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和预防

2024-06-27

观察和预防(精选10篇)

观察和预防 篇1

血管危象主要发生在断指再植或皮瓣移植术后3 d~5 d, 特别是术后24 h内, 是断指再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影响血管危象发生的原因很多, 术前病人的自然情况和伤情、术中手术处理情况及术后各种不良因素均可导致血管危象的发生[1]。因此, 全面评估病人伤情, 有针对性采取预防措施, 可明显降低血管危象的发生。根据陈淑琴[2]的总结有下列行为的病人为血管危象发生的高危人群, 女性、儿童及年龄大于50岁者;有吸烟史;缺血时间长, 大于10 h;受伤原因为挤压撕脱伤;末节完全离断。

1 临床资料

2009年11月—2011年10月我科共收住断指再植病人160例, 其中26例发生血管危象, 男18例, 女8例;年龄2岁~56岁;致伤原因, 严重挤压伤9例, 机器绞伤11例, 指头完全离断并伴有严重的皮肤软组织挫裂伤6例;手术方式, 原位再植15例, 顺行岛状皮瓣7例, 逆行岛状皮瓣4例。以上病人均软组织损伤严重, 可吻合的动静脉条件较差。发生动脉危象7例, 静脉危象19例。23例经血管探查取栓、小切口放血等治疗恢复, 3例指端部分坏死, 2指脱痂后有骨外露行残端修整术保留部分指体。

2 护理

2.1 正确判断血管危象

动脉危象表现为再植指颜色苍白, 指端小切口或甲床放血缓慢或不出血, 指腹张力低, 皮温较健侧约低3 ℃以上, 毛细血管反应迟缓。静脉危象表现为再植指皮肤颜色暗红、发紫, 并可见张力性水疱, 小切口或甲床放血为暗紫色血液, 毛细血管反应由迅速至消失, 皮肤张力增高, 皮温逐渐下降[3]。

2.2 血管危象的处理

动脉危象常因寒冷、疼痛、精神紧张、情绪低落或哭闹及吸烟等因素诱发, 多发生于术后1 d~3 d, 常以凌晨多见。此时立即报告医生, 寻找引起动脉痉挛的原因, 并予以清除。如室温低, 立即升温;因疼痛所致, 注射镇痛剂;因烦躁或断指再植术后哭闹引起, 用镇静剂或人工冬眠疗法。在采取上述措施同时, 立即肌内或静脉注射罂粟碱或其他血管解痉药物, 一般经过20 min~30 min, 动脉痉挛即可缓解, 如经上述处理仍无血液循环恢复迹象, 则怀疑动脉栓塞, 准备手术探查。静脉危象时若为末节, 可通过小切口放血疗法解决静脉回流障碍。

2.3 解决静脉回流障碍

对高危人群病人尽早做小切口放血可取得较好疗效。有效缓解和预防血管危象的发生。小切口部位为指腹一侧, 如吻合一侧动脉, 应选择吻合动脉对侧指端做0.5 cm纵向切口, 深度一般不超过3 mm, 以切开角质层至皮下见血液渗出为宜, 切口过大过深损伤局部组织, 破坏微循环, 易导致组织坏死。时间0.5 h~1.0 h, 根据伤指颜色、张力、皮温、渗血情况适当调整间隔时间。定时用肝素12 500×104 U加生理盐水100 mL新鲜配制滴注切口, 以防小切口血液凝固成块而堵住放血口。同时, 切口表面覆盖凡士林纱布, 防止持续烤灯照射干燥结痂引起疼痛。3 d以后出血逐渐减少, 可用1 mL无菌注射器针头斜面在皮肤表皮与真皮之间轻刮, 让渗血速度维持在每分钟3滴~5滴, 一般经过5 d~7 d, 侧支循环建立后, 就可停止放血[3]。

2.4 药物护理

断指再植术后合理补液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并应用抗血栓、抗血管痉挛、抗感染药物进行有效治疗。血容量不足, 特别是逆行岛状皮瓣易引起静脉回流障碍, 血小板凝集而引起血栓, 手术后72 h内总的液体摄入量为3 000 mL, 其中晶体液和胶体液各占一半, 严格记录出入量, 确保出入平衡[4]。抗血栓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静脉输注, 每天2次, 阿司匹林75 mg口服每天1次, 双嘧达莫50 mg口服, 每天3次, 以降低血小板凝集作用和对血管壁的附着作用, 并可增加血容量, 降低血液黏稠度, 以利于血液循环。应用抗凝药后应注意观察病人用药后反应, 一旦有出血倾向, 如尿血、便血、鼻出血等, 可根据病情停药或减量。对出血严重者给予对症治疗。

2.5 专科护理

特别注意观察皮瓣色泽、温度、张力、毛细血管反应, 并详细记录。观察色泽变化, 应在自然光照下进行。测量皮温应在烤灯关闭后15 min进行, 电子指温计测量时应做到定时点、定部位及测量时压力恒定。再植指体的皮肤温度为33 ℃~35 ℃, 与健指温度基本相同或低1 ℃~2 ℃, 如低3 ℃以上, 则说明血循环出现障碍, 应及时报告医生, 做相应处理。毛细血管反应正常指标:指压皮肤后, 皮肤毛细血管充盈1 s~2 s恢复。超过30 s恢复则为毛细血管反应缓慢, 1 min后不恢复, 提示血管危象发生[5,6]。患指如损伤较重, 往往局部组织有皮损与淤斑, 以致影响观察与判断, 故观察范围不应只局限于一处, 可同时观察甲床、指腹、指体正常皮肤等多处, 以便鉴别。

2.6 基础护理

①术后24 h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②常规取平卧位, 患肢抬高10°~15°, 严格卧床2周, 由于卧床时间较长, 可用气垫床,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 预防压疮的发生。③指导病人低脂饮食, 多食粗纤维食物, 保持大便通畅。④持续烤灯照射, 距患指30 cm~40 cm, 保持患肢局部处在一个温暖的环境。⑤术后要及时给予止痛药物进行镇痛。在进行换药时动作要轻柔, 避免因疼痛而引起血管痉挛。

2.7 健康教育

对病人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 避免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尽可能给予止痛泵, 减轻病人疼痛, 避免因疼痛血管痉挛导致血管危象。给家属讲明患儿术后制动是首要措施。术后绝对禁止吸烟, 不能闻烟味, 给病人讲清原理, 使其主动配合, 同时不允许探视者及陪护吸烟。烤灯照射时, 注意保持适当距离, 避免烫伤。

参考文献

[1]侯书健, 程国良, 方光荣, 等.拇指及手指再造手术血管危象164例[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05, 28 (2) :130-132.

