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和预防办法

2024-08-25

处理和预防办法(精选11篇)

处理和预防办法 篇1

摘要:体育运动意外伤害如同瘟疫一样, 避之唯恐不及, 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畏首畏尾, 战战兢兢, 生怕出现丝毫的闪失。不求有功, 但求无过的思想逐渐蔓延开来。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体育运动,意外伤害,处理办法

新课程标准给我们的体育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 同时也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物质的基础。这是可歌可喜的, 但纵观各地、各校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 却不容乐观。

体育运动可以强健我们的体魄, 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风险, 很有可能造成意外伤害。这严重阻碍了中小学体育运动的开展。一些媒体对校园体育运动伤害的报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加大了负面的渲染。以至于家长、老师、校领导对体育运动谈之色变, 生怕一不留神惹火烧身。基于这种状况, 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畏首畏尾, 如今的校园, 体育活动中单杠、双杠、跳箱、山羊、三铁等具有一定危险因素的项目已经很少看见了, 就连一些基本的集体体育活动也是少之又少, 这和我们的素质教育宗旨渐行渐远甚至背道而驰。以这种方式换来了校园的一时平安, 却牺牲了广大学生学习体育基本技能的机会和锻炼的权利。连续几年的全国中小学生身体素质调查统计显示:学生肺活量水平和运动素质持续下降;超重和肥胖学生比例明显增加;视力不良率更是居高不下。这些问题警示我们, 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已是刻不容缓且势在必行。

伤害事故的发生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这对每一个受伤害的孩子来说都是极其痛苦的, 包括其亲人、家庭。既有身体和精神的折磨, 还有经济的损耗, 更有甚者留下终生的遗憾, 同时也会给我们的学校、老师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去解决, 对教学工作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在新课标的指引下, 体育工作者如何积极搞好教学, 同时又能防范伤害事故的发生, 一旦发生又如何处理呢?笔者从教十几年, 耳闻目睹了一些伤害事故的发生, 现摘录几例:

案例一:某中学体育课上, 正在练习快速跑, 前面一同学不慎摔倒, 紧跟其后的同学躲闪不及, 从其身上摔了出去, 头部恰巧撞到一块拳头大小的石头上, 造成头部受伤, 血流不止。老师赶紧将伤者送医院缝合包扎, 同时报告学校及时通知学生家长。在这件事故中学校负担了全部的医药费用, 体育老师受到事故处分, 并扣发当年的奖金。因为学校的活动场地不安全, 体育老师未能事前查明, 未尽到自己的职责, 导致了学生受伤的结果, 附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案例二:某中学体育课上, 同学们正在进行足球射门游戏。一名同学心血来潮, 跳起来抓住足球门的横梁, 谁料此横梁年久失修早已不堪重负, 当即从中间折断将该生砸伤。老师也是立即将受伤同学送医院救治, 同时报告学校通知家长, 所幸无甚大碍。学校负担了全额医药费, 体育老师受到相应处分。在这个事故中, 学校最大的过错就是使用了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器材导致事故发生。而体育老师没有课前检查及时排除隐患, 同时承担对学生疏于管理责任。

案例三:某中学初三体育课上, 同学们在进行足球对抗赛。比赛中同学甲带球突破欲射门, 防守方同学乙飞腿想把球破坏掉, 结果踢中同学甲小腿, 造成其小腿骨折。老师当即将该生送医院治疗, 随即报告校方并通知学生家长。同学甲的家长再三要求学校负责, 但根据相关规定, 这属于突发事件, 具有不可预测性, 学校没有过错, 不应承担责任, 是由于学生自己缺乏安全自护意识, 行为过于激烈造成。即便如此, 学校耗费了大量时间作解释工作, 并允许该生下年免费重读, 可以自由选班, 才算勉强解决。

案例四:某中学课间, 一学生跑到操场爬到肋木顶端玩耍。不觉上课铃声响起, 赶紧下地, 慌乱中失手掉下, 造成小臂骨折。学校赶紧通知学生家长, 并送医院治疗。开始学生家长以事故发生在学校为由, 要求学校负责。通过学校耐心细致讲解有关条文的规定, 学生家长才自己负担了全部医药费。

纵观一例例意外的发生不难发现, 有些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我们当前最大的任务就是吸取教训, 防患于未然, 不能让悲剧重演, 使我们的体育运动不出或少出意外, 真正成为家长们放心的安全运动。结合自己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以及众多优秀同仁的成功做法, 在每一项体育运动开展前我们都应该扎扎实实做到如下几点: (1) 亲自实地考察运动场地是否平整合格, 布局是否合理。器材有无损坏, 发现隐患及时排除, 保证安全使用。 (2) 检查学生着装是否适合运动, 是否随身携带锐利、尖刺等易造成身体伤害的硬质饰物。 (3) 体育老师应提前咨询同学或班主任老师, 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区别对待。 (4) 在运动开展前, 教师一定要亲自示范讲解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 在运动中随时发现问题给予现场指导及帮助。 (5) 运动的难度不能超出教学要求, 要选取适合学生身体、心理、年龄特点的运动内容及方式。 (6) 每一次运动过后, 都要认真询问是否有同学身体存在不适等情况, 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总之, 老师在安排教育教学活动上要科学、系统, 不违背教学原则, 在组织上要严格遵守教学程序, 把安全防范工作做足、做细;加大宣传力度, 教育我们的学生具备居安思危意识, 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技能、技巧, 不逞强、不冲动、远离危险;同学之间互相监督, 互相提醒, 时刻牢记:防患胜于救灾, 生命重于泰山。长期坚持, 养成良好习惯, 一定能最大限度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体育运动伤害事故一旦发生我们也大可不必惊慌, 要冷静处理。首先, 事故发生时, 我们要根据学生受伤情况立即合理的进行救助, 同时通知其监护人并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 如果有保险还要及时通知保险公司进行理赔。其次, 要做好调查取证工作, 包括发生的时间, 持续时间;发生地点及其原因, 学校有无过错。现场证人的笔录及签名。有关的录像资料, 尽可能多的保留最佳原始证据, 以备后用。然后是解决阶段, 我们尽量对受伤学生及家属进行安抚, 用真情感动他们, 避免矛盾升级, 为以后的和解创造条件。还可以参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分析确定责任, 与学生家长协商解决, 如果达成和解, 我们要制定《和解协议书》说明双方的基本情况以及事情的简单经过, 和解的时间、地点以及赔偿数额, 一定要对方打收条, 双方签字才能证明协议履行完毕。如果和解不成, 我们还可以走行政调解的途径, 通过行政领导的努力解决争端。如果调解成功, 也要拟定《调解协议书》履行相关手续。如果调解无效, 就只能走民事诉讼程序, 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最好还是不要走诉讼程序, 无论最终谁输谁赢诉讼成本都会大大高于前两种方式。那只能是无奈的选择, 毕竟人民法院会给我们一个解决的结果。最后, 建议各校最好上一份学校责任险, 可以给我们减少很多麻烦。另外我们在组织大型的体育活动时, 一定提前认真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分工明确, 人员到位, 各负其责。宁可有准备一次也用不上, 决不能事到临头却无准备, 要做到有备无患。

体育伤害固然让人困扰, 但并不是无药可救。体育教师应依法大胆开展工作, 不能让几例安全责任事故就吓退了我们工作的激情。通过依法治校, 加强安全教育, 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以及政府对学校体育经费投入的增加, 如此, 我们的场地、器材会更加标准规范, 各项安全措施也会更趋于合理, 安全事故定会大大减少, 校园体育文化自然会焕发勃勃生机。

土坝裂缝的预防和处理 篇2

【关键词】土坝;裂缝; 预防;处理

[文章编号]1619-2737(2016)05-18-561

【Abstract】Although the us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widespread, but the dam i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s still very common, because the dam is formed by the accumulation of soil material, so after impoundment dam prone to cracks or leak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dam cracks.

