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创作

2024-08-30

文艺创作(精选12篇)

文艺创作 篇1

摘要:本文从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中所表达的精神出发, 从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头、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文艺作品要反映人民的心声三个方面来论述我所领略到的文艺创作的发展方向, 同时对文艺创作反映社会生活作出相应的理解。

关键词:文艺创作,社会生活,发展方向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中指出, 推动文艺繁荣发展, 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新时期的文艺创作将以一副崭新的姿态立于文化之林, 文艺的全面繁荣是为了更好地反映社会的生活, 让政府更加了解人民的生活, 让人民更加理解政府的决策, 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得到更好的弘扬, 让艺术真正地走向民间, 走进人们的身边, 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一、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头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中, 习近平强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 一旦离开人民, 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朱熹曾说:“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诗虽说是指文人读书, 但应用在文艺创作之上也颇有意境, 因为我们的创作不可能闭门造车, 而是要有源头活水不断滋养, 这样才能激发创作灵感。文艺创作的内容必须要贴近人们的生活, 才能够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欢迎, 毕竟文艺创作是大众的艺术, 如果创作的内容太过高屋建瓴恐怕无法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这样的创作对于普通的人民群众而言并没有特别大的价值。

回想中国近三十年真正引起人们关注并进行激烈探讨的文艺作品, 如电视剧《渴望》《北京人在纽约》《我爱我家》, 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 文学创作中的《红高粱》《丰乳肥臀》, 音乐创作中的《回家》《好大一棵树》等, 这些作品之所以得到广泛的传播并收获好评无数, 无一不是因为它们取材于社会生活, 立足于社会生活, 并且非常好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人们从文艺作品中寻找灵感, 并从中创作出更多能够引起共鸣的文艺作品, 形成这样一个良性的循环之后, 文艺作品的创作也就走上了一条更加开阔的创作之路。

二、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

文艺作品为人们的精神生活打开了一扇窗, 这扇窗所能看到的风景应该是美好的、光明的, 而不应该是黑暗的、肮脏的, 也就是说我们所要进行的文艺创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所见的人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 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向往的。

“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真”就是真实的反映, 反映的是老百姓真正的生活状态和心理需求, 这种真是不能够被伪造和矫饰的。因为只有真实才能真正地打动人心, 而打动人心的文艺作品才称得上是杰出的作品;“善”就是要弘扬正能量, 当我们所宣扬的社会主流思想是善良, 那么所有人所接收到的讯息自然就不会是邪恶的, 当所有人都会满怀感恩, 这个世界将会变得尤为美好和动人;“美”是艺术的终极追求, 无论是直白的表达还是抽象的比喻, 文艺作品都应该是美好的象征, 都应该是对美的宣扬和追求。

三、文艺作品要反映人民的心声

在文艺座谈会上, 习近平讲到文艺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时这样说道:“社会主义文艺, 从本质上讲, 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 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

很多时候, 我们的创作者认为人民群众只是文艺创作的接收者, 忽略了人民群众的本质意义。其实, 在我们创作文艺作品时必须将人民群众看成是创作的参与者, 因为没有了他们的参与, 文艺作品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能获得巨大的成功, 其本质原因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解读, 对百姓饮食生活的全景式解析。因此, 当我们看到一道道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和食物出现的时候, 我们的情感也得到了莫大的满足。这样的文艺作品切切实实的关注到了百姓的心声, 了解了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 因此创作出的文艺作品自然而然是会获得好评和成功的。

其实, 一部好的文艺作品的标准其实很简单, 那便是它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引发大家的共鸣, 并能在更长的时间里接受艺术的考验。如今, 我们面临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 文艺创作恰恰就是人们文化生活的前沿阵地。我们不得不承认, 如今的文艺创作仍然存在着缺陷和漏洞, 但是我相信只要文艺创作者们的注意力聚集在一起, 坚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温暖的正能量, 关注最广大民众的社会生活, 反映他们的喜怒哀乐, 贴近他们的苦辣酸甜, 助力他们的梦想与期望, 才能让文艺作品的创作拥有颠扑不破的灵魂和生生不息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新华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J].现代企业, 2014 (10) .

[2]佚名.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 2014-10-17.

文艺创作 篇2

一、俯身而观是文学创作的矿藏

在《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中记录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一段话,“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在范稳老师的《小说创作》这堂课上,用写作就像在大地上找矿一样来为我们阐述小说创作之道。回想自己最初的创作之路,使得自己更加感同身受。我的祖父解放前为了讨生活从建水老家到个旧走厂,我家几代人的喜怒哀乐“围着矿、绕着山”,四世同堂便是我写作的最初的源泉,让我从回忆与发现中找到创作的途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观察的重心偏离。让自己写作遇到瓶颈,除了写作技艺和知识局限之外,更主要的还是腰弯得不够,没有俯下身子细微去发现生活中的“富矿”。

二、善钻研,做有思想的“笔杆子”

文艺创作者可以算作一柄笔杆子,但是锋芒之后无米下锅是青年文艺创作者的“硬伤”,要如何才能保证创作的激情与质量源源不绝,善于钻研是解决之道。

怎样钻研?范稳老师在课堂与我们分享到,小说创作中其中一项便是发现探索式,美国著名作家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便是这个类型的代表。他在欧洲见证了西班牙内战,创作了《丧钟为谁而鸣》,在非洲探险,创作了《乞力马扎罗的雪》,在古巴创作了20世纪最出名的小说《老人与海》。在他看尽世间百态,其实正是不断扩大了学习的范围与空间。立足自身,我们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修养,破万卷书,提笔之时才会文思如泉涌。在学习之余更需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生活之美,发现群众中更加有特色的东西。

其次还需多思考,勤动脑。创作首先思考、定主题、列提纲、多修改,再定稿。就如绘画一般,画一个人首先要明确他的性别,性别确定以后就要画出他的骨架,整个主题就初步成形,但是要赋予它鲜活的生命力,需给予他血肉和灵魂,不然就只是一副空架子,血肉和灵魂有了后,又要想让他漂亮一点于是就需要化个妆、穿上漂亮的衣服妆扮一下,这样就更有内涵更漂亮。写文章亦是如此,需要用心的加以修饰和妆扮。

再者要多写,勤动笔。“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无论是学富五车还是口若悬河之才,对于写作都没有捷径,必须苦练写作之功,才会有成就之日。于我最初创作之时而言,写出来的东西没有营养,我便在思考的基础上不断修正,一段时间之后成效便十分显著。俗话说“事不经不懂、脑不用不灵、笔不练则疏”,只有多练多写,才会越写越顺,越写越有感觉。

最后还要多思多悟,感受文字的魅力。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文字却是人对人情感的表达,内心的一种诉说,情感的一种表述,古代有多少诗人用文字来表达感情的寄托,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屈原决然投江,写下“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爱国的激情牵动着通古至今多少闻名中外的华夏子女的心。鲁迅弃医从文的决绝,是因为爱国节操的驱使,一支笔划开万丈天幕,使长夜无明的旧中国透射出点点星光,他用文字唤醒中国的民族意识;他以笔代刀,令魔鬼无处躲藏;他以正义的声音穿越百年时空依然振奋人心。但文字的魅力绝不止于此,从古至今,文字传承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昭显出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字又作为时代文化演变的一种媒介,更是不容置疑的一种凭据。

三、勤总结,从自己的缺点入手

总结是一门学问,同时也是文艺创作者要进步最坚实的基础。秦国蜀郡太守李冰潜心钻研水文,设计建造了“独奇千古”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总结出“深淘滩,低作堰”的治水六字诀、“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的八字真言,泽被后世。楚霸王项羽自矜其功,直到四面楚歌时仍执迷不悟,发出“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的喟叹;而汉高祖刘邦清醒自知,将“所以取天下”的原因归结为“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

在吴然的课上,吴然老师与我们分享了他从一名普通电工成长为一名儿童文学作家的艰辛历程,在他成长的过程当中,勤于总结便是吴然老师成才的秘籍心法之一。自我总结,要敢于直面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心理学中认为,当人意识到自己身上存在问题之时,会本能地选择逃避或推卸,以拒绝痛苦情感的折磨。一个人在舒适区待久了,就如同“温水煮青蛙”,长此以往,只会踟蹰不前、能力退化。勇敢面对难题、善于剖析自我、学会总结得失,才能增长心智、提升认知,更好地适应当下和未来。

青岛题材“入味”文艺创作 篇3

话剧《白色的房间》:一枚“龙牙”引发一段中德情缘

2002年11月,一位年近七旬的英国老人詹姆斯·阿·吉尔曼来青归还了5岁时在水族馆偷走的“龙牙”(鲨鱼或鲸鱼牙),并表达了自己的歉意,引起很大反响。如今,那位老人被转型为德国人,并被附以一段青梅竹马的跨国之恋,“龙牙”被拟人化,成为了爱情的信使。这就是话剧《白色的房间》的故事蓝本。

该剧的编剧、德方负责人玛丽·思蒙奈特女士告诉记者,2010年她初到青岛听到这个故事时,就意识到它将成为剧本的蓝本,她希望这部剧能够触动两国观众的内心。

该剧的瑞典籍作者安德烈斯·斯尔特在创作过程中,将“爱情”作为出发点,上世纪30年代的青岛,青梅竹马的德国小男孩与中国小女孩一同发现了神奇的“龙牙”,而后“龙牙”成为女孩儿送给因为战争而必须返回德国的男孩的信物。60年后,德国男孩变成了德国老人,他在去世前将一个装满他一生秘密的盒子交给了自己的孙女,里面是他珍藏一生的爱情,回忆慢慢展开,孙女踏上了寻找爷爷爱情的旅程。“这个故事中蕴含的人对美好爱情的渴望,直到失去,到最后失落的感情,是没有地域国界之分的。每个人都能体会这种感情。”她说。