[2]陈淑琴.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多因素分析及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12 (44) :1075-1076.

[3]杨帆, 崔欣, 马玉芬.股前外侧皮瓣移植病人手术前后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12 (26) :31-32.

[4]毛守奎.几种特殊类型甲床的修复[J].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6, 2:112.

[5]成江容, 郑小敏, 郑捷, 等.小剂量肝素联合指端侧切治疗断指再植术后静脉危象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 2008, 7 (3) :177-178.

[6]吴颖, 王海蓉.通过吻合指动脉施行末节断指再植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 25 (2A) :63-64.

观察和预防 篇2

【关键词】 后位宫颈;封闭;复位;宫颈水肿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27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631-01

宫颈水肿为分娩中对产妇影响很大的并发症,其可导致产妇的分娩的各项产程加长,而导致其发生的主要因素为产妇的子宫位置情况。2011年0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产妇中有140例为后位宫颈情况。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A组、B组各70例患者。A组患者麻醉后徒手复位进行治疗,B组患者没有进行其他治疗。现将对比结果总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11年0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产妇中有140例为后位宫颈情况。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A组、B组各70例患者。孕周为37-42周孕妇产龄为20-27岁。无其他合并疾病及分娩危险因素等。产妇均有明确的宫缩,且很规律。

1.2 治疗措施 A组患者麻醉后徒手复位进行治疗,B组患者没有进行其他治疗。A组产妇应用2%利多卡因进行麻醉,用此药物的湿棉球涂抹宫颈后并将棉球置宫口处10-15分钟。在宫缩时用食中指将宫颈前唇轻轻向上托起,缓慢扩张宫颈,用力均匀,不能太猛,可重复。直到将宫颈复成前位或宫口扩大到2-3cm。若进行3次以上位置仍不理想,可终止操作。

2 结果

2.1 复位情况 A组的产妇中成功复位的产妇有52例(74.3%)。

2.2 A、B组水肿情况对比 详细结果,见表1。

3 体会

3.1 宫颈由结缔组织组织构成,在足月妊娠时,宫颈组织中粘多糖摄取大量水分,宫颈组织异常柔软,宫颈一旦受压,很容易引起水肿。在产程中随着宫颈的扩张和先露的下降,子宫前唇夹在胎头和耻骨联合中间,再加上产妇过早使用腹压,致宫颈过度受压,血液回流受阻,引起患者出现宫颈水肿的情况发生。其多因为胎位异常、骨盆狭窄、头盆不称、滞产等因素导致。

3.2 进行手法复位应注意操作时让宫颈各部分受压均衡。利多卡因是酰胺类局部麻醉药,能有效地使宫颈肌肉松弛及阻碍神经冲动的传导,使产妇痛觉减弱或消失,抑制迷走神经的反射,其作用較强,吸收快,麻醉强度大,作用显效快,有利于宫口扩张和胎头下降,减少宫颈水肿,降低剖宫产率。

另外,产妇的精神心理因素及体力也很重要,在复位前应与产妇做好沟通以便其消除顾虑,鼓励其进食来保持体力,并指导其正确应用腹压,配合医师使分娩顺利进行,确保母子平安。

参考文献

[1] 邢福祺.宫颈水肿的诊断与处理[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5,11(4):245.

[2]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27.

[3] 林炫,陈丽平.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术中与临床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3):1833.

观察和预防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观察期间本站献血点体检合格献血者10 315例。

1.2 方法

将献血者随机分为2组, 献血前分别给口服葡萄糖酸钙溶液 (钙剂组) 和蔗糖水 (蔗糖组) 。按规定采血200~400 ml。献血后10 min内观察献血反应。

2 结果

观察献血者10 315例, 有献血反应97例, 反应率为0.94%。其中钙剂组献血400 ml的有3 725例, 献血反应35例, 反应率 (0.93%) , 献血200 ml有2 050例, 献血反应16例, 反应率为 (0.78%) 。蔗糖组献血400 ml有3 200例, 献血反应35例, 反应率为 (1.09%) , 献血200 ml有1 340例, 献血反应11例, 反应率为 (0.82%) 。

3 讨论

献血反应是人体紧张情绪、恐惧焦虑、疼痛刺激、晕针晕血、疲劳空腹等因素作用下引起的神经-体液因子调节失调产生的迷走神经兴奋, 导致广泛外周小血管扩张, 组织有效血液循环血量减少而产生的临床症状。文献报道[2]献血前快速喝入水500 ml可提高交感神经兴奋性, 降低迷走神经兴奋性, 进而降低献血反应。另外献血者空腹时血糖过低也会在精神紧张时出现献血反应。笔者观察口服葡萄糖酸钙水和蔗糖水总献血反应率为0.94%, 低于常规采血法的3.8%, 及采血前15 min饮水100 ml温开水法的2.0%。由此可见献血前口服葡萄糖酸钙和蔗糖水有助于减少献血反应。

总之, 献血前口服葡萄糖酸钙对于减少献血反应较为理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8~10