【Key words】Dam;Crack;Prevention;Treatment

尽管钢筋混凝土的使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但是,土坝在水利工程中还是十分常见,由于土坝是由土料堆积而成且具有一定的透水性,因此水库蓄水以后土坝容易产生裂缝或渗漏,但是,如果裂缝过宽或者渗漏量过大,就会直接危及大坝的使用和安全。因此,对土坝裂缝、渗漏必须引起注意,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土坝裂缝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坝基承载力不均匀,坝体材料不一致,施工质量差,设计不够合理所致。土坝的裂缝,按照裂缝走向可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水平裂缝和龟纹裂缝。

土坝产生不同裂缝时,有关部门应该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1. 不同土坝裂缝的预防措施

1.1 龟纹裂缝的预防措施。

及时在竣工后的坝面上及时设砂性土保护层是预防龟纹裂缝的有效措施。此外,在施工期防止坝体填土龟裂也是很重要的。填筑中断时,应在填土表面铺松土保护层。对于已经出现的龟纹裂缝则应翻松重压,以免在坝体内留下隐患。

1.2 沉陷裂缝的预防措施。

坝体沉陷裂缝的预防应该同时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减少坝体和坝基的沉陷和不均匀沉陷;另一方面是提高坝体填土适应变形的能力,此外还可以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以防止由于坝体裂缝而导致土坝出险。

1.2.1 减少坝体和坝基的沉陷和不均匀沉陷。

(1)造成沉陷裂缝的直接原因是坝体的不均匀沉陷,但是一般说来,沉陷越大,不均匀沉陷也越大,所以减少坝体和坝基的沉陷是预防沉陷裂缝的重要措施。对坝基中的软土层,应该优先考虑挖除。如果开挖困难,则可以考虑采用打砂井(对于软黏土层)或预先浸水(对于湿陷性黄土)等措施,使坝基土层事先沉陷。对于土坝坝体,根据土料特性和碾压条件,选择适宜的填筑标准之后,更重要的是在施工时必须严格控制填土质量。土坝裂缝中的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填土质量差所引起的。

(2)为了减少坝体的不均匀沉陷还应该尽可能避免坝体高度的突变。与土质防渗体连接的岸坡的开挖应符合下列要求土岸坡应大致平,不应成台阶状、反坡或突然变坡,岸坡自上而下由缓坡变陡坡时,变换坡度宜小于20°;岩石岸坡不宜陡于1︰0.5,陡于此坡度时应有专门论证,并应采取相应工程措施;土质岸坡不宜陡于1:1.5。

(3)埋在土坝下面涵管的外墙壁面和溢洪道边墙(墩)与土坝相接触的壁面,都应该有一定坡度,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坝体不均匀沉陷,而且有利于涵管和边(墩)与坝体的结合处理。必须强调,在施工中要保证填土的密实度均匀,防止因漏压、欠压而造成的局部松土层。上述这些措施对于减少坝体不均匀沉陷,防止发生裂缝是十分重要的。

1.2.2 提高坝体填土适应变形的能力。填土适应变形的能力,除了取决于它的矿物成分、颗粒组成外.还与填土的含水量和干容重有关。含水量的增加,对提高填土适应变形的能力有较显著的效果。但是,含水量过高就会使填土压实困难,沉陷增加。因此、控制坝体的填筑含水量、使之略高于塑限含水量,对于减少和防止出现裂缝来说是有效的。在可能发生裂缝而又难于检查发现的部位,如混凝土防渗墙或涵管的上部等处,可用塑性较好、适应变形能力较强的土料填筑。

1.2.3 必要的安全措施。土坝裂缝小,危险性最大的是横向裂缝和内部裂缝。为了防止因出现这些裂缝而导致土坝出险,需要采用一些必要的安全措施,如;在土坝与其他建筑物或岸坡接合处,适当加宽防渗体的厚度;采用刺墙、截水环或结合槽,以延长渗径,都是很有必要的。在可能发生裂缝的部位,应适当增加防渗体下游反滤层的厚度,以防止因反滤层破坏而导致土坝山险。

把土坝做成拱形,不但可以减少土坝的横向裂缝,而且可以保证土坝与岸坡良好的接合。

2. 土坝裂缝的处理

处理坝体裂缝首先应根据观测资料判断裂缝类型和部位、裂缝产生的原因,按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非滑坡性裂缝处理方法主要有开挖回填、灌浆和两者结合等方法。开挖回填是处理裂缝最彻底的方法,适用于位置不深及防渗体面上的裂缝;灌浆法适用于裂缝较多或坝体内部裂缝的情况;开挖回填与灌浆相结合的方法适用于由表层延伸至坝体一定深度的裂缝。

2.1 开挖回填法。

(1)对于防渗体心墙顶部或斜墙表面的干缩裂缝在处理时需清除表土层,然后按原设计土料分层夯实,使其干容重达到设计要求;对于均质坝表面干裂且缝深小于0.5m的裂缝,只用泥浆封口,这类小缝浸水后可以自行闭合。

(2)贯穿性横向裂缝会顺缝漏水、有使坝体穿孔,造成溃坝的危险采用开挖回填,进行彻底处理。开挖回填法具体如下。

2.1.1 裂缝的开挖。

(1)为探清裂缝的范围和深度,在开挖前可先向缝内灌入少员石灰水,然后沿缝挖槽。缝的开挖长度应超过裂缝两瑞1m,深度超过裂缝尽头0.5m,开挖的坑槽底部的宽度至0.5m,边坡应满足稳定及新旧回填土结合的要求。坑槽开挖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防止坑槽进水、土壤干裂或冻裂,挖出的土料要远离坑口堆放。

(2)对贯穿坝体的横向裂缝,开挖时顺缝抽槽,先挖成梯形或阶梯形(每阶以1.5 m高度为宜,回填时逐级消除阶梯,保持梯形断面),并沿裂缝方向每隔5~6m做一道结合槽.结合槽垂直裂缝方向,槽宽1.5~2.0m,并注意新老土结合,以免造成集中渗流。

2.1.2 处理方法。

(1)梯形楔入法。适用于裂缝不太深的非防渗部位,如图(a)所示。

(2)梯形加盖法。适用于裂缝不太深的防渗斜墙和均质土坝迎水坡的裂缝,如图(b)所示。

(3)梯形十字法。适用于处理坝体和坝端的横向裂缝,如图(c)所示。

2.1.3 土料的回填。

(1)回填的土料要符合坝体土料的设计要求。对沉陷裂缝要选择塑性较大的土料,含水量大于最优含水量的1%~2%。回填前,如果坝土料偏干,则应将表面湿润,土体过湿或冰冻.则应清除后再进行回填,便于新老土的结合。回填时应分层夯实,土层厚度以0.1~0.2m为宜。要特别注意坑槽边角处的夯实质量,要求压实厚度为填上厚度的2/3。回填后,坝顶或坝坡应覆盖30~250 cm的砂性土保护层。

(2)对于缝宽大干1cm,缝深超过2m的纵向裂缝亦需开挖回填处理。但应注意,如缝是出于不均匀沉降引起,当坝体继续产生不均匀沉降时,应先把缝的位置记录下来,采用泥浆封口的临时措施,待沉降趋于稳定时,再开挖处理,因为这类缝在开挖回填处理中还会被破坏,故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以防人身安全事故发生。当挖槽工作量大时,可采用打井机具沿缝挖井。小型土坝采用此方法比较切实可行,井的直径一般为120 cm,两个并圈搭接30 cm,在具体施工中应先打单数井,回填坝体;之后打双数井,分层夯实。

2.2 充填灌浆。

充填酒浆法就是在裂缝部位用较低压力或浆液自重把浆液灌入坝体内,充填密实裂缝和孔隙,以达到加固坝体的目的。

2.2.1 孔序布置。

灌浆前应首先对裂缝的分布、深度及范围进行调查和探测,调查了解坝体施工时坝体填筑质量,以及蓄水后坝体的渗漏及裂缝状况和发展过程。对于表层裂缝,通常在每条主缝上均需布孔,该孔应布置在长裂缝的两端、转弯处、缝宽突变处、裂缝密集处及各缝交汇处。但应注意,灌浆孔不宜靠近防渗斜墙、反滤体和排水设施,以及测压管的滤水管段,要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通常不小于3m),以防浆液填塞及串浆发生,使排、滤水设施不能正常工作。在用灌浆法处理内部裂缝时,要根据裂缝大小、分布范围及灌浆压力大小而定。一般采用灌浆帐幕式布孔,即在坝顶上游布置1~2排,7L距由疏到密,最终孔距以l~3m为宜,孔深应超过缝深1~2m。

2.2.2 灌浆压力。

(1)灌浆压力是保证灌浆效果的关键。灌浆压力越大,浆液扩散半径也越大,可减少灌浆孔数,并能将细小裂缝充填密实,同时浆液易析水,灌浆质量好。但是,如果压力过大,也往往引起冒浆飞串浆,裂缝扩展并产生新的裂缝,造成滑坡或击穿坝壳、堵塞反滤层和排水设施,甚至人为地造成贯穿上、下游的集中漏水通道,威胁上坝安全。因此,灌浆压力的选择应在保证坝体安全的前提下,通过试验确定,一般灌浆管上端孔口压力采用0.05~0.3MP;施灌时灌浆压力必须由小到大,逐步增加,不得突然增大,灌浆过程中,应维持压力稳定,波动范围不得超过5%。同时.采用的最大灌浆压力不得超过灌浆孔段以上的土体重量。允许最大灌浆压力可按下式估算。

p=KγH

式中:P为允许最大灌浆压力,KPa;K为系数,对砂质土取0.1,壤土取0.15,黏土取0.2; γ为灌浆孔段以上土层容重,可采用14~16KN/m3;H为灌浆孔段埋藏深度,m。

(2)在实际工作中,灌浆压力要逐步增加。每次增加压力以前,必须争取在该压力下达到吃浆量0.5L/mm左右,至少持续10min。灌浆压力可用灌浆机(泥浆泵)或重力法取得。采用重力灌浆时,泥浆桶可以放置在附近山头或在坝顶搭架,但应保证浆捅的泥浆面至灌浆管入口的高差不小于10m。采用灌桨法处理裂缝时,港桨压力常需进行现场试验。“长时低压”灌浆,一方面可保证浆液在缝中的充填效果;另一方面又不使裂缝因压力过大而展开。许多单位通过灌浆实践,提出来用低压灌浆的观点,建议孔口压力控制在0.05MPa左右。为了保证低压灌浆的效果,可以在浆液中加入适量的水玻璃,改善桨液的流动性。