谈起“白色的房间”这个名字的由来,她阐释道:“白色是一种可塑造的颜色,每个人都可以在上面绘上自己希望的色彩。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生活,一种自己已远离,或一种从未接触过的生活。”另外,整个舞台也将设计成一个白色的房间,房间里将同时设计三层平台,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时空:上世纪30年代的青岛、现在的德国、还有剧中最重要的地点青岛水族馆。如此设计,便于剧情在讲述者的陈述中不断闪回跳跃。

中方负责人、青岛话剧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克介绍说,《白》剧从建组以来,已经运作了近半年,如今中德两国演员正在紧锣密鼓的排练,争取6月中旬跟青岛观众见面,同时举行“初识德国”主题活动,还计划到北京、上海等地演出。2011年10月该剧将登陆德国帕德博恩市威斯特法伦剧场,并配合“初识中国”主题活动。一个故事、一次艺术创作,将两个国家、两座城市紧密联系起来,并开创性地实现了多项尝试和创新。

该话剧取材青岛,由中德两国艺术家共同完成,剧中主创人员由三名中国演员和两名德国演员组成,该剧的上演,有助于加强中德两国的文化交流和理解,增强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剧中史无前例的创举是——首次运用双语演出,并且不带字幕翻译。演员们分别用汉语和德语进行演出,还必须能保证让观众看懂。

王克对这部话剧充满期待,“我曾经看过半个小时的汇报演出,很激动,被深深地震撼了。”这部剧融合了中西两种艺术形式,在西方安静的叙事中糅合了中国话剧夸张的肢体动作。另外,该剧还带有童话色彩,主要道具“龙牙”由人来扮演,他是见证者、叙述者,还是情感的传递者。“我们打算用这部作品冲击201 3年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希望它能在中国话剧史上留下一笔!”

舞台剧《劈柴院传奇》:方言+曲艺,呈现原汁原味“老青岛”

“卖蛤蜊海蛎子来——”“香油辣菜——”“红瓤萝卜儿——”“豌豆豆——”“拔凉解渴的冻冻来——”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叫卖声,看着“小贩们”从各处走向舞台,仿佛置身于上世纪40年代末民生兴盛的江宁路劈柴院。

上世纪40年代,馄饨、锅饼、炉包和豆腐脑等名吃汇集的劈柴院,是青岛最早的“美食城”;同时因为那里还云集了说书的、唱大鼓的、相声表演等”撂地—艺人的露天演出,也是青岛最早的娱乐场所。当时,南来的、北往的小客商常常入驻劈柴院,为的就是拜会一下这里的“码头文化”。如今,青岛市歌舞剧院首开我市舞台剧表演之先河,要用一台融合了多种曲艺、戏曲表现手法的大型民俗风情方言剧《劈柴院传奇》,讲述青岛解放前劈柴院平民百姓、五行八作的生活百态,将劈柴院所浓缩的“老青岛”地域文化——展现。

青岛歌舞剧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港用手托着一座木制的模型,说到:“我们要把这座。劈柴院’搬上舞台。”

“对一座城市而言,它的历史文化是最值得尊重和仰望的地方。”“文华奖”、”金狮导演奖”得主黄港亲自担任导演,“这是青岛的原创方言剧,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表现的是原汁原味的老青岛人的生活状态。”《劈柴院传奇》五易其稿,为了增加戏剧性,在人物和情节上多次改动。另外,这也是一次为公司曲艺、戏曲演员寻求出路的舞台尝试。据了解,原青岛市歌舞剧院转企改制之后,起先各自为政的七个团体合为三个团,但实际上取得长足发展的主要是歌舞团,吕剧团与曲艺团日渐式微。如何让他们也适应市场需求,取得实质性的改革成果?几番筹划,把魔术、大鼓、相声、快书、杂技等曲艺门类,连同茂腔、吕剧等戏曲表现手段来了个“一锅烩”——《劈柴院传奇》应运而生。

该剧以劈柴院里的老字号“海鲜坛子肉”的传人谭尚斋的故事为主线,伴随着“海鲜坛子肉”顶风十里香的招牌创立、谭尚斋与戏班老板苏彩霞的爱情波折、谭尚斋一家的悲欢离合、劈柴院里老街坊的命运起伏,曾经在劈柴院里红极一时的西河大鼓、东路琴书、即墨柳腔、胶州茂腔、山东快书等演艺形式也都次第登台,在不着痕迹地穿插烘托剧情的同时,也全面地展现了老青岛的文化风貌。

影视、图书:青岛人,青岛事,“青岛制造”

有“天然摄影棚”之称的青岛,从来不乏剧组光临,但是真正融入本土的却并不多。2010年,以青岛跑马场为历史背景的电视剧《跑马场》完成拍摄;2011年充满青岛风情的影片《硬汉2》火爆上映。作为一部警匪、动作兼具幽默搞笑风格的影片,《硬汉2》“品相”俱佳,刘烨饰演的“老三”是退伍的潜水兵,当他奔跑在青岛的大街小巷打坏人的时候,我们会心地笑了,仿佛就生活在我们身边。

镜头流转中,大学路、八大关、天主教堂、基督教堂、青医附院、红房子、海边……一幕幕都是如此熟悉亲切,揉进了导演的故乡情结。青年导演丁晟,“生在青岛、长在青岛”,对故乡有着深厚的情感,尤其迷恋老城区里的牙马石小路、尖顶的教堂、德式老建筑,“每次我的作品只要是可以,我都要来青岛拍摄,下部作品也依然会选择这里。”导演丁晟不仅将青岛拍出了他心中的暖色调、拉丁风,还把最终的硬汉决战放在了正在施工的跨海大桥,用电影画面见证了家乡的建设。剧中的主演之一焦恩俊还自曝祖籍是青岛,“我的爷爷奶奶都是青岛人,我们家原来是在台东二路那个地方,我叔叔现在住在浮山后那边,你说我是不是青岛人?”

同时,由青岛市广播电视台和名扬影视联合出品的电视剧《厂花》正在全国热播,该剧全程在青岛拍摄完成,以别样的视角,展现了青岛本土特色、实力派演员演技八十年代工厂生活等多重看点。位于杭州路原青岛印染厂老旧的院落和厂房糊上了有年代印记的口号标语,青岛的街道、里院还有一眼就能认出来的四机俱乐部等“青岛风景”一一展现在荧幕上。剧中,马苏饰演“厂花”白玉萍,姜武饰演的青工老瘪。

浅谈如何繁荣群众文艺创作 篇4

然而, 一系列的问题阻碍着当前的基层群众文艺创作。首先是创作人才匮乏。艺术素养高、群文活动经验丰富的老文艺工作者队伍有散失之虞, 青年人才只占基层文艺创作队伍中的较小比例, 一些作者因缺乏创新意识和艺术修养, 其作品质量有待提升。其次是创作环境不佳。长期以来, 很多地方在群众文艺创作上投入不足, 缺乏群众文艺创作扶持经费、群众文艺创作人才培训经费、群众文艺团队活动经费。基层群众文艺创作人员大多都是非职业的创作人员, 他们受工作、生活条件所限, 接触社会范围比较小, 缺乏交流和专业上的提升。同时, 创作观念落伍也是重要原因。一些群众文艺创作人员安于现状, 知识更新缓慢, 特别是在群众对文艺作品审美能力不断提高的新形势下, 一些创作者观念陈旧、缺乏创新意识, 创作出来的作品群众很难接受。在群众艺术部门, 很多文艺创作人员有时因急于完成任务而敷衍了事, 不能沉下心来创作出高质量作品。

面对当前严峻的创作形式, 应如何推动基层群众文艺创作的繁荣, 促进群众文艺创作朝更好的方向发展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要推出能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文艺作品。开展好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 基层群众文艺作品应具有内容形式接地气、传播范围广、亲和力感染力强等的特点。丰富的群众文艺作品是开展好活动的基础, 当前有必要认真研究群众文化需求、群众文化活动的现状与问题, 特别是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厚植基层群众文艺创作土壤, 推动群众文艺创作呈现活跃繁荣的生动局面。

二要培养文艺创作人才, 夯实文艺创作基础。繁荣文艺创作, 离不开人才的培养。面对群众文艺创作人才的断层, 建设一支有才情、有活力、接地气的文艺创作队伍是当务之急, 应通过培养、交流、引进等手段, 不断充实业务人员队伍。同时充分整合文艺资源, 通过引入作家协会、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等行业协会和学校的艺术人才乃至区域文化名人, 增强文艺创作实力。另外, 还要积极发挥业余文艺爱好者和离退休人员的创造力, 为他们提供文艺创作展示交流平台, 激发群文创作活力。

三要增加投入, 改善文艺创作条件。各级文化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努力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 解决文艺精品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要增加对文艺创作的投入, 特别是要加大对重点题材创作生产的投入, 要从文化投入、阵地建设、营造环境等方面入手, 整体推进, 重点突破, 在广泛普及的基础上培育精品, 全面提升文艺创作的质量。

四要健全文艺创作机制。在群众文艺创作过程中, 要制定考核指标和与之相配套的激励措施。面对目前群众文艺创作付出大、回报小、报酬少、待遇低的现状, 要拨出专款, 对优秀的文艺作品实行奖励, 调动文艺创作者的积极性。要创新人才使用机制, 打破年龄、学历和身份的限制, 对一些德艺出众的文艺人才应破格提拔使用。要创新学习培训机制, 每年选拔一定数量创作潜力大、有培养前途的文艺新人到院校深造, 定期举办文艺采风活动, 以拓宽创作者的视野, 加强文艺作品的交流和展示