观察和预防 篇4

【关键词】 米索前列醇;产后出血;预防

产后出血是指产妇在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是产科临床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目前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因素[1]。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因此积极防治宫缩乏力性出血是降低产妇死亡率的关键。我院应用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从而增强子宫平滑肌强烈收缩,减少出血,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2月~2011年2月我院住院分娩共观察的98例产妇,选择无前列腺素应用禁忌,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8.3±1.5)周,孕妇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3.4±2.1)岁,单胎头位,阴道分娩,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在分娩中随机分成观察组(米索组)58例和对照组(催产素组)40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孕次新生儿体重等无明显差异,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58例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一次性口服米索前列醇400μg;对照组40例在胎儿娩出后立即肌注催产素20IU。

1.3 产后出血的测量方法 全部病例采用统一制定的容积法,当胎儿娩出,羊水流尽,立刻在产妇臀下垫入聚血盆至产后2h,然后将聚血盆中的血液倒入量杯准确计量,最后再加上纱布上所含的血量(每块纱布湿透不滴血计15ml)。

1.4 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 因大多数产后出血多发生于产后2h内,所以本资料仅统计产后2h失血量≥400ml为产后出血的诊断依据[2]。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 观察组产后出血2例,产后出血发生率3.45%;对照组产后出血8例,产后出血发生率20%,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2.2 两组第三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 观察组58例,第三产程时间(6.5±3.4)min,产后出血量(185.6±103.4)ml。对照组40例,第三产程时间(9.5±3.1)min,产后出血量(286.8±115.4)ml。两组比较,观察组第三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2.3 两组的各指标监测 应用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测产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观察用药前后变化,经比较两组上述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为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应特别重视。主要原因为宫缩无力,临床表现为产道出血急而量多,或持续小量出血,重者可发生休克甚至死亡。产后出血包括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前,胎盘娩出至产后2h以及产后2~24h内的3个时期,多发生在前两期。

米索前列醇是人工合成的前列腺素E衍生物,能兴奋子宫肌,抑制宫颈胶原的合成,扩张和软化宫颈的作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早孕流产,米索对晚期妊娠子宫的收缩作用也得到证实。该药用药方便且口服吸收良好、见效快。20~40 min血药浓度达峰值,8 h内肾脏完成排泄量50%[3]。因米索前列醇有增强子宫收缩频率和幅度的作用,用于治疗宫缩乏力引起的出血效果显著。由于半衰期长达90 min,作用持续时间长,故可预防产后出血。米索前列醇不仅有较强的子宫收缩作用,而且能增强子宫收缩频率,性能稳定,副作用少,可口服,不需特殊储存,特别适用于基层医院。通过口服给药的方式,明显减少产后的出血量并缩短第三产程[4]。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在产后應用米索能快速促进子宫收缩,对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显著。

总之,米索前列醇可减少产后出血,有利于产妇产后恢复和子宫复旧,从而降低产妇病死率,对提高产妇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米索前列醇可预防产后出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24.

[2]陈青华.三组预防产后出血方法的临床效果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3,18(6):357.

[3]王长林,孙秀芳.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15(9):570.

观察和预防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5月-2016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疾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女分别56例和44例,采用随机奇数偶数分组法,10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3~74岁,平均(46.36±8.42)岁;病症分型:3例甲状腺癌患者,1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1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瘤患者,18例甲状腺腺瘤患者。观察组患者年龄25~74岁,平均(45.96±4.28)岁;病症分型:2例甲状腺癌患者,14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1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瘤患者,18例甲状腺腺瘤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患者麻醉清醒后,取半卧位,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咳嗽症状以及伤口和引流情况。做好皮肤和口腔护理等。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模式。

1.2.1 术后出血护理

术后出血是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手术后48 h内。引发并发症主要原因与术中止血效果不好或结扎线脱落有直接关系,同时也跟患者呕吐、咳嗽以及说话而拉伸咽部、喉部所造成的出血有直接关系。所以,为了有效的预防术后出血的情况发生,护理人员在术前就对患者进行甲状腺手术的相关知识的详细解说和相关宣传教育,尤其是手术注意事项。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认真仔细结扎伤口和大血管,仔细检查术野范围内的活动性出血点,如有出血现象发生,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止血。手术后保持患者血压平稳尤为关键,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和呼吸状态变化情况,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和窒息;观察颈部是否迅速增大,切口敷料有无渗血,血液自颈侧面流出至颈后面易被忽略;生命体征平稳后取半卧位,可减少切口部位张力,且有利于呼吸和切口渗出物的引流;指导患者正确的咳嗽方式,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呕吐进行相应处理;保持引流管通畅,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和性质;床边备气管切开包及吸痰用物,密切监测血压和呼吸,一旦发现患者术后出血先兆,护理人员要安抚患者,稳定患者情绪,同时立刻报告医生进行有效的抢救,必要时可拆线做引流,有效的消除血肿后,再进行缝合。

1.2.2 甲状腺危象护理

甲状腺危象为甲亢手术患者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引发并发症主要原因与手术应激甲状腺素释放过量有关,由于甲状腺素释放过量进而诱发甲亢症状,同时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烦躁不安、寒战、高烧、谵妄甚至昏迷,如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可造成患者死亡。为此护理人员在术前应注意患者情绪状态,有效的消除或缓解患者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应激反应。术前充分保证患者有充足的高质量的睡眠,按医嘱给予服用复方碘剂,为手术做好充分的准备。让患者循环系统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心率<90次/min和基础代谢率<+20%,腺体变小变硬,方能让患者进行手术,术后继续给予患者服用复方碘剂。术后48 h内防止高热,以物理降温为主。按医嘱予杜非合剂静脉恒速泵入,密切注意患者情绪、脉搏和体温变化情况,一旦发现患者术后出现甲状腺危象,护理人员要及时报告医生,同时进行有效的抢救和相应的处理措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1.2.3 喉上或喉返神经损伤护理

