干部的楷模、人民的好公仆的高大形象。

二、精选情节结构, 适应观众需求

现在的观众并非不需要广播录音剪辑这种艺术形式, 只是他们的审美方式发生了变化。他们需要精炼、浓缩的艺术形式以适应快节奏的社会生活。要更适应这种需求, 广播录音剪辑就必须精炼, 当然这种精练是不能以牺牲情节的完整性和人物塑造的饱和度为代价的。

广播录音剪辑的表现力是受到一定限制的。话剧、影视剧中的一些以动作为主导的场景就不适于在广播中展现。因此, 对话剧、影视剧进行录音剪辑时就必须有所取舍。这些取舍要在全局观念的指导下, 做到张弛有度, 既要符合广播的表现特点, 又要保持剧情的连贯性, 使情节沿着既定的方向发展、循序渐进, 贴切自然。

话剧《人民公仆孔繁森》由六个戏剧单元组成。原剧中“辞家别母”、“雪中送炭”、“育孤寄情”、“赤子之心”、“抒怀明志”、“雪祭彩虹”六个部分容量相当。在剪辑的过程中, 我们并未原样照搬, 而是选取了高尚情操的核心部分。在“辞家别一方面是党的事业的需要, 另一方面是离别九十高龄的老母亲。剧中孔繁森在的人格、他的情操曾使亿万人的心尹为之震撼。辞家别母”、“育孤寄情”、“赤子之心”三个部分施以浓墨重彩, 在不到60分钟里完成了对人物的塑造, 也满足了观众的需求。

三、集中艺术手段, 增强声音表现力

单纯依靠声音来表现, 既是广播的弱点也是广播的独特之处, 没有画面的声音表现, 可以给听众带来较为广阔的想象空间。近来, 一些严肃音乐家反对KTV这种艺术形式就是这个道理。在录音剪辑中, 科学地利用音乐, 音响效果, 是创造优秀作品不可或缺的手段。

录音剪辑《人民公仆孔繁森》中, 成功地运用了各种声音表现形式。其中孔繁森带领援藏医疗队进行在风雪交加的雪域高原时“呼啸的风雪声”;因高原缺氧, 孔繁森和同志们那“沉重的喘息声”;孔繁森同藏族人民一起过春节时那“朗朗的欢笑声”和“欢快的舞蹈声”;以及孔繁森不幸殉职后, 人们一遍又一遍呼唤亲人名字那强烈感人的呼唤声都起到了烘托主题渲染气氛、塑造人物的艺术效果。

上一篇:中国的数字化竞争力下一篇:法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