五要鼓励文艺创作者下基层。为了创作更加鲜活动人的文艺题材, 群众文艺创作者应深入基层开展文艺采风活动, 争取创作一批具有浓郁时代气息、展示福建发展成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文艺作品。或者从基层寻找最能反映最基层群众心声的文艺作品, 如开展“一市县一歌”歌曲征集评选活动, 搜集一些在群众基层反响强烈的作品, 这些从基层中来的歌曲, 风格多样, 时代感强, 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 既展示了各地的人文风情, 更表达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高尚情怀。

六要创新创作形式。群众文艺创作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要能体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 要能为群众所喜闻乐见。以往群众文艺创作的形式主要就是文学作品和音乐作品等, 虽然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但是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新意。为此创新文艺创作的形式也至关重要。小戏小品就是目前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一种艺术新形式。它生动鲜活, 能迅速便捷地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群众的感情和愿望, 贴近现实、贴近群众, 是活跃城乡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和内容, 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群众性小戏小品创作演出十分活跃, 涌现出一批精品佳作, 生动表现了人民群众参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说群众想说的话, 讲群众能懂的话, 使文艺作品雅俗共赏、深入人心, 加强文艺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 是群众文艺创作的基本准则, 也是培养文艺人才的必由之路。基层和实践是锻炼队伍、成就人才的沃土。广大文艺工作者应深入基层、深入实践, 热情投入到群众文化创作中, 把文艺创作活动与开展“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的群众发展主题结合起来, 在基层中积极参与、勤于汲取、善于积累、关注现实、潜心创作, 增强对艺术的感悟和表现能力, 在群众中锤炼作风、增强能力、提升境界。

摘要: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 毛泽东曾指出, “人类的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一切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 只有联系群众, 表现群众, 把自己当作群众的忠实的代言人, 他们的工作才有意义。”一切进步的文艺创作都应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 一切进步的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群众文艺创作中要坚持文艺惠民、文艺为民、文艺乐民, 探索建立文艺服务群众的体系和机制, 多创作适合基层群众需要的文艺作品, 要坚持以群众为评价主体, 制定科学评判标准和评价体系, 使我们的文艺作品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经得起群众和市场的检验。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 对如何繁荣群众文艺创作进行了粗浅论述。

关键词:繁荣,群众,文艺,创作

参考文献

[1]张伟.如何繁荣群众文艺创作[J].大众文艺, 2013 (10) .

[2]肖丁城.浅谈山区群众文艺创作的现状及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 2010 (05) .

[3]范静莹.浅论群众文艺创作[J].大众文艺, 2009 (06) .

[4]张敏.浅谈群文舞蹈创作及表演心得体会[J].大众文艺, 2012 (08) .

文艺创作 篇5

总体方案

一、总体目标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团结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立足当代中国现实,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集中创作推出一批热情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优秀文艺作品。

二、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由中国文联党组领导和各全国文艺家协会、文联机关有关职能部门、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主要负责人组成中国文联文艺创作项目资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国内联络部,会同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负责文艺创作项目资助管理的组织协调和实施;

2、专家库:中国文联专门成立文艺创作扶持项目评审指导委员会,由中国文联各艺术门类的艺术家、专家组成,各全国文艺家协会成立相应艺术门类的艺术指导小组。负责对项目进行筛选、评审、指导、评估、验收等。

三、项目题材及类别

2018重点扶持现实题材原创项目。

创作主题:聚焦我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努力奋斗的火热实践,聚焦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英模人物,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精神,礼赞时代先锋,生动形象地反映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努力奋斗、追梦筑梦圆梦的美好故事,深刻反映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向往。

(一)“中国精神·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工程

1、立项原则:旨在扶持打造精品文艺项目,发挥其在文艺创作上的导向示范作用。面向具有较强创作能力,在本艺术领域具有一定造诣的中青年文艺工作者。

2、具体分类:音乐、曲艺、舞蹈、杂技作品创作,美术、书法、摄影、民间文艺专题创作,戏剧、影视剧本创作。

3、申报条件:

(1)项目主创人员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5周岁,且在本艺术领域具有一定造诣,具有较强创作能力;

(2)根据有关经费使用规定,项目必须在2018年12月31日前完成结项验收;

(3)一个项目只能申报一次,已获得其他艺术基金资助的项目不在申报之列,重复申报视为无效;

(4)申报项目采取系统内回避制度,文联协会在职人

员不得作为申报项目受资助主体, 不得从中领取报酬和报销额外费用。

(二)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

1、立项原则:面向基层和创作一线的广大青年文艺工作者,探索搭建包括新文艺组织和群体中的青年文艺创作人才在内的广大青年文艺工作者成长发展平台,支持艺术创新,支持原创为主,精准立项、精准扶持。

2、具体分类:戏剧及影视剧本创作,音乐、舞蹈、美术、摄影、民间文艺作品创作。

3、申报条件:

(1)项目主创人员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且在本艺术领域具有一定造诣,具有较强创作能力;

(2)主要扶持中小型创作项目,资金数额较大的项目须已落实部分资金;

(3)根据有关经费使用规定,项目必须在2018年12月31日前完成结项验收;

(4)一个项目只能申报一次,已获得其他艺术基金资助的项目不在申报之列,重复申报视为无效;

(5)申报项目采取系统内回避制度,文联协会在职人员不得作为申报项目受资助主体, 不得从中领取报酬和报销额外费用;

(6)各团体会员需面向本区域或本行业范围内公开征

集,尽量向体制外青年文艺工作者倾斜。

四、项目申报

(一)项目确立

中国文联在中国文艺网、中国艺术报、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官网等媒体发布项目征集通知,广大文艺工作者向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各省(区、市)文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联、各全国性产(行)业文联等中国文联团体会员进行项目申报。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各省(区、市)文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联、各全国性产(行)业文联负责筛选报送项目方案,中国文联文艺创作扶持项目评审指导委员会对报送项目方案进行评审论证并报中国文联书记处审定后,通过中国文艺网和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官网向社会公示。公示结束且无异议的,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与申报项目的中国文联团体会员签订三方协议,项目正式确立。

(二)申报时间

项目按申报,2018项目自1月12日起开始申报,至2月28日截止。

(三)申报数量

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各省(区、市)文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联、各全国性产(行)业文联推荐报送“中国精神·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工程项目数量为1个,报送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项目数量不超过4个(其中新文艺群体青年文艺工作者创作项目数量不少于2个)。

(四)申报材料

1、《中国文联2018“中国精神·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工程项目专项资金申报表》《中国文联2018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项目专项资金申报表》(须根据项目创作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地编制项目预算,并对费用支出的主要用途和测算理由等作出充分说明);

2、项目主创人员资质证明材料(曾在本领域获得专业奖项或参加过展览、演出活动的,须提供获奖、参展、参演证书清单及复印件);

3、申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或较多涉及民族宗教内容的项目,须提供省级党委宣传部门或文化行政部门审读意见;

4、申报戏剧、影视剧本创作项目的,须提供申报项目的创作构思、故事梗概;

5、申报音乐创作项目的,须提供申报项目的创作构思、完整或部分音乐小样的乐谱及音视频文件;

6、申报曲艺、舞蹈、杂技创作项目的,须提供申报项目的创作构思或方案文稿;

7、申报美术、书法、摄影和民间文艺创作项目的,须提供项目主创人员主要作品的照片(5—8幅)和申报项目的构思草图、初稿或作品小样的照片。

(五)申报程序

1、项目申请人在规定的申报受理期内,登陆中国文艺网,按要求填写《中国文联2018“中

国精神·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工程项目专项资金申报表》《中国文联2018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项目专项资金申报表》,将申报材料电子版发送至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各省(区、市)文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联、各全国性产(行)业文联工作邮箱,并将申报表和其他相关申报材料(一式两份)邮寄至上述单位。申报材料为文字的,要求统一用A4纸双面印制,装订成册,并亲笔签名。申报材料中的照片,尺幅应为8—10寸,夹在文件材料内,不要装订在一起。申报材料中的照片和音视频文件,须将电子版存储在U盘或光盘里一并邮寄。项目申请人须承诺申报材料真实、合法,不违反任何国家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每个项目只能向一家推荐单位报送,不要交叉重复报送项目。项目申报材料不退还,需自行备份底稿;

2、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各省(区、市)文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联、各全国性产(行)业文联受理并审核本地、本系统文艺工作者申报的项目,符合相关规定的予以受理,经研究确定推荐的项目在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后,于2018年3月8日前(寄出时间)向中国文联项目办公室报送,逾期不再受理项目申报。对不符合相关规定或申报材料不全的,确定不予推荐的及时通知项目申请人,中国文联项目办公室不直接受理申报; 3、3月上中旬,中国文联项目办公室对推荐项目进行初步资质审核和财务预审,及时反馈相关团体会员推荐项

目中不符合有关规定的内容,并要求在规定时限内调整合规重新报送。逾期不提交的,视为自动放弃申报; 4、3月下旬,中国文联项目办公室汇总申报项目提交中国文联文艺创作扶持项目评审指导委员会评审,研究提出扶持项目建议名单;

5、扶持项目建议名单上报中国文联书记处审批同意后,在中国文艺网上公示7天,公示结束且无异议的,通知签订《中国文联2018“中国精神·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工程项目专项经费资助协议》《中国文联2018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项目专项经费资助协议》。