术中处理应谨慎。喉上和喉返神经损伤为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引发并发症主要原因与癌肿较大,浸润粘连,或颈淋巴结清扫术,分离时牵拉致暂时性损伤所致,少数是由于血肿压迫或术后瘢痕粘连所造成。一侧喉返神经损伤可出现声音嘶哑,双侧损伤可致声带麻痹,引起失音、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喉上神经外支损伤表现为声调降低,内支损伤可出现饮水呛咳、误吸等。所以,为了较好的保护和预防喉上或喉返神经损伤,手术过程中在处理下级血管时,必须认真仔细分离血管和神经,将止血钳紧贴腺体,钳夹结扎甲状腺下血管分支,就是临床所说的囊内结扎,这种结扎方式为常用的相对安全的结扎方法。对于术中发生喉上或喉返神经损伤,应立即采取静脉套接修复方法。同时采取营养神经的药物促进患者神经康复。术后患者清醒回病房,应立即诱导患者大声说句话,以了解有无喉返神经损伤,对声音嘶哑者予以安慰解释,使患者消除恐惧心理。进食时应协助患者坐起,或进半流饮食,进食速度不宜过快。

1.2.4 手足抽搐护理

多发生于术后1~3 d,由于术中患者甲状旁腺损伤或甲状旁腺丧失血供造成低钙血症引起,患者表现为面部、口唇周围或手足针刺麻木感,严重者可有阵发性痛性痉挛。所以在术中为了有效预防手足抽搐等并发症的发生,手术尽量避免或少用电凝止血或吸引器以及盲目使用止血钳,从而有效防止甲状旁腺的损伤。手术过程仔细检查切下的腺体,如发现有甲状旁腺,立即移植于颈部肌肉层中。定时巡房,严密观察患者,耐心听取患者主诉,一旦发现患者术后出现手足抽搐等症状,应嘱咐患者少吃蛋类、肉类以及乳制品类食物,同时给予患者静脉滴注10%葡萄糖酸钙,口服钙剂。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分别统计两组以上症状发生例数,并计算每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对并发症发生后的两种护理进行评价。自拟调查问卷,调查每例患者对两种护理内容的满意情况,分别设置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计算两组患者对各自的护理内容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无神经受损现象,护理后出现1例术后出血,1例甲状腺危象,1例手足抽搐,对照组患者2例神经受损,护理后出现6例术后出血,5例甲状腺危象,5例手足抽搐,两组患者神经受损、术后出血、甲状腺危象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足抽搐平均时间<2 d,对照组平均时间>4 d。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内容满意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8.980,P=0.000),见表1。

3 讨论

甲状腺有合成、储存和分泌甲状腺素的功能,在人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人体重要分泌器官,调节着人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甲状腺位于甲状软骨下方,气管两侧,分左右两叶,甲状腺两叶的背面有4个甲状旁腺。甲状腺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2],但术后较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如手足抽搐、喉上或喉返神经损伤、甲状腺危象、术后出血等并发症,需及时有效的给予患者处理,如处理不当将会给患者带来严重影响[3,4,5,6]。因此,做好甲状腺手术并发症有效的预防以及术后护理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护理在对甲状腺患者手术后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也影响着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安全性。本次研究中,采取积极有效的防御措施和具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术前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健康教育,尤其是手术并发症的防范措施,在手术操作上不断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改进手术方法,术中医护人员认真仔细操作,结扎伤口和大血管,仔细检查术野范围内的活动性出血点,如有出血现象发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止血[7]。而在本次研究中显示,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在对患者实施甲状腺手术后,通过针对性护理干预可减少甲状腺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的精心护理可促进并发症痊愈;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较常规护理高。

总之,对甲状腺手术后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提高了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甲状腺疾病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干预。方法:将2014年5月-2016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疾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奇数偶数分组法,将其分成观察组(n=50例)与对照组(n=50例),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给予对照组患者护理,采用护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手术后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并发症,甲状腺疾病,预防,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黄月丹,郑学高,陈俐娜,等.循证护理对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肿瘤杂志,2015,30(1):52-55.

[2]方晓兰.甲状腺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效果的临床对比研究[J].包头医学,2013,37(3):172-174.

[3]孙秋,刘文松.46例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J].全科护理,2016,14(11):1130-1131.

[4]魏彩兰.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吉林医学,2013,34(6):1181-1182.

[5]张瑞玲.甲状腺肿物患者行微型腔镜下切除术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24-27.

[6]毕娜.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J].心理医生,2015,21(18):175-176.

观察和预防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身麻醉腹部手术患者80例,男41例,女39例,平均61岁。其中胃癌25例,胆管结石31例,结肠癌16例,胰腺癌5例,肝癌1例,门高压分流术2例。入选病例术前均无腰疾史,手术时间3~6h,两组患者术后24h内都未用气垫床。

1.2 方法

对符合入选条件患者随机单盲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术后采用早期半卧位或斜坡位,患者回病室后首次血压测量在正常范围,即给以平枕,一个枕头高度7~9cm,垫于颈肩部,防止颈部悬空,插高床头30°~45°。对照组按传统方法采用去枕平卧位,3~4h后待患者完全清醒,麻醉后续作用消失后再给予半卧位。两组患者术后6h后均给予协助翻身。

1.3 观察指标

术后48h内通过问讯和患者主诉反应观察患者有无腰酸和酸痛程度进行评分。患者手术当天晚感腰酸给予翻身垫枕变换体位等措施后第2天症状消失为轻度;第2天仍有腰酸经翻身按摩有减轻为中度;主诉腰部酸痛厉害经翻身垫枕按摩热敷等腰酸不能明显缓解超过24h为重度。

2 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相差不多。实验组早期半卧位术后发生腰酸不适者仅2例,且症状轻,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传统平卧位腰酸发生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3 讨论