2.2.3 灌浆浆液。

灌浆浆液一般采用人工制浆,对于灌浆量大的工程,也可采用机械制浆。对浆液要求流动性好,使其能灌入裂缝;析水性好,使浆液进入裂缝后,能较快地排水固结;收缩性好,使浆液析水后与土坝结合密实。常用的浆液有纯黏土浆和水泥黏土浆两种。

2.2.3.1 纯黏土浆。

(1)多用于浸润线以上坝体裂缝的充填,如用于浸润线以下时,长时间不易凝固,不能发挥灌浆的效果。其用黏性土作材料,一般黏粒含量在20%~45%为宜。如黏粒过多,土料黏性过大,浆液析水慢,凝固时间长,影响灌浆效果。浆液的浓度,在保持浆液对裂缝具有足够的充填能力条件下,稠度越大越好,根据试验, 一般采用水土重量比为1︰1~1︰2.5),泥浆的比重一般控制在1.45~1.7。

(2)为了改善泥浆的黏度和增加浆液的流动性,增强灌浆后的初期强度和加快泥浆的初凝时间,驱赶和毒杀危害堤坝安全的小动物(如白蚁、猪等),有时需添加一定量的附加剂。目前,我国普遍采用渗入化学药剂,如水玻璃、杀虫剂,如可在浆液中渗入1%~3%干料重的硅酸钢(水玻璃)。

2.2.3.2 水泥黏土浆。

(1)其为土料和一定比例的水泥混合搅制而成。存土料中掺入10%~30%土料重的水泥后,浆液析水性好,可促使浆液及早凝固发探效果。注意水泥核和员不能过大,否则浆液凝固后不能适应土坝变形而开裂。

(2)水泥黏土浆灌入坝体裂缝后会很快初凝,可用在浸润线以下坝体裂缝的充填。但混合浆会因水体滤失及体积收缩而浆面下沉,并导致固结后浆体中产生细小水平缝。水泥黏土浆固结后其密度比纯泥浆小,且与坝体结合情况不如纯泥浆好,故灌桨法处理裂缝时较少采用,而主要用于坝身与刚性建筑物接触部位以及堵塞漏洞。

2.2.4 灌浆与封孔。

(1)灌浆时应采用“由外向里,分序灌浆”和“由稀到稠,少灌多复”的方式进行。采用少灌多复可以使浆体形成疏密相间和颗粒粗细相间的木纹状构造,提高充填密实及防渗效果。第一次潜入的浆液,泥浆向坝体排水固结时,纫粒的流动性大.随水挟带渗入坝体孔隙,其结果即在缝内及侧壁形成固结的由胶体黏粒组成的透水性小及微密的薄黏土层。第二次灌浆时.泥浆又从尚未固结的原泥浆浆脉中冲出,形成第二次黏粒向侧壁运动,在缝内细粒向第一次堵缝的粗颗粒渗吸,细粒在析水过程中形成两性胶状的弱透水带并进而形成疏密相间的木纹状浆脉,这对防溶极为有利。

(2)存设计压力下,灌浆孔段经连续3次复灌,不再吸浆时,灌浆即可结束。在浆液初凝后(一般为12h)可进行封孔,封孔时,先应扫孔到底,分层填入直径2~3cm的干黏土泥球,每层厚度一般为0.5~1.0m,然后捣实。均质土坝可向孔内灌注浓泥浆或灌注最优含水量的制浆上料捣实。

2.2.5 灌浆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雨季及库水位较高时,由于泥浆不易固结,一般不宜进行灌浆;灌浆工作必须连续进行,若中途必须停灌,应及时洗清灌孔,并尽可能在l~2h内恢复灌浆;灌浆时应密切注意坝坡的稳定及其他异常现象,发现突然变化应立即停止灌浆,分析原因后采取相应处理措施;灌浆结束后10~l5d,对吃浆量较大的孔应进行一次复灌,以充填上层浆液齐凝固过程中因收缩而脱离坝体所产生的空隙。

参考文献

[1] 俞衍生. 中国水利百科全书﹒水利管理分册.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预防饲料发霉的措施和解毒办法 篇3

1 防霉措施

1.1 饲料收割、晾晒与贮藏,要做到快收、快打,尤其应注意及时晒干,并在干燥环境中保藏。

1.2 在调制饲料时,应注意消除饲料中有害有毒的物质。

1.3 注意饲料贮藏环境。黄曲霉、寄生曲霉等均为好氧菌,在密闭缺氧条件下生长会受到抑制。因而贮存水分含量较高的饲料一定要要把容器封严。如用塑料袋隔绝空气贮存饲料效果较好。另外,水分含量以13%以下为宜。

1.4 在饲料中添加防霉变物质,如添加环氧乙烷、苍术、艾香等有一定的作用。

2 发霉饲料的去毒方法

2.1 挑除法

此法可适用于秸秆、颗粒饲料的去毒处理。其方法是把饲料中发生霉变的部分挑除,使饲料的含毒量降低。

2.2 水洗法

此法适用于籽实饲料的去毒处理,其方法是:先将发霉的饲料磨成碎粉,将其倒进缸中,加入水3~4倍,然后搅拌,静置浸泡,每日换水搅拌两次,直至浸泡的水由茶色变成无色为止,此法简便,效果显著。

2.3 晾晒去毒法

此法主要用于大量秸秆饲料的去毒处理。其方法是:先将发霉饲料置于阳光下晒干,然后进行通风抖松,以除去霉菌的芽孢,使其变得无害而达到去毒的目的。

2.4 脱胚去毒法

此法主要用于玉米的去毒,因为发霉玉米的毒素主要集中在玉米的胚部。其方法是:先将玉米磨成1.5~4.5mm的小颗粒,再加入5~6倍水,然后搅拌和轻搓,胚部碎片因较轻而浮在水面上,将其捞出或随水倒掉,如此反复数次,即可达到脱胚去毒的目的。

2.5 石灰水浸泡法

此法适宜对玉米、高粱等籽实类饲料进行去毒处理。其方法是:1.5~5mm的小粒(高粱等籽粒较小可不必粉碎),然后将过120目筛后的石灰粉按0.8~1%的比例掺入发霉饲料中,最后将掺入石灰粉的料和水按1∶2的比例倒入容器中搅拌1分钟,然后静置5~8h,将水倒出,再用清水冲洗2~3次,晒干后便可使用。采取此法去霉,如果发霉饲料中黄曲霉素含量在100ppm以下,去毒率可达97%以上;若黄曲霉素的含量为100~200ppm,去毒率可达94%左右;若黄曲霉素含量在300~400ppm,去毒率可达91%。

2.6 氨水去毒法

此法适宜对糠麸类饲料进行去毒处理。有高温和大剂量两种处理法。

高温处理法。既每千克饲料拌入12.5g氨水,再容器内搅拌均匀后,用塑料布将容器口封严,置于室内,室温20度时,7d后去毒率可达87.5%以上;若室温保持在40度时,5d后去毒率可达90%以上。因此温度越高,去毒时间越短,去毒率越高,具体可根据室内温度的高低,掌握适宜的开封时间。

大剂量处理法。此法既在发霉饲料中拌入大剂量的氨水,在容器中搅拌均匀后,用塑料布将容器口封严,置于室内,在常温下进行去毒。若每千克饲料拌入10g氨水,9d即可去毒;每千克饲料拌入17.5g氨水,5d可去毒95%以上;每2kg饲料拌入25g氨水,3d后即可去毒。但应注意,每千克饲料最多不得超过25g氨水的剂量,饲料开封后,应让饲料中的氨气挥发24~36h后方可使用。

2.7 碱水煮去毒法

此法适用于籽实类饲料进行去毒处理。其方法是每100kg发霉饲料加入3倍的水(300kg),再加入500g苏打粉或1000g石灰共煮,待煮到饲料裂开时,让其冷却,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到没有碱味时即可使用。

处理和预防办法 篇4

从本月起,凡在医疗机构私设灵堂、摆放花圈、悬挂横幅、堵塞大门或者以其他方式扰乱医疗秩序,以及殴打和公然侮辱、谩骂、诋毁、恐吓医务工作人员等“医闹”行为者,根据其行为的恶劣程度,相关责任人将受到治安处罚或被追究刑事责任。导报记者昨日获悉,《福建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7月1日起正式施行,对医疗纠纷提供了四种解决途径,同时八类“医闹”行为将受到严惩。

八类“医闹”行为将严处

依照办法明确规定,这八类行为将受到严惩:

1.在医疗机构内殴打医务人员或者故意伤害医务人员身体、故意损毁公私财物;

2.在医疗机构私设灵堂、摆放花圈、焚烧纸钱、悬挂横幅、堵塞大门或者以其他方式扰乱医疗秩序;

3.在医疗机构的病房、抢救室、重症监护室等场所及医疗机构的公共开放区域违规停放遗体,影响医疗秩序;

4.以不准离开工作场所等方式非法限制医务工作人员人身自由;

5.公然侮辱、谩骂、诋毁、恐吓医务工作人员;