(六)扶持方式

按照精准扶持原则开展项目扶持工作,对入选项目进行全程指导和宣传推介。

1、按照《项目专项经费资助协议》分批分期拨付扶持资金,主要用于创作采风、资料收集和作品录音录像、展览演出、结集出版等与创作有关的支出。对于特别优秀的项目予以重点扶持,扶持金额将根据艺术门类、规模体量、成本投入等因素适量增加。

2、协调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方面的支持,并运用现有“文艺创作基地”、“文艺之乡”的软硬件设施,为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采风创作提供便利条件。

3、动态关注项目进展,协调安排艺术家、专家对扶持项目进行中期指导,帮助作者加工修改以提升项目质量。

4、对达到预期要求的优秀作品以适当方式进行成果展览展示、排演出版和宣传推介,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5、利用中国文联及各全国文艺家协会所属报刊、网站进行宣传报道,协调中央及地方媒体持续保持对“中国精神·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工程和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项目的关注和宣传。

6、将随项目推进,逐步建立中国文联优秀文艺创作人才数据库。将优秀项目的创作人才及时录入数据库,并将其创作情况作为参加中国文联及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宣传推介及评选表彰等参考依据。

五、项目要求

(一)项目申请人在创作计划执行期间要遵守各项承诺,履行约定义务,严格执行批准后的项目预算,保证项目按预期目标顺利完成。

(二)申报项目实施完成后,由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组织对项目成果进行绩效评估。

(三)项目申请人有以下情形的,中国文联有权对该项目重新审核,并依据其严重程度分别或同时采取暂缓拨款、终止拨款、追回部分或全部资助款项、撤销对该项目的资助以及三年内暂停项目申请人申报资格等相应措施,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1、项目申请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侵犯任何第三方的知识产权及其他合法权益;

2、项目实施内容、经费支出、结项成果等与《项目专项经费资助协议》的约定存在重大差异;

3、项目申请人存在其他弄虚作假、挪用资助资金、违反《项目专项经费资助协议》等情形;

4、项目申请人有其他严重违法违纪行为。

(四)其他

1、资助项目结项验收时,项目申请人应按照要求提交完整的成果材料;

2、资助项目在结项验收前,未经领导小组书面同意,实施主体不得自行安排资助项目作品的出版、展览、演出或出售资助项目的作品。结项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展上述活动并且应在相关材料显著位置注明该项目为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专项基金“中国精神·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工程资助项目或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专项基金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资助项目;

简析群众文艺创作中的虚构问题 篇6

[关键词]群众文艺创作 虚构 写实

虚构和写实是文艺创作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虚构多一点还是写实多一点,不同时代,不同文学艺术形式都有不同的标准,不同时期,不同的人对待虚构与写实的态度,也决定了虚构与写实之间的此消彼长,盛衰荣枯。虚构和写实是无论何种文艺形式的两面,没有绝对纯虚构,也没有绝对的纯写实,虚构与写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离开了彼此,都将不复存在。

纵观古今,横贯中外,《西游记》、《红楼梦》、《罗密欧与朱丽叶》、《百年孤独》等作品,想象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想象与现实融合,激荡出非凡的艺术魅力。

一、虚构的缺失

群众文艺作品因为其创作主体是活跃在生产第一线的群众、创作的素材就地取材,服务人群也都是身边的群众,因此,群众文艺创作非常注重作品的现实层面,许多作品描摹现实生活,讲述身边人物,成就了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但是观揽群众文艺创作的大势,群众文艺创作不缺现实,而是缺乏虚构。过分执着于真实,会让艺术作品受现实的拖累,无法轻盈,我们应该正确认识真实与虚构的关系,避免真实过分抢占虚构的领地,用浪漫主义的情怀和虚构来赋予艺术作品以飞翔的羽翼。

二、虚构的魅力

《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四大传世名著无一不掺杂大量的虚构,据考据《三国演义》中纵横捭阖,似神似仙的诸葛亮那些在军事上的传奇功绩大半出于作者虚构,有的甚至掠他人之美。例如小说中著名的赤壁大战,除了“草船借箭”是转嫁孙权的故事之外,“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苦肉计”、“借东风”等精彩情节,皆为作者虚构。带有历史性质的《三国演义》如此,《西游记》关于神、佛、妖等的描述更是如此,《红楼梦》中关于太虚幻境的描述,也是杜撰之作,连书的作者曹雪芹都说自己是满纸荒唐言,《水浒传》开头就交代了洪太尉掘开石碑放走了地穴中镇锁着的108个妖魔,他们后来成为小说中108个有血有肉的人,在宋朝演绎了一段感动天动地的故事,所以说《水浒传》从故事的一开始的就奠定了虚构的基调,现实不仅影响虚构,虚构也会影响现实,杨门女将据考证也不真实,但他们却成了中国女性忠君爱国、建功立业的典范,影响千年的“桃花源”也是乌有之乡,却贯穿了以后的整个历史,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终极向往。戏曲《牡丹亭》、《西厢记》、这些虚构的故事影响至今,为后人树立了浪漫爱情的典范。

三、真实不可达

我们追求的真实,其实并不存在,现实与虚构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世界无真实,真实不能达。具体基于以下原因:

(一)“现实”也是一种文本,现实与虚构之间相互影响。

1966年,法国女性主义批评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在《巴赫金:词语、对话与小说》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文本间性”概念,“文本间性”是指“文本”是文本与文本之间的交织物,任何一个文本既可以成为其他文本的参照,同时自身也参考了其他文本。在这一概念中,“作品”的概念被“文本”所取代,“文本”是文献学的概念,指“原文”、“版本”,意在强调自身只是“原文”。现在文艺理论界普遍认为,现实与虚构的关系不是客观与主观、物质与意识、存在与反映之间的关系,“现实” 也是一种建构物,一种文本。文学虚构无疑仍是包含了对现实的摹仿的,只是这种摹仿不是那种类似实物与绘画、一者绝对地决定另一者关系,而是类似两个文本间的摹仿,是一个文本受到另一个文本的影响。将现实看作一种话语的织体,这个织体反映着历史的、现实的各种各样的人对世界的观照、理解,这些观照、理解不仅受到客观、实存事物的影响而且受到人们共同生理心理、共同历史文化、共同生活方式的影响,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因此即使是建构也感觉不到其建构性。处在这样的织体里,我们很难不受其影响,很难完全不用别人的眼光看世界,这种“用别人的眼光看世界”,其实就是一种对现实的摹仿。反过来,虚构也影响现实,现实世界也会借鉴、模仿虚构的文学作品,虚构的“桃花源”流传至今,成为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虚构的杨门女将,成为后世女性自立自强和建功立业的典范。

(二)真实无一例外的带有时代背景、主观的立场。即使是力图反映真实的纪录片、人物传记等题材都不可避免地具有虚构性的特征,当我们试图客观的表述某一事物时或在创作中努力维持生活的原貌时,也不可避免的打上个人意识形态、时代的烙印,我们想无限地去贴近真实,但是真实总是与我们若即若离。我们永远也不能抵达真实。

(三)故事不允许断裂,残缺的部分是想象发挥的空间。在我们想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的时候,我们往往能够收集到的是一些散落的碎片,残缺的部分就需要想象来发挥作用,艺术作品从产生起,就已经戴上了虚构的烙印。当文学作品历尽蹒跚撒下弥天大谎,费劲地去描写“真实”的时候,无时无刻不在受着“虚构”的制约。布歇尔·布托尔说:“叙事给我们以世界,然而命运注定它给予我们的却是一个虚构的世界。”

四、艺术作品对虚构的呼唤,虚构在艺术作品中的重要地位

习主席在主持文艺座谈会时说:“要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关照现实生活。”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分别对应艺术作品的现实和虚构两个层面,离开现实,文学作品,成为空中楼阁,虚无缥缈,离开虚构,艺术作品僵化、说教,失去艺术魅力。艺术作品对虚构和想象的最求源于艺术作品超越现实生活的渴求。

(一)陌生化及审美的需要。艺术根源于生活,但艺术不同于生活,艺术是生活的升华,为了提高艺术作品的观赏性和内涵,艺术作品通常通过许多手段来使用现实对观众产生一种陌生感。其中符号化手段的运用是一个很好的事例。如京剧中的脸谱、唱腔、道白、舞蹈化动作等等,它们都是引领人与作品建立虚拟意向关系的重要因素,通过这种手段,使艺术作品所构建的世界与现实产生距离,充满神秘感,让观众充满期待。

(二)超脱现实的需要。审美虚构创造了一个有自身逻辑的艺术世界,阻止“现实”这一文本的逻辑,特别是其价值观念一无阻挡地延伸到艺术世界中来,这就将“现实”悬搁起来了,使人从“现实” 中超越出来了,从而为人的审美感觉的苏醒和复活提供了契机。许多有创造力的创作者,利用想象创设了时间与空间的迷人组合,这在现实中是不能达到的,甚至有些作家像博尔赫斯、把现实与虚构交融在一起,亦真亦幻、亦假亦真,使艺术作品徘徊于现实与虚构的边界,创造了一个在现实和虚构之间的第三维,在这个第三维的世界里,有自己的运行轨迹,不受现实的羁绊,跟现实又若即若离。