3.1 术后早期半卧位能调节肌群疲劳

因手术体位不当而致并发症已日渐受到重视,但术后被动体位引起的不适和所致的并发症还未引起关注。从力学角度分析,人体肌群保持互相平衡与协调,必须维持动力学与静力学的平衡与稳定,过长时间处于同一状态,都可产生累积性损伤。因此,不管站、坐、卧或从事各种工作,都需要随时变换各种体位姿势,防止一个固定的体位下持续过久[1]。大手术患者在深度麻醉、机体完全松弛的情况下经历手术,长时间保持一种体位,已有可能造成身体受压面、受压支点、部分伸展肌束的疲劳和血供障碍。术后如继续维持同种体位姿势,无疑使这种损伤产生累积,局部损伤区域微血管反应,出现一些致痛物质,产生疼痛。因此,术后早期改变体位,是阻断这种累积损伤演变的有效措施。

3.2 半卧位能使腰肌放松,改善患者舒适度

虽然在平卧位时,不受体质量影响,脊柱和椎间盘的负荷已降到很小,但因牵连着椎体的肌肉、韧带一直处于伸展位,时间过长,也会产生劳累。手术当日,患者身体衰弱无力,腹部有各种引流管,又因疼痛肌紧张,活动受到限制,身体常处于一种被动体位,不能随意翻身和自主改变体位,时间一长就会产生肌肉酸痛。半卧位是,髋关节屈曲和膝关节也处在屈曲位。腰椎因腰肌牵拉放松而成平直,这种腰椎的负荷就更小,因此,卧位时,髋、膝关节稍微屈曲是放松腰肌、减少腰椎负荷的重要方法[2]。因此,半卧位比平卧位较耐久,当然,到一定时间后,也必须及时帮助患者翻身,活动关节和改变受压部位。

3.3 全身麻醉术后患者早期半卧位的意义和可行性探讨

除上述因素外,患者腹部术后置有多根引流管,术后最佳的医疗体位是半卧位,早期半卧位能使术后最初6h内手术创面渗出最多的时候得到充分引流。特别对于上腹部手术,可防止膈下积液,同时半卧位有利肺部扩展,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患者血氧含量,使呼吸平稳,幅度减小,从而有助缓解疼痛。传统的先给以去枕平卧头侧位,是为了防止麻醉镇静药后续作用下患者还未完全清醒发生呕吐窒息和舌下坠堵塞气道影响呼吸。我们经临床长期观察,认为在全身麻醉行腹部消化系统手术患者术前常规需注射东莨菪碱或阿托品以抑制腺体分泌和置胃管减压,只要保证胃管引流通畅,术后6h内不会发生呕吐,对麻醉抑制较深的患者,口中通气道留置到情形后拔除。因此,术后早期半卧位完全是可行的。

3.4 适当卧枕

由于手术患者以中老年居多,一般脊柱都有退行性变化,仰卧去枕,僵直的颈部悬空,使头呈过伸后仰位,容易引起颈肩、颈背酸痛。适当高位卧枕,防止颈下悬空,可使颈椎承力减小呈放松,头部左右旋转自如。年轻患者颈部柔性好,去枕平卧呈挺直自然,可待清醒后再卧枕。

3.5 护理

对术后出现腰酸者,给予薄的软枕垫于腰部,可减轻症状,也可给予按摩、热敷缓解酸痛,帮助患者早日恢复。经临床应用观察,术后采取合适体位,及时翻身,及时镇痛处理,实施舒适护理,能有效的防止术后腰肌酸痛,减轻患者痛苦,有利于术后恢复。

参考文献

[1]邵宣,许兢斌,史可人,等.实用颈腰背痛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71.

观察和预防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的120例长期卧床病人作为分析对象, 所有病人在观察初均无褥疮病症。其中男97例, 女23例;脑出血病人68例, 其中男52例, 女16例;脑梗死35例, 其中男30例, 女5例;多发性神经炎17例, 其中男15例, 女2例。病人年龄在26~78岁, 平均年龄52岁;住院天数在8~97d, 平均住院天数53d。将12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 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种比较均相仿,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在备用床的基础上加用自制海绵垫一床, 长宽与床垫的长宽一致, 海绵厚度为10cm。此种自制海绵床垫弹性极好, 既使病人长卧在床也不易塌陷, 且具有吸汗排湿、保暖等功效。将海绵垫放置于床垫与床单之间使用。在观察期间, 护理人员需协助病人进行定时翻身, 频率为每4h翻动1次, 在翻动过程中需适当使用红花酒精擦拭受压部位。在此期间要保持病人床铺平整、清洁、干燥, 同时需定时检查病人皮肤情况并进行记录, 如此连续观察20d。对照组:在备用床的基础上加用橡胶气圈进行预防褥疮, 其余均同观察组。

1.3 效果评定标准

观察病人的皮肤色泽、温度情况以及皮肤弹性及完整性, 如皮肤在观察期间无红肿、发热、疼痛及溃烂情况, 则该病人无褥疮形成, 预防效果显著;如果病人由于身体局部受压而导致皮肤出现红肿、发热、疼痛感即为褥疮初期, 预防效果欠佳;如果病人皮肤出现面积较大的红肿且有扩散变硬趋势, 伴随水泡形成, 病人有疼痛感, 进而皮肤出现溃烂、坏死的现象即为褥疮形成, 预防效果较差。

2 结果

2.1 预防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60例病人中有3例出现皮肤红肿, 其中有1例皮肤出现少量水泡, 在经过加强治疗与皮肤护理后, 红肿与水泡均消退, 其余57例皮肤色泽、弹性、温度均正常, 无褥疮形成, 褥疮预防有效率为95.0%;对照组60例病人中有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褥疮, 其中6例经历过褥疮初期, 1例出现少量水泡, 1例出现小面积溃烂, 经过加强治疗与皮肤护理后, 褥疮均得到控制, 褥疮预防有效率为86.7%。观察组预防褥疮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2.2 满意度比较