6.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器具或者爆炸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进入医疗机构;

7.故意扩大事态,教唆他人实施针对医疗机构或者医务人员的违法犯罪行为,或者以受他人委托处理医疗纠纷为名实施敲诈勒索、寻衅滋事等行为;

8.其他扰乱医疗机构正常秩序的行为。

四种途径解决医疗纠纷

医患双方如何解决医疗纠纷?《办法》指明了四种途径,主要包括自行协商和解,向医调委申请调解,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及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途径。其中,对于患方索赔金额不超过2万元的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可以自行协商解决,也可以申请医疗纠纷发生地的医调委进行调解。医调委收到医疗纠纷调解申请后,应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审查,并在自受理调解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调解终结。

我省指出,发生医疗纠纷后,病历、医疗器械乃至尸体等都是重要证据,《办法》对相关证据的保存也有详细的规定,但一个前提是必须医患双方都在场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进一步的处置。

处理和预防办法 篇5

【关键词】巷道冒顶;压力集中;冒顶空洞;接顶封闭

0.前言

巷道冒顶煤炭自燃火灾是煤矿井下特定环境中煤炭自燃的一种内因火灾。它发生的先决条件是巷道冒顶的产生。巷道冒顶在巷道施工中随时都可能出现,这些冒顶大都出现在有大量风流通过的巷道,且有支撑物的掩护;因而巷道冒顶煤炭自然火灾较其它内因火灾有更大的隐蔽性和危险性,也比较难以选择合适的灭火措施。巷道冒顶煤炭自燃发火灭火方法的选择要根据火区发展的程度,巷道冒顶的具体形状和具体环境进行确定。

1.巷道冒顶形成原因

巷道冒顶空洞是形成巷道冒顶煤炭自燃发火的必要条件。巷道冒顶空洞的形成主要与巷道施工质量、地质构造等有关。

(1)地质构造处易发生冒顶。在巷道施工过程中遇到断层、褶曲等地质构造时,由于过断层的方法处理失当,往往留下少量的三角顶炭(图1)。这些顶炭受压后冒落,形成巷道冒顶空洞。在过断层时,根据断层走向如能正确掌握过断层的方法将巷道穿至或穿过断层线,然后沿煤层施工巷道则可以避免巷道冒顶空洞的产生。

图1 三角顶炭示意图

(2)大倾角煤层中施工巷道易发生冒顶。在倾角较大的煤层中施工巷道时,使用传统的支护方式如拱形、正梯形支护时,棚梁上的三角顶炭受压后形成巷道冒顶。

2.巷道冒顶煤炭自燃发火原因分析

2.1巷道冒顶处多裂隙的残煤为发火创造聚热条件

容易发生巷道冒顶的地点一般来说矿山压力都特别显著,在巷道施工完毕后,煤体原有的压力平衡被破坏,造成局部压力集中。在巷道支撑物不完好的情况下,压酥的煤体一部分冒落,剩余的部分残煤在矿压作用下产生大量裂隙,且冒落空洞表面不规则,增加了与空气的氧化接触面积,为氧化聚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2冒顶空洞存在连续供氧条件

连续供氧是煤炭自燃发火决定性的因素之一,而巷道冒顶空洞内残煤的供氧方式和其它内因火灾相比有其特殊性。一般供风巷道的冒顶空洞,存在着以下两种连续供氧方式:

(1)冒顶空洞内残煤氧化后,温度升高、与冒顶下方巷道内气温有一温差,使其间产生微量热风压。巷道中低温空气气流在热风压的作用下,自然流向冒顶空洞的顶部,为连续供氧创造了条件。热风压直接用下式计算

hr=Zr△T/T

式中Z——巷道冒顶空洞高度;

r——巷道中的空气重率;

△T——巷道冒顶空洞上下温度差;

T——巷道中的空气温度。

由上式可知,热风压的大小与冒顶深度有关,与冒顶空洞上下两端的温差有关。冒顶愈深,温差愈大,热风压愈大,由此产生的风量愈大。由上式也可看出,在冒顶深度一定的情况下,热风压的大小直接与冒顶空洞上下两端的温差有关,而冒顶点存在时间愈长,冒顶点聚热愈多,则热风压也愈突出。

(2)巷道中呈紊流状态运动的风流,其空气分子不断撞击冒顶空洞内的空气分子,空洞内的空气分子获得能量往顶部依次传递,这就是所谓的扩散通风,也是冒顶空洞连续供氧的主要方式。

3.巷道冒顶煤炭自燃发火的预防

由前述可知,巷道冒顶空洞是造成顶部煤炭自燃发火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巷道施工或使用过程中及时正确地处理所产生的冒顶是预防巷道冒顶自燃发火的关键。冒顶煤炭自燃火灾的处理有以下几种方法。

(1)接顶封闭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巷道冒顶范围小且冒落高度不深的情况。具体做法是用水泥板封堵,上面用黄泥、砂浆等不燃性材料密封、充填。

(2)改变形状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扩散通风的原理,利用改变巷道冒顶空洞的形状,有意识地增强巷道冒顶空洞的扩散通风能力,使冒顶顶部氧化产生的热量被及时带走,不致于造成聚热发火。具体做法是将冒顶区域与巷道接触部分修成光滑的弧状,使巷道中的风流易于往冒顶顶部扩散。这种方法适合于巷道冒顶不深且冒顶范围较大的巷道冒顶点。

(3)导风法。利用适当的导风设施,如木板、风障、金属风筒等将风流引入巷道冒顶点,使冒顶点氧化产生的热量及时排出。这种方法适合于冒落范围不大但冒落高度较大的情况。

4.巷道冒顶煤炭自燃火灾的处理

巷道冒顶煤炭自燃火灾的处理方法多种多样,但如何保证火区处理得迅速、有效,往往要根据冒顶火区的着火程度、火区面积、冒顶空洞形状等具体情况作出具体选择。

(1)卸顶法。卸顶法是处理冒顶煤炭自燃火灾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具体做法是用长把工具将高温燃烧的残煤卸掉,消除冒顶空洞中的可燃物,然后结合插管喷水将火灭掉。这种方法适合于着火时间短、着火范围不大且巷道冒顶不深的情况。

(2)插管注水法。根据水能吸热的物理特性,直接将高压水管插入冒顶火区直接进行喷水灭火。在残煤明火灭掉之后,水在冒顶空洞中的高温作用下,蒸发产生蒸汽,在煤体表面形成水膜,阻止氧气和煤的接触,并排出冒顶空洞中的氧气,达到降温灭火的目的。

(3)打钻注水法。在巷道冒顶比较深,冒顶范围大,火源点具体位置不能确定,而采取了上述两种方法均不能达到灭火的目的情况下,利用岩石电钻在冒顶点附近,从不同角度向冒顶火区的顶部,两侧打钻孔插管注水。岩石电钻打眼时可能将钻孔打人冒顶区,而冒顶区的钻孔短时间内容易造成垮孔,无法插管。所以钻孔尽量打在冒顶火区的顶部和两侧,距火源保持0.5m左右。由于具体着火位置不能确定,因而打钻也不可能一次成功,须在不同位置,不同角度多打钻孔方能奏效。

卡钻的预防和处理 篇6

1 粘附卡钻的预防与处理

1.1 粘附卡钻的预防

(1) 合理设计钻井液密度, 在保证平衡地层压力的情况下, 尽量降低钻井液密度, 以降低钻井液静液柱压力与地层孔隙压力之间的压差, 实现近平衡压力钻井。油井压差1.5~3MPa, 气井压差3.5~5MPa。

(2) 搞好地层压力监测工作。根据地层压力系数和钻井液密度的附加原则随时调整钻井液的密度值, 达到近平衡钻井。

(3) 保证钻井液性能稳定良好, 低失水, 低密度, 低固相, 低含砂, 低粘度。

(4) 钻井液性能要坚持勤测量, 勤观察, 勤维护。每班至少应做全套性能一次, 处理加入药品时要按循环周均匀加入, 加量不得过猛。

(5) 搞好钻井液净化工作, 正常钻进循环钻井液时, 保证直井钻井液含砂量低于0.3%, 定向井深井含砂量低于0.2%。

(6) 钻进时必须有足够大的钻井液上返速度, 在直径3llmm井眼排量不小于50升/秒, 直径216mm井眼不低于30升/秒。

(7) 在易卡地区或易卡井段, 钻井液中加入无萤光润滑剂2~5%或加入2~3%塑料小球, 以降低泥饼的摩擦系数。

(8) 钻具在井内时应经常活动, 一般情况下钻具在井内静止时间不得超过3分钟。复杂井段应不停地活动。活动钻具的方法应以上提下放为主, 结合转动, 每次上下活动范围不少于4米, 转动不少于10圈, 同时注意定点转动不可时间过长。

(9) 若井下钻具无法活动时, 深井可将钻具重量的2/3以上压在井底。2500米以内的浅井应将钻具的全部重量压在井底。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应设法用人力或液压大钳试转动钻具, 并尽可能地保证钻井液循环。