五、从一个成功的案例看虚构与写实之间的融合

好的文艺作品中充满了不太可能相遇的事物的相遇,或是对相遇进行了一种极端化的处理,充斥着想象、夸张等一系列的虚构手法。

赵本山早期有个作品叫《红高粱模特队》,大意讲一个农村组建了一个模特队欲进京演出,请专业的模特教师进行辅导,因农村生活与模特艺术语境的不同,导致了整个小品的冲突,笑料百出,把现实生活中劳动和模特表演这两种不太可能相遇的两个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两个事物的冲突找到引起整个小品的发展脉络,最后在劳动创造了美的共识中达成一致。阐明了劳动创造美的道理,歌颂了劳动的价值,抒发了作为劳动者的自豪感,讽刺了一些自以为是的艺术家不尊重劳动,不了解劳动的社会现实。作品中笑料百出的噱头,源于两个差别悬殊的行业的相遇,这种相遇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太会出现,艺术作品创造了这么一个时空让两者相遇,模特表演与农村劳动生活的相遇奠定了整个故事的虚构基调,但是时时处处表现出的生活细节,又与现实紧密结合在一起,让观众充满了共鸣。是一个虚构与现实融合的一个非常成功的实例。

结语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想象的作用,在文学艺术的领地让想象去开疆拓土,攻城略地。充分利用虚构还需要破除一个误区,就是不要单纯的把真实与真诚划上等号,真实不等于真诚,真诚的作品也未必真实,许多伟大的作家都曾用很荒诞的故事讲述一个真诚的道理,在艺术创作中,我们需要明白艺术作品可以不真实,但不能不真诚。

不管如何嬉笑怒骂,艺术作品一定要有所表达作者情怀,不能哗众取宠,言之无物。情怀是作品的精魂,所有的铺垫和喧闹,最后都是为了那一点警示和感受,这也是作品最动人之处。艺术作品既要不失艺术魅力,也要不失情怀,才能算是伟大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马大康.审美形式、文学虚构与人的存在.文学评论,2012(1);

[2]李海英.文学批评:虚构一个真实的命题.作家,2014(12);

[3]叶凯.历史“虚构”与文学虚构.中国知网,2008;http://epub.cnki.net/

[4]吕燕.文学虚构理论研究.中国知网,2002;http://www.cnki.net/

[5]葛秀丽.小说的虚构性.中国知网,2003;http://www.cnki.net/

[6]贺晓武.文学虚构的人类学价值.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05);

[7] 吴兴.试论文学的虚构本性.河北学刊,1998(06)。

文艺创作 篇7

一、在“善行河北”活动的推动下河北文艺创作取得佳绩

在第十二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活动中, 河北省的获奖数量为全国第三, 共有8部作品获奖。这次活动中的获奖作品不仅数量多, 而且覆盖了所有的奖项, 反映了河北省文艺创作取得的喜人成绩。由省委宣传部、河北电视台出品的电视剧《为了新中国前进》在央视播出后引发了极大的反响, 获得了第28届飞天奖、第25届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以河北农业大学学生为蓝本的广播剧《永远的约定》获优秀广播剧奖;动画电影《西柏坡》获“华表奖”优秀动画片奖;河北省话剧院排演的话剧《寻找李大钊》被文化部确定为42个以红色主旋律为基调的精品剧目之一, 被业内专家誉为话剧界的“好莱坞大片”;歌曲《好人就在身边》登上2012年央视春晚, 青县文联主席韩雪创作的歌曲《最美的人》等都获得了群众的好评。

(一) 以燕赵大地真实人物为原型进行艺术创作, 弘扬主旋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河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王离湘提出“文化工作者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用文艺特有的方式扬善贬恶, 推动全社会形成人人向善的良好风气。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群众生产生活一线, 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发现典型, 挖掘典型, 精心提炼, 努力创作出一批反映社会道德新风的精品力作。”河北农大果树93 (01) 班的学生在十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帮助已故同学李宝元照顾父母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 以此为题材的广播剧《永远的约定》一经推出, 就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同样以此为题材的话剧《约定无期限》在全省多所高校进行巡演, 电影《一诺千金》也被河北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 彰显着“情义燕赵、善行河北”的文化精神, 给人以精神洗礼。

(二) 各艺术团体走进高校, 以艺术作品巡展、微电影大赛等形式引导大学生进行“善行河北”的文艺创作。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基地, 其使命之一就是传承文明。只有培养高素质的传媒人才, 才能更好地传承燕赵文化、传播河北的如潮善行, 才能更好地建设和谐河北、美丽河北。在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教育厅共同主办的“百名艺术家进校园”活动中, 省影视家协会副主席汪帆、省民协主席郑一民等文艺工作者走进各高校做了《河北影视态势分析》、《燕赵历史文化与使命》等讲座, 在大学生中掀起学习、传承优秀文化艺术的热潮。由省会大学生拍摄的讲述“尽孝要趁早”的微电影《天堂午餐》上传至互联网之后得到迅速传播, 获得了几百万的点击量, 引发了全民对母爱亲情的热议。

(三) “善行河北”与“中国梦”紧密联系, 把“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2013年5月, 河北省举行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讲话精神座谈会。座谈会上, 省委书记周本顺曾深情寄语广大青年, “梦成于道, 梦成于能, 梦成于干, 梦成于德”, 告诫青年“个人的梦与民族梦是紧紧相连的, 国兴则家兴, 国衰则家弱”。因此, 在围绕“善行河北”进行文艺创作的时候, 各媒体、艺术团体和文艺工作者都自觉把创作与实践“中国梦”相联系, 如举办“善行河北”艺术记录成果展、“寻找校园追梦人”、“中国梦赶考行”河北省网络影像大赛活动等。

二、“善行河北”在推动河北文艺创作中的现实困境

虽然在“善行河北”推动下河北文艺创作、演出等取得了喜人成绩, 但也存在现实困境, 阻碍和影响着“善行河北”的快速传播和品牌创建。

(一) 利用新媒体进行“善行河北”文艺作品有效传播的平台和途径相对欠缺。“善行河北”活动启动后, 在省文明委的主导下, 河北省文明网、日报、电视台多家主流媒体都相应地设置了“善行河北”栏目或版块, 广泛宣传;广大城市和乡村也通过条幅、文化墙、功德碑等形式宣传和书写累累善果, 这些都为“善行河北”的有效传播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也要意识到目前是新媒体大放异彩的社会, 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 人们接受各种信息的方式也很便捷, 而“善行河北”文艺作品的传播却没有做到全覆盖, 有些人甚至不知道何谓“善行河北”, 其中包括担当文明传播重任的大学生。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 是利用新媒体进行“善行河北”文艺作品有效传播的平台和途径上还相对欠缺。

(二) 在“现实好人”向“艺术好人”转化上做得不甚到位。广大文艺工作者在燕赵大地丰厚的文化土壤中进行挖掘创造了具有浓郁特色的文艺作品, 在给广大老百姓带来视听享受的同时也感染和鼓舞着广大群众心向光明、积极行善。但整体来讲, 河北艺术工作者在把“现实好人”向“艺术好人”进行转化上做得还不甚到位, 还没有树立起在全国影响力深远的典型艺术形象。如何把全国助人为乐道德模范林秀贞、被胡锦涛同志称赞为“功臣的好女儿, 孤儿们的好妈妈”常玉珍, 参加过2015年央视春晚的全国道德模范“油条哥”刘洪安等“河北好人”形象在以新闻的形式进行善行传播的同时, 又能以艺术表现的手法去感染更多的人, 是一个需要付出极大努力的艺术课题。

(三) 社会联动机制不是很健全, 还没有充分形成文艺创作、传播的合力。“善行河北”启动两年来, 省曲艺家协会等多家文艺团体和全省许多高校都投身到“善行河北”的文艺创作和传播中来。虽然各部门共同参与的热情很高, 但因“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启动才短短两年, 又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 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 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文艺创作、传播的合力还没有充分形成, 离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组织措施得力、群众参与广泛、活动成效显著的工作典型”局面还有一段距离。

三、“善行河北”文艺创作精品化、品牌化的战略思考

(一) 充分利用新媒体, 使“善行河北”文艺创作成果得以迅速、有效传播。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在《关于广泛深入开展“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的意见》中指出, 要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善行河北”的生动局面, 就要“以强化宣传教育为引导, 着力营造崇德向善的舆论强势”。就是说要使“善行河北”的文艺创作成果广泛深入人心, 引导广大群众向善、乐善, 就必须使其时时听到、处处看到、时刻感受到“善行河北”的力量。而能做到以上几点, 除了组织常规的观摩会、报告会、座谈会外, 还必须从官方层面充分整合各类媒体资源, 让老百姓能用手机、网络、公交移动电视、户外LED广告牌等各类媒体实时收看和传播“善行河北”文艺作品, 真正得到“零距离”的艺术享受和善行鼓舞。

(二) 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拓展“善行河北”文艺创作。中共河北省委书记张庆黎提出, 必须始终坚持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提高、群众受惠放在首位。广大文艺工作者在通过传统媒体、传统艺术形式对广大群众进行宣传的同时, 必须紧跟时代步伐, 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拓展“善行河北”文艺创作的新形式, 创作出接地气的文艺精品, 实现“四两拨千斤”的品牌建设局面。要使“善行河北”更加深入人心, 广大艺术工作者和各高校从事文艺创作的师生必须主动深入生活、深入民间, 通过动画、微电影、话剧、河北梆子等多种形式展现和刻画典型艺术形象。各文艺团体要以赛事促创作引导广大文艺爱好者将区域经济的故事入诗、入画、入影像、入微博, 让更多的文艺精英和文艺“草根”参与到创作中来, 让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推动“善行河北”深入人心。