120例病人经行满意度调查, 观察组中基本对海绵垫的临床应用效果感到满意, 满意度达98.3%;而对照组中使用橡胶气圈的病人满意度只有88.3%, 详见表1。表1显示了观察组在给予海绵垫预防褥疮护理之后, 病人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

3 讨论

本文显示, 观察组采用自制海绵垫预防褥疮, 无论在有效性上还是病人的满意度上均优于对照组, 因此自制海绵垫在褥疮预防中的临床效果较好, 可减少或杜绝褥疮的发生。

褥疮是长期卧床病人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其预防一直是护理工作中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研究表明, 身体局部长期受压是褥疮产生的主要原因, 因为局部长期受压, 就会导致血液流通不顺畅, 营养输送不及时, 久而久之就出现组织坏死和溃疡的病症。而环境的潮湿、脏乱等因素则是诱发褥疮的外在因素。褥疮一旦产生, 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治疗就很容易引发感染, 给病人虚弱的身体再添负担, 严重者甚至引起毒脓而危及生命。

有关研究表明, 截瘫病人伤后2d内有33.3%的出现褥疮症状;伤后6h内褥疮发生率为17.9%。而长卧的病人经常保持一个睡姿不动, 一旦持续24h就很容易形成褥疮。褥疮的预防是一项需要护理人员极大耐心的工作, 在病人住院期间需要全程细心观察, 定时为病人翻身擦拭药水, 按摩, 保持床铺整洁、干燥, 以减少或杜绝褥疮的形成。

我院根据褥疮的发生机制和医院的实际情况, 采用自制海绵垫来预防褥疮, 经临床观察, 效果良好。海绵垫较橡胶气圈而言, 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海绵垫能够自动持续消除受压, 很适合长卧不起的病人;其次海绵床垫属一种高弹性泡沫, 能对接触的部位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避免了因循环障碍而导致的缺血缺氧, 利于局部组织的血液流动, 营养输送;再次海绵垫具有良好的透气及吸水性能, 既方便保持床铺干燥, 又能保持床铺的平整等, 这些都是有效地预防褥疮发生的有利因素。因此, 采用海绵床垫不但能有效地预防褥疮的发生, 也能对原有褥疮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从而在实质上真正减轻了病人痛苦, 提高了护理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橡胶气圈和自制海绵垫在褥疮预防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60例长期卧床病人应用自制海绵垫 (观察组) 与60例长期卧床病人应用橡胶气圈 (对照组) 的资料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60例病人中有3例皮肤出现程度较轻的红肿, 褥疮的预防有效率为95.0%;对照组60例病人中有8例发生褥疮, 褥疮的预防有效率为86.7%, 观察组的褥疮预防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自制海绵垫在褥疮预防中的临床效果较好, 可减少或杜绝褥疮的发生。

关键词:橡胶气圈,自制海绵垫,褥疮,预防

参考文献

[1]祁艳, 王晶晶, 韩应兰.褥疮的预防护理及干预的研究进展[J].海军医学杂志, 2010, 31 (3) :282-284.

[2]周莉莉, 乔春, 荆文华.防压辅具在压疮预防中的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13 (3) :164-166.

[3]姜海霞.老年病人褥疮的预防及防护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2, 22 (6) :1335-1336.

[4]王光扬.海绵床与气垫床对危重患者预防压疮效果比较[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2, 22 (9) :3181-3182.

[5]王燕琴.浅谈褥疮的预防与护理[C]//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第14届全国骨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2012.

[6]肖莎莎.实施褥疮预防及治疗护理[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4, 23 (3) :250.

观察和预防 篇8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护理方法,并发症

随着医疗用品的不断更新, 静脉留置针因其输液速度快, 活动不易滑出, 可以长时间留置, 避免重复多次穿刺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留置针已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最安全的穿刺工具。为选用合适留置针的固定材料, 更好地发挥其优越性, 我科对200例使用留置针输液治疗的成人骨折术后患者, 分别选用不同的固定材料和护理方法进行临床观察, 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2年1~12月在上肢部位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骨折术后患者200例, 其中男112例, 女88例, 年龄20~75岁。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 每组均为使用的留置针 (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 18号密闭式BD静脉留置针, 输注的药液为抗生素及骨营养药, 不输入对血管刺激强的药物, 输液后均采用生理盐水正压封管。

1.2 护理方法

穿刺部位选择上肢粗直, 血流丰富, 有弹性, 无静脉窦且远离关节的血管做穿刺部位, 穿刺前用0.5%碘伏消毒两遍, 消毒面积直径为10cm, 再用酒精脱碘, 均一次穿刺成功。对照组100例用的敷贴为江西3L医用制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6cm×7cm粘贴伤口透明敷料, 一次穿刺成功后用3L粘贴伤口透明敷料固定, 1~3d更换敷贴, 更换时穿刺针口部位行消毒护理。试验组100例用改良后的方法固定及护理, 材料选择普通医用胶布制成宽约1cm的长条型胶布, 长度根据患者手臂粗细而定, 另准备3L输液贴1小包。一次穿刺成功后, 取用自制的长条型医用胶布在外套管与延长管连接的针坐处横贴并沿手臂一圈半固定, 再取3L输液贴中带棉芯的一条固定穿刺针部位, 另两条输液贴U型固定延长管于穿刺部位旁边与血管平行, 每天输液前更换穿刺部位的输液贴, 用0.5%碘伏消毒穿刺部位周围的皮肤。

1.3 静脉炎评价指标

诊断按照1990年美国注射护理协会的分级标准[1], 0度:穿刺点无疼痛、红或肿, 静脉无条索改变, 未触及硬结;Ⅰ度:穿刺点疼痛、红或肿, 静脉无条索改变, 未触及硬结;Ⅱ度:穿刺点疼痛、红或肿, 有静脉条索改变, 未触及硬结;Ⅲ度:穿刺点疼痛、红或肿, 有静脉条索改变, 可触及硬结。在观察对象中, 其穿刺部位凡达到Ⅰ度标准者都划入静脉炎范围。