1.2 粘附卡钻的处理

(1) 发生粘附卡钻以后, 要及时果断处理。在钻具和设备的安全负荷内, 大幅度上下活动或转动钻具。大幅度上下活动时应停止循环, 防止钻具刺漏。

(2) 当活动钻具无效等待其它方法解卡时, 为防止卡点上移, 应超过卡点钻具重量的拉力活动钻具, 并且每次上提下放不应在同一拉力上, 以免钻具受力集中造成疲劳折断。

(3) 粘附卡钻发生后, 应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 选择不同的解卡办法, 并应迅速组织施工。

(4) 浸泡解卡法:

该方法是通过注入一定量的油基泡液或清水、饱和盐水循环, 以便软化或溶解泥饼, 达到解卡的目的。

(5) “U”形管解卡法:分别把钻柱内和环空各当作U”形管的一翼, 通过向钻杆内注入轻质液体或气体, 然后有控制地排放, 使环空的钻井液液面下降, 从而达到降低压差和解卡的目的。

(6) 套铣倒扣法:当上述方法均不能解卡时, 采用套铣倒扣法, 即利用大直径厚壁铣管下入井眼直接破坏泥饼, 并通过循环带出泥饼、岩屑等卡钻物, 可以解除各种原因引起的卡钻。所选用的铣管尺寸必须能够套入鱼顶, 并在铣管与被卡管柱之间留有足够的间隙。由井眼的具体条件决定铣管的安全长度。

2 垮塌卡钻的预防和处理

2.1 垮塌卡钻的预防

(1) 及时注意对岩屑的分析, 如发现上部地层岩屑突增, 及时提醒司钻和值班干部, 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2) 严格控制钻井液失水量, 中压失水不大于5m L, 高压失水不大于15m L, 减少钻井液中的自由水对泥页岩的表面水化程度, 防止泥页岩吸水后水化膨胀坍塌。

(3) 对地表的砾石层和埋藏较浅的坍塌层, 可使用高粘切钻井液, 使坍塌物能悬浮带出, 保证井下正常。

(4) 对地层倾角大, 构造应力大, 断裂破碎带, 应适当上调钻井液密度, 增加钻井液柱对井壁的侧压力。

(5) 钻井液性能调整需在钻开垮塌层之前进行, 钻开过程中不能大幅度调整, 补充的钻井液应与井内性能一致。

(6) 严防污水, 雨水浸入钻井液。

(7) 正常起钻每3-5柱灌满一次钻井液, 若起钻拔活塞, 应及时正灌, 分段循环。

(8) 严格控制起、下钻速度, 减小激动压力, 防止井垮。

2.2 垮塌卡钻的处理

(1) 钻进中如果发现掉块增多, 应坚持原排量循环, 切忌停泵, 按循环周0.02提高钻井液密度和适当提高钻井液粘度, 直到井壁稳定为止。

(2) 若遇严重井垮, 应边灌钻井液边组织人员强行起钻。

(3) 起钻中发现钻井液从钻具返喷严重, 应及时接方钻杆循环, 调整钻井液性能, 待井下情况正常方可继续起钻。

(4) 起钻遇卡不得超过原悬重50k N, 下钻遇阻不能超过100k N, 否则应接方钻杆循环划眼直到上下活动畅通无阻。

(5) 若因地面未灌好钻井液造成井垮卡会钻, 可采用下击或地面震击解除。

(6) 若因井漏, 地层压力大于液柱压力造成的井垮卡钻在震击无效时, 采用套铣倒扣方法解除。

3 钻头泥包的预防与处理

3.1 钻头泥包的预防

(1) 按照设计要求调整好钻井液性能, 搞好钻井液净化工作, 努力控制钻井液含砂量低于0.5%。

(2) 在上部软地层应适当增加钻井液排量, 保证排量达到设计要求的上限值。

(3) 根据地质提供的岩性情况, 合理选择钻头类型, 上部软地层应选择铣齿自洗式钻头类型。

(4) 钻进时应时刻注意钻时、泵压变化, 若岩性未变钻时增高, 泵压逐渐下降, 可能井下短路循环, 严重时将钻头泥包。

3.2 钻头泥包卡钻的处理

(1) 发现钻头泥包后, 根据地层情况, 可采用多划眼, 减少钻压, 提高转速, 降低钻井液粘度, 保持或加大排量的方法解除泥包。

(2) 起钻时必须随时注意指重表的变化, 遇卡不得硬拔, 循环甩掉泥包。

(3) 起钻时井口灌不进钻井液或外溢, 应分段接方钻杆正灌, 每起钻2—3柱灌满一次。

(4) 若起钻遇卡, 处理不当将钻具卡死, 可利用井下下击器或地面震击器解除。

(5) 当震击无效时, 可将钻头处泡油, 减小钻头与井壁的摩阻, 然后利用震击器解除卡钻。

(6) 一旦泡油, 震击无效, 可采用套铣倒扣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静.石油钻井事故的统计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 2012, (06) [1]王静.石油钻井事故的统计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 2012, (06)

[2]郝海瑞.卡钻事故的常见处理措施[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 (81) [2]郝海瑞.卡钻事故的常见处理措施[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 (81)

[3]杨崇光.粘附卡钻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J].西部探矿工程, 2006 (01) [3]杨崇光.粘附卡钻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J].西部探矿工程, 2006 (01)

产后胎盘滞留的预防和处理 篇7

1 胎盘滞留的原因和种类

1.1 胎盘剥离但不能娩出, 本组有8例由于产科原因, 常见于①胎盘剥离不全, 第三产程压出胎盘的方法不当;②子宫收缩乏力或腹壁松弛无力使已剥离的胎盘滞留;③膀胱充盈、盆腔肿块, 使剥离胎盘受阻于宫腔内;④胎盘嵌顿:多因使用麦角新碱或催产素后宫缩强烈, 使子宫下段形成狭窄环, 已剥离胎盘阻于子宫痉挛性狭窄环上不能排出;或粗暴按揉子宫使子宫收缩不协调, 局部收缩过强而使子宫体与下段之间形成狭窄环使胎盘嵌顿于宫腔。

1.2 胎盘不能完全剥离, 见于胎盘粘连或植入。本组7例患者, 3例有1~3次刮宫史, 2例有流产史, 2例曾中期引产。说明多次刮宫史或宫腔感染使子宫内膜生长不良或完全阙如, 胎盘绒毛穿入子宫壁表层或穿入子宫壁肌层内。完全粘连与植入者因未剥离而无出血;部分胎盘粘连或植入因胎盘部分剥离、部分未剥离致子宫收缩不良, 已剥离面血窦开放发生出血。

2 胎盘滞留的预防和处理

2.1 主张加强计划生育指导、生殖保健服务, 严格产前检查, 减少引流产次数。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减少不必要的子宫瘢痕形成。助产前应检查膀胱是否充盈, 如发生充盈而不能自行排尿者, 应行导尿以防尿潴留使已剥离的胎盘嵌顿于子宫内。

2.2 胎儿娩出后切忌在胎盘尚未完全剥离时用手揉挤子宫、拉脐带致胎盘部分剥离而出血或拉断脐带, 甚至造成子宫内翻;或盲目使用麦角新碱, 引起子宫峡部异常收缩, 出现痉挛性狭窄环导致胎盘嵌顿。胎盘多在胎儿娩出后10 min内剥离, 医生应严密观察胎盘剥离征象。一旦剥离则嘱患者增加腹压或助产医生在腹壁轻轻按摩子宫底, 出现子宫收缩时, 将左手拇指置于宫体前方, 其余四指置于宫体后方, 顺着产道轴将子宫体轻轻向下推, 右手牵拉协助胎盘娩出。如牵拉娩出困难, 阴道检查出狭窄环, 此时不要刺激子宫, 待宫口收缩间期松弛时再娩出。

2.3 胎儿娩出后10 min~15min未出现胎盘剥离征象, 尤其是有流产、刮宫史患者, 助产医生应高度怀疑胎盘粘连或植入。临床观察发现第三产程超过10 min者, 产后出血发病率会明显增加, 此时应立即采取人工剥离胎盘术。

3 胎盘滞留的处理

本组15例患者, 14例人工剥离胎盘后, 积极行子宫收缩剂、按揉子宫等治疗, 患者情况良好, 子宫收缩好, 出血少。1例胎盘植入患者行子宫切除术。

3.1 人工剥离胎盘①若检查发现宫颈内口较紧者, 应肌注阿托品0.5 mg及哌替啶100 mg.在重新消毒会阴、更换无菌手套及敷料后, 右手沿脐带经阴道手指并拢呈圆锥状伸入宫内找到胎盘边缘, 手背向宫壁侧, 手掌向胎盘母体面, 手指并拢以手掌尺侧缘缓缓将胎盘从边缘开始逐渐自子宫壁分离, 另一只手在腹部按压宫底。胎盘完全剥离方可取出胎盘并立即注射子宫收缩剂。动作必须轻柔, 避免暴力强行剥离或用手指抓挖子宫壁导致穿破子宫。②胎盘娩出后, 应仔细检查胎盘是否完整, 胎盘边缘有无血管断裂, 防止胎盘或副胎盘、胎盘小叶残留于宫内而引起出血。如发现有残留者可行钳刮或刮宫术, 术后应用宫缩剂与抗生素。③如发现宫壁与胎盘间没有界限或胎盘与子宫壁牢固粘连, 应考虑胎盘植入。此时绝不可强行剥离胎盘, 避免用力牵拉脐带和按压子宫, 以免发生失血、休克、子宫内翻和破裂, 更不可分块钳夹胎盘, 造成难以制止的出血。