(三) 以“善行河北”为契机, 积极探索河北文艺创作新机制, 打造河北文化产业链, 进一步提升河北文化软实力。“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河北落地生根的重要路径, 紧紧围绕“善行河北”进行文艺创作是提升河北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要把“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继续引向深入, 就要创新河北文艺创作机制, 打好文艺创作的“组合拳”。各文化部门、文艺团体和相关高校须联合出拳, 组建彼此联系的文化创意团体和文艺创作群体;在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和传播整个链条中, 应积极探索新的文艺作品生产机制, 与全省一道努力打造河北文化产业链, 进一步提高“善行”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为河北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善行河北:为实现中国梦河北梦集聚强大正能量[N].河北日报, 2013-5-31

试论群众文艺创作笔会的作用 篇8

一、创作笔会是业余作者的重要学习平台

1. 专家的演讲

一般的创作笔会首要内容是邀请相关专家来授课、开讲座, 有的组织者比较注重专家的权威性, 往往请来省级甚至是国家级的专家来讲课, 以达到更佳的培训效果。总而言之, 既然是群众文艺创作笔会, 一般邀请来的专家应当是文艺界的知名作家、知名编导, 甚至是知名演员等。专家授课的内容应包括剧本创作、舞台场景结构、舞台道具应用、演员动作技巧, 甚至是音乐舞蹈的配合等等。既谈理论又讲实践, 让学员们深入地了解一件文艺作品从创作至演出的详细打造过程。其实, 专家的演讲就是与作者们分享经验和心得, 学员们应当积极做笔录, 把相关的重点适当记录下来, 也许记录的内容给创作没有带来即时作用, 但在日后创作过程中翻来看看, 也许会带来很多创作的灵感。所以确切来讲, 专家的讲座是业余作者学习创作的最佳课堂和重要平台。

2. 专家点评作品

一件文艺作品的成功与否, 必须经过有关专家评审鉴定。专家有着独到的眼光, 能更有深度地对该文艺作品提出各种深刻意见, 包括作品题材的好与坏, 作品构思的方向正不正确, 哪些地方有可取之处, 哪些内容不好等等。在专家对学员作品现场点评过程中, 学员们应积极向专家提出有关文艺创作的各种疑问, 也许专家解答不一定全面, 但可以给作者一个最基本的参考;也许专家也不一定能马上帮解决创作上的难题, 但可以为作者提拱一些新的点子, 为将来的创作奠定基础。一件优秀的文艺作品被有关专家点评, 往往是该作品走向成功的关键, 所以, 请专家点评作品的是不容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创作笔会是作者之间互相交流的阵地

文艺部门应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 充分发挥文艺工作者的开拓精神和聪明才智, 鼓励和支持优秀文艺作者施展才干, 用作品说话, 脱颖而出。创作笔会上, 应多关心和尊重业余作者, 要为他们长期以来的创作成效给予鼓励, 有效地促进作者之间的创作竞争。要充分发挥老作者和老艺术家的优势, 搞好对青年创作队伍的传和带, 使文艺创作队伍后继有人, 且不断发展壮大。要有效搭建形成一种梯队式的文艺创作队伍, 举办笔会更应考虑安排作者之间互相认识、交流的环节。

1. 语言交流

笔会中, 作者们通过最基本的语言交流, 从认识到深交, 不断增进友谊。他们互相交谈, 从生活上到工作上, 海阔天空, 无所不谈。交流过程中, 文艺作者的话题肯定离不开文艺创作, 这样作者之间会不分年龄及性别界限, 不分创作经验深浅, 不分工作职位和社会地位高低, 感觉这是一个既亲切又和谐的大家庭。

2. 作品交流

业余作者在平时的创作当中, 会有自己的作品积累, 甚至个别作者还自己出书, 包括诗集、散文集、小说等, 作者都会借开创作笔会的大好机会赠书给其他作者, 以文会友。通过作者间互相交流作品的过程中, 作者会根据自己的作品, 比照别人的作品, 会很容易会发现自己作品存在的优点及不足之处, 再取长补短, 有效地为日后的创作积累经验。

3. 创作经验交流

群众文艺创作是群众性的创作活动, 业余作者大都来自国家机关、学校、部队、厂企、乡下等基层单位, 各有着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创作经验。作者们在这艺术气氛浓厚的创作笔会中交流, 可以不断地互相传递文艺信息, 把自己创作过程中遇上的难题和解决办法都与别人分享, 互相提意见。创作经验的交流对作者来讲最有深刻意义, 尤其是老作者的创作经验, 也许能使年轻作者在艰难曲折的文艺创作过程中事半功倍, 极其宝贵。

三、举办有特色的创作笔会

文艺创作笔会的时间应该是三天至五天, 让作者有足够时间来学习及进行创作, 并且不会太阻碍作者自己的本职工作。

笔会选址应当以环境优雅、空气清新、远离闹市的地方为主, 这样能给作者一个安定的学习环境和创作空间。另外, 笔会举办也不能太过枯燥无味, 建议适当安排各种有益身心的文娱活动, 能使本来让人觉得乏味的文艺创作笔会搞得很有意义、增添更多色彩。

1. 采风活动

文艺创作来源于生活, 也服务于生活。组织者在举办笔会的过程中, 应合理地安排一次集体采风活动, 选择到一些有民间民俗特色、历史文化特色等等的地方去进行采风, 让文艺作者开阔视野, 增长见闻。通过成功地采风, 作者们很快会把接触的新事物和新景象作为创作的主要素材, 从而推动一大批精美的文艺作品在作者心中酝酿, 在作者脑中发酵, 在作者笔下生花。

2. 文娱活动

通常在笔会结束之前, 有的作者会显得精神不佳, 甚至表露出一种压抑感。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 组织者应当安排作者之间的联欢活动, 活动里可以搞诗歌朗颂、即兴才艺表演、唱歌、跳舞等等娱乐项目。无论作者们是观看还是亲身参与活动, 都能起到松弛、抗疲劳的作用。要让作者认为参加创作笔会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 有意尤未尽的感觉。

四、笔会能推动精品生产

群众文艺创作贵在出人才、出精品!创作和打造文艺精品要作为笔会的首要目标。当前, 在新世纪新的市场经济背景之下, 要认真提高群众文艺创作的精品意识, 深刻理解群众文艺精品创作的内涵, 积极营造群众文艺精品创作的环境, 才能活跃群众文艺创作气氛, 调动群众文艺创作激情, 推动群众文艺创作繁荣发展。创作笔会是深入基层的群众文化活动, 它培养了高素质的文艺工作者队伍。它把主旋律与多样化、共性和个性、继承与创新统一起来, 激励广大文艺作者焕发出应有的科学精神、时代意识和创新品格, 促使文艺作者以新生的文艺形式、风格、流派, 推动文艺体裁、题材、主题的多样化, 以新的理念和形式出作品、出精品。

结语:举办群众文艺创作笔会的成功与否, 是群众文艺创作出精品的关键。要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和人们需求变化的新要求, 尊重文艺发展规律, 尊重文艺作者的创造性劳动, 不断开辟群众文艺创作繁荣发展的广阔前景。组织者要确保人力物力的投入, 把每次笔会搞好并且延续下去。在此, 希望文化主管部门的领导在有限的文化运作经费上能给予群众文艺创作工作实质性的倾斜, 为群众文化搭建广阔的舞台。只有这样, 群众文艺创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且发扬广大, 文艺舞台才能迎来更加璀璨、耀眼的前景。

参考文献

[1]谢林, 《关于群众文艺创作的若干思考》, (《全国群众文化论文评奖获奖作品集》, 北京:中国群众文化学会编, 2001年) .

[2]杜染, 《文化馆事业在发展中悄然归位》, (《群文博览》2009年) .

文艺创作 篇9

关键词:丰子恺,文艺观,自然

1943年与丰子恺分别逾六载的夏丏尊, 在上海翻译了日本人谷崎润一郎的《读〈缘缘堂随笔〉》, 通过一个异国人士的评论, 慰藉自己对子恺的“相思”之苦。时隔三年之后, 丰子恺根据夏丏尊的译文写下了一篇读后感。为了表示对异国知己的感谢, 丰子恺在文章中做了一番表白, 并将敌国的论者视为自己的知己和同乡。他说:“我过去写了许多文章, 自己的确没有知道文章的性状如何。我只是爱这么写就这么写而已。”并认为, “文艺创作是盲进的, 不期然而然的”的说法“确是真话”, 为了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丰子恺在“盲进的”后面加上了“实即自然的”的补充。

正如丰子恺所说, 他的文章确实都是他日常感兴的直接抒发, 是“不期然而然的”, 没有什么实用性、功利性, 是他个性、习性的表现。因此, 他非常认同谷崎润一郎, 以及翻译、介绍《缘缘堂随笔》到日本的吉川幸次郎对他的评价, 即“真率”, “对万物有丰富的爱”, 爱写“没什么实用的、不深奥的、琐屑、轻微的事物”, 是“非常喜爱孩子”的。丰子恺不论为人, 还是为文, 都喜欢以一种孩子般简单、单纯, 无实用、无功利的方式。他认为自己的文章既然不讲实用, 也就于世无补, 如同鹤一样, “除了看看而外, 毫无用处”。这样的表白, 虽然是有感于外国人的相知而发, 但更是针对国内人中的“大人化”、“冷酷化”、“虚伪化”。夏丏尊也曾说过, “中国人在全世界是被推为最重实用的民族的”, “在中国什么都只是吃饭的工具, 什么都实用。因之, 就什么都浅薄。”