1.4 留置针脱出评价指标

(1) 留置针头完全露出皮肤或已脱落。 (2) 留置针外套管尾部部分露出且穿刺点周围有肿胀, 疼痛, 符合以上任何一项均为针头脱出血管。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5.0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穿刺部位发生静脉炎和针头脱出血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2。

3 讨论

BD静脉留置针是经外周静脉穿刺并留置入浅静脉内的一种方法, 它以减少患者痛苦, 保护血管, 一针可开通1~3条静脉通路, 减少重复穿刺, 减轻患者痛苦和并发症, 提高工作效率等优势, 在临床中被广泛使用, 但因其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其留置时间。本文通过对不同留置针固定和护理方法进行观察, 发现改良后的留置针固定和护理方法能有效减少留置针留置部位静脉炎及针头脱出的情况, 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资料表明, 静脉炎导致非正常原因拔管占45.9%[2], 是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最主要的并发症[3], 现临床上使用的BD留置针固定一般均采用透明敷料贴, 透明敷料贴优点:可见性强, 缺点:透气性差, 汗水渗透在透明贴膜下, 易引起穿刺部位和周围皮肤炎症[4]。敷贴整块固定不易更换, 如须更换时容易松动留置针管道, 且易牵拉病人皮肤致疼痛不适, 更不方便每天对穿刺部位皮肤行消毒护理。静脉留置针滑出的主要因素是贴膜脱落。透明敷贴不透气因出汗多失去粘性易卷曲脱落, 更换贴膜或贴膜因出汗多时易导致留置针管道脱出。使用改良后的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胶布接触皮肤面少, 成圈状固定于手臂, 固定牢固, 避免留置针脱出, 输液贴带棉芯的一条贴于穿刺针口部位每天进行更换, 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护理更为方便易行, 患者愿意配合, 且输液贴经过灭菌处理, 具有透气性, 上面附有吸收性强的吸收垫, 出汗、渗液渗血等可吸附在一次性输液贴的棉芯上, 保持了穿刺局部干洁, 避免了静脉炎的发生, 延长了留置针的使用时间, 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操作简单, 护理方便。两组穿刺部位发生静脉炎和针头脱出血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改良后的留置针固定和护理方法发生静脉炎和针头脱出血管率明显低于旧的固定和护理方法。通过改良留置针固定和护理方法可以达到预防静脉炎和针头脱出的目的, 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药晋红, 胡牧, 张平.静脉留置套管针与静脉炎[J].实用护理杂志, 1997, 13 (7) :356-358.

[2]舒湘兰, 海新霞.小儿静脉留置针中止留置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2) :40.

[3]王一征, 李惠珍, 程友兴, 等.浅静脉封闭式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哈尔滨医药, 2004, 19 (2) :64.

观察和预防 篇9

【关键词】米索前列醇;产后出血;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4.46+l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0-0142-01

产科有诸多并发症,其中之一就是产后出血,并发症比较严重的患者甚至有可能有休克的症状,医疗条件特别简陋的情况下,休克的发作几率就会更高。在世界范围内孕产妇死亡原因的近1/3是由于产后出血所致。分娩结束后,胎盘就会被排出体外,宫壁会出现血窦开放,最终造成出血。现对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口服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取得的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資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共计2000例,均为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年龄22—35岁,平均24.8±2.5岁,孕次(2.0±0.5)次,孕周(40.1±0.9)周,新生儿体重(3.423±O.387)kg。产妇均无前列腺索制剂禁忌证。随机分为观察组1000例(应用米索前列醇)和对照组1000例(应用缩宫素),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产次及新生儿体重等方面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给药方法 观察组: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产妇米索前列醇400v.g纳肛;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给予静脉注射缩宫素20 IU。

1.2.2 产后出血量测量方法 容积法:娩出胎儿以后,在羊水流尽时,马上将专用的灭菌纸垫(有50克重)铺在产妇臀下,并且把接血器垫到上面,等到产后两个小时取出,通过玻璃量杯对接血器里面的血液做好计量。称重法:在产后24小时对纸垫的重量进行称量,并且要称量相关敷料,计算的标准为:1.05g=1mL,进而推知血液的具体量。经过累计获得总的出血数量。

1.3 观察指标 记录产后24小时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按产后24小时出血量≥500 ml为产后出血),第三产程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采用X±s表示,采用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为P<0.05。

2、结果

两组产妇的产后24h出血量、产后出血率及第3产程时间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3、讨论

3.1 借助米索前列醇对产后出血予以预防的具体机制米索前列醇,实质上是前列腺索E1经过合成之后获得的衍生物,通过纳肛,发生转化,获得活性很强的米索前列醇酸,能够增强子宫的幅度,能够提高子宫收缩的频率。最近几年,临床结果告诉我们对于因为宫缩乏力产生的产后出血,米索前列醇有很好的治疗功效,不但可以在较长的时间里发挥作用,对于产后24小时内发生的出血,也可以很好地解决。和缩宫素相比,能够产生更好的子宫收缩功效,即便缩宫素没有效能,米索前列醇也具有很好的宫缩功能。通过纳肛,5分钟的时间就会见效,最慢为20分钟。观察用药的具体过程,娩出胎盘以后,子宫的具体状态为持续性的收缩,阴道出血明显的减少。需要注意的是,把握好用药的具体时间,如果时间太早的话,宫缩就可能太强,进而对胎儿产生影响,如果用药时间过晚,那么应用的预防效果就不达。娩出胎儿后,要马上用药,这样胎儿就不会受到影响,将第3产程予以缩短,降低出血的发生几率。