3.2 植入胎盘的处理①坚持保留生育功能者,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出血情况, 可酌情考虑将胎盘留置于宫腔内, 给甲氨蝶呤 (MTX) 50 mg im, 1周后重复应用1次。胎盘部分性植入, 在积极输血、输液加强宫缩同时, 徒手剥离胎盘, 尽量清出残留胎盘组织, 大刮匙搔刮宫腔, 出血活跃处可吸收线“8”字缝扎, 血压正常者给垂体后叶素稀释后多点注射, 纱布填塞宫腔压迫止血, 24 h~48 h后取出, 必要时可结扎双侧子宫血管, 经以上处理后出血多能停止。1周后复查B超, 如仍有胎盘组织残留, 给MTX 50 mg im或米非司酮25 mg, 1次/d口服, 一般多在4周内排出。以上患者产后均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纠正贫血, 宫缩剂加强宫缩, 加强对症支持治疗, 注意阴道流血量, 防治晚期产后出血。②手术疗法, 无生育要求或者出血汹涌, 已经发生休克的患者, 应在输血、补液支持抗休克治疗同时积极采用手术切除子宫为宜。经阴道分娩者, 由于难以判定胎盘植入的面积和深度, 如考虑为胎盘植入, 经大量宫缩剂及宫腔填塞纱布等处理无效时, 在补液的同时应尽早开腹行子宫切除术。

甲氨蝶呤是抗代谢类化疗药, 属叶酸类似物, 妊娠时滋养层细胞对其的抑制作用十分敏感。甲氨蝶呤抑制滋养细胞增生, 破坏绒毛, 使胚胎组织坏死脱落吸收而免于手术[1]。米非司酮是孕酮拮抗剂, 能阻止孕酮与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的结合, 直接引起蜕膜缺血、变性而脱落[2]。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15.

柱钢筋移位的预防和处理 篇8

1 柱中纵筋移位的原因

(1) 柱中纵筋与箍筋绑扎不牢, 在浇注砼时使个别纵筋产生移位。

(2) 柱中纵筋与模板上口固定不牢。在浇注砼时使外伸纵筋产生整体移位。

(3) 梁柱节点内钢筋较密。柱子纵筋被挤压而造成柱中外伸钢筋移位。

(4) 振动棒接触钢筋, 钢筋被振动而移位。

(5) 施工中被碰撞或其它人为原因造成。

2 预防措施

(1) 对于柱子的延伸钢筋要绑扎一定数量的箍筋, 绑扎要牢靠或适当的点焊。

(2) 在模板上口上方安装支撑以保持纵筋位置正确;绑扎合适的垫块以防止钢筋骨架发生整体移位。

(3) 封模前和浇注砼前, 对柱中钢筋进行一次检查和校正, 对移位的钢筋进行纠正。

(4) 砼浇筑时安排钢筋工跟班配台作业, 及时校正复位。

3 钢筋移位后的处理措施

当砼成型后发现钢筋移位, 应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部位分别加以处理, 一般砼柱中钢筋的移位≤40mm, 且不超过柱短边的10%者, 属于一般性移位, 否则, 应按严重移位对待。对移位租严重的钢筋的处理, 应会同设计人员研究处理措施。

3.1 一般性移位的处理措施

(1) 移位较小的柱筋采用较平缓的办法倾斜复位, 以使其处于正常承力传力的状态。

(2) 移位较大但仍属于一般性移位的柱筋, 尤其是柱中角部钢筋, 在楼面部位进行搭接, 可将上部搭接钢筋下端弯成直钩, 咀增加锚固长度, 而后进行焊接。直钩的长度一般取300mm~400mm, 直钩放置在箍筋范围内。

(3) 对于在楼面以上不进行搭接的直通钢筋, 一般性移位的处理办法是, 将移位的柱筋平缓地倾斜复位, 再在该筋原位增设一根同规格、下端带直钩的钢筋, 柱角上的钢筋处理的恰当与否很重要。

新增设钢筋的上端与平缓复位的原筋焊接.下端钢筋弯折处增设规格相同的横向短筋施焊, 若这种短筋位于柱角时, 宜弯成直角, 每边肢长为300mm~400mm。此种处理可使短筋与增设的纵筋焊牢以增强锚固作用, 并要求与其它有关纵筋焊牢, 使增设的钢筋有效地发挥作用, 同时增设的钢筋也弥补了空缺纵筋的位置有利于箍筋绑扎。

3.2 严重移位钢筋的处理

当钢筋移位过大时, 该部位柱的有效截面受到严重削弱, 影响了柱的承载能力, 可采用栽筋的方挂加以纠正, 即在纵筋的正确位置机械成孔, 插进新立钢筋, 灌凡环氧树脂、建筑胶或其它胶结材料胶结, 类似于加层钢筋生根的处理方法。当采用上述方法有困难时, 在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后, 可采用增大截面的方法进行补强, 从而解决移位钢筋的复位问题。

4 钢筋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和受力特点

工程实践中, 现浇钢筋在竖向荷载下的变形和受力特点, 取决于主粱、次粱与板的相对剐度, 板格所处位置, 恒荷载、括荷载的大小和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形式。工程实践中被为常用的含2根次粱3×3跨多区格双重井字形楼板 (多跨单向或双向板也有相通之处) , 各块楼板按所处位置可分为中间格楼板、边格楼板、角格楼板。每块楼板以主粱、次梁为界又可划分为若干板格。虽然次梁作为植的支撑会对板形成局部加强, 但楼板的变形在主梁跨度范围内仍然保持一定的整体性, 即窄板格的变形并非因为次粱的存在相互独立, 而是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板格所处位置不同, 蛰形与受力特点不同。当次梁与主梁的相对线刚度之比越小时, 主梁支座处与次梁支座处的板面负弯之比越大。原因是次粱对板的约束已由剐性较铰立座转化为柔性更大的弹性铰支座, 板的次粱弹性钮支座的柔性卸去了次粱对板的部分板面负弯短, 轻加给了板的跨中和主粱支座处板面。同一格板各叶角以及不同位置格板各个角的顿面变形与受力。阳板格处位置不同而不同。在设计中依据抗弯承载王计算板的支座上部负弯矩钢筋面积后, 在构造上, 主梁的支座处板面的负弯矩, 按计算结果宜适当增加即支座的竖向刚性越大, 板的负弯矩钢筋增加相应越大。

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篇9

在体育运动中, 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和生理上的紊乱, 称为运动损伤。它是运动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但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常伴有运动损伤的发生, 运动损伤会使运动员无法参加训练或比赛, 会妨碍体育锻炼的正常进行、体育运动的正常开展。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讲, 体育锻炼本身是一把双刃剑, 运用得好, 人们受益匪浅;运用不当, 深受其害。这就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锻炼, 了解可能导致运动损伤的常见因素, 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一、运动损伤的分类

运动损伤的分类方法较多, 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按损伤组织的分类如肌肉与肌腱损伤, 韧带损伤, 皮肤损伤, 骨、关节损伤, 滑囊损伤, 神经损伤等。

2、按有无创口与外界相通分类

(1) 开放性损伤

伤部皮肤或粘膜破裂, 创口与外界相通, 有组织液渗出或血液自创口流出, 称为开放性损伤, 如擦伤、刺伤等。

(2) 闭合性损伤

伤部皮肤或粘膜完整, 无创口与外界相通, 损伤后的出血积聚在组织内, 称为闭合性损伤, 如关节韧带损伤、肌肉拉伤等。

3、按发病的缓急分类

(1) 急性损伤类

瞬间遭受直接或间接暴力而造成的称为急性损伤, 其发病急, 病程短, 症状骤起, 如关节韧带扭伤、肌肉拉伤等。

(2) 慢性损伤

因局部长期负担过度, 由反复微细损伤积累而成的称慢性损伤, 其发病缓慢, 症状渐起, 病程较长。此外, 还可因急性损伤处理不当或过早运动而转变为慢性损伤, 如肩袖损伤、髌骨软骨软化症等。

4、按伤性轻重分类

(1) 轻伤

不影响工作和训练。

(2) 中等伤

24小时以上不能工作或训练者。

(3) 重伤

须住院治疗。

二、运动损伤的原因

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与锻炼者的基础、技能水平有关, 也与运动项目的特点, 技术难度以及运动环境等因素有关。其主要原因有:

1、思想麻痹大意是所有运动损伤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其中包括运动前不检查器械, 预防措施不得力, 好胜好奇, 常在盲目和冒失中受伤。思想上麻痹大意, 不注意科学的锻炼方法, 忽视循序渐进和量力而行的原则, 急于求成, 不顾主客观条件的可能, 盲目地或冒失地进行锻炼。

2、不作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 准备活动的内容与练习内容结合的不恰当;准备活动的量过大、时间过长。或者是缺乏针对性准备活动, 使运动器官, 内脏器官机能没有达到运动状态而造成损伤。