如果将丰子恺以上的说法摆放到近、现代中国文学的背景中加以考察, 则会发现其中有着相当积极的意义。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 中国历史就进入了百年忧患的一页。政治上的腐败、经济上的落后, 使得中国变成了外国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知识分子也因此肩负着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反帝反封建。从早期自发地介绍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 到自觉地用全方位的西方文化、政治、经济来改造自身, 中国知识分子越来越有意识地赋予文学、艺术以各种社会使命。梁启超的《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 将历来为文人、学者轻视的小说视作教育民众、开启民智的文化工具。到了五四运动时期, 新文学运动的干将们更是让文艺肩负起了救亡与启蒙的历史任务。鲁迅就明确地表示, 小说是“启蒙”和“改良这人生”的“药”。他本人也为了这一目的而弃医从文。文学与政治也就在一次又一次的社会变革中, 在西方文明的撞击下, 越来越紧密地扭合在了一起。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 人们甚至忘却了文学的本来功用, 而将之视为政治宣传的工具, “‘政治唯一’的文学主张在中国是的确存在过的”。而“不断强调文学为现实的政治或中心运动服务的结果, 是以忽视或抛弃它的审美为代价的:文学变成了急功近利而且相当轻视它的艺术表现的随意行为。”20世纪的中国确实是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 文学功用的转换, 在某些情况下是必要的。但当它被人们不加节制地强化时, 也必然会产生恶劣的后果。这时会有一些知识分子提出相反的观点, 作为一种调节和制约。毕竟文学有着自己独立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丰子恺就属于这类知识分子, 他强调文艺的无实用性、无功利性, 本身就对主流文学产生了平衡作用。在谈《绘画之用》中, 丰子恺这样说道:“真的绘画是无用的, 有用的不是真的绘画。无用便是大用。”如果一定要说出它的作用, 那就是“用慰安的方式来潜移默化我们的感情”。文艺的功效应该也是如此。这不仅让人想起了鲁迅《摩罗诗力说》中的一段话, “由纯文学上言之, 则以一切美术之本质, 皆在使观听之人, 为之兴感怡悦。文章为美术之一, 质当亦然……约翰穆黎曰, 近世文明, 无不以科学为术, 合理为神, 功利为鹄。大势如是, 而文章之用益神。所以者何?以能涵养吾人之神思耳。涵养人之神思, 即文章之职与用也。”在现代文学史上, 鲁迅和丰子恺是风格截然不同的作家, 但是当他们面对文学本身时, 却不约而同地用到了“自然而然”这个意思。

考察丰子恺的文学实践与理论表述, 可以发现, 他的“自然而然”观, 一方面表现在绝缘与有情化说, 而其对文艺非功利性的强调则是出于对人生“兴味”的追求。

丰子恺借“绝缘”斩断了事物的实用性、功利性, 得以直视其本真的意义。但是“绝缘”不是“绝情”, 丰子恺也没有因此变得冷漠。相反, “绝缘”使丰子恺跳开了利害的圈套, 聚精会神地欣赏事物本身的“美”。在“绝缘”的基础上, 丰子恺更进一步将自己的感情移入对象之中, 化无情为有情。如果说通过“绝缘”丰子恺获得的是平静, 那么“有情化”带给丰子恺的, 是对生活的热爱和无尽的创作动力。“艺术的有情化” (personification) 是指“把感情移入于万象中, 视山川草木为自己的同类, 于是万物皆有生命, 皆有感情了。”丰子恺认为, “绝缘与有情化, 都是艺术的最高境地”。

对待身外的人、事, 丰子恺善用“绝缘”和“有情化”。对于自己的生活, 丰子恺追求的则是“兴味”。通过描写充满“趣味”、“兴味”的生活琐事, 丰子恺自然而然地流露着自己的情感, 也再一次强调了文艺的非功利性、非实用性。

在大家林立、风格各具的现代文坛, 除了独具一格的散文, 丰子恺在漫画、翻译、艺术教育、旧体诗词等方面都有所建树。丰子恺的文艺主张在不同阶段经历了不同发展变化, 蕴涵着不同内容。他主张文艺创作要“自然而然”, 也认为文艺要反映现实生活, 另外, 与李叔同、夏丏尊、马一浮等文学家的交往, 也丰富了丰子恺的视野, 影响着他的为人和为文。丰子恺文艺创作长达60年, 其间几经风雨、人事沧桑。在不同历史时期, 丰子恺的文艺观也发生过变化, 但基本没有违背创作要“自然而然”的原则。这原则看似简单, 但在上世纪风云变化的中国社会并不容易做到。丰子恺之所以能始终坚守, 与他自身的信仰也有关系。因为受到了老师弘一法师的影响, 丰子恺最终皈依佛教。

丰子恺对于他所崇敬的业师李叔同由入世而出家的生命历程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以为人的生活, 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 二是精神生活, 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我们的弘一法师, 是一层一层的走上去的。”我们不难看出, 丰子恺的生命也是一层一层走上去的, 既对人间充满同情和关怀, 生活于俗世之中而又超脱于其外;又能使心灵遨游于天地徜徉于宇宙, 不时俯瞰大地, 临睨旧乡。这三重生活境界也是他文艺观的真实写照。子恺的作品大致也与三个世界有关:其一, 与物质生活相应的是对现实的刻画和批判。越是秉持理想的艺术家, 越会因为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而将个人理想参照置于生活实际中, 从而写出最具本质的对现实进行刻画、揭露或升华的艺术作品。丰子恺的作品中有大量的切近社会现实、涉笔世态物情的作品。而其对艺术启蒙的贡献则是佛家之愿力欲改变民众的苦行僧行为。其二, 与精神生活相应的是以儿童的、艺术的心眼看待并描绘世界, 这与一般的童话不同, 而是写给大人看的。而童年的悲喜欢愁皆出于率性而为无拘无束的生命姿态。以孩童之眼光观物往往易殳其枝叶得其真相, 他曾说:“孩子比大人, 概念弱而直观强, 故所见更多拟人的印象, 容易看见物象的真相。艺术家就是学习孩子们的这种看法的。”而丰子恺对往昔的频频回首和对儿女的顾盼, 正是对人类被抛置在荒原而企望对失落已久的自然人性家园的找寻和期待。其三, 宗教关怀使丰子恺的灵魂生活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 人间的艺术与儿童”联系起来, 他将生性所具的多愁善思的禀性, 对思想的敏锐的捕捉和表达能力, 对时间的无始终和空间的无边际的惶惑, 对人间现世的丑陋和生命存在意义的探根究底等交融在一起, 最终以出世的思维淡化了生活中的丑恶, 凸显了崇高而淡远的美。而他的文艺观也因为宗教情怀消除了观点之间的矛盾而由此得到了圆融具足, 为我国的文艺思想留下了宝贵而丰厚的遗产。

参考文献

[1]丰子恺.丰子恺文集[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2.

[2]夏丏尊.夏丏尊文集·平屋之辑[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3.

文艺创作 篇10

文艺创作繁荣的动力在于创新。只有创新,文艺才能充满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创造新的奇迹和高峰。文艺的创新是多方面、全方位的,主要是机制、内容、形式、理论的创新。在机制创新上,首先从改革评奖方法入手,引导创作趋向,调动文艺家的创作积极性。

文艺评论与文艺创作相生相伴、相辅相成,积极健康的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它既是优良传统,又是时代要求;既是有力武器,又是苦口良药。文艺评论旨在引导,重在评判,难在批评,关键在说真话、讲道理,目的在推动文艺蓬勃而健康的发展。当前,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和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文艺创作中出现了少数作品消解理想信念和主流价值,片面追求娱乐化等不良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价值取向,冲击了道德底线。这显然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而文艺批评的缺失、缺位,失语、失言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此,省文联坚持把文艺评论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切实加强对文艺评论工作的组织和引导力度,在组织建设、激励机制、阵地建设、评论导向等方面做了大量创新性的工作。

文艺创作 篇11

刘奇葆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唱响时代正气歌,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彰显传统文化精髓;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人民抒写抒情抒怀;切实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任务,推出更多高质量高品位的优秀作品。广大新闻工作者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工作取向,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刘奇葆强调,文联作协记协要提高联系服务能力,深化改革工作,增强协会组织活力、向心力、吸引力和行业影响力,更好地把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团结凝聚起来。宣传文化系统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宣传阐释,精心组织学习培训,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

文艺创作 篇12

一、贺拉斯及其《诗艺》简介

贺拉期出生在意大利南部阿浦利亚 (Apulia) 的小镇维弩西亚 (Venusia) , 在十二岁时, 他被送到罗马去接受教育, 后在十八岁时, 他到当时的文化中心雅典继续学习哲学, 受到一些学园的教育, 成为伊壁鸠鲁派学者。公元前44年后, 凯撒遇剌, 他又参加了柏鲁托斯的共和派的军队, 但柏鲁托斯的军队在菲力比 (Philippi) 一役中惨败, 贺拉期死里逃生后返回罗马, 作了裁判所的小职员, 从事写作, 不久后, 他的诗引起了大诗人维吉尔 (Virgil) 的注意, 并把他介绍给了马纳森 (Maecenas) , 贺拉斯立即和他成为了亲密的朋友, 并得到马纳森赠送的萨比尼 (Sabinis) 庄园, 从而能够专心致志地从事写作。

贺拉斯的主要著作有《讽剌诗》、《抒情诗》、《颂诗》以及《诗体书简》二卷, 其中有一封写给皮索父子的诗体长信, 罗马修辞学家和演说家昆提利安 (Marcus Fabius Quintilianus) 把它定为《诗艺》, 贺拉斯在《诗艺》中讨论了诗的种类和诗的题材、布局等技巧, 提出了诗人所应具备的修养和素质。他还提出了一些古典主义的创作原则, 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诗艺》中的文艺创作新思想及其意义