3.2 米索前列醇在安全层面上的意义和重要的功效 产妇死亡的一个主要病因就是产后出血。观察产后出血的发作时间,多在产后24小时内。还有研究告诉我们,如果第三产程大于了10分钟,那么产后出血就会明显增加,如果超过了二十分钟,那么出血量会更多,所以对于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来讲,第三产程的缩短发挥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引发产后出血的一个重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本研究发现和缩宫素进行比较,米索前列醇具有更强的缩宫功能,而且功效时间持续更长,可以说不但见效快,而且吸收好,对于降低产妇在产后发生的出血症状,控制产妇死亡率发挥着非常重大的作用。

观察和预防 篇10

关键词:卡孕栓,米索前列醇,缩宫素,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 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 产后出血占孕产妇死亡的80.9%[1] , 在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中, 子宫收缩乏力最为常见。文献报道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的约占90%[1]。为了寻找一种对子宫有较好的收缩作用, 且安全、简单、方便的方法, 我院产科对阴道分娩的产妇将卡孕栓或米索前列醇配伍缩宫素, 促进子宫收缩, 预防产后出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2008年5月在我院住院正常足月阴道分娩的产妇9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Ⅰ (卡孕栓配伍缩宫素) 30例, 观察组Ⅱ (米索前列醇配伍缩宫素) 30例, 对照组 (单用缩宫素) 30例, 3组产妇年龄、孕周、病情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有可比性。近期未使用过前列腺素抑制剂, 亦无使用前列腺素、缩宫素禁忌证。

1.2 给药途径

观察组Ⅰ:于胎儿娩出后肌内注射缩宫素20U, 并舌下含服卡孕栓1mg。观察组Ⅱ:于胎儿娩出后肌内注射缩宫素20U, 并肛塞米索前列醇400μg。对照组:于胎儿娩出后肌内注射缩宫素20U。

1.3 出血量的收集与计算方法

在胎儿娩出后, 立即用带有毫升刻度的接血盒置产妇臀下, 收集产时出血量 (ml) , 纱布浸透不滴血以10cm×10cm为10ml计算出血量。产后阴道出血量用专用纸垫收集, 称重后减去专用纸垫本身的重量, 然后按血液比重1.05换算成毫升数计算出血量。最后累计产后24h出血总量。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数据以x¯±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用药后2h出血量比较

见表1。观察组Ⅰ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卡孕栓能明显减少产后出血。观察组Ⅱ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米索前列醇能明显减少产后出血。观察组Ⅰ和观察组Ⅱ出血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用卡孕栓组和用米索前列醇组出血量无明显差异。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观察组Ⅰ、Ⅱ产妇治疗前后心律、血压的变化情况比较

见表2。观察组Ⅰ产妇用卡孕栓, 观察组Ⅱ产妇用米索前列醇, 治疗前后心律、血压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2.3 不良反应

卡孕栓组有1例出现轻度腹泻, 无恶心呕吐现象, 无需处理。米索前列醇组无不良反应, 与米索前列醇组给予肛塞而不予口服有关。

3 讨 论

3.1 预防产后出血的机制

卡孕栓是前列腺素F2a (PGF2a) 的衍生物, 对子宫平滑肌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其活性较强, 一般在5min内即对子宫产生兴奋作用, 且持续时间长。卡孕栓在产后出血所起的作用如下: (1) 引起子宫肌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增高, 使肌球蛋白轻链激酶更加活化, 引起平滑肌收缩[2,3]。 (2) 增加子宫肌细胞间缝隙连接的形成, 使子宫平滑肌协调收缩[4]。 (3) 可加速血小板聚集, 有助于血液凝固。舌下含服卡孕栓后, 通过口腔黏膜吸收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快, 最快2.5min可引起子宫收缩, 作用持久 (6~9h) 。其缩宫作用与缩宫素相比, 个体差异较小。与缩宫素同时使用, 可起到协同作用, 是预防产后出血的理想药物。

米索前列醇是一种口服前列腺素E1 (PGE1) 的衍生物, 能够转化成有活性的米索前列醇酸, 增加子宫平滑肌的节律收缩, 持续时间长[5]。有增强子宫收缩频率和幅度的作用。其最大的特点是吸收好、见效快。给药15min内血浆中活性代谢产物米索前列醇水平已达峰值, 血浆半衰期20~40min, 以后代谢物的血浆半衰期为1.5h。对于应用缩宫素不敏感患者, 使用米索前列醇, 子宫收缩增强起到良好的止血效果。

缩宫素为多肽类激素子宫收缩药, 主要是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 肌内注射3min起效, 半衰期短, 维持子宫收缩约20min, 到体内很快被灭活和清除。且缩宫素的敏感性与体内雌、孕激素水平有关, 不同的个体对其敏感性有差异, 使其对产后出血的疗效不显著或应用受限。

3.2 给药方式的比较

卡孕栓的给药方式为舌下含服, 简单、方便, 不需无菌操作;米索前列醇的给药方式为肛塞, 操作简单, 疗效迅速, 避免口服胃肠道不良反应, 同时还可避免阴道用药引起的上行感染、药物被稀释或冲出体外的现象;缩宫素的给药方式为肌内注射, 注射过程中, 给产妇带来疼痛, 同时还需无菌操作。

3.3 临床应用

产后出血是我国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 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最常见。本试验组应用卡孕栓配伍缩宫素或米索前列醇配伍缩宫素预防子宫乏力性产后出血, 与对照组比较, 出血量明显减少, 效果显著, 且安全、方便,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24.

[2] Higby K, Yenakis E, Pauerstein C Do tocolytic agents stop preternlabor A critical and comparehensive review of efficacy and safety[J].Am J Obstet Gynecol, 1993, 168:1 247-1 257.

[3] Lely Chow Bse, Stephen J.Expression of gap junction protein on-nexin-43is increased in the human myometrium toward term andwith the onset of labout[J].Am J Obstet Grnecol, 1994, 170:788-796.

[4] Michael C, Gordon Md, Philip Samuels MD.Indomethacin[J].ClinObste Gynecol, 1995, 38 (4) :697-706.

上一篇:企业文化的四种力量下一篇:间接免疫荧光法