3、运动情绪低下, 或在畏难, 恐惧, 犹豫以及过分紧张时发生伤害事故。有时因缺乏运动经验, 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致伤。

4、内容组合不科学, 方法不合理, 纪律松散以及技术上的错误等都可能引起损伤。

5、运动场地狭窄, 地面不平坦, 器械安置不当或不坚固, 锻炼者拥挤在一起或多种项目在一起活动, 容易相互冲撞所致。

6、空气污浊, 噪音, 光线暗淡, 气温过高或过低, 以及运动服装不合要求等原因, 都可以直接或间接造成伤害事故。

三、运动损伤的预防

1、思想重视

体育锻炼的目的时促进身体的生长和发育, 增强体质, 提高健康水平, 参加者要明确体育运动的目的, 在思想上重视对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懂得如何进行预防。

2、遵守体育锻炼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的一般原则

对于不同性别、年龄和不同项目的运动员, 无论伤病与否都要区别对待, 如果不加区别的给以同样的运动量与强度, 学习同样难度的动作, 素质较差的运动员就会受伤。训练课中避免“单打一”的训练方法。

3、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要充分, 有针对性既要做一般准备活动, 也要做专项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内容于量应依训练内容、比赛情况、个人机体状况、气象条件等等而定。拉伸练习是有目的的将肌肉和软组织在运动前、中、后进行拉伸, 使被拉伸的肌肉或软组织得到充分的放松。这有利于肌肉的疲劳恢复, 防止肌肉的拉伤, 保持肌肉的弹性, 避免造成运动技术的僵硬和变形。准备活动时的拉伸练习是把肌肉和软组织的内部粘性减轻, 增加弹性, 提高肌肉温度, 预防运动中的肌肉拉伤, 主要采用主动性的拉伸训练;训练后的拉伸练习则是放松僵硬疲劳的肌肉, 加速肌肉内部的代谢产物的排出, 减少肌肉的酸痛, 尽快的恢复体能, 主要采用被动拉伸。

4、加强运动中的保护与帮助

为避免可能发生的损伤, 最好掌握各种自我保护的方法, 如自高处或摔下或落下必须双腿并拢, 相互保护以避免膝踝关节的损伤。学会各种滚翻动作以缓冲与地面的撞击;各种支持带的正确使用等等。

5、加强易伤部位和相对较弱部位的训练

提高它易伤部位和相对较弱部位的功能, 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种积极手段。例如, 为了预防腰部损伤, 应加强腰腹肌的训练, 提高腰腹肌的力量, 并增强其协调性和拮抗的平衡性;科学训练, 防止疲劳状态下大运动量训练, 运动量、运动强度和动作难度必须与身体状况和训练水平相适应。要遵循渐进和区别对待的原则。学习动作时, 要从简到繁, 由易到难, 从分解到完整动作。

6、重视小肌群训练

人体的肌肉分为大小肌群, 小肌群一般起固定关节的作用。一般的力量练习往往注重大肌群而忽视小肌群的练习, 造成肌肉力量的不均衡, 增加了运动时受伤的几率。小肌群的练习多采用小重量的小哑铃或橡胶拉力, 大重量的上肢练习往往有害无益。另外, 小肌群练习时应结合多种方向的运动, 并且动作要求精确无误。

7、注重身体中枢稳定性练习

中枢稳定性, 是指包括有骨盆和躯干的力量和稳定性。中枢力量和稳定性对于完成各种复杂运动动作是至关重要。然而, 传统的中枢训练多在固定平面上进行, 如常练习的仰卧起坐等, 功能性不强。中枢的力量练习应同时包括腹部的屈和旋转两种运动形式。

8、加强自我监督

根据运动项目特点制定一些特殊的自我监督方法。如:易患髌骨劳损的项目, 可以做单腿半蹲试验, 出现膝痛或膝软即是阳性;易伤肩袖的项目, 应经常做肩的反弓试验 (肩上举170度时, 再用力后伸) , 出现疼痛即为阳性。易患胫腓骨疲劳性骨折、足屈肌腱腱鞘炎者应将常做“足尖后蹬地试验”, 伤处疼痛者即为阳性;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 参加体育锻炼时要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 防止损伤的出现。例如:当重心不稳而快摔到的一瞬间, 要立即低头、屈肘团身, 以肩背部着地, 顺势滚翻, 决不可用手直臂撑地, 以免发生腕部或前臂骨关节脱位。在进行力量器械练习时, 应有懂得保护方法的人和教练进行保护, 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9、创造锻炼的安全环境

体育器具、设备、场地等在锻炼前都应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 例如, 参加网球锻炼时球拍的重量、捏柄的粗细、网拍绳子的弹力应该适合锻炼者个人的情况;女性的项链、耳环等锐利物品在锻炼时应暂时不佩戴;锻炼者应根据运动的项目、脚的大小、足弓的高低选择一双弹性好的鞋子。

四、运动损伤后的有效处理

1、擦伤即皮肤的表皮擦伤

如果擦伤部位较浅, 只需涂红药水即可;如果擦伤创面较脏或有渗血时, 应用生理盐水清创后再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

2、肌肉拉伤是肌肉在运动中急剧收缩或过度牵拉引起的损伤

肌肉拉伤后, 拉伤部位剧痛, 用手可摸到肌肉紧张形成的索条状硬块, 触疼明显, 局部肿胀或皮下出血, 活动明显受到限制。肌肉拉伤后, 要立即进行冷处理——用冷水冲局部或用毛巾包裹冰决冷敷, 然后用绷带适当用力包裹损伤部位, 防止肿胀, 切忌搓揉及热敷。在放松损伤部位肌肉并抬高伤肢的同时, 可服用一些止疼、止血类药物。24小时至48小时后拆除包扎。根据伤情, 可外贴活血和消肿膏药, 可适当热敷或用较轻的手法对损伤局部进行按摩。肌肉拉伤严重者, 如将肌腹或肌腱拉断者, 应抓紧时间去医院作手术缝合。

3、挫伤由于身体局部受到钝器打击而引起的组织损伤

轻度损伤不需特殊处理, 经冷敷处理24小时后可服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中成药, 另外理疗也会起到较好的效果。

4、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

早期症状较轻的病例, 无需特殊治疗, 仅用弹力绷带将小腿裹扎, 并调整训练计划, 减少下肢运动量, 少做下肢活动的运动项目, 休息时抬高患肢, 多可痊愈。经常疼痛或运动后疼痛加重的病人, 应休息并用弹力绷带裹扎小腿, 抬高患肢也可配合中药熏洗或外敷、理疗、局封及按摩等。按摩手法以揉捏、抖动诸肌肉为主, 同时取穴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委中、承山诸穴位按摩, 碘离子导入或微波治疗也可选用。

5、运动时关节韧带扭伤

关节韧带损伤经常发生的部位是:颈部扭伤;急性腰扭伤;膝关节侧副韧带扭伤, 关节扭伤等几个主要部位。关节韧带的扭伤, 受伤后应立刻加压包扎 (颈、腰除外) , 包扎前, 在伤侧放上厚棉花垫, 然后用绷带包扎好受伤关节, 以保证损伤韧带处于放松状态。经上述处理后, 抬高伤肢, 以达到止血制动之目的。24小时后, 如无继续肿胀和出血倾向, 即可在伤处周围进行按摩。两天后开始做局部按摩和热敷。颈部、腰部的扭伤, 轻者可热敷, 配合轻微的运动, 即可自愈。重者可采取下列手段治疗: (1) 按摩, 从局部抚摩开始。逐渐加大面积, 按摩时, 可配合选用穴位进行治疗, 效果更佳。 (2) 也可采用针刺的方法刺激加以治疗。

6、运动时出现关节脱位

关节脱位是指关节面间失去正常的连接关系。依关节面错位的大小又可分为关节全脱位和半脱位, 在发生关节脱位的同时, 由于暴力的作用, 常常伴有关节囊、周围韧带及软组织损伤, 甚至可能伤及神经、血管等。关节脱位后, 局部会有疼痛、肿胀、压痛等症状, 关节完全不能活动;出现肢体的轴线发生改变, 肢体长度改变等畸形;在X光下可以确诊脱位的具体情况及有无骨折发生。在损伤现场, 没有关节脱位整复经验的人不可随意进行整复, 以免加重损伤。应在脱位已经形成的姿势下, 用夹板和绷带临时固定伤肢, 然后送医院或找有经验的大夫处理, 应嘱病人保持安静、不要活动, 更不可揉搓脱臼部位。

7、抽搐

抽筋在运动生理学上叫“肌肉痉挛”, 是指肌肉不由自主地强直收缩。体育锻炼中, 最容易发生痉挛的肌肉是小腿腓肠肌。发生肌肉痉挛时, 局部肌肉坚硬或隆起, 剧烈疼痛, 且一时不易缓解。有的缓解后, 仍有不适感并易再次发生痉挛。肌肉痉挛发生时, 一般通过慢慢加力、持续牵拉的方法, 就可使痉挛的肌肉得到放松并消除疼痛。小腿抽筋时, 可平躺地上, 用异侧手抓住前脚掌, 伸直膝关节用力拉;也可平坐或仰卧, 伸直膝关节, 同伴双手握其足部抵于腹, 痉挛者躯干前倾适度用力, 同伴用手促其脚背缓慢地背伸, 同时推、揉、捏小腿肌肉, 就可以使痉挛缓解。