1、摹仿原则

贺拉斯在诗的本质的问题上, 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真实摹仿说, 接受了传统的艺术摹仿自然的观点, 他劝诗人“到生活中到风俗习惯中去寻找模型, 从那里汲取活生生的语言吧” (贺拉斯:154) 。他不仅认为艺术应该摹仿自然, 作为古典主义的奠基人, 他更提倡文艺应该摹仿学习希腊典范, 这一点对欧洲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在《诗艺》中劝诫皮索父子:“你们必须勤学希腊典范, 日夜不辍” (贺拉斯:151) 。

他首先主张在题材选择上最好沿用旧题材:“用自己独特的办法处理普通题材是件难事, 你与其别出心裁写些人所不知, 人所不曾用过的题材, 不如把特洛亚的诗篇改编成戏剧” (贺拉斯:144) 。其次, 在艺术技巧上, 贺拉斯也强调应该学习希腊古典文艺, 作家在描写传统人物时, 要遵从古人所描写的性格特点, 甚至在诗的格式、音韵、格律上, 他都要求遵循希腊古典的范例, 尽管拉丁语和希腊语在音调上有很大的区别。

贺拉斯在强调摹仿古典的同时, 也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创造”, 他明确提出了作家应到生活中去寻找素材, 去创造, 他认为创造可以凭想象虚构, 但他说, 为引起娱乐而作的虚构须紧密接近事物的真相:“ (但是, 他们也许会说:) ‘画家和诗人一向都有大胆创造的权利, ’不错, 我知道, 我们诗人要求有这种权利, 同时也给与别人这种权利, 但是不能因此就允许把野性的和驯服的结合起来, 把蟒蛇和飞鸟、羔羊和猛虎交配在一起” (贺拉斯:137) 。他还肯定了罗马诗人的探索精神:“我们的诗人对于各种类型都曾尝试过, 他们敢于不落希腊人的窠臼, 并且 (在作品中) 歌颂本国的事迹, 以本国的题材写成悲剧或喜剧, 赢得了很大的荣誉” (贺拉斯:152) 。由此可见, 贺拉斯不是一味地强调摹仿希腊文艺, 而是在继承希腊文艺的基础上提倡独创, 比较辩证地对待了文艺创作中的继承与革新的关系。

贺拉斯的摹仿论对罗马文学以及新古典主义思潮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摹仿”论即承认了“摹仿自然”的重要性, 又强调“摹仿古典”、“摹仿前人的创作”。如果不摹仿希腊古典文艺, 罗马文学要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学传统, 则需要更多时间, 正是由于摹仿希腊古典文艺, 罗马文学才得以快速发展, 在他讨论摹仿的原则之时, “摹仿自然”实际上已经逐渐转换为“摹仿古人”, 这一层意思得到了布瓦罗、蒲柏等新古典主义者的直接呼应。“有论者认为, 20世纪的T.S.艾略特和N.弗莱对文学传统之延续性的关注, 也与之有关” (杨慧林:44) 。

2、合式原则

贺拉斯学习古典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 也是他文论中的最重要的观点, 就是他提出文艺必须“合式”。所谓“合式” (Decorum) , 就是适宜、得体、合性合理。在贺拉斯之前, 古希腊的很多自然哲学家和美学家都对艺术中的“和谐”问题作过详尽的论述, 如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强调文艺作品应成为一有机整体, 这对贺拉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贺拉斯的“合式”主要是指艺术作品的各个部分要同整体保持“恰当”“得体”的关系, 以保持内在的秩序和结构的统一。他将“合式”提升为文学创作的最高准则, 并对此作出了一系列详细系统的阐述。

首先, 作品各组成部分要完整统一。他要求文艺作品首尾融贯一致, 成为有机整体。他说:“如果你把前人没有用过的题材搬上舞台, 敢于创造新人物, 就必须使在收场时和初场时一样, 前后完全一致” (贺拉斯:143) 。他又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说明作品完整统一的重要性:“如果画家作了这样一幅画际, 上面是个美女的头, 长在马颈上, 四肢是由各种动物的肢体拼凑起来的, 四肢上又是覆盖着各色羽毛, 下面长着一条又黑又丑的鱼尾巴, 朋友们, 如果你们有缘看见这幅图画, 能不捧腹大笑么” (贺拉斯:131) ?所以, 整个作品不互相协调, 就不成“合式”, 不“相称”, 不“恰如其分”了。除了随意拼凑会导致不协调, 缺乏整体美之外, 局部不服从整体, 也会引起不协调, 他以雕刻艺术为例:“最劣等的工匠也会把人像上的指甲、卷发雕得纤微毕肖, 但是作品的总效果却很不成功, 因为他不懂得怎样表现整体” (贺拉斯:138) 。同样, 贺拉斯在风格上也要求整体和谐, 他反对为炫耀而在作品中插入一些色彩鲜艳的, 与上下文不相协调的词藻, 这就等于在蓝色衣服上打上个“大红补丁”, 也是不一致, 不“合式”的。

其次, 文艺作品中的人物也要“合式”。人物要按照传统人物的定型写法或者合乎他们各自的年龄, 性格、社会地位等, 这也成为了古典主义的人物类型化的法则。对于大家所熟知的传统人物, 他认为要按照传统的定型来写人物, 不宜改变:“你想在舞台上再现阿喀流斯受尊崇的故事, 你必须把他写得急躁、暴戾、无情、尖刻……写美狄亚要写凶狠泼悍, 写伊诺要写得她哭哭啼啼……” (贺拉斯:143) 。对于作家新创造的人物, 他则提倡要按照年龄等来分别类型, 他说:“你必须在创作的时候注意不同年龄的习性, 给不同的性格和年龄者以恰如其分的修饰……不要把青年写成老人的性格, 也不要把儿童写成成年人的性格,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年龄和特点恰当配合起来” (贺拉斯:146) 。

再次, 作品的语言运用也要合式。语言必须与人物的性情特点相匹配。他说:“忧愁的面容要用悲哀的词句配合, 盛怒要配威吓的词句, 戏谑配嬉笑, 庄重的词句配严肃的表情……”“神说话, 英雄说话, 经验丰富的老人说话, 青春、热情的少年说话, 贵族妇女说话, ……, 其间都大不相同” (贺拉斯:143) 。

贺拉斯认为要达到这些“合式”, 最根本的是要作者能决定什么应该写, 可以写, 而什么不应该写, 不可以写, 做到合情合理。他说:“要写作成功, 判断力是开端和源泉” (贺拉斯:154) 。这一名句也成为了古典主义作家的信条。“这是遵循亚里士多德提倡可信性的思路, 在理性主义美学观念指导下的进一步发挥, 是新古典主义崇尚理性, 要求合乎常情常理的信条的直接依据” (张玉能:30) 。由此可见, 贺拉斯乃最早确定“合式”成为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主要原则的文论家。

3、“寓教于乐”说

贺拉斯在文艺的社会功能上, 最为明确地提出了“寓教于乐”说, 这种观点对后来人的影响比较大。在他之前存在着文艺应不应该以产生快感为目的的问题, 柏拉图虽然看重诗的教育功能, 但也认为它会带来坏影响, 把“滋养快感”看作诗的罪状。亚里士多德承认诗产生快感是合乎自然的, 同时也承认诗的教育功用乃至于保健功用。贺拉斯则进一步把诗的教育作用和娱乐作用结合起来, 对两者采取并重的态度, 明确地加以肯定。他说:“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 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 同时对生活有帮助。在你教育人的时候, 话要说得简短, 使听的人容易接受, 容易牢固地记在心里” (贺拉斯:155) 。他的这些观点, 这些话一直为后世, 特别是文艺复兴和新古典主义时代的文艺理论家们反复地援引讨论过。即使在现在看来, 他的这一说法仍然是非常正确的, “寓教于乐”一语在西方文论中也已成了一句惯用的术语。

三、贺拉斯《诗艺》的影响

贺拉斯在《诗艺》中所阐述的关于文艺创作的思想原则, 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传播了亚里士多德的古典现实主义理论, 把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定型化和系统化了, 而且他所表达的这些文艺创作原则和观点奠定了古典主义的理想, 他的一些观点如“合式”原则和“寓教于乐”说广泛地被新古典主义、启蒙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文论家们所继承和发挥。值得注意的是, 贺拉斯在《诗艺》中不是形而上地论证原理, 建构体系, 而是形而下地把他所理解的古典作品中最好的经验教训总结出来, 并且用简洁的语言向世人表达了出来, 替后来的欧洲文艺创作及评论指出了一条通达可行的道路, 所以, 《诗艺》“与其说是理论的探讨, 不如说是创作的方剂” (朱光潜:100) 。

摘要:《诗艺》被很多学者认为其对于西方文艺影响之大, 仅次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有时甚至还超过了它, 这主要是因为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了很多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文艺创作观点, 奠定了古典主义的思想, 在文艺观上, 他大体是接受了传统的艺术摹仿自然的观点, 但在“摹仿”之外, 又提出了”创造”;在艺术理想上, 他强调了“合式”的概念;在艺术功能方面, 他提出了影响广泛的“寓教于乐”的观点, 他的这些观点被文艺复兴和新古典主义时代都起过深刻的影响, 对指导文学创作和推进文学创作研究都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贺拉斯,摹仿,合式,寓教于乐

参考文献

[1]亚理士多德, 贺拉斯, 著.诗学诗艺[M].罗念生, 杨周翰, 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

[2]杨慧林.西方文论概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3]张玉能.西方文论思潮[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9.

[4]张中载.西方古典文论选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上一篇:弯曲形变下一篇:仓库信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