8、运动时出现骨折

昏迷患者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篇10

关键词昏迷患者并发症预防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5.172

昏迷患者是很多疾病垂危阶段的共同临床表现,也是各科常见的急症之一。由于患者的意识丧失、感觉、运动和反射等功能的障碍,在昏迷状态下,如防治措施不当,会发生多种并发症。轻者加重病情,重者终身留残,甚至死亡。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认真观察病情,对昏迷的并发症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护理,提高抢救的成功率,现将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措施分述如下。

急性呼吸道梗阻

窒息:由于昏迷患者各种反射减弱或消失,口腔内分泌物或呕吐物被吸入而引起。

舌后坠:因舌根后坠阻塞咽喉通道,致呼吸道完全或部分梗阻。防治措施:务必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取侧卧位,仰头时头侧向一方,及时吸出口腔内分泌物,如出现舌后坠用舌钳拉出,紧急情况下可先行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

褥疮

由于昏迷患者大脑皮层高度抑制,致全身代谢营养及各种生理功能都受到影响,又长期处于某一被动体位,皮肤受压特别是皮下脂肪,骨骼突出以及血流较差的部位最易发生褥疮。防治措施:病情许可应及早翻身,每2小时1次,对受压部位的皮肤用红花酒精作按摩。若病情较重,不宜翻动的患者,可轻轻将手伸向患者受压部位进行按摩。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单平整清洁无皱。若已发生,应按各期褥疮进行及早处理。并在骨骼突出处给予软垫等减少受压。

感染

口腔感染:昏迷患者吞咽发射迟钝或消失,口鼻腔分泌物积聚,易引起细菌或真菌感染。

呼吸道感染:由于昏迷时呼吸中枢处于抑制状态,喉头分泌物积聚,呕吐物误吸等,发生坠积性肺炎等引起。防治措施:重视口腔清洁,加强口腔护理,每天用2%苏水擦洗口腔2次,若有真菌感染可涂制菌霉素甘油。有口腔溃疡可擦锡类散,必须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定时翻身拍背,利于体位变动促进气管内分泌物排出或便于吸引,吸引时动作要轻,保证其有效性,勿损伤黏膜。

肺水肿、静脉炎

昏迷患者心动功能差,多因大量或快速增加血容量不能代偿而发生急性右心衰或肺水肿。因痛觉丧失,刺激性液体及药物对血管本身,皮下组织都有刺激,久之会造成不同程度的静脉炎。防治措施:控制输液滴速,一般20~40滴/分,并根据病情不断调整。掌物药物的性质、浓度,对有刺激的药物,切忌外漏,避免对血管损害。此外,保证患者的肢体处于功能体位,协助患者作被动运动、维持肌肉的收缩功能,从而保持肢体关节的正常活动。

处理和预防韧带损伤的有效措施 篇11

一、踝关节韧带损伤

踝关节韧带损伤是运动中最容易发生的关节损伤。由于胫腓韧带联合坚韧而富有弹性,不容易损伤;内侧副韧带面积大,韧带纤维比较细密和坚韧,因此,内侧副韧带损伤也较少见;但外侧副韧带为踝关节最容易受伤的韧带,如果处理不当,会延缓踝关节的恢复时间,并造成踝关节的不稳定,即在走路和上下楼梯很容易再次崴脚,特别是参加体育活动和加大下肢力量时会感到脚踝疼痛。

(一)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

1.发生的原因

在跑、跳等外力作用下,如跳起时落地不稳或踩到其他人脚背等,使踝关节发生了超常范围的运动,关节内外韧带受到过度或猛烈的牵拉从而导致外侧副韧带的损伤。

2.症状

伤后外侧部疼痛,肿胀,轻重与伤势有密切的关系。踝外侧韧带损伤患足可以持重、跛行,关节肿胀,局部有明显压痛。踝关节强迫内翻试验(检查者一手握住踝关节上方固定小腿,另一手握住足外缘将踝关节内翻)使疼痛加重,但踝关节稳定,无异常活动。若踝外侧韧带完全断裂,则患足不能持重,外踝疼痛剧烈,肿胀严重,皮下淤血;踝关节强迫内翻试验时伤处剧痛,同时踝关节不稳和异常活动。

3.处理

韧带损伤后应当立即采用冷治疗,如用冷水浸泡(冬季要防冻伤),冰块按摩。然后用绷带加压包扎,抬高患肢并休息,以减少淤血和肿胀。

对于轻度的外侧副韧带损伤,可用绷带将踝关节包扎于轻度外翻背屈位,制动4~6天。24小时以后,可采取外敷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中药,当肿胀、疼痛开始缓解时,要积极进行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练习活动。一般4天之后可以保持原固定状态下地慢走,并配合局部按摩、揉和捏等方法。1~2周基本上可痊愈。

较重的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如:韧带完全断裂或撕脱时,要用压迫包扎止血,并采用石膏固定,抬高患肢并积极休息,宜配合活血止痛中药内服治疗。3天之后,除掉加压包扎材料,继续石膏固定3周,并配合按摩、外敷与内服舒筋活络中药、针灸和理疗等方法。在解除固定以后,可继续治疗,但要在有绷带的保护下,适当地进行脚踝的恢复锻炼,如:慢走、踝关节的屈伸运动等,直到完全愈合为止,在去除绷带后要恢复正常的运动,要把握运动的量和强度,循序渐进参加锻炼。

(二)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

由于某种原因使身体失去重心,足外翻即可造成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经医生确诊后,处理原则与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基本相同,但固定的方向则相反。

(三)胫腓骨下端韧带损伤

由于突然的外力使足静止,但小腿向内旋转,从而造成胫腓骨下端的韧带损伤。如:在跳起旋转落地瞬间可能造成上述情况。其症状很像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当握住足跟向两侧摆动,如出现距骨异常的活动时,则多为胫腓骨下端韧带损伤,出现这种情况时,要及时送往医院诊断治疗。

二、膝关节韧带损伤

膝关节为人体最大的关节,关节活动范围较大,关节囊相对薄弱,关节的稳定性主要依靠韧带和肌肉来维持。以内侧副韧带最为重要,其次为外侧副韧带及前后交叉韧带。相对踝关节损伤来讲,膝关节韧带损伤需要的应力要大些,所以发生频率较低。

(一)损伤的原因

内外侧副韧带多为内外翻应力造成,而十字韧带损伤的病因较多。如急停和快速改变方向;直膝落地,膝关节伸直落地时足撞击地面。

(二)症状

1.侧副韧带损伤

韧带损伤可分为不完全破裂和完全破裂。不完全破裂的症状:伤后膝内侧出现肿胀,膝关节屈曲,沿整个胫侧韧带有疼痛感,膝关节被动外展无异常,但可使伤处疼痛增加。完全破裂的症状:除了触疼外,关节被动外展运动出现异常状况。

2.侧副韧带损伤及前后交叉韧带损伤

腓侧副韧带损伤较少见,伤后出现触疼,无关节症状,但检查时需要注意有无足下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也少见,大多合并其它损伤。做检查时,膝关节屈曲90°小腿垂下,检查者双手抓住胫骨上端后,做拉前和推后的动作,胫骨结节前移增加,表示前交叉韧带破裂;后移增加,表示后交叉韧带破裂。

(三)处理

1.侧副韧带的首次损伤

当出现部分断裂时,将长腿管型石膏固定(不包括足踝部),一周后可带石膏下地行走,4~6周后去除固定,练习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并配合止痛药物,针灸和理疗等。完全断裂者,应进行手术修复断裂的韧带,术后用长腿管型石膏固定6周。如合并有十字韧带损伤,应先修复十字韧带,然后修复侧副韧带;如合并半月板损伤,应先切除损伤的半月板,然后修复损伤的韧带。

2.侧副韧带的旧伤断裂

应加强股四头肌锻炼,以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若膝关节很不稳定,可用邻近部位肌腱作韧带重建术。

3.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损伤

前交叉韧带损伤,应争取手术缝合。后交叉韧带损伤应作早期的修复。

三、预防韧带损伤

(一)活动前热身

在进行重体力劳动或体育活动之前,要全面活动身体各个关节,使肌肉群、肌腱适应剧烈的收缩活动;在活动中要注意加强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和韧带柔韧性的练习,提高关节的稳定性、灵活性和活动尺度。

(二)采用正确的动作姿势,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时要采用正确的姿势,可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如:从高处准备向下跳时,在着地前就应做好屈髋屈膝和足跖屈姿势,使身体撞击地面的力量减少,从而避免或减轻足踝或膝关节等部位的损伤;活动时要选择平坦的活动场所和消除引起伤害发生的各种外在因素;活动时要不断改进动作技术的缺点,正确掌握跑、跳和投等技术要领;活动时要量力而行,避免超负荷运动,空闲时间还要加强学习安全理论知识和提高安全意识。

(三)消除疲劳的产生

上一篇:青年志愿者活动下一篇:病毒性脑膜